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402831A - 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402831A CN118402831A CN202410888255.XA CN202410888255A CN118402831A CN 118402831 A CN118402831 A CN 118402831A CN 202410888255 A CN202410888255 A CN 202410888255A CN 118402831 A CN118402831 A CN 1184028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ce
- balloon
- sliding
- catheter
- chu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06010018852 Haematoma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08000032843 Hemorrh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4000208734 Pisonia acule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077 sacc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3648 Vascular occl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99 angioplast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4158 bleed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04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1331 vascular occlusion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包括输送组件及封堵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包覆件、推送件、操作件及驱动机构,所述操作件可动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内的不同部件运动,所述包覆件及所述推送件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封堵件分别向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移动;在所述包覆件向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所述封堵件能够由完全被所述包覆件包覆的状态切换至完全暴露于所述包覆件外的状态;在所述推送件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移动时,完全暴露的所述封堵件能够被所述推送件压固于穿刺孔处。该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可以快速地封堵穿刺孔,降低血肿风险及患者不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介入式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诊疗手术中,部分介入式医疗器械需要经皮进入患者的血管系统,例如:成像手术、血管成形术、支架递送、弹簧圈递送等。这类手术中,需要在患者血管系统的合适位置处开穿刺孔,以容相关器械穿过。
在完成诊疗后,血管壁上的穿刺孔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封堵。常规的封堵手段包括通过施加外部压力,如用手或者相关器械对穿刺孔外皮进行压迫,从而使血管自行封堵;或束紧穿刺孔处;或对穿刺孔处进行缝合;或以上一种或者多种方式结合使用来闭合穿刺孔。罗列的这些闭合方式存在较多实际的问题:例如耗时较长,容易出现出血血肿风险、长时间压迫,给患者造成不适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可将封堵件输送至需要封堵的穿刺孔处,从而快速地封堵穿刺孔,降低血肿风险及患者不适。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包括输送组件及封堵件,其中: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包覆件、推送件、操作件及驱动机构,所述操作件(13)可动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包覆件及所述推送件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封堵件分别向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在所述包覆件向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所述封堵件能够由完全被所述包覆件包覆的状态切换至完全暴露于所述包覆件外的状态;
在所述推送件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移动时,完全暴露的所述封堵件能够被所述推送件压固于穿刺孔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还包括球囊组件,所述球囊组件包括球囊及连通于所述球囊内腔的导管,所述封堵件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导管外并位于所述球囊和所述推送件的远端之间;所述球囊能够随所述导管穿过所述穿刺孔进入血管内,并在膨胀介质通过所述导管导入后膨胀封堵所述穿刺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球囊与所述穿刺孔的孔壁之间挤压力大小的张力指示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第一内腔中,并包括有内壳;所述导管相对于所述内壳固定,所述内壳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移动;所述张力指示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第一标记,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上的第二标记,当所述球囊与所述穿刺孔的孔壁之间挤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所述导管带动所述内壳相对于所述外壳移动至所述第一标记对齐所述第二标记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张力指示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的弹性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内壳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中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导管撤回拨块;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容所述操作件一端伸入的操作口,所述操作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内壳滑移以在初始位置、后退位置、夯实位置和撤管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操作件自所述初始位置切换至所述后退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带动所述包覆件向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所述操作件自所述后退位置切换至所述夯实位置时,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所述推送件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移动;所述操作件自所述夯实位置切换至所述撤管位置时,所述导管撤回拨块能够通过牵拉所述导管将所述球囊自封堵所述穿刺孔的位置收回。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推送件设置为套设于所述导管外的中间管,所述包覆件设置为套设于所述中间管外的外管,在所述撤管位置,所述球囊收回至所述中间管的内腔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外管相对固定,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中间管相对固定;所述导管撤回拨块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内壳上,并包括用于将所述导管下压至弯折的压管部;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内壳的滑移运动能够依序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导管撤回拨块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操作件的所述一端自所述外壳穿过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件在所述滑槽内滑动顺序的导向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槽包括后退槽段、旋转槽段、夯实槽段以及撤回槽段,其中:所述旋转槽段连通设置于所述后退槽段的末端,所述夯实槽段与所述撤回槽段直接连通或者通过另一段所述旋转槽段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滑移配合的第一导引部,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移配合的第二导引部;对应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导引部被弹性卡持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对应于所述夯实位置,所述第二卡扣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二导引部被弹性卡持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壳外的握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握持部内表面并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驱动机构可动连接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设置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一接线孔与所述第二接线孔之间穿设有牵引丝,以使得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动能够牵引带动所述第一滑块运动;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切割件,当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旋转槽段内滑动时,所述切割件切断所述牵引丝以断开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滑动部之间的联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避让槽,当所述滑动部自所述后退槽段的首端滑动至末端时,所述滑动部能够通过所述避让槽从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侧移动至另一端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球囊充压状态的充压压力指示器,所述充压压力指示器包括指示阀、压力盖及充压二通阀;所述指示阀包括阀体及活塞件,所述阀体固定于所述内壳内,所述活塞件滑动设置于所述阀体内,并将所述阀体内的阀腔分隔为无杆腔和有杆腔,所述无杆腔连通设置于所述导管与所述充压二通阀的阀口之间,所述活塞件在所述有杆腔的一侧与所述压力盖固定连接;所述压力盖上设置有第一刻度,当所述球囊充盈至预设压力时,所述第一刻度对齐所述外壳的端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示阀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有杆腔内并能够在所述活塞件向所述有杆腔内移动时朝向所述无杆腔方向推压所述活塞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内还开设有沿所述活塞件移动方向延伸布置的泄压溢流槽,当所述活塞件的活塞头移动至所述泄压溢流槽处时,膨胀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泄压溢流槽溢流,及/或,所述阀体上开设有溢流口,当所述活塞件移动至超过所述溢流口的位置后,自所述充压二通阀流入的膨胀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溢流口溢流。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穿刺孔闭合操作前,该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上封堵件所在的一端伸入对应的血管内,此时,封堵件被包覆件包覆而不会因接触液体而发生体积上过大的变化;在预设的位置,术者通过操控操作件即可方便地通过驱动机构控制包覆件向第一预设方向移动,从而使封堵件暴露;之后,再次通过操作件及驱动机构驱动推送件向第二预设方向移动,从而将封堵件推压固定于封堵穿刺孔的位置,从而使得封堵件能够可靠粘附于穿刺孔处以实现封堵。整个穿刺孔闭合操作中,术者只需控制操作件即可完成,简便快捷,有利于快速地封堵穿刺孔,降低血肿风险及患者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移除一侧外壳及球囊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外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滑槽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c是图1中所示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移除操作件厚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移除操作件后显示了外壳上的导向标识;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操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结构移除操作件、外壳及部分内壳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结构移除操作件及部分外壳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中部分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中,封堵件被包覆件包覆;
图9是图8所示结构的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中外管回撤露出封堵件;
图10是图8所示结构局部的又一状态的示意图,图中导管撤回拨块的压管部将导管下压至弯折,从而使得球囊撤回至中间管内部;
图11是图10中所示结构的A部放大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充压压力指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结构的另一示意图,图中示意出了指示阀的内部结构;
图14是图12中所示充压指示器的指示阀的阀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输送组件;11、外壳;110、第一内腔;113、滑槽;1131、后退槽段;1132、旋转槽段;1133、夯实槽段;1134、撤回槽段;114、第一定位部;115a、第一导向部;115b、第二导向部;116、承托部;117、第一标记;118、第一观察窗;119、导向标识;12、内壳;120、第二内腔;121、操作口;122、第一滑槽;1221、第一卡扣;123、第二滑槽;1231、第二卡扣;124、第二定位部;125、第二标记;13、操作件;130、滑动部;1301、第一接线孔;131、第二观察窗;132、握持部;14、第一滑块;140、外管连接孔;141、第二接线孔;142、第一导引部;15、第二滑块;150、中间管连接孔;151、避让槽;152、第二导引部;153、切割件夹持槽;16、导管撤回拨块;160、压管部;161、转动部;162、拨动部;170、包覆件;171、推送件;172、弹性件;173、充压压力指示器;1731、指示阀;1732、指示盖;1733、充压二通阀;1734、充压管;17311、阀体;17312、阀盖;17313、活塞件;17314、弹簧;17315、密封圈;17316、泄压溢流槽;17317、溢流口;
200、球囊组件;20、球囊;21、导管;300、封堵件;400、对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近端及远端均是以球囊导管使用时操作者所在的位置为参考进行定义的,即,远端是指器械或部件本身相对远离所述操作者的一端,近端则是指器械或部件本身相对靠近所述操作者的一端。
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包括输送组件100及封堵件300,输送组件100用于将封堵件300输送至待封堵的血管穿刺孔处,封堵件300吸水后膨胀并粘附于血管壁上,从而可靠地封堵穿刺孔。
为了便于输送组件100与术后留下的鞘管连接,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还可以包括一对接件400。在进行封堵操作时,封堵件300及输送组件100的远端部分通过鞘管进入血管内,在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旋转该对接件400即可在鞘管与输送组件100之间建立相对可靠的连接关系,便于后续操作。
输送组件100包括用于在封堵件300到达指定位置前包覆封堵件300以避免其接触水而膨胀的包覆件170、用于朝向待封堵的穿刺孔推压封堵件300的推送件171、操作件13以及驱动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后文中将提及的第一滑块14、第二滑块15以及导管撤回拨块16。术者通过操控操作件13,能够带动驱动机构发生预设的运动,进而驱动包覆件170和推送件171相对于封堵件300分别向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在包覆件170向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封堵件300逐渐由图8中所示的、被包覆件170完全包覆的状态切换至图9中所示的、完全暴露于包覆件170外的状态;如图9中所示,在推送件171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时,完全暴露的封堵件300能够被推送件171压固于穿刺孔处,并逐渐吸水膨胀,从而封堵穿刺孔。
在一实施例中,封堵件300可以包括前后两段,其中:在被推送件推压而首先接触血管壁的一段主要起到粘附作用,该段封堵件300能够在推送件的推压作用下紧密地粘附至血管壁上;不直接与血管壁接触的一段封堵件300则主要在吸水后发生膨胀,从而提高封堵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还可以包括球囊组件200,该球囊组件200用于在封堵件300吸水膨胀前,对穿刺孔进行临时的封堵。如图8和图11中所示,球囊组件200可以包括球囊20和连通球囊20内腔的导管21。为了便于球囊20及导管21的穿入,导管21内还可以设置有芯丝,该芯丝主要对球囊20及导管21的穿入过程起引导与支撑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包覆件170和推送件171设置为与导管21内外嵌套的管件,其中:结合图10和图11中所示,推送件171设置为套设于导管21外的中间管,包覆件170则设置为套设于该中间管外的外管。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包覆件170和推送件17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而不必然为此处描述的外管、中间管这类管件。只是,在设置有导管组件200的实施例中,将包覆件170和推送件171设置为外管和中间管的形式,并将该两个管件与球囊组件200中的导管21内外嵌套设置,有利于简化装配以及减小结构尺寸。下文中描述的包覆件170和推送件171均是以图示的外管和中间管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的描述。
如图8中所示,封堵件300套设于导管21上,并且,导管21的远端首先穿过封堵件300后再与球囊20连通,导管21的远端可以略微超出球囊20的远端。在图8的基础上结合图9中所示,推送件171的远端收止于封堵件300的近端之前或与封堵件300邻接,包覆件170包覆于封堵件300外,且其远端收止于球囊20之前,从而使得球囊20暴露于包覆件170外部。
继续参考图8中所示,在鞘管与输送组件100之间通过图1中示出的对接件400连接后,球囊20与封堵件300分别位于穿刺孔处血管壁的两侧,且球囊20在血管内、封堵件300在血管外。在向第一预设方向移动包覆件170以暴露封堵件300之前,通过导管21向球囊20内充入诸如生理盐水等膨胀介质,球囊20充盈膨胀后可以在血管壁的内侧对穿刺孔进行临时的封堵,在此状态下移动包覆件170使封堵件300暴露,可以避免穿刺孔处存在流出的血液压力而是的封堵件300难以粘附,同时也能够减少血管内的血液自穿刺孔向外流出。
在封堵件300完成粘附和吸水膨胀的过程后,如图11中所示,球囊20及导管21向近端撤回并收入推送件171的管腔内,从而使得封堵件300能够脱开导管21。在撤回前,球囊20需恢复至未膨胀的初始状态,然后通过导管21的牵拉向近端移动并穿过封堵件300的内孔后进入推送件171内,如此可以避免球囊20的撤回动作导致封堵件300造成其移位。
如图2中所示,输送组件100还包括有外壳11及内壳12,出于制造与装配的便捷性考虑,该外壳11与内壳12均可以设置为图示的分体式壳体,即,外壳11可以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壳12可以包括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
外壳11内设置有第一内腔110,内壳12内设置有第二内腔120,其中:内壳12装设于第一内腔110中,而驱动机构的其他相关零部件则装设于第二内腔120中。
在图2的基础上结合图4中所示,操作件13包括套设于外壳11外的握持部132以及设置于该握持部132内表面的滑动部130,该滑动部130与驱动机构联动连接。可以理解,这里所称的“联动连接”并不必然要求滑动部130与驱动机构时刻保持物理上的连接关系,而可以表现为在驱动时,滑动部130能够以任意合适的方式与驱动机构内的相应结构联动。
结合图3a和图5中所示,为了使滑动部130能够伸入至第二内腔120中,外壳11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滑槽113,内壳12上则开设有操作口121。滑动部130自滑槽113穿过并自操作口121伸入,以与第二内腔120中驱动机构的其他相关零部件联动。
可以理解,操作口121仅仅是避让滑动部130的伸入及运动,而不对滑动部130的滑动路径做出引导和限制,滑动部130的运动路径是通过滑槽113限定的。
如图3c中所示,由于本申请中是通过单个滑动部130在滑槽113内按序滑动完成整个穿刺孔的封堵动作,为了避免术者由于对器械的不熟悉而错误操作,外壳1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指示操作件13在滑槽113内滑动顺序的导向标识119。如图中所示,导向标识119可以包括方向箭头和用于标记步骤顺序的阿拉伯数字,术者按照阿拉伯数字的顺序,沿着箭头的指向控制滑动部130运动,如此可以避免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操作失误。
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内腔120中的第一滑块14、第二滑块15以及导管撤回拨块16,其中:第一滑块14上设置有外管连接孔140,包覆件170固定于该第一滑块14上的外管连接孔140内并向远端伸出;第二滑块15上设置有中间管连接孔150,推送件171固定于该第二滑块15上的中间管连接孔150内并向远端伸出。
导管撤回拨块16可转动连接于内壳12上,其能够在相对于内壳12转动后下压导管21至导管21弯折的状态,从而将导管21的远端及球囊20向近端方向回撤。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管撤回拨块16包括用于下压导管21至弯折状态的压管部160、用于与内壳12转动连接的转动部161,以及用于与滑动部130联动配合的拨动部162。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管撤回拨块16还可以设置为类似于第一、第二滑块的滑块形式,并将导管21与该滑块固定,滑动部130能够通过驱动该滑块向近端的滑动实现将导管21的远端及球囊20向近端方向回撤。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滑块15上设置有避让槽151。滑动部130的初始位置位于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之间,滑动部130在向第一预设方向驱动第一滑块14时,可以经过该避让槽151越过第二滑块15,从而移动至第二滑块15的另一侧。
可以理解,将滑动部130的初始位置设置于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之间,可以缩短滑动部130的总滑动行程以减小操作距离。例如,将滑动部130的初始位置设置在第一滑块14之前,或者第二滑块15与导管撤回拨块16之间的位置,分别会导致滑动部130从驱动第一滑块14向第一预设方向移动的距离变长,和导致推动第二滑块15向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的距离变长。这种滑动行程的变长,不利于术者快速完成穿刺孔的封堵操作。
在图5的基础上结合图4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块14与滑动部130之间通过牵引丝连接。具体地,滑动部130上设置有第一接线孔1301,第一滑块14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孔141。第一接线孔1301和第二接线孔141之间连接有牵引丝,滑动部130的滑移运动通过该牵引丝拉动第一滑块14向第一预设方向移动。
第二滑块15上还可以设置有切割件夹持槽153,该切割件夹持槽153内固定夹持有切割件,该切割件用于在适当时候切断第一接线孔1301和第二接线孔141之间的牵引丝。可以理解,切割件夹持槽153及其上的切割件并非必然的设置,通过切割件切断牵引丝后,滑动部130的移动不再带动第一滑块14移动,相应地,包覆件170也不再移动。而在不切断牵引丝的其他实施例中,滑动部130驱动第二滑块15以及导管撤回拨块16运动时,由于牵引丝的连接使得第一滑块14及包覆件170仍然与滑动部130联动,此时,需要包覆件170的行程足够长。
操作件13能够相对于内壳12滑移以在初始位置、后退位置、夯实位置和撤管位置之间切换。对应地,如图3a中所示,滑槽113可以包括后退槽段1131、旋转槽段1132、夯实槽段1133以及撤回槽段1134。滑动部130在滑槽113内能够按照图3a所示箭头方向依序滑动。其中:操作件13的初始位置对应为后退槽段1131的起点,后退位置对应为后退槽段1131与旋转槽段1132的交点,夯实位置为夯实槽段1133的终点,撤管位置为撤回槽段1134的终点。
在其他实施例中,滑槽113设置为图3b中所示的结构,即,后退槽段1131的末端连接一个旋转槽段1132,该旋转槽段1132的末端连接夯实槽段1133的起点,夯实槽段1133的末端连接另一个旋转槽段1132,该另一个旋转槽段1132的末端连接撤回槽段1134的起点。
在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滑槽113中的各个槽段顺次连接,相比于图3a所示的实施例,需要多设置一个旋转槽段1132,相应地,第二滑块15上的避让槽151也需要设置两个,以便于滑动部130能够两次越过该第二滑块1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槽113还可以有更多的结构,本申请中给出的仅为较佳的实施例。
以下结合图8至图11中所示,给出滑动部130带动驱动机构运动以完成封堵件300的暴露、夯实及球囊20撤回动作的过程:
在球囊20充盈并临时封堵穿刺孔时,滑动部130处于初始位置,此时,沿图3a中的后退槽段1131将其滑动至后退位置,第一滑块14通过牵引丝带动第一滑块14及包覆件170向第一预设方向移动,随着包覆件170的移动,封堵件300逐渐暴露于包覆件170的远端与球囊20之间,即图9中所示状态。
此时,滑动部130已经经由图5中所示的避让槽151越过第二滑块15,并处于第二滑块15的右侧(参考图9中所示方位)。之后,沿图3a中所示的旋转槽段1132移动滑动部130,在此过程中,牵引丝经过图5中切割件夹持槽153中的切割件,从而使得该切割件能够切断滑动部130与第一滑块14之间的牵引丝,并且,滑动部130运动至错开避让槽151的另一位置。
之后,沿图3a中所示的夯实槽段1133移动滑动部130至夯实位置,如图10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动部130在第二滑块15的右侧、错开避让槽151的位置推动第二滑块15及推送件171向第二预设方向移动,随着推送件171的移动,封堵件300被压紧至穿刺孔处的血管壁上,封堵件300前端粘附至血管壁上。
等待预设时间,封堵件300可靠粘附且后端吸水膨胀至预设程度后,通过导管21将球囊20内的膨胀介质释放,从而使得球囊20缩回至未膨胀的状态,沿图3a中所示的撤回槽段1134移动滑动部130,滑动部130与导管撤回拨块16上的拨动部162接触,并驱动该导管撤回拨块16沿图10中标记的箭头方向转动,导管撤回拨块16上的压管部160下压导管21使之弯折至图示状态,此时,导管21带动球囊20共同回缩至推送件171内,具体参见图11中所示。
由于封堵件300穿设于导管21上,随着导管21的弯折回撤,球囊20撤回至推送件171的管腔内,且推送件171的管端对封堵件300保持推抵状态,因此,封堵件300与输送组件100可以顺利地整体脱离,进而可靠地保持于封堵穿刺孔的位置。
返回参考图5和图6中所示,内壳12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22和第二滑槽123,第一滑槽122和第二滑槽123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1221和第二卡扣1231。第一滑块14上设置有与该第一滑槽122滑移配合的第一导引部142,第二滑块15上设置有与该第二滑槽123滑移配合的第二导引部152。
在初始位置,第一导引部142被第一卡扣1221弹性卡固于图6中所示的第一滑槽122的一端,从而使得第一滑块14可以稳固地保持于该位置,避免封堵件300由于第一滑块14的意外移动而提前暴露。随着滑动部130从初始位置向后退位置的滑动,第一导引部142脱开第一卡扣1221。
而随着第二滑块15在夯实槽段1133的滑动,第二导引部152则逐渐进入被第二卡扣1231弹性卡固的位置,即,在夯实位置,第二导引部152位于图6所示出的第二滑槽123的一端并被卡固。这样可以保持推送件171推抵封堵件300的位置稳定不动,从而保证封堵件300的夯实效果,同时,也避免球囊20撤回至推送件171时经过封堵件300而导致其移动。
球囊20在血管内充盈后,需要可靠封堵于穿刺孔处。以往的方案中,判断球囊是否封堵到位的方式,往往是通过观察血液的流出情况来进行判断,即,在手柄上设置一个连通导管的出血孔,术者通过观察出血孔内血液的流出与停止,间接地判断球囊位置。这种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迟滞和偏差,即,球囊可能已经到位,但之前已经进入导管的血液自出血孔中流出,此时术者判断球囊尚未到位而继续向外拉动导管,这会导致球囊对血管壁过度压迫。并且,根据出血情况,术者只能判断球囊是否到位,而无法准确地控制球囊压迫的压力。
为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输送组件100还包括用于指示球囊20与穿刺孔的孔壁之间挤压力大小的张力指示结构。相比于前述记载的设置出血孔的方式,本申请中的张力指示结构能够直观地指示球囊20与穿刺孔的孔壁之间的接触压力,以便于术者更好地把握暴露封堵件300的时机。
如图7中所示,该张力指示结构的一实施例包括设置于外壳11上的第一标记117,以及设置于内壳12上的第二标记125。球囊20充盈膨胀后,沿图7中标记于外壳11上的箭头方向拉动外壳11,从而使与该外壳11固定的导管21同向移动,导管21进而拉动球囊20至预设的封堵位置。在球囊20封堵到位后,由于球囊20与穿刺孔处的孔壁之间相互挤压,导管21受力后带动内壳12沿图7中标记于内壳12上的箭头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标记125对齐第一标记117,此时代表球囊20与穿刺孔处的孔壁之间的挤压力达到预设的值,可以较好地对穿刺孔进行临时封堵。
返回参考图2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张力指示结构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外壳11与内壳12之间的弹性件172。为了固定该弹性件172的两端,外壳11和内壳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14和第二定位部124。弹性件172的两端弹性约束于第一定位部114和第二定位部124之间并处于预压缩状态。该弹性件172的弹性力方向为向近端推动内壳12相对外壳11滑移,这样,当球囊20的张力超过弹性件172的弹性力时,内壳12在该弹性力和该张力的合力作用下相对于外壳11滑移。因此,在设定时,可以通过调整弹性件172的弹性系数和预压缩量调整挤压力的预设值。
相比于出血孔的方式,本申请中的张力指示结构不仅可以让术者及时地知晓球囊20的封堵位置,同时,封堵时球囊20与穿刺孔处的孔壁之间的挤压力也可以依需调定,临时封堵效果更佳。
结合图4和图7中所示,为了便于术者观察第一标记117与第二标记125的对齐情况,外壳11上开设有用于暴露第二标记125的第一观察窗118,而环绕于外壳11外的握持部132上开设有第二观察窗131,通过该第二观察窗131即可观察到第一标记117是否对齐第二标记125。
结合图2和图3a中所示,外壳11内侧还设置有第一导向部115a和第二导向部115b,且第一导向部115a和第二导向部115b沿内壳12相对于外壳11移动的方向间隔设置。内壳12的外侧壁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导向部115a和第二导向部115b内,从而使得在内壳12相对于外壳11移动的方向被两个导向部固定,保证上述挤压力的调整精度。
如图1和图12中所示,除了球囊20与穿刺孔处的孔壁之间的挤压力需要精确调控外,在此之前充盈球囊20时的充盈压力也需要控制,为此,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还包括用于指示球囊20充压状态的充压压力指示器173。结合图2和图3a中所示,外壳11内设置有承托部116,充压压力指示器173中的指示阀1731被支撑于该承托部116上但能够相对于该承托部116滑移。
如图12中所示,该充压压力指示器173包括指示阀1731、压力盖1732、充压二通阀1733以及充压管1734。
在图12的基础上结合图13中所示,指示阀1731可以包括阀体17311、连接于阀体17311尾部的阀盖17312、设置于阀体17311内部阀腔中的活塞件17313、弹簧17314以及密封圈17315。其中:阀体17311固定至内壳12的近端,活塞件17313滑动设置于阀体17311内,并将阀体17311内的阀腔分隔为无杆腔和有杆腔。
导管21和充压二通阀1733的出口在无杆腔连通。密封圈17315套设于活塞件17313的活塞头部分上,从而可靠地密封分隔无杆腔和有杆腔。弹簧17314的两端被约束于活塞件17313于阀盖17312之间,并套设于活塞件17313的活塞杆部分外,该弹簧17314能够在活塞件17313向有杆腔内移动时朝向无杆腔的方向推压活塞件17313。
压力盖1732与活塞件17313的活塞杆部分上,以能够随该活塞件17313的移动而移动。压力盖1732上设置有图12中示出的第一刻度17321。
当外部的膨胀介质流体经过充压二通阀1733进入指示阀1731的无杆腔内时,液体压力克服弹簧17314的弹性力推动活塞件17313向有杆腔方向移动,由于压力盖1732与活塞件17313在有杆腔的一侧固定连接,因此,活塞件17313的移动会进一步带动压力盖1732向外壳11外侧伸出。
当压力盖1732上的第一刻度17321在外壳11内侧正常移动时,证明球囊20不存在破损或其他无法正常充盈膨胀的异常,而当该第一刻度线与外壳11的端部齐平时,球囊20充盈压力到达预设值。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壳11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刻度,当第一刻度17321与该第二刻度对齐时,表明球囊20充盈压力到达预设值。
此外,可以理解,通过更换不同的弹簧17314,可以调定第一刻度17321恰好伸出外壳11或者与外壳11上的第二刻度对齐时球囊20的预设充盈压力。或者单独调整第一刻度17321的位置来调整该预设充盈压力。
如图14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阀体17311上还可以开设有溢流口17317。当活塞件17313移动至超过该溢流口17317的位置后,自充压二通阀1733流入的膨胀介质能够通过溢流口17317溢流,从而避免球囊20过度充盈。
此外,如图14中所示,阀体17311的内壁上还可以设置有自阀盖17312所在的尾部向头部延伸的泄压溢流槽17316,当无杆腔内的压力超过预定值推动活塞件17313移动至泄压溢流槽17316处时,部分膨胀介质能够通过该泄压溢流槽17316流出阀腔从而避免球囊20过度充盈。
在使用本申请中所记载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进行穿刺孔封闭时,可以大致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00、用注射器连接充压二通阀1733,向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也采用其他类似性质的液体作为膨胀介质),通过观察压力盖1732上的刻度线与外壳11上的刻度线对齐情况,确认球囊20是否存在破损或者无法正常膨胀,之后,将球囊20内的生理盐水至少部分排出并关闭充压二通阀1733;
步骤200、将球囊组件200的远端从手术后遗留下来的鞘管穿入血管内,旋转对接件400,以使该对接件400与鞘管相对固定,从而保证输送组件100与鞘管之间建立刚性连接;
步骤300、再次用注射器连接充压二通阀1733,向球囊20内注入生理盐水,直至压力盖1732上的刻度线与外壳11上的刻度线对齐,停止向球囊20内注入生理盐水;
步骤400、缓慢匀速地向外移动输送组件100,直至第二标记125对齐第一标记117,此时球囊20完成临时性的血管封闭;
步骤500、参照外壳11上的指示箭头方向,推动操作件13从初始位置切换至后退位置,从而使封堵件300自包覆件170中暴露,之后推动操作件13旋转换向后,切换至夯实位置,从而通过推送件171夯实封堵件300,保持第二导引部152于被第二卡扣1231卡固的位置,直至封堵件300吸水膨胀到位;
步骤600、通过注射器和充压二通阀1733使球囊20收缩,之后关闭充压二通阀1733;
步骤700、再次参照外壳11上的指示箭头方向,推动操作件13从夯实位置运动至撤管位置,从而使收缩的球囊20及导管21后撤至球囊20进入推送件171内;
步骤800、将整个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从体内拔出,完成手术。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输送组件(100)及封堵件(300),其中:
所述输送组件(100)包括包覆件(170)、推送件(171)、操作件(13)及驱动机构,所述操作件(13)可动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包覆件(170)及所述推送件(171)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封堵件(300)分别向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在所述包覆件(170)向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所述封堵件(300)能够由完全被所述包覆件(170)包覆的状态切换至完全暴露于所述包覆件(170)外的状态;
在所述推送件(171)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移动时,完全暴露的所述封堵件(300)能够被所述推送件(171)压固于穿刺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还包括球囊组件(200),所述球囊组件(200)包括球囊(20)及连通于所述球囊(20)内腔的导管(21),所述封堵件(300)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导管(21)外并位于所述球囊(20)和所述推送件的远端之间;
所述球囊(20)能够随所述导管(21)穿过所述穿刺孔进入血管内,并在膨胀介质通过所述导管(21)导入后膨胀封堵所述穿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100)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球囊(20)与所述穿刺孔的孔壁之间挤压力大小的张力指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100)还包括外壳(11),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11)的第一内腔(110)中,并包括有内壳(12);
所述导管(21)相对于所述内壳(12)固定,所述内壳(12)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11)移动;
所述张力指示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11)上的第一标记(117),及设置于所述内壳(12)上的第二标记(125),当所述球囊(20)与所述穿刺孔的孔壁之间挤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所述导管(21)带动所述内壳(12)相对于所述外壳(11)移动至所述第一标记(117)对齐所述第二标记(125)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指示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11)与所述内壳(12)之间的弹性件(17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内壳(12)及设置于所述内壳(12)中的第一滑块(14)、第二滑块(15)及导管撤回拨块(16);
所述内壳(12)上设置有容所述操作件(13)一端伸入的操作口(121),所述操作件(13)能够相对于所述内壳(12)滑移以在初始位置、后退位置、夯实位置和撤管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所述操作件(13)自所述初始位置切换至所述后退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14)带动所述包覆件(170)向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移动;
所述操作件(13)自所述后退位置切换至所述夯实位置时,所述第二滑块(15)带动所述推送件(171)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所述操作件(13)自所述夯实位置切换至所述撤管位置时,所述导管撤回拨块(16)能够通过牵拉所述导管(21)将所述球囊(20)自封堵所述穿刺孔的位置收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件(171)设置为套设于所述导管(21)外的中间管,所述包覆件(170)设置为套设于所述中间管外的外管,在所述撤管位置,所述球囊(20)收回至所述中间管的内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14)与所述外管相对固定,所述第二滑块(15)与所述中间管相对固定;
所述导管撤回拨块(16)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内壳(12)上,并包括用于将所述导管(21)下压至弯折的压管部(160);
所述操作件(13)相对于所述内壳(12)的滑移运动能够依序驱动所述第一滑块(14)、所述第二滑块(15)和所述导管撤回拨块(16)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还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11)上开设有滑槽(113),所述操作件(13)的所述一端自所述外壳(11)穿过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113)内,所述外壳(11)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件(13)在所述滑槽(113)内滑动顺序的导向标识(11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3)包括后退槽段(1131)、旋转槽段(1132)、夯实槽段(1133)以及撤回槽段(1134),其中:所述旋转槽段(1132)连通设置于所述后退槽段(1131)的末端,所述夯实槽段(1133)与所述撤回槽段(1134)直接连通或者通过另一段所述旋转槽段(1132)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2)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22)和第二滑槽(123),所述第一滑槽(122)和所述第二滑槽(123)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1221)和第二卡扣(1231);
所述第一滑块(1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22)滑移配合的第一导引部(142),所述第二滑块(1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123)滑移配合的第二导引部(152);
对应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卡扣(1221)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导引部(142)被弹性卡持于所述第一滑槽(122)的一端,对应于所述夯实位置,所述第二卡扣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二导引部(152)被弹性卡持于所述第二滑槽(123)的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13)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壳(11)外的握持部(132),以及设置于所述握持部(132)内表面并穿过所述滑槽(113)与所述驱动机构可动连接的滑动部(130),所述滑动部(130)设置有第一接线孔(1301);
所述第一滑块(14)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孔(141),所述第一接线孔(1301)与所述第二接线孔(141)之间穿设有牵引丝,以使得所述滑动部(130)在所述滑槽(113)内的滑动能够牵引带动所述第一滑块(14)运动;
所述第二滑块(15)上设置有切割件,当所述滑动部(130)在所述旋转槽段(1132)内滑动时,所述切割件切断所述牵引丝以断开所述第一滑块(14)与所述滑动部(130)之间的联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15)上设置有避让槽(151),当所述滑动部(130)自所述后退槽段(1131)的首端滑动至末端时,所述滑动部(130)能够通过所述避让槽(151)从所述第二滑块(15)的一端侧移动至另一端侧。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球囊(20)充压状态的充压压力指示器(173),所述充压压力指示器(173)包括指示阀(1731)、压力盖(1732)及充压二通阀(1733);
所述指示阀(1731)包括阀体(17311)及活塞件(17313),所述阀体(17311)固定于所述内壳(12)内,所述活塞件(17313)滑动设置于所述阀体(17311)内,并将所述阀体(17311)内的阀腔分隔为无杆腔和有杆腔,所述无杆腔连通设置于所述导管(21)与所述充压二通阀(1733)的阀口之间,所述活塞件(17313)在所述有杆腔的一侧与所述压力盖(1732)固定连接;
所述压力盖(1732)上设置有第一刻度(17321),当所述球囊(20)充盈至预设压力时,所述第一刻度(17321)对齐所述外壳(11)的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阀(1731)还包括弹簧(17314),所述弹簧(17314)设置于所述有杆腔内并能够在所述活塞件(17313)向所述有杆腔内移动时朝向所述无杆腔方向推压所述活塞件(17313)。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7311)内还开设有沿所述活塞件(17313)移动方向延伸布置的泄压溢流槽(17316),当所述活塞件(17313)的活塞头移动至所述泄压溢流槽(17316)处时,膨胀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泄压溢流槽(17316)溢流,及/或,
所述阀体(17311)上开设有溢流口(17317),当所述活塞件(17313)移动至超过所述溢流口(17317)的位置后,自所述充压二通阀(1733)流入的膨胀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溢流口(17317)溢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888255.XA CN118402831B (zh) | 2024-07-02 | 2024-07-02 | 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888255.XA CN118402831B (zh) | 2024-07-02 | 2024-07-02 | 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402831A true CN118402831A (zh) | 2024-07-30 |
CN118402831B CN118402831B (zh) | 2024-10-15 |
Family
ID=91983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888255.XA Active CN118402831B (zh) | 2024-07-02 | 2024-07-02 | 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402831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51735A1 (en) * | 2001-07-26 | 2003-03-20 | Cook Biotech Incorporated | Vessel closure member, deliver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nserting the member |
US20040143290A1 (en) * | 2003-01-20 | 2004-07-22 | Jerry Brightbill | Vascular sealant delivery device and sheath introducer and method |
US20100168789A1 (en) * | 2008-11-12 | 2010-07-01 | Bagaoisan Celso J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aling a vascular puncture |
US20140058440A1 (en) * | 2012-08-24 | 2014-02-27 | St. Jude Medical Puerto Rico Llc | Balloon bailout and bioadhesive delivery device for suture based closure and methods |
US20210145421A1 (en) * | 2019-11-19 | 2021-05-20 | Arterica Inc. | Vascular closure devices and methods |
CN114710951A (zh) * | 2020-10-29 | 2022-07-05 | 安吉美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血管封堵装置和使用该装置封堵血管接入孔的方法 |
CN115944342A (zh) * | 2022-11-03 | 2023-04-11 | 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封堵止血装置 |
CN118000809A (zh) * | 2022-11-10 | 2024-05-10 | 深圳市先健纬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穿刺孔闭合装置 |
-
2024
- 2024-07-02 CN CN202410888255.XA patent/CN1184028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51735A1 (en) * | 2001-07-26 | 2003-03-20 | Cook Biotech Incorporated | Vessel closure member, deliver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nserting the member |
US20040143290A1 (en) * | 2003-01-20 | 2004-07-22 | Jerry Brightbill | Vascular sealant delivery device and sheath introducer and method |
US20100168789A1 (en) * | 2008-11-12 | 2010-07-01 | Bagaoisan Celso J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aling a vascular puncture |
US20140058440A1 (en) * | 2012-08-24 | 2014-02-27 | St. Jude Medical Puerto Rico Llc | Balloon bailout and bioadhesive delivery device for suture based closure and methods |
US20210145421A1 (en) * | 2019-11-19 | 2021-05-20 | Arterica Inc. | Vascular closure devices and methods |
CN114710951A (zh) * | 2020-10-29 | 2022-07-05 | 安吉美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血管封堵装置和使用该装置封堵血管接入孔的方法 |
CN115944342A (zh) * | 2022-11-03 | 2023-04-11 | 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封堵止血装置 |
CN118000809A (zh) * | 2022-11-10 | 2024-05-10 | 深圳市先健纬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穿刺孔闭合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402831B (zh) | 2024-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20192644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aling a vascular puncture | |
US20230165578A1 (en) | Vascular Closure Device with Removable Guide Member | |
US6929655B2 (en) | Tamping mechanism | |
JP6807367B2 (ja) | 血管壁における穿刺部を封止する装置 | |
EP3659523B1 (en) | Vascular closure device with locking assembly for a tamper | |
JP2012508618A (ja) | 脈管穿刺を閉鎖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 |
US6974423B2 (en) | Needle assembly | |
EP1266626B1 (en) | Tamping mechanism | |
CN114521930B (zh) | 一种用于封闭血管开口的缝合装置及方法 | |
AU2018334225B2 (en) | Arteriotomy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for | |
CN118402831B (zh) | 血管穿刺孔闭合装置 | |
JP2006515996A5 (zh) | ||
CN114521931B (zh) | 一种用于闭合血管伤口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8415687B (zh) | 穿刺孔闭合装置 | |
CN118177896A (zh) | 一种pfo封堵可调弯引导装置 | |
CN115553833A (zh) | 一种血管闭合器及使用其进行封闭血管穿刺口方法 | |
CN117481728A (zh) | 一种封堵止血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