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78189A - 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78189A
CN118078189A CN202211488443.0A CN202211488443A CN118078189A CN 118078189 A CN118078189 A CN 118078189A CN 202211488443 A CN202211488443 A CN 202211488443A CN 118078189 A CN118078189 A CN 118078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transmission
assembly
adjustment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84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震
盛元一
林晋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Liany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Liany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Liany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Liany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884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781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78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781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装置及内窥镜,其包括底座、调节组件和手柄组件。底座构造有第一容纳腔;调节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并与第一容纳腔侧壁转动连接,调节组件与内窥镜的弯曲部连接;调节组件数量为四个,两个调节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另外两个调节组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手柄组件的一端容设于第一容纳腔内并与第一容纳腔底壁转动连接;手柄组件相对各调节组件均具有调节位置;在调节位置,手柄组件能够带动调节组件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以使得弯曲部弯曲;手柄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在相对第一容纳腔的底壁转动时,在各调节位置之间切换。本装置通过一个手柄组件的转动,即可实现弯曲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弯曲控制,操作步骤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通过将内窥镜插入到检测对象的内部直视病灶进而来确定病因,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当内窥镜在进入检测对象的内部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内窥镜的弯曲部的弯曲形态进行控制,以实现对检测对象的病灶的多方位观察检测。现有技术中,大多对弯曲部的弯曲形态的操作控制较为繁琐复杂,当使用者需要同时操作控制弯曲部的弯曲形态、和握持内窥镜的插入管时,操作非常的不便,不利于检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不利于插入管在检测对象的内部的稳定运行,使得检测对象在检测过程中的舒适度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内窥镜在进行检测时,当对内窥镜的弯曲部的弯曲形态进行控制时,操作控制较为繁琐,不易于检测的顺利进行;而且也不利于内窥镜的插入管在检测对象的内部的稳定运行,使得检测对象在检测过程中的舒适度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调节装置。
一种内窥镜的调节装置,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构造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容纳腔;
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与内窥镜的弯曲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调节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另外两个所述调节组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以及
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的一端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转动连接;
所述手柄组件相对各所述调节组件均具有调节位置;在所述调节位置,所述手柄组件能够带动所述调节组件绕所述调节组件的转动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弯曲部弯曲;所述手柄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在相对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转动时,在各所述调节位置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传动轴和调节轮;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对称设置的两个侧壁转动连接,且所述传动轴用于与所述弯曲部传动连接,所述调节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
所述手柄组件包括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传动齿,所述转动手柄沿所述第二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传动齿;
在任一调节位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传动齿或所述第二传动齿与所述任一调节位置相对应的调节轮啮合传动,并带动与所述任一调节位置相对应的传动轴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孔,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且所述第一条形孔和所述第二条形孔相连通以形成一个调节空间;
所述转动手柄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的一端穿设所述调节空间;所述转动手柄能够在所述第一条形孔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摆动,或在所述第二条形孔内沿所述第二方向摆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调节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链条、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链轮套设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中的一个传动轴,所述第二链轮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调节组件中的另一个传动轴,所述第一链条绕设并啮合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的外周;且所述第一链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背离所述第一链条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弯曲部固定连接;
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任意一个所述传动轴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链条做环形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移动,以使得所述弯曲部弯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调节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第二链条、第三传动件和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三链轮套设并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轴,所述第四链轮套设并固定于其中另一个所述传动轴,所述第二链条绕设并啮合于所述第三链轮和所述第四链轮的外周;且所述第二链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背离所述第二链条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弯曲部固定连接;
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任意一个所述传动轴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链条做环形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三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移动,以使得所述弯曲部弯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换向杆,所述换向杆至少部分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换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绕设于所述换向杆的部分外周面,以改变所述第三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的延伸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构造有第二容纳腔;
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转动连接;
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调节轮抵接,以限制所述调节轮绕所述传动轴的轴线沿预设方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柔性件,所述柔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件固定连接,所述柔性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并与所述转动手柄固定连接;
在任一调节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调节组件中的一个调节轮与限位件抵接,另一个所述调节组件的调节轮在柔性件的作用下与限位件分离;或
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调节组件中的一个调节轮与限位件抵接,另一个所述调节组件的调节轮在柔性件的作用下与限位件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柔性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的一侧;
所述手柄组件相对所述调节组件还具有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每个所述调节组件的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均与所述调节轮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安装座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连接;所述安装座构造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转动手柄的一端包覆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转动手柄的外周,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手柄回归至所述初始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窥镜,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其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调节装置,还包括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调节装置连接。
上述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内窥镜,当内窥镜的插入头部插入到检测对象的内部,并需要多方位观察检测病灶时,此时对内窥镜的弯曲部的弯曲形态进行控制,进而带动内窥镜的插入头部移动。在此操作控制过程中,手柄组件相对第一容纳腔的底壁转动,从而使得手柄组件相对其中一个调节组件切换至调节位置,手柄组件与其中一个调节组件转动连接,并带动调节组件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以使得弯曲部弯曲,如此实现对弯曲部的弯曲形态的控制。由于在此操作控制过程中,仅通过一个手柄组件的转动,即可实现弯曲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弯曲控制,操作步骤非常的简单方便。因而在使用者需要同时操作控制弯曲部的弯曲形态、和握持内窥镜的插入管时,操作较为简便,有利于检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利于插入管在检测对象的内部的稳定运行,使得检测对象在检测过程中的舒适度较高,更加人性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安装至内窥镜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底座、调节组件、手柄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盖板和操作按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底座、调节组件、手柄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和盖板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手柄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图2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底座、调节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限位件、柔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与盖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A-A处的截面剖视图;
图8为图3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底座、调节组件、手柄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和盖板装配完成之后的示意图;
图9为图3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手柄组件相对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调节组件处于初始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手柄组件相对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其中一个调节组件处于调节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底座;110-第一容纳腔;120-换向杆;200-调节组件;210-传动轴;220-调节轮;230-限位件;240-柔性件;250-第一弹性件;300-手柄组件;310-转动手柄;311-第一传动齿;312-第二传动齿;313-第二安装孔;314-万向接头;320-安装座;321-第一安装孔;330-第二弹性件;400-第一传动组件;410-第一链轮;420-第二链轮;430-第一链条;440-第一传动件;450-第二传动件;500-第二传动组件;510-第三链轮;520-第四链轮;530-第二链条;540-第三传动件;550-第四传动件;600-盖板;611-第一条形孔;612-第二条形孔;620-第二容纳腔;710-操作按钮;720-钳道管开口;810-弯曲部;820-插入头部;830-插入管;900-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3、图9和图10,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安装至内窥镜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底座100、调节组件200、手柄组件300、第一传动组件400、第二传动组件500、盖板600和操作按钮710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底座100、调节组件200、手柄组件300、第一传动组件400、第二传动组件500和盖板600的示意图;图9为图3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手柄组件300相对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调节组件200处于初始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3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手柄组件300相对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其中一个调节组件200处于调节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的调节装置,其包括底座100、调节组件200和手柄组件300。底座100构造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容纳腔110;调节组件20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10内,并与第一容纳腔110的侧壁转动连接,调节组件200用于与内窥镜的弯曲部810连接;调节组件200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调节组件20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方向为图3和图5中的xx'方向,其中另外两个调节组件20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二方向为图3和图5中的yy'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手柄组件300的一端容设于第一容纳腔110内、并与第一容纳腔110的底壁转动连接;手柄组件300相对各调节组件200均具有调节位置;在调节位置,手柄组件300能够带动调节组件200绕调节组件200的转动轴线转动,以使得弯曲部810弯曲;手柄组件300被配置为能够在相对第一容纳腔110的底壁转动时,在各调节位置之间切换。
将上述调节装置安装至内窥镜上,当内窥镜的插入头部820插入到检测对象的内部,并需要多方位观察检测病灶时,此时对内窥镜的弯曲部810的弯曲形态进行控制,进而带动内窥镜的插入头部820移动。在此操作控制过程中,手柄组件300相对第一容纳腔110的底壁转动,从而使得手柄组件300相对其中一个调节组件200切换至调节位置,手柄组件300与其中一个调节组件200转动连接,并带动调节组件200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以使得弯曲部810弯曲,如此实现对弯曲部810的弯曲形态的控制。由于在此操作控制过程中,仅通过一个手柄组件300的转动,即可实现弯曲部81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弯曲控制,操作步骤非常的简单方便。因而在使用者需要同时操作控制弯曲部810的弯曲形态、和握持内窥镜的插入管830时,操作较为简便,有利于检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利于插入管830在检测对象的内部的稳定运行,使得检测对象在检测过程中的舒适度较高,更加人性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调节装置是通过一个手柄组件300的转动来实现对弯曲部810不同方向上的弯曲控制的,因而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能够有效避免当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旋钮对弯曲部810的弯曲状态控制时,使用者的手掌大小差异所带来的操作难度。
为了便于描述,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沿图3和图5中的xx'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调节组件200称之为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将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沿图3和图5中的yy'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调节组件200称之为第三调节组件和第四调节组件。其中,手柄组件300相对第一调节组件具有第一调节位置,相对第二调节组件具有第二调节位置,相对第三调节组件具有第三调节位置,相对第四调节组件具有第四调节位置。当手柄组件300在第一调节位置、第二调节位置、第三调节位置或第四调节位置时,手柄组件300则能够带动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或第四调节组件绕其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进而使得弯曲部810弯曲,从而实现对弯曲部810的弯曲形态的控制。
具体地,当手柄组件300位于图9所示的初始位置时,此时手柄组件300相对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调节组件200未处于调节位置,手柄组件300则不能带动调节组件200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而当手柄组件300位于图10所示的位置时,此时手柄组件300相对第一方向设置的左侧(图10中自x朝向x'方向)的第一调节组件处于第一调节位置,而相对第一方向设置的右侧(图10中自x'朝向x方向)的第二调节组件未处于第二调节位置,此时手柄组件300则能够带动左侧的第一调节组件绕其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进而使得与左侧的第一调节组件连接的弯曲部810的局部发生弯曲,如此实现对弯曲部810的弯曲形态的控制。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呈90°设置,不仅使得本调节装置仅通过一个手柄组件300就可以实现弯曲部810在两个相互正交的平面内偏转,极大提高了装置的可操作性,而且也使得整个调节装置的结构更加紧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也可以为60°或75°等,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以下针对调节装置的结构进行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4-图8,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手柄组件300的爆炸图;图5示出了图2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底座100、调节组件200、第一传动组件400和第二传动组件500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3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限位件230、柔性件240和第二弹性件330与盖板600连接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A-A处的截面剖视图;图8示出了图3所示的调节装置中的底座100、调节组件200、手柄组件300、第一传动组件400、第二传动组件500和盖板600装配完成之后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5、图9和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调节组件200包括传动轴210和调节轮220;传动轴2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纳腔110中对称设置的两个侧壁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容纳腔110中对称设置的两个侧壁为图5中沿xx'方向设置的两个侧壁,或沿yy'方向设置的两个侧壁。且传动轴210用于与弯曲部810传动连接,调节轮220套设于传动轴210;手柄组件300包括转动手柄310,转动手柄310沿第一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传动齿311,转动手柄310沿第二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传动齿312;在任一调节位置,其中一个第一传动齿311或第二传动齿312与任一调节位置相对应的调节轮220啮合传动,并带动与任一调节位置相对应的传动轴210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具体的,在第一调节位置或第二调节位置,第一传动齿311与第一调节组件的调节轮220或第二调节组件的调节轮220啮合传动;在第三调节位置或第四调节位置,第二传动齿312与第三调节组件的调节轮220或第四调节组件的调节轮220啮合传动。
当需要对弯曲部810的弯曲形态进行控制时,此时将转动手柄310转动至四个调节位置中的任一调节位置,通过第一传动齿311或第二传动齿312与任一调节位置相对应的调节轮220啮合传动,使得调节轮220能够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进而带动与任一调节位置相对应的传动轴210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传动轴210则能够带动与传动轴210传动连接的弯曲部810进行弯曲,从而使得弯曲部810的弯曲形态发生变化。
请参阅图3、图6和图8,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还包括盖板600,盖板600盖设于第一容纳腔110的开口处,盖板600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孔61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且第一条形孔611和第二条形孔612相连通以形成一个调节空间;转动手柄310背离第一容纳腔110的底壁的一端穿设调节空间;转动手柄310能够在第一条形孔611内沿第一方向摆动,或在第二条形孔612内沿第二方向摆动。
当转动手柄310在第一条形孔611内沿第一方向摆动时,能够使得两个第一传动齿311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一调节组件中的调节轮220啮合传动,或者与第二调节组件中的调节轮220啮合传动,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对弯曲部810的弯曲状态进行调节。而当转动手柄310在第二条形孔612内沿第二方向摆动时,能够使得两个第二传动齿312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三调节组件中的调节轮220啮合传动,或者与第四调节组件中的调节轮220啮合传动,从而能够通过第三调节组件和第四调节组件对弯曲部810的弯曲状态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盖板600可以与底座100一体化成型,也可以二者分开加工之后装配在一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请参阅图3和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400,第一传动组件400与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调节组件200传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400包括第一链轮410、第二链轮420、第一链条430、第一传动件440和第二传动件450;第一链轮410套设并固定连接于调节组件200中的一个传动轴210,第二链轮420套设并固定于调节组件200中的另一个传动轴210,第一链条430绕设并啮合于第一链轮410和第二链轮420的外周;且第一链条4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件440和第二传动件450连接;第一传动件440和第二传动件450背离第一链条430的一侧分别与弯曲部810固定连接;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任意一个传动轴210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链条430做环形运动,以带动第一传动件440和第二传动件450移动,以使得弯曲部810弯曲。
当需要沿第一方向调节弯曲部810的弯曲状态时,此时转动手柄310带动第一调节组件或第二调节组件的传动轴210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链条430在第一链轮410或第二链轮420的带动下做环形运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件440和第二传动件450移动,以使得弯曲部810发生弯曲。具体的,当第一传动件440相对弯曲部810做靠近运动时,在第一链条430的带动下,第二传动件450相对弯曲部810做远离运动,进而使得弯曲部810发生弯曲。
请参阅图10,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440和第二传动件450均为柔性钢丝绳,通过柔性钢丝绳将第一链条430与弯曲部810实现连接。当第一链条430做环形运动时,其中一根柔性钢丝绳自x'朝向x运动,其中另一根柔性钢丝绳自x朝向x'运动,进而实现弯曲部810在一平面内的摆动,如此使得弯曲部810发生弯曲。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传动组件500,第二传动组件500与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调节组件200传动连接;第二传动组件500包括第三链轮510、第四链轮520、第二链条530、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第三链轮510套设并固定于其中一个传动轴210,第四链轮520套设并固定于其中另一个传动轴210,第二链条530绕设并啮合于第三链轮510和第四链轮520的外周;且第二链条5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连接;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背离第二链条530的一侧分别与弯曲部810固定连接;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任意一个传动轴210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链条530做环形运动,以带动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移动,以使得弯曲部810弯曲。
当需要沿第二方向调节弯曲部810的弯曲状态时,此时转动手柄310带动第三调节组件或第四调节组件的传动轴210转动,进而使得第二链条530在第三链轮510或第四链轮520的带动下做环形运动,从而带动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移动,以使得弯曲部810发生弯曲。具体的,当第三传动件540相对弯曲部810做靠近运动时,在第二链条530的带动下,第四传动件550相对弯曲部810做远离运动,进而使得弯曲部810发生弯曲。
请参阅图2和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还包括换向杆120,换向杆120至少部分容设于第一容纳腔110内,且换向杆120的一端与底座100连接,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绕设于换向杆120的部分外周面,以改变第三传动杆和第四传动杆的延伸方向。通过设置换向杆120,能够改变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的延伸方向,以使得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传动件440和第二传动件450的延伸方向平行,从而使得第三传动件540背离第三链轮510和第四链轮520的一端能够更好地与弯曲部8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换向杆120的作用下,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为一组,设置于弯曲部810自身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一传动件440和第二传动件450为一组,设置于弯曲部810自身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通过两组传动件的配合,能够实现弯曲部810相对其自身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的弯曲,也就是弯曲部810沿第二方向上的弯曲的调节。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均为柔性钢丝绳,通过柔性钢丝绳将第二链条530与弯曲部810实现连接。当第二链条530做环形运动时,其中一根柔性钢丝绳自y'朝向y运动,其中另一根柔性钢丝绳自y朝向y'运动,最终再通过换向杆120改变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的延伸方向,以使得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传动件440和第二传动件450的延伸方向平行,进而实现弯曲部810在一平面内的摆动,如此使得弯曲部810发生弯曲。
请参阅图7、图9和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盖板600构造有第二容纳腔620;调节组件200还包括限位件230,限位件230的一侧与第二容纳腔620的侧壁转动连接;限位件230相对第二容纳腔620的侧壁转动至预设位置时,限位件230与调节轮220抵接,以限制调节轮220绕传动轴210的轴线沿预设方向转动。通过限位件230相对第二容纳腔620的侧壁的转动,从而使得限位件230在转动至预设位置时,限位件230与调节轮220抵接,进而限制调节轮220绕传动轴210的轴线沿预设方向转动,如此使得当对弯曲部810的弯曲形态控制时,调节组件200能根据需要选择性的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整个弯曲部810更加精准。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调节轮220为棘轮,限位件230为棘爪,因而调节轮220只能绕传动轴210的轴线沿一个方向转动,而另一个方向则被锁定,从而使得在对弯曲部810的弯曲形态进行调节控制时,调节轮220不会沿调节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更加的精准安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230也可以为限位销,调节轮220上设置有与限位销相匹配的限位孔,通过限位销相对限位孔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进而使得限位销限制调节轮220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盖板600盖设并安装于第一容纳腔110的开口处时,第二容纳腔620与第一容纳腔110的部分区域重叠,且第二容纳腔620的腔体被第一容纳腔110的腔体所包覆。
请参阅图9和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调节组件200还包括柔性件240,柔性件240的一端与限位件230固定连接,柔性件240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容纳腔110的侧壁并与转动手柄310固定连接,具体的,转动手柄310上构造有第二安装孔313,柔性件240与第二安装孔313的孔壁固定连接;在任一调节位置,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调节组件200中的一个调节轮220与限位件230抵接,另一个调节组件200的调节轮220在柔性件240的作用下与限位件230分离;或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调节组件200中的一个调节轮220与限位件230抵接,另一个调节组件200的调节轮220在柔性件240的作用下与限位件230分离。
以图10为例进行说明,将图10中的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左侧(图10中自x朝向x'方向)的调节组件200称为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的柔性件称为第一柔性件、传动轴称为第一传动轴、限位件称为第一限位件。而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右侧(图10中自x朝向x'方向)的调节组件称为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的柔性件称为第二柔性件、传动轴称为第二传动轴、限位件称为第二限位件。
当对弯曲部810的弯曲形态进行调节时,此时转动手柄310的第一传动齿311与左侧的第一调节轮啮合,转动手柄310在第一条形孔611内相对第一调节组件靠近的方向摆动时,第一传动齿311能够带动第一调节轮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链轮410顺时针转动,第一链轮410则带动第一链条430做环形运动。而在此过程中,由于转动手柄310向左倾斜,因而第二柔性件与转动手柄310连接的一端则受到向左的拉力,第二柔性件与第二限位件连接的一端则受到向右的拉力,进而使得第二限位件相对第二容纳腔620的侧壁转动,以使得第二限位件与第二调节轮分离,此时第二调节轮则能够相对第二传动轴的轴线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链轮420能够顺时针转动,如此使得第一链条430能够带动第一传动件440自x'朝向x方向移动,同时第二传动件450自x朝向x'方向移动。
而当需要通过第二调节组件来反方向调节弯曲部810的弯曲方向时,此时则将转动手柄310在第一条形孔611内向右摆动,直至第一传动齿311与右侧的第二调节轮啮合,并继续使得转动手柄310在第一条形孔611内相对第二调节组件靠近的方向摆动,如此使得第二调节轮逆时针转动,第一调节轮顺时针转动,第一链条430带动第一传动件440自x朝向x'方向移动,同时第二传动件450自x'朝向x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节组件具体的运动过程与第一调节组件的配合的传动过程相反,对此不再赘述。
当需要通过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三调节组件和第四调节组件带动弯曲部810弯曲时,转动手柄310则在第二条形孔612内沿第二方向摆动,进而使得第二链条530带动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移动,亦与上述运动过程相似,对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柔性件240为柔性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件240也可以为柔性带等,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请参阅图7、图9和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调节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50,第一弹性件250安装于第二容纳腔620的侧壁上,且第一弹性件250套设于柔性件240固定连接限位件230的一侧;手柄组件300相对调节组件200还具有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每个调节组件200的限位件230在第一弹性件250的作用下,均与调节轮220抵接。
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250,使得当转动手柄310沿第一方向从图10的第一调节位置切换至图9的初始位置,也就是未调节位置时,此时右侧的第二调节组件中的第一弹性件250能够施加给第二限位件一个转动力,以使得第二限位件转动,进而使得第二限位件与第二调节轮抵接,以使得第一调节轮和第二调节轮在此能够自行锁定,无需操作额外的锁定开关,简化了整个调节装置的结构。
而当转动手柄310沿第一方向从第二调节位置切换至未图9的未调节位置时,左侧的第一调节组件中的第一弹性件250能够施加给第一限位件一个转动力,以使得第一限位件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限位件与第一调节轮抵接。
当转动手柄310沿第二方向摆动,在第三调节位置和第四调节位置对弯曲部810的弯曲状态调节时,当转动手柄310转动至从第三调节位置或第四调节位置切换至未调节位置时,第一弹性件250也能够施加给第四限位件或第三限位件一个转动力,以使得第四限位件或第三限位件转动,进而使得第四限位件与第四调节轮抵接,或第三限位件与第三调节轮抵接,以使得第三调节轮和第四调节轮在此能够自行锁定。
请参阅图3、图4、图9和图10,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手柄组件300还包括安装座320和第二弹性件330;安装座320容设于第一容纳腔110的腔内,并与第一容纳腔110的底壁连接;安装座320构造有第一安装孔321,转动手柄310的一端包覆于第一安装孔321内、并与第一安装孔321的孔壁转动连接;第二弹性件330的一端安装于安装座320上,且第二弹性件330套设于转动手柄310的外周,第二弹性件330用于驱动转动手柄310回归至初始位置。
通过设置安装座320,并使得转动手柄310的一端包覆于第一安装孔321内,从而使得转动手柄310能够在第一安装孔321内转动,以实现转动手柄310背离第一安装孔321的一侧在第一条形孔611或第二条形孔612内摆动。通过将第二弹性件330套设于转动手柄310的外周,使得转动手柄310在四个调节位置处对弯曲部810的弯曲形变进行调节之后,能够在第二弹性件330的作用下实现自动回正至图9所示的未调节位置,也就是初始位置,不需要人工再进行手动回正,使用较为方便。
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转动手柄310靠近安装座320的一端设置有万向接头314,万向接头314被包覆于第一安装孔321内,并与第一安装孔321的孔壁转动连接,进而实现转动手柄310在第一条形孔611或第二条形孔612内摆动。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调节装置,还包括弯曲部810,弯曲部810与调节装置连接,能够实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还包括插入管830,插入管830罩设于第一传动件440、第二传动件450、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的外周,且插入管830连接于底座100与弯曲部810之间。插入管830用于保护第一传动件440、第二传动件450、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并能够与弯曲部810共同进入检测对象的体内。
请继续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还包括插入头部820,插入头部820连接于弯曲部810背离插入管830的一侧,插入头部820能够与弯曲部810共同进入检测对象的体内。
请继续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还包括操作按钮710,操作按钮710安装于内窥镜的安装机架上,并设置于转动手柄310的周围,便于使用者操作,操作按钮710能够实现向插入头部820送水送气和吸引等功能。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按钮710安装于底座100上,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按钮710安装于盖板600上。
请继续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还包括钳道管开口720,钳道管开口720设置于插入管830与底座100之间,当内窥镜在对检测对象进行观察或治疗的过程中,钳道管开口720能够放入钳道管。
请继续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还包括连接部900,连接部900的一端用于与外部显示装置连接,连接部900的另一端与插入头部820内置的相应的传感器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通过一个转动手柄310实现了弯曲部810四个方向的摆动,简化了传统内窥镜弯曲部810控制装置的结构,减小了操作部在使用者的手掌轴向方向上的体积,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便利性,且每次对拨动转动手柄310之后,均能够实现自动回位功能,并使得调节组件200自锁,不需要额外再次回正和锁定调节位置的操作步骤,简化了使用者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手术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内窥镜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底座(100),所述底座(100)构造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容纳腔(110);
调节组件(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200)用于与内窥镜的弯曲部(810)连接;所述调节组件(200)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调节组件(20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另外两个所述调节组件(20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以及
手柄组件(300),所述手柄组件(300)的一端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底壁转动连接;
所述手柄组件(300)相对各所述调节组件(200)均具有调节位置;在所述调节位置,所述手柄组件(300)能够带动所述调节组件(200)绕所述调节组件(200)的转动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弯曲部(810)弯曲;所述手柄组件(300)被配置为能够在相对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底壁转动时,在各所述调节位置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00)包括传动轴(210)和调节轮(220);所述传动轴(2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中对称设置的两个侧壁转动连接,且所述传动轴(210)用于与所述弯曲部(810)传动连接,所述调节轮(220)套设于所述传动轴(210);
所述手柄组件(300)包括转动手柄(310),所述转动手柄(310)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传动齿(311),所述转动手柄(310)沿所述第二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传动齿(312);
在任一调节位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传动齿(311)或所述第二传动齿(312)与所述任一调节位置相对应的调节轮(220)啮合传动,并带动与所述任一调节位置相对应的传动轴(210)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盖板(600),所述盖板(600)盖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开口处,所述盖板(600)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孔(611),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条形孔(612),且所述第一条形孔(611)和所述第二条形孔(612)相连通以形成一个调节空间;
所述转动手柄(310)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底壁的一端穿设所述调节空间;所述转动手柄(310)能够在所述第一条形孔(611)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摆动,或在所述第二条形孔(612)内沿所述第二方向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40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0)与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调节组件(200)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00)包括第一链轮(410)、第二链轮(420)、第一链条(430)、第一传动件(440)和第二传动件(450);所述第一链轮(410)套设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200)中的一个传动轴(210),所述第二链轮(420)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调节组件(200)中的另一个传动轴(210),所述第一链条(430)绕设并啮合于所述第一链轮(410)和所述第二链轮(420)的外周;且所述第一链条(4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件(440)和所述第二传动件(450)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440)和所述第二传动件(450)背离所述第一链条(430)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弯曲部(810)固定连接;
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任意一个所述传动轴(210)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链条(430)做环形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440)和所述第二传动件(450)移动,以使得所述弯曲部(810)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传动组件(500),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与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调节组件(200)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00)包括第三链轮(510)、第四链轮(520)、第二链条(530)、第三传动件(540)和第四传动件(550);所述第三链轮(510)套设并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轴(210),所述第四链轮(520)套设并固定于其中另一个所述传动轴(210),所述第二链条(530)绕设并啮合于所述第三链轮(510)和所述第四链轮(520)的外周;且所述第二链条(5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件(540)和所述第四传动件(550)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540)和所述第四传动件(550)背离所述第二链条(530)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弯曲部(810)固定连接;
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任意一个所述传动轴(210)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链条(530)做环形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三传动件(540)和所述第四传动件(550)移动,以使得所述弯曲部(810)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示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换向杆(120),所述换向杆(120)至少部分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内,且所述换向杆(120)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0)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540)和所述第四传动件(550)绕设于所述换向杆(120)的部分外周面,以改变所述第三传动件(540)和所述第四传动件(550)的延伸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00)构造有第二容纳腔(620);
所述调节组件(200)还包括限位件(230),所述限位件(23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容纳腔(620)的侧壁转动连接;
所述限位件(230)相对所述第二容纳腔(620)的侧壁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限位件(230)与所述调节轮(220)抵接,以限制所述调节轮(220)绕所述传动轴(210)的轴线沿预设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00)还包括柔性件(240),所述柔性件(240)的一端与所述限位件(230)固定连接,所述柔性件(24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侧壁并与所述转动手柄(310)固定连接;
在任一调节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调节组件(200)中的一个调节轮(220)与限位件(230)抵接,另一个所述调节组件(200)的调节轮(220)在柔性件(240)的作用下与限位件(230)分离;或
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调节组件(200)中的一个调节轮(220)与限位件(230)抵接,另一个所述调节组件(200)的调节轮(220)在柔性件(240)的作用下与限位件(230)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50),所述第一弹性件(250)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纳腔(620)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250)套设于所述柔性件(240)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230)的一侧;
所述手柄组件(300)相对所述调节组件(200)还具有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每个所述调节组件(200)的所述限位件(230)在所述第一弹性件(250)的作用下,均与所述调节轮(220)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300)还包括安装座(320)和第二弹性件(330);
所述安装座(320)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底壁连接;所述安装座(320)构造有第一安装孔(321),所述转动手柄(310)的一端包覆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21)内、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321)的孔壁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33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20)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330)套设于所述转动手柄(310)的外周,所述第二弹性件(330)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手柄(310)回归至所述初始位置。
1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还包括弯曲部(810),所述弯曲部(810)与所述调节装置连接。
CN202211488443.0A 2022-11-25 2022-11-25 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内窥镜 Pending CN1180781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8443.0A CN118078189A (zh) 2022-11-25 2022-11-25 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8443.0A CN118078189A (zh) 2022-11-25 2022-11-25 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78189A true CN118078189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56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8443.0A Pending CN118078189A (zh) 2022-11-25 2022-11-25 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781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3692B2 (en) Endoscope and endoscopic system
US10149603B2 (en) Endoscope
JP6250605B2 (ja) 外科用装置
JP4598410B2 (ja) 内視鏡
US20160270635A1 (en) Endoscope
JP4616017B2 (ja) 電動湾曲内視鏡装置
KR102160753B1 (ko) 내시경 장치
JP2004532704A (ja) 電気機械式手術装置
EP3207854A1 (en) Endoscope
JP4102320B2 (ja) 内視鏡
EP2649921A1 (en) Medical device equipped with bowing-section, and endoscope
US20220226060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CN118078189A (zh) 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内窥镜
JPS6357060B2 (zh)
US20160353975A1 (en) Bending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endoscope
WO2019225103A1 (ja) 挿入装置
US20220400934A1 (en) Treatment tool elevating mechanism and ultrasonic endoscope
WO2021070389A1 (ja)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機構
US11064872B2 (en) Bending operation device and endoscope with the same applied thereto
WO2019124207A1 (ja) 内視鏡用外付機構
WO2019124206A1 (ja) 内視鏡用外付機構
CN104739470A (zh)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腔镜用切割吻合器
JPWO2020070775A1 (ja) 内視鏡
CN212186548U (zh) 便于操作的腔内探枪
CN219629572U (zh) 小型机器人内窥镜及小型机器人内窥镜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