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49571A - 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及包含其的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及包含其的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49571A
CN118249571A CN202310937302.0A CN202310937302A CN118249571A CN 118249571 A CN118249571 A CN 118249571A CN 202310937302 A CN202310937302 A CN 202310937302A CN 118249571 A CN118249571 A CN 118249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heat dissipation
power device
airflow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373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瑜
席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249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495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60Efficient propulsion technologies, e.g. for aircraft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及包含其的飞行器,一种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包括转子、定子、轴承套和离心风扇。其中转子置于外壳内,外壳与转子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定子与转子相对设置且转动连接;定子套设于轴承套;离心风扇设于定子和转子顶部;定子、轴承套、离心风扇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具有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可有效降低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的温度,延长了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及包含其的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及包含其的飞行器。
背景技术
风冷结构一直是电机散热的瓶颈,在水冷、油冷和风冷三大冷却方式中风冷换热效率一直是最低的但重量也是最轻的,要达到更高散热效果就需要增加更多的材料来增加散热面积用于散热。因此如何在飞行器中充分利用风冷的优势克服散热瓶颈变得尤为重要。因此现在迫切需要解决飞行器动力散热的瓶颈,设计一款具备更高散热效率结构的电机,同时不给电机增加额外的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飞行器,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更高散热效率的目的。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置于外壳内,所述外壳与所述转子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
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相对设置且转动连接;
轴承套,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轴承套;
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设于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顶部;
所述定子、所述轴承套、所述离心风扇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调模块,所述电调模块固设于所述轴承套下方,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到达所述电调模块后,进入所述转子与所述外壳的交界口,沿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所述外壳与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之后,吸收热量后的气流被排出所述外壳。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到达所述电调模块后,进入所述转子与所述外壳的交界口,沿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所述定子靠近所述轴承套的圆环端面之后,沿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所述定子与所述轴承套之间后,吸收热量后的气流通过所述离心风扇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到达所述电调模块后,进入所述转子与所述外壳的交界口,沿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的间隙之后,吸收热量后气流通过所述离心风扇排出。
作为优选,螺旋桨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扇的顶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由所述螺旋桨和/或所述离心风扇产生。
作为优选,第二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由所述离心风扇和/或所述螺旋桨产生。
作为优选,所述离心风扇具备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呈弧形状并依次间隔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套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沿纵向交错设置的散热片,所述沿纵向交错设置的散热片互相之间形成散热区。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包括散热长片和散热短片,所述散热长片与所述轴承套的外壁连接,所述散热短片与所述轴承套的内壁连接,所述散热长片和所述散热短片交错间隔设置。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飞行器,包括如上述方案所记载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所述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设置于机臂上,所述机臂上开有用于容纳所述螺旋桨将气流压入的开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中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具备两个散热气流通道。外壳与转子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定子、轴承套、离心风扇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当气流到达转子与外壳的交界口时,一路通过螺旋桨增压进入第一气流通道对转子散热降低转子温度,建立更高转子和定子的温度差,加强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热辐射传递。另一路通过定子和轴承套之间、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组成的第二气流通道,,经离心风扇加速加压从离心风扇甩出,同时轴承套长短散热片加大了散热效果。具有双风冷散热通道的电机可有效降低电机和控制装置的温度,延长了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经过双风冷散热通道的控制装置温度将降低20%,再经过双风冷散热通道对电机内外同时散热可降低10%电机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的第一气流通道的流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的第二气流通道的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轴承套散热长片及散热短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具体包括转子100、定子500、轴承套600和离心风扇200。其中转子100置于外壳内,外壳与转子100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定子500与转子100相对设置且转动连接;定子500套设于所述轴承套600;离心风扇200设于定子500和转子100顶部;定子500、轴承套600、离心风扇200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还包括电调模块300,电调模块300固设于轴承套600下方,第一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到达电调模块300后,进入转子100与外壳的交界口,沿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外壳与转子100之间的间隙之后,吸收热量后的气流被排出外壳。
继续参照图1可知,第二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到达电调模块300后,进入转子100与外壳的交界口,沿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定子500靠近轴承套600的圆环端面之后,沿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定子500与轴承套600之间后,吸收热量后的气流通过离心风扇200排出。
由于转子100与定子500之间存在缝隙,那么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第二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到达电调模块300后,进入转子100与外壳的交界口,沿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转子100与定子500之间的间隙之后,吸收热量后气流通过离心风扇200排出。
进一步地,螺旋桨设置于离心风扇200的顶部,第一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由螺旋桨和/或离心风扇200产生,第二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由离心风扇200和/或螺旋桨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扇200具备多个叶片,叶片呈弧形状并依次间隔排列。以此增加离心风扇加工面积的线速度,以此提高离心风扇200的散热功能。
螺旋桨运作时对进风口产生正压,离心风扇200对进风口产生负压,两者结合提高第二气流通道的进风能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轴承套600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沿纵向交错设置的散热片400,该沿纵向交错设置的散热片400互相之间形成散热区,用于提高第二气流通道的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地,散热片400包括散热长片410和散热短片420,散热长片410与轴承套600的外壁连接,散热短片420与轴承套600的内壁连接,散热长片410和散热短片420交错间隔设置。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如上述方案所记载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该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设置于机臂上,机臂上开有用于容纳螺旋桨将气流压入的开口。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申请目的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目的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置于外壳内,所述外壳与所述转子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
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相对设置且转动连接;
轴承套,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轴承套;
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设于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顶部;
所述定子、所述轴承套、所述离心风扇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调模块,所述电调模块固设于所述轴承套下方,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到达所述电调模块后,进入所述转子与所述外壳的交界口,沿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所述外壳与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之后,吸收热量后的气流被排出所述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到达所述电调模块后,进入所述转子与所述外壳的交界口,沿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所述定子靠近所述轴承套的圆环端面之后,沿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所述定子与所述轴承套之间后,吸收热量后的气流通过所述离心风扇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到达所述电调模块后,进入所述转子与所述外壳的交界口,沿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的方向流经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的间隙之后,吸收热量后气流通过所述离心风扇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桨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扇的顶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由所述螺旋桨和/或所述离心风扇产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气流通道的起始气流由所述离心风扇和/或所述螺旋桨产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扇具备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呈弧形状并依次间隔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沿纵向交错设置的散热片,所述沿纵向交错设置的散热片互相之间形成散热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散热长片和散热短片,所述散热长片与所述轴承套的外壁连接,所述散热短片与所述轴承套的内壁连接,所述散热长片和所述散热短片交错间隔设置。
10.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所述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设置于机臂上,所述机臂上开有用于容纳所述螺旋桨将气流压入的开口。
CN202310937302.0A 2022-12-25 2023-07-28 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及包含其的飞行器 Pending CN1182495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3637 2022-12-25
CN2022234636373 2022-1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49571A true CN118249571A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5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37302.0A Pending CN118249571A (zh) 2022-12-25 2023-07-28 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及包含其的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495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7865B (zh) 具有内冷转子的电机
CN110131319B (zh) 冷却用于支撑或驱动旋转件的发热部件的装置
CN109245431A (zh) 一种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用高速电机冷却机构
TW202100927A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及車輛
CN110226279A (zh) 冷却装置
CN110460198A (zh) 高速永磁电机
CN211508791U (zh) 一种电机机壳及其应用的电机
CN118249571A (zh) 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及包含其的飞行器
CN115333285B (zh) 一种可散热的车用鼓风机电机端盖结构
CN114194403B (zh) 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及飞行器
CN11402439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低热改良的动力装置
CN214256045U (zh) 轴向磁通电机及具有其车辆
CN112311118B (zh) 一种利用热管散热的汽车驱动电机
CN108995818A (zh) 涵道风扇
WO2024139470A1 (zh) 双风冷散热通道的动力装置及包含其的飞行器
CN113612329A (zh) 轴向磁通电机
CN20869108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伺服电机
CN210444109U (zh) 一种带有降温装置的电机端盖
CN212182307U (zh) 旋转式肋片cpu散热器
CN111987844B (zh) 一种自冷却的轮毂电机散热机构
CN116455142B (zh) 飞轮储能设备的电机总成和飞轮储能设备
CN219918642U (zh) 一种可高效散热的交流伺服电机
CN213990363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三相异步电机
CN218771544U (zh) 电机的轴承座、电机和无人机
CN217159441U (zh) 一种油水混合冷却的电机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