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7914A - 利用带外信道扫描卸载进行快速接入点启动 - Google Patents

利用带外信道扫描卸载进行快速接入点启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7914A
CN117957914A CN202280063045.6A CN202280063045A CN117957914A CN 117957914 A CN117957914 A CN 117957914A CN 202280063045 A CN202280063045 A CN 202280063045A CN 117957914 A CN117957914 A CN 117957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reless
protocol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30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K·奈杜
P·伦
M·斯里拉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957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79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方法和装置,包括编码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在一些具体实施中,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响应于建立该第一连接而执行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该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基于该第一信道扫描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Description

利用带外信道扫描卸载进行快速接入点启动
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由NAIDU等人于2021年9月24日提交的名称为“QUICK ACCESSPOINT START WITH OUT OF BAND CHANNEL SCAN OFFLOAD(利用带外信道扫描卸载进行快速接入点启动)”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7/484,373号的权益,该专利申请被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并且以引用方式明确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整体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建立用于将数据流送到外围设备的无线连接。
相关技术的描述
无线局域网(WLAN)可由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AP)形成,该一个或多个无线AP提供供多个客户端设备或站(STA)使用的共享无线通信介质。可与基本服务集(BSS)对应的每个AP可以周期性地广播信标帧以使得在该AP的无线范围内的任何STA能够建立和维持与WLAN的通信链路。根据IEEE 802.11系列标准操作的WLAN通常被称为Wi-Fi网络。
一些无线通信设备可使用无线通信协议诸如Wi-Fi协议、LTE无线协议等来接收数据流。此类设备的示例可与各种应用相关联,这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实时游戏应用、视频通信以及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应用(统称为扩展现实(XR)应用)。期望将此类设备配置成能够快速地接收此类数据流以改进性能并且便于消费者使用。
概述
本公开内容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均具有一些创新性方面,其中没有任何一个方面单独负责其所需的属性。
本公开中所描述的主题的一个创新性方面可以被实现为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并且可包括: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设备的第一连接;响应于建立该第一连接而执行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其中该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基于该第一信道扫描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该第二无线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协议、蓝牙低功耗(BLE)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该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建立该第二连接进一步基于由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的第二信道扫描,其中该第二信道扫描与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关联。在一些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与该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在一些其他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信道在该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本公开所述的主题的另一创新方面可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中实现。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通信地耦合到该至少一个处理器并且存储用于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处理器可读代码。执行该处理器可读代码将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配置成: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设备的第一连接;响应于建立该第一连接而执行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其中该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基于该第一信道扫描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该第二无线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从该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协议、蓝牙低功耗(BLE)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执行这些指令致使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该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建立该第二连接进一步基于由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的第二信道扫描,其中该第二信道扫描与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关联。在一些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与该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在一些其他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信道在该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本公开中所描述的主题的另一创新性方面可被实现为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并且可包括: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其中该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将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配置成作为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接入点进行操作;基于该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向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协议、蓝牙低功耗(BLE)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在一些方面,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执行对第二组无线信道的第二信道扫描,其中建立该第二连接进一步基于该第二信道扫描。在一些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与该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在一些其他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信道在该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本公开所述的主题的另一创新方面可在一种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中实现。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通信地耦合到该至少一个处理器并且存储用于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处理器可读代码。执行该处理器可读代码将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配置成: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其中该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将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配置成作为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接入点进行操作;基于该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向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协议、蓝牙低功耗(BLE)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在一些方面,执行这些指令致使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对第二组无线信道的第二信道扫描,其中建立该第二连接进一步基于该第二信道扫描。在一些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与该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在一些其他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信道在该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在本公开中描述的主题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的细节。根据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需注意,以下附图中的相对尺寸可能不是按比例绘制。
附图简述
图1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3A示出了示例接入点(AP)的框图。
图3B示出了示例站(STA)的框图。
图3C示出了示例外围设备的框图。
图4示出了描绘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过程的序列图。
图5A示出了描绘图4的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时序图。
图5B示出了描绘图4的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时序图。
图6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序列图。
图7A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图6的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时序图。
图7B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图6的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时序图。
图8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序列图。
图9A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图8的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时序图。
图9B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图8的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时序图。
图10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序列图。
图11A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图10的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时序图。
图11B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图10的用于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时序图。
图12示出了例示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支持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13示出了例示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支持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14示出了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支持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支持在STA与外围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在不同的附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号和名称表示相同的元素。
详细描述
以下描述针对一些特定的具体实施以旨在描述本公开的创新性方面。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本文的教导内容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应用。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可在能够根据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来传送和接收射频(RF)信号的任何设备、系统或网络中实现:由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发布的长期演进(LTE)、3G、4G或5G(新无线电(NR))标准、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IEEE 802.15标准、或如由蓝牙技术联盟(SIG)定义的标准等。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可以在能够根据以下技术或技艺中的一者或多者来传送和接收RF信号的任何设备、系统或网络中实现: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单用户(SU)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多用户(MU)MIMO。所描述的具体实施还可以使用适合于在无线广域网(WWAN)、无线个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或物联网(IoT)网络中的一者或多者中使用的其他无线通信协议或RF信号来实现。
外围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正越来越普遍。外围无线通信设备(“外围设备”)可以是指被配置成直接从源无线通信设备(“源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的任何无线设备。外围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示例类型可以是被配置用于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或其他扩展现实(XR)应用的头戴式装置(HMD),该HMD可直接从源无线通信设备(诸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台式计算机或另一合适的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此类数据流可将音频、视频和其他数据直接传送到外围无线通信设备。其他外围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无线扬声器、耳机、头戴式耳机和视频显示设备等。
源设备可被配置成使用多个通信协议直接向外围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例如,源设备和外围设备可最初根据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第一通信协议可以是近程无线协议(诸如蓝牙、蓝牙低功耗(BLE)或近场通信(NFC)无线通信协议)或有线通信协议(诸如以太网协议)。在已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源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之后,可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在源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直接建立第二连接。例如,第二无线通信配置文件可以是根据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LTE协议或另一合适的无线通信协议。更具体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可具有比第一通信协议更大的范围或更高的吞吐量。可使用第一连接在源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交换用于建立第二连接的细节。换句话讲,可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带外”(OOB)交换这些细节。例如,源设备可使用第一连接向外围设备提供接入点(AP)细节(诸如服务集标识符(SSID)、信道信息或加密信息)。
为了标识避免干扰并且为一个或多个数据流提供足够数据吞吐量的(诸)无线信道,源设备可在建立与外围设备的第二连接时执行一个或多个信道扫描操作(诸如一个或多个自动信道选择(ACS)操作)。在示例ACS操作中,无线通信设备可扫描无线信道列表中的每个无线信道,并且基于以下因素来对列表中的每个无线信道进行排序:诸如例如在无线信道上检测到的基本服务集(BSS)或服务集标识符(SSID)的数量、与在无线信道上检测到的SSID相关联的最小或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无线信道上的噪声基底或占用信道的时间比例的量度等。然后,ACS操作可基于排序来选择最佳信道。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可消耗显著量的时间(有时超过十秒)。因此,期望减少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所需的时间,以便改进外围设备的用户的用户体验。
各个方面整体涉及将信道扫描操作中的一些或全部信道扫描操作从源设备卸载到外围设备。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诸如外围设备)可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诸如源设备)的第一连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响应于建立第一连接而执行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第一信道扫描可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然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例如,外围设备可执行信道扫描的全部或一部分,同时并发地建立与源设备的第一连接。在一些其他方面,源设备和外围设备中的每一者可执行信道扫描,从而确保针对第二连接选择的信道在源设备和外围设备两者处表现良好,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
可以实施本公开中描述的主题的特定具体实施,以实现以下潜在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优点。相比使用常规技术(其中源设备执行整个信道扫描),通过将信道扫描的全部或一部分卸载到外围设备,可更快地在源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直接建立第二连接,这可导致改进的用户体验。更具体地,源设备可在它开始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作为AP进行操作之前需要信道扫描结果,因此将信道扫描操作的至少一部分卸载到外围设备可允许源设备更快速地接收这些信道扫描结果。在其中第一通信协议是BLE并且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Wi-Fi协议的一些示例中,将信道扫描完全卸载到外围设备上可将建立第二连接所需的时间减少若干秒。
图1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网络100的框图。根据一些方面,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Wi-Fi网络的示例(并且在下文中将被称为WLAN 100)。例如,WLAN100可以是实现IEEE 802.11系列无线通信协议标准中的至少一者(诸如由IEEE 802.11-2016规范或其修订版所定义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802.11ay、802.11ax、802.11az、802.11ba和802.11be)的网络。WLAN 100可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设备,诸如接入点(AP)102和多个站(STA)104。虽然仅示出了一个AP 102,但WLAN网络100还可包括多个AP 102。
每个STA 104还可被称为移动站(MS)、移动设备、移动手持机、无线手持机、接入终端(AT)、用户装备(UE)、订户站(SS)、或订户单元等等。STA 104可表示各种设备,诸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其他手持设备、上网本、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膝上型电脑、显示设备(例如,TV、计算机监视器、导航系统等)、音乐或者其他音频或立体声设备、遥控设备(“遥控器”)、打印机、厨房或其他家用电器、钥匙扣(key fob)(例如,用于被动式无钥匙进入与启动(PKES)系统)等等。
单个AP 102和相关联的STA集104可被称为基本服务集(BSS),该BSS由相应的AP102管理。图1另外示出了AP 102的示例覆盖区域106,该示例覆盖区域可表示WLAN 100的基本服务区域(BSA)。BSS可通过服务集标识符(SSID)向用户标识,以及通过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向其他设备标识,该BSSID可以是AP 102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AP 102周期性地广播包括BSSID的信标帧(“信标”),以使得AP 102的无线范围内的任何STA 104都能够与AP 102“关联”或重关联,以建立与AP 102的相应通信链路108(在下文中还被称为“Wi-Fi链路”)或维持与该AP的通信链路108。例如,信标可以包括相应AP 102所使用的主信道的标识以及用于建立或维持与AP 102的定时同步的定时同步功能。AP 102可经由相应的通信链路108向WLAN中的各个STA 104提供对外部网络的接入。
为了建立与AP 102的通信链路108,STA 104中的每个STA被配置成对一个或多个频带(例如,2.4GHz、5GHz、6GHz或60GHz频带)中的频率信道执行被动或主动扫描操作(“扫描”)。为了执行被动扫描,STA 104监听由相应的AP 102按周期性时间区间(被称为目标信标传输时间(TBTT)(以时间单位(TU)测量,其中一个TU可以等于1024微秒(μs))来传送的信标。为了执行主动扫描,STA 104生成探通请求并在待扫描的每个信道上按序传送这些探通请求,并且监听来自AP 102的探通响应。每个STA 104可被配置成:基于通过被动或主动扫描获得的扫描信息来标识或选择要与其关联的AP 102,并执行认证和关联操作以建立与所选AP 102的通信链路108。AP 102在关联操作结束时向STA 104分配关联标识符(AID),AP102使用该AID来跟踪STA 104。
由于无线网络越来越普遍,STA 104可以有机会选择在该STA的范围内的许多BSS中的一个BSS,或者在一起形成扩展服务集(ESS)(包括多个所连接的BSS)的多个AP 102之中进行选择。与WLAN 100相关联的扩展网络站可被连接到可允许在此类ESS中连接多个AP102的有线或无线分发系统。如此,STA 104可被多于一个AP 102覆盖,并且可在不同时间与不同AP 102相关联以用于不同传输。另外,在与AP 102关联之后,STA 104还可被配置成周期性地扫描其周围环境以寻找要与其关联的更合适的AP 102。例如,相对于其相关联AP102正在移动的STA 104可执行“漫游”扫描以寻找具有更理想网络特性(诸如更大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或减小的业务负载)的另一AP 102。
在一些情形中,STA 104可形成不具有AP 102或不具有除STA 104自身以外的其他装备的网络。此类网络的一个示例是自组织(ad hoc)网络(或无线自组织网络)。自组织网络可替代地被称为网状网络或对等(P2P)网络。在一些情形中,自组织网络可在较大无线网络诸如WLAN 100内实现。在此类具体实施中,虽然STA 104可能够使用通信链路108通过AP102彼此通信,但STA 104还可经由直接无线链路110彼此直接通信。另外,两个STA 104可经由直接通信链路110进行通信,而不论这两个STA 104是否与相同AP 102相关联并由该相同AP 102服务。在此类自组织系统中,一个或多个STA 104可承担由AP 102在BSS中充当的角色。此类STA 104可被称为组所有者(GO)并且可协调自组织网络内的传输。直接无线链路110的示例包括Wi-Fi直连连接、通过使用Wi-Fi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来建立的连接、以及其他P2P组连接。
AP 102和STA 104可根据IEEE 802.11系列无线通信协议标准(诸如由IEEE802.11-2016规范或其修订版所定义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802.11ay、802.11ax、802.11az、802.11ba和802.11be)来发挥作用和通信(经由相应的通信链路108)。这些标准定义用于PHY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的WLAN无线电和基带协议。AP 102和STA 104以PHY协议数据单元(PPDU)(或物理层汇聚协议(PLCP)PDU)的形式传送和接收往来于彼此的无线通信(下文中也被称为“Wi-Fi通信”)。WLAN 100中的AP 102和STA 104可在未许可频谱上传送PPDU,该未许可频谱可以是频谱的包括传统上由Wi-Fi技术使用的频带的一部分,这些频带诸如2.4GHz频带、5GHz频带、60GHz频带、3.6GHz频带和900MHz频带。本文所述的AP 102和STA104的一些具体实施还可在可支持许可通信和未许可通信两者的其他频带诸如6GHz频带中通信。AP 102和STA 104还可被配置成在其他频带(诸如共享许可频带)上进行通信,其中多个运营商可具有在一个或多个相同或重叠频带中操作的许可。
频带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多个子带或频率信道。例如,遵循IEEE 802.11n、802.11ac、802.11ax和802.11be标准修订版的PPDU可在2.4GHz、5GHz或6GHz频带上被传输,其中每个频带被划分成多个20MHz信道。如此,这些PPDU在具有20MHz的最小带宽的物理信道上被传输,但可通过信道绑定来形成较大信道。例如,PPDU可在通过将多个20MHz信道绑定在一起而具有40MHz、80MHz、160MHz或CCC20MHz带宽的物理信道上传输。
每个PPDU是包括PHY前置码和呈PHY服务数据单元(PSDU)形式的有效载荷的复合结构。前置码中所提供的信息可由接收设备用于对PSDU中的后续数据进行解码。在其中PPDU在经绑定信道上被传输的实例中,前置码字段可在多个子信道中的每一者中被复制并被传输。PHY前置码可包括传统部分(或“传统前置码”)和非传统部分(或“非传统前置码”)两者。传统前置码可被用于分组检测、自动增益控制和信道估计、以及其他用途。传统前置码一般还可被用于维持与传统设备的兼容性。前置码的非传统部分的格式、编码以及其中所提供的信息基于待用于传输有效载荷的特定IEEE 802.11协议。
图2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设备200的框图。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200可以是在STA诸如上文参考图1所述的STA 104中的一个STA中使用的设备的示例。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200可以是在AP诸如上文参考图1所述的AP 102中使用的设备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200能够以例如无线分组的形式来传送和接收无线通信。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被配置成:传送和接收遵循IEEE 802.11无线通信协议标准(诸如由IEEE802.11-2016规范或其修正版所定义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802.11ay、802.11ax、802.11az、802.11ba和802.11be)的物理层汇聚协议(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形式的分组。
无线通信设备200可以是或可包括芯片、片上系统(SoC)、芯片组、封装件或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204例如Wi-Fi(IEEE 802.11兼容)调制解调器。在一些具体实施中,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204(统称为“调制解调器204”)另外包括WWAN调制解调器(例如,3GPP 4G LTE或5G兼容调制解调器)。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200还包括与调制解调器204耦合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块、或处理元件202(统称为“处理器202”)。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200另外包括与调制解调器202耦合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206(统称为“无线电206”)。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200进一步包括与处理器204或调制解调器204耦合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块或元件208(统称为“存储器208”)。
调制解调器204可包括智能硬件块或设备,诸如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调制解调器204通常被配置成实现PHY层,并且在一些具体实施中,还实现MAC层的一部分(例如,MAC层的硬件部分)。例如,调制解调器204被配置成对分组进行调制并且将调制分组输出到无线电206以供在无线介质上传输。调制解调器204被类似地配置成获得由无线电206接收的调制分组并且对这些分组进行解调以提供解调分组。除调制器和解调器之外,调制解调器204还可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SP)电路、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编码器、解码器、复用器和解复用器。例如,在处于传送模式时,从处理器202获得的数据可被提供给编码器,该编码器对该数据进行编码以提供编码比特。随后,编码比特可被映射到NSS个空间流以进行空间复用或映射到NSTS个空时流以进行空时块编码(STBC)。各流中的编码比特可随后(使用所选MCS)被映射到调制星座中的点以提供调制码元。相应的空间流或空时流中的调制码元可被复用、经由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块进行变换,并随后被提供给DSP电路(例如,以进行Tx加窗和滤波)。数字信号可随后被提供给数模转换器(DAC)。然后,所得模拟信号可被提供给上变频器,并且最终提供给无线电206。在涉及波束成形的具体实施中,在相应的空间流中的调制码元在被提供给IFFT块之前,经由控制矩阵进行预编码。
在处于接收模式时,DSP电路被配置成例如通过检测包括从无线电206接收的调制码元的信号的存在并且估计初始定时和频率偏移来获取该信号。DSP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数字地调节该信号,例如,使用信道(窄带)滤波和模拟损伤调节(诸如校正I/Q不平衡),以及通过应用数字增益以最终获得窄带信号。随后,DSP电路的输出可被馈送到AGC,其被配置成使用从数字信号中(例如在一个或多个接收到的训练字段中)提取的信息,以确定适当增益。DSP电路的输出还与解复用器耦合,该解复用器在接收到多个空间流或空时流时解复用调制码元。解复用的码元可被提供给解调器,该解调器被配置成从信号提取码元,并且例如计算每个空间流中的每个子载波的每个比特位置的对数似然比(LLR)。解调器与解码器耦合,该解码器可被配置成处理LLR以提供解码比特。然后,解码比特可被解扰并提供给MAC层(处理器202)以供处理、评估或解译。
无线电206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射频(RF)发射机(或“发射机链”)和至少一个RF接收机(或“接收机链”),该至少一个RF发射机和该至少一个RF接收机可组合成一个或多个收发机。例如,RF发射机和接收机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各种模拟电路,其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功率放大器(PA)和至少一个低噪声放大器(LNA)。RF发射机和RF接收机可继而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天线。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200可包括多个发射天线(每个发射天线具有对应发射链)和多个接收天线(每个接收天线具有对应接收链)或与之耦合。从调制解调器204输出的码元被提供给无线电206,该无线电然后经由所耦合的天线来传送这些码元。类似地,经由天线接收的码元由无线电206获得,该无线电然后将这些码元提供给调制解调器204。
处理器202可包括被设计为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智能硬件块或设备,诸如例如处理核、处理块、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设备(PLD)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它们的任何组合。处理器202处理通过无线电206和调制解调器204接收的信息,并且处理待通过调制解调器204和无线电206输出以供通过无线介质传输的信息。例如,处理器202可实现控制平面以及MAC层的至少一部分,该MAC层被配置成执行与MPDU、帧或分组的生成、传送、接收和处理相关的各种操作。在一些具体实施中,MAC层被配置成:生成MPDU以提供给PHY层进行编码,以及从该PHY层接收解码信息比特以作为MPDU进行处理。MAC层可被进一步配置为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例如以用于OFDMA、或其他操作或技术。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处理器202通常可控制调制解调器204以致使该调制解调器执行上文所述的各种操作。
存储器208可包括有形存储介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只读存储器(ROM)或它们的组合。存储器208还可存储包含指令的非暂态处理器可执行或计算机可执行软件(SW)代码,这些指令在由处理器202执行时致使该处理器执行本文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操作,包括MDPU、帧或分组的生成、传送、接收和解译。例如,本文所公开的各组件的各个功能或者本文所公开的方法、操作、过程或算法的各个框或步骤可被实现为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图3A示出了示例AP 302的框图。例如,AP 302可以是参考图1所述的AP 102的示例具体实施。AP 302包括无线通信设备(WCD)310(但AP 302本身通常也可称为无线通信设备,如本文所用)。例如,无线通信设备310可以是参考图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200的示例具体实施。AP 302还包括与无线通信设备310耦合以传送和接收无线通信的多个天线320。在一些具体实施中,AP 302另外包括与无线通信设备310耦合的应用处理器330和与应用处理器330耦合的存储器340。AP 302还包括至少一个外部网络接口350,该至少一个外部网络接口使得AP 302能够与核心网或回程网络通信以获得对包括互联网的外部网络的接入。例如,外部网络接口350可包括有线(例如,以太网)网络接口和无线网络接口(诸如,WWAN接口)中的一者或两者。上述组件中的一些组件可直接或通过至少一个总线间接地与这些组件中的其他组件通信。AP 302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包封无线通信设备310、应用处理器330、存储器340以及天线320和外部网络接口350的至少部分。
图3B示出了示例STA 304的框图。例如,STA 304可以是参考图1所述的STA 104的示例具体实施。STA 304包括无线通信设备315(但STA 304本身通常也可称为无线通信设备,如本文所用)。例如,无线通信设备315可以是参考图JJJ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JJJ00的示例具体实施。STA 304还包括与无线通信设备315耦合以传送和接收无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天线325。STA 304另外包括与无线通信设备315耦合的应用处理器335和与应用处理器335耦合的存储器345。在一些具体实施中,STA 304还包括用户界面(UI)355(诸如触摸屏或小键盘)和显示器365,该显示器可与UI 355集成以形成触摸屏显示器。在一些具体实施中,STA 304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375,诸如例如一个或多个惯性传感器、加速度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高度传感器。上述组件中的一些组件可直接或通过至少一个总线间接地与这些组件中的其他组件通信。STA 304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包封无线通信设备315、应用处理器335、存储器345以及天线325、UI 355和显示器365的至少部分。
图3C示出了示例外围设备306的框图。外围设备306可以是被配置用于使用设备到设备无线通信协议从STA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的无线设备。例如,外围设备306可以是被配置用于AR、VR或其他XR应用的头戴式装置(HMD)、无线扬声器、耳机、头戴式耳机、视频显示设备等。外围设备306包括无线通信设备317(但外围设备306本身通常也可称为无线通信设备,如本文所用)。例如,无线通信设备317可以是参考图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200的示例具体实施。外围设备306还包括与无线通信设备317耦合以传送和接收无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天线327。外围设备306另外包括与无线通信设备317耦合的应用处理器337和与应用处理器337耦合的存储器347。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外围设备306还包括用户界面(UI)357(诸如触摸屏或小键盘)和显示器367,该显示器可与UI 357集成以形成触摸屏显示器。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外围设备306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377,诸如例如一个或多个惯性传感器、加速度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高度传感器。上述组件中的一些组件可直接或通过至少一个总线间接地与这些组件中的其他组件通信。外围设备306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包封无线通信设备317、应用处理器337、存储器347以及天线327、UI 357和显示器367的至少部分。
图4示出了描绘用于在STA 402与外围设备404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过程的序列图400。在图4的示例中,STA 402和外围设备404可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图4中的“协议1”)建立第一连接,并且随后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图4中的“协议2”)建立第二连接。STA 402可以是图3B的STA 304的示例,并且外围设备404可以是图3C的外围设备306的示例。STA 402和外围设备404可交换用于使用第一通信协议建立第二连接的连接信息。如图4所示,建立第一连接可首先涉及与协议1相关的发现。例如,STA 402可使用协议1来宣告其连接可用性,并且外围设备404可响应于该宣告而执行一个或多个扫描操作。在第一通信协议是BLE协议的情况下,STA 402可宣告其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一个或多个设备ID或一个或多个能力等。外围设备404可接收该宣告,并且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STA 402的第一连接。例如,在第一通信协议是BLE的情况下,外围设备404可作为通用属性配置文件(GATT)服务器进行操作,并且STA 402可连接到该GATT服务器。在已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第一连接之后,外围设备404可请求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建立第二连接。该请求可被明确地传达或者可被暗示(诸如在第一连接的成功建立自动地提示第二连接的建立的情况下)。响应于对建立第二连接的请求,STA 402可执行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扫描。例如,STA 402可扫描与一个或多个频带(诸如2GHz、5GHz或6GHz频带)相关联的一组无线信道。在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Wi-Fi协议的情况下,该信道扫描可以是ACS信道扫描。
在完成信道扫描之后,STA 402可使用第一连接来向外围设备404传送信道扫描的一个或多个结果。因此,这些结果根据第一通信协议来传送。此类结果可指示来自信道扫描的一个或多个表现最佳的信道。在接收到信道扫描的结果之后,STA 402可作为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AP进行操作。例如,STA 402可作为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软AP进行操作。信道扫描的结果还可与用于建立第二连接的配置信息一起传送。例如,在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Wi-Fi协议的情况下,信道扫描结果可与诸如一个或多个SSID或供外围设备404用于使用Wi-Fi连接到STA 402的其他细节等信息一起传送。在接收到信道扫描结果和配置信息之后,STA 402和外围设备404可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建立第二连接。在建立第二连接之后,STA 402可经由第二连接向外围设备404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图5A示出了描绘用于在STA 402与外围设备404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500的时序图。示例过程500可由STA 402和外围设备404执行,例如如图4的序列图400所示。需注意,图5A中(和随后时序图中)的操作的相对历时未按比例示出,并且可由于多种因素而变化,例如根据用于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的协议而变化。STA 402和外围设备404在时间t1和t2之间执行协议1发现。STA 402和外围设备404在时间t2和t3之间执行协议1连接。STA304在时间t3和t4之间执行协议2信道扫描。STA 402在时间t4和t5之间启动AP操作。STA402和外围设备404在时间t5和t6之间根据协议2建立第二连接,之后,STA 402可向外围设备404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图5B示出了描绘用于在STA 402与外围设备404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550的时序图。更具体地,示例过程550描绘了在第一通信协议是BLE协议并且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Wi-Fi协议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操作的典型定时。STA 402和外围设备404可在大概3.6秒内完成BLE发现。STA 402和外围设备404可在BLE发现之后大概1.3秒内建立BLE连接。STA402可在大概4秒内完成Wi-Fi信道扫描。STA 402可在大概200ms内开始AP操作。最后,STA402和外围设备404可在0.5秒与2秒之间根据Wi-Fi协议建立第二连接。因此,图4所示的用于使用常规技术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的操作可花费大约9.6秒-11.1秒。
各个方面整体涉及将信道扫描操作中的一些或全部信道扫描操作从源设备卸载到外围设备。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诸如外围设备)可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诸如源设备)的第一连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响应于建立第一连接而执行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第一信道扫描可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然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例如,外围设备可执行信道扫描的全部或一部分,同时并发地建立与源设备的第一连接。在一些其他方面,源设备和外围设备中的每一者可执行信道扫描,从而确保针对第二连接选择的信道在源设备和外围设备两者处表现良好,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
可以实施本公开中描述的主题的特定具体实施,以实现以下潜在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优点。相比使用常规技术(其中源设备执行整个信道扫描),通过将信道扫描的全部或部分卸载到外围设备,可更快地在源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直接建立第二连接。通过将信道扫描的至少一部分卸载到外围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可更快速地建立第二连接,从而导致更高效的操作和改进的用户体验。更具体地,源设备可在它开始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作为AP进行操作之前需要信道扫描结果,因此将信道扫描操作的至少一部分卸载到外围设备可允许源设备更快速地接收这些信道扫描结果。例如,在第一通信协议是BLE并且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Wi-Fi的情况下,将信道扫描完全卸载到外围设备上可将建立第二连接所需的时间减少若干秒。
如上文所讨论,本公开的各方面允许通过将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扫描的至少一部分卸载到外围设备来更快速且高效地完成源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的建立。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整个信道扫描可由外围设备来执行。此类具体实施可允许显著减少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所需的时间。然而,此类具体实施需要外围设备具有用于执行全信道扫描的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在一些其他具体实施中,外围设备可诸如通过仅扫描该组无线信道中与信道扫描相关联的一部分来仅执行信道扫描的第一部分,而源设备可扫描包括该组无线信道中的其余无线信道的第二部分。
在一些方面,第一部分可包括该组无线信道中与特定频带相关联的全部无线信道。例如,第一部分可包括2GHz频带、5GHz频带或6GHz频带中的全部无线信道。在一些其他具体实施中,当例如在拥塞或嘈杂环境中期望更稳健的信道扫描时,外围设备和源设备可共同执行信道扫描。在一些方面,外围设备和源设备可各自扫描该组无线信道中的全部无线信道。在一些其他方面,外围设备和源设备都可扫描该组无线信道中的部分但并非全部无线信道,并且源设备或外围设备扫描该组中的其余无线信道。换句话讲,在一些方面,源设备和外围设备中的每一者可扫描该组无线信道的第一部分中的全部无线信道,而该组无线信道中的其余无线信道可由源设备或外围设备扫描。在外围设备与源设备之间复制信道扫描的全部或一部分可允许选择在源设备和外围设备两者处表现良好的信道。
图6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示例序列图600。类似于图4,图6所示的操作包括协议1发现和协议1连接,然而在图6中,外围设备306执行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扫描。换句话讲,在图6中,该信道扫描完全卸载到外围设备上。例如,外围设备306可扫描与一个或多个频带(诸如2GHz、5GHz或6GHz频带)相关联的一组无线信道。在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Wi-Fi协议的情况下,该信道扫描可以是ACS信道扫描。
在完成信道扫描并且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第一连接之后,外围设备306请求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建立第二连接。类似于图4,该请求可被明确地传达或者可被暗示(诸如在第一连接的成功建立自动地提示第二连接的建立的情况下)。外围设备306还可向STA304传送完成的信道扫描的一个或多个结果。因此,这些结果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经由第一连接来传送。STA 304可在接收到完成的信道扫描的一个或多个结果之后开始作为AP进行操作。另外,STA 304可向外围设备传送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连接信息(为了简单起见而未示出)。然后,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建立第二连接。随后,STA 304可(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经由第二连接向外围设备306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图7A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700的示例时序图。示例过程700可对应于图6的序列图600。需注意,图7A中的操作的相对历时未按比例示出,并且可由于多种因素而变化,例如根据用于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的协议而变化。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时间t1和t2之间执行协议1发现。与协议1发现并发地,外围设备306可执行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扫描。需注意,虽然图7A示出协议1发现和协议2信道扫描需要相同量的时间,但在一些方面,协议1发现或协议2信道扫描可花费更多时间来完成。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时间t2和t3之间执行协议1连接。STA 304可在时间t3和t4之间执行AP启动。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时间t4和t5之间根据协议2建立第二连接。随后,STA 304可经由第二连接向外围设备306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图7B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750的时序图。更具体地,示例过程750描绘了在第一通信协议是BLE协议并且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Wi-Fi协议的情况下图6所示的操作的典型定时。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大概3.6秒内完成BLE发现。外围设备306可在大概4秒内完成Wi-Fi信道扫描。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BLE发现之后大概1.3秒内建立BLE连接。STA 304可在大概200ms内开始作为AP进行操作。最后,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0.5秒与2秒之间根据Wi-Fi协议建立第二连接。因此,当信道扫描被完全卸载到外围设备时,图7B所示的用于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的操作可花费大约5.6秒-7.1秒,这表示与如图5B所示的常规技术相比,时间节省大概4秒。
如上文所讨论,在一些具体实施中,不是将信道扫描完全卸载到外围设备,而是STA可将信道扫描的仅一部分卸载到外围设备。图8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示例序列图800。类似于图6,图8所示的操作将信道扫描的一部分卸载到外围设备306。然而,在图8中,外围设备306执行信道扫描的仅一部分,而STA 304执行信道扫描的另一部分。换句话讲,在图8中,信道扫描仅被部分地卸载到外围设备306上。类似于图6,与协议1发现并发地,外围设备306执行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第一部分信道扫描。例如,外围设备306可扫描与一个或多个频带(诸如2GHz、5GHz或6GHz频带)相关联的第一组无线信道。在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Wi-Fi协议的情况下,该第一部分信道扫描可以是ACS信道扫描。
在外围设备306完成第一部分信道扫描并且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第一连接之后,外围设备306请求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建立第二连接。类似于图6,该请求可被明确地传达或者可被暗示(诸如在第一连接的成功建立自动地提示第二连接的建立的情况下)。在一些示例中,外围设备306然后可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经由第一连接)向STA 304传送完成的信道扫描的一个或多个结果。需注意,虽然图8示出了外围设备306在请求建立第二连接之后传送信道扫描结果,但外围设备可在完成第一部分信道扫描之后并且在STA 304开始作为AP进行操作之前的任何时间传送信道扫描结果。然后,STA 304执行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第二部分信道扫描。例如,STA可扫描与一个或多个频带(诸如2GHz、5GHz或6GHz频带)相关联的第二组无线信道。在一些方面,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无线信道在第二组无线信道中。换句话讲,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扫描完全不同的信道。
然后,STA 304开始作为AP进行操作。在一些方面,STA 304还向外围设备传送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连接信息。然后,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基于第一部分信道扫描和第二部分信道扫描的结果来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建立第二连接。随后,STA 304可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向外围设备306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图9A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900的示例时序图。示例过程900可对应于图8的序列图800。需注意,图9A中的操作的相对历时未按比例示出,并且可由于多种因素而变化,例如根据用于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的协议而变化。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时间t1和t2之间完成协议1发现。与协议1发现并发地,外围设备306可执行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第一部分信道扫描。需注意,虽然图9A示出这两个操作需要相同量的时间,但在一些方面,协议1发现或协议2信道扫描可花费更多时间来完成。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时间t2和t3之间建立协议1连接。STA 304可在时间t3和t4之间完成第二部分协议2信道扫描。STA 304可在时间t4和t5之间开始作为AP进行操作。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时间t5和t6之间根据协议2建立第二连接。随后,STA 304可经由第二连接向外围设备306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图9B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950的时序图。更具体地,示例过程950描绘了在BLE和Wi-Fi是相应的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的情况下图8所示的操作的典型定时。需注意,图9B所示的时间对应于当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各自扫描与全信道扫描相关联的该组无线信道中大约一半的无线信道时的具体实施。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大概3.6秒内完成BLE发现。外围设备306可在大概2秒内完成第一部分Wi-Fi信道扫描。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大概1.3秒内建立BLE连接。STA 304可在大概2秒内执行第二部分Wi-Fi信道扫描。STA 304可需要大概200ms来开始作为AP进行操作。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0.5秒与2秒之间根据Wi-Fi协议建立第二连接。因此,当信道扫描被中途卸载到外围设备时,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大约7.6秒-9.1秒内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这表示与如图5B所示的常规技术相比,时间节省大概2秒。
虽然图6至图9B所描绘的具体实施允许比常规技术更快地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但在一些其他方面,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各自执行全信道扫描可为优选的。例如,在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中的一者或两者附近存在噪声或局部干扰的情况下,可期望STA304和外围设备306各自扫描该组无线信道中的每个无线信道,以便确保针对第二连接选择对于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两者相对无干扰或拥塞的信道。
图10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的示例序列图1000。类似于图8,在图10中,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中的每一者执行信道扫描操作。然而,在图10中,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中的每一者执行全信道扫描。也就是说,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中的每一者扫描该组无线信道中的全部无线信道。与协议1发现并发地,外围设备306可执行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第一全信道扫描。例如,外围设备306可扫描与一个或多个频带(诸如2GHz、5GHz或6GHz频带)相关联的第一组无线信道。在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Wi-Fi协议的情况下,该第一全信道扫描可以是ACS信道扫描。
在外围设备306完成第一全信道扫描并且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第一连接之后,外围设备306向STA 304传送第一全信道扫描的一个或多个结果。类似于图8,外围设备306可在完成第一全信道扫描之后并且在STA 304开始作为AP进行操作之前的任何时间向STA 304传送第一全信道扫描的一个或多个结果。外围设备306还可请求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建立第二连接。类似于图6,该请求可被明确地传达或者可被暗示(诸如在第一连接的成功建立自动地提示第二连接的建立的情况下)。然后,STA 304可开始作为AP进行操作,并且执行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第二全信道扫描。例如,STA 304可扫描与一个或多个频带相关联的第一组无线信道。换句话讲,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各自扫描第一组无线信道中的每个无线信道。
然后,STA 304可向外围设备306传送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连接信息。STA304可根据第一通信协议使用第一连接来传送此类信息。然后,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并且基于第一全信道扫描和第二全信道扫描的结果来建立第二连接。随后,STA 304可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向外围设备306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图11A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1100的示例时序图。示例过程1100可对应于图10的序列图1000。需注意,图11A中的操作的相对历时未按比例示出,并且可由于多种因素而变化,例如根据用于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的协议而变化。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时间t1和t2之间完成协议1发现。与协议1发现并发地,外围设备306可执行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第一全信道扫描。需注意,虽然图11A示出这两个操作需要相同量的时间,但在一些方面,协议1发现或协议2信道扫描可花费更多时间来完成。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时间t2和t3之间建立协议1连接。STA 304可在时间t3和t4之间完成第二全协议2信道扫描。STA 304可在时间t4和t5之间开始作为AP进行操作。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建立第二连接,该第二连接可在时间t5和t6之间建立。随后,STA 304可经由第二连接向外围设备306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图11B示出了描绘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用于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1150的时序图。更具体地,示例过程1150描绘了在BLE和Wi-Fi是相应的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的情况下图10所示的操作的典型定时。需注意,图11B所示的时间对应于当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各自扫描与全信道扫描相关联的该组无线信道中的全部无线信道时的具体实施。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大概3.6秒内完成BLE发现。外围设备306可在大概4秒内完成第一全Wi-Fi信道扫描。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大概1.3秒内建立BLE连接。STA 304可在大概4秒内完成第二全Wi-Fi信道扫描。STA 304可在大概200ms内开始作为AP进行操作。最后,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可在0.5秒与2秒之间根据Wi-Fi协议建立第二连接。因此,当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中的每一者执行全信道扫描时,图11B所示的用于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的操作可花费大约9.6秒-11.1秒。虽然这并未导致时间节省,但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中的每一者执行全信道扫描可导致在STA 304和外围设备306中的一者或两者处存在干扰或拥塞的情况下选择更好的信道。
图12示出了例示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支持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1200的流程图。过程1200可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诸如上文参考图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200)来执行。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可由作为外围设备(诸如图3C的外围设备306)或在该外围设备内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来执行过程1200。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在框1202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设备的第一连接。在一些方面,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图3B的STA 304。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在框1204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响应于建立第一连接而执行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其中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在框1206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基于第一信道扫描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第二无线设备的第二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在框1208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协议、蓝牙低功耗(BLE)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过程1200进一步包括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框1206中的建立第二连接进一步基于由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的第二信道扫描,其中该第二信道扫描与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关联。在一些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与该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在一些其他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信道在该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图13示出了例示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支持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过程1300的流程图。过程1300可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诸如上文参考图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200)来执行。在一些具体实施中,过程1300可由作为STA(诸如图3B的STA304)或在该STA内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来执行。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在框1302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在一些方面,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图3C的外围设备306。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在框1304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根据第一通信协议接收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其中该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在框1306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作为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接入点进行操作。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在框1308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基于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在框1310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在一些方面,该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协议、蓝牙低功耗(BLE)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在一些方面,过程1300进一步包括执行对第二组无线信道的第二信道扫描,其中建立第二连接进一步基于第二信道扫描。在一些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与该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在一些其他方面,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信道在该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图14示出了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支持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1400的框图。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1400被配置成执行上文分别参考图12和图13所述的过程1200和1300中的一者或多者。无线通信设备1400可以是上文参考图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200的示例具体实施。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400可以是芯片、SoC、芯片组、封装件或设备,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诸如处理器202)、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例如,Wi-Fi(IEEE 802.11)调制解调器或蜂窝调制解调器诸如调制解调器204)、至少一个存储器(诸如存储器208)和至少一个无线电(诸如无线电206)。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1400可以是在外围设备(诸如上文参考图3C所述的外围设备306)中使用的设备。在一些其他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1400可以是包括此类芯片、SoC、芯片组、封装件或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天线(诸如天线327)的外围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1400包括接收组件1410、通信管理器1420和传送组件1430。通信管理器1420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建立组件1422和第二连接建立组件1424。组件1422和142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部分可至少部分地在硬件或固件中实现。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组件1422和1424中的至少一些组件至少部分地被实现为存储在存储器(诸如存储器208)中的软件。例如,组件1422和142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部分可被实现为可由处理器(诸如处理器202)执行以执行相应模块的功能或操作的非暂态指令(或“代码”)。
接收组件1410被配置成在无线信道上从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设备接收RX信号。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接收组件1410可根据至少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来接收RX信号。通信管理器1420被配置成根据至少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来建立与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连接。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第一连接建立组件1422可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第二连接建立组件1424可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并且可执行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扫描操作。传送组件1430被配置成在有线信道或无线信道上向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传送TX信号。
图15示出了根据一些具体实施的支持在STA 304与外围设备306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1500的框图。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1500被配置成执行上文分别参考图12和图13所述的过程1200和1300中的一者或多者。无线通信设备1500可以是上文参考图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200的示例具体实施。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500可以是芯片、SoC、芯片组、封装件或设备,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诸如处理器202)、至少一个调制解调器(例如,Wi-Fi(IEEE 802.11)调制解调器或蜂窝调制解调器诸如调制解调器204)、至少一个存储器(诸如存储器208)和至少一个无线电(诸如无线电206)。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1500可以是在STA诸如上文分别参考图1和图3B所述的STA 104和304中的一者中使用的设备。在一些其他具体实施中,无线通信设备1500可以是包括此类芯片、SoC、芯片组、封装件或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天线(诸如天线327)的外围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1500包括接收组件1510、通信管理器1520和传送组件1530。通信管理器1520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建立组件1522和第二连接建立组件1524。组件1522和152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部分可至少部分地在硬件或固件中实现。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组件1522和1524中的至少一些组件至少部分地被实现为存储在存储器(诸如存储器208)中的软件。例如,组件1522和152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部分可被实现为可由处理器(诸如处理器202)执行以执行相应模块的功能或操作的非暂态指令(或“代码”)。
接收组件1510被配置成在无线信道上从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设备接收RX信号。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接收组件1510可根据至少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来接收RX信号。通信管理器1520被配置成根据至少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来建立与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连接。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第一连接建立组件1522可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第二连接建立组件1524可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可作为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软AP进行操作,并且可执行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扫描操作。传送组件1530被配置成在有线信道或无线信道上向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传送TX信号。
在以下编号条款中描述了具体实施示例:
1.一种用于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
响应于建立该第一连接而执行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该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
基于该第一信道扫描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
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2.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连接进一步基于由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的第二信道扫描来建立,该第二信道扫描与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关联。
3.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与该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
4.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与该第二组无线信道不共享任何无线信道。
5.根据条款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该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
6.根据条款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通信协议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
7.根据条款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协议、蓝牙低功耗(BLE)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8.根据条款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9.一种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并存储处理器可读代码,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
处理器执行时被配置成:
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
响应于建立该第一连接而执行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该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
基于该第一信道扫描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
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10.根据条款9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二连接基于由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的第二信道扫描来建立,该第二信道扫描与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关联。
11.根据条款10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与该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
12.根据条款10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无线信道在该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13.根据条款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执行该处理器可读代码致使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执行操作,这些操作进一步包括: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该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
14.根据条款9-13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一通信协议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
15.根据条款14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协议、蓝牙低功耗(BLE)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16.根据条款9-15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17.一种用于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
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该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
将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配置成作为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接入点进行操作;
基于该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
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向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18.根据条款17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执行对第二组无线信道的第二信道扫描;
其中建立该第二连接进一步基于该第二信道扫描。
19.根据条款1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与该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
20.根据条款1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无线信道在该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21.根据条款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通信协议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
22.根据条款2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低功耗(BLE)协议、蓝牙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23.根据条款17-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24.一种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并存储处理器可读代码,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
处理器执行时被配置成:
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
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该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
将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配置成作为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接入点进行操作;
基于该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
根据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向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25.根据条款24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执行该处理器可读代码进一步致使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对第二组无线信道的第二信道扫描,其中建立该第二连接进一步基于该第二信道扫描。
26.根据条款25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与该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
27.根据条款25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无线信道在该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28.根据条款24-27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一通信协议与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
29.根据条款28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低功耗(BLE)协议、蓝牙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30.根据条款24-29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引述一列项目“中的至少一者”或“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短语是指这些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个成员。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者”旨在涵盖以下可能性: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以及a和b和c的组合。
结合本文公开的具体实施来描述的各种例示性组件、逻辑组件、逻辑框、模块、电路、操作和算法过程可实现为电子硬件、固件、软件、或者硬件、固件或软件的组合,包括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结构及其结构等效物。硬件、固件和软件的这种可互换性已根据其功能性进行了一般描述,并在上文描述的各种例示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过程中作了例示。此类功能性是实现在硬件、固件还是软件中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对整体系统施加的设计约束。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具体实施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实质或范围的情况下,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具体实施。由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于本文中示出的具体实施,而是应被授予与本公开、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一致的最广范围。
另外,本说明书中在单独的具体实施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具体实施中组合实现。相反地,在单个具体实施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个特征还可以在多个具体实施中单独地或者以任何适当的子组合来实现。因此,尽管特征可以在上面被描述为以特定组合起作用,并且甚至最初如此要求保护,但是来自所要求保护的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从组合中删除,并且所要求保护的组合可涉及子组合或子组合的变体。
类似地,虽然在图中以特定的次序描绘了操作,但是这并不应当被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者以顺序次序来执行,或者执行所有例示的操作来实现期望的结果。此外,附图可能以流程图或流图的形式示意性地描绘一个或多个示例过程。然而,可以将未描绘的其他操作结合到示意性地例示的示例过程中。例如,一个或多个附加操作可以在所例示的操作中的任何操作之前、之后、同时或者在其之间执行。在一些情况下,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此外,在上文描述的具体实施中的各个系统组件的分离不应当被理解为在所有具体实施中都要求此类分离,而是其应当被理解为所描述的程序组件和系统通常能够一起被集成在单个软件产品中,或者被封装到多个软件产品中。

Claims (30)

1.一种用于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
响应于建立所述第一连接而执行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所述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扫描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基于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的第二信道扫描来建立,所述第二信道扫描与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组无线信道与所述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无线信道在所述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所述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协议、蓝牙低功耗(BLE)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9.一种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并存储处理器可读代码,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被配置成:
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
响应于建立所述第一连接而执行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所述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扫描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基于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的第二信道扫描来建立,所述第二信道扫描与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关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组无线信道与所述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无线信道在所述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执行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致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执行操作,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所述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协议、蓝牙低功耗(BLE)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17.一种用于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
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收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所述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
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配置成作为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接入点进行操作;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扫描的所述结果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执行对第二组无线信道的第二信道扫描;
其中建立所述第二连接进一步基于所述第二信道扫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组无线信道与所述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无线信道在所述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低功耗(BLE)协议、蓝牙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24.一种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并存储处理器可读代码,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被配置成:
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建立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连接;
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收对第一组无线信道的第一信道扫描的结果,所述第一信道扫描与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
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配置成作为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关联的接入点进行操作;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扫描的所述结果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连接;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直接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执行所述处理器可读代码进一步致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对第二组无线信道的第二信道扫描,其中建立所述第二连接进一步基于所述第二信道扫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组无线信道与所述第二组无线信道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组无线信道中没有无线信道在所述第二组无线信道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相比是相对更近程的无线协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蓝牙低功耗(BLE)协议、蓝牙协议或近场通信(NFC)协议。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协议是根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
CN202280063045.6A 2021-09-24 2022-08-09 利用带外信道扫描卸载进行快速接入点启动 Pending CN1179579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484,373 US20230107752A1 (en) 2021-09-24 2021-09-24 Quick access point start with out of band channel scan offload
US17/484,373 2021-09-24
PCT/US2022/039835 WO2023048844A2 (en) 2021-09-24 2022-08-09 Quick access point start with out of band channel scan offloa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7914A true CN117957914A (zh) 2024-04-30

Family

ID=85384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3045.6A Pending CN117957914A (zh) 2021-09-24 2022-08-09 利用带外信道扫描卸载进行快速接入点启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7752A1 (zh)
KR (1) KR20240063905A (zh)
CN (1) CN117957914A (zh)
TW (1) TW202315451A (zh)
WO (1) WO2023048844A2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1802B2 (ja) * 2003-03-25 2009-08-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制御装置
US9420536B2 (en) * 2014-06-10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WO2016017908A1 (ko) * 2014-07-31 2016-02-04 엘지전자(주) 블루투스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자기기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353382A1 (en) * 2015-05-27 2016-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energy wireless network applications
US20170064760A1 (en) * 2015-08-28 2017-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isted wireless connection setup
EP3910460B1 (en) * 2018-09-28 2023-07-19 Apple Inc. Suggestion of recipients based on proxim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63905A (ko) 2024-05-10
US20230107752A1 (en) 2023-04-06
WO2023048844A2 (en) 2023-03-30
WO2023048844A3 (en) 2023-07-06
TW202315451A (zh) 202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4061B2 (en) Signal phase rotation
US11510261B2 (en) Address translation for multi-link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11606713B2 (en) Indicating data for transmission per traffic identifier
US20210266965A1 (en) Techniques for non-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 station operation during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s
US11425696B2 (en) Cross-link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NAV) setting for multi-link operation (MLO)
US20210235255A1 (en) Neighborhood awareness networking (nan) extension to 6 ghz operation
CN117529949A (zh) 多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信标广播
WO2021162945A1 (en) Power saving mechanisms for software enabled access point (softap)
US20230105571A1 (en) Roaming candidate selection with 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 (obss) detection
US11843491B2 (en) Tone pla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30107752A1 (en) Quick access point start with out of band channel scan offload
US20240146444A1 (en) High-Bandwidth Communication on 5 Gigahertz (Ghz) Band
US20240073739A1 (en) Btm-based load balancing
WO2023168548A1 (en) Wireless range extension for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24007239A1 (en) Preventing attacks in a mixed wpa2 and wpa3 environment
WO2024044436A1 (en) Basic service set (bss) transition management (btm) based load balancing
CN116326198A (zh) 镜像拆分被动扫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