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20722A - 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20722A
CN118020722A CN202410329206.2A CN202410329206A CN118020722A CN 118020722 A CN118020722 A CN 118020722A CN 202410329206 A CN202410329206 A CN 202410329206A CN 118020722 A CN118020722 A CN 118020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e
bees
queen
eggs
colon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292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铖
赵必安
秦加敏
展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LKWORMS MULBERRIES AND BEES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LKWORMS MULBERRIES AND BEES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LKWORMS MULBERRIES AND BEES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LKWORMS MULBERRIES AND BEES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4103292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207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20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207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涉及熊蜂饲养技术领域。所述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主要为通过组建小蜂群,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在产卵蜂群收集生产时间小于2h的蜂卵,人工孵化后获得小幼虫,将人工孵出的幼虫再转移到清除了卵和幼虫的抚育蜂群的卵包中,由抚育蜂群抚养至成蜂,通过此方法为短头熊蜂的卵结构、胚胎发育,以及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等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试验用卵、卵孵化和幼虫抚育方法。本发明创造了熊蜂幼龄期人工饲养技术模式,为熊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可控的试验材料和饲养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熊蜂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幼龄期的卵孵化与幼虫抚育的饲养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熊蜂(Bombus spp.)是自然生态中重要的传粉昆虫,养殖熊蜂应用于农作物授粉,是现代农业绿色生产的关键技术。熊蜂作为初级社会性昆虫,也作为重要模式生物用作各种试验研究。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是近年我国筛选驯化出来的一种本土授粉蜂种资源,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其群势强、寿命长,体色模式多态性高,且不同地区种群群间具有明显的体色模式多态性差异,地理区划明显。因此,在完全人为控制下的封闭式的饲养模式下,短头熊蜂是一种优秀的,可以用来研究熊蜂的卵结构、胚胎发育、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等生物学特性的模式昆虫。
短头熊蜂是初级社会性昆虫,个体发育属完全变态。自然状态下,短头熊蜂通过越冬出蛰的蜂王单独访花觅食、选址筑巢、产卵育幼扩大蜂群,而后繁殖子代蜂王来延续后代。其子代在幼龄期不能自由活动需要雌性成蜂提供巢穴、巢房、食物,以及孵卵、哺育、保温和护卫等抚育照顾,才能发育为成蜂。卵是短头熊蜂个体发育的第一个虫态,雌性成蜂一般先泌蜡筑造卵包,然后在其中产卵3-9粒,产下蜂卵后会迅速用蜂蜡做成蜡被将卵包盖住,而后趴在卵包上产热,促使蜂卵发育为幼虫,而后哺育为成虫。自然状态下,这一过程,由于蜂卵被一直包裹在蜂蜡混合物筑造的卵包中,以及雌性蜂的保护,蜂卵的发育变化不能直观的观察到。生物学研究试验,需要对卵进行一些技术处理也受到阻碍,观察和操作都不方便,卵期变化不可控,导致在卵期开展的试验受到限制。另外,熊蜂卵包被拨开或者卵在被试验处理后,例如显微注射或者辐照后,会有一定损伤,放回蜂群后大概率会被工蜂清理掉,而幼虫则会发出需要雌性成蜂哺育的信号,则会大概率被蜂群接受存活下来。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为熊蜂的卵结构、胚胎发育、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等生物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对分子生物学熊蜂基因编辑技术集成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和熊蜂生物学特性研究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组建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标记后,相同条件下饲养;
S2、收集适龄熊蜂卵:组建的蜂群置于暗室内的筑巢箱内饲养并饲喂蜂花粉和糖水,诱导小蜂群内蜂王或工蜂在巢基上筑巢产卵,每天观察记录蜂群发育情况;蜂群产下第一批卵后,打开卵包,清空蜂卵,而后在固定时间内等候蜂群再次产卵收集适龄蜂卵;
S3、人工辅助孵卵:用镊子将蜂王或工蜂产的适龄蜂卵从卵包中移到无菌的培养皿里,于培养箱中进行孵化,每日观察蜂卵发育情况,及时将死亡的卵移除;
S4、移虫到抚育蜂群:蜂卵孵化为幼虫后,先隔离抚育蜂群的工蜂,清除其所有卵和幼虫,而后立即将人工孵化的幼虫转移至清除卵和幼虫的抚育蜂群的卵包内,再放回抚育蜂群的原群工蜂哺育人工孵化的幼虫。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产卵蜂群为由工蜂组成的无王群,或为处女蜂王加工蜂组成和准蜂王加工蜂组成的任意一种有王蜂群;抚育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蜂群、组建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的蜂箱尺寸规格相同,其中放入可自由放入或取出的、涂抹有蜂蜡的、大小相同的木板做为巢基。
优选的,所述产卵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群与抚育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蜂群的组建方法相同为:从遗传背景相同的短头熊蜂群里抓出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未掉毛的工蜂,统一放在空蜂箱中先混合饲养2小时,再将若干头工蜂放入1个饲养箱内,组成无王蜂群,控制无王蜂群中工蜂体型其中一头明显大于其余工蜂。
优选的,所述产卵蜂群由处女蜂王加工蜂组成有王蜂群的组建方法为:处女王和工蜂来源为同一蜂群,选定蜂群后记录处女王出房时间,处女王12日龄后,抓入密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碳使其窒息,30min后放入新鲜空气待其苏醒后,1头蜂王与2-8头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未掉毛工蜂放入同一饲养箱内。
优选的,所述产卵蜂群由准蜂王加工蜂组成有王小蜂群的组建方法为:事先成功交尾的蜂王解除滞育后,放入透风、透光,蜂王不会逸出的塑料箱中,同时放入糖水任其自由取食,塑料箱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蜂王活动5天后,1头蜂王饲养在1个蜂箱内,7天后每个蜂箱加人2-8头短头熊蜂幼龄工蜂即可组建。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收集适龄蜂卵的方法为,产卵蜂群组建完成后每天饲喂,检查记录蜂群发育情况,蜂群产卵后,隔离工蜂或蜂王,取出巢基,然后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将卵清除干净,保持卵包蜡被不被完全破坏,放回巢基,放入工蜂或蜂王,开始计时1.5小时后,在室温25-29℃的房间内,隔离蜂王和工蜂,取出巢基,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的蜡被后取卵,仅留存30分钟内取出的卵,卵取出后整齐排列在涂有蜂蜡的无菌的培养皿内,放入恒温箱孵化。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人工孵化的控制条件为,在无光环境中,保持温度在32.5-34.5℃,精度±0.5℃,相对湿度为75-85%,精度±5%。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1、将抚育蜂群中所有工蜂从蜂箱移除隔离,取出巢基,找到巢基上所有的卵包,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揭开卵包表面的蜡被,保持蜡被相对完整,然后移除卵包内的卵,移除所有幼虫;
S4-2、在室温25-29℃的房间内,将人工孵化得到的幼虫在孵化后的4h内尽快转移到S4-1制备的抚育蜂群的卵包内,每个卵包放1头以上幼虫,再重新把蜡被封盖,留小孔或缝隙,不完全封死,将巢基放回原蜂箱10分钟后,将隔离在蜂箱外的原群的工蜂放回原蜂箱;
S4-3、抚育群工蜂放回蜂箱10分钟后,检查工蜂是否修复加固放有幼虫的卵包,隔1天检查工蜂有没有在卵包边上重新泌蜡,及幼虫包是否发育生长,过程中保持蜂群饲料充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蜂群组织、卵龄控制、人工孵化和替换幼虫等方法获取同龄的卵,熊蜂卵人工孵化为幼虫后,将幼虫移入抚育蜂群顶替抚育蜂群的亲生子代,而被哺育为成蜂,实现了熊蜂卵的试验处理不受自然生物学的影响,提高后续发育为成蜂的概率,为研究短头熊蜂卵期胚胎发育、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提供实验基础,同时能够免去实验中人工饲喂熊蜂幼虫的环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卵包内的熊蜂卵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移卵前后的卵包示意图,其中左为移卵前,右为移卵后;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采用镊子将幼虫移入卵包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抚育蜂群修复卵包封盖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工蜂放置10分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组建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
事先选用经蒸煮后表面涂有蜂蜡,且能放入组群蜂箱,便于取出的薄木板为巢基,便于后续操作;选择蜂王的翅完整,产卵正常,工蜂数量大于50头的短头熊蜂15群和上一阶段交尾成功滞育苏醒的准蜂王12头。
(1)从10群短头熊蜂中选择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绒毛完整的工蜂180头,统一放在饲喂有糖水的空蜂箱中先混合饲养2小时,再每3头工蜂(工蜂体型一大两小)组成一个蜂群,其中30群作为产卵蜂群,30群作为抚育蜂群。
(2)处女王和工蜂来源为同一蜂群,选定蜂群后记录处女王出房时间,处女王12日龄后,抓入密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碳使其窒息,30min后放入新鲜空气待其苏醒后,1头蜂王与2头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未掉毛工蜂放入同一饲养箱内。
(3)准蜂王12头,分别放入透风、透光,蜂王不会逸出的塑料箱中,同时放入糖水任其自由取食,塑料箱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蜂王活动5天后,1头蜂王饲养在1个蜂箱内,7天后每个蜂箱加人2头短头熊蜂幼龄工蜂。上述组建的蜂群在温度29±1℃,湿度60±5%的暗室中饲喂,每天10:00饲喂,同时检查产卵情况。
1.2收集适龄熊蜂卵
蜂群组建完成后每天饲喂,检查记录蜂群发育情况,产卵蜂群产卵后,隔离工蜂或蜂王,取出巢基,然后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将卵清除干净,保持卵包蜡被不被完全破坏,放回巢基,放入工蜂或蜂王,开始计时1.5小时后,在室温27℃的房间内,隔离蜂王和工蜂,取出巢基,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蜡被后取卵,仅留存30分钟内取出的卵。卵取出后整齐排列在涂有蜂蜡的无菌的培养皿内,放入恒温箱孵化。
1.3人工辅助孵卵
整齐排列有蜂卵的培养皿内及时放入,在无光照的人工气候中,保持温度为33.5±0.5℃,相对湿度为85±5%进行孵化。
1.4人工移虫到抚育蜂群进行抚育
(1)选用已近产卵的抚育蜂群,首先将抚育蜂群中所有工蜂从蜂箱移除隔离,取出巢基,找到巢基上所有的卵包,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揭开卵包表面的蜡被,保持蜡被相对完整,然后移除卵包内的卵,移除所有幼虫;
(2)在室温27℃的房间内,将人工孵化得到的幼虫在孵化后的4h内尽快转移到移除卵和幼虫的抚育蜂群的卵包内,每个卵包放3头幼虫,再重新把蜡被封盖,留小孔或缝隙,不完全封死,将巢基放回原蜂箱10分钟后,幼虫已沾染抚育群气息,将隔离在蜂箱外的原抚育群的工蜂放回原蜂箱,随后盖上蜂箱,工蜂会感知卵包及其中幼虫的状态,修复卵包或判断幼虫是否需要哺育或保温,以免幼虫长时间未接受哺饲而饿死。
(3)抚育群工蜂放回蜂箱10分钟后,检查工蜂是否修复加固放有幼虫的卵包,如果所有幼虫被遗弃,则需要再次补移虫,隔1天检查工蜂有没有在卵包边上重新泌蜡,及幼虫包发育情况,过程中保证饲料充足。
1.5替换幼虫后的抚育蜂群标记后,在暗室中,控制室内温度29.0±1℃,湿度60±5%,每天饲喂检查,补充饲料,直至成蜂出房。
实施例2:
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组建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
事先选用经蒸煮后表面涂有蜂蜡,且能放入蜂箱,便于取出的薄木板为巢基,便于后续操作;事先选择蜂王的翅完整,产卵正常,工蜂数量大于50头的短头熊蜂20群和上一阶段交尾成功滞育苏醒的准蜂王12头。
(1)从15群短头熊蜂中选择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绒毛完整的工蜂360头,统一放在饲喂有糖水的空蜂箱中先混合饲养2小时,再每6头工蜂(其中1头开工蜂体型明显大于其它5头小)组成一个蜂群,其中30群作为产卵蜂群,30群作为抚育蜂群。
(2)处女王和工蜂来源为同一蜂群,选定蜂群后记录处女王出房时间,处女王12日龄后,抓入密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碳使其窒息,30min后放入新鲜空气待其苏醒后,1头蜂王与5头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未掉毛工蜂放入同一饲养箱内。
(3)准蜂王12头,分别放入透风、透光,蜂王不会逸出的塑料箱中,同时放入糖水任其自由取食,塑料箱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蜂王活动5天后,1头蜂王饲养在1个蜂箱内,7天后每个蜂箱加人5头短头熊蜂幼龄工蜂。
上述组建的蜂群在温度29±1℃,湿度60±5%的暗室中饲喂,每天10:00饲喂,同时检查产卵情况。
1.2收集适龄熊蜂卵
产卵蜂群组建完成后每天饲喂,检查记录蜂群发育情况,蜂群产卵后,隔离工蜂或蜂王,取出巢基,然后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将卵清除干净,保持卵包蜡被不被完全破坏,放回巢基,放入工蜂或蜂王,开始计时1.5小时后,在室温27℃的房间内,隔离蜂王和工蜂,取出巢基,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蜡被后取卵,仅留存30分钟内取出的卵。卵取出后整齐排列在涂有蜂蜡的无菌的培养皿内,放入恒温箱孵化。
1.3人工辅助孵卵
整齐排列有蜂卵的培养皿内及时放入,在无光照的人工气候中,保持温度为32.0±0.5℃,相对湿度为80±5%进行孵化。
1.4人工移虫到抚育蜂群进行抚育
(1)选用已近产卵的抚育蜂群,首先将抚育蜂群中所有工蜂从蜂箱移除隔离,取出巢基,找到巢基上所有的卵包,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揭开卵包表面的蜡被,保持蜡被相对完整,然后移除卵包内的卵,移除所有幼虫;
(2)在室温27℃的房间内,将人工孵化得到的幼虫在孵化后的4h内尽快转移到移除卵和幼虫的抚育蜂群的卵包内,每个卵包放1头幼虫,再重新把蜡被封盖,留小孔或缝隙,不完全封死,将巢基放回原蜂箱10分钟后,幼虫已沾染抚育群气息,将隔离在蜂箱外的原抚育群工蜂放回原蜂箱,随后盖上蜂箱,工蜂会感知卵包和幼虫的状态,修复卵包或判断幼虫是否需要哺育或保温,以免幼虫长时间未接受哺饲而饿死。
(3)抚育群工蜂放回蜂箱10分钟后,检查工蜂是否修复加固放有幼虫的卵包,如果所有幼虫被遗弃,则需要再次补移虫,隔1天检查工蜂有没有在卵包边上重新泌蜡、修复,及幼虫发育情况,过程中保证饲料充足。
1.5替换幼虫后的抚育蜂群标记后,在暗室中,控制室内温度29.0±1℃,湿度60±5%,每天饲喂检查,补充饲料,直至成蜂出房。
实施例3:
1.1组建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
事先选用经蒸煮后表面涂有蜂蜡,且能放入蜂箱,便于取出的薄木板为巢基,便于后续操作;事先选择蜂王的翅完整,产卵正常,工蜂数量大于50头的短头熊蜂30群和上一阶段交尾成功滞育苏醒的准蜂王12头。
(1)从25群短头熊蜂中选择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绒毛完整的工蜂540头,统一放在塑料箱子中先混合饲养2小时,再每9头工蜂(其中1头工蜂体型明显大于其余8头)组成一个蜂群,其中30群作为产卵蜂群,30群作为抚育蜂群。
(2)处女王和工蜂来源为同一蜂群,选定蜂群后记录处女王出房时间,处女王12日龄后,抓入密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碳使其窒息,30min后放入新鲜空气待其苏醒后,1头蜂王与8头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未掉毛工蜂放入同一饲养箱内。
(3)准蜂王12头,分别放入透风、透光,蜂王不会逸出的塑料箱中,同时放入糖水任其自由取食,塑料箱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蜂王活动5天后,1头蜂王饲养在1个蜂箱内,7天后每个蜂箱加人8头短头熊蜂幼龄工蜂。
上述组建的蜂群在温度28±1℃,湿度60±5%的暗室中饲喂,每天10:00饲喂,同时检查产卵情况。
1.2收集适龄熊蜂卵
产卵蜂群组建完成后每天饲喂,检查记录蜂群发育情况,蜂群产卵后,隔离工蜂或蜂王,取出巢基,然后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将卵清除干净,保持卵包蜡被不被完全破坏,放回巢基,放入工蜂或蜂王,开始计时1.5小时后,在室温27℃的房间内,隔离蜂王和工蜂,取出巢基,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蜡被后取卵,仅留存30分钟内取出的卵。卵取出后整齐排列在涂有蜂蜡的无菌的培养皿内,放入恒温箱孵化。
1.3人工辅助孵卵
整齐排列有蜂卵的培养皿内及时放入,在无光照的人工气候中,保持温度为34.5±0.5℃,相对湿度为90±5%进行孵化。
1.4人工移虫到抚育蜂群进行抚育
(1)选用已近产卵的抚育蜂群,首先将抚育蜂群中所有工蜂从蜂箱移除隔离,取出巢基,找到巢基上所有的卵包,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揭开卵包表面的蜡被,保持蜡被相对完整,然后移除卵包内的卵,移除所有幼虫;
(2)在室温27℃的房间内,将人工孵化得到的幼虫在孵化后的4h内尽快转移到移除卵和幼虫的抚育蜂群的卵包内,每个卵包放5头幼虫,再重新把蜡被封盖,留小孔或缝隙,不完全封死,将巢基放回原蜂箱10分钟后,幼虫已沾染抚育群气息,将隔离在蜂箱外的原抚育全工蜂放回原蜂箱,随后盖上蜂箱,工蜂会感知卵包和幼虫的状态,修复卵包或判断幼虫是否需要哺育或保温,以免幼虫长时间未接受哺饲而饿死。
(3)抚育群工蜂放回蜂箱10分钟后,检查工蜂是否修复加固放有幼虫的卵包,如果所有幼虫被遗弃,则需要再次补移虫,隔1天检查工蜂有没有在卵包边上重新泌蜡,及幼虫包发育情况,过程中保证饲料充足。
1.5替换幼虫后的抚育蜂群标记后,在暗室中,控制室内温度29.0±1℃,湿度60±5%,每天饲喂检查,补充饲料,直至成蜂出房。
检测并记录上述实施例1-3试验蜂群熊蜂卵孵化率和移虫后成蜂出房率,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同列比较,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组建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标记后,相同条件下饲养;
S2、收集适龄熊蜂卵:组建的蜂群置于暗室内的筑巢箱内饲养并饲喂蜂花粉和糖水,诱导小蜂群内的蜂王或工蜂在巢基上筑巢产卵,每天观察记录蜂群发育情况;蜂群产下第一批卵后,打开卵包,清空蜂卵,而后在固定时间内等候蜂群再次产卵收集适龄蜂卵;
S3、人工辅助孵卵:用镊子将蜂王或工蜂产的适龄蜂卵从卵包中移到无菌的培养皿里,于培养箱中进行孵化,每日观察蜂卵发育情况,及时将死亡的卵移除;
S4、移虫到抚育蜂群:蜂卵孵化为幼虫后,先隔离抚育蜂群的工蜂,清除其所有卵和幼虫,而后立即将人工孵化的幼虫转移至清除卵和幼虫的抚育蜂群的卵包内,再放回抚育蜂群的原工蜂哺育人工孵化的幼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产卵蜂群为由工蜂组成的无王群,或为处女蜂王加工蜂组成和准蜂王加工蜂组成的任意一种有王蜂群;抚育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蜂群,组建产卵蜂群和抚育蜂群的蜂箱尺寸规格相同,其中放入可自由放入或取出的、涂抹有蜂蜡的、大小相同的木板做为巢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群与抚育蜂群由工蜂组成的无王蜂群的组建方法相同为:从遗传背景相同的短头熊蜂群里抓出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未掉毛的工蜂,统一放在空蜂箱中先混合饲养2小时,再将若干头工蜂放入1个饲养箱内,组成无王蜂群,控制无王蜂群中工蜂体型其中一头明显大于其余工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蜂群由处女蜂王加工蜂组成有王蜂群的组建方法为:处女王和工蜂来源为同一蜂群,选定蜂群后记录处女王出房时间,处女王12日龄后,抓入密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碳使其窒息,30min后放入新鲜空气待其苏醒后,1头蜂王与2-8头行动敏捷、毛色较好且未掉毛工蜂放入同一饲养箱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蜂群由准蜂王加工蜂组成有王小蜂群的组建方法为:事先成功交尾的蜂王解除滞育后,放入透风、透光,蜂王不会逸出的塑料箱中,同时放入糖水任其自由取食,塑料箱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蜂王活动5天后,1头蜂王饲养在1个蜂箱内,7天后每个蜂箱加人2-8头短头熊蜂幼龄工蜂即可组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收集适龄蜂卵的方法为,产卵蜂群组建完成后每天饲喂,检查记录蜂群发育情况,蜂群产卵后,隔离工蜂或蜂王,取出巢基,然后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将卵清除干净,保持卵包蜡被不被完全破坏,放回巢基,放回事先隔离同群的工蜂或蜂王,开始计时1.5小时后,在室温25-29℃的房间内,隔离蜂王和工蜂,取出巢基,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打开卵包蜡被后取卵,仅留存30分钟内取出的卵,卵取出后整齐排列在涂有蜂蜡的无菌的培养皿内,放入恒温箱孵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人工辅助孵卵的控制条件为,在无光环境中,保持温度在32.5-34.5℃,精度±0.5℃,相对湿度为75-85%,精度±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1、将抚育蜂群中所有工蜂从蜂箱移除隔离,取出巢基,找到巢基上所有的卵包,用消毒后的尖头镊子揭开卵包表面的蜡被,保持蜡被相对完整,然后移除卵包内的卵,移除所有幼虫;
S4-2、在室温25-29℃的房间内,将人工孵化得到的幼虫在孵化后的4h内尽快转移到S4-1制备的抚育蜂群的卵包内,每个卵包放1头以上幼虫,再重新把蜡被封盖,留小孔或缝隙,不完全封死,将巢基放回原蜂箱10分钟后,将隔离在蜂箱外的原群的工蜂放回原蜂箱;
S4-3、抚育群工蜂放回蜂箱10分钟后,检查工蜂是否修复加固放有幼虫的卵包,隔1天检查工蜂有没有在卵包边上重新泌蜡,及幼虫包是否发育生长,过程中保持蜂群饲料充足。
CN202410329206.2A 2024-03-21 2024-03-21 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 Pending CN1180207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29206.2A CN118020722A (zh) 2024-03-21 2024-03-21 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29206.2A CN118020722A (zh) 2024-03-21 2024-03-21 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20722A true CN118020722A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89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29206.2A Pending CN118020722A (zh) 2024-03-21 2024-03-21 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2072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üchler et al. Standard methods for rearing and selection of Apis mellifera queens 2.0
JP2008113605A (ja) 日本在来マルハナバチ類の繁殖供給飼育方法
Sanger et al. Laboratory protocols for husbandry and embryo collection of Anolis lizards
CN106689062B (zh) 一种利用实验室人工饲养蜜蜂幼虫评价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的方法
CN105494265A (zh) 中华蜜蜂育王方法
KR100954848B1 (ko) 우화장치와 미니소상 및 미니소상용 벌농을 이용한 산란용 신여왕벌 대량증식방법
Chiesa et al. Some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the behaviour of Varroa jacobsoni Oud. on its natural host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JP3421121B2 (ja) マルハナバチの飼育方法
KR100954849B1 (ko) 우화장치와 미니소상 및 미니소상용 벌농을 이용한 산란용 신여왕벌 대량증식방법
CN110402897B (zh) 一种培育中蜂蜂王的方法
Boguslavsky et al. Role of external factors in embryogenesis of Apis mellifera
CN118020722A (zh) 一种人工辅助短头熊蜂育幼的方法
JP2003199461A (ja) マルハナバチの飼育方法
Johnstone Rearing queen bees
RU2310325C2 (ru)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пчелиных маток
Chen et al. Inter-and intraclutch competition among oophagous tadpoles of the Taiwanese tree frog, Chirixalus eiffingeri (Anura: Rhacophoridae)
Güner et al. Spawning and larvae production of common pandora, Pagellus erythrinus L.
CN105360073A (zh) 一种蜜蜂种王的选育方法
JP2007006902A (ja) マルハナバチの飼育方法
CN107494459B (zh) 一种野蚕幼虫的饲养方法
Le Moullac et al. Recent improvements in broodstock management and larviculture in marine species in Polynesia and New Caledonia: genetic and health approaches
CN114885903B (zh) 一种中蜂蜂王、工蜂和雄蜂的培育方法
Recchio Reproduction of the rare frugivorous monitor lizard Varanus olivaceus (Hallowell 1857), at the Los Angeles Zoo and Botanical Gardens
Aqueel et al. Effect of Varying Diets o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of Queen Bee (Apis mellifera L.) in Captivity
Hamdan Raising honey bee que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