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74193A -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网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网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574193A CN118574193A CN202310234411.6A CN202310234411A CN118574193A CN 118574193 A CN118574193 A CN 118574193A CN 202310234411 A CN202310234411 A CN 202310234411A CN 118574193 A CN118574193 A CN 1185741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device
- frame
- terminal device
- access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8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VYLDEYYOISNGST-UHFFFAOYSA-N bissulfosuccinimidyl suberate Chemical compound O=C1C(S(=O)(=O)O)CC(=O)N1OC(=O)CCCCCCC(=O)ON1C(=O)C(S(O)(=O)=O)CC1=O VYLDEYYOISNG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0117 Abnormal behaviou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网络,用于在无线链路建立过程中,保证终端设备与所接入的接入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较强,从而保证终端设备与所接入的接入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权限指示帧,所述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网络。
背景技术
在已有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中,为了提升信号的覆盖范围,采用多个接入节点(access point,AP)进行级联组网。而组网方式又分为同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组网和不同BSSID组网。同BSSID组网是指,同一组网内,各个AP的BSSID均相同。不同BSSID组网是指,同一组网内,不同的AP的BSSID不同。
终端设备(Station,STA)与AP基于无线链路建立过程后,STA能够与AP通信。其中,无线链路建立过程包括探测过程,认证过程,关联过程以及密钥交互过程等。
但是,在多AP级联组网的情况下,无线链路建立过程中,会存在多个AP与STA进行通信的情况。若STA接入距离比较远的AP,会使得STA与所接入的AP之间的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较弱,进而使得STA与所接入的AP之间的通信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网络,能够在无线链路建立过程中,保证终端设备与所接入的接入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较强,从而保证终端设备与所接入的接入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权限指示帧,所述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
采用本方面所示,只有与终端设备之间具有较强的信号强度的第一通信设备才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终端设备与所接入的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避免了终端设备接入信号强度弱的通信设备。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权限指示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所述请求指示帧携带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的权限。
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通信设备为请求获得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则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以请求第二通信设备判断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的权限,以保证终端设备与所接入的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消息包括探测响应帧,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探测响应帧,所述探测响应帧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所述探测响应帧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成功探测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采用本实现方式,保证了终端设备与探测到的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避免因终端设备探测到的信号强度过低,导致终端设备接入另一未知的无线网络的弊端,提升了网络安全。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所述探测请求帧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请求探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探测请求帧获得所述请求指示帧。
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通信设备在获得探测请求帧的情况下,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以保证终端设备与探测到的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消息包括认证响应帧,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认证响应帧,所述认证响应帧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BSSID,所述认证响应帧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链路认证。
采用本实现方式,无线网络中,仅第一通信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链路认证成功。而且第一通信设备为无线网络中,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最大的通信设备,保证了终端设备能够成功链路认证至通信质量最佳的第一通信设备。避免因终端设备链路认证至信号强度过低的通信设备,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执行链路认证失败的弊端。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所述认证请求帧用于请求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链路认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认证请求帧获得所述请求指示帧。
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向第二通信设备请求获得发送认证响应帧的权限,保证了终端设备能够成功链路认证至通信质量最佳的第一通信设备。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消息包括关联响应帧,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关联响应帧,所述关联响应帧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BSSID,所述关联响应帧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关联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采用本实现方式,无线网络中,仅第一通信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关联成功。而且第一通信设备为无线网络中,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最大的通信设备,保证了终端设备能够成功关联至通信质量最佳的第一通信设备。避免因终端设备关联至信号强度过低的通信设备,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执行关联失败的弊端。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请求帧,所述关联请求帧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请求关联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关联请求帧获得所述请求指示帧。
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关联请求帧,向第二通信设备请求获得发送关联响应帧的权限,保证了终端设备能够成功关联至通信质量最佳的第一通信设备。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权限指示帧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和目标BSS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包括: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BSSID与所述目标BSSID相同,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
采用本实现方式,在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通信设备的BSSID和目标BSSID相同,则第一通信设备才会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以保证终端设备接入信号强度强的第一通信设备。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所述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本方面有益效果的说明,请参见第一方面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三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三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三通信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三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请求指示帧,所述请求指示帧携带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响应帧,所述测量响应帧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权限指示帧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和目标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BSSID用于指示具有所述目标BSSID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的权限。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以及第二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采用本方面所示,只有与终端设备之间具有较强的信号强度的第二通信设备才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终端设备与所接入的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避免了终端设备接入信号强度弱的通信设备。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请求指示帧,所述请求指示帧携带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以及第二强度指示消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响应帧,所述测量响应帧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以及所述第二强度指示消息。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所述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
本方面有益效果的说明,请参见第一方面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另一通信设备的权限指示帧;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通信设备;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
本方面有益效果的说明,请参见第一方面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收发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另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收发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向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所述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另一通信设备。
本方面有益效果的说明,请参见第一方面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收发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以及第二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另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二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所述收发器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通信设备。
本方面有益效果的说明,请参见第一方面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所述无线网络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用于,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通信用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所述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
本方面有益效果的说明,请参见第一方面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网络的一种结构示例图;
图2为已有方案提供的无线网络的探测过程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的第一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请求指示帧的第一种帧结构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权限指示帧的一种帧结构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OMCI帧的帧结构示例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的第二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的第三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请求指示帧的第二种帧结构示例图;
图10为已有方案提供的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的第四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权限指示帧的另一种帧结构示例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所提供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首先结合图1所示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无线网络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1为无线网络的一种结构示例图。
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100包括多个接入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第一接入设备101、第二接入设备102以及第三接入设备103。图1所示以无线网络100包括三个接入设备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其他示例中,无线网络可包括任意数量的接入设备。以第一接入设备101为例,该第一接入设备101可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中的AP,或者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例如,该网络设备可为传输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基站,小基站设备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该无线网络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与第一接入设备101连接的终端设备111和终端设备112。本示例对与各接入设备所连接的终端设备数量的说明为可选的示例,不做限定。以终端设备111为例,第一接入设备101通过无线空口与终端设备111通信。该终端设备111可称为STA,接入终端,用户设备,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具体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定。该终端设备111的设备类型可为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网络中的用户设备等。
例如,若本示例所示的无线网络100应用至光纤到房间(fiber to the room,FTTR),那么,无线网络100所包括的多个接入设备布放到每一个房间,让无线信号覆盖到家庭场景的每一个房间。
本示例所示的无线网络100还包括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120。该接入控制器120的主要功能是对所连接的接入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图1所示的接入控制器120分别与第一接入设备101、第二接入设备102以及第三接入设备103连接,该接入控制器120用于对第一接入设备101、第二接入设备102以及第三接入设备103进行管理和控制。
图1所示的示例中,无线网络为同BSSID组网为例,那么,第一接入设备101的BSSID、第二接入设备102的BSSID以及第三接入设备103的BSSID相同且均为目标BSSID。结合图2所示说明已有方案基于同BSSID组网实现终端设备探测接入设备的技术缺陷,其中,图2为已有方案提供的无线网络的探测过程示例图。
无线链路建立过程中的探测过程也可称之为扫描过程,具体是指,无线网络中,终端设备会发现并探测周围接入设备的信号强度,终端设备根据各接入设备的信号强度,选择接入设备发起接入过程。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13,从第一接入设备101、第二接入设备102和第三接入设备103中,选择一个接入设备发起接入过程,以保证终端设备113能够与所接入的接入设备通信。
步骤201、终端设备发送探测请求帧。
为实现对无线网络中各接入设备的探测,则终端设备向周围的各接入设备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帧(Probe Request Frame)。终端设备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的帧头携带目标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DA)、源地址(source address,SA)以及目标BSSID。其中,SA为终端设备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在同BSSID组网的情况下,各接入设备的DA以及BSSID均相同。例如图1所示的示例,第一接入设备101、第二接入设备102以及第三接入设备103均能够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
步骤202、第一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探测响应帧。
步骤203、第二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探测响应帧。
步骤204、第三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探测响应帧。
无线网络中,成功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的各接入设备,能够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Probe Response Frame)。例如图1所示的示例,第一接入设备101成功接收到探测请求帧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113发送第一探测响应帧,同样的,第二接入设备102成功接收到第二探测请求帧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113发送第二探测响应帧。第三接入设备103成功接收到第三探测请求帧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113发送第三探测响应帧。因本示例所示的无线网络为同BSSID组网,则第一探测响应帧、第二探测响应帧以及第三探测响应帧的帧头的DA、SA以及目标BSSID均相同。
而且,第一接入设备接收到探测请求帧后,第一接入设备根据探测请求帧测量第一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RSSI)。第一RSSI反应了第一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信号的好坏,且第一RSSI的数值越大,说明第一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越好。第一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所发送的第一探测响应帧中,携带该第一RSSI。同样的,第二接入设备接收到探测请求帧后,第二接入设备根据探测请求帧测量第二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二RSSI,第二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所发送的第二探测响应帧中,携带该第二RSSI。第三接入设备接收到探测请求帧后,第三接入设备根据探测请求帧测量第三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三RSSI,第三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所发送的第三探测响应帧中,携带该第三RSSI。
步骤205、终端设备接入第二接入设备。
本示例以无线网络100为同BSSID组网为例,那么,无线网络100中的每个接入设备的BSSID都相同,当终端设备向每个接入设备发送探测请求帧后,无线网络100中的每个接入设备均会向终端设备回复探测响应帧(即上述所示的第一探测响应帧、第二探测响应帧以及第三探测响应帧)。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探测响应帧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会根据第一探测响应帧维护第一对应关系,该第一对应关系的内容为:[第一接入设备的BSSID,第一RSSI],本示例对第一对应关系的内容的说明不做限定。同样的,终端设备会根据第二探测响应帧维护第二对应关系,该第二对应关系的内容为:[第二接入设备的BSSID,第二RSSI]。终端设备会根据第三探测响应帧维护第三对应关系,该第三对应关系的内容为:[第三接入设备的BSSID,第三RSSI]。各对应关系可参见表1所示:
表1
本示例因无线网络100为同BSSID组网,那么,第一接入设备的BSSID、第二接入设备的BSSID以及第三接入设备的BSSID相同且均为目标BSSID。那么,如表1所示的列表包括了目标BSSID分别与第一RSSI、第二RSSI以及第三RSSI的对应关系。
终端设备向发送最后一个探测响应帧的接入设备发起接入过程。例如,终端设备接收到多个BSSID相同的探测响应帧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会向目标接入设备发起接入过程,其中,该目标接入设备为向终端设备发送目标探测响应帧的接入设备,该目标探测响应帧为终端设备预设的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内,最后接收到的探测响应帧。例如,终端设备在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内,终端设备依次接收到第一探测响应帧,第三探测响应帧以及第二探测响应帧。那么,终端设备在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内,最后接收到的目标探测响应帧是第二探测响应帧,目标接入设备为第二接入设备。但是,因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探测响应帧的时刻晚于接收第三探测响应帧的时刻,由此可知,在物理距离上,第二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同样的,因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探测响应帧的时刻晚于接收第一探测响应帧的时刻,那么,在物理距离上,第三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
而且,本示例中,第一RSSI为表1所示的列表所包括的多个RSSI中的最大值,且第二RSSI为表1所述的列表所包括的多个RSSI中的最小值,那么,终端设备若接入第一接入设备,终端设备和第一接入设备之间通信能够获得最佳的通信质量。终端设备若接入第二接入设备,终端设备和第二接入设备之间通信能够获得最差的通信质量。但是,因为终端设备以最后接收到的第二探测响应帧为准,那么,终端设备反而接入RSSI最小的第二接入设备,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所接入的接入设备不是无线网络中信号强度最佳的接入设备,无法保证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而且若第二RSSI非常小,那么,不仅仅会影响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甚至会导致终端设备认为当前无线网络100的信号强度很差,从而尝试接入另一未知的无线网络,导致出现网络安全的风险。
而本申请提供的如图3所示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能够在同BSSID组网的情况下,保证终端设备所接入的接入设备的信号强度,保证了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有效的避免终端设备接入信号强度弱的接入设备。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的第一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所应用的无线网络的说明,请参见图1所示,具体不做赘述,且本实施例以无线网络为同BSSID组网为例,即本实施例所示的无线网络所包括的各通信设备的BSSID相同且均为目标BSSID。
步骤301、终端设备发送探测请求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301的执行过程的说明,请参见图2对应的步骤201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302、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指示帧。
步骤303、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指示帧。
本实施例以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为无线网络中的三个不同的接入设备为例,且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三通信设备均为从接入设备,从接入设备受控于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本实施例对作为从接入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理解,因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同BSSID组网,那么,第一通信设备的BSSID、第二通信设备的BSSID以及第三通信设备的BSSID相同且均为目标BSSID。
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获得第一RSSI,第二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获得第二RSSI,第三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获得第三RSSI。各通信设备根据探测请求帧获得RSSI的说明,请参见图2对应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分别成功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均不会先向终端设备返回探测响应帧,而是作为从接入设备的第一通信设备向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指示帧。作为从接入设备的第三通信设备向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指示帧。该第一请求指示帧用于请求第二通信设备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同样的,该第二请求指示帧用于请求第二通信设备指示,所述第三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以第一通信设备为例,终端设备发送探测请求帧以请求来自接入设备的接入消息,该接入消息包括探测响应帧。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示的从接入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的情况下,不是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而是向主接入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
该第一请求指示帧的帧结构请参见图4所示,其中,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请求指示帧的第一种帧结构示例图。该第一请求指示帧400包括第一消息类型字段、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以及终端设备的地址。
其中,第一消息类型字段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指示,该第一请求指示帧400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请求获得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该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具有在无线网络中的唯一性,例如,若第一通信设备为光网络单元,那么,该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可为光网络单元标识(optical network unit identification,ONU ID),又如,该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也可以为私有协商标识,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例如,该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可为第一RSSI,本实施例对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不做限定,例如,该第一强度指示消息还可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channel power indicator,RCPI)、信道质量,传输速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或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SINR)等。第一通信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探测请求帧已携带终端设备的地址,第一通信设备将该终端设备的地址设置在第一请求指示帧400中。本实施例以第一通信设备通过探测请求帧获得终端设备的地址为例,在其他示例中,终端设备也可通过广播的方式,向各接入设备发送该终端设备的地址。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请求指示帧400还可携带用于指示第一请求指示帧400长度的长度指示消息等,具体不做限定。对第二请求指示帧的帧结构的说明,请参见第一请求指示帧的帧结构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例如,该探测请求帧可携带目标BSSID,以指示终端设备希望所接入的通信设备的BSSID为目标BSSID。那么,第一通信设备在确定探测请求帧所携带的BSSID和第一通信设备自身的BSSID相同且均为目标BSSID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才会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指示帧。若探测请求帧未携带BSSID,以表示终端设备请求获得周围所有通信设备的BSSID,那么,第一通信设备直接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指示帧。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指示帧的说明,请参见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指示帧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304、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权限指示帧。
本实施例中,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请求指示帧以及第三通信设备的第二请求指示帧后,判断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和第三通信设备中,哪个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
具体的,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指示帧和第二请求指示帧维系如表2所示的权限列表:
表2
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指示帧所携带的终端设备的地址(如STA—A1)、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如ID1)以及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如第一RSSI),能够创建如表2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地址(STA—A1)、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ID1)以及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第一RSSI)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样的,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指示帧能够创建终端设备的地址(STA—A1)、第三通信设备的标识(ID3)以及第三强度指示消息(第三RSSI)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三RSSI为第三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RSSI,具体说明请参见第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RSSI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可选的,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设备也可接入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那么,第二通信设备可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并基于该探测请求帧创建如表2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地址(STA1—A1)、第二通信设备的标识(ID2)以及第二RSSI的对应关系,该第二RSSI为第二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RSSI,具体说明请参见第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RSSI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基于表2所示的权限列表可知,无线网络中,具有地址STA—A1的终端设备能够接入的各通信设备的标识(即ID1、ID2以及ID3),以及终端设备与每个能够接入的通信设备之间的RSSI(即第一RSSI、第二RSSI以及第三RSSI)。
第二通信设备在权限列表中获得RSSI的最大值,例如,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一RSSI大于第二RSSI,且第一RSSI大于第三RSSI的情况下,那么说明终端设备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终端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且终端设备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终端设备和第三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第二通信设备为实现终端设备接入第一通信设备的目的,则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权限指示帧,该第一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
因第三通信设备未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权限指示帧,那么,第三通信设备不会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帧。同样的,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二RSSI在权限列表所包括的多个RSSI中,不是最大值,那么,第二通信设备也不会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
本实施例以终端设备接入第一通信设备为例,在其他示例中,终端设备也可接入第二通信设备,例如,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二RSSI在权限列表中为最大值,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二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的探测响应帧的权限,那么,第二通信设备不会向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三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而是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同样的,终端设备也可接入第三通信设备,例如,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三RSSI在权限列表中为最大值,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用于指示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指示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权限指示帧的帧结构请参见图5所示,其中,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权限指示帧的一种帧结构示例图。该第一权限指示帧500包括第二消息类型字段以及终端设备的标识。其中,第二消息类型字段用于向第一通信设备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例如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权限指示帧500携带的第二消息类型字段解析该第一权限指示帧500以获得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得终端设备的地址可为STA—A1,那么,第二通信设备向地址为STA—A1的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以使所述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探测响应帧探测到第一通信设备。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通信设备预先创建了终端设备的标识和终端设备的地址对应关系,那么,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权限指示帧500接收到终端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即可获得与终端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终端设备的地址。可选的,该第一权限指示帧500也可直接携带终端设备的地址。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权限指示帧500还可携带用于指示第一权限指示帧500的长度的帧长度指示消息,用于携带任意消息的响应帧内容字段等,具体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请求指示帧400和第一权限指示帧500可通过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协议中的物理层操作维护管理(physical layer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PLOAM)帧承载,或者可通过光网络单元管理控制接口(ONU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rface,OMCI)帧承载。参见图6所示,以第一请求指示帧400和第一权限指示帧500通过OMCI帧承载为例。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OMCI帧的帧结构示例图。
本示例所示的OMCI帧600包括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封装方式(G-PON encapsulationmode,GEM)帧头(Header)、用于指示OMCI帧600优先级的事务相关标识符(TransactionCorrelation Identifier)字段、消息类型(Message Type)字段、设备标识符(DeviceIdentifier)字段、消息内容(Message Contents)字段以及OMCI附加(Trailer)字段。本实施例中,若OMCI帧600作为第一请求指示帧400,那么,该OMCI帧600的Message Type字段的取值为第一预设值以作为第一消息类型字段,Message Contents字段用于携带第一请求指示帧400的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以及终端设备的地址。若OMCI帧600作为第一权限指示帧500,那么,该OMCI帧600的Message Type字段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以作为第二消息类型字段,Message Contents字段用于携带终端设备的标识(STA ID)。
步骤305、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权限指示帧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权限指示帧确定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为此,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权限指示帧,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本实施例所示的探测响应帧携带所述目标BSSID,以使终端设备确定接入具有目标BSSID的接入设备。本实施例中,因第三通信设备未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权限指示帧,则第三通信设备即便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探测请求帧,第三通信设备也不会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以使终端设备不会接入第三通信设备。同样的,因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二RSSI并不是无线网络中各通信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RSSI的最大值,那么,第二通信设备即便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探测请求帧,第二通信设备也不会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以使终端设备不会接入第二通信设备。
可以理解,终端设备根据探测响应帧探测到第一通信设备,具体的,无线网络中,仅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那么,终端设备能够根据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探测响应帧,实现探测到第一通信设备的目的。因无线网络为同BSSID组网为例,那么,无线网络所包括的多个通信设备中,仅有特定的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如上述所示的第一通信设备)。因无线网络中,仅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使得终端设备根据探测响应帧探测到的第一通信设备,为无线网络中,与终端设备之间的RSSI最大的通信设备,保证了终端设备与探测到的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避免因终端设备探测到的RSSI过低,导致终端设备接入另一未知的无线网络的弊端,提升了网络安全。
步骤306、终端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帧。
终端设备通过发送探测请求帧的方式发起探测过程后,进入链路认证过程。通过链路认证过程验证终端设备是否为合法设备,避免不合法或恶意的终端设备接入通信设备从而威胁网络安全。
链路认证过程中,通信设备验证终端设备是否为合法设备可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开放系统认证(Open System Authentication)和共享密钥认证(Shared)。其中,开放系统认证是一种不对终端设备身份进行认证的认证方式。原理上终端设备向通信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帧,该认证请求帧仅仅是一个请求,不含用户名、口令等信息,就可以获得来自通信设备的认证响应帧以获得认证。共享密钥认证是指通过判决对方是否掌握相同的密钥来确定对方身份是否合法。密钥是无线网络中各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共有的,故称为“共享”密钥。密钥对应的加密方法是有线等效保密(wired equivalent privacy,WEP),用以防止非法终端设备窃听或侵入无线网络。本实施例以链路认证过程通过开放系统认证为例,具体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广播发送的认证请求帧的帧头携带DA、SA以及目标BSSID。且在同BSSID组网的情况下,各通信设备均能够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各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的说明,可参加步骤301所示的各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307、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指示帧。
步骤308、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四请求指示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获得第一RSSI,第二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获得第二RSSI,第三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获得第三RSSI。各通信设备根据认证请求帧获得RSSI的说明,请参见步骤302至步骤303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分别成功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均不会先向终端设备返回认证响应帧,而是作为从接入设备的第一通信设备向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指示帧。作为从接入设备的第三通信设备向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第四请求指示帧。该第三请求指示帧用于请求第二通信设备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同样的,该第四请求指示帧用于请求第二通信设备指示,所述第三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在终端设备已发送认证请求帧的情况下,该接入消息包括认证响应帧。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示的从接入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的情况下,不是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而是向主接入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第三请求指示帧和第四请求指示帧的帧结构的说明,请参见图4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309、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权限指示帧。
本实施例中,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三请求指示帧以及第三通信设备的第四请求指示帧后,判断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和第三通信设备中,哪个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的权限。本实施例以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的权限为例,确定过程请参见步骤304所示的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的过程,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310、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权限指示帧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根据认证请求帧确定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的权限。为此,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二权限指示帧,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本实施例所示的认证响应帧携带所述目标BSSID,以使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链路认证成功。本实施例中,因第三通信设备未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权限指示帧,则第三通信设备即便从终端设备接收到认证请求帧,第三通信设备也不会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以使终端设备不会与第三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链路认证。同样的,因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二RSSI并不是无线网络中各通信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RSSI的最大值,那么,第二通信设备即便从终端设备接收到认证请求帧,第二通信设备也不会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以使终端设备不会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链路认证。
已有方案中,同BSSID组网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向具有相同BSSID的多个接入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帧,那么,多个接入设备均会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那么,终端设备会从距离比较远的接入设备接收到RSSI弱的认证响应帧,从而触发终端设备的异常行为。例如,终端设备接收到的认证响应帧所携带的RSSI弱,终端设备会认为当前已探测到的网络信号强度差,那么,终端设备会发送去认证帧(Deauthentication Frame),以触发终端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认证的解除,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执行链路认证失败,导致终端设备无法成功接入至接入设备。
而本实施例中,无线网络中,仅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的权限。那么,无线网络中,具有相同BSSID的多个通信设备中,仅第一通信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链路认证成功。而且第一通信设备为无线网络中,与终端设备之间的RSSI最大的通信设备,保证了终端设备能够成功链路认证至通信质量最佳的通信设备。避免因终端设备链路认证至RSSI过低的通信设备,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执行链路认证失败的弊端。
需明确的是,作为从接入设备的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会向作为主接入设备的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以请求主接入设备判断该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的权限。在其他示例中,作为从接入设备的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的情况下,可判断其是否已从主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一权限指示帧,若是,则该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的权限。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预先设置计时器,该计时器的计时起点为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权限指示帧的时刻。若第一通信设备在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内,从终端设备接收到认证请求帧,那么,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以使终端设备和第一通信设备之间链路认证成功。若在超过第一通信设备的计时器的计时时长的情况下,从终端设备接收到认证请求帧,那么,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指示帧,以请求第二通信设备判断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的权限。
步骤311、终端设备发送关联请求帧。
终端设备通过发送认证请求帧的方式发起认证过程后,进入关联过程。通过关联过程使得终端设备成功接入通信设备,以进行数据交互。
终端设备广播发送的关联请求帧的帧头携带DA、SA以及目标BSSID。且在同BSSID组网的情况下,各通信设备均能够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关联请求帧。各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关联请求帧的说明,可参加步骤301所示的各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312、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五请求指示帧。
步骤313、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六请求指示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关联请求帧获得第一RSSI,第二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关联请求帧获得第二RSSI,第三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关联请求帧获得第三RSSI。各通信设备根据关联请求帧获得RSSI的说明,请参见步骤302至步骤303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分别成功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关联请求帧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均不会先向终端设备返回关联响应帧,而是作为从接入设备的第一通信设备向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五请求指示帧。作为从接入设备的第三通信设备向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第六请求指示帧。该第五请求指示帧用于请求第二通信设备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同样的,该第六请求指示帧用于请求第二通信设备指示,所述第三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在终端设备已发送关联请求帧的情况下,该接入消息包括关联响应帧。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示的从接入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关联请求帧的情况下,不是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而是向主接入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第五请求指示帧和第六请求指示帧的帧结构的说明,请参见图4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314、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三权限指示帧。
本实施例中,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五请求指示帧以及第三通信设备的第六请求指示帧后,判断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和第三通信设备中,哪个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的权限。本实施例以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的权限为例,确定过程请参见步骤304所示的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的过程,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315、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三权限指示帧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关联请求帧确定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的权限。为此,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三权限指示帧,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本实施例所示的关联响应帧携带所述目标BSSID,以使终端设备接入至第一通信设备,并与第一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本实施例中,因第三通信设备未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权限指示帧,则第三通信设备即便从终端设备接收到关联请求帧,第三通信设备也不会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以使终端设备不会接入至第三通信设备。同样的,因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二RSSI并不是无线网络中各通信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RSSI的最大值,那么,第二通信设备即便从终端设备接收到关联请求帧,第二通信设备也不会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以使终端设备不会接入至第二通信设备。
已有方案中,同BSSID组网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向具有相同BSSID的多个接入设备发送关联请求帧,那么,多个接入设备均会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那么,终端设备会从距离比较远的接入设备接收到RSSI弱的关联响应帧,从而触发终端设备的异常行为。例如,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关联响应帧所携带的RSSI弱,终端设备会认为当前已经过链路认证的网络信号强度差,那么,终端设备会发送去关联帧(Disassociation Frame),以触发终端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关联的解除,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执行关联失败,导致终端设备无法成功接入至接入设备。
而本实施例中,无线网络中,仅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的权限。那么,无线网络中,具有相同BSSID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终端设备仅关联至第一通信设备。而且第一通信设备为无线网络中,与终端设备之间的RSSI最大的通信设备,保证了终端设备能够成功接入通信质量最佳的通信设备。避免因终端设备关联至RSSI过低的通信设备,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执行关联失败的弊端。
需明确的是,作为从接入设备的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关联请求帧,会向作为主接入设备的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以请求主接入设备判断该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的权限。在其他示例中,作为从接入设备的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的情况下,可判断其是否已从主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一权限指示帧或第二权限指示帧的至少一个,若是,则该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的权限。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预先设置计时器,该计时器的计时起点为接收到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权限指示帧的时刻。若第一通信设备在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内,从终端设备接收到关联请求帧,那么,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以使终端设备成功接入至第一通信设备。若在超过第一通信设备的计时器的计时时长的情况下,从终端设备接收到关联请求帧,那么,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五请求指示帧,以请求第二通信设备判断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的权限。
本实施例以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权限的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权限的通信设备,以及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权限的通信设备均为第一通信设备为例,在其他示例中,可由至少两个不同的通信设备,分别具有上述三个权限,具体不做限定。
在同BSSID组网的情况下,分别在探测过程、链路认证流程以及关联流程,无线网络中仅有一个通信设备具有与终端设备通信的权限,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在无线网络中,仅会探测到一个通信设备,仅会成功链路认证至一个通信设备,且仅会成功关联至一个通信设备,进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成功接入至一个通信设备,而且终端设备所接入的通信设备,在无线网络中与终端设备之间具有最强的信号强度,保证了终端设备与所接入的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有效的避免了终端设备接入信号强度弱的通信设备。
图3所示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中的探测流程为主动探测,即由终端设备主动向各通信设备发送探测请求帧以实现探测为例,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探测流程为被动探测,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的第二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所应用的无线网络的说明,请参见图1所示,具体不做赘述,且本实施例以无线网络为同BSSID组网为例,即本实施例所示的无线网络所包括的各通信设备的BSSID相同且均为目标BSSID。
步骤701、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标帧。
步骤702、第二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标帧。
步骤703、第三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标帧。
对无线网络中的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的说明,请参见图3对应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为实现被动扫描,终端设备会侦听无线网络中各通信设备发送的信标帧(Beacon Frame)。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各通信设备通过周期性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标帧的方式,以实现终端设备通过被动扫描的方式以接入无线网络。
以第一通信设备为例,第一通信设备会周期性的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标帧,该第一信标帧携带第一通信设备的目标BSSID。具体的,第一通信设备每隔100毫秒(ms)广播发送一个第一信标帧。终端设备通过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每个信道上侦听以接收该第一信标帧。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信标帧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探测第一通信设备。对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标帧以及第三信标帧的说明,请参见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标帧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信标帧的帧头携带目标BSSID。可以理解,在同BSSID组网的情况下,各信标帧的BSSID均相同且均为目标BSSID。
步骤704、终端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帧。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信标帧、第二信标帧以及第三信标帧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帧,以进入链路认证流程。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标帧,终端设备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一信标帧获得第一RSSI,并通过认证请求帧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该第一RSSI,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SSI和第三RSSI的过程,请参见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SSI的过程,对第一RSSI、第二RSSI以及第三RSSI的说明,请参见图3对应的步骤304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该认证请求帧携带目标BSSID。因本实施例所示的无线网络为同BSSID组网,那么,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均能够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具体过程的说明,请参见图3对应的步骤306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705、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指示帧。
步骤706、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四请求指示帧。
步骤707、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权限指示帧。
步骤708、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
步骤709、终端设备发送关联请求帧。
步骤710、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五请求指示帧。
步骤711、第三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六请求指示帧。
步骤712、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三权限指示帧。
步骤713、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705至步骤713的执行过程的说明,请参见图3对应的步骤307至步骤315执行过程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在同BSSID组网的情况下,分别在链路认证流程以及关联流程,无线网络中仅有一个通信设备具有与终端设备通信的权限,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在无线网络中,仅会成功链路认证至一个通信设备,且仅会成功关联至一个通信设备,进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成功接入至一个通信设备,而且终端设备所接入的通信设备,在无线网络中与终端设备之间具有最强的信号强度,保证了终端设备与所接入的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有效的避免了终端设备接入信号强度弱的通信设备。
图3以及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分别为从接入设备,而第二通信设备为主接入设备为例。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可分别为图1所示的第一接入设备以及第三接入设备,而第二通信设备为图1所示的AC。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的第三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步骤801、终端设备发送探测请求帧。
为实现对无线网络中各接入设备的探测,则终端设备向周围的各接入设备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帧。在同BSSID组网的情况下,各接入设备的BSSID均相同。例如图1所示的示例,第一接入设备101以及第三接入设备103均能够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探测请求帧具体说明,请参见图3对应的步骤301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802、第一接入设备向AC发送第一请求指示帧。
步骤803、第三接入设备向AC发送第二请求指示帧。
因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同BSSID组网,那么,第一接入设备的BSSID以及第三接入设备的BSSID相同且均为目标BSSID。第一接入设备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获得第一RSSI,第三接入设备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获得第三RSSI,具体过程请参见图3对应的步骤302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接入设备以及第三接入设备,分别成功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的情况下,第一接入设备以及第三接入设备均不会先向终端设备返回探测响应帧,而是首先向AC分别发送第一请求指示帧和第二请求指示帧。该第一请求指示帧用于请求AC指示,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同样的,该第二请求指示帧用于请求AC指示,所述第三接入设备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示的各接入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的情况下,不是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而是向AC发送请求指示帧。
该第一请求指示帧的帧结构请参见图9所示,其中,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请求指示帧的第二种帧结构示例图。该第一请求指示帧900为以太网帧。该第一请求指示帧900包括第一消息类型字段、第一接入设备的标识、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以及终端设备的标识。具体的,该第一请求指示帧900包括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源地址(SourceAddress)、类型(Type)、消息标识(Message ID)、ONU标识(ONU ID)以及STA ID。其中,Type字段为第一消息类型字段,ONU ID字段用于承载第一接入设备的标识,STA ID字段用于承载终端设备的地址,该第一请求帧900的任意字段还可用于承载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其中第一消息类型字段、第一接入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的地址以及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的说明,请参见图4对应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AC和第一接入设备可通过五类线或六类线连接,以使第一接入设备能够成功向AC上报第一请求指示帧。五类线或六类线为AC和第一接入设备之间的线缆,且遵循802.3的以太网协议。第二请求指示帧帧结构以及第三接入设备向AC上报第二请求指示帧的说明,请参见第一请求指示帧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804、AC向第一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权限指示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权限指示帧为以太网帧,以太网帧的帧结构的说明,请参见图9所示,具体不做赘述。AC获得第一权限指示帧的说明,请参见图3对应的步骤304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805、第一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
步骤806、终端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805至步骤806执行过程的说明,请参见图3对应的步骤305至步骤306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807、第一接入设备向AC发送第三请求指示帧。
步骤808、第三接入设备向AC发送第四请求指示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三请求指示帧以及第四请求指示帧均为以太网帧,具体帧结构的说明,请参见图9所示,具体不做赘述。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接入设备向AC发送第三请求指示帧以及第三接入设备向AC发送第四请求指示帧的说明,请参见图3对应的步骤807至步骤808所示,具体执行过程不做赘述。
步骤809、AC向第一接入设备发送第二权限指示帧。
步骤810、第一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
步骤811、终端设备发送关联请求帧。
步骤812、第一接入设备向AC发送第五请求指示帧。
步骤813、第三接入设备向AC发送第六请求指示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五请求指示帧以及第六请求指示帧均为以太网帧,具体帧结构的说明,请参见图9所示,具体不做赘述。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接入设备向AC发送第五请求指示帧以及第三接入设备向AC发送第六请求指示帧的说明,请参见图3对应的步骤812至步骤813所示,具体执行过程不做赘述。
步骤814、AC向第一接入设备发送第三权限指示帧。
步骤815、第一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响应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814至步骤815具体执行过程的说明,请参见图3对应的步骤314至步骤315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在同BSSID组网的情况下,分别在探测流程、链路认证流程以及关联流程,无线网络中仅有一个接入设备具有与终端设备通信的权限,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在无线网络中,仅会探测到一个接入设备,仅会成功链路认证至一个接入设备,且仅会成功关联至一个接入设备,进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成功接入至一个接入设备,而且终端设备所接入的接入设备,在无线网络中与终端设备之间具有最强的信号强度,保证了终端设备与所接入的接入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有效的避免了终端设备接入信号强度弱的接入设备。
图8所示的实施例在探测流程也可为被动探测,被动探测的具体过程请参见图7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在无线网络包括多个接入设备的情况下,已有方案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能够由源接入设备切换接入至目标接入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示例,终端设备112已接入的源接入设备为第二接入设备103,而终端设备112因漫游切换行为,切换接入的目标接入设备为第一接入设备101为例。已有方案的执行过程请参见图10所示,其中,图10为已有方案提供的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1001、源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测量请求帧。
本示例所示的无线网络包括多个接入设备,且无线网络可为同BSSID组网,也可为不同BSSID组网。可以理解,本示例所示的无线网络可支持一个或多个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 Set,BSS),每个BSS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设备,不同的BSS的BSSID不同。当终端设备在环境中移动时会产生漫游切换行为,希望从信号强度低的源接入设备切换至信号强度高的接入设备。源接入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帧后,源接入设备能够根据该数据帧获得源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RSSI。当源接入设备确定该RSSI不大于漫游阈值的情况下,说明终端设备已移动至距离源接入设备比较远的位置,为保证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需要终端设备执行漫游切换流程,为此,源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测量请求帧(Radio Measurement Request Frame),该无线测量请求帧用于请求终端设备测量其所支持的各信道的接收信道标识(received channel power indicator,RCPI)。
步骤1002、终端设备向源接入设备发送测量响应帧。
终端设备通过广播或单播请求帧以测量各BSS的RCPI,并将RCPI填入测量响应帧(Radio Measurement Response Frame)中。具体的,测量响应帧包括无线网络所包括的各接入设备的BSSID以及与每个BSSID对应的RCPI。
步骤1003、源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基本服务集切换请求帧。
源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测量响应帧后,源接入设备将测量响应帧中的各RCPI转换为对应的RSSI。可以理解,源接入设备能够获得无线网络中,与每个接入设备的BSSID对应的RSSI。源接入设备根据RSSI选择目标接入设备。例如,无线网络包括第一BSS和第二BSS,第一BSS具有第一BSSID,而第二BSS具有第二BSSID。源接入设备根据测量响应帧获得第一BSS对应的第一RSSI,并获得第二BSS对应的第二RSSI。在源接入设备确定第二RSSI大于第一RSSI的情况下,源接入设备为保证终端设备所接入的BSS的通信质量,则确定终端设备需要接入至第二BSS,为此,源接入设备将第二BSSID确定为目标BSSID,并将该目标BSSID填写入基本服务集切换请求帧(BSS Transition Request Frame)中,并向终端设备发送该基本服务集切换请求帧。
本实施例对无线网络所包括的不同的BSS的数量不做限定,若无线网络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BSSID的BSS,那么,源接入设备可预设切换阈值,源接入设备确定BSS对应的RSSI大于切换阈值,那么,将该BSS的BSSID确定为目标BSSID。
步骤1004、终端设备向源接入设备发送基本服务集切换响应帧。
终端设备根据基本服务集切换请求帧获得目标接入设备,具体的,目标接入设备为第二BSS中的接入设备。在终端设备成功获得目标接入设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向源接入设备发送基本服务集切换响应帧(BSS Transition Response Frame),且该基本服务集切换响应帧所携带的状态码(Status Code)为0,以向源接入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会向目标接入设备发起重关联流程,以使终端设备基于重关联流程以接入至目标接入设备。
步骤1005、终端设备向目标接入设备发送重关联请求帧。
终端设备为接入至目标接入设备,则终端设备向目标接入设备发送重关联请求帧(Reassociation Request Frame),以请求接入至目标接入设备。
但是,已有的如图10所示的方法的技术缺陷在于,在终端设备的位置出现移动,从而使得无线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由源接入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设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设备的基本服务集切换请求帧,该基本服务集切换请求帧可触发终端设备对目标接入设备的自主决策。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基本服务集切换请求帧,对周围的接入设备进行探测,终端设备根据周围的接入设备返回的探测响应帧,自主决策并选择目标接入设备接入。而源接入设备为终端设备所选择的目标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自主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接入设备往往不一致,导致终端设备最终所接入的目标接入设备并非信号质量最强的接入设备,使得终端设备接入其自主决策的目标接入设备的情况下,会降低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
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能够保证漫游切换的终端设备所接入的目标接入设备的信号质量,避免终端设备所接入的目标接入设备的信号质量弱,从而使得漫游切换后的终端设备出现通信质量下降的情况。具体执行过程请参见图11所示,其中,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的第四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由源接入设备切换接入至目标接入设备,终端设备已接入的源接入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而终端设备因漫游切换行为,切换接入的目标接入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为例。
步骤1101、第二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测量请求帧。
步骤1102、终端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测量响应帧。
步骤1103、第二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基本服务集切换请求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1101至步骤1103的执行过程的说明,请参见图10对应的步骤1001至步骤1003所示,具体执行过程不做赘述。
步骤1104、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四权限指示帧。
步骤1105、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第四权限指示帧。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向无线网络中,除第二通信设备之外的任一通信设备(如第一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第四权限指示帧。该第四权限指示帧的帧结构请参见图12所示,其中,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权限指示帧的另一种帧结构示例图。该第四权限指示帧1200包括第三消息类型字段、终端设备的地址以及候选接入设备列表。其中,第三消息类型字段用于指示该第四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若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在自主决策过程所发送的探测请求帧的情况下,不会根据探测请求帧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而是根据该第四权限指示帧1200确定是否为第二通信设备选定的目标接入设备。例如,在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第四权限指示帧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三消息类型字段的指示,确定不会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而是根据第四权限指示帧1200所携带的候选接入设备列表确定是否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即,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候选接入设备列表确定,第一通信设备是否为第二通信设备选定的目标接入设备。本实施例所示的第四权限指示帧1200还可包括用于指示帧类型的帧类型指示字段、用于指示帧长度的帧长度指示字段等,具体不做限定。
具体的,该候选接入设备列表包括第二通信设备选定的一个或多个目标BSSID。第二通信设备选定一个或多个目标BSSID的说明,请参见图10对应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继续以第一通信设备为例,第一通信设备判断第一通信设备的BSSID是否与第四权限指示帧的候选接入设备列表包括的目标BSSID相同,若是,则第一通信设备确定其为第二通信设备选定的目标接入设备。本实施例以第一通信设备的BSSID与候选接入设备列表所包括的目标BSSID相同为例。
本实施例以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发送第四权限指示帧为例,在其他示例中,第二通信设备也可将各BSS对应的RSSI发送给AC,由AC根据RSSI获得第四权限指示帧,并由AC向第一通信设备以及第三通信设备发送该第四权限指示帧。
步骤1106、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确定其为第二通信设备选定的目标接入设备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该接入消息包括探测响应帧。本实施例以第三通信设备判断第三通信设备的BSSID与第四权限指示帧的候选接入设备列表包括的目标BSSID不相同,那么,第三通信设备确定第三通信设备不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权限。可以理解,即便终端设备基于自主决策选择了第三通信设备,但因第三通信设备不是第二通信设备所选择的目标接入设备,那么,第三通信设备不会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进而使得终端设备无法基于自主决策探测到第三通信设备,进而使得终端设备无法接入第三通信设备。而第一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所选择的目标接入设备,那么,第一通信设备能够向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响应帧,从而使得终端设备仅能够接入至第二通信设备基于信号强度所选择的目标接入设备,以保证终端设备所接入的通信设备的信号强度,保证了终端设备与探测到的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
本实施例所示的探测响应帧携带该目标BSSID,以使终端设备确定待接入的通信设备的BSSID为目标BSSID。
步骤1107、终端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帧。
因终端设备已接收到的探测响应帧携带目标BSSID,那么,终端设备根据目标BSSID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认证请求帧。
步骤1108、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认证响应帧。
步骤1109、终端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关联请求帧。
步骤1110、第一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关联请求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1107至步骤1110所示的终端设备接入第一通信设备过程的说明,请参见图3对应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步骤1111、终端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切换响应关联帧。
本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已成功接入第一通信设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该切换响应关联帧,该切换响应关联帧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入第一通信设备。本实施例所示的切换响应关联帧包括第四消息类型字段、终端设备的地址以及目标BSSID,所述第四消息类型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入至具有目标BSSID的第一通信设备。
步骤1112、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三通信设备发送解除指示帧。
本实施例所示的解除指示帧包括第五消息类型字段以及终端设备的地址。其中,第五消息类型字段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已成功接入,第三通信设备解除对该终端设备不回复的状态。可以理解,通过该解除指示帧,保证第三通信设备后续与终端设备的正常通信。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在无线网络包括多个BSS的情况下,各接入设备根据候选设备列表确定是否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以使接入设备不会因终端设备的自主决策而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保证多个BSS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漫游切换的终端设备所接入的目标接入设备的信号质量,避免终端设备所接入的目标接入设备的信号质量弱,从而使得漫游切换后的终端设备出现通信质量下降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的结构可参见图13所示,其中,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设备1300包括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和收发器1303。所述处理器1301分别与所述存储器1302和所述收发器1303连接。处理器1301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中的至少一个。收发器1303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301。收发器1303还可以从处理器1301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并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存储器1302存储程序指令。
若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设备1300为作为从接入设备的第一通信设备,那么,所述收发器1303用于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的与收发相关的步骤。当所述存储器1302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1301执行时,使得处理器1301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的与处理相关的步骤。
若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设备1300为作为从接入设备的第三通信设备,那么,所述收发器1303用于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三通信设备执行的与收发相关的步骤。当所述存储器1302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1301执行时,使得处理器1301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三通信设备执行的与处理相关的步骤。
若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设备1300为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那么,所述收发器1303用于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二通信设备执行的与收发相关的步骤。当所述存储器1302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1301执行时,使得处理器1301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二通信设备执行的与处理相关的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图14所示的通信设备,图14从功能模块的角度说明该通信设备的结构。其中,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设备1400包括收发模块1401以及与收发模块1401连接的处理模块1402。若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设备1400作为从接入设备的第一通信设备,则所述收发模块1401用于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的与收发相关的步骤。所述处理模块1402用于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的与处理相关的步骤。
若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设备1400作为从接入设备的第三通信设备,则所述收发模块1401用于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三通信设备执行的与收发相关的步骤。所述处理模块1402用于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三通信设备执行的与处理相关的步骤。
若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设备1400作为主接入设备的第二通信设备,则所述收发模块1401用于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二通信设备执行的与收发相关的步骤。所述处理模块1402用于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中由第二通信设备执行的与处理相关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所述无线网络结构的说明请参见图1所示,该无线网络执行的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的过程,请参见上述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实施例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图3、图7、图8以及图11中任一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权限指示帧,所述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权限指示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所述请求指示帧携带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的权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消息包括探测响应帧,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探测响应帧,所述探测响应帧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所述探测响应帧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成功探测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探测请求帧,所述探测请求帧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请求探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探测请求帧获得所述请求指示帧。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消息包括认证响应帧,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认证响应帧,所述认证响应帧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BSSID,所述认证响应帧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链路认证。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认证请求帧,所述认证请求帧用于请求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链路认证;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认证请求帧获得所述请求指示帧。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消息包括关联响应帧,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关联响应帧,所述关联响应帧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BSSID,所述关联响应帧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关联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请求指示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关联请求帧,所述关联请求帧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请求关联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关联请求帧获得所述请求指示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限指示帧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和目标BSSID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BSSID与所述目标BSSID相同,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
10.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所述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三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三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三通信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三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请求指示帧,所述请求指示帧携带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响应帧,所述测量响应帧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限指示帧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和目标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BSSID用于指示具有所述目标BSSID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的权限。
15.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以及第二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请求指示帧,所述请求指示帧携带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以及第二强度指示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响应帧,所述测量响应帧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以及所述第二强度指示消息。
18.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所述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
1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另一通信设备的权限指示帧;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权限指示帧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具有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通信设备;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
2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另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
所述收发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向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所述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另一通信设备。
2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
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以及第二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另一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
确定所述第二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通信设备。
22.一种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用于,获得第一强度指示消息,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通信用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强度指示消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权限指示帧,所述权限指示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消息的权限,所述接入消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消息。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34411.6A CN118574193A (zh) | 2023-02-28 | 2023-02-28 |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网络 |
PCT/CN2023/121982 WO2024178971A1 (zh) | 2023-02-28 | 2023-09-27 |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网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34411.6A CN118574193A (zh) | 2023-02-28 | 2023-02-28 |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网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574193A true CN118574193A (zh) | 2024-08-30 |
Family
ID=92476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34411.6A Pending CN118574193A (zh) | 2023-02-28 | 2023-02-28 |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网络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574193A (zh) |
WO (1) | WO202417897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03457B1 (ko) * | 2013-11-18 | 2020-04-22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무선랜 시스템의 액세스 포인트 검색 방법 및 접속 관리 방법 |
CN104380809B (zh) * | 2013-06-05 | 2018-08-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点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
CN106304279A (zh) * | 2015-06-01 | 2017-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络匹配接入点的方法、中央控制装置和接入点 |
-
2023
- 2023-02-28 CN CN202310234411.6A patent/CN118574193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9-27 WO PCT/CN2023/121982 patent/WO2024178971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78971A1 (zh) | 2024-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81759B2 (en) | Apparatus,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fast transition in a network system | |
KR101901448B1 (ko) | 스테이션과 엑세스 포인트의 결합 방법 및 장치 | |
US10869264B2 (en) | Access point coordination | |
EP2830362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tering-based scanning in wlan system | |
WO2016056817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using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730252B2 (en) | Quick connection between customized softap and STA | |
US20170064760A1 (en) | Assisted wireless connection setup | |
US20160366638A1 (en) | Lte network assisted power saving for access points with multiple clients | |
WO2020218897A1 (ko) | 다중 액세스 포인트 네트워크에서 클라이언트 스티어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KR20130073684A (ko) | 무선 랜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 |
WO2020056433A2 (en) | SECURE COMMUNICATION OF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REQUEST OVER SIGNAL RADIO BEARER ZERO (SRBo) | |
US11206576B2 (en) | Rapidly disseminated operational information for WLAN management | |
WO2018170295A1 (en) | Techniques for preventing abuse of bootstrapping information in an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 |
EP1851631A1 (en) | Dynamically measuring and re-classifying access poin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WO2017171835A1 (en) | Key management for fast transitions | |
JP2007282129A (ja) | 無線情報伝送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及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 |
CN114339903A (zh)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 |
WO2024178971A1 (zh) |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网络 | |
US1105777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hanging connection in wireless LAN | |
WO2023207732A1 (zh) | 漫游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 |
WO2023160436A1 (zh) | 一种无线网络切换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网络 | |
US20240214811A1 (en) | Wi-fi deauthentication attack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 |
KR20110054381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
Iacobucci et al. |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wireless LAN handover | |
KR101790454B1 (ko) |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네트워크 기반 무선 랜에서 이동성 지원을 위한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