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79771A -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79771A
CN118179771A CN202410460631.5A CN202410460631A CN118179771A CN 118179771 A CN118179771 A CN 118179771A CN 202410460631 A CN202410460631 A CN 202410460631A CN 118179771 A CN118179771 A CN 118179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ver
main body
device main
bod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606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灵漪
张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Runyo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Runyo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Runyo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Runyo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606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797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79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797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单元、第一盖单元、过滤单元、堵塞单元和第二盖单元。其优点在于,在对血液离心分离后,通过设置第二盖单元,并将第二盖单元与装置主体单元螺纹连接,从而可旋动第二盖单元,调节装置主体单元的下层腔体的容积,以将血沉棕黄层层定位在连通腔体内,进而使得血浆完全位于装置主体单元的上层腔体内,从而便于后续医护人员的提取;此外,通过将堵塞单元与第一盖单元连接,并将第一盖单元与装置主体单元螺纹连接,从而可旋动第一盖单元,使得堵塞单元可封闭连通腔体的上端,从而在医护人员提取的过程中,只提取当位于上层腔体内的血浆,提升操作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简称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PRP中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及蛋白质,能精确的自我定位到损伤部位,控制炎症,可以从不同方面对细胞和组织再生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广泛应用于临床,例如骨关节的修复、大面积烧伤皮肤的修复以及医美整形等领域中。
现有技术中,PRP的制备方法通常是二次离心法,即抽取血液后通过注射器向容器注入血液,先通过第一次离心,将红细胞与血小板、血浆分层后,将血小板和血浆转移到新的容器中进行第二次离心,第二次离心后通过注射器抽取新容器底部的富血小板血浆PRP。
当血液经离心后,即分离为上层血浆(upper plasma part)和红血球沉淀(lowererythrocyte part),且该上层血浆和该红血球沉淀之间会形成一由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所组成的薄层状“血块黄层”(Buffy coat)。淋巴细胞系包括非颗粒细胞以及颗粒细胞,而有些单核细胞所包含的颗粒细胞即为干细胞。此外,血小板所分泌的多种成长激素会参与活化干细胞。
然而,以往收集干细胞的方法,主要是透过将针插入病人手臂最长5个小时,以提取病人之血液,或直接从病人的骨髓中提取,存在有如病人全身麻醉的可能风险以及病人需承受痛苦等缺点。同时,在周边血液中具有极少量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cells)以及间叶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当周边血液经离心后,该造血干细胞以及该间叶干细胞会集中在血块黄层。
因而,如果从病人自己的周边血液中提取具有干细胞的血块黄层使用,因为不需要体外培养干细胞,对病人而言较为安全。此外,手术使用同质的外周血,因而不会有排斥现象。而且,因为只需要少量的血液,不但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也避免了全身麻醉的可能风险。
目前,一般是以试管提取血块黄层。但是,血块黄层的体积仅约为血液的1%,所以不易在试管中进行鉴定,即便可以鉴定血块黄层,却仍存在难以从红血球中分离并提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容易地从包括血液中的干细胞的血沉棕黄层中分离和提取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单元,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包括上层腔体、连通腔体和下层腔体,且所述上层腔体、所述连通腔体和所述下层腔体依次连通;
第一盖单元,所述第一盖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并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所述上层腔体的端部以及供注射器向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内注液血液、供注射器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抽取制备完成的富血小板血浆;
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盖单元,并将所述第一盖单元上的孔洞完全覆盖,用于对伸入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内部的注射器的针头进行过滤;
堵塞单元,所述堵塞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盖单元连接,用于堵塞所述连通腔体;
第二盖单元,所述第二盖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并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所述下层腔体的端部以及向上挤压经过分离后的血浆。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腔体和所述下层腔体相互靠近的端部呈漏斗形结构设置,且所述连通腔体呈瓶颈结构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单元包括:
第一盖体元件,所述第一盖体元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并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所述上层腔体的端部以及供注射器向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内注液血液、供注射器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抽取制备完成的富血小板血浆;
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元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盖体元件上的孔洞。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元件包括:
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盖体元件,用于供注射器向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内注液血液、供注射器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抽取制备完成的富血小板血浆;
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盖体元件,用于对所述装置主体单元泄压;
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盖体元件的中心处,用于安装所述堵塞单元。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单元包括:
第一过滤元件,所述第一过滤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单元,并将所述第一盖单元的第一通孔完全覆盖,用于对伸入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内部的注射器的针头进行过滤;
第二过滤元件,所述第二过滤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单元,并将所述第一盖单元的第二通孔完全覆盖,用于对所述装置主体单元泄压过程中的气体进行过滤。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堵塞单元包括:
堵塞元件,所述堵塞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盖单元连接,所述堵塞元件的第二端伸入所述装置主体单元的内部,并在所述第二盖单元的带动下堵塞所述连通腔体;
卡接元件,所述卡接元件设置于所述堵塞元件的第一端,用于将所述堵塞元件与所述第一盖单元卡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单元包括:
第二盖体元件,所述第二盖体元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并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所述下层腔体的端部;
挤压元件,所述挤压元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盖体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盖体元件的带动下向上挤压经过分离后的血浆。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堵塞单元和所述第一盖单元之间,用于将所述堵塞单元与所述第一盖单元活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支架元件,所述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单元,用于安装零部件;
按动元件,所述按动元件与所述堵塞单元同轴连接,所述按动元件穿设在所述支架元件上,用于带动所述堵塞单元堵塞所述连通腔体;
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架部件,用于固定所述按动元件位于所述支架元件上的位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
复位元件,所述复位元件穿设在所述按动元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盖单元和所述按动元件之间,用于在对所述按动元件进行复位。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在对血液离心分离后,通过设置第二盖单元,并将第二盖单元与装置主体单元螺纹连接,从而可旋动第二盖单元,调节装置主体单元的下层腔体的容积,以将血沉棕黄层层定位在连通腔体内,进而使得血浆完全位于装置主体单元的上层腔体内,从而便于后续医护人员的提取;此外,通过将堵塞单元与第一盖单元连接,并将第一盖单元与装置主体单元螺纹连接,从而可旋动第一盖单元,使得堵塞单元可封闭连通腔体的上端,从而在医护人员提取的过程中,只提取当位于上层腔体内的血浆,提升操作便捷性;再有,通过在第一盖单元的孔洞上设置过滤单元,从而可对伸入装置主体单元内部的注射器的针头进行过滤,提升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的剖视图(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主体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盖单元和堵塞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盖体元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主要显示过滤单元的结构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盖单元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的剖视图(二);
图10是图9中局部B的放大图,主要显示连接单元的结构。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0、装置主体单元;110、上层腔体;120、连通腔体;130、下层腔体;
200、第一盖单元;210、第一盖体元件;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第三通孔;220、密封元件;
300、过滤单元; 310、第一过滤元件; 320、第二过滤元件;
400、堵塞单元; 410、堵塞元件; 420、卡接元件;
500、第二盖单元; 510、第二盖体元件; 520、挤压元件;
600、连接单元;610、支架元件;611、引导槽;612、限位槽;620、按动元件;630、限位元件;640、复位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单元100、第一盖单元200、过滤单元300、堵塞单元400和第二盖单元500。其中,装置主体单元100包括上层腔体110、连通腔体120和下层腔体130,且上层腔体110、连通腔体120和下层腔体130依次连通;第一盖单元200设置于装置主体单元100,并与装置主体单元100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上层腔体110的端部以及供注射器向装置主体单元100内注液血液、供注射器从装置主体单元100抽取制备完成的富血小板血浆;过滤单元300设置于第一盖单元200,并将第一盖单元200上的孔洞完全覆盖,用于对伸入装置主体单元100内部的注射器的针头进行过滤;堵塞单元400设置于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内部,并与第一盖单元200连接,用于堵塞连通腔体120;第二盖单元500设置于装置主体单元100,并与装置主体单元100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下层腔体130的端部以及向上挤压经过分离后的血浆。
如图3所示,装置主体单元100呈大致圆筒状设置,且上层腔体110和下次腔体分别成型在装置主体单元1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需要说明的是,装置主体单元1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其长度方向的两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装置主体单元100包括但不限于透明柱状体。
具体地,上层腔体110和下层腔体130相互靠近的端部呈漏斗形结构设置,且连通腔体120呈瓶颈结构设置。
更具体地,上层腔体110的直径尺寸随着靠近下层腔体130的部分越靠近越小,而下层腔体130的直径尺寸随着靠近上层腔体110的部分越靠近越小;需要说明的是,该种结构可实现经过分离的血液可以顺利地通过连通腔体120的通道(即沿着连通腔体120的入口的斜面分离的血液通过第二盖单元500能够顺利地向上推)。
更具体的,连通腔体120形成在上层腔体110和下层腔体13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连通腔体120的体积相比于上层腔体110和下层腔体130的体积较小,使得经过离心后的血液形成红细胞与血浆的边界的血沉棕黄层的上下厚度变大,边界清晰可见。
进一步地,装置主体单元100还包括第一刻度标识和第二刻度标识。其中,第一刻度标识设置于上层腔体110的外侧壁,用于供医护人员观察;第二刻度标识设置于下层腔体130的外侧壁,用于供医护人员观察。
具体地,第一刻度标识一体成型在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外侧壁上,且第一刻度标识可供医护人员降为直观的观察上层腔体110内的液位信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刻度表标识包括但不限于毫升刻度。
具体地,第二刻度标识一体成型在装置的外侧壁上,且第二刻度标识可供医护人员降为直观的观察下层腔体130内的液位信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刻度表标识包括但不限于毫升刻度。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盖单元200包括第一盖体元件210和密封元件220。其中,第一盖体元件210设置于装置主体单元100,并与装置主体单元100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上层腔体110的端部以及供注射器向装置主体单元100内注液血液、供注射器从装置主体单元100抽取制备完成的富血小板血浆;密封元件220设置于第一盖体元件210,用于密封第一盖体元件210上的孔洞。
具体地,第一盖体元件210呈瓶盖结构设置,第一盖体元件210与装置主体单元100的第一端螺纹连接,从而通过转动第一盖体元件210,使得第一盖体元件210在装置主体单元100第一端的实现进退。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元件210包括但不限于盖体。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盖体元件210的尺寸结构可根据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尺寸结构相适配;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盖体元件210的内径与装置主体单元100第一端的外径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盖体元件210还包括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其中,第一通孔211开设在第一盖体元件210,用于供注射器向装置主体单元100内注液血液、供注射器从装置主体单元100抽取制备完成的富血小板血浆;第二通孔212开设在第一盖体元件210,用于对装置主体单元100泄压;第三通孔213开设在第一盖体元件210的中心处,用于安装堵塞单元400。
具体地,第一通孔211贯穿开设在第一盖体元件210上,使得注射器可穿过第一通孔211并伸入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211的形状、尺寸为与注射器的标准化端部相匹配的尺寸、形状。
具体地,第二通孔212贯穿开设在第一盖体元件210上,在注射器向装置主体单元100注液血液的过程中,装置主体单元100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二通孔212排出,从而提升向装置主体单元100注射的效率。
具体地,第三通孔213贯穿开设在第一盖体元件210上,且第三通孔213的尺寸与堵塞单元400中的堵塞元件的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地,第一盖体元件210还包括防滑纹。其中,防滑纹一体成型在第一盖体元件210的圆弧外侧壁处,且防滑纹沿第一盖体元件210的周向围绕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防滑纹使得医护人员在对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操作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减少医护人员在旋动第一盖体元件210出现打滑的现象。
具体地,密封元件220包括连接带、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其中,连接带与第一盖体元件210连接,且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连接;第一密封塞扣合在第一通孔211,用于对第一通孔211进行密封;第二密封塞扣合在第二通孔212,用于对第二通孔212进行密封。
更具体地,连接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连接,且连接带中部形成有中空圆孔,该中空圆孔可供堵塞单元400穿过,并通过堵塞单元400的端部固定在第一盖体元件210上。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其长度方向的两端。
更具体地,第一密封塞与连接带的第一端一体成型,且第一密封塞旋塞在第一通孔211上,在无需注射或者提取的情况下,可实现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密闭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塞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塞。
更具体地,第二密封塞与连接带的第二端一体成型,且第二密封塞旋塞在第二通孔212上,在无需注射或者提取的情况下,可实现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密闭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塞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塞。
如图6所示,过滤单元300包括第一过滤元件310和第二过滤元件320。其中,第一过滤元件310设置于第一盖单元200,并将第一盖单元200的第一通孔211完全覆盖,用于对伸入装置主体单元100内部的注射器的针头进行过滤;第二过滤元件320设置于第一盖单元200,并将第一盖单元200的第二通孔212完全覆盖,用于对装置主体单元100泄压过程中的气体进行过滤。
具体地,第一过滤元件310通过粘接、螺栓固定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安装在第一盖体元件210上,且第一过滤元件310将第一通孔211完全覆盖。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元件310包括但不限于针头过滤器。
具体地,第二过滤元件320通过粘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安装在第一盖体元件210上,且第二过滤元件320将第二通孔212完全覆盖。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元件320包括但不限于透气膜。
如图4所示,堵塞单元400包括堵塞元件410和卡接元件420。其中,堵塞元件410的第一端与第一盖单元200连接,堵塞元件410的第二端伸入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内部,并在第二盖单元500的带动下堵塞连通腔体120;卡接元件420设置于堵塞元件410的第一端,用于将堵塞元件410与第一盖单元200卡接。
具体地,堵塞元件410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通孔213穿设在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内部,且堵塞元件410的第一端通过卡接元件420与第一盖体元件2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堵塞元件4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其长度方向的两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堵塞元件410包括但不限于堵塞杆。
此外,医护人员旋动第一盖体元件210,使得第一盖体元件210可带动堵塞元件410在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内部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在第一盖体元件210旋紧的情况下,堵塞元件410的第二端可伸入连通腔体120,从而堵塞连通腔体120。
具体地,卡接元件420一体成型在堵塞元件410的第二端,且卡接元件420可与第三通孔213的内壁卡接,从而实现堵塞元件410与第一盖体元件210之间的相互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元件420包括但不限于卡接条。
如图7所示,第二盖单元500包括第二盖体元件510和挤压元件520。其中,第二盖体元件510设置于装置主体单元100,并与装置主体单元100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下层腔体130的端部;挤压元件520设置于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内部,并与第二盖体元件510连接,用于在第二盖体元件510的带动下向上挤压经过分离后的血浆。
具体地,第二盖体元件510呈瓶盖结构设置,第二盖体元件510与装置主体单元100的第二端螺纹连接,从而通过转动第二盖体元件510,使得第二盖体元件510在装置主体单元100第二端的实现进退。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体元件510包括但不限于盖体。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盖体元件510的尺寸结构可根据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尺寸结构相适配;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盖体元件510的内径与装置主体单元100第二端的外径相同。
进一步地,第二盖体元件510还包括防滑纹。其中,防滑纹一体成型在第二盖体元件510的圆弧外侧壁处,且防滑纹沿第二盖体元件510的周向围绕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防滑纹使得医护人员在对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操作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减少医护人员在旋动第二盖体元件510出现打滑的现象。
具体地,挤压元件520的端部通过粘接等方式安装在第二盖体元件510的内部,且挤压元件520的侧壁与第二盖体元件510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可便于第二盖体元件510与装置主体单元100之间的螺纹连接;此外,挤压元件520的伸入装置主体单元100的下层腔体130内,且挤压元件520的圆周表面与下层腔体130的内表面紧密接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挤压元件520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塞。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盖体元件510与装置主体单元100的第二端结合的状态下,形成密闭的下层腔体130,并且当第二盖体元件510发生旋转的情况下,第二盖体元件510相对于装置主体单元100的第一端靠近,使得挤压元件520随着第二盖体元件510一起靠近装置主体单元100的第一端,从而使得装置主体单元100的下层腔体130内的空间增大。另一方面,当第二盖体元件510向相反方向旋转时,第二盖体元件510相对于装置主体单元100的第一端远离,使得挤压元件520随着第二盖体元件510一起远离装置主体单元100的第一端,从而使得装置主体单元100的下层腔体130内的空间减小。也就是说,装置主体单元100的下层腔体130的容积可以通过第二盖体元件510来调整。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在抽血之前用注射器吸入抗凝剂。抗凝剂的适量为待采血量的10%左右。之后,用吸入抗凝剂的注射器从患者身上抽取血液。采血后,拔出注射器的针头,使注射器的排出孔与形成于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上的第一盖体元件210的第一通孔211紧贴,将血液注入装置主体单元100内部。需要说明的是,注射针的喷出孔与第一通孔211的紧密接触是为了防止从注射器中喷出的血液错误地漏出装置主体单元100。
在此,当堵塞元件410第二端堵塞连通腔体120的状态下,通过注射器将血液注入装置主体单元100内部可能存在注射困难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血液能够顺利地注入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内部,第一盖体元件210上具有一个第二通孔212,空气可以通过该孔逸出到外部,提示注射效率。
另外,当堵塞元件410的第二端与装置主体单元100的连通腔体120的上端紧密接触发的情况下,由于连通腔体120被堵塞元件410的第二端阻挡,注入装置主体单元100内部的血液无法流向下层腔体130。因此,在进行血液注射时,将第一盖体元件210向相反方向旋转一定量,以确保堵塞元件410与连通腔体120的上端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并且第一盖体元件210与装置主体单元100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不松开。然后,血液的注入顺利进行,注入的血液可以通过连通腔体120向下流到下层腔体130的内部。
此外,在将血液注入装置主体单元100后,将第一盖体元件210的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通过密封元件220进行堵塞密封,然后进行离心分离。此时,由于连通腔体120未被堵塞,当血液被离心时,红细胞下降到装置主体单元100的下层腔体130,血浆位于装置主体单元100的上层腔体110,一层薄薄的血沉棕黄层置于血浆和红细胞之间。血浆在离心分离状态下被收集在装置主体单元100的上层腔体110的原因是在离心分离之前通过调节第二盖体元件510将其注入。考虑到血浆在血液中的比例设置下层腔体130。这里,为了更精确的分离,可以重复预定次数的离心。
之后,通过转动第二盖体元件510来调整装置主体单元100的下层腔体130的容积,以将血沉棕黄层层定位在连通腔体120内。因此,薄的血沉棕黄层聚集在连通腔体120中,其体积相对较小,因此顶部和底部厚度增加,与血浆可以区分上层和下层的红细胞。
之后,通过转动第一盖体元件210,使得第一盖体元件210带动堵塞元件410移动,从而使得堵塞元件410的第二端下降并与连通腔体120的内壁紧密抵接,使得血浆和血沉棕黄层分离;随后,将第一通孔211上的密封元件220取下,并将注射器通过第一通孔211插入装置主体单元100的内部,实现对血浆的提取。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在对血液离心分离后,通过设置第二盖单元,并将第二盖单元与装置主体单元螺纹连接,从而可旋动第二盖单元,调节装置主体单元的下层腔体的容积,以将血沉棕黄层层定位在连通腔体内,进而使得血浆完全位于装置主体单元的上层腔体内,从而便于后续医护人员的提取;此外,通过将堵塞单元与第一盖单元连接,并将第一盖单元与装置主体单元螺纹连接,从而可旋动第一盖单元,使得堵塞单元可封闭连通腔体的上端,从而在医护人员提取的过程中,只提取当位于上层腔体内的血浆,提升操作便捷性;再有,通过在第一盖单元的孔洞上设置过滤单元,从而可对伸入装置主体单元内部的注射器的针头进行过滤,提升操作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主要区别在于:还包括连接单元600。
如图8和图9所示,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还包括连接单元600。其中,连接单元600设置于堵塞单元400和第一盖单元200之间,用于将堵塞单元400与第一盖单元200活动连接。
如图10所示,连接单元600包括支架元件610、按动元件620和限位元件630。其中,支架元件610设置于第一盖单元200,用于安装零部件;按动元件620与堵塞单元400同轴连接,按动元件620穿设在支架元件610上,用于带动堵塞单元400堵塞连通腔体120;限位元件630设置于支架部件,用于固定按动元件620位于支架元件610上的位置。
具体地,支架元件610呈中空圆柱结构设置,且支架元件610通过粘接、铆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安装在第一盖体元件210的顶壁上,支架元件610可供堵塞元件410、按动元件620穿过。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元件610包括但不限于中空圆柱。
进一步地,支架元件610还包括引导槽611和限位槽612。其中,引导槽611开设在支架元件610的内侧壁上,并沿竖直方式开设,且引导槽611与限位元件630嵌设配合,实现对按动元件620的引导;限位槽612开设在支架元件610的内侧壁上,并与引导槽611连通,且限位槽612和引导槽611组合形成L形结构,并与限位元件630相互嵌设配合,实现对按动元件620的固定,即在限位元件630嵌入限位槽612的情况下,堵塞元件410的第二端堵塞连通腔体120的上端。
具体地,按动元件620的纵截面呈十字结构设置,按动元件620通过粘接、铆接作何一体成型等方式同轴固定在堵塞元件410的第一端,且按动元件620可带动堵塞元件410上装置主体单元100内部往复式升降移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按动元件620包括但不限于杆件。
具体地,限位元件630一体成型在按动元件620的圆板的侧壁处,且限位元件630可与引导槽611、限位槽612嵌设配合,实现对按动元件620的限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630包括但不限于限位块。
进一步地,连接单元600还包括复位元件640。其中,复位元件640穿设在按动元件620上,并位于第一盖单元200和按动元件620之间,用于在对按动元件620进行复位。
具体地,复位元件640同轴穿设在按动元件620,并位于第一盖体元件210和按动元件620之间,复位元件640的第一端与第一盖体元件210连接,复位元件640的第二端与按动元件620连接,复位元件640可在自动将堵塞元件410的第二端与连通腔体120分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复位元件640包括但不限于弹簧。
需要说明的是,将堵塞元件410采用按动的方式实现对连通腔体120的堵塞,相比于旋动第一盖体元件210的方式操作更为简单、便捷;此外,通过旋动第一盖体元件210的方式可能会使得装置主体单元100发生晃动,存在分离后的血液重新混合的情况发生,然而,通过按动堵塞元件410,可避免装置主体单元100发生晃动,有效避免分离后的血液重新混合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实际操作过程中,在需要堵塞元件410封闭连通腔体120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向下按压按动元件620,使得限位元件630沿引导槽611移动至其底部,并转动按动元件620,使得限位元件630嵌入限位槽612内,从而实现堵塞元件410封闭连通腔体120;
在无需堵塞元件410封闭连通腔体120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转动按动元件620,使得限位元件630从限位槽612滑出,复位元件640自动将按动元件620向上顶出,从而使得堵塞元件410与连通腔体120分离。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现有的堵塞方式一般通过旋动第一盖体元件的方式可能会使得装置主体单元发生晃动,存在分离后的血液重新混合的情况发生,然而,通过按动堵塞元件,可避免装置主体单元发生晃动,有效避免分离后的血液重新混合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单元,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包括上层腔体、连通腔体和下层腔体,且所述上层腔体、所述连通腔体和所述下层腔体依次连通;
第一盖单元,所述第一盖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并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所述上层腔体的端部以及供注射器向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内注液血液、供注射器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抽取制备完成的富血小板血浆;
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盖单元,并将所述第一盖单元上的孔洞完全覆盖,用于对伸入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内部的注射器的针头进行过滤;
堵塞单元,所述堵塞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盖单元连接,用于堵塞所述连通腔体;
第二盖单元,所述第二盖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并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所述下层腔体的端部以及向上挤压经过分离后的血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腔体和所述下层腔体相互靠近的端部呈漏斗形结构设置,且所述连通腔体呈瓶颈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单元包括:
第一盖体元件,所述第一盖体元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并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所述上层腔体的端部以及供注射器向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内注液血液、供注射器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抽取制备完成的富血小板血浆;
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元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盖体元件上的孔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元件包括:
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盖体元件,用于供注射器向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内注液血液、供注射器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抽取制备完成的富血小板血浆;
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盖体元件,用于对所述装置主体单元泄压;
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盖体元件的中心处,用于安装所述堵塞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
第一过滤元件,所述第一过滤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单元,并将所述第一盖单元的第一通孔完全覆盖,用于对伸入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内部的注射器的针头进行过滤;
第二过滤元件,所述第二过滤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单元,并将所述第一盖单元的第二通孔完全覆盖,用于对所述装置主体单元泄压过程中的气体进行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单元包括:
堵塞元件,所述堵塞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盖单元连接,所述堵塞元件的第二端伸入所述装置主体单元的内部,并在所述第二盖单元的带动下堵塞所述连通腔体;
卡接元件,所述卡接元件设置于所述堵塞元件的第一端,用于将所述堵塞元件与所述第一盖单元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单元包括:
第二盖体元件,所述第二盖体元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并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所述下层腔体的端部;
挤压元件,所述挤压元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盖体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盖体元件的带动下向上挤压经过分离后的血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堵塞单元和所述第一盖单元之间,用于将所述堵塞单元与所述第一盖单元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支架元件,所述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单元,用于安装零部件;
按动元件,所述按动元件与所述堵塞单元同轴连接,所述按动元件穿设在所述支架元件上,用于带动所述堵塞单元堵塞所述连通腔体;
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架部件,用于固定所述按动元件位于所述支架元件上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
复位元件,所述复位元件穿设在所述按动元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盖单元和所述按动元件之间,用于在对所述按动元件进行复位。
CN202410460631.5A 2024-04-17 2024-04-17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 Pending CN1181797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60631.5A CN118179771A (zh) 2024-04-17 2024-04-17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60631.5A CN118179771A (zh) 2024-04-17 2024-04-17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79771A true CN118179771A (zh) 2024-06-14

Family

ID=91398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60631.5A Pending CN118179771A (zh) 2024-04-17 2024-04-17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797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49201B1 (ko) 말초혈액 내의 조혈 줄기세포 및 중간엽 줄기세포의 추출을 위한 바이오 디바이스
US999358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extracting high-concentration plasma from whole blood
DK169311B1 (da) Apparat og fremgangsmåde til membranseparering af komponenterne i en væskeprøve
EP1202758B1 (en) Platelet concentration syringe kit and method
KR101179548B1 (ko) 성분 분리기
US9555171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llecting separate components of whole blood
KR101333789B1 (ko) 원심 분리 용기 및 그의 용도
CN118179771A (zh)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
US11345892B2 (en) Centrifugal syringe and method for blood fractionation
EP0335882A1 (en) Improved cryoglobulin separation
CN214130397U (zh) 一种prp提取分离针筒及包含此针筒的提取分离套装
CN210384934U (zh)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装置
US10105084B2 (en) Blood sampler
JP2022155555A (ja) 幹細胞を含む体液抽出用バイオキット
CN112237755B (zh) 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方法、制备装置及制得的富血小板血浆
KR20180025656A (ko) 골수 및 혈액 농축키트
US11759775B2 (en) Device, kit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platelet rich plasma
KR200486998Y1 (ko) 특정성분 추출이 가능한 의료용 주사기 키트
KR101433821B1 (ko) 항응고제 자동 주입형 혈소판 농축세트
CN220176135U (zh) 一种血液prp分离提取瓶
US20220241472A1 (en) Red blood cell filter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CN218554409U (zh) 一种血液prp分离装置
CN114870436A (zh) 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20170006820A (ko) 혈소판 농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농축기구
CN114939345A (zh) 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