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6581A -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分组数据传输 - Google Patents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分组数据传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6581A
CN1186581A CN 95197895 CN95197895A CN1186581A CN 1186581 A CN1186581 A CN 1186581A CN 95197895 CN95197895 CN 95197895 CN 95197895 A CN95197895 A CN 95197895A CN 1186581 A CN1186581 A CN 1186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rch
msy
transmitting st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51978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36C (zh
Inventor
皮尔·伦·切维拉特
劳·达龙·塞德思彦
马克尔·卢福
沃尔夫冈·翰斯·思考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to CN 9519789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36C/zh
Publication of CN1186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3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系统分为一个物理层(20),一个数据链路层,和一个物理层(24)。数据链路层被进一步分为三层,即链路控制(23),和两个中速接入控制部分(DCL)(21)和(22)。DLC层(23)涉及链路建立,释放和维护。下层MAC部分(21)可在多种情况下存在,而上层MAC部分(22)是专用的。物理上,两个MAC部分(21)和(22)在网络端是分离的,因为上层MAC部分位于RNC中,而下层部分存在于每个基站中。无连接分组业务(CLPS)实体(25.1)为移动用户提供分组无线业务,而网络端的CLPS实体(25.2)提供移动用户登记和鉴定所需的所有设备,分配并管理其VCI,并接入到分组数据网络。CLPS实体(25.1)和(25.2)使用逻辑链路管理员(LLA)(26.x)来经由一个普通的专用控制信道(DCCH)(27.x)在一开始将信息选择路由传送给其对等层实体。MS与PRCH相连后,通常经由各自的PRCH(28.x)为所有在CLPS实体(25.x)之间交换的信息和用户数据分组定向。在此情况下,控制分组和用户数据分组通过DLC(29.x)到达分组无线(PR)控制实体(30.x)。用各自的单元(31.x)来为这些分组分段并用一个差错控制码,即分组码(BC)保护,用以在接收端检测传输误差。然后实体(32.x)将其卷积编码并间插(IL),此后在PDCH33上传输。在接收端,这些段从接收抽样中被再现,重新装配成分组,并转发给目标CLPS实体(25.2)。当解码器(31.2)检测到一个错误分组段的接收时,在PR控制中提供一个自动请求重发(ARQ)设计,以请求其重新传输。

Description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分组数据传输
本发明涉及采用码分多址(CDMA)的通信系统。
目前的数字蜂窝系统,诸如欧洲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或数字蜂窝系统1800(DCS-1800),和美国计划的个人通信网(PCN),主要支持话音,报文,和低速率的定向连接数据业务,而不适于支持基于分组的数据通信。
然而,许多移动计算机应用需要在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上偶尔传输单个或多个数据分组。其中有一些,例如,电子邮件,电视购物和电视银行,以及车辆调度或车队管理应用,可用存储转发短信息业务来实现。除了这些终端仿真以外,其它的基于服务器的局域网(LAN)远程接入,或信用卡校验需要交互式使用,容许小的时延,并具有分组长度分配广的特点。毫无疑义,未来的移动电信系统,诸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必须支持这种具有有效的分组数据业务的数据应用。实际上,欧洲电信系统协会(ETSI)一直致力于将这样一种业务,即所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定义作现有GSM系统的一种扩展。
在下文中,我们将考虑UMTS和PCN系统的无连接分组数据业务。我们尤其关注UMTS系统,该系统是在欧洲先进通信研究(RACE)计划支持下的码分实验床(CODIT)课题中发展起来的。CODIT系统采用扩展频谱传输和码分多址(CDMA),并支持话音,报文,和定向连接的数据业务。有关CODIT系统的更详细信息,请参考“基于CDMA的第三代移动无线系统的设计研究”,A.Baier et al.,IEEE J.Selected AreasCommun.,Vlo.12,1994,pp733-743。由于CDMA系统较与之对抗的时分多址(TDMA)系统可提供更高的容量并更易于调度,因此CDMA系统尤其具有吸引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从而使基于CDMA的UMTS和PCN系统可支持无连接的分组无线业务。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附加功能的通信系统。
本发明已在一个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从一个发射台(MSy)到一个接收台(BS),在为数据分组业务保留的码分多址无线信道(PRCH)上,通过数据分组传输实现,其中包括以下几步:●从发射台(MSy)处将一个请求发送给所述通信系统中相应的基站(BS),以指示所述数据分组将要转发的目的地址,●登记所述的发射台(SMy),并为其分配一个专用的虚连接标识符(Vcly),●将所述发射台(MSy)转接到所述信道(PRCH),●接听所述信道(PRCH)的下行线路,直至所述基站(BS)广播该信道将“空闲”,即在下一帕中允许任一到所述信道(PRCH)的接入,●提升在所述下一帧期间所述发射台(MSy)的发射功率,直至达到一个指定的功率级,●经由所述信道(PRCH)的上行线路,将所述数据分组和所述虚连接标识符(VCly)发射至所述基站(BS),●将所述数据分组重新选择路由传送至所述目的地址,由一个基于载波检测与冲突检测(CSMA/CD)的多址协议来控制到所述信道(PRCH)的接入。
在下文中将参考如下简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  指示一种由CODIT定义的典型网络。
图2A 指示根据本发明修订的CODIT协议结构的移动端。
图2B 指示根据本发明修订的CODIT协议结构的网络端。
图3A 指示根据本发明的基站中的中速接入控制(MAC)协议的流程图。
图3B 指示根据本发明的MS中的MAC协议的流程图。
图4  是根据本发明的时隙载波检测多路冲突检测(CSMA/CD)协议的时序图。
图5  是用以阐述本发明的传输方案的方框图。
下面将参考所附插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细节。然后给出一个本发明的实施作为示例。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实施它的装置,用以在码分多址通信(CDMA)系统中引入一种无连接的分组无线业务。
图1所示为一种典型的CDMA网络系统。它包括四个不同的功能实体;移动台(MS1-MS4)10.1-10.4,基站(BS1,BS2)11.1和11.2,无线网络控制器(RNC)12,和移动控制节点(MCN)13。RNC12经由MCN13与固定的网络14(例如Internet)相连。这是我们在描述本发明时将坚持的结构。如图1所示,几个基站通过一个接口与一个RNC通信。类似地,几个RNC可与一个MCN相连,而该MCN继续与固定的网络14相连。一个MS可与几个基站相连,即当它处于宏分集模式时或执行一次越区切换时。
如果MS只想偶尔经由无线网络通信,则没有必要占用与BS的连接,因为用户不会愿意为这样的连接花钱。而且必须注意到,在一个小区内只有有限数量的信道可用。如果在该小区内的BS服务区内的所有移动台都想建立固定连接,不久就会阻塞整个系统。在此小区内应该只为发射并接收话音和长数据帧的用户保留几个固定信道。
根据本发明,在一个小区内由一个BS提供的CDMA信道中,至少有一个当前在几个偶尔用户之间时间共享,而所有其它信道一直为其它用户保留。
为支持潜在的大量只偶尔与网络的固定端交换分组的移动台,且有效地利用现存的系统资源,本文公开并要求向基于CDMA的UMTS或PCN系统增加的一种新的逻辑信道,例如在“基于CDMA的三代移动无线系统的设计研究”,A.Baier et al.,IEEE J.Selected Areas Commun.,Vlo.12,1994,pp733-743,中描述的CODIT系统。这种新型的逻辑信道是一种由单一用户使用或由几个用户时间共享的分组无线信道(PRCH)。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由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控制到该PRCH的接入。还可采用一个与多个BS和/或RNC作用的独立PRCH控制器。
为尽可能地减少在底层UMTS或PCN系统中增加的复杂性,要保持支持PRCH的物理层大部分不改变。最好使用一个长扩展码用于物理数据信道(PDCH)和物理控制信道(PCCH),并采用相干解调用于上行线路(UL),即MS和BS之间的链路,和下行线路(DL)PDCH,即BS和MS之间的链路。PCCH可在DL上相干解调,而在UL上差分相干解调。分组传输引起的干扰与普通语音和数据信道上的干扰类似。
由于在普通CDMA系统中连接建立可在1至2秒内实现,而在分组数据传输时这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必须寻找其它途径。
根据本发明,特别对于分组,加速功率控制和信道估计有助于获得合适的吞吐量性能。此外,需要注意对PRCH编码和间插方法的优化,以实现对短分组的低额外开销和时延,同时保证在长分组时可接受的防止差错。
下面将讨论本PRCH及其集成在整个系统中的实施。
PRCH信道:
如图1所示,经由PRCH为网络系统的一个小区内的所有MS提供了所发明的分组无线业务。每个BS11.1,11.2依照RNC/MCN12,13的需求,建立和终止一个或多个PRCH。根据第一实施,PRCH是一个全双工的不对称信道,可在两个方向上以可变的用户数据速率独立操作,例如对于现有的CODIT系统高达9.6kbps(窄带信道)或高达128kbps(中带信道)。MCN13可将多个移动用户连到一个PRCH上。结果,移动用户在接入该信道之前,必须为此业务在MCN上登记。为区分PRCH上的不同用户,当MCN认可该接入时,它为每个MS分配一个虚连接标识符(VCI)。VCI用q个比特代表,并在由MCN控制的位置区域,即一个微小区内用作唯一地址。必须选择q的数目使得所有连到PRCH上的MS都可被独立编址。优选情况下,在10ms的时隙(帕)内构造PRCH,从而在MS和网络之间传递分段分组。
MCN可在DL上将用户数据分组传送给一个或几个用户,并在UL上传送用于控制接入和数据转发的信息。在UL上,当信道(PRCH)被标记为“空闲”时,MS们竞争短时间段的接入。在得到接入之后,各个MS将分组发送给网络。逻辑信道PRCH被映射到一个单一物理信道上,该信道包括物理数据信道(PDCH)和物理控制信道(PCCH);因此,支持一个PRCH只需要一个单一基站收发信机。这意味着根据本发明,一个支持含有10个收发信机的10个CDMA信道的基站可提供9个CDMA信道和1个PRCH。即,采用一个收发信机来支持分组数据业务。
图2A和2B阐释了如何将PRCH合并进CODIT协议结构的C面中。根据如文章“CODIT UMTS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E.Berruto et al。Proceedings of 1994 International Zurich Seminar on DigitalCommunications(1994国际苏黎士数字通信研讨会文集),March 1994,Springer,Lecture Notes inComputer Science中描述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将图2A和2B中描述的结构分层。该结构被分为物理层(第1层)20,数据链路层(第2层),和网络层(第3层)24。数据链路层被进一步分为三部分,即,数据链路控制(DLC)23,和两个中速接入控制(MAC)部分21和22。DLC层23涉及链路建立,释放和维护。用MAC*表示的下层MAC部分21可在多种情况下存在,而上层MAC部分22(MAC**)是专用的。物理上,两个MAC部分21和22在物理端是分离的,因为如图2B右边的注解所言,MAC**部分位于RNC中,而下层部分MAC*存在于每个基站中。
参看图2A,第3层(即网络层24)的无连接分组业务(CLPS)实体25.1为移动用户提供分组无线业务,而参看图2B,网络端的CLPS实体25.2提供移动用户登记和鉴定所需的所有设备,分配并管理其VCI,并连到分组数据网络。CLPS实体25.1和25.2使用逻辑链路管理员(LLA)26.x在一开始经由一个普通的专用控制信道(DCCH)27.x将信息选择路由传送给其对等层实体。MS与PRCH相连后,通常经由各自的PRCH28.x为所有在CLPS实体25.x之间交换的信息和用户数据分组定向。在此情况下,控制分组和用户数据分组通过DLC29.x到达分组无线(PR)控制实体30.x。用各自的单元31.x来为这些分组分段并用差错控制码,即分组码(BC)进行保护,用以在接收端检测传输误差。然后实体32.x将其卷积编码并间插(IL),此后在PDCH33上传输。还可经PCCH34传输一些控制信息,例如功率控制。参看图2B,在接收端,这些段从接收抽样中被再现,重新装配成分组,并转发给目标CLPS实体25.2。当解码器,即分组编码分组传输情况下的分组解码器,检测到一个错误分组段的接收时,在PR控制中提供一个自动请求重发(ARQ)设计,以请求其重新传输。
在下文中将描述如何在最初将一个移动用户连到分组数据信道上或将其从中分离。
PRCH连接/分离程序:
假设MS处于“广播激活”状态,即MS接收机已经获得码元同步和帧同步,并正接听广播信道(BCH)。现在根据本发明执行如下行为:
1.当一个移动用户请求MS将其收发信机连到PRCH时,它执行普通的随机接入来建立DCCH27.1,从而只交换信令消息。在此过程中,  MS工作在所谓的“随机接入”状态。在上述A.Baier et al.的文章中描述了这一随机接入。
2.在建立DCCH27.1之后,MS处于“连接建立”状态。现在MS可以将消息“PRCH连接请求”发送给MCN,从而为所有将发送的分组表明其目的地址。
3.在接收“PRCH连接请求”消息的过程中,MCN检测PRCH上的通信业务负荷,在位置区域内执行鉴定,登记MS及其相应的目的地址,并将一个VCI分配给MS。MCN通过发送带有参数VCI和DCCH27.1与所分配的PRCH28.1之间的相位与帧偏移的消息“PRCH接入认可”,允许MS接入PRCH28.1。
4.当MS接收到“PRCH接入认可”消息时,MS将其收发信机转接到PRCH28.1,并开始工作在“与PRCH相连”状态。在此情况下,MS接收机接听下行线路,从而接收携带其VCI和上行线路PRCH控制信息的数据分组。如果BS指示上行线路PRCH是空闲的,如下所述,MS发射机可预置一个到网络端的数据分组传输。
5.当MS或RNC想要将MS从PRCH中分离时,经由PRCH交换一个消息“PRCH分开请求”,从而将MS转换回“广播激活”状态。
下文涉及经由PRCH的数据分组转移。
在PRCH信道上的数据转移:
作为现有CDMA系统中的其它信道,PRCH被映射到PDCH33和PCCH34上,这两者最好具有根据本实施例的10ms帧结构。然而,在PCCH34上叠加了一个5ms子帕结构,以允许在5ms时间间隔中、在MS和BS之间交换接入控制信息。为实现短分组传输时的短时延,对于PRCH建议一种编码方法,其中包括一个内积码与一个外循环冗余检测(CRC)码。只要接收端的外码解码指示一个分段分组的误差,便需要重新传输。到PRCH的接入由一种基于载波检测与冲突检测(CSMA/CD)的多址协议控制,并可能与一种保留方式结合,并提供对具有有界时延要求的时限应用的支持。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该协议的CSMA/CD部分。这种CSMA/CD协议通常应用在这样的系统中,即发射机可迅速检测多址信道的空闲和冲突阶段。在局域网中广泛使用CSMA/CD,例如以太网(IEEE802.3标准)。根据本发明,如下文中标题为“CSMA/CD中速接入控制协议”一节中所描述的,由BS提供载波检测与冲突检测。
下行线路(DL):
分段用户数据分组必须经由PRCH从RNC传给一个登记MS,并经由无线链路在DL PDCH上传输。支持信道接入控制和以上的数据转移所需要的控制信息,经由DL PDCH或DL PCCH从网络端传输至MS。例如在DL PDCH上,向原MS发送对UL上的错误接收分组段的重新传输请求;当然,这些请求可装载在用户数据帧上。在DL PCCH上,向所有相关MS指示当前在DL PDCH上使用的数据速率和将在下一10ms帕多个帧中在UL PDCH上使用的数据速率,这是极有裨益的。并且,对所有相关MS广播占用/空闲标志,以指示在下一帧中是否允许随机接入。所有的控制信息都被保护,以保证到MS的可靠传递。最后,在DL PCCH上也传输某些未保护的功率控制比特。
上行线路(UL):
首先考虑的情况是,目前只有一个登记MS拥有要发送的一个分组。
1.MS中的PR控制实体30.1检测DL PRCH。当经由这一DL PCCH接收到的占用/空闲标志指示“下一帧中UL空闲”时,PR控制30.1起动其收发信机,用以在UL PCCH上在下10ms时间间隔开始执行所谓的功率提升过程。
2.在功率提升期间,MS在UL PCCH上发射一个前导码,并逐步增加发射功率。MS接收机同时接听在DL PCCH上接收到的功率控制信息。如果达到目标功率级,MS停止功率提升并开始跟踪。
3.在接收前导码期间,BS捕获码元同步并估算信道。同时,BS经常在DL PCCH上广播“下一帧中UL占用”,以避免其它MS在下一帧中起动随机接入过程。
4.在功率提升阶段之后,MS在UL PDCH上发射其第一编码分组段,并在第一UL PCCH 5ms子帧中发射其VCI。如果在无线链路上还必须发送其它分段以传输分组,MS产生一个多帕标志,该标志也经ULPCCH传输。
5.当BS检测到VCI时,它立刻在DL PCCH上的第二5ms子帧中确认该VCI。若没有得到该确认,MS立刻停止发射分段。
6.当BS接收到第一编码分组段与所产生的多帕标志时,BS在DLPCCH上指示“下一帧中UL占用”。单元32.2和31.2将分组段解码并检测误差,然后传送给PR控制30.2。
7.MS在UL PDCH上发射下一编码分组段。当发射了最后一帧时,在UL PCCH上的第一子帕中切断多帧标志。
8.BS将接收分组段解码并将其送达PR控制30.2。当BS检测到最后一帧时,它在DL PCCH上的第二子帧中广播“下一帧中UL空闲”,从而再次允许随机接入。
可选择地,MS可在功率提升之后,立刻在UL PCCH上把将要在无线链路上传输的分组段的数目与VCI一起发射。在成功地接收到这两个参数之后,BS在DL PCCH上指示“下一帕中UL占用”,直至正确接收的分段数目与预告的数目相等。当实施了此选项时,无需在UL PCCH上发射多帧标志。现在要考虑,目前有两个或更多的MS拥有将要发射的分组。
除了BS将所有竞争MS的总功率限制为目标功率以外,所有的竞争MS都按上述阶段1和2中的描述来执行功率提升。在阶段3中,BS有规则地起动接收,并避免新的竞争者。然后,竞争MS如阶段4中所述开始发射。如果BS在阶段5中检测不到VCI,它不确认任一竞争BS从而迫使它们立即终止发射,并试图在一段时间后个别地接入PRCH从而重新发射整个分组。此外,BS在DL PCCH上广播“下一帧中UL空闲”,用以再次允许随机接入。然而,如果BS检测到一个BS的VCI,它确认这一(强)MS,并导致其它竞争者立即终止发射,并试图在一段时间后个别地接入PRCH从而重新发射整个分组。然后如上述阶段6~8中所述,被确认的MS和BS继续进行。
最后考虑目前没有一个被登记的MS拥有将要发射的分组。
如果BS在阶段3中没有检测到任何信号能量,它在下一帧里在DLPCCH上广播“下一帧中UL空闲”。
CSMA/CD中速接入控制协议:
由于现有系统是基于10ms帧结构的,已经采用了带有与时隙对应的10msPRCH帧的分时隙MAC协议。与PDCH中的10ms帧结构相反,PCCH信道采用5ms子帧结构。
在图3A和3B中,分别指示了BS和MS中UL MAC协议的流程图。假设,时间单元对应于一个10ms帧,k表示当前的帧数。BS在DLPCCH信道上指示在下一帧中UL上所需的传输速率R。可变速率R可以从例如一套预定的传输速率中选择,从而总干扰不超过预算阈值。
R=0表示在下一帧中UL空闲。只有在检测到R=0,即载波检测之后,与PRCH信道相连的MS才能在下一帧中接入UL,只要它们拥有一个将要(重新)发射的分组。根据该方法,在UL PCCH信道上,MS发射一个前导码,其初始功率低于目标功率约10至20dB,该目标功率由例如上述A.Baier et al.的文章中描述的开环功率控制指示。在功率提升阶段(10ms),根据DL PCCH信道上的功率控制指令调节MS的发射功率,该指令可工作在2kbit/s,以使得从当前接入该信道的所有MS处接收到的总功率和尽可能地接近闭环功率控制的目标功率。
BS根据检测到的总信号能量是否超过一预定阈值,在下一帧中指示ULPRCH“占用”(R>0)或“空闲”(R<0)。如果R=0,为了接入该信道,MS在下一帧中重新发射前导码。然而如果R>0,MS在ULPDCH信道上以数据速率R发射第一10ms数据帕,并在UL PCCH信道上发射编码虚连接标识符(VCI)和附加标志M。M=1告知BS有更多的帕将要发射,而M=0表明没有其它帧到达。假设BS成功地将单一VDI解码且M=1,这表明在DL PCCH上的下一帧中所需的UL传输速率R>0。如果BS解码VDI失败或检测到M=0,这表明下一帧R=0“空闲”。一旦MS检测到R>0,如果它有另一帧要发送(M=1),就继续在ULPDCH上发射数据。
另一方面,MS在检测到R=0之后停止发射数据,因为它或者遭遇到冲突--该分组的第一帧丢失,必须重新发射该分组--或者由于它发射了一个只包含一个帧的分组。
图4中的时序图阐释了UL PRCH信道上的“成功”,“冲突”和“空闲”阶段。在第一个10ms帧K=1期间检测到MSx帕的最后一帕标志M=0之后,BS在DL PCCH信道的第一帧的后一半41中,用R=0指示UL上的第二帧k=2将空闲。由于在图4描述的示例中只有MSy拥有一个要发射的分组,它在UL PCCH信道上在第二帧k=2期间起动功率提升(带阴影的三角形46)。当BS已在第二帕的第一个5ms42中检测到一些信号能量之后,通过指示DL PCCH信道中下一帧的UL传输速率R=R1,它通知所有的MS,在第三帧k=3期间UL将占用。在第三帧期间,MSy在UL PCCH信道上以速率R1传输数据,并在UL PCCH信道上传输VCIy和M=1。BS将MSy的VCIy解码,并通过在DL PCCH信道上指示R=R1,再次通知所有的MS,在第四帧k=4期间UL将占用。由于MSy的分组43(数据y)只有两帧长,MSy在第四帧k=4的前一半44中用M=0通知BS,正在传输最后一个数据帕。,在第四帕最后检测到R=0之后,MSx和MSz试图在第五帧k=5期间通过功率提升(带交叉阴影的三角形45)接入UL。由于在第六帧中BS没有检测到VCI,它通过R=0指示在下一帧中UL将空闲。MSx和MSz在第六帧k=6的末端检测到冲突,然后停止传输数据。BS在第七帕k=7中也没有检测到足够的信号能量,在下一帧中UL保持空闲(R=0)。
图5所示为包括本发明的发射机50一部分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该发射机以一篇名为“UMTS的基于CDMA的无线接入设计”,P.-G.Andermo et al.,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February 1995,pp.48-53的文章中描述的发射机为基础。最上端为结构单元51。由于在从资源管理器处接收到有关载频,码元速率和业务标识符的可应用信息之后,它可控制如何将信息编码,复用并转换为RF,其作用十分重要。当连接已建立时,位于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管理器确定这些基于用户所需业务的,即在特殊区域内提供的业务的参数,和实际系统负载。如图5所示,要传输的信息在不同逻辑信道上从左手边进入。这些逻辑信道可携带语音,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后者表示为专用控制信道(DCCH)52,并携带例如测量报告,越区切换指令等等,而前二者和本发明的分组信道53归入业务信道类,分别表示为TCH/S,TCH/D和PRCH。如图2A,2B和5所示,通过提供块编码器31.2,然后用卷积编码器和间插器32.2,可实现本发明的分组业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可以一种动态方式分配分组数据信道上的用户数据速率,例如依据该信道上的当前通信业务负荷。
本分组数据传输方法提供高的分组吞吐量,特别针对很短的分组。然而,它同样适用于其它的报文和分组应用,例如电子邮件,电视购物和电视银行,以及车辆调度或车队管理应用。

Claims (25)

1.用以在一个为数据分组业务保留的码分多址无线信道(PRCH)上,从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发射台(MSy)到接收台(BS)间传输数据分组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几步:●从所述发射台(MSy)发送一个请求给所述通信系统的相应基站(BS),以指示所述数据分组将要选择路由传送到的目的地址,●登记所述发射台(MSy)并为其分配一个专用虚连接标识符(VCIy),●将所述发射台(MSy)转接到所述信道(PRCH),●接听所述信道(PRCH)的下行线路,直至所述基站(BS)广播该信道将“空闲”,即在下一帧中允许到所述信道(PRCH)的随机接入,●在所述下一帧期间提升所述发射台(MSy)的发射功率,直至达到一个特定功率级,●在所述信道(PRCH)的上行线路上将所述数据分组和所述虚连接标识符(VCIy)传输给所述基站(BS),●将所述数据分组重新选择路由传送到所述目的地址,
由一种基于载波检测与冲突检测(CSMA/CD)的多址协议控制到所述信道(PRCH)的接入。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系统提供一种无连接的分组数据业务。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至少两个发射台(MSx,MSz)想要发射数据分组并独立地执行所述的功率提升,且其中所述基站(BS)将所有竞争发射台(MSx,MSz)的总功率限制到一个目标功率。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BS)为所述发射台(MSy)指示在下一帧或多帕中在所述信道(PRCH)的上行线路上使用的数据速率。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功率提升期间从所述基站(BS)将功率控制信息反馈给所述发射台(Msy)。
6.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只有当网络上的通信业务负荷允许时,才能登记一个发射台(MS)。
7.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使用一个长扩展码来传输数据分组。
8.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使用一个内积码与一个外循环冗余检测(CRC)码。
9.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信道(PRCH)的上行和下行线路上采用相干解调。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PRCH)的物理控制信道(PCCH)在下行线路上相干解调,在上行线路上差分相干解调。
11.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PRCH)是全双工的不对称信道,可在两个方向上以高达9.6kbps(窄带信道)或高达64kbps(中带信道)的可变用户数据速率独立操作。
1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PRCH)以10ms时帧方式构造。
1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数据分组业务来交换E-mail类分组。
14.权利要求1或3的方法,其中如果不能检测到任一虚连接标识符(VCIx,VCIz),所述基站(BS)不确认任一竞争发射台(MSx,MSz)。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如果没有从所述基站(BS)接收到所述确认,所述竞争发射台(MSx,MSz)立即终止发射并试图在以后接入所述信道(PRCH)以重新发射所有数据分组。
16.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的长数据分组可以分段,以与所述信道(PRCH)的帧相适合。
17.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可以一种动态方式分配所述信道(PRCH)上的数据速率,例如依据此信道上的当前通信业务负荷。
18.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用以在为数据分组业务保留的码分多址无线信道(PRCH)上从发射台(MSy)到接收台(BS)传输数据分组,包括:●用以从所述发射台(MSy)将一个请求发送给所述通信系统的相应基站(BS)的装置,以指示所述数据分组将要选择路由传送到的目的地址,●登记所述发射台(MSy)并为其分配一个专用虚连接标志符(VCIy)的装置,●将所述发射台(MSy)转接给所述信道(PRCH)的装置,●接听所述信道(PRCH)的下行线路直至所述基站(BS)广播该信道将“空闲”,即在下一帧中允许到所述信道(PRCH)的随机接入的装置,●在所述下一帧期间提升所述发射台(MSy)的发射功率,直至达到一个特定功率级的装置,●在所述信道(PRCH)的上行线路上将所述数据分组和所述虚连接标识符(VCIy)传输给所述基站(BS)的装置,●将所述数据分组重新选择路由传送到所述目的地址的装置,●通过一种基于载波检测与冲突检测(CSMA/CD)的多址协议,控制到所述信道(PRCH)的接入的装置。
19.用以在为数据分组业务保留的码分多址无线信道(PRCH)上,从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发射台(MSy)到接收台(BS)传输数据分组的收发信机,包括:●用以从所述发射台(MSy)将一个请求发送给所述通信系统的相应基站(BS)的装置,以指示所述数据分组将要选择路由传送到的目的地址,●将所述发射台(MSy)转接给所述信道(PRCH)的装置,●接听所述信道(PRCH)的下行线路直至所述基站(BS)广播该信道将“空闲”,即在下一帧中允许到所述信道(PRCH)的随机接入的装置,●在所述下一帧期间提升所述发射台(MSy)的发射功率,直至达到一个特定功率级的装置,●在所述信道(PRCH)的上行线路上将所述数据分组和所述虚连接标识符(VCIy)传输给所述基站(BS)的装置。
20.权利要求18的系统,其中所述基站(BS)包括,用以对所述发射台(MSy)指示将在下一帧或多帧期间在所述信道(PRCH)的上行线路中使用的数据速率的装置。
21.权利要求19的收发信机,其中所述发射台(MSy)包括,用以按基站(BS)的指示调节将在所述信道(PRCH)的上行线路中使用的数据速率的装置。
22.权利要求18的系统或权利要求19的收发信机,包括用一个长扩展码将要传输的数据分组编码的装置。
23.权利要求18的系统,其中所述信道(PRCH)是全双工的不对称信道,可在两个方向上以高达9.6kbps(窄带信道)或高达64kbps(中带信道)的可变用户数据速率独立操作。
24.权利要求18的系统,其中所述信道(PRCH)以10ms时帧方式构造。
25.权利要求19的收发信机,包括用以将长数据分组分段的装置,从而使其适宜于所述信道(PRCH)的帧。
CN 95197895 1995-06-14 1995-06-14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及其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9243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5197895 CN1092436C (zh) 1995-06-14 1995-06-14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及其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5197895 CN1092436C (zh) 1995-06-14 1995-06-14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及其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6581A true CN1186581A (zh) 1998-07-01
CN1092436C CN1092436C (zh) 2002-10-09

Family

ID=5083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5197895 Expired - Lifetime CN1092436C (zh) 1995-06-14 1995-06-14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及其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36C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93387A1 (en) * 2003-04-16 2004-10-28 Bo Li Data encoding for simultaneous bus access
CN100393011C (zh) * 2001-06-27 2008-06-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00452745C (zh) * 2007-02-16 2009-0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带冲突分解的多址接入方法
CN101364835A (zh) * 2000-01-14 2009-02-11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码分多址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CN100542071C (zh) * 2001-08-07 2009-09-16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装置
CN1790977B (zh) * 2001-02-19 2010-04-21 西门子公司 按照混合arq法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45004A (zh) * 2009-07-10 201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系统与网管系统的通信方法、接口收敛器和通信系统
CN101425886B (zh) * 2003-06-18 2011-11-30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CN101772144B (zh) * 2009-01-06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04565B (zh) * 2007-10-02 2013-04-24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数据通信系统中的重新传输
US9014196B2 (en) 2002-09-17 2015-04-21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uper channel in a multi-band multi-protocol hybrid wired/wireless network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8239A (zh) 2005-11-17 2007-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多小区正交频分多址系统的载波分配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4835A (zh) * 2000-01-14 2009-02-11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码分多址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CN101364835B (zh) * 2000-01-14 2015-10-21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码分多址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CN1790977B (zh) * 2001-02-19 2010-04-21 西门子公司 按照混合arq法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0393011C (zh) * 2001-06-27 2008-06-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00542071C (zh) * 2001-08-07 2009-09-16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装置
US9014196B2 (en) 2002-09-17 2015-04-21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uper channel in a multi-band multi-protocol hybrid wired/wireless network
WO2004093387A1 (en) * 2003-04-16 2004-10-28 Bo Li Data encoding for simultaneous bus access
CN101425886B (zh) * 2003-06-18 2011-11-30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CN100452745C (zh) * 2007-02-16 2009-0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带冲突分解的多址接入方法
CN101404565B (zh) * 2007-10-02 2013-04-24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数据通信系统中的重新传输
CN101772144B (zh) * 2009-01-06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45004A (zh) * 2009-07-10 201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系统与网管系统的通信方法、接口收敛器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36C (zh) 2002-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32527B1 (en)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in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0821860B1 (en) Temporary frame identification for arq in a reservation-slotted-aloha type of protocol
US9198172B2 (en) Deferred access method for uplink packet channel
US7184772B2 (en) Wireless network using multiple channel assignment message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137975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反馈信息发送至少一个子分组的方法
CN1111323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分组数据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0459777C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在逻辑信道与通信信道间映射信息的方法
US87872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hared sub-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9933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hared sub-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72178A (zh) 用于传输服务数据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854675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调度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36958A (zh) 用于电路交换业务的联合ofdm和mc-cdma传输及快速小区交换
CN1092436C (zh)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及其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US200600563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312581A (zh) 一种面向低轨星座系统的Aloha增强接入方法
CN1653843A (zh) 用于传输作为对多个用户站的业务的有用信息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Roobol et al. A proposal for an RLC/MAC protocol for wideband CDMA capable of handling real time and non-real time services
CN1481180A (zh) 在移动无线系统中释放单个临时块流的方法
Tasaka et al. Integrated video and data transmission in the TDD ALOHA-reservation wireless LAN
CN1143585C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组织信息的方法和基站
Taaghol et al. An air interface solution for multi-rate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for GSM/DCS
Yu Optimal medium access and admission controls of multimedia traffic over TD-CDMA systems
CA2217059C (en) Temporary frame identification for arq in a reservation-slotted-aloha type of protoc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EICHUANG ZITO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

Effective date: 200810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1024

Address after: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Weichuang Zit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befor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