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64160A - 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效应的黄腐酸改良材料和改良方法 - Google Patents

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效应的黄腐酸改良材料和改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64160A
CN118064160A CN202410460924.3A CN202410460924A CN118064160A CN 118064160 A CN118064160 A CN 118064160A CN 202410460924 A CN202410460924 A CN 202410460924A CN 118064160 A CN118064160 A CN 118064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fulvic acid
dosage
organic fertilizer
t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609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博
史晓菲
魏家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he Shangha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he Shangha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he Shangha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he Shangha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609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64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64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64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 Soil Conditioners And Soil-Stabiliz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效应的黄腐酸改良材料和改良方法,属于土壤调理和改良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克服了矿源黄腐酸钾pH9‑11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局限性,通过秸秆源黄腐酸和有机肥等的组合施用,可以使土壤中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重提高到78%以上、小于0.001mm的黏粉粒比重减少到20%,变黏性土质为壤性土质;同时增加小分子水溶性有机质‑水溶性腐殖酸即黄腐酸的含量和不溶于水的有机质‑大分子量腐殖酸的含量,并提高土壤胡敏酸的含量;同时降低pH值到7.5以下,有效建立土壤改良的速效‑长效作用机制。

Description

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效应的黄腐酸改良材料和改良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调理和改良材料技术领域,涉及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长-短效机制改良材料和相应的改良方法,特别涉及使用黄腐酸改良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长-短期效应的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我国的耕地质量偏低,尤其是盐碱地占耕地面积10%以上。滨海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近海滩涂和河流三角洲,包括山东、天津滨海、江苏连云港及盐城地区、浙江东部及上海浦东等沿海地区,属于氯化物盐渍土,具有以下特点:
(1)因受季风和海潮影响及成土过程的制约,土壤含盐量随离海远近而呈规律性变化,距海越远,盐分越轻,距海越近,盐分越重。
(2)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和矿化度高,排水承泄区易受海潮或洪水影响,完全排泄自流困难,需要建立防洪、防潮、机械排涝工程,才能免遭洪涝灾害。
(3)土壤瘠薄,有机质和磷的含量低,需要培肥改良才能进行作物生产同时局部地区靠近垃圾填埋场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围绕滨海滩涂盐碱地改良形成了大量的方法和改良剂。从方法学上看,传统技术往往使用药剂为主进行改良,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态的、农业的、工程的方法,采用无机有机、生物等改良剂等技术及其组合的措施,但现有技术往往受投入预算限制难以从根本上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同时很少根据对土壤改良的目标要求采取量化控制,特别是对土壤质地构成、土壤物理结构,对土壤团聚体尺寸和数量的控制。
目前我国盐碱地治理方法,一是完善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通过灌溉排盐,不断淋洗降低土壤含盐量;二是改良农业技术,如膜下滴灌、客土法、地下暗管排盐、种植耐盐作物等;三是施用土壤改良剂,如加入石膏、有机硅肥、生物炭、有机肥等。加入土壤有机肥料能够提高盐碱地的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这些已经公开的滨海滩涂盐碱地改良方法或者调理剂都对盐碱地有改善作用,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
(1)对改良效果的长期作用要求重点不突出。
(2)没有明确兼顾速效和长期效应的结合。
(3)对土壤改良目标缺乏明确的针对性。
(4)对土壤质地结构改变要求仅限于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约束。
(5)没有从目标地块对土壤质地,物理结构的从量化指标上要求规范和选取相关技术和改良剂。
因此,亟需开发新的行之有效的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从根本上改良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盐碱地粘性土壤的方法,既注重短期肥效,“立竿见影”迅速形成肥效,降低盐碱度;又注重长期效应,长期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既改善并保持土壤稳定性地质结构、又提高土壤中长期稳定性有机质含量,兼顾当期见效和长期效应。
建立土壤改良的长-短期作用机制,是通过保持有机质、提高土壤中长效有机质的含量和速效有机质的含量实现的:长效有机质的提高是通过提高土壤中不溶于水的腐殖酸和胡敏酸的含量实现的,通过施用富含胡敏酸和不溶于水的腐殖酸有机肥和黄腐酸实现;速效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是通过提高土壤中水溶性腐殖酸含量,通过施用黄腐酸实现;使得土壤中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大于2.4%,其中不溶于水的腐殖酸的质量百分比大于2.0%,胡敏酸的质量百分比不低于0.7%,水溶性腐殖酸的质量百分比大于0.9%。
建立土壤改良的长-短期作用机制,是通过土壤质地的改良实现的:通过使用黄腐酸形成长期稳定的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大于70%;通过施用有机肥等使得小于0.001mm的细黏粒的含量达到22-30%;同时显著改善土壤容重,使土壤质地由黏性(粘性)土改为壤土。
本发明采用不同于传统方法的逆向思维,围绕对目标地块土壤性质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思路和方法,对症下药:
首先,从解决黏质土壤结构入手。针对目标地块按照土体重塑要求设计0-20cm根层土壤为壤质或粘壤质,通过施用黄腐酸和有机肥促进水稳性团聚体增加,减少细小粘性颗粒的比重;
其次,量化控制。对目标地块的土壤质地物理结构进行设计,提出量化要求,要求大于0.25mm的大团聚体,也称为土壤团粒结构体的含量达到55-60%以上,0.001mm以下的黏性颗粒降到30%以下。
第三,有机质的长-短效应结合,既提高土壤中作物当季可以直接吸收的活性小分子活性炭——黄腐酸的含量,又提高土壤中水稳定性高的腐殖酸含量,或者是提高土壤中胡敏酸的含量。
第四,具体实施是通过施入有机肥增加土壤中不溶于水的长效有机质腐殖酸的含量,通过施入酸性秸秆源黄腐酸增加土壤中速效有机质的含量。
第五,对盐碱的改良注重长短效应结合。既发挥黄腐酸的综合功能——除了改良土壤质地、提高有机质等,还可以节肥增效,提高氮磷钾等无机肥料的利用率,同时加入酸性改良剂调整PH。
基于以上分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所述的改良材料包括黄腐酸、有机肥、磷酸脲和土壤改良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黄腐酸的用量为0.1-4吨/亩(t/亩)或者不超过3%;
有机肥的用量为1-30吨/亩或者不超过17%;
磷酸脲的用量为1-300kg/亩或者0.01-1%;
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0-1.7吨/亩或者不超过1%。
本发明方案中计量单位换算公式为:B吨/亩=170*A%。
这里四种物料的质量百分比以土地为基础计算。以黄腐酸用量百分比和每亩施用黄腐酸的吨数换算关系为例:
A%为质量百分比,是指黄腐酸占每亩(170吨)土壤的质量百分比,
B为每亩用量——B吨/亩,是指每亩(170吨)土壤中施用B吨黄腐酸,
则,
每亩黄腐酸用量Q=170*A%=B吨/亩。
为了说明问题,本发明中对土壤中腐殖酸、水溶性腐殖酸、不溶于水的腐殖酸,黄腐酸、游离腐殖酸以及胡敏酸的基本含义进行确认和辨析:土壤中腐殖酸含量即为游离腐殖酸含量,包括水溶性腐殖酸和不溶于水的腐殖酸;水溶性腐殖酸主要成分是黄腐酸。
从根本上说腐殖酸源于动植物残体,根据腐化程度的不同,腐殖酸又细分为黑腐酸、棕腐酸和黄腐酸,都属于土壤中的有机质物质,有统一的苯环结构和活性基团的存在。黑腐酸、棕腐酸分子量大稳定性高,溶于碱但不溶酸和溶于水。黄腐酸分子量小,既溶于酸又溶于碱,也溶于水;胡敏酸即棕腐酸,也有人称之为黑腐酸。棕腐酸黑腐酸或胡敏酸都是有机质,其特点是长期稳定,可以保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黄腐酸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少量的硫和氮,其特点是分子量小活性高,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可以当季发挥作用。简而言之,土壤中有机质分为三种类型:未发酵降解的秸秆原料、已经发酵降解但尚不溶于水不易被作物直接吸收的不溶于水的腐殖酸、溶于水的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的腐殖酸,主要成分是黄腐酸。本发明的目标就是使溶于水的腐殖酸和不溶于水的腐殖酸共存,使得有机质的长短效应共存。
市面上的有机肥,包括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以及糖蜜粉和矿物源的腐殖酸(主要有泥炭土、风化煤、褐煤),其有机质含量一般在30%-80%,游离腐殖酸含量在20-60%不等,但其中的黄腐酸或水溶性腐殖酸含量普遍很低,一般在1%到5%以内,其表现就是人们常说有机肥肥效慢,其根源就是水溶性腐殖酸含量太低。但是要提高水溶性腐殖酸含量,从目前的技术和成本方面看,都是难于达到预期并且推广的。
并非所有的黄腐酸都适用于本发明。优选地,所述的黄腐酸是秸秆源黄腐酸,是以农林果废弃物等非木纤维生物质纤维原料经过磺化处理得到的小分子量黄腐酸。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黄腐酸(产品名称)由大禾(上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相关的检测指标为:小分子量黄腐酸含量>60%,有机质含量>50%,腐殖酸含量>60%,胡敏酸含量0.2-0.5%(0.2-0.36%更优),平均分子量<50(小分子量),分子量<180的占比>95%,pH=4-6。其突出特点是水溶性腐殖酸即黄腐酸含量高,达到60%以上。
矿物源腐殖酸是常见的市售腐殖酸,可以经过碱性活化,但是通常碱性较大(pH=9-11),不适合用作本发明的盐碱地土壤改良。本发明表3展示了(大禾)秸秆源黄腐酸和矿源黄腐酸(钾)的对比。这个实验中,原土的pH从8.47降到7-8。随着秸秆源黄腐酸用量的逐渐增加,土壤pH逐渐降低,直至达到7.95,达到目标要求。在针对矿源黄腐酸和秸秆源黄腐酸的对比实验中发现,随着矿源黄腐酸(钾)用量的逐渐增加,土壤pH值逐渐升高,与目标要求相悖,离目标要求越来越远。经检测,矿源黄腐酸(钾)的pH9-11,比待改良的土壤pH8.47还要高。可见,矿源黄腐酸(钾)不适合大量用于土壤改良,而用量低又达不到显著增加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要求。
所述的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大于30%。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有机肥购自天津亚派绿肥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检测指标为:黄腐酸含量0.7%,游离腐殖酸含量21.89%,水溶性腐殖酸含量1.43%,不溶于水的腐殖酸含量20.46%,胡敏酸56.7g/kg(相当于5.67%)。其突出特点是不溶于水的腐殖酸含量高,达到20.46%;胡敏酸含量达到5.67%,以有机肥质量作为100%。
优选地,有机肥的用量为0-15%,更优地,有机肥的用量为5-10%,质量百分比。有机肥除包括一般有机肥外,也包括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矿源腐殖酸、糠醛渣等。
磷酸脲又称尿素磷酸盐或磷酸尿素,是一种优于尿素、并能同时提供非蛋白氮及磷的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O(NH2)2·H3PO4,具有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不溶于醚类、甲苯、四氯化碳的性质。优选地,磷酸脲的用量为0.01-0.1%。本发明在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磷酸脲能够显著提升土壤中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重。如表11所示,通常认为有机肥能够提升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重,但是本发明的研究发现添加小于有机肥用量1/10的磷酸脲,其对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提升水平能够与传统的有机肥持平。优选地,磷酸脲的用量为0.02-0.06%,更优地,磷酸脲的用量为0.02-0.04%,质量百分比。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磷酸脲购自什邡市康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pH为2-5.5,钙、铁、镁总量质量百分比为≥20%,硫≥10%。优选的,土壤改良剂的用量质量百分比不超过2%。优选地,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0.3-1%,更优地,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0.6-1%,质量百分比。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土壤改良剂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提供,土壤改良剂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提供,pH为3.0,钙7%,铁6%,镁10%,硫15%,质量百分比,以土壤改良剂的总重量为10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
黄腐酸的用量为0.5-1.0%或者1.5-2%;
有机肥的用量为5-17%;
磷酸脲的用量为0.02-0.08%;或者,
改良剂的用量为0.1-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例中,土壤孔隙度为52-55%或者土壤容重要达到1.1-1.25g/cm3之间;
黄腐酸的用量为0.5-1.5%;
有机肥的用量为5-15%;
磷酸脲的用量为0.02-0.04%;或者,
改良剂的用量为0.1-0.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25 md的质量百分数要达到62-80%,
黄腐酸的用量为0.5-3%;
有机肥的用量为5-17%;
磷酸脲的用量为0.02-0.08%;或者,
改良剂的用量为0.1-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例中,不溶于水的腐殖酸含量2.76-6.26%,
黄腐酸的用量为0.5-3%;
有机肥的用量为5-17%;
磷酸脲的用量为0.02-0.08%;或者,
改良剂的用量为0.1-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例中,胡敏酸含量2.3-4.73%,
黄腐酸的用量为0.5-3%;
有机肥的用量为5-17%;
磷酸脲的用量为0.02-0.08%;或者,
改良剂的用量为0.1-1%。
本发明的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可以用于改造黏性土壤,在盐碱地土壤中施用改良材料,改良土壤质地结构、增加有机质、降低pH,建立长-短期效应结合的土壤改良机制。
本发明中,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比较乡土和客土的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含盐量pH值,当乡土质地等质量指标高于客土时,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S1,在地面以下0-20cm处剥离乡土,集中,待回填;
S2,在地面以下20-60cm以下移入黏性客土;
S3,压实,0-20cm处压实客土;
S4,回填乡土,平整;
S5,施入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地面以下0-40cm旋耕;
S6,灌水淋湿,渗透至目标高程60cm以下,晾干。
所述的改良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黄腐酸0-3.0%、磷酸脲0.01-0.06%,有机肥用量为1-15%;改良材料的用量为不超过0.3-1%。
优选地,在地面以下0-20cm处播撒施入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试剂;在0-20cm翻耕。
具体地,所述的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剥离低产田表层0-20cm的壤质乡土,备用;
S2,调入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含盐量和pH等指标优于乡土的黏性客土至目标高程地面以下20cm处;
S3,压实黏性客土;
S4,回填乡土,平整;
S5,施入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试剂,0-40cm旋耕,优选0-20cm;
S6,灌水淋湿,渗透至目标高程60cm以下,晾干20天以上。
优选地,符合要求的客土是指土壤质地相对于0-20cm处乡土更显现为壤性、有机质含量更高、含盐量更低、pH值更接近7,达到有机质含量要求是指对照国标(例如《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中长江中下游区域耕地质量等级划分)达到目标等级要求的有机质含量,优选地目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2.8%。
本发明的优选例中,制备黄腐酸的方法可以按照申请号为201910977863.7或者201911243234.8的中国发明专利进行。例如,以全棉秸秆为原料生产黄腐酸肥料,包括:
a.以全棉秸秆为原料,采用弱酸性亚铵法制备全棉秸秆化机浆,并收集黑液;
b.从黑液中提取黄腐酸;
所述弱酸性亚铵法的蒸煮开始pH值7,蒸煮结束pH值5.5-6。
所述蒸煮的具体条件为:液比1:4-6,蒸煮温度150C-165℃,优选160℃,保温时间40-60min,亚硫酸铵加入量折纯为原料绝干重量的9-13%,蒽醌0.5%,采取连续蒸煮或间歇式蒸煮。从温度方面看,在130℃时纯木质素磺化率达44%,在140℃时纯木质素磺化率达90%,在150C°时纯木质素磺化率达91%,在160C°时纯木质素磺化率达95%。说明对纯木质素来讲,合适的磺化温度区间为140-150℃;在140℃时黑液磺化率68%,在150℃时黑液磺化率94%,在160℃时黑液磺化率95%。说明对黑液来讲,合适的磺化温度区间为150-160℃。从反应时间看,2小时纯木素的磺化率达到94%,3小时磺化率达到95%,1小时磺化率达到53%,说明纯木素2-2.5小时的反应时间比较理想;2小时黑液的磺化率达到93%,3小时磺化率达到95%,1小时磺化率达到73%,说明黑液1小时的反应时间就比较理想。
把黄腐酸稀黑液浓缩产生的脱盐高氮蒸馏水实施控盐脱氮处理后得到的控盐低氮蒸馏水和硫酸铵分别回用到黄腐酸和植物纤维生产中,控盐低氮蒸馏水回用到黄腐酸与纤维分离的置换洗涤工段和萃取蒸煮工段以及洗料和制浆后处理工段,脱氮处理产生的硫酸铵分别回用到黄腐酸萃取蒸煮工段和黄腐酸浓黑液的深度酸析纯化。其突出特点和优势是把脱盐脱氮蒸馏水和硫酸铵氮变废为宝当作资源循环利用,一是有效利用优质脱盐脱氮蒸馏水资源,二是可以有效控制黄腐酸中钠离子含量,三是降低了水循环系统的盐的富集,四是减少了硫酸铵作为危险废物排放造成的污染和处理的成本,五是硫酸铵回用提高了黄腐酸的萃取效率和纯度,六是完善了酸性亚铵法制备黄腐酸和生物纤维的配套生产技术构建循环生产技术体系。
本发明按照高等级农田建设标准对滨海粘性盐碱地进行根本治理,对目标土壤进行土体重塑,质地改良、提高有机质含量达到目标要求,以黄腐酸等作为改良剂,进行土壤质地物理结构优化,提高有机质含量,调整pH值,并抑制重金属的污染,实现快速改良土壤并保持长久效应。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示,上述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方法和改良试剂可以用于改善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以下一个或者多个特性:
pH值在6.0-8.0之间,优选6.0-7.5之间,更优为6.5-7.5;
土壤孔隙度不小于51%,优选不小于51.5-55%;
土壤容重在1.1-1.3g/cm3之间,优选1.16-1.27g/cm3之间;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25 md的质量百分比不小于60%,质量百分比62-80%,优选达到62-78%;
土壤颗粒组成中,<0.001mm的细粘粒含量小于30%,即达到壤性土壤标准。优选达到20-28%,更优选的20-22%。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4%,优选不低于2.8%。
在实施例的改良目标土地0-20cm之间达到壤土要求;
土壤中黄腐酸含量不低于0.47-0.99%,游离腐殖酸含量6.23-6.19%,其中水溶性腐殖酸用量为0.47-0.99%,不溶于水的腐殖酸含量2.76-6.26%,胡敏酸含量2.3-4.73%,酚羟基含量0.06-0.72(ad,mmol/g),羧基含量0.06-0.72(ad,mmol/g)。
本发明中,按照高分等级农田建设标准对滨海粘性盐碱地进行根本治理,对目标土壤进行土体重塑、质地改良、土层培肥,是指,按照国家3等以上的标准改变土壤质地物理结构,具体地是指,通过添加黄腐酸等改良剂使得地表以下0-40cm土层中,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上松下紧的物理结构,在0-20cm土层形成壤质土,在20-40cm土层形成壤质或黏质壤土。
本发明中,改变土壤质地物理结构并保持长期效应,是指通过黄腐酸等的作用使得土壤质地物理结构得到优化,使0-20cm土壤中稳定性最好的供肥能力最强的0.25-1mm的土壤团粒结构数量达到55%以上,更优选达到59%以上,既使粘性土壤往壤土转化,又增加土壤的长期供肥保肥能力。
本发明中,提高有机质含量,使之达到高等级农田的标准,是指通过添加黄腐酸和有机质,使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大于1%,使0-20cm的有机质含量2-3%,对于旱田优选2.4-3%,对于水田优选2.8-3%。
本发明中,调节pH值,是指添加黄腐酸和土壤改良剂A#调节pH值。盐碱地改良的国家标准包括使土壤pH值小于8.0,更好的要求土壤pH值维持中性,pH值为6.5-7.5。在本发明的优选例中,土壤pH值可以达到7.0-7.5,相应的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黄腐酸的用量为0.6-1.3%;磷酸脲的用量为0.04-0.06%;有机肥的用量为10-15%;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不超过0.3-1%。
本发明中,实现快速改良土壤并保持长久效应,其中,其一,快速效应,是指土壤改良当期见效,是通过黄腐酸和A#改良剂及有机肥为主完成的;其二,保持长期效应,是指土壤质地改良和土壤有机质的长期保持,是通过黄腐酸+有机肥实现的。
本发明中,按照高等级农田建设标准对滨海粘性盐碱地进行根本治理,对目标土壤进行土体重塑,质地改良、提高有机质含量达到目标要求,是指按照3等以上等级要求施用黄腐酸、有机肥、土壤良剂,通过正交实验法进行组合配比优化,实验检测,并通过中试试验最终确定各改良材料用量。
本发明中,土体重塑,是指采用移入客土抬高改良地块的目标高程,具体为,首先,剥离低产田表层0-20cm的壤质乡土集中堆放备用;第二,调入符合要求的客土至目标高程地面以下20cm处,平整;第三,回填乡土,平整;第四,播撒施入有机肥使得目标高程20-40cm处达到有机质含量要求,优选有机质含量达到1-1.5%,施入有机肥总用量的25%,施肥时加入土壤改良剂总用量的25%;第五,灌水淋湿,渗透至目标高程60cm处,晾干;第六,施用100%黄腐酸、75%有机肥和75%土壤改良剂;第七,0-20cm翻耕;第八,晾晒20天以上以后种植。
综合考虑成本问题,黄腐酸施用比例为0.65-2.6%(1-4吨/亩)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固定率,降低土壤pH、有效态Cd、Na+/全盐,可促进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盐碱地板结问题,同时,降低土壤粘粒占比,将土壤质地由黏土改变为壤土。更优的,黄腐酸施用比例为0.8-1.5%(1.2-2.3吨/亩);最优的,黄腐酸施用比例为0.9-1.3%(1.4-2吨/亩)。
本发明相对于之前的现有技术具有有益效果。例如,申请号为CN201610790915.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改善盐碱土壤团粒结构的专用肥,包括:木质素磺酸盐15-25份,腐植酸10-15份,磷酸铵15-20份,尿素10-25份,麦饭石10-25份,氯化钾10-25份,氧化镁10-25份,高岭土10-25份,草木灰5-7份,复合芽孢杆菌0.2-0.3份,海藻酸氨基酸微量元素肥2-3份。但是改造后的土壤虽然形成土壤团粒结构,但是没有量化,无法判断该专用肥的效果。反观本发明,土壤调理剂的配方科学、制造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它既能补充当前土壤严重缺乏的中微量营养元素、平衡土壤营养,又能快 速形成土壤团粒结构,达到保健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经多区域土壤试验和效果调查,本发明产品可在短短的15天月时间内促成水稳性土壤团粒结构快速形成,较好地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
公开号为CN10923209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腐殖酸水溶性肥料的制备方法。该发明先通过称量将所有原料组分按照比例称取,然后将预混料进行拌料得到均匀的预混料,然后预混料调节pH,然后制备可以承载腐殖酸的基料,然后加入腐殖酸得到土壤团粒结构,最后将预混料和土壤团粒结构混合得到成品。该方法能够形成基料,将腐殖酸附着在土壤团粒结构上,使得腐殖酸的有效成分能够持续、稳定的发挥,但是对于土壤团粒结构没有改进。
申请号为202310774883.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生物土壤修复剂、土壤修复方法及其应用。通过该发明提供的生物土壤修复剂以及相应的土壤修复方法,可以增加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理化环境。增加土壤中的氧含量和有机质,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菌群,解决土壤板结、酸化、农产品品质下降及连年不作、病虫害等问题,从而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增加作物产量、回归作物属性,进而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土壤以实现增根壮苗、固氮提质、调酸抗菌等效果。且使用方式多样,包括稀释和扩培使用;尤其是扩培方式,可快速有效的扩培生物土壤修复剂中微生物;方便在种植现场进行二级扩培。但是,该方法主要增加了土壤修复剂,没有全方位的改良土壤结构和性质。
申请号为201910033915.5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土壤疏松活化剂及其应用其中涉及一种土壤疏松活化剂,包括聚丙烯酰胺、木质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助剂,所述聚丙烯酰胺、木质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百分比为(50-10):(45-10):(25-10)。该发明土壤疏松活化剂在调理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减缓土壤板结,增强土壤中水肥渗透能力,提高保水率;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与作物根系生长和发达,增强抗病能力,增产效果明显的应用。但是,显然,该发明与本发明的土壤改良剂成分不同。
申请号为200810072918.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盐碱地改良增肥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主要由粉煤灰20-40份、 腐植酸10-20份、有机质5-10份,经粉碎、配比混合、造粒、烘干、冷却、筛分、磁化等工序加工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产品对盐碱地改良周期短、 效率高、成本低,每亩施用50公斤做底肥,种植农作物出苗率可达98%,如:亩收小麦406公斤,与正常土壤的种植收获相等,而且收获后,经土壤测量,其含盐0. 55%,脱盐率达到47%,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能压盐抑碱,既是土壤改良剂,又可以作为肥料,降低了种植成本,作为肥料使用与普通肥料使用方法相同,而且在盐碱及贫瘠土壤中肥效显著,相对于不同农作物,比使用普通化肥可增产10-30%。所以本发明不但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还可以加快土壤脱盐的改良,同时又是肥料,大大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提高了农民种植的收入。但是,该专利申请中的土壤改良剂描述较为简单,与本发明所用原料不同。
申请号为201811648911.X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新型有机矿物质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有机农业废弃物和无机肥;长期使用本发明的土壤调理剂,不但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板结性状,疏松土壤,增强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供给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指标,而且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强土壤通透性,加深耕层,同时可以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稳定性,减少地表径流,促进水、肥渗透,抗旱耐涝。显然,该发明与本发明所使用的改良材料不同。
申请号为201910641471.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改良盐碱和消除土壤板结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盐碱和消除土壤板结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改良盐碱和消除土壤板结的有机肥料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降低土壤的盐分及碱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透气性能,使土壤中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的速效养分大量增加,消除土壤板结,提高植物抗虫、抗逆能力,显著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该发明与本发明所使用的改良材料也不同。
申请号为201710289841.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结合腐殖酸修复土壤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结合腐殖酸修复土壤肥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糖类物质制备为水溶液,腐殖酸钾过筛细化后与营养糖分水溶液共混均匀,同时调节酸碱值以及温度,加入微生物菌搅拌,然后通过固化乳化反应,洗涤干燥,制得微生物菌结合腐殖酸修复土壤肥料。本发明能充分发挥微生物菌结合腐殖酸的功能,降解土壤污染物质、恢复土壤团粒结构、优化根际土壤条件、调节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碳、氢、氧、氮的循环,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生态系统,并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发展的作用。显然,该发明使用微生物,与本发明不同。
申请号为202110887334.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褐煤改性的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公开了一种褐煤改性的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改良剂按重量比包括褐煤5-10%,秸秆20-30%,猪粪20-30%,鸡粪20-30%,发酵菌剂20-30%,余量为水;通过按重量比将原材料混合均匀,制成待发酵混合物;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将待发酵混合物放入密封的发酵装置中,温度控制在35-37℃,厌氧发酵时间为24-26d,可制得改良剂;通过控制待发酵混合物的含固率,可控制制成的改良剂呈液态或固态。本发明的改良剂原材料便于获取,经济性高,改良剂能够改善盐碱地板结问题,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以及增加土壤的孔隙度;而且,其缓冲性能强,能够缓慢释放营养物质,持续降低土壤pH值;改良剂对环境友好,可长期施用,不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不会影响作物根系生长。然而,该发明使用的天然改良剂成分不易控制其数量和质量,在不确定每一批次改良剂成分的情况下,其改良结果也不确定。
申请号为201911325307.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改良土壤团粒结构的微生物改良剂及其应用。其中活化腐植酸中的功能基团与土壤黏粒相互作用,促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内部孔隙空间的关系,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增加通气性孔隙度,增强土壤的缓冲性能,大幅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土壤水吸力,增强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从而协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比例,使土壤有适宜的坚实度、酸碱度,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进一步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生物学活性,增加速效养分的释放,最终达到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改良被污染土壤的的目的,为作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以及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是腐殖酸中成分复杂,矿源腐殖酸并不适用于本发明的盐碱地。
本发明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能够达到改变土壤质地物理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特别是不溶于水的有机质——腐殖酸含量,调整pH值,实现快速改良土壤并保持长久效应。
2、有效改变土壤质地的物理结构,使得0.25-1mm的大团聚体,也称为土壤团粒结构体的含量达到60%以上,实施例之一当中0.25-1mm的土壤团粒结构体的含量达到60.24%;使用实施例之一当中0.25-0.5mm的团粒体含量达到53.62%;使土壤中小于0.001mm的黏粒占比远远小于30%,达到22%,使得土壤容重得以改善,从1.31降低到1.16,土壤孔隙度从51.23提高到54.87,使得土壤有由黏性转变为壤性。
3、发挥黄腐酸快速提高土壤中水溶性腐殖酸的优势,“立竿见影”,发挥土壤改良的速效优势。
4、有效发挥黄腐酸的综合效用,包括分子量小(Mw:53)、活性高、有机质含量高等优势,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盐碱、络合土壤中重金属,以及对氮磷钾的节肥增效效果。
5、长-短结合。既能快速肥效能力,又能发挥长期肥效作用,使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pH值等都能够有效地长期保持。
6、量化优势。对物理结构、有机质含量、pH等指标的量化要求,对原料的各项指标有针对性地提出量化指标,提出使得技术方案更加精准措施更加到位,更具备可操作性,对目标的保障程度更高。
7、提出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对黄腐酸、有机肥、土壤良剂、磷脲酸的使用量及组合配比通过正交实验法,针对土壤质地、有机质、pH等多指标优化设计方案,并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的。
8、技术方案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和可操作性。以一个全新视角和思路解决面临的问题,以土壤改良目标地块为导向,分解量化目标指标并一一展开落实。使得技术方案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并形成分案自身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各土壤样品的pH优化结果图。
其中,CK、T1、T2、T3、T4、T5、T6、T7、T8、T9的pH分别达到8.2、7.6、7.5、7.5、7.5、7.5、7.8、7.6、7.7、7.7。
图2是各土壤样品的孔隙度优化结果图。
其中,CK、T1、T2、T3、T4、T5、T6、T7、T8、T9的土壤孔隙度分别达到51.23、52.03、53.55、54.87、54.05、53.51、52.36、53.45、52.12、51.86。
图3是各土壤样品的容重优化结果图。
其中,CK、T1、T2、T3、T4、T5、T6、T7、T8、T9的土壤容重分别达到1.31、1.25、1.20、1.16、1.22、1.16、1.27、1.18、1.25、1.23。
图4是各土壤样品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测定结果图。
其中,样本中的0.25-1mm部分从35.52提高到76.45-60.24%,效果十分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1.土壤检测,本发明对某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进行了改良测试。
1.1 在拟改良的滨海盐碱地(乡土)和拟调入的客土进行取样;
1.2 检测客土和乡土的有机质含量、含盐量、pH、土壤质地。
2. 试验地点及土壤理化性状
2.1试验地:盆栽试验于天津市农科院天津市滨海新区北大港农场(117'35''E,38'47''N)温室大棚中进行,试验用土取自上海浦东东滩基地1#地块(CK),土壤质地为粉粘土,其理化性状如下:
表1 供试土壤理化性状
2.2 供试材料
供试土壤:上海浦东东滩基地项目区1#地块盐碱地土壤,风干后过2mm筛,相当于CK。
供试改良材料:黄腐酸由大禾(上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改良剂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提供、磷酸脲购自什邡市康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肥购自天津亚派绿肥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3 试验设计
采用盆栽试验,将黄腐酸、有机肥、磷酸脲和改良剂4种物料作为土壤改良材料。其中,对照编号为“CK”,不施用任何物料。将4种物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分别装入培养盆,共10个处理,分别为T1-T9,重复3次。折干计算(含水量为0)计算用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CK:原始土壤样品,作为对照;
T1:黄腐酸0.6%,磷酸脲0.02%,有机肥5%,改良剂0.3%;
T2:黄腐酸0.6%,磷酸脲0.04%,有机肥10%,改良剂0.6%;
T3:黄腐酸0.6%,磷酸脲0.06%,有机肥15%,改良剂1%;
T4:黄腐酸1.3%,磷酸脲0.02%,有机肥10%,改良剂1%;
T5:黄腐酸1.3%,磷酸脲0.04%,有机肥15%,改良剂0.3%;
T6:黄腐酸1.3%,磷酸脲0.06%,有机肥5%,改良剂0.6%;
T7:黄腐酸2%,磷酸脲0.02%,有机肥15%,改良剂0.6%;
T8:黄腐酸2%,磷酸脲0.04%,有机肥5%,改良剂1%;
T9:黄腐酸2%,磷酸脲0.06%,有机肥10%,改良剂0.3%。
2.4 样品采集与测定
培养结束后,用环刀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培养盆中剩余土壤样品则用于测定本试验中其他理化指标。
土壤pH采用电极法测定;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硫酸亚铁滴定法测定;土壤质地采用比重计法测定;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则运用相关算式:土壤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壤比重)×100%,土壤比重采用比重瓶法测定;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采用Elliott-Aggregate Structure and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Native and Cultivated Soils(1985)经典湿筛方法测定。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进行整理统计,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1.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极差分析及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对本试验中获得的土壤理化性质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主成分因子得分作为改良剂效果优劣的判别指标。
各项指标检测标准和依据:按照通用的相关国家标准(包括《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中长江中下游区域耕地质量等级划分)、行业标准或业内公认的标准。没有特别指明的百分比(%)是指质量百分比。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不同物料配比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不同土壤物料(改良材料)配比下土壤全盐、pH、容重和孔隙度变化的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CK(或者称为CK-1#)是上海浦东东滩基地项目区1#地块盐碱地土壤,T1(或者称为T1-1#)是在CK基础上施加T1配方,T2(或者称为T2-1#)是在CK基础上施加T2配方,以此类推。
表2 不同物料配比下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变化
添加改良剂后,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与CK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1、T2、T3、T4、T5、T6、T7、T8、T9处理与CK处理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2.27 g/kg、22.06g/kg、31.4 g/kg、25.94 g/kg、33.68 g/kg、15.05 g/kg、37.21 g/kg、18.54 g/kg、26.62g/kg。各处理有机质含量大小排序为T7>T5>T3>T9>T4>T2>T8>T6>T1>CK,各处理组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相同时,各处理随黄腐酸施用量增加而增加。
黄腐酸、磷酸脲和有机肥对土壤pH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极差分析,试验中4个因素对土壤pH的影响顺序为有机肥>黄腐酸>改良剂>磷酸脲。有机肥对土壤容重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极差分析,试验中4个因素对土壤容重的影响顺序为有机肥>黄腐酸>磷酸脲>改良剂。
表3 不同种类黄腐酸对土壤pH值的作用
注:达标pH值:7-8。
大禾秸秆源黄腐酸pH=4-6,矿源黄腐酸(钾)pH=9-11。
这个实验说明:
(1)土壤改良的目标之一是将原土的pH从8.47降到7-8;
(2)矿源黄腐酸(钾)的pH9-11,比待改良的土壤pH8.47还要高;
(3)随着秸秆源黄腐酸用量的逐渐增加,土壤pH逐渐降低,直至达到7.95,达到目标要求;
(4)随着矿源黄腐酸(钾)用量的逐渐增加,土壤pH值逐渐升高,与目标要求相悖,离目标要求越来越远。
可见,矿源黄腐酸(钾)不适合大量用于土壤改良,而用量低又达不到显著增加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要求。
实施例2不同物料配比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不同物料配比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单位%。
表4 不同物料配比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比
黄腐酸、磷酸脲、有机肥、改良剂均对土壤大团聚体(>0.25mm)形成有显著影响,结合极差分析,试验中4个因素对土壤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顺序为黄腐酸>磷酸脲>有机肥>改良剂。
表4 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占比跟黄腐酸用浆完全正相关,黄腐酸用量增大而加大。当黄腐酸用量到3吨/亩时,占比检测值高达80%。
一方面,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兼具有长-短期效应。另一方面,这是矿源黄腐酸(钾)无法达到的,因为矿源黄腐酸pH9-11太高,根本不能用于pH8.5左右的土壤改良。
实施例3不同物料配比对土壤质地的影响
表5展示了9种改良材料的配方对土壤颗粒组成的改变情况。
表5 不同物料配比下土壤颗粒组成分类及质地命名
黄腐酸与有机肥对土壤细粘粒(<0.001mm)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极差分析,试验中4个因素对土壤细粘粒的影响顺序为有机肥>黄腐酸>磷酸脲>改良剂。
实施例4不同物料配比下土壤有机质变化
表6 不同物料配比下土壤有机质变化
/>
土壤有机质反映了土壤养分含量情况,而盐碱土养分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因此改良后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反映改良效果的重要因素。添加改良剂后,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与CK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1、T2、T3、T4、T5、T6、T7、T8、T9处理与CK处理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2.27 g/kg、22.06 g/kg、31.4 g/kg、25.94 g/kg、33.68 g/kg、15.05 g/kg、37.21 g/kg、18.54 g/kg、26.62 g/kg。各处理有机质含量大小排序为T7>T5>T3>T9>T4>T2>T8>T6>T1>CK,各处理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相同时,各处理随黄腐酸施用量增加而增加。
实施例5不同物料配比对土壤腐殖酸含量的影响
表7土壤腐殖酸和黄腐酸含量变化
土壤有机质反映了土壤养分含量情况,而盐碱土养分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因此改良后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反映改良效果的重要因素。添加改良剂后,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与CK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1、T2、T3、T4、T5、T6、T7、T8、T9处理与CK处理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2.27 g/kg、22.06 g/kg、31.4 g/kg、25.94 g/kg、33.68 g/kg、15.05 g/kg、37.21 g/kg、18.54 g/kg、26.62 g/kg。各处理有机质含量大小排序为T7>T5>T3>T9>T4>T2>T8>T6>T1>CK,各处理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相同时,各处理随黄腐酸施用量增加而增加。
实施例6不同物料配比对土壤胡敏酸酸含量的影响
对1#土样施以不同物料配比后,土壤中胡敏酸含量如表8所示。
表8 不同物料配比对土壤胡敏酸含量的影响
土壤中胡敏酸的含量反映了水稳性有机质的含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各组配方土样的胡敏酸含量2.3-4.73%,均高于对比样CK土样。
实施例7土壤中长效和速效有机质含量变化
表9土壤速效和长效有机质含量变化
表9的检测数据,汇总了土壤速效-长效机制建立的检测数据,分析如下:
(1)土壤中黄腐酸含量变化:这一组检测数据说明,随着黄腐酸每亩用量从1吨到2吨到3吨的增加,土壤中黄腐酸含量的检测值也在逐渐提高,从对比样的0.39%逐渐增加到T3(1吨)-0.52%、T6(2吨)-0.68%、T9(3吨)-0.89%。
(2)土壤中不溶于水的腐殖酸含量变化:随着有机肥用量从7.5、15、22.5吨/亩(固定黄腐酸用量2吨/亩)的增加土壤中水不溶性腐殖酸的含量反而在逐渐减少,即T7(7.5)-4.95%、T5(15)-4.17 %。
上述结果说明了土壤中长效有机质含量的提升,上表说明,土壤中长效有机质(水不溶性腐殖酸含量)和速效有机质(水溶性腐殖酸含量)均有大幅度提高。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并不随有机肥用量增大而增大。
实施例8黄腐酸不同用量对应土壤指标的变化
表10 黄腐酸对土壤重要指标的影响
由表10可知,有机质含量随着黄腐酸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多,与不添加黄腐酸的处理相比,添加0.6%、1.3%、2%黄腐酸处理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1.91 g/kg、24.89 g/kg、27.46 g/kg。黄腐酸可有效降低土壤pH,与不施黄腐酸处理相比,施用0.6%、1.3%、2%黄腐酸处理土壤pH从8.15分别降低到7.55、7.61、7.68。
黄腐酸有利于土壤大团聚体(>0.25mm)的形成,大团聚体占比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盐碱地板结问题,与不施用黄腐酸处理相比,施用0.6%、1.3%、2%黄腐酸处理土壤大团聚体占比从48.27%分别增加到65.10%、66.08%、78.89%。
根据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细粘粒的占比是区分壤土与粘土的重要指标,粘土的细粘粒占比通常大于30%,如本试验中CK处理的细粘粒占比达33.67%,土壤质地为粉粘土,施用黄腐酸后可有效降低土壤颗粒中细粘粒的占比,施用0.6%、1.3%、2%黄腐酸处理土壤细粘粒占比从33.67%分别降低到26.56%、22.78 %、22.89 %,这意味着施用黄腐酸后,粘粒含量降低到30%以下,土壤质地相应的也由粘土变为壤土。
实施例9不同物料对不同土壤指标影响程度分析
表11 土壤改良重要指标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结果
由表11可知,黄腐酸与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极差分析,试验中4个因素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顺序为有机肥>黄腐酸>改良剂>磷酸脲。黄腐酸、磷酸脲和有机肥对土壤pH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极差分析,试验中4个因素对土壤pH的影响顺序为有机肥>黄腐酸>改良剂>磷酸脲。有机肥对土壤容重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极差分析,试验中4个因素对土壤容重的影响顺序为有机肥>黄腐酸>磷酸脲>改良剂。黄腐酸、磷酸脲、有机肥、改良剂均对土壤大团聚体(>0.25mm)形成有显著影响,结合极差分析,试验中4个因素对土壤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顺序为黄腐酸>磷酸脲>有机肥>改良剂。黄腐酸与有机肥对土壤细粘粒(<0.001mm)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极差分析,试验中4个因素对土壤细粘粒的影响顺序为有机肥>黄腐酸>磷酸脲>改良剂。
表12 不同物料对土壤有机质、pH、容重和孔隙度变化
土壤有机质反映了土壤养分含量情况,而盐碱土养分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因此改良后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反映改良效果的重要因素。添加改良剂后,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与CK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1、T2、T3、T4、T5、T6、T7、T8、T9处理与CK处理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2.27 g/kg、22.06 g/kg、31.4 g/kg、25.94 g/kg、33.68 g/kg、15.05 g/kg、37.21 g/kg、18.54 g/kg、26.62 g/kg。同时,采用本发明的T1-T9处理,pH值下降到8.0以下,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至1.3g/cm3以下,土壤孔隙度增加至51.5%以上。

Claims (11)

1.一种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机制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含有黄腐酸的改良材料的施用,改变土壤质地结构;
所述的改良材料包括黄腐酸、有机肥、磷酸脲和土壤改良剂;
所述的黄腐酸是秸秆源黄腐酸,pH=4-6;
黄腐酸的用量为0.1-4吨/亩或者质量百分比不超过3%;
有机肥用量为1-30吨/亩或者质量百分比不超过17.65%;
磷酸脲的用量为1-300kg/亩或者质量百分比0.01-0.18%;
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0-2吨/亩或者质量百分比不超过1.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机制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中组分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
黄腐酸的用量为0.6-2.0%;
磷酸脲的用量为0.01-0.06%;
有机肥的用量为1-15%;
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不超过0.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机制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腐酸包括以非木纤维生物质纤维原料经过磺化处理得到的小分子量黄腐酸,小分子量黄腐酸含量>60%,平均分子量<50,分子量<180的分子占比>95%;
所述的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的质量百分比大于30%;
磷酸脲的用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01%-0.1%;
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pH为2-5.5,钙、铁、镁总量的质量百分比≥20%,硫≥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机制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肥中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黄腐酸含量0.7%,游离腐殖酸含量21.89%,水溶性腐殖酸含量1.43%,不溶于水的腐殖酸含量20.46%,胡敏酸5.6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机制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地面以下0-40cm处施入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
S2,在地面以下0-40cm翻耕;
S3,灌水淋湿,渗透至目标高程60cm以下,晾干;
所述的改良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黄腐酸的用量为0-3.0%、磷酸脲的用量为0.01-0.06%、有机肥的用量为1-15%、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不超过0.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机制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良方法包括:
在地面以下0-20cm处播撒施入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
在地面以下0-20cm翻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机制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黄腐酸的用量为0.5-3.0%;
有机肥的用量为5-17%;
磷酸脲的用量为0.02-0.08%;或者,
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0.1-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机制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
黄腐酸的用量为0.5-1.5%;
有机肥的用量为5-15%;
磷酸脲的用量为0.02-0.04%;或者,
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0.1-0.9%。
9.一种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良材料包括黄腐酸、有机肥、磷酸脲和土壤改良剂;
所述的黄腐酸是秸秆源黄腐酸,pH=4-6;
黄腐酸的用量为0.1-4吨/亩或者质量百分比不超过3%;
有机肥用量为1-30吨/亩或者质量百分比不超过17.65%;
磷酸脲的用量为1-300kg/亩或者质量百分比0.01-0.18%;
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0-2吨/亩或者质量百分比不超过1.1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其特征在于,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黄腐酸的用量为0.6-1.3%;
磷酸脲的用量为0.04-0.06%;
有机肥的用量为10-15%;
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不超过0.3-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其特征在于,用于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的改良材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选自以下的任意一种:
黄腐酸1吨/亩、土壤改良剂:0.5吨/亩、磷酸脲30kg/亩、有机肥7.5吨/亩;
黄腐酸1吨/亩、土壤改良剂:1吨/亩、磷酸脲60kg/亩、有机肥15吨/亩;
黄腐酸1吨/亩、土壤改良剂:1.5吨/亩、磷酸脲90kg/亩、有机肥22.5吨/亩;
黄腐酸2吨/亩、土壤改良剂:1.5吨/亩、磷酸脲30kg/亩、有机肥15吨/亩;
黄腐酸2吨/亩、土壤改良剂:0.5吨/亩、磷酸脲60kg/亩、有机肥22.5吨/亩;
黄腐酸2吨/亩、土壤改良剂:1吨/亩、磷酸脲90kg/亩、有机肥7.5吨/亩;
黄腐酸3吨/亩、土壤改良剂:1吨/亩、磷酸脲30kg/亩、有机肥22.5吨/亩;
黄腐酸3吨/亩、土壤改良剂:1.5吨/亩、磷酸脲60kg/亩、有机肥7.5吨/亩。
CN202410460924.3A 2024-04-17 2024-04-17 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效应的黄腐酸改良材料和改良方法 Pending CN118064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60924.3A CN118064160A (zh) 2024-04-17 2024-04-17 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效应的黄腐酸改良材料和改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60924.3A CN118064160A (zh) 2024-04-17 2024-04-17 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效应的黄腐酸改良材料和改良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64160A true CN118064160A (zh) 2024-05-24

Family

ID=9109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60924.3A Pending CN118064160A (zh) 2024-04-17 2024-04-17 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效应的黄腐酸改良材料和改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6416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6017A1 (fr) * 2007-10-29 2009-05-07 Shandong Tralin Paper Co., Ltd Procédé pour une utilisation complète de tiges de plante de type herbe
CN101967071A (zh) * 2010-10-20 2011-02-09 南京农业大学 滨海盐土油菜抑盐专用肥及其生产工艺
CN105037035A (zh) * 2015-07-16 2015-11-1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滨海滩涂盐碱土壤改良剂及其应用
CN106190137A (zh) * 2016-01-11 2016-12-0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48492A (zh) * 2016-12-28 2017-05-31 贵州大学 一种盐碱地专用肥
CN107973640A (zh) * 2017-11-30 2018-05-01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滨海沙质盐碱地改良用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5965A (zh) * 2019-06-04 2019-08-09 北京中农煦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盐碱地旱田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6017A1 (fr) * 2007-10-29 2009-05-07 Shandong Tralin Paper Co., Ltd Procédé pour une utilisation complète de tiges de plante de type herbe
CN101967071A (zh) * 2010-10-20 2011-02-09 南京农业大学 滨海盐土油菜抑盐专用肥及其生产工艺
CN105037035A (zh) * 2015-07-16 2015-11-1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滨海滩涂盐碱土壤改良剂及其应用
CN106190137A (zh) * 2016-01-11 2016-12-0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48492A (zh) * 2016-12-28 2017-05-31 贵州大学 一种盐碱地专用肥
CN107973640A (zh) * 2017-11-30 2018-05-01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滨海沙质盐碱地改良用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5965A (zh) * 2019-06-04 2019-08-09 北京中农煦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盐碱地旱田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 CY ET 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Modified Biochar on Saline-Alkali Soil Remediation and Crop Growth", 《SUSTAINABILITY》, vol. 15, no. 6, 8 April 2023 (2023-04-08), pages 5593 *
王斌 等,: ""新疆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的选择与应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vol. 28, no. 07, 15 July 2014 (2014-07-15), pages 111 - 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3661B (zh) 以沼渣和蚯蚓粪为主料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614B (zh) 一种盐碱地专用生物改良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61938C (zh) 一种利用造纸厂生化污泥和草渣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CN102173920B (zh) 含有微生物菌剂的红层砂泥岩互层边坡创面人工土壤的制备方法
CN107417403A (zh) 一种抗盐碱长效稳定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6908A (zh) 一种防风固沙植物的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61412A (zh) 一种盐碱地种植甘薯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5620A (zh) 一种防止分层的盐碱土改良剂及改良方法
CN107915522A (zh) 利用火电厂废弃物制备的沙质盐碱地改良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52127A (zh) 一种改良盐碱地的生物质废弃物土壤调理剂
CN104232096A (zh) 一种土壤改良剂
CN112410265A (zh)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用于栽种植物改良尾矿砂土的方法
CN107721657A (zh) 一种固体肥料增效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5198667A (zh) 一种含生化腐植酸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CN112893430A (zh) 一种煤基固废修复材料用于土壤修复的方法
CN111234834A (zh) 一种基于河道底泥堆肥生产土壤改良剂的制作方法
CN101274861B (zh) 一种钝化重金属的有机肥料及堆肥方法
CN106348952A (zh) 一种改善次生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液体调理剂
CN113615339A (zh) 一种激发式秸秆原位行间掩埋还田地力培育方法
CN101307234B (zh) 一种低产田土壤有机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6796B (zh) 一种用于工程绿化种植土壤的营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487052A (zh) 土壤盐碱改良剂
CN1359876A (zh) 污泥肥料及其制备
CN111010919B (zh) 一种重度盐碱地生物化学改良方法
CN118064160A (zh) 滨海盐碱地黏性土壤长-短期效应的黄腐酸改良材料和改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