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11097A - 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11097A
CN118111097A CN202410440630.4A CN202410440630A CN118111097A CN 118111097 A CN118111097 A CN 118111097A CN 202410440630 A CN202410440630 A CN 202410440630A CN 118111097 A CN118111097 A CN 118111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control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data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406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晶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11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11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设备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生成针对所述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用户可以在第一设备中配置用于控制第二设备的数据,从而利用第一设备更加便捷的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无需频繁的操控第二设备,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

Description

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会使用诸如空调、加湿器等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温湿度调节,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模式是,用户回家后家里温度太高,先用遥控器或者使用手机APP控制设备开机,然后设定温度。若用户感觉到温度偏高或者偏低,还需要再次进行调节,往复循环。
而随着空气调节设备的更新迭代,设备的智能性逐渐提高,部分高端空调已经能够自适应改变自身的出风参数,减少用户手动控制的次数。但是空调的成本高昂,用户难以频繁更换,导致设备难以为用户提供便捷化温控服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空气调节设备的智能性低下,使得设备的使用体验低下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所述设备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生成针对所述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包括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所述第一设备预存有针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与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进入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的控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而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生成的所述控制信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物联网,所述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所述设备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将自身采集的检测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进入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生成针对所述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所述设备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讯连接;
所述第三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将自身采集的检测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进入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生成针对所述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所述设备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讯连接:
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
参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生成针对所述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设备控制方法,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设备控制方法时采用上述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以预设配置数据,使得用户可以在第一设备中配置用于控制第二设备的数据,从而利用第一设备更加便捷的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无需频繁的操控第二设备。同时,第一设备能够与第三设备联动,通过第三设备的联动,自动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使得第二设备的控制过程更加方便,提高了第二设备的使用便捷性,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也就是说,当第二设备为空调时,即使不更换智能化的空调,对于传统的空调,也能够通过第一设备使其按照配置数据运行,满足用户对空调的控制需求和使用需求,提高了空调的智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控制方法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控制方法中控制第二设备运行速冷模式的流程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控制方法中控制第二设备运行睡眠模式的流程图。
图6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控制方法中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联动控制第二设备的流程图。
图7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控制方法中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联动控制第二设备的另一流程图。
图8是一个实施例中运行模式选择界面的示意图。
图9是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参数设置的界面示意图。
图10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包括第一设备001和第二设备002,其中,第一设备001与第二设备002通信连接。第一设备001能够向第二设备002发送控制信号,以使第二设备002按照控制信号中的运行参数运行。第一设备001和第二设备0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家居设备。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的智能家居场景,对本申请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做具体阐述。智能家居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02、与该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的智能设备104。
可选地,智能设备104可以是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是设置于室内空间中的多种智能家电设备、传感器以及检测设备等,例如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智能插座、空调伴侣、智能灯具、红外发射装置、雷达设备以及摄像头装置等。示例性地,智能设备104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102可以认为是用户端或者终端,可进行智能设备104关联的客户端的部署(也理解为安装),此终端设备102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控制面板、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等电子设备,在此不进行限定。其中,客户端与智能设备104关联,实质是用户在客户端中进行账户注册,并在客户端中对智能设备104进行配置,例如,该配置包括为智能设备104添加设备标识等,以使得终端设备102中运行客户端时,能够为用户提供关于智能设备104的显示或控制,此客户端可以是应用程序形式,也可以是网页形式,相应地,客户端进行智能设备104显示或控制的界面则可以是程序窗口形式,还可以是网页页面形式的,此处也并未加以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家居系统10还可以包括与终端设备102、智能设备104通信连接的网关106。网关106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网关106可以为智能家居系统的智能网关,可以实现系统信息的采集、信息输入、信息输出、集中控制、远程控制、联动控制等功能。网关106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智能交互终端等产品进行信息交互。网关106还可具备无线路由功能。
其中,与网关106连接的智能设备104,可以与网关106之间进行信息以及指令的交互。网关106与智能设备104及可以通过蓝牙、WI F I(Wi re l ess-Fi de l ity,无线保真)、Zi gBee(紫峰技术)、以太网等通信方式连接,当然,网关106与智能设备104的连接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中枢或网关类产品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控制中心,负责管理和协调各个智能设备的联动和控制。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智能家居系统10还可以包括与网关106通信连接的路由器108和服务器110。服务器110可以是本地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等服务器,服务器110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具体的服务器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与网关106连接的服务器110,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网关106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设置于不同的室内空间的网关106都可以通过网络与同一个服务器110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服务器110和网关106之间的信息交互。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智能设备104之间通过网关实现通信连接,其中一个智能设备104能够向另一个智能设备104发送控制信号,使得另一个智能设备104按照控制信号中的运行参数运行。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会使用诸如空调、加湿器等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温湿度调节,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模式是,用户回家后家里温度太高,先用遥控器或者使用手机APP控制设备开机,然后设定温度。若用户感觉到温度偏高或者偏低,还需要再次进行调节,往复循环。
而随着空气调节设备的更新迭代,设备的智能性逐渐提高,部分高端空调已经能够自适应改变自身的出风参数,减少用户手动控制的次数。但是空调的成本高昂,用户难以频繁更换,导致设备难以为用户提供便捷化温控服务。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控制方法,为了便于理解,以智能家居设备为例进行说明,智能家居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且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设备控制模式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讯连接。
其中,设备控制模式指第一设备能够运行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使第二设备受控于第一设备。因此设备控制模式可以是一种能够将第二设备关联至第一设备下的模式。具体的,例如,第一设备接收到关联指令后,与关联指令中的第二设备进行连接,此时即可视为第一设备进入设备控制模式。在第一设备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对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使得第二设备能够根据第一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进行动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处于设备控制模式时,可以对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进行控制,具体数量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配置数据指针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数据,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处于设备控制模式时,能够获得针对第二设备的配置数据,而后根据配置数据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其中,配置数据为预先配置。具体的配置过程可以是用户利用智能手机或者智能电脑进行配置,在配置完成后,将配置数据传输给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关联该配置数据。为了便于理解,例如,配置数据可以包括在几点开启第二设备,在几点关闭第二设备。如此,第一设备处于设备控制模式后,即可从配置数据中得知在几点向第二设备发送开启指令,在几点向第二设备发送关闭指令,以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如图3所示,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
第一设备能够获取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其中,用户指令指用户传输给第一设备且用于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指令。也就是说,用户指令是用来控制第二设备的。例如,以空调为例,如果用户的空调较为传统,用户使用空调自带的遥控器无法对空调定时启动和关闭,此时,用户可以配置相关的控制数据,并将配置数据传输给第一设备。当需要第一设备对空调进行定时控制时,用户将用户指令传输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即按照配置数据对空调进行定时启动和关闭。
第三设备指能够产生检测数据的设备,例如传感器或者摄像头。检测数据可以是针对环境的检测数据,也可以是针对某个空间中的物体的检测数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以空调为例,第三设备对空调所处空间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生成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即可实现对空调输出温度的控制。
S102、根据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配置数据中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其中,配置数据为预先配置的数据,用于将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与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关联。具体的,用户指令、检测数据以及运行数据均可以进行配置,从而得到配置数据。例如,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对用户指令的类型进行设置,并为各个类型的用户指令匹配相应的运行数据。同时,对检测数据和响应的运行数据进行设置,使得配置数据中,每种用户指令均对应有运行数据,每个区间段的检测数据均对应有运行数据。如此,在第一设备获取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后,即可从配置数据中确定对应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数据也可以针对第一设备的控制模式进行设置。比如,第一设备不同的控制模式对应有不同的配置数据,当第一设备获得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后,确定与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所对应的控制模式,从而确定该控制模式下的配置数据,进而从该配置数据中确定对应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配置数据中包含有多套运行参数,用户指令和检测数据可以对应不同的运行参数。使得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用户指令时,根据用户指令的类型或者用户指令的标识确定配置数据中相关的运行参数,同理,使得第一设备在接收到检测数据时,根据检测数据的类型或者标识确定配置数据中相关的运行参数。为了便于理解,例如,用户指令属于主动控制,检测数据属于被动控制。因此在配置数据中,包含有两套运行参数,一套对应用户指令的主动控制,一套对应检测数据的被动控制。使得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用户指令时,确定与主动控制相对应的运行参数,第一设备在接收到检测数据时,确定与被动控制相对应的运行参数。具体的运行参数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S103、根据运行参数生成针对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由于确定了运行参数,第一设备即可根据运行参数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传输给第二设备后,即可使第二设备按照运行参数进行运行。为了便于理解,以空调为例对运行参数进行说明。在一应用场景中,用户预先配置三套运行参数,第一套为制冷模式,包括空调以最高风档运行,目标温度为21摄氏度,运行时长30分钟;第二套为制热模式,包括空调以最低风挡运行,目标温度为27摄氏度,持续运行;第三套为自适应模式,包括检测温度低于23摄氏度,使空调制热且目标温度为27摄氏度;检测温度高于26摄氏度,使空调停止制热。如此,当第一设备获取用户指令时,确定运行参数为第一套和第二套,具体运行哪一套,由用户指令确定。若运行第一套,则将第一套的运行参数生成控制信号,使得空调以最高风档运行,目标温度为21摄氏度,运行时长30分钟。当第一设备获取检测数据时,确定运行参数为第三套,从而在检测数据表征温度低于23摄氏度时,第一设备生成令空调制热且目标温度为27摄氏度的控制指令,检测数据表征温度高于26摄氏度时,第一设备生成令空调停止制热的控制指令。
通过上述内容,第一设备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以预设配置数据,使得用户可以在第一设备中配置用于控制第二设备的数据,从而利用第一设备更加便捷的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无需频繁的操控第二设备。同时,第一设备能够与第三设备联动,自动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使得第二设备的控制过程更加方便,提高了第二设备的使用便捷性,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也就是说,当第二设备为空调时,即使不更换智能化的空调,对于传统的空调,也能够通过第一设备使其按照配置数据运行,满足用户对空调的控制需求和使用需求,提高了空调的智能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检测数据从配置数据中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S201、确定配置数据中针对第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条件。
当第一设备获取到第三设备传输的检测数据后,第一设备从配置数据中调取针对第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条件。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设备可能有多个,且在第三设备有多个时,可以针对每个第三设备配置自动化控制条件。例如,以空调为例,第三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则可以分别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自动化控制条件。
其中,自动化控制条件用于对第二设备后续的运行参数进行筛选。例如,对于温度传感器,自动化控制条件可以是一个温度范围,如果检测数据超过温度范围,则执行一套运行参数,如果未超过温度范围,则执行另一套运行参数,实现对运行参数的筛选。本实施例对自动化控制条件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S202、根据检测数据与自动化控制条件之间的匹配情况,调取配置数据中的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配置数据中包括自动化控制条件和自动化控制参数,其中,每个自动化控制条件可以对应有多套自动化控制参数,使得检测数据与自动化控制条件匹配时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与不匹配时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不同。
通过上述内容,在配置数据中包含有自动化控制条件以及自动化控制参数,使得第一设备能够根据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自动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无需用户参与,提高了第二设备的使用智能性以及提高了用户对第二设备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检测数据与自动化控制条件之间的匹配情况,调取配置数据中的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S301、计算检测数据与自动化控制条件中的预设参数之间的差异值。
在一实施例中,自动化控制条件包括预设参数。第一设备获取到检测数据后,将检测数据与预设参数作差,得到差异值。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是直接用检测数据表征的值减去预设参数表征的值,得到差异值;计算过程也可以是检测数据减去预设参数后取绝对值,得到差异值。
S302、若差异值超过自动化控制条件中的差异阈值,则检测数据与自动化控制条件不匹配,调取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自动化控制条件还包括差异阈值。在计算得到差异值后,将差异值与差异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差异阈值,则确定检测数据不匹配自动化控制条件,从而调取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运行参数。相应的,如果差异值未超过差异阈值,则确定检测数据与自动化控制条件匹配,无需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其中,判断差异值是否超过差异阈值的方式可以是用差异值减去差异阈值,如果结果大于0,则为超过,如果结果等于0或者小于0,则为未超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内容,自动化控制条件包括预设参数以及差异阈值,且在判断匹配情况时,只需要做简单的运算和比较处理,有助于减少计算资源的占用,降低对第一设备的智能需求且有助于提高第二设备的控制效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若差异值超过自动化控制条件中的差异阈值,则检测数据与自动化控制条件不匹配,调取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S401、若检测数据高于预设参数,则调取用于将第二设备当前的输出参数减小的第一自动化控制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差异值超过差异阈值,则根据检测数据与预设参数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具体的,在一应用场景中,检测数据高于预设参数,也就是检测数据大于预设参数,调取配置数据中用于减小第二设备当前的输出的第一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具体的,以空调为例,第一设备用检测数据减去预设参数得到差异值,如果差异值大于0,证明检测数据高于预设参数,此时第一设备调取第一自动化控制参数。其中,第一自动化控制参数为将空调当前的输出温度降低2摄氏度。
S402、若检测数据低于预设参数,则调取用于将第二设备当前的输出参数增大的第二自动化控制参数。
同理,若差异值小于0或者等于0,判定检测数据低于预设参数,第一设备调取第二自动化控制参数,使得第二设备的当前输出参数增大。以空调为例,则第二自动化控制参数用于控制空调将当前的输出温度升高3摄氏度。
通过上述内容,第一设备能够根据配置数据中不同的自动化控制参数结合检测数据对第二设备进行不同的控制,且具体能够控制第二设备当前的输出参数,使得第二设备的使用更加自动化,便于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用户指令从配置数据中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根据用户指令的类型,从配置数据中调取与用户指令的类型对应的运行参数。
其中,用户指令包括哪些类型根据配置数据进行设定。也就是说,用户在配置数据中会设置不同的触发指令,不同的触发指令会使第一设备调取不同的运行参数。使得用户向第一设备发送不同类型的用户指令时,每种类型的用户指令能够对应一种触发指令,从而使得第一设备调取配置数据中相应的运行参数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用户指令的类型包括速冷类型和/或睡眠类型,速冷类型的用户指令表征控制第二设备进入制冷模式的指令,睡眠类型的用户指令表征控制第二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的指令。
为了便于理解,例如,用户在配置数据中设置制冷模式的运行参数和睡眠模式的运行参数,且需要触发制冷模式时,用户需要向第一设备发送包含标志位1的用户指令;需要触发睡眠模式时,用户需要向第一设备发送包含标志位2的用户指令。如此,即可使第一设备识别出用户指令的类型,如果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用户指令中标志位是1,则第一设备确定用户指令的类型为速冷类型,调取相应的制冷模式的运行参数,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如果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用户指令中标志位是2,则第一设备确定用户指令的类型为睡眠类型,调取相应的睡眠模式的运行参数,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识别用户指令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内容,用户指令包括多个类型,使得用户可以在配置数据中设置多套运行参数,便于提高第二设备的控制便捷性和使用体验。此外,用户指令包括速冷类型和/或睡眠类型,其中速冷类型用于控制第二设备进入制冷模式,睡眠类型用于控制第二设备进入睡眠模式,两种运行模式均为常用模式,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使用第二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第二设备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用户指令从配置数据中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S601、若用户指令的类型为速冷类型,则调取配置数据中的的速冷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配置数据包括速冷参数。其中,速冷参数指能够控制第二设备短时间内制冷的参数。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为了缩短第二设备制冷所需要的时间,在速冷参数中,可以将第二设备的目标温度设为最低,风档设为最高。
S602、将速冷参数作为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为了便于理解,以空调作为第二设备,空调伴侣作为第一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用户将空调伴侣绑定到智能手机的APP中后,通过红外码匹配到家里的空调。匹配后用户在APP的设备插件首页,直接打开速冷开关。此时APP生成用户指令并传输给空调伴侣。空调伴侣获取用户指令,到配置数据中调取速冷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生成控制信号,使得空调得到速冷的运行参数并运行。
其中,使空调开启并立即运行速冷模式,按照默认的10分钟或者用户自定义的速冷时间运行。
速冷模式下的温度/风速:由当前与空调伴侣所匹配的空调本身的最低温度/最高风速决定。比如空调最低温度是16°或17°,则对应的速冷温度是16°或17°,速冷风速也是获取空调本身可实现的最高风速进行运行。
速冷时间:默认10分钟,用户可以自定义速冷时间,支持1分钟~59分钟的自定义范围,满足用户更个性化的需求。
空调伴侣下发红外指令给到家庭的空调,使空调以最低温度、最高风速运行指定的时间,让室内温度迅速降低到最低,达到高效制冷的效果。在速冷时间结束后,空调将会恢复到上次的温度,延续用户之前调控到的适合自己日常使用的温度。
若开机运行一段时间后,选择速冷模式,则是恢复到速冷模式前的温度。比如开机后空调的运行温度是22°,速冷模式是17°,那么结束速冷后恢复的是22°;若开机时就选择速冷模式,则是恢复到上一次关机前的温度。比如上一次关机前的温度是23°,速冷模式是17°,那么结束速冷后恢复的是23°。
通过执行速冷模式,能帮助用户迅速将卧室或者客厅等场所的温度降下来,为用户迅速打造一个舒适的适宜睡眠的凉爽空间。
如图4所示,其中,
APP:绑定了空调伴侣的智能家居应用;
MCU:空调伴侣的控制模组;
C l oud:空调伴侣所在智能家居应用的数据存储云端;
AC:匹配了当前空调伴侣的空调。
用户在app上开启速冷后,app上报速冷开启、用户自定义的速冷时间相关信息到云端,云端再下发相关信息到固件MCU,固件收到指令后,向空调发送红外码,下发开机指令,并设置空调执行参数,按照最低温度、最高风速运行,空调执行指令后,快速将将室内温度降低。
在速冷执行持续到用户自定义的时间后,固件端向空调发送红外码,空调恢复至上次关机时的温度、模式等参数运行。
通过上述内容,配置数据中设置有速冷参数,使得第二设备能够按照速冷参数运行速冷模式,使得第二设备为空调时,便于对传统空调进行自动化控制,提高传统空调的自动化性能以及智能性,以低成本和便捷的方式对空调进行控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使用便捷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用户指令从配置数据中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S701、若用户指令的类型为睡眠类型,则调取配置数据中的睡眠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配置数据包括睡眠参数。其中,睡眠参数指能够控制第二设备在用户睡眠期间进行运行的参数,本实施例对睡眠参数不作具体限定。例如,为了在用户睡眠期间自动调节第二设备的输出温度,可以设置睡眠参数按照不同阶段运行,每个阶段的运行时长与用户的睡眠阶段对应,每个阶段的输出温度与用户当时所处的睡眠阶段对应。
S702、将睡眠参数作为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为了便于理解,以空调作为第二设备,空调伴侣作为第一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用户在app上开启睡眠模式,并设置对应的参数,包括睡眠时段、风速、扫风、面板灯光、温度、睡眠结束后的空调运行状态等,设置后,MCU将在对应的时间,下发红外指令控制空调执行对应的参数。在睡眠时段结束后,MCU将再次给空调下发红外指令,以关闭空调,或者使空调保持现状运行。
用户可以自定义安睡模式的睡眠时间,并根据个人睡眠习惯将睡眠时间划分为几个阶段,如可以结合人体的睡眠周期,将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动期分别配置为不同的睡眠时段,并根据自己的睡眠习惯配置每个时段的时间长度。在定义睡眠时间段起始时间、每个时段的时间长度后,通过自己设置每个时段的空调温度,来适应自己在不同时间的睡眠需求。
除了用户可以自定义睡眠时段外,空调伴侣本身还可以结合A I大数据分析等能力,为用户自动配置睡眠时间段。
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动期:睡眠周期,是指睡眠存在一个生物节律,国际睡眠医学学会将睡眠分为五个阶段,大约在90~100分钟的时间内经历一个不同阶段。
如用户定义的睡眠时段分别为23:00~04:00,04:00~06:00,06:00~10:00,最后一个时段的温度为26°,则在睡眠时段结束后,即从10:00开始,用户可以自定义空调保持26°运行,或者直接关闭空调。同时用户可以设置延时关闭空调的时间1~59分钟,默认5分钟。设置后,空调会在设定的延时时间结束后再进行关闭。
对于在夜间休息的用户,若将晚上10点~次日早上8点为一整个睡眠时段,那么可以分别设置10点~晚上12点期间,空调温度为26度,在入睡且熟睡后,可以设置12点~6点期间温度维持在28度,以达到控温和节能的效果,且不至于过冷影响健康。而在早上6点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以再次将空调设置到26度,来调节室内温度。
对于有在白天休息习惯的用户,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时间跨度为2小时左右的睡眠时段,并配置对应的生效周期,设置好对应的空调参数后,在睡眠期间用户能享受到舒适的睡眠体验,同时设置睡眠结束后关闭空调,不论用户起床后出门还是离开房间,空调都会自动关闭,无需用户手动操作。
通过上述内容,配置数据中设置有睡眠参数,使得用户可以在睡眠前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睡眠参数,从而使得第二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用户在睡眠期间无需调节第二设备的参数,方便了第二设备的使用以及第二设备的智能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包括空气调节设备,第三设备包括环境检测设备,检测数据包括温度数据和/或湿度数据。
其中,空气调节设备例如空调,环境监测设备例如温湿度传感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内容,空气调节设备能够对空气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环境监测设备能够检测到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使得第三设备能够辅助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自动调节,提高第二设备的使用便捷性。此外,对于自动化性能较为低下以及智能性低下的空气调节设备,更换设备的成本较为高昂,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使得用户无需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更换,但仍然能够使空气调节设备的智能性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了设备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检测数据从配置数据中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S901、将第三设备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或湿度数据与目标设定值比较。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设定值为用户对第二设备设定的目标输出值,例如用户设定空调的目标温度是27摄氏度,则目标设定值为27。
比较温度数据和/或湿度数据与目标设定值可以是通过作差的方式进行比较,得到温度数据和/或湿度数据与目标设定值之间的差值。
S902、若温度数据和/或湿度数据与目标设定值的差值超出配置数据中的预设范围,则根据差值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以使第二设备按照运行参数运行后,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其中,配置数据中包含预设范围,本实施例对预设范围的具体值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用户需要在室内温度或湿度超出目标设定值2时,就对空调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则预设范围可以是-2到2;同理,如果超出目标设定值5,则预设范围可以是-5到5。
如果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例如差值为3,预设范围是-2到2,则差值超出预设范围,便根据差值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具体的,例如,差值为3,则可以确定运行参数为上调第二设备的风速。具体确定运行参数的逻辑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只要能够使第二设备按照运行参数运行后,差值位于预设范围内即可。例如,对于空调而言,可以通过改变空调的风档、加热功率、制冷功率等进行调节。若差值位于预设范围,可以将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恢复到原本的运行参数,亦可保持第二设备当前的运行参数,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以空调作为第二设备、温湿度传感器作为第三设备、空调伴侣作为第一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和7所示,用户在APP上设置自动化,也就是设置配置数据,而后若当前家庭下存在温湿度传感器设备,则可以选择一个温湿度传感器(用于侦测室内温度)与空调伴侣(用于控制空调的温度)进行关联,通过无线协议实现两者的智能温控联动。
智能联动使用场景:由于室内温度并不等于空调出风口的温度,可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侦测到的温度,来设置对应的自动化联动,比如I F-室内温度高于指定温度,则控制空调伴侣下发红外指令到空调,使空调开启/关闭,或者是开到指定的状态,并且可以控制温度的+/-等。
联动调节湿度场景:在环境较为干燥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家庭中的湿度状态,在高于某一个指标的时候,设置空调开启除湿模式,对于南方潮湿地区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自动化来实现该效果,如I F-室内温度高于指定湿度,则控制空调伴侣下发红外指令到空调,使空调启动除湿模式等。
动态温控使用场景:空调伴侣网关关联上温湿度传感器后,可以通过获取温湿度传感器上报的温/湿度信息,自动给空调下发温度控制指令。如当前空调的温度为22度,但是用户使用温湿度传感器侦测到的温度为26度,而用户本身实际上主观感受可能觉得24度更舒适,此时可以将空调的温度再下降几度,使得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达到24度。这样可以让用户感知温度和空调实际的制冷温度动态维稳,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温控体验,实现真正的无感智能温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APP内设置自己的偏好温度值以及每周的生效日期,同时也可以通过大数据采集用户近7天空调开启状态下最常使用的温度值作为用户温度偏好的初始值。比如若最近7天用户开启空调时最常设定的温度是26°,则APP内用户的温度偏好值即默认为26°。若用户设置了在工作日即周一~周五时,设定温度偏好为25°,则在周一~周五时,用户打开空调后,先自动将当前空调的运行温度设定为25°运行10分钟(运行时间支持用户自定义设置,默认10分钟,设定范围可支持10~59分钟),10分钟后对比用户设定的偏好温度与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若温湿度传感器温度高于25°,则空调伴侣自动将空调温度降低1°,若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低于25°,则空调伴侣自动将空调温度增加1°。每隔10分钟重复对比温湿度传感器值及用户温度偏好值并进行空调温度的增加/降低1°,直到温湿度传感器温度达到了25°后,空调保持当前状态运行,不再调整温度值。
同时,还可以在空调运行达到设定的时长后,对比用户设定的偏好温度与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若温湿度传感器温度比偏好温度的误差值为X°,则还可以直接将空调温度再增加/减少X°或者X°±1°(考虑到温湿度检测的温度和空调本身温度的误差)的调整,运行10分钟(或者用户设定的其他时间)后,每隔10分钟(或者用户设置的其他时间)重复对比温湿度传感器值及用户温度偏好值并进行空调温度的绝对值,再重复调整空调温度。直到温湿度传感器温度达到了25°后,空调保持当前状态运行,不再调整温度值。
通过上述内容,第三设备检测的温湿度数据会传输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将温湿度数据与用户对第二设备设定的目标设定值比较,并且在不满足需求时,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使得房间内实际的温湿度数据与目标设定值误差缩小,实现实时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第二设备的使用体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第三设备的位置没有进行限定,因此第三设备可以设置在用户附近,使得第三设备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是用户附近环境中的实际温湿度,根据用户附近环境中的实际温湿度对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调节,使得用户实际感受到的温湿度与自己设定的目标设定值更为接近,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参数设定信号,获取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配置数据和/或获取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配置数据,以将第一配置数据和/或第二配置数据存储,作为配置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APP中设置第一配置数据和/或第二配置数据,并通过触发参数设定信号,将第一配置数据和/或第二配置数据传输给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得到配置数据,以便于后续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通过上述内容,第一设备能够得到配置数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配置数据后传输给第一设备,令第一设备按照自己设定的控制需求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促使用户无需在后续的使用中不断地手动调试第二设备,提高了第二设备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包括受控于第一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第一设备预存有针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方法包括:
S1101、第二设备被配置与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进入受控于第一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原本没有控制与被控制的通讯连接关系,只要当用户需要对第二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时,针对第二设备进行数据配置,并将得到的配置数据传输给第一设备。而后将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通讯连接,使得第一设备能够向第二设备发送控制信号。
其中,当第二设备能够受控于第一设备时,即视为第二设备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也就是说,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讯连接并且第二设备能够接收且识别出第一设备发送的控制信号,即视为第二设备处于第一运行模式。实际上第二设备并没有切换成另外一种运行状态或者进入一种特定的运行逻辑,以第二设备是空调为例,空调本身就有遥控器,通过发送红外信号对空调进行控制,当第一设备与空调通讯连接后,第一设备也可以向空调发送红外信号进行控制,实际上空调可以不对红外信号的发出者进行识别,只要按照红外信号执行相应动作即可。因此可见,空调实际上没有什么变化,都是接收红外信号并执行相应动作。只是为了便于区分,将空调受控于第一设备时的模式命名为第一运行模式。
S1102、根据第一设备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当第一设备发送控制信号后,第二设备即可按照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例如,以第二设备是空调为例,第一设备发送的控制信号表征空调开启且风档最高,同时进行制冷,目标温度为21摄氏度。则空调执行打开导风板、启动风机、启动压缩机等控制动作。
其中,第一设备的控制信号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从配置数据中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而后根据运行参数生成的控制信号。
通过上述内容,第二设备能够受控于第一设备并且根据第一设备传输的控制信号执行控制动作,使得用户可以提前配置好数据并传输给第一设备,利用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无需用户手动控制,提高了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还包括受控于第四设备的第二运行模式,第四设备与第二设备持续通讯连接,第四设备可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固定的控制指令。
其中,第四设备指第二设备的遥控器,也就是说用户在安装第二设备后,或者第二设备出厂时,第四设备就是与第二设备通讯连接的。具体的,第四设备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持续与第二设备通讯连接,无法与其他设备通讯连接;第二个特点是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固定的控制指令,也就是说第四设备的控制指令是不可编辑的,是出厂时就设定好的控制程序。
通过上述内容,第二设备不仅能够收到第一设备的控制,还能受第四设备控制,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多个设备实现对第二设备的控制。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
S1301、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展示运行模式选择界面,运行模式选择界面包括为第二设备配置的至少两种运行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具有显示屏,且根据用户的第一操作,在显示屏中显示运行模式选择界面。具体的,如图8所示,运行模式选择界面指用来供用户选择第二设备的运行模式的界面。例如速冷模式和安睡模式。
S1302、响应于针对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目标运行模式的选择操作,展示目标运行模式的参数配置界面。
如图9所示,选择其中一种运行模式后,会进入选择的运行模式,也就是目标运行模式的参数配置界面。这个参数配置界面中用户可以设置各项参数,具体需要设置的参数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定。具体的,如在配置安睡模式时,需要配置的参数包括睡眠时段、制冷或者制热、风速、扫风是否开启、面板灯光是否开启等。
S1303、根据接收到的、用户在参数配置界面的配置操作,确定在目标运行模式下的配置参数。
当用户在参数配置界面配置完成后,即可得到目标运行模式下的配置参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有关第二设备的配置参数,也可以在用户的智能手机的APP中进行设定,从而得到配置数据。
通过上述内容,用户可以通过第二设备设定配置参数,方便快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联网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物联网,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设备控制模式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讯连接,方法包括:
S1401、第三设备被配置为与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将自身采集的检测数据传输给第一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进入APP以设定配置数据时,若第一设备未绑定第三设备或者绑定了第三设备但是未关联,则APP显示相关提示,提醒用户将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关联,关联后,APP的页面中即可显示第三设备采集的检测数据。
S1402、第二设备被配置为与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进入受控于第一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
S1403、第一设备用于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根据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配置数据中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生成针对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对于物联网控制方法的解释说明可以参见其他方法中的说明,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内容,第一设备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以预设配置数据,使得用户可以在第一设备中配置用于控制第二设备的数据,从而利用第一设备更加便捷的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无需频繁的操控第二设备。同时,第一设备能够与第三设备联动,自动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使得第二设备的控制过程更加方便,提高了第二设备的使用便捷性,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也就是说,当第二设备为空调时,即使不更换智能化的空调,对于传统的空调,也能够通过第一设备使其按照配置数据运行,满足用户对空调的控制需求和使用需求,提高了空调的智能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联网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设备控制模式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讯连接;
第三设备用于与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将自身采集的检测数据传输给第一设备;
第二设备用于与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进入受控于第一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
第一设备用于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根据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配置数据中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生成针对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对于物联网系统的解释说明可以参见其他方法中的说明,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内容,第一设备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以预设配置数据,使得用户可以在第一设备中配置用于控制第二设备的数据,从而利用第一设备更加便捷的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无需频繁的操控第二设备。同时,第一设备能够与第三设备联动,自动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使得第二设备的控制过程更加方便,提高了第二设备的使用便捷性,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也就是说,当第二设备为空调时,即使不更换智能化的空调,对于传统的空调,也能够通过第一设备使其按照配置数据运行,满足用户对空调的控制需求和使用需求,提高了空调的智能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包括智能插座,第二设备包括空调,第三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通过上述内容,第一设备包括智能插座,由于智能插座更易于设置在用户附近,使得用户更便于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提高了设备的使用便捷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如图10所示,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设备控制模式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讯连接:
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
参数模块2,用于根据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配置数据中确定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控制模块3,用于根据运行参数生成针对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通过上述内容,第一设备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以预设配置数据,使得用户可以在第一设备中配置用于控制第二设备的数据,从而利用第一设备更加便捷的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无需频繁的操控第二设备。同时,第一设备能够与第三设备联动,自动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使得第二设备的控制过程更加方便,提高了第二设备的使用便捷性,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也就是说,当第二设备为空调时,即使不更换智能化的空调,对于传统的空调,也能够通过第一设备使其按照配置数据运行,满足用户对空调的控制需求和使用需求,提高了空调的智能性。
可选地,所述参数模块2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配置数据中针对所述第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条件;
调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数据与所述自动化控制条件之间的匹配情况,调取所述配置数据中的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可选地,所述调取单元包括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检测数据与所述自动化控制条件中的预设参数之间的差异值;
阈值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差异值超过所述自动化控制条件中的差异阈值,则所述检测数据与所述自动化控制条件不匹配,调取所述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可选地,所述阈值子单元包括减小子单元,用于若所述检测数据高于所述预设参数,则调取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当前的输出参数减小的第一自动化控制参数;
增大子单元,用于若所述检测数据低于所述预设参数,则调取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当前的输出参数增大的第二自动化控制参数。
可选地,所述参数模块2包括参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指令的类型,从所述配置数据中调取与所述用户指令的类型对应的所述运行参数,其中,所述用户指令的类型包括速冷类型和/或睡眠类型,所述速冷类型的用户指令表征控制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制冷模式的指令,所述睡眠类型的用户指令表征控制所述第二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的指令。
可选地,所述参数模块2包括速冷单元,用于若所述用户指令的类型为所述速冷类型,则调取所述配置数据中的的速冷参数;
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速冷参数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可选地,所述参数模块2包括睡眠单元,用于若所述用户指令的类型为所述睡眠类型,则调取所述配置数据中的睡眠参数;
作为单元,用于将所述睡眠参数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空气调节设备,所述第三设备包括环境检测设备,所述检测数据包括温度数据和/或湿度数据。
可选地,所述参数模块2包括传感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设备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或湿度数据与目标设定值比较;
范围单元,用于若所述温度数据和/或湿度数据与所述目标设定值的差值超出所述配置数据中的预设范围,则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后,所述差值在所述预设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参数设定信号,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配置数据和/或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配置数据,以将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和/或第二配置数据存储,作为所述配置数据。
通过上述内容,参数模块2能够确定速冷模式的运行参数和睡眠模式的运行参数,使得第一设备能够自动控制第二设备快速制冷或在用户睡眠期间自动调节输出温度和输出时长,用户无需手动控制第二设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体验。此外,获取模块1还能够获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并通过参数模块2确定相应的运行参数,使得第一设备能够根据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自动控制第二设备,无需用户管理,实现自动化联动控制,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设备控制方法,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设备控制方法时采用上述的设备控制方法。
具体的,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一个处理器100、至少一个通信总线200、用户接口300、至少一个外部通信接口400和存储器500。其中,通信总线200配置为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300可以包括显示屏,外部通信接口400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其中,存储器500中存储有设备控制方法。其中,处理器100用于在执行存储器500中存储的设备控制方法时采用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以上应用于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 l 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所述设备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生成针对所述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配置数据中针对所述第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条件;
根据所述检测数据与所述自动化控制条件之间的匹配情况,调取所述配置数据中的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数据与所述自动化控制条件之间的匹配情况,调取所述配置数据中的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计算所述检测数据与所述自动化控制条件中的预设参数之间的差异值;
若所述差异值超过所述自动化控制条件中的差异阈值,则所述检测数据与所述自动化控制条件不匹配,调取所述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差异值超过所述自动化控制条件中的差异阈值,则所述检测数据与所述自动化控制条件不匹配,调取所述自动化控制参数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若所述检测数据高于所述预设参数,则调取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当前的输出参数减小的第一自动化控制参数;
若所述检测数据低于所述预设参数,则调取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当前的输出参数增大的第二自动化控制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指令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指令的类型,从所述配置数据中调取与所述用户指令的类型对应的所述运行参数,其中,所述用户指令的类型包括速冷类型和/或睡眠类型,所述速冷类型的用户指令表征控制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制冷模式的指令,所述睡眠类型的用户指令表征控制所述第二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的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指令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若所述用户指令的类型为所述速冷类型,则调取所述配置数据中的的速冷参数;
将所述速冷参数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指令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若所述用户指令的类型为所述睡眠类型,则调取所述配置数据中的睡眠参数;
将所述睡眠参数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空气调节设备,所述第三设备包括环境检测设备,所述检测数据包括温度数据和/或湿度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
将所述第三设备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或湿度数据与目标设定值比较;
若所述温度数据和/或湿度数据与所述目标设定值的差值超出所述配置数据中的预设范围,则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后,所述差值在所述预设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参数设定信号,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配置数据和/或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配置数据,以将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和/或第二配置数据存储,作为所述配置数据。
11.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包括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所述第一设备预存有针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与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进入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的控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而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生成的所述控制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受控于第四设备的第二运行模式,所述第四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持续通讯连接,所述第四设备可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固定的控制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展示运行模式选择界面,所述运行模式选择界面包括为所述第二设备配置的至少两种运行模式;
响应于针对所述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中目标运行模式的选择操作,展示所述目标运行模式的参数配置界面;
根据接收到的、用户在所述参数配置界面的配置操作,确定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下的配置参数。
14.一种物联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物联网,所述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所述设备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将自身采集的检测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进入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生成针对所述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15.一种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所述设备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讯连接;
所述第三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将自身采集的检测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讯连接并进入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生成针对所述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物联网系统,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智能插座,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空调,所述第三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17.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使第二设备受控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控制模式,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关联有针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的配置数据,在所述设备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讯连接:
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指令和/或第三设备的检测数据;
参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和/或检测数据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参数;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生成针对所述第二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设备控制方法,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设备控制方法时采用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410440630.4A 2024-04-12 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8111097A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11097A true CN118111097A (zh) 2024-05-3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4892B2 (en)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308660B (zh)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883539B (zh) 空调控制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8302713B (zh) 空调设置快速调节方法、空调器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137774B (zh) 一种智能家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EP358244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interchange between a network-connected thermostat and cloud-based management server
CN111025925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家居配备系统
US20160054017A1 (en) Air conditioning management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program
WO2022267671A1 (zh) 用于空调的运行模式推送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0262265B (zh) 基于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的室内环境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0888339A (zh) 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061359B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339965A (zh)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2013517A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终端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325225A (zh) 一种居家环境监测及自动优化系统
CN110822669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109945458A (zh) 控制方法、控制设备、空调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TW201621225A (zh) 智慧型控制模組、智慧型燈扇、智慧型燈扇遙控器及智慧型燈扇控制方法
WO2018213999A1 (zh) 家用设备学习方法、及服务器
CN118111097A (zh) 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27940A (zh) 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847720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23405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108489A (zh) 服务器、信息处理方法、网络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器
CN110822663B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