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8000A - 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8000A
CN117998000A CN202410269149.3A CN202410269149A CN117998000A CN 117998000 A CN117998000 A CN 117998000A CN 202410269149 A CN202410269149 A CN 202410269149A CN 117998000 A CN117998000 A CN 117998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ke
test terminal
terminal
time
endu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691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艳萍
何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691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980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98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80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由于测试终端会进入睡眠状态,若利用测试终端自助唤醒,在自助唤醒过程中需要进行时间对齐,会由时间对齐而导致唤醒时间出现偏差的情况,本申请借助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来唤醒测试终端,能够避免处于睡眠状态的测试终端自助唤醒过程中而产生唤醒时间偏差的情况,进而当测试终端准时处于唤醒状态后,检测其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基于耗电参数就可以保障确定的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测试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也逐渐普及,而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是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往往需要确定出对应的续航时间提供给用户。
基于上述情况,现有技术中的续航测试方式其测试终端在唤醒时会出现唤醒时间偏差,从而影响确定的续航时间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用以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续航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所述测试终端;
响应于所述测试终端处于唤醒状态,检测所述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
基于所述耗电参数确定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
可选地,响应于所述测试终端处于唤醒状态之后,检测所述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针对于所述测试终端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测试终端运行。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耗电参数确定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包括:
响应于所述耗电参数达到目标数值,获取所述耗电参数达到所述目标数值的时间,基于所述时间得到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
可选地,基于所述耗电参数确定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续航时间与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进行求差处理,得到所述续航时间与所述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之间的差值;
响应于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测试终端合格;或者,
响应于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测试终端不合格。
可选地,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所述测试终端之前,所述测试终端处于睡眠状态。
可选地,所述测试终端在预设的目标唤醒时间进行唤醒。
可选地,所述测试终端通过预设的通信功能接收所述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进行唤醒,所述预设的通信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电话功能、短信功能、蓝牙功能和近场通信功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续航测试方法,应用于唤醒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预设的唤醒时间的设定指令,生成目标唤醒时间;
响应于达到所述目标唤醒时间,则生成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测试终端。
可选地,所述唤醒终端通过与供电设备连接保持唤醒状态。
可选地,所述唤醒指令通过预设的通信功能生成,所述预设的通信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电话功能、短信功能、蓝牙功能和近场通信功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续航测试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测试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唤醒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所述测试终端;
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测试终端处于唤醒状态,检测所述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耗电参数确定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续航测试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唤醒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预设的唤醒时间的设定指令,生成目标唤醒时间;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达到所述目标唤醒时间,则生成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测试终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续航测试系统,包括:
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续航测试装置;以及,如第四方面所述的续航测试装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由于测试终端会进入睡眠状态,若利用测试终端自助唤醒,在自助唤醒过程中需要进行时间对齐,会由时间对齐而导致唤醒时间出现偏差的情况,本申请借助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来唤醒测试终端,能够避免处于睡眠状态的测试终端自助唤醒过程中而产生唤醒时间偏差的情况,进而当测试终端准时处于唤醒状态后,检测其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基于耗电参数就可以保障确定的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续航测试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期待结果与实际结果对比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续航测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续航测试方法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续航测试装置的一个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续航测试装置的另一个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之前,均会通过恰当的方式对所涉及的个人信息的类型、使用范围、使用场景等告知用户,并获得用户的授权。
例如,在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的主动请求时,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明确的提示用户,其请求执行的操作将需要获取和使用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提示信息来自主的选择是否向执行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操作的电子设备、应用程序、服务器或存储介质等软件或硬件提供个人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但非限定的实现方式,响应于接受到用户的主动请求,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的方式例如可以是弹窗的方式,弹窗中可以以文字的方式呈现提示信息。此外,弹窗中还可以承载供用户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向电子设备提供个人信息的选择控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通知和获取用户授权过程仅是示意性的,不对本申请的实现方式构成限定,其他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也可应用于本申请的实现方式中。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
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操作测试来进行续航测试,但是人工操作测试很难保证一致性,容易出错。或者采用外加设备机械手进行测试模拟用户的点击作用,但是外加设备机械手进行续航测试的方式成本较高,而且机械手模拟用户操作不够准确。
另外,相关技术中还引入自动化测试,通过模拟用户操作和记录程序时间,然而此时,测试终端会进入睡眠状态,到点无法进行唤醒,通过程序创建的闹钟,在深度待机模式下,会有时间对齐,闹钟实际对测试终端唤醒的时间点会存在3-15分钟偏差,无法准确点亮,从而影响续航时间确定的准确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续航测试方法,由于测试终端会进入睡眠状态,若利用测试终端自助唤醒,在自助唤醒过程中需要进行时间对齐,会由时间对齐而导致唤醒时间出现偏差的情况,本申请借助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来唤醒测试终端,能够避免处于睡眠状态的测试终端自助唤醒过程中而产生唤醒时间偏差的情况,进而当测试终端准时处于唤醒状态后,检测其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基于耗电参数就可以保障确定的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的准确性。
如图1所示,应用于测试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所述测试终端。
在该步骤中,唤醒指令可以是短信消息、电话消息或者是蓝牙消息,还可以是近场通信消息。
由于测试终端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若利用测试终端自助唤醒,在自助唤醒过程中需要进行时间对齐,会由时间对齐而导致唤醒时间出现偏差的情况。
而唤醒终端持续处于唤醒状态,无需经历时间对齐,所以借助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可以准时使测试终端唤醒,避免了处于深度睡眠时的测试终端在自助唤醒过程中因存在时间对齐而导致出现唤醒时间偏差的情况。
其中,测试终端设指代设置了续航测试的应用程序的电子终端,例如,计算机、手机或平板电脑。
可以通过预先获得的唤醒模型来唤醒测试终端,该唤醒模型将接收到的唤醒指令转换为特征序列,使用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计算该特征序列是否和预先存储的特征序列匹配,匹配则唤醒,不匹配则继续休眠,从而可以保障测试终端唤醒的安全性。
该唤醒模型的获得过程如下:
获取预训练数据,以及构建预训练模型,预训练数据包括预训练用唤醒令和预先存储的特征序列;
将预训练用唤醒令输入至该预训练模型,经该预训练模型输出预测特征序列;
基于预先存储的特征序列与预测特征序列构建损失函数,对该损失函数进行最小化处理,依据最小化处理的结果对该预训练模型进行训练调整,得到经过训练的预训练模型,将经过训练的预训练模型作为该唤醒模型。
步骤102,响应于所述测试终端处于唤醒状态,检测所述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
在该步骤中,耗电参数用于指示测试终端使用过程中的电量情况。
耗电参数可以采用阻抗跟踪算法进行检测。例如,耗电参数为剩余电量,首先确定开路电压(Open CircuitVoltage,OCV)-荷电状态(State ofCharge,SOC)曲线,基于该曲线可以基于开路电压得到对应的荷电状态。
然后根据测得的负载电流I、测试终端电压V,以及不同荷电状态SOC对应的OCV开路电压,可以计算得到在一定负载电流下的测试终端的内阻R。可表示为:R=(OCV-V)/I。
再分别测试该测试终端在两个不同空闲状态(没有负载时)下的稳定开路电压OCV1和OCV2,根据开路电压-荷电状态曲线,可以得到对应的电荷状态SOC1和SOC2。同时将这两个状态之间的放电电流对时间进行积分得到容量△Q,测试终端的满充容量Qmax=△Q/(SOC1-SOC2)。因此无需完整的放电周期就能确定出测试终端的最大容量。
确定了电池内阻R后,记当前的电荷状态为SOC3,就可以得到该负载电流下的对应不同SOC的测试终端电压曲线。当测试终端电压达到测试终端终止放电电压时,反推得到此时的开路电压OCV,进一步得到对应的电荷状态SOC4。然后就可以确定测试终端在该负载电流下的剩余电量为:(SOC3-SOC4)Qmax。
能够使得检测的耗电参数更加准确。
骤103,基于所述耗电参数确定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
在该步骤中,测试终端准时处于唤醒状态后,可以准时检测到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基于该耗电参数则可以保障确定的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2中,响应于所述测试终端处于唤醒状态之后,检测所述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A1,获取针对于所述测试终端的操作指令。
步骤A2,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测试终端运行。
在上述方案中,操作指令用于表示使用测试终端的交互操作序列。
该操作指令存储在预先构建的续航时间确定的配置文件中,读取配置文件中的操作指令后,将该操作指令发送至与该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模块,使得该操作模块产生与该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进而控制测试终端运行,确保了续航时间确定的操作上的一致性,使确定的续航时间更加精准简便,而且确定续航时间的过程中只需要操作指令就可以执行,不需要通过人工逐步点击操作,避免人工操作出现错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3,包括:
响应于所述耗电参数达到目标数值,获取所述耗电参数达到所述目标数值的时间,基于所述时间得到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
在上述方案中,当耗电参数达到目标数值时,测试终端无法继续正常使用,将测试终端在该操作指令下运行时耗电参数达到目标数值的时间作为续航时间。
例如,耗电参数为剩余电量,目标数值为0,测试终端在对应的操作指令下运行时,经过15小时其剩余电量会达到0,则该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为15小时。
通过耗电参数可以使得确定的续航时间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3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B1,利用所述续航时间与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进行求差处理,得到所述续航时间与所述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之间的差值。
步骤B2,响应于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测试终端合格。或者,
步骤B3,响应于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测试终端不合格。
在上述方案中,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表示续航时间的性能指标标准值,预设的差值阈值表示相对于续航时间的性能指标标准值的误差允许值,其中,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以及预设的差值阈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这里不对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以及预设的差值阈值作具体限定。
续航时间与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之间的差值表示确定出的续航时间相对于续航时间的性能指标标准值的误差。
当续航时间与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表示确定出的续航时间相对于续航时间的性能指标标准值的误差处在误差允许值范围内,此时测试终端合格。
而当续航时间与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表示确定出的续航时间相对于续航时间的性能指标标准值的误差未处于误差允许值范围内,此时测试终端不合格。
利用续航时间与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之间的差值,与预设的差值阈值进行对比,可以快速确定出测试终端的性能是否达标。
如图2A所示,将输入的测试数据作为驱动脚本(即操作指令),驱动脚本中包括多个业务脚本,即业务脚本1、业务脚本2……业务脚本N,根据驱动脚本控制测试终端中的应用程序运行,检测该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基于耗电参数确定实际结果(即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然后将期待结果(即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测试终端是否合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所述测试终端之前,所述测试终端处于睡眠状态。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测试终端会进入睡眠状态,若利用测试终端自助唤醒,在自助唤醒过程中需要进行时间对齐,会由时间对齐而导致唤醒时间出现偏差的情况。
在上述方案中,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操作指令时,测试终端会进入睡眠状态,从而可以降低测试终端的功耗,进而能够更加符合测试终端的使用状态,直至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才能够唤醒该测试终端,进一步保障了确定的续航时间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终端在预设的目标唤醒时间进行唤醒。
在上述方案中,目标唤醒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这里不对其作具体限定。
通过在预设的目标唤醒时间唤醒测试终端,达到了定点唤醒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终端通过预设的通信功能接收所述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进行唤醒,所述预设的通信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电话功能、短信功能、蓝牙功能和近场通信功能。
在上述方案中,测试终端可以通过电话功能、短信功能、蓝牙功能或者近场通信功能的互动方式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进行唤醒。
例如,测试终端设有近场通信功能,唤醒终端与测试终端均使用近场通信功能,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基于唤醒指令唤醒测试终端。
或者,测试终端设有电话功能,唤醒终端与测试终端均使用电话功能,唤醒终端获取测试终端的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唤醒终端基于测试终端的身份标识号向该测试终端拨打电话(即唤醒指令),测试终端通过唤醒终端拨打的电话(即唤醒指令)唤醒测试终端。
可以保证及时唤醒测试终端。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续航测试方法,如图3所示,应用于唤醒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预设的唤醒时间的设定指令,生成目标唤醒时间。
在该步骤中,设定指令可以是唤醒时间的语音设定指令,或者文字设定指令。
其中,设定指令可以通过测试小工具的程序生成。生成目标唤醒时间的方式可以是利用神经网络预先进行唤醒时间生成训练,得到能够根据唤醒时间的语音设定指令生成唤醒时间的神经网络模型。再基于设定指令利用该神经网络模型,生成对应的目标唤醒时间。
该神经网络模型的获得过程如下:
获取预训练数据,以及构建预训练模型,预训练数据包括预训练用语音设定指令和真实目标唤醒时间;
将预训练用语音设定指令输入至该预训练模型,经该预训练模型输出预测目标唤醒时间;
基于真实目标唤醒时间与预测目标唤醒时间构建损失函数,对该损失函数进行最小化处理,依据最小化处理的结果对该预训练模型进行训练调整,得到经过训练的预训练模型,将经过训练的预训练模型作为该神经网络模型。
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能够使得生成目标唤醒时间更加准确,进而能够及时唤醒测试终端。
步骤302,响应于达到所述目标唤醒时间,则生成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测试终端。
在该步骤中,当达到目标唤醒时间时,生成唤醒指令,将唤醒指令发送至测试终端,从而可以精准的定点唤醒测试终端。
其中,唤醒指令可以是短信消息、电话消息或者是蓝牙消息,还可以是近场通信消息。
例如,目标唤醒时间为上午9点,当达到上午9点时,向测试终端拨打电话,形成电话消息,唤醒测试终端通过接收电话消息进行唤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终端通过与供电设备连接保持唤醒状态。
在上述方案中,唤醒终端作为辅助设备,通过接入充电线与供电设备连接,确保唤醒终端不会进入深度睡眠模式,无需人工干预,可以精准的唤醒测试终端。
此外,唤醒终端还可以通过无线的形式与供电设备连接,比如唤醒终端设置感应线圈,通过无线磁电感应与供电设备连接,从而避免因有线方式出现故障无法确保唤醒终端不会进入深度睡眠模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指令通过预设的通信功能生成,所述预设的通信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电话功能、短信功能、蓝牙功能和近场通信功能。
在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电话功能、短信功能、蓝牙功能或者近场通信功能的互动方式,生成唤醒指令,以供唤醒测试终端,
例如,通过近场通信功能生成唤醒指令,唤醒终端与测试终端均使用近场通信功能,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从而生成唤醒指令,唤醒测试终端。
或者,通过电话功能生成唤醒指令,唤醒终端与测试终端均使用电话功能,唤醒终端获取测试终端的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基于测试终端的身份标识号向该测试终端拨打电话,从而生成唤醒指令,唤醒测试终端。
可以保证准时生成唤醒指令,进而能够及时唤醒测试终端。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测试终端会进入睡眠状态,若利用测试终端自助唤醒,在自助唤醒过程中需要进行时间对齐,会由时间对齐而导致唤醒时间出现偏差的情况,本申请借助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来唤醒测试终端,能够避免处于睡眠状态的测试终端自助唤醒过程中而产生唤醒时间偏差的情况,进而当测试终端准时处于唤醒状态后,检测其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基于耗电参数就可以保障确定的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的准确性。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续航测试系统,包括与上述实施例的续航测试方法对应的续航测试装置。
在上述方案中,基于预设的唤醒时间的设定指令在唤醒终端生成目标唤醒时间,当达到目标唤醒时间时,在唤醒终端生成唤醒指令,从而将唤醒指令发送给测试终端。
测试终端接收到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时,唤醒测试终端,当唤醒测试终端后,对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终端耗电参数进行检测,最后基于检测出的耗电参数确定该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对与上述实施例的续航测试方法对应的流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2B所示,具体如下:
首先续航测试机(即测试终端)不能连接充电线,在非充电状态下,模拟用户场景,模拟进入深度待机。
接入连充电器的辅助机(即唤醒终端),给辅助机设置程序,定点给测试机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其他功能的互动)(即唤醒指令),从而精准的唤醒测试机器(即测试终端)。
结束测试,记录续航测试结果(即续航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单个设备执行,例如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场景下,由多台设备相互配合来完成。在这种分布式场景的情况下,这多台设备中的一台设备可以只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这多台设备相互之间会进行交互以完成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续航测试装置。
参考图4,所述续航测试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测试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唤醒模块401,被配置为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所述测试终端;
检测模块402,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测试终端处于唤醒状态,检测所述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
确定模块403,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耗电参数确定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续航测试装置还包括运行模块,响应于所述测试终端处于唤醒状态之后,检测所述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之前,所述运行模块,具体被配置为:
获取针对于所述测试终端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测试终端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403,具体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耗电参数达到目标数值,获取所述耗电参数达到所述目标数值的时间,基于所述时间得到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续航测试装置还包括求差模块,基于所述耗电参数确定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之后,所述求差模块,具体被配置为:
利用所述续航时间与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进行求差处理,得到所述续航时间与所述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之间的差值;
响应于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测试终端合格;或者,
响应于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测试终端不合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所述测试终端之前,所述测试终端处于睡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终端在预设的目标唤醒时间进行唤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终端通过预设的通信功能接收所述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进行唤醒,所述预设的通信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电话功能、短信功能、蓝牙功能和近场通信功能。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与上述实施例的续航测试方法相对应的续航测试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设置于唤醒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501,被配置为接收预设的唤醒时间的设定指令,生成目标唤醒时间;
发送模块502,被配置为响应于达到所述目标唤醒时间,则生成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测试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终端通过与供电设备连接保持唤醒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指令通过预设的通信功能生成,所述预设的通信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电话功能、短信功能、蓝牙功能和近场通信功能。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续航测试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续航测试方法。
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输入/输出接口603、通信接口604和总线605。其中处理器601、存储器602、输入/输出接口603和通信接口604通过总线605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601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602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6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602中,并由处理器601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603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604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605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601、存储器602、输入/输出接口603和通信接口604)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601、存储器602、输入/输出接口603、通信接口604以及总线605,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续航测试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续航测试方法。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续航测试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续航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测试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所述测试终端;
响应于所述测试终端处于唤醒状态,检测所述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
基于所述耗电参数确定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测试终端处于唤醒状态之后,检测所述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针对于所述测试终端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测试终端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耗电参数确定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包括:
响应于所述耗电参数达到目标数值,获取所述耗电参数达到所述目标数值的时间,基于所述时间得到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耗电参数确定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续航时间与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进行求差处理,得到所述续航时间与所述预设的续航时间阈值之间的差值;
响应于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测试终端合格;或者,
响应于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测试终端不合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所述测试终端之前,所述测试终端处于睡眠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终端在预设的目标唤醒时间进行唤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终端通过预设的通信功能接收所述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进行唤醒,所述预设的通信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电话功能、短信功能、蓝牙功能和近场通信功能。
8.一种续航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唤醒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预设的唤醒时间的设定指令,生成目标唤醒时间;
响应于达到所述目标唤醒时间,则生成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测试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终端通过与供电设备连接保持唤醒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指令通过预设的通信功能生成,所述预设的通信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电话功能、短信功能、蓝牙功能和近场通信功能。
11.一种续航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于测试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唤醒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唤醒终端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所述测试终端;
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测试终端处于唤醒状态,检测所述测试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参数;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耗电参数确定所述测试终端的续航时间。
12.一种续航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于唤醒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预设的唤醒时间的设定指令,生成目标唤醒时间;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达到所述目标唤醒时间,则生成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测试终端。
13.一种续航测试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续航测试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续航测试装置。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方法。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410269149.3A 2024-03-08 2024-03-08 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79980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69149.3A CN117998000A (zh) 2024-03-08 2024-03-08 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69149.3A CN117998000A (zh) 2024-03-08 2024-03-08 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8000A true CN117998000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87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9149.3A Pending CN117998000A (zh) 2024-03-08 2024-03-08 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980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43067A1 (en)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charging system,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097248B (zh) 准确性提高的电池容量预测
CN110729790B (zh) 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与存储介质
US11927640B2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information about state of battery on basis of voltage change amount of battery during charg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US9323298B2 (en) Adaptive power management
CN108132401A (zh) 充电异常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5591440B (zh) 移动终端充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843802A (zh) 内短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095548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battery power lev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133985A (en) Predicting method of remaining capacity and remaining run-time of a battery device
CN105890624B (zh) 一种校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901881B (zh) 应用程序的插件加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58938B (zh) 电量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3391362A (zh) 一种基于功耗的应用分类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5765119A (zh) 储能电源的充电管理方法、储能电源及存储介质
US2021004847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on basis of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time
US2022002649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agnosing battery thereof
CN113241810A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充电方法及设备
CN117998000A (zh) 续航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113960A (zh) 充电过程中的短路保护方法及充电器
CN113451669A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EP4099037B1 (en) Predi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attery health,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969595A (zh) 电量检测装置及电量检测方法
CN112924875B (zh) 电池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617175B (zh) 移动终端充电器检测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