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6490A - 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6490A
CN117956490A CN202211334188.4A CN202211334188A CN117956490A CN 117956490 A CN117956490 A CN 117956490A CN 202211334188 A CN202211334188 A CN 202211334188A CN 117956490 A CN117956490 A CN 117956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domai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andwidth part
initial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341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341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564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56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64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接收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相对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偏移值。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如何为RedCap终端配置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问题。

Description

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定义了具有较低的复杂度和成本的轻量级(Reduced Capability,RedCap)终端,并针对频域范围1(Frequency Range1,FR1)将RedCap终端的工作带宽限制在5MHz以内。
目前,通过绝对无线频道编号(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为RedCap终端配置独立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但是,对于最大支持5MHz带宽的RedCap终端来说,由于频域资源较窄,为系统信息块1(SystemInformation Block 1,SIB1)分配的比特数量将会变得有限,小于指示ARFCN所需要的比特数量。即是说,在5MHz的带宽内,由于SIB1中的比特变得有限,无法通过SIB1指示ARFCN的方式配置初始下行带宽部分。因此,如何为RedCap终端配置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称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解决了如何为RedCap终端配置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包括:
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相对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偏移值;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相对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偏移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接收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相对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偏移值,再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SIB1指示ARFCN,并由ARFCN配置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这种方式之外的方式,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解决了如何为RedCap终端配置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现对说明书附图作如下说明,显而易见地,下述附图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所列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技术中上行BWP和下行BWP中心频率相同时的频域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技术中上行BWP和下行BWP中心频率相同,且初始上行BWP被配置在载波边缘时的频域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技术中上行BWP和下行BWP中心频率不对齐时的频域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索引值和参数Offset1映射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索引值和参数Offset1映射关系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申请中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相关的背景知识作简单介绍。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在Rel-15/Rel-16定义了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三大典型应用场景。
随着5G系统的不断部署和广泛应用,为更好地满足工业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和可穿戴设备等中端物联网应用对设备复杂度、成本降低、尺寸减小和能耗降低等特定需求,在Rel-17版本中,第三代合作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定义了轻量级(Reduced Capability,RedCap)设备类型。
Redcap技术可在确保应用需求和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削减设备的能力,降低终端设备的复杂度,达到降低成本,降低功耗,延长使用寿命等要求,使5G设备可以在eMBB,mMTC和URLLC场景下提供更好的满足应用需求的服务。
Redcap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助于拓展5G设备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扩大5G的应用场景,让5G设备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目前,对RedCap设备整体要求如下:
1、设备复杂度:相对于Rel-15/Rel-16的eMBB和URLLC设备,RedCap要有低的复杂度和成本;
2、设备尺寸:RedCap设备需满足紧凑型设计要求;
3、部署场景:可以在NR全频带内部署,支持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Duplex,FDD)和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Duplex,TDD)模式。
目前,频域范围1(Frequency Range1,FR1)和频域范围2(Frequency Range2,FR2)中,Redcap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设备包括终端)分别可支持最大20MHz和100MHz的带宽。网络设备(比如基站)可以配置RedCap UE和non-RedCap UE共享相同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也可以为RedCap UE配置独立的初始下行BWP。如果在初始接入过程中,没有给Redcap UE配置独立初始下行BWP,那么UE使用控制资源集合#0(ControlResourceSet#0,CORESET#0)的频域宽度接收初始信号。
由于RedCap UE支持的带宽较窄,可能导致过多的用户聚集在相同的窄带资源内,引入独立初始下行BWP可避免因过多用户聚集在相同的狭窄资源内出现的拥堵问题之外,还可以保证TDD上行链路(UpLink,UL)/下行链路(Down Link,DL)BWP中心频点对齐。
eMBB UE的BWP可配置较大带宽,包括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PBCH block,SSB)和CORESET#0,且上下行不解耦(即上行BWP和下行BWP中心频率相同),如图1所示。对于RedCap UE,为了避免资源碎片化,网络设备可能将初始上行BWP(Initial ULBWP)配置在载波的边缘,这样,为了保证初始上行BWP和初始下行BWP(Initial DL BWP)的中心频率对齐,网络设备可以为RedCap UE在初始上行BWP的对应资源位置配置独立初始下行BWP,如图2所示。
而从节省网络资源开销角度来说,RedCap UE初始接入过程中下行传输在包括SSB和CORESET#0的资源上,而NR中SSB可以由网络设备灵活的配置在载波带宽内的栅格位置。因而,在初始接入过程中可以允许RedCap UE的初始上行BWP和初始下行BWP的中心频率不对齐,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对于RedCap UE来说,如果没有配置独立初始下行BWP或独立初始下行BWP(包括SSB&CORESET#0),则允许RedCap UE的初始上行BWP和初始下行BWP的中心频率不对齐;否则,RedCap UE的初始上行BWP和初始下行BWP的中心频率应对齐。(需要说明的是,RedCap R17是否支持上下行解耦的情况还在讨论当中,作为RedCap的一个研究/讨论方向,也列举在此处)截止到3GPP RAN1#108e会议确定:当初始下行BWP包括小区定义-SSB(Cell Define SSB,CD-SSB)(针对FR1和FR2)和CORESET#0(针对FR1)时,初始上下行BWP的中心频率要对齐。对于CORESET#0和初始上行BWP的中心频点是否对齐标准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当RedCap UE的初始上行BWP和初始下行BWP的中心频率不对齐时,上下行传输之间需要进行切换。其中,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建立之前,初始下行BWP保持在CORESET#0的频域位置。其中,SSB到CORESET#0和CORESET#0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之间的切换,可以由UE实现,不需标准化改动。
对于前述提到的CORESET#0,它通过SSB中的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MIB)配置。具体地,CORESET#0通过MIB中参数“pdcch-configSIB1”内的“controlResourceSetZero”配置,其占用4个比特。
UE可通过搜索到的CORESET#0获取携带系统信息块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SIB1)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配置信息。
第三代合作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定义了具有较低的复杂度和成本的轻量级(Reduced Capability,RedCap)终端,并针对频域范围1(Frequency Range1,FR1)将RedCap终端的工作带宽限制在5MHz以内。
目前,在5MHz的带宽内,由于系统信息块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1,SIB1)中的比特变得有限,无法通过SIB1指示绝对无线频道编号(Absolute Radio FrequencyChannel Number,ARFCN)的方式配置初始下行带宽部分。因此,如何为RedCap终端配置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称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所示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方法由终端执行。
终端也可以称作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等。
如图4所示,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相对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偏移值;
具体实现时,目标带宽部分为预配置的,用于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参考带宽部分,目标带宽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
场景一,目标带宽部分为控制资源集合#0CORESET#0所在的带宽部分;
场景二,目标带宽部分为CORESET#0所在的物理下行控制PDCCH信道所在的带宽部分;
场景三,目标带宽部分为携带系统信息块1SIB1的物理下行共享PDSCH信道所在的带宽部分。
上述频域偏移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
情形一,频域偏移值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之间的偏移值;
情形二,频域偏移值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之间的偏移值;
情形三,频域偏移值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之间的偏移值;
情形四,频域偏移值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之间的偏移值;
情形五,频域偏移值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之间的偏移值;
情形六,频域偏移值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之间的偏移值;
情形七,频域偏移值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之间的偏移值;
情形八,频域偏移值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之间的偏移值;
情形九,频域偏移值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之间的偏移值。
应理解,频域偏移值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以情形一为例,当频域偏移值为正时,表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高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的最高频域位置;当频域偏移值为负时,表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低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的最高频域位置。
步骤102,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
具体实现时,根据目标带宽部分和频域偏移值,可以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初始下行带宽部分指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具体的频域范围和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中的至少一项。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包括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和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
方式二,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
方式三,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中心频点值;
方式四,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所述频域偏移值和预配置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
应理解,目标带宽部分指目标带宽部分的具体的频域范围和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中的至少一项。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包括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和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中的至少一项。
应理解,结合方式一和方式二,或者方式一和方式三,或者方式二和方式三,也可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
对于方式一而言,频域偏移值可为上述情形四、情形五和情形六中任一项。
在情形四中,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为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与频域偏移值之和。
在情形五中,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为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与频域偏移值之和。
在情形六中,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为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与频域偏移值之和。
对于方式二而言,频域偏移值可为上述情形一、情形二和情形三中任一项。
在情形一中,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为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与频域偏移值之和。
在情形二中,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为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与频域偏移值之和。
在情形三中,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为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与频域偏移值之和。
对于方式三而言,频域偏移值可为上述情形七、情形八和情形九中任一项。
在情形七中,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为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与频域偏移值之和。
在情形八中,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为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与频域偏移值之和。
在情形九中,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为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与频域偏移值之和。
相关技术中,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配置可以通过SIB1进行配置,若SIB1没有对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进行配置,那么终端可将CORESET#0占用的频域范围作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
但是,对于工作在FR1内的RedCap终端来说,由于RedCap终端的工作带宽被限制在5MHz以内,导致SIB1的比特有限。
因此,对于工作在FR1内的RedCap终端来说,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进行配置。比如,场景一中,且频域偏移值为情形五时,参见图5,目标带宽部分为CORESET#0所在的带宽部分,频域偏移值为负,根据频域偏移值可以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BWP)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然后可再根据预先配置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如图5所示。
配置信息可以由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方式一,所述配置信息通过SIB1发送;
方式二,所述配置信息通过系统信息块1SIB1发送之外的方式发送。
在方式二中,通过系统信息块1SIB1发送之外的方式发送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SIB1指示ARFCN,并由ARFCN配置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这种方式之外的方式,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解决了如何为RedCap终端配置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问题。
在方式一中,具体地,可以利用SIB1中现有可用的比特比如有3个比特,那么这3个比特最多可指示8种索引值,可预先设置索引值和频域偏移值以及其他参数的映射关系(类似下文所述的图6)。那么可根据SIB1中比特所指示的索引值和预先设置的该映射关系,确定频域偏移值。
在方式二中,具体地,所述配置信息的发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方式三,所述配置信息通过同步信号与广播信息块SSB中的主信息块MIB发送;
方式四,所述配置信息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新增的第一目标域发送;
方式五,所述配置信息通过DCI中已存在的第二目标域发送。
在方式三中,具体可由MIB的参数配置信令“pdcch-configSIB1”中的控制资源集合-零“controlResourceSetZero”携带所述配置信息。
“pdcch-configSIB1”中的“controlResourceSetZero”共占4个比特位,即该参数最多可指示16种索引值。请参见图6和图7,可预先设置索引值与参数偏移量1(Offset1)以及其他参数的映射关系如图6或图7所示。那么可以根据controlResourceSetZero指示的索引值,以及预先设置的索引值与Offset1映射关系,确定offset1的值,从而确定频域偏移值。
图6所示的映射关系适用于同步信号与广播信息块SSB与类型0-物理下行控制信道Type0-PDCCH(其包含的CORESET的索引为0)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15kHz},且只支持5MHz带宽的情形。
在图6所示的情形下,参数offset1的取值包括但不限于-24RB,0RB,24RB中的任一个。应理解,图6所示的{-24,0,24}表示从中任取一个的意思。
且在图6所示的情形下,可预先设置已使用的索引值与参数offset1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根据已使用的索引值,以及预先设置的索引值与Offset1映射关系,确定offset1的值,从而确定频域偏移值。
图7所示的映射关系适用于SSB与Type0-PDCCH(其包含的CORESET的索引为0)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30kHz},且只支持5MHz带宽的情形。
在图7所示的情形下,参数offset1的取值包括但不限于-12RB,-6RB,0RB,6RB,12RB中的任一个。应理解,图7所示的{-6,0,6}和{-12,0,12}表示从中任取一个的意思。
且在图7所示的情形下,可预先设置保留的索引值与参数offset1之间的映射关系,将保留的索引值利用起来,并根据保留的索引值,以及预先设置的索引值与Offset1映射关系,确定offset1的值,从而确定频域偏移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终端而言,当在独立的初始下行BWP上接收SIB1时,终端会在接收CORESET#0之后,进行“调频”行为,即UE接收CORESET#0和接收SIB1的中心频点不对齐,需调整CORESET#0中心频点跟接收SIB1的中心频点(即初始下行BWP的中心频点),使二者对齐。
在方式三中,通过预先设置主信息块MIB中的参数(比如controlResourceSetZero参数)所指示的索引值与用于指示频域偏移值的offset1参数的映射关系,可以通过MIB发送配置信息,节省了信令开销。
eRedcap终端在解调SIB1时,先通过解调SSB中的MIB消息中的参数“pdcch-configSIB1”获取目标Type0-PDCCH参数(其包含的CORESET的索引为0)以及索引为0的搜索空间集合参数(search space set#0)。eRedcap终端通过上述两个参数确定携带SIB1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信道的配置信息。
对于携带SIB1的PDSCH的配置信息,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通过系统消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ystem Information 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SI-RNTI)进行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加扰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format 1-0指示。
因此,独立的初始下行BWP的配置信息可通过所述DCI format 1-0有多余比特进行指示,如上述方式四和方式五。
在上述方式四中,具体实现时,可为示例一:可在DCI中新增第一目标域用于指示参数A(field A)。参数A占N个比特,其表示CORESET#0所在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信道(或者type0-PDCCH)与独立的初始下行BWP之间的频域偏移,参数A的取值可以为-24RB,-12RB,-6RB,-4RB,-2RB,0RB,2RB,4RB,6RB,12RB,24RB中的任一个。
应理解,在示例一中,终端在不同频点上解调type0-PDCCH信道中的CORESET控制信息以及PDSCH信道中的SIB1信息。终端支持在不同频点上接收系统控制信息及对应的系统消息。
在上述方式四中,具体实现时,还可为示例二:可在DCI中新增第一目标域用于指示参数B(field B),参数B占N个比特,其表示携带SIB1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信道与独立初始下行BWP之间的频域偏移,参数B的取值可以为-6RB,-4RB,-2RB,0RB,2RB,4RB,6RB中的任一个。
应理解,在示例二中,UE在不同频点上解调PDSCH信道中的SIB1信息和之后的其它系统消息及随机接入流程中的msg.2和msg.4。
请参见图8,在上述方式五中,具体实现时,可为示例三:可通过DCI中已存在的第二目标域指示参数C和参数D。第二目标域包括但不限于频域资源指示FDRA域。
参数C表示独立初始下行BWP的频域范围的频域最低频域位置值与携带SIB1的PDSCH信道的频域范围的频域最低频域位置值之间的频域偏移值。
参数D表示独立初始下行BWP的频域宽度。
参数C和参数D均为预先配置的参数。
以图8为例,当终端解调出FDRA参数之后,根据参数C确定独立初始下行BWP位置。比如,假设终端通过解调FDRA参数确定发送SIB1的PDSCH信道的频域范围的频域最低频域位置值对应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为25,参数C=-32RB,参数D=30RB,此时,终端确定初始下行BWP的位置为相对于PDSCH信道频域范围的频域最低频域位置值下面32RB的位置,且初始下行BWP占用30RB。
应理解,在第二目标域为FDRA域时,域FDRA占 个比特(大于4个比特),其中/>为CORESET#0占的频域宽度。通过公式(1),可知,携带SIB1的PDSCH信道的频域宽度永远小于等于携带关联CORESET的type0-PDCCH信道的频域宽度。
在方式四中,通过预先设置参数A指示初始下行BWP与PDCCH之间的频域偏移值,或者预先设置参数B指示初始下行BWP与PDSCH之间的频域偏移值,可以通过DCI中新增的第一目标域发送配置信息,从而节省了SIB1中的比特。
在方式五中,通过预先设置参数C和参数D指示初始下行BWP与PDSCH之间的频域偏移值,以及初始下行BWP的频域宽度,可以通过DCI中已存在的第二目标域发送配置信息,,从而节省了SIB1中的比特。
可选地,所述PDSCH信道为连续PDSCH信道,或者非连续PDSCH信道。
参见图9,在PDSCH信道为连续PDSCH信道,可通过上述示例三对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进行配置。
参见图10,在PDSCH信道为连续PDSCH信道,也可通过上述示例三对初始下行带宽部分进行配置。
为节省信令开销。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
或者,
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为预配置信息。
前文已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包括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和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中心频点值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实现时,可在图6或图7所示的表中新增一列,并在该列中设置参数M,用于指示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即可预先设置索引值与参数M的映射关系。那么可以根据controlResourceSetZero指示的索引值,以及预先设置的索引值与参数M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
或者,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为预配置信息。
为节省信令开销。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
或者,
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为预配置信息。
具体实现时,可在图6或图7所示的表中新增一列,并在该列中设置参数N,用于指示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即可预先设置索引值与参数N的映射关系。那么可以根据controlResourceSetZero指示的索引值,以及预先设置的索引值与参数N映射关系,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由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的配置信息携带,也可由其他配置信息携带。在第二指示信息由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的配置信息携带时,可以简化信令发送流程。
同理,第三指示信息可以由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的配置信息携带,也可由其他配置信息携带。在第三指示信息由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的配置信息携带时,可以简化信令发送流程。
参见图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装置200,包括:
接收模块201,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相对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偏移值;
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通过系统信息块1SIB1发送;或者,所述配置信息通过SIB1发送之外的方式发送。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配置信息通过同步信号与广播信息块SSB中的主信息块MIB发送;
所述配置信息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新增的第一目标域发送;
所述配置信息通过DCI中已存在的第二目标域发送。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域为频域资源指示FDRA域。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
或者,
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为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
或者,
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为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目标带宽部分为:
控制资源集合#0CORESET#0所在的带宽部分;
或者,
CORESET#0所在的物理下行控制PDCCH信道所在的带宽部分;
或者,
携带系统信息块1SIB1的物理下行共享PDSCH信道所在的带宽部分。
可选地,所述PDSCH信道为连续PDSCH信道,或者非连续PDSCH信道。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202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
或者,
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
或者,
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中心频点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装置200能够实现本申请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实施例中能够实现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电子设备3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30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3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处理器301,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相对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偏移值;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通过系统信息块1SIB1发送;或者,所述配置信息通过SIB1发送之外的方式发送。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配置信息通过同步信号与广播信息块SSB中的主信息块MIB发送;
所述配置信息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新增的第一目标域发送;
所述配置信息通过DCI中已存在的第二目标域发送。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域为频域资源指示FDRA域。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
或者,
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为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
或者,
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为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目标带宽部分为:
控制资源集合#0CORESET#0所在的带宽部分;
或者,
CORESET#0所在的物理下行控制PDCCH信道所在的带宽部分;
或者,
携带系统信息块1SIB1的物理下行共享PDSCH信道所在的带宽部分。
可选地,所述PDSCH信道为连续PDSCH信道,或者非连续PDSCH信道。
可选地,处理器301还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
或者,
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
或者,
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中心频点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00能够实现本申请与图4对应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实施例中能够实现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相对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偏移值;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通过系统信息块1SIB1发送;或者,所述配置信息通过SIB1发送之外的方式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配置信息通过同步信号与广播信息块SSB中的主信息块MIB发送;
所述配置信息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新增的第一目标域发送;
所述配置信息通过DCI中已存在的第二目标域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域为频域资源指示FDRA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
或者,
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为预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
或者,
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宽度为预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带宽部分为:
控制资源集合#0CORESET#0所在的带宽部分;
或者,
CORESET#0所在的物理下行控制PDCCH信道所在的带宽部分;
或者,
携带系统信息块1SIB1的物理下行共享PDSCH信道所在的带宽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低频域位置值;
或者,
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频域范围的最高频域位置值;
或者,
根据所述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位置和所述频域偏移值,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中心频点值。
9.一种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相对于目标带宽部分的频域偏移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初始下行带宽部分。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中的步骤。
1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中的步骤。
CN202211334188.4A 2022-10-28 2022-10-28 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7956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4188.4A CN117956490A (zh) 2022-10-28 2022-10-28 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4188.4A CN117956490A (zh) 2022-10-28 2022-10-28 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6490A true CN117956490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79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4188.4A Pending CN117956490A (zh) 2022-10-28 2022-10-28 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564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0193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sidelink resources
US10764884B2 (en) Method for sending or receiv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device
CN108347778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AU201231982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09524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aging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254191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methods, system, programs and recording media
CN111148242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737039B (zh) 随机接入及响应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EP3863347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68162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ell access via anchor carrier
EP390572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EP3373645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891965A (zh) 上行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CN113424618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48205B (zh) 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EP403742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sidelink oper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KR20040068619A (ko)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 관리 방법, 신호, 전송 장치 및 수신단말
CN110731113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021241A1 (zh) 同步信号块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606209B1 (en)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EP407220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and storage medium
US1066014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CN11473163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15065987B (zh) 空闲信道侦听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956490A (zh) 确定初始下行带宽部分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