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662774A -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662774A
CN118662774A CN202411162741.XA CN202411162741A CN118662774A CN 118662774 A CN118662774 A CN 118662774A CN 202411162741 A CN202411162741 A CN 202411162741A CN 118662774 A CN118662774 A CN 118662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needle
valve body
valv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1627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662774B (zh
Inventor
曾慧
张静
金利科
李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4111627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662774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411162741.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86627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8662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62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662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62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包括针头装置和驱动组件,针头装置包括有第一壳体、针头和供药组件,针头包括有针头本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上设置有与针头本体相适配的第一通孔;在针头本体逐渐从第一壳体内伸出的过程中,供药组件未向第一作用区域提供药液;在针头本体逐渐缩回至第一壳体内的过程中,供药组件向第一作用区域持续注入药液,使得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由针头本体所形成的微孔通道中。本申请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降低药液被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的同时,降低药液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并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
背景技术
头皮微针针刺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术,通过人为针刺损伤皮肤产生应激反应,刺激表皮和真皮的修复与再生,其皮肤修复过程中可激发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β连环蛋白等的表达,刺激毛囊干细胞的增值,从而诱导毛囊进入生长期,以促进毛发生长。其中,微针针刺作为头皮给药的一种方式,通过在表皮和真皮上部形成大量微孔通道,以增加外用药物或产品的渗透,从而增强疗效。
目前在进行头皮微针针刺操作时,通常使用微针治疗仪刺激患者头皮,如申请号为CN202111607930.X中的智能微针穿刺仪,其智能微针穿刺仪能刺破皮肤,以在患者头皮上形成大量微孔通道,同时与药液涂抹操作相配合,以便药物经微孔通道渗入患者头皮内部。
虽然目前的微针治疗仪能够刺伤患者头皮并使患者头皮形成大量供药液渗入的微孔通道,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的微针治疗仪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
目前在进行头皮微针针刺操作时,如若使药液预先涂抹在待刺伤的皮肤上,其药液裸露在外界环境中,会增加药液被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进而在针刺伤头皮以形成微孔通道后,被污染的药液经微孔通道被头皮吸收,增加了头皮感染的风险,同时,预先使药液位于患者皮肤表面再进行针刺操作,会增加药液停留在患者皮肤表面的时长,进而进一步增加药液被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
并且,此智能微针穿刺仪在作业时呈竖直或近竖直状态,其待刺伤皮肤区域呈水平或近水平状,虽然能够避免预先涂抹的药液从待刺伤皮肤区域流淌至其他区域的风险,利于针刺后药液从微孔通道进入患者皮肤,但是对患者的姿态要求较高,需使患者的待刺伤皮肤区域呈水平或近水平状,进而,在对患者头皮进行治疗时,因头皮并非平面状结构,使得头皮上的某处待治疗区域呈近水平状态,头皮上的某些待治疗区域呈倾斜状,甚至头皮上的某些待治疗区域呈近竖直状,如若在治疗过程中不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则会出现预先涂抹的药液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不利于在后续针刺过程中使药液从微孔通道进入患者皮肤中,如若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以降低药液从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会增加患者体位调整的频次,增加患者治疗的不适感。
所以,基于上述不足,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以降低药液被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的同时,降低药液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并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头皮微针针刺操作所存在的预先涂抹的药液会被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以及所涂抹的药液会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提供了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以降低药液被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的同时,降低药液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并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包括针头装置和驱动组件,所述针头装置包括有第一壳体、针头和供药组件,所述针头可活动的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针头包括有针头本体,所述针头本体用于刺破患者皮肤,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针头本体往复刺入皮肤或从皮肤中抽出;
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与针头本体相适配的第一通孔;在所述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通孔始终与针头本体相配合;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与皮肤相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挡板、第一壳体的内壁和皮肤形成第一作用区域,所述供药组件用于选择性向第一作用区域提供药液;
在所述针头本体逐渐从第一壳体内伸出的过程中,所述针头本体逐渐刺入患者皮肤,所述供药组件未向第一作用区域提供药液;
在所述针头本体逐渐缩回至第一壳体内的过程中,所述针头本体逐渐从患者皮肤中抽出,所述供药组件向第一作用区域持续注入药液,使得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由针头本体所形成的微孔通道中。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供药组件包括第一通道、过渡腔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与过渡腔连通,所述供药组件用于供药液流动,第一通道用于供药液流入,第二通道用于供药液流出,从第二通道中流出的药液用于流向第一作用区域,所述针头上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过渡腔相配合,在所述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活塞与针头同步运动,以改变过渡腔的空间的大小,使所述过渡腔的空间交替式的变大或变小,所述第一壳体上用于朝向患者皮肤的端部为第一端部,在所述针头本体逐渐伸出第一端部的过程中,所述过渡腔的空间逐渐增大,并能使所述针头刺入皮肤的深度逐渐增加;
所述第一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通道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座、第一基座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阀体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基座相连,所述第一阀座和第一基座均固定在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阀座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具有初始状态,在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弹簧呈压缩状,第一弹簧提供弹性力使第一阀体与第一阀座相抵,使第一阀体封堵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阀体受到从第一阀座指向第一基座方向的力度时,能使第一弹簧的压缩量增大,使第一阀体解除对第一开口的封堵,所述第一基座相较于第一阀座而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的靠近过渡腔的位置;
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座、第二基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阀体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基座相连,所述第二阀座和第二基座均固定在第二通道内,所述第二阀座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具有初始状态,在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弹簧呈压缩状,第二弹簧提供弹性力使第二阀体与第二阀座相抵,使第二阀体封堵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阀体受到从第二阀座指向第二基座方向的力度时,能使第二弹簧的压缩量增大,使第二阀体解除对第二开口的封堵,所述第二基座相较于第二阀座而言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远离过渡腔的位置。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体沿其长度方向被划分为第一阀体一部和第一阀体二部,所述第一阀体一部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阀体二部呈半球状结构,所述第一阀体一部与第一弹簧相连,在所述第一单向阀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阀体一部和第一阀体二部均与第一阀座相配合。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阀体沿其长度方向被划分为第二阀体一部和第二阀体二部,所述第二阀体一部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阀体二部呈半球状结构,所述第二阀体一部与第二弹簧相连,在所述第二单向阀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阀体一部和第二阀体二部均与第二阀座相配合。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针头本体为实心结构。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供药组件还包括有储药器,所述储药器内形成有储药腔,所述储药腔与第一通道相适配,所述储药腔用于存放药液并向所述第一通道供应药液。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储药器内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储药腔相适配,所述第二挡板与储药腔的侧壁相接触,在所述储药腔的药液经第一通道被吸入过渡腔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挡板相对储药器移动,使所述储药腔的空间逐渐缩小。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储药器包括有储药器座和储药器本体,所述储药器座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挡板位于储药器本体上,所述储药器本体与储药器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储药器座和储药器本体共同形成储药腔。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配合槽,所述针头还包括有针座,所述针头本体设置在针座上,所述针座与第一配合槽相配合,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所述针座沿第一配合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具有弹性,所述橡胶垫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所述橡胶垫呈与第一端部相适配的环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挡板,使得在第一壳体处于与皮肤相抵的情况下时,第一挡板、第一壳体的内壁和皮肤之间形成第一作用区域,在驱动组件驱动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基础上,在针头本体逐渐从第一壳体内伸出的过程中,针头本体逐渐刺入患者皮肤,以便在患者头皮上形成微孔通道,在针头本体逐渐缩回至第一壳体内的过程中,针头本体逐渐从患者头皮中抽出,其供药组件向第一作用区域持续注入药液,在向空间有限的第一作用区域持续注入药液的过程中,会使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由针头本体所形成的微孔通道中,
一方面,所形成的第一作用区域能够与外界环境相隔,能够降低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流淌至第一作用区域外的风险;
另一方面,供药组件在向第一作用区域注入药液发生在针头本体逐渐缩回至第一壳体内的阶段,在针头本体从皮肤中抽出的较短时间内,在所形成的微孔通道的周边组织的弹性作用下,所形成的微孔通道的横截面积未明显缩小,此时微孔通道的横截面积较大,更利于药液流入横截面积较大的微孔通道中,更利于皮肤的吸收,并且能够降低药液在皮肤表面所停留的时间,进一步降低药液被污染的风险;
再一方面,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由针头本体所形成的微孔通道中,能够进一步利于微孔通道队药液的吸收;
再一方面,在所需治疗的头皮区域为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时,所形成的第一作用区域能够降低其区域内的药液从该区域漏出的风险,并且在针头本体从患者头皮上拔出以及药液被加压注入至微孔通道的过程中,其第一作用区域始终存在,从而在对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进行微针针刺上药操作时,能够在提高头皮对药液的吸收效率的同时,降低药液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无需患者频繁变换体位,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舒适性;
2. 在其活塞与针头的运动同步的基础上,实现了头皮的刺伤操作和头皮的供药操作的同步作业,即在针头本体从第一壳体内伸出的过程中,药液逐渐补充至过渡腔中,在针头本体缩回至第一壳体的过程中,过渡腔中的药液逐渐经第二通道注入至第一作用区域中,无需其他动力装置单独控制药液的补充和注入,进一步确保了在针头本体从头皮中拔出的过程中向微孔通道注药的稳定性,并且,过渡腔的存在,便于药液的临时存储,同时也为针头插拔的一个周期提供定量的药液,避免药液在加压注入微孔通道的过程中出现部分治疗区域药液过量或者部分治疗区域药液过少的情况;
3. 进一步的,通过将第一阀体一部设置成圆柱体结构,并将第一阀体二部设置成半球状结构,在第一单向阀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阀体一部和第一阀体二部均与第一阀座相配合,使得在过渡腔中存在有药液并推动活塞以使过渡腔的空间逐渐减小的过程中,药液所施加的推动作用力作用于第一阀体一部的表面和第一阀体二部的表面,其推动作用力作用于第一阀体一部的圆柱形侧面后不会对第一阀体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移动造成影响,其推动作用力作用于第一阀体二部的半球形表面后会加大第一阀体与第一阀座之间相抵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阀体与第一阀座相抵时的密闭性;
4.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二挡板,使得在储药腔中的液体经第一通道被吸入过渡腔的过程中,第二挡板相对储药器移动,且储药腔的空间逐渐缩小,进而在储药腔的空间达到最小值时,难以使第二挡板发生移动,此时,在驱动针头移动以使针头本体具有向患者头皮刺入的趋势时,因储药腔的空间达到最小值,使得在持续驱动针头移动的过程中会使过渡腔内逐渐形成负压,其所形成的负压对针头本体相对第一壳体的移动起到阻碍作用,进一步的,所形成的负压对抗驱动组件对针头的驱动作用,以使其负压所产生的阻碍作用足以限制针头本体的运动,在其阻碍作用下,使得针头本体不刺入患者的头皮中,进而能够避免在无药液供给时对头皮进行刺伤操作,同时,便于将储药腔中有无药液的情况反馈给医护人员,便于医护人员及时补充药液,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针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单向阀处于开启状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单向阀处于开启状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位于储药器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位于机身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针头装置,2-驱动组件,3-第一壳体,4-针头,5-供药组件,6-第一挡板,7-针头本体,8-第一通孔,9-第一通道,10-过渡腔,11-第二通道,12-活塞,13-第一端部,14-第一单向阀,15-第二单向阀,16-第一阀体,17-第一阀座,18-第一基座,19-第一弹簧,20-第一开口,21-第二阀体,22-第二阀座,23-第二基座,24-第二弹簧,25-第二开口,26-第一阀体一部,27-第一阀体二部,28-第二阀体一部,29-第二阀体二部,30-储药器,31-储药腔,32-第二挡板,33-储药器座,34-储药器本体,35-第一配合槽,36-针座,37-橡胶垫,38-机身,39-电机,40-接触块,41-第一推杆,42-第三弹簧,43-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参见图1-图8所示,包括针头装置1和驱动组件2,所述针头装置1包括有第一壳体3、针头4和供药组件5,所述针头4可活动的设置在第一壳体3上,所述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针头4沿第一壳体3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针头4包括有针头本体7,所述针头本体7用于刺破患者皮肤,在所述驱动组件2驱动针头4沿第一壳体3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针头本体7往复刺入皮肤或从皮肤中抽出;
所述第一壳体3内设置有第一挡板6,所述第一挡板6上设置有与针头本体7相适配的第一通孔8;在所述针头4沿第一壳体3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通孔8始终与针头本体7相配合;在所述第一壳体3处于与皮肤相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挡板6、第一壳体3的内壁和皮肤形成第一作用区域,所述供药组件5用于选择性向第一作用区域提供药液;
在所述针头本体7逐渐从第一壳体3内伸出的过程中,所述针头本体7逐渐刺入患者皮肤,所述供药组件5未向第一作用区域提供药液;
在所述针头本体7逐渐缩回至第一壳体3内的过程中,所述针头本体7逐渐从患者皮肤中抽出,所述供药组件5向第一作用区域持续注入药液,使得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由针头本体7所形成的微孔通道中。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挡板6,使得在第一壳体3处于与皮肤相抵的情况下时,第一挡板6、第一壳体3的内壁和皮肤之间形成第一作用区域,在驱动组件2驱动针头4沿第一壳体3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基础上,在针头本体7逐渐从第一壳体3内伸出的过程中,针头本体7逐渐刺入患者皮肤,以便在患者头皮上形成微孔通道,在针头本体7逐渐缩回至第一壳体3内的过程中,针头本体7逐渐从患者头皮中抽出,其供药组件5向第一作用区域持续注入药液,在向空间有限的第一作用区域持续注入药液的过程中,会使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由针头本体7所形成的微孔通道中,
一方面,所形成的第一作用区域能够与外界环境相隔,能够降低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流淌至第一作用区域外的风险;
另一方面,供药组件5在向第一作用区域注入药液发生在针头本体7逐渐缩回至第一壳体3内的阶段,在针头本体7从皮肤中抽出的较短时间内,在所形成的微孔通道的周边组织的弹性作用下,所形成的微孔通道的横截面积未明显缩小,此时微孔通道的横截面积较大,更利于药液流入横截面积较大的微孔通道中,更利于皮肤的吸收,并且能够降低药液在皮肤表面所停留的时间,进一步降低药液被污染的风险;
再一方面,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由针头本体7所形成的微孔通道中,能够进一步利于微孔通道队药液的吸收;
再一方面,在所需治疗的头皮区域为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时,所形成的第一作用区域能够降低其区域内的药液从该区域漏出的风险,并且在针头本体7从患者头皮上拔出以及药液被加压注入至微孔通道的过程中,其第一作用区域始终存在,从而在对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进行微针针刺上药操作时,能够在提高头皮对药液的吸收效率的同时,降低药液从倾斜状或近竖直状的待治疗区域流走的风险,无需患者频繁变换体位,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供药组件5包括第一通道9、过渡腔10和第二通道11,所述第一通道9和第二通道11均与过渡腔10连通,所述供药组件5用于供药液流动,第一通道9用于供药液流入,第二通道11用于供药液流出,从第二通道11中流出的药液用于流向第一作用区域,所述针头4上设置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与过渡腔10相配合,在所述针头4沿第一壳体3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活塞12与针头4同步运动,以改变过渡腔10的空间的大小,使所述过渡腔10的空间交替式的变大或变小,所述第一壳体3上用于朝向患者皮肤的端部为第一端部13,在所述针头本体7逐渐伸出第一端部13的过程中,所述过渡腔10的空间逐渐增大,并能使所述针头4刺入皮肤的深度逐渐增加;
所述第一通道9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4,所述第二通道11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5;
所述第一单向阀14包括第一阀体16、第一阀座17、第一基座18和第一弹簧19,所述第一弹簧19的一端与第一阀体16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基座18相连,所述第一阀座17和第一基座18均固定在第一通道9内,所述第一阀座17上形成有第一开口20,所述第一单向阀14具有初始状态,在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弹簧19呈压缩状,第一弹簧19提供弹性力使第一阀体16与第一阀座17相抵,使第一阀体16封堵第一开口20;在所述第一阀体16受到从第一阀座17指向第一基座18方向的力度时,能使第一弹簧19的压缩量增大,使第一阀体16解除对第一开口20的封堵,所述第一基座18相较于第一阀座17而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9内的靠近过渡腔10的位置;
所述第二单向阀15包括第二阀体21、第二阀座22、第二基座23和第二弹簧24,所述第二弹簧24的一端与第二阀体2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基座23相连,所述第二阀座22和第二基座23均固定在第二通道11内,所述第二阀座22上形成有第二开口25,所述第二单向阀15具有初始状态,在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弹簧24呈压缩状,第二弹簧24提供弹性力使第二阀体21与第二阀座22相抵,使第二阀体21封堵第二开口25;在所述第二阀体21受到从第二阀座22指向第二基座23方向的力度时,能使第二弹簧24的压缩量增大,使第二阀体21解除对第二开口25的封堵,所述第二基座23相较于第二阀座22而言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11内的远离过渡腔10的位置。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14和第二单向阀15,在活塞12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一单向阀14和第二单向阀15均处于初始状态,此时,在使活塞12相对第一壳体3移动以使过渡腔10的空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时,因第二阀体21在第二弹簧24的弹性作用下使得第二阀体21与第二阀座22相抵,其第二单向阀15处于关闭状态,即初始状态,为了抵抗过渡腔10的空间增大所带来的负压增大的影响,第一阀体16相对第一阀座17移动,使得第一阀体16解除对第一开口20的封堵,其第一弹簧19的压缩量增大,此时,第一通道9中的药液经第一开口20进入过渡腔10中;
在过渡腔10中存放有药液后,在使活塞12相对第一壳体3移动以使过渡腔10的空间逐渐减小时,此时过渡腔10中的药液被推动,其药液所施加的推动作用力作用于第一阀体16和第二阀体21时,因第一阀体16与第一阀座17相抵,使得第一阀体16在药液所施加的推动作用力下难以移动,使得第一单向阀14处于关闭状态,即初始状态,在第二阀体21受到药液所施加的推动作用力时,能使第二阀体21被推动,第二阀体21相对第二阀座22移动,使得第二阀体21解除对第二开口25的封堵,其第二弹簧24的压缩量增大,此时,过渡腔10中的药液经第二开口25流向第二通道11中,以便第二通道11中的药液流向第一作用区域;
如此,在其活塞12与针头4的运动同步的基础上,实现了头皮的刺伤操作和头皮的供药操作的同步作业,即在针头本体7从第一壳体3内伸出的过程中,药液逐渐补充至过渡腔10中,在针头本体7缩回至第一壳体3的过程中,过渡腔10中的药液逐渐经第二通道11注入至第一作用区域中,无需其他动力装置单独控制药液的补充和注入,进一步确保了在针头本体7从头皮中拔出的过程中向微孔通道注药的稳定性,并且,过渡腔10的存在,便于药液的临时存储,同时也为针头4插拔的一个周期提供定量的药液,避免药液在加压注入微孔通道的过程中出现部分治疗区域药液过量或者部分治疗区域药液过少的情况;
并且在本申请中,用于头皮微针的药液通常为米诺地尔药液,其药液本身不会影响第一弹簧19和第二弹簧24的弹性,同时第一弹簧19和第二弹簧24也不会对其药液造成污染以影响其治疗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体16沿其长度方向被划分为第一阀体一部26和第一阀体二部27,所述第一阀体一部26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阀体二部27呈半球状结构,所述第一阀体一部26与第一弹簧19相连,在所述第一单向阀14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阀体一部26和第一阀体二部27均与第一阀座17相配合。
进一步的,通过将第一阀体一部26设置成圆柱体结构,并将第一阀体二部27设置成半球状结构,在第一单向阀14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阀体一部26和第一阀体二部27均与第一阀座17相配合,使得在过渡腔10中存在有药液并推动活塞12以使过渡腔10的空间逐渐减小的过程中,药液所施加的推动作用力作用于第一阀体一部26的表面和第一阀体二部27的表面,其推动作用力作用于第一阀体一部26的圆柱形侧面后不会对第一阀体16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移动造成影响,其推动作用力作用于第一阀体二部27的半球形表面后会加大第一阀体16与第一阀座17之间相抵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阀体16与第一阀座17相抵时的密闭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体21沿其长度方向被划分为第二阀体一部28和第二阀体二部29,所述第二阀体一部28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阀体二部29呈半球状结构,所述第二阀体一部28与第二弹簧24相连,在所述第二单向阀15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阀体一部28和第二阀体二部29均与第二阀座22相配合。
进一步的,通过将第二阀体一部28设置成圆柱体结构,并将第二阀体二部29设置成半球状结构,能够避免第二管道中的药液向第二阀体一部28的圆柱形侧面施加作用力以推动第二阀体21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二阀体21与第二阀座22相抵时的密闭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针头本体7为实心结构。
进一步的,将针头本体7设置成实心结构,相较于针头本体7为空心结构而言,同等大小的具有实心结构的针头本体7要比空心结构的针头本体7的硬度更高,使得在针头本体7满足所需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具有实心结构的针头本体7更细,在满足药液能流入所形成的微孔通道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降低针刺对患者头皮的损伤。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供药组件5还包括有储药器30,所述储药器30内形成有储药腔31,所述储药腔31与第一通道9相适配,所述储药腔31用于存放药液并向所述第一通道9供应药液。
通过设置储药器30,进一步提高了向第一通道9供应药液的便利性。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参见图1-图7所示,所述储药器30内设置有第二挡板32,所述第二挡板32与储药腔31相适配,所述第二挡板32与储药腔31的侧壁相接触,在所述储药腔31的药液经第一通道9被吸入过渡腔10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挡板32相对储药器30移动,使所述储药腔31的空间逐渐缩小。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二挡板32,使得在储药腔31中的液体经第一通道9被吸入过渡腔10的过程中,第二挡板32相对储药器30移动,且储药腔31的空间逐渐缩小,进而在储药腔31的空间达到最小值时,难以使第二挡板32发生移动,此时,在驱动针头4移动以使针头本体7具有向患者头皮刺入的趋势时,因储药腔31的空间达到最小值,使得在持续驱动针头4移动的过程中会使过渡腔10内逐渐形成负压,其所形成的负压对针头本体7相对第一壳体3的移动起到阻碍作用,进一步的,所形成的负压对抗驱动组件2对针头4的驱动作用,以使其负压所产生的阻碍作用足以限制针头本体7的运动,在其阻碍作用下,使得针头本体7不刺入患者的头皮中,进而能够避免在无药液供给时对头皮进行刺伤操作,同时,便于将储药腔31中有无药液的情况反馈给医护人员,便于医护人员及时补充药液,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储药器30包括有储药器座33和储药器本体34,所述储药器座33设置在第一壳体3上,所述第二挡板32位于储药器本体34上,所述储药器本体34与储药器座33可拆卸连接,所述储药器座33和储药器本体34共同形成储药腔31。
进一步的,通过使储药器座33和储药器本体34可拆卸连接,便于在储药腔31中无药液时对储药器本体34进行更换,同时储药器座33和储药器本体3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卡扣连接,具体的卡扣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并且,对储药器本体34进行更换时,可将针头装置1从微针治疗仪上取下,再使针头装置1倒立,再将储药器本体34连接再储药器座33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3内设置有第一配合槽35,所述针头4还包括有针座36,所述针头本体7设置在针座36上,所述针座36与第一配合槽35相配合,在所述驱动组件2驱动下,所述针座36沿第一配合槽35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进一步的,通过使针座36与第一配合槽35相配合,能投提高针头4相对第一壳体3移动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部13上设置有橡胶垫37,所述橡胶垫37具有弹性,所述橡胶垫37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所述橡胶垫37呈与第一端部13相适配的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弹性垫,在使第一壳体3与患者的皮肤相抵时,第一端部13上的弹性垫与患者皮肤接触,以此能够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同时能进一步降低第一壳体3与皮肤相抵时所形成的空隙,更利于第一作用区域与外界环境相隔绝,更利于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微孔通道中。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参见图8所示,所述微针治疗仪还包括机身38,所述针头装置1通过卡扣可拆卸设置在机身38上,所述驱动组件2设置在机身38上,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电机39、接触块40、第一推杆41和第三弹簧42,所述电机39设置在机身38上,所述电机39的输出轴连接接触块40,所述第三弹簧42具有弹性,所述第三弹簧42的一端与第一推杆41相抵,第三弹簧42的另一端与机身38相抵,所述第一推杆41的一端部与接触块40相抵,所述接触块40上的与第一推杆41相抵的部位为曲面状结构,在所述电机39带动接触块40转动时,所述接触块40带动第一推杆41运动,使第一推杆41沿机身38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且第三弹簧42的形变量随第一推杆41的往复运动而发生变化;针座36与第一壳体3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43,第四弹簧43具有弹性,第四弹簧43的一端与针座36相连,第四弹簧43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3相连,针座36的端部与第一推杆41的端部相抵,使得在电机39带动接触块40转动以带动第一推杆41沿机身38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第一推杆41能够抵推针座36运动,使针座36和针头本体7沿第一壳体3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从而实现针头4刺入头皮以及针头4从头皮中抽出的操作,并且在针座36朝靠近第一端部13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四弹簧43的形变量增大,在针座36朝远离第一端部13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四弹簧43逐渐恢复形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装置和驱动组件,所述针头装置包括有第一壳体、针头和供药组件,所述针头可活动的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针头包括有针头本体,所述针头本体用于刺破患者皮肤,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针头本体往复刺入皮肤或从皮肤中抽出;
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与针头本体相适配的第一通孔;在所述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通孔始终与针头本体相配合;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与皮肤相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挡板、第一壳体的内壁和皮肤形成第一作用区域,所述供药组件用于选择性向第一作用区域提供药液;
在所述针头本体逐渐从第一壳体内伸出的过程中,所述针头本体逐渐刺入患者皮肤,所述供药组件未向第一作用区域提供药液;
在所述针头本体逐渐缩回至第一壳体内的过程中,所述针头本体逐渐从患者皮肤中抽出,所述供药组件向第一作用区域持续注入药液,使得第一作用区域内的药液被加压注入至由针头本体所形成的微孔通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药组件包括第一通道、过渡腔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与过渡腔连通,所述供药组件用于供药液流动,第一通道用于供药液流入,第二通道用于供药液流出,从第二通道中流出的药液用于流向第一作用区域,所述针头上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过渡腔相配合,在所述针头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所述活塞与针头同步运动,以改变过渡腔的空间的大小,使所述过渡腔的空间交替式的变大或变小,所述第一壳体上用于朝向患者皮肤的端部为第一端部,在所述针头本体逐渐伸出第一端部的过程中,所述过渡腔的空间逐渐增大,并能使所述针头刺入皮肤的深度逐渐增加;
所述第一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通道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座、第一基座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阀体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基座相连,所述第一阀座和第一基座均固定在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阀座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具有初始状态,在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弹簧呈压缩状,第一弹簧提供弹性力使第一阀体与第一阀座相抵,使第一阀体封堵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阀体受到从第一阀座指向第一基座方向的力度时,能使第一弹簧的压缩量增大,使第一阀体解除对第一开口的封堵,所述第一基座相较于第一阀座而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的靠近过渡腔的位置;
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座、第二基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阀体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基座相连,所述第二阀座和第二基座均固定在第二通道内,所述第二阀座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具有初始状态,在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弹簧呈压缩状,第二弹簧提供弹性力使第二阀体与第二阀座相抵,使第二阀体封堵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阀体受到从第二阀座指向第二基座方向的力度时,能使第二弹簧的压缩量增大,使第二阀体解除对第二开口的封堵,所述第二基座相较于第二阀座而言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远离过渡腔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沿其长度方向被划分为第一阀体一部和第一阀体二部,所述第一阀体一部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阀体二部呈半球状结构,所述第一阀体一部与第一弹簧相连,在所述第一单向阀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阀体一部和第一阀体二部均与第一阀座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沿其长度方向被划分为第二阀体一部和第二阀体二部,所述第二阀体一部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阀体二部呈半球状结构,所述第二阀体一部与第二弹簧相连,在所述第二单向阀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阀体一部和第二阀体二部均与第二阀座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本体为实心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药组件还包括有储药器,所述储药器内形成有储药腔,所述储药腔与第一通道相适配,所述储药腔用于存放药液并向所述第一通道供应药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器内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储药腔相适配,所述第二挡板与储药腔的侧壁相接触,在所述储药腔的药液经第一通道被吸入过渡腔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挡板相对储药器移动,使所述储药腔的空间逐渐缩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器包括有储药器座和储药器本体,所述储药器座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挡板位于储药器本体上,所述储药器本体与储药器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储药器座和储药器本体共同形成储药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配合槽,所述针头还包括有针座,所述针头本体设置在针座上,所述针座与第一配合槽相配合,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所述针座沿第一配合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具有弹性,所述橡胶垫用于与患者皮肤接触,所述橡胶垫呈与第一端部相适配的环形结构。
CN202411162741.XA 2024-08-23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 Active CN118662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162741.XA CN118662774B (zh) 2024-08-23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162741.XA CN118662774B (zh) 2024-08-23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662774A true CN118662774A (zh) 2024-09-20
CN118662774B CN118662774B (zh) 2024-10-22

Family

ID=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0728A (ja) * 2000-06-19 2002-01-08 Terumo Corp 微小針を備えた噴射式の薬液注入装置
KR20140006171A (ko) * 2012-06-27 2014-01-16 정은주 피부시술장치용 니들유닛
CN204446820U (zh) * 2015-02-10 2015-07-08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一种伸缩式防针刺伤注射器
CN206198402U (zh) * 2016-08-01 2017-05-31 张俊涵 注射器
KR20190066695A (ko) * 2017-12-06 2019-06-14 우용운 약물 흡수 유도용 피부자극기
KR20190117960A (ko) * 2018-04-09 2019-10-17 주식회사 청우메디칼 고주파를 이용한 피부재생장치
CN211434147U (zh) * 2019-12-18 2020-09-08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
US20210228859A1 (en) * 2020-01-27 2021-07-29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yringe Actuated Stopcock Smart-Valve
CN113975622A (zh) * 2021-12-27 2022-01-28 广州纳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微针穿刺仪、网络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813759A (zh) * 2022-12-14 2023-03-21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药液辅助式梅花针
JP7264558B1 (ja) * 2022-09-12 2023-04-25 株式会社三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無針注射器
KR102604909B1 (ko) * 2022-05-20 2023-11-23 주식회사 큐리오시스 마이크로니들 테라피 장치, 시스템
KR102669940B1 (ko) * 2023-04-07 2024-05-29 주식회사 큐리오시스 스태킹 모드가 장착된 마이크로니들 피부 침투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0728A (ja) * 2000-06-19 2002-01-08 Terumo Corp 微小針を備えた噴射式の薬液注入装置
KR20140006171A (ko) * 2012-06-27 2014-01-16 정은주 피부시술장치용 니들유닛
CN204446820U (zh) * 2015-02-10 2015-07-08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一种伸缩式防针刺伤注射器
CN206198402U (zh) * 2016-08-01 2017-05-31 张俊涵 注射器
KR20190066695A (ko) * 2017-12-06 2019-06-14 우용운 약물 흡수 유도용 피부자극기
KR20190117960A (ko) * 2018-04-09 2019-10-17 주식회사 청우메디칼 고주파를 이용한 피부재생장치
CN211434147U (zh) * 2019-12-18 2020-09-08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
US20210228859A1 (en) * 2020-01-27 2021-07-29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yringe Actuated Stopcock Smart-Valve
CN113975622A (zh) * 2021-12-27 2022-01-28 广州纳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微针穿刺仪、网络系统及控制方法
KR102604909B1 (ko) * 2022-05-20 2023-11-23 주식회사 큐리오시스 마이크로니들 테라피 장치, 시스템
JP7264558B1 (ja) * 2022-09-12 2023-04-25 株式会社三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無針注射器
CN115813759A (zh) * 2022-12-14 2023-03-21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药液辅助式梅花针
KR102669940B1 (ko) * 2023-04-07 2024-05-29 주식회사 큐리오시스 스태킹 모드가 장착된 마이크로니들 피부 침투 장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96093B1 (ja) 注入器具
CN105939741A (zh) 用于真皮再生的注射器
WO2008147117A2 (en) Multi injection microneedle theraphy system
WO2002013891A3 (en) Modified disposable injector device
CN109996582B (zh) 皮肤用手动式注射器
CN118662774B (zh)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
CN118662774A (zh)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微针治疗仪
CN207640751U (zh) 一种医院麻醉科手术局部麻醉用注射器
CN219423464U (zh) 一种无创伤注射器
CN211797706U (zh) 一种高效且安全的糖尿病人专用的注射器
CN111617348A (zh) 一种带有无针注射的乳房给药装置
KR101859735B1 (ko) 무통 주사 장치
CN110124157A (zh) 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CN213220509U (zh) 一种皮内或皮下注射针组件
CN215875778U (zh) 战场急救用注射装置
CN205322929U (zh) 一种无针注射器
CN208911121U (zh) 一种预充式冲管封管装置
CN221692358U (zh) 一种电磁式无针注射器
CN217067276U (zh) 一种针头及注射器
CN210963384U (zh) 帕斯卡一次性皮下肌肉注射器
CN212327112U (zh) 一种可注射多种药剂的注射器
CN221845816U (zh) 一种用于毛细血管曲张的微针导入装置
CN217794101U (zh) 医用流体注射器及其注射组件
CN116747141B (zh) 一种可调节钝面弯曲程度的钝针及其使用方法
CN210354852U (zh) 一种穿刺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