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9015A - 具有钩环紧固件的表带 - Google Patents

具有钩环紧固件的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9015A
CN117999015A CN202280018428.1A CN202280018428A CN117999015A CN 117999015 A CN117999015 A CN 117999015A CN 202280018428 A CN202280018428 A CN 202280018428A CN 117999015 A CN117999015 A CN 117999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wristband
section
strap
eng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84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L·奥姆斯特德
草野步
C·C·蒂桑迪尔
白石英亮
赵梦茜
M·J·安德森
矢部修
S·B·金姆
T·A·亨特
滨田阳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999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90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53Flexible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185Attachment of fasteners to straps or cha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71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strap or chain overlapping each other and fastened by an action perpendicularly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se two e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44B18/0069Details
    • A44B18/0088Mixed male and female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44C5/16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by folding the strap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具有钩环紧固件的表带。表带可舒适地将电子设备固定到用户的手腕。该表带可包括具有与接合表面相反的接触表面的基部、位于该接触表面上的用于接触用户的接触环和位于该接合表面上的用于接合钩的接合环。这些钩可设置在该接合表面上,与这些接触环中的一些接触环相对。该基部的边缘部段可围绕中心部段进行包裹以限定该基部的端部。突片可从该基部的端部延伸,以便于该表带的附接、调整和/或移除。该突片还可有助于将这些组装零件维持在适当位置,以增强该表带的耐用性。

Description

具有钩环紧固件的表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可穿戴设备的固定,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钩环紧固件的表带。
背景技术
一些电子设备可以可移除地附接到用户。例如,腕表或健身/健康跟踪设备可通过将表带的自由端接合在一起而附接到用户的手腕。在许多情况下,表带可具有有限的可用适配调节增量。例如,一些带具有增量式用户可调整尺寸(例如,扣环、销和孔眼等),而其他带具有基本上固定的尺寸,仅可利用专门工具和/或专长来调整(例如,折叠式扣、展开式扣、卡扣式扣等)。其他带可为弹性扩展型带,其伸展以围绕用户的手腕适配。电子设备的舒适程度和固定程度可取决于表带的功能和布置。
附图说明
本主题技术的一些特征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予以阐述。然而,出于解释的目的,在以下附图中阐述了本主题技术的若干实施方案。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在用户的手腕上的手表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图1的在用户的手腕上的手表的另一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具有表带的手表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表带的顶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图4的表带的底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具有表带的手表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表带的一部分的透视剖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编织样式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编织样式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钩垫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钩垫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表带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一组装状态的表带的一部分的顶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二组装状态的图13的表带的该部分的顶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三组装状态的图13和图14的表带的该部分的顶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四组装状态的图13至图15的表带的该部分的顶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五组装状态的图13至图16的表带的该部分的透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六组装状态的图13至图17的表带的该部分的透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七组装状态的图13至图18的表带的该部分的侧视剖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七组装状态的图13至图19的表带的该部分的透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八组装状态的图13至图20的表带的该部分的透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九组装状态的图13至图21的表带的该部分的透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十组装状态的图13至图22的表带的该部分的透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十组装状态的图13至图23的表带的该部分的侧视剖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处于第十组装状态的图13至图24的表带的该部分的顶视图。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表带的一部分的顶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表带的一部分的顶视图。
图2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表带的一部分的透视顶视图。
图2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图28的表带的该部分的透视底视图。
图3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表带的一部分的透视分解图。
图3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表带的一部分的透视分解图。
图3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表带的一部分的透视分解图。
图3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表带的一部分的透视分解图。
图3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手表的透视图。
图3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图34的手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旨在作为本主题技术的各种配置的描述并且不旨在表示本主题技术可被实践的唯一配置。附图被并入本文并且构成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具体的细节旨在提供对本主题技术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清楚和显而易见的是,本主题技术不限于本文示出的具体细节并且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情况下,众所周知的结构和部件以框图形式示出,以便避免模糊本主题技术的概念。
电子设备诸如腕表或健身/健康跟踪设备可通过表带附接到用户的手腕。可期望维持到手腕的牢固附接,使得电子设备不会过度移位或从用户滑脱。电子设备紧靠用户的固定对于电子部件诸如生物识别传感器的功能也可能是重要的。另外,可能期望使用户在穿戴电子设备时的舒适度最大化。通常,牢固附接可在用户的手腕上施加不期望大小的力。在许多情况下,如果带过紧,则常规表带可能在使用期间卡住、夹住或拉扯用户的毛发或皮肤。在其他情况下,如果带过松,则表带可沿用户的手腕滑动、绕用户的手腕转动或者可以其他方式使用户感到不舒服或困扰。这些问题可能在剧烈运动期间诸如在跑步或进行体育运动时加剧。
此外,调整常规表带的尺寸或贴合性通常需要多个步骤、专用工具和/或技术专长。用户可用的尺寸设定选项可能不足以获得适当的贴合性。考虑到某些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或生物学条件(例如,汗液、炎症),贴合性可不同并且/或者可被认为是不同的。因此,常规腕表和/或健身/健康跟踪设备的用户可选择容许的(尽管不是最佳舒适的)贴合性,从而针对健身/健康跟踪设备保持带紧密并且针对常规腕表保持带宽松。然而,一些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是多用途设备,提供健身/健康跟踪和计时功能两者。因此,用户可能更喜欢手表的贴合性随使用而变化。例如,用户可能更喜欢在计时模式下较松的贴合性而在健身/健康跟踪模式下较紧密的贴合性。因此,目前可需要用于动态调整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贴合性的系统和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了钩环附接机构。这些附接机构提供到用户的牢固附接并且提供增强的舒适度。例如,环可以一定样式进行编织,以提供与钩的接合以及与用户的舒适接触。环可以在表带的用于接触用户的皮肤并提供吸湿排汗或空气通风的接触侧上形成环的方式进行编织。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了用户调整的便利性以及牢固的附接以避免在外力下意外释放。基部的边缘部段可围绕中心部段进行包裹以限定基部的端部。突片可从基部的端部延伸,以便于表带的附接、调整和/或移除。突片还可有助于将组装零件维持在适当位置,以增强表带的耐用性。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所示,手表10包括手表主体12,该手表主体利用表带20穿戴在手腕2上。手表主体12可以是便携式的,并且可附接到用户的其他身体部位或其他设备、结构或物体。表带20可以是柔性的并且环绕用户的手腕2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将手表主体12固定到用户的身体,表带20提供安全性和方便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手表主体12包括显示器14和用于包含部件的壳体16。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2所示,表带20从手表主体12延伸到用户的手腕2的相反侧。表带20包括彼此重叠和接合的内部部分22和外部部分24。表带20还可包括位于表带的自由端处的突片50,以便于在表带的附接、调整和/或移除期间操纵表带20。如本文所用,突片50可指由用户操纵和/或与保持环40相互作用以防止保持环40完全越过突片50的结构。应当理解,突片50可指实现这些和/或其他目的的多种结构。例如,突片50可采取保持件、条带、止动件、手柄、锚固件、端件等的形式。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3所示,表带20可通过选择内部部分22和外部部分24之间的重叠程度来进行调整以牢固且舒适地贴合到手腕2上。例如,表带20的直径是可调整的,以适于牢固且舒适地贴合在手腕2上。表带20利用壳体连接器30可移除地附接到手表主体12的壳体16的一部分。表带20利用保持环40可移除地连接到手表主体12的壳体16的另一部分。因此,表带20可从手表主体12移除并替换,从而允许用户根据需要或期望切换表带。表带20的基部32的一部分穿过保持环40的孔,使得内部部分22的长度和外部部分24的长度被限定在保持环40的任一侧上。
表带20的接触表面26可定位成接触用户的手腕2。沿内部部分22,接触表面26面向内朝向手腕2。沿外部部分24,接触表面26继续作为面向外表面。表带20的接合表面28可定位成接触其本身。沿内部部分22,接合表面28面向外远离手腕2。沿外部部分24,接合表面28面向内朝向内部部分22并且与接合表面28的沿内部部分22延伸的部分相对。钩区54设置在接合表面28上并沿外部部分24设置。钩区54被布置成接合位于接合表面28上并沿内部部分22的环区52的环,如本文进一步所述。接合表面28可被布置成避免与用户的手腕2接触。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4所示,壳体连接器30和突片50位于表带20的端部处或附近。保持环40可滑动地连接到表带20的基部32,并且提供到手表主体12的壳体16的连接。接触表面26在壳体连接器30和突片50之间延伸。例如,接触表面26延伸到壳体连接器30和/或突片50。接触表面26提供从基部32延伸的环,以用于沿内部部分22接触手腕2并且沿外部部分24提供面向外表面。
如图4所示,保持环40可具有接合端部44和表带20可延伸穿过的保持环孔42。突片50具有大于保持环孔42的至少一个横截面尺寸的至少一个横截面尺寸。例如,突片50可具有大于保持环孔42的横截面尺寸(例如,厚度)的横向于表带20的纵向轴线的横截面尺寸(例如,厚度)。保持环40还包括用于与手表主体12的壳体16牢固接合的接合构件。例如,该接合构件允许保持环40在壳体16的通道内牢固地接合壳体。接合构件可与壳体连接器30的接合构件相同、类似或不同。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5所示,接合表面28在壳体连接器30和突片50之间延伸。接合表面28包括环区52和钩区54。环区52可延伸得更靠近壳体连接器30,而钩区54可延伸得更靠近突片50。沿环区52,接合表面28提供从基部32延伸的用于与钩区54的钩接合的环。钩区5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钩垫56,该一个或多个钩垫附接到基部32并且用于与环区52的环接合。
如图4和图5所示,接触表面26的具有环的部分可具有比接合表面28的环区52的面积大的面积。例如,接触表面26可沿其整个长度在壳体连接器30和突片50之间具有环。接合表面28可被划分成环区52和钩区54。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5所示,多个钩垫56沿表带20的钩区54设置。钩区54与表带20的环区52相邻。钩区54提供一定长度的没有环从其延伸的基部32。钩区54可与突片50相邻。每个钩垫56与一个或多个纵向相邻的钩垫56纵向间隔开。与连续长度的一个或多个钩垫56所提供的柔性相比,钩垫56之间的中断部提供更大的柔性。因此,钩区54在有中断部的情况下具有总体更大的柔性。位于表带20的终端处或附近的一个或多个钩垫56可提供增强的接合。例如,钩垫56中的一个最末端钩垫可比在钩区54内与突片50相距更大距离的其他钩垫56大。可提供其他特征,诸如位于表带20的终端处或附近的一个或多个钩垫56上的钩的与其他钩垫56相比不同的数量、密度、分布、尺寸和/或形状。最末端钩垫56的不同特征可在表带20的终端附近提供更强的接合,以抵抗使表带20从其本身脱离的力。具有小中断部的更多数量的钩垫56也可提供柔性,其中钩垫56占据钩区54的更大表面积。钩垫56的数量、密度、尺寸和/或形状跨钩区54的表面可一致或有所变化。钩垫56可通过焊接(例如,激光焊接)、层压、粘合、交织或它们的组合中的一者或多者来附接到基部32。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6所示,表带20可滑动地延伸穿过保持环40。在保持环40的任一侧上延伸的表带20的长度可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优选的舒适度和在用户的手腕2上的抓握性。突片50可被设定尺寸并布置成防止穿过保持环40,使得表带20的一部分保留在保持环40的至少一部分内。突片50可包括接合表面28和/或接触表面26上的特征,诸如耦接特征。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7所示,表带20包括位于基部32上方的环80。环80可由从基部32延伸并返回到基部的环线形成。环线中的每个环线可被编织到基部32中,并且延伸到接触表面26和接合表面28上或者延伸越过接合表面和接触表面。基部32可由基部线60和/或弹性线72形成。弹性线72例如朝向壳体连接器30和突片50纵向延伸。基部线60横向于弹性线72和/或环线延伸。弹性线72在基部32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处转向并反向。
如本文所用,环由围绕封闭空间的一定长度的结构来限定。即使在线不连接到其本身以围绕封闭空间的情况下,环也可由该线形成。例如,线的“环”可从基部延伸并返回到该基部,使得该线和该基部一起围绕封闭空间。
针对线选择的材料可被选择成便于本文所述的制造和使用。线可包括天然纤维和/或合成纤维。线可包括聚合物、共聚物或聚合物共混物。线可包括尼龙、聚酯、聚氨酯以及它们的组合,包括氨纶。线可包括单丝和/或纱束。弹性线72可由便于拉伸的材料制成。基部线60和环线可由相同或类似材料制成。基部线60可具有低于环线的熔点的熔点。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8所示,一个或多个接合环线用于在接合表面28上形成接合环80。接合环80被形成并布置成增强与钩的接合。例如,接合环80的形状、尺寸、数量和分布可便于方便且牢固地与钩接合。此类特征设置有编织,接合环80通过该编织形成。
如图8进一步所示,第一接合环线82、第二接合环线84和第三接合环线86被编织到同一基部32中。第一接合环线82、第二接合环线84和第三接合环线86是单独的线或一个或多个连续线的区段。接合环线的至少一些区段(包括接合环80)沿基部32彼此平行地延伸。
如图8进一步所示,第一接合环线82形成远离基部32的接合表面28并沿纵向长度延伸的接合环80。接合环80的纵向长度对应于接合环80在其处从基部32延伸的位置之间的基部线60的数量。例如,如图8所示,接合环80跨五个基部线60(即,指基部32的相反表面上的基部线60的组合数量)纵向延伸。所跳过的基部线60的其他纵向长度和数量可应用于表征接合环80,如本文进一步所述。例如,接合环线可形成跨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或多于10个基部线60延伸的接合环80。
在每个接合环80之间,第一接合环线82交替地在基部32的相反表面(即,接触表面26和接合表面28)之间延伸并且/或者延伸越过基部的相反表面。在这些表面中的每个表面处,第一接合环线82至少部分地绕基部线60延伸并且转向以重新进入基部32。第一接合环线82转向并返回到基部32,而不形成接合环80或者以跳过任何基部线60的方式纵向延伸。在这种布置中,第一接合环线82的转向抵靠基部32,而不是如接合环80那样提升远离基部32。第一接合环线82在相邻接合环80之间的范围对应于第一接合环线82绕其转向的连续基部线60的数量。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接合环线82可在相邻接合环80之间绕七个连续基部线60转向。所接触的基部线60的其他数量可应用于表征第一接合环线82,如本文进一步所述。例如,接合环线可在相邻接合环80之间绕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个或多于14个连续基部线60转向。
如图8进一步所示,不同线被错开,使得一个线的接合环80在与另一线的接合环80不同的纵向位置处形成。例如,第一接合环线82的接合环80可在与由第二接合环线84形成的接合环80的位置不同的纵向位置处形成。此外,第三接合环线86的接合环80可在与由第一接合环线82形成的接合环80的位置和由第二接合环线84形成的接合环80的位置不同的纵向位置处形成。这种布置允许接合环80彼此分布得更远,使得提供与钩接合的更大机会。因此,一个线的接合环80跨一组基部线60延伸,该组基部线与另一线的接合环80跨其延伸的那组基部线60不同。另外,一个线的接合环80绕一组连续基部线60转向,该组连续基部线与另一线绕其转向的那组连续基部线60不同。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9所示,一个或多个接触环线用于在接触表面26上形成接触环90。接触环90被形成并布置成增强与用户的手腕2的接触。例如,接触环90的形状、尺寸、数量和分布为用户提供舒适度、透气性和吸湿排汗能力。此类特征可设置有编织,接触环90通过该编织形成。如图9所示,第一接触环线92和第二接触环线94可被编织到同一基部32中。第一接触环线92和第二接触环线94可以是单独的线或一个或多个连续线的区段。接触环线的至少一些区段(包括接触环90)沿基部32彼此平行地延伸。如图9进一步所示,第一接触环线92形成远离基部32的接触表面26并沿纵向长度延伸的接触环90。接触环90的纵向长度对应于接触环90在其处从基部32延伸的位置之间的基部线60的数量。例如,如图8所示,接触环90跨五个基部线60(即,指基部32的相反表面上的基部线60的组合数量)纵向延伸。所跳过的基部线60的其他纵向长度和数量可应用于表征接触环90,如本文进一步所述。例如,接触环线可形成跨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或多于10个基部线60延伸的接触环90。
一个或多个接合环80的纵向长度可与一个或多个接触环90的纵向长度相同或不同。例如,对于接合表面28上的接合环80和接触表面26上的接触环90两者,长度可以是一致的。另选地或组合地,环可具有不同尺寸以适应接触用户和接合钩的不同功能。
在每个接触环90之间,第一接触环线92交替地在基部32的相反表面(即,接触表面26和接合表面28)之间延伸并且/或者延伸越过基部的相反表面。在这些表面中的每个表面处,第一接触环线92至少部分地绕基部线60延伸并且转向以重新进入基部32。第一接触环线92转向并返回到基部32,而不形成接触环90或者以跳过任何基部线60的方式纵向延伸。在这种布置中,第一接触环线92的转向抵靠基部32,而不是如接触环90那样提升远离基部32。第一接合环线92在相邻接触环90之间的范围对应于第一接触环线92绕其转向的连续基部线60的数量。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接触环线92可在相邻接触环90之间绕3个连续基部线60转向。所接触的基部线60的其他数量可应用于表征第一接触环线92,如本文进一步所述。例如,接触环线可在相邻接合环80之间绕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或多于8个连续基部线60转向。
相邻接合环80之间的匝数可与相邻接触环90之间的匝数相同或不同。例如,匝数可不同,以适应接触用户和接合钩的不同功能。相邻接合环80之间的匝数可大于相邻接触环90之间的匝数,使得接合环80在多次钩接合和脱离动作的整个过程中保持更牢固的固定。相邻接触环90之间的更低匝数还可在基部32的给定区域中产生更大密度的接触环90。例如,在接合环80和接触环90具有相同或基本上相等的长度的情况下,相邻接触环90之间的更低匝数在给定区域中产生比接合环80更多数量的接触环90。更高密度的接触环90通过跨更多数量的接触环90分布力而为用户提供更大的舒适度。
如图9所示,不同线可被错开,使得一个线的接触环90在与另一线的接触环90不同的纵向位置处形成。例如,第一接触环线92的接触环90可在与由第二接触环线94形成的接触环90的位置不同的纵向位置处形成。这种布置允许接触环90彼此分布得更远,使得在用户的手腕2上更均匀地分布力和压力。因此,一个线可跨一组基部线60延伸,该组基部线与另一线的接触环90跨其延伸的那组基部线60不同。另外,一个线可绕一组连续基部线60转向,该组连续基部线与另一线绕其转向的那组连续基部线60不同。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接合环80和接触环90通过编织工艺形成并固定。基部32可被纵向拉伸以增加基部线60之间的纵向间距。基于弹性线72的弹性特性,纵向延伸的弹性线72可便于拉伸。当基部32处于拉伸构型时,环线可如本文所述那样编织到基部32中。当基部32返回到非拉伸或松弛构型时,接合环80和接触环90由于接合环80和接触环90在其处从基部32延伸的位置之间的缩短而从基部32提升。可加热环线和基部32,使得至少基部线60至少部分地熔化以熔合并粘结到接触基部线60并绕这些基部线转向的环线。因此,实现环线和基部线60之间的牢固接合。粘结的强度可与环线绕基部线60的匝数成比例。
表带可以具有基于本文所述的设计而出现的视觉效果的多种颜色制成。接触环线、接合环线、接触基部线和接合基部线中的至少一些线可具有与表带20中的其他线不同的颜色。可组合若干线以根据需要产生定制颜色组合。颜色可基于本文所述的编织样式中的某些线的外观来选择。此外,因为线的部分被提升远离表面,所以编织样式在以不同角度观察时会产生不同视觉效果。例如,在一些视角下,成排的环视觉地呈现其本身,同时阻挡对基部线中的许多基部线的观察。在这些角度下,针对环线选择的颜色相对更突出。在其他视角下,更容易地观察基部线。在这些角度下,针对基部线选择的颜色相对更突出。因此,当从不同角度观察表带20时,外观颜色、样式和设计改变。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0所示,钩垫56可包括用于与环接合的一个或多个钩58。钩58可跨钩垫56的表面分布。钩58的数量、密度、尺寸和/或形状跨钩垫56的表面可一致或有所变化。钩垫56的周边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曲部以减小边缘的锋利度。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1所示,钩垫56包括从顶部表面到底部表面的减少锋利边缘的过渡部。例如,钩垫56可包括沿钩垫56的外围的边缘区域62。边缘区域62可包括提供过渡部的一个或多个表面特征。例如,如图11所示,钩垫56可包括圆形斜角。可提供其他形状和几何形状。
现参考图12,表带的端部可提供用于接合手表主体的连接器。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2所示,表带20的基部32可包括壳体连接器30。壳体连接器30可包括用于可移除地附接到手表主体的壳体的一部分的接合端部134。壳体连接器30还可包括表带20的基部32可延伸穿过的连接器孔132。例如,基部32的一部分穿过壳体连接器30的连接器孔132,使得基部32的一部分与其本身重叠。基部32的重叠部分可彼此附连,使得基部32不从连接器孔132移除并且不从壳体连接器30释放。例如,基部32的重叠部分可利用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这些重叠部分中的每个重叠部分的缝线38彼此固定。任选地,缝线38可延伸到基部32的重叠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重叠部分的外部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缝线38可延伸到重叠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重叠部分的终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表带20可包括覆盖缝线38的至少一部分的标签14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部32的重叠部分可通过多种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机构彼此附连。例如,粘合剂可将基部32的重叠部分彼此粘结。通过另外的示例,基部32本身的材料可沿重叠部分粘结(例如,熔化)到其本身。
现参考图13至图16,表带的自由端可由编织材料形成,该编织材料被操纵和/或组装成在其端部处提供牢固结构。例如,虽然表带可包括编织织物,如本文所述,但编织材料的端部部分可被组装成使得织物部件彼此固定而没有任何松散端,从而在表带的使用期间维持它们的编织结构。
如图13所示,表带20可包括沿其长度的多个部段。例如,基部32可至少部分地限定沿表带20的长度纵向延伸的中心部段164。中心部段164可包括从其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环80,如本文例如关于表带的钩区所述。基部32还可至少部分地限定各自沿表带20的镜片纵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边缘部段102。边缘部段102中的每个边缘部段可限定表带20的外围边缘。中心部段164可包括从基部32延伸的环80,而边缘部段102可任选地省略此类环。因此,基部32可完全限定边缘部段102中的每个边缘部段。应当理解,边缘部段102可与中心部段164交织,如本文所述。例如,一个或多个基部线可延伸穿过中心部段164和相邻边缘部段102中的每一者。通过另外的示例,其他线诸如弹性线可纵向延伸,使得每个线或其纵向延伸长度可仅局限于边缘部段102或中心部段164。由于基部32或其部段可限定表带20的终端,因此可期望提供不会暴露形成表带20的线的松散端的终端。例如,在图13所描绘的组装状态下,中心部段164和边缘部段102可通过切割或以其他方式终止编织结构来形成有其终端。除非进一步处理,否则这可留下容易散开的松散端。因此,本文所述的组装可提供由边缘部段102的横向边缘而不是由中心部段164的切割端形成的终端形成。
如图14所示,可移除中心部段164的一部分,使得隔离边缘部段102的端部部分162,使得它们延伸越过中心部段164的新终端。虽然边缘部段102的终端和中心部段164的新终端可留下具有松散端的暴露线,但这些部段可被成形为包含此类线。
如图15所示,边缘部段102的端部部分162中的每个端部部分可绕中心部段164的新形成的终端转向。基部32(包括边缘部段102)的编织结构可便于这种折弯以允许其线围绕中心部段164的终端弯曲。例如,边缘部段102的纵向延伸线(例如,弹性线)可在端部部分162处转向以朝向彼此向内横向延伸。因此,此类线可沿中心部段164的边纵向延伸,然后折弯以朝向彼此向内横向延伸越过中心部段164的终端。在这种构型中,由边缘部段102限定的外部外围边缘可以其编织结构既纵向地(即,沿中心部段164的边)又横向(即,越过中心部段164的终端)地连续延伸。因此,由边缘部段102限定的外部外围边缘限定表带20的基部32的新自由端106。
如图16所示,边缘部段102的端部部分162可附连到中心部段164并且彼此附连。例如,边缘部段102和/或中心部段164可形成一个或多个交接部160,对应结构在这些交接部处可连结在一起。应当理解,在此类交接部160处的对应结构不通过交接部160彼此交织,但还应当理解,此类部段在其他位置处彼此交织(例如,边缘部段102与中心部段164交织,其中它们沿彼此的边平行地纵向延伸)。例如,边缘部段102的端部部分162可利用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对应结构中的每个对应结构的交接部缝线104彼此固定和/或固定到中心部段164。任选地,交接部缝线104可延伸到边缘部段102中的一个或多个边缘部段和/或中心部段164的外部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交接部缝线104可延伸到自由端10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边缘部段102的端部部分162可通过多种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机构彼此固定和/或固定到中心部段164。例如,粘合剂可将对应结构彼此粘结。这种粘合剂可位于交接部160内和/或放置在交接部160之上(例如,包覆成型)。通过另外的示例,基部32本身的材料可沿对应结构粘结(例如,熔化)到其本身。因此,表带20的自由端106可由边缘部段102的端部部分162的交织结构限定,而任何先前暴露的松散端通过对应支撑结构固定在交接部160内。此外,边缘部段102的端部部分162虽然不必跨交接部160交织,但可彼此固定,同时它们的外部外围边缘对准以限定连续自由端106。
现参考图17至图25,表带可在其端部处设置有突片,以便于用户操作并且保护所组装部件。
如图17所示,表带20的自由端106可通过将边缘部段102与一个或多个交接部160连结在一起来形成。在同一自由端106处或附近,突片的条带48可附连到基部32。例如,内缝线108可应用于将条带48固定到基部32。例如,内缝线108可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条带48和基部32(即,穿过接合表面28)。另外或另选地,条带48和基部32可通过多种机构(包括粘合剂、包覆成型、粘结、熔合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机构彼此固定。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内缝线108可设置在条带内区段152和条带外区段154之间。应当理解,条带48可以是连续材料,诸如编织织物材料,并且内缝线108仅将条带内区段152和条带外区段154限定为连续结构的区段。
如图18和图19所示,条带内区段152和条带外区段154可从基部32的接合表面28并且围绕自由端106延伸。例如,条带内区段152和条带外区段154可各自从内缝线108朝向自由端106并且沿基部32的接合表面28延伸。因此,内缝线108可被隐藏而看不见。在自由端106处,条带内区段152和条带外区段154可各自围绕基部32的自由端106并且朝向基部32的接触表面26进行包裹。如图19所示,条带内区段152可邻接基部32的接合表面28、自由端106和接触表面26。例如,条带内区段152可例如通过粘合剂、包覆成型、粘结、熔合等附连到基部32的此类部分。任选地,可提供另外的缝线。然而,在使用时,条带内区段152与条带外区段154相比可经受更小的力,因此可应用不太稳健的连接。
如图20所示,条带内区段152可至少在边缘部段102和中心部段164之间的交接部160处直接接触边缘部段和/或中心部段。因此,条带内区段152的直接应用可加强边缘部段102彼此和/或到中心部段164的耦接。
如图21所示,条带外区段154还可绕基部32的自由端106延伸。条带内区段152可邻接基部32,而条带外区段154可远离基部32延伸一定距离,以提供用于由用户操纵的突出延伸部。因此,当条带外区段154与条带内区段152相比远离基部32的自由端106延伸更大距离时,可在条带内区段152和条带外区段154之间限定纵向间隙。
如图22所示,条带外区段154可附连到基部32。例如,外缝线110可应用于将条带48固定到基部32。例如,外缝线110可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条带外区段154和基部32(即,穿过接触表面26)。任选地,外缝线110可延伸到条带外区段154和/或基部32的外部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缝线110可延伸到条带外区段154的终端。另外或另选地,条带外区段154和基部32可通过多种机构(包括粘合剂、包覆成型、粘结、熔合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机构彼此固定。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条带外区段154可仅在两个位置(例如,内缝线和外缝线)处附连到基部32。在此类固定点之间,条带外区段154可具有相对于基部32的移动范围。然而,施加到条带48的至少一些力可被传递到基部32。因此,用户可通过作用于条带48来操纵表带20。
如图23所示,一个或多个钩垫56可设置在基部32的接合表面28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钩垫56中的至少一个钩垫可定位在外缝线110之上。因此,外缝线110的位于接合表面28的一侧上的部分可被隐藏而看不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沿接合表面28,一个或多个钩垫56可定位成远离条带48的位置一定距离。例如,条带48可在钩垫56中的最末端钩垫和基部32的自由端106之间的位置处附连到基部32的接合表面28。
如图24所示,条带48和固定结构(例如,外缝线110和/或钩垫56)可形成突片50。突片50可至少部分地形成将保持环40保持在表带20的基部32上的结构。例如,突片50具有大于保持环孔42的至少一个横截面尺寸的至少一个横截面尺寸。突片50可具有大于保持环孔42的最大横截面尺寸(例如,厚度46)的横向于表带20的纵向轴线的最大横截面尺寸(例如,厚度112)。如本文所用,厚度以横向于表带20的纵向轴线并且从基部32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延伸并延伸穿过(例如,正交于)基部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的尺寸来测量。应当理解,一种结构的厚度是在与另一结构的厚度相同或平行的轴线上测量的。应当理解,其他尺寸(例如,宽度)可另外或另选地限定突片50保持保持环40的能力。如图24所示,突片50的最大厚度112可至少部分地由重叠结构(包括外缝线110、条带48、基部32和/或钩垫56)来限定。突片50的最大厚度112可通过例如外缝线110的端部和钩垫56的端部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虽然此类结构的单个厚度可小于保持环孔42的最大厚度46,但这些结构的组合厚度可防止保持环40越过它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其他特征(包括下面层、压花、覆盖件、层压件等)可促成突片50的最大厚度112。
如图25所示,突片50的条带48可在交接部160之上延伸。因此,条带48可至少部分地覆盖交接部160以及边缘部段102的端部部分162。这种覆盖可有助于加强端部部分162在表带20的自由端106附近到中心部段168的固定。另外,突片50可提供用于操纵自由端106的机构。当用户抓住突片50时,端部部分162可保持彼此接合和/或接合到中心部段164,至少部分地因为突片50提供用于由用户接合的表面,该表面不会将交接部160暴露于用户的直接操纵。另外,突片50可隐藏内部结构,诸如交接部缝线、内缝线和/或粘合剂或交接部处的其他支撑结构。
现参考图26和图27,表带的自由端可形成有不需要包括条带的止动件。如图26所示,边缘部段102的端部部分162可彼此固定和/或固定到表带20的中心部段164。即使未在图26中描绘,交接部160也可包括便于如本文所述的固定的一个或多个支撑结构。止动件114可包括突出结构,而不必包括条带。例如,止动件114可包括缝线或诸如在中心部段164处与表带20一起形成的其他突起。止动件114可包括例如另外的层、压花结构等。连同基部和/或钩垫,止动件114可限定用于保持保持环的最大厚度,如本文所述。
如图27所示,边缘部段102不需要形成围绕中心部段164进行包裹的端部部分。例如,中心部段164和/或边缘部段102可成形为形成表带20的期望自由端106。中心部段164和/或边缘部段102可具有管理其线的封端。例如,中心部段164和/或边缘部段102可包括盖帽、密封件、覆盖件、包覆成型结构、缝线、熔合端等以将线保持在适当位置。如图27进一步所示,止动件114可包括突出结构,而不必包括条带。例如,止动件114可包括缝线或诸如在中心部段164处与表带20一起形成的其他突起。止动件114可包括例如另外的层、压花结构等。连同基部和/或钩垫,止动件114可限定用于保持保持环的最大厚度,如本文所述。
现参考图28和图29,表带的自由端可延伸越过其他结构,以提供与钩以及用于由用户操纵的突片两者的接合。如图28所示,表带20的基部32可包括中心部段164以及围绕中心部段164的终端延伸的边缘部段102,如本文所述。如进一步所示,表带20的自由端106可由延伸越过边缘部段102的端部部分的结构限定。例如,延伸部段66可定位在表带20的终端处或附近以形成自由端106。突片50可在自由端106和基部32之间定位在延伸部段66上。例如,突片50可包括利用外缝线110固定到延伸部段66的条带。
如图29所示,延伸部段66可与基部32一起形成。例如,延伸部段66可与中心部段164交织并且延伸越过由边缘部段102形成的端部部分。延伸部段66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钩垫56以提供与表带20的其他部分(例如,环)的接合。延伸部段66有利地在表带20的自由端106附近提供接合,以抵抗将表带20从其本身脱离的力。
现参考图30至图33,表带的突片可包括便于由用户操纵的材料环。应当理解,此类突片可作为本文所述的其他结构的替代或补充来提供。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30所示,突片50可包括耦接到表带20的基部32的环120。环120可包括弹性材料或可以其他方式变形的材料。用户可抓住环120以拉动或以其他方式操纵表带20。突片50的环120可包括基部32的接合部段34可延伸穿过的孔。例如,基部32的一部分(即,接合部段34)穿过环120的孔,使得基部32的一部分与其本身重叠。基部32的重叠部分可彼此附连,使得不从环120移除基部32。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31所示,突片50可包括耦接到表带20的基部32的环120。环120可由刚性结构支撑,诸如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刚性插入件122。绕刚性插入件122形成外壳的环120可包括织物、弹性材料或另一可变形材料。刚性插入件122可限定环120所适形的形状。用户可抓住环120以拉动或以其他方式操纵表带20。突片50的环120可包括基部32的接合部段34可延伸穿过的孔。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32所示,突片50可包括耦接到表带20的基部32的环120。环120可通过利用耦接件124将环的端部连结在一起来形成。环120可包括弹性材料或可以其他方式变形的材料。耦接件124可将环120的端部保持在一起以维持连续结构。用户可抓住环120以拉动或以其他方式操纵表带20。突片50的环120可包括基部32的接合部段34可延伸穿过的孔。例如,基部32可绕耦接件124延伸,该耦接件可被隐藏在基部32内而看不见。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33所示,突片50可与弹簧元件一起组装以牢固地接合表带20的基部32。基部32可包括接合部段34,插入件158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与该接合部段接合。例如,插入件158的一个或多个齿延伸到接合部段34的孔中。弓形弹簧156设置在插入件158和外壳150之间。当外壳150放置在插入件158之上时,这些齿防止插入件158从接合部段34脱离。当外壳150内的弓形弹簧156延伸到松弛位置时,弓形弹簧156防止外壳150从插入件158滑落。突片50还可包括耦接到外壳150的环120。环120可具有本文参考图30至图32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现参考图34和图35,另外的结构可被设置来增强表带的接合。根据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如图34和图35所示,捕获带180在被插入其中时保持突片50。捕获带180弹性地拉伸和/或变形以接收突片50和/或表带20的外部部分24。如图34和图35所示,用户可将至少突片50插入穿过捕获带180的一部分。然后,捕获带180包围内部部分22和外部部分24的一部分。在这种布置中,捕获带180提供另外的支撑以保持外部部分24与内部部分22接合和/或接触。捕获带180可沿内部部分22和/或外部部分24的纵向长度滑动。例如,捕获带180可接收突片50并且被调整成位于突片50附近。捕获带180是有回弹力的,并且被设定尺寸成将外部部分24和内部部分22压在一起。用户可通过将捕获带180相对于外部部分24和突片50滑动来从捕获带180移除突片50和外部部分24。
虽然本文所公开的表带包括用于钩和环之间的接合的重叠布置,但应当理解,可提供多个重叠部段。例如,表带可从与手表主体接合的两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折叠到其本身上。例如,可提供两个保持环而不需要壳体连接器。在提供多个自由端的情况下,应当理解,可提供对应数量的突片。
因此,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舒适地将电子设备固定到用户的手腕的表带。该表带可包括具有与接合表面相反的接触表面的基部、位于接触表面上的用于接触用户的接触环和位于接合表面上的用于接合钩的接合环。钩可设置在接合表面上,与这些接触环中的一些接触环相对。基部的边缘部段可围绕中心部段进行包裹以限定基部的端部。突片可从基部的端部延伸,以便于表带的附接、调整和/或移除。突片还可有助于将组装零件维持在适当位置,以增强表带的耐用性。
为了方便起见,下文将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各种示例描述为条款。这些示例以举例的方式提供,并且不限制主题技术。
条款A:一种表带,包括:基部,该基部具有与接合表面相反的接触表面;接合环,这些接合环位于该接合表面上;钩,这些钩位于该接合表面上,用于接合这些接合环;保持环,该保持环可滑动地将该基部保持在该保持环的孔内;以及突片,该突片包括织物,该织物附连到该基部的端部,用于阻止该基部从该保持环滑出,其中至少该基部和该突片限定大于该保持环的该孔的最大厚度的最大厚度。
条款B:一种表带,包括:基部,该基部具有与接合表面相反的接触表面;接合环,这些接合环位于该接合表面上;钩垫,该钩垫包括钩并且定位在该接合表面上,用于接合这些接合环;以及突片,该突片包括条带,其中该条带包括条带内区段和条带外区段,其中该条带内区段和该条带外区段各自从内缝线延伸,该内缝线将该条带耦接到该基部的该接合表面,其中该条带外区段耦接到该基部的该接触表面,并且该条带外区段在该条带内区段之上延伸并且耦接到该基部的该接触表面。
条款C:一种表带,包括:中心部段;环,这些环从该中心部段的表面延伸;以及一对边缘部段,该对边缘部段沿该中心部段的相反侧与该中心部段交织,其中这些边缘部段中的每个边缘部段的端部部分延伸越过该中心部段的端部并且围绕该中心部段的该端部延伸,这些边缘部段中的每个边缘部段的这些端部部分彼此耦接并且耦接到该中心部段的该端部。
上述条款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包括下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应当注意,以下条款中的任一个可彼此以任何组合来组合,并被置于相应的独立条款中,例如,条款A、B或C。
条款1:该突片包括条带和将该条带耦接到该基部的缝线,其中该突片处的最大厚度从该缝线延伸到这些钩。
条款2:接触环,这些接触环位于该接触表面上,其中这些钩与这些接触环中的一些接触环相对。
条款3:该保持环被配置为连接到手表主体的第一侧,该表带还包括壳体连接器,该壳体连接器附连到该基部的另一端部,并且被配置为连接到该手表主体的第二侧。
条款4:钩垫,这些钩垫将这些钩支撑在该接合表面上,这些钩垫中的每个钩垫附接到该基部,并且沿该基部与每个其他钩垫间隔开。
条款5:该内缝线纵向地位于该钩垫和该基部的端部之间。
条款6:该条带外区段通过外缝线耦接到该基部的该接触表面。
条款7:该外缝线从该条带外区段延伸并且穿过该基部延伸到该接合表面,其中该钩垫在该接合表面处覆盖该外缝线。
条款8:保持环,该保持环可滑动地将该基部保持在该保持环的孔内,其中从该外缝线延伸到该钩垫的最大厚度大于该保持环的该孔的最大厚度。
条款9:该条带内区段和该基部之间的交接部纵向地位于该外缝线和该基部的端部之间。
条款10:该条带外区段利用粘合剂耦接到该基部的该接触表面。
条款11:该条带内区段邻接该基部的端部,并且该条带外区段远离该基部的该端部延伸,以在该条带内区段和该条带外区段之间形成间隙。
条款12:这些边缘部段中的每个边缘部段的这些端部部分通过缝线彼此耦接并且耦接到该中心部段的该端部。
条款13:这些边缘部段中的每个边缘部段的这些端部部分通过粘合剂彼此耦接并且耦接到该中心部段的该端部。
条款14:这些边缘部段各自包括弹性线,这些弹性线沿该中心部段的边平行地延伸并且沿弯曲部延伸,其中这些边缘部段中的每个边缘部段的这些端部部分围绕该中心部段的该端部延伸。
条款15:突片,该突片包括条带,该条带从该中心部段延伸并且覆盖这些边缘部段的这些端部部分之间的交接部。
条款16:该条带包括条带内区段和条带外区段,其中该条带内区段和该条带外区段各自从缝线延伸,该缝线将该条带耦接到该中心部段的接合表面,其中该条带外区段耦接到该中心部段的接触表面,并且该条带外区段在该条带内区段之上延伸并且耦接到该中心部段的该接触表面。
条款17:保持环,该保持环可滑动地将该中心部段和这些边缘部段保持在该保持环的孔内;钩垫,该钩垫包括钩并且定位在该中心部段上,用于接合这些环;以及突片,该突片在该中心部段的与该钩垫相反的一侧上形成,其中从该突片延伸到该钩垫的最大厚度大于该保持环的该孔的最大厚度。
众所周知,使用个人可识别信息应遵循公认为满足或超过维护用户隐私的行业或政府要求的隐私政策和做法。具体地,应管理和处理个人可识别信息数据,以使无意或未经授权的访问或使用的风险最小化,并应当向用户明确说明授权使用的性质。
除非特别指出,否则以单数形式提及的元素并不意味着是唯一的,而是指一个或多个。例如,“一个”模块可指一个或多个模块。以“一个”,“一种”,“该”或“所述”为前缀的元素在没有进一步的限制的情况下不排除存在附加的相同元素。
标题和副标题(如果有的话)仅用于方便,并不限制本发明。“示例性”一词用于表示用作示例或说明。在使用术语“包括”、“具有”等的意义上,此类术语旨在以类似于术语“包含”的方式是包含性的,因为在用作权利要求中的过渡词时解释为包含。诸如“第一”和“第二”等的关系术语可用于将一个实体或动作与另一个实体或动作区分开,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这些实体或动作之间的任何实际的此类关系或顺序。
短语诸如方面、该方面、另一方面、一些方面、一个或多个方面、具体实施、该具体实施、另一具体实施、一些具体实施、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另一实施方案、一些实施方案、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构型、该构型、另一构型、一些构型、一个或多个构型、主题技术、公开、本公开、其他变型等等都是为了方便,并不意味着涉及这样的一个或多个短语的公开对于主题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或者此类公开适用于主题技术的所有构型。涉及此类一个或多个短语的公开可适用于所有配置或一个或多个配置。涉及此类一个或多个短语的公开可提供一个或多个示例。短语诸如方面或一些方面可指代一个或多个方面,反之亦然,并且这与其他前述短语类似地应用。
在一系列项目之前的短语“至少一个”,用术语“和”或“或”分开项目中的任一者,将列表作为整体修改而不是列表中的每个成员。短语“至少一个”不需要选择至少一个项目;相反,该短语允许包括任何一个项目中的至少一个和/或项目的任何组合中的至少一个和/或每个项目中的至少一个的含义。以举例的方式,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个”或“A、B或C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每个短语仅指A、仅指B或仅指C;A、B和C的任意组合;和/或A、B和C中的每一个中的至少一个。
应该理解,公开的步骤、操作或过程的具体顺序或层次是示例性方法的说明。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可理解的是,步骤、操作或过程的具体顺序或层次可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步骤、操作或过程中的一些可同时执行。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书(如果有的话)以示例顺序呈现各个步骤、操作或过程的元素,并不意味着限于所呈现的具体顺序或层次。这些可以串行、线性、并行或不同的顺序执行。应当理解,所描述的指令、操作和系统通常可一起集成在单个软件/硬件产品中,或者被封装到多个软件/硬件产品中。
在一个方面,术语“耦接”等可指代直接耦接。另一方面,术语“联接”等可指间接联接。
术语诸如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水平、竖直等是指任意的参照系,而不是指通常的重力参照系。因此,此类术语可在重力参考系中向上、向下、对角或水平延伸。
提供本公开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文所述的各个方面。在一些情况下,以框图形式示出了熟知的结构和部件,以便避免使本主题技术的概念模糊。本公开提供了本主题技术的各种示例,并且本主题技术不限于这些示例。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里描述的原理可应用于其他方面。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或稍后悉知的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各个方面的元素的所有结构和功能等同物通过引用明确地并入本文,并且旨在被权利要求书所涵盖。此外,本文所公开的任何内容并非旨在提供给公众,而与该公开是否明确地被陈述在权利要求中无关。根据35U.S.C.§112第六段的规定,不需要解释任何权利要求元素,除非使用短语“方法用以”明确陈述了该元素,或者就方法权利要求而言,使用短语“步骤用以”陈述了该元素。
标题、背景、附图的简要说明、摘要和附图在此被结合到本公开中,并且被提供作为本公开的说明性示例,而不是作为限制性描述。认为它们不会被用来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或含义。此外,在详细描述中可看出,出于使本公开简化的目的,描述提供了例示性示例,并且各种特征在各种具体实施中被组合在一起。公开的方法不应被解释为反映所要求保护的主题需要比每个权利要求中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的意图。相反,如权利要求所反映的,发明主题在于少于单个公开的构型或操作的所有特征。权利要求由此被并入到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作为单独要求保护的主题。
权利要求不旨在限于本文所述的方面,而是要被赋予与权利要求的语言一致的全部范围,并且涵盖所有的法律等同物。尽管如此,这些权利要求都不包含不符合适用专利法要求的主题,也不应该以此类方式解释。

Claims (20)

1.一种表带,包括:
基部,所述基部具有与接合表面相反的接触表面;
接合环,所述接合环位于所述接合表面上;
钩,所述钩位于所述接合表面上,用于接合所述接合环,所述钩与所述接合环间隔开;
保持环,所述保持环可滑动地将所述基部保持在所述保持环的孔内;以及
突片,所述突片包括织物,所述织物附连到所述基部的端部,用于阻止所述基部从所述保持环滑出,其中至少所述基部和所述突片限定大于所述保持环的所述孔的最大厚度的最大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突片包括条带和将所述条带耦接到所述基部的缝线,其中所述突片处的所述最大厚度从所述缝线延伸到所述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还包括:接触环,所述接触环位于所述接触表面上,其中所述钩与所述接触环中的一些接触环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保持环被配置为连接到手表主体的第一侧,所述表带还包括壳体连接器,所述壳体连接器附连到所述基部的另一端部,并且被配置为连接到所述手表主体的第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还包括:钩垫,所述钩垫将所述钩支撑在所述接合表面上,所述钩垫中的每个钩垫附接到所述基部,并且沿所述基部与每个其他钩垫间隔开。
6.一种表带,包括:
基部,所述基部具有与接合表面相反的接触表面;
接合环,所述接合环位于所述接合表面上;
钩垫,所述钩垫包括钩并且定位在所述接合表面上,用于接合所述接合环,所述钩垫与所述接合环间隔开;以及
突片,所述突片包括条带,其中所述条带包括条带内区段和条带外区段,其中所述条带内区段和所述条带外区段各自从内缝线延伸,所述内缝线将所述条带耦接到所述基部的所述接合表面,其中所述条带外区段耦接到所述基部的所述接触表面,并且所述条带外区段在所述条带内区段之上延伸并且耦接到所述基部的所述接触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内缝线纵向地位于所述钩垫和所述基部的端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条带外区段通过外缝线耦接到所述基部的所述接触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外缝线从所述条带外区段延伸并且穿过所述基部延伸到所述接合表面,其中所述钩垫在所述接合表面处覆盖所述外缝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带,还包括:保持环,所述保持环可滑动地将所述基部保持在所述保持环的孔内,其中从所述外缝线延伸到所述钩垫的最大厚度大于所述保持环的所述孔的最大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条带内区段和所述基部之间的交接部纵向地位于所述外缝线和所述基部的端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条带外区段利用粘合剂耦接到所述基部的所述接触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条带内区段邻接所述基部的端部,并且所述条带外区段远离所述基部的所述端部延伸,以在所述条带内区段和所述条带外区段之间形成间隙。
14.一种表带,包括:
中心部段;
环,所述环从所述中心部段的表面延伸;以及
一对边缘部段,所述边缘部段沿所述中心部段的相反侧与所述中心部段交织,
其中所述边缘部段中的每个边缘部段的端部部分延伸越过所述中心部段的端部并且围绕所述中心部段的所述端部延伸,所述边缘部段中的每个边缘部段的所述端部部分彼此耦接并且耦接到所述中心部段的所述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边缘部段中的每个边缘部段的所述端部部分通过缝线彼此耦接并且耦接到所述中心部段的所述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边缘部段中的每个边缘部段的所述端部部分通过粘合剂彼此耦接并且耦接到所述中心部段的所述端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边缘部段各自包括弹性线,所述弹性线沿所述中心部段的边平行地延伸并且沿弯曲部延伸,其中所述边缘部段中的每个边缘部段的所述端部部分围绕所述中心部段的所述端部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表带,还包括:突片,所述突片包括条带,所述条带从所述中心部段延伸并且覆盖所述边缘部段的所述端部部分之间的交接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表带,其中所述条带包括条带内区段和条带外区段,其中所述条带内区段和所述条带外区段各自从缝线延伸,所述缝线将所述条带耦接到所述中心部段的接合表面,其中所述条带外区段耦接到所述中心部段的接触表面,并且所述条带外区段在所述条带内区段之上延伸并且耦接到所述中心部段的所述接触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表带,还包括:
保持环,所述保持环可滑动地将所述中心部段和所述边缘部段保持在所述保持环的孔内;
钩垫,所述钩垫包括钩并且定位在所述中心部段上,用于接合所述环;以及
突片,所述突片在所述中心部段的与所述钩垫相反的一侧上形成,其中从所述突片延伸到所述钩垫的最大厚度大于所述保持环的所述孔的最大厚度。
CN202280018428.1A 2022-09-01 2022-09-01 具有钩环紧固件的表带 Pending CN1179990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16491 WO2024045129A1 (en) 2022-09-01 2022-09-01 Watchbands with hook and loop fastene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9015A true CN117999015A (zh) 2024-05-07

Family

ID=8801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8428.1A Pending CN117999015A (zh) 2022-09-01 2022-09-01 具有钩环紧固件的表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4549A1 (zh)
KR (1) KR20240032705A (zh)
CN (1) CN117999015A (zh)
DE (1) DE112022001145T5 (zh)
GB (1) GB202312125D0 (zh)
WO (1) WO202404512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66335A1 (fr) * 2016-07-06 2018-01-10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Montre bracelet
EP3266332A1 (fr) * 2016-07-06 2018-01-10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Montre bracelet
CN206964182U (zh) * 2017-03-24 2018-02-06 吴田 一种可调节传感器位置的表带结构
US10750831B2 (en) * 2017-07-28 2020-08-25 Apple Inc. Watchbands with hook and loop fasteners
US11033083B1 (en) * 2017-09-15 2021-06-15 Apple Inc. Wristbands with magnetic coupling
CN117918624A (zh) * 2019-09-26 2024-04-26 苹果公司 具有编织股线的表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32705A (ko) 2024-03-12
GB202312125D0 (en) 2023-09-20
WO2024045129A1 (en) 2024-03-07
US20240074549A1 (en) 2024-03-07
DE112022001145T5 (de) 2024-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42761B (zh) 具有钩环紧固件的表带
US6708696B2 (en) Hairpiece and method for attachment
US7798155B2 (en) Headwear with interwoven gripping fibers
US8424341B2 (en) Necklace cover
US8061368B2 (en) Hair holder with elastic friction member
CN110430773B (zh) 用于帽子的可调带
EP2789316A2 (en) Support
US11273068B2 (en) Braces having inelastic and elastic materials
US20030233696A1 (en) Detachable and stretchable rear belt band sports cap
WO2010047959A1 (en) Head band with securing device
WO2018169621A1 (en) Teething scarf
TW201538139A (zh) 手關節用繃帶
US4922581A (en) Braided eyeglass retainer and wristband
CN117999015A (zh) 具有钩环紧固件的表带
AU2023100073A4 (en) Watchbands with hook and loop fasteners
US20060042313A1 (en) Ring retainer
US20240074550A1 (en) Watchbands with buckles and woven fabrics
US20240074551A1 (en) Watchbands with buckles and woven fabr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