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48631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48631A
CN118348631A CN202310041415.2A CN202310041415A CN118348631A CN 118348631 A CN118348631 A CN 118348631A CN 202310041415 A CN202310041415 A CN 202310041415A CN 118348631 A CN118348631 A CN 118348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light
guide plate
degrees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414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为政
姚怡安
林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348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486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反射式面板、导光板及光源。导光板设置于反射式面板上,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连接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的侧表面,第一表面邻近反射式面板。光源邻近导光板的侧表面。其中,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后,由第一表面测量以得到第一光型图,由第二表面测量以得到第二光型图,第一光型图具有第一最大亮度,第二光型图具有第二最大亮度,且第一最大亮度大于第二最大亮度。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导光板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反射式显示器通常具备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以及侧入光源,以让使用者可以在暗房或灯光微弱处使用反射式显示器。然而,现有的反射式显示器会产生严重的白雾现象,或使画面清晰度下降,进而影响画面品质。
因此,需要一种电子装置来改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反射式面板、一导光板以及一光源。导光板设置于反射式面板上,导光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的一侧表面,第一表面邻近反射式面板。光源邻近导光板的侧表面。其中,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后,由第一表面测量以得到一第一光型图,由第二表面测量以得到一第二光型图,第一光型图具有一第一最大亮度,第二光型图具有一第二最大亮度,且第一最大亮度大于第二最大亮度。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反射式面板、一导光板以及一光源。导光板设置于反射式面板上,导光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的一侧表面,第一表面邻近反射式面板。光源邻近导光板的侧表面。其中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后,由第一表面测量以得到一第一光型图,由第二表面测量以得到一第二光型图,第一光型图具有一第一中心亮度,第二光型图具有一第二中心亮度,且第一中心亮度大于第二中心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源及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第一光型图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第二光型图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第一亮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第二亮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式面板与导光板于亮态驱动的光型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式面板与导光板于暗态驱动的光型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式面板与导光板于亮态驱动及暗态驱动的对比的光型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装置
11:反射式面板
12:导光板
12a:第一表面
12b:第二表面
12c:侧表面
13:光源
14:第一黏着层
15:第二黏着层
16:触控层
17:第三黏着层
18:保护基板
19:光学层
21:第一光型图
22:第二光型图
30:网点
171:保护层
ψ:方位角度
θ:倾斜角度
A-A’:剖线
ML1:第一最大亮度
ml1:第一最小亮度
CL1:第一中心亮度
ML2:第二最大亮度
ml2:第二最小亮度
CL2:第二中心亮度
ML3:第三最大亮度
ML4:第四最大亮度
ML5:最大亮度对比
191:检测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发明提供了很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用于实施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不同元件。各元件和其配置的具体范例描述如下,以简化本发明实施例。当然,这些仅仅是范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举例而言,叙述中若提及第一元件形成在第二元件之上,可能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能包括额外的元件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元件之间,使得它们不直接接触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实施例可能在不同的范例中重复元件符号及/或字符。如此重复是为了简明和清楚,而非用以表示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形态之间的关系。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及其类似用语,仅是参考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关于结合、连接的用语例如“连接”、“互连”及其类似用语,除非特别定义,否则可指两个结构直接接触,或者也可指两个结构并非直接接触,其中有其它结构设于此两个结构之间。关于结合、连接的用语也可包括两个结构都可移动,或者两个结构都固定的情况。此外,用语“电性连接”、“耦接”包括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用词用以修饰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或该些)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权利要求书与说明书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词,据此,说明书中的第一构件在权利要求中可能为第二构件。术语“大约”、“等于”、“相等”或“相同”、“实质上”或“大致上”一般解释为在所给定的值或范围的20%以内,或解释为在所给定的值或范围的10%、5%、3%、2%、1%或0.5%以内。
再者,任两个用来比较的数值或方向,可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若第一数值等于第二数值,其隐含着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之间可存在着约10%的误差;若第一方向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第二方向,则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若第一方向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第二方向,则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介于0度至10度之间。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本发明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与相关技术及本发明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本发明实施例有特别定义。
以下描述实施例的一些变化。在不同图式和说明的实施例中,相似的元件符号被用来标明相似的元件。可以理解的是,在方法的前、中、后可以提供额外的操作,且一些叙述的操作可为了方法的其他实施例被取代或删除。
应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使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薄膜厚度轮廓测量仪(α-step)、椭圆测厚仪、或其他合适的方式测量各元件的深度、厚度、宽度或高度、或元件之间的间距或距离。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取得包含欲测量的元件的剖面结构影像,并测量各元件的深度、厚度、宽度或高度、或元件之间的间距或距离。
在本发明中,电子装置可包括显示装置、背光装置、天线装置、感测装置或拼接装置,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可为可弯折或可挠式电子装置。显示装置可为非自发光型显示装置或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天线装置可为液晶型态的天线装置或非液晶型态的天线装置,感测装置可为感测电容、光线、热能或超声波的感测装置,但不以此为限。电子元件可包括被动元件与主动元件,例如电容、电阻、电感、二极体、电晶体等。二极体可包括发光二极体或光电二极体。发光二极体可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体(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发光二极体(mini LED)、微发光二极体(micro 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体(quantum dot LED),但不以此为限。拼接装置可例如是显示器拼接装置或天线拼接装置,但不以此为限。需注意的是,电子装置可为上述的任意排列组合,但不以此为限。下文将以显示装置做为电子装置或拼接装置以说明本发明内容,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此外,电子装置的外型可为矩形、圆形、多边形、具有弯曲边缘的形状或其他适合的形状。电子装置可以具有处理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光源系统、层架系统等周边系统以支援显示装置或拼接装置。
需注意的是,电子装置可为上述的任意排列组合,但不以此为限。须知悉的是,以下所举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下,可将数个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替换、重组、混合以完成其他实施例。各实施例间特征只要不违背发明精神或相冲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含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本公开实施例有特别定义。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包括一反射式面板11、一导光板12及一光源13。在一俯视方向(Z)上,导光板12设置于反射式面板11上,导光板12并具有一第一表面12a、一第二表面12b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12a及第二表面12b之间的一侧表面12c,其中第一表面12邻近反射式面板11。另外,光源13设置成邻近于导光板12的侧表面12c。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还可包括一第一黏着层14、一第二黏着层15、一触控层16、一第三黏着层17、一保护基板18及一光学层19(例如防眩层、降反射层或防污层),但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在俯视方向(Z)上,第一黏着层14设置于导光板12与反射式面板11之间。触控层16可设置于导光板12上,且第二黏着层15设置在导光板12及触控层16之间。保护基板18可设置在触控层16上,且第三黏着层17设置于触控层16与保护基板18之间。光学层19可设置在保护基板18上,但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元件可依照需求任意增减,例如电子装置1也可不具备光学层19。
在一实施例中(未绘示),元件的相对位置也可调整,例如触控层16与导光板12的位置可互换,也即在俯视方向(Z)上,触控层16可以设置在反射式面板11上,导光板12可以设置在触控层16上,保护基板18可以设置在导光板12上,保护基板18的上方可以设置或不设置光学层19,但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层16的功能可整合至保护基板18中,例如保护基板18可以具备触控功能的电极走线,在此形式下,导光板12可以设置在反射式面板11上,而具备触控层16功能的保护基板18可以设置在导光板12上,但不限于此。保护基板18的上方可以设置或不设置光学层19。
接着说明各元件的细节。
首先说明反射式面板11。在一实施例中,反射式面板11的可以包括胆固醇液晶面板(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panel,ChLC panel)或电泳式面板,但也可以是其它可反射式显示面板,且不限于此。
接着说明导光板12及光源13,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其中,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源13及导光板12的示意图,其显示在俯视方向上俯视光源13及导光板12的形式,且为方便说明,图2未显示图1中的其它元件。
如图1及、图2所示,光源13邻近导光板12的侧表面12c,且光源13发出的光线可自侧表面12c进入导光板。在一实施例中,当光源13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12时,部分光线可通过第一表面12a,另一部分的光线可通过第二表面12b。通过第一表面12a的光线可大致朝向反射式面板11,因此第一表面12a在本文中可定义为一“下出光面”。通过第二表面12b的光线可大致朝向保护基板18,第二表面12b在本文中定义为一“上出光面”。此外,通过第一表面12a的光线可做为反射式面板11的光线来源,且不限于此。光源13发出的光通过该导光板12后,由第一表面12a测量以得到一第一光型图21,第一光型图21具有一第一最大亮度ML1(显示于图3)。由第二表面12b测量以得到第二光型图22,第二光型图22具有一第二最大亮度ML2(显示于图4),其中第一最大亮度ML1大于第二最大亮度ML2(也即ML1>ML2)。
此外,导光板12的第二表面12b上具有多个网点30。网点30可影响第一表面12a或第二表面12b上的光线亮度分布。在一实施例中,网点30可为任意形状或尺寸,但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网点30之间可规则排列或不规则排列,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各网点30的尺寸或形状可一致或不一致。在一实施例中,各网点例如在不同区的密度可以不同,例如邻近光源13区的密度可低于远光源13区的密度,但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14、第二黏着层15或第三黏着层17的材质可包含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液态光学胶(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LOCA)或其它相似功能的材料,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14、第二黏着层15或第三黏着层17可以包括整面胶或图案化胶(例如口字胶或其他图案的胶)。在一实施例中,邻近导光板12的网点30的黏着层可以例如为图案化胶,但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还可以包含一保护层171,设置在该第二表面12b上,且保护层171可接触多个网点3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黏着层13、第二黏着层15或第三黏着层17在俯视方向(Z)上的厚度可介于1~10000um之间,且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层16可包含触控玻璃、触控膜或其它具有触控功能的元件,且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特色之一在于,当光线通过第一表面12a或第二表面12b时,第一表面12a或第二表面12b上可具备特殊的光线亮度分布,减少白雾现象,使得电子装置1的画面清晰度提升。以下将以图3及图4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12的第一光型图21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12的第二光型图22的示意图,并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第一光型图21或第二光型图22可以通过角度分析仪(例如型号DMS-803,但不限于此)、影像式光谱色度计(例如Conometer)或其它类似功能的机台,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测量导光板12的第一表面12a或第二表面12b时,其上可以具有黏着层(如光学胶)或不具有黏着层,因此黏着层对光型图的影响不大。
当光源13发出的光在通过导光板12后,第一表面12a上的亮度分布可呈现在第一光型图21上,也即第一光型图21可呈现导光板12的下出光面的亮度分布。相似地,当光源13发出的光在通过导光板12后,第二表面12b上的亮度分布可呈现在第二光型图22上,也即第二光型图22可呈现导光板12的上出光面的亮度分布。
第一光型图21或第二光型图22可具备方位角度ψ及倾斜角度θ。方位角度ψ具备0度至360度的幅度,方位角度ψ例如为在导光板12的第一表面12a或第二表面12b的平面上的对应不同方向的角度,例如邻近光源13处可定义为方位角度ψ为270度,而远离光源13处可定义为方位角度ψ为90度。倾斜角度θ定义为与第一表面12a或第二表面12b之间的倾角的角度,倾斜角度θ为0度代表与第一表面12a或第二表面12b的法线平行的方向,而倾斜角度θ为90度代表与第一表面12a或第二表面12b平行的方向,并依此类推。其他的光型图(如后续的图7~图9)也可用类似的方式来定义方位角度ψ及倾斜角度θ。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θ根据所使用的光型图的测量仪器,其例如具备0度至60度的幅度,但不限于此,若使用其他仪器,倾斜角度θ可具备更大或更小的幅度。因此第一光型图21可呈现第一表面12a上的光线亮度分布,但不限于此。
如图3所示,第一光型图21具有第一最大亮度ML1、一第一最小亮度ml1及一第一中心亮度CL1,其中,第一最大亮度ML1定义为由第一表面12a出光的光线的最大亮度,第一最小亮度ml1定义为由第一表面12a出光的光线的最小亮度,第一中心亮度CL1定义为由第一表面12a的中心位置(例如θ=0°)出光的光线的亮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最大亮度ML1可介于1200至1400勒克斯(LUX)之间(也即1200LUX≦ML1≦1400LUX),例如1220勒克斯,但不限于此。第一最大亮度ML1的数值可根据测量所使用的光源亮度而有所改变。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最大亮度ML1可对应第一光型图21的倾斜角度θ约介于30度至40度之间(也即30°≦θ≦40°)或介于32度至38度之间(也即32°≦θ≦38°),但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最大亮度ML1可对应第一光型图21的方位角度ψ约介于70度至110度之间(也即70°≦ψ≦110°)或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也即80°≦ψ≦100°),但不限于此。因此,当使用者正视反射式面板11时,第一最大亮度ML1的光线通过反射式面板11反射后可位于使用者的视线范围中,因此可使得反射式面板11的画面更加清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最小亮度ml1可介于0至400勒克斯之间(也即0LUX≦ml1≦200LUX),例如15勒克斯,但不限于此,第一最小亮度ml1的数值可根据测量所使用的光源亮度而有所改变。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中心亮度CL1介于0至400勒克斯之间(例如0LUX≦CL1≦400LUX),例如103勒克斯,且不限于此,第一中心亮度CL1的数值可根据测量所使用的光源亮度而有所改变。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中心亮度CL1与第一最大亮度ML1之间符合以下关系式:
0<CL1/ML1≦0.3;
其中,CL1为第一中心亮度,ML1为第一最大亮度。
其原因在于,当由第一表面12a测量以得到的第一光型图21的中心的光线亮度越高时,可能导致严重的白雾现象。通过上述关系式,可限制第一光型图21的中心的光线亮度,可减少白雾现象。上述数值范围仅是举例,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例如是0.05≦CL1/ML1≦0.3、0<CL1/ML1≦0.25、0<CL1/ML1≦0.2或0<CL1/ML1≦0.1,且不限于此。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中心亮度CL1及第一最小亮度ml1之间符合以下关系式:
1<CL1/ml1≦10;
其中,CL2为第一中心亮度,ml1第一最小亮度。
其原因在于,当由第一表面12a测量以得到的第一光型图21的中心的光线亮度越高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白雾现象。通过上述关系式,可限制第一光型图21的中心的光线亮度,因此可减少白雾现象。上述数值范围仅是举例,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例如是2≦CL1/ml1≦10、1<CL1/ml1≦9或1CL1/ml1≦8,且不限于此。
此外,第一光型图21在一第一方向(例如X)上具有一第一亮度分布,其中,第一方向(X)为导光板12与光源13的排列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可大致相当于导光板12的侧表面12c的法线方向。第一亮度分布可视为在第一表面12a上,由方位角度ψ为270度的方位朝向方位角度ψ为90度的方位的光线亮度分布。为了进一步分析“第一亮度分布”,可对第一表面12a上各位置的亮度进行规一化。举例来说,以第一亮度分布中的最大亮度作为规一化后的100%,而其他亮度的亮度百分比可根据与此最大亮度的比值关系作规一化调整。
接着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5。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12的第一亮度分布的示意图,其显示在第一表面12a的第一方向(X)上,不同倾斜角度θ对应的光线亮度分布。其中,图5的左半部显示当方位角度ψ为270度时,各倾斜角度θ的位置所对应的亮度百分比(%),而图5的右半部显示当方位角度ψ为90度时,各倾斜角度θ的位置所对应的亮度百分比(%)。
如图5所示,当第一亮度分布的方位角度ψ为270度时,各倾斜角度θ对应的亮度皆小于最大亮度的10%,而当第一亮度分布的方位角度ψ为90度时,各倾斜角度θ对应的亮度皆大于最大亮度的10%。此外,当第一亮度分布的方位角度ψ为90度,且倾斜角度θ大于30度时,对应的亮度大于第一亮度分布中的一最大亮度的50%,也即通过第一表面12a的光线主要集中于方位角度ψ为90度,且倾斜角度θ大于30度的方位。通过此设计,可提升反射式面板11的画面清晰度。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亮度分布的倾斜角度θ为0度时,对应的亮度为第一亮度分布中的一最大亮度的3%至17%之间(也即3%≦亮度≦17%),且不限于此。其原因在于,当第一光型图21(例如第一亮度分布)的的中心的光线亮度越高时,会使得反射式面板11的画面的中心亮度越高,并导致越严重的白雾现象,因此将倾斜角度θ为0度时的亮度为第一亮度分布中的一最大亮度的的3%至17%之间,可减少上述中心的亮度,以减少白雾现象。上述3%至17%数值范围仅是举例,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例如是5%≦亮度≦15%、6%≦亮度≦14%或6.5%≦亮度≦13.5%,且不限于此。
另外,由图5可知,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亮度分布的方位角度ψ为90度时,倾斜角度θ大于0度对应的亮度百分比皆大于倾斜角度θ为0度对应的亮度百分比。
因此,第一光型图21已可被理解。
如图4所示,第二光型图22可具有一第二最大亮度ML2、一第二最小亮度ml2及一第二中心亮度CL2,其中第二最大亮度ML2定义为由第二表面12b出光的光线的最大亮度,第二最小亮度ml2定义为由第二表面12b出光的光线的最小亮度,第二中心亮度CL2定义为由第二表面12b的中心位置(例如θ=0o)出光的光线的亮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最大亮度ML2介于800至900勒克斯之间(例如800LUX≦ML2≦900LUX),例如854勒克斯,且不限于此,第二最大亮度ML2的数值可根据测量所使用的光源亮度而有所改变。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最大亮度ML2可对应的倾斜角度θ约介于50度至60度之间(也即50°≦θ≦60°)或介于52度至58度之间(也即52°≦θ≦58°)的方位,但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最大亮度ML2可对应的方位角度ψ约介于80度至100度(也即80°≦ψ≦100°),也即由第二表面12b的射出的光线主要集中在导光板12远离光源13的一侧,且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最小亮度ml2介于0至200勒克斯之间(例如0LUX≦ml2≦200LUX),例如23勒克斯,第二最小亮度ml2的数值可根据测量所使用的光源亮度而有所改变,但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中心亮度CL2介于0至200勒克斯之间(例如0LUX≦CL2≦200LUX),例如32勒克斯,第二中心亮度CL2的数值可根据测量所使用的光源亮度而有所改变,但不限于此。
此外,第二光型图22在第一方向(例如X)上具有一第二亮度分布,第一方向X为导光板12与光源13的排列方向。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12的第二亮度分布的示意图,其显示由方位角度ψ为270度的位置朝向方位角度ψ为90度的位置时,不同倾斜角度θ的位置的亮度分布,并且将亮度以规一化后的亮度百分比来呈现。图6的左半部显示当方位角度ψ为270度时,各倾斜角度θ的位置所对应的亮度百分比,而图6的右半部显示当方位角度ψ为90度时,各倾斜角度θ的位置所对应的亮度百分比。
如图6所示,方位角度ψ为270度时,各倾斜角度θ对应的亮度百分比皆小于方位角度ψ为90度时,倾斜角度θ对应的亮度百分比。此外,当第二亮度分布的方位角度ψ为90度,且倾斜角度θ小于40度时(也即θ<40°),对应的亮度小于第二亮度分布中的一最大亮度的50%,也即较少的光线可通过第二表面12b在方位角度ψ为90度,且倾斜角度θ小于40度的位置。通过此设计,通过第二表面12b的光线(也即非提供给反射式面板11的光线,可视为噪声)主要集中于第二表面12b的边缘处,因此对使用者的视线范围影响较小。
因此,第二光型图22已可被理解。
接着说明第一光学分布与第二光学分布的相对特征,请同时参考图3至图6。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最大亮度ML1可大于第二最大亮度ML2(也即ML2<ML1)。其原因在于,反射式面板11的光源的光线来源主要来自通过第一表面12a(也即下出光面)的光线,若通过第二表面12b(也即上出光面)的光线的亮度大于通过第一表面12a(也即下出光面)的光线,将会影响反射式面板11的画面品质,故通过上述设计,可降低此问题。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中心亮度CL1与第二中心亮度CL2之间符合以下关系式:
CL1>CL2;
其中,CL2为第二中心亮度。
其原因在于,反射式面板11的光源的光线来源主要是通过第一表面12a的光线,若第二表面12b中心的光线亮度大于第一表面12a中心的光线亮度,将会影响反射式面板11的画面品质,故通过上述设计,可降低此问题。
通过上述的第一亮度分布及/或第二亮度分布的设计,可减少白雾现象,或提升显示画面的清晰度。此外,上述第一光型图21、第二光型图22、第一亮度分布及/或第二亮度分布的各种特征至少可通过调整导光板12的网点30(显示于图2)的密度、分布、尺寸及/或形状来实现,且不限于此。
接着说明导光板12搭配反射式面板11时的出光情形。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式面板11与导光板12在亮态驱动的光型图,其用于表示反射式面板11以亮态进行驱动时,在第二表面12b上的光线亮度分布。需注意的是,图7实施例是利用显示器测量机台来测量搭配反射式面板11及光源13的导光板12的测量结果(例如未包括触控层16、保护基板18及光学层19等元件),此外导光板12的第一表面12a及第二表面12b上可例如具有或不具有黏着层(如光学胶)。另外,此处测量的第二表面12b上的光线是指搭配反射式面板11的影响下,通过反射式面板11反射而通过第一表面12a及第二表面12b的光线,且不限于此。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当反射式面板11以亮态进行驱动时,由第二表面12b上所测量的最大光线亮度(以下称的为第三最大亮度ML3)例如介于120勒克斯至130勒克斯之间(也即120LUX≦ML3≦130LUX),且不限于此,第三最大亮度ML3的数值可根据测量所使用的光源亮度而有所改变。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最大亮度ML3可对应倾斜角度θ约介于10度至40度之间(也即10°≦θ≦40°),且方位角度ψ约介于40度至140度之间(也即40°≦ψ≦140°)的位置,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最大亮度ML3可对应倾斜角度θ约介于15度至40度之间(也即15°≦θ≦40°),且方位角度ψ约介于50度至130度之间(也即50°≦ψ≦130°)的位置,且不限于此。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式面板11与导光板12在暗态下的光型图,其用于表示反射式面板11以暗态进行驱动时,在导光板12的第二表面12b的出光亮态分布。需注意的是,图8实施例是利用显示器测量装置测量导光板12搭配反射式面板11及光源13的测量结果(未包括触控层16、保护基板18及光学层19等元件),此外导光板12的第一表面12a及第二表面12b上可以例如具有或不具有黏着层(如光学胶)。此外,在图7实施例与图8实施例中,光源13提供相同亮度的光线。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当反射式面板11以暗态进行驱动时,由第二表面12b上所测量的最大光线亮度(以下称之为第四最大亮度ML4)介于48勒克斯至50勒克斯之间(也即48LUX≦ML4≦50LUX),第四最大亮度ML4的数值可根据测量所使用的光源亮度而有所改变,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第四最大亮度ML4可对应倾斜角度θ约介于50度至60度之间(也即50°≦θ≦60°),且方位角度ψ约介于70度至100度之间(也即70°≦ψ≦100°)的位置,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第四最大亮度ML4可对应倾斜角度θ约介于50度至60度之间(也即50°≦θ≦60°),且方位角度ψ约介于80度至110度之间(也即80°≦ψ≦110°)的位置,且不限于此。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式面板11与导光板12在亮态驱动及暗态驱动的对比的光型图,其用于表示亮态驱动时由第二表面12b所测量的光线亮度分布与暗态驱动时由第二表面12b所测量的光线亮度的对比,也可视为由第二表面12b上的一相同量侧位置在亮态驱动及暗态驱动下的亮度比值。
如图9所示,在亮态驱动及暗态驱动的对比下,由第二表面12b上所测量的最大亮度对比(以下称的为最大亮度对比ML5)可介于2.8至3之间(2.8≦ML5≦3),且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最大亮度对比ML5可介于2.82至2.88之间(2.82≦ML5≦2.88),且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最大亮度对比ML5可对应倾斜角度θ约介于0度至40度之间(也即0°≦θ≦40°)。在一实施例中,最大亮度对比ML5可对应倾斜角度θ约介于0度至30度之间(也即0°≦θ≦30°)。
通过上述调整导光板12上设置的网点30的设计,可使得导光板12的第一表面12a及第二表面12b的光线亮度分布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进而可达到减少白雾现象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也可具备不同的实施形式。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的结构图,并请以图1至图9做为参考。
相似于图1实施例,图10的电子装置1可包括检测元件191、反射式面板11、第一黏着层14、触控层16、第二黏着层15、导光板12、保护层(protective layer,PL)171、第三黏着层17、保护基板18及/或光学层19依序设置,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12与触控层16的顺序可以选择性对调。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元件191与反射式面板11之间可选择性通过黏着层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层16可以例如设置在反射式面板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未绘示),触控层16可以例如设置在保护基板18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择性移除上述中的任一元件或层,且可选择性根据需求插入其他元件或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12的第二表面12上具有多个网点30,电子装置的保护层171可例如设置在导光板12的第二表面12b上,且接触多个网点,保护层171可例如用以保护多个网点30,但不限于此。
如图10所示,在俯视方向(Z)上,反射式面板11可设置在检测元件191上。触控层16可设置在反射式面板11上,且触控层16与反射式面板11之间可设置第一黏着层14。导光板12可设置在触控层16上,且导光板12与触控层16之间可设置第二黏着层15。保护基板18可设置在导光板12上,且保护基板18与导光板12之间可设置第三黏着层17。光学层19可设置在保护基板18上。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黏着层(例如第一黏着层14、第二黏着层15或第三黏着层17)可根据需求选择使用整面的黏着层或是图案化的黏着层(例如口字型的黏着层、或其他外型的黏着层)。
根据另一些实施例,触控层16可例如设置在反射式面板11上的触控元件(on-celltouch)或设置在反射式面板11内的触控元件(in-cell touch)。根据一些实施例,触控层16可包含触控玻璃、触控膜或其它具有触控功能的元件,但不限于此。根据一些实施例,触控层16可包含触控电极及与其电性连接的导线等。根据一些实施例,触控电极及导线的材料可包含金属材料或透明导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可包含例如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oxide,ITO)、氧化锡(tin oxide,SnO)、氧化锌(zinc oxide,ZnO)、氧化铟锌(indium zincoxide,IZO)、氧化铟镓锌(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氧化铟锡锌(indium tinzinc oxide,ITZO)、氧化锑锡(antimony tin oxide,ATO)、氧化锑锌(antimony zincoxide,AZO)、其它合适的透明导电材料或上述的组合,但不限于此。根据一些实施例,触控层16可包括限电容式或电阻式的触控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元件191可包含电阻式检测元件、电磁式检测元件、电容式检测元件或其它合适的检测元件,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元件191中可例如用以检测输入元件的位置,例如电磁笔、触控笔或雷射笔的类的输入元件的接触位置或输入信号的位置,但不限于此。根据一些实施例(未绘示),上述触控电极与检测元件191可例如整并在一起,但触控电极与检测元件150可例如在不同时段上分开操作以降低信号干扰,但不限于此。
上述元件可依照需求任意增减,例如电子装置1也可不具备光学层19。此外,上述元件的配置也可调整,例如触控层16与导光板12的位置可互换,也即在俯视方向(Z)上,导光板12可改为设置在反射式面板11上,而触控层16可设置在导光板12上,保护基板18可设置在触控层16上,此外,保护基板18的上方也可设置或不设置光学层19。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触控层16可设置在保护基板18的一表面上,例如保护基板18可具备触控功能的电极走线,以结合原先触控层16的作用。在此形式下,导光板12可设置在反射式面板11上,而保护基板18可设置于导光板12上。此外,保护基板18的上方也可设置或不设置光学层19。
此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式面板11可包含多个面板单元(未绘示),多个面板单元(未绘示)可包含反射不同颜色光的胆固醇液晶层,例如反射绿色光的胆固醇液晶单元、反射蓝色光的胆固醇液晶单元及/或反射红色光的胆固醇液晶单元,但不限于此。根据一些实施例,反射式面板11所包含的面板单元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调整。根据一些实施例,胆固醇液晶单元所反射的颜色可根据需求调整。
因此,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已可被理解。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至少可通过机构观察的方式比对一物件的运作,例如以元件之间的运作关系做为该物件的运作是否落入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举证,又或者可利用显示器测量机台测量该物件的出光面的亮度分布做为判断依据,且不限于此。
因此,本发明可提供清晰的显示画面,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各实施例间的细节或特征只要不违背发明精神或相冲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只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中,包含:
一反射式面板;
一导光板,设置于该反射式面板上,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连接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的一侧表面,该第一表面邻近该反射式面板;以及
一光源,邻近该导光板的该侧表面;
其中,该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该导光板后,由该第一表面测量以得到一第一光型图,由该第二表面测量以得到一第二光型图,该第一光型图具有一第一最大亮度,该第二光型图具有一第二最大亮度,且该第一最大亮度大于该第二最大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光型图具有一第一中心亮度,且该第一中心亮度与该第一最大亮度符合以下关系式:
0<CL1/ML1≦0.3;
其中CL1为该第一中心亮度,ML1为该第一最大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光型图具有一第二中心亮度,且该第一中心亮度与该第二中心亮度符合以下关系式:
CL1>CL2;
其中,CL2为该第二中心亮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光型图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亮度分布,该第一方向为该导光板与该光源的排列方向,其中,当该第一亮度分布的一方位角度为90度,且一倾斜角度大于30度时,对应的一亮度大于该第一亮度分布中的一最大亮度的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光型图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亮度分布,该第一方向为该导光板与该光源的排列方向,其中,当该第二亮度分布的一方位角度为90度,且一倾斜角度小于40度时,对应的一亮度小于该第二亮度分布中的一最大亮度的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其中该第一最大亮度对应在该第一光型图的一倾斜角度介于30度至40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光型图具有一第一中心亮度及一第一最小亮度,该第一中心亮度及该第一最小亮度符合以下关系式:
1<CL1/ml1≦10;
其中,CL1为该第一中心亮度,ml1为第一最小亮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光型图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亮度分布,该第一方向为该导光板与该光源的排列方向,当该第一亮度分布的一倾斜角度为0度时,对应的一亮度为该第一亮度分布中的一最大亮度的3%至17%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保护层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其中,该导光板的该第二表面上具有多个网点,该保护层接触该多个网点。
10.一种电子装置,其中,包含:
一反射式面板;
一导光板,设置于该反射式面板上,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连接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的一侧表面,该第一表面邻近该反射式面板;以及
一光源,邻近该导光板的该侧表面;
其中,该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该导光板后,由该第一表面测量以得到一第一光型图,由该第二表面测量以得到一第二光型图,该第一光型图具有一第一中心亮度,该第二光型图具有一第二中心亮度,且该第一中心亮度大于该第二中心亮度。
CN202310041415.2A 2023-01-13 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8348631A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48631A true CN118348631A (zh) 2024-07-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9573B2 (en) Touch input device
US2021040540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804703B2 (en) Touch input device which detects a magnitude of a touch pressure
US10452185B2 (en) Smartphone
US1030330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substrate
US10488970B2 (en) Temperature-compensated electrode sheet capable of detecting pressure and touch input device
US2021006483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CN112783363B (zh) 触摸显示装置
US20190204959A1 (en) Touch input device
US20140362054A1 (en) Display control system and reading device
CN110554542A (zh) 光控制设备和包括该设备的透明显示装置
CN106940489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WO2020137856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反射型表示装置
US1016238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8348631A (zh) 电子装置
US2017014714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24130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293159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41954B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US2024021074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646220B1 (ko) 터치 방식 표시장치
CN116880707A (zh) 触控显示装置
KR20170131050A (ko) 광 제어 장치 및 그를 포함한 투명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