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1371A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1371A
CN117981371A CN202180102233.0A CN202180102233A CN117981371A CN 117981371 A CN117981371 A CN 117981371A CN 202180102233 A CN202180102233 A CN 202180102233A CN 117981371 A CN117981371 A CN 117981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key
servic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22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
李明超
何青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81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13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1Key generation or deri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通过该方案,有助于满足异构式通信技术在融合通信场景中的安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飞速发展,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可携带式智能终端等)已成为个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智能工具。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这些移动终端和传统的计算机(例如台式工作站、服务器等)相比,使用更加便利,同时也更加容易威胁与损害个人的信息,因此通信技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随着智能汽车、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创新需求和应用不断涌现,在一些场景中,提出基于不同通信技术进行融合通信的设计,而如何保障异构式通信技术在融合通信场景中的安全需求仍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有助于满足异构式通信技术在融合通信场景中的安全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第一节点,该第一节点可以支持第一通信技术和第二通信技术。该方法可以包括: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示例地,所述第一业务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节点可基于与第一业务关联的第一信息,来建立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进而使得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进行业务数据传输时,可以使用与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通信连接传输该第一业务对应的数据,不同的通信连接可以对应不同的业务数据传输,以满足融合通信场景下的安全需求,并保障相应业务数据的安全性。示例地,该第一通信技术可为短距离通信技术,第二通信技术可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是以基于第一通信技术和第一通信技术的融合场景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其它融合通信场景中,第一业务也可以包括对应其它通信技术的业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所述第一密钥。
通过上述方法,可由第一节点触发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建立过程,该第一节点可以根据当前所处的通信场景和/或业务需求获取第一密钥,以便根据所获取的第一密钥,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建立相应的第一通信连接,来传输对应于第一业务的数据。示例地,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可以是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采用的通信制式的类型,例如5G技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承载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所述业务类型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密钥。
通过上述方法,可由第二节点触发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建立过程,第一节点可以根据来自第二节点的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来获取与第一业务关联的第一密钥,以便基于所获取的第一密钥,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建立相应的第一通信连接,来传输对应于第一业务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包括: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密钥关联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身份认证;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在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三消息可以对应一个消息,例如该消息可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以及隐式地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身份认证成功;或者,又例如该消息既可用于显示地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身份认证成功、又可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或者,该第三消息可以对应至少两个消息,例如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身份认证成功的消息,和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第三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相似地,第四消息也可以对应一个消息,例如该消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以及隐式地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身份认证成功;或者,又例如该消息既可以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又可用于显示地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身份认证成功;或者,该第四消息可以对应至少两个消息,例如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消息,和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身份认证成功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第四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节点可以基于所获取的第一密钥,来与第二节点之间相互进行身份认证(或者说身份鉴权),并在相互认证成功后,在双方之间建立安全的第一通信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或者,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和/或,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节点可以获得至少一个密钥,该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业务在至少一个密钥中进行选择,以便建立与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通信连接,以保障第一业务的业务数据的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包括可信密钥或非可信密钥,其中,所述可信密钥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密钥,所述非可信密钥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密钥,所述可信密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密钥的优先级。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节点所获得的至少一个密钥可以具有相应的优先级和/或使用原则,使得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业务、所述优先级和/或所述使用原则,在所述至少一个密钥中 选择与该第一业务密切相关的密钥作为所述第一密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密钥和业务是对应的,在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不使用用于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在第一业务为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不使用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并且在存在可信密钥的情况下,不使用非可信密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网络的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通过上述方法,在基于第一通信技术和第二通信技术的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可以向第一节点下发用于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第一节点接收该密钥,以便在所述融合通信场景下,基于该密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可以是默认值也可以是动态变化的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并且,若该密钥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密钥,该密钥为可信密钥,若该密钥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密钥,该密钥为可信密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的第一安全上下文,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承载与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关联的标识;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根据所述标识,获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
通过上述方法,第二节点中可以存在多套安全上下文,第二节点例如可以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在所述多套安全上下文中选择第一安全上下文,并向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五消息,以指示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的标识。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二节点指示的与第一安全上下文关联的标识,获取对应于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安全上下文,从而基于所获取的第一安全上下文,在双方之间建立安全的第一通信连接。示例地,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可以是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采用的通信制式的类型,例如5G技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或者,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和/或,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包括可信安全上下文或非可信安全上下文,其中,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安全上下文,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安全上下文,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可以具有至少一套安全上下文,且所述至少一套安全上下文可以具有相应的优先级和/或使用原则,使得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业务、所述优先级和/或使用原则,在所述至少一套安全上下文中选择与该第一业务密切相关的安全上下文作为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与密钥相似,安全上下文也是与业务对应的,在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不使用用于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在第一业务为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不使用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并且在存在可信安全上下文的情况下不使用非可信安全上下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承载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技术,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节点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传输,第一节点支持对应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传输,或者,第一节点支持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实现的业务传输。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节点可以在第六消息中携带相关指示信息,来向第二节点告知自身支持的业务类型,以便第二节点根据与第一节点之间进行的业务来进行决策,以便在双方之间建立安全的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该第二节点可支持第一通信技术,或者,该第二节点可支持第一通信技术和第二通信技术。所述方法可以包括: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一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示例地,所述第一业务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节点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所述第一密钥。示例地,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可以是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采用的通信制式的类型,例如5G技术。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承载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关联的信息。示例地,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关联的信息可以包括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关联的信息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关联于所述第一密钥,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身份认证;在所述第一节点的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三消息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三消息可以对应一个消息,例如该消息可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以及隐式地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身份认证成功;或者,又例如该消息既可用于显示地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身份认证成功、又可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或者,该第三消息可以对应至少两个消息,例如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身份认证成功的消息,和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第三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相似地,第四消息也可以对应一个消息,例如该消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以及隐式地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身份认证成功;或者,又例如该消息既可以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又可用于显示地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身份认证成功;或者,该第四消息可以对应至少两个消息,例如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消息,和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身份认证成功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第四 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或者,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和/或,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包括可信密钥或非可信密钥,其中,所述可信密钥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密钥,所述非可信密钥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密钥,所述可信密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密钥的优先级。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网络的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安全上下文,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用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示例地,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可以是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采用的通信制式的类型,例如5G技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或者,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和/或,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包括可信安全上下文或非可信安全上下文,其中,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安全上下文,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安全上下文,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承载与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关联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承载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支持对应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技术,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节点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传输,第一节点支持对应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传输,或者,第一节点支持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实现的业务传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包括: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二节点通信;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示例地,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通 信认证的第一密钥,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所述第一密钥。示例地,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可以是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采用的通信制式的类型,例如5G技术。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承载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所述业务类型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密钥关联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身份认证;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在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或者,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和/或,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包括可信密钥或非可信密钥,其中,所述可信密钥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密钥,所述非可信密钥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密钥,所述可信密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密钥的优先级。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处理单元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之前,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的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的第一安全上下文,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承载与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关联的标识;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识,获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或者,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和/或,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包括可信安全上下文或非可信安全上下文,其中,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安全上下文,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安全上下文,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第一信息之前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承载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支持对应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一节点通信;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一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示例地,所述第一业务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节点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所述第一密钥。示例地,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可以是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采用的通信制式的类型,例如5G技术。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承载与所述第一密钥关联的信息。示例地,与所述第一密钥关联的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关联于所述第一密钥,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身份认证;在所述第一节点的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三消息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或者,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和/或,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包括可信密钥或非可信密钥,其中,所述可信密钥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密钥,所述非可信密钥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密钥,所述可信密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密钥的优先级。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处理单元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网络的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安全上下文,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用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示例地,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可以是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采用的通信制式的类型,例如5G技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或者,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和/或,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 上下文包括可信安全上下文或非可信安全上下文,其中,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安全上下文,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安全上下文,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承载与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关联的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承载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支持对应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以使所述装置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上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数据或者代码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上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如上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装置,和,如上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装置。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所述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者,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结合第十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通过接口与存储器耦合。
结合第十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示例地,该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运输设备(诸如汽车、轮船、无人机、火车、货车等)、智能制造设备(诸如机器人、工业设备、智能物流、智 能工厂等)、智能终端(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台式机、耳机、音响、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可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和/或,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装置,和/或实现上述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在上述各方面提供的实现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组合以提供更多实现。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相应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描述,重复之处不予论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d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有助于满足异构式通信技术在融合通信场景下的安全需求。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介绍。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参阅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中可以包括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其中,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可以组成第一通信系统,双方之间可以采用第一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第一节点110和第三节点130可以组成第二通信系统,双方之间可以采用第二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第一通信技术与第二通信技术不同。在该第一通信技术和第二通信技术的融合通信场景中,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之间可以建立通信连接,组成异构式通信系统,以便在该异构式通信系统中执行相应的通信业务和/或传输通信业务数据。示例地,该异构式通信系统还可以称为融合后的通信系统,或者紧耦合(tight interworking)的通信系统,或者互相配合(interworking)的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或第三节点130中的任一个节点,可以是具有数据收发能力的电子设备。
示例地,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体地,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比如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车辆、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或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终端设备、签约单元(subscriber unit)、签约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又例如,该终端设备具体可以实现为: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或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IoT中的专用终端设备、或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设备、或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设备、或智能电网(smart grid)设备、或智慧城市(smart city)设备等;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等;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为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部件。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以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可以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机器智能设备如无人驾驶(self-driving)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或者理解为,终端设备可 以包括能够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任一设备。
示例地,该电子设备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比如基站或接入点。其中,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第二代(2th generation,2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者包括第三代(3th generation,3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者包括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比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也简称为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以及未来的各种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例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又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V2X中的网络设备即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RSU可以包括支持V2X应用的固定基础设施实体,可以与支持V2X应用的其他实体交换消息;再例如,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例如包括5G系统中的如下一项或多项: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或者包括4G系统中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
应理解,在某些技术场景中,具备相类似数据收发能力的电子设备的名称也可能不称为节点,但是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具有数据收发能力的电子设备统称为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的异构式通信系统中,该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或第三节点130的设备类型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二节点130均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可以是终端设备、第三节点130可以是网络设备。以第一通信技术为短距离通信技术、第二通信技术为5G通信技术为例,如图2所示,该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可以为具备短距通信功能的终端设备,第三节点13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接入设备:可信的非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网关功能(Trusted Non-3GPP Gateway Function,TNGF)、以及核心网设备:SMF、AMF、UPF以及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等功能实体中的至少一项。其中,该第一节点110可支持第一通信技术和第二通信技术,可以作为第二节点120的主控节点(或者称为授权节点),一方面与第二节点120进行短距离通信,另一方面与第三节点130进行5G通信。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110可支持第一通信技术,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节点可以支持基于第一通信技术实现的业务传输,或者第一节点可以支持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第一节点110支持第二通信技术,也可以理解为,第二节点可以支持基于第二通信技术实现的业务传输,或者第二节点可以支持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各个节点或功能实体之间可以通过接口连接,接口的序列号或接口的名称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可以按照5G系统的3GPP相关标准协议中定义的接口,也可以使用未来通信系统中的接口。例如,第二节点120可以通过Yt接口与第一节点110通信,第一节点 110可以通过Ta接口与TNGF通信,第二节点120可以通过NWt接口与TNGF通信。第二节点120、第一节点110可以通过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N)1接口(简称N1)与AMF通信,网络设备(例如TNGF)通过N2接口(简称N2)与AMF通信,TNGF通过N3接口(简称N3)与本地UPF通信,UPF通过N6接口(简称N6)与DN通信。AMF通过N11接口(简称N11)与SMF通信,SMF通过N4接口(简称N4)与UPF通信。由此,使得5G网络能够透过该第一节点110来感知该第二节点120的设备状态、网络状态、业务状态等关键信息,达到远程对行业现场网络和业务的可达、可感、可管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示意性表示该异构式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以及各个节点及其功能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并不限定各个节点的数量以及接口的序列号或名称。在具体实施时,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的数量可以不限于1个。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一节点110可以和第三节点130进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建立过程,当第一节点110和第三节点130建立了RRC连接后,该第一节点110的RRC状态即为RRC连接态。随后,第一节点110的RRC状态可以在以下状态中进行转换:RRC空闲(RRC_IDLE)态、RRC连接(RRC_CONNECTED)态和RRC非激活(RRC_INACTIVE)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融合通信场景中,该第一节点110可以是处于上述的空闲态、连接态、非激活态中的任一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是指,该两个节点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的传输交互,以在所述两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包括但不限于物理连接或虚拟连接,下文中将不再逐一区分。
本申请实施例中,短距离通信技术可以包括支持无线短距通信的技术,无线短距通信包括通信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并且传输距离在较短的范围内(例如百米以内),都可以称为短距离无线通信,包括但是不限于是蓝牙(bluetooth)技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Wi-Fi Aware技术、通用短距通信技术、星闪联盟规范的短距通信技术等。短距离通信可以在文件传输、远程控制、投屏、周围设备(例如智能汽车、智能终端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和智能制造设备等)的感知等各方面有大量应用。下面列举几种短距离通信技术的示例。
蓝牙: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得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又称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直连或Wi-Fi Direct,是Wi-Fi协议簇中的一个,使设备之间能够轻松连接彼此而不再需要中介性质的无线接入点。其使用范围从网页浏览到文件传输,以及同时与多个设备进行通信,能够充分发挥Wi-Fi的速度优势。符合此标准的设备即使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商,亦可实现轻松互联。
Wi-Fi Aware技术:在Wi-Fi技术中负责感知和发现部分,能够帮助Wi-Fi设备感知周边的服务,比如,周边的设备,进而通过Wi-Fi Aware实现近距离的两个设备的点对点(Peer to Peer,P2P)消息交互。由于WIFI-Aware可以感知周围的设备,所以可实现多种功能,比如,感知的附近的人并建立连接,进而加好友、玩同一款游戏等等;或者,发现周围的 设备,实现照片分享或地点分享等等;或者,无需接入网络(比如蜂窝或无线),就可以向打印机安全地发送文件,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面列举的短距离通信技术之外,现有的其它短距离通信技术,或者,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的短距离通信技术,也可以适用于本方案。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各个功能实体或网元也可以采用服务化接口进行交互。比如,AM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可以为网络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network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Namf)接口;SM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可以为网络会话管理功能(network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Nsmf)接口。相关描述可以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23501标准中定义的5G系统架构(5G system architecture),在此不予赘述。
系统架构中包括的各个功能也可以称为功能实体、网元或其他名称。例如,SMF可以称为SMF实体。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功能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由一个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各个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的功能,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各个功能的分布形式,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上述系统架构中包括的各个功能还可以对应上述任意多种功能之间、或与其他功能之间融合后形成的其他功能实体,例如,具有会话管理和策略控制两种功能的功能实体,或者具有会话管理、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和策略控制三种功能的功能实体,或者具有网络开放和应用功能两种功能的功能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并不构成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适用的系统架构的限定。图2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只是举例,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多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网络设备,以及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全部终端设备或者部分终端设备,都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各个功能或设备也可以称之为通信装置,其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例如,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节点,而不是表示这三个节点的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可以理解为,通过第一通信技术实现的业务(例如通过非5G技术实现的业务,进一步地比如通过短距 离通信技术实现的业务),或者第一通信技术对应的业务(例如非5G业务,进一步地比如短距离通信业务)。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可以包括融合通信场景下的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其中,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可以理解为,通过第二通信技术实现的业务(例如通过5G实现的业务),或者第二通信技术对应的业务(例如5G业务)。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可以理解为,第一通信连接是基于第一通信技术实现的连接。例如当第一通信技术为短距离通信技术时,第一通信连接是通过使用短距离通信技术实现的连接。进一步可选地,通过该通信连接,可以传输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可以传输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下文中将不再对此逐一进行说明。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可以理解为,至少支持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或者至少支持基于第二通信技术实现的业务传输的网络,例如5G网络,或者5G核心网。
基于图1和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融合通信场景中,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对于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组成的第一通信系统,为保障第一通信系统的通信安全性,第二节点120可以在选择好可信的第一节点110后、在与该第一节点110进行初始建链时,采用一个预置密钥与该第一节点110相互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成功后,基于该密钥相应的安全上下文建立双方之间的通信连接。进一步地,为保障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与第三节点130组成的异构式通信系统的通信安全性,第二节点120还可以通过第一节点110发起到第三节点130的新的身份认证和/或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以协商确定三者之间的新的密钥和相应的安全上下文。
在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中存在至少两套密钥和/或相应的安全上下文的情况下,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还可以从所述至少两套密钥和/或相应的安全上下文中选择所需的密钥或安全上下文,以便基于所选择的密钥或安全上下文,来与对端节点建立安全的通信连接,从而保障双方之间执行相应的通信业务和/或传输通信业务数据的安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密钥是一种参数,可以是在将明文转换为密文的算法中或将密文转换为明文的算法中输入的参数,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中的任意两方之间可以基于密钥发起身份认证流程和/或安全上下文(Security Context)协商流程,在双方之间身份认证成功后,双方之间能够获得协商一致的安全上下文,即访问控制属性。基于该安全上下文,双方之间可以发起连接建立流程,以在双方之间建立安全的通信连接。应理解,若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中的任意两方之间已经存在协商一致的安全上下文,双方之间无需进行上述身份认证流程和/或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可直接使用协商一致的安全上下文发起连接建立流程,以在双方之间建立安全的通信连接。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或第三节点130均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密钥协商算法,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中的任意两方之间在发起上述身份认证流程和/或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之前,还可以通过信息交互,完成双方之间的密钥协商。示例地,该密钥协商算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非对称加密算法:如公钥加密(Rivest-Shamir-Adleman,RSA)算法、椭圆曲线加密(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ECC)算法等;专用密钥交互算法:如迪菲-赫尔曼密钥协商(Diffie-Hellman algorithm,DH)算法、椭圆曲线迪菲-赫尔曼秘钥交换(Elliptic Curve Diffie–Hellman key Exchange,ECDH)等;共享密钥算法:预共享密钥(Pre-shared key,PSK)算法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以采用PSK算法为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 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介绍,在此暂不赘述。
其中,身份认证又称为“身份验证”、“身份鉴权”,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完成对节点身份的确认。身份认证的方法有很多实现方式,例如,基于PSK的身份认证方法、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和基于公开密钥加密算法的身份认证方法等。其中,基于预共享密钥的身份认证是指至少两个节点可共同拥有一个或一组密钥,例如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或第一节点110与第三节点130之间、或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与第三节点130之间。在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时,第一节点110或第二节点120或第三节点130可向对端节点发送该PSK(或与该PSK关联的相关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相关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对端节点接收到该PSK后,检查该PSK是否与本地保存的密钥一致,如果一致,则可判定身份认证成功,如果不一致则可判定身份认证失败。任意两方节点之间在相互进行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方可获得协商一致的安全上下文,并基于该安全上下文,在双方之间建立安全的通信连接,以保障双方之间执行相应的通信业务和/或传输通信业务数据的安全需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可以选择关联于第一业务的第一信息(例如包括第一密钥和/或第一安全上下文),并基于该第一信息进行信息交互,以在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建立第一通信连接,该第一通信连接可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以在满足融合通信场景下的安全需求的同时,实现第三节点130透过该第一节点110感知第二节点120的相关信息,从而达到远程对第二节点120的网络和业务的可达、可感、可管等。在实施时,在不同的场景中,该通信方法的流程可由第一节点110或第二节点120触发,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介绍该通信方法。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述及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步骤仅是对该通信方法的可选步骤的示例,并不限定该通信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一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还可以交换实施顺序。
如图3所示,在一个示例中,该方法流程可由第一节点110触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10:第一节点110获取第一信息。
S320:第一节点110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节点120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其中,所述第一节点110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业务相关联。示例地,所述第一业务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是为了区分不同节点而加以描述,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节点可以为第二节点,第二节点可以为第一节点,图3中示出的方法流程,可以是第二节点120触发的,即第二节点120可以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一节点110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上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建立安全的通信连接所需的相关信息,该第一信息可以预先存储在该第一节点110或第二节点120侧,或者,也可由该第一节点110或第二节点120从网络侧或其它设备侧获取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可以处于无安全上下文场景,该第 一信息可以包括用于第一节点110与第二节点120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实施S320时,第一节点110可以根据该第一密钥与第二节点120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进而,基于协商获得的第一安全上下文,第一节点110与第二节点120之间可以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或者,该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可以处于有安全上下文场景,该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用于第一节点110与第二节点120通信的第一安全上下文,实施S320时,第一节点110与第二节点120之间可以根据该第一安全上下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信息为用于第一节点110与第二节点120通信认证的密钥的情况下,该密钥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节点110或所述第二节点120侧的预置密钥,或者该密钥可以来自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例如第三节点130侧的核心网),例如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同的情形下,S310-S320的具体实现过程有所不同,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方法流程图进行介绍。
情形一:第一信息包括用于第一节点110与第二节点120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
在该情形中,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无关联于第一业务的第一安全上下文,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时,可以首先获取所述第一密钥,之后基于所获取的第一密钥,先相互进行身份认证和协商第一安全上下文。在双方之间身份认证成功并获得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的情况下,该第一节点110可以基于所获得的第一安全上下文向第二节点120发起用于建立通信连接的消息,以基于该第一安全上下文在该第一节点110和该第二节点120之间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方法示例一:
在方法示例一中,可由第二节点120获取第一密钥,第二节点120获取第一密钥后,可向第一节点110上报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由第一节点110根据第二节点120上报的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密钥,并与第二节点120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从而在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建立安全的第一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方法示例一中所包括的步骤S411-S419仅为可选步骤的示例,在一些示例中,下述步骤还可以交换实施顺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如图4a所示,该通信方法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11(可选):第一节点110发送第六消息(例如系统消息)。相应地,第二节点120可以接收该第六消息。
示例地,该第六消息中可以携带(或者说承载)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110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支持对应于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一节点110支持的一种或多种密钥协商算法,以便第二节点120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从自身所支持的密钥协商算法中选择第一节点110同样支持的密钥协商算法,以完成双方之间的密钥协商,以便根据协商确定的密钥协商算法(例如前述的PSK算法),生成用于节点身份认证的相关认证参数。应理解,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节点之间进行密钥协商可以不限于是通过该第六消息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为便于理解和说明,本文中以PSK算法为例进行介绍。
进一步地,该第六消息中还可以携带所述第一节点110的身份标识(例如域标识(Domain ID)),该身份标识可用于唯一标识所述第一节点110。
示例地,该第六消息可以是单播消息,S411中,第一节点110可以向该第二节点120发送该第六消息。或者,该第六消息可以是广播消息,S411中,第一节点110可以广播该第六消息,第二节点120可以处于广播信号覆盖的范围内,且可以接收到该第六消息。
第二节点120接收到所述第六消息后,通过解析该第六消息,可以获知第一节点110支持的业务类型。
S412:该第二节点120(例如第二节点120的服务层)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第一密钥或第一密钥的类型。
示例地,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可以是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采用的通信制式的类型,例如5G技术。
应理解,实施S412时,该第二节点120还可以是根据用户输入的相关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密钥或第一密钥的类型,或者根据来自其它设备的相关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密钥或第一密钥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二节点120获取第一密钥或第一密钥的类型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一通信技术和第二通信技术的融合通信场景下,该第一密钥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实现方式:
示例1:第一密钥为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该第一密钥可以是在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配置的密钥(例如对应前文中述及的预置密钥),该密钥对应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可用于在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完成身份认证和安全上下文协商后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第一通信连接执行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对基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数据进行安全传输。相应地,该密钥对应的安全上下文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区分,该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也可称为普通密钥,与普通密钥对应的安全上下文也可称为普通安全上下文。
其中,以该普通密钥为普通PSK为例,该普通PSK的配置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方法中的任一种:
①配置密钥方法:通过预配置的方法,将该普通PSK预配置在第一节点110侧和第二
节点120侧。预配置方法的详细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②配置口令方法:用户在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上输入相同的口令。该口令可
以转换为该普通PSK,例如可以通过节点内的算法实现(比如密钥协商算法实现)转
换为普通PSK。应理解,不同的第二节点120可以使用不同口令接入同一个第一节点110,在此不再赘述。
③第三方服务器认证凭证配置方法:第三方服务器认证凭证配置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识
别第二节点120是否和第一节点110满足预设的绑定关系。第二节点120应可以获取
第一节点110的身份标识,并利用第二节点120的身份标识和第一节点110的身份标
识生成校验信息发送给第三方服务器,以获取认证口令。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获
取到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认证口令后,基于认证口令获得该普通PSK。
通过以上任一种配置方法,第二节点120和第一节点110之间可以配置相同的普通PSK。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120和第一节点110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完成两节点之间的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PSK的配置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2:第一密钥为用于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为便于区分,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密钥可称为融合密钥。其中,在具体实现时,该融合密钥可以包括可信密钥或非可信密钥,其中,所述可信密钥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密钥(例如前文中述及的在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节点120通过第一节点110发起到第三节点130的新的身份认证和/或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确定的三者之间的新的密钥),所述非可信密钥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密钥(例如前述所述及的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进行初始建链时采用的预置密钥,该预置密钥可以用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相互进行身份认证)。这里的网络可以理解为第三节点所对应的网络,例如可以为5G核心网。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密钥,可以理解为:没有经过网络或者无需经过网络确认的密钥(例如默认的密钥),或者虽然经过网络确认但是没有确认成功的密钥。第一密钥相应地可以为可信密钥或非可信密钥,该第一密钥对应于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可用于在融合通信场景下,保障在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以及第三节点130之间安全地实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或安全地传输通过第二通信技术实现的业务数据。该第一密钥例如可以是第三节点130,和第一节点110与第二节点120中的至少一个节点协商的密钥(例如对应前文中述及的新的密钥,或者对应可信密钥),比如该第一密钥可以是第三节点130和第一节点110协商的密钥,又比如该第一密钥可以是第三节点130和第二节点120协商的密钥,再比如,该第一密钥可以是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之间协商的密钥;又例如,第一密钥可以是非可信密钥。
以该融合密钥为融合PSK为例,该融合PSK可以是第三节点130侧的核心网下发至第一节点110和/或第二节点120的,或者,该PSK也可以是在第一节点110或第二节点120配置的默认密钥参数,配置实现可以是示例1中的三种方式之一或其它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可以接收来自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融合密钥。例如,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在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之前,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可以接收来自网络的融合密钥,并将其保存在本地,以便于在后续第一通信连接建立过程中,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可以根据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在第一通信连接建立过程中所使用的第一密钥。第一节点在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之前接收来自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融合密钥,还便于第一节点在第一通信连接建立过程中,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息,获取第一密钥。
其中,若该PSK未经过第三节点130侧的核心网(例如5G核心网)的鉴权和密钥协商过程或未协商达成一致,该融合PSK为非可信融合PSK。若该融合PSK经过第三节点130侧的核心网的鉴权和/或密钥协商过程且达成一致,该融合PSK为可信融合PSK。相应地,与可信融合PSK对应的安全上下文,为在融合通信场景下,用于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可信安全上下文,与非可信融合PSK对应的安全上下文,为在融合通信场景下,用于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非可信安全上下文。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可以理解为,至少支持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或者至少支持基于第二通信技术实现的业务传输的网络。
实施例S412时,该第二节点120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等,在上述示例1或示例2中述及的至少两个密钥中选择一个密钥作为该第一密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存在多个密钥的情况下,该多个密钥可以具有优 先级和使用原则,其中,第一密钥与第一业务相关联,在所述多个密钥中选择第一密钥至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在所述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和/或,在所述第一业务为对应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以上述的普通PSK、可信融合PSK和非可信融合PSK为例,该多个密钥的使用原则具体可以是:1)在融合通信场景下,针对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存在可信融合PSK,则不使用非可信融合PSK,而是使用可信融合PSK,即可信融合PSK的优先级高于非可信融合PSK的优先级;2)在融合通信场景下,针对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当不存在可信融合PSK时,使用非可信融合PSK,而不使用普通PSK;3)针对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即使存在融合PSK,也要使用普通PSK,以确保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的私有业务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密钥使用原则,第二节点120可以根据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相应的第一密钥或第一密钥的类型。比如,如果第一业务为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那么存在可信融合PSK则使用可信融合PSK(进一步地,如果基于可信融合PSK建立连接失败,则再使用非可信融合PSK),没有可信融合PSK时则使用非可信融合PSK。一般地,非可信融合PSK可以为默认值,示例地,当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为支持第二通信技术的设备时,该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中可以配置有该非可信融合PSK。又比如,如果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那么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可以通过普通PSK来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S413a:第二节点120(例如第二节点120的服务层)向第一节点110发送第一消息。相应地,第一节点110可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120的第一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也可称为密钥指示消息,该第一消息可以承载与所述第一密钥关联的信息,例如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或其他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密钥类型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密钥类型为以下任一种:非可信融合密钥(例如前述的非可信融合PSK)、可信融合密钥(例如前述的可信融合PSK)、或者普通密钥(例如前述的普通PSK)。该业务类型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业务类型为以下任一种: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在一些设计中,该第一消息中还可以携带该第二节点120的身份标识(例如媒体接入层标识),示例地,该第一消息可以表示为如下多元组:
(ID,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
S414:第一节点110根据所述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所述业务类型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密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110可以存储有多个密钥,实施S414时,第一节点110可以根据所述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所述业务类型指示信息,从本地的多个密钥中获取所述第一密钥。或者,实施S414时,第一节点110可以根据所述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所述业务类型指示信息,从其它设备获取该第一密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地,该第一密钥可以为如前所述的普通PSK、非可信融合PSK或可信融合PSK中的任一个,该普通PSK、非可信融合PSK或可信融合PSK的配置过程可以参考S412中的相关描述,不做具体赘述。
由此,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可以通过协商,对所选择的第一密钥达成一 致,进一步地,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即可基于所获得的第一密钥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
示例地,如图4a所示,该身份认证和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15a(可选):第二节点120向第一节点110发送关联请求消息。相应地,第一节点110接收该关联请求消息。
示例地,该关联请求消息中可以承载所述第二节点120的身份标识(例如域标识)、以及用于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的相关认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第二节点120选择的密钥协商算法(例如用KE alg表示)、密钥协商参数(例如用KEt表示)、第二节点120的安全能力(sec capabilities)和随机数(例如用NONCEt表示)等。安全能力可以包括第二节点120支持的密钥派生函数(key derivation function,KDF)、加密算法、完整性保护算法和认证加密算法中的一项或多项,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节点110可基于该关联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相关信息,处理该关联请求消息。
比如,对于使用配置密钥方式接入的第二节点120,若第一节点110配置了白名单,第一节点110可以根据第二节点120的身份标识,判断第二节点120的固定身份是否在该白名单中,如果不在,则丢弃该关联请求消息。
又比如,第一节点110可以判断第二节点120选择的密钥协商算法是否在前述的第六消息承载的信息(例如第一指示信息)中,如果不在则丢弃该关联请求消息;如果在,第一节点110可根据第二节点120的安全能力、第一节点110预配置的算法优选策略和业务类型选择优先级最高的算法,包括优先级最高的密钥派生函数以及信令面的认证加密算法和完整性保护算法,以及优先级最高的用户面的认证加密算法和完整性保护算法,或者,优先级最高的用户面的认证加密算法。其中,算法优选策略可以通过按照优先级排序的算法列表来实现,如第一节点110预配置的密钥派生函数优先级列表、信令面认证加密算法优先级列表、信令面完整性保护算法优先级列表、用户面认证加密算法优先级列表、用户面完整性保护算法优先级列表等。信令面和用户面选择的算法可以不同。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当选择的完整性算法或认证加密算法支持多个消息完整性代码(Message Integrity Code,MIC)长度时,第一节点110还可以根据选择的信令面完整性保护算法支持的MIC长度,选择信令面完整性保护的MIC长度,该过程例如可以通过星闪联盟规范的相应操作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该第一节点110还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中携带的相关信息和/或第一节点110自身选择的相关算法生成用于第一节点110的身份认证的相关认证参数。
示例地,第一节点110可产生私钥,并根据所选择的密钥协商算法(具体的密钥协商算法例如可以参照S411中的相关描述),生成相应的公钥,该公钥可作为第一节点110的密钥协商参数(例如用KEg表示)。或者,第一节点110可生成随机数(例如用NONCEg表示)。或者,第一节点110可根据第一消息中携带的KEt和密钥协商算法,计算出共享密钥(例如用K KE表示)。或者,第一节点110可根据K KE、NONCEt和NONCEg,使用选择的密钥派生函数计算出共享密钥(例如用Kgt表示),计算方式如下:
Kgt=KDF(K KE,NONCEt,NONCEg)。
或者,第一节点110可生成Kgt的标识(例如用Kgt ID表示)。或者,第一节点110可计算认证参数(例如用AUTHg表示),计算方式如下:
AUTHg=AUF(PSK,K KE,NONCEg,关联请求消息)| 高32位比特
其中,AUF()| 高32位比特,表示通过密钥派生函数AUF对括号内包括的参数进行运算,然后取高32位比特信息作为AUTHg。AUF与前述的KDF使用相同的认证加密算法。
第一节点110可以基于所获取的第一密钥、上述相关认证参数中的一种或多项,生成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第二消息的一个示例)。
示例地,该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用于第一节点110的身份认证的相关认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节点110的密钥协商参数KEg、随机数NONCEg、第一密钥对应的第一安全上下文关联的标识Kgt ID、选择的算法(algorithm)、MIC长度(MIC length)和认证参数AUTHg。选择的算法(algorithm)可以包括密钥派生算法、信令面的加密算法和完整性保护算法、用户面的加密算法和完整性保护算法、用户面的认证加密算法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一节点110还可以使用选择的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做完整性保护,即计算MIC,并将MIC包含在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中。
示例地,该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可以表示为如下多元组:
(KEg,NONCEg,Kgt ID,algorithm,MIC length,AUTHg) MIC
其中,该() MIC表示该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为经过完整性保护处理的消息。
S416:第一节点110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密钥关联的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第二消息的一个示例)。相应地,第二节点120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110的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消息可用于第一节点110的身份认证。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消息可用于第一节点110的身份认证,可以理解为,该第二消息包含的或者携带的信息可用于第一节点110的身份认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消息与第一密钥相关联,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二消息承载的信息中包括根据第一密钥生成的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二节点120可根据第一节点110选择的密钥派生函数,使用和第一节点110相同的方式计算出共享密钥Kgt、信令面的安全密钥,用户面的安全密钥等。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二节点120可检查第二消息的完整性,即校验MIC是否正确。如果完整性验证不通过,第二节点120丢弃该消息,并可重新发送关联请求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二节点120还可基于协商一致的第一密钥,验证AUTHg是否正确。如果AUTHg验证不通过,第二节点120丢弃该第二消息,并可重新发送关联请求消息。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查消息的完整性,可以包括检查消息包括或者承载的信息的完整性。
进一步地,该第二节点120还可根据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相关信息和/或自身的相关算法生成用于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的相关认证参数。
示例地,第二节点120可计算认证参数AUTHt,计算方法符合以下表达式:
AUTHt=AUF(PSK,K KE,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NONCEt,第一节点110的密钥协商算法能力,第一指示信息)| 高32位比特
其中,AUF()| 高32位比特,表示通过密钥派生函数AUF对括号内包括的参数进行运算,然后取高32位比特信息作为AUTHt。AUF和前述的KDF使用相同的认证加密算法。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二节点120可以在对第一节点110的身份认证成功后,基于上述生成的相关认证参数生成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第三消息的一个示例)。
S417:第二节点120向第一节点110发送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第三消息的一个示例)。相应地,第一节点110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120的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三消息可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且该第三消息可以是在所述第一节点110的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发送的。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消息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110的身份认证成功、以及用于所述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第三消息包含或者携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身份认证成功的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的信息。此外,作为一种可选的设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110身份认证成功的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的信息,可以通过相同的消息发送,或者通过不同的消息发送,相应地,第三消息可以对应一个消息,也可以对应多个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地,该第三消息中可以包含AUTHt。
示例地,第二节点120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做完整性保护。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120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做完整性保护,可以理解为,第二节点120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包含的或携带的信息做完整性保护。完整性保护生成的MIC可以携带在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中。当信令面加密保护启动时,第二节点120可以使用信令面的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Ks.enc对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做加密保护。
示例地,该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可以表示如下:
(AUTHt) MIC
其中,AUTHt为该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相关认证参数的示例,() MIC表示该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为经过完整性保护处理的消息。
此外,如果第二节点120对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进行了加密(或者,对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中包含的或携带的信息进行了加密),则第一节点110接收到该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后,可解密该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或者,解密该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中包含的或携带的信息)。
第一节点110可以检查该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的完整性(或检查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包含的或携带的消息的完整性),并验证该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中携带的AUTHt是否正确。如果完整性或AUTHt验证不通过,即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不成功,第一节点110可向第二节点120发送关联建立失败消息。如果完整性和AUTHt验证通过,第一节点110可为第二节点120生成用于标识该第二节点120的身份的临时ID(例如为物理层标识)。
第一节点110可以根据所述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相关信息,对第二节点120进行身份认证,该过程例如可以通过星闪联盟规范的相应操作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S418:第一节点110可在所述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关联建立消息(第四消息的一个示例)。相应地,第二节点120接收来自第一节点110的关联建立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四消息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四请求消息可以是在所述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发送的。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消息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成功、以及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第三消息包含或者携带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成功的信息和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信息。此外,作为一种可选的设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成功的信息和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信息,可以通过相同的消息发送,或者通过不同的消息发送,相应地,第四消息可以对应一个消息,也可以对应多个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地,该第四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节点110为第二节点120生成的以下一项或多项参数:临时ID(T-ID)(例如为物理层标识)、共享密钥Kgt的有效期(Kgt expiration)、[GKc/GK],[GK ID],[Galgorithm],[GK的有效期(GK expiration)]。
其中,[GKc/GK]表示当单播信令面的加密保护开启时携带第二节点120所在组的组密钥(例如用GK表示),当单播信令面的加密保护未开启时携带GKc,GKc由GK和保护组密钥GK机密性的密钥(例如用Kg表示)进行异或处理得到:
Kg=KDF(Kgt,COUNTERg,"group key");
其中,[GK ID]为GK的标识,Galgorithm为第二节点120所在组的组算法。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一节点110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关联建立消息做完整性保护。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110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关联建立消息做完整性保护,可以理解为,第一节点110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关联建立消息包含的或者携带的信息做完整性保护。完整性保护生成的MIC可携带在关联建立消息中。当信令面加密保护启动时,第一节点110可使用信令面的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Ks.enc对关联建立消息做加密保护。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110可使用信令面的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Ks.enc对关联建立消息做加密保护,可以理解为,第一节点110可使用信令面的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Ks.enc对关联建立消息包含的信息或携带的信息做加密保护。
示例地,该关联建立消息可以表示为如下多元组:
(临时ID,Kgt expiration,[GKc/GK],[GK ID],[Galgorithm],[GK expiration]) MIC
其中,() MIC表示该关联建立消息为经过完整性保护处理的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二节点120在接收到关联建立失败消息的情况下,可以重新发起关联请求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二节点120在接收到关联建立消息时,如果关联建立消息进行了加密(或者,关联建立消息包含的或者携带的信息进行了加密),则第二节点120可以解密该关联建立消息(或者,解密关联建立消息包含的或携带的信息)。第二节点120还可检查关联建立消息的完整性(或者,检查关联建立消息包含的或携带的信息的完整性)。
如果完整性验证不通过,则第二节点120丢弃该消息。
如果完整性验证通过,S419:第二节点120可向第一节点110发送关联完成消息。相应地,第一节点110可接收来自第二节点120的关联完成消息,所述关联完成消息可用于 表示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建立完成。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二节点120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关联完成消息做完整性保护。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120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关联完成消息做完整性保护,可以理解为,第二节点120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关联完成消息包含的或者携带的信息做完整性保护。当信令面加密保护启动时,第二节点120可使用信令面的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Ks.enc对关联完成消息做加密保护。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120可使用信令面的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Ks.enc对关联完成消息做加密保护,可以理解为,第二节点120可使用信令面的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Ks.enc对关联完成消息包含的或者携带的信息做加密保护。
示例地,该关联完成消息可以表示如下:
(关联完成消息) MIC
其中,() MIC表示该关联完成消息为经过完整性保护处理的消息。
第一节点110可以对接收到的关联完成消息进行处理。
例如,如果关联完成消息进行了加密(或者,关联完成消息包含的或者携带的信息进行了加密),则第一节点110可解密关联完成消息(或者,解密关联完成消息包含的或者携带的信息)。或者,第一节点110可以检查关联完成消息的完整性(或者,检查关联完成消息包含的或者携带的信息的完整性)。如果完整性验证不通过,则丢弃该消息。如果完整性验证通过,则执行后续流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安全上下文协商和关联完成之后,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可保存协商的第一安全上下文。
示例地,该第一安全上下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前述的身份ID、临时ID、Kgt、Kgt有效期、Kgt ID、密钥协商算法、信令面的加密算法和完整性保护算法、信令面的加密密钥和完整性保护密钥、用户面的加密算法和完整性保护算法或用户面的认证加密算法、用户面的加密密钥和完整性保护密钥或用户面的认证加密密钥、[GK]、[GK ID]、[组算法]、[GK有效期]等。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还可支持安全上下文过期删除机制,需要保存安全上下文的节点可以配置一个时钟,以支持该机制,在此不再赘述。或者,第一节点110还可保存第二节点120的身份标识与第一密钥的对应关系,第二节点120还可保存第一节点110的身份标识与第一密钥的对应关系。
在第一通信连接建立完成之后,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进行业务时,可以根据密钥类型或业务类型确定该第一通信连接的业务范围,并传输该业务范围对应的业务。
例如,基于可信融合PSK建立的通信连接(包括安全上下文)只能用于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基于普通PSK建立的通信连接(包括安全上下文)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如,可以是除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外的其他业务)。
方法示例二:
在该方法示例二中,可由第二节点120获取第一密钥,第二节点120获取第一密钥后,可以同步获取用于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的相关参数,并在同一消息(例如关联请求消息)中携带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以及用于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的 相关参数,以便第一节点110可以根据第二节点120上报的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密钥,并基于第二节点120上报的相关参数与第二节点120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从而在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建立安全的第一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方法示例二中所包括的步骤S411-S419仅为可选步骤的示例,在一些示例中,下述步骤还可以交换实施顺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4b所示,在方法示例二中,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11(可选):第一节点110发送第六消息(例如系统消息)。相应地,第二节点120可以接收该第六消息。详细实现可参见上文中结合图4a介绍的S41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12:该第二节点120(例如第二节点120的服务层)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第一密钥或第一密钥的类型。详细实现可参见上文中结合图4a介绍的S41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13b:第二节点120向第一节点110发送关联请求消息。相应地,第一节点110可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120的关联请求消息。
与图4a介绍的方法示例一相比,在该方法示例二中是在第二节点120发送的关联请求消息中携带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即方法示例二中的关联请求消息对应方法示例一中的第一消息和关联请求消息的合并,该关联请求消息中可以承载所述第一节点110的ID、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以及用于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的相关认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第二节点120选择的KE alg、KEt、第二节点120的安全能力和NONCEt等。安全能力可以包括第二节点120支持的KDF、加密算法、完整性保护算法和认证加密算法中的一项或多项。详细实现可参见上文中结合图4a介绍的S413a、S415a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14:第一节点110根据所述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所述业务类型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密钥。详细实现可参见上文中结合图4a介绍的S414,在此不再赘述。
S416:第一节点110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密钥关联的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第二消息的一个示例)。相应地,第二节点120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110的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详细实现可参见上文中结合图4a介绍的S416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17:第二节点120向第一节点110发送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第三消息的一个示例)。相应地,第一节点110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120的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详细实现可参见上文中结合图4a介绍的S417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18:第一节点110可在所述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关联建立消息(第四消息的一个示例)。相应地,第二节点120接收来自第一节点110的关联建立消息。详细实现可参见上文中结合图4a介绍的S418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19:第二节点120可向第一节点110发送关联完成消息。相应地,第一节点110可接收来自第二节点120的关联完成消息。详细实现可参见上文中结合图4a介绍的S419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方法示例三:
在方法示例三中,可由第一节点110获取第一密钥,第一节点110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密钥,与第二节点120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从而在第一节点110和第二 节点120之间建立安全的第一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方法示例三中所包括的步骤S421-S427仅为可选步骤的示例,在一些示例中,下述步骤还可以交换实施顺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4c所示,该通信方法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21(可选):第一节点110发送第六消息(例如系统消息)。相应地,第二节点120可以接收该第六消息。详细实现可参见上文中结合图4a介绍的S411,在此不再赘述。
S422:第二节点120向第一节点110发送关联请求消息。相应地,第一节点110可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120的关联请求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关联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该第二节点120的身份ID(例如媒体接入层标识)、以及用于指示第二节点120的能力的相关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第二节点120选择的密钥协商算法(例如用KE alg表示)、密钥协商参数(例如用KEt表示)、第二节点120的安全能力(sec capabilities)和随机数NONCEt等。安全能力可以包括第二节点120支持的密钥派生函数KDF、加密算法,完整性保护算法和认证加密算法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地,该关联请求消息可以表示为如下多元组:
(ID,KE alg,KEt,sec capabilities,NONCEt)。
S423:第一节点110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所述第一密钥。
应理解,实施S423时,该第一节点110还可以是根据用户输入的相关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密钥或者根据来自其它设备的相关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密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S423的详细实现可参见上文中结合图4a介绍的S412,在此不再赘述。
S424:第一节点110根据所述第一密钥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第二消息的一个示例)。相应地,第二节点120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110的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该安全上下文请求消息关联于第一密钥。详细实施细节可参见图4a中S416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25:第二节点120向第一节点110发送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第三消息的一个示例)。相应地,第一节点110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120的安全上下文响应消息。详细实施细节可参见图4a中S417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26:第一节点110在所述第二节点120的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关联建立消息(第四消息的一个示例)。相应地,第二节点120接收来自第一节点110的关联建立消息。详细实施细节可参见图4a中S418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27:第二节点120可向第一节点110发送关联完成消息。相应地,第一节点110可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关联完成消息。详细实施细节可参见图4a中S419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在图4a、图4b、图4c所示的通信方法中,在存在多个密钥的场景中,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可以选择与第一业务关联的第一密钥,并根据所述第一密钥完成双方之间的身份认证和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以在双方之间建立安全的第一通信连接,进而使得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进行业务时,可以根据使用不同密钥建立的安全通信连接传输对应业务的数据,以满足融合通信场景下的安全需求,并保障相应业务数据的安全性。
其中,与图4a、图4b所示的通信方法相比,图4c所示的通信方法中,可由第一节点110根据第二节点120的相关能力,例如在注册时上报的业务类型、业务特征、通信能力等,主动为该第二节点120选择密钥作为第一密钥,由此,第二节点120与第一节点110之间无需交互第一消息(即密钥指示消息),可以减少信令开销。
情形二:该第一信息包括用于第一节点110与第二节点120通信的第一安全上下文。
在该情形中,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均存在至少两套安全上下文,例如前述普通安全上下文、可信安全上下文和非可信安全上下文,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可以在所述至少两套安全上下文中协商确定所需的第一安全上下文,并基于该第一安全上下文建立安全的第一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情形二中所包括的步骤S431-S435仅为可选步骤的示例,在一些示例中,下述步骤还可以交换实施顺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4d所示,该通信方法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31(可选):第一节点110发送第六消息(例如系统消息)。相应地,第二节点120可以接收该第六消息。详细实现可参见上文中结合图4a介绍的S411,在此不再赘述。
S432:第二节点120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的类型。
应理解,实施S432时,该第二节点120还可以是根据用户输入的相关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的类型,或者根据来自其它设备的相关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二节点120获取第一安全上下文或第一安全上下文的类型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融合通信场景下,该第一安全上下文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实现方式:
示例3: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其中,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包括可信安全上下文或非可信安全上下文,其中,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安全上下文,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安全上下文。这里的网络可以理解为第三节点所对应的网络,例如可以为5G核心网。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安全上下文,可以理解为:没有经过网络或者无需经过网络确认的安全上下文(例如默认的密钥对应的安全上下文),或者虽然经过网络确认但是没有确认成功的安全上下文(例如对应于前述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密钥的安全上下文)。
以前述的与PSK对应的安全上下文为例,若该安全上下文未经过第三节点130侧的核心网(例如5G核心网)的鉴权和密钥协商过程或未协商达成一致,该安全上下文为非可信安全上下文,对应前述的非可信融合PSK。若该安全上下文经过第三节点130侧的核心网的鉴权和密钥协商过程且达成一致获得的,该安全上下文为可信安全上下文,对应前述的可信融合PSK。
示例4: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其中,与前述多个密钥的优先级和使用原则相似,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套安全上下文也可以有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和使用原则,其中,第一安全上下文与第一业务相关联,在所述至少两套安全上下文中选择第一安全上下文至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在所述 第一业务为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和/或,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比如,1)针对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存在用于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可信安全上下文,则不使用用于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非可信安全上下文,而是使用可信安全上下文,即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高于非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2)针对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使用用于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而不使用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即用于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非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高于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3)针对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即使存在用于融合通信场景下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也要使用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以确保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的私有业务的安全性。
实施S432时,第二节点120可以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基于上述使用原则,获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例如用于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或融合通信场景下的非可信安全上下文、或融合通信场景下的可信安全上下文。示例地,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可以是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采用的通信制式的类型,例如5G技术。
S433:第二节点120向第一节点110发送关联请求消息(第五消息的一个示例)。相应地,第一节点110接收所述关联请求消息。
示例地,该关联请求消息中可包含该第二节点120的临时ID(例如物理层标识)、和/或,与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关联的标识,例如表示为Kgt ID。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二节点120还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关联请求消息做完整性保护,计算得到的MIC可携带在该关联请求消息中。
示例地,该关联请求消息可表示为如下多元组:
(临时ID,Kgt ID) MIC
其中,() MIC表示该关联请求消息为经过完整性保护处理的消息。
S434:第一节点110根据临时ID和/或所述Kgt ID,获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一节点110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检查所述关联请求消息的完整性。
如果第一节点110无第二节点120的临时ID,或无相应的第一安全上下文,或第一节点110校验MIC失败,则第一节点110可向第二节点120发送失败消息并携带原因值(图中未示出)。第二节点120收到该失败消息后,可发起无安全上下文情况下的身份认证流程和安全上下文协商流程,例如可参见图4a或图4b的方法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第一节点110检查关联请求消息的完整性成功,则第一节点110可为第二节点120生成新的临时ID(T-ID)。
S435:第一节点110向第二节点120发送关联建立消息(即第七消息)。相应地,第二节点120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七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该关联建立消息中可包括第一节点110为第二节点120生成新的临时ID(T-ID)。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一节点110还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 密钥Ks.int对关联建立消息做完整性保护。当信令面加密保护启动时,第一节点110可使用信令面的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Ks.enc对关联建立消息做加密保护。
示例地,该关联建立消息可以表示为如下多元组:
(新临时ID) MIC
其中,() MIC表示该关联建立消息为经过完整性保护处理的消息。
其中,如果第一节点110对该关联建立消息进行了加密,则第二节点120可解密该关联建立消息。第二节点120还可检查关联建立消息的完整性。如果完整性验证不通过,则丢弃该消息。如果完整性验证通过,则S436:第二节点120可第一节点110发送关联完成消息(即第八消息)。
其中,第二节点120可使用信令面的完整性保护算法和完整性保护密钥Ks.int对关联完成消息做完整性保护。当信令面加密保护启动时,第二节点120可使用信令面的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Ks.enc对关联完成消息做加密保护。
示例地,该关联完成消息可以表示如下:
(关联完成消息) MIC
其中,() MIC表示该关联完成消息为经过完整性保护处理的消息。
由此,在图4d所示的通信方法中,在存在多套安全上下文的场景中,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可以选择与第一业务关联的第一安全上下文,并根据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在双方之间建立第一通信连接,进而使得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进行业务时,可以根据使用基于不同的安全上下文建立的第一通信连接传输对应业务的数据,以满足融合通信场景下的安全需求,并保障相应业务数据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节点120多次无法使用保存的安全上下文和第一节点110建立关联时,第二节点120可尝试删除保存的安全上下文,并采用前述图4a或图4b所示的方法,在第二节点120和第一节点110之间发起无安全上下文的关联流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相关特征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该装置5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501,用于与第二节点通信;处理单元502,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示例地,所述第一业务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4d所示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500,还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所执行的方法,例如,通信单元501,用于与第一节点通信;处理单元502,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一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示例地,所述第一业务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相关特征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 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所述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均可采用图6所示的形式。
如图6所示的装置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10和通信接口630。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610以及存储器62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
在如图6的装置中,处理器610在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时,可以通过通信接口630进行数据传输。
当通信装置采用图6所示的形式时,图6中的处理器610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620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装置600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可以通过接口与存储器耦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芯片系统还可以直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
示例地,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 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本申请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示例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所述第一密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承载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业务类型指示信息;
    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密钥类型指示信息或所述业务类型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密钥。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包括:
    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密钥关联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身份认证;
    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
    在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或者,
    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包括可信密钥或非可信密钥,其中,所述可信密钥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密钥,所述非可信密钥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密钥,所述可信密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密钥的优先级。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的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的第一安全上下文,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承载与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关联的 标识;
    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标识,获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或者,
    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包括可信安全上下文或非可信安全上下文,其中,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安全上下文,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安全上下文,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承载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信息。
  12.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一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节点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所述第一密钥。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承载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关联的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关联于所述第一密钥,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身份认证;
    在所述第一节点的身份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认证;
    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三消息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
  16. 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或者,
    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二 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包括可信密钥或非可信密钥,其中,所述可信密钥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密钥,所述非可信密钥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密钥,所述可信密钥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密钥的优先级。
  18. 根据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的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19.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安全上下文,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用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根据对应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类型,获取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或者,
    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安全上下文包括可信安全上下文或非可信安全上下文,其中,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为经过所述网络鉴权成功的安全上下文,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为未经过所述网络鉴权的安全上下文,所述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高于所述非可信安全上下文的优先级。
  22. 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承载与所述第一安全上下文关联的标识。
  23. 根据权利要求12-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承载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支持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信息。
  24.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节点,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二节点通信;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或者,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26.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一节点通信;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第一通信技术;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接入对应第二通信技术的网络的节点,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节点通信认证的第一密钥,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或者,在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钥为用于所述第二通信技术的业务的密钥。
  28.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数据或者代码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实现如所述权利要求1-11或12-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 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和,实现如权利要求12-2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
  30.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102233.0A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79813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2352 WO2023050373A1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1371A true CN117981371A (zh) 2024-05-03

Family

ID=85781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2233.0A Pending CN117981371A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91614A1 (zh)
KR (1) KR20240065291A (zh)
CN (1) CN117981371A (zh)
WO (1) WO20230503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75517C (en) * 2016-09-06 2022-06-14 Legic Identsystems Ag Method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a secured data package to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906624B (zh) * 2016-10-31 2023-07-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支持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认证的方法以及相关网络节点和无线终端
US10904882B2 (en) * 2019-03-25 2021-01-2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aling short range local area networks using dual interfaced first hub nodes and transmission schedule mapping
CN112491533B (zh) * 2019-09-12 2022-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密钥生成方法及装置
JP2024500489A (ja) * 2020-12-24 2024-01-09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セキュアアクセス方法およ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91614A1 (en) 2024-06-26
KR20240065291A (ko) 2024-05-14
WO2023050373A1 (zh)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8221B1 (ko) 무선 직접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비대칭 키를 사용하여 아이덴티티를 검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496320B2 (en)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
EP318699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pre-association service discovery
KR102024653B1 (ko) 사용자 장비(ue)를 위한 액세스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KR102094216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환경에서 프락시미티 기반 서비스 단말 간 발견 및 통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보안 방안 및 시스템
CN112514436B (zh) 发起器和响应器之间的安全的、被认证的通信
MX2009002507A (es) Autentificacion de seguridad y gestion de claves dentro de una red de multisalto inalambrica basada en infraestructura.
US1026396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200003108A (ko) 키 생성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장치,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및 통신 시스템
WO201311809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facilitating secure d2d discovery information
US11956626B2 (en) Cryptographic key gener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9076058B (zh) 一种移动网络的认证方法和装置
WO2023083170A1 (zh) 密钥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AU2021417645A1 (en) Secur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536269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149326A1 (en) Key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47103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端末
WO202223756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88549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05037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4024468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TWI641271B (zh) 一種存取認證方法、ue和存取設備
WO202408707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4026735A1 (zh) 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01388B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