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426151A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426151A
CN118426151A CN202410372665.9A CN202410372665A CN118426151A CN 118426151 A CN118426151 A CN 118426151A CN 202410372665 A CN202410372665 A CN 202410372665A CN 118426151 A CN118426151 A CN 118426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zoom lens
focal power
fixed
z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726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多
徐云彬
王若可
唐国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726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426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8426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426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组成;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TTL<90mm;ft/fw>30;其中,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焦距,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焦距。通过多枚非球面透镜的使用,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同时通过多群联动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增加了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变焦镜头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场角,不同大小的影像和不同景物范围的照相机镜头。变焦镜头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动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因此非常有利于画面构图。由于一个变焦镜头可以兼担当起若干个定焦镜头的作用,外出旅游时不仅减少了携带摄影器材的数量,也节省了更换镜头的时间。
目前,对于中远距离的变焦镜头,通常为了增大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通常设置较多的透镜,来实现变焦镜头较强的变焦能力,但由此而产生了镜头体积较大的问题,对于一些拍摄范围较为狭窄的地区难以使用,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通过多枚非球面透镜的使用,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同时通过多群联动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增加了用户的体验。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组成;
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四固定透镜组成;所述第一固定透镜和所述第二固定透镜胶合;
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组成;
所述聚焦透镜群为一枚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
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及第二变倍透镜群内均至少存在一枚非球面透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90mm
ft/fw>30;
其中,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焦距,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焦距。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多枚非球面透镜的使用,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同时通过多群联动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增加了用户的体验。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五固定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六固定透镜组成、正光焦度的第七固定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八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九固定透镜组成;所述第八固定透镜和第九固定透镜胶合。
优选地,所述第六固定透镜和第七固定透镜胶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为一枚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3<XG2/TTL<0.35;
其中,XG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的最大移动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一变倍透镜群一定程度上较大的移动范围,即能够实现较大的变焦能力,还能够避免变焦镜头的体积过大。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5<XG4/XG2<0.15;
0.05<XG5/XG2<0.2;
其中,XG4为所述聚焦透镜群的最大移动距离,XG5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的最大移动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参数的设置,实现了变焦镜头的辅助变焦以及聚焦,同时能够实现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7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满足以下条件式:
0.9<Ra62/Ra71<1.1;
其中,Ra62为所述第六固定透镜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a71为所述第七固定透镜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六固定透镜与第七固定透镜曲率半径的限定,减小了第六固定透镜至第七固定透镜光路耗散的可能,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透光度,也减小了变焦镜头的色差和慧差。
优选地,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满足以下条件式:
0.3<Rb22/Rb31<3;
其中,Rb22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31为所述第三变倍透镜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变倍透镜和第三变倍透镜曲率半径的设置,极大的减小了变焦镜头在变焦过程中产生的色差和慧差,同时增加了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的解像力。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变焦镜头;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多枚非球面透镜的使用,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同时通过多群联动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增加了用户的体验。
2、通过第六固定透镜与第七固定透镜曲率半径的限定,减小了第六固定透镜至第七固定透镜光路耗散的可能,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透光度,也减小了变焦镜头的色差和慧差。
3、通过第二变倍透镜和第三变倍透镜曲率半径的设置,极大的减小了变焦镜头在变焦过程中产生的色差和慧差,同时增加了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的解像力。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第一慧差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第二慧差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第一慧差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第二慧差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第一慧差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第二慧差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第一慧差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第二慧差图;
图15是本发明又一种变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又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17是本发明又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图18是本发明又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第一慧差图;
图19是本发明又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第二慧差图;
图20是本发明又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第一慧差图;
图21是本发明又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第二慧差图。
附图标号说明:G1、第一固定透镜群;G2、第一变倍透镜群;G3、第二固定透镜群;G4、聚焦透镜群;G5、第二变倍透镜群;G6、辅助组件;a1、第一固定透镜;a2、第二固定透镜;a3、第三固定透镜;a4、第四固定透镜;a5、第五固定透镜;a6、第六固定透镜;a7、第七固定透镜;a8、第八固定透镜;a9、第九固定透镜;b1、第一变倍透镜;b2、第二变倍透镜;b3、第三变倍透镜;b4、第四变倍透镜;c1、第一聚焦透镜;STO、光阑;CG、保护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G2、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G3、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G5组成;
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a1、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a2、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a3、正光焦度的第四固定透镜a4组成;所述第一固定透镜a1和所述第二固定透镜a2胶合;
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b1、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b2、正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b3组成;
所述聚焦透镜群G4为一枚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
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G3及第二变倍透镜群G5内均至少存在一枚非球面透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90mm
ft/fw>30;
其中,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焦距,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焦距。
本实施例中,通过多枚非球面透镜的使用,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同时通过多群联动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增加了用户的体验。
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五固定透镜a5、负光焦度的第六固定透镜a6组成、正光焦度的第七固定透镜a7、负光焦度的第八固定透镜a8、正光焦度的第九固定透镜a9组成;所述第八固定透镜a8和第九固定透镜a9胶合。
所述第六固定透镜a6和第七固定透镜a7胶合。
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为一枚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b4。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3<XG2/TTL<0.35;
其中,XG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的最大移动距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变倍透镜群一定程度上较大的移动范围,即能够实现较大的变焦能力,还能够避免变焦镜头的体积过大。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5<XG4/XG2<0.15;
0.05<XG5/XG2<0.2;
其中,XG4为所述聚焦透镜群G4的最大移动距离,XG5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的最大移动距离。
通过上述参数的设置,实现了变焦镜头的辅助变焦以及聚焦,同时能够实现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G3满足以下条件式:
0.9<Ra62/Ra71<1.1;
其中,Ra62为所述第六固定透镜a6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a71为所述第七固定透镜a7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通过第六固定透镜a6与第七固定透镜a7曲率半径的限定,减小了第六固定透镜a6至第七固定透镜a7光路耗散的可能,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透光度,也减小了变焦镜头的色差和慧差。
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满足以下条件式:
0.3<Rb22/Rb31<3;
其中,Rb22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b2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31为所述第三变倍透镜b3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通过第二变倍透镜b2和第三变倍透镜b3曲率半径的设置,极大的减小了变焦镜头在变焦过程中产生的色差和慧差,同时增加了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的解像力。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G2、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G3、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G5和辅助组件G6组成。
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a1、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a2、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a3、正光焦度的第四固定透镜a4组成;所述第一固定透镜a1和所述第二固定透镜a2胶合。
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b1、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b2、正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b3组成。
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五固定透镜a5、负光焦度的第六固定透镜a6组成、正光焦度的第七固定透镜a7、负光焦度的第八固定透镜a8、正光焦度的第九固定透镜a9组成;所述第八固定透镜a8和第九固定透镜a9胶合,所述第六固定透镜a6和第七固定透镜a7胶合。
所述聚焦透镜群G4为一枚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
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为一枚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b4。
辅助组件G6为一枚保护玻璃CG。
将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中,将表1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2,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3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2中,WID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3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5表示10-5
【表1】
【表2】
WIDE TELE
D1 0.52 27.64
D2 27.27 0.15
D3 0.63 3.74
D4 9.77 9.93
D5 3.37 0.1
【表3】
本实施例中,TTL=85.52mm,ft=135.7mm,fw=4.29mm,fno=1.65~4.76;
其中,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焦距,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焦距,fno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圈数。
XG2=28.01mm,XG2/TTL=0.328;
其中,XG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的最大移动距离。
XG4=3.31mm,XG5=3.27mm;
XG4/XG2=0.118,XG5/XG2=0.117;
其中,XG4为所述聚焦透镜群G4的最大移动距离,XG5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的最大移动距离。
Ra62=Ra71=11.281mm;
Ra62/Ra71=1;
其中,Ra62为所述第六固定透镜a6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a71为所述第七固定透镜a7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Rb22=19.461mm,Rb31=17.981mm;
Rb22/Rb31=1.08;
其中,Rb22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b2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31为所述第三变倍透镜b3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实施例3
如图8至图14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G2、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G3、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G5和辅助组件G6组成。
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a1、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a2、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a3、正光焦度的第四固定透镜a4组成;所述第一固定透镜a1和所述第二固定透镜a2胶合。
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b1、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b2、正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b3组成;
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五固定透镜a5、负光焦度的第六固定透镜a6组成、正光焦度的第七固定透镜a7、负光焦度的第八固定透镜a8、正光焦度的第九固定透镜a9组成;所述第八固定透镜a8和第九固定透镜a9胶合。
所述聚焦透镜群G4为一枚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
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为一枚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b4。
辅助组件G6为一枚保护玻璃CG。
将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4中,将表4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5,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6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5中,WID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6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5表示10-5
【表4】
【表5】
WIDE TELE
D1 0.45 27.47
D2 27.92 0.9
D3 0.99 3.26
D4 9.69 9.65
D5 2.61 0.38
【表6】
本实施例中,TTL=85.5mm,ft=135.7mm,fw=4.29mm,fno=1.63~4.71;
其中,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焦距,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焦距,fno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圈数。
XG2=28.05mm,XG2/TTL=0.328;
其中,XG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的最大移动距离。
XG4=2.23mm,XG5=2.27mm;
XG4/XG2=0.08,XG5/XG2=0.081;
其中,XG4为所述聚焦透镜群G4的最大移动距离,XG5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的最大移动距离。
Ra62=10.777mm,Ra71=11.153mm;
Ra62/Ra71=0.966;
其中,Ra62为所述第六固定透镜a6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a71为所述第七固定透镜a7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Rb22=29.316mm,Rb31=12.045mm;
Rb22/Rb31=2.43;
其中,Rb22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b2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31为所述第三变倍透镜b3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实施例4
如图15至图21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G2、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G3、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G5和辅助组件G6组成。
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a1、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a2、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a3、正光焦度的第四固定透镜a4组成;所述第一固定透镜a1和所述第二固定透镜a2胶合。
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b1、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b2、正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b3组成;
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五固定透镜a5、负光焦度的第六固定透镜a6组成、正光焦度的第七固定透镜a7、负光焦度的第八固定透镜a8、正光焦度的第九固定透镜a9组成;所述第六固定透镜a6和第七固定透镜a7胶合,所述第八固定透镜a8和第九固定透镜a9胶合。
所述聚焦透镜群G4为一枚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
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为一枚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b4。
辅助组件G6为一枚保护玻璃CG。
将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7中,将表7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8,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9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8中,WID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9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5表示10-5
【表7】
【表8】
【表9】
本实施例中,TTL=77.01mm,ft=135.7mm,fw=4.3mm,fno=2.05~5.3;
其中,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焦距,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焦距,fno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圈数。
XG2=28.24mm,XG2/TTL=0.367;
其中,XG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的最大移动距离。
XG4=3.43mm,XG5=4.94mm;
XG4/XG2=0.121,XG5/XG2=0.175;
其中,XG4为所述聚焦透镜群G4的最大移动距离,XG5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的最大移动距离。
Ra62=Ra71=10.37mm;
Ra62/Ra71=1;
其中,Ra62为所述第六固定透镜a6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a71为所述第七固定透镜a7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Rb22=24.03mm,Rb31=10.59mm;
Rb22/Rb31=2.27;
其中,Rb22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b2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31为所述第三变倍透镜b3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实施例5
一种成像装置,如图1至图21所示,包括:如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所描述的变焦镜头,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组成;
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四固定透镜组成;所述第一固定透镜和所述第二固定透镜胶合;
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组成;
所述聚焦透镜群为一枚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
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及第二变倍透镜群内均至少存在一枚非球面透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90mm;
ft/fw>30;
其中,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焦距,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五固定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六固定透镜组成、正光焦度的第七固定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八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九固定透镜组成;所述第八固定透镜和第九固定透镜胶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固定透镜和第七固定透镜胶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为一枚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3<XG2/TTL<0.35;
其中,XG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的最大移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05<XG4/XG2<0.15;
0.05<XG5/XG2<0.2;
其中,XG4为所述聚焦透镜群的最大移动距离,XG5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的最大移动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满足以下条件式:
0.9<Ra62/Ra71<1.1;
其中,Ra62为所述第六固定透镜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a71为所述第七固定透镜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满足以下条件式:
0.3<Rb22/Rb31<3;
其中,Rb22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31为所述第三变倍透镜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9.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
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CN202410372665.9A 2024-03-29 2024-03-29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Pending CN1184261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72665.9A CN118426151A (zh) 2024-03-29 2024-03-29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72665.9A CN118426151A (zh) 2024-03-29 2024-03-29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426151A true CN118426151A (zh) 2024-08-02

Family

ID=92335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72665.9A Pending CN118426151A (zh) 2024-03-29 2024-03-29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4261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7708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6040949A (en) Simple wide-angle zoom lens
US6982834B2 (en) Wide-angle zoom len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 lens surface
JP4917922B2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13296251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6679430B (zh) 一种变焦镜头
US6985300B2 (en) Wide-angle zoom lens
JP2020101750A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14815192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US6995923B2 (en) Small lightweight zoom lens
JP4817551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CN113885184B (zh) 一种长焦距变焦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JP3706827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2004258516A (ja) ズームレンズ
CN118426151A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5308888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JP2005308905A (ja) 変倍光学系
WO2013031183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4994886B (zh) 一种大广角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US20040223232A1 (en) Rear focus zoom lens
CN117647877A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7270178A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4815193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JP7521956B2 (ja) 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JP7501339B2 (ja) 光学系、光学機器および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