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9845A - 改进的筒和气溶胶生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筒和气溶胶生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9845A
CN117979845A CN202280063140.6A CN202280063140A CN117979845A CN 117979845 A CN117979845 A CN 117979845A CN 202280063140 A CN202280063140 A CN 202280063140A CN 117979845 A CN117979845 A CN 117979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cking element
wicking
cartridge
heating element
aeros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31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格朗让
I·N·济诺维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Original Assignee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filed Critical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Publication of CN117979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98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4Wi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10Devices using liquid inhalabl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气溶胶生成系统(1000),其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1100),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元件(1102);以及筒(1200),所述筒包括壳体(1202)、芯吸元件(1204)和偏置装置(1206)。筒可与装置接合和脱离。当筒不与装置接合时,芯吸元件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并且不与加热元件接触。当筒与装置接合时,芯吸元件处于不同于相对于壳体的脱离芯吸元件位置的接合芯吸元件位置,并且与加热元件接触,并且偏置装置使芯吸元件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使得芯吸元件在与接合方向不平行的力方向上向加热元件施加力。

Description

改进的筒和气溶胶生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与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起使用的筒,并且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一些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和包括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筒。其他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与包括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与筒或气溶胶生成制品接合以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
具有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气溶胶生成制品通常具有以下优点:能够生成具有与传统香烟的味道非常相似的味道的气溶胶。这可以使传统香烟的吸烟者更容易切换到使用此类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系统。
具有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筒通常具有以下优点:允许对基质的组分的更精确控制以及基质之间的更大一致性。
将有利的是,提供可以与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起使用的筒,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配置成与包括固体基质的气溶胶生成制品一起使用。然后,装置的所有者可以能够选择与该装置一起使用包括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筒还是包括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制品。例如,将有利的是,提供可以与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起使用的筒,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细长(内部)加热元件,所述细长(内部)加热元件将通常穿透和从内部加热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或管状(外部)加热元件,所述管状(外部)加热元件将通常围绕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定位并且加热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筒。该装置可包括加热元件。筒可以包括壳体。筒可以包括芯吸元件。筒可以包括偏置装置。筒可以是可与所述装置接合的。筒可以是可从所述装置脱离的。当筒从所述装置脱离时,芯吸元件可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在脱离芯吸元件位置中,芯吸元件可以不与加热元件接触。当筒与装置接合时,芯吸元件可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接合芯吸元件位置可不同于相对于壳体的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在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中,芯吸元件可以与加热元件接触。在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中,偏置装置可以使芯吸元件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在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中,偏置装置可以使芯吸元件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使得芯吸元件在力方向上向加热元件施加力。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之后将理解的,由芯吸元件在力方向上施加到加热元件的力可以是由芯吸元件施加到加热元件的总合力。
所述筒可以通过所述筒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装置移动而可与所述装置接合和脱离。
力方向可以与接合方向不平行,例如基本上垂直于接合方向。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筒的气溶胶生成系统。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元件。筒包括壳体、芯吸元件和偏置装置。所述筒可通过所述筒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装置移动而与所述装置接合和脱离。当所述筒不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在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中,所述芯吸元件不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处于不同于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的接合芯吸元件位置,其中所述芯吸元件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并且所述偏置装置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使得所述芯吸元件在与所述接合方向不平行的力方向上向所述加热元件施加力。
有利地,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偏置装置使芯吸元件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使得芯吸元件向加热元件施加力。此力可以提供芯吸元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一致且紧密的接触。当加热元件被激活时,这可以允许相对快速地形成气溶胶。
有利地,力方向与接合方向不平行。因此,由芯吸元件施加到加热元件的总合力在与接合方向不平行的方向上不为零。在加热元件在接合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这可有利地意味着芯吸元件接触加热元件的侧面并且向加热元件的侧面施加力。这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在一些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元件的侧面是加热元件的主要加热表面并且提供相对大的面积以便芯吸元件接触。另外,此布置可允许芯吸元件在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的期望位置处接触加热元件。在加热元件的温度沿着其长度变化的情况下,这可能是特别有利的。
加热元件可包括外部加热表面。芯吸元件可包括外部接触表面。当筒与装置接合时,加热元件的外部加热表面可以接触芯吸元件的外部接触表面。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加热元件的外部加热表面可以接触芯吸元件的外部接触表面。
有利地,此布置可允许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从芯吸元件内朝向芯吸元件的外部被芯吸以便加热。此布置也可有利地允许芯吸元件的外部接触表面处或附近的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被加热元件快速地蒸发并且夹带在横穿或经过芯吸元件的气流中。
加热元件可以为细长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可具有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加热元件可以具有在垂直于加热元件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宽度。加热元件可具有在垂直于加热元件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一者或两者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厚度。加热元件的长度可以是其宽度和厚度中的一者或两者的至少2、3、5、10、20、30、50或100倍。加热元件的宽度可以是其厚度的至少2、3、5、10、20或30倍。力方向可以与加热元件方向不平行,例如垂直于加热元件方向。
有利地,力方向与加热元件方向不平行(例如垂直)可以意味着在使用中芯吸元件接触加热元件的侧面并且向加热元件的侧面施加力。这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在一些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元件的侧面是加热元件的主要加热表面并且提供相对大的面积以便芯吸元件接触。另外,此布置可允许芯吸元件在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的期望位置处接触加热元件。在加热元件的温度沿着其长度变化的情况下,这可能是特别有利的。
加热元件可为基本上平坦的。加热元件可以包括侧面。外部加热表面可以包括侧面或是侧面。侧面可以由加热元件的宽度和长度限定。加热元件的侧面可以面向基本上垂直于加热元件方向的方向。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芯吸元件可接触加热元件的侧面。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芯吸元件可以向加热元件的侧面施加力。
在使用中芯吸元件接触加热元件的侧面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在一些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元件的侧面是加热元件的主要加热表面并且提供相对大的面积以便芯吸元件接触。另外,此布置可允许芯吸元件在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的期望位置处接触加热元件。在加热元件的温度沿着其长度变化的情况下,这可能是特别有利的。
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由所述芯吸元件施加到所述加热元件的力可以大于0.1牛顿。
有利地,大于0.1牛顿的力可以提供芯吸元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足够紧密的接触。
当筒与装置接合时,芯吸元件施加到加热元件的力可小于10牛顿。
取决于加热元件,大于10牛顿的力可能面临破裂或以其他方式损坏加热元件的风险。因此,可能有利的是,力不大于10牛顿以便降低破裂加热元件的风险。
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腔室。腔室可以用于接收筒的至少一部分。加热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腔室内。使筒与气溶胶生成装置接合可包括例如通过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装置移动筒而在腔室中接收筒的至少一部分。
有利地,腔室可以降低用户接触加热元件的可能性。有利地,腔室可有助于保护加热元件。有利地,腔室可有助于引导筒以便将芯吸元件定位在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中。
筒可以仅在一个特定取向上,或仅在预定数量的取向上,例如仅在两个、三个或四个取向上可与装置接合。筒可以键接到装置。筒可以键接到装置使得筒仅在一个特定取向上,或仅在预定数量的取向上,例如仅在两个、三个或四个取向上可与装置接合。
所述装置可以包括装置引导构件。筒可以包括筒引导构件。当筒与装置接合时,筒引导构件可以接合装置引导构件。筒引导构件与装置引导构件之间的接合可以允许筒仅在一个特定取向上或仅在预定数量的取向上,例如仅在两个、三个或四个取向上与装置接合。
例如,筒(例如筒的壳体)可以成形为使得筒可以仅在一个取向上至少部分地被接收在腔室中。替代地,筒(例如筒的壳体)可以成形为使得筒可以仅在两个取向上至少部分地被接收在腔室中。
作为另一实例,装置的腔室可包括沿着腔室的长度延伸的两个凹部。筒可包括对应的突起。突起可能需要插入到两个凹部中的一个凹部中以便筒被接收在该装置中。因此,筒可以仅在两个取向上可与装置接合,第一取向对应于被接收在第一凹部中的突起,并且第二取向对应于被接收在第二凹部中的突起。
有利地,筒仅在预定数量的取向中的一个取向上可与装置接合可以确保芯吸元件当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接触加热元件的期望表面。例如,在加热元件是具有两个相对的侧面的基本上平坦的叶片状加热元件的情况下,可能期望筒与装置的接合导致芯吸元件接触加热元件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为了可靠地促进这种接触,筒可以仅在一个取向上或仅在两个取向上可与装置接合,在该取向中,芯吸元件接触加热元件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
接合方向可以与加热元件方向平行。
装置可以限定装置纵向方向。该装置可以具有在装置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度。装置的长度可以大于装置的宽度和厚度中的一者或两者,例如比其大至少100%、200%、300%、500%或1,000%。装置纵向方向可以与加热元件方向和接合方向中的一者或两者平行。
腔室可以限定腔室纵向方向。腔室纵向方向可以与接合方向和加热元件方向中的一者或两者平行。腔室纵向方向可以与装置纵向方向平行。
筒可以限定筒纵向方向。筒纵向方向可以与接合方向和加热元件方向中的一者或两者平行。筒纵向方向可以与腔室纵向方向和装置纵向方向中的一者或两者平行。
加热元件可以用于穿透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元件可以包括自由端。自由端可以是锥形的。有利地,锥形自由端可以使加热元件更容易穿透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
加热元件可以包括基部。基部可以位于加热元件的与自由端相对的端部处。加热元件的基部可以位于装置的腔室的基部处。加热元件,例如加热元件的基部,可以固定到装置,例如装置的腔室,例如装置的腔室的基部。有利地,这种固定可以将加热元件锚固在适当位置以防止加热元件在筒与装置的接合和脱离期间移动。
加热元件可包括或者是加热叶片、针或杆,例如用于穿透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加热叶片、针或杆。
加热元件可以基本上居中地位于装置的腔室内。加热元件可以位于装置的腔室内的径向中心位置。加热元件的长度可以在腔室纵向方向上延伸。
另外,或作为配置成穿透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并且从内部加热基质的内部加热元件的替代,该装置可包括配置成从外部加热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外部加热元件。这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说明。
腔室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外部腔室壁限定。加热元件可以位于外部腔室壁处或附近。加热元件可以限定腔室壁的至少一部分。加热元件可以定位成比腔室的中心更靠近外部腔室壁。加热元件可包括面向径向向内方向的加热表面。加热元件可包括面向腔室的中心的加热表面。加热元件可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内表面可配置成被加热到比外表面更高的温度。加热元件可以为管状加热元件。管状加热元件的径向中心可以与腔室的径向中心重合。
除了加热元件之外,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二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配置成从外部加热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这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说明。
该装置可包括第二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可以与加热元件相对。所述装置可以配置成在加热元件与第二加热元件之间接收气溶胶形成基质。第二加热元件可以位于外部腔室壁处或附近。第二加热元件可以限定腔室壁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加热元件可以定位成比腔室的中心更靠近外部腔室壁。第二加热元件可包括面向径向向内方向的加热表面。第二加热元件可包括面向腔室的中心的加热表面。第二加热元件可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内表面可配置成被加热到比外表面更高的温度。
与使用的加热元件的类型无关,加热元件可包括加热表面。在使用中,加热表面可以提供不均匀温度表面。加热表面的温度可以沿着加热元件方向变化。加热表面的温度可以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变化。
加热元件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可以配置成被加热到比第二部分更高的温度,例如加热到比第二部分高至少5、10、20、30、50、75或100摄氏度的温度。第一部分可以沿着加热元件方向与第二部分间隔开。第一部分可以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与第二部分间隔开。
有利地,具有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变化的温度可以允许通过选择芯吸元件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在何处接触加热元件而选择芯吸元件接触加热元件的点处的温度。例如,第一筒可包括长芯吸元件,该长芯吸元件配置成在预期温度为约280摄氏度的第一点处接触加热元件。此温度对于蒸发第一筒的特定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可能是最佳的。第二筒可包括短芯吸元件,所述短芯吸元件配置成在第二点处接触加热元件,所述第二点比第一点更远离基部并且更靠近加热元件的自由端,其中温度预期为约320摄氏度。此温度对于蒸发第二筒的特定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可能是最佳的。
加热元件可以包括基部。加热元件可以包括自由端。第二部分可以定位成比第一部分更靠近基部。第一部分可以定位成比第二部分更靠近自由端。第二部分可以定位成与靠近自由端相比更靠近基部。第一部分可以定位成与靠近基部相比更靠近自由端。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芯吸元件可以与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接触。
有利地,在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中,芯吸元件可以接触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并且向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施加力,并且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可以与靠近自由端相比更靠近基部。如果芯吸元件接触更靠近基部的加热元件,则该力可以围绕基部向加热元件施加较小的力矩。围绕基部施加到加热元件的较小力矩可以降低加热元件破裂的可能性。因此,芯吸元件接触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可有利地降低加热元件在芯吸元件施加到加热元件的力下破裂的可能性。另外,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可以在比加热元件的第一部分更低的温度下操作。此较低温度可更适合于蒸发一些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
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不均匀温度加热表面。例如,在加热元件是电阻加热元件的情况下,加热元件可以包括衬底上的电阻轨。轨可以位于加热元件的外部加热表面上。在使用中,电流可穿过轨以加热该加热元件。不均匀温度加热表面可以通过以下被实现:在轨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延伸时改变轨的厚度,从而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改变轨的电阻率。替代地,轨可以具有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的曲折路径,并且相邻匝之间的间隔可以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相邻匝定位成更靠近在一起的情况下,可以产生更多的热,并且这个区域中的加热元件的温度可以大于相邻匝更远地间隔开的区域中的加热元件的温度。作为另一替代,轨可包括具有不同电阻率的不同材料,并且这可用于提供不均匀温度加热表面。在加热元件是可感应加热的加热元件的情况下,加热元件可以包括感受器材料或由感受器材料形成,并且加热元件的厚度可以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变化。因此,当暴露于波动的电磁场时,加热元件的较薄区域可以比加热元件的较厚区域产生更少的热。作为另一实例,在加热元件是可感应加热的加热元件的情况下,加热元件的材料组成可沿着加热元件的长度变化。例如,一些区域可以包括比其他区域更大比例的感受器元件,并且因此在存在波动的电磁场的情况下被加热到较高温度。在阅读本公开之后,技术人员将知道提供不均匀温度加热表面的各种方式。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与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起使用的筒。该装置可包括加热元件。筒可以包括芯吸元件。筒可以包括壳体。筒可以包括偏置装置。芯吸元件可以是可相对于壳体移动的,例如可在脱离芯吸元件位置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之间移动。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偏置装置可以使芯吸元件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与具有加热元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起使用的筒。所述筒包括芯吸元件、壳体和偏置装置。所述芯吸元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脱离芯吸元件位置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之间移动。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偏置装置使芯吸元件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
有利地,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偏置装置使芯吸元件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在使用中,这可能意味着在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中,芯吸元件接触装置的加热元件并且向所述加热元件施加力。此力可以提供芯吸元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一致且紧密的接触。当加热元件被激活时,这可以允许相对快速地形成气溶胶。
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筒一样,第二方面的筒可以配置成例如通过筒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装置移动而与气溶胶生成装置接合和脱离。当所述筒不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可以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并且可以不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可以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并且可以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偏置装置可以使芯吸元件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偏置装置可以使芯吸元件朝向加热元件偏置。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偏置装置可以使芯吸元件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和加热元件中的一者或两者偏置,使得芯吸元件在力方向上向加热元件施加力。
有利地,该力可以提供芯吸元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一致且紧密的接触。当加热元件被激活时,这可以允许从芯吸元件保持的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相对快速地形成气溶胶。
力方向可以与接合方向不平行,例如基本上垂直于接合方向。由芯吸元件在力方向上施加到加热元件的力可以是由芯吸元件施加到加热元件的总合力。
有利地,力方向可以与接合方向不平行。在加热元件在接合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这可有利地意味着芯吸元件接触加热元件的侧面并且向加热元件的侧面施加力。这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在具有细长内部加热元件的通常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元件的侧面提供相对大的面积以便芯吸元件接触。
偏置装置可至少部分地由芯吸元件提供。偏置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可与芯吸元件成一体。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偏置装置可以使芯吸元件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因此,偏置装置可被视为芯吸元件的一部分,或芯吸元件可被视为包括偏置装置。
有利地,在偏置装置完全由芯吸元件提供的情况下,可能不需要另外的偏置装置。有利地,在偏置装置部分地由芯吸元件提供的情况下,与芯吸元件根本不提供偏置装置的情况相比可以向加热元件施加更大的力。
当筒与装置接合时,芯吸元件可以弹性变形。当筒与装置接合时,芯吸元件可弹性变形使得芯吸元件的弹性使芯吸元件朝向加热元件和脱离芯吸元件位置中的一者或两者偏置,例如从而向加热元件施加所述力的至少一部分。芯吸元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接到壳体。芯吸元件的一部分可固定到壳体。例如,芯吸元件的端部可以固定到壳体。芯吸元件的另一端可以不固定到壳体。在此意义上,芯吸元件可以如悬臂那样起作用。
有利地,芯吸元件的弹性的使用可以提供可靠的方式来向加热元件施加预定大小的力。这可能是因为每次筒与装置接合时,可以预期芯吸元件弹性变形相同的量,并且因此向加热元件施加相同的力。
偏置装置可以至少部分地由阻力部件提供。当筒与装置接合时,阻力部件可以使芯吸元件朝向加热元件和脱离芯吸元件位置中的一者或两者偏置,例如从而向加热元件施加所述力的至少一部分。
有利地,在偏置装置完全由阻力部件提供的情况下,由于芯吸元件不再提供偏置装置,芯吸元件可能存在更大的设计自由度。有利地,在偏置装置部分地由阻力部件提供的情况下,与阻力部件根本不提供偏置装置的情况相比可以向加热元件施加更大的力。
阻力部件可与芯吸元件分开。阻力部件可以接触芯吸元件。阻力部件可以联接到芯吸元件。
阻力部件可包括或可为弹簧,例如螺旋弹簧、盘旋弹簧、气弹簧、片簧或另一类型的弹簧。阻力部件可以包括或可以是弹簧状部件。阻力部件可以包括或可以是可弹性变形材料,例如可弹性变形聚合物或泡沫。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与当芯吸元件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时相比,阻力部件可处于更高的能量状态。例如,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阻力部件可以被压缩。在这种压缩状态下,阻力部件可以用来膨胀,从而提供偏置装置的至少一部分。
芯吸元件可以包括结构,例如可弹性变形结构。可弹性变形结构可以至少部分地提供偏置装置。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可弹性变形结构可以弹性变形。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可弹性变形结构可以弹性变形,使得可弹性变形结构的弹性使芯吸元件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可弹性变形结构可以弹性变形,使得可弹性变形结构的弹性使芯吸元件朝向加热元件偏置。
有利地,可弹性变形结构可以提供可靠的方式来向加热元件施加特定大小的力。这可能是因为每次筒与装置接合时,可以预期可弹性变形结构弹性变形相同的量,并且因此向加热元件施加相同的力。
芯吸元件,例如芯吸元件的可弹性变形结构,可以包括一根或多根线材。芯吸元件,例如芯吸元件的可弹性变形结构,可以包括一根或多根线材的网络,例如交织线材的网络。
芯吸元件,例如芯吸元件的可弹性变形结构,可以包括网。网可以由一根或多根线材的网络,例如交织线材的网络形成。网可以通过在一个或多个片材中形成多个孔而形成。
有利地,网可以提供合适的物理特性,所述物理特性允许芯吸元件至少部分地提供偏置装置,以及合适的芯吸特性,所述芯吸特性允许芯吸元件在使用中朝向装置的加热元件芯吸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
网可以限定多个孔。每个孔可以具有小于1000、800、600、400、200、100、80、60、40或20微米的尺寸。每个孔可以具有大于10、20、40、60、80、100、200、400或600微米的尺寸。每个孔可以具有在10与600、10与400、10与200、10与150或10与100微米之间的尺寸。
有利地,这种孔尺寸可以为芯吸元件提供合适的芯吸特性。
芯吸元件,例如芯吸元件的网或线材可以包括具有至少0.01、1、5、50、100或150千兆帕斯卡(GPa)的杨氏模量(也称为弹性模量)的材料或由该材料形成。
有利地,更大的弹性模量可以允许芯吸元件在给定偏转下施加更大的力。
芯吸元件,例如芯吸元件的网或线材可以包括在20摄氏度下具有小于20、15、10、5、2或0.1兆西门子/米(10^6S/m)的电导率的材料或由该材料形成。
在一些布置中,可能的是,电流流过芯吸元件或在芯吸元件中感生。例如,在加热元件配置成由于存在波动的电磁场而被感应加热的情况下,可能的是,波动的电磁场将在芯吸元件中导致涡流。替代地,在加热元件包括电阻轨,电流在使用中通过所述电阻轨以加热加热元件的情况下,可能的是,如果芯吸元件接触此轨,则一些电流可以流过芯吸元件。在这种情形中,可能有利的是,减少流过芯吸元件的电流,以便减少在定位成相对远离加热元件的芯吸元件的部分中由此电流产生的热量。因此,较低的电导率可能是有利的。
芯吸元件,例如芯吸元件的网或线材可以包括在20摄氏度下具有小于400、200、100、50、30或20瓦/米开尔文(W/mK)的热导率的材料或由该材料形成。
有利地,较低的热导率可以减少从加热元件传递到芯吸元件中的热量,特别是定位成相对远离加热元件的芯吸元件的部分。
线材可以是非磁性的。线材可以是金属线材,例如钢线材,例如不锈钢线材。
有利地,诸如钢或不锈钢线材的金属线材可以为芯吸元件提供合适的物理特性,诸如合适的弹性模量、电导率和热导率。
芯吸元件可包括支撑材料。支撑材料可增加芯吸元件的刚性。芯吸元件的可弹性变形结构、网和线材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包括支撑材料或由支撑材料形成。支撑材料可是或可包括聚合物或塑料材料。有利地,支撑材料可以允许芯吸元件在给定偏转下施加更大的力。
芯吸元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包括支撑材料或由支撑材料形成。芯吸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可由支撑材料覆盖或层压。芯吸元件可包括液体保持材料,如下面更详细地论述的。支撑材料可具有比液体保持材料更大的杨氏模量。液体保持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可由第二材料覆盖或层压。有利地,聚合物或塑料材料可有助于为芯吸元件提供合适的柔性水平。每根线材的厚度可以为至少10、15、25或50微米。每根线材的厚度可以小于200、150、100或75微米。每根线材的厚度可以在10至200微米、或10至150微米、或10至100微米、或10至75微米、或15至200微米、或15至150微米、或15至100微米、或15至75微米之间。
可能优选的是,每根线材的厚度在10与200微米之间,并且可能特别优选的是,每根线材的厚度在15与75微米之间。
有利地,具有这种厚度的线材可能足够可延展以形成芯吸元件的期望形状,但也足够抗弹性变形使得它们能够在使用中向加热元件施加适当大小的力。
每个孔可以具有大于每根线材的厚度的尺寸。每个孔可以具有大于界定该特定孔的每根线材的厚度的尺寸。每个孔可以具有不大于每根线材的厚度的三倍的尺寸。每个孔可以具有不大于界定该特定孔的每根线材的厚度的三倍的尺寸。
有利地,这种孔尺寸,特别地结合上文所列的线材厚度,可以确保芯吸元件具有合适的芯吸特性。
芯吸元件可包括液体保持材料。液体保持材料可以与可弹性变形结构接触。液体保持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保持在可弹性变形结构内。液体保持材料可以与网接触或形成网的一部分。
有利地,液体保持材料的使用可以允许芯吸元件保持更多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
网可包括一根或多根细丝,例如非金属细丝。每根细丝可包括液体保持材料或可由液体保持材料形成。
液体保持材料可包括棉、羊毛、玻璃纤维、粘胶线和人造丝中的一种或多种或可由其形成。
有利地,这种液体保持材料能够保持大量液体。
芯吸元件可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一根或多根线材。芯吸元件可包括由第二材料形成的一根或多根细丝。第二材料可以不同于第一材料。网可以是混合网,该混合网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一根或多根线材和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的一根或多根细丝。一根或多根线材中的一根或多根可以与一根或多根细丝中的一根或多根接触。一根或多根线材可以与一根或多根细丝交织。
有利地,混合网的使用可以允许使用不同材料来实现网的不同目标。例如,第一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并且可以为网提供适当的弹性,使得芯吸元件能够至少部分地提供偏置装置。第二材料可以是液体保持材料,并且可以允许网保持更多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
第一材料可包括或可为金属,例如钢或不锈钢。有利地,诸如钢和不锈钢的金属可以为芯吸元件提供合适的物理特性,诸如合适的弹性模量、电导率和热导率。
第二材料可以包括或可以是液体保持材料。第二材料可包括棉、羊毛、玻璃纤维、粘胶线和人造丝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材料可以是棉、羊毛、玻璃纤维、粘胶线和人造丝中的任何一种。有利地,这种材料可以允许芯吸元件保持更多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
芯吸元件可以包括多根细丝。细丝可以如上所述,因此可以由液体保持材料形成。多根细丝可以例如以绳的形式缠绕。
多根细丝可以由加强网和一根或多根加强线材中的一者或两者加强。这里描述的关于网的特征可以适用于加强网。这里描述的关于线材的特征可以适用于加强线材。
有利地,这种布置可以为芯吸元件提供合适的弹性和合适的芯吸特性。
芯吸元件可包括两个网条。这里描述的关于网的特征可以适用于网条。
芯吸元件可以包括夹在两个网条之间的液体保持材料。
有利地,这种布置可以为芯吸元件提供合适的弹性和合适的芯吸特性。
芯吸元件可包括折叠网条。这里描述的关于网的特征可以适用于折叠网条。
芯吸元件可以包括折叠网条的折叠之间的液体保持材料。
折叠网条可折叠以便在两个基本上相对的表面之间提供空间。芯吸元件可包括在相对表面之间的空间中的液体保持材料。
有利地,这种布置可以为芯吸元件提供合适的弹性和合适的芯吸特性。
芯吸元件可包括多折叠网条。也就是说,芯吸元件可以包括网条,所述网条包括一个或多个折叠。这里描述的关于网的特征可以适用于多折叠网条。
芯吸元件可以包括在多折叠网条的一个或多个折叠之间的液体保持材料。
网条可折叠多次以在基本上相对的表面之间提供至少两个空间。芯吸元件可以包括在相对表面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或每个空间中的液体保持材料。
有利地,这种布置可以为芯吸元件提供合适的弹性和合适的芯吸特性。
芯吸元件可以包括卷起或涡卷网。卷起或涡卷网的端视图可以看起来基本上螺旋状的。这里描述的关于网的特征可以适用于涡卷网。
芯吸元件可以包括在卷起或涡卷网内或包裹到卷起或涡卷网中的液体保持材料。
有利地,这种布置可以为芯吸元件提供合适的弹性和合适的芯吸特性。
芯吸元件可包括基本上管状的网。这里描述的关于网的特征可以适用于基本上管状的网。
芯吸元件可以包括在基本上管状的网内的液体保持材料。
基本上管状的网可以在形成基本上管状的网的表面之间提供空间。芯吸元件可以包括该空间中的液体保持材料。
有利地,这种布置可以为芯吸元件提供合适的弹性和合适的芯吸特性。
芯吸元件可以包括网,并且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网可以与加热元件接触。
网可以包括多根线材。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至少60%、80%或90%数量的线材(例如每根线材)可以与加热元件接触。因此,作为实例,网可以包括10根线材,并且那些线材中的至少6、8或9根线材,或者那些线材中的所有10根线材可以与加热元件接触。有利地,更大比例数量的线材与加热元件接触可以允许芯吸元件在芯吸元件的给定偏转下向加热元件施加更大的力。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芯吸元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小于2,000平方毫米、更特别地小于500平方毫米。
有利地,芯吸元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相对小的接触面积可以最小化到芯吸元件中的热耗散。相反,更多由加热元件产生的热可用于蒸发紧邻芯吸元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接触区域的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
筒可包括反元件。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反元件可接触加热元件。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反元件可以在反力方向上向加热元件施加反力,例如以至少部分地抵消芯吸元件施加到加热元件的力。
有利地,反元件可以减小由加热元件上的力产生的净弯曲力矩。因此,反元件可以降低力破裂或以其他方式损坏加热元件的可能性。
反力方向可以与力方向基本上相反。有利地,这可以允许力和反力具有零的净合力。
反元件可以是第二芯吸元件。有利地,这可以允许筒高效地利用从两个加热元件或从加热元件的两个加热表面生成的热来生成气溶胶。
芯吸元件和反元件可以是分开的。芯吸元件和反元件可以连接。芯吸元件和反元件可以连接使得液体能够从芯吸元件被芯吸到反元件或从反元件被芯吸到芯吸元件。
加热元件,例如细长加热元件可具有面向第一方向的第一表面,例如第一加热表面。加热元件可具有面向第二方向的第二表面,例如第二加热表面。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基本上相反。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芯吸元件可接触第一表面。芯吸元件可向第一表面施加力。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反元件可接触第二表面。反元件可以向第二表面施加反力。
芯吸元件可包括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反元件可包括反元件接触部分。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反元件接触部分可以接触加热元件。例如,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可以接触加热元件的第一表面,并且反元件接触部分可以接触加热元件的第二表面。
有利地,在这种布置中,由反元件施加的反力可以基本上与芯吸元件施加的力相反。
当芯吸元件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时,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反元件接触部分可以接触或可以分开小于5、3、2或1毫米的距离。在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中,加热元件可以被接收在芯吸元件和反元件之间,例如在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反元件接触部分之间。
有利地,在芯吸元件和反元件的静止位置中的小分离距离或没有分离距离可以意味着当加热元件被接收在芯吸元件与反元件之间时,芯吸元件和反元件两者都向加热元件施加力。
当芯吸元件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时,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反元件接触部分可以配置成抵抗分离。当芯吸元件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时,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反元件接触部分可以配置成抵抗分离超过预定距离,例如1、2或3mm。
当芯吸元件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时,偏置装置可以抵抗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反元件接触部分的分离。当芯吸元件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时,偏置装置可以抵抗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反元件接触部分分离超过预定距离,例如1、2或3mm。
因此,有利地,当加热元件被接收在芯吸元件与反元件之间以便增加其间的分离时,芯吸元件和反元件两者都可以向加热元件施加力。
关于芯吸元件描述的特征可以适用于反元件。反元件可以与芯吸元件基本上相同。例如,关于芯吸元件的结构、材料和形状描述的特征可以适用于反元件。
芯吸元件可以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可在筒纵向方向上延伸。芯吸元件可以包括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在横向于或垂直于筒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从第一部分突出。突出部分可包括芯吸元件接触部分。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芯吸元件的突出部分可以配置成接触加热元件。
芯吸元件,例如芯吸元件的突出部分,可包括弯曲外部部分。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可邻近弯曲外部部分或是弯曲外部部分的一部分。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加热元件可处于接合加热元件位置。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弯曲外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远离加热元件弯曲,例如弯曲外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弯曲外部部分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时可以远离加热元件方向弯曲。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在弯曲外部部分在加热元件方向上朝向加热元件的基部或远离加热元件的自由端延伸时,弯曲外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远离加热元件方向弯曲。
有利地,弯曲外部部分可用于将加热元件引导到接合加热元件位置中。这可以降低加热元件卡在芯吸元件上,例如加热元件的锥形端卡在芯吸元件的网的孔中的可能性。
当芯吸元件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在弯曲外部部分在加热元件方向上远离加热元件的基部或朝向加热元件的自由端延伸时,弯曲外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远离加热元件方向弯曲。
有利地,这可以减小芯吸元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弯曲外部部分在接合方向上延伸时,弯曲外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远离接合方向弯曲。有利地,这可以用于将加热元件引导到接合加热元件位置中。
在弯曲外部部分在与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时,弯曲外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远离接合方向弯曲。有利地,这可以减小芯吸元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
芯吸元件的外部弯曲部分可以是弯曲的,以便在筒与装置接合时将加热元件朝向接合加热元件位置引导。
筒可包括用于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集器。储集器可以保持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储集器可以与芯吸元件流体连通。储集器可以与反元件流体连通。
有利地,储集器可以允许筒保持更多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
筒可包括用于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第二储集器。第二储集器可以保持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第二储集器可以与反元件流体连通。
筒可以为例如用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再填充的。储集器可以为例如用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再填充的。第二储集器可以为例如用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再填充的。
有利地,这可以允许筒被重复使用。
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电源,例如电池。电源可以连接到加热元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可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以连接到电源。控制器可以连接到加热元件。控制器可以控制从电源到加热元件的电力供应。控制器可以控制加热元件的温度。
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为手持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是便携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是吸烟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具有与常规雪茄或香烟相当的大小。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为基本上正圆柱形形状。气溶胶生成装置可具有30毫米与150毫米之间的总长度。气溶胶生成装置可具有5毫米与30毫米之间的外径。
加热元件可以是电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可配置成被电阻地加热。加热元件可包括电阻材料。合适的电阻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例如掺杂陶瓷、电“传导”陶瓷(例如二硅化钼)、碳、石墨、金属、金属合金以及由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此类复合材料可包括掺杂或无掺杂的陶瓷。合适的掺杂陶瓷的实例包括掺杂碳化硅。合适的金属的实例包括钛、锆、钽和铂族金属。合适的金属合金的实例包括不锈钢;康铜;含镍合金、含钴合金、含铬合金、含铝合金、含钛合金、含锆合金、含铪合金、含铌合金、含钽合金、含锡合金、含钼合金、含钨合金、含镓合金、含锰合金和含铁合金;以及基于镍、铁、钴的超级合金,不锈钢,基于铁铝的合金以及基于铁锰铝的合金。/>是Titanium MetalsCorporation,1999Broadway Suite 4300,Denver Colorado的注册商标。在复合材料中,电阻材料可可选嵌入隔离材料中,由隔离材料封装或由隔离材料涂布或者反之亦然,取决于能量转移的动力学和所需外部理化性质。加热元件可以包括在两层惰性材料之间绝缘的金属蚀刻箔。在这种情况下,惰性材料可包括/>全聚酰亚胺或云母箔。/>是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1007Market Street,Wilmington,Delaware19898,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注册商标。
加热元件可以配置成被感应加热。加热元件可以包括感受器材料。在使用中,感受器材料可以将电磁能转换成热。合适的感受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碳、基于碳的材料、石墨烯、石墨、膨胀石墨、钼、碳化硅、不锈钢、铌、铝、镍、含镍化合物、钛和金属材料的复合材料。合适的感受器材料可以包括铁磁性材料,例如铁素体铁、铁磁性合金如铁磁性钢或不锈钢、铁磁性颗粒和铁氧体。合适的感受器材料可为铝或包括铝。感受器材料可包括按重量计大于5%、10%、20%、50%、70%或90%的铁磁性或顺磁性材料。
芯吸元件可以由非感受器材料形成或由非感受器材料组成。反元件可以由非感受器材料形成或由非感受器材料组成。筒可以由非感受器材料形成或由非感受器材料组成。有利地,这可以最小化或防止芯吸元件或筒当暴露于波动的电磁场时显著变热。这可以允许筒与配置成感应加热加热元件的装置一起高效地使用。
筒可以包括空气入口。筒可以包括空气出口。筒可以包括气流通路。气流通路可以将气流入口连接到气流出口。在使用中,空气可以流过空气入口,穿过、通过或经过芯吸元件,并且然后通过空气出口。
筒可以包括烟嘴或口端。烟嘴或口端可以包括空气出口。在使用中,烟嘴或口端可以放置到用户的口中,以便用户吸入由气溶胶生成系统生成的气溶胶。
关于第一方面描述的特征可以适用于第二方面。关于第二方面描述的特征可以适用于第一方面。
例如,根据第二方面的筒可以包括关于第一方面的系统的筒描述的任何特征。根据第二方面的筒可以是第一方面的系统的筒。
作为另一实例,第一方面的系统的筒可以包括关于根据第二方面的筒描述的任何特征。第一方面的系统的筒可以是根据第二方面的筒。
如本文所用,术语“气溶胶”可以指固体颗粒或液滴或固体颗粒和液滴的组合在气体中的分散体。气溶胶可以为可见的或不可见的。气溶胶可以包括在室温下通常为液体或固体的物质的蒸气,以及固体颗粒或液滴或者固体颗粒和液滴的组合。
如本文中所用,术语“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指能够释放挥发性化合物的基质,所述挥发性化合物可以形成气溶胶。挥发性化合物可通过加热或燃烧气溶胶形成基质而释放。
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含尼古丁。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植物基材料。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均质化植物基材料。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烟草。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含烟草材料。含烟草材料可以包含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在加热时从气溶胶形成基质中释放出来。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均质化烟草材料。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其他添加剂和成分,诸如香料。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水、溶剂、乙醇、植物提取物和天然或人工香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包括气溶胶形成剂。合适的气溶胶形成剂的实例为甘油和丙二醇。
如本文所用,术语“孔的尺寸”或任何同义术语可以指在孔的两个相对表面之间测量的尺寸。因此,在孔由线材界定的情况下,例如孔的尺寸不包括线材的厚度。尺寸可以穿过孔的横截面的质心。例如,在孔具有基本上正方形横截面的情况下,孔的尺寸可以是正方形的边长。在孔具有基本上圆形横截面的情况下,孔的尺寸可以是圆形横截面的直径。在孔具有基本上矩形横截面的情况下,孔的尺寸可以是矩形横截面的较长边长或较短边长。在孔具有不规则横截面的情况下,孔的尺寸可以是平均开口尺寸。本文中提及的孔的尺寸已使用显微镜被测量,虽然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细长”可以指长度为其宽度和厚度中的一者或两者的至少2、3、5、10、20、30、50或100倍的部件。
本发明在权利要求中被限定。然而,下文提供了非限制性实例的非详尽列表。这些实例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与本文所述的另一实例、实施例或方面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组合。
实例Ex1.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其包括:
包括加热元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和
筒,所述筒包括壳体、芯吸元件和偏置装置,
其中所述筒可与所述装置接合和脱离,
并且其中:
当所述筒从所述装置脱离时,所述芯吸元件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在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中,所述芯吸元件不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并且
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处于不同于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的接合芯吸元件位置,其中所述芯吸元件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并且所述偏置装置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使得所述芯吸元件在力方向上向所述加热元件施加力。
实例Ex2.根据实例Ex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筒可通过所述筒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装置移动而与所述装置接合和脱离。
实例Ex3.根据实例Ex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力方向与所述接合方向不平行。
实例Ex4.根据实例Ex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力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接合方向。
实例Ex5.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外部加热表面。
实例Ex6.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外部接触表面,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外部接触表面接触所述加热元件。
实例Ex7.根据实例Ex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外部接触表面,并且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外部加热表面接触所述芯吸元件的所述外部接触表面。
实例Ex8.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是具有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的长度的细长加热元件,并且所述力方向与所述加热元件方向不平行。
实例Ex9.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由所述芯吸元件施加到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力大于0.1牛顿并且任选地小于10牛顿。
实例Ex10.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用于接收筒的至少一部分的腔室。
实例Ex11.根据实例Ex1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腔室内。
实例Ex12.根据实例Ex10或Ex1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使所述装置与所述筒接合包括例如通过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装置移动所述筒而在所述腔室中接收筒的至少一部分。
实例Ex13.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是细长加热元件。
实例Ex14.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是具有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的长度的细长加热元件。
实例Ex15.根据实例Ex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装置限定装置纵向方向,并且所述加热元件方向与所述装置纵向方向平行。
实例Ex16.根据从属于实例Ex10至Ex12中任一项时的实例Ex14或Ex1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腔室限定腔室纵向方向,并且所述加热元件方向与所述腔室纵向方向平行。
实例Ex17.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用于穿透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
实例Ex18.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自由端。
实例Ex19.根据实例Ex1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自由端是渐缩的,例如渐缩到线或点。
实例Ex20.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基部。
实例Ex21.根据从属于实例Ex18或Ex19时的实例Ex2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基部位于所述加热元件的与所述自由端相对的端部处。
实例Ex22.根据从属于实例Ex10至Ex12中任一项时的实例Ex19或Ex2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基部位于所述装置的腔室的基部处。
实例Ex23.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是加热叶片、针或杆,例如用于穿透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加热叶片、针或杆。
实例Ex24.根据实例Ex10至Ex12中任一项或从属于实例Ex10至Ex12中任一项时的实例Ex13至Ex2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基本上居中地位于所述腔室内。
实例Ex25.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接收筒的至少一部分的腔室,并且所述腔室至少部分地由外部腔室壁限定。
实例Ex26.根据实例Ex2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外部腔室壁处或附近,或限定所述腔室壁的至少一部分。
实例Ex27.根据实例Ex25或Ex2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定位成比所述腔室的中心更靠近所述外部腔室壁。
实例Ex28.根据实例Ex25至Ex2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面向径向向内方向的加热表面。
实例Ex29.根据实例Ex25至Ex2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面向所述腔室的中心的加热表面。
实例Ex30.根据实例Ex25至Ex2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所述内表面配置成被加热到比所述外表面更高的温度。
实例Ex31.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是管状加热元件。
实例Ex32.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二加热元件。
实例Ex33.根据实例Ex3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与所述加热元件相对。
实例Ex34.根据实例Ex32或Ex3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装置配置成在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之间接收气溶胶形成基质。
实例Ex35.根据实例Ex32至Ex3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外部腔室壁处或附近,或限定所述腔室壁的至少一部分。
实例Ex36.根据实例Ex32至Ex3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定位成比所述腔室的中心更靠近所述外部腔室壁。
实例Ex37.根据实例Ex32至Ex3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包括面向径向向内方向的加热表面。
实例Ex38.根据实例Ex32至Ex3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包括面向所述腔室的中心的加热表面。
实例Ex39.根据实例Ex32至Ex3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所述内表面配置成被加热到比所述外表面更高的温度。
实例Ex40.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表面。
实例Ex41.根据实例Ex4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在使用中,所述加热表面提供不均匀温度表面。
实例Ex42.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配置成被加热到比所述第二部分更高的温度,例如加热到比所述第二部分高至少5、10、20、30、50、75或100摄氏度的温度。
实例Ex43.根据实例Ex4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基部,并且所述第二部分定位成比所述第一部分更靠近所述基部。
实例Ex44.根据实例Ex42或Ex4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自由端,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定位成比所述第二部分更靠近所述自由端。
实例Ex45.根据实例Ex42至Ex4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芯吸元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接触。
实例Ex46.一种用于与具有加热元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起使用的筒,所述筒包括芯吸元件、壳体和偏置装置,
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脱离芯吸元件位置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之间移动,
并且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偏置装置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
实例Ex47.根据实例Ex46所述的筒,其中所述筒配置成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接合和脱离,例如通过所述筒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装置移动。
实例Ex48.根据实例Ex46或Ex47所述的筒,其中所述筒配置成使得当所述筒不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并且不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
实例Ex49.根据实例Ex46至Ex48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其中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并且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
实例Ex50.根据实例Ex46至Ex49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偏置装置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和所述加热元件中的一者或两者偏置。
实例Ex51.根据实例Ex46至Ex50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偏置装置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和所述加热元件中的一者或两者偏置,使得所述芯吸元件在力方向上向所述加热元件施加力。
实例Ex52.根据实例Ex51所述的筒,其中所述力方向与所述接合方向不平行。
实例Ex53.根据实例Ex51所述的筒,其中所述力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接合方向。
实例Ex54.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偏置装置至少部分地由所述芯吸元件提供。
实例Ex55.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弹性变形使得所述芯吸元件的弹性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例如从而向所述加热元件施加所述力的至少一部分。
实例Ex56.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偏置装置至少部分地由阻力部件提供。
实例Ex57.根据实例Ex56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阻力部件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例如从而向所述加热元件施加所述力的至少一部分。
实例Ex58.根据实例Ex56或Ex57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阻力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弹簧,例如螺旋弹簧、盘旋弹簧或片簧,以及可弹性变形材料。
实例Ex59.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可弹性变形结构。
实例Ex60.根据实例Ex59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可弹性变形结构提供所述偏置装置。
实例Ex61.根据实例Ex59或实例Ex60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可弹性变形结构弹性变形,使得所述可弹性变形结构的弹性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
实例Ex62.根据实例Ex59至Ex61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可弹性变形结构弹性变形,使得所述可弹性变形结构的弹性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加热元件偏置。
实例Ex63.根据实例Ex59至Ex62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的可弹性变形结构包括一根或多根线材。
实例Ex64.根据实例Ex59至Ex6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的可弹性变形结构包括网。
实例Ex65.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网。
实例Ex66.根据实例Ex64或Ex65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网限定多个孔。
实例Ex67.根据实例Ex66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每个孔具有小于1000、800、600、500、400、300、200或100微米的尺寸。
实例Ex68.根据实例Ex64至Ex67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网包括线材的网络,例如交织线材的网络。
实例Ex69.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或所述芯吸元件的线材或所述芯吸元件的网包括具有至少1、2、5、10、20、50、100或150千兆帕斯卡(GPa)的杨氏模量或弹性模量的材料或由该材料形成。
实例Ex70.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或所述芯吸元件的线材或所述芯吸元件的网包括在20摄氏度下具有小于20、15、10、5或2兆西门子/米(10^6S/m)的电导率的材料或由该材料形成。
实例Ex71.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或所述芯吸元件的线材或所述芯吸元件的网包括在20摄氏度下具有小于100、50、30或20瓦/米开尔文(W/mK)的热导率的材料或由该材料形成。
实例Ex72.根据实例Ex63至Ex71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线材是金属线材,例如钢线材,例如不锈钢线材。
实例Ex73.根据实例Ex63至Ex72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每根线材的厚度在10至200微米、或10至150微米、或10至100微米、或10至75微米、或15至200微米、或15至150微米、或15至100微米、或15至75微米之间。
实例Ex74.根据实例Ex68或从属于实例Ex68时的实例Ex69至Ex7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网具有多个孔,每个孔具有不大于每根线材的厚度的三倍的尺寸。
实例Ex75.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液体保持材料。
实例Ex76.根据实例Ex64或Ex65或从属于实例Ex64或Ex65时的实例Ex66至Ex75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网包括一根或多根细丝,例如非金属细丝。
实例Ex77.根据实例Ex76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每根细丝包括液体保持材料或由液体保持材料形成。
实例Ex78.根据实例Ex75或Ex77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液体保持材料包括棉、羊毛、玻璃纤维、粘胶线和人造丝中的一种或多种或由其形成。
实例Ex79.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一根或多根线材和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的一根或多根细丝。
实例Ex80.根据实例Ex79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一根或多根线材与所述一根或多根细丝接触。
实例Ex81.根据实例Ex64或Ex65或从属于实例Ex64或Ex65时的实例Ex66至Ex80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网是混合网,所述混合网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一根或多根线材和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的一根或多根细丝。
实例Ex82.根据实例Ex81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一根或多根线材与所述一根或多根细丝交织。
实例Ex83.根据实例Ex79至Ex82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包括或为金属,例如钢或不锈钢。
实例Ex84.根据实例Ex79至Ex8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包括棉、羊毛、玻璃纤维、粘胶线和人造丝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其中所述第二材料是棉、羊毛、玻璃纤维、粘胶线和人造丝中的任一种。
实例Ex85.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多根细丝,并且所述多根细丝例如以绳的形式缠绕。
实例Ex86.根据实例Ex85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多根细丝由一根或多根线材或网加强。
实例Ex87.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两个网条。
实例Ex88.根据实例Ex87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夹在所述两个网条之间的液体保持材料。
实例Ex89.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折叠网条。
实例Ex90.根据实例Ex89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折叠网条的折叠之间的液体保持材料。
实例Ex90.根据实例Ex89或Ex90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网条被折叠以在两个基本上相对的表面之间提供空间,并且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在相对表面之间的空间中的液体保持材料。
实例Ex91.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多折叠网条。
实例Ex92.根据实例Ex91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多折叠网条的一个或多个折叠之间的芯吸材料。
实例Ex93.根据实例Ex91或Ex92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网条被折叠多次以在基本上相对的表面之间提供至少两个空间,并且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在相对表面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或每个空间中的液体保持材料。
实例Ex94.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涡卷网。
实例Ex95.根据实例Ex94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涡卷网内或包裹到涡卷网中的液体保持材料。
实例Ex96.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基本上管状的网。
实例Ex97.根据实例Ex96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所述基本上管状的网内的液体保持材料。
实例Ex98.根据实例Ex96或Ex97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基本上管状的网在形成所述基本上管状的网的表面之间提供空间,并且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在所述空间中的液体保持材料。
实例Ex99.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网,并且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网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
实例Ex100.根据实例Ex64或Ex65或从属于实例Ex64或Ex65时的实例Ex66至Ex98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网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
实例Ex101.根据实例Ex99或Ex100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网包括多根线材,并且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至少60%、80%或90%的所述线材,例如所述多根线材中的每一根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
实例Ex102.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芯吸元件与所述加热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2,000或500平方毫米。
实例Ex103.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筒包括反元件。
实例Ex104.根据实例Ex103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反元件配置成接触所述加热元件。
实例Ex105.根据实例Ex103或Ex104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反元件配置成在反力方向上向所述加热元件施加反力,例如以至少部分地抵消由所述芯吸元件施加到所述加热元件的力。
实例Ex106.根据实例Ex105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反力方向与所述力方向基本上相反。
实例Ex107.根据实例Ex103至Ex106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反元件是第二芯吸元件。
实例Ex108.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是细长加热元件,所述细长加热元件具有面向第一方向的第一加热表面和面向第二方向的第二加热表面,任选地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上相反。
实例Ex109.根据实例Ex108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芯吸元件配置成接触所述第一加热表面,并且所述反元件配置成接触所述第二加热表面。
实例Ex110.根据实例Ex103至Ex107中任一项或从属于实例Ex103至Ex107中任一项时的实例Ex108或Ex109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并且所述反元件包括反元件接触部分,并且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所述反元件接触部分配置成接触所述加热元件。
实例Ex111.根据实例Ex110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配置成接触所述加热元件的第一加热表面,并且所述反元件接触部分配置成接触所述加热元件的第二加热表面。
实例Ex112.根据实例Ex110或Ex111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所述反元件接触部分接触或分开小于5、3、2或1毫米的距离。
实例Ex113.根据实例Ex110至Ex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所述反元件接触部分配置成抵抗分离或分离超过预定距离,例如1、2或3mm。
实例Ex114.根据实例Ex110至Ex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偏置装置抵抗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所述反元件接触部分的分离,或抵抗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所述反元件接触部分分离超过预定距离,例如1、2或3mm。
实例Ex115.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筒限定筒纵向方向,并且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在所述筒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
实例Ex116.根据实例Ex115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在横向于所述筒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部分突出。
实例Ex117.根据实例Ex115或Ex116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芯吸元件的突出部分配置成接触所述加热元件。
实例Ex118.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例如实例Ex116或Ex117的芯吸元件的突出部分,包括弯曲外部部分。
实例Ex119.根据实例Ex118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芯吸元件接触部分,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配置成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接触所述加热元件,并且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邻近所述弯曲外部部分或是所述弯曲外部部分的一部分。
实例Ex120.根据实例Ex118或Ex119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弯曲外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远离所述加热元件弯曲。
实例Ex121.根据实例Ex118至Ex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例如其中所述加热元件是细长加热元件,所述细长加热元件具有在所述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并且所述弯曲外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弯曲外部部分在所述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时远离所述加热元件方向弯曲。
实例Ex122.根据实例Ex118至Ex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在所述弯曲外部部分在所述接合方向上延伸时,所述弯曲外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远离所述接合方向弯曲。
实例Ex123.根据实例Ex118至Ex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加热元件处于接合加热元件位置,并且其中所述芯吸元件的弯曲外部部分是弯曲的,以便在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将所述加热元件朝向所述接合加热元件位置引导。
实例Ex124.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筒包括用于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集器。
实例Ex125.根据实例EX124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储集器与所述芯吸元件流体连通。
实例Ex126.根据实例EX124或Ex125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储集器与所述反元件流体连通。
实例Ex127.根据实例Ex124至Ex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筒包括用于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第二储集器。
实例Ex128.根据实例Ex127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储集器与所述反元件流体连通。
实例Ex129.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筒可以用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再填充。
实例Ex130.根据实例Ex124至Ex128中任一项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储集器可以用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再填充。
实例Ex131.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由非感受器材料形成或由非感受器材料组成。
实例Ex132.根据任一前述实例所述的筒或系统,其中所述筒由非感受器材料形成或由非感受器材料组成。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若干实例,其中:
图1示出了第一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第二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第一替代芯吸元件的视图;
图4示出了第二替代芯吸元件的视图;
图5示出了第三替代芯吸元件的视图;
图6示出了第四替代芯吸元件的视图;
图7示出了第五替代芯吸元件的视图;以及
图8示出了第六替代芯吸元件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第一气溶胶生成系统1000的截面图。系统1000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1100和筒1200。
装置1100包括电阻加热元件1102、呈电池形式的电源1104和控制器1106。电源1104连接到加热元件1102,并且控制器1106连接到加热元件1102和电源1104。加热元件1102位于装置1100的圆柱形腔室1108中的径向中心位置。腔室1108配置成接收筒1200的一部分。
筒1200包括壳体1202、芯吸元件1204、偏置装置1206、呈第二芯吸元件形式的反元件1208、反元件偏置装置1210、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第一可再填充储集器1212和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第二可再填充储集器1214。芯吸元件1204与第一储集器1212流体连通,并且反元件1208与第二储集器1214流体连通。
筒1200可通过筒1200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装置1100移动而与装置1100接合和脱离。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合方向是相对于页面向下。
筒1200键接到腔室1108以便仅在一个取向(图1中所示的取向)上可接收在腔室中。这使用筒1200的壳体1202上的突起(未示出)和腔室1108中用于接收突起的对应的纵向延伸凹部(未示出)被实现。
筒1200也可以暂时固定在腔室1108中的特定深度。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使用筒1200上的突起1215与装置1100的腔室1108上的第一突起1115和第二突起1117之间的卡扣配合连接被实现,虽然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连接。
当筒1200从装置1100脱离时(未示出),芯吸元件1204处于芯吸元件1204不与加热元件1102接触的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并且反元件1208处于反元件1208也不与加热元件1102接触的脱离反元件位置。
当筒1200与装置1100接合时(如图1中所示),芯吸元件1204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其不同于相对于壳体1202的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并且反元件1208处于接合反元件位置,其不同于相对于壳体1202的脱离反元件位置。
在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中,芯吸元件1204与加热元件1102接触,并且偏置装置1206使芯吸元件1204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使得芯吸元件1204在垂直于接合方向的力方向上向加热元件1102施加力。此力确保加热元件1102与芯吸元件1204之间在加热元件1102上的期望位置处的一致的紧密接触。
类似地,在接合反元件位置中,反元件1208与加热元件1102接触,并且反元件偏置装置1210使反元件1208朝向脱离反元件位置偏置,使得反元件1208在垂直于接合方向并且与力方向相反的反力方向上向加热元件1102施加反力。此反力确保在加热元件1102与反元件1208之间在加热元件1102上的期望位置处的一致的紧密接触。该反力也与该力相反以便减少围绕加热元件1102的基部作用在加热元件1102上的弯曲力矩。
在使用中,在将筒1200与装置1100接合之后,用户可以在筒1200的口端1203上抽吸。这引起空气在图1中由箭头指示的方向上流动。朝向该装置的腔室1108的基部向下流动的空气由装置1100的抽吸检测机构(未示出)检测。抽吸检测机构向控制器1106发送信号,并且控制器1106因此使电源1104向加热元件1102供应电流。这使得加热元件1102加热且蒸发接近加热元件1204的由芯吸元件1204和反元件1208保持的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这种蒸发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被夹带在流过筒1200的空气中并且冷却且冷凝以形成气溶胶。此气溶胶然后通过筒1200的口端1203被递送到用户。在加热元件1102附近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蒸发时,第一储集器和第二储集器中的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由芯吸元件1204和反元件1208朝向加热元件1102芯吸。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装置1100和筒1200的各种部件。
装置1100的加热元件1102是细长加热元件,其具有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加热元件方向与接合方向平行,并且也与由腔室1108限定的腔室纵向方向平行。
加热元件1102包括锥形自由端和位于加热元件1102的与自由端相对的端部处的基部。加热元件1102的基部位于腔室1108的基部处并且固定到该基部。
加热元件1102包括电绝缘陶瓷衬底和位于陶瓷衬底上的电阻铂轨。加热元件1102呈基本上平坦的叶片的形式,并且包括第一平坦外部加热表面和第二平坦外部加热表面。第一外部加热表面与第二外部加热表面相对。第一外部加热表面和第二外部加热表面由加热元件1102的宽度和长度限定。
在使用中,电源1104使电流通过电阻轨。这使加热元件1102,特别是加热元件1102的第一外部加热表面和第二外部加热表面两者被电阻地加热到操作温度。
在使用中,第一外部加热表面和第二外部加热表面提供不均匀温度表面。特别地,第一外部加热表面的基本上中心区域达到约350摄氏度的最大温度。更远离此区域的点通常较冷。第二外部加热表面的温度分布类似于第一外部加热表面的温度分布。在操作期间,加热元件1102的基部和自由端处的温度可低到约220摄氏度。当芯吸元件1204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如图1中所示,芯吸元件1204在第一外部加热表面的中心区域下方接触加热元件1102。在芯吸元件1204与加热元件1102之间的接触点处,加热元件1102的温度为约300摄氏度。
因此,加热元件1102可以被视为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配置成被加热到比所述第二部分更高的温度。参考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第一部分可被视为第一外部加热表面的基本上中心区域,并且第二部分可被视为第一外部加热表面的其中芯吸元件1204接触加热元件1102的在基本上中心区域下方的部分。因此,第一部分定位成比第二部分更靠近自由端且更远离基部。
芯吸元件1204包括外部接触表面,当芯吸元件1204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该外部接触表面接触加热元件1102的第一外部加热表面。反元件1208基本上是芯吸元件1204的镜像形式,并且包括外部接触表面,当反元件1208处于接合反元件位置时,该外部接触表面接触加热元件1102的第二外部加热表面,如图1中所示。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偏置装置1206由芯吸元件1204提供。具体地说,当筒1200与装置1100接合时,芯吸元件1204的不锈钢网弹性变形,使得芯吸元件1204的弹性使芯吸元件1204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以向加热元件1102施加力。
类似地,反元件偏置装置1210由反元件1208提供。具体地说,当筒1200与装置1100接合时,反元件1208的网弹性变形,使得反元件1208的弹性将反元件1208朝向脱离反元件位置偏置以向加热元件1102施加反力。
芯吸元件1204和反元件1208的网是由交织线材和细丝的网络形成的混合网。线材由不锈钢制成,并且具有约70微米的线材直径。细丝由液体保持材料制成,特别地是织造粘胶人造丝。
所述网各自限定多个孔,每个孔为大致正方形形状并且具有约100微米的孔尺寸(在这种情况下为正方形边长)。
为了形成芯吸元件1204,最初基本上平坦的芯吸元件1204的网与第二液体保持材料卷在一起。这给予芯吸元件1204涡卷状外观,其中第二液体保持材料包裹到涡卷网中。然后将该网弯曲成图1中所示的形状。反元件1208以类似方式形成。
当芯吸元件1204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反元件1208处于接合反元件位置,并且在与力方向相反的反力方向上向加热元件1102施加反力,从而抵消由芯吸元件1204施加到加热元件1102的力。由芯吸元件1204施加到加热元件1102的力为约1牛顿。由反元件1208施加到加热元件1102的反力也为约1牛顿。
在筒1200与装置1100接合之前,芯吸元件1204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并且反元件1208处于脱离反元件位置,并且芯吸元件1204的外部接触表面和反元件1208的外部接触表面彼此接触。通过将筒1200与装置1100接合,加热元件1102被插在芯吸元件1204与反元件1208之间,由此将芯吸元件1204的外部接触表面与反元件1208的外部接触表面分开加热元件1102的厚度,所述厚度为约3毫米。
偏置装置1206和反元件偏置装置1210(在此实施例中,这些元件的网的弹性)抵抗芯吸元件1204的外部接触表面和反元件1208的外部接触表面的这种分离。因此,这些弹性提供施加到加热元件1102的力和反力。
筒1200限定筒纵向方向,并且芯吸元件1204包括在筒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1216。此第一部分延伸到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第一储集器1212中。
芯吸元件1204包括突出部分1218,该突出部分在横向于筒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从第一部分1216突出。在此实施例中,突出部分1218在网弯曲成形状时形成,如上所述。然而,芯吸元件1204和芯吸元件1204的突出部分1218可以通过其他合适的方法形成。芯吸元件1204的外部接触表面位于突出部分1218上。
包括外部接触表面的突出部分1218是弯曲的。具体地说,突出部分1218在突出部分1218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时并且也在突出部分1218在与加热元件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时远离加热元件方向弯曲。
反元件1208类似地包括:反元件第一部分1220,所述反元件第一部分在筒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进入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第二储集器1214中;以及反元件突出部分1222,所述反元件突出部分在反元件突出部分1222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时,并且也在反元件突出部分1222在与加热元件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时远离加热元件方向弯曲。
此弯曲确保在芯吸元件1204与加热元件1102之间以及在反元件1208与加热元件1102之间仅维持小的接触面积。在筒1200与装置1100接合时,图1中最靠近腔室1108的基部的突出部分1218、1222的弯曲也有助于将加热元件1102朝向图1中所示的位置(即接合加热元件位置)引导。
图2示出第二气溶胶生成系统2000的截面图。系统2000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2100和筒2200。
装置2100包括加热元件2102、呈电池形式的电源2104、感应线圈2105和控制器2106。电源2104连接到感应线圈2105,并且控制器2106连接到感应线圈2105和电源2104。加热元件2102是位于装置2100的圆柱形腔室2108的径向周边处的管状加热元件。腔室2108配置成接收筒2200的一部分。
筒2200包括壳体2202、芯吸元件2204、偏置装置2206、呈第二芯吸元件形式的反元件2208、反元件偏置装置2210和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可再填充储集器2212。
筒2200可通过筒2200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装置2100移动而与装置2100接合和脱离。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合方向是相对于页面向下。
筒2200键接到腔室2108以便仅在一个取向(图2中所示的取向)上可接收在腔室中。这使用筒2200的壳体2202上的突起2205和腔室2108中用于接收突起2205的对应的纵向延伸凹部2105被实现。
当筒2200从装置2100脱离时(未示出),芯吸元件2204处于芯吸元件2204不与加热元件2102接触的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并且反元件2208处于反元件2208也不与加热元件2102接触的脱离反元件位置。
当筒2200与装置2100接合时(如图2中所示),芯吸元件2204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其不同于相对于壳体2202的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并且反元件2208处于接合反元件位置,其不同于相对于壳体2202的脱离反元件位置。
在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中,芯吸元件2204与加热元件2102接触,并且偏置装置2206使芯吸元件2204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使得芯吸元件2204在基本上垂直于接合方向的力方向上向加热元件2102施加力。此力确保加热元件2102与芯吸元件2204之间的一致的紧密接触。
类似地,在接合反元件位置中,反元件2208与加热元件2102接触,并且反元件偏置装置2210使反元件2208朝向脱离反元件位置偏置,使得反元件2208在基本上垂直于接合方向并且与力方向相反的反力方向上向加热元件2102施加反力。此反力确保加热元件2102与反元件2208之间的一致的紧密接触。
在使用中,在将筒2200与装置2100接合之后,用户可以在筒2200的口端2203上抽吸。这引起空气在图1中由箭头指示的方向上流动。通过该装置的腔室2108的基部附近的空气入口流入的空气由装置2100的抽吸检测机构(未示出)检测。抽吸检测机构向控制器2106发送信号,并且控制器2106因此使电源2104向感应线圈2105供应交流电流。这使感应线圈2105生成波动的电磁场。加热元件2102由感受器材料形成,并且波动的电磁场使涡流在加热元件2102中流动。这使加热元件2102加热且蒸发接近加热元件2204的由芯吸元件2204和反元件2208保持的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这种蒸发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被夹带在流过筒2200的空气中,并且冷却且冷凝以形成气溶胶。此气溶胶然后通过筒2200的口端2203被递送到用户。在加热元件2102附近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蒸发时,储集器中的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由芯吸元件2204和反元件2208朝向加热元件2102芯吸。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装置2100和筒2200的各种部件。
装置2100的加热元件2102是具有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的长度的管状加热元件。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加热元件方向与接合方向平行,并且也与由腔室2108限定的腔室纵向方向平行。在此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102是管状加热元件,但可以由在腔室2108的相对侧处的彼此相对的两个分离的加热元件取代。
加热元件2102包括朝向装置2100的腔室2108的中心径向向内面向的加热表面。
芯吸元件2204包括外部接触表面,当芯吸元件2204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该外部接触表面接触加热元件2102的加热表面。反元件2208基本上是芯吸元件2204的镜像形式,并且包括外部接触表面,当反元件2208处于接合反元件位置时,该外部接触表面接触加热元件2102的加热表面的相对部分,如图2中所示。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偏置装置2206由呈螺旋弹簧形式的阻力部件提供,虽然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弹簧或其他阻力部件。当筒2200与装置2100接合时,芯吸元件2204由装置2100的管状加热元件2102径向向内推动。这压缩螺旋弹簧。因此,螺旋弹簧抵抗这种向内移动,并且使芯吸元件2204朝向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以向加热元件2102施加力。
类似地,反元件偏置装置2210由也呈螺旋弹簧形式的反元件阻力部件提供。当筒2200与装置2100接合时,反元件2208由装置2100的管状加热元件2102径向向内推动。螺旋弹簧抵抗这种向内移动。因此,螺旋弹簧将反元件2208朝向脱离反元件位置偏置以向加热元件2102施加反力。
当芯吸元件2204处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反元件2208处于接合反元件位置,并且在与力方向相反的反力方向上向加热元件2102施加反力。由芯吸元件2204施加到加热元件2102的力为约1牛顿。由反元件2208施加到加热元件2102的反力也为约1牛顿。
芯吸元件2204包括网。反元件2208也包括网。芯吸元件2204和反元件2208的网是由交织线材和细丝的网络形成的混合网。线材由不锈钢制成,并且具有约30微米的线材直径。细丝由液体保持材料制成,特别地是织造粘胶人造丝。
所述网各自限定多个孔,每个孔为大致正方形形状并且具有约50微米的孔尺寸(在这种情况下为正方形边长)。
筒2200限定筒纵向方向。芯吸元件2204包括在筒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2216。此第一部分延伸到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集器2212中。
芯吸元件2204包括突出部分2218,该突出部分在横向于筒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从第一部分2216突出。芯吸元件2204的外部接触表面位于芯吸元件2204的突出部分2218上。
包括外部接触表面的突出部分2218是弯曲的。具体地说,突出部分2218在突出部分2218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时并且也在突出部分2218在与加热元件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时远离加热元件方向弯曲。
反元件2208类似地包括:反元件第一部分2220,所述反元件第一部分在筒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进入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集器2212中;以及反元件突出部分2222,所述反元件突出部分在反元件突出部分2222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时,并且也在反元件突出部分2222在与加热元件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时远离加热元件方向弯曲。
此弯曲确保在芯吸元件2204与加热元件2102之间以及在反元件2208与加热元件2102之间仅维持小的接触面积。
有利地,本文所述的筒可与用于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装置一起使用。图1的系统1000的筒1200可与装置1100一起使用,所述装置包括用于穿透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内部加热元件1102。图2的系统2000的筒2200可与装置2100一起使用,所述装置包括用于从制品外部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外部加热元件2102。
对于本文所述的筒的芯吸元件和反元件的形状、结构和材料,存在许多选项。下文参考图3到8论述芯吸元件的一些选项。图3至8中的每一者的右手侧的竖直线表示加热元件的加热表面,并且被包括仅用于示出芯吸元件在使用中的优选取向。
图3示出第一替代芯吸元件3000的视图。第一替代芯吸元件3000包括多根细丝。细丝由液体保持材料,特别是羊毛形成,虽然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液体保持材料。多根细丝缠绕以形成绳3002。
多根细丝由多根加强线材3004、3006加强。加强线材3004、3006由非磁性不锈钢形成,特别是AISI 304(美国铁钢协会304)不锈钢。
图4示出第二替代芯吸元件4000的视图。第二替代芯吸元件4000包括第一网条4002和第二网条4004。两个网条4002、4004都由不锈钢的交织线材的网络形成。线材具有约60微米的直径并且形成基本上正方形的孔,每个孔具有约90微米的尺寸。
第二替代芯吸元件4000包括夹在两个网条4002、4004之间的液体保持材料4006。在此实施例中,液体保持材料4006是棉,虽然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液体保持材料。
两个网条4002、4004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点处熔合在一起以将它们固定在一起,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联接到液体保持材料4006或彼此。
图5示出第三替代芯吸元件5000的视图。第三替代芯吸元件5000包括折叠网条5002。网条5002由金属制成,并且已经通过从金属片材冲压出孔而形成。第三替代芯吸元件5000也包括折叠网条5002的折叠之间的液体保持材料5004。具体地说,折叠网条5002被折叠以便在两个基本上相对的表面之间提供空间,并且液体保持材料5004位于该相对的表面之间的空间中。
图6示出第四替代芯吸元件6000的视图。第四替代芯吸元件6000包括多折叠网条6002。也就是说,芯吸元件包括网条,所述网条包括多于一个折叠。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多折叠网条6002包括两个折叠。多折叠网条6002由不锈钢的交织线材的网络形成。线材具有约60微米的直径并且形成基本上正方形的孔,每个孔具有约90微米的尺寸。
第四替代芯吸元件6000也包括在多折叠网条6002的第一折叠之间的第一液体保持材料6004以及在多折叠网条6002的第二折叠之间的第二液体保持材料6006。换句话说,网条已被折叠两次以在基本上相对的表面之间提供两个空间,并且第一液体保持材料6004位于由第一折叠产生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之间的第一空间中,并且第二液体保持材料6006位于由第二折叠产生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之间的第二空间中。
图7示出了第五替代芯吸元件7000的视图。第五替代芯吸元件7000包括涡卷网7002。如图7中所示,涡卷网的端部看起来基本上螺旋状的。已经卷起以形成涡卷网7002的网由不锈钢的交织线材的网络形成。线材具有约60微米的直径并且形成基本上正方形的孔,每个孔具有约90微米的尺寸。液体保持材料7004已经包裹到卷起或涡卷网7002中。已经通过以下方法形成涡卷网7002:将一层液体保持材料7004放置在网的顶部上,然后将该层液体保持材料7004和网卷在一起,然后将网和液体保持材料7004弯曲成图7中所示的形状。
图8示出了第六替代芯吸元件8000的视图。第六替代芯吸元件8000包括基本上管状的网8002。已经卷起以形成管状网8002的网是由不锈钢的交织线材8006和织造粘胶人造丝细丝8008的网络形成的混合网。该线材具有约70微米的直径。网形成多个基本上正方形的孔,每个孔具有约90微米的尺寸。第六替代芯吸元件8000也包括被保持在基本上管状的网内的液体保持材料8004。
虽然图3到8中所示的芯吸元件中的每一个具有由纵向延伸部分和突出部分形成的类似形状,类似于图1和2中所示的芯吸元件和反元件,但技术人员将理解各种其他形状是可能的。
为了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目的,除非另外指示,否则表示量、数量、百分比等的所有数字应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由术语“约”修饰。而且,所有范围包括公开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点,并且包括可能在本文中具体列举或可能未列举的其中的任何中间范围。因此,在此上下文中,数字A理解为A±10%A。在此上下文中,数字A可被视为包括对于所述数字A修饰的属性的测量来说在一般标准误差内的数值。在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某些情况下,数字A可偏离上文列举的百分比,条件是A偏离的量不会实质上影响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和新颖特征。而且,所有范围包括公开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点,并且包括可能在本文中具体列举或可能未列举的其中的任何中间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其包括:
包括加热元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和
筒,所述筒包括壳体、芯吸元件和偏置装置,
其中所述筒可通过所述筒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装置移动而与所述装置接合和脱离,
并且其中:
当所述筒不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处于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在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中,所述芯吸元件不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并且
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处于不同于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的接合芯吸元件位置,在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中,所述芯吸元件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并且所述偏置装置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使得所述芯吸元件在与所述接合方向不平行的力方向上向所述加热元件施加力,所述力是由所述芯吸元件施加到所述加热元件的总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外部加热表面并且所述芯吸元件包括外部接触表面,并且其中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外部加热表面邻接所述芯吸元件的所述外部接触表面。
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力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接合方向。
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由所述芯吸元件施加到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力大于0.1牛顿。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是具有在加热元件方向上延伸的长度的细长加热元件,并且所述力方向与所述加热元件方向不平行。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配置成被加热到比所述第二部分更高的温度,并且其中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接触。
7.一种用于与具有加热元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起使用的筒,所述筒包括芯吸元件、壳体和偏置装置,
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脱离芯吸元件位置与接合芯吸元件位置之间移动,
并且其中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偏置装置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
其中所述筒配置成通过所述筒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装置移动而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接合和脱离,
并且其中所述筒配置成使得:
当所述筒不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并且不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并且
当所述筒与所述装置接合时,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并且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并且所述偏置装置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使得所述芯吸元件在与所述接合方向不平行的力方向上向所述加热元件施加力,所述力是由所述芯吸元件施加到所述加热元件的总合力。
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筒或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筒包括反元件,所述反元件配置成接触所述加热元件并且在反力方向上向所述加热元件施加反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筒或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反元件是第二芯吸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筒或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并且所述反元件包括反元件接触部分,并且:
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所述反元件接触部分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并且
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和所述反元件接触部分接触或分开小于3毫米的距离。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筒或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芯吸元件接触部分,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配置成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接触所述加热元件;以及邻近所述芯吸元件接触部分的弯曲外部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弯曲外部部分在所述弯曲外部部分在所述接合方向和与所述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中的一个或两个上延伸时远离所述接合方向弯曲。
1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筒或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包括网并且所述网包括限定多个孔的多根线材,所述多根线材中的每一根具有在10微米与200微米之间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筒或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多个孔中的每一个具有小于所述多根线材中的每一根的厚度的三倍的尺寸。
1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筒或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提供所述偏置装置,使得当所述芯吸元件处于所述接合芯吸元件位置时,所述芯吸元件弹性变形并且所述芯吸元件的弹性使所述芯吸元件朝向所述脱离芯吸元件位置偏置。
CN202280063140.6A 2021-09-27 2022-09-26 改进的筒和气溶胶生成系统 Pending CN1179798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99221.9 2021-09-27
EP21199221 2021-09-27
PCT/EP2022/076646 WO2023046949A1 (en) 2021-09-27 2022-09-26 Improved cartridge and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9845A true CN117979845A (zh) 2024-05-03

Family

ID=77998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3140.6A Pending CN117979845A (zh) 2021-09-27 2022-09-26 改进的筒和气溶胶生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79845A (zh)
WO (1) WO20230469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7259A1 (en) * 2012-09-10 2014-03-13 Ght Global Heating Technologies Ag Device for vaporizing liquid for inhalation
KR102647087B1 (ko) * 2015-03-27 2024-03-15 필립모리스 프로덕츠 에스.에이. 탄성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US20170049153A1 (en) * 2015-08-19 2017-02-23 David Guo Electronic cigarette/vaporizer and atomizer thereof
US10440994B2 (en) * 2016-11-03 2019-10-15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Vaporizer assembly for e-vaping device
EP3945878A1 (en) * 2019-03-27 2022-02-09 JT International SA Electronic cigarette with wick
CN113645865A (zh) * 2019-03-27 2021-11-12 日本烟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压缩芯吸件的电子烟汽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6949A1 (en)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7522B (zh) 用于控制电气烟雾生成系统中烟气成分的形成的方法
KR20210035221A (ko) 연무질 생성 시스템 및 디바이스
EP4122337A1 (en) Fluid permeable heater assembly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fluid permeable heater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KR20200120962A (ko) 공기류를 조정하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AU2021346827A1 (en) Stacked susceptor structure
US20240099378A1 (en) Heater assembly
US20230082650A1 (en) Heating element having heat conductive and wicking filaments
JP2024001095A (ja) エアロゾル化可能材料に適した加熱要素
JP2022512442A (ja) マウスピース検出を備えた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CN110893019A (zh) 包括正电阻率温度系数(ptcr)的加热元件的蒸发器
CN117979845A (zh) 改进的筒和气溶胶生成系统
CN112165875A (zh) 具有受热的混合室的气溶胶生成系统
US20230046602A1 (en) A cartridge for use in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and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comprising said cartridge
EP4255235A1 (e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having multi-layer insulation
CN116600669A (zh) 用于气溶胶生成系统中的筒
WO2023213948A2 (e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and heater assembly
WO2024033509A1 (en) Cartridge with element forming a meniscus of a liquid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WO2023082143A1 (en) Testing article for use in a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US20240049791A1 (en) A cartridge for use with a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US20230354901A1 (e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with hybrid susceptor
WO2024056682A1 (en) An aerosol-generating article comprising a high weight ratio of aerosol-forming substrate
CN117615682A (zh) 用以检测气流路径中的障碍物的空气压力测量
WO2024033474A1 (en) Susceptor assembly
WO2022184776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ith puff detection
CN118102918A (zh) 具有环境空气适应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