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77388A - 信号传输方法及触控屏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方法及触控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377388A CN118377388A CN202310092738.4A CN202310092738A CN118377388A CN 118377388 A CN118377388 A CN 118377388A CN 202310092738 A CN202310092738 A CN 202310092738A CN 118377388 A CN118377388 A CN 1183773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touch
- signal
- touch screen
- uplink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0
- 241001422033 Thestyl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9/00—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触控屏,该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触控屏,触控屏包括触控电极,该方法包括:获取触控笔于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根据当前触点确定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包括当前触点,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均不重叠;控制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控制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传输反相信号;其中,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触控笔,以与触控笔进行通信,反相信号的相位与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第一区域,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大于反相信号;或者,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少于第一区域,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小于反相信号。本申请可使触控屏在传输上行信号时减轻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触控屏。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终端厂商为提供用户更加优秀的应用体验,所制造的电子终端产品的触控屏的尺寸不断扩大,以及对应的应用软件也需要更高精度的触控检测,因此制造了可与电容式触控屏配套使用的电容式主动笔,并逐渐普及。
然而,现有技术的触控屏在与触控笔进行通信时,即触控屏传输上行信号至触控笔时,容易对触控屏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触控屏,用于使触控屏在传输上行信号至主动笔时,不会影响触控屏显示效果。本申请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触控电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根据所述当前触点确定所述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当前触点,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均不重叠;控制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反相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所述触控笔,以与所述触控笔进行通信,所述反相信号的相位与所述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大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小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包括:通过所述触控电极接收所述触控笔发送的下行信号,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获取所述当前触点;所述上行信号与所述下行信号按照预设协议分时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触控电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根据所述当前触点确定所述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当前触点,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均不重叠;控制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反相信号,及控制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接地;其中,所述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所述触控笔,以与所述触控笔进行通信,所述反相信号的相位与所述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等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大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小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触控屏上除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的剩余区域。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包括:通过所述触控电极接收所述触控笔发送的下行信号,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获取所述当前触点;所述上行信号与所述下行信号按照预设协议分时传输。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屏,包括触控芯片,以及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芯片,用于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以及根据所述当前触点确定所述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当前触点,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均不重叠,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反相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所述触控笔,以与所述触控笔进行通信,所述反相信号的相位与所述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大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小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屏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阳极层、发光二极管层、阴极层、封装层、触控电极层以及保护层。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屏,包括触控芯片,以及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芯片,用于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以及根据所述当前触点确定所述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当前触点,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均不重叠,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反相信号,及控制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接地;其中,所述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所述触控笔,以与所述触控笔进行通信,所述反相信号的相位与所述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屏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阳极层、发光二极管层、阴极层、封装层、触控电极层以及保护层。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触控屏在传输上行信号至触控笔时,在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上驱动上行信号,以及在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上驱动反相信号,该反相信号的相位与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因此,同一时间上行信号导致触控屏的阴极层产生第一电压,反相信号导致触控屏的阴极层产生第二电压,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相位也是相反的,因此从触控层耦合到阴极的电荷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使触控屏在传输上行信号时,减轻了对显示效果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触控屏及主动笔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层叠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现有的触控屏上行信号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中的信号对比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驱动上行信号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驱动上行信号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驱动上行信号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方法或流程图所示出的方法,包括用于实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多个步骤的执行顺序可以彼此互换,其中某些步骤也可以被删除。
目前,随着触控屏技术的不断进步,市面上大多数的电子产品的人机交互功能都采用触控屏来实现,尤其是各类电子终端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以及电子书等电子终端,大多数采用电容式触控屏来进行人机交互。
并且,电子终端厂商为提供用户更加优秀的应用体验,所制造的电子终端产品的触控屏的尺寸不断扩大,以及对应的应用软件也需要更高精度的触控检测,因此制造了可与电容式触控屏配套使用的电容式主动笔,并逐渐普及。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屏100包括多列驱动电极110(图中示例为4列驱动电极110,每列包括6个相连的菱形驱动电极),以及多行接收电极120(图中示例为5行接收电极120,每行包括5个相连的菱形接收电极)组成。每列的驱动电极110与每行的接收电极120之间绝缘正交。
其中,每列的驱动电极110形成载波信号的发送通道,而每行的接收电极120形成载波信号的接收通道。在检测触控屏上的触控点时,通过驱动电极110传输预设频率的载波触控信号,接收电极120与驱动电极110耦合形成节点互容。导体(如人体或触控笔)靠近或接触触控屏时,主动笔会分别跟驱动电极和接收电极形成耦合电容,此时笔尖电极发送载波信号,触控屏的驱动电极和接收电极分别接收来自笔尖电极的电荷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至微处理器即可进行主动笔触控点的检测,从而计算出主动笔触控点在触控屏上的坐标。
请参考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触控屏及主动笔的信号传输示意图。其中,主动笔220可向触控屏210传输下行信号,触控屏210可向主动笔220传输上行信号。
该主动笔220内部设置有电源、下行信号生成模块、上行信号检测模块以及压力检测模块等。而触控屏210检测主动笔220的笔尖触控点位置的过程包括:主动笔220通过下行信号生成模块生成下行信号,在笔尖接触到触控屏210时,将该下行信号传输至触控屏210的触点位置上的触控电极;而触控屏210的触控电极与主动笔220的笔尖形成耦合电容,从而使触控电极产生与下行信号相对应的电荷信息,触控屏210通过上述的互容检测过程,即可将主动笔220的笔尖在触控屏上的位置计算出来。其中,该下行信号的发送时间、频率、波形以及幅度等通过协议来进行约束,从而使触控屏210可以区别出主动笔220以及手指触控,使主动笔220以及手指触控可以协同操作。
而触控屏210需要向主动笔220发送上行信号进行通信。如传输上行信号是为了通知主动笔220调整下行信号的参数,此外上行信号充当了给主动笔220提供了时间窗同步信号的功能。例如,在触控屏210的微处理器或者触控芯片检测到主动笔220发送的下行信号的频率受到干扰时,微处理器或者触控芯片需要通过上行信号通知主动笔220进行跳频以避开干扰频点,从而提升主动笔220下行信号的信噪比,保持对笔尖位置检测的精度。其中,上行信号通过特定的编码方式将相关信息,例如触控芯片类型、跳频信息、检测窗口配置信息等,通过触控电极与主动笔220的笔尖形成耦合电容,从而将信息以电荷信息的方式传递给主动笔220。
然而,现有技术的触控屏的上行信号的传输方式,会影响触控屏的显示。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层叠结构图。其中,该触控屏300包括基板310、阳极层320、发光二极管层330、阴极层340、封装层350、触控电极层360以及保护层370。
其中,该阳极层320以及阴极层340驱动有直流电平,触控屏300的显示驱动芯片通过控制信号控制发光二极管层330中的晶体管从阳极层320中获取电流去驱动发光二极管,并与阴极层340形成回路,最终电流流向阴极层340,即显示驱动芯片可以控制晶体管给发光二极管驱动不同的电流,从而控制发光二极管发出不同的亮度和颜色,以控制触控屏300显示相应的画面。该封装层350用于密封发光二极管层330以隔绝水汽,覆盖于阴极层340上。而触控电极层360则设置在封装层350上,该触控电极层360中可以包括有接收电极以及驱动电极。该保护层370覆盖在触控电极层360之上,用于保护触控电极层360,并且可以为绝缘材料。其中,上述触控屏的层叠结构可以应用在柔性触控屏上,该基板310和封装层350为柔性结构,优选采用柔性膜。
请参考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现有的触控屏上行信号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屏300包括上述触控电极层360中的驱动电极所组成的第一上行信号发送通道TX1、TX2、TX3、TX4、TX5以及TX6,接收电极所组成的第二上行信号发送通道RX1、RX2、RX3、RX4、RX5、RX6、RX7以及RX8。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屏300在传输上行信号至主动笔时,会以相同的载波信号驱动所有第一上行信号发送通道以及第二上行信号发送通道,即在所有的触控电极上驱动相同的载波信号。
然而,上述的这种层叠结构的触控屏,其封装层350隔绝了阴极层340以及触控电极层360,会使阴极层340以及触控电极层360在封装层350中形成非常大的寄生电容,如图3中的Ctx为驱动电极和阴极层340形成的寄生电容,而Crx为接收电极和阴极层340形成的寄生电容,Cp1是主动笔与驱动电极形成的耦合电容,Cp2是主动笔与接收电极形成的耦合电容,Cm是驱动电极与接收电极形成的互容电容。如上述图4中现有技术中的上行信号传输方式,由于所有的接收电极以及驱动电极传输相同的载波信号,即传输相同电压波形的上行信号,会使寄生电容Ctx以及Crx耦合非常多的电荷至阴极层340。阴极层340中的电极本身存在一定的电阻,因此电荷会使阴极层340产生一定的Ripple电压。由于阴极层340是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的公共电极,该Ripple电压(Ripple电压,波纹电压)将会影响发光二极管的正常工作,从而影响触控屏300的显示效果,例如使触控屏的画面显示水波纹,或者在显示纯色画面时导致颜色显示不均匀。即现有技术的传输上行信号至主动笔的方法,会影响触控屏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触控屏,或应用于包括有触控屏的触控设备,用于使触控屏在传输上行信号至主动笔时,不会影响触控屏显示效果。
请参考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触控屏,或应用于包括有触控屏的触控设备,触控屏包括触控电极,该方法包括:
步骤S51:获取触控笔于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触控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包括有触控屏的电子设备,用户通过手指或者触控笔等点击触控屏,或者在触控屏上进行滑动操作,从而与电子设备进行人机交互。其中,该触控屏中包括有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分为接收电极以及驱动电极,其详细的结构以及原理性的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图1至图3以及相应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当前触点即触控笔的笔尖在触控屏上的位置。当触控笔的笔尖接触触控屏时,触点位置上的触控电极将会产生电荷信息,触控屏的触控芯片通过获取的触控电极的电荷信息,根据该电荷信息计算出当前触点的位置,即计算出触点在触控屏上的坐标。该触控笔为主动笔时,可以通过笔尖传输下行型号至触点位置上的触控电极,通过下行信号可以进一步提高获取当前触点的准确度,以及使触控屏可以区分手指以及触控笔。
步骤S52:根据当前触点确定所述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包括当前触点,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均不重叠。
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屏在获取到当前触点后,也即获取到触控笔的笔尖位于触控屏上的坐标后,触控屏将根据该坐标划分出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包括当前触点,即该第一区域的面积要大于当前触点的面积,以便于完全将当前触点包括在里面,在通过第一区域传输上行信号至触控笔时,可以提高其信号传输的信噪比。
而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不重叠,即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中的第一上行信号发送通道与第二上行信号发送通道均不相同,第一上行信号发送通道由其中一列驱动电极组成,第二上行信号发送通道由其中一行接收电极组成,具体的第一上行信号发送通道和第二上行信号发送通道的示例可以参考前述的图4以及相应的内容。
步骤S53:控制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控制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传输反相信号。
其中,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触控笔,以与触控笔进行通信,反相信号的相位与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
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屏将在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上驱动上行信号,即通过触控芯片向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由于此时触控笔的笔尖触点在第一区域内,因此触控笔可以接收到该上行信号,从而完成触控屏向触控笔的通信。
与此同时,触控屏将在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上驱动反相信号,该反相信号的相位与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即该反相信号同样会导致触控屏的阴极层产生一定的电压,具体原理性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内容。因此,加载有上行信号的通道耦合到阴极层的电荷量跟加载有反相信号的通道耦合到阴极层的电荷量能够接近抵消,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触控对显示的干扰。假设同一时间上行信号导致触控屏的阴极层产生第一电压,反相信号导致触控屏的阴极层产生第二电压,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相位也是相反的,因此可以相互抵消,使触控屏在传输上行信号时,不会影响显示效果。并且,相比于全屏的触控电极去传输上行信号,分区域加载信号的功率更低。
具体原理性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中的信号对比图,图中包括上行信号V,触控电极与阴极层之间的寄生电容的电流信号I,以及上行信号导致阴极层产生的电压信号V(Cathode)。可以发现,当上行信号传输到触控电极上,由于触控电极与阴极层之间存在寄生电容,在上行信号V的上升沿阶段,电流信号I会透过寄生电容耦合到阴极层上,电流信号I的方向为从触控电极流到阴极层上(正向电流),由于阴极层存在电阻,该电流信号I会透过阴极层的电阻流到阴极层的驱动端,从而在阴极层形成正向电压。同理,在上行信号V的下降沿阶段,则电流信号I的方向为从阴极层流到触控电极(反向电流),从而在阴极层形成反向电压。
而在同一时间里面,在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上驱动反相信号,即在上行信号为上升沿阶段时,该反相信号为下降沿阶段,而在上行信号为下降沿阶段时,该反相信号为上升沿阶段,则上行信号耦合到阴极层的电流信号与反相信号耦合到阴极层的电流信号互相抵消,从而使阴极层消除上行信号传输时所导致的电压,从而使触控屏在传输上行信号时,减轻了对显示效果的干扰。
其中,上行信号的等效电荷量等于反相信号的等效电荷量。即为了满足上行信号能与反相信号的电荷抵消原则,在第一区域的所有触控电极上传输的上行信号的等效电荷,与第二区域的所有触控电极上传输的反相信号的等效电荷相等。为了满足该电荷抵消原则,本申请提出以下几种方案:
请参考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驱动上行信号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屏700包括触控电极层中的驱动电极所组成的第一信号通道TX1、TX2、TX3、TX4、TX5以及TX6,接收电极所组成的第二信号通道RX1、RX2、RX3、RX4、RX5、RX6、RX7以及RX8。可以理解的是,该驱动电极通过协议控制,在传输载波信号以及传输上行信号之间切换,即分时复用,同理,该接收电极也通过协议控制,在接收载波信号以及传输上行信号之间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了满足上述电荷抵消原则,触控屏700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区域720的第一信号通道和第二信号通道的数量,大于第一区域710的第一信号通道和第二信号通道的数量,而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大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即触控屏700在划分区域时,控制第二区域720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第一区域710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大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其中,以触控屏700通过控制传输信号的通道数量为例,如图7中的第一区域710用到信号通道TX5以及RX3,而第二区域720用到信号通道TX1、TX2、RX7以及RX8,即第二区域720的信号通道数量大于第一区域710的信号通道数量,并且当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为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的两倍时,第二区域720的信号通道数量则为第一区域710的两倍,从而实现电荷抵消。
在触控屏700传输上行信号至触控笔时,为了增加上行信号的信噪比,上行信号通常采用电压幅度较高的信号,例如在触控屏700中可以设置有电荷泵电路将供电电压提升至两倍甚至更高的倍数,去驱动上行信号。与此相反,反相信号则可以采用电压幅度较低的信号,传输至更多的触控电极或者信号通道以满足电荷抵消原则,从而可以降低反相信号在驱动时的功耗,从而降低触控屏700的功耗。
请参考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驱动上行信号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屏800包括触控电极层中的驱动电极所组成的第一信号通道TX1、TX2、TX3、TX4、TX5以及TX6,接收电极所组成的第二信号通道RX1、RX2、RX3、RX4、RX5、RX6、RX7以及RX8。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为了满足上述电荷抵消原则,触控屏800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区域820的第一信号通道和第二信号通道的数量,少于第一区域810的第一信号通道和第二信号通道的数量,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小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即触控屏800在划分区域时,控制第二区域820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少于第一区域810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小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其中,以触控屏800通过控制传输信号的通道数量为例,如图8中的第一区域810用到信号通道TX5、TX6、RX2以及RX3,而第二区域820用到信号通道TX1以及RX8,即第二区域820的信号通道数量小于第一区域810的信号通到数量,并且第二区域820的信号通道数量为第一区域810的一半,为了满足电荷抵消原则,则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则为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值的一半。
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反相信号还可以采用电压幅值较高的信号,例如同样可以在触控屏800中设置有电荷泵电路将供电电压提升至两倍甚至更高的倍数,去驱动反相信号。而电压幅度较高的反相信号能更快的通过寄生电容耦合至阴极层,从而更快的抵消上行信号通过寄生电容耦合至阴极层的电压,消除对触控屏显示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触控屏在控制划分区域时,还可以控制划分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是为了在第一区域驱动上行信号时,能让触控笔接收信噪比较高的上行信号,避免反相信号对上行信号的干扰。而该预设距离具体距离值受不同型号触控屏或者触控屏尺寸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试验可以找出最佳的预设距离,这里不做限定。在最佳的预设距离下既能降低反向信号对上行信号的干扰,还能以较快的速度消除上行信号传输时所导致的阴极层的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1中,可以通过触控电极接收触控笔发送的下行信号,根据下行信号获取当前触点。该上行信号与下行信号按照预设协议分时传输。而上述步骤S52中划分区域的过程可以建立在触控屏需要发送上行信号至触控笔的前提下,即在触控屏在无需传输上行信号至触控笔时,可以不进行根据触点进行区域的划分的过程,从而降低触控芯片的计算量。
请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触控屏,或应用于包括有触控屏的触控设备,触控屏包括触控电极,该方法包括:
步骤S91:获取触控笔于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
此步骤与上述步骤S51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92:根据当前触点确定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包括当前触点,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均不重叠。
区别于图5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将划分触控屏上的第三区域,即该第三区域的第一上行信号发送通道与第二上行信号发送通道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均不相同,第一上行信号发送通道由其中一列驱动电极组成,第二上行信号发送通道由其中一行接收电极组成,具体的第一上行信号发送通道和第二上行信号发送通道的示例可以参考前述的图4以及相应的内容。
步骤S93:控制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控制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传输反相信号,及控制第三区域的触控电极接地。
其中,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触控笔,以与触控笔进行通信,反相信号的相位与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三区域的触控电极进行接地,可以将寄生电容的电荷快速引入接地端,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阴极层产生的电压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上行信号对触控屏显示效果的影响,及降低功率。其中,该寄生电容为触控屏中触控电极与阴极层之间的寄生电容。
其中,该第三区域可以划分在第一区域的附近,以快速将第一区域上的寄生电容的电荷引入接地端。以及上述第三区域还可以为所述触控屏上除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的剩余区域。即将无需进行传输上行信号以及反向信号的信号通道控制接地,能更好的将整个触控屏上的波纹电压进行接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在确定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时,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等于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等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即反相信号则可以采用电压幅度较低的信号,通过传输至更多的触控电极或者信号通道以满足电荷抵消原则,从而可以降低反相信号在驱动时的功耗,从而降低触控屏的功耗。
或者,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大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即通过电压幅度较高的反相信号能更快的通过寄生电容耦合至阴极层,从而更快的抵消上行信号通过寄生电容耦合至阴极层的电压,消除对触控屏显示的影响。
或者,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少于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小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请参考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驱动上行信号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屏1000包括触控电极层中的驱动电极所组成的第一信号通道TX1、TX2、TX3、TX4、TX5以及TX6,接收电极所组成的第二信号通道RX1、RX2、RX3、RX4、RX5、RX6、RX7以及RX8。触控屏1000确定第一区域1010、第二区域1020以及第三区域1030。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为了满足上述电荷抵消原则,触控屏900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区域1020的第一信号通道和第二信号通道的数量,等于第一区域1010的第一信号通道和第二信号通道的数量,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等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即触控屏800在划分区域时,控制第二区域1020的触控电极的数量等于第一区域1010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等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其中,以触控屏1000通过控制传输信号的通道数量为例,如图10中的第一区域1010用到信号通道TX5、TX6、RX2以及RX3,而第二区域920用到信号通道TX1、TX2、RX7以及RX8,即第二区域1020的信号通道数量等于第一区域1010的信号通到数量,为了满足电荷抵消原则,则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等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值。
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相比于上述两种实施例,无需在触控屏1000中再设置电荷泵电路去提升供电电压的倍数,从而降低触控屏1000的制造成本,以及降低对触控1000的控制芯片要求。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信号传输方法包括步骤S111~S114,其中,步骤S111~S113与图9中的步骤S91~S93相同或类似,具体可参阅图5中给有关步骤S91~S9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图11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与图9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相比,其区别在于,图11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步骤S114。
步骤S114:控制触控屏上的第四区域的触控电极传输触控信号,触控信号用于检测触控操作,第四区域为触控屏上除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的剩余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剩余的第四区域,触控屏可以传输触控信号,使该第四区域在触控屏传输上行信号至触控笔期间,还可以检测其它触控操作,例如还可以检测用户的手指触控操作。即可以使触控屏在传输上行信号期间,不影响其它协同的触控操作检测的准确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度。其中,该触控信号的具体原理性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图1以及相应内容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屏1200包括触控芯片1210,以及与触控芯片1210连接的触控电极1220。触控芯片1210,用于获取触控笔于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以及根据当前触点确定触控屏1200上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包括当前触点,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均不重叠,以及控制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1220传输上行信号,控制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1120传输反相信号。
其中,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触控笔,以与触控笔进行通信,反相信号的相位与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大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或者,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少于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小于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触控屏1200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阳极层、发光二极管层、阴极层、封装层、触控电极层以及保护层,封装层为柔性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芯片1210将在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1220上驱动反相信号,该反相信号的相位与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即在同一时间上行信号导致触控屏1200的阴极层产生第一电压,反相信号导致触控屏1200的阴极层产生第二电压,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相位也是相反的,因此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使触控屏1200在驱动上行信号时,不会影响触控屏1200显示效果。并且,相比于全屏的触控电极1220去传输上行信号,功率更低。
而触控芯片1210通过控制第三区域的触控电极1220进行接地,可以将寄生电容的电荷快速引入接地端,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阴极层产生的电压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上行信号对触控屏1200显示效果的影响。其中,该寄生电容为触控屏1200中触控电极与阴极层之间的寄生电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触控屏,该触控屏1300包括触控芯片1310,以及与触控芯片1310连接的触控电极1320。
与上述图12的触控屏1200区别在于,触控芯片1310,用于获取触控笔于触控屏1300上的当前触点,以及根据当前触点确定触控屏1300上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包括当前触点,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均不重叠,以及控制第一区域的触控电极1320传输上行信号,控制第二区域的触控电极1320传输反相信号,及控制第三区域的触控电极1320接地。
其中,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触控笔,以与触控笔进行通信,反相信号的相位与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触控屏1300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阳极层、发光二极管层、阴极层、封装层、触控电极1320层以及保护层,封装层为柔性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即该计算机存储介质还可以设置在触控笔配套的插接硬件中,该插接硬件用于连接至触控屏设备的接口,以使触控屏设备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从而使该触控屏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上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和实施方案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及改进,均应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
根据所述当前触点确定所述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当前触点,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均不重叠;
控制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反相信号;
其中,所述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所述触控笔,以与所述触控笔进行通信,所述反相信号的相位与所述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
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大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小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包括:
通过所述触控电极接收所述触控笔发送的下行信号,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获取所述当前触点;
所述上行信号与所述下行信号按照预设协议分时传输。
3.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
根据所述当前触点确定所述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当前触点,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均不重叠;
控制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反相信号,及控制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接地;
其中,所述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所述触控笔,以与所述触控笔进行通信,所述反相信号的相位与所述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等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或者,
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大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或者,
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小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触控屏上除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的剩余区域。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包括:
通过所述触控电极接收所述触控笔发送的下行信号,根据所述下行信号获取所述当前触点;
所述上行信号与所述下行信号按照预设协议分时传输。
7.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芯片,以及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的触控电极;
所述触控芯片,用于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以及
根据所述当前触点确定所述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当前触点,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均不重叠,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反相信号;
其中,所述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所述触控笔,以与所述触控笔进行通信,所述反相信号的相位与所述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
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大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所述上行信号的电压幅度小于所述反相信号的电压幅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阳极层、发光二极管层、阴极层、封装层、触控电极层以及保护层。
9.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芯片,以及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的触控电极;
所述触控芯片,用于获取触控笔于所述触控屏上的当前触点,以及
根据所述当前触点确定所述触控屏上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当前触点,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均不重叠,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上行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传输反相信号,及控制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接地;
其中,所述上行信号用于传输至所述触控笔,以与所述触控笔进行通信,所述反相信号的相位与所述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阳极层、发光二极管层、阴极层、封装层、触控电极层以及保护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92738.4A CN118377388A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信号传输方法及触控屏 |
TW112107393A TWI834507B (zh) | 2023-01-16 | 2023-03-01 | 信號傳輸方法及觸控屏 |
PCT/CN2023/107002 WO2024152531A1 (zh) | 2023-01-16 | 2023-07-12 | 信号传输方法及触控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92738.4A CN118377388A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信号传输方法及触控屏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377388A true CN118377388A (zh) | 2024-07-23 |
Family
ID=89856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92738.4A Pending CN118377388A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信号传输方法及触控屏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377388A (zh) |
TW (1) | TWI834507B (zh) |
WO (1) | WO202415253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69674A (zh) * | 2023-10-27 | 2024-01-09 | 敦泰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触摸检测方法、触控芯片及触控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84063B (zh) * | 2014-12-10 | 2017-11-24 | 北京汉王鹏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动式电容笔及触控装置 |
KR102456350B1 (ko) * | 2016-01-28 | 2022-10-2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능동형 스타일러스 펜과 그를 포함한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
US9891724B2 (en) * | 2016-05-04 | 2018-02-13 | Adonit Co., Ltd. | Circuit and stylus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 |
JP6921978B2 (ja) * | 2017-11-01 | 2021-08-18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回路 |
CN110727356B (zh) * | 2018-06-28 | 2021-08-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动笔、触控输入系统及驱动方法 |
CN209182784U (zh) * | 2018-08-24 | 2019-07-30 |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驱动电路 |
WO2021128061A1 (zh) * | 2019-12-25 | 2021-07-01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的方法、触控芯片和电子设备 |
KR20220099031A (ko) * | 2021-01-05 | 2022-07-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터치 컨트롤러, 터치 컨트롤러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센싱 장치, 및 터치 컨트롤러의 동작 방법 |
CN114610175B (zh) * | 2022-03-07 | 2024-02-13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芯片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14860116A (zh) * | 2022-05-31 | 2022-08-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触控屏、触控系统和触控设备 |
-
2023
- 2023-01-16 CN CN202310092738.4A patent/CN118377388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3-01 TW TW112107393A patent/TWI834507B/zh active
- 2023-07-12 WO PCT/CN2023/107002 patent/WO2024152531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38585A (zh) | 2023-10-01 |
TWI834507B (zh) | 2024-03-01 |
WO2024152531A1 (zh) | 2024-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12967B (zh) | A touch input device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 stylus pen applied to the touch input device, and a touch panel module applied to the touch input device | |
US11016589B2 (en) | Discrete high impedance implementation on push-pull outputs | |
EP3451131B1 (en) | Real handwriting stylus and touch device having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unction | |
CN103440075B (zh) |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系统 | |
KR102623176B1 (ko) |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터치회로 | |
US11204671B2 (en) | Pen, method for detecting pen, and touch system | |
US11129075B2 (en) | Method for switching IMS voice call network, storage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 |
US20140225558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path of mobile terminal | |
CN118377388A (zh) | 信号传输方法及触控屏 | |
KR101258054B1 (ko) | 액정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게이트 차폐 | |
US12093472B2 (en) | Styl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10220731A1 (en) |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s | |
US10839171B2 (en) | Integrated sensing tag-based wireless sensing within electronic devices | |
CN109561643A (zh) | 电磁干扰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US20240036676A1 (en) | Touch driving circuit,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200373948A1 (en) | Antenna of mobile terminal and switching method thereof and the mobile terminal | |
CN113296622A (zh) | 触控笔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触控笔 | |
EP4332951A1 (en) | Display flicker reduction | |
CN114489395B (zh) | 信号传输的方法、装置、触控芯片和电子设备 | |
CN114327115A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触控系统、芯片系统 | |
CN114327114A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触控系统、芯片系统 | |
KR20240039884A (ko)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터치 회로 | |
KR20240099587A (ko)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터치 회로 | |
KR20240100756A (ko)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터치 회로 | |
CN117369674A (zh) | 触摸检测方法、触控芯片及触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