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50170B - 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50170B
CN118150170B CN202410566766.XA CN202410566766A CN118150170B CN 118150170 B CN118150170 B CN 118150170B CN 202410566766 A CN202410566766 A CN 202410566766A CN 118150170 B CN118150170 B CN 118150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support
cavity
air
head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667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150170A (zh
Inventor
熊建军
易贤
赵照
冉林
赵杰毅
刘宇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4105667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50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8150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50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150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50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防除冰试验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该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包括基台、驱动件、连接件和支座,驱动件和支座间隔地设于基台上,连接件可转动地设于支座,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驱动件相连接,以使驱动件能够驱动连接件转动,第二连接端能够与整流帽罩相连接,支座内形成有能够通入热气的热气腔,热气腔具有进气口和通气口,第二连接端形成有供气结构,供气结构与通气口动密封配合,供气结构内具有热气通道,热气通道的第一端与热气腔相连通,热气通道的第二端能够与整流帽罩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本申请能够减小得到的防冰试验结果与实际的防冰效果之间的偏差。

Description

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防除冰试验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在高空低于冰点的温度下飞行时,如果穿越含有过冷水滴的云层,水滴碰在飞机或部件表面上,就会在碰撞区域及其附近发生积冰,例如整流帽罩、进气机匣等部件是出现结冰现象的主要部件,其中整流帽罩是发动机的进口部件,其防冰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飞机的运行安全,因此必须进行整流帽罩防冰效果验证试验。
整流帽罩在进行防冰试验时,需要考虑整流帽罩在结冰风洞中热气供给的因素。相关技术在进行防冰试验时,其将整流帽罩固定在基台上,而后再向整流帽罩内通入热气,但采用这种结构得到的防冰试验结果会与实际的防冰效果有偏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能够减小得到的防冰试验结果与实际的防冰效果之间的偏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包括基台、驱动件、连接件和支座,基台能够设于结冰风洞内,驱动件和支座间隔地设于基台上,
连接件可转动地设于支座,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驱动件相连接,以使驱动件能够驱动连接件转动,第二连接端能够与整流帽罩相连接,
支座内形成有能够通入热气的热气腔,热气腔具有进气口和通气口,第二连接端形成有供气结构,供气结构与通气口动密封配合,供气结构内具有热气通道,热气通道的第一端与热气腔相连通,热气通道的第二端能够与整流帽罩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在具体运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时,可将整流帽罩与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又与驱动件相连接,因此通过驱动件能够驱动整流帽罩转动;此外,连接件可转动地设于支座,支座内设有热气腔,因此在第二连接端形成的供气结构能够相对热气腔转动,且供气结构与通气口动密封配合,因此供气结构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密封热气腔的通气口防止热气腔与大气相连通,由于供气结构内设有热气通道,热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热气腔和整流帽罩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也就是说,在驱动件驱动整流帽罩转动的过程中,热气腔中的热气能够通过热气通道被引入整流帽罩的内部空间内,从而进行防冰试验。由此可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后,驱动件能够驱动整流帽罩转动,并且在整流帽罩转动的过程中,热气腔的热气能够被引入整流帽罩内,而飞机在飞行时整流帽罩也是转动的,因此采用本申请的结构能够减小得到的验证结果与实际的防冰效果之间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驱动件、衔接件和支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轴套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输出轴与轴套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台;200、驱动件;210、输出轴;300、连接件;310、供气结构;311、热气通道;400、支座;410、热气腔;411、进气口;412、通气口;413、避让口;420、支撑腔;510、热气管;520、连通管;530、供气管;540、转动轴承;610、整流帽罩;620、后整流锥;630、整流筒;700、安装座;710、底板;720、侧板;800、衔接件;810、第一固定部;820、第二固定部;910、轴套;911、键槽;912、第一内壁;913、第二内壁;914、第三内壁;920、发热件;930、拉杆;940、支杆;950、上壁;960、下壁;97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相关技术将整流帽罩固定在基台上,而后再向整流帽罩内通入热气,也就是说,相关技术是在整流帽罩处于静止状态时,向整流帽罩内通入热气,而飞机在飞行时,整流帽罩通常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显然相关技术所得到的验证结果会与实际的防冰效果存在偏差。
如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请参阅图2至图4,其包括基台100、驱动件200、连接件300和支座400,基台100能够设于结冰风洞内,驱动件200和支座400间隔地设于基台100上。具体来讲,基台100是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的基础构件,其可为驱动件200、支座400等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可选地,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还包括整流筒630和后整流锥620,整流筒630与基台100固定连接,并能够罩盖驱动件200和支座400,后整流锥620的大头端与整流筒630相连接,在整流帽罩610与连接件300相连接后,整流帽罩610和后整流锥620分别位于整流筒630相对的两端;进一步地,整流帽罩610沿径向凸出于整流筒630,这可减小整流筒630的风阻。
连接件300可转动地设于支座400,连接件3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驱动件200相连接,以使驱动件200能够驱动连接件300转动,第二连接端能够与整流帽罩610相连接。可选地,驱动件200可为电机、液压马达、回转气缸等装置。
支座400内形成有能够通入热气的热气腔410,热气腔410具有进气口411和通气口412,第二连接端形成有供气结构310,供气结构310与通气口412动密封配合,也就是说,供气结构310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密封通气口412,以防止热气腔410与大气相连通,供气结构310内具有热气通道311,热气通道311的第一端与热气腔410相连通,热气通道311的第二端能够与整流帽罩61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在具体运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时,可将整流帽罩610与连接件300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而连接件300的第一连接端又与驱动件200相连接,因此通过驱动件200能够驱动整流帽罩610转动;此外,连接件300可转动地设于支座400,支座400内设有热气腔410,因此在第二连接端形成的供气结构310能够相对热气腔410转动,且供气结构310与通气口412动密封配合,以防止热气腔410与大气相连通,因此供气结构310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密封热气腔410的通气口412,由于供气结构310内设有热气通道311,热气通道311的两端分别与热气腔410和整流帽罩61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也就是说,在驱动件200驱动整流帽罩610转动的过程中,热气腔410中的热气能够通过热气通道311被引入整流帽罩610的内部空间内,从而进行防冰试验。由此可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后,驱动件200能够驱动整流帽罩610转动,并且在整流帽罩610转动的过程中,热气腔410的热气能够被引入整流帽罩610内,而飞机在飞行时整流帽罩610也是转动的,因此采用本申请的结构能够减小得到的验证结果与实际的防冰效果之间的偏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气结构310的所有部分可位于热气腔410之外,此时可利用供气结构310的端面与通气口412动密封配合,由于供气结构310的中心需要与连接件300位于供气结构310之外的部分相连接,因此可在供气结构310上开设环形的热气通道311,热气通道311偏离供气结构310的中心,在此情况下,通气口412与环形的热气通道311相连通。但采用此种结构时,由于供气结构310在不断地转动,而热气腔410又是固定不动的,因此热气通道311仅有与通气口412相对应的部分才会进气,而热气通道311的其他部分均不会进气,显然这会减小热气通道311的进气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供气结构310的第一端穿过通气口412延伸至热气腔410内,供气结构310的外周面与通气口412动密封配合,热气通道311的第一端位于热气腔410内,热气腔410上还设有避让口413,第一连接端穿出避让口413,并与驱动件200相连接,连接件300与避让口413动密封配合。本实施例中,供气结构310的外周面与通气口412动密封配合,且热气通道311的第一端位于热气腔410内,因此热气通道311的第一端的所有部分均能够进气,并且在连接件300转动的过程中,热气通道311的第一端始终位于热气腔410内,热气通道311的所有部分均可以进气,如此可增大热气通道311的进气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整流帽罩610的小头端设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贯通孔,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还包括热气管510,热气管510的第一端延伸至热气通道311内,热气管510的第二端穿出热气通道311的第二端,并能够延伸至整流帽罩610的小头端。具体来讲,整流帽罩610呈锥形,整流帽罩610的大头端与连接件300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贯通孔沿整流帽罩610的厚度方向贯穿整流帽罩610,同一周向上的多个贯通孔为一组,贯通孔设有多组,多组贯通孔沿整流帽罩610的轴向间隔分布。
本实施例中,热气管51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热气通道311和整流帽罩610的小头端,如此可利用热气管510将热气腔410内的热气导入至整流帽罩610的小头端,热气进入整流帽罩610的小头端后能够通过贯通孔穿出整流帽罩610,并在整流帽罩610的外部形成热气膜,通过热气膜防冰;并且,本实施例通过热气管510直接将热气导入整流帽罩610的小头端,相较于热气通过热气通道311先进入整流帽罩610的大头端,再进入整流帽罩610的小头端而言,本实施例可减少热量在途中的损失,以提高热能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热气管510的第二端还连接有多个连通管520,连通管520与热气管510相连通,多个连通管520沿热气管510的周向间隔分布,各连通管520分别延伸至各贯通孔。本实施例中,热气管510的第二端还连接有多个连通管520,各连通管520均与热气管510相连通,因此可通过连通管520将热气管510内的热气导入至贯通孔内,以形成上述的热气膜;并且连通管520可以更好地控制气流的方向,通过连通管520可以将热气有针对性地导入至贯通孔内,这可防止热气在整流帽罩610的小头端内随意扩散,这不仅可减小热气的能量损失,还可使热气在进入贯通孔内时仍具有较大的压力。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供气结构310能够与整流帽罩610相连接,且供气结构310的第二端能够延伸至整流帽罩610之内,热气通道311的第二端能够延伸至整流帽罩610之内,如此在未设有热气管510的情况下,可使热气通道311的第二端更靠近整流帽罩610的小头端,以减小热气在途中的热量损失;且供气结构310还可与整流帽罩610相连接,也就是说,供气结构310不仅可用于提供热气,还能与整流帽罩610对接,这可达到一物多用的目的。当然,供气结构310的第二端也可不延伸至整流帽罩610之内,此时其可与整流帽罩610的内端面平齐。可选地,连接件300包括主轴和供气结构310,供气结构310设于主轴背离驱动件200的一端,供气结构310径向凸出于主轴,供气结构310上套设有法兰,连接件300通过法兰与整流帽罩610的大头端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主轴即为图3中位于供气结构310右侧的部分。
和/或,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基台100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基台100的顶面和底面,容纳腔内穿设有供气管530,供气管530的一端穿出基台100的顶面并延伸至进气口411,供气管530的另一端穿出基台100的底面并能够与热气源相连通。本实施例中,供气管530的一端穿出基台100的底面并能够与热气源相连通,供气管530的另一端穿出基台100的顶面并延伸至进气口411,如此热气源能够通过供气管530向热气腔410内注入热气,且由于供气管530的一部分位于基台100的容纳腔内,因此本实施例可通过基台100位于容纳腔以外的实体部分包裹供气管530,这不仅可对供气管530进行防护,还可对供气管530进行保温,以减小由供气管530输送的热气的能量损失。当然,供气管530也可布设在基台100之外,本申请不对此进行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上壁950和下壁960仅为结冰风洞的一部分,这里仅用于示意上壁950和下壁960。可选地,容纳腔包括相互隔绝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供气管530穿设于第一腔体,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的电缆970穿设于第二腔体。
和/或,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支座400内还形成有与热气腔410间隔设置的支撑腔420,支撑腔420位于热气腔410背离供气结构310的一侧,支撑腔420内设有至少两个转动轴承540,第一连接端依次穿出避让口413和转动轴承540,并与驱动件200相连接,热气腔410在连接件300的轴向上的长度为L1,支撑腔420在连接件300的轴向上的长度为L2,L1小于L2的十分之一。本实施例中,支座400内还形成有支撑腔420,支撑腔420与热气腔410间隔设置,热气腔410的长度小于支撑腔420的长度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热气腔410的长度L1较小,支撑腔420的长度L2较大,而支撑腔420的长度较大则可为转动轴承540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以增加转动轴承540的数量,从而使连接件300得到更为可靠的支撑,进而提升连接件300的转动稳定性,使其能够在高转速下运行;此外,热气腔410的长度较小则热气腔410的体积也较小,如此从进气口411进入的热气能够迅速填充满热气腔410,进而快速地从热气腔410进入热气通道311,以提升防冰效果。当然,热气腔410的长度也可大于或等于支撑腔420的长度的十分之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5,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还包括安装座700和衔接件800,安装座700包括相对弯折的底板710和侧板720,底板710与基台100固定连接,衔接件800的第一端与支座400固定连接,衔接件800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固定部810和第二固定部820,第一固定部810与驱动件20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820与侧板720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一固定部810与驱动件200的端面相连接,第二固定部820凸出设置于第一固定部810的外周面,侧板720的一部分与第二固定部820叠置相连。安装座700与衔接件800之间、支座400与衔接件800之间,以及衔接件800与驱动件200之间均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00与衔接件800的第一固定部810固定连接,而衔接件800又与支座400固定连接,且支座400设于基台100,如此可利用衔接件800将驱动件200进行轴向固定;此外,衔接件800的第二固定部820与安装座700的侧板720固定连接,而安装座700的底板710又与基台100固定连接,因此可利用衔接件800将驱动件200径向固定。可见,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后,驱动件200、支座400和基台100连接成一个整体,如此可提升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的刚度,且驱动件200被进行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这可提升驱动件200的连接刚度,如此可减小驱动件200在进行高转速工作时的振动参数,进而减小整流帽罩610的振动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运用本实施例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时,整流帽罩610的转速在超过6000rpm时,其振动参数也能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上一实施例中,由于驱动件200、支座400和基台100被连接成一个整体,并且驱动件200被轴向和径向固定,因此驱动件200在安装完成后,其位置无法被调整,因此为保证驱动件200的输出轴210与连接件300能够通过轴套910顺利地连接,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至图8,驱动件200包括输出轴210,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还包括轴套910,轴套910的两端均设有键槽911,输出轴210和连接件300分别与对应的键槽911键连接,键槽911具有朝向键槽911的槽口的第一内壁912,第一内壁912为朝向槽口凸出的弧面。可选地,输出轴210和轴套910之间可通过平键或者花键连接,连接件300和轴套910之间可通过平键或者花键连接。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00的输出轴210通过轴套910与连接件300相连接,轴套910在自身轴向上的两端均设有键槽911,输出轴210和连接件300分别与对应的键槽911键连接,由于键槽911的第一内壁912为弧面,因此在输出轴210与连接件300在第一方向上的同轴度不好的情况下,将轴套910与连接件300和输出轴210装配时,轴套910会相对输出轴210和连接件300活动,此时弧面会相对连接件300和输出轴210滚动,从而使输出轴210通过轴套910顺利地与连接件300连接,其中,第一方向为键槽911的槽口与第一内壁912之间的连线方向;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后,可适当减小连接件300、支座400、安装座700和基台100的加工精度,以及减小驱动件200与连接件300的装配难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键槽911具有沿自身宽度方向分布的第二内壁913和第三内壁914,第二内壁913为朝向第三内壁914凸出的弧面,第三内壁914为朝向第二内壁913凸出的弧面。本实施例中,在输出轴210与连接件300在键槽911的宽度方向上的同轴度不好的情况下,将轴套910与连接件300和输出轴210装配时,轴套910会相对输出轴210和连接件300活动,此时弧面会相对连接件300和输出轴210滚动,从而使输出轴210通过轴套910顺利地与连接件300连接。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后,可适当减小连接件300、支座400、安装座700和基台100的加工精度,以及减小驱动件200与连接件300的装配难度。
由于基台100设于结冰风洞之内,因此结冰风洞内的冷风会与基台100的迎风侧相接触,而结冰风洞的冷风中含有过冷水滴,这容易在基台100的迎风侧结冰,若基台100上的冰渣过多,则可能会延伸至整流帽罩610,这会影响防冰试验结果,因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基台100靠近第二连接端的一侧为迎风侧,基台100的外周面设有发热件920,发热件920位于迎风侧。本实施例中,基台100上设有发热件920,发热件920位于迎风侧,利用发热件920发出的热量能够防止在基台100的迎风侧结冰,从而防止冰渣延伸至整流帽罩610而影响防冰试验结果。这里的发热件920可以为电加热膜等可以发出热量的部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还包括拉杆930和支杆940,拉杆930的一端与支座400固定连接,拉杆930的另一端能够与结冰风洞的上壁950固定连接,支杆940的一端与基台100固定连接,支杆940的另一端能够与结冰风洞的下壁96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支座400能够通过拉杆930与结冰风洞的上壁950固定连接,基台100能够通过支杆940与下壁960固定连接,这可增加基台100和支座400分别与结冰风洞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能够防止基台100和支座400振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与“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还包括整流筒630”的实施例组合时,拉杆930的一端贯穿整流筒630后再与支座400固定连接。
此外,由于拉杆930的一端贯穿整流筒630后再与支座400固定连接,因此拉杆930的一部分会暴露在整流筒630的外部,且拉杆930的该部分会阻挡结冰风洞内的冷风,因此拉杆930与整流筒630的相接处则会堆积冰渣,而拉杆930与支座400固定连接,支座400又距离整流帽罩610较近,因此这部分冰渣过多则也可能会延伸至整流帽罩610,这同样会影响防冰试验结果。可选地,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还包括导气管(图中未示出),导气管的一端与热气腔410相连通,导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拉杆930与整流筒630的相接处,通过导气管将热气引导至上述的相接处,从而去除堆积在相接处的冰渣。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00)、驱动件(200)、连接件(300)和支座(400),所述基台(100)能够设于结冰风洞内,所述驱动件(200)和所述支座(400)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台(100)上,
所述连接件(30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座(400),所述连接件(3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驱动件(200)相连接,以使所述驱动件(200)能够驱动所述连接件(300)转动,所述第二连接端能够与整流帽罩(610)相连接,
所述支座(400)内形成有能够通入热气的热气腔(410),所述热气腔(410)具有进气口(411)和通气口(412),所述第二连接端形成有供气结构(310),所述供气结构(310)与所述通气口(412)动密封配合,所述供气结构(310)内具有热气通道(311),所述热气通道(311)的第一端与所述热气腔(410)相连通,所述热气通道(311)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整流帽罩(61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所述供气结构(310)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气口(412)延伸至所述热气腔(410)内,所述供气结构(310)的外周面与所述通气口(412)动密封配合,所述热气通道(31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热气腔(410)内,所述热气腔(410)上还设有避让口(413),所述第一连接端穿出所述避让口(413),并与所述驱动件(200)相连接,所述连接件(300)与所述避让口(413)动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帽罩(610)的小头端设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贯通孔,所述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还包括热气管(510),所述热气管(510)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热气通道(311)内,所述热气管(510)的第二端穿出所述热气通道(311)的第二端,并能够延伸至所述整流帽罩(610)的小头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管(510)的第二端还连接有多个连通管(520),所述连通管(520)与所述热气管(510)相连通,多个所述连通管(520)沿所述热气管(510)的周向间隔分布,各所述连通管(520)分别延伸至各所述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结构(310)能够与所述整流帽罩(610)相连接,且所述供气结构(310)的第二端能够延伸至所述整流帽罩(610)之内,所述热气通道(311)的第二端能够延伸至所述整流帽罩(610)之内;和/或,
所述基台(100)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基台(100)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容纳腔内穿设有供气管(530),所述供气管(530)的一端穿出所述基台(100)的顶面并延伸至所述进气口(411),所述供气管(530)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基台(100)的底面并能够与热气源相连通;和/或,
所述支座(400)内还形成有与所述热气腔(410)间隔设置的支撑腔(420),所述支撑腔(420)位于所述热气腔(410)背离所述供气结构(310)的一侧,所述支撑腔(420)内设有至少两个转动轴承(540),所述第一连接端依次穿出所述避让口(413)和所述转动轴承(540),并与所述驱动件(200)相连接,所述热气腔(410)在所述连接件(300)的轴向上的长度为L1,所述支撑腔(420)在所述连接件(300)的轴向上的长度为L2,L1小于L2的十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还包括安装座(700)和衔接件(800),所述安装座(700)包括相对弯折的底板(710)和侧板(720),所述底板(710)与所述基台(100)固定连接,
所述衔接件(800)的第一端与支座(400)固定连接,所述衔接件(800)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固定部(810)和第二固定部(820),所述第一固定部(810)与所述驱动件(2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820)与所述侧板(72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00)包括输出轴(210),所述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还包括轴套(910),所述轴套(910)的两端均设有键槽(911),所述输出轴(210)和所述连接件(300)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键槽(911)键连接,所述键槽(911)具有朝向所述键槽(911)的槽口的第一内壁(912),所述第一内壁(912)为朝向所述槽口凸出的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键槽(911)具有沿自身宽度方向分布的第二内壁(913)和第三内壁(914),所述第二内壁(913)为朝向所述第三内壁(914)凸出的弧面,所述第三内壁(914)为朝向所述第二内壁(913)凸出的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100)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侧为迎风侧,所述基台(100)的外周面设有发热件(920),所述发热件(920)位于所述迎风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还包括拉杆(930)和支杆(940),所述拉杆(930)的一端与所述支座(400)固定连接,所述拉杆(930)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结冰风洞的上壁(950)固定连接,所述支杆(940)的一端与所述基台(100)固定连接,所述支杆(940)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结冰风洞的下壁(960)固定连接。
CN202410566766.XA 2024-05-09 2024-05-09 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 Active CN118150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66766.XA CN118150170B (zh) 2024-05-09 2024-05-09 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66766.XA CN118150170B (zh) 2024-05-09 2024-05-09 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50170A CN118150170A (zh) 2024-06-07
CN118150170B true CN118150170B (zh) 2024-07-12

Family

ID=91298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66766.XA Active CN118150170B (zh) 2024-05-09 2024-05-09 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5017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44896A (zh) * 2024-02-04 2024-04-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转速旋转帽罩热气出流防冰试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4538B1 (en) * 1999-10-25 2002-03-12 Rohr, Inc. Passive control of hot air injection for swirling rotational type anti-icing system
RU2451919C1 (ru) * 2010-12-01 2012-05-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авиационного моторостроения имени П.И. Баранов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митации условий обледенения при стендовых испытаниях авиационных газотурбинных двигателей в термобарокамере с присоединенным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м
CN202947855U (zh) * 2012-09-25 2013-05-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冰风洞中研究航空发动机整流罩积冰和防冰的试验器
EP3276326A1 (en) * 2016-07-29 2018-01-31 Airbus Operations GmbH Core cowl for pressurized air driven turbine powered simulators having anti-ice trailing edge
US10221765B2 (en) * 2016-08-26 2019-03-0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nti-icing exhaust system
CN115235723A (zh) * 2021-04-23 2022-10-25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流环防冰试验装置、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115508096A (zh) * 2021-06-23 2022-12-23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流道模拟件、防冰试验装置和防冰试验方法
CN115524131B (zh) * 2022-09-13 2024-03-19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基于非结冰条件的整机防冰系统验证方法
CN116605414A (zh) * 2023-04-26 2023-08-18 江西中发天信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发动机整流帽罩结冰模拟测量方法和除冰方法
CN117906900B (zh) * 2024-02-22 2024-05-14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结冰风洞试验中旋转帽罩的残留冰获取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44896A (zh) * 2024-02-04 2024-04-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转速旋转帽罩热气出流防冰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50170A (zh) 2024-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65334A (en) Apparatus for lubrication of a differential bearing mounted between concentric shafts
JP4887031B2 (ja) 後部発電機を有する2スプール型バイパスターボジェット、および空気流接続装置ならびにシステム
EP0504138B1 (en) Turbocharger bearing retention and lubrication system
EP3647634B1 (en) Oil-cooled carbon seal
US5145334A (en) Turbocharger bearing retention and lubrication system
CN101619677B (zh) 旋涡式气-油分离器系统
CN107989826B (zh) 轴流式风机叶轮
EP3090162B1 (en) Lubrication system, corresponding fan drive gear system and assembly method
EP1149986B1 (en) Turbine frame assembly
JP2544086B2 (ja) ガスタ―ビンエンジンの潤滑システム
EP2546471B1 (en) Tip clearance control for turbine blades
JP5112708B2 (ja) エンジンシャフトを引っ込み可能なナットと連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US4502274A (en) Lubric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for intershaft bearing of turbojet
CA2070440C (en) Heat shield mechanism for turbine engines
EP3396113B1 (en) Intershaft seal with support linkage
EP0760053B1 (en) Annular bearing compartment
US20220128005A1 (en) Gas-Wind Turbine Engine
CN108730038A (zh) 用于冷却流体分布的方法和系统
US20170370288A1 (en) Oil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urbomachine with an oil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8150170B (zh) 整流帽罩支撑试验装置
GB2217393A (en) Gas turbine engine anti-icing system
EP3677754B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non-contact interface
EP3783203B1 (en) Gas turbine engine component comprising a radial seal arrangement with axially elongated oil cooled runner
US11970983B2 (en) Arrangement for an aircraft turbine engine having improved lubrication, the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shaft rotatably coupled to a following member by means of splines
US3652178A (en) Device for the output shaft of a gas turb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