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55059A - 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55059A
CN118055059A CN202410219866.5A CN202410219866A CN118055059A CN 118055059 A CN118055059 A CN 118055059A CN 202410219866 A CN202410219866 A CN 202410219866A CN 118055059 A CN118055059 A CN 118055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ing
node
nodes
routing nod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198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静静
李树青
孙华锦
高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unhai Guochuang Cloud Computing Equipment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unhai Guochuang Cloud Computing Equipment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unhai Guochuang Cloud Computing Equipment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unhai Guochuang Cloud Computing Equipment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198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55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55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55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前述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路由组和多个终端节点;多个终端节点至少包括通道规格不同的第一类终端节点和第二类终端节点;每个路由组包括分别连接第一类终端节点和第二类终端节点的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在同一路由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与第二类路由节点互相连接;在不同路由组间,同类路由节点互相连接,且互连的第一类路由节点或第二类路由节点分别连接的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相同;每个路由组内连接的多个终端节点共用同一组物理链路。前述网络拓扑结构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提高网络性能。

Description

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背景技术
网络拓扑结构就是指用传输媒体把计算机等各种设备与传输媒介形成的节点与线的物理布局,网络的节点可以有两类,一类是转换和交换信息的转换结点,可以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终端控制器等,另一类是访问节点,又称为终端节点,可以包括计算机主机或其他终端设备等,网络拓扑结构中的线代表各种传输媒介,包括有形和无形的。
通常,企业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优化,以满足自身的业务需求和网络性能指标。在一些情况下,企业大部分数据传输任务会集中在部分终端节点之间,导致部分转换节点和传输媒介数据传输压力较大,存在数据传输出现网络延时,网络整体性能不佳等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网络性能的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路由组和多个终端节点;
多个终端节点至少包括通道规格不同的第一类终端节点和第二类终端节点;
每个路由组包括分别连接第一类终端节点和第二类终端节点的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
在同一路由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与第二类路由节点互相连接;
在不同路由组间,同类路由节点互相连接,且互连的第一类路由节点或第二类路由节点分别连接的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相同;
每个路由组内连接的多个终端节点共用同一组物理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拓扑结构还包括:多个独立路由节点;独立路由节点连接第一类路由节点或第二类路由节点,且独立路由节点不连接终端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路由组内包括1个第一类路由节点和1个第二类路由节点,网络拓扑结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之和小于等于2N,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一个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的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第二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的第二类路由节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路由组内包括1个第一类路由节点和1个第二类路由节点,网络拓扑结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第二类路由节点和独立路由节点的节点个数之和为2N,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一个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路由节点连接,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一类路由节点;或,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独立路由节点;
一个组内的第二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路由节点连接,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二类路由节点;或,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二类路由节点和独立路由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节点、路由组和独立路由节点个数分别为48、6和4;每个路由组内包括1个第一类路由节点和1个第二类路由节点;每个路由组均连接8个终端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道规格包括通道宽度和/或通道数量;第一类终端节点的通道宽度为X16;第二类终端节点的通道宽度为X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路由节点分别与通道宽度为X16、X4、X4和X2的4个终端节点连接;第二类路由节点分别与通道宽度为X8、X4、X4和X2的4个终端节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由路由节点的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由终端节点连接的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以及终端节点的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结构的至少一个路由节点或终端节点;该方法包括:
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
根据目标传输路径将待传数据传输至目的路由节点;
其中,待传数据由源终端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源终端节点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为源路由节点,目的终端节点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为目的路由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目的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将待传数据由目的路由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传输方式;其中,传输方式至少包括同一路由节点传输、互连路由节点直接传输和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待传数据需要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时,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包括:
确定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与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标记不同的标记位为待变更标记位;
根据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将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迭代变更;
以每变更一个标记位后得到的结果,作为一个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
以变更的顺序确定路由顺序;
根据路由顺序和确定的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包括:从标记信息的高位到低位逐位变更;或,从标记信息的低位到高位逐位变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为多个标记变更顺序;
在确定待传数据需要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时,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还包括:
根据多个标记变更顺序,确定多组候选传输路径;
从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标记变更顺序由待变更标记位排列组合结果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包括:从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传输用时最短的传输路径作为目标传输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用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
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传输方式,包括:
将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逐位进行异或运算,获得异或运算结果;
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0时,表示源路由节点与目的路由节点为同一路由节点,根据目的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将待传数据由源路由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
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1时,表示待传数据通过互连的路由节点直接传输;
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K时,K为大于1的自然数,表示待传数据需要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其中,中间路由节点个数为K-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用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时,
确定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与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标记不同的标记位为待变更标记位,包括:将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逐位进行异或运算,根据异或运算结果确定待变更标记位;
将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迭代变更,包括:将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依次取反。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路由节点或终端节点,该装置包括:
目标传输路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传输路径传输待传数据;
其中,待传数据由源终端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源终端节点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为源路由节点,目的终端节点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为目的路由节点。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设备,该路由设备是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路由节点或终端节点,路由设备用来执行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的步骤。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管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的步骤。
在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结构,且网络拓扑结构内的至少一个路由节点用来执行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的步骤。
在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的步骤。
上述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通过在网络拓扑结构中,将路由节点根据所连接的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情况,分为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并将同类路由节点跨组连接,实现路由组之间的连接,同时具备连接关系的同类路由节点连接的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相同,能够实现相同通道规格的终端节点在进行数据互传时,缩短终端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长度,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同时,根据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将不同类得到终端节点连接同一路由组的不同路由节点上,可以在第一类终端节点和第二类终端节点均存在大量传输需求时,分散承担传输任务的路由节点,避免出现部分路由节点发生传输拥堵而部分路由节点无数据传输的情况,提高网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拓扑结构中路由组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又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涉及路由方法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路由管理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路由节点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路由节点,多个终端节点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节点。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一个或多个以上。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拓扑结构,该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路由组和多个终端节点。
多个终端节点至少包括通道规格不同的第一类终端节点和第二类终端节点,每个路由组包括分别连接第一类终端节点和第二类终端节点的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
在同一路由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与第二类路由节点互相连接,在不同路由组间,同类路由节点互相连接,且互连的第一类路由节点或第二类路由节点分别连接的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相同。
每个路由组内连接的多个终端节点共用同一组物理链路。
其中,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是在任意现有的交换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后得到的网络拓扑结构,现有的交换网络拓扑结构例如:butterfly网络拓扑、胖树网络拓扑等。
路由组由多个路由节点构成,路由节点与终端节点和其他路由节点连接,用于数据转发,以实现终端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路由节点可以是路由器,还可以是交换机、集线器、网桥和中继器等可以用于转发数据的设备。
终端节点用于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每个终端节点与一个路由节点连接,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终端节点将待传数据传输经由路由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每个终端节点可以是主机、终端、服务器或虚拟机等各种类型的设备,多个终端节点可以是多个相同类型的设备,也可以是多个不同类型的设备,其中,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等,IoT设备可以是家用电器、智能家居、交通工具、工具设备、服务设备、服务设施或可穿戴设备等。
网络拓扑结构中的各节点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其中,无线方式可以包括2G/3G/4G/5G/6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或是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10stem,GNSS)、调频(frequenc10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紫蜂(11igbee)和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每个路由组内连接的多个终端节点共用同一组物理链路,每个路由组内的路由节点与多个终端节点连接。
具体地,多个终端节点至少包括通道规格不同的第一类终端节点和第二类终端节点。其中,通道规格是指终端节点与其他设备连接的接口的通道规格,通道规格数值越高,终端节点的处理速度和性能越强。终端节点的接口如果是16通道,可以表示为X16,目前常用的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包括X16、X8、X4和X2。在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中,通常为了满足企业的多类数据传输需求,可以包括有多种通道规格的终端节点。
每个路由组包括分别连接第一类终端节点和第二类终端节点的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大于第二类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道规格包括通道宽度和/或通道数量;第一类终端节点的通道宽度可以是X16;第二类终端节点的通道宽度可以是X8。每个路由组内包括有连接X16终端节点的第一类路由节点和连接X8终端节点的第二类路由节点,即连接X16终端节点的路由节点为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X8终端节点的路由节点为第二类路由节点。
在同一路由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与第二类路由节点互相连接,在不同路由组间,同类路由节点互相连接,且互连的第一类路由节点或第二类路由节点分别连接的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路由组内包括1个第一类路由节点和1个第二类路由节点,以该网络拓扑结构中有6个路由组为例,6个路由组分别为路由组A至F,每个路由组内均包括第一类路由节点a和第二类路由节点b,在任意一个路由组内,第一类路由节点a与第二类路由节点b互相连接,在路由组间,a与a连接,b与b连接。在一些情况下,网络拓扑结构中的任意两个路由组均通过同类路由节点连接,在又一些情况下,各路由组仅与其他部分路由组通过同类路由节点连接。
具有直接连接关系的第一类路由节点或第二类路由节点所连接的终端节点通道规格相同,在一些情况下,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每个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的终端节点通道规格相同,在又一些情况下,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每个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的终端节点数量和终端节点通道规格均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的终端节点可以包括通道宽度为X16、X4和X2的三个终端节点,相应地,该第一类路由节点与其他路由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且具有连接关系的其他路由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的终端节点也是通道宽度分别为X16、X4和X2的三个终端节点。
容易理解的是,第一类路由节点、第二类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每个路由节点连接的终端节点个数和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通过在网络拓扑结构中,将路由节点根据所连接的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情况,分为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并将同类路由节点跨组连接,实现路由组之间的连接,同时具备连接关系的同类路由节点连接的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相同,能够实现相同通道规格的终端节点在进行数据互传时,缩短终端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长度,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同时,根据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将不同类得到终端节点连接同一路由组的不同路由节点上,可以在第一类终端节点和第二类终端节点均存在大量传输需求时,分散承担传输任务的路由节点,避免出现部分路由节点发生传输拥堵而部分路由节点无数据传输的情况,提高网络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拓扑结构还包括多个独立路由节点;独立路由节点连接第一类路由节点或第二类路由节点,且独立路由节点不连接终端节点。
独立路由节点在该网络拓扑结构中可以作为数据传输的中间路由节点,能够在终端节点利用第一类路由节点和/或第二类路由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缓解第一类路由节点和/或第二类路由节点的传输压力,增加网络结构中能够同时传输的任务数量,提高网络性能。
该网络拓扑结构相比每个路由节点均分终端节点的连接方式,能够在路由节点总数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部分路由节点的输入和输出的连线数量,有利于后端布局布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的其他路由节点个数与路由节点总个数有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路由组内包括1个第一类路由节点和1个第二类路由节点,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之和小于等于2N,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第一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的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第二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的第二类路由节点连接。
第一类路由节点与N个其他路由节点连接,其中N个其他路由节点包括组内的第二路由节点以及N-1个组外的第一类路由节点。例如,在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路由节点总数为16时,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之和小于等于2的4次幂,即N=4,每个第一类路由节点和每个第二类路由节点均分别与4个其他路由节点连接,具体地,每个第一类路由节点与1个组内第二类路由节点,以及3个组外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每个第二类路由节点与1个组内第一类路由节点,以及3个组外第二类路由节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路由组内包括1个第一类路由节点和1个第二类路由节点,第一类路由节点、第二类路由节点和独立路由节点的节点个数之和为2N,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第一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路由节点连接,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一类路由节点;或,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独立路由节点;第二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路由节点连接,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二类路由节点;或,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二类路由节点和独立路由节点。
在网络拓扑结构中包括独立路由节点时,独立路由节点仅与第一路由节点或第二类路由节点连接,仅作为中间节点转发待传数据。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中,部分路由节点与独立路由节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用其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路由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由标记信息的异或运算结果确定。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网络构建时,将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与其他任一路由节点标记信息进行异或运算,将异或运算结果中仅存在1个数值1的路由节点作为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互相连接。在路由节点总数为16的情况下,每个路由节点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相应地,可以确定4个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因此每个路由节点与4个其他路由节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道规格包括通道宽度和/或通道数量;多个终端节点的通道宽度可以包括X16、X8、X4和X2四种通道规格,第一类终端节点的通道宽度为X16;第二类终端节点的通道宽度为X8。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路由组内的路由节点连接的终端节点数量和通道规格均相同。每个路由组连接的终端节点总数可以是8个、6个或其他数值,每个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的终端节点个数也可以是4个、3个或是其他数,相应地,第二类路由节点连接个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以每个路由组连接8个终端节点为例,每个路由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可以连接4个终端节点,通道规格为X16、X4、X2和X2,第二类路由节点可以连接4个终端节点,通道规格为X8、X4、X2和X2。又或者,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3个终端节点,第二类路由节点连接5个终端节点。每个路由节点连接的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确保第一类终端节点与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第二类终端节点与第二类路由节点连接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路由组内连接的多个终端节点共用同一组PHY(PhysicalLayer,物理层),例如,每个路由组连接8个通道规格不同的终端节点时,8个终端节点共用同一组PHY,其中,一组PHY可以是4个X4的PHY。共用一组PHY的终端节点可以包括1个X16、1个X8、4个X4和2个X2。
通常,通道宽度为X16的终端节点可以当成X16、X8、X4、X2的终端节点使用,通道宽度为X8的终端节点可以当成X8、X4、X2的终端节点使用,通道宽度为X4的终端节点可以当成X4、X2的终端节点使用;宽度为X2的终端节点只能当成X2的终端节点使用。
每个路由组内连接的多个终端节点利用PHY进行数据传输,一组PHY被完全占用可以出现多种情况,以下示例出部分:
情况一:1个X16终端节点;
情况二:1个X16终端节点和一个X8终端节点,此时X16终端节点当做X8终端节点使用;
情况三:1个X8终端节点和2个X4终端节点;
情况四:4个X4终端节点;
情况五:1个X16终端节点、1个X8终端节点、4个X4终端节点和2个X2终端节点,此时所有终端节点都当作一个X2终端节点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两个路由节点之间的链路均是两组双向传输链路,每个终端节点与路由节点之间的链路均为单组双向传输链路。两组双向链路是指两去两回的共4条链路,单组双向链路是指一去一回共2条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网络拓扑结构为了能够满足通道规格最大的终端节点进行数据传输,每一条传输链路的通道规格由终端节点中端口通道规格的上限确定,例如,若多个终端节点中最大通道规格为X16,则每一条传输链路的通道规格为X16。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由路由节点的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由终端节点连接的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以及终端节点的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
每个路由节点和每个终端节点均有序号,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标记信息可以根据序号确定。相应地,每个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可以用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每个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可以由其连接的路由节点序号和其终端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如图1所示,该网络拓扑结构100中包括6个路由组(路由组A至F)、4个独立路由节点(J至M)和48个终端节点(图中未示出),终端节点与路由组内的路由节点连接,每个路由组包括2个路由节点,分别是第一类路由节点G和第二类路由节点H。每个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和每个第二类路由节点直接连接,还与组外的3个其他路由节点连接。在组外的连接关系中,第一类路由节点与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第二类路由节点与第二类路由节点连接,独立路由节点J至M作为中转节点与路由组C、D、E和F中的路由节点连接,独立路由节点J至M不与终端节点连接。
网络拓扑结构100中的每个路由组均与8个终端节点连接,图2中示出了路由组A的终端节点分布及连接关系图,如图2所示,路由组A中的第一类路由节点G与终端节点a、终端节点c以及2个终端节点d连接,第二类路由节点H与终端节点b、终端节点c以及2个终端节点d连接,其中终端节点a为第一类终端节点,其通道宽度为X16,终端节点b为第二类终端节点,其通道宽度为X8,终端节点c和终端节点d的通道宽度分别为X4和X2。路由组B至路由组F的终端节点分布及连接关系与路由组A相同。
因此,图1中的48个终端节点(图中未示出)包括6个X16的终端节点、6个X8的终端节点、16个X4的终端节点和32个X2的终端节点。其中,X16的终端节点与6个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即路由组A至F中的第一类路由节点G,每个X16终端节点连接1个第一类路由节点,X8的终端节点与6个第二类路由节点连接,即路由组A至F中的第一类路由节点G,每个X16终端节点连接1个第一类路由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路由节点和各个终端节点分别具有对应的节点标记信息。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中,每个路由节点和每个终端节点可以用序号表示,如图3所示,分别用序号1至15表示网络拓扑结构100中的各个路由节点,分别用序号0至3表示每个路由节点直接连接的各个终端节点。
相应地,各个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可以根据节点序号确定。
具体地,每个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由序号对应的4位二进制数表示,路由组A中的路由节点G(序号为0)的标记信息为0000,路由组A中的路由节点H(序号为1)的标记信息为0001,路由组C中的路由节点H(序号为5)的标记信息为0101,以此类推,独立路由节点L(序号为14)的标记信息为1110,独立路由节点M(序号为15)的标记信息为1111。
每个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由其连接的路由节点序号和终端节点序号对应的共6位二进制数表示。即标记信息前4位为终端节点连接的路由节点标记信息,后两位为终端节点序号对应的两位二进制数。路由组A上连接的8个终端节点,标记信息依次为:000000、000001、000010、000011、000100、000101、000110、000111。以此类推,路由组F中的路由节点H连接的4个终端节点,标记信息分别为:111100、111101、111110、111111。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路由节点或终端节点。一些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任一路由节点,或是在网络拓扑结构中包括有网络管理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于网络管理设备,或是路由节点和网络管理设备共同执行。
以路由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网络拓扑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路由方法包括任一路由节点和/或网络管理设备可以执行的步骤S401和步骤S402,以下对各步骤展开说明。
步骤S401: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
其中,源路由节点为与源终端节点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目的路由节点为与目的终端节点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通常,待传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请求信息中,均携带有源终端节点信息和目的终端节点信息,用于确定源终端节点和目的终端节点。以待传数据S需要从路由组A中的G路由节点上的终端节点a(简写为:A组G节点a终端),传输至路由组B中的G路由节点上的终端节点a(简写为:B组G节点a终端)为例,源路由节点为路由组A中的路由节点G,目的路由节点为路由组B中的路由节点G。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可以通过确定待传数据的源终端节点和目的终端节点分别连接的路由节点后获取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还可以根据源终端节点和目的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中获取,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终端节点标记信息中包括有其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
待传数据可以是需要传输的报文,还可以是数据包或是数据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目标传输路径可以包括待传数据由源终端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所经过的路径,目标传输路径可以用需要经过的节点和路由顺序表示。例如,对于待传数据S的传输路径可以表示为A组G节点a终端→A组G节点→B组G节点→B组G节点a终端,在路由节点用二进制数表示时,待传数据S的传输路径可以表示为000000→0000→0001→001000,其中→为路由顺序指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目标传输路径可以包括待传数据由源路由节点传输至目的路由节点所经过的路径,目标传输路径可以用需要经过的路由节点和路由顺序标识。例如,对于待传数据S的传输路径可以表示为A组G节点→B组G节点,在路由节点用二进制数表示时,待传数据S的传输路径可以表示为0000→0010。
步骤S202:根据目标传输路径将待传数据传输至目的路由节点。
其中,根据目标传输路径传输待传数据可以是通过有线方式传输,还可以是无线方式传输,或是采用有线和无线方式结合进行传输。
具体地,路由节点根据待传数据的传输请求,确定目标传输路径,基于目标传输路径获取传输需要经过的路由节点信息和路由顺序信息,进行待传数据的传输。
步骤S201中,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可以将源路由节点标记信息与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基于比较结果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方法还包括:根据目的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将待传数据由目的路由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
待传输数据根据目标传输路径被传输至目的路由节点后,由于每个路由节点均连接有多个终端节点,需要进一步根据目的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将待传数据由目的路由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
例如,在待传数据S需要从路由组A中的G路由节点上的终端节点a(简写为:A组G节点a终端),传输至路由组B中的G路由节点上的终端节点a(简写为:B组G节点a终端)时,根据目的传输路径,待传数据S被传输至目的路由节点(B组G节点),需进一步根据待传数据S的目的终端节点标记信息传输,在标记信息为二进制表示时,根据标记信息中表示终端节点序号的二进制数,确定目的终端节点进行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方法还包括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传输方式;其中,传输方式至少包括同一路由节点传输、互连路由节点直接传输和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
具体地,确定待传数据的传输方式,可以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传输方式。其中,比较结果可以包括多种不同情况,每种情况与每一类传输方式相对应,对于多种情况与传输方式的对应关系,本领域人员可根据网络拓扑结构中各路由节点的实际连接情况和路由节点实际的标记信息方式进行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待传数据需要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时,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包括:
确定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与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标记不同的标记位为待变更标记位;根据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将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迭代变更;以每变更一个标记位后得到的结果,作为一个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以变更的顺序确定路由顺序;根据路由顺序和确定的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通常可以采用路由节点的序号对应的多位数字、多位符号或多位图形标记作为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待变更标记位可以是多位,每次变更对应一个标记位发生改变,相应地,每个标记位变更对应一个中间标记信息,确定一个中间路由节点。
通过将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与目的路由节点标记信息对比,获取源路由节点中与目的路由节点存在区别的待变更标记位,在需要将待传数据由源路由节点传输至目的路由节点时,可以理解为,传输需要经过的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可以是将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不断变更得到,直到源路由节点标记信息最后一次变更结果与目的路由节点一致。其中,将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不断变更得到一个或多个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可以是将待变更标记位由高位到低位逐位变更,或是由低位到高位逐位变更,也可以是其他变更顺序。每次变更一个标记位后的标记信息确定一个中间路由节点,并将前一次变更后的结果作为下一次变更的基础,直至最后一次变更后的结果与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相同,则停止变更。若存在多个存在区别的待变更标记位,则经过多次变更,确定多个中间路由节点。
以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为AAAA,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为ABBB为例,其中包括3个待变更标记位,分别是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在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为从高位到低位变更时,确定目标传输路径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源路由节点标记信息中(AAAA)的第二位进行变更,变更后获得第一中间路由节点,其标记信息为ABAA;
第二步:将第一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ABAA)第三位进行变更,获得第二中间路由节点,其标记信息为ABBA;
第三步:将第二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ABBA)第四位进行变更,获得第三中间路由节点,其标记信息为ABBB,此时,第三中间路由节点为源路由节点,结束标记变更;
根据标记变更顺序和确定的中间路由节点,确定目标传输路径为:AAAA→ABAA→ABBA→ABBB。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可以是从标记信息的高位到低位逐位变更,还可以是从标记信息的低位到高位逐位变更,又或是其他变更顺序。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可以是多个标记变更顺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用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时,确定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与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标记不同的标记位为待变更标记位,包括:将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逐位进行异或运算,根据异或运算结果确定待变更标记位;
将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迭代变更,包括:将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依次取反。
具体地,在标记信息用二进制数表示时,将标记信息逐位进行异或运算,相同的标记位结果为0,不同的标记位结果为1,将异或运算结果中数值1对应的标记位确定为待变更标记位。根据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将源路由节点的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依次取反,即将标记1改为0,标记0改为1。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为多个标记变更顺序;在确定待传数据需要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时,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还包括:根据多个标记变更顺序,确定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从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具体地,一个标记变更顺序根据上述目标传输路径确定方式,可以确定一组候选传输路径,多个标记变更顺序可确定多组候选传输路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从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包括:从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传输用时最短的路径作为目标传输路径。具体地,从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传输用时最短的路径可以根据排队长度、通道宽度、或是其他多种条件综合判断。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从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随机选择一组作为目标传输路径。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确定网络稳定性最佳的传输路径作为目标传输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标记变更顺序由待变更标记位的排列组合结果确定。
具体地,存在多个待变更标记位时,将多个待变更标记位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得到多个顺序结果,例如,若路由节点标记信息一共包括4个标记位,分别用数字8、4、2和1来表示4个标记位的第一位至第四位。在标记信息中有2个待变更标记位,分别是4和2时,其排列组合的结果可以包括:42和24两种,即标记变更顺序包括两种。在标记信息中有3个待变更标记位,分别是8、2和1时,其排列组合的结果共6种,即标记变更顺序可以包括6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用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时,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传输方式,包括:将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逐位进行异或运算,获得异或运算结果;
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0时,表示源路由节点与目的路由节点为同一路由节点,根据目的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将待传数据由源路由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
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1时,表示待传数据通过互连的路由节点直接传输;
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K时,K为大于1的自然数,表示待传数据需要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其中,中间路由节点个数为K-1。
每个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与其唯一的序号相对应,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0时,表明源路由节点与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完全一致,即为同一路由节点。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1时,表明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为具有直接连接关系的节点。待传数据可以直接进行传输。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K时,K为大于1的自然数,表明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为不具有直接连接关系的节点,因此需要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其中,中间路由节点个数为K-1。
通过执行步骤S401和步骤S402,可以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并根据目标传输路径传输待传数据,结合本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结构的路由节点、终端节点的分布和连接关系,在网络中路由节点总数为2的N次幂时,每个路由节点与N个其他路由节点直接连接,缩短网络中的任一待传数据的传输路径长度,特别是在相同通道规格的终端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互传时,即,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为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同类路由节点,由于同类节点路由节点跨组互联,能够缩短同类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路径长度,降低传输的网络延时。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图4展示的步骤以及其他实施例涉及的步骤,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前述各实施例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路由节点或终端节点,如图5所示,数据传输装置500可以包括:目标传输路径确定模块501和数据传输模块502。
目标传输路径确定模块501,用于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
数据传输模块502,用于根据目标传输路径传输待传数据。
其中,待传数据由源终端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源终端节点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为源路由节点,目的终端节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为目的路由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500还可以包括目的终端节点传输模块,用于根据目的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将待传数据由目的路由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500还可以包括传输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传输方式,其中,传输方式至少包括同一路由节点传输、互连路由节点直接传输和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传输路径确定模块501可以包括标记位确定单元、标记变更单元、中间节点确定单元、路由顺序确定单元以及目标传输路径确定单元。
标记位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与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标记不同的标记位为待变更标记位。
标记变更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将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迭代变更。
中间节点确定单元,用于以每变更一个待变更标记位后得到的结果,作为一个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
路由顺序确定单元,用于以变更的顺序确定路由顺序。
目标传输路径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路由顺序和确定的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传输路径确定模块501还可以包括候选路径确定单元,在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为多个标记变更顺序时,候选路径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多个标记变更顺序,确定多组候选传输路径,目标传输路径确定单元还用于从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目标传输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候选路径确定单元还用于从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传输用时最短的传输路径作为目标传输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用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传输方式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逐位进行异或运算,获得异或运算结果。
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0时,表示源路由节点与目的路由节点为同一路由节点,根据目的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将待传数据由源路由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1时,表示待传数据通过互连的路由节点直接传输;
在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K时,K为大于1的自然数,表示待传数据需要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其中,中间路由节点个数为K-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用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时,标记位确定单元还用于将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逐位进行异或运算,根据异或运算结果确定待变更标记位。标记变更单元还用于将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依次取反。
关于数据传输装置500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路由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设备,该路由设备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结构中,该路由设备包括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的处理器,可以执行以实现在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该路由设备可以是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结构的任一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设备可以是路由器,还可以是交换机、集线器、网桥和中继器等可以用于转发数据的设备。
在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管理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路由管理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其中,该路由管理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路由管理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路由管理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在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路由管理设备可以是服务器等集中算力的计算设备,还可以是路由设备与其他网络管理设备的集合体。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路由管理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路由管理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结构,且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路由节点用来执行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
关于数据传输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在第二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路由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10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网络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路由组和多个终端节点;
所述多个终端节点至少包括通道规格不同的第一类终端节点和第二类终端节点;
每个路由组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类终端节点和所述第二类终端节点的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
在同一路由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与第二类路由节点互相连接;
在不同路由组间,同类路由节点互相连接,且互连的第一类路由节点或第二类路由节点分别连接的终端节点的通道规格相同;
所述每个路由组内连接的多个终端节点共用同一组物理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拓扑结构还包括:多个独立路由节点;
独立路由节点连接第一类路由节点或第二类路由节点,且所述独立路由节点不连接所述终端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路由组内包括1个所述第一类路由节点和1个所述第二类路由节点,所述网络拓扑结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第二类路由节点之和小于等于2N,其中为大于1的自然数;
一个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的第一类路由节点连接;
一个组内的第二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的第二类路由节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路由组内包括1个第一类路由节点和1个第二类路由节点,所述网络拓扑结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第二类路由节点和独立路由节点的节点个数之和为2N,其中为大于1的自然数;
一个组内的第一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路由节点连接,所述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一类路由节点;或,所述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一类路由节点和独立路由节点;
一个组内的第二类路由节点与N-1个组外路由节点连接,所述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二类路由节点;或,所述N-1个组外路由节点包括第二类路由节点和独立路由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节点、所述路由组和所述独立路由节点个数分别为48、6和4;
所述每个路由组内包括1个所述第一类路由节点和1个所述第二类路由节点;
所述每个路由组均连接8个所述终端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规格包括通道宽度和/或通道数量;
所述第一类终端节点的通道宽度为X16;
所述第二类终端节点的通道宽度为X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路由节点分别与通道宽度为X16、X4、X4和X2的4个终端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类路由节点分别与通道宽度为X8、X4、X4和X2的4个终端节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由所述路由节点的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由所述终端节点连接的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以及所述终端节点的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
9.一种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路由节点或终端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源路由节点和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
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将所述待传数据传输至所述目的路由节点;
其中,所述待传数据由源终端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所述源终端节点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为所述源路由节点,所述目的终端节点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为所述目的路由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的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将所述待传数据由所述目的路由节点传输至所述目的终端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源路由节点和所述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所述待传数据的传输方式;
其中,传输方式至少包括同一路由节点传输、互连路由节点直接传输和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确定所述待传数据需要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时,所述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包括:
确定所述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与所述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标记不同的标记位为待变更标记位;
根据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将所述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所述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迭代变更;
以每变更一个标记位后得到的结果,作为一个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
以变更的顺序确定路由顺序;
根据所述路由顺序和确定的中间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传输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包括:
从标记信息的高位到低位逐位变更;或,
从标记信息的低位到高位逐位变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标记变更顺序为多个标记变更顺序;
所述在确定所述待传数据需要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时,所述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还包括:
根据多个标记变更顺序,确定多组候选传输路径;
从所述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所述目标传输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标记变更顺序由所述待变更标记位的排列组合结果确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包括:
从所述多组候选传输路径中,确定传输用时最短的传输路径作为所述目标传输路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用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时,所述根据所述源路由节点和所述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所述待传数据的传输方式,包括:
将所述源路由节点和所述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逐位进行异或运算,获得异或运算结果;
在所述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0时,表示所述源路由节点与所述目的路由节点为同一路由节点,根据所述目的终端节点的标记信息将所述待传数据由所述源路由节点传输至所述目的终端节点;
在所述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1时,表示所述待传数据通过互连的路由节点直接传输;
在所述异或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为K时,K为大于1的自然数,表示所述待传数据需要经由中间路由节点中转传输,其中,中间路由节点个数为K-1。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用路由节点序号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时,
所述确定所述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与所述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标记不同的标记位为待变更标记位,包括:
将所述源路由节点和所述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逐位进行异或运算,根据异或运算结果确定待变更标记位;
所述将所述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所述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迭代变更,包括:
将所述源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中所述待变更标记位上的标记逐位依次取反。
1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路由节点或终端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目标传输路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源路由节点和所述目的路由节点的标记信息,确定待传数据的目标传输路径;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传输所述待传数据;
其中,所述待传数据由源终端节点传输至目的终端节点,所述源终端节点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为所述源路由节点,所述目的终端节点直接连接的路由节点为所述目的路由节点。
20.一种路由设备,所述路由设备是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路由节点或终端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设备用来执行权利要求9至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1.一种路由管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9至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2.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网络拓扑结构,且所述网络拓扑结构内的至少一个路由节点用来执行权利要9至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9至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410219866.5A 2024-02-28 2024-02-28 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Pending CN118055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9866.5A CN118055059A (zh) 2024-02-28 2024-02-28 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9866.5A CN118055059A (zh) 2024-02-28 2024-02-28 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55059A true CN118055059A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44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19866.5A Pending CN118055059A (zh) 2024-02-28 2024-02-28 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550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5196B2 (en)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6093867B2 (ja) インターコネクトにおける不均一なチャネル容量
JP4799616B2 (ja) ルータ及びルーティングネットワーク
CN117792981B (zh) 路由方法、装置、路由设备、路由管理设备和路由网络
KR101942194B1 (ko) 토폴로지 및 라우팅 테이블을 위한 네트워크 토폴로지 시스템 및 생성 방법
EP2932669B1 (en) Direct network having plural distributed connections to each resource
CN104333511A (zh) 确定业务传输路径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917680B (zh) 用于执行分组流的并行散列的计算机系统
EP2993842A1 (en) Search for disjoint paths through a network
Singh et al. An efficient vehicular-relay selection scheme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US20240007277A1 (en) Network apparatus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11817959A (zh) 网络路径管理方法、装置、sdn控制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Attia et al. On the worst-case communication overhead for distributed data shuffling
CN117097661B (zh) 数据包的转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JP2018196056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8055059A (zh) 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CN105743786A (zh) 一种软件定义无线网络映射方法及装置
US11212214B2 (en) Parallel computer system,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arallel computer system, and a non-tempora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that stores a program
CN118055058A (zh) 网络拓扑结构、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CN104348737A (zh) 一种组播报文的传输方法及交换机
JP6637911B2 (ja) ネットワーク設計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設計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設計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731930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6489237A (zh)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Lara et al. Using OpenFlow to provide cut-through switching in MobilityFirst
CN117082014B (zh) Clos网络、构建方法、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