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7807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解调参考信号集束发送或接收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解调参考信号集束发送或接收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57807A CN117957807A CN202280063306.4A CN202280063306A CN117957807A CN 117957807 A CN117957807 A CN 117957807A CN 202280063306 A CN202280063306 A CN 202280063306A CN 117957807 A CN117957807 A CN 1179578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dw
- event
- actual
- terminal
-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708578 Milk vetch dwarf virus (isolate N) Para-Rep C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710112083 Para-Rep C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2734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678845 Homo sapiens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12093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rec16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rep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layers above the physical layer, e.g. RRC or MAC-CE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集束发送或接收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和装置。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网络接收与针对上行链路信道的DMRS集束相关的配置信息;以及在设定的时域窗口(TDW)内的第一实际TDW中或者在设定的TDW内的第一实际TDW和第二实际TDW中向网络发送上行链路信道,其中,第一实际TDW与事件相关地结束,并且基于事件是第一类型事件,是否响应于事件生成第二实际TDW可以是基于终端的能力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解调参考信号集束发送或接收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以提供语音服务同时保证用户的移动性。然而,移动通信系统甚至已经扩展到数据业务以及语音业务,并且目前,业务爆炸式增长已经导致资源短缺,并且用户已经要求更快的服务,因此已经要求更高级的移动通信系统。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总体需求应该能够支持爆炸性数据业务的容纳、每用户传输速率的显著提高、数量显著增加的连接设备的容纳、非常低的端对端时延和高能效。为此,已经研究了诸如双连接性、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大规模MIMO)、带内全双工、非正交多址(NOMA)、超宽带支持、设备联网等多种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基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本公开的附加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DMRS集束的应用所相关的时域窗口的开始或结束的方法和装置。
本公开的附加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DMRS集束的应用所相关的时域窗口的基于事件的开始或结束的方法和装置。
本公开要实现的技术目的不限于上述技术目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以下描述可以清楚地理解本文未描述的其它技术目的。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由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网络接收与针对上行链路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集束相关的配置信息;以及在配置的时域窗口(TDW)内的第一实际TDW中或者在配置的TDW内的第一实际TDW和第二实际TDW中向网络发送上行链路信道,其中,第一实际TDW与事件相关地结束,并且基于事件是第一类型事件,是否响应于事件生成第二实际TDW可以是基于终端的能力的。
根据本公开的附加方面的基站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终端发送与针对上行链路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集束相关的配置信息;以及在配置的时域窗口(TDW)内的第一实际TDW中或者在配置的TDW内的第一实际TDW和第二实际TDW中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道,其中,第一实际TDW与事件相关地结束,并且基于事件是第一类型事件,是否响应于事件生成第二实际TDW可以是基于终端的能力的。
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基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DMRS集束的应用所相关的时域窗口的开始或结束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DMRS集束的应用所相关的时域窗口的基于事件的开始或结束的方法和装置。
本公开可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描述清楚地理解本文未描述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作为用于理解本公开的详细描述的一部分被包括的附图提供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且通过详细描述来描述本公开的技术特征。
图1例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2例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帧结构。
图3例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网格。
图4例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物理资源块。
图5例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时隙结构。
图6例示了在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以及使用该物理信道的一般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图7是用于描述可以应用本公开的PUSCH重复传输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DMRS符号位置的示例的图。
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终端的上行链路信道发送方法的示例的图。
图10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基站的上行链路信道接收方法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TDW的示例的图。
图12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将通过附图公开的详细描述是要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不是表示可以实施本公开的唯一实施方式。以下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完整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公开。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省略已知的结构和设备,或者可以基于每个结构和设备的核心功能以框图的形式示出以便于防止本公开的概念有歧义。
在本公开中,当元件被称为“连接”、“组合”或“链接”到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包括又一个元件在其间存在的间接连接关系以及直接连接关系。此外,在本公开中,术语“包括”或“具有”指定所提及的特征、步骤、操作、组件和/或元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阶段、操作、组件、元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公开中,诸如“第一”、“第二”等的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并不用于限制元件,除非另有说明,其不限制元件之间的顺序或重要性等。因此,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元件,并且同样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元件。
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不是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方式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单数形式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可以指代相关的列举项之一,或者意指其指代并包括其中它们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和所有可能的组合。此外,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单词之间的“/”与“和/或”具有相同的含义。
本公开描述了无线通信网络或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执行的操作可以在其中控制相应无线通信网络的设备(例如,基站)控制网络和发送或接收信号的过程中执行,或者可以在其中被关联到相应的无线网络的终端与网络或终端之间发送或接收信号的过程中执行。
在本公开中,发送或接收信道包括通过相应信道发送或接收信息或信号的含义。例如,发送控制信道意指通过控制信道发送控制信息或控制信号。类似地,发送数据信道意指通过数据信道发送数据信息或数据信号。
在下文中,下行链路(DL)意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而上行链路(UL)意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在下行链路中,发射器可以是基站的一部分,而接收器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在上行链路中,发射器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而接收器可以是基站的一部分。基站可以被表达为第一通信设备,并且终端可以被表达为第二通信设备。基站(BS)可以用诸如固定站、节点B、eNB(演进型节点B)、gNB(下一代节点B)、BTS(基站收发器系统)、接入点(AP)、网络(5G网络)、AI(人工智能)系统/模块、RSU(路侧单元)、机器人、无人机(UAV:无人驾驶飞行器)、AR(增强现实)设备、VR(虚拟现实)设备等术语代替。另外,终端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并且可以用UE(用户设备)、MS(移动站)、UT(用户终端)、MSS(移动订户站)、SS(订户站)、AMS(高级移动站)、WT(无线终端)、MTC(机器类型通信)设备、M2M(机器对机器)设备、D2D(设备对设备)设备、车辆、RSU(路侧单元)、机器人、AI(人工智能)模块、无人机(UAV:无人驾驶飞行器)、AR(增强现实)设备、VR(虚拟现实)设备等术语代替。
以下描述可以被用于各种无线电接入系统,诸如CDMA、FDMA、TDMA、OFDMA、SC-FDMA等。CDMA可以通过诸如UTRA(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或CDMA2000来实现。TDMA可以通过诸如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EDGE(数据速率增强型GSM演进)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OFDMA可以通过诸如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802-20、E-UTRA(演进型UTRA)等无线电技术来实现。UTRA是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LTE(长期演进)是使用E-UTRA的E-UMTS(演进型UMTS)的一部分,并且LTE-A(高级)/LTE-A pro是3GPP LTE的高级版本。3GPP NR(新无线电或新无线电接入技术)是3GPP LTE/LTE-A/LTE-A pro的高级版本。
为了使描述更清楚,基于3GPP通信系统(例如,LTE-A、NR)进行描述,但是本公开的技术思想不限于此。LTE意指3GPP TS(技术规范)36.xxx版本8之后的技术。具体来说,3GPPTS 36.xxx版本中或之后的LTE技术被称为LTE-A,并且3GPP TS 36.xxx版本13中或之后的LTE技术称为LTE-A pro。3GPP NR意指TS 38.xxx版本中或之后的技术。LTE/NR可以称为3GPP系统。“xxx”意指标准文件的详细编号。LTE/NR通常可以被称为3GPP系统。对于用于描述本公开的背景技术、术语、缩写等,可以参考在本公开之前公开的标准文件中描述的事项。例如,可以参考以下文档。
对于3GPP LTE,可以参考TS 36.211(物理信道和调制)、TS 36.212(复用和信道编码)、TS 36.213(物理层过程)、TS 36.300(总体描述)、TS 36.331(无线电资源控制)。
对于3GPP NR,可以参考TS 38.211(物理信道和调制)、TS 38.212(复用和信道编码)、TS 38.213(用于控制的物理层过程)、TS 38.214(用于数据的物理层过程)、TS 38.300(NR和NG-RAN(新一代无线电接入网络)总体描述)、TS 38.331(无线电资源控制协议规范)。
可以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的缩写定义如下。
-BM:波束管理
-CQI:信道质量指示符
-CRI: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符
-CSI:信道状态信息
-CSI-IM: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
-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DMRS:解调参考信号
-FDM:频分复用
-FFT:快速傅里叶变换
-IFDMA:交织频分多址
-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
-L1-RSRP:第1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L1-RSRQ:第1层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MAC:媒体访问控制
-NZP:非零功率
-OFDM:正交频分复用
-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RE:资源元素
-RI:秩指示符
-RRC:无线电资源控制
-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
-Rx:接收
-QCL:准共置
-SINR:信号与干扰噪声比
-SSB(或SS/PBCH块):同步信号块(包括PSS(主同步信号)、SSS(辅同步信号)和PBCH(物理广播信道))
-TDM:时分复用
-TRP:发送和接收点
-TRS:跟踪参考信号
-Tx:发送
-UE:用户设备
-ZP:零功率
整体系统
随着更多的通信设备需要更高的容量,已经出现与现有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相比对改进的移动宽带通信的需求。此外,通过连接多个设备和事物随时随地提供各种服务的大规模MTC(机器类型通信)也是下一代通信将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还讨论了考虑对可靠性和时延敏感的服务/终端的通信系统设计。因此,讨论了考虑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通信)、mMTC(大规模MTC)、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等的下一代RAT的引入,并且为了方便,在本公开中相应的技术被称为NR。NR是表示5G RAT的示例的表达。
包括NR的新RAT系统使用OFDM传输方法或与其类似的传输方法。新的RAT系统可能遵循与LTE的OFDM参数不同的OFDM参数。可替选地,新的RAT系统照原样遵循现有LTE/LTE-A的参数,但可能支持更宽的系统带宽(例如,100MHz)。可替选地,一个小区可以支持多个参数集。换言之,根据不同的参数集进行操作的终端可以共存于一个小区中。
参数集对应于频域中的一个子载波间隔。随着参考子载波间隔按整数N缩放,可以定义不同的参数集。
图1例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参考图1,NG-RAN配置有为NG-RA(NG无线电接入)用户面(即,新的AS(接入层)子层/PDCP(分组数据会聚协议)/RLC(无线电链路控制)/MAC/PHY)和UE提供控制面(RRC)协议端的gNB。gNB通过Xn接口互连。此外,gNB通过NG接口被连接到NGC(新一代核心)。更具体地,gNB通过N2接口连接到AMF(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率),并且通过N3接口连接到UPF(用户面功能)。
图2例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帧结构。
NR系统可以支持多个参数集。这里,可以通过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CP)开销来定义参数集。这里,可以通过将基本(参考)子载波间隔缩放整数N(或,μ)来导出多个子载波间隔。此外,虽然假定在非常高的载波频率中不使用非常低的子载波间隔,但是可以独立于频带来选择使用的参数集。此外,在NR系统中可以支持根据多个参数集的各种帧结构。
在下文中,将描述可以在NR系统中考虑的OFDM参数集和帧结构。NR系统中支持的多个OFDM参数集可以定义如下表1。
[表1]
μ | Δf=2μ·15[kHz] | CP |
0 | 15 | 正常 |
1 | 30 | 正常 |
2 | 60 | 正常,扩展 |
3 | 120 | 正常 |
4 | 240 | 正常 |
NR支持用于支持各种5G服务的多个参数集(或子载波间隔(SCS))。例如,当SCS为15kHz时,支持传统蜂窝频段的广域;并且当SCS为30kHz/60kHz时,支持密集城市、更低时延和更宽的载波带宽;并且当SCS为60kHz或更高时,支持超过24.25GHz的带宽以克服相位噪声。NR频带被定义为两种类型(FR1、FR2)的频率范围。FR1、FR2可以如下表2那样配置。另外,FR2可以意指毫米波(mmW)。
[表2]
频率范围指定 | 相应的频率范围 | 子载波间隔 |
FR1 | 410MHz–7125MHz | 15,30,60kHz |
FR2 | 24250MHz–52600MHz | 60,120,240kHz |
关于NR系统中的帧结构,时域中的各种字段的大小被表达为Tc=1/(Δfmax·Nf)的时间单位的倍数。这里,Δfmax为480·10 3Hz,并且Nf为4096。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被配置(组织)为具有持续时间Tf=1/Δfmax Nf/100)·Tc=10ms的无线电帧。这里,无线帧被配置有10个子帧,其分别具有Tsf=(Δfmax Nf/1000)·Tc=1ms的持续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上行链路可能有一个帧集,并且下行链路可能有一个帧集。此外,来自终端的第i号的上行链路帧中的传输应该比相应终端中的相应下行链路帧开始早了TTA=(NTA+NTA,offset)Tc开始。对于子载波间隔配置μ,时隙在子帧中按ns μ∈{0,...,Nslot subframe,μ-1}的递增顺序编号,并且在无线电帧中按ns,f μ∈{0,...,Nslot frame,μ-1}的递增顺序编号。一个时隙配置有Nsymb slot个连续OFDM符号,并且Nsymb slot根据CP而被确定。子帧中的时隙ns μ的开始与同一子帧中的OFDM符号ns μNsymb slot的开始在时间上排列。所有终端可能不会同时执行发送和接收,这意指可能无法使用下行链路时隙或上行链路时隙的所有OFDM符号。
表3表示正常CP中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数(Nsymb slot)、每个无线电帧的时隙数(Nslot frame,μ)和每个子帧的时隙数(Nslot subframe,μ),并且表4表示扩展CP中每时隙的OFDM符号数、每无线电帧的时隙数和每子帧的时隙数。
[表3]
μ | Nsymb slot | Nslot frame,μ | Nslot subframe,μ |
0 | 14 | 10 | 1 |
1 | 14 | 20 | 2 |
2 | 14 | 40 | 4 |
3 | 14 | 80 | 8 |
4 | 14 | 160 | 16 |
[表4]
μ | Nsymb slot | Nslot frame,μ | Nslot subframe,μ |
2 | 12 | 40 | 4 |
图2是μ=2(SCS为60kHz)的示例,参见表3,1个子帧可以包括4个时隙。如图2中所示的1个子帧={1,2,4}是示例,1个子帧中可以包括的时隙的数量如表3或表4中定义。另外,微时隙可以包括2、4或7个符号或更多或更少符号。关于NR系统中的物理资源,可以考虑天线端口、资源网格、资源元素、资源块、载波部分等。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NR系统中可以考虑的物理资源。首先,关于天线端口,定义天线端口,使得承载天线端口中的符号的信道可以从承载同一天线端口中的其它符号的信道推断。当可以从承载另一个天线端口的符号的信道中推断一个天线端口中的符号被承载的信道的大规模属性时,可以说2个天线端口处于QC/QCL(准共置的或准共置)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属性包括延迟扩展、多普勒扩展、频移、平均接收功率、接收定时中的至少一种。
图3例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网格。参考图3,例示地描述了资源网格配置有频域中的NRB μNsc RB个子载波,并且一个子帧被配置有14·2μ个OFDM符号,但不限于此。在NR系统中,发送的信号由2μNsymb (μ)个OFDM符号和配置有NRB μNsc RB个子载波的一个或多个资源网格来描述。这里,NRB μ≤NRB max,μ。NRB max,μ表示最大传输带宽,其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以及在参数集之间可能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μ和天线端口p可以配置一个资源网格。用于μ和天线端口p的资源网格的每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并由索引对(k,l')唯一标识。这里,k=0,...,NRB μNsc RB-1是频域中的索引,并且l'=0,...,2μNsymb (μ)-1指代子帧中的符号位置。当引用时隙中的资源元素时,使用索引对(k,l)。这里,l=0,...,Nsymb μ-1。用于μ和天线端口p的资源元素(k,l')对应于复数值ak,l' (p,μ)。当不存在混淆风险时或当未指定特定天线端口或参数集时,索引p和μ可能会被丢弃,于是复数值可能是a k,l'(p)或a k,l'。此外,资源块(RB)被定义为频域中Nsc RB=12个连续子载波。
A点起到资源块网格的公共参考点的作用并且被获得如下。
-主小区(PCell)下行链路的offsetToPointA表示点A和与SS/PBCH块交叠的最低资源块的最低子载波之间的频率偏移,该SS/PBCH块由终端用于初始小区选择。假定15kHz的子载波间隔用于FR1,并且60kHz的子载波间隔用于FR2,其以资源块为单位表达。
-absoluteFrequencyPointA表示点A的频率位置,用ARFCN(绝对射频信道号)表达。对于子载波间隔配置μ,公共资源块在频域中从0向上编号。用于子载波间隔配置μ的公共资源块0的子载波0的中心与“点A”相同。频域中的子载波间隔配置μ的公共资源块编号nCRB μ和资源元素(k,l)之间的关系如以下等式1被给出。
[等式1]
在等式1中,相对于点A定义k,使得k=0对应于以点A为中心的子载波。物理资源块在带宽部分(BWP)中从0到NBWP,i size,μ-1编号并且i是BWP的编号。BWP i中的物理资源块nPRB和公共资源块nCRB之间的关系由以下等式2给出。
[等式2]
是BWP相对于公共资源块0开始的公共资源块。
图4例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物理资源块。并且,图5例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时隙结构。
参考图4和图5,时隙包括时域中的多个符号。例如,对于正常的CP,1个时隙包括7个符号,但对于扩展的CP,1个时隙包括6个符号。
载波包括频域中的多个子载波。RB(资源块)被定义为频域中的多个(例如,12个)连续子载波。BWP(带宽部分)被定义为频域中的多个连续(物理)资源块并且可以对应于一个参数集(例如,SCS、CP长度等)。载波可以包括最多N个(例如,5个)BWP。可以通过激活的BWP执行数据通信,并且对于一个终端只能激活一个BWP。在资源网格中,每个元素被称为资源元素(RE),并且可以映射一个复数符号。
在NR系统中,每个分量载波(CC)可以支持直至400MHz。如果在这样的宽带CC中操作的终端始终操作以为整个CC开启射频(FR)芯片,则终端电池消耗可能会增加。可替选地,当考虑在一个宽带CC(例如,eMBB、URLLC、Mmtc、V2X等)中操作的多个应用情况时,可以在对应的CC中的每个频带中支持不同的参数集(例如,子载波间隔等)。可替选地,每个终端对于最大带宽可能具有不同的能力。考虑到这一点,基站可以指示终端仅在部分带宽中操作,而不是在宽带CC的全带宽中操作,并且为了方便起见,将对应的部分带宽定义为带宽部分(BWP)。BWP可以在频率轴上配置有连续的RB,并且可以对应于一个参数集(例如,子载波间隔、CP长度、时隙/微时隙持续时间)。
同时,即使在配置给终端的一个CC中,基站也可以配置多个BWP。例如,可以在PDCCH监测时隙中配置占用相对较小频域的BWP,并且在更大的BWP中可以调度由PDCCH指示的PDSCH。
可替选地,当UE在特定BWP中拥塞时,可以为一些终端配置有其它BWP以进行负载平衡。可替选地,考虑到邻近小区之间的频域小区间干扰消除等,可以排除一些全带宽的中间频谱,并且可以在同一时隙中配置两个边缘上的BWP。换言之,基站可以将至少一个DL/ULBWP配置给与宽带CC相关联的终端。
基站可以在特定时间(通过L1信令或MAC CE(控制元素)或RRC信令等)激活配置的DL/UL BWP中的至少一个DL/UL BWP。此外,基站可以(通过L1信令或MAC CE或RRC信令等)指示切换到其它配置的DL/UL BWP。可替选地,基于定时器,当定时器值期满时,可以切换到确定的DL/UL BWP。这里,激活的DL/UL BWP被定义为活动的DL/UL BWP。
但是,当终端执行初始接入过程或设立RRC连接之前,可能不会接收到DL/UL BWP上的配置,因此终端在这些情况下假定的DL/UL BWP被定义为初始活动的DL/UL BWP。
图6例示了在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以及使用该物理信道的一般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通过下行链路从基站接收信息并且通过上行链路将信息发送到基站。基站和终端发送和接收的信息包括数据和各种控制信息,并且根据它们发送和接收的信息的类型/用途存在各种物理信道。
当终端被开启或新进入小区时,其执行包括与基站同步等的初始小区搜索(S601)。对于初始小区搜索,终端可以通过从基站接收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来与基站同步,并获得诸如小区标识符(ID)等的信息。然后,终端可以通过从基站接收物理广播信道(PBCH)来获取小区中的广播信息。同时,终端可以通过在初始小区搜索阶段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 RS)来检查下行链路信道状态。
完成初始小区搜索的终端可以通过根据PDCCH中承载的信息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获得更详细的系统信息(S602)。
同时,当终端第一次接入到基站或者没有用于信号传输的无线电资源时,其可以对基站执行随机接入(RACH)过程(S603到S606)。对于随机接入过程,终端可以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特定序列作为前导(S603和S605),并且可以通过PDCCH和相应的PDSCH接收对前导的响应消息(S604和S606))。基于竞争的RACH可以另外执行竞争解决过程。
随后执行上述过程的终端可以执行PDCCH/PDSCH接收(S607)和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S608)作为一般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过程。具体地,终端通过PDCCH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这里,DCI包括诸如用于终端的资源分配信息的控制信息,并且格式根据其使用目的而变化。
同时,由终端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发送或由终端从基站接收的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上行链路ACK/NACK(确认/非确认)信号、CQI(信道指令指示符)、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秩指示符)等。对于3GPP LTE系统,终端可以通过PUSCH和/或PUCCH发送上述CQI/PMI/RI等的控制信息。
表5表示NR系统中的DCI格式的示例。
[表5]
参考表5,DCI格式0_0、0_1和0_2可以包括资源信息(例如,UL/SUL(补充UL)、频率资源分配、时间资源分配、跳频等),与传输块(TB)有关的信息(例如,MCS(调制和编码方案)、NDI(新数据指示符)、RV(冗余版本)等)、与HARQ(混合-自动重复和请求)相关的信息(例如、过程号、DAI(下行链路指配索引)、PDSCH-HARQ反馈定时等)、与多天线相关信息(例如,DMRS序列初始化信息、天线端口、CSI请求等)、与PUSCH的调度有关的功率控制信息(例如,PUSCH功率控制等)以及包括在每个DCI格式中的控制信息可以被预定义。DCI格式0_0被用于在一个小区中调度PUSCH。DCI格式0_0中包括的信息是由C-RNTI(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或CS-RNTI(配置的调度RNTI)或MCS-C-RNTI(调制编码方案小区RNTI)加扰的CRC(循环冗余校验)并且进行发送。
DCI格式0_1被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PUSCH的调度或向一个小区中的终端配置许可(CG)下行链路反馈信息。DCI格式0_1中包括的信息由C-RNTI或CS-RNTI或SP-CSI-RNTI(半持久CSI RNTI)或MCS-C-RNTI加扰并且发送。
DCI格式0_2被用于在一个小区中调度PUSCH。DCI格式0_2中包括的信息由C-RNTI或CS-RNTI或SP-CSI-RNTI或MCS-C-RNTI加扰并且发送。
接下来,DCI格式1_0、1_1和1_2可以包括资源信息(例如,频率资源分配、时间资源分配、VRB(虚拟资源块)-PRB(物理资源块)映射等),与传输块(TB)相关的信息(例如,MCS、NDI、RV等)、与HARQ相关的信息(例如,过程号、DAI、PDSCH-HARQ反馈定时等)、与多个天线相关的信息(例如,天线端口、TCI(传输配置指示符)、SRS(探测参考信号)请求等)、与关于PDSCH的调度的PUCCH相关的信息(例如,PUCCH功率控制、PUCCH资源指示符等)以及每个DCI格式中包括的控制信息可以被预定义。
DCI格式1_0被用于在一个DL小区中调度PDSCH。DCI格式1_0中包括的信息为由C-RNTI或CS-RNTI或MCS-C-RNTI加扰并发送的CRC。
DCI格式1_1被用于在一个小区中调度PDSCH。DCI格式1_1中包括的信息为由C-RNTI或CS-RNTI或MCS-C-RNTI加扰并发送的CRC。
DCI格式1_2被用于在一个小区中调度PDSCH。DCI格式1_2中包含的信息为由C-RNTI或CS-RNTI或MCS-C-RNTI加扰并发送的CRC。
PUCCH配置和重复传输方法
PUCCH可以递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CI可以包括混合自动请求(HARQ)-ACK信息、调度请求(SR)或CSI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每PUCCH格式发送的UCI类型(或用途、有效载荷类型)、传输持续时间等可以变化。例如,如在以下表6中,PUCCH可以被划分成五种格式。
[表6]
格式0和格式2的PUCCH可以表示为短持续时间PUCCH,并且格式1、格式3和格式4的PUCCH可以表示为长持续时间PUCCH。可以在频域/时域中复用格式0、格式1和格式4的PUCCH,但是在频域/时域中可以不复用格式2和格式3的PUCCH。为了增强PUCCH覆盖范围,可以利用诸如基于序列的无DMRS PUCCH配置、更高的DMRS密度、动态PUCCH重复因子指示或针对PUCCH的DMRS集束、改进的跳频、改进的功率控制、允许的重复次数的增加等的方法。
另外,可以执行PUCCH重复传输以增强PUCCH覆盖范围。这里,可以仅重复发送格式1、格式3和格式4的PUCCH(即,长持续时间PUCCH)。PUCCH的重复传输的数量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例如,被包括在“PUCCH-FormatConfig”中的“nrofSlots”)来配置,并且可以被配置为2、4或8。
重复发送的PUCCH可以在每个时隙内具有相同的位置。换句话说,在每个时隙中重复发送的PUCCH的连续符号和第一符号(first symbol)的数量可以相同。另外,当针对重复发送的PUCCH通过更高层信令(例如,被包括在“PUCCH-FormatConfig”中的“interslotFrequencyHopping”)配置了跳频时,PUCCH在偶数时隙期间的位置可以由“startPRB”信息元素定义,并且PUCCH在奇数时隙期间的位置可以由“secondHopPRB”信息元素定义。
包括与PUCCH的重复传输的数量和跳频相关的信息的更高层信令(“PUCCH-FormatConfig”)可以被配置为如下表7所示。
[表7]
并且,终端可以不被复用用于重复的PUCCH的不同UCI类型。因此,当不同的PUCCH在时隙内的持续时间内交叠时,终端可以根据优先级规则仅发送一个PUCCH,并丢弃剩余的PUCCH或发送具有相同优先级的最早开始的PUCCH。作为优先级规则的示例,优先级可以按HARQ-ACK、SR和CSI的顺序增高。换句话说,只有长持续时间格式的PUCCH才可以仅在每个时隙的相同位置内被重复发送,并且实际重复次数可以小于由更高层信令配置的次数。另外,可能难以在包括所有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灵活符号的特定时隙(例如,特殊时隙等)中执行PUCCH重复传输。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方法可以用于PUCCH覆盖范围增强。
另外,可以通过UCI划分(例如,将UCI有效载荷划分为短持续时间PUCCH和长持续时间PUCCH)来在特定时隙中执行PUCCH重复传输。但是,上述方法具有以下限制:与覆盖范围增强相比,时延减少具有更多好处。
针对覆盖范围增强,作为PUCCH重复传输方法的示例,与现有的PUSCH重复类型B一样,可以在连续符号中重复发送PUCCH,而不是通过指定时隙内的起始符号和长度来配置重复。
PUSCH重复
终端可以重复多次发送相同的PUSCH。例如,相同的PUSCH可以意指由一个上行链路许可(例如,通过DCI提供的上行链路许可或通过RRC信令的配置许可)调度的PUSCH。另选地,相同的PUSCH可以意指承载相同数据(例如,传输块(TB))的PUSCH。
图7是用于描述可以应用本公开的PUSCH重复传输的示例的图。
针对PUSCH重复类型,可以定义类型A和类型B。
PUSCH重复类型A是基于时隙的重复,并且图7的(a)中的示例示出了分别在三个时隙中执行三个重复T0、T1和T2。在PUSCH重复类型A中,可以将相同的传输起始符号位置和相同数量(或长度)的传输符号应用于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
当对特定PUSCH重复进行配置的符号资源当中存在不可用于PUSCH传输的无效符号时,对应PUSCH重复的传输可以通过被丢弃而无法执行。例如,当执行Rep0、Rep1、Rep2和Rep3总共4个PUSCH重复传输时,如果对Rep1进行配置的符号资源中包括无效符号,则可以丢弃Rep1的传输,并且可以只执行Rep0、Rep2和Rep3的传输。因此,实际执行的重复的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配置的重复数量。
针对PUSCH重复类型A,终端可以通过更高层参数来配置跳频。在PUSCH重复类型A中,可以针对终端配置两种跳频模式(即,时隙内跳频和时隙间跳频)中的一者。时隙内跳频可以应用于单时隙PUSCH传输或多时隙PUSCH传输,并且时隙间跳频可以应用于多时隙PUSCH传输。针对时隙间跳频,在时隙边界执行跳频。针对时隙内跳频,第一跳中的符号数量和第二跳中的符号数量由基站配置,并且在配置的符号边界执行跳频。
针对PUSCH重复类型B,可以以实际发送PUSCH的符号长度为单位执行重复。例如,如图7的(b)的示例,当发送PUSCH的符号长度为10个符号时,可以以10个连续符号为单位执行PUSCH重复。不考虑时隙边界、无效符号等的PUSCH重复的传输时间单位可以称为标称重复。在图7的(b)的示例中,N-0、N-1和N-2表示三个标称重复。
针对实际的PUSCH重复,可以不在时隙边界发送一个PUSCH。因此,当PUSCH传输包括时隙边界时,如图7的(c)的示例,可以在时隙边界区分两个实际重复。例如,可以在时隙边界区分与标称重复N0相对应的两个实际重复A0和A1。换句话说,N0的前7个符号可以对应于A0,并且N0的3个后续符号可以对应于A1。
一个PUSCH传输可以仅通过连续符号来执行。因此,当应当发送PUSCH重复的时间资源中存在无效符号时,可以通过使用无效符号的边界处的连续符号来配置实际重复。例如,当一个PUSCH重复的时间长度为10个符号时,如果一个时隙内的14个符号当中的符号索引#0-#9与一个标称重复相对应,但是符号索引#3-#5为无效符号,则排除了符号索引#3-#5的符号索引#0-#2和符号索引#6-#9可以分别构成一个实际重复。如果不可用于PUSCH传输的符号(例如,由DCI格式2_0指示的DL符号)被包括在一个实际重复的资源中,则对应实际重复可以被丢弃并且可以不被发送。
针对PUSCH重复类型B,终端可以通过更高层参数来配置跳频。针对配置许可方法中的PUSCH传输,跳频模式可以遵循激活其的DCI格式的配置。针对PUSCH重复类型B,可以配置重复间跳频或时隙间跳频。针对重复间跳频,按标称重复数量应用跳频。这里,标称重复数量意指由RRC信令等指示的重复数量,并且当一个标称重复经过(包括)时隙边界(或DL/UL切换时间点)时,其被划分为时隙边界(或DL/UL切换时间点)之前和之后的两个实际重复,因此实际重复数量可以大于标称重复数量。针对时隙间跳频,可以在时隙边界执行跳频。
DMRS
与数据信道(例如,PDSCH、PUSCH等)相关的DMRS可以配置有前载DMRS和附加DMRS。
前载DMRS的传输时间资源位置可以基于数据信道的映射类型、数据信道的起始符号位置、DMRS符号的数量等确定。
数据信道的映射类型(例如,PDSCH映射类型、PUSCH映射类型等)可以被配置为类型A或类型B(例如,基于时隙或基于非时隙)。例如,可以通过RRC信令来配置数据信道的映射类型。
针对基于时隙的传输,前载DMRS的传输起始符号位置可以是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内的第三符号或第四符号。可以通过PBCH提供指示DMRS的传输起始符号位置是数据信道的传输符号中的第三传输符号还是第四传输符号的信息。
前载DMRS可以配置有一个或两个连续符号(即,单符号DMRS或双符号DMRS)。可以通过RRC信令提供关于符号数量的信息。
前载DMRS的传输资源内的符号映射类型可以被配置为两种类型(例如,类型1或类型2)并且关于其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RRC信令来提供。根据类型1,根据DMRS符号长度是1还是2,F-CDM(即,频域中的码分复用(CDM))、T-CDM(即,时域中的CDM)和/或FDM可以用于分别支持4个或8个天线端口。针对类型2,根据DMRS符号长度是1还是2,F-CDM、T-CDM和/或FDM可以用于分别支持6个或12个天线端口。
附加DMRS的数量可以是0、1、2或3中的一者。可以通过RRC信令确定发送的附加DMRS的最大数量,并且可以根据数据信道被发送的OFDM符号的长度确定每个最大数量的DMRS内实际发送的附加DMRS的数量和传输符号位置。
每个附加DMRS的符号数量和映射类型可以被确定为与前载DMRS的符号数量和映射类型相同。
图8是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DMRS符号位置的示例的图。图8的(a)对应于映射类型A的示例,并且起始符号位置(l0)是2并且可以被定义为相对于时隙边界的符号位置。图8的(b)对应于映射类型B的示例,并且可以被定义为相对于传输的开始的符号位置。
PUSCH DMRS的符号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PUSCH被发送的符号的数量而变化。例如,当应用PUSCH重复类型B时,可以基于PUSCH的实际重复的长度确定DMRS的符号位置和数量。在这种情况下,时隙中的DMRS的位置可以根据PUSCH重复而不同。
针对上行链路信道的时域窗口的开始和终止
针对诸如PUCCH、PUSCH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可以配置/指示诸如传输功率、相位、MCS、频率资源(例如,PRB)位置、带宽(BW)等的各种传输参数(或传输特性值)。因此,终端可以基于所配置/所指示的传输参数执行上行链路信道传输。
针对上行链路信道重复传输,终端可以在预定持续时间(例如,时域窗口)内维持应用于上行链路信道传输的传输参数中的一些或全部传输参数。例如,为了改进基站的接收端的性能,可以引入联合信道估计。针对基站中的联合信道估计,可能需要不断地维持应用于终端的发送操作的传输参数(例如,相位、功率等)。
在下面的示例中,联合信道估计可以被解释为具有与DMRS集束相同的含义。换句话说,联合信道估计/DMRS集束可以包括配置/指示终端在维持所应用的传输参数(例如,功率、相位、MCS、PRB位置、BW等中的一些或全部)的情况下进行发送,并且终端相应地执行上行链路传输,以便在时域中执行联合估计以改进基站的诸如信道估计、解码等的性能。
在以下示例中,在不存在混淆风险的程度上,针对联合信道估计或DMRS集束的时域窗口可以简称为“时域窗口”。本公开包括一种动态地应用时域窗口并且具体地动态地应用时域窗口的大小的方法。
针对改进无线通信系统的讨论的一个目的是减轻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的覆盖范围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基本上是由于终端(例如,UE)的最大传输功率低于基站(例如,gNB)的最大传输功率导致的。作为解决这种不平衡的单个解决方案,上行链路传输的重复可以应用于覆盖范围增强(CE)。上行链路传输的重复例如包括在多个时间单元重复发送相同的信号/信道。该重复传输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于DMRS的信道估计的性能。例如,当从基站接收的信号对应于SNR区域时,信道估计准确度可能会降低,并且由于低性能信道估计的重复,所以可能发生性能增益的劣化。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如上所述的DMRS集束可以应用于重复传输被配置/被应用的上行链路信道(例如,PUCCH、PUSCH等)。因此,可以改进信道估计性能,并且可以根据具有增强性能的信道估计的重复来期望性能增益的改进。
这里,DMRS集束需要假设诸如功率一致性、定时提前(TA)命令、空间滤波器等的对信道进行定义的各种元素在终端与基站之间是相同的,并且可以基于该假设实现可以通过配置/应用DMRS集束(或上述时域窗口(TDW))的大小而预期的效果。换句话说,为了实现由于DMRS集束而改进信道估计性能的效果,需要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对DMRS集束(或TDW)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的一致理解。
由于各种原因,终端可能不会维持/应用由基站配置/指示的DMRS集束(或TDW)的大小。例如,由于执行除了基于DMRS集束的上行链路传输之外的另一上行链路传输、执行下行链路监测/接收或维持功率/相位连续性的能力的差异,终端可能不应用基站预期的DMRS集束(或TDW)的大小。终端需要如下方法:将由基站配置/指示的DMRS集束(或TDW)的大小分割为更小的大小、改变起点或终点或者向基站通知该变化或请求该变化。
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TDW。
通过固定/维持终端的传输特性来执行上行链路传输以便于改进基站针对来自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接收性能的时间单元(例如,时隙)束称为DMRS束,并且DMRS束可以以TDW为单位配置。针对基站的联合信道估计,终端可以通过在TDW内保证相位连续性、功率一致性等来执行上行链路传输。换句话说,在配置的TDW内,终端可以被配置/指示为不执行违反相位连续性、功率一致性等的操作。当联合信道估计通过更高层(例如,RRC)信令而被启用时,可以同时配置该TDW。
针对上行链路重复传输的联合信道估计,所有重复可以由至少一个连续/非连续TDW覆盖。每个配置的TDW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连续物理时隙。配置的TDW的长度可以明确地配置在预定最大长度L内。第一配置的TDW的开始可以对应于第一上行链路信道传输。可以在第一重复之前隐式地确定另一配置的TDW的开始。最后的配置的TDW的结束可以对应于最后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的结束。在一个“配置的TDW”(或标称TDW)内,可以隐式地确定至少一个“实际TDW”。第一实际TDW的开始可以对应于配置的TDW内的第一上行链路信道传输。在开始了一个实际TDW之后,期望终端维持功率一致性和相位连续性,直到满足特定条件,并且实际TDW可以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时间点之后结束。特定条件可以包括:实际TDW到达配置的TDW内的最后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的结束的情况;发生违反功率一致性和相位连续性的事件(例如,DL时隙、实际TDW到达最大持续时间、DL接收/监测、高优先级传输、跳频、预编码器循环等)的情况等。当事件违反了功率一致性和相位连续性时,可以根据是否支持DMRS集束的重新开始的终端能力来确定是否生成新的实际TDW。例如,针对支持DMRS集束重新开始的终端,可以在对应事件之后生成新的实际TDW;并且针对不支持DMRS集束重新开始的终端,可以不生成新的实际TDW,直到配置的TDW结束。
这样,可以基于配置的TDW和实际TDW的层级(hierarchy)定义TDW。在接收到针对配置的TDW的RRC信令之后,终端可以确定/应用配置的TDW内的至少一个实际TDW。可以基于事件隐式地确定/指示该实际TDW。
这里,根据事件的类型或特性(例如,终端是否可以预测事件或事件的动态或半静态特性),可以改变关于实际TDW的开始/结束/重新开始的决定。如果未应用基站与终端之间的根据事件类型/特性的实际TDW相关操作的常规规则/理解,则基站和终端可以基于不同实际TDW的开始/结束的边界(例如,功率/相位等改变的边界)来操作。这种不一致性可能在配置的TDW内累积,从而引起错误传播问题。因此,需要具体定义一种根据事件的类型/特性配置/确定实际TDW的方法,但尚未明确定义。
本公开描述了基于配置的TDW(或标称TDW)内的事件清楚地配置/确定/定义终端的与实际TDW的开始/结束/重新开始相关的操作的方法的各种示例。
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终端的上行链路信道发送方法的示例的图。
在S910,终端可以从网络接收与针对上行链路信道的DMRS集束相关的信息。
与DMRS集束相关的信息可以是通过更高层信令显式地指示启用/禁用DMRS集束的信息。DMRS集束和时域窗口(TDW)可以被联合地启用/禁用。
例如,可以通过更高层(例如,RRC)信令提供与DMRS集束相关的信息。例如,上行链路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SCH)中的至少一者。
在S920,终端可以在配置的TDW内的至少一个实际TDW中向网络发送上行链路信道。
配置的TDW内的上行链路信道传输可以包括重复传输。
例如,被包括在配置的TDW中的至少一个实际TDW可以包括第一实际TDW,或者可以包括第一实际TDW和第二实际TDW。在每个实际TDW内,可以跨上行链路信道的重复传输维持功率一致性和相位连续性。
例如,第一TDW可以与事件相关地结束。当在上行链路信道的重复传输上发生未维持功率一致性和相位连续性的事件时,第一实际TDW可以在事件之前结束。
终端可以至少基于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开始/生成/重新开始第二实际TDW。终端可以基于针对特定事件的类型的终端能力确定是否开始/生成/重新开始第二实际TDW。
事件类型可以被划分为第一类型或第二类型。另选地,事件类型可以被划分为动态类型或半静态类型。另选地,事件类型可以被划分为不包括跳频等的由DCI/MAC-CE触发的类型或者包括跳频等的类型。
例如,当第一实际TDW由于第一类型事件而结束时,可以基于终端的能力确定是否生成/重新开始响应于对应事件的第二实际TDW。例如,如果终端的能力支持DMRS集束或TDW重新开始,则可以响应于第一类型事件生成/重新开始第二实际TDW。另选地,如果终端的能力不支持DMRS集束或TDW重新开始,则可以不响应于第一类型事件生成/重新开始第二实际TDW。
例如,当第一实际TDW由于第二类型事件而结束时,可以生成/重新开始响应于对应事件的第二实际TDW。更具体地,当第一实际TDW由于第二类型事件而结束时,可以与终端能力无关地或始终生成/重新开始响应于对应事件的第二实际TDW。
图10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基站的上行链路信道接收方法的示例的图。
在S1010,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与针对上行链路信道的DMRS集束相关的信息。
在S1020,基站可以在配置的TDW内的至少一个实际TDW中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道。
在通过参考图10描述的示例中,与DMRS集束、配置的TDW、实际TDW、基于事件类型和/或终端能力的实际TDW的生成/重新开始、相应地维持上行链路信道重复传输的功率一致性和相位连续性等相关的信息的内容与通过参考图9描述的内容相同,省略了重复描述。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公开的基于事件特性/类型、终端能力等的实际TDW配置/确定的各种示例。
稍后描述的DMRS束描述了配置了重复的PUSCH和PUCCH,但是本公开的示例也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另一上行链路信道/信号和/或下行链路信道/信号。
稍后描述的示例可以应用于DMRS集束配置,并且还可以应用各种其它方法。尽管DMRS集束以某种方式被配置用于终端,但是终端可以不应用DMRS集束,并且可以在单独传输时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针对与该单独传输时机相对应的资源,基站可以期望应用DMRS集束并且执行联合信道估计或联合解码。换句话说,当发生如下情况/事件时可能显著降低基站针对上行链路传输的信道估计/解码性能:不同于基站的配置,终端可能不应用DMRS集束,并且终端丢弃传输或执行不满足执行DMRS集束/联合信道估计的条件(例如,维持功率一致性/相位连续性)的传输。
当针对终端配置/指示了DMRS束(通过先前约定或信令)但终端无法应用时,终端可以向基站报告对应时隙索引、DMRS束索引等,或者提前定义规则以使得基站可以知晓这些。在后面描述的方法当中,当终端报告实际TDW的开始和/或实际TDW的结束时,通过基站与终端之间的先前约定配置的DMRS资源指示的示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例如,可以包括针对终端提前配置多个(例如,两个)DMRS资源(例如,端口、相位等)、使用实际TDW内的相同DMRS资源以及基于实际TDW的开始和/或实际TDW的结束使用另一DMRS资源来作为针对实际TDW的开始和/或实际TDW的结束进行报告的示例。例如,可以假设DMRS端口0和DMRS端口2被基站配置用于终端。当报告实际TDW的开始时,如果在先前的实际TDW中使用了DMRS端口0,则终端可以考虑将DMRS端口2用于新的实际TDW的开始(时隙)的传输。另选地,当报告实际TDW的结束时,终端可以通过将DMRS端口0用于实际TDW的最后的时隙来执行报告。
例如,在配置用于终端的多个DMRS资源当中,可以通过先前约定来配置特定DMRS资源以指代实际TDW的开始或结束。例如,可以假设DMRS端口0和DMRS端口2被基站配置用于终端。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根据先前约定基于通过使用具有低(或高)DMRS端口号的DMRS发送的时隙来指示/报告实际TDW的开始(或结束)。例如,发送到DMRS端口0的时隙可以指示/报告实际TDW的开始。
在下文中,描述基于事件的实际TDW配置/确定的示例。
终端可以根据事件是可预测的还是不可预测的来不同地配置/确定实际TDW。可能影响上行链路传输的相位连续性或功率一致性的事件的示例与下面的表8中相同。
[表8]
除了上述示例性事件之外,针对终端的连续上行链路发送的相位连续性和功率一致性的维持是不可能或受限的情况,需要实际TDW的新的配置。例如,根据事件的类型,可以将其划分为事件类型1(或第一事件类型)和事件类型2(或第二事件类型),并且根据事件类型的实际TDW的开始时间点、是否开始等可以被不同地划分。图11是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TDW的示例的图。
在图11的示例中,假设基于终端能力,实际TDW的最大持续时间(即,终端可以维持相位连续性和功率一致性的最大时间长度)为10个时隙。另外,假设被配置用于终端的TDW(或标称TDW)为16个时隙,并且假设终端执行16个PUSCH重复。在图11中,U表示时隙单元。
图11的(a)的示例示出了到达终端的最大持续时间并且实际TDW结束的情况。终端可以在第一实际TDW结束之后在紧邻的时隙中开始新的实际TDW(第二实际TDW)。
在图11的(b)的示例中,当在第一实际TDW内发生事件类型1时(或在事件发生之前),可以结束对应的第一实际TDW。可以在事件结束之后生成/重新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
例如,事件类型1可以对应于如下情况:诸如联合信道估计/DMRS集束等的CE的上行链路传输由于下行链路接收、下行链路监测、另一上行链路传输等而在至少一个对应时隙的持续时间内不可能。
图11的(c)的示例示出了当在第一实际TDW内发生事件类型2时(或在事件发生之前),结束对应的第一实际TDW,并在事件结束之后立即配置新的第二实际TDW。
例如,事件类型2可以对应于如下情况:诸如应用TPC命令、应用定时提前(TA)调整、终端的自主TA、跳频等的传输特性可以被改变,但是其可以通过在由于事件结束的实际TDW的紧邻时隙中配置新的实际TDW来发送。该事件类型2可以包括达到最大持续时间。
例如,如图11所示,事件类型1可以对应于PUSCH传输在至少一个时隙内不可能的事件,并且事件类型2可以对应于可以在实际TDW结束之后在紧邻时隙中开始新的实际TDW的事件。以这种方式划分事件对应于本公开的示例,并且可以根据稍后描述的各种准则来划分事件。
实施方式1
该实施方式包括根据事件的持续时间生成/重新开始新的实际TDW的示例。
终端和基站可以通过先前约定来配置/定义/指示每事件的持续时间。换句话说,可以针对每个事件映射特定持续时间。当事件的持续时间等于或大于(或超过)1个时隙时,终端可以确定新的实际TDW在与事件发生相关的实际TDW结束之后在事件的持续时间之后从未被包括在事件的持续时间中的时隙开始。另选地,当该事件的持续时间为0时,终端可以确定新的实际TDW在与事件发生相关的实际TDW结束之后从紧邻(或下一个)时隙开始(因为事件的持续时间为0)。为此,基站和终端可以具体考虑以下操作。
实施方式1-1
基站和终端可以确定所有未单独配置/指示的事件的持续时间为0(即,事件的默认持续时间=0),并且针对所配置/所指示的持续时间为非零值的事件,终端可以指示新的实际TDW的开始或者向基站报告对应事件的持续时间。
例如,基站假设所有事件的持续时间为0,并且终端可以在事件结束之后开始新的实际TDW。这里,是否根据事件的结束开始新的实际TDW可以根据终端的能力而变化。可以假设提前向基站报告了该终端能力并且基站提前知道了该终端能力。当可以根据终端的能力开始新的实际TDW时,如果终端在由于事件而结束实际TDW之后没有立即单独进行报告/指示,则基站可以期望在相邻时隙中开始新的实际TDW。当终端在实际TDW根据事件结束之后在至少一个时隙内未执行诸如联合信道估计/DMRS集束等的CE的传输时,可以向基站报告是否将新开始实际TDW(或开始位置)。
例如,假设终端具有可以响应于事件生成/重新开始实际TDW的终端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假设终端提前向基站报告了该能力信息/信令并且基站已经知道了终端能力。例如,当实际TDW由于事件而在第n时隙结束时,终端可以在不单独向基站报告/指示其的情况下在第n+1时隙开始新的实际TDW。
另选地,实际TDW由于终端的事件而在第n时隙结束,并且该事件可以禁止至少一个时隙中的诸如联合信道估计/DMRS集束等的CE的传输。例如,该事件可以对应于上述事件类型1。当该事件需要k个时隙并且在k个时隙期间不可能进行诸如联合信道估计/DMRS集束等的CE的传输时,终端可以在第n+k时隙或后续时隙中开始并发送新的实际TDW,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其可以向基站报告/指示在第n+k时隙或后续时隙中将开始(或开始了)新的实际TDW。
该报告/指示可以根据先前约定通过特定DMRS资源等执行或者可以稍后通过UCI、MAC-CE等通知实际TDW的起点。
实施方式1-2
基站和终端可以确定所有未单独指示的事件的持续时间为X个时隙(即,事件的默认持续时间=X),并且针对持续时间被配置/指示为不是X的值的事件,终端可以指示新的实际TDW的开始或者向基站报告对应事件的持续时间。这里,X的值可以是通过基站与终端之间的先前约定而确定的值,可以是基站通过RRC/MAC-CE/DCI等配置/指示给终端的值,或者可以定义为1个时隙。可以认为针对大多数持续时间,非零事件的持续时间为1个时隙。
例如,基站可以假设所有事件的持续时间是X个时隙,并且终端可以在事件结束之后在与事件的持续时间相对应的X个时隙之后开始新的实际TDW。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事件的持续时间,X个时隙可以是基站指定并且提前提供给终端的值,并且例如,可以通过RRC、MAC-CE、DCI等配置/指示给终端。另外,可以认为该X值的默认值(例如,1个时隙)是通过先前约定确定的,其可以定义为基站未向终端配置/指示X个时隙的值时使用的值。X的值可以周期性地更新,或者可以被定义为在被配置/指示之后在特定时间段内有效。例如,当X的值与诸如联合信道估计/DMRS集束等的CE的PUSCH/PUCCH的调度一起被指示时,对应值可以仅被有效地应用于所调度的PUSCH/PUCCH传输。例如,当通过MAC-CE、RRC信令等配置/指示X的值时,可以通过先前约定在持续时间内有效地应用对应值。当通过RRC信令配置/指示X的值时,可以同时(或一起,或联合地)针对终端配置/指示是否启用诸如联合信道估计/DMRS集束等的CE传输以及事件的持续时间。
这里,是否在事件结束时生成/重新开始新的实际TDW可以根据终端的能力而变化。可以假设提前将终端的该能力报告给了基站,并且基站提前知道了终端的该能力。当可以根据终端的能力开始新的实际TDW时,在由于事件而结束实际TDW之后没有进行单独报告/指示时,基站可以期望终端在X个时隙之后开始新的实际TDW。当终端在实际TDW根据事件结束之后在X个时隙之后的时间点之外的时隙中执行实际TDW的新的开始时,终端可以向基站报告实际TDW的该开始。
例如,假设终端具有可以通过事件开始实际TDW的终端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假设终端提前向基站报告了该能力信息/信令并且基站提前知道了终端能力。例如,当实际TDW由于事件而在第n时隙中结束时,终端可以在不单独向基站报告/指示它的情况下在第n+X时隙中生成/重新开始新的实际TDW。
另选地,实际TDW可以由于事件而在第n时隙中结束,并且终端可以由于该事件在X个时隙内结束而在第n+X时隙之前开始新的实际TDW,并且可以由于该事件在X个时隙之后结束而在第n+X时隙之后开始新的实际TDW。换句话说,当事件需要k(k>X)个时隙并且在k个时隙期间诸如联合信道估计/DMRS集束等的CE的传输是不可能的时,终端可以在第n+k时隙或后续时隙中开始并发送新的实际TDW,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向基站报告/指示在第n+k时隙之后的时隙中将开始(或开始了)新的实际TDW。
另选地,当在上述事件类型当中发生了事件类型2并且实际TDW在第n时隙中结束时,终端可以在第n+1时隙之后生成/重新开始新的实际TDW。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向基站报告/指示在第n+1时隙中将开始(或开始了)新的实际TDW。
该报告/指示可以根据先前约定通过特定DMRS资源等执行或者可以稍后通过UCI、MAC-CE等通知实际TDW的起点。
在以上描述的示例中,终端可以通过先前约定与基站报告实际TDW的开始和/或实际TDW的结束。这样,当操作被配置/定义为通过先前约定来报告实际TDW的开始/结束时,如果终端没有报告实际TDW的开始/结束,则基站可以假设对应终端没有配置和发送实际TDW,并因此,其可以针对上行链路传输执行诸如估计/解码等的操作。
实施方式2
该实施方式包括根据事件的类型生成/重新开始新的实际TDW的示例。假设该实施方式中的事件类型被划分为半静态类型和动态类型。
终端可以认为实际TDW(即,第一实际TDW)由于配置的TDW内的事件而结束,并且基站和终端应当对该事件之后是否开始新的实际TDW(即,第二实际TDW)有相同的理解。当基站和终端对是否开始实际TDW或由于该事件的边界的理解不同时,可能会导致基站的接收劣化。因此,根据事件类型,关于是否生成/重新开始新的实际TDW,终端可以根据以下示例来操作。
实施方式2-1
当由于所有类型事件结束配置的TDW内的第一实际TDW时,可以期望终端在对应事件之后开始(或生成/重新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
例如,当由于所有类型事件结束第一实际TDW时,可以期望基站在对应事件之后开始(或生成/重新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而与终端的能力无关(或始终这样)。当第一实际TDW由于终端在配置的TDW内的事件而结束时,基站可以假设终端在对应的配置的TDW内的事件之后的传输是新的第二实际TDW的开始。
由于基站期望终端在由于配置的TDW内的事件而结束第一实际TDW之后开始第二实际TDW以进行传输,因此可以事先约定(通过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信令)或可以预定义(无需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信令)不向基站报告/指示第二实际TDW的开始(或生成/重新开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终端在由于配置的TDW内的事件而结束第一实际TDW之后开始第二实际TDW以进行传输,因此可以仅向基站报告第一实际TDW的结束时间点。
另选地,终端可以通过先前约定或根据先前定义向基站报告/指示实际TDW的开始(或生成/重新开始)。因此,当终端在由于配置的TDW内的事件而结束实际TDW之后没有开始实际TDW进行传输时,可以不向基站报告/指示该实际TDW的开始,并且当终端在配置的TDW内的传输是实际TDW的开始时,其可以被报告/指示给基站。
关于实际TDW的开始/结束的上述报告/指示可以根据先前约定通过DMRS资源等或通过UCI/MAC-CE等执行。
实施方式2-2
根据终端的能力,其可以被划分为在由于配置的TDW内的事件结束第一实际TDW之后可以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的终端和在由于配置的TDW内的事件结束第一实际TDW之后不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来进行传输的终端。
当支持终端的能力时,可以期望终端在配置的TDW内的第一实际TDW由于所有类型事件而结束时的事件之后开始(或生成/重新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当不支持终端的能力时,可以期望终端在配置的TDW内的第一实际TDW由于所有类型事件而结束时的事件之后不能开始(或生成/重新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
例如,针对基站理解的终端的基本操作,根据终端能力确定是否生成/重新开始实际TDW。具有能力的终端可以理解,在由于配置的TDW内的事件结束第一实际TDW之后,对应的配置的TDW内的传输意味着第二实际TDW的开始。没有能力的终端可以理解,在由于配置的TDW内的事件结束第一实际TDW之后,对应的配置的TDW内的传输并不意味着第二实际TDW的开始。
终端可以通过RRC/UCI等向基站提前报告配置的TDW内的事件之后是否生成/重新开始新的实际TDW的能力。因此,可以假设基站和终端对该终端能力具有共同的理解。
基于此,针对具有能力的终端,基站可以假设由于配置的TDW内的事件结束第一实际TDW之后,对应的配置的TDW内的传输为新的第二实际TDW的开始(或生成/重新开始)。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在不单独向基站报告/指示第二实际TDW的开始时间点的情况下向基站报告/指示第一实际TDW的结束时间点。
针对没有能力的终端,基站可以期望在由于配置的TDW内的事件结束第一实际TDW之后,对应的配置的TDW内的传输中不存在实际TDW。与基站的期望相反,当终端开始第二实际TDW时,终端可以报告/指示第二实际TDW的开始。
关于实际TDW的开始/结束的上述报告/指示可以根据先前约定通过DMRS资源等或通过UCI/MAC-CE等执行。
实施方式2-3
在由于配置的TDW内的事件结束第一实际TDW之后,可以根据对应事件的类型和/或终端的能力配置/确定是否开始(或生成/重新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
例如,针对第一类型事件,可以根据终端能力确定是否生成/重新开始第二实际TDW。针对第二类型事件,可以与终端能力无关地(或始终)确定第二实际TDW的生成/重新开始。
可以根据各种准则来划分事件的类型。例如,第一类型可以是动态类型,并且第二类型可以是半静态类型。动态类型可以对应于终端/基站具有很少或不具有关于事件的发生/结束的可预测性的事件。半静态类型可以对应于终端/基站具有关于事件的发生/结束的可预测性或较高可预测性的事件。例如,动态类型事件可以对应于基站不能提前预测终端的实际TDW的结束或者基站不能预测实际TDW的结束时间点或者预测准确度低的事件。例如,半静态类型事件可以对应于基站可以提前预测终端的实际TDW的结束的情况。例如,由于跳频根据预配置/定义模式操作,终端/基站的预测是容易的或可能的,因此其可以对应于半静态类型或第二类型事件。跳频之外的由动态指示触发的事件(例如,终端的应用与DCI/MAC-CE一样相对快速的方法,而不是终端的应用与RRC信令一样相对延迟的方法)可以对应于动态类型或第一类型事件,因为终端的预测是困难的。
终端和基站可以通过划分事件的类型(例如,通过将其划分为第一类型或第二类型,或者通过将其划分为半静态事件和动态事件)来确定/期望是否开始新的实际TDW。根据先前定义或通过基站与终端之间的先前约定,可能发生的事件可以被划分为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或者半静态事件和动态事件。根据事件的类型,可以定义/确定/期望终端操作。
根据用于划分事件类型的示例性准则,可以如下将表8中的事件的示例划分为第一类型(例如,动态类型)和第二类型(例如,半静态类型)。
[表9]
另选地,根据事件的持续时间,其可以被划分为半静态事件或动态事件。例如,因为消耗了至少1个时隙的持续时间而不期望在实际TDW结束之后在紧邻时隙中生成/重新开始新的实际TDW的事件可以对应于半静态事件。由于消耗了小于1个时隙的持续时间而期望在实际TDW结束之后在紧邻时隙中生成/重新开始新的实际TDW的事件可以对应于动态事件。根据用于划分事件类型的示例性准则,可以如下将表8中的事件的示例划分为第一类型(例如,动态类型)和第二类型(例如,半静态类型)。
[表10]
除了上述事件的示例之外,还可以划分可能发生的所有事件的类型,并且应用本公开的事件不限于上述示例。另外,可以假设待划分的事件属于第一类型或第二类型中的任一者(或者动态类型或半静态类型中的任一者),并且不假设一个事件对应于多个类型的情况。另选地,可以通过假设基站和终端事先约定或预定义的事件为第一类型并且所有剩余事件为第二类型来操作。
根据该实施方式,无论能力如何,当由于配置的TDW内的半静态事件(或第二类型事件)结束第一实际TDW时,可以期望终端在对应事件之后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另外,当由于配置的TDW内的动态事件(或第一类型事件)结束第一实际TDW时,终端可以根据终端能力期望或不期望是否在对应事件之后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换句话说,当由于配置的TDW内的动态/第一类型事件结束第一实际TDW时,可以期望具有能力的终端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并且相反,可以期望没有能力的终端不开始新的第二实际TDW。
基站可以确定在第一实际TDW由于配置的TDW内的半静态(或第二类型)事件而结束时,终端在对应的配置的TDW内的传输是新的第二实际TDW的开始。因此,终端可以不单独地向基站报告/指示实际TDW的开始。终端可以仅向基站报告/指示实际TDW的结束时间点。
基站可以确定在第一实际TDW由于配置的TDW内的动态(或第一类型)事件而结束时,在对应的配置的TDW内的对应事件之后来自具有能力的终端的传输是第二实际TDW的开始(或生成/重新开始)。因此,具有能力的终端可以不单独向基站报告/指示实际TDW的开始。具有能力的终端可以仅向基站报告/指示实际TDW的结束时间点。
基站可以确定在第一实际TDW由于配置的TDW内的动态(或第一类型)事件而结束时,在对应的配置的TDW内的对应事件之后来自没有能力的终端的传输不意指第二实际TDW的开始(或生成/重新开始)。因此,当没有能力的终端通过在配置的TDW内的动态(或第一类型)事件之后生成/重新开始第二实际TDW来执行传输时,其可以向基站报告/指示第二实际TDW的开始时间点。另外,没有能力的终端也可以向基站报告/指示实际TDW的结束时间点。
关于实际TDW的开始/结束的上述报告/指示可以根据先前约定通过DMRS资源等或通过UCI/MAC-CE等来执行。
用于划分上述事件的类型的准则是例示性的,并且可以根据事件的特性/属性根据其它准则来划分事件的类型。换句话说,本公开的范围包括对应的配置的TDW内的新的实际TDW的生成/重新开始是否基于终端能力(例如,针对第一类型事件)或者其是否根据与配置的TDW内的实际TDW的结束相关的事件的类型而与终端能力无关地操作(例如,针对第二类型事件),并且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属于对应类型的事件的示例。
可应用本公开的一般装置
图12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的图。
参照图12,第一无线装置100和第二无线装置200可以通过各种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LTE、NR)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第一装置100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和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104,并且可以另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和/或一个或更多个天线108。处理器102可以控制存储器104和/或收发器106,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实现在本公开中公开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
例如,处理器102可以在通过处理存储器104中的信息生成第一信息/信号之后通过收发器106发送包括第一信息/信号的无线信号。另外,处理器102可以通过收发器106接收包括第二信息/信号的无线信号,然后将通过第二信息/信号的信号处理获得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104中。
存储器104可以连接到处理器102并且可以存储与处理器102的操作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存储器104可以存储包括用于执行由处理器102控制的全部或部分处理或者用于执行在本公开中公开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的命令的软件代码。这里,处理器102和存储器104可以是被设计成实现无线通信技术(例如,LTE、NR)的通信调制解调器/电路/芯片的一部分。收发器106可以连接到处理器102并且可以通过一个或更多个天线108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收发器106可以包括发送器和/或接收器。收发器106可以与RF(射频)单元一起使用。在本公开中,无线装置可以意指通信调制解调器/电路/芯片。
第二装置200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202和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204,并且可以另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206和/或一个或更多个天线208。处理器202可以控制存储器204和/或收发器206,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实现在本公开中公开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例如,处理器202可以通过处理存储器204中的信息来生成第三信息/信号,然后通过收发器206发送包括第三信息/信号的无线信号。另外,处理器202可以通过收发器206接收包括第四信息/信号的无线信号,然后将通过第四信息/信号的信号处理获得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204中。存储器204可以连接到处理器202并且可以存储与处理器202的操作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存储器204可以存储包括用于执行由处理器202控制的全部或部分处理或者用于执行在本公开中公开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的命令的软件代码。这里,处理器202和存储器204可以是被设计成实现无线通信技术(例如,LTE、NR)的通信调制解调器/电路/芯片的一部分。收发器206可以连接到处理器202并且可以通过一个或更多个天线208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收发器206可以包括发送器和/或接收器。收发器206可以与RF单元一起使用。在本公开中,无线装置可以意指通信调制解调器/电路/芯片。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装置100、200的硬件元件。不限于此,一个或更多个协议层可以由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实现。例如,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可以实现一个或更多个层(例如,诸如PHY、MAC、RLC、PDCP、RRC、SDAP的功能层)。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可以根据包括在本公开中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生成一个或更多个PDU(协议数据单元)和/或一个或更多个SDU(服务数据单元)。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可以根据在本公开中公开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来生成消息、控制信息、数据或信息。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可以根据本公开中公开的功能、过程、建议和/或方法生成包括PDU、SDU、消息、控制信息、数据或信息的信号(例如,基带信号)以将其提供给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可以根据在本公开中公开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从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接收信号(例如,基带信号),并且获得PDU、SDU、消息、控制信息、数据或信息。
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可以被称为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可以由硬件、固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例如,一个或更多个ASIC(专用集成电路)、一个或更多个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一个或更多个DSPD(数字信号处理器件)、一个或更多个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一个或更多个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以被包括在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中。在本公开中公开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可以通过使用固件或软件来实现,并且固件或软件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模块、过程、功能等。被配置为执行在本公开公开中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的固件或软件可以被包括在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中,或者可以存储在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104、204中并由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驱动。在本公开中公开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可以通过使用采用代码、命令和/或命令集形式的固件或软件来实现。
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104、204可以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并且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储数据、信号、消息、信息、程序、代码、指令和/或命令。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104、204可以配置有ROM、RAM、EPROM、闪存、硬盘驱动器、寄存器、缓存存储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或它们的组合。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104、204可以位于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内部和/或外部。另外,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104、204可以通过诸如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各种技术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
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可以将在本公开的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等中提及的用户数据、控制信息、无线信号/信道等发送到一个或更多个其他装置。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可以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装置接收本公开中公开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等中提及的用户数据、控制信息、无线信号/信道等。例如,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可以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并且可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例如,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可以控制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以将用户数据、控制信息或无线信号发送到一个或更多个其他装置。另外,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可以控制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以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装置接收用户数据、控制信息或无线信号。另外,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可以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天线108、208,并且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一个或更多个天线108、208发送和接收在本公开中公开的描述、功能、过程、建议、方法和/或操作流程图等中提及的用户数据、控制信息、无线信号/信道等。在本公开中,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可以是多个物理天线或多个逻辑天线(例如,天线端口)。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可以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信道等从RF频带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以通过使用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来处理接收到的用户数据、控制信息、无线信号/信道等。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可以将通过使用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102、202处理的用户数据、控制信息、无线信号/信道等从基带信号转换为RF频带信号。因此,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106、206可以包括(模拟)振荡器和/或滤波器。
上述实施方式是以预定形式组合本公开的要素和特征。除非另有明确提及,否则各个要素或特征都应被视为可选的。各个要素或特征可以以不与其他要素或特征组合的形式实现。另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组合部分要素和/或特征。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的顺序可以改变。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些要素或特征可以包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或者可以用其他实施方式的对应要素或特征代替。显然,实施方式可以包括组合权利要求中没有明确引用关系的权利要求,或者可以在申请后通过修改被包括为新的权利要求。
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本公开可以在不超出本公开的本质特征的范围内以其他特定形式实现。因此,上述详细描述不应在每个方面都被限制性地解释,而应被认为是例示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确定,凡在本公开等同范围内的变化均包含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公开的范围包括在装置或计算机中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方法执行操作的软件或机器可执行命令(例如,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固件、程序等),以及使得软件或命令等被存储并且在装置或计算机中可执行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用于对执行本公开中描述的特征的处理系统进行编程的命令可以被存储在存储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且可以通过使用包括这种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本公开中描述的特征。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DRAM、SRAM、DDR RAM或其他随机存取固态存储装置,但不限于此,并且它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磁盘存储装置、光盘存储装置、闪存装置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装置。存储器可选地包括远离处理器定位的一个或更多个存储装置。存储器,或者另选地,存储器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装置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公开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存储在任何一种机器可读介质中以控制处理系统的硬件,并且可以集成到软件和/或固件中,该软件和/或固件允许处理系统利用来自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结果与其他机制进行交互。这样的软件或固件可以包括应用代码、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和执行环境/容器,但不限于此。
这里,在本公开的无线装置100、200中实现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用于低功耗通信的窄带物联网以及LTE、NR和6G。这里,例如NB-IoT技术可以是LPWAN(低功耗广域网)技术的示例,可以在LTE Cat NB1和/或LTE Cat NB2等标准中实现并且不限于上述名称。附加地或另选地,在本公开的无线装置100、200中实现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执行基于LTE-M技术的通信。这里,例如,LTE-M技术可以是LPWAN技术的示例并且可以被称为诸如eMTC(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等的各种名称。例如,LTE-M技术可以以各种标准中的至少任何一种实现,包括1)LTE CAT 0;2)LTE Cat M1;3)LTE Cat M2;4)LTE non-BL(非带宽限制);5)LTE-MTC;6)LTE机器类型通信;和/或7)LTE M等,并且不限于上述名称。附加地或另选地,在本公开的无线装置100、200中实现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考虑低功耗通信的ZigBee、蓝牙和低功耗广域网(LPWAN)中的至少任何一种,并且不限于上述名称。例如,ZigBee技术可以生成与基于各种标准(例如,IEEE 802.15.4等)的小/低功耗数字通信相关的PAN(个人局域网),并且可以称为各种名称。
工业适用性
本公开提出的方法主要基于应用于3GPP LTE/LTE-A、5G系统的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3GPP LTE/LTE-A、5G系统以外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15)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网络接收与针对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集束相关的配置信息;以及
在配置的时域窗口(TDW)内的第一实际TDW中或者在配置的TDW内的所述第一实际TDW和第二实际TDW中向所述网络发送所述上行链路信道,
其中,所述第一实际TDW与事件相关地结束,
其中,基于所述事件是第一类型事件,是否响应于所述事件生成所述第二实际TDW是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基于所述终端的所述能力支持所述DMRS集束或TDW的重新开始,响应于所述第一类型事件生成所述第二实际TDW,或者
基于所述终端的所述能力不支持所述DMRS集束或所述TDW的重新开始,不响应于所述第一类型事件生成所述第二实际TD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基于跨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重复的传输发生未维持功率一致性和相位连续性的事件,所述第一实际TDW在所述事件之前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基于所述事件是第二类型事件,生成响应于所述事件的所述第二实际TDW。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基于所述事件是所述第二类型事件,与所述终端的所述能力无关地生成或始终生成响应于所述事件的所述第二实际TDW。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事件包括由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CE)触发的或跳频之外的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触发的事件,或者所述第一类型事件与动态事件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类型事件包括跳频,或者所述第二类型事件与半静态事件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每个实际TDW内,跨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重复的传输维持功率一致性和相位连续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通过更高层信令提供与所述DMRS集束相关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上行链路信道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SCH)中的至少一者。
1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信道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从网络接收与针对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集束相关的配置信息;以及
在配置的时域窗口(TDW)内的第一实际TDW中或者在配置的TDW内的所述第一实际TDW和第二实际TDW中,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向所述网络发送所述上行链路信道,
其中,所述第一实际TDW与事件相关地结束,
其中,基于所述事件是第一类型事件,是否响应于所述事件生成所述第二实际TDW是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的。
12.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接收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终端发送与针对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集束相关的配置信息;以及
在配置的时域窗口(TDW)内的第一实际TDW中或者在配置的TDW内的所述第一实际TDW和第二实际TDW中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上行链路信道,
其中,所述第一实际TDW与事件相关地结束,
其中,基于所述事件是第一类型事件,是否响应于所述事件生成所述第二实际TDW是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的。
13.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上行链路信道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至少一个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向终端发送与针对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集束相关的配置信息;以及
在配置的时域窗口(TDW)内的第一实际TDW中或者在配置的TDW内的所述第一实际TDW和第二实际TDW中,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上行链路信道,其中,所述第一实际TDW与事件相关地结束,
其中,基于所述事件是第一类型事件,是否响应于所述事件生成所述第二实际TDW是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的。
14.一种被配置为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进行控制的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至少一个计算机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存储器在操作上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并且存储指令,所述指令用于基于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而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15.一种存储至少一个指令的至少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指令通过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而控制装置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210128141 | 2021-09-28 | ||
KR10-2021-0128141 | 2021-09-28 | ||
PCT/KR2022/014432 WO2023055026A1 (ko) | 2021-09-28 | 2022-09-27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조 참조 신호 번들링 기반 상향링크 채널 송신 또는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57807A true CN117957807A (zh) | 2024-04-30 |
Family
ID=85783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63306.4A Pending CN117957807A (zh) | 2021-09-28 | 2022-09-27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解调参考信号集束发送或接收上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412134A1 (zh) |
JP (1) | JP2024537666A (zh) |
KR (1) | KR20240033245A (zh) |
CN (1) | CN117957807A (zh) |
WO (1) | WO2023055026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999030B2 (en) * | 2018-04-17 | 2021-05-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time domain bundling and multiple codeword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
US11310022B2 (en) * | 2019-06-20 | 2022-04-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undling |
CN115053594A (zh) * | 2020-02-13 | 2022-09-1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解调参考信号时域集束 |
-
2022
- 2022-09-27 CN CN202280063306.4A patent/CN11795780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9-27 EP EP22876798.4A patent/EP441213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9-27 WO PCT/KR2022/014432 patent/WO2023055026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9-27 JP JP2024516637A patent/JP2024537666A/ja active Pending
- 2022-09-27 KR KR1020247004009A patent/KR20240033245A/ko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412134A1 (en) | 2024-08-07 |
WO2023055026A1 (ko) | 2023-04-06 |
KR20240033245A (ko) | 2024-03-12 |
JP2024537666A (ja) | 2024-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230088524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송수신 포인트로부터의 하향링크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2549723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폴트 공간 파라미터 기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5380484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基于盲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5428379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230035526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7616858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频率资源配置的无线信号发送或接收方法及设备 | |
KR2023000538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간 단위의 그룹 기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23023988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4028445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hanging uplink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2548064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송수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EP4304278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7730604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行链路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30345259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ference signal linkage-based downlink transmission/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20220144823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sch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EP4412134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channel on basis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und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4280770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4015551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power headroo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438360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416116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cch power control in harq-ack feedback | |
EP434028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or down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20240132014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조정된 전력 할당 기반 상향링크 송신 또는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24009938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송수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6961859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KR20240119144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및 하향링크 송수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240131403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 공통 신호 및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