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48990A - 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48990A
CN118248990A CN202410363670.3A CN202410363670A CN118248990A CN 118248990 A CN118248990 A CN 118248990A CN 202410363670 A CN202410363670 A CN 202410363670A CN 118248990 A CN118248990 A CN 118248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able
way valve
cooling liquid
modul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636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248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48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电池模组。该系统包括:制冷模块、第一、二冷却液模块、储能变流器PCS、散热器及电池包: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构成制冷剂制冷通道;当各冷却液模块为第一模式,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冷却液模块、PCS、散热器、第一冷却液模块与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PCS散热通道;蒸发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一冷却液模块、电池包及第二冷却液模块与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电池包冷却通道;当各冷却液模块为第二模式,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一冷却液模块、电池包、第二冷却液模块与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电池包加热通道;蒸发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冷却液模块、PCS、散热器、第一冷却液模块与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PCS散热通道。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能源发电规模的增加,为了改善电场的输出特性,电力企业往往会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系统用于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型能源的并网能力。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作为蓄电池储能系统中的关键控制设备,可以更好的解决的充放电控制问题,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使用寿命;电池包和PCS的稳定运行是整个储能系统的关键。然而,系统运行时电池包及PSC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如果无法及时排出热量,将会导致装置的温度升高,带来安全隐患,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及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电池包需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起到储能的作用,因此在冬季时还需对电池包进行加热处理;
目前的储能热管理方案多是单冷系统,或者单独采用PTC加热的方式,无法实现集成化设计,导致储能热管理系统中的零部件较多,且无法适应各场景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电池模组,以实现储能变流器PCS热管理、电池包加热及电池包制冷各功能的集成化设计,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从而提高热管理系统的适用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制冷模块、第一冷却液模块、第二冷却液模块、储能变流器、散热器及电池包: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及蒸发器;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第一出口通过所述节流阀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以构成制冷剂制冷通道;
当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储能变流器散热通道;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一冷却液模块、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及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电池包冷却通道;
当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且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电池包加热通道;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冷却液模块、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构成储能变流器散热通道。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且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与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入口构成电池包自然冷却液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包括第一可控四通阀及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包括第二可控四通阀及第二水泵;
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一可调四通阀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入口连通;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通,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入口连通;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通;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且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
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电加热器;
所述电加热器串接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与所述电池包之间。
可选的,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储热干燥器;
所述储热干燥器串接于所述节流阀与所述冷凝器之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阀、所述蒸发器构成制冷剂制冷通道;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PCS散热冷却液通道;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一冷却液模块、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及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电池包冷却液通道;
还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且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电池包加热通道;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冷却液模块、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PCS散热通道;如此利用第一冷却液模块及第二冷却液模块的不同切换模式实现了PCS热管理、电池包加热及电池包制冷各功能的集成化设计,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从而提高热管理系统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化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化热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成化热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成化热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成化热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制冷模块10、第一冷却液模块20、第二冷却液模块30、储能变流器40、散热器50及电池包60:制冷模块10包括压缩机11、冷凝器12、节流阀13及蒸发器14;
压缩机11的出口与冷凝器12的第一入口连通,冷凝器12的第一出口通过节流阀13与蒸发器14的第一入口连通,蒸发器14的第一出口与压缩机11的入口连通以构成制冷剂制冷通道;
当第一冷却液模块20处于第一模式,且第二冷却液模块30处于第一模式时,冷凝器12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冷却液模块30、储能变流器40、散热器50、第一冷却液模块20与冷凝器12的第二入口构成储能变流器散热通道(见图中细橙色曲线循环回路);蒸发器14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一冷却液模块20、电池包60外围冷却液通道及第二冷却液模块30与冷凝器14的第二入口构成电池包冷却通道(见图中细蓝色曲线循环回路);
当第一冷却液模块20处于第二模式,且第二冷却液模块30处于第二模式时,冷凝器12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一冷却液模块20、电池包60外围冷却液通道、第二冷却液模块30与冷凝器12的第二入口构成电池包加热通道(见图中粗橙色曲线循环回路);蒸发器14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冷却液模块30、储能变流器40、散热器50、第一冷却液模块20与冷凝器14的第二入口构成储能变流器散热通道(见图中粗蓝色曲线循环回路)。
其中,制冷剂制冷通道的制冷循环过程为:压缩机11吸入从蒸发器14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12,在冷凝器12中冷凝成压力温度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13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14,在蒸发器14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11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由于在蒸发器14出口处的蒸汽温度较低,换热后导致蒸发器14的第二出口的冷却液温度较低,这样当第一冷却液模块20及第二冷却液模块30均处于第一模式时,冷却液依次经过第一冷却液模块20、电池包60的外围冷却液通道、第二冷却液模块30流入蒸发器14的第二入口,从而实现对电池包60的冷却(见图中细蓝色曲线循环回路);同时由于在冷凝器12入口处的蒸汽温度较高,换热后导致冷凝器12的第二出口的冷却液温度较高,这样当第一冷却液模块20及第二冷却液模块30均处于第一模式时,冷却液依次第二冷却液模块30、储能变流器40后,冷却液温度进一步升高,进一步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液经过散热器50的风冷散热作用并回流至冷凝器12的第二入口,从而使得储能变流器40温度降低,实现了对储能变流器40的散热作用(见图中细橙色曲线循环回路);
由于在冷凝器12入口处的蒸汽温度较高,换热后导致冷凝器12的第二出口的冷却液温度较高,当第一冷却液模块20及第二冷却液模块30均切换为第二模式时,使得冷却液的流向发生变化,这样冷却液依次经过第一冷却液模块20、电池包60外围冷却液流道、第二冷却液模块30流入冷凝器12入口,从而实现了对电池包的加热处理(见图中粗橙色曲线循环回路);由于在蒸发器14出口处的蒸汽温度较低,换热后导致蒸发器14的第二出口的冷却液温度较低,这样当第一冷却液模块20及第二冷却液模块30均切换为第二模式时,使得冷却液的流向发生变化,冷却液经过第二冷却液模块30及储能变流器40后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液经过散热器50的风冷散热作用并通过第一冷却液模块20流入蒸发器14的第二入口,实现了对储能变流器40的散热作用(见图中粗蓝色曲线循环回路);
本方案利用第一冷却液模块20及第二冷却液模块30的不同切换模式实现了储能变流器40热管理、电池包60加热及电池包60制冷各功能的集成化设计,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从而提高热管理系统的适用性。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当第一冷却液模块20处于第二模式,且第二冷却液模块30处于第二模式时,电池包60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通过第二冷却液模块30、储能变流器40、散热器50、第一冷却液模块20与电池包60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入口构成电池包自然冷却通道。
其中,当制冷剂制冷通道停止工作时,当第一冷却液模块20处于第二模式,且第二冷却液模块30处于第二模式时,电池包60的冷却液通道出口的冷却液依次经过第二冷却液模块30、储能变流器40后冷却液温度升高,散热器50可以通过风冷作用使得冷却液温度下降,温度降低后的冷却液则通过第一冷却液模块20流入电池包60的冷却液通道入口,如此实现了对电池包60及储能变流器40的自然冷却;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当散热器50无法工作时,可以实现储能变流器40携带的热量为电池包60加热。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第一冷却液模块20及第二冷却液模块30的具体结构进行细化,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冷却液模块20包括第一可控四通阀21及第一水泵22;第二冷却液模块30包括第二可控四通阀31及第二水泵32;
第一冷却液模块20处于第一模式,且第二冷却液模块30处于第一模式时,冷凝器12的第二出口与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水泵32与储能变流器40的入口连通;储能变流器40的出口通过散热器50与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一端连通,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二端与冷凝器12的第二入口连通,如此构成了储能变流器散热通道(见图2橙色曲线循环回路);
蒸发器14的第二出口与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三端连通,第一可调四通阀21的第四端通过第一水泵22与电池包60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入口连通;电池包60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与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四端连通,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三端与蒸发器14的第二入口连通,如此构成了电池包冷却通道(见图2中蓝色曲线循环过程);
其中,第一冷却液模块20处于第一模式时,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一端与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三端与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冷却液模块30处于第一模式时,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一端与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三端与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四端连接。
其中,第一可控四通阀21及第二可控四通阀31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切换;具体的,在夏天应用场景中,当第一冷却液模块20及第二冷却液模块30切换至第一模式时,该系统可自动进入电池包制冷通道及储能变流器的散热通道。
进一步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冷却液模块20处于第二模式,且第二冷却液模块30处于第二模式时,冷凝器12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二端连通;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四端通过第一水泵22与电池包60的冷却液通道入口连通;电池包60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与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四端连通;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一端与冷凝器12的第二入口连通,如此构成了电池包加热通道(见图3中的橙色曲线循环回路);
蒸发器14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三端连通;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水泵32与储能变流器40的入口连通;储能变流器40的出口通过散热器50与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一端连通;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三端通过第一水泵22与蒸发器14的第二入口连通,如此构成了储能变流器的散热通道(见图3中的蓝色曲线循环回路);
其中,第一冷却液模块20处于第二模式时,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一端与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二端与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冷却液模块30处于第二模式时,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一端与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二端与第二可控四通阀32的第三端连接。
其中,第一可控四通阀21及第二可控四通阀31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切换;具体的,在冬天应用场景中,当第一冷却液模块20及第二冷却液模块30切换至第二模式时,该系统可自动进入电池包加热通道及储能变流器的散热通道。
进一步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第一冷却液模块20处于第二模式,且第二冷却液模块30处于第二模式时,电池包60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与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三端连通;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水泵32与储能变流器40的入口连通;储能变流器40的出口通过散热器50与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二端连通;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四端通过第一水泵22与电池包60外围冷却液通道入口连通,如此进入电池包自然冷却通道;需说明的是,当进入电池包自然冷却通道时,制冷剂制冷通道是停止工作的;
其中,第一冷却液模块20处于第二模式时,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一端与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二端与第一可控四通阀2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冷却液模块30处于第二模式时,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一端与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二端与第二可控四通阀31的第三端连接。
进一步,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还包括:电加热器70;电加热器70串接于第一冷却液模块20与电池包60之间。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电加热器70可以对电池包60进行加热;在冬季场景中,若第一冷却液模块20及第二冷却液模块30无法完成切换至第二模式时,电加热器70可以作为电池包60加热的冗余设置模块。
进一步,继续参照图5,制冷模块10还包括:储热干燥器15;储热干燥器15串接于节流阀13与冷凝器14之间。其中,储热干燥器15可以对冷凝器12输出的液体进行干燥处理,以更好地实现制冷剂制冷通道的制冷功能。
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由于电池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也具备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8)

1.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模块、第一冷却液模块、第二冷却液模块、储能变流器、散热器及电池包: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及蒸发器;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第一出口通过所述节流阀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以构成制冷剂制冷通道;
当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储能变流器散热通道;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一冷却液模块、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及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电池包冷却通道;
当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且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构成电池包加热通道;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冷却液模块、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构成储能变流器散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且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与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入口构成电池包自然冷却液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包括第一可控四通阀及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包括第二可控四通阀及第二水泵;
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一可调四通阀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入口连通;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通,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入口连通;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通;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且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出口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电池包的外围冷却液通道入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液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器;
所述电加热器串接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模块与所述电池包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储热干燥器;
所述储热干燥器串接于所述节流阀与所述冷凝器之间。
8.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CN202410363670.3A 2024-03-28 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电池模组 Pending CN118248990A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48990A true CN118248990A (zh) 2024-06-25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34595B2 (ja) 太陽光エアコンシステム
CN110931824A (zh)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液流量分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683131U (zh) 一种光伏直驱蓄能空调系统
CN105485906A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热泵发电热水系统
CN112339614A (zh) 一种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热系统的协同管理方法
CN101319808A (zh) 一种利用土壤进行换热的太阳能半导体水冷空调系统
CN112856833A (zh) 一种基于热泵技术高能效太阳能集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072211A (zh) 一种分散式大规模电池储能热管理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7461954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冷热电联供的复合能源系统
CN219696549U (zh) 一种新型风电储能电池的热管理机组
CN210866416U (zh) 一种电池冷却系统
CN102494439B (zh) 一种光伏光热蓄能热泵系统
US20230118671A1 (en) Photovoltai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1838529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相变强化散热系统
CN118248990A (zh) 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电池模组
CN216903126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CN206739403U (zh) 一种能量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供热系统
CN216114740U (zh) 一种基于热泵技术高能效太阳能集热系统
CN209766604U (zh) 一种节能型水路可逆电池热管理系统
JP2002256970A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0848837B (zh) 一种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喷射式制冷复合的空调系统
CN220750399U (zh) 一种光伏热泵系统
CN111649506A (zh) 一种地源热泵热平衡和热回收系统
CN219778923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219626748U (zh) 一种混合动力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