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54461A - 信道确定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道确定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354461A CN118354461A CN202310078253.XA CN202310078253A CN118354461A CN 118354461 A CN118354461 A CN 118354461A CN 202310078253 A CN202310078253 A CN 202310078253A CN 118354461 A CN118354461 A CN 1183544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bandwidth
- target
- weight
- inter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071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道确定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首先服务器根据获取到的多个AP的应用场景信息确定每个AP的权重信息,然后服务器根据每个AP的权重信息确定每个AP的目标信道,且该目标信道的频宽为目标频宽。其中,应用场景信息可以包括接入每个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以及接入每个AP的用户设备的信道需求意图。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在多AP使用场景下,根据多个AP的应用场景信息确定每个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并能够在AP未发生信号干扰现象时,实现对AP的信道调整,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确定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当站点(station,STA)与接入点(access point,AP)需要通过信道进行通信时,为提高信道利用率,如果使用同一信道的AP的信号之间互相不干扰,则这些AP可以同时使用这个信道与处于各自范围内的ME进行通信。
然而,随着无线高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WiFi网络需要部署大量的AP来服务大量的STA。而急剧增长的AP和STA的密度,使得使用同一信道的多个AP处于彼此的信号覆盖范围内,进而导致使用同一信道的多个AP之间的无线信号干扰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于AP之间严重的信号干扰会导致较高的包错误率,且会导致被干扰的设备无法接入信道。因此,如何为AP选择干扰少或无干扰的信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确定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用于实现在AP的信道未发生干扰时,确定AP的信道,以避免AP的信道发生干扰,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道确定方法,上述方法包括:根据获取到的第一AP的应用场景信息确定第一AP的权重信息,然后服务器根据第一AP的权重信息确定每个第一AP的目标信道,且该目标信道的频宽为目标频宽。其中,应用场景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以及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信道需求意图。由于第一AP为与服务器连接的多个AP中的任一个,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满足多AP使用场景下的信道调整,且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根据多个AP的应用场景信息确定每个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能够在AP未发生信号干扰现象时,即可实现对AP的信道调整,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AP的历史信道带宽和第一信道参数,以及获取第二信道参数,第一信道参数为第一AP当前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第二信道参数为第一AP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第二AP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根据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第一AP的目标带宽,目标带宽为第一AP历史使用信道带宽的概率满足预设概率的带宽;根据第一信道参数和第二信道参数,确定至少一个第二AP中每个第二AP干扰第一AP的干扰权重;
上述基于第一AP的权重信息,确定第一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包括:根据第一AP的权重信息、第一信道参数、第二信道参数、目标带宽以及干扰权重,确定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满足预设约束条件,预设约束条件包括信道物理约束、信道带宽约束、信道变更成本约束、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和非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用户的信道需求意图,且根据第一AP的历史信道带宽和信道参数信息确定第一AP的目标带宽,并基于信道需求意图和目标带宽确定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且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满足多个约束条件,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使用需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向第一AP发送信道调整指令,信道调整指令用于将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信道调整指令实现对第一AP的信道调整为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能够使得第一AP的信道调整为干扰较少和/或带宽较高的信道,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本申请还能够在第一AP未发生信号干扰现象时,即可基于信道调整指令实现对AP的信道调整,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道调整指令具体用于在目标空闲时间窗将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目标信道,目标空闲时间窗为基于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的第一AP的空闲时间窗。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目标空闲时间窗,并在目标空闲时间窗对第一AP的信道进行调整,能够实现信道的无感知调整,避免在用户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调整信道,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第一AP的目标带宽,包括:基于历史信道带宽建立帕累托分布曲线,帕累托分布曲线用于表征第一AP的每个历史带宽和每个历史带宽使用时长的关系;根据预设概率和帕累托分布曲线,确定目标带宽。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提供根据历史信道带宽建立帕累托分布曲线,并通过帕累托分布曲线和预设概率确定出能够反映用户带宽需求的目标带宽,并根据目标带宽确定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以使得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能够满足用户的带宽使用需求,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信道参数和第二信道参数,确定至少一个第二AP中每个第二AP干扰第一AP的干扰权重,包括:确定第二AP是纳管网元或非纳管网元;在第二AP是纳管网元的情况下,根据第二信道参数确定干扰权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基于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值,确定该纳管网元的干扰权重,进而能够根据该干扰权重确定第一AP的目标信道,实现对第一AP的信道调整,降低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信道的干扰,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二AP是非纳管网元的情况下,获取每个第二AP对每个第二AP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纳管网元的干扰值;基于干扰值确定干扰权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基于非纳管网元对信号覆盖范围内多个纳管网元的干扰值,确定该非纳管网元的干扰权重,进而能够根据该干扰权重确定第一AP的目标信道,实现对第一AP的信道调整,降低非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信道的干扰,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AP的信道调整为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后,在第一移动设备显示第一AP当前所使用的信道和频宽。本申请通过在第一AP的信道调整完成后,在第一移动设备显示第一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能够便于用户了解当前第一AP的信道使用情况,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道确定装置,上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接入点AP的应用场景信息;第一AP的应用场景信息包括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以及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信道需求意图;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应用场景信息确定第一AP的权重信息,以及用于基于第一AP的权重信息,确定第一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其中,第一AP的权重信息包括:设备权重、信道带宽权重、信道变更成本权重、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以及非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目标频宽为目标信道的频宽。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AP的历史信道带宽和第一信道参数,以及获取第二信道参数,第一信道参数为第一AP当前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第二信道参数为第一AP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第二AP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
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第一AP的目标带宽,根据第一信道参数和第二信道参数,确定至少一个第二AP中每个第二AP干扰第一AP的干扰权重,以及根据第一AP的权重信息、第一信道参数、第二信道参数、目标带宽以及干扰权重,确定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其中,目标带宽为第一AP历史使用信道带宽的概率满足预设概率的带宽,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满足预设约束条件,预设约束条件包括信道物理约束、信道带宽约束、信道变更成本约束、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和非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AP发送信道调整指令,信道调整指令用于将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道调整指令具体用于在目标空闲时间窗将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目标信道,目标空闲时间窗为基于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的第一AP的空闲时间窗。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基于历史信道带宽建立帕累托分布曲线,帕累托分布曲线用于表征第一AP的每个历史带宽和每个历史带宽使用时长的关系;根据预设概率和帕累托分布曲线,确定目标带宽。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确定第二AP是纳管网元或非纳管网元;在第二AP是纳管网元的情况下,根据第二信道参数确定干扰权重。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还用于在第二AP是非纳管网元的情况下,获取每个第二AP对每个第二AP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纳管网元的干扰值;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基于干扰值确定干扰权重。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一AP的信道调整为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后,控制第一移动设备显示第一AP当前所使用的信道和频宽。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代码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其中,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4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4d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4e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三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4f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三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7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帕累托分布曲线的示意图;
图7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帕累托分布曲线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在移动通信中,当站点(station,STA)与接入点(access point,AP)需要通过信道进行通信时,为提高信道利用率,如果使用同一信道的AP的信号之间互相不干扰,则这些AP可以同时使用这个信道与处于各自范围内的ME进行通信。
其中,AP也称之为无线访问接入点或热点等。AP是移动用户进入有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部署于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覆盖半径为几十米至上百米,当然,也可以部署于户外。AP相当于一个连接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桥梁,其主要作用是将各个无线网络客户端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无线网络接入以太网。具体地,AP可以是带有WiFi芯片的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
然而,随着无线高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WiFi网络需要部署大量的AP来服务大量的STA。而急剧增长的AP和STA的密度,使得使用同一信道的多个AP处于彼此的信号覆盖范围内,进而导致使用同一信道的多个AP之间的无线信号干扰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于AP之间严重的信号干扰会导致较高的包错误率,且会导致被干扰的设备无法接入信道。因此,如何为AP选择干扰少或无干扰的信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在服务器检测到AP发生信号干扰现象时,服务器首先在多个信道中确定干扰较少的信道,然后将该AP的信道切换至干扰较少的信道。然而,这种方式只能在AP出现信号干扰现象时,服务器才会对AP的信道进行调整。因此,用户在上网过程中会受到信号干扰现象的影响,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避免用户在上网过程中会受到信号干扰现象的影响,相关技术中,通常服务器基于预设周期内的AP的历史信息确定干扰较少的信道,然后将AP的信道切换至干扰较少的信道。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实现对单个AP的信道调整,无法实现多AP的应用场景下的信道调整。
为了实现对多AP的应用场景下的信道调整,通常为服务器基于动态信道调整算法(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DCA)确定多个AP中每个AP的信道,然后完成对多个AP的信道的调整。但这种方式虽然实现了多AP应用场景下的信道调整,却无法基于用户的带宽使用需求确定适合用户的信道,且在信道调整过程中无法实现信道的无感知变更,导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服务器根据获取到的多个AP的应用场景信息确定每个AP的权重信息,然后服务器根据每个AP的权重信息确定每个AP的目标信道,且该目标信道的频宽为目标频宽。其中,应用场景信息可以包括接入每个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以及接入每个AP的用户设备的信道需求意图。权重信息可以包括AP的设备权重、信道带宽权重、信道变更成本权重、纳管网元对AP的干扰权重以及非纳管网元对AP的干扰权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满足多AP使用场景下的信道调整,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根据多个AP的应用场景信息确定每个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能够在AP未发生信号干扰现象时,即可实现对AP的信道调整,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确定方法的系统架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包括服务器110和多个AP120。其中,服务器110与每个AP120通信,AP120用于向用户提供无线网络,以使得用户的STA通过AP120提供的无线网络实现与服务器110的通信。其中,STA可以为第一移动设备,第一移动设备可以为任意具有无线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此处对第一移动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作为示例,图1所示的服务器110可以为云服务器,或者云计算中心服务器,或者其他类型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服务器11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可选的,图1所示的AP120可以为支持802.11ax制式的设备。进一步可选的,AP120可以为支持802.11be、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等多种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制式的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提供的系统架构,以及该系统架构中的各个执行主体所实现的功能,只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系统架构以及各个执行主体所实现的功能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描述。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110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110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30。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2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服务器11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20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11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2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2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2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2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数据写入功能、数据读取功能等),用于实现下文所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
通信接口230,用于与通信网络或通讯网络中的设备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或WLAN网络中的AP等。例如,服务器110的通信接口230与第一AP120通信。
具体实现时,在物理实现上,上述各器件(如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和通信接口230)可以是同一个服务器中的器件;或者,其中的至少两个器件可以设置在同一个服务器中,即作为一个服务器中的不同器件,如类似于分布式系统中的设备或器件的部署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服务器110的具体限定。在一些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11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可选的,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并由具有图2所示硬件结构的服务器110执行。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第一AP的应用场景信息。
其中,第一AP可以为图1所示系统架构中的多个AP120中的任一个。
具体的,应用场景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和/或,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信道需求意图。
其中,信道需求意图可以包括第一AP的设置场所、用户基于第一AP所提供的网络在设置场所想要进行的操作、以及用户对第一AP所提供的无线网络的使用需求至少一种。
其中,设置场所可以理解为第一AP的具体设置地点。例如,设置场所可以为家庭、企业或学校等。更具体的,设置场所可以包括多个子场所,该多个子场所中的每个子场所分别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这种情况下,上述信道需求意图还可以包括第一AP所在的子场所。举例来说,当第一AP的设置场所为企业,则第一AP所在的子场所可以为企业的会议室或生产车间,或者,当第一AP的设置场所为学校,则第一AP所在的子场所为学校的教室。
上述的“用户基于第一AP所提供的网络在设置场所想要进行的操作”(下文简称为“用户操作”),例如,可以是在企业的会议室开会、在家庭玩游戏或在教室播放课件等。
需要说明的是,该用户操作仅为实施例说明,第一AP可以设置在更多类型的场所,以使得用户进行不同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AP的设置场所不作特别限制。
上述的“用户对第一AP所提供的无线网络的使用需求”(下文简称为“使用需求”)可以为优先降低AP的信号干扰。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用户对AP所提供的网络带宽的值要求较低,但对AP出现的信号干扰现象要求较高。换句话说,在不考虑第一AP所提供的网络带宽的情况下,用户希望尽可能减少该AP的无线网络所产生的信号干扰现象。
可选的,上述使用需求还可以为优先保障AP提供的网络带宽。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用户对AP所产生的信号干扰现象要求较低,但对AP所提供的网络带宽要求较高。也就是在不考虑AP的信号干扰现象的情况下,用户希望尽可能增加第一AP所提供的网络带宽。
可选的,上述使用需求还可以为兼顾降低AP的信号干扰的同时,保障AP提供的网络带宽。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用户对AP所产生的信号干扰现象和网络带宽均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兼顾减少第一AP的信号干扰现象的同时,增加第一AP所提供的网络带宽。
可选的,上述使用需求还可以为用户要求设置在目标区域的第一AP的信号干扰现象小于设置在非目标区域的其他AP,和/或,设置在目标区域的第一AP的网络带宽大于设置在非目标区域的其他AP。其中,目标区域可以为用户指定的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S30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在第一移动设备输入的应用场景信息。其中,第一移动设备为与第一AP通信的设备。
可选的,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移动设备的输入接口(例如鼠标、键盘或触控屏等)输入应用场景信息,然后第一移动设备将该应用场景信息通过第一AP发送给服务器。作为响应,服务器接收应用场景信息。
可选的,第一移动设备可以通过用户在第一界面上的输入操作来获取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数量。
其中,第一界面为第一移动设备的显示屏所显示的用于接收用户输入上网需求的界面,第一界面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控件,多个第一控件分别对应于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不同数量。当用户在第一界面选中多个第一控件中的一个时,第一移动设备根据用户所选中控件指示的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数量,生成携带有该用户设备数量的应用场景信息。
示例性的,参见图4a,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界面的示意图,第一界面包括3个第一控件,分别为控件a1、控件a2和控件a3。其中,控件a1对应的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为小于等于2个,控件a2对应的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为大于等于3个,且小于等于6个,控件a3对应的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为大于6个。当用户根据第一界面上的提示信息“请选择您所需要的模式”在第一界面选中控件a3时,第一移动设备可以根据控件a3所指示的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数量,生成携带有用户设备数量为大于6的应用场景信息。
可选的,第一移动设备可以通过用户在第二界面上的输入操作来获取第一AP的信道需求意图。
其中,第二界面为第一移动设备的显示屏所显示的用于接收用户输入上网需求的界面,第二界面包括用于指示不同信道需求意图的多个第二控件。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预先根据不同的信道需求意图确定多个预设模式,并将表征每个预设模式的第二控件显示在第二界面。这样,当用户在第二界面选中多个第二控件中的一个时,第一移动设备根据用户所选中控件表征的预设模式,生成携带有该预设模式指示的信道需求意图的应用场景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预设模式可以基于第一AP的设置场所确定,即每个预设模式分别对应第一AP的不同设置场所。例如,预设模式可以为企业模式、家庭模式或学校模式等。其中,企业模式下第一AP的设置场所为企业,家庭模式下第一AP的设置场所为家庭,学校模式下第一AP的设置场所为学校。企业模式下对应的用户意图为在企业场景中使用第一AP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家庭模式下对应的用户意图为在家庭场景中使用第一AP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学校模式下对应的用户意图为在学校场景中使用第一AP所提供的无线网络。
示例性的,参见图4b,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界面的示意图,第二界面包括3个第二控件,分别为控件b1、控件b2和控件b3,其中,控件b1表征企业模式,控件b2表征家庭模式,控件b3表征学校模式。当用户根据第二界面上的提示信息“请选择您所需要的模式”选中控件b2时,第一移动设备根据控件b2表征的家庭模式,生成携带有第一AP的设置场所为家庭时的信道需求意图的应用场景信息。可选地,第二界面还包括第二控件b4,控件b4被配置为响应于用户的选中操作,显示其他预设模式对应的控件,以使得用户能够选择其他设置场所对应的预设模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预设模式还可以基于用户想要基于第一AP提供的无线网络想要实现的操作确定,即每个预设模式分别对应用户想要进行的不同操作。例如,预设模式可以为会议模式、娱乐模式或教学模式等。其中,会议模式即用户想要通过第一AP提供的无线网络进行远程会议。娱乐模式即用户想要通过第一AP提供的无线网络进行娱乐,例如播放音乐,观看媒体资源等。教学模式即用户想要通过第一AP提供的无线网络进行线上教学。
示例性的,参见图4c,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界面的示意图,第一界面包括3个第二控件,分别为控件c1、控件c2和控件c3,其中,控件c1表征会议模式,控件c2表征娱乐模式,控件c3表征教学模式。当用户在第二界面选中控件c1时,第一移动设备根据控件c1表征的会议模式,生成对应的应用场景信息,该应用场景信息中携带有用户想要基于第一AP提供的无线网络想要实现的操作为远程会议时的信道需求意图。可选地,第二界面还包括第二控件c4,c4被配置为响应于用户的选中操作,显示其他预设模式对应的控件,以使得用户能够选择其他操作对应的预设模式。
可选的,上述预设模式还可以基于对第一AP所提供的无线网络的使用需求确定,即每个预设模式分别对应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预设模式可以为干扰优先模式、带宽优先模块、均衡模式或重点区域模式等。
其中,干扰优先模式对应的信道需求意图为优先降低第一AP的信号干扰现象。带宽优先模式为优先保障第一AP提供的网络带宽。均衡模式为兼顾降低第一AP的信号干扰的同时,保障第一AP提供的网络带宽。重点区域模式为设置在目标区域的第一AP的信号干扰现象小于设置在非目标区域的AP,以及设置在目标区域的AP的网络带宽大于设置在非目标区域的AP。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在第一AP的布置平面图中划分目标区域,以使得服务器能够根据第一AP在布置平面图中的位置,确定第一AP是否为设置在目标区域的AP。用户也可以为第一AP设置标识,该标识用于指示第一AP位于目标区域中,以使得服务器能够根据该标识确定第一AP是否为设置在目标区域的AP。
示例性的,参见图4d,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界面的示意图,第二界面包括4个第二控件,分别为控件d1、控件d2、控件d3和控件d4,其中,控件d1表征干扰优先模式,控件d2表征带宽优先模式,控件d3表征均衡模式,控件d4表征重点区域模式。当用户在第二界面选中控件d2时,第一移动设备根据控件d2表征的带宽优先模式,生成对应的应用场景信息,该应用场景信息中携带有用户的使用需求为优先考虑带宽时的信道需求意图。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表征上述第一AP的设置场所对应的不同预设模式的第二控件、表征用户想要进行的不同操作的多个预设模式的第二控件、以及表征使用需求对应的不同预设模式的第二控件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界面中不同的控件列表中,每个控件列表分别配置有第三控件,第三控件被配置为响应于用户的选中操作,显示对应的控件列表,以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控件列表中选择不同的第二控件,实现对不同的预设模式的选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多个第二控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控件列表中,能够使得第二界面更加简洁,便于用户快速选择对应的第二控件,进而确定对应的预设模式,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表征上述第一AP的设置场所对应的不同预设模式的第二控件、表征用户想要进行的不同操作的多个预设模式的第二控件、以及表征使用需求对应的不同预设模式的第二控件可以分别显示在不同界面中。假设包括表征上述第一AP的设置场所对应的不同预设模式的第二控件的界面为界面1。包括表征上述用户想要进行的不同操作的多个预设模式的第二控件的节目为界面2。包括上述表征使用需求对应的不同预设模式的第二控件的界面为界面3。这种情况下,当用户在界面1上选中一个第二控件后,第一移动设备可以依次显示界面2和界面3,以使用户分别在界面2和界面3上选中表征用户所需预设模式的第二控件。本申请实施例对界面1、界面2以及界面3的显示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上文所述的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可以显示于第一移动设备所显示的同一个界面中,或者不同界面中,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第一移动设备的第一界面设置不同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数量对应的第一控件,以及在第二界面设置不同预设模式对应的第二控件,并根据用户的选择生成对应的应用场景信息。能够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实现用户对第一AP的应用场景信息的快速输入,进而提升用户的信息输入效率,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也可以从与第一AP的设置场所对应的多个预设模式、基于用户想要基于第一AP提供的无线网络想要实现的操作确定的多个预设模式、以及基于对第一AP所提供的无线网络的使用需求确定的多个预设模式中选择至少两个预设模式,并根据该至少两个预设模式所指示的信道需求意图生成第一AP的应用场景信息,也即,第一AP的应用场景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预设模式所指示的信道需求意图。这样的话,基于用户输入的更多信息确定的第一AP的应用场景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反映用户的信道需求意图。例如,用户分别在第一AP的设置场所对应的不同预设模式中和想要进行的不同操作的多个预设模式中分别选择一个作为第一AP的应用场景信息的输入,以使得服务器获取更加准确详细的应用场景信息。
S302、根据应用场景信息确定第一AP的权重信息。
具体的,服务器根据上文所述的应用场景信息确定第一AP的权重信息。该权重信息包括:设备权重、信道带宽权重、信道变更成本权重、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以及非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
其中,设备权重为第一AP在多个与服务器通信的AP中的权重,信道带宽权重为第一AP所提供的无线网络的网络带宽的权重,信道变更成本权重为第一AP变更信道的成本的权重。纳管网元为与第一AP使用相同网络运营商的AP,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即为纳管网元对第一AP造成的干扰的权重。非纳管网元为与第一AP使用不同网络运营商的AP,非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即为非纳管网元对第一AP造成的干扰的权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应用场景信息携带了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数量和/或m个预设模式下的信道需求意图,服务器可以根据数量和/或m个预设模式下的信道需求意图,确定第一AP的权重信息。其中,m大于等于1。
具体实现时,服务器预先根据用户接入第一AP的设备的数量和预设模式下的信道需求意图进行分组,得到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不同数量和不同预设模式的多种组合,每种组合包括接入第一AP的设备的至少一种数量,和/或,至少一种预设模式。多种组合分别配置有不同的权重信息,即上述的多种组合分别配置有不同的设备权重、信道带宽权重、信道变更成本权重、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以及非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
进而,服务器可以根据应用场景信息携带的数量和m个预设模式构成的组合,确定第一AP的权重信息。
在用户在上述第一界面选择对应的目标预设模式后,应用场景信息中携带有用户选择的目标预设模式。其中,目标预设模式为上述多个预设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移动设备从服务器预先获取多种组合以及多种组合对应的权重信息,第一移动设备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和/或,m个预设模式下的信道需求意图确定目标组合,然后第一移动设备向服务器发送应用场景信息,应用场景信息中携带有目标组合的权重信息。其中,目标组合为多种组合中的一种。
作为响应,服务器将从第一移动设备接收到的应用场景信息携带的目标组合的权重信息,确定为第一AP的权重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场景信息也可以携带有第一AP的权重信息,第一AP的权重信息可以由用户在第一移动设备输入。当用户在第一移动设备输入第一AP的权重信息后,第一移动设备将携带有第一AP的权重信息的应用场景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作为响应,服务器接收第一移动设备发送的携带有第一AP的权重信息的应用场景信息,进而得到第一AP的权重信息。
示例性的,参见图4e,图4e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三界面的示意图,该第三界面包括控件e1,响应于用户根据第三界面上的提示信息“请选择您所需要的模式”对控件e1的选中操作,显示多个文本输入框e2,每个文本输入框e2分别用于输入第一AP的权重信息中不同的权重。如图4f所示,5个文本输入框e2分别用于输入设备权重、信道带宽权重、信道变更成本权重、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以及非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当用户在第一移动设备输入权重信息后,第一移动设备将携带有第一AP的权重信息的应用场景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得到第一AP的权重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用户根据自身的信道需求意图对第一AP的权重信息进行灵活设置,进而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不同使用需求,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S303、基于第一AP的权重信息,确定第一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目标频宽为目标信道的频宽。
具体的,服务器根据第一AP的权重信息确定第一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5,上述方法还包括:
S501、获取第一AP的历史信道带宽和第一信道参数,以及获取第二信道参数。
具体的,历史信道带宽包括第一AP的地址(例如,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edia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第一AP的历史上行带宽、第一AP的历史下行带宽,以及每个历史上行带宽和每个历史下行带宽对应的时间戳。
由于在历史信道带宽中存在部分用户未使用网络的时间段的带宽。用户未使用网络的时间段的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较小,这部分带宽无法反映用户实际使用网络时的带宽,因此,服务器基于这部分带宽对用户的带宽使用需求进行分析,导致得到的结果准确性较差,同时这部分带宽的数量较大,第一AP将这部分带宽发送给服务器,会造成通信资源的浪费。
为了节约通信资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历史信道带宽之前,服务器将带宽采集阈值发送给第一AP。以使得第一AP基于带宽采集阈值对第一AP历史使用的信道带宽进行筛选,然后将筛选后的历史信道带宽发送给服务器。作为响应,服务器接收第一AP发送的历史信道带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带宽采集阈值对第一AP历史使用的信道带宽进行筛选,能够避免将历史信道带宽中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较小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一方面,能够提升对用户的带宽使用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节约通信资源。
第一信道参数为第一AP当前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第一信道参数包括第一AP的地址、服务集标识地址(Serviceetdentifier MAC)、信道类型、信道类型对应的信道和频宽。其中,第一AP的服务集标识地址可以有多个。信道类型可以为2.4G信道类型或5G信道类型。
第二信道参数为至少一个第二AP当前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第二AP为第一AP信号范围能够对第一AP造成干扰的AP。当第二AP的网络运营商与第一AP相同时,第二AP为纳管网元,当第二AP的网络运营商与第一AP不同时,第二AP为非纳管网元。
结合图1,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道确定系统的系统架构图。如图6所示,AP120为纳管网元,能够与服务器通信,且在第一AP的信号范围内。因此在第二AP为纳管网元的情况下,第二AP即为与图6所示的系统架构中的多个AP120中的一个。AP130是非纳管网元,也就是AP 130和服务器不属于同一个网络运营商,所以AP130和服务器110不能进行通信。但是AP130在第一AP的信号范围内,能够对第一AP造成干扰。因此在第二AP为非纳管网元的情况下,第二AP即为与图6所示的系统架构中的多个AP130中的一个。
第二信道参数包括每个第二AP的地址、信道类型、信道类型对应的信道和频宽、第二AP对第一AP产生干扰的时间戳以及第二AP的信号接收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RSSI)。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第一AP的历史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参数以及第二信道参数,例如,服务器可以从采集器或数据库获取,服务器可以对历史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参数以及第二信道参数进行一次性获取或周期性获取,本申请实施例对服务器获取第一AP的历史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参数以及第二信道参数的具体获取方式不作特别限制。
S502、根据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第一AP的目标带宽。
具体的,上述目标带宽为第一AP历史使用信道带宽的概率满足预设概率的带宽。也可以理解为:基于第一AP的历史带宽使用情况,目标带宽为能够预设概率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带宽。预设概率,历史使用信道带宽的使用情况。举例来说,第一AP的预设时间段内的历史信道带宽中,在其中99%的时间范围内,第一AP的信道带宽小于等于10Mb,在其中1%的时间范围内,第一AP的信道带宽大于10Mb。假设预设概率99%,那么能够满足第一AP的用户的使用需求的概率为99%时,带宽为10Mb,因此目标带宽即为10Mb。
其中,服务器可以基于第一AP的权限预先设置第一AP的预设概率。示例性的,第一AP的权限可以从高到低依次设置为权限A、权限B和权限C,其中,权限A对应的预设概率为99.9%,权限B对应的预设概率为99.5%,权限C对应的预设概率为99%。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第一AP的权限以及对应的预设概率,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AP的权限以及对应的预设概率的设置方式不作特别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7a,上述S502,具体包括:
S701、基于历史信道带宽建立帕累托分布曲线,帕累托分布曲线用于表征第一AP的每个历史带宽和每个历史带宽使用时长的关系。
具体的,历史信道带宽中的历史上行带宽、历史下行带宽均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基于历史上行带宽、历史下行带宽进行极值分布拟合,能够建立第一AP的帕累托分布曲线。
示例性的,参见图7b,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帕累托分布曲线示意图,其中,x轴为历史信道带宽中的不同带宽,y轴为每种带宽的使用时长占总使用时长的占比。
S702、根据预设概率和帕累托分布曲线,确定目标带宽。
具体的,服务器可以基于预设概率确定帕累托分布曲线的分位数,并将该分位数在帕累托分布曲线上对应的信道带宽,确定为第一AP的目标带宽。
示例性的,结合图7b,参见图7c,假设第一AP的预设概率为99%,则分位数为0.99。然后将分位数0.99输入到第一AP的帕累托分布曲线,即可输出帕累托分布曲线中0.99对应的带宽,即为第一AP的目标带宽。在本示例中,第一AP的目标带宽为25Mb。
S503、根据第一信道参数和第二信道参数,确定每个第二AP干扰第一AP的干扰权重。
具体的,每个第二AP干扰第一AP的干扰权重根据每个第二AP对第一AP的干扰情况确定。干扰权重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8,上述S50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801、确定第二AP是纳管网元或非纳管网元。
其中,关于纳管网元和非纳管网元的解释说明详见上述实施例S30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802、在第二AP是纳管网元的情况下,根据第二信道参数确定干扰权重。
具体的,在第二AP是纳管网元的情况下,第二AP即为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的服务器110通信的多个AP120中的一个。同时,由于第二AP是纳管网元,服务器能够获取第二AP的信道参数信息和历史信道带宽。关于对第二AP的信道参数信息和历史信道带宽的详细描述,参考上述实施例对第一AP的信道参数信息和历史信道带宽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根据第二AP的信道参数信息和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第二AP对第一AP的干扰值,然后根据干扰值确定第二AP的干扰权重。具体的,干扰值用于表征第二AP对第一AP造成干扰的大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AP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服务器首先确定每个第二AP对第一AP的干扰值。其中,第二AP对第一AP的干扰值为第一AP受到的干扰值*(该第二AP的信道使用率/所有第二AP的信道使用率的加和)。然后服务器根据干扰值对多个第二AP进行排序。其中,该排序中的每个位序分别配置有干扰权重,服务器根据多个第二AP的排序,得到每个第二AP的干扰权重。
S803、在第二AP是非纳管网元的情况下,获取每个第二AP对每个第二AP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纳管网元的干扰值,并基于获取的干扰值确定干扰权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预先根据多个纳管网元对一个纳管网元的干扰值作为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得到干扰模型,该干扰模型用于为多个对第一AP造成干扰的非纳管网元进行排序。示例性的,该干扰模型可以为基于Ranknet算法训练得到的模型。
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将每个第二AP对第一AP的干扰值输入上述干扰模型,即可得到多个第二AP的排序。其中,服务器根据多个第二AP的排序,为每个第二AP配置预设的干扰权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先基于多个第二AP的信道参数信息以及对第一AP的干扰值预先划分多个具有预设排序的社群,每个社群配置有不同的干扰权重。
示例性的,上述社群的划分方式可以基于Louvain社群发现算法确定,并根据多个第二AP的信道参数信息、地理位置信息、信号范围确定多个社群。本申请实施例对社群的确定方式不作特别限制。
进而,服务器获取每个第二AP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对多个纳管网元的干扰值,并根据多个干扰值的平均值确定第二AP所属的社群,然后将该社群对应的干扰权重确定为第二AP的干扰权重。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上述S303具体包括:
S504、根据第一AP的权重信息、第一信道参数、第二信道参数、目标带宽以及干扰权重,确定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
其中,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满足预设约束条件,预设约束条件包括信道物理约束、信道带宽约束、信道变更成本约束、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和非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
具体的,信道物理约束为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满足第一AP的物理配置,或者理解为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为第一AP能够使用的信道。例如,目标信道为基于第一AP的物理配置能够使用的信道。信道带宽约束为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的带宽不低于信道带宽阈值,以满足用户的带宽需求。信道变更成本约束为变更信道的次数不高于信道变更次数阈值。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为纳管网元和第一AP之间的信道重叠率不高于第一重叠率阈值。非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为非纳管网元和第一AP之间的信道重叠率不高于第二重叠率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根据第一信道参数、第二信道参数、目标带宽以及干扰权重在第一AP能够使用的信道和频宽中确定多个满足上述约束的信道和频宽,以使得第一AP的目标信道的信道带宽高于信道带宽阈值、信道变更次数低于信道变更次数阈值,且第一AP的目标信道的信道重叠率小于第一重叠率阈值和第二重叠率阈值。然后基于第一AP的权重信息,在多个满足上述约束的信道和频宽中确定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
可选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分支定界方法计算每个满足上述约束的信道和频宽的多个评价分数,多个评价分数包括信道带宽分数、信道变更分数、纳管网元干扰分数和非纳管网元干扰分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信道带宽越小,那么信道带宽分数越高。信道变更次数越多,则信道变更分数越高。纳管网元对第一AP干扰越严重的纳管网元干扰分数越高。非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越严重的非纳管网元干扰分数越高。服务器根据第一AP的权重信息对上述的信道带宽分数、信道变更分数、纳管网元干扰分数和非纳管网元干扰分数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每个信道和频宽的评价分数。进而,服务器基于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第一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例如,预设规则可以为服务器对每个信道和频宽的评价分数进行排序,然后选择评价分数最低的信道和频宽作为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
通过执行上述S301-S303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确定图1所示通信系统中任一个AP的信道和频宽,也就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同时为系统中的多个AP确定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从而能够满足多AP使用场景下的多AP中每个AP的目标信道的确定。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用户的信道需求意图,且根据第一AP的历史信道带宽和信道参数信息确定第一AP的目标带宽,并基于信道需求意图和目标带宽确定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且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满足多个约束条件,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使用需求。同时,并且,本申请实施例还能够在第一AP未发生信号干扰现象时,即可实现对AP的信道调整,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向第一AP发送信道调整指令,信道调整指令用于将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
具体的,该信道调整指令包括第一AP的地址、信道类型、目标信道以及目标频宽。
作为响应,第一AP接收信道调整指令,将当前所使用的信道调整为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信道调整指令实现对第一AP的信道调整为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能够使得第一AP的信道调整为干扰较少和/或带宽较高的信道,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本申请实施例还能够在第一AP未发生信号干扰现象时,即可基于信道调整指令实现对AP的信道调整,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信道调整指令具体用于在目标空闲时间窗将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目标信道。目标空闲时间窗为基于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的第一AP的空闲时间窗。
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根据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第一AP多个预设周期内均处于空闲的空闲时间窗,并将确定出的空闲时间窗确定为目标空闲时间窗。
示例性的,服务器根据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第一AP在30天内均处于空闲的空闲时间窗,假设在30天的每一天的时刻0:00-0:05内第一AP均处于空闲状态,那么将时刻0:00-0:05确定为目标空闲时间窗。这样的话,第一AP接收信道调整指令后,在时刻0:00-0:05将当前所使用的信道调整为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目标空闲时间窗,并在目标空闲时间窗对第一AP的信道进行调整,能够实现信道的无感知调整,避免在用户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调整信道,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AP的信道调整为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后,在第一移动设备显示第一AP当前所使用的信道和频宽。
示例性的,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四界面示意图,该第二界面包括信息显示栏,信息显示栏显示有多个第一AP的地址,以及每个第一AP调整后的信道和频宽。
可选的,上述第二界面中显示信道和频宽的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也可采用其他方式显示第一AP的信道和频宽,例如,显示第一AP的设置场所的平面图,在该平面图中第一AP对应的位置显示第一AP的信道和频宽,本申请实施例对显示第一AP的信道和频宽的方式不作特别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AP的信道调整完成后,在第一移动设备显示第一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能够便于用户了解当前第一AP的信道使用情况,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服务器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信道确定装置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示例性的,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1010和确定单元1020。获取单元1010,用于获取第一接入点AP的应用场景信息;第一AP的应用场景信息包括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以及接入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信道需求意图;确定单元1020,用于根据应用场景信息确定第一AP的权重信息,第一AP的权重信息包括:设备权重、信道带宽权重、信道变更成本权重、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以及非纳管网元对第一AP的干扰权重;确定单元1020还用于基于第一AP的权重信息,确定第一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目标频宽为目标信道的频宽。例如,结合图3,获取单元1010可以用于执行如图3所示的步骤S301,确定单元1020可以用于执行如图3所示的步骤S302和S303。
可选的,获取单元1010,还用于获取第一AP的历史信道带宽和第一信道参数,以及获取第二信道参数,第一信道参数为第一AP当前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第二信道参数为第一AP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第二AP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确定单元1020,还用于根据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第一AP的目标带宽,根据第一信道参数和第二信道参数,确定至少一个第二AP中每个第二AP干扰第一AP的干扰权重,以及根据第一AP的权重信息、第一信道参数、第二信道参数、目标带宽以及干扰权重,确定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其中,目标带宽为第一AP历史使用信道带宽的概率满足预设概率的带宽,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满足预设约束条件,预设约束条件包括信道物理约束、信道带宽约束、信道变更成本约束、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和非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例如,结合图5,获取单元1010可以用于执行如图5所示的步骤S501,确定单元1020可以用于执行如图5所示的步骤S502-S504。
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1030,用于向第一AP发送信道调整指令,信道调整指令用于将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
可选的,信道调整指令具体用于在目标空闲时间窗将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目标信道,目标空闲时间窗为基于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的第一AP的空闲时间窗。
可选的,确定单元1020具体用于:基于历史信道带宽建立帕累托分布曲线,帕累托分布曲线用于表征第一AP的每个历史带宽和每个历史带宽使用时长的关系;根据预设概率和帕累托分布曲线,确定目标带宽。例如,结合图7,确定单元1020可以用于执行如图7所示的步骤S701和步骤S702。
可选的,确定单元1020还具体用于:确定第二AP是纳管网元或非纳管网元;在第二AP是纳管网元的情况下,根据第二信道参数确定干扰权重。例如,结合图8,确定单元1020可以用于执行如图8所示的步骤S801和步骤S802。
可选的,获取单元1010还用于在第二AP是非纳管网元的情况下,获取每个第二AP对每个第二AP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纳管网元的干扰值;确定单元1020还具体用于基于干扰值确定干扰权重。例如,结合图8,确定单元1020可以用于执行如图8所示的步骤S803。
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1040,用于在第一AP的信道调整为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后,控制第一移动设备显示第一AP当前所使用的信道和频宽。
关于上述可选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见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此外,上述提供的任一种信道确定装置的解释以及有益效果的描述均可参考上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指令,该至少一条计算机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的信道确定方法。关于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的描述,均可以参考上述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中集成了用于实现上述信道确定装置的功能的控制电路和一个或者多个端口。可选的,该芯片支持的功能可以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接入存储器等。上述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特定电路结构(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或者计算机程序的器件,例如但不限于,上述存储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芯片等,均具有非易失性(non-transitory)。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信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接入点AP的应用场景信息;所述第一AP的应用场景信息包括接入所述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以及接入所述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信道需求意图;
根据所述应用场景信息确定所述第一AP的权重信息,所述第一AP的权重信息包括:设备权重、信道带宽权重、信道变更成本权重、纳管网元对所述第一AP的干扰权重以及非纳管网元对所述第一AP的干扰权重;
基于所述第一AP的权重信息,确定所述第一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所述目标频宽为所述目标信道的频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AP的历史信道带宽和第一信道参数,以及获取第二信道参数,第一信道参数为第一AP当前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第二信道参数为所述第一AP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第二AP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
根据所述历史信道带宽确定所述第一AP的目标带宽,所述目标带宽为第一AP历史使用信道带宽的概率满足预设概率的带宽;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参数和所述第二信道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AP中每个第二AP干扰所述第一AP的干扰权重;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AP的权重信息,确定所述第一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AP的权重信息、所述第一信道参数、所述第二信道参数、所述目标带宽以及所述干扰权重,确定所述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所述目标信道和所述目标频宽满足预设约束条件,所述预设约束条件包括信道物理约束、信道带宽约束、信道变更成本约束、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和非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AP发送信道调整指令,所述信道调整指令用于将所述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所述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调整指令具体用于在目标空闲时间窗将所述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所述目标信道,所述目标空闲时间窗为基于所述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的所述第一AP的空闲时间窗。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历史信道带宽确定所述第一AP的目标带宽,包括:
基于所述历史信道带宽建立帕累托分布曲线,所述帕累托分布曲线用于表征所述第一AP的每个历史带宽和所述每个历史带宽使用时长的关系;
根据所述预设概率和所述帕累托分布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参数和所述第二信道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AP中每个第二AP干扰所述第一AP的干扰权重,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AP是纳管网元或非纳管网元;
在所述第二AP是纳管网元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参数确定所述干扰权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AP是非纳管网元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每个第二AP对所述每个第二AP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纳管网元的干扰值;
基于所述干扰值确定所述干扰权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AP的信道调整为所述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后,在第一移动设备显示所述第一AP当前所使用的信道和频宽。
9.一种信道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接入点AP的应用场景信息;所述第一AP的应用场景信息包括接入所述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以及接入所述第一AP的用户设备的信道需求意图;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场景信息确定所述第一AP的权重信息,以及用于基于所述第一AP的权重信息,确定所述第一AP的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其中,所述第一AP的权重信息包括:设备权重、信道带宽权重、信道变更成本权重、纳管网元对所述第一AP的干扰权重以及非纳管网元对所述第一AP的干扰权重;所述目标频宽为所述目标信道的频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AP的历史信道带宽和第一信道参数,以及获取第二信道参数,第一信道参数为第一AP当前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第二信道参数为所述第一AP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第二AP所使用信道的信道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历史信道带宽确定所述第一AP的目标带宽,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参数和所述第二信道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AP中每个第二AP干扰所述第一AP的干扰权重,以及根据所述第一AP的权重信息、所述第一信道参数、所述第二信道参数、所述目标带宽以及所述干扰权重,确定所述目标信道和目标频宽;其中,所述目标带宽为第一AP历史使用信道带宽的概率满足预设概率的带宽,所述目标信道和所述目标频宽满足预设约束条件,所述预设约束条件包括信道物理约束、信道带宽约束、信道变更成本约束、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和非纳管网元的信道重叠约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AP发送信道调整指令,所述信道调整指令用于将所述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所述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调整指令具体用于在目标空闲时间窗将所述第一AP的信道调整至所述目标信道,所述目标空闲时间窗为基于所述历史信道带宽确定的所述第一AP的空闲时间窗。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历史信道带宽建立帕累托分布曲线,所述帕累托分布曲线用于表征所述第一AP的每个历史带宽和所述每个历史带宽使用时长的关系;根据所述预设概率和所述帕累托分布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带宽。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AP是纳管网元或非纳管网元;在所述第二AP是纳管网元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信道参数确定所述干扰权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AP是非纳管网元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每个第二AP对所述每个第二AP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纳管网元的干扰值;所述确定单元,还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干扰值确定所述干扰权重。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AP的信道调整为所述目标频宽的目标信道后,控制第一移动设备显示所述第一AP当前所使用的信道和频宽。
17.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确定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确定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78253.XA CN118354461A (zh) | 2023-01-13 | 2023-01-13 | 信道确定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78253.XA CN118354461A (zh) | 2023-01-13 | 2023-01-13 | 信道确定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354461A true CN118354461A (zh) | 2024-07-16 |
Family
ID=91816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78253.XA Pending CN118354461A (zh) | 2023-01-13 | 2023-01-13 | 信道确定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354461A (zh) |
-
2023
- 2023-01-13 CN CN202310078253.XA patent/CN11835446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51067B2 (en) | Performance assurance and optimization for GAA and PAL devices in a CBRS network for privat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 |
US9544858B2 (en) | Channel power adjustment based on positional information of area restricted self-organizing subnets | |
US9629006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wireless signal | |
US20190238613A1 (en) | Self-Organiz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 |
US20230146099A1 (en) | Federated learning in telecom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560694B2 (en) | Cache-induced opportunistic MIMO cooper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CN104243405A (zh) |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2399484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20210044984A1 (en) | Spectrum management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US11924255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erver,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 |
Zhang et al. | DMRA: A decentralized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for multi-SP mobile edge computing | |
CN110636538A (zh) | 波束测量方法、网络侧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6063312B (zh) | 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的保护带使用 | |
US20240031427A1 (en) | Cloud-network integration oriented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architecture | |
CN103581226A (zh) | 一种终端能力信息同步方法、系统及设备 | |
US11218369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nging a network based on received network information | |
CN115988671A (zh) | 无线网格网络回传链路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07666717A (zh) | 电子设备和用于电子设备的方法 | |
US9788154B2 (en) | Precise and custom location based service discovery application for wired and wireless devices | |
EP4038837B1 (en) | Quality of experience measurements for control of wi-fi networks | |
CN111614526B (zh) | 一种hinoc链路快速维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
CN110933758B (zh) |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基站 | |
CN105959974B (zh) | 一种预测空口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8354461A (zh) | 信道确定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3377710B (zh) |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