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5219A - 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15219A
CN118015219A CN202410417288.6A CN202410417288A CN118015219A CN 118015219 A CN118015219 A CN 118015219A CN 202410417288 A CN202410417288 A CN 202410417288A CN 118015219 A CN118015219 A CN 118015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tum
interpolation
points
componen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172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15219B (zh
Inventor
何珍文
张驰
蒋恕
龚斌
王强强
刘显珍
杨旭东
肖尊扬
李�浩
吉涛
张健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4104172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15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8015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5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15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5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本申请的方法,将每一地层的地层编号转化为由若干连续的成分比例组成的地层岩体成分向量,给予地层编号所蕴含的数据信息。对每种地层成分进行克里金插值,生成网格化建模区域中一系列划分网格的地层成分向量后,对这些地层成分向量进行了最近邻思想的地层分类工作,确定每一划分网格对应的地层编号,达到了定性效果。有别于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只能够实现定量效果,本申请利用定性克里金插值方法,实现了从定量分析到定性分析的转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通过钻孔采样得到的已知采样点数量有限,且过于离散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会影响最终建模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地质建模是地质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目的是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和建模,揭示地质现象和过程,为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估、工程地质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地质模型大多基于钻孔、剖面等结构化数据进行特征推演与空间插值所得的模拟结果,然而,钻孔、剖面得到的已知数据点通常数量有限,且过于离散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会影响建模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进而使得最终构建的地质模型难以实现三维地质体的高精度性表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已知数据点通常数量有限,且过于离散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会影响建模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进而使得最终构建的地质模型难以实现三维地质体的高精度性表的技术问题。
依据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以及每一地层中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
根据每个地层中的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样本点包围盒和包围盒缓冲区;
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坐标信息,生成每个包围盒缓冲区中包含的多个插值点;
将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作为克里金插值算法的输入数据,对每个插值点进行地层成分的插值操作,确定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
根据多个地层的多个样本点包围盒和多个插值点,构建网格化建模区域;
根据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确定网格化建模区域内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包含的多个划分网格的多个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根据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和每个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每个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根据地层用色规则与地层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对网格化建模区域中的多个划分网格进行上色,生成地质模型。
可选地,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以及每一地层中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
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个钻孔位置点的多个坐标信息;
以每个钻孔位置点为中心点,构建每个钻孔位置点对应的椭球形;
在每个椭球形中,根据预设数量,确定与钻孔位置点处于相同地层的多个数据点;
将每个钻孔位置点与其对应的多个数据点,作为目标样本点;
获取每个目标样本点的空间坐标,对空间坐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坐标信息。
可选地,根据每个地层中的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样本点包围盒和包围盒缓冲区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每一地层中包含的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每一地层对应的样本点包围盒;
根据预设扩增参数,对每个样本点包围盒进行扩增,生成包围盒缓冲区。
可选地,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坐标信息,生成每个包围盒缓冲区中包含的多个插值点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空间坐标,确定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三维划分步长;
按照三维划分步长,对每个包围盒缓冲区进行网格划分,生成多个划分网格;
将每个划分网格的顶点作为插值点。
可选地,将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作为克里金插值算法的输入数据,对每个插值点进行地层成分的插值操作,确定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多个地层的多个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每个地层成分在多个地层的多个地层成分含量;
将每个地层成分对应的多个地层成分含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作为输入数据,输入预设函数,生成每个地层成分对应的克里金插值模型;
利用每个地层成分的克里金插值模型,依次对每一地层中每个插值点进行地层成分插值操作,确定每个插值点对于每个地层成分的地层成分含量,作为每个插值点对应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
可选地,根据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确定网格化建模区域内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包含的多个划分网格的多个第二地层成分向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每个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
对于任一划分网格,若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的数量为一个,将包含的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作为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若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的数量为多个,获取划分网格中多个插值点的多个第一地层成分向量,计算每个地层成分的平均值,作为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若划分网格中未包含插值点,则标记该划分网格。
可选地,根据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和每个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每个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二地层成分向量、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相似性度量算法,计算每个划分网格与每个地层之间的距离;
对于任一划分网格,将插值点与多个地层之间的多个距离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序;
将距离最近的地层的地层编号作为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依据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以及每一地层中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地层中的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样本点包围盒和包围盒缓冲区;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坐标信息,生成每个包围盒缓冲区中包含的多个插值点;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作为克里金插值算法的输入数据,对每个插值点进行地层成分的插值操作,确定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地层的多个样本点包围盒和多个插值点,构建网格化建模区域;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确定网格化建模区域内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包含的多个划分网格的多个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和每个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每个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地层用色规则与地层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对网格化建模区域中的多个划分网格进行上色,生成地质模型。
依据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依据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具体地,将每一地层的地层编号转化为由若干连续的成分比例组成的地层岩体成分向量,给予地层编号所蕴含的数据信息,实现了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换。其后,对每种地层成分进行克里金插值,生成网格化建模区域中一系列划分网格的地层成分向量后,对这些地层成分向量进行了最近邻思想的地层分类工作,确定每一划分网格对应的地层编号,达到了定性效果。有别于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只能够实现定量效果,本申请利用定性克里金插值方法,实现了从定量分析到定性分析的转换。最终实现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再到定性分析的转换,精准地还原地层间的构造特征,有效提高地质模型建模精确度,实现三维地质体的高精度性表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通过钻孔采样得到的已知采样点数量有限,且过于离散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会影响最终建模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的技术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层编号向量化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钻孔位置点的椭球形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性克里金插值操作的示意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以及每一地层中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主要应用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建模场景,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能够生成地质模型的装置或者设备,具体可以设置在服务器一侧。服务器可以利用定性克里金插值法,对地层结构进行分析,以确定目标区域内一系列岩体成分含量,匹配岩体成分含量对应的地层编号,最终构建出三维地质模型。
具体地,选定的目标区域中包含了几个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地层。在地质结构中,针对结构复杂的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不整合接触、透视体或地层倒转等原因,会导致地层的连续性被打断,使得同一地层在空间上出现中断或断裂。不同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矿物或矿石,通过对地层岩体成分含量的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地层的构造特征,从而更精准地构建地质模型。因此,在地质模型建模过程中,首先参考地质学资料,设定每一地层中不同岩性成分(地层成分)的地层成分含量,作为该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使得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等同于地层编号代表其对应地层,通过将每一地层的地层编号量化为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完成从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换。
进一步地,获取目标区域内所有目标样本点的空间坐标信息,通过获取每个目标样本点的空间坐标信息,可以将不同数据源获取的地质信息进行空间关联和整合,有助于将地质特征、地层信息、构造特征等数据点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组织和分析,将地质数据与地球表明的实际位置相对应,对于地质模型的空间展示和分析至关重要。
S102、根据每个地层中的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样本点包围盒和包围盒缓冲区。
在该步骤中,样本点包围盒(即AABB包围盒)指的是在地质模型构建过程中,以每一地层中包含的全部样本点为基准,构建一个样本点包围盒,使得样本点包围盒中能够包含该地层中所有样本点。在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基础上适当扩增包围盒的长宽高,建立一个长方体作为包围盒缓冲区,使得其它相邻地层的样本点能够落入缓冲区域,用于还原相邻地层之间的构造特征。
可选的,扩增样本点包围盒生成缓冲区时,可以根据目标数据点的分布情况和空间特征,设定长、宽、高,例如,如果目标数据点分布较密集,需要较小的缓冲区域;如果目标数据点的分布较稀疏,可能需要较大的缓冲区域。还可以地质建模的精度要求设定长、宽、高,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S103、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坐标信息,生成每个包围盒缓冲区中包含的多个插值点。
在该步骤中,对于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来说,在扩增出的包围盒缓冲区为一个长方体,根据每个样本点包围盒的坐标信息,能够确定出缓冲区的三维坐标信息,进而确定了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其后,根据长宽高对每个包围盒缓冲区进行网格划分,以将大的长方体划分为多个小的长方体,其后,将每个小长方体的每个顶点,作为插值点。
通过上述方式,将区域划分为多个小长方体并以顶点为插值点,确保插值点之间的均匀分布的同时,有助于保持插值点的连续性,且可以实现对整个区域的充分插值,进而提高插值结果的准确性。
可选地,获取每一地层的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坐标信息,根据坐标信息,确定包围盒缓冲区的三维方向上的长宽高,同时获取地质模型构建需求,根据地质模型构建需求,确定划分密度(如划分较为密集/稀疏),进而根据划分密度,以及长宽高数值,设定三维方向上的划分步长。
S104、将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作为克里金插值算法的输入数据,对每个插值点进行岩体成分含量插值,以确定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岩体成分含量。
在该步骤中,利用克里金插值算法,对每一地层的岩体成分含量进行空间连续性分析,估算出每个插值点的岩体成分含量进行插值,进而推断出整个地层区域内岩体成分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在插值过程中,首先将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以及所有目标样本点的坐标信息相结合,作为目标区域的地层空间数据样本。其后,选定适当的插值模型,确定插值模型的参数,将上述地层空间数据样本作为输入数据,根据选择的插值模型和参数,利用输入数据的样本点的空间坐标信息与各个地层成分(岩体类型)的地层岩体成分含量,建立每一地层成分对应的克里金插值模型。最终,利用每个地层成分的克里金插值模型,根据每个插值点周围的地层岩体成分含量和坐标信息,推算出该插值点处的岩体成分含量。
通过上述方式,基于给定的样本点数据,精准地插值出插值点的数值,得到一系列的岩体成分含量估计值,以获取完整的岩体成分含量数据。
S105、根据多个地层的多个样本点包围盒和多个插值点,构建网格化建模区域。
在该步骤中,当所有的插值点均已完成插值操作后,根据目标区域内全部样本点包围盒的坐标信息,构建一个整体网格区域。在对包围盒缓冲区划分过程中,包含在缓冲区的每个样本点包围盒也被划分为了多个小长方体。因此,构建完成的整体网格区域内包含了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对应的多个长方体区域。根据每个样本点包围盒的坐标信息,以及每个插值点的坐标信息,将插值点依次插入整体网格区域中,形成网格化建模区域。
S106、根据每个插值点的坐标信息和第一岩体成分含量,确定网格化建模区域内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包含的多个划分网格的多个第二岩体成分含量。
在该步骤中,网格化建模区域中,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划分的划分网格中,可能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的插值点,根据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岩体成分含量,可以确定出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岩体成分含量。具体地,对于任一划分网格来说,若划分网格中仅存在一个插值点,那么将该插值点的第一岩体成分含量,作为该划分网格的第二岩体成分含量;若划分网格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插值点,那么根据这些插值点的第一岩体成分含量,计算每一种岩性成分的均值,并将计算结果作为划分网格的第二岩体成分含量;若该划分网格中不存在插值点,则对该划分网格进行无插值点的标记。
S107、根据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和每个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每个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在该步骤中,确定网格化建模区域中,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岩体成分含量后,将第二地层成分含量与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进行比对,利用相似性度量策略(如欧式距离),对这些地层成分向量进行最近邻思想的地层分类工作,确定每个划分网格所属的地层,进而获取该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可选地,若任一划分网格标记为未包含插值点,则将该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设为-1。
通过上述方式,相较于普通的克里金插值方法只能实现定量效果,本申请利用定性克里金插值方法,基于网格化建模区域中一系列岩体成分含量来确定每个划分网格对应的地层编号,以实现定量分析转换为定性分析,达到定性效果,保证划分网格的地层匹配的准确性。
S108、根据地层用色规则与地层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对网格化建模区域中的多个划分网格进行上色,生成地质模型。
在该步骤中,地层用色规则中包含了不同地层的地层编号与标记颜色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地层编号,确定每个划分网格对应的颜色,进而对网格化建模区域中所有的划分网格都进行上色,以形成最终的地质模型。
可选地,在对网格化建模区域内的所有划分网格进行上色后,构建出一个三维地质模型,对该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清晰地展示地下空间结构的立体形态,有助于全面展现地质体系的立体关系,包括不同地层、断层、岩体等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为矿产勘查、资源评估、工程设计等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具体地,将每一地层的地层编号转化为由若干连续的成分比例组成的地层岩体成分向量,给予地层编号所蕴含的数据信息,实现了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换。其后,对每种地层成分进行克里金插值,生成网格化建模区域中一系列划分网格的地层成分向量后,对这些地层成分向量进行了最近邻思想的地层分类工作,确定每一划分网格对应的地层编号,达到了定性效果。有别于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只能够实现定量效果,本申请利用定性克里金插值方法,实现了从定量分析到定性分析的转换。最终实现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再到定性分析的转换,精准地还原地层间的构造特征,有效提高地质模型建模精确度,实现三维地质体的高精度性表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通过钻孔采样得到的已知采样点数量有限,且过于离散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会影响最终建模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的细化和扩展,为了完整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
在该步骤中,对于每一地层的给定地层编号,若直接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对其进行插值,可能插值生成小数,而地层编号均为整数,这样的插值结果难以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参考地质学资源,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每一种岩性成分的设定岩体成分含量,组成该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含量。根据地层特性,将地层编号量化分解为多个成分属性,使得后续采用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代表该地层,实现了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换。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如图3所示,为地层编号向量化示意图。设定每一地层含有n种岩性成分,参考地质学资料,将每一地层的n种岩性成分的含量设定为a1,a2,......,an,作为每一地层的地层特征。其中,任一地层的成分含量,其元素之和相加为一,即a1+a2+......+an=1。那么,由这些岩体成分含量组成的向量V=[a1,a2,......,an]被称为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通过上述方式,将地层编号量化为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为定性克里金插值提供了属性数据。
S202、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个钻孔位置点的多个坐标信息。
在该步骤中,钻孔位置点指的是岩土工程中进行钻探取样的位置,包括大量钻孔入射点以及每个钻孔入射点对应的多个钻孔端点。在确定目标区域内的大量钻孔位置点后,获取每个钻孔位置点的三维坐标信息。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通过工程勘探可以获取每个钻孔入射点以及钻孔端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以及每个点的地层成分含量。并将勘探到的数据导入数据库,可采用关系模型组织数据,便于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S203、以每个钻孔位置点为中心点,构建每个钻孔位置点对应的椭球形。
在该步骤中,由于钻孔数据不够充足,为了保证数据量充足并提高地质模型的泛化能力,同时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采用椭球形离散初始数据。具体地,将每个钻孔位置点为中心点生成一个椭球形。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样本点数量需求,以及大量钻孔位置点之间的间隙,来设定椭球形的长轴、短轴和中轴参数。
S204、在每个椭球形中,根据预设数量,确定与钻孔位置点处于相同地层的多个数据点。
S205、将每个钻孔位置点与其对应的多个数据点,作为目标样本点。
在步骤S204和S205中,基于每个钻孔位置点构建完椭球形后,在每个椭球形中,根据设定的预设数量K,随机生成K个地层编号与钻孔位置点相等的数据点。按照上述方式,依次在每个钻孔位置点对应的椭球形中,获取与钻孔位置点处于相同地层的K个数据点。将所有钻孔位置点与其对应的多个数据点进行汇总,作为目标区域内的目标样本点。
可选地,预设数量可以根据设想的样本点的数量,以及工程勘探需求来设定,如预设数量为5个。
通过上述方式,采用椭球方式离散复制样本数据,能够有效增加数据量,保证数据样本数目充足,进而能够保证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如图4所示,为钻孔位置点的椭球形结构图,图中,点1为钻孔位置点,点2至点6分别为与该钻孔位置点处于同一地层的数据点。在椭球形内部随机生成5个数据点后,获取每个数据点的坐标(x,y,z),根据椭球方程对数据点进行验证,只有数据点的坐标满足椭球方程,方可确认该点为样本点。
椭球方程为:
其中,(x0,y0,z0)为钻孔位置点的中心点坐标;a为椭球形长轴;b为椭球形中轴;c为椭球形短轴。
S206、获取每个目标样本点的空间坐标,对空间坐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坐标信息。
在该步骤中,由于地层空间数据点的x、y、z轴坐标分布范围不一致,量纲不尽相同,为了平衡三个坐标值的影响程度,消除量纲影响,采用极差归一化方法对空间坐标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地,获取每个钻孔位置点和每个数据点的空间坐标,即为目标采样点的空间坐标,分别对x轴坐标值、y轴坐标值和z轴坐标值使用归一化公式进行数据处理。
归一化公式为:
其中,(xi,yi,zi)为进行归一化处理的目标样本点的空间坐标;为所有目标样本点中,x轴的最大坐标值;/>为所有目标样本点中,x轴的最小坐标值;/>为所有目标样本点中,y轴的最大坐标值;/>为所有目标样本点中,y轴的最小坐标值;为所有目标样本点中,z轴的最大坐标值;/>为所有目标样本点中,z轴的最小坐标值。
通过上述方式,将目标样本点的空间坐标映射到区间[0,1]中,平衡三个坐标值的影响程度,消除量纲影响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效率。
S207、根据每个地层中的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样本点包围盒和包围盒缓冲区。
本步骤与图1所示的步骤S102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步骤S207中,根据每个地层中的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样本点包围盒和包围盒缓冲区,具体包括:根据每一地层中包含的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每一地层对应的样本点包围盒;根据预设扩增参数,对每个样本点包围盒进行扩增,生成包围盒缓冲区。
在该实施例中,按照地层对所有目标样本点进行划分,以划分出每一地层包含的目标样本点,从第一地层开始,构建该地层目标样本点的AABB包围盒(样本点包围盒)。获取样本点包围盒中的空间坐标,在此基础上根据预设扩增参数,适当扩增包围盒的长宽高,建立一个长方体作为缓冲区,使得其他相邻地层目标样本点也可以落入缓冲区,用于还原相邻地层之间的构造特征。按照上述方式,依次在其他地层执行相同操作。
通过上述方式,在每个地层的边界建立长方体缓冲区,使得缓冲区包含该地层附近的其他地层点,能够很好的处理地层边界走向问题。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构建完成每个地层的包围盒缓冲区后,获取缓冲区内所有的目标样本点的空间坐标,找到这些点的最大和最小的x坐标、y坐标和z坐标,组合这些坐标作为包围盒缓冲区的顶点坐标,进而确定缓冲区的空间坐标。
S208、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坐标信息,生成每个包围盒缓冲区中包含的多个插值点。
本步骤与图1所示的步骤S103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步骤S208中,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坐标信息,生成每个包围盒缓冲区中包含的多个插值点,具体包括: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空间坐标,确定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三维划分步长;按照三维划分步长,对每个包围盒缓冲区进行网格划分,生成多个划分网格;将每个划分网格的顶点作为插值点。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空间坐标,确定该包围盒缓冲区在x、y和z轴方向上的划分步长,进而根据划分步长,对包围盒缓冲区进行分割,以将大长方体的缓冲区划分为多个小的长方体形状的划分网格。获取每个小长方体的八个顶点,将每个顶点作为一个插值点。
S209、根据多个地层的多个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每个地层成分在多个地层的多个地层成分含量。
S210、将每个地层成分对应的多个地层成分含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作为输入数据,输入预设函数,生成每个地层成分对应的克里金插值模型。
在步骤S209和S210中,地质中存在多种不同的地层成分(岩性成分),不同地层成分具有不同的空间变化规律和特征,为了更好地反映地质异质性,针对每个地层成分建立专门的克里金插值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该地层成分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从而提高插值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具体地,在所有地层中全部标准地层向量中按照地层成分进行筛选,以筛选出每个地层成分在每一地层的岩体成分含量。其后,将目标区域内全部目标样本点的坐标信息,以及每一地层成分的多个地层成分含量生成输入数据(即地层空间数据样本)。对应任一地层成分,将其输入数据输入预先选定的变异函数(预设函数),生成该地层成分对应的克里金插值模型。
S211、利用每个地层成分的克里金插值模型,依次对每一地层中每个插值点进行地层成分插值操作,确定每个插值点对于每个地层成分的地层成分含量,作为每个插值点对应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
在该步骤中,构建每个地层成分的克里金插值模型后,利用每个地层成分的克里金插值模型依次对每一地层的每个插值点进行岩体成分含量插值。完成全部地层成分的插值工作后,生成一系列的插值点的地层成分含量,将该地层成分含量作为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
S212、根据多个地层的多个样本点包围盒和多个插值点,构建网格化建模区域。
本步骤与图1所示的步骤S105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将插值点分配至每个样本点包围盒中的划分网格时,可利用x轴、y轴和z轴三个坐标索引快速定位插值点所属的划分网格。具体地,设定划分网格列表(List),多个样本点包围盒构成的整体网格的规模为num_x*num_y*num_z,x、y、z轴上最小值为xmin、ymin、zmin,x轴、y轴、z轴方向步长为stepx、stepy、stepz,则坐标为(x,y,z)的插值点所属的划分网格为List[a*num_y*num_z+b*num_z+c],其中,a、b、c的计算公式如下:
例如,整体网格规模为10*10*10,若插值点的x坐标落在x轴正方向第9个网格,y坐标落在y轴正方向第9个网格,z坐标落在z轴正方向第9个网格,网格是一行一列一层划分的,这个点所处的网格是第8*10*10+8*10+9=889个划分网格。
S213、根据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确定网格化建模区域内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包含的多个划分网格的多个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本步骤与图1所示的步骤S106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步骤S213中,根据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确定网格化建模区域内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包含的多个划分网格的多个第二地层成分向量,具体包括:获取每个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对于任一划分网格,若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的数量为一个,将包含的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作为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若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的数量为多个,获取划分网格中多个插值点的多个第一地层成分向量,计算每个地层成分的平均值,作为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若划分网格中未包含插值点,则标记该划分网格。
在该实施例中,网格化建模区域中,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划分的划分网格中,可能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的插值点,根据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岩体成分含量,可以确定出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岩体成分含量。具体地,对于任一划分网格来说,若划分网格中仅存在一个插值点,那么将该插值点的第一岩体成分含量,作为该划分网格的第二岩体成分含量;若划分网格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插值点,那么根据这些插值点的第一岩体成分含量,计算每一种岩性成分的均值,并将计算结果作为划分网格的第二岩体成分含量;若该划分网格中不存在插值点,则对该划分网格进行无插值点的标记。
S214、根据第二地层成分向量、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相似性度量算法,计算每个划分网格与每个地层之间的距离。
S215、对于任一划分网格,将插值点与多个地层之间的多个距离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序。
S216、将距离最近的地层的地层编号作为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在步骤S214至S216中,为了确认每个划分网格所属的地层,可以依据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采用设定相似性度量策略(如欧式距离),对这些地层成分向量进行最近邻思想的地层分类工作,以最近邻的方式获得每个划分网格所对应的地层编号。
可选地,若划分网格标记未包含插值点,则将其地层编号设为-1。
通过上述方式,相较于普通的克里金插值方法只能实现定量效果,本申请利用定性克里金插值方法,基于网格化建模区域中一系列岩体成分含量来确定每个划分网格对应的地层编号,以实现定量分析转换为定性分析,达到定性效果,保证划分网格的地层匹配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如图5所示,为定性克里金插值操作的示意框图,适用于对全部目标样本点整体直接进行定性克里金插值。首先,在所有地层中全部标准地层向量中按照地层成分进行筛选,以筛选出每个地层成分在每一地层的岩体成分含量。其后,将目标区域内全部目标样本点的坐标信息,以及每一地层成分的多个地层成分含量生成输入数据(即地层空间数据样本)。其后,选定单个地层成分种类,将其输入数据输入预先选定的变异函数(预设函数),生成该地层成分对应的克里金插值模型,根据成分的种类数加以循环,直至生成全部地层成分种类的克里金插值模型。进一步地,利用克里金插值模型对插值点的对应地层成分含量进行插值。在插值过程中,为了降低内存消耗量,可以采用低内存开销的插值方法。具体地,基于地层空间数据样本构造一棵KD-Tree(K-Dimensional Tree,K维树),获取每个插值点附近M个近邻样本,获取对应的小规模克里金矩阵。设全部样本个数为N,以这M个样本代替全部样本完成对该插值点进行插值操作,这样,克里金矩阵的规模将从(N+1)2降至(M+1)2。其后,进行矩阵运算,计算各近邻点权重,得到插值点的每一地层成分的岩体成分含量。通过插值操作,得到每个插值点的对于每一地层成分种类的地层成分含量。可选地,考虑实际意义,每个地层成分向量的元素之和应为1,在获取每个插值点的地层成分含量后,将最终地层成分向量与一定比例相乘,得到元素之和为1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图中,设定地层为a,多个地层的地层数量为r,地层分类种类为n;a1至ar分别为第一地层至第r地层;对于任一地层,以第一地层为例,a11至a1n分别为第一地层中第一个地层成分种类对应的地层成分含量至第n个地层成分种类对应的地层成分含量。通过对每一地层中每一种地层成分的含量进行标准化设定,组成多个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进一步地,设定插值点为c,多个插值点的插值点数量为i;c1至ci分别为第一插值点至第i个插值点;对于任一划分网格包含的任一插值点,以第一个插值点为例,c11至c1n分别为第一个插值点处第一地层成分种类对应的地层成分含量至第n个地层成分种类对应的地层成分含量。进一步地,根据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岩体成分含量,可以确定出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岩体成分含量。以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为依据,采用设定相似性度量策略(如欧式距离),对这些地层成分向量进行最近邻思想的地层分类工作,以最近邻的方式获得每个划分网格所对应的地层编号数据。
S217、根据地层用色规则与地层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对网格化建模区域中的多个划分网格进行上色,生成地质模型。
本步骤与图1所示的步骤S108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S301、利用椭球形进行离散,获取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初始空间坐标;
S302、对每个目标样本点的空间坐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坐标信息;
S303、对每一地层的地层编号进行向量化,生成成地层成分向量;
S304、根据每个地层成分的地层成分含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生成输入数据,利用输入数据生成每个地层成分对应的克里金插值模型;利用克里金插值模型依次对每一地层的每个插值点进行插值操作;
S305、判断多个地层的多个插值点是否均完成插值操作,若是,进入步骤S307,若否,进入步骤S306;
S306、对下一个地层的包围盒缓冲区内的多个插值点进行定性克里金插值;
S307、构建整体网格,将每个插值点分配至其对应的划分网格中,形成网格化建模区域;
S308、对划分网格中多个插值点的多个第一地层成分向量进行均值化处理,生成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S309、根据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与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进行相似度度量,确定每一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S310、根据每一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对划分网格进行上色,生成并展示三维地质模型。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三维地质建模是地质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目的是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和建模,揭示地质现象和过程,为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估、工程地质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采用的建模方法,从建模对象来看,三维地质建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与三维地质属性建模。前者主要关注地层、岩体等地质结构的空间形态建模,而后者则侧重于包含密度、电阻率、矿化度、孔隙度等各种物化探参数在内的地质属性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建模。在三维地质结构建模方面,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简单层状地质结构的建模与属性表达。然而,对于地层结构模型和内部精细属性的集成表达及管理方法仍显不足。此外,针对结构复杂的特殊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不整合接触、透镜体和地层倒转等,其三维建模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在三维地质属性建模方面,目前缺乏统一的数据模型定义来准确描述复杂地质结构内部的属性分布和表达,地质属性建模的理论和方法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进一步地,从建模理念来看,三维地质建模主要分为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两种类型。确定性建模是基于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描述和预测地质体的结构和属性,相对简单易行,建模过程相对固定,建模结果也相对稳定,但对一些复杂的地质现象和过程难以描述和预测的问题不可避免。随机建模主要着眼于解决重构地下复杂异质性结构及属性的空间分布、运移等动力学过程等问题,具有灵活性、可解释性和适用于复杂地质情况等优点,但存在计算量大、参数敏感和可能过度拟合等缺点。
综上所述,目前的地质模型构建方法,尚未能做到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与三维地质属性建模的有机结合,并且当前大部分的建模技术很难利用简便的方式生成较为复杂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地层模型。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克里金插值的新型插值方法-定性克里金插值方法进行地层结构建模,该建模方法属于地质结构建模方法,但在一定程度上与地质属性建模相结合,在理念上实现了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转换,能够简便地进行空间插值属性建模,有效保证地层建模精确度。
进一步地,作为图1所述方法的具体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装置400,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01、第一构建模块402、第一生成模块403、第一确定模块404、第二构建模块405、第二确定模块406、第三确定模块407和第二生成模块408。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以及每一地层中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
第一构建模块402,用于根据每个地层中的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样本点包围盒和包围盒缓冲区;
第一生成模块403,用于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坐标信息,生成每个包围盒缓冲区中包含的多个插值点;
第一确定模块404,用于将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作为克里金插值算法的输入数据,对每个插值点进行地层成分的插值操作,确定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
第二构建模块405,用于根据多个地层的多个样本点包围盒和多个插值点,构建网格化建模区域;
第二确定模块406,用于根据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确定网格化建模区域内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包含的多个划分网格的多个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第三确定模块407,用于根据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和每个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每个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第二生成模块408,用于根据地层用色规则与地层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对网格化建模区域中的多个划分网格进行上色,生成地质模型。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可选地,获取模块401,用于:
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
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多个钻孔位置点的多个坐标信息;
以每个钻孔位置点为中心点,构建每个钻孔位置点对应的椭球形;
在每个椭球形中,根据预设数量,确定与钻孔位置点处于相同地层的多个数据点;
将每个钻孔位置点与其对应的多个数据点,作为目标样本点;
获取每个目标样本点的空间坐标,对空间坐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坐标信息。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可选地,第一构建模块402,用于:
根据每一地层中包含的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每一地层对应的样本点包围盒;
根据预设扩增参数,对每个样本点包围盒进行扩增,生成包围盒缓冲区。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可选地,第一生成模块403,用于:
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空间坐标,确定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三维划分步长;
按照三维划分步长,对每个包围盒缓冲区进行网格划分,生成多个划分网格;
将每个划分网格的顶点作为插值点。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404,用于:
根据多个地层的多个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每个地层成分在多个地层的多个地层成分含量;
将每个地层成分对应的多个地层成分含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作为输入数据,输入预设函数,生成每个地层成分对应的克里金插值模型;
利用每个地层成分的克里金插值模型,依次对每一地层中每个插值点进行地层成分插值操作,确定每个插值点对于每个地层成分的地层成分含量,作为每个插值点对应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可选地,第二确定模块406,用于:
获取每个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
对于任一划分网格,若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的数量为一个,将包含的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作为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若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的数量为多个,获取划分网格中多个插值点的多个第一地层成分向量,计算每个地层成分的平均值,作为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若划分网格中未包含插值点,则标记该划分网格。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可选地,第三确定模块407,用于:
根据第二地层成分向量、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相似性度量算法,计算每个划分网格与每个地层之间的距离;
对于任一划分网格,将插值点与多个地层之间的多个距离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序;
将距离最近的地层的地层编号作为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装置400,具体地,将每一地层的地层编号转化为由若干连续的成分比例组成的地层岩体成分向量,给予地层编号所蕴含的数据信息,实现了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换。其后,对每种地层成分进行克里金插值,生成网格化建模区域中一系列划分网格的地层成分向量后,对这些地层成分向量进行了最近邻思想的地层分类工作,确定每一划分网格对应的地层编号,达到了定性效果。有别于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只能够实现定量效果,本申请利用定性克里金插值方法,实现了从定量分析到定性分析的转换。最终实现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再到定性分析的转换,精准地还原地层间的构造特征,有效提高地质模型建模精确度,实现三维地质体的高精度性表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通过钻孔采样得到的已知采样点数量有限,且过于离散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会影响最终建模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的技术问题。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步骤。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单元。
上述本申请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以及所述每一地层中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
根据所述每个地层中的所述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样本点包围盒和包围盒缓冲区;
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坐标信息,生成所述每个包围盒缓冲区中包含的多个插值点;
将所述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作为克里金插值算法的输入数据,对每个插值点进行地层成分的插值操作,确定所述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
根据多个地层的多个样本点包围盒和多个插值点,构建网格化建模区域;
根据所述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所述网格化建模区域内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包含的多个划分网格的多个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根据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和所述每个地层的所述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所述每个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根据地层用色规则与地层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所述网格化建模区域中的所述多个划分网格进行上色,生成地质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以及所述每一地层中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所述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个钻孔位置点的多个坐标信息;
以每个钻孔位置点为中心点,构建所述每个钻孔位置点对应的椭球形;
在每个椭球形中,根据预设数量,确定与钻孔位置点处于相同地层的多个数据点;
将每个钻孔位置点与其对应的多个数据点,作为目标样本点;
获取每个目标样本点的空间坐标,对空间坐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坐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地层中的所述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样本点包围盒和包围盒缓冲区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每一地层中包含的所述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每一地层对应的样本点包围盒;
根据预设扩增参数,对所述每个样本点包围盒进行扩增,生成包围盒缓冲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坐标信息,生成所述每个包围盒缓冲区中包含的多个插值点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空间坐标,确定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三维划分步长;
按照所述三维划分步长,对所述每个包围盒缓冲区进行网格划分,生成多个划分网格;
将每个划分网格的顶点作为插值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作为克里金插值算法的输入数据,对每个插值点进行地层成分的插值操作,确定所述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多个地层的多个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每个地层成分在所述多个地层的多个地层成分含量;
将所述每个地层成分对应的所述多个地层成分含量和所述多个目标样本点的所述多个坐标信息作为输入数据,输入预设函数,生成每个地层成分对应的克里金插值模型;
利用所述每个地层成分的克里金插值模型,依次对每一地层中每个插值点进行地层成分插值操作,确定每个插值点对于每个地层成分的地层成分含量,作为每个插值点对应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所述网格化建模区域内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包含的多个划分网格的多个第二地层成分向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每个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
对于任一划分网格,若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的数量为一个,将包含的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作为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若划分网格中包含的插值点的数量为多个,获取划分网格中多个插值点的多个第一地层成分向量,计算每个地层成分的平均值,作为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若划分网格中未包含插值点,则标记该划分网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和所述每个地层的所述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所述每个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二地层成分向量、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相似性度量算法,计算每个划分网格与每个地层之间的距离;
对于任一划分网格,将插值点与多个地层之间的多个距离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序;
将距离最近的地层的地层编号作为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8.一种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一地层对应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以及所述每一地层中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地层中的所述多个目标样本点,构建样本点包围盒和包围盒缓冲区;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包围盒缓冲区的坐标信息,生成所述每个包围盒缓冲区中包含的多个插值点;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每一地层的标准地层成分向量和多个目标样本点的多个坐标信息作为克里金插值算法的输入数据,对每个插值点进行地层成分的插值操作,确定所述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地层的多个样本点包围盒和多个插值点,构建网格化建模区域;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插值点的第一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所述网格化建模区域内每个样本点包围盒包含的多个划分网格的多个第二地层成分向量;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划分网格的第二地层成分向量和所述每个地层的所述标准地层成分向量,确定所述每个划分网格的地层编号;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地层用色规则与地层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所述网格化建模区域中的所述多个划分网格进行上色,生成地质模型。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CN202410417288.6A 2024-04-09 2024-04-09 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8015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17288.6A CN118015219B (zh) 2024-04-09 2024-04-09 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17288.6A CN118015219B (zh) 2024-04-09 2024-04-09 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15219A true CN118015219A (zh) 2024-05-10
CN118015219B CN118015219B (zh) 2024-06-28

Family

ID=90944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17288.6A Active CN118015219B (zh) 2024-04-09 2024-04-09 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152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98124A (zh) * 2024-06-06 2024-07-05 深圳市地质局(深圳市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岩石勘探的预测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68201A1 (en) * 2012-04-05 2013-10-10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ormation compositional evaluation using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data
US20160291182A1 (en) * 2013-11-27 2016-10-06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adational seismic volume classification
CN110244021A (zh) * 2019-06-14 2019-09-17 深圳市秉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插值的地层分层方法
CN113123783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细评价地层体积含量的方法
CN114332413A (zh) * 2022-01-06 2022-04-12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滑动克里金插值的地质体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4328475A (zh) * 2021-11-12 2022-04-12 南宁市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地质数据清洗方法
CN115422830A (zh) * 2022-08-10 2022-12-0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改进克里金插值的含煤地层煤层厚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WO2024064126A1 (en) * 2022-09-19 2024-03-28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Geologic modeling framework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68201A1 (en) * 2012-04-05 2013-10-10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ormation compositional evaluation using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data
US20160291182A1 (en) * 2013-11-27 2016-10-06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adational seismic volume classification
CN110244021A (zh) * 2019-06-14 2019-09-17 深圳市秉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插值的地层分层方法
CN113123783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细评价地层体积含量的方法
CN114328475A (zh) * 2021-11-12 2022-04-12 南宁市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地质数据清洗方法
CN114332413A (zh) * 2022-01-06 2022-04-12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滑动克里金插值的地质体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5422830A (zh) * 2022-08-10 2022-12-0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改进克里金插值的含煤地层煤层厚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WO2024064126A1 (en) * 2022-09-19 2024-03-28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Geologic modeling framework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伯土 等: "岩性序列定量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石油实验地质, vol. 22, no. 04, 30 December 2000 (2000-12-30), pages 371 - 374 *
刘智勇 等: "基于地质建模的放样插值算法的研究", 电脑知识与技术, vol. 11, no. 17, 15 June 2015 (2015-06-15), pages 209 - 210 *
张聚兴: "三维地质建模在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电子期刊网, 15 August 2006 (2006-08-15), pages 5 - 3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98124A (zh) * 2024-06-06 2024-07-05 深圳市地质局(深圳市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岩石勘探的预测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15219B (zh) 2024-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015219B (zh) 基于定性克里金插值的地质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Wellmann et al. Uncertainties have a meaning: Information entropy as a quality measure for 3-D geological models
US10519766B2 (en) Reservoir modelling with multiple point statistics from a non-stationary training image
CN103942841A (zh)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多元信息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Ekinci et al. Global optimization of near-surface potential field anomalies through metaheuristics
Kim et al.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models for Japa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US201303299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number of conditioning data in multiple point statistics simulation
CN114707376B (zh) 一种模拟海底多金属结核赋存分布方法
CN112652066B (zh)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表征情况的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4943178A (zh)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建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6245013A (zh) 一种地质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建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A3152669A1 (en) Reservoir-based model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re network model
Pan et al. Efficient subsurface modeling with sequential patch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ural networks
CN115758792A (zh) 一种基于数字数值一体化的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及装置
Hou et al. Entropy-based weighting in one-dimensional multiple errors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ontacts to model geological structure
Franceschin et al. GPU-based rendering of arbitrarily complex cutting surfaces for black oil reservoir models
Yin et al. A fast 3D gravity forward algorithm based on circular convolution
Smith et al. Map Comparison Methods for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Time Voxel Data
CN108537883B (zh) 一种基于MapReduce框架的地质建模方法
CN112016048A (zh) 基于多点地质统计的地质属性预测方法
CN115469361B (zh) 一种碎屑岩地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18229904B (zh) 透明三维地质模型的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Singh et al. Building a Model for Reservoir Characterisation in GI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N117828538B (zh) 基于权重分配的多源信息综合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1965694B (zh) 地震物理点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地震观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