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92149A - 光学组件和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光学组件和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92149A
CN118192149A CN202410318469.3A CN202410318469A CN118192149A CN 118192149 A CN118192149 A CN 118192149A CN 202410318469 A CN202410318469 A CN 202410318469A CN 118192149 A CN118192149 A CN 118192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light
transmitting element
frame
cool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184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乐乐
江浩
吴希亮
王成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movie Chongqi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184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921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92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92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组件和投影仪。光学组件,包括安装框、第一透光元件、LCD屏、第二透光元件、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三透光元件,第一透光元件、LCD屏、第二透光元件、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三透光元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于安装框的内周侧。其中,第一透光元件、LCD屏和安装框围设出第一液冷腔,LCD屏、第二透光元件和安装框围设出第二液冷腔,第一菲涅尔透镜、第三透光元件和安装框围设出第三液冷腔,第一液冷腔、第二液冷腔和第三液冷腔串联和/或并联设置。可提高光学组件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光学组件和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组件和投影仪。
背景技术
投影仪包括光学组件,为了追求更高的亮度,光机模组中通常会使用高功率的光源,在光机模组的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机模组的光学组件的过程中,会导致光学组件吸收一部分无法透过的光线,致使光学组件的温度升高,因此,需要对光学组件进行散热处理。然而,相关技术中光机模组的光学组件的散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光机模组的光学组件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组件和投影仪。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组件,包括:
安装框;以及
第一透光元件、LCD屏、第二透光元件、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三透光元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于安装框的内周侧;
其中,第一透光元件、LCD屏和安装框围设出第一液冷腔;
LCD屏、第二透光元件和安装框围设出第二液冷腔;
第一菲涅尔透镜、第三透光元件和安装框围设出第三液冷腔;
第一液冷腔、第二液冷腔和第三液冷腔串联和/或并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液冷腔、第二液冷腔和第三液冷腔串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液冷腔、第二液冷腔和第三液冷腔并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液冷腔、第二液冷腔和第三液冷腔中的其中两者串联设置,以形成串联液冷通道;串联液冷通道与第一液冷腔、第二液冷腔和第三液冷腔中的其中另一者并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框包括第一框体;
第一透光元件、LCD屏和第二透光元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于第一框体的内周侧;
第一透光元件、LCD屏和第一框体界定出第一液冷腔;
LCD屏、第二透光元件和第一框体界定出第二液冷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元件包括第一透光部和围绕第一透光部设置的第一外围部,第一透光元件的第一透光部、LCD屏和第一框体界定出第一液冷腔,且第一透光元件的第一外围部密封连接于第一框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透光元件包括第二透光部和围绕第二透光部设置的第二外围部,LCD屏、第二透光元件的第二透光部和第一框体界定出第二液冷腔,且第二透光元件的第二外围部密封连接于第一框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框还包括沿第一方向与第一框体相连的第二框体;
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三透光元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于第二框体的内周侧;
第一菲涅尔透镜、第三透光元件和第二框体界定出第三液冷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菲涅尔透镜包括第一菲涅尔透镜透光部和围绕第一菲涅尔透镜透光部设置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
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密封连接于第二框体;
第三透光元件包括第三透光部和围绕第三透光部设置的第三外围部;
第三透光元件的第三外围部密封连接于第二框体;
第三液冷腔形成于第一菲涅尔透镜透光部和第三透光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一偏振膜和第二偏振膜,第一偏振膜和第二偏振膜分别设于LCD屏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位于第一液冷腔和第二液冷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组件还包括:
第一偏振膜,设于第一透光元件沿第一方向朝向LCD屏的一侧,且位于第一液冷腔内;及
第二偏振膜,设于第二透光元件沿第一方向朝向LCD屏的一侧,且位于第二液冷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组件还包括:
第一偏振膜,设于第一透光元件沿第一方向背离LCD屏的一侧;及
第二偏振膜,设于第二透光元件沿第一方向背离LCD屏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仪,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液冷腔、第二液冷腔和第三液冷腔串联和/或并联设置,可利用流入第一液冷腔的冷却液对第一透光元件和LCD屏进行散热,也能够利用流入第二液冷腔的冷却液对LCD屏和第二透光元件进行散热,还能够利用流入第三液冷腔的冷却液对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三透光元件进行散热,如此,可采用液冷散热的方式很好地对第一透光元件、LCD屏、第二透光元件、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三透光元件进行散热,进而可提高光学组件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视角)。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组件在垂直于第三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3(a)和图3(b)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液冷腔、第二液冷腔和第三液冷腔串联设置的原理图。
图4(a)和图4(b)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液冷腔、第二液冷腔和第三液冷腔并联设置的原理图。
图5(a)-图5(d)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液冷腔和第二液冷腔串联设置再与第三液冷腔并联设置的原理图。
图6(a)-图6(d)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二液冷腔和第三液冷腔串联设置再与第一液冷腔并联设置的原理图。
图7示出了图2的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的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视角)。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组件在垂直于第二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11(a)-11(c)示出了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的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不同实施例中的第一偏振膜和第二偏振膜的位置各不相同)。
附图标记:
10、光学组件;
100、安装框;110、第一框体;1101、第一密封槽;1102、第二密封槽;111、第一框体部;112、第二框体部;1103、第一螺纹孔;120、第二框体;1201、第三密封槽;1202、第四密封槽;1203、第二螺纹孔;130、第三框体;131、第一开口;140、盖体;141、过线通道;142、第一连接孔;143、第二连接孔;
200、第一透光元件;210、第一透光部;220、第一外围部;
300、LCD屏;310、屏体;311、屏透光部;312、屏外围部;320、排线;
400、第二透光元件;410、第二透光部;420、第二外围部;
510、第一密封件;520、第二密封件;530、第三密封件;
610、第一菲涅尔透镜;611、第一菲涅尔透镜透光部;612、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20、第二菲涅尔透镜;621、第二菲涅尔透镜透光部;622、第二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30、第一偏振膜;640、第二偏振膜;
700、第三透光元件;710、第三透光部;720、第三外围部;
810、第一缓冲件;820、第二缓冲件;830、第三缓冲件;840、第四缓冲件;850、第一压持件;860、第二压持件;861、第二开口;870、第三压持件;880、第四压持件;
910、光源;920、聚光棒;930、反射镜;940、镜头;
A、第一液冷腔;B、第二液冷腔;C、第三液冷腔;D、第一台阶槽;D1、第一台阶面;E、第二台阶槽;E1、第二台阶面;G、第三台阶槽;G1、第三台阶面;H、第四台阶槽;H1、第四台阶面;J、第五台阶槽;J1、第五台阶面;K、第六台阶槽;K1、第六台阶面;t1、第一液冷通道;t2、第二液冷通道;t3、第三液冷通道;t4、第四液冷通道;t5、第五液冷通道;t6、第六液冷通道;w1、第一液冷外接口;w2、第二液冷外接口;w3、第三液冷外接口;w4、第四液冷外接口;w5、第五液冷外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通过风冷散热的方式对光学组件进行散热,导致传统的光学组件的散热效果较差。
基于此,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光学组件和投影仪,旨在解决传统的光学组件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组件10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阅图1及图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组件10,包括安装框100、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沿第一方向F1间隔布设于安装框100的内周侧。
可选地,第一透光元件200可以包括第一玻璃。
可选地,第二透光元件400可以包括第二玻璃,并且还可以包括设于第二玻璃的表面的偏振膜,可利用偏振膜使需要的光线入射至LCD屏300,进而通过投影仪的光机模组的反射镜930入射到光机模组的镜头940。第二玻璃可以为隔热玻璃,利用具有隔热功能的第二透光元件400隔离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有利于提高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的散热效果,进而可提高LCD屏300和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三透光元件700可以包括第三玻璃。
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和安装框100围设出第一液冷腔A,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和安装框100围设出第二液冷腔B,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第三透光元件700和安装框100围设出第三液冷腔C,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串联和/或并联设置。
可以是,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串联设置;也可以是,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并联设置;还可以是,如图5(a)-图6(d)所示,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中的其中两者串联设置,再与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中的其中另一者并联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由于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串联和/或并联设置,可利用流入第一液冷腔A的冷却液对第一透光元件200和LCD屏300进行散热,也能够利用流入第二液冷腔B的冷却液对LCD屏300和第二透光元件400进行散热,还能够利用流入第三液冷腔C的冷却液对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如此,可采用液冷散热的方式很好地对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进而可提高光学组件1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串联设置。
可以是,如图3(a)所示,第一液冷腔A沿第二方向F2的一端与第二液冷腔B的第二方向F2一端连通,第二液冷腔B第二方向F2的另一端与第三液冷腔C第二方向F2同一侧的一端连通,冷却液先从第一液冷腔A未与第二液冷腔B连通的一端流入第一液冷腔A内,然后流入第二液冷腔B,再流入第三液冷腔C,如此,该冷却液可很好地对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进而可提高光学组件10的散热效果。
也可以是,如图3(b)所示,第一液冷腔A第二方向F2的一端与第二液冷腔B第二方向F2的一端连通,第二液冷腔B第二方向F2的另一端与第三液冷腔C第二方向F2同一侧的一端连通,冷却液先从第三液冷腔C未与第二液冷腔B连通的一端流入第三液冷腔C内,然后流入第二液冷腔B,再流入第一液冷腔A,如此,该冷却液可很好地对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进而可提高光学组件10的散热效果。
其中,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彼此垂直,第一方向F1垂直于第一透光元件200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F2可平行于第一透光元件20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并联设置。
可以是,如图4(a)所示,以第二方向F2为左右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冷却液分别从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的右端流入,再分别从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的左端流出;也可以是,如图4(b)所示,冷却液分别从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的左端流入,再分别从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的右端流出。
可选地,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沿第二方向F2的同一端并联于同一冷却液进管(图中未示出),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沿第二方向F2的另一端并联于同一冷却液出管(图中未示出)。
由于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并联设置,可使冷却液分别从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的一端流入,并从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的另一端流出,如此,可减小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可更好地对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进而可提高光学组件10的散热效果。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中的其中两者串联设置,以形成串联液冷通道,串联液冷通道与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中的其中另一者并联设置。
可以是,第一液冷腔A和第二液冷腔B串联设置,以形成第一串联液冷通道,第一串联液冷通道和第三液冷腔C并联设置。也可以是,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串联设置,以形成第二串联液冷通道,第二串联液冷通道和第一液冷腔A并联设置。还可以是,第一液冷腔A和第三液冷腔C串联设置,以形成第三串联液冷通道,第三串联液冷通道和第二液冷腔B并联设置。
比如,如图5(a)-5(d)所示,第一液冷腔A的一端和第二液冷腔B的一端彼此连通,以形成第一串联液冷通道,第一串联液冷通道和第三液冷腔C并联设置。可以是,第一液冷腔A和第二液冷腔B沿第二方向F2的同一端彼此连通,以形成第一串联液冷通道。
如图5(a)和5(c)所示,一部分冷却液从第一液冷腔A未与第二液冷腔B连通的一端流入第一液冷腔A,然后从第二液冷腔B未与一液冷腔A连通的一端流出,可对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和第二透光元件400进行散热,另一部分冷却也从第三液冷腔C的一端流入,再从第三液冷腔C的另一端流出,可对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
如图5(b)和5(d)所示,一部分冷却液从第二液冷腔B未与一液冷腔A连通的一端流入第二液冷腔B,然后从第一液冷腔A未与第二液冷腔B连通的一端流出,可对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和第二透光元件400进行散热,另一部分冷却也从第三液冷腔C的一端流入,再从第三液冷腔C的另一端流出,可对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
通过串联和并联组合的方式,可减小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利于提高光学组件10的散热效果。
再比如,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的一端彼此连通,以形成第二串联液冷通道,第二串联液冷通道和第一液冷腔A并联设置。可以是,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沿第二方向F2的同一端彼此连通,以形成第二串联液冷通道。
如图6(a)和图6(c)所示,一部分冷却液从第一液冷腔A的一端流入,再从第一液冷腔A的另一端流出,可对第一透光元件200和LCD屏300进行散热处理,另一部分冷却液从第二液冷腔B未与第三液冷腔C连通的一端流入,再从第三液冷腔C未与第二液冷腔B连通的一端流出,可对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处理。
如图6(b)和图6(d)所示,一部分冷却液从第一液冷腔A的一端流入,再从第一液冷腔A的另一端流出,可对第一透光元件200和LCD屏300进行散热处理,另一部分冷却液从第三液冷腔C未与第二液冷腔B连通的一端流入,再从第二液冷腔B未与第三液冷腔C连通的一端流出,可对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处理。
通过串联和并联组合的方式,可减小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利于提高光学组件1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并结合参阅图7及图8,安装框100包括第一框体110,第一透光元件200和LCD屏300和第二透光元件400沿第一方向F1间隔布设于第一框体110的内周侧,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和第一框体110界定出第一液冷腔A,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和第一框体110界定出第二液冷腔B。
如此,可将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和第二透光元件400先装配在第一框体110的内周侧,可提高光学组件10的安装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元件200包括第一透光部210和围绕第一透光部210设置的第一外围部220,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透光部210、LCD屏300和第一框体110界定出第一液冷腔A,且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外围部220密封连接于第一框体110。
具体地,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外围部220沿第一方向F1靠近LCD屏300的一侧密封连接于第一框体110。
具体地,第一液冷腔A形成于LCD屏300的屏体310和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透光部210之间。可以理解,LCD屏300的屏体310为LCD屏300的出光区域,第一透光部210为第一透光元件200的出光区域。
如此,可提高第一液冷腔A的密封性,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第一液冷腔A对第一透光元件200和LCD屏300进行散热,可提高第一透光元件200和LCD屏300的散热效果,同时,也不会影响光机模组的光源910发出的光线通过LCD屏300和第一透光元件200,进而不会影响投影仪的投影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外围部220和第一框体110之间设有一第一密封件510。具体地,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外围部220沿第一方向F1朝向LCD屏300的一侧和第一框体110之间设有一第一密封件510。
如此,可利用一第一密封件510提高第一液冷腔A的密封性,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第一液冷腔A对第一透光元件200和LCD屏300进行散热,可提高第一透光元件200和LCD屏3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10上设有第一密封槽1101,第一密封槽1101的槽口沿第一方向F1朝向第一透光元件200设置,一第一密封件510设于第一密封槽1101内,且位于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外围部220沿第一方向F1朝向LCD屏300的一侧和第一密封槽1101的底壁之间。
如此,可利用第一密封槽1101收纳该第一密封件510,提高该第一密封件510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可提高第一透光元件200与第一密封槽1101的底壁之间密封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可提高第一液冷腔A的密封性,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第一液冷腔A对第一透光元件200和LCD屏300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光元件400包括第二透光部410和围绕第二透光部410设置的第二外围部42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的第二透光部410和第一框体110界定出第二液冷腔B,且第二透光元件400的第二外围部420密封连接于第一框体110。
具体地,第二透光元件400的第二外围部420沿第一方向F1靠近LCD屏300的一侧密封连接于第一框体110。
具体地,第二液冷腔B形成于LCD屏300的屏体310和第二透光元件400的第二透光部410之间。可以理解,LCD屏300的屏体310为LCD屏300的出光区域,第二透光部410为第二透光元件400的出光区域。
一方面,可提高第二液冷腔B的密封性,进而可很好地利用第二液冷腔B对第二透光部410与LCD屏300的屏体310进行散热,进而很好地对第二透光元件400和LCD屏300进行散热,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光机模组的光源910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透光元件400和LCD屏300,进而不会影响投影仪的投影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光元件400的第二外围部420沿第一方向F1靠近LCD屏300的一侧通过一第一密封件510密封连接于第一框体110。
一方面,一第一密封件510密封连接于第一外围部220和第一框体110之间,可提高第一液冷腔A的密封性,进而可很好地利用第一液冷腔A对第一透光部210与LCD屏300的屏体310进行散热,进而很好地对第一透光元件200和LCD屏300进行散热,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光机模组的光源910发出的光线通过LCD屏300和第一透光元件200,进而不会影响投影仪的投影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10上设有第二密封槽1102,第二密封槽1102的槽口沿第一方向F1朝向第二透光元件400设置,一第一密封件510设于第二密封槽1102内,且位于第二透光元件400沿第一方向F1朝向LCD屏300的一侧和第二密封槽1102的底壁之间。
如此,可利用第二密封槽1102收纳该第一密封件510,提高该第一密封件510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可提高第二透光元件400与第二密封槽1102的底壁之间密封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可提高第二液冷腔B的密封性,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第二液冷腔B对第二透光元件400和LCD屏300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10包括第一密封圈和/或第一密封胶。
可以在第一密封槽1101内设置第一密封圈和/或第一密封胶,可利用第一密封槽1101很好地收容第一密封圈和/或第一密封胶,也可以更好地利用第一密封圈和/或第一密封胶提高第一液冷腔A的密封性。同理,也可利用第二密封槽1102很好地收容另一第一密封圈和/或另一第一密封胶,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另一第一密封圈和/或另一第一密封胶提高第二液冷腔B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10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F1与第一框体110相连的第二框体12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沿第一方向F1间隔布设于第二框体120的内周侧,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第三透光元件700和第二框体120界定出第三液冷腔C。
具体地,第一框体110具有第一安装通道,第一安装通道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F1,可将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和第二透光元件400沿第一方向F1间隔布设于第一安装通道内。第二框体120具有与第一安装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安装通道,第二安装通道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F1,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沿第一方向F1间隔布设于第二安装通道内。
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沿第一方向F1相连,可以是,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沿第一方向F1可拆卸地相连,比如,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彼此卡接,再比如,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利用第一框体110安装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和第二透光元件400,也可利用第二框体120安装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彼此独立,方便了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的安装,进而可提高光学组件10的装配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包括第一菲涅尔透镜透光部611和围绕第一菲涅尔透镜透光部611设置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12,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12密封连接于第二框体120,第三透光元件700包括第三透光部710和围绕第三透光部710设置的第三外围部720,第三透光元件700的第三外围部720密封连接于第二框体120。第三液冷腔C形成于第一菲涅尔透镜透光部611和第三透光部710之间。
具体地,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12沿第一方向F1背离第二透光元件400的一侧密封连接于第二框体120。第三透光元件700的第三外围部720沿第一方向F1靠近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一侧密封连接于第二框体120。
如此,可在不影响光源910出射的光线通过第三透光部710和第一菲涅尔透镜透光部611的情况下,提高第三液冷腔C内的密封性,进而可提高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52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二框体120之间设有一第二密封件520,第三透光元件700和第二框体120之间设有另一第二密封件520。
具体地,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12沿第一方向F1朝向第三透光元件700的一侧和第二框体120之间设有一第二密封件520,第三透光元件700的第三外围部720沿第一方向F1朝向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一侧和第二框体120之间设有另一第二密封件520。
可利用两个第二密封件520提高第三液冷腔C内的密封性,进而可提高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体120上设有第三密封槽1201,第三密封槽1201的槽口沿第一方向F1朝向第一菲涅尔透镜610设置,一第二密封件520设于第三密封槽1201内,且位于第一菲涅尔透镜610沿第一方向F1朝向第三透光元件700的一侧和第三密封槽1201的底壁之间。
具体地,设于第三密封槽1201内的第二密封件520位于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12沿第一方向F1朝向第三透光元件700的一侧和第三密封槽1201的底壁之间。
如此,可利用第三密封槽1201收纳该第二密封件520,提高该第二密封件520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可提高第一菲涅尔透镜610与第三密封槽1201的底壁之间密封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可提高第三液冷腔C的密封性,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第三液冷腔C对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体120上设有第四密封槽1202,第四密封槽1202的槽口沿第一方向F1朝向第三透光元件700设置,一第二密封件520设于第四密封槽1202内,且位于第三透光元件700沿第一方向F1朝向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一侧和第四密封槽1202的底壁之间。
具体地,设于第四密封槽1202内的第二密封件520位于第三透光元件700的第三外围部720沿第一方向F1朝向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一侧和第四密封槽1202的底壁之间。
如此,可利用第四密封槽1202收纳该第二密封件520,提高该第二密封件520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可提高第三透光元件700与第四密封槽1202的底壁之间密封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可提高第三液冷腔C的密封性,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第三液冷腔C对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520包括第二密封圈和/或第二密封胶。
可以在第三密封槽1201内设置第二密封圈和/或第二密封胶,可利用第三密封槽1201很好地收容第二密封圈和/或第二密封胶,也可以更好地利用第二密封圈和/或第二密封胶提高第三液冷腔C的密封性。同理,也可利用第四密封槽1202很好地收容另一第二密封圈和/或另一第二密封胶,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另一第二密封圈和/或另一第二密封胶提高第三液冷腔C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9和图10,LCD屏300包括屏体310和沿第三方向F3与屏体310相连的排线320,排线320沿第三方向F3穿过第一框体110,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和第三方向F3两两垂直,第一液冷腔A形成于LCD屏300的屏体310和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透光部210之间,第二液冷腔B形成于LCD屏300的屏体310和第二透光元件400的第二透光部410之间,光学组件1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530,排线320沿第三方向F3穿设于第一框体110的部分通过第三密封件530密封连接于第一框体110。
第三密封件530可以为密封胶塞。
具体地,第一方向F1垂直于第一透光元件200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F2平行于第一透光元件200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F3平行于第一透光元件200的宽度方向。
可利用第三密封件530提高LCD屏300与第一框体110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液冷腔B的密封性,同时,还可通过屏体310还可通过排线320外接对应的电器件,比如控制器,以便通过控制器使屏体310显示对应的画面,进而将对应的画面进行投影。另外,第三密封件530的设置,使得可利用第二液冷腔B对LCD屏300和第二透光元件400进行散热的同时,也可起到防尘作用,有提高投影仪的画面质量。
具体地,请参阅图9,并结合参阅图10,第一框体110包括沿第一方向F1间隔布设的第一框体部111和第二框体部112,排线320沿第三方向F3从第一框体部111和第二框体部112之间穿过,光学组件10包括两个第三密封件530,其中一第三密封件530密封连接于第一框体部111和排线320之间,另一第三密封件530密封连接于第二框体部112和排线320之间。当然,上述的两个第三密封件530也可为一体结构,中间具有开口,排线320可穿入该开口。
可利用两个第三密封件530夹持保护排线320的同时,也可提高LCD屏300与第一框体110之间的密封性。
可选地,请参阅图9,并结合参阅图10,光学组件10还包括盖体140,盖体140设于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沿第三方向F3的同一侧,且盖体140分别与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相连,盖体140上设有供排线320沿第三方向F3穿出的过线通道141。
可利用盖体140提高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沿第一方向F1相连的紧密程度,也有利于更好地密封固定两个第三密封件530,进而有利于提高光学组件10的密封性,减小外部的灰尘进入安装框100内,可很好地对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进行散热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投影仪的画面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排线320为柔性排线,方便穿出过线通道141。
可选地,盖体140上设有沿第三方向F3延伸的至少一第一连接孔142和至少一第二连接孔143,第一框体110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42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1103,第二框体120上设有与第二连接孔143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1203,光学组件10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螺栓(图中未示出)和至少一第二螺栓,第一螺栓沿第三方向F3穿设于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42和对应的第一螺纹孔1103,第二螺栓沿第三方向F3穿设于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43和对应的第二螺纹孔1203,如此,就可将盖体140分别与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10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F1设于第一框体110远离第二框体120一侧的第三框体130,第一框体110上设有第一台阶槽D,第一台阶槽D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F1且朝向第一透光元件200设置的第一台阶面D1,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外围部220沿第一方向F1限位于第一台阶槽D的第一台阶面D1与第三框体130之间。
具体地,第三框体130具有用于显露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透光部210的第一开口131,沿第一方向F1,第一开口131连通于第一安装通道远离第二安装通道的一侧。
可选地,第一框体110和第三框体130沿第一方向F1相连,可以是,第一框体110和第三框体130沿第一方向F1可拆卸地相连,比如,第一框体110和第三框体130彼此卡接,再比如,第一框体110和第三框体13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此,可将第一透光元件200限位固定于第一台阶槽D的第一台阶面D1与第三框体130之间,可提高第一透光元件200的安装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液冷腔A的密封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槽1101凹设于第一台阶面D1,光学组件10还包括第一缓冲件810,第一缓冲件810设于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外围部220沿第一方向F1的一侧与第三框体130之间,一第一密封件510设于第一透光元件200的第一外围部220沿第一方向F1的另一侧和第一密封槽1101的底壁之间。
如此,一方面,可利用第一缓冲件810,避免第三框体130装配锁附过紧时压损第一透光元件200;另一方面,第一缓冲件810的容差性较高,可利用第一缓冲件810解决因公差原因装配不到位而无法有效保证对应的第一密封件510的密封,可提高对应的第一密封件510的密封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F1设于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之间的第一压持件850,第一框体110上设有第二台阶槽E,第二台阶槽E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F1且朝向第二透光元件400设置的第二台阶面E1,第二透光元件400的第二外围部420沿第一方向F1限位于第二台阶槽E的第二台阶面E1与第一压持件850之间。
如此,可将第二透光元件400限位固定于第二台阶槽E的第二台阶面E1与第一压持件850之间,可提高第二透光元件400的安装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液冷腔B的密封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槽1102凹设于第二台阶面E1,光学组件10还包括第二缓冲件820,第二缓冲件820设于第二透光元件400的第二外围部420沿第一方向F1的一侧与第一压持件850之间,一第一密封件510设于第二透光元件400的第二外围部420沿第一方向F1的另一侧和第二密封槽1102的底壁之间。
如此,一方面,可利用第二缓冲件820,避免第一压持件850装配锁附过紧时压损第二透光元件400;另一方面,第二缓冲件820的容差性较高,可利用第二缓冲件820解决因公差原因装配不到位而无法有效保证对应的第一密封件510的密封,可提高对应的第一密封件510的密封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体120上设有第三台阶槽G,第三台阶槽G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F1且朝向第一菲涅尔透镜610设置的第三台阶面G1,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12沿第一方向F1限位于第三台阶槽G的第三台阶面G1与第一压持件850之间。
如此,可将第一菲涅尔透镜610限位固定于第三台阶槽G的第三台阶面G1与第一压持件850之间,可提高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安装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三液冷腔C的密封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密封槽1201凹设于第三台阶面G1,光学组件10还包括第三缓冲件830,第三缓冲件830设于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12沿第一方向F1的一侧与第一压持件850之间,一第二密封件520设于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12沿第一方向F1的另一侧和第三密封槽1201的底壁之间。
如此,一方面,可利用第三缓冲件830,避免第一压持件850装配锁附过紧时压损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另一方面,第三缓冲件830的容差性较高,可利用第三缓冲件830解决因公差原因装配不到位而无法有效保证对应的第二密封件520的密封,可提高对应的第二密封件520的密封可靠性。
将第一压持件850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F1夹设于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之间后,可将第一框体110和第二框体120通过螺钉连接,如此,可很好地使第二透光元件400的第二外围部420沿第一方向F1限位于第二台阶槽E的第二台阶面E1与第一压持件850之间,也可很好地使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12沿第一方向F1限位于第三台阶槽G的第三台阶面G1与第一压持件85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F1设于第二框体120远离第一框体110一侧的第二压持件860,第二框体120上设有第四台阶槽H,第四台阶槽H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F1且朝向第三透光元件700设置的第四台阶面H1,第三透光元件700的第三外围部720沿第一方向F1限位于第四台阶槽H的第四台阶面H1与第二压持件860之间。
具体地,第二压持件860呈板状,且具有用于显露第三透光元件700的第三透光部710的第二开口861。
第二压持件860和第二框体120沿第一方向F1相连,可以是,第二压持件860和第二框体120沿第一方向F1可拆卸地相连,比如,第二压持件860和第二框体120彼此卡接,再比如,第二压持件860和第二框体12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此,可将第三透光元件700限位固定于第四台阶槽H的第四台阶面H1与第二压持件860之间,可提高第三透光元件700的安装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三液冷腔C的密封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密封槽1202凹设于第四台阶面H1,光学组件10还包括第四缓冲件840,第四缓冲件840设于第三透光元件700的第三外围部720沿第一方向F1的一侧与第二压持件860之间,一第二密封件520设于第三透光元件700的第三外围部720沿第一方向F1的另一侧和第四密封槽1202的底壁之间。
如此,一方面,可利用第四缓冲件840,避免第二压持件860装配锁附过紧时压损第三透光元件700;另一方面,第四缓冲件840的容差性较高,可利用第四缓冲件840解决因公差原因装配不到位而无法有效保证对应的第二密封件520的密封,可提高对应的第二密封件520的密封可靠性。
可以是,第一缓冲件810、第二缓冲件820、第三缓冲件830和第四缓冲件840均可呈环形结构,且不影响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等部件的透光;也可以是,第一缓冲件810、第二缓冲件820、第三缓冲件830和第四缓冲件840均为环绕第一透光元件200的中心轴线间隔布设的多个缓冲块,且不影响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等部件的透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0还包括第三压持件870,LCD屏300包括屏体310,屏体310包括屏透光部311和围绕于屏透光部311设置的屏外围部312;第一液冷腔A形成于第一透光元件200和屏透光部311之间,第二液冷腔B形成于第二透光元件400和屏透光部311之间,具体地,第一液冷腔A形成于第一透光部210和屏透光部311之间,第二液冷腔B形成于第二透光部410和屏透光部311之间。
第一框体11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F1位于第一台阶槽D和第二台阶槽E之间的第五台阶槽J,第五台阶槽J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F1的第五台阶面J1,沿第一方向F1,屏外围部312限位于第五台阶槽J的第五台阶面J1和第三压持件870之间。
具体地,第三压持件870为压片,第三压持件870上设有过孔,第一框体110上设有螺丝孔,可通过与螺丝孔相适配的螺丝将第三压持件870锁付固定于第一框体110上,并可很好地将LCD屏300夹持在第三压持件870和第一框体110上的第五台阶槽J的第五台阶面J1之间。
可利用第三压持件870和第五台阶槽J的第五台阶面J1限位固定屏体310,进而可提高LCD屏300的安装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0还包括第二菲涅尔透镜620和第四压持件880,第三框体130沿第一方向F1背离第一框体110的一侧设有第六台阶槽K,第六台阶槽K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F1且朝向第二菲涅尔透镜620设置的第六台阶面K1,第二菲涅尔透镜620沿第一方向F1限位于第六台阶槽K的第六台阶面K1和第四压持件880之间。
具体地,第二菲涅尔透镜620包括第二菲涅尔透镜透光部621和围绕第二菲涅尔透镜透光部621设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22,第二菲涅尔透镜620的第二菲涅尔透镜外围部622限位于第六台阶槽K的第六台阶面K1和第四压持件880之间。
可选地,第四压持件880和第三框体130沿第一方向F1背离第一框体110的一侧相连,可以是,第三框体130和第四压持件880沿第一方向F1可拆卸地相连,比如,第三框体130和第四压持件880彼此卡接,再比如,第三框体130和第四压持件88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此,可利用第四压持件880和第六台阶槽K的第六台阶面K1限位固定第二菲涅尔透镜620,进而可提高第二菲涅尔透镜620的安装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100上设有沿第二方向F2连通于第一液冷腔A相对两侧的第一液冷通道t1和第二液冷通道t2,安装框100上设有沿第二方向F2连通于第二液冷腔B相对两侧的第三液冷通道t3和第四液冷通道t4,安装框100上设有沿第二方向F2连通于第三液冷腔C相对两侧的第五液冷通道t5和第六液冷通道t6,第二液冷通道t2和第四液冷通道t4位于安装框100沿第二方向F2的同一侧,安装框100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液冷通道t1连通的第一液冷外接口w1、分别与第二液冷通道t2和第四液冷通道t4连通的第二液冷外接口w2、与第三液冷通道t3连通的第三液冷外接口w3、与第五液冷通道t5连通的第四液冷外接口w4,以及与第六液冷通道t6连通的第五液冷外接口w5。具体地,第一液冷通道t1、第二液冷通道t2、第三液冷通道t3、第四液冷通道t4、第一液冷外接口w1、第二液冷外接口w2和第三液冷外接口w3均设于第一框体110上,第五液冷通道t5、第六液冷通道t6、第四液冷外接口w4和第五液冷外接口w5均设于第二框体120上。
第一液冷通道t1、第二液冷通道t2、第三液冷通道t3、第四液冷通道t4、第五液冷通道t5和第六液冷通道t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第一液冷通道t1、第二液冷通道t2、第三液冷通道t3、第四液冷通道t4、第五液冷通道t5和第六液冷通道t6的截面形状呈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
利用设于安装框100的外壁上的第一液冷外接口w1、第二液冷外接口w2、第三液冷外接口w3、第四液冷外接口w4和第五液冷外接口w5方便根据需要使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串联和/或并联设置,提高光学组件10的使用便利性。
作为其中一示例,可将第三液冷外接口w3和第四液冷外接口w4彼此连通,并堵设第二液冷外接口w2,并使第一液冷外接口w1和第五液冷外接口w5通过冷却液循环管路与冷却液储罐、循环水泵以及散热器相连接。当然也可不设置冷却液储罐,可将第三液冷外接口w3和第四液冷外接口w4彼此连通,并堵设第二液冷外接口w2,并使第一液冷外接口w1和第五液冷外接口w5通过冷却液循环管路与循环水泵以及散热器相连接,如此,可很好地实现如图3(a)和3(b)所示的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串联设置的方式。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如图4(a)-图6(d)所示的连接方式调整第一液冷外接口w1、第二液冷外接口w2、第三液冷外接口w3、第四液冷外接口w4和第五液冷外接口w5的连接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a),光学组件10还包括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分别设于LCD屏300沿第一方向F1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位于第一液冷腔A和第二液冷腔B内。
第一偏振膜630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偏振光,使用于被LCD屏300调控的偏振光透过,并使其它光吸收;第二偏振膜640的作用是使被LCD屏300调控后且所需的光透过,并使其它光吸收。如此,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吸收的光会转换成热,由于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分别设于LCD屏300沿第一方向F1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位于第一液冷腔A和第二液冷腔B内,使得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可将其吸收的热量传递给LCD屏300,进而利用流入第一液冷腔A和第二液冷腔B内的冷却液对LCD屏300进行散热处理,这部分热量也可直接被流入第一液冷腔A和第二液冷腔B内的冷却液吸收;如此,能在利用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过滤掉不需要的光的同时,也可很好地对光学组件10的光学元件进行散热处理,有利于提高光学组件10的使用性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b),光学组件10还包括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第一偏振膜630设于第一透光元件200沿第一方向F1朝向LCD屏300的一侧,且位于第一液冷腔A内,第二偏振膜640设于第二透光元件400沿第一方向F1朝向LCD屏300的一侧,且位于第二液冷腔B内。
一方面,可利用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过滤掉不需要的光,另一方面,第一偏振膜630可将其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第一透光元件200,进而利用流入第一液冷腔A内的冷却液对第一透光元件200进行散热处理,这部分热量也可直接被流入第一液冷腔A内的冷却液吸收;第二偏振膜640可将其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第二透光元件400,进而利用流入第二液冷腔B内的冷却液对第二透光元件400进行散热处理,这部分热量也可直接被流入第二液冷腔B内的冷却液吸收;如此,能在利用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过滤掉不需要的光的同时,也可很好地对光学组件10的光学元件进行散热处理,有利于提高光学组件10的使用性能。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c),光学组件10还包括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第一偏振膜630设于第一透光元件200沿第一方向F1背离LCD屏300的一侧,第二偏振膜640设于第二透光元件400沿第一方向F1背离LCD屏300的一侧。
一方面,可利用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过滤掉不需要的光,另一方面,第一偏振膜630可将其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第一透光元件200,进而利用流入第一液冷腔A内的冷却液对第一透光元件200进行散热处理;第二偏振膜640可将其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第二透光元件400,进而利用流入第二液冷腔B内的冷却液对第二透光元件400进行散热处理;如此,能在利用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过滤掉不需要的光的同时,也可很好地对光学组件10的光学元件进行散热处理,有利于提高光学组件10的使用性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0包括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对于第一偏振膜630和第二偏振膜640的位置设置方式,除图11(a)-(c)所示的实施例外,第一偏振膜630只要可以将其吸收或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第一液冷腔A内的冷却液,进而利用流入第一液冷腔A内的冷却液对第一偏振膜630进行散热处理即可,例如第一偏振膜630可选择设于LCD屏300沿第一方向F1与第一液冷腔A内的冷却液相接触的一侧;或设于第一透光元件200沿第一方向F1朝向LCD屏300且与第一液冷腔A内的冷却液相接触的一侧,或设于第一透光元件200沿第一方向F1背离LCD屏300的一侧中的任一位置。同样,第二偏振膜640只要可以将其吸收或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第二液冷腔B内的冷却液,进而利用流入第二液冷腔B内的冷却液对第二偏振膜640进行散热处理即可,例如第二偏振膜640可选择设于LCD屏300沿第一方向F1与第二液冷腔B的冷却液相接触的一侧;或设于第二透光元件400沿第一方向F1朝向LCD屏300且与第二液冷腔B内的冷却液相接触的一侧,或设于第二透光元件400沿第一方向F1背离LCD屏300的一侧中的任一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仪,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10。
投影仪包括光机模组,光机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10,光机模组还包括光源910、聚光棒920、反射镜930和镜头940,光源910发出的光(需要投影的画面)通过聚光棒920照射到光学组件10上,由于光学组件10的第三透光元件7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第二透光元件400、LCD屏300、第一透光元件200和第二菲涅尔透镜620均是透光的,使得通过聚光棒920的光能够透过光学组件10而入射到反射镜930上,再通过反射镜930反射至镜头940上,并通过镜头940打到屏幕上而在屏幕上呈现需要投影的画面。
在光透过光学组件10的过程中,可利用第一液冷腔A、第二液冷腔B和第三液冷腔C很好地对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等部件进行散热,可提高第一透光元件200、LCD屏300、第二透光元件400、第一菲涅尔透镜610和第三透光元件700等部件的散热效果,进而可提高光学组件10的散热效果,进而有利于提高投影仪的投影画面的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框;以及
第一透光元件、LCD屏、第二透光元件、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三透光元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安装框的内周侧;
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元件、所述LCD屏和所述安装框围设出第一液冷腔;
所述LCD屏、所述第二透光元件和所述安装框围设出第二液冷腔;
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所述第三透光元件和所述安装框围设出第三液冷腔;
所述第一液冷腔、所述第二液冷腔和所述第三液冷腔串联和/或并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腔、所述第二液冷腔和所述第三液冷腔串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腔、所述第二液冷腔和所述第三液冷腔并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腔、所述第二液冷腔和所述第三液冷腔中的其中两者串联设置,以形成串联液冷通道;所述串联液冷通道与所述第一液冷腔、所述第二液冷腔和所述第三液冷腔中的其中另一者并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包括第一框体;
所述第一透光元件、所述LCD屏和所述第二透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周侧;
所述第一透光元件、所述LCD屏和所述第一框体界定出所述第一液冷腔;
所述LCD屏、所述第二透光元件和所述第一框体界定出所述第二液冷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框体相连的第二框体;
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和所述第三透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周侧;
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所述第三透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框体界定出所述第三液冷腔。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一偏振膜和第二偏振膜,所述第一偏振膜和所述第二偏振膜分别设于所述LCD屏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液冷腔和所述第二液冷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
第一偏振膜,设于所述第一透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LCD屏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液冷腔内;及
第二偏振膜,设于所述第二透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LCD屏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液冷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
第一偏振膜,设于所述第一透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LCD屏的一侧;及
第二偏振膜,设于所述第二透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LCD屏的一侧。
10.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
CN202410318469.3A 2024-03-19 2024-03-19 光学组件和投影仪 Pending CN1181921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8469.3A CN118192149A (zh) 2024-03-19 2024-03-19 光学组件和投影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8469.3A CN118192149A (zh) 2024-03-19 2024-03-19 光学组件和投影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92149A true CN118192149A (zh) 2024-06-14

Family

ID=91392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18469.3A Pending CN118192149A (zh) 2024-03-19 2024-03-19 光学组件和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921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55740A (zh) * 2024-08-16 2024-09-17 深圳小象光显有限公司 自带散热系统的lcd模组和投影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55740A (zh) * 2024-08-16 2024-09-17 深圳小象光显有限公司 自带散热系统的lcd模组和投影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6383B2 (en)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liquid cooling and air cooling
US6256083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optical device for use therein
CN118192149A (zh) 光学组件和投影仪
US7216988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US6844993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having the optical device
US7175283B2 (en) Optical device, optical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rojector
KR20060044779A (ko) 광변조 소자 유지체, 광학 장치 및 프로젝터
CN109634031B (zh) 一种具备高效散热功能的全密封液晶投影光机装置
CN100334502C (zh)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US6906840B1 (en) Optical modulator, optical device having the optical modulator and projector having the same
CN117978988A (zh) 光学组件、投影仪、温度检测方法和温度控制方法
CN112782916A (zh) 一种带有垂直式散热的全封闭光机及其投影机
CN114047811B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CN211979402U (zh) 一种立式投影仪
CN210776144U (zh) 一种密封式投影仪
JP371232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106250A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とその液冷装置
CN219695608U (zh) 具有双风机结构散热器的光机及投影仪
JP2008217041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ユニットの冷却方法
CN213814251U (zh) 一种投影机
CN219456713U (zh) 单片液晶投影光机及投影机
CN115327810B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防漏光液晶显示模组
CN219916158U (zh) 应用于全密封光机的散热片及投影仪
CN217360535U (zh) 一种单片式全封闭lcd投影散热系统
CN220188845U (zh) 一种具有密封散热功能的偏轴投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