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66753A - 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频器、压缩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频器、压缩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66753A CN118066753A CN202410192857.1A CN202410192857A CN118066753A CN 118066753 A CN118066753 A CN 118066753A CN 202410192857 A CN202410192857 A CN 202410192857A CN 118066753 A CN118066753 A CN 1180667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converter
- temperature
- controlling
- deltat
- electronic expan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频器、压缩机结构,所述控制器根据发热器件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能够精确调节所述换热板内的冷媒流量,避免变频器的热量变化快而温度调节不及时导致的变频器过热或过冷,使变频器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所述控制器根据变频器内部温度和变频器内部湿度,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发热器件表面温度、外壳内表面温度、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能够避免变频器内部出现凝露,保护变频器内部的器件,提升了变频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频器、压缩机结构。
背景技术
离心式冷水机组广泛应用于商用空调系统,离心制冷压缩机是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核心设备,一般而言,离心制冷压缩机由变频器调压带动。传统上的离心制冷压缩机采用的是压缩机和变频器独立式结构,即压缩机与变频器分别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两者由外部电源线相连。一般的离心式压缩机体积都较大,加之其变频器的体积也较大,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离心式冷水机组总体积相当庞大,其占地面积及空间就非常大。
一体化集成式离心压缩机是将压缩机和变频器集成为一个整体,将变频器控制模块分布于压缩机内部,相较传统压缩机一体化集成式压缩机具有结构紧凑、节能低耗、便于安装维修等众多优点,在一些对压缩机尺寸有明显限制的场所,如数据机房以及冷站等场所,其结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体化集成式离心压缩机必将凭借其显著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一体化压缩机上,电机、变频器的IGBT、开关电源、电容等属于发热器件,这些器件温度过高,会导致器件降容,甚至引起故障无法正常使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化压缩机存在变频器超温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频器、压缩机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变频器超温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所述变频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发热器件,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发热器件的表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热器件表面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壳内表面温度;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变频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除湿器,与所述变频器连接,所述除湿器用于降低所述变频器内部的湿度;
换热板,用于为所述发热器件降温;
冷媒输入管路,所述冷媒输入管路与所述换热板连接,所述冷媒输入管路用于向所述换热板中输入冷媒,所述冷媒输入管路上设有电子膨胀阀;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发热器件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所述控制器根据变频器内部温度和变频器内部湿度,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发热器件表面温度、外壳内表面温度、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
优选地,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还包括:
电流检测器,与所述变频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值,所述电流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媒输出管路,所述冷媒输出管路包括:
第一冷媒输出管路,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连接,另一端与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二冷媒输出管路,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连接,另一端与闪发器连接,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包括:
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结构,所述压缩机结构包括:
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包括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变频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发热器件表面温度T1和外壳内表面温度T2;
根据T1,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检测变频器内部温度T3和变频器内部湿度RH,根据T3和RH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T4;
根据T1、T2和T4,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
根据T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
检测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值I1;
根据I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电流开度D2;
根据公式D=D1+D2,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D。
优选地,所述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的方法包括:
获取变频器的预设温度T;
根据公式△T1=T1-T,计算变频器的温度偏差值△T1;
根据△T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
优选地,所述根据△T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的方法包括:
设置变频器的预设温度偏差下限值TL和预设温度偏差上限值TH,TH>TL;
若△T1>TH,则D1增大;
若TL≤△T1≤TH,则D1保持不变;
若△T1<TL,则D1减小。
优选地,所述计算电子膨胀阀的电流开度D2的方法包括:
获取变频器额定输出电流I0;
根据公式I=I1/I0,计算电流百分比I,I和D2呈正比例关系。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的方法包括:
根据公式△T2=T1-T4,计算第一除湿温差值△T2;
根据公式△T3=T2-T4,计算第二除湿温差值△T3;
根据△T2和△T3,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
优选地,所述根据△T2和△T3,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的方法包括:
设置预设除湿温差值T5和预设除湿温度偏差值△T4;
若△T2<T5,或者,△T3<T5,控制所述除湿器开启;
若△T2>T5+△T4且△T3>T5+△T4,控制所述除湿器关闭;
否则,保持除湿器当前的启停状态。
优选地,若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媒输出管路,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连接,另一端与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第二冷媒输出管路,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连接,另一端与闪发器连接,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D,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通断。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通断的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膨胀阀开度阈值D3;
获取切换温度下限值T6和切换温度上限值T7;
若D<D3,且T1<T6,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开,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连通;
若电子膨胀阀开度为100%,且T1>T7,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连通,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断开。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控制器根据发热器件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能够精确调节所述换热板内的冷媒流量,避免变频器的热量变化快而温度调节不及时导致的变频器过热或过冷,使变频器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所述控制器根据变频器内部温度和变频器内部湿度,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发热器件表面温度、外壳内表面温度、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能够避免变频器内部出现凝露,保护变频器内部的器件,提升了变频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变频器;11、外壳;12、发热器件;21、第一温度传感器;22、第二温度传感器;23、温湿度传感器;3、除湿器;4、换热板;51、冷媒输入管路;52、电子膨胀阀;6、电流检测器;71、第一冷媒输出管路;72、蒸发器;73、第一电磁阀;81、第二冷媒输出管路;82、闪发器;83、第二电磁阀;91、压缩机;92、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变频器1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11的内部设有发热器件12,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21,设置在所述发热器件12的表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用于检测发热器件表面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22,设置在所述外壳11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用于检测外壳内表面温度;
温湿度传感器23,用于检测所述变频器1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除湿器3,与所述变频器1连接,所述除湿器3用于降低所述变频器1内部的湿度;
换热板4,用于为所述发热器件12降温;
冷媒输入管路51,所述冷媒输入管路51与所述换热板4连接,所述冷媒输入管路51用于向所述换热板4中输入冷媒,所述冷媒输入管路51上设有电子膨胀阀52;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发热器件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所述控制器根据变频器内部温度和变频器内部湿度,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发热器件表面温度、外壳内表面温度、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控制所述除湿器3的启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热板4内流通低温冷媒,通过低温冷媒与所述发热器件12换热,实现降低所述发热器件12温度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根据发热器件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能够精确调节所述换热板4内的冷媒流量,避免变频器1的热量变化快而温度调节不及时导致的变频器1过热或过冷,使变频器1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所述控制器根据变频器内部温度和变频器内部湿度,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发热器件表面温度、外壳内表面温度、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控制所述除湿器3的启停,能够避免变频器1内部出现凝露,保护变频器1内部的器件,提升了变频器1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还包括:
电流检测器6,与所述变频器1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变频器1的输出电流值,所述电流检测器6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所述电流检测器6与变频器1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器6与所述控制器连接,能够根据变频器1的输出电流值和发热器件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从而精确调节所述换热板4内的冷媒流量,避免变频器1的热量变化快而温度调节不及时导致的变频器1过热或过冷,使变频器1保持正常工作温度。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媒输出管路,所述冷媒输出管路包括:
第一冷媒输出管路71,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71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4连接,另一端与蒸发器72连接,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71上设有第一电磁阀73,所述第一电磁阀73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二冷媒输出管路81,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81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4连接,另一端与闪发器82连接,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81上设有第二电磁阀83,所述第二电磁阀83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所述闪发器82的冷媒冷却量较小,所述蒸发器72的冷媒冷却量较大,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73和第二电磁阀83的通断状态,能够切换所述冷媒输出管路,从而为变频器1提供合适的冷量,使所述变频器1保持正常工作温度。
如图1所示,当切换至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71时,冷媒依次流经换热板4、第一电磁阀73、蒸发器72、压缩机91、冷凝器92、冷媒输入管路51、换热板4,从而完成冷媒的循环,能够使所述换热板4与所述发热器件12快速换热,避免变频器1过热;当切换至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81时,冷媒依次流经换热板4、第二电磁阀83、闪发器82、压缩机91、冷凝器92、冷媒输入管路51、换热板4,从而完成冷媒的循环,能够为所述发热器件12提供合适的冷量,避免所述发热器件12快速降温导致所述变频器1过冷。
实施例二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包括:
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使所述控制器根据发热器件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能够精确调节所述换热板4内的冷媒流量,避免变频器1的热量变化快而温度调节不及时导致的变频器1过热或过冷,使变频器1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所述控制器根据变频器内部温度和变频器内部湿度,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发热器件表面温度、外壳内表面温度、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控制所述除湿器3的启停,能够避免变频器1内部出现凝露,保护变频器1内部的器件,提升了变频器1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三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压缩机结构,所述压缩机结构包括:
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包括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变频器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压缩机结构中设置所述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包括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变频器连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发热器件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能够精确调节所述换热板4内的冷媒流量,避免变频器的热量变化快而温度调节不及时导致的变频器过热或过冷,使变频器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所述控制器根据变频器内部温度和变频器内部湿度,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发热器件表面温度、外壳内表面温度、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控制所述除湿器3的启停,能够避免变频器内部出现凝露,保护变频器内部的器件,提升了变频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四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发热器件表面温度T1和外壳内表面温度T2;
根据T1,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检测变频器内部温度T3和变频器内部湿度RH,根据T3和RH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T4;
根据T1、T2和T4,控制所述除湿器3的启停。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发热器件表面温度T1,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能够精确调节所述换热板4内的冷媒流量,避免变频器的热量变化快而温度调节不及时导致的变频器过热或过冷,使变频器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根据变频器内部温度T3和变频器内部湿度RH,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T4,并根据所述发热器件表面温度T1、外壳内表面温度T2、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T4,控制所述除湿器3的启停,能够避免变频器内部出现凝露,保护变频器内部的器件,提升了变频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
根据T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
检测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值I1;
根据I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电流开度D2;
根据公式D=D1+D2,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D。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发热器件表面温度T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根据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值I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电流开度D2,根据温差开度D1和电流开度D2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D,能够精确调节所述换热板4内的冷媒流量,避免变频器的热量变化快而温度调节不及时导致的变频器过热或过冷,使变频器保持正常工作温度。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的方法包括:
获取变频器的预设温度T;
根据公式△T1=T1-T,计算变频器的温度偏差值△T1;
根据△T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变频器的预设温度T为经验值或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设置,如:设置变频器的预设温度T为50℃。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根据△T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的方法包括:
设置变频器的预设温度偏差下限值TL和预设温度偏差上限值TH,TH>TL;
若△T1>TH,则D1增大;
若TL≤△T1≤TH,则D1保持不变;
若△T1<TL,则D1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变频器的预设温度偏差下限值TL和预设温度偏差上限值TH均为经验值或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设置,如:设置TL为10℃,设置TH为-10℃,当△T1>TH时,表示发热器件12表面温度较高,可能导致变频器过热,为了避免变频器高温损坏,需要增大电子膨胀阀的温度开度;当△T1<TL时,表示发热器件12表面温度较低,可能导致变频器过冷,使变频器内部出现凝露,造成变频器故障,需要减小电子膨胀阀的温度开度,使变频器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提升了变频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计算电子膨胀阀的电流开度D2的方法包括:
获取变频器额定输出电流I0;
根据公式I=I1/I0,计算电流百分比I,I和D2呈正比例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I增大时,由于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增大,发热器件12产生的热量增大,变频器会快速升温,由于I和D2呈正比例关系,此时D2也会增大,避免变频器过热;I减小时,由于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减小,发热器件12产生的热量降低,变频器会快速降温,由于I和D2呈正比例关系,此时D2也会减小,避免变频器过冷,从而使变频器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提升了变频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控制所述除湿器3的启停的方法包括:
根据公式△T2=T1-T4,计算第一除湿温差值△T2;
根据公式△T3=T2-T4,计算第二除湿温差值△T3;
根据△T2和△T3,控制所述除湿器3的启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除湿温差值△T2表示发热器件表面温度和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的差值,第二除湿温差值△T3表示外壳内表面温度和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的差值,根据△T2和△T3,控制所述除湿器3的启停,能够使发热器件表面温度与变频器外壳内表面温度均高于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且保持一定的温度差值,从而避免变频器内部出现凝露,提高变频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根据△T2和△T3,控制所述除湿器3的启停的方法包括:
设置预设除湿温差值T5和预设除湿温度偏差值△T4;
若△T2<T5,或者,△T3<T5,控制所述除湿器3开启;
若△T2>T5+△T4且△T3>T5+△T4,控制所述除湿器3关闭;
否则,保持除湿器3当前的启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初始温差值T5和预设除湿温度偏差值△T4均为经验值或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设置,如:设置预设初始温差值T5为5℃、预设除湿温度偏差值△T4为3℃。
需要说明的是,若△T2<T5,或者,△T3<T5,表示发热器件表面温度或者外壳内表面温度接近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在这种条件下,变频器内部容易出现凝露,需要开启除湿器3,降低变频器内部的湿度,保障变频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若△T2>T5+△T4且△T3>T5+△T4,表示发热器件表面温度或者外壳内表面温度均高于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且保持一定的温度差值,在这种条件下,变频器内部不会出现凝露,需要关闭除湿器3,降低能耗。
在具体实践中,若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媒输出管路71,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71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4连接,另一端与蒸发器72连接,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71上设有第一电磁阀73,所述第一电磁阀73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第二冷媒输出管路81,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81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4连接,另一端与闪发器82连接,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81上设有第二电磁阀83,所述第二电磁阀83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D,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73和第二电磁阀83的通断。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73和第二电磁阀83的通断的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膨胀阀开度阈值D3;
获取切换温度下限值T6和切换温度上限值T7;
若D<D3,且T1<T6,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73断开,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83连通;
若电子膨胀阀开度为100%,且T1>T7,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73连通,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83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71为默认冷媒输出管路,当变频器启动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如:3分钟),直至变频器工作稳定后,再根据上述方法切换冷媒输出管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切换温度下限值T6和切换温度上限值T7表示切换所述冷媒输出管路的变频器温度阈值,T6和T7均为经验值或者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设置,如:设置切换温度下限值T6为40℃、切换温度上限值T7为6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阈值D3为经验值或者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设置,如:设置电子膨胀阀开度阈值D3为30%,由于所述蒸发器72的冷媒冷却量较大,若同时满足D<D3,且T1<T6,表示在电子膨胀阀开度较小的同时,发热器件表面温度仍然较低,需要切换至第二冷媒输出管路81,减少为发热器件12提供的冷量,避免变频器过冷;若电子膨胀阀开度为100%,且T1>T7,表示在电子膨胀阀最大开度的同时,发热器件表面温度仍然较高,难以通过闪发器82实现发热器件12的有效降温,需要切换至第一冷媒输出管路71,增大为发热器件12提供的冷量,避免变频器过热,从而使变频器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提升了变频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所述变频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发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发热器件的表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发热器件表面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壳内表面温度;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变频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除湿器,与所述变频器连接,所述除湿器用于降低所述变频器内部的湿度;
换热板,用于为所述发热器件降温;
冷媒输入管路,所述冷媒输入管路与所述换热板连接,所述冷媒输入管路用于向所述换热板中输入冷媒,所述冷媒输入管路上设有电子膨胀阀;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发热器件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所述控制器根据变频器内部温度和变频器内部湿度,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发热器件表面温度、外壳内表面温度、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还包括:
电流检测器,与所述变频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值,所述电流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媒输出管路,所述冷媒输出管路包括:
第一冷媒输出管路,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连接,另一端与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二冷媒输出管路,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连接,另一端与闪发器连接,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4.一种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包括:
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
5.一种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结构包括:
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变频器连接。
6.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发热器件表面温度T1和外壳内表面温度T2;
根据T1,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检测变频器内部温度T3和变频器内部湿度RH,根据T3和RH计算变频器内部空气露点温度T4;
根据T1、T2和T4,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方法包括:
根据T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
检测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值I1;
根据I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电流开度D2;
根据公式D=D1+D2,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的方法包括:
获取变频器的预设温度T;
根据公式△T1=T1-T,计算变频器的温度偏差值△T1;
根据△T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1,计算电子膨胀阀的温差开度D1的方法包括:
设置变频器的预设温度偏差下限值TL和预设温度偏差上限值TH,TH>TL;
若△T1>TH,则D1增大;
若TL≤△T1≤TH,则D1保持不变;
若△T1<TL,则D1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电子膨胀阀的电流开度D2的方法包括:
获取变频器额定输出电流I0;
根据公式I=I1/I0,计算电流百分比I,I和D2呈正比例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的方法包括:
根据公式△T2=T1-T4,计算第一除湿温差值△T2;
根据公式△T3=T2-T4,计算第二除湿温差值△T3;
根据△T2和△T3,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2和△T3,控制所述除湿器的启停的方法包括:
设置预设除湿温差值T5和预设除湿温度偏差值△T4;
若△T2<T5,或者,△T3<T5,控制所述除湿器开启;
若△T2>T5+△T4且△T3>T5+△T4,控制所述除湿器关闭;
否则,保持除湿器当前的启停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若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媒输出管路,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连接,另一端与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一冷媒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第二冷媒输出管路,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板连接,另一端与闪发器连接,所述第二冷媒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D,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通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频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通断的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膨胀阀开度阈值D3;
获取切换温度下限值T6和切换温度上限值T7;
若D<D3,且T1<T6,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开,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连通;
若电子膨胀阀开度为100%,且T1>T7,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连通,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断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92857.1A CN118066753A (zh) | 2024-02-21 | 2024-02-21 | 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频器、压缩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92857.1A CN118066753A (zh) | 2024-02-21 | 2024-02-21 | 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频器、压缩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66753A true CN118066753A (zh) | 2024-05-24 |
Family
ID=9111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92857.1A Pending CN118066753A (zh) | 2024-02-21 | 2024-02-21 | 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频器、压缩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66753A (zh) |
-
2024
- 2024-02-21 CN CN202410192857.1A patent/CN11806675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68500B2 (en) | Cool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104089347B (zh) | 一种低温风冷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US956820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 |
US8973379B2 (en) | Refrigeration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r compact chiller units | |
US20080155994A1 (en) | Refrigerator | |
CN204063368U (zh) | 一种低温风冷冷水机组 | |
US20140374497A1 (en) | Heat source system, control device thereof,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WO2021063088A1 (zh) | 变频器的冷却系统、方法及空调设备 | |
CN104390311B (zh) | 针对高温服务器的空调制冷方法、系统和装置 | |
JP2007240131A (ja) | 熱源機廻りの最適化制御 | |
JPH05322335A (ja) | 自動冷却停止シーケンス | |
CN118066753A (zh) | 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频器、压缩机结构 | |
CN116489934A (zh) | 用于冷水机组的变频柜冷却装置、变频柜及方法 | |
CN113324318B (zh) | 风冷模块机组的控制方法 | |
JPH07218003A (ja) | 冷凍装置の制御方式 | |
JP2006098039A (ja) | 冷却庫 | |
CN204063669U (zh) | 自动延时控制的复叠制冷系统 | |
CN113905594B (zh) | 变频器功率模块的散热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空调 | |
CN220798858U (zh) | 一种液冷散热机构 | |
EP3839375B1 (en) | Free cooling outdoor unit | |
CN116968512A (zh) |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4674103A (zh) | 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及冰箱 | |
CN118301915A (zh) | 一种集成pcs冷却的防凝露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H0236198B2 (zh) | ||
CN115682542A (zh) | 冰箱及用于其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