CN119229656B - 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229656B
CN119229656B CN202411745308.9A CN202411745308A CN119229656B CN 119229656 B CN119229656 B CN 119229656B CN 202411745308 A CN202411745308 A CN 202411745308A CN 119229656 B CN119229656 B CN 119229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data
information
automatically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7453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229656A (zh
Inventor
曾高发
杨宗庆
汤勇智
张朝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Zhix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Zhix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Zhix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Zhix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7453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2296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9229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229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229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229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25Traffic data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10Pre-processing; Data cleansing
    • G06F18/15Statistical pre-processing, e.g. techniques for normalisation or restoring miss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1Design or setup of recognition systems or techniques; Extraction of features in feature spac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G06F18/213Feature extraction, e.g. by transforming the feature space; Summarisation; Mappings, e.g. subspace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3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number of classes
    • G06F18/2433Single-class perspective, e.g. one-against-all classification; Novelty detection; Outlier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64Convolutional networks [CNN, ConvN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06N3/084Backpropagation, e.g. using gradient descen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0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calamitous events, e.g. tornados or earthquak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31/00Predictive alarm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extrapolation or other computation using updated historic data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37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37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8G1/0145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ctive traffic flow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23/00Data types
    • G06F2123/02Data types in the time domain, e.g. time-series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8Activation fun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数字交通处理模块,用于实时收集和分析各类交通设施与车辆的运行数据,以识别交通流模式、预测交通状态,得到分析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流;数字政务协同模块,用于自动获取并分发交通政策与法规的更新信息,自动化处理交通违规行为,同时收集并分析公众对于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得到分析报告。本发明集成多个数字化模块,实现了交通信息的实时收集、智能分析与高效管理,不仅提升了交通运行效率与安全性,还增强了公众参与度与满意度,有效促进了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协同化与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的网络时延相对较高,特别是在高峰时段或网络拥堵情况下,时延问题更加严重。时延的存在可能影响交通信号的实时控制、车辆导航的准确性等关键应用。传统网络的连接设备数量有限,难以支撑智慧城市中大量交通设备的互联需求。这限制了交通信息系统的扩展性和智能化水平。
交通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维护成本较高,包括基站、传输线路等的日常维护和升级。随着设备老化和技术进步,维护成本可能持续上升。传统交通信息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漏洞,可能遭受黑客攻击或数据泄露。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安全防护的难度也在加大。在传统交通信息系统中,用户的出行数据、位置信息等可能被收集和分析,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特别是在数据共享和交换过程中,如何保障用户隐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包括:
数字交通处理模块,用于实时收集和分析各类交通设施与车辆的运行数据,以识别交通流模式、预测交通状态,得到分析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流;
数字政务协同模块,用于自动获取并分发交通政策与法规的更新信息,自动化处理交通违规行为,同时收集并分析公众对于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得到分析报告;
数字教育模块,用于利用云数据平台与5G网络,自动更新并分发交通领域的在线教育资源和提供教育体验,包括通过VR技术模拟交通场景,进行交通安全与规划教育;
数字园区交通联动模块,用于实时共享园区内交通与物流信息,并自动进行交通与物流的智能调度;
数字水务协同管理模块,用于实时监测交通设施周围的水文状况,包括水位、降雨量,利用预测模型,自动预警影响交通的水务风险,包括洪水、内涝,得到预警结果,并根据预警结果,自动生成交通管制方案;
数字医疗响应模块,用于实时进行通讯与数据共享,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自动定位伤者位置,调度医疗资源进行救援,并提供救援指导信息;
数字社区交通服务模块,用于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并实时监测社区交通状况,生成和发布交通监测报告,包括拥堵情况、停车信息,同时根据居民反馈,自动优化和调整交通管理方案。
进一步的,实时收集和分析各类交通设施与车辆的运行数据,以识别交通流模式、预测交通状态,得到分析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流,包括:
实时收集交通设施与车辆的运行数据,包括车辆速度、位置、流量、道路状况;
从数据中提取与交通流模式识别相关特征,包括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流量特征,并将相关特征组合成特征向量;
将特征向量输入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以识别交通流模式;
根据识别的交通流模式和历史数据,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未来的交通状态,包括拥堵情况、车流速度,得到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案,包括调整红绿灯时长、优化信号配时。
进一步的,自动获取并分发交通政策与法规的更新信息,自动化处理交通违规行为,同时收集并分析公众对于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得到反馈报告,包括: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定期向数字政务平台发送请求,以查询是否有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
数字政务平台接收并解析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数据,提取关键信息,包括政策名称、发布时间、内容,并通过5G网络,将提取的关键信息实时分发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参与者和公众;
实时获取交通违规行为数据,并根据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识别违规行为类型、时间、地点信息;根据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实时接收公众对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包括意见、建议、投诉,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得到反馈报告。
进一步的,实时共享园区内交通与物流信息,并自动进行交通与物流的智能调度,包括:
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辆位置、道路状况、货物状态原始数据,并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状态向量;
根据状态向量,构建目标函数,并初始化一组调度参数,调度参数包括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案、车辆的路径规划、货物的装卸顺序;
通过园区交通与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状态向量,以得到更新后状态向量;
根据更新后状态向量,计算目标函数关于调度参数的梯度,并迭代调整调度参数,得到优化后的调度参数;
将优化后的调度参数传递至园区的交通管理系统和物流操作系统,自动进行交通与物流的智能调度,包括调整交通信号、引导车辆行驶、安排货物的装卸、运输和配送。
进一步的,目标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目标函数;表示权重系数;表示园区内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表 示拥堵指数的权重系数;表示拥堵指数;表示权重系数;表示货物的平均运输时间; 表示货物的装卸时间;表示配送准时率的权重系数;表示配送准时率;表示权重系数;表示交通信号的控制效率;表示车辆的路径规划效率;表示货物的装卸顺序效率。
进一步的,优化后的调度参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第次迭代更新后的参数向量;表示第次迭代后的参数 向量;表示第次迭代的学习率;表示目标函数在参数向量处的梯度向量;表示正则化参数;表示动量参数;表示第 次和第次迭 代后的参数向量。
进一步的,实时监测交通设施周围的水文状况,包括水位、降雨量,利用预测模型,自动预警影响交通的水务风险,包括洪水、内涝,得到预警结果,并根据预警结果,自动生成交通管制方案,包括:
将实时监测到的水文数据输入预测模型中,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水务风险,得到水务风险预测结果,包括风险类型、发生概率、影响范围;
根据水务风险预测结果,评估洪水、内涝水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得到风险评估结果;
当风险评估结果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发布预警信息,包括风险类型、预警级别、影响范围;
根据预警信息,初始化一组交通管制方案,包括封闭某些路段、限制车辆通行,得到初始交通管制方案集;
将初始交通管制方案集中的每个方案作为一个解向量,并对解向量进行随机变异,生成新的候选解;
将新的候选解与原始解向量进行交叉,生成新的解向量组合;
根据适应度函数评估新的解向量组合,并确定进入下一轮迭代的解向量;
重复进行变异、交叉和评估过程直至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从解向量集中确定最终解作为交通管制方案。
进一步的,适应度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在交通管制方案下的适应度值;表示交通流畅度的权重系 数;表示第条路段的车辆平均速度;表示路段的总数;表示第条路段的权重系数;表示索引变量;表示风险缓解的权重系数;表示在交通管制方案下处于水务风 险中的区域面积;表示风险区域面积的调整系数;表示总区域面积;表示实施成本 的权重系数;表示成本项的总数;表示第项实施成本;表示第项成本的权重系数;表示安全性的权重系数;表示在交通管制方案下预测的交通事故数量;表示基 准事故数量。
进一步的,实时进行通讯与数据共享,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自动定位伤者位置,调度医疗资源进行救援,并提供救援指导信息,包括:
实时监控交通状况,以检测异常的交通状况,包括车辆突然停止、速度急剧下降,并确定异常的交通状况是否是事故现场;
若确定是事故现场,则对事故现场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车辆位置、摄像头监控画面,以确定伤者的位置,并访问数字地图和GPS数据,确定伤者的地理位置;
数字医疗平台接收事故现场信息,根据伤者的位置和伤情调度医疗资源进行救援,并通过5G网络向救援人员提供实时的救援指导信息,包括救援路线、伤者位置的描述、伤情评估。
进一步的,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并实时监测社区交通状况,生成和发布交通监测报告,包括拥堵情况、停车信息,同时根据居民反馈,自动优化和调整交通管理方案,包括:
根据社区内的交通数据,生成包含拥堵情况、停车信息、平均车速的交通监测报告;
将交通监测报告通过社区公告栏进行发布,并通过调查问卷、在线评论、社区会议渠道自动收集对交通状况和管理方案的反馈,形成反馈数据集;
根据反馈数据集,对现有交通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包括调整交通信号配时、增加停车位、改善拥堵路段。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实时收集和分析交通数据,精确识别交通流模式,有效预测交通状态,为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自动调整交通信号和优化交通流,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及时发现交通异常情况,提升交通安全性。与数字政务平台无缝对接,确保交通政策与法规的及时更新和广泛传播。
自动化处理交通违规行为,提高效率,减少人为干预。收集并分析公众反馈,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增强公众参与度。利用云数据平台和5G网络,实现交通领域在线教育资源的实时更新和广泛分发。
通过VR技术模拟真实交通场景,提供沉浸式交通安全与规划教育体验,提高教育效果。扩大交通教育的受众范围,提升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规划能力。实时共享园区内交通与物流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智能调度。提高园区内交通和物流的协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实时监测交通设施周围的水文状况,及时预警水务风险,如洪水、内涝等。根据预警结果自动生成交通管制方案,确保交通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提升城市应对水务风险的能力,保障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
实时进行通讯与数据共享,确保在交通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定位伤者位置。
高效调度医疗资源进行救援,提供及时的救援指导信息,减少伤害。提升救援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提供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帮助居民及时了解交通状况,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实时监测社区交通状况,生成和发布交通监测报告,为居民提供准确的交通信息。根据居民反馈自动优化和调整交通管理方案,满足居民需求,提升社区交通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实时共享园区内交通与物流信息,并自动进行交通与物流的智能调度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包括:
数字交通处理模块11,用于实时收集和分析各类交通设施与车辆的运行数据,以识别交通流模式、预测交通状态,得到分析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流;
数字政务协同模块12,用于自动获取并分发交通政策与法规的更新信息,自动化处理交通违规行为,同时收集并分析公众对于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得到分析报告;
数字教育模块13,用于利用云数据平台与5G网络,自动更新并分发交通领域的在线教育资源和提供教育体验,包括通过VR技术模拟交通场景,进行交通安全与规划教育;
数字园区交通联动模块14,用于实时共享园区内交通与物流信息,并自动进行交通与物流的智能调度;
数字水务协同管理模块15,用于实时监测交通设施周围的水文状况,包括水位、降雨量,利用预测模型,自动预警影响交通的水务风险,包括洪水、内涝,得到预警结果,并根据预警结果,自动生成交通管制方案;
数字医疗响应模块16,用于实时进行通讯与数据共享,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自动定位伤者位置,调度医疗资源进行救援,并提供救援指导信息;
数字社区交通服务模块17,用于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并实时监测社区交通状况,生成和发布交通监测报告,包括拥堵情况、停车信息,同时根据居民反馈,自动优化和调整交通管理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交通设施与车辆的运行数据,能够准确识别交通流模式,为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预测交通状态,提前发现潜在的交通拥堵点,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流,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实时的交通数据和分析报告,支持他们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确保交通政策与法规的及时更新和广泛传播,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自动化处理交通违规行为,减轻人工处理负担,提高执法效率。收集并分析公众对于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增强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升政策满意度。利用云数据平台和5G网络,实现交通领域在线教育资源的实时更新和广泛分发,确保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VR技术模拟交通场景,提供沉浸式交通安全与规划教育体验,提高教育效果和学习兴趣。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交通教育资源,提升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规划能力。实时共享园区内交通与物流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智能调度,提高园区内交通和物流的协同效率。
通过智能调度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降低园区运营成本,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有效缓解园区内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园区交通的顺畅度和员工出行体验。实时监测交通设施周围的水文状况,利用预测模型自动预警水务风险,如洪水、内涝等,为交通管理提供提前应对的时间窗口。根据预警结果自动生成交通管制方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交通安全。通过及时预警和有效应对,减少水务灾害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和损失。
实时进行通讯与数据共享,确保在交通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定位伤者位置,调度医疗资源进行救援。提供准确的救援指导信息,帮助救援人员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挽救生命,减少伤害。通过高效的医疗响应机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医疗系统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提供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帮助居民及时了解交通状况,合理规划出行路线,提高出行效率。实时监测社区交通状况,生成和发布准确的交通监测报告,为居民提供可靠的交通信息参考。根据居民反馈自动优化和调整交通管理方案,满足居民需求,提升社区交通管理水平。
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实时收集和分析各类交通设施与车辆的运行数据,以识别交通流模式、预测交通状态,得到分析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流,可以包括:
实时收集交通设施与车辆的运行数据,包括车辆速度、位置、流量、道路状况;
从数据中提取与交通流模式识别相关特征,包括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流量特征,并将相关特征组合成特征向量;
将特征向量输入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以识别交通流模式;
根据识别的交通流模式和历史数据,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未来的交通状态,包括拥堵情况、车流速度,得到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案,包括调整红绿灯时长、优化信号配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车载GPS设备、车载传感器、智能手机应用等实时收集车辆的速度、位置、行驶方向等信息。利用路侧传感器、摄像头、交通检测器等设备实时收集道路状况(如路面损坏、施工信息)、交通流量(如车辆计数、车道占用情况)等数据。整合天气数据(如降雨量、能见度)、公共交通数据(如公交车到站时间、地铁运营状态)等,为交通流模式识别和预测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重复值等。对数据进行归一化或标准化处理,确保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将处理后的数据按照时间戳进行排序。
提取数据中的时间信息,如小时、分钟、星期几、是否节假日等,用于反映交通流的周期性变化。提取数据中的地理位置信息,如经纬度、道路类型(如主干道、支路)、交叉口类型等,用于反映交通流的空间分布。计算交通流量相关的统计指标,如平均车速、车流量、车道占用率等,用于直接反映交通流的状况。将特征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特征向量,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数据。
选择神经网络架构,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根据交通流数据的时序特性进行建模。设计神经网络的层数、神经元数量、激活函数等参数,确保模型能够有效学习交通流模式。使用历史交通数据作为训练集,将特征向量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和优化器(如梯度下降、Adam等)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在训练集上的预测误差最小化。使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避免过拟合。将实时收集到的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模型输出识别到的交通流模式,如高峰时段拥堵模式、平峰时段畅通模式等。
根据识别的交通流模式和历史数据,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未来的交通状态,包括拥堵情况、车流速度等。预测结果可以以时间序列的形式呈现,如未来几小时内的交通状态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制定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案,如调整红绿灯时长、优化信号配时等。可以设置不同的优化目标,如最小化平均等待时间、最大化通行效率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将优化后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下发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实时调整和优化。实时监测交通信号优化后的效果,收集实际交通数据作为反馈。
通过实时收集车辆速度、位置、流量以及道路状况等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基于实时数据的分析,交通管理者可以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提取时间特征(如小时、分钟、星期几、节假日等)、空间特征(如经纬度、道路类型、交叉口类型等)和流量特征(如平均车速、车流量、车道占用率等),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出交通流模式,为预测交通状态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分析,可以不断优化特征提取方法,提高交通流模式识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能够自动学习交通流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实现交通流模式的智能化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通环境和场景进行自动调整和优化,提高交通流模式识别的泛化能力。通过预测未来的交通状态,包括拥堵情况、车流速度等,交通管理者可以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减少交通拥堵和延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合理调配交通资源,如警力、救援力量等,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交通问题。根据预测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案,包括调整红绿灯时长、优化信号配时等,能够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化控制,提高交通信号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减少车辆等待时间和排队长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效率。优化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交通安全性。
当具体应用时,具体包括:
实时收集来自车载GPS、车载传感器、智能手机应用等的车辆数据,包括速度、位置、行驶方向等。同时收集路侧传感器、摄像头、交通检测器等提供的道路状况(如路面损坏、施工信息)和交通流量(如车辆计数、车道占用情况)数据。整合天气数据(如降雨量、能见度)和公共交通数据(如公交车到站时间、地铁运营状态),以提供更全面的交通流信息。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重复值等,确保数据质量。对数据进行归一化或标准化处理,使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将处理后的数据按照时间戳进行排序。提取数据中的时间信息,如小时、分钟、星期几、是否节假日等,以反映交通流的周期性变化。提取数据中的地理位置信息,如经纬度、道路类型、交叉口类型等,以反映交通流的空间分布。计算交通流量相关的统计指标,如平均车速、车流量、车道占用率等,以直接反映交通流的状况。
将提取的特征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特征向量,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数据。特征向量的构建应考虑到交通流数据的时序特性和空间特性。选择适合的神经网络架构,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根据交通流数据的时序特性进行建模。设计神经网络的层数、神经元数量、激活函数等参数,以确保模型能够有效学习交通流模式。使用历史交通数据作为训练集,将特征向量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和优化器(如梯度下降、Adam等)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在训练集上的预测误差最小化。使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避免过拟合。验证集应包含与训练集不同但具有相似特性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准确性。测试可以包括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交通流数据的差异,以及模型在不同交通场景下的表现等。
将实时收集到的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模型输出识别到的交通流模式,如高峰时段拥堵模式、平峰时段畅通模式等。这些模式可以反映当前交通流的状况和未来可能的趋势。根据识别的交通流模式和历史数据,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未来的交通状态,包括拥堵情况、车流速度等。预测结果可以以时间序列的形式呈现,如未来几小时内的交通状态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制定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案,如调整红绿灯时长、优化信号配时等。优化目标可以是最小化平均等待时间、最大化通行效率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将优化后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下发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实时调整和优化。这可以通过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接口或API进行通信来实现。实时监测交通信号优化后的效果,收集实际交通数据作为反馈。这可以通过路侧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来实现。根据反馈数据对模型进行迭代和优化,以提高预测准确性和信号优化效果。这可以包括调整模型参数、增加特征、改进优化策略等。
假设在某个交叉口,通过车载GPS设备收集到车辆的速度和位置数据,通过路侧传感器收集到交通流量数据,通过天气预报获取降雨量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后,得到特征向量。将这个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CNN模型中,识别出当前交通流模式为“高峰时段拥堵模式”。根据历史数据和识别的交通流模式,预测未来1小时内交通状态为“严重拥堵”,平均车速将降至20km/h。因此,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将红灯时长延长10秒,绿灯时长缩短10秒,以减少车辆等待时间并提高通行效率。实施优化后,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发现拥堵情况有所缓解,平均车速提升至25km/h,说明优化方案有效。
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自动获取并分发交通政策与法规的更新信息,自动化处理交通违规行为,同时收集并分析公众对于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得到反馈报告,可以包括: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定期向数字政务平台发送请求,以查询是否有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
数字政务平台接收并解析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数据,提取关键信息,包括政策名称、发布时间、内容,并通过5G网络,将提取的关键信息实时分发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参与者和公众;
实时获取交通违规行为数据,并根据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识别违规行为类型、时间、地点信息;根据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实时接收公众对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包括意见、建议、投诉,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得到反馈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间隔(如每小时、每天或每周),用于定期向数字政务平台发送查询请求。到达设定的时间间隔时,交通管理部门的后台服务自动向数字政务平台发送HTTP或HTTPS请求,查询是否有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数字政务平台接收到查询请求后,检查其数据库或内容管理系统中的交通政策与法规数据,生成包含最新更新信息的响应数据,并返回给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关系统。
交通管理部门接收到数字政务平台返回的响应数据后,使用预设的解析算法对数据进行解析,提取出政策名称、发布时间、内容等关键信息。通过5G网络或其他高速通信网络,将提取的关键信息实时分发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参与者和公众。这可以通过短信、邮件、APP推送、社交媒体发布等多种方式实现。将分发后的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信息存储到本地数据库或云存储中,以便后续查询和备份。通过交通监控摄像头、交通传感器、车载设备等实时获取交通违规行为数据,包括车辆信息、违规行为类型、时间、地点等。将获取到的违规行为数据与最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进行匹配,确定违规行为的性质和处理方式。根据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如发送罚款通知、扣分通知等。同时,将处理结果记录到违规处理系统中。
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热线电话等多种渠道实时接收公众对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包括意见、建议、投诉等。对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按照不同的主题或类别进行归档。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来辅助分类和整理工作。根据分类和整理后的反馈信息,生成详细的反馈报告。报告应包含公众对交通政策的主要意见、建议、投诉以及问题的集中点等,以便交通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公众需求,优化交通政策。将反馈报告提交给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关决策机构,作为制定或调整交通政策的重要参考。同时,根据反馈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对交通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对数据处理、分发、存储等环节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为用户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系统并了解最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
通过定期向数字政务平台发送请求,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实时获取最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5G网络迅速分发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参与者和公众,确保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利用多种分发渠道(如APP推送、社交媒体、短信等),交通政策与法规的更新信息能够迅速覆盖广大交通参与者,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执行力。系统能够实时获取交通违规行为数据,并根据最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进行自动处理和分析。这减少了人工处理的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通过匹配违规行为数据与交通政策与法规,系统能够准确识别违规行为的类型、时间、地点等信息,并根据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进行处罚。这确保了处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时向交通管理部门反馈对交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便捷的反馈机制增强了公众的参与度和对交通管理的满意度。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收集和分析公众的反馈信息,能够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从而精准地改进和优化交通政策。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交通数据和公众反馈信息,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这些数据为交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着系统的不断运行和数据的不断积累,交通管理部门能够持续地对交通政策、违规行为处理规则等进行优化和调整。这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交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当具体应用时,具体包括:
假设交通管理部门选择每天凌晨1点作为查询时间间隔,以检查是否有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到达设定的时间(即每天凌晨1点),交通管理部门的后台服务自动向数字政务平台的API发送HTTP/HTTPS请求,查询最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数字政务平台接收到请求后,检查其数据库中的交通政策与法规数据,并生成包含最新更新信息的JSON格式的响应数据。例如,响应数据可能包含新发布的交通法规《城市交通管理新规2023》。交通管理部门接收到响应数据后,使用预设的解析算法(如JSON解析器)对数据进行解析,提取出政策名称(如《城市交通管理新规2023》)、发布时间、内容等关键信息。提取出的关键信息通过5G网络或其他高速通信网络实时分发至交通管理部门内部系统、交通参与者和公众。例如,通过APP推送方式,向公众发送新法规的概要信息,包括主要变化和影响。分发后的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信息被存储到交通管理部门的本地数据库或云存储中,以便后续查询和备份。例如,新法规《城市交通管理新规2023》的详细信息被存储到数据库中,并标记为最新法规。
通过交通监控摄像头、交通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获取交通违规行为数据。例如,某车辆在某路口闯红灯的违规行为被摄像头记录,并生成包含车辆信息、违规行为类型(闯红灯)、时间、地点等数据的记录。将获取到的违规行为数据与最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进行匹配。例如,将闯红灯的违规行为与《城市交通管理新规2023》中关于闯红灯的处罚规定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和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例如,根据《城市交通管理新规2023》,闯红灯的车辆将被处以罚款200元,并扣除驾驶证3分。系统自动发送罚款通知和扣分通知给车主,并将处理结果记录到违规处理系统中。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实时接收公众对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例如,公众可能对《城市交通管理新规2023》中的某些条款提出意见或建议。对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使用NLP技术辅助分类工作。例如,将公众反馈分为“支持”、“反对”、“建议改进”等类别,并归档保存。根据分类和整理后的反馈信息生成详细的反馈报告。报告可能指出公众对新法规的主要意见集中在哪些方面,如罚款金额过高、某些规定不够明确等。
将反馈报告提交给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关决策机构作为制定或调整交通政策的重要参考。例如,根据公众反馈,交通管理部门可能对《城市交通管理新规2023》中的某些条款进行修订或解释说明。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和清理,更新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为用户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系统并了解最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例如,组织培训课程、提供在线帮助文档和客服支持等。
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利用云数据平台与5G网络,自动更新并分发交通领域的在线教育资源和提供教育体验,包括通过VR技术模拟交通场景,进行交通安全与规划教育,可以包括:
云数据平台接入5G网络,以提供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服务。利用5G网络的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优化教育资源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确保用户能够流畅地访问和下载资源。设计用户友好的前端界面,包括课程列表、资源浏览、视频播放等功能。开发后端系统,用于管理课程资源、用户信息、学习进度等。实现自动更新机制,当云数据平台上的教育资源更新时,能够自动同步到在线教育平台。利用专业的VR开发工具(如Unity、UnrealEngine),开发模拟交通场景的VR内容,包括交通规则模拟、交通事故再现、交通规划模拟等。确保开发的VR内容能够兼容市面上主流的VR设备,如VR头盔、VR眼镜等。设计直观的VR交互方式,使用户能够自然地与虚拟交通场景进行互动,提高教育体验。对在线教育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正常运行。
在5G网络环境下,对平台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资源加载速度、VR场景渲染速度等。邀请部分用户进行试用,并收集反馈意见,用于平台的优化和改进。
通过社交媒体、交通行业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用户注册和使用。根据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持续更新教育资源和VR内容,保持平台的活力和吸引力。
假设在线教育平台数据、5G网络和VR技术,提供交通领域的在线教育资源和沉浸式教育体验。平台上存储了丰富的交通领域教育资源,包括交通规则讲解视频、交通事故案例分析文档、交通规划教程等。这些资源由专业的交通教育专家团队定期更新和维护。用户通过5G网络访问“交通云教育”平台,可以享受到高速、流畅的资源下载和在线播放体验。无论是在家中、学校还是交通工具上,用户都能随时随地学习交通知识。平台提供了多个VR交通场景模拟,如“城市交通规则模拟”场景,用户佩戴VR设备进入虚拟的城市交通环境,通过模拟驾驶、行人过马路等互动方式,直观地学习交通规则;“交通事故再现”场景,通过模拟真实的交通事故过程,帮助用户了解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交通规划模拟”场景,则让用户扮演交通规划师的角色,通过调整道路布局、设置交通信号等方式,优化交通流,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实时共享园区内交通与物流信息,并自动进行交通与物流的智能调度,可以包括:
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辆位置、道路状况、货物状态原始数据,并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状态向量;
根据状态向量,构建目标函数,并初始化一组调度参数,调度参数包括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案、车辆的路径规划、货物的装卸顺序;
通过园区交通与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状态向量,以得到更新后状态向量;
根据更新后状态向量,计算目标函数关于调度参数的梯度,并迭代调整调度参数,得到优化后的调度参数;所述优化后的调度参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第次迭代更新后的参数向量;表示第次迭代后的参数 向量;表示第次迭代的学习率;表示目标函数在参数向量处的梯度向量;表示正则化参数;表示动量参数;表示第 次和第次迭 代后的参数向量;
将优化后的调度参数传递至园区的交通管理系统和物流操作系统,自动进行交通与物流的智能调度,包括调整交通信号、引导车辆行驶、安排货物的装卸、运输和配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安装在园区道路关键位置的传感器(如地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或摄像头)实时统计通过车辆的数量和类型。通过GPS定位技术或园区内的无线定位系统(如Wi-Fi定位、蓝牙定位)实时获取园区内车辆的位置信息。通过摄像头监控、传感器检测或人工报告等方式收集道路拥堵、事故、施工等状况信息。利用RFID标签、传感器或物流管理系统实时获取货物的位置、温度、湿度、损坏情况等状态信息。
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无效、错误或冗余的数据。 将清洗后的数据转换为状态向量。状态向量是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向量,每个维度代表园区内交通与物流的一个特定状态,如车辆密度、平均车速、道路拥堵指数、货物等待时间等。根据园区交通与物流的实际需求,构建一个目标函数。目标函数的目的是衡量调度参数(包括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车辆路径规划、货物装卸顺序等)的优劣。
初始化一组调度参数,作为优化的起点。这些参数包括交通信号灯的初始配时方案、车辆的初始路径规划、货物的初始装卸顺序等。通过园区交通与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状态向量。这要求平台具备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能够迅速将新的状态信息传递给优化算法。
对于第次迭代,首先计算目标函数在当前参数向量处的梯度向量。梯度 向量指示了目标函数在参数空间中的下降方向。计算动量项 。动量项考虑了前两次迭代的梯度信息,有助于加速收敛并减少震荡。根据公式计算新的 参数向量。其中,是第次迭代的学习率,控制迭代步长的大小。是目标函数在参数向量处的梯度向量。是正则化参数,用于防止过拟合和保持参数的稀 疏性。是参数向量的范数的平方,用于衡量参数的复杂度。是动量参数,控制动 量项的影响程度。 是前两次迭代梯度之差的动量项,有助于加速收敛。检查 是否满足停止条件(如梯度接近零、迭代次数达到上限、目标函数值收敛等)。如果满足条 件,则停止迭代并输出优化后的调度参数;否则,继续下一次迭代。
将优化后的调度参数(即最后一次迭代得到的参数向量)传递至园区的交通管理系统和物流操作系统。
根据优化后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以优化交通流和减少拥堵。同时,根据车辆的实时位置和路径规划,引导车辆行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根据优化后的货物装卸顺序和运输配送方案,自动安排货物的装卸、运输和配送。通过智能调度,减少货物的等待时间和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时监控园区内交通与物流的运行状态,收集反馈数据(如交通流量、车辆速度、货物状态等)。根据反馈数据,不断调整和优化目标函数、调度参数以及优化算法。通过持续优化,提高智能调度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满足园区交通与物流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通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辆位置等原始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状态向量,系统能够准确掌握园区内的交通状况。根据状态向量构建目标函数,并迭代调整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案,可以优化交通流,减少拥堵和等待时间,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实时采集货物状态信息,如位置、温度、湿度等,使得系统能够及时了解货物的当前状况。通过优化货物的装卸顺序和运输配送方案,可以减少货物的等待时间和运输成本,提高物流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园区交通与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为管理者提供了全面的实时数据支持,使其能够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优化后的调度参数为交通管理系统和物流操作系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交通与物流的智能调度相互协调,形成了高效、有序的园区运行体系。通过持续优化调度参数,系统能够适应园区交通与物流的不断变化,保持高效运行。减少交通拥堵和等待时间,降低了车辆的燃油消耗和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优化物流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运输和装卸操作,降低了物流成本和能耗。高效的交通与物流系统提升了园区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使得园区在吸引企业入驻、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当具体应用时,具体包括:
在园区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出入口以及关键路段部署地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摄像头,用于实时统计通过车辆的数量、类型和速度。在园区内设置GPS基站或利用已有的Wi-Fi、蓝牙等无线设施,构建一个无线定位系统,实时获取园区内车辆和人员的精确位置。在货物存储区、装卸区以及运输过程中设置RFID读取器和传感器,实时监测货物的位置、温度、湿度等状态。
假设园区内有三个主要交叉口,每个交叉口都部署了地磁传感器和摄像头,用于车辆计数和类型识别。园区内布置了多个Wi-Fi接入点,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园区的无线定位系统,可以实时追踪园区内所有车辆的位置。货物仓库和装卸区安装了RFID读取器,可以实时监测货物的出入库和装卸状态。
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无效、错误或冗余的数据,如异常车速、重复计数等。根据清洗后的数据,生成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状态向量,如车辆密度、平均车速、道路拥堵指数、货物等待时间等。数据清洗后,得到园区内各交叉口的车辆数量、类型以及平均车速。根据这些数据,生成一个状态向量,其中包含园区整体的车辆密度、平均车速、各交叉口的拥堵指数以及货物仓库的等待时间等信息。
根据园区交通与物流的实际需求,构建一个目标函数,旨在最小化园区内的交通拥堵和货物等待时间。初始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设置各交叉口的绿灯时间。为园区内的车辆规划初始路径,尽量避开拥堵路段。制定货物的初始装卸顺序,确保货物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装卸和运输。
实时更新状态向量,反映园区内车辆数量、位置以及货物的状态变化。进行多次迭代优化,不断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车辆的路径规划和货物的装卸顺序。经过多次迭代后,得到优化后的调度参数,使得园区内的交通拥堵和货物等待时间减少。将优化后的交通信号灯配时方案应用于园区的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通过园区的导航系统或手机APP,为车辆提供实时路径规划服务,引导车辆避开拥堵路段。根据优化后的货物装卸顺序和运输配送方案,自动调度装卸设备和运输车辆,确保货物能够高效、准确地送达目的地。
实时监控园区内的交通流量、车辆速度和货物状态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的变化情况,定期对目标函数、调度参数和优化算法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持续优化,使得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园区交通与物流的实际需求,提高园区的整体运行效率。
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目标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目标函数;表示权重系数;表示园区内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表 示拥堵指数的权重系数;表示拥堵指数;表示权重系数;表示货物的平均运输时间; 表示货物的装卸时间;表示配送准时率的权重系数;表示配送准时率;表示权重系数;表示交通信号的控制效率;表示车辆的路径规划效率;表示货物的装卸顺序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园区内的交通信号控制、车辆路径规划和货物装卸 顺序,最小化目标函数的值,以提升园区交通与物流的整体效率。确定优化变量,包括交 通信号的控制方案(影响)、车辆的路径规划(影响)和货物的装卸顺序(影响)。实时 收集园区内车辆的速度数据,计算平均行驶速度。通过监控设备或算法计算道路拥堵指数。记录货物的运输时间和装卸时间。统计配送准时率l。评估交通信号的控制效率、 车辆的路径规划效率和货物的装卸顺序效率
初始化调度参数,包括交通信号控制方案的初始设置、车辆路径规划的初始路线 和货物装卸顺序的初始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经验,设置权重系数以及拥堵指 数的权重系数、配送准时率的权重系数,计算当前调度参数下的目标函数值。对调度 参数进行调整,生成新的调度方案。计算新调度方案下的目标函数值'。比较',如 果' <,说明新调度方案更优,接受新方案,并更新当前最优调度参数和最小目标函数 值。如果' ≥,说明新调度方案没有改进,保持当前最优调度参数和最小目标函数值不 变。
重复生成新方案、计算新目标值和比较与选择,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根据优化后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调整信号灯配时。根据优化后的车辆路径规划指导车辆行驶。根据优化后的货物装卸顺序安排装卸作业。
实时监控园区交通与物流的运行状态,收集实际运行数据。定期评估优化效果,如车辆平均行驶速度、道路拥堵指数、货物运输时间、装卸时间、配送准时率以及交通信号控制效率、车辆路径规划效率和货物装卸顺序效率等指标。根据评估结果,对权重系数和调度参数进行反馈调整,以适应园区交通与物流的动态变化。
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的控制效率(),可以减少车辆在路口的等待时间,提高车辆 的通行速度,从而增加园区内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在目标函数中,的增大会导致-1/ v的值减小,进而降低这一项的值,对整体目标函数的减小有正面贡 献。车辆行驶效率的提高还可以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通过优化车辆的路 径规划效率(),可以为车辆规划出更加合理、顺畅的行驶路线,避免车辆集中在某些路段 造成拥堵。拥堵指数()的降低会直接导致目标函数中这一项的值减小,有助于减小 整体目标函数。缓解交通拥堵还可以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使更多的车辆能够在更短 的时间内完成运输任务。优化货物的装卸顺序效率()和车辆的路径规划效率()可以缩 短货物的平均运输时间()和装卸时间()。在目标函数中,的减小会直接导致这一项的值减小,对整体目标函数的减小有积极作用。货物运输 时间的缩短可以提高物流服务的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优化交通信号控制、车辆路径规划和货物装卸顺序,可以提高配送的准时率()。在目标函数中,的增大会导致这一项的值增大(注意这里是负号),但由于前面 有负号,所以实际上是对整体目标函数的减小有贡献。提高配送准时率可以增强客户对 物流服务的信任度和忠诚度。车辆行驶效率的提高、交通拥堵的缓解以及货物运输时间的 缩短都可以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包括车辆维护费用、燃油费用、人力成本等。成本的降低可 以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实时监测交通设施周围的水文状况,包括水位、降雨量,利用预测模型,自动预警影响交通的水务风险,包括洪水、内涝,得到预警结果,并根据预警结果,自动生成交通管制方案,可以包括:
将实时监测到的水文数据输入预测模型中,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水务风险,得到水务风险预测结果,包括风险类型、发生概率、影响范围;
根据水务风险预测结果,评估洪水、内涝水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得到风险评估结果;
当风险评估结果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发布预警信息,包括风险类型、预警级别、影响范围;
根据预警信息,初始化一组交通管制方案,包括封闭某些路段、限制车辆通行,得到初始交通管制方案集;
将初始交通管制方案集中的每个方案作为一个解向量,并对解向量进行随机变异,生成新的候选解;
将新的候选解与原始解向量进行交叉,生成新的解向量组合;
根据适应度函数评估新的解向量组合,并确定进入下一轮迭代的解向量;
重复进行变异、交叉和评估过程直至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从解向量集中确定最终解作为交通管制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交通设施周围的关键位置安装水位监测仪、雨量计等水文监测设备,确保能够实时、准确地收集水位、降雨量等水文数据。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将监测设备收集到的水文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央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构建水务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应能够基于历史水文数据、天气预报信息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水务风险。将实时监测到的水文数据输入预测模型中,运行模型进行水务风险预测,得到水务风险预测结果,包括风险类型(如洪水、内涝)、发生概率、影响范围等。根据水务风险预测结果,对洪水、内涝等水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得到风险评估结果。设定风险评估阈值,当风险评估结果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触发预警机制,生成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应包括风险类型、预警级别(如低级、中级、高级)、影响范围等,并通过短信、邮件、APP推送等方式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根据预警信息,结合交通设施的实际情况和交通管制需求,初始化一组交通管制方案。这些方案可以包括封闭某些路段、限制车辆通行、调整信号灯配时等措施。将初始化的交通管制方案集表示为解向量形式,每个解向量代表一个具体的交通管制方案。对初始解向量进行随机变异,生成新的候选解。变异操作可以通过改变解向量中的某些元素(如封闭的路段、限制通行的车辆类型等)来实现。将新的候选解与原始解向量进行交叉操作,生成新的解向量组合。交叉操作可以通过交换两个解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来产生新的组合。定义适应度函数,用于评估解向量的优劣。适应度函数可以综合考虑交通管制方案对交通流的影响、实施难度、成本等因素。根据适应度函数评估新的解向量组合,选择适应度较高的解向量进入下一轮迭代。重复进行变异、交叉和评估过程,直至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或满足其他停止条件。在迭代结束后,从解向量集中选择适应度最高的解向量作为最终解,即最优交通管制方案。将最终确定的交通管制方案以可视化形式展示给决策者,并提供实施方案的具体步骤和建议。
根据最终确定的交通管制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测水文状况和交通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对交通管制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对交通管制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未来的水务风险应对和交通管制提供经验和参考。
通过实时监测水位、降雨量等水文数据,并结合预测模型,能够提前预测洪水、内涝等水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这使得交通管理部门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警和准备,从而降低水务风险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自动生成交通管制方案的过程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和遗传算法等优化技术,能够快速、智能地生成一组可行的交通管制方案。这避免了人工决策可能带来的主观性和延误,提高了应对水务风险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实施交通管制方案的过程中,通过持续监测水文状况和交通状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这种灵活性确保了交通管制措施能够随时适应水务风险的变化,保持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遗传算法等优化技术,可以在多个可行的交通管制方案中找到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这意味着在达到相同或更好效果的同时,可以最小化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和成本投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和有效的交通管制措施能够增强公众对交通管理部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时,通过减少水务风险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可以降低因交通拥堵、延误等带来的不便和不满,提升公众的满意度。该流程的实施依赖于先进的水文监测技术、预测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等科技手段,推动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和现代化进程。这不仅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未来的交通管理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
当具体应用时,具体包括:
在交通设施(如桥梁、隧道、高速公路等)周围的关键位置安装水位监测仪和雨量计。例如,在某城市的主要河流沿岸和高速公路入口处安装了水位监测仪和雨量计,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和降雨量。监测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到城市水务管理局的中央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存储和预处理。利用历史水文数据、天气预报信息和地形地貌数据,构建了一个洪水预测模型。当实时监测到水位快速上升和降雨量增大时,模型预测未来24小时内可能发生洪水。根据预测结果评估风险,并设定阈值触发预警。例如,模型预测洪水发生概率为80%,影响范围包括城市北部的主要交通干线。风险评估结果超过了预设的阈值,系统自动触发了高级别的洪水预警。根据预警信息,结合交通设施实际情况,初始化交通管制方案。例如,制定了包括封闭城市北部主要交通干线、限制车辆通行、调整周边信号灯配时等措施的初始交通管制方案。
通过遗传算法对初始方案进行优化,考虑了交通流影响、实施难度和成本等因素。经过多次迭代,得到了一个既能有效缓解洪水影响,又能保持交通相对顺畅的最终交通管制方案。将最终交通管制方案以地图形式展示给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标明了封闭路段、限行区域和信号灯调整方案,并提供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最终方案,迅速组织了交通管制措施的实施。同时,持续监测水位和交通流量,根据实际情况对管制方案进行了微调,以确保交通的安全和顺畅。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例如,洪水过后,对城市交通管制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案有效减少了洪水对交通的影响,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同时,也总结了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为未来的水务风险应对和交通管制提供了参考。
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适应度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在交通管制方案下的适应度值;表示交通流畅度的权重系 数;表示第条路段的车辆平均速度;表示路段的总数;表示第条路段的权重系数;表示索引变量;表示风险缓解的权重系数;表示在交通管制方案下处于水务风 险中的区域面积;表示风险区域面积的调整系数;表示总区域面积;表示实施成本 的权重系数;表示成本项的总数;表示第项实施成本;表示第项成本的权重系数;表示安全性的权重系数;表示在交通管制方案下预测的交通事故数量;表示基 准事故数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权重系数(交通流畅度的权重)、(风险缓解的权 重)、(实施成本的权重)、(安全性的权重)。确定其他参数,(路段总数)、(成本项 总数)、(风险区域面积的调整系数)、(总区域面积)、(基准事故数量)。
对于每条路段(从1到):
获取该路段的车辆平均速度。获取该路段的权重系数(根据路段的重要性或 交通流量设定)。计算加权速度总和(对所有路段进行累加)。
计算路段权重总和(对所有路段的权重进行累加)。计算交通流畅度指标 = 。根据权重系数,计算交通流畅度对适应度值的贡献。根据 交通管制方案,确定处于水务风险中的区域面积。计算风险缓解指标 =为调整系数,用于调整风险区域面积的影响)。
根据权重系数,计算风险缓解对适应度值的贡献
对于每项成本(从1到):
获取该项成本的数值。获取该项成本的权重系数。计算加权成本总和 (对所有成本项进行累加)。根据权重系数,计算实施成本对适应度值的贡献(注意这里 是负贡献,因为成本越高,适应度越低)
根据交通管制方案,预测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计算安全性指标 =为基准事故数量,用于标准化预测的事故数量)。根据权重系数,计算安 全性对适应度值的贡献。将四部分的贡献相加,得到交通管制方案下的 适应度值
公式中的项代表了交通流畅度的权重,它鼓励在交通管制方案中保持较高的 车辆平均速度,特别是在权重较大的路段上。这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从而给公众带来更加顺畅的出行体验。项关注了风险缓解的方面,通过减少处于水务风 险中的区域面积来降低潜在的水务灾害影响。这有助于保护交通设施和公众安全,减少因 水务风险导致的交通中断和财产损失。项考虑了实施交通管制方案所需的成本,包括人 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通过最小化加权成本总和,可以在保证交通管制效果的同时,降低 实施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项强调了安全性的重要性,通过预测并减少交通事故数 量来评估交通管制方案的安全性。这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 安全,提升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
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实时进行通讯与数据共享,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自动定位伤者位置,调度医疗资源进行救援,并提供救援指导信息,可以包括:
实时监控交通状况,以检测异常的交通状况,包括车辆突然停止、速度急剧下降,并确定异常的交通状况是否是事故现场;
若确定是事故现场,则对事故现场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车辆位置、摄像头监控画面,以确定伤者的位置,并访问数字地图和GPS数据,确定伤者的地理位置;
数字医疗平台接收事故现场信息,根据伤者的位置和伤情调度医疗资源进行救援,并通过5G网络向救援人员提供实时的救援指导信息,包括救援路线、伤者位置的描述、伤情评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关键路段和交叉口部署摄像头、雷达、感应线圈等交通监控设备,实时监测交通流数据,包括车辆速度、位置、行驶方向等。建立交通数据分析系统,接收并处理来自监控设备的实时数据,分析交通流模式,检测异常的交通状况,如车辆突然停止、速度急剧下降等。设定判断逻辑,当检测到异常交通状况时,结合历史数据和现场监控画面,判断是否为交通事故现场。一旦判断为事故现场,立即对事故现场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车辆位置数据、摄像头监控画面等,以确认事故的具体情况和伤者的可能位置。访问数字地图和GPS数据,结合车辆位置信息和摄像头监控画面的地理坐标,精确确定伤者的地理位置。在数字地图上标记伤者的准确位置。数字医疗平台接入:将事故现场信息实时传输至数字医疗平台,包括伤者的位置、初步伤情评估等。数字医疗平台根据伤者的位置和伤情,自动或人工调度最近的医疗资源,包括救护车、急救人员等,前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根据伤者的数量和伤情严重程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每个伤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利用5G网络的高速、低延迟特性,为救援人员提供实时的通信和数据传输支持。根据伤者的地理位置和当前交通状况,为救援人员规划最优的救援路线,确保救援人员能够迅速到达事故现场。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救援人员提供伤者的准确位置描述,便于救援人员快速定位伤者。根据初步伤情评估结果,向救援人员提供伤情处理指导和建议,提高救援效率和救治成功率。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通过5G网络实时更新现场情况,包括伤者状况、救援进展等,便于后续医疗资源的调配和指挥决策。救援结束后,收集救援效果反馈,包括救援时间、救治成功率等数据,用于后续优化救援流程和提升救援效率。对每次救援行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根据总结结果,对监控设备、数据分析系统、数字医疗平台等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整体救援能力和效率。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交通状况,迅速检测到异常的交通状况,如车辆突然停止、速度急剧下降等,为快速响应交通事故提供关键信息。一旦确定为事故现场,系统立即对事故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数字地图和GPS数据,精确确定伤者的地理位置,为救援行动提供准确的目标定位。数字医疗平台能够迅速接收事故现场信息,包括伤者的位置和伤情评估,为医疗资源的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平台能够根据伤者的数量和伤情严重程度,自动或人工调度最近的医疗资源,如救护车、急救人员等,确保每个伤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通过5G网络的高速、低延迟特性,系统能够向救援人员提供实时的救援指导信息,包括最优救援路线、伤者位置的详细描述以及伤情处理建议。这些指导信息能够帮助救援人员快速定位伤者,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从而提高救援效率和救治成功率。系统能够记录并分析每次救援行动的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优化救援流程提供数据支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改进,系统能够提升整体救援能力,确保在未来的交通事故中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实时通讯与数据共享机制能够加强交通管理部门、医疗急救部门以及救援人员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交通事故。信息共享还能够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确保各方都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的救援进展和伤者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高效的交通事故应急响应系统能够迅速处理交通事故,减少伤者的痛苦和等待时间,从而提升公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当具体应用时,具体包括:
假设在一个城市的某条高速公路上,由于一辆货车突然爆胎导致失控,撞上了路边的护栏,随后几辆小车因避让不及也发生了连环碰撞。这一系列事故导致交通流出现严重异常,车辆速度急剧下降,部分车辆停滞不前,并有人员受伤。
高速公路上部署的摄像头、雷达和感应线圈等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到车辆速度下降、停滞等异常数据,并捕捉到事故发生的瞬间画面。交通数据分析系统接收到这些数据后,立即进行实时分析,检测到交通流的异常变化,并触发警报。系统结合历史数据和现场监控画面,快速判断该异常状况为交通事故现场。
分析事故现场数据,包括车辆位置数据、摄像头监控画面等,确认事故的具体情况和伤者的可能位置。通过访问数字地图和GPS数据,系统精确确定了伤者的地理位置,并在数字地图上标记出伤者的准确位置。数字医疗平台接收到事故现场信息,包括伤者的位置、初步伤情评估(如通过监控画面分析得出的伤势情况)。平台根据伤者的位置和伤情,自动调度了最近的救护车、急救人员等医疗资源前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根据伤者的数量和伤情严重程度,平台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确保每个伤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利用5G网络的高速、低延迟特性,系统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实时的通信和数据传输支持,确保了救援指令的迅速传达。系统根据伤者的地理位置和当前交通状况,为救援人员规划了最优的救援路线,并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提供了伤者的准确位置描述。救援人员在前往事故现场的路上,通过5G网络接收到了系统提供的伤情处理指导和建议,为后续的救援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通过5G网络实时更新了现场情况,包括伤者的具体伤势、救援进展等,便于后续医疗资源的调配和指挥决策。救援过程中,系统持续为救援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确保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救援结束后,系统收集了救援效果反馈,包括救援时间、救治成功率等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通过总结,系统发现了在救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部分救援人员对伤情处理指导的理解不够深入等。根据总结结果,系统对监控设备、数据分析系统、数字医疗平台等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如加强了伤情处理指导的培训、提高了数据分析系统的准确性等,以提高整体救援能力和效率。
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并实时监测社区交通状况,生成和发布交通监测报告,包括拥堵情况、停车信息,同时根据居民反馈,自动优化和调整交通管理方案,可以包括:
根据社区内的交通数据,生成包含拥堵情况、停车信息、平均车速的交通监测报告;
将交通监测报告通过社区公告栏进行发布,并通过调查问卷、在线评论、社区会议渠道自动收集对交通状况和管理方案的反馈,形成反馈数据集;
根据反馈数据集,对现有交通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包括调整交通信号配时、增加停车位、改善拥堵路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收集社区内的交通数据,包括车辆流量、速度、停车占用情况、交通信号状态等。在社区的关键路段、交叉口和停车场部署雷达、感应线圈、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通过情况、停车状态等。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交通数据流,包括时间戳、地点、车速、车流量、停车占用率等信息。根据收集到的交通数据,生成包含拥堵情况、停车信息、平均车速等的交通监测报告。对收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拥堵指数、平均车速、停车位利用率等关键指标。根据分析结果,自动生成交通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含清晰的图表、数据分析和建议,便于居民和交通管理者理解。将交通监测报告发布给社区居民,提高交通信息的透明度。将报告打印出来,张贴在社区的公告栏上,供居民阅读。在社区网站、APP或社交媒体上发布电子版报告,方便居民随时查看。设计问卷,询问居民对交通拥堵、停车便利性、交通信号等方面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在社区网站或APP上设置评论区,允许居民发表对交通状况的看法。定期召开社区会议,邀请居民代表参与,直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反馈进行筛选和整理,去除无效和重复的信息。将反馈按照交通拥堵、停车问题、交通信号等类别进行归类。对归类后的反馈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出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区域。
根据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优化交通信号的配时,减少等待时间,提高通行效率。在停车需求高的区域,寻找合适的空间增加停车位,或建设多层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对拥堵严重的路段进行改造,如拓宽道路、设置公交专用道、优化交叉口设计等,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过实时监测和报告社区内的交通状况,包括拥堵情况和平均车速,交通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交通动态,对交通信号配时进行调整。例如,在高峰时段增加绿灯时间,减少红灯等待时间,从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交通监测报告中的停车信息,如停车位利用率和空闲车位数量,为交通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根据这些信息,管理者可以在停车需求高的区域增加停车位,或者引导车辆到较远的但空闲的停车场,以平衡停车资源,减少寻找停车位造成的交通拥堵。通过社区公告栏、调查问卷、在线评论和社区会议等多种渠道收集居民对交通状况和管理方案的反馈,使得交通管理更加贴近居民需求。居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对交通管理的满意度自然提升。良好的交通状况是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优化交通管理方案,减少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题,可以降低居民之间的因交通问题而产生的摩擦和矛盾,促进社区的和谐氛围。基于大数据和居民反馈的交通管理方案优化,使得交通管理更加科学、精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出交通问题的热点区域和时段,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当具体应用时,具体包括:
例如,在智慧社区的关键路段,如主入口、出口、学校周边、商业中心等,部署雷达传感器监测车速和流量,感应线圈监测停车占用情况,摄像头捕捉交通信号状态和车辆行驶轨迹。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这些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到社区交通管理中心,使用大数据处理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包含时间戳、地点、车速、车流量、停车占用率等信息的统一交通数据流。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整合后的交通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计算出拥堵指数(如通过车速低于某阈值的时间段和区域判定为拥堵)、平均车速、停车位利用率等关键指标。自动生成包含清晰图表(如拥堵热力图、车速分布图、停车占用率变化图)、数据分析(如拥堵原因、停车需求趋势)和改进建议(如优化信号配时、增设停车位)的交通监测报告。将打印好的交通监测报告张贴在社区的公告栏上,特别是人流密集的区域,如社区中心、超市入口等。
在社区官方网站、APP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同步发布电子版报告,确保居民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通过社区APP推送或邮件发送问卷,询问居民对交通拥堵、停车便利性、交通信号等方面的满意度和具体改进建议。在社区APP和网站评论区,鼓励居民发表对交通状况的看法,特别是针对报告中的分析和建议部分。定期召开社区交通管理会议,邀请居民代表、交通专家等参与,直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反馈进行筛选,去除无效(如恶意评论、重复提交)和重复的信息,确保反馈的有效性。将反馈按照交通拥堵、停车问题、交通信号等类别进行归类,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出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区域。根据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对社区主入口的信号灯进行配时优化。如早高峰时段,增加绿灯时间,减少车辆等待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在商业中心附近,利用空闲地块建设多层停车场,或在学校周边划设临时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对拥堵严重的路段进行拓宽改造,如将双向两车道改为双向四车道;在主要交叉口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优化交叉口设计,如设置左转待转区、右转专用道等,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字交通处理模块,用于实时收集和分析各类交通设施与车辆的运行数据,以识别交通流模式、预测交通状态,得到分析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流;
数字政务协同模块,用于自动获取并分发交通政策与法规的更新信息,自动化处理交通违规行为,同时收集并分析公众对于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得到分析报告;
数字教育模块,用于利用云数据平台与5G网络,自动更新并分发交通领域的在线教育资源和提供教育体验,包括通过VR技术模拟交通场景,进行交通安全与规划教育;
数字园区交通联动模块,用于实时共享园区内交通与物流信息,并自动进行交通与物流的智能调度;
数字水务协同管理模块,用于实时监测交通设施周围的水文状况,包括水位、降雨量,利用预测模型,自动预警影响交通的水务风险,包括洪水、内涝,得到预警结果,并根据预警结果,自动生成交通管制方案;
数字医疗响应模块,用于实时进行通讯与数据共享,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自动定位伤者位置,调度医疗资源进行救援,并提供救援指导信息;
数字社区交通服务模块,用于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并实时监测社区交通状况,生成和发布交通监测报告,包括拥堵情况、停车信息,同时根据居民反馈,自动优化和调整交通管理方案;
实时共享园区内交通与物流信息,并自动进行交通与物流的智能调度,包括:
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辆位置、道路状况、货物状态原始数据,并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状态向量;
根据状态向量,构建目标函数,并初始化一组调度参数,调度参数包括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案、车辆的路径规划、货物的装卸顺序;
通过园区交通与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状态向量,以得到更新后状态向量;
根据更新后状态向量,计算目标函数关于调度参数的梯度,并迭代调整调度参数,得到优化后的调度参数;
将优化后的调度参数传递至园区的交通管理系统和物流操作系统,自动进行交通与物流的智能调度,包括调整交通信号、引导车辆行驶、安排货物的装卸、运输和配送;
目标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目标函数;表示权重系数;表示园区内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表示拥堵指数的权重系数;表示拥堵指数;表示权重系数;表示货物的平均运输时间;表示货物的装卸时间;表示配送准时率的权重系数;表示配送准时率;表示权重系数;表示交通信号的控制效率;表示车辆的路径规划效率;表示货物的装卸顺序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实时收集和分析各类交通设施与车辆的运行数据,以识别交通流模式、预测交通状态,得到分析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流,包括:
实时收集交通设施与车辆的运行数据,包括车辆速度、位置、流量、道路状况;
从数据中提取与交通流模式识别相关特征,包括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流量特征,并将相关特征组合成特征向量;
将特征向量输入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以识别交通流模式;
根据识别的交通流模式和历史数据,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未来的交通状态,包括拥堵情况、车流速度,得到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案,包括调整红绿灯时长、优化信号配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获取并分发交通政策与法规的更新信息,自动化处理交通违规行为,同时收集并分析公众对于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得到反馈报告,包括: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定期向数字政务平台发送请求,以查询是否有新的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
数字政务平台接收并解析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数据,提取关键信息,包括政策名称、发布时间、内容,并通过5G网络,将提取的关键信息实时分发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参与者和公众;
实时获取交通违规行为数据,并根据交通政策与法规更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识别违规行为类型、时间、地点信息;根据预设的处理规则,自动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实时接收公众对交通政策的反馈信息,包括意见、建议、投诉,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得到反馈报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优化后的调度参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第次迭代更新后的参数向量;表示第次迭代后的参数向量;表示第次迭代的学习率;表示目标函数在参数向量处的梯度向量;表示正则化参数;表示动量参数,动量项考虑了前两次迭代的梯度信息;表示第 次和第次迭代后的参数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实时监测交通设施周围的水文状况,包括水位、降雨量,利用预测模型,自动预警影响交通的水务风险,包括洪水、内涝,得到预警结果,并根据预警结果,自动生成交通管制方案,包括:
将实时监测到的水文数据输入预测模型中,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水务风险,得到水务风险预测结果,包括风险类型、发生概率、影响范围;
根据水务风险预测结果,评估洪水、内涝水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得到风险评估结果;
当风险评估结果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发布预警信息,包括风险类型、预警级别、影响范围;
根据预警信息,初始化一组交通管制方案,包括封闭某些路段、限制车辆通行,得到初始交通管制方案集;
将初始交通管制方案集中的每个方案作为一个解向量,并对解向量进行随机变异,生成新的候选解;
将新的候选解与原始解向量进行交叉,生成新的解向量组合;
根据适应度函数评估新的解向量组合,并确定进入下一轮迭代的解向量;
重复进行变异、交叉和评估过程直至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从解向量集中确定最终解作为交通管制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适应度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在交通管制方案下的适应度值;表示交通流畅度的权重系数;表示第条路段的车辆平均速度;表示路段的总数;表示第条路段的权重系数;表示索引变量;表示风险缓解的权重系数;表示在交通管制方案下处于水务风险中的区域面积;表示风险区域面积的调整系数;表示总区域面积;表示实施成本的权重系数;表示成本项的总数;表示第项实施成本;表示第项成本的权重系数;表示安全性的权重系数;表示在交通管制方案下预测的交通事故数量;表示基准事故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实时进行通讯与数据共享,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自动定位伤者位置,调度医疗资源进行救援,并提供救援指导信息,包括:
实时监控交通状况,以检测异常的交通状况,包括车辆突然停止、速度急剧下降,并确定异常的交通状况是否是事故现场;
若确定是事故现场,则对事故现场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车辆位置、摄像头监控画面,以确定伤者的位置,并访问数字地图和GPS数据,确定伤者的地理位置;
数字医疗平台接收事故现场信息,根据伤者的位置和伤情调度医疗资源进行救援,并通过5G网络向救援人员提供实时的救援指导信息,包括救援路线、伤者位置的描述、伤情评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并实时监测社区交通状况,生成和发布交通监测报告,包括拥堵情况、停车信息,同时根据居民反馈,自动优化和调整交通管理方案,包括:
根据社区内的交通数据,生成包含拥堵情况、停车信息、平均车速的交通监测报告;
将交通监测报告通过社区公告栏进行发布,并通过调查问卷、在线评论、社区会议渠道自动收集对交通状况和管理方案的反馈,形成反馈数据集;
根据反馈数据集,对现有交通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包括调整交通信号配时、增加停车位、改善拥堵路段。
CN202411745308.9A 2024-12-02 2024-12-02 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Active CN119229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745308.9A CN119229656B (zh) 2024-12-02 2024-12-02 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745308.9A CN119229656B (zh) 2024-12-02 2024-12-02 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229656A CN119229656A (zh) 2024-12-31
CN119229656B true CN119229656B (zh) 2025-02-25

Family

ID=9394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745308.9A Active CN119229656B (zh) 2024-12-02 2024-12-02 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2296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672964A (zh) * 2025-02-21 2025-03-21 贵州道坦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速车流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9785595A (zh) * 2025-03-11 2025-04-08 青岛交通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场景下的车辆速度监控提示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7379A (zh) * 2016-06-22 2016-11-16 中智城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灯联网传感器群和云计算的智慧城市组建方法
CN114529192A (zh) * 2022-02-16 2022-05-24 河南海融软件有限公司 城市智慧交通安全出行监测分析方法、应急疏散决策平台
CN114566031A (zh) * 2022-02-24 2022-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交通事故车辆伤员伤情评估和报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8485B1 (en) * 2008-05-29 2011-12-13 Accenture Global Services Limited Postal, freight, and logistics industry high performance capability assessment
CN117135172A (zh) * 2022-05-16 2023-11-28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事故救援方法和系统
CN116935665B (zh) * 2023-09-18 2023-11-24 徐州帝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货物运输的交通控制系统
CN118134370A (zh) * 2024-01-15 2024-06-0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一种考虑动态接货时间窗与实时路况的配送路线规划方法
CN118551952A (zh) * 2024-04-10 2024-08-27 哒哒智运(黑龙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园区的作业车辆调度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7379A (zh) * 2016-06-22 2016-11-16 中智城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灯联网传感器群和云计算的智慧城市组建方法
CN114529192A (zh) * 2022-02-16 2022-05-24 河南海融软件有限公司 城市智慧交通安全出行监测分析方法、应急疏散决策平台
CN114566031A (zh) * 2022-02-24 2022-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交通事故车辆伤员伤情评估和报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229656A (zh) 202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229656B (zh) 一种基于5g网络智慧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CN112447041B (zh) 识别车辆的营运行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Faheem et al. Impact of traffic congestion on transportation system: Challenges and remediations-a review
Mhlang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in making transport, safer, cleaner, more reliable, and efficient in emerging markets
Vasudevan et al. Identifying real-world transportation application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real-world AI scenarios in transportation for possible deployment
Bıyık et al.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n Turkish urban environmen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heruiyot A Model for Predicting Traffic Congestion Using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Case of Nairobi Metropolitan
Xie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Transportation Data Analytics and Pilot Case Studie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CHU et al. Typical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pplications
Roby A supplementary dictionary of transport studies
Strain et al. Patrol regimes for traffic officers in transportation asset monitoring
Balke et al. Connected Vehicle Pilot Deployment Program Independent Evaluation: Mobility, Environment, and Public Agency Efficiency Refined Evaluation Plan—Tampa
Horijon Paving the road towa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 governmentality analysis of smart traffic management in the Netherlands
Klein et al. IVHS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process
Zhang Taxicab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s, equilibrium, and efficiency
Plan Draft Report
Minnikhanov et al. Unified ITS Environment in the Republic of Tatarstan
Hadi et al. Pilot Testing of SHRP 2 Reliability Data and Analytical Products: Florida
Dolinina et al.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video analytics and incident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in real-time de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incidents
Kim et al. Enhancement of freeway incident traffic management and resulting benefits.
Guin et al. Enhanced Role of Activity Cente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s in Regional Mobility
Shahriar et al. Enhancing Urban Mobility: An Adaptive Traffic Signal System for High-Density Cities
Yang Empowering Traffic Operations and Safety with Transportation Big Data: Practice Scan,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
Quito et al. Smart Transport System: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Traffic Situations in EDSA
Vilke et a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city of Rijek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