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2497A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2497A
CN118102497A CN202310107520.1A CN202310107520A CN118102497A CN 118102497 A CN118102497 A CN 118102497A CN 202310107520 A CN202310107520 A CN 202310107520A CN 118102497 A CN118102497 A CN 118102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inks
link
link set
access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75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卫
马云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3/1316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410959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8102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2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该方法构建多个接入点设备之间协作的通信方式,即一个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可以同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入点设备(比如连接两个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者连接一个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及一个接入点设备),因此同一时间可以由多个接入点设备同时为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提供网络服务,从而能够提升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接入点(access point,AP)设备可以提供一定覆盖范围的网络服务,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AP设备接入到网络并进行通信。比如在室内场景中,可以部署多个AP设备,每个AP设备覆盖一定范围,该多个AP设备联合覆盖全部的室内空间。
当终端设备发生移动,则为终端设备提供网络服务的AP设备可以随之发生切换,从而能够实现为终端设备提供持续的网络服务。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对通信的可靠性和吞吐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上述应用场景下,如何提升通信的可靠性和吞吐量,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用以提升通信的可靠性和吞吐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一设备或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模块(如芯片)来执行。以第一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第一设备采用第一链路集合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多链路连接,以及采用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由所述第三设备采用第三链路集合转发给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是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三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接入点设备。
上述方案,可以构建多个接入点设备之间协作的通信方式,即一个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可以同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入点设备(比如连接两个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者连接一个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及一个接入点设备),因此同一时间可以由多个接入点设备同时为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提供网络服务,从而能够提升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的吞吐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支持多链路操作MLO的功能;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上述方案,由第二设备从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选择第三设备作为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能够实现更加准确地确定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负载小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负载;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负载小于负载阈值。
上述方案,选择的候选设备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能够实现选择较优的多链路设备,进而提升通信质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三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支持MLO的功能,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上述方案,由第一设备选择第三设备作为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能够实现更加准确地确定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是相同的数据;当所述第一设备未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后的第一时长内收到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应答信息,且未在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后的第二时长内收到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应答信息,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上重传所述第一数据,以及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上重传所述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二数据。
上述方案,利用数据的重传机制,能够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三数据;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三设备接收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是由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三链路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三数据与所述第四数据相同;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第三数据和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去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二设备或应用于第二设备的模块(如芯片)来执行。以第二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第二设备采用第一链路集合与第一设备之间建立多链路连接,以及采用第三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所述第二设备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设备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三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由所述第一设备采用第二链路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的;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是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三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接入点设备。
上述方案,可以构建多个接入点设备之间协作的通信方式,即一个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可以同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入点设备(比如连接两个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者连接一个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及一个接入点设备),因此同一时间可以由多个接入点设备同时为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提供网络服务,从而能够提升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的吞吐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支持多链路操作MLO的功能;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上述方案,由第二设备从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选择第三设备作为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能够实现更加准确地确定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负载小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负载;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负载小于负载阈值。
上述方案,选择的候选设备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能够实现选择较优的多链路设备,进而提升通信质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三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支持MLO的功能,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上述方案,由第一设备选择第三设备作为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能够实现更加准确地确定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是相同的数据;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去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在所述第三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之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二数据。
上述方案,可以避免第一设备同时从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收到针对相同数据的应答信息而导致应答信息的接收失败。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当所述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设备检测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或者,当所述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二设备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所述第二设备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由所述第三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三设备或应用于第三设备的模块(如芯片)来执行。以第三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第三设备采用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一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以及采用第三链路集合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所述第三设备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所述第三设备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是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三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接入点设备。
上述方案,可以构建多个接入点设备之间协作的通信方式,即一个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可以同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入点设备(比如连接两个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者连接一个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及一个接入点设备),因此同一时间可以由多个接入点设备同时为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提供网络服务,从而能够提升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的吞吐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三设备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四数据;所述第三设备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基于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任意实现方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中的N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中的N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N为正整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有线链路,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没有交集,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没有交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无线链路,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M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中的M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和/或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K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中的K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M,K均为正整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一设备,还可以是用于第一设备的模块(如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实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二设备,还可以是用于第二设备的模块(如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任意实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三设备,还可以是用于第三设备的模块(如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的任意实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实现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内,也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外。且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实现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实现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实现方法。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实现方法被执行。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实现方法被执行。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实现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任意实现方法的第二设备和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的任意实现方法的第三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该通信系统还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实现方法的第一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多链路设备的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非AP MLD与AP MLD之间的通信变化的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AP MLD协作进行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AP MLD协作通信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AP MLD协作通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现多频段(如2.4吉赫兹(gigahertz,GHz)、5GHz、6GHz等)高效操作的目标,本申请提出多链路操作(multi-link operation,MLO),以实现负载平衡、多频段聚合和同步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传输。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是指支持MLO功能的逻辑实体,多链路设备支持同时使用多个频段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不同频段对应不同链路。
图1为多链路设备的示例图。该示例中,多链路设备支持两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一条链路对应物理层1、下媒体接入控制(lowermedium access control,LMAC)层1、上MAC(upper MAC,UMAC)层和传输层,第二条链路对应物理层2、下MAC层2、上MAC层和传输层。该两条链路的物理层不同,下MAC层也不同,但对应相同的上MAC层和传输层。示例性地,第一条链路对应2.4GHz,第二条链路对应5GHz。或者,第一条链路对应2.4GHz,第二条链路对应6GHz。或者,第一条链路对应5GHz,第二条链路对应6GHz,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链路设备可以是接入点(access point,AP)设备或终端设备等。
接入点设备是用于无线网络的无线集线器(HUB),是终端设备进入有线以太网骨干的接入点,接入点设备可以简便安装在天花板或者墙壁上,在开放空间提供较大范围的信号覆盖。
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用户站、移动台(mobilestation)、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该终端设备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是蜂窝电话、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可穿戴设备、智能销售点(point of sale,POS)机、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premises equipment,CPE)、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多链路设备是AP,也即AP具备MLO的功能,该AP也称为AP MLD。当多链路设备是终端设备,也即终端设备具备MLO的功能,该终端设备也称为非AP MLD(nonAP MLD)或站点(station,STA)。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第一设备。其中,该第一设备也称为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非AP MLD),第二设备也称为主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主AP MLD),第三设备可以是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从AP MLD)或接入点设备(AP设备)。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采用第一链路集合建立多链路连接。
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备之后,通过某个链路如2.4GHz对应的链路,与第二设备之间进行能力协商后建立多链路连接,该多链路连接对应的多个链路构成第一链路集合。因此该第一链路集合中包括多个链路,该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对应一个频段。比如,该第一链路集合中包括2.4GHz的链路、5GHz频段的链路和6GHz的链路。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多链路连接之后,可以通过多个链路同时进行通信。
为实现多AP MLD之间的协作,实现为非AP MLD提供高可靠性和大吞吐量的通信服务,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多链路连接之后,可以增加第三设备协助通信,该第三设备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上行数据并将上行数据转发给第二设备,以及从第二设备接收下行数据并将下行数据转发给第一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三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也即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用于协助通信。
在选择了第三设备用于协助通信的情况下,该第二设备可以称作主AP MLD,该第三设备可以称作从AP MLD。
下面介绍选择第三设备用于协助通信的具体实现方法。
第一设备通过扫描第一设备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发现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的SSID与第一设备的SSID相同,也即属于同一网络。然后,第一设备从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中确定支持MLO的功能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比如,第一设备可以检测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周期性发送的Beacon信息,该Beacon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该接入点设备是否支持MLO的功能的能力信息,以及还包括该接入点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再比如,第一设备也可以主动向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发送查询请求,用于请求查询该接入点设备是否支持MLO的功能,以及查询该接入点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
第一设备在确定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之后,可以将该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该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从该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选择第三设备,然后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进行协商,确定第二设备作为主AP MLD,第三设备作为从AP MLD。然后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包括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比如可以是MLD MAC地址)、第三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比如可以是基础服务集标识(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第三设备支持的链路的链路带宽中的一个或多个,该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第三设备作为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也可以将第三设备作为主AP MLD,第二设备作为从AP MLD,为便于说明,本申请以第二设备作为主AP MLD,第三设备作为从AP MLD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如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不存在链路或链路不同,则第一设备经由第四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该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二设备经由该第四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该通知信息,或者由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该通知信息。该第四设备是一个已经完成链路建立的从AP MLD。
或者,第一设备在确定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之后,第一设备从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选择第三设备,然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信息,该通知信息包括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第三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该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第三设备作为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然后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进行协商,确定第二设备作为主AP MLD,第三设备作为从AP MLD。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也可以将第三设备作为主AP MLD,第二设备作为从AP MLD,为便于说明,本申请以第二设备作为主AP MLD,第三设备作为从AP MLD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如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不存在链路或链路不同,则第一设备经由第四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该通知信息,该第四设备是一个已经完成链路建立的从APMLD。
一种实现方法中,上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还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1)该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
(2)该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3)该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负载小于第二设备的负载。
(4)该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负载小于负载阈值。
一种实现方法中,该第三设备是该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的信号强度最大和/或负载最轻的设备。
步骤302,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采用第二链路集合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
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确定将该第三设备用于协助通信之后,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链路连接,建立的链路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二链路集合。
该第二链路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链路,该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对应一个频段。比如,该第二链路集合中包括5GHz对应的链路和6GHz对应的链路。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多链路连接之后,可以通过多个链路同时进行相互通信。
一种实现方法中,第二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对应的频段与第一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对应的频段没有交集。例如,第一链路集合中多链路对应的频段包括2.4GHz和5GHz,第一设备选择使用6GHz,通过前述描述的方法搜索第二设备之外的其它AP MLD,以及使用6GHz对应的链路将第三设备的信息上报给第二设备,并最终确定第三设备作为从AP MLD。进而第一设备可以使用6GHz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链路,此时第二链路集合中包括6GHz对应的链路。该情形下第二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对应的频段为6GHz,第一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对应的频段包括2.4GHz和5GHz。
又一种实现方法中,第一链路集合中的N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第二链路集合中的N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N为正整数。例如,第一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对应的频段包括2.4GHz、5GHz和6GHz,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正在采用第一链路集合收发数据且第一设备需要采用6GHz链路去寻找搜索除第二设备之外的其它AP MLD时,第一设备可以将第一链路集合中的6GHz对应的链路空闲出来,用于搜索其它AP MLD,以及第一设备使用6GHz频段对应的链路将第三设备的信息上报给第二设备。当第二设备收到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三设备的信息后,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间通过交互帧建立多AP MLD(multi-APMLD)。假设被第三设备也支持2.4GHz、5GHz和6GHz,则第三设备可以选择将2.4GHz、5GHz和6GHz中的部分或全部频段用于建立与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假设第三设备选择将2.4GHz、5GHz和6GHz全部用于建立与第一设备之间的链路,则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构成第二链路集合,且该第二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对应的频段包括2.4GHz、5GHz和6GHz。此时,第一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对应的频段包括2.4GHz、5GHz和6GHz,第二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对应的频段也包括2.4GHz、5GHz和6GHz,二者相同。
步骤303,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采用第三链路集合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
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建立的链路也称为回传链路。
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建立的一个或多个链路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三链路集合。由于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均为AP MLD,因此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可以建立有线链路(如光纤、电力线等)或无线链路,也即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有线链路,或者均为无线链路。其中,有线链路可以基于光纤到房间(fiber to the room,FTTR)技术来实现。
一种实现方法中,当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有线链路,该第三链路集合与上述第一链路集合没有交集,该第三链路集合与上述第二链路集合没有交集。可选的,由于有线链路稳定性高、可靠性好,因此在传输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切换主AP MLD,也即在第一设备发生移动之后,即使第一设备距离第二设备较远,始终将第二设备作为主AP MLD,不将其它距离该第一设备较近的AP MLD切换为主AP MLD。
又一种实现方法中,当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无线链路,第三链路集合中的M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第一链路集合中的M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和/或第三链路集合中的K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第二链路集合中的K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M,K均为正整数。可选的,当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无线链路,若第一链路集合中的链路质量下降到门限值以下,则允许第一设备通过协商切换主AP MLD,比如将第三设备切换为主AP MLD或者将第二设备、第三设备之外的其它AP MLD切换为主AP MLD。
通过上述步骤301至步骤303,可以构建多AP MLD协作的通信方式,即一个非APMLD可以同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AP设备(比如连接两个AP MLD,或者连接一个AP MLD及一个AP设备),因此同一时间可以由多个AP设备同时为非AP MLD提供网络服务,从而能够提升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的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非AP MLD可以发生移动,因此为该非AP MLD提供网络服务的AP设备可以发生变化。图4为非AP MLD与AP MLD之间的通信变化的示例图。该示例中,非APMLD在t1时间处于位置1,可以由AP MLD1和AP MLD2协作,为非AP MLD提供网络服务,其中APMLD1是主AP MLD,AP MLD2是从AP MLD。非AP MLD发生移动,在t2时间处于位置2,可以仅由AP MLD2为非AP MLD提供网络服务。非AP MLD在t3时间处于位置3,可以由AP MLD2和APMLD3协作,为非AP MLD提供网络服务,其中AP MLD2是主AP MLD,AP MLD3是从AP MLD。
下面介绍基于上述通信系统的上行数据传输和下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以下步骤304至步骤306描述的是上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步骤304,第一设备采用第一链路集合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步骤305,第一设备采用第二链路集合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步骤306,第三设备采用第三链路集合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上述方法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以及第一设备经由第三设备的转发向第二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即第三设备作为一个从AP MLD,在收到上行数据后需要将该上行数据转发给第二设备。由于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AP MLD发送上行数据,如果发送的是不同数据,则可以提升传输的吞吐量,也即利用发送分集提高传输效率;如果发送的是相同的数据,则可以提升传输的可靠性。并且,由于第三设备仅对上行数据透传,因此第一设备对上行数据加密后发送给第三设备,第三设备无需对加密的上行数据解密,而只需要将加密的上行数据透传给第二设备,从而第三设备无需获得加密密钥,避免了多个AP MLD之间共享密钥而带来安全隐患。
一种实现方法中,如果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是不同的数据,第二设备收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后,可以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统一整序、解密等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继续向其它设备转发。
一种实现方法中,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间共享密钥。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可以独立地对数据进行加解密。在上行数据传输中,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分别对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解密。例如,第一设备对上行数据加密后发送给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第二设备可以对上行数据解密,第三设备也可以对上行数据解密,将解密的上行数据传输给第二设备,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在下行数据传输中,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分别对第二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解密。例如,第二设备对下行数据加密后发送给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第一设备对下行数据解密,第三设备对下行数据解密,将解密的下行数据传输给第一设备,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一种实现方法中,如果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是不同的数据,第二设备收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后,可以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统一整序等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继续向其它设备转发。
又一种实现方法中,如果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是相同的数据,第二设备收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后,需要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去重。
一种实现方法中,如果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是相同的数据,则第三设备收到第二数据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该第二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第二数据。在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之后,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息,该第一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第一数据。其中,第二设备可以根据以下方法判断第三设备是否已经向第一设备发送了应答信息:
情形1,当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设备检测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也即,如果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比较大,则当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时,第二设备能够检测到该第二应答信息。
情形2,当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确定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也即,如果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比较小,则当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时,第二设备不能检测到该第二应答信息,因此第二设备需要通过其他方法确定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具体的,第二设备根据第二设备收到第一数据的时间,估算第三设备收到第二数据的时间,并根据第三设备收到第二数据的时间,确定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的时间。
上述方法中,第二设备是在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之后,再发送第一应答信息,可以避免应答信息的冲突。也即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发送了相同的上行数据,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应答信息和来自第三设备的应答信息,以避免应答信息之间的冲突而造成无法正常接收应答信息。
由于第二应答信息是在先发送的,第一应答信息是在后发送的,因此该第二应答信息也称为数据块应答信息(block ack,BA),该第一应答信息也称为延迟数据块应答信息(delay block ack,delay BA)。
一种实现方法中,如果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是相同的数据,当第一设备未在发送第一数据后的第一时长内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应答信息,且未在发送第二数据后的第二时长内收到来自第三设备的第二应答信息,表明该数据可能没有被第二设备正确接收到,因此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集合上重传第一数据,以及在第二链路集合上重传第二数据。
下面结合步骤304-步骤306,对本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AP MLD协作通信的示意图。
第二设备建立第一白名单,第三设备建立第二白名单。所述第一白名单和所述第二白名单用于指示多AP MLD的链路标识。
一种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白名单包含多AP MLD中一个或者多个链路的基础服务集标识BSSID,例如,第一白名单包括BSSID3,BSSID4;第二白名单包括BSSID1,BSSID2。
一种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白名单包含多AP MLD中一个或者多个链路的Link ID。
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3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帧,第二帧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第二帧包含第二字段,第二字段用于标识链路3。第三设备接收到第二帧后,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该第二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第二帧。第一设备可以是非AP MLD。
第三设备通过第三链路集合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帧,所述第三帧包含的数据为第二帧包含的且第三设备已正确接收(或解调)的数据。
第二设备通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2接收第二帧。第二帧中包括第二字段。当第二字段标识的链路属于第一白名单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息,该第一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第二帧。
一种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二字段包含基础服务集标识BSSID,用于标识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
一种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二字段包含Link ID,用于标识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如链路3。
进一步地,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可以归属于同一个MLD,例如,二者具有相同的MLDMAC地址。
上述方法中,第二设备可以根据以下方法判断第三设备是否已经向第一设备发送了应答信息。
情形1,当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设备检测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也即,如果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比较大,则当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时,第二设备能够检测到该第二应答信息。
情形2,当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二帧的接收时间,确定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也即,如果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比较小,则当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时,第二设备不能检测到该第二应答信息,因此第二设备需要通过其他方法确定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具体的,第二设备根据第二设备收到第二帧的时间,估算第三设备收到第二帧的时间,并根据第三设备收到第二帧的时间,确定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的时间。
上述方法中,第二设备是在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之后,再发送第一应答信息,可以避免应答信息的冲突。例如,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发送了相同的上行数据,即第二帧,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应答信息和来自第三设备的应答信息,以避免应答信息之间的冲突而造成无法正常接收应答信息。
由于第二应答信息是在先发送的,第一应答信息是在后发送的,因此该第二应答信息也称为数据块应答信息(block ack,BA),该第一应答信息也称为延迟数据块应答信息(delay block ack,delay BA)。
一种实现方法中,当未在发送第二帧后的第二时长内收到来自第三设备的第二应答信息,且第一设备未在发送第二帧后的第一时长内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应答信息,表明该上行数据可能没有被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正确接收到。因此,第一设备在第二链路集合上重传第二帧。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AP MLD协作通信的示意图。
第二设备建立第一白名单,第三设备建立第二白名单。所述第一白名单和所述第二白名单用于指示多AP MLD的链路标识。第二设备可以是主AP MLD,第三设备可以是从APMLD。
一种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白名单包含多AP MLD中一个或者多个链路的基础服务集标识BSSID,例如,第一白名单包括BSSID3,BSSID4;第二白名单包括BSSID1,BSSID2。
一种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白名单包含多AP MLD中一个或者多个链路的Link ID。
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2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第一帧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第一帧包含第一字段,第一字段用于标识链路2。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帧后,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息,该第一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第一帧。第一设备可以是非AP MLD。
第三设备通过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3接收第一帧。第一帧中包括第一字段。当第一字段标识的链路属于第二白名单时,第三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该第二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第一帧。
第三设备通过第三链路集合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帧,所述第三帧包含的数据为第一帧包含的且第三设备已正确接收(或解调)的数据。
一种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字段包含基础服务集标识BSSID,用于标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
一种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字段包含Link ID,用于标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如link 2。
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归属于同一个MLD,例如,二者具有相同的MLD MAC地址。
上述方法中,第三设备可以根据以下方法判断第二设备是否已经向第一设备发送了应答信息:
情形1,当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第三设备检测第一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也即,如果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比较大,则当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息时,第三设备能够检测到该第一应答信息。
情形2,当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第三设备根据第一帧的接收时间,确定第一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也即,如果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比较小,则当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息时,第三设备不能检测到该第一应答信息,因此第三设备需要通过其他方法确定第一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具体的,第三设备根据第三设备收到第一帧的时间,估算第二设备收到第一帧的时间,并根据第二设备收到第一帧的时间,确定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息的时间。
上述方法中,第三设备是在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息之后,再发送第二应答信息,可以避免应答信息的冲突。例如,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发送了相同的上行数据,即第一帧,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应答信息和来自第三设备的应答信息,以避免应答信息之间的冲突而造成无法正常接收应答信息。
由于第一应答信息是在先发送的,第二应答信息是在后发送的,因此该第一应答信息也称为数据块应答信息(block ack,BA),该第二应答信息也称为延迟数据块应答信息(delay block ack,delay BA)。
一种实现方法中,当第一设备未在发送第一帧后的第二时长内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应答信息,且未在发送第一帧后的第一时长内收到来自第三设备的第二应答信息,表明该上行数据可能没有被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正确接收到。因此,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链路集合上重传第一帧。第二时长(对应BA)小于第一时长。
以下步骤307至步骤309描述的是下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步骤307,第二设备采用第一链路集合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步骤308,第二设备采用第三链路集合向第三设备发送第四数据。
步骤309,第三设备采用第二链路集合向第一设备发送第四数据。
上述方法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向第一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以及第二设备经由第三设备的转发向第一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即第三设备作为一个从AP MLD,在收到下行数据后需要将该下行数据转发给第一设备。由于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AP MLD接收下行数据,如果接收的是不同数据,则可以提升传输的吞吐量,也即利用接收分集提高传输效率;如果接收的是相同的数据,则可以提升传输的可靠性。并且,由于第三设备仅对下行数据透传,因此第二设备对下行数据加密后发送给第三设备,第三设备无需对加密的下行数据解密,而只需要将加密的下行数据透传给第一设备,从而第三设备无需获得加密密钥,避免了多个AP MLD之间共享密钥而带来安全隐患。
一种实现方法中,如果第三数据与第四数据是不同的数据,第一设备收到第三数据与第四数据之后,可以对第三数据与第四数据进行统一整序、解密等处理。
又一种实现方法中,如果第三数据与第四数据是相同的数据,第一设备收到第三数据与第四数据之后,需要对第三数据和第四数据进行去重。
一种实现方法中,如果第三数据与第四数据是相同的数据,第一设备收到第三数据之后,向第二设备发送应答信息,该应答信息通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发送,以及该应答信息还发送给第三设备并由第三设备转发给第二设备。如果第三设备在向第一设备发送第四数据之前收到该应答信息,则第三设备可以不再向第一设备发送第四数据,第三设备从缓存中删除第四数据。如此可以节约时频资源。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AP MLD协作进行通信的结构示意图。该示例中,主AP MLD与从AP MLD之间通过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交换机/网关的中转进行通信。非AP MLD与主AP MLD之间的第一链路集合包括2.4GHz对应的链路和6GHz对应的链路,非AP MLD与从AP MLD之间的第二链路集合包括6GHz对应的链路。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设备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6和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图2所示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设备,还可以是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设备的模块(如芯片)。
图6所示的通信装置600包括处理单元610和收发单元620。通信装置6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设备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6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功能,处理单元610,用于采用第一链路集合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多链路连接,以及采用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收发单元620,用于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由所述第三设备采用第三链路集合转发给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是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三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接入点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收发单元620,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支持多链路操作MLO的功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收发单元620,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三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支持MLO的功能,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是相同的数据;收发单元620,还用于当未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后的第一时长内收到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应答信息,且未在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后的第二时长内收到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应答信息,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上重传所述第一数据,以及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上重传所述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二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收发单元620,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三数据;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三设备接收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是由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三链路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三数据与所述第四数据相同;处理单元610,还用于对所述第三数据和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去重。
当通信装置6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功能,处理单元610,用于采用第一链路集合与第一设备之间建立多链路连接,以及采用第三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收发单元620,用于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数据;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三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由所述第一设备采用第二链路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的;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是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三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接入点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收发单元620,还用于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支持多链路操作MLO的功能;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收发单元620,还用于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三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支持MLO的功能,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是相同的数据;处理单元610,还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去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收发单元620,还用于在所述第三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之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二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处理单元610,还用于当所述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检测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或者,当所述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收发单元620,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数据;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由所述第三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当通信装置6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三设备的功能,处理单元610,用于采用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一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以及采用第三链路集合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收发单元620,用于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数据;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是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三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接入点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收发单元620,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四数据;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有关上述处理单元610和收发单元620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10和接口电路720。处理器710和接口电路7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7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30,用于存储处理器7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7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7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时,处理器7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610的功能,接口电路72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620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致密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计算机程序(英语:Computer Program)是指一组指示电子计算机或其他具有消息处理能力设备每一步动作的指令,通常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运行于某种目标体系结构上。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两种类型的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采用第一链路集合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多链路连接,以及采用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由所述第三设备采用第三链路集合转发给所述第二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是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三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接入点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中的N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中的N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N为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有线链路,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没有交集,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没有交集。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无线链路,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M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中的M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和/或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K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中的K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M,K均为正整数。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支持多链路操作MLO的功能;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负载小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负载;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负载小于负载阈值。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三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支持MLO的功能,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是相同的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设备未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后的第一时长内收到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应答信息,且未在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后的第二时长内收到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应答信息,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上重传所述第一数据,以及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上重传所述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二数据。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三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三设备接收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是由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三链路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与所述第四数据相同;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第三数据和所述第四数据进行去重。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采用第一链路集合与第一设备之间建立多链路连接,以及采用第三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
所述第二设备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三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由所述第一设备采用第二链路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的;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是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三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接入点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中的N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中的N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N为正整数。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有线链路,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没有交集,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没有交集。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无线链路,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M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中的M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和/或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K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中的K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M,K均为正整数。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支持多链路操作MLO的功能;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包含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负载小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负载;
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负载小于负载阈值。
17.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三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三设备支持MLO的功能,所述通知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三设备作为接入点多链路设备。
18.如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是相同的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去重。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息之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收到所述第二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设备检测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或者,
当所述第三设备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应答信息的发送时间。
21.如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采用所述第一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由所述第三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2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设备采用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一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以及采用第三链路集合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至少一个链路连接;
所述第三设备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所述第三设备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是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所述第三设备是接入点多链路设备或接入点设备。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中的N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中的N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N为正整数。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有线链路,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没有交集,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没有交集。
25.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链路均为无线链路,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M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中的M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和/或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中的K条链路对应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中的K条链路对应的频段相同,M,K均为正整数。
26.如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采用所述第三链路集合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四数据;
所述第三设备采用所述第二链路集合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2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第二设备,和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第三设备。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第一设备。
CN202310107520.1A 2022-11-26 2023-01-30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81024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131676 WO2024109599A1 (zh) 2022-11-26 2023-11-15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5242 2022-11-26
CN2022114952423 2022-1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2497A true CN118102497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55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7520.1A Pending CN118102497A (zh) 2022-11-26 2023-01-30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02497A (zh)
WO (1) WO20241095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3937A (zh) * 2016-04-21 2016-09-0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减少无线通信丢帧的方法和设备
US11924823B2 (en) * 2020-02-22 2024-03-05 Nxp Usa, Inc. Multi-link device association and reassociation
US11863978B2 (en) * 2020-07-16 2024-0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basic service set transition for multi-link operation
US11991629B2 (en) * 2021-02-25 2024-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WT operation for multi-link devices
US20220116833A1 (en) * 2021-12-23 2022-04-14 Juan Fang Enhanced wi-fi fast roaming transition for mobile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09599A1 (zh) 202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7970B2 (en)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ing tree mapping
US10278146B2 (en) Coordination of signal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US955426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overing neighbors for wireless fidelity direct (WFD) peer to peer (P2P) communication
US9001693B2 (en) Enhanced discovery procedures in peer-to-pee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US9813981B2 (en) Techniques for 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for wireless network discovery
US20130148643A1 (en) Enhanced discovery procedures in peer-to-pee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JP2021536165A (ja) マルチバンド動作のための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6109921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站点、接入点和接入控制器
US10051556B2 (en) Method for scanning for access point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20170019165A1 (en) Loop detection/resolution and load balancing on dual band dual concurrent repeater
KR101606811B1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고속 링크 셋업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629339B1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고속 링크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US970647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multi-band based link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20150139031A1 (en) Method for discovering neighbor nod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20150173109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of communicating via an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asp) session
KR20140058336A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CN108293189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8102497A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1082888A1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US11272455B2 (en)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for wake up radio
KR102203231B1 (ko) 다중망 병합 전송을 위한 단말, 그리고 이의 동작 방법
KR102245603B1 (ko) 다중망 병합 전송을 위한 단말, 그리고 이의 동작 방법
WO2023206331A1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JP2003333054A (ja)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WO2024127786A1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協調通信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