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8828A -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8828A
CN117948828A CN202410075992.8A CN202410075992A CN117948828A CN 117948828 A CN117948828 A CN 117948828A CN 202410075992 A CN202410075992 A CN 202410075992A CN 117948828 A CN117948828 A CN 117948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umption
coal consumption
delta
power supply
back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759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继峰
刘永鑫
荆涛
吕朋
张延伟
钱莉
高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Jingtai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Jingtai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Jingtai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759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488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48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88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测试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电功率下投入尖峰冷却器的背压下降量Δp;确定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根据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确定背压变化Δp时机组煤耗变化ΔB2;测量附加水耗与电耗,确定附加水耗L折合当量损失电耗Nw和附加电耗带来的厂用电率增量Δr;根据厂用电率增量Δr计算附加电耗对供电煤耗率的影响,得到供电煤耗变化ΔB1;根据投入尖峰冷却设备,基于背压下降量Δp确定引起供电煤耗减少ΔB2和附加厂用电增加Δr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当供电煤耗降低量ΔB2大于供电煤耗增加量ΔB1时,投入尖峰为节能,运行尖峰冷却器旁路,分流汽轮机及排汽进入尖峰冷却器,投入尖峰冷却水泵以及风机。

Description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煤机组节能降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直接空冷机组利用空冷风机强制对流冷却汽轮机排汽,建立真空。由于空冷翅片管直接暴露在环境之中,易受脏污影响,常年运行后空冷岛冷却能力下降,实际机组运行背压高于设计值,在夏季运行时机组非满发小时数明显增加。为了降低机组的夏季满发背压,增加机组夏季出力,部分直接空冷机组增设了尖峰冷却装置,分流空冷机组部分乏汽,吸收部分热量,从而降低空冷机组整体运行的背压,形成了一种尖峰冷却器和空冷岛并联系统。
目前该扩大了的冷端系统缺乏精确的操作指导以及运行优化,基本靠经验运行,未能发挥冷端系统运行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目前无法有效优化尖峰冷却装置和空冷岛并联系统运行方式的技术问题,达到节能减排且机组经济效益最高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
S2、根据步骤S1得到的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确定背压变化时机组煤耗变化;
S3、测试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电功率下投入尖峰冷却器的背压下降量Δp;根据步骤S2得到机组煤耗变化;
S4、测量附加水耗与电耗,确定附加水耗L折合当量损失电耗Nw和附加电耗带来的厂用电率增量Δr;
S5、根据步骤S4得到的厂用电率增量Δr计算附加电耗对供电煤耗率的影响,得到供电煤耗变化ΔB1
S6、根据步骤S5得到的供电煤耗变化ΔB1,结合步骤S3得到的背压下降量Δp确定引起供电煤耗降低ΔB2,当电煤耗降低ΔB2大于供电煤耗增加ΔB1时,投入尖峰为节能,运行尖峰冷却器旁路,分流汽轮机及排汽进入尖峰冷却器,投入尖峰冷却水泵以及风机。
优选地,步骤S1中,电功率对背压的变化率K为:
K=a0+a1ps+a2N+a3ps 2+a4psN+a5N2
不同电功率下,煤耗对背压的相对变化率如下:
kb=-(a0+a1ps+a2N+a3ps 2+a4psN+a5N)2/Ne
其中,ps为排汽压力,N为机组负荷率,Ne为机组电功率,a0-a5为确定的系数。
优选地,步骤S2中,额定背压下机组煤耗变化ΔB如下:
ΔB=B(1+Δpkb)
其中,B为供电煤耗,Δpkb为煤耗相对变化率。
更优选地,供电煤耗B如下:
B=f(N)/(1-r)
其中,r为厂用电率,N为负荷率。
优选地,步骤S3中,背压下降量Δp具体为:
Δp=g(Ne,T)
其中,T为环境温度,Ne为电功率,g为函数关系。
更优选地,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电功率据具体为:
选取100%额定负荷至50%额定负荷,4~5个试验负荷点,环境温度15℃至环境温度35℃,4~5个试验温度点,组成试验工况矩阵。
优选地,步骤S4中,附加水耗L折合当量损失电耗Nw和附加电耗带来的厂用电率增量Δr分别为:
Nw=mL/n
Δr=(Npump+Nfan+mL/n)/Ne
其中,m为水价,L为水耗,n为电价,Npump为尖峰冷却器水泵耗功,Nfan为尖峰冷却器风机耗功,Ne为电功率。
优选地,步骤S5中,供电煤耗变化ΔB如下:
ΔB=Δrb/(1-r)2
其中,b表示发电煤耗率,r表示厂用电率。
优选地,步骤S6中,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如下:
ΔB1=(Npump+Nfan+mL/n)b/Ne(1-r)2
供电煤耗降低ΔB2如下:
ΔB2=B(1+Δpkb)
其中,Npump为,Nfan为,m为水价,L为水耗,n为电价,Ne为电功率,b表示发电煤耗率,r表示厂用电率,B为供电煤耗率,Δp为背压下降量,kb为煤耗对背压的相对变化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系统,包括:
关系模块,确定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
损耗模块,根据关系模块得到的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确定背压变化引起的机组煤耗变化;
测试模块,根据损耗模块得到的额定背压下机组煤耗变化,测试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电功率下投入尖峰冷却器的背压下降量Δp;
测量模块,测量附加水耗与电耗,确定附加水耗L折合当量损失电耗Nw和附加电耗带来的厂用电率增量Δr;
计算模块,根据测量模块得到的厂用电率增量Δr计算附加电耗对供电煤耗率的影响,得到供电煤耗变化ΔB1
调整模块,根据计算模块得到的供电煤耗变化ΔB1,结合基于测试模块得到的背压下降量Δp确定引起供电煤耗降低ΔB2,当供电煤耗降低ΔB2大于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时,投入尖峰为节能,运行尖峰冷却器旁路,分流汽轮机及排汽进入尖峰冷却器,投入尖峰冷却水泵以及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根据汽轮机特性,背压变化时,机组电负荷的相对变化率与机组热耗的相对变化率互为相反数,获得电负荷对背压的变化率或者相对变化率;根据实时的环境温度、运行条件以及电价水价的相对关系,确定尖峰冷却器投入与否,减少了运行人员干预,实现冷端系统的深度节能。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能够根据实时的环境温度、运行条件以及电价水价的相对关系,确定尖峰冷却器投入与否,减少了运行人员干预,实现冷端系统的深度节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发明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预设范围等,但这些预设范围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预设范围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预设范围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预设范围,类似地,第二预设范围也可以被称为第一预设范围。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能够根据实时的环境温度、运行条件以及电价水价的相对关系,确定尖峰冷却器投入与否,减少了运行人员干预,实现冷端系统的深度节能。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
在同样的电负荷下,煤耗随着机组背压降低而降低,但随着背压小于设计值,且接近阻塞背压时,变化率将显著减小,甚至进一步降低背压,机组煤耗也不会改变。
由于汽轮机,锅炉运行条件多变,进行不同电负荷下,煤耗与背压关系的测试较为复杂,且费时费力;根据汽轮机特性,背压变化时,机组电负荷的相对变化率与机组热耗的相对变化率互为相反数,而电负荷对背压的变化率或者相对变化率是容易获得的。
根据常规微增出力测试,获得若干电功率下,背压与电功率的离散点,在工程接受的精度下,将电功率对背压的变化率K拟合为:
K=a0+a1ps+a2N+a3ps 2+a4psN+a5N2(1)
其中,ps为排汽压力/kPa,N为机组负荷率(当前电功率与额定电功率之比)/无量纲,K为单位背压对电功率影响量/MW,a0-a5为确定的系数。
对于直接空冷机组:ps在6~15kPa内上式成立。
相对变化率为变化量ke(单位背压对电功率影响量)与当前电功率之比。
ke=K/Ne
其中,Ne为机组电功率/MW。
ke=(a0+a1ps+a2N+a3ps 2+a4psN+a5N2/Ne
则不同电功率下,煤耗对背压的相对变化率如下:
kb=-(a0+a1ps+a2N+a3ps 2+a4psN+a5N)2/Ne(2)
如某电功率(或者负荷率)以及背压下,背压上升1kPa,电功率增加率为0.35%,则煤耗增加率为-0.35%,即减小0.35%;背压下降1kPa,电功率增加率为-0.35%,则煤耗增加率为0.35%。
S2、根据步骤S1得到的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确定背压变化对煤耗的影响;
在不投入尖峰冷却器下,进行40%~100%额定电功率在额定背压下的能耗测试,得到机组的发电煤耗b,供电煤耗B与负荷率N的对应关系b=f(N)。
供电煤耗B如下:
B=f(N)/(1-r)(3)
其中,r为厂用电率,单位%。
函数式拟合为三次样条曲线,对于新投产机组,直接使用设计值。
根据步骤S1得到在电功率Ne,背压ps下,负荷率N为:
N=Ne/Ndes
其中,Ndes为设计的额定功率。
背压变化1kPa,煤耗相对变化率kb通过式(3)获得,若背压下降Δp,则煤耗相对变化率为Δpkb
供电煤耗绝对变化量如下:
ΔB=B(1+Δpkb)(4)
S3、测试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电功率下投入尖峰冷却器的背压下降量Δp;
选取100%额定负荷至50%额定负荷,4~5个试验负荷点,环境温度15℃至环境温度35℃,4~5个试验温度点,组成试验工况矩阵。
如某600MW机组部分数据:
根据散点,拟合得到Δp如下:
Δp=g(Ne,T)(5)
其中,T为环境温度。
S4、测量附加水耗与电耗;
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设备一般包括动力设备,输送水,风,产生输送设备电耗。
其中,输送水的设备为循环水泵,耗功记作Npump,输送空气的设备为风机,耗功记作Nfan
冷却空冷岛分流乏汽过程需要耗水,通过蒸发吸收乏汽潜热,水耗与总的水量成正比。通过试验测试得到水耗L,将水耗根据水电价比,折合为当量损失电耗Nw,即水价为mCNY/t,电价为nCNY/(kWh),则单位水耗(t/h)折合电耗m/n(kW)。
则附加水耗L折合当量损失电耗Nw=mL/n(kW)。
所以附加电耗为Npump+Nfan+mL/n,单位以kW计量。
附加电耗带来的厂用电率增量Δr如下:
Δr=(Npump+Nfan+mL/n)/Ne(6)
计算时,注意附加电耗kW,电功率MW的转换。
S5、计算附加电耗对供电煤耗率的影响;
供电煤耗率B为:
B=b/(1-r)
其中,b表示发电煤耗率,r表示厂用电率。
厂用电率增加Δr,供电煤耗变化ΔB如下:
ΔB=Δrb/(1-r)2(7)
S6、计算供电煤耗率变化。
投入尖峰冷却设备,需要额外增加能耗,这部分使得供电煤耗增加,联立(7)和(6),得到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如下:
ΔB1=(Npump+Nfan+mL/n)b/Ne(1-r)2
投入尖峰冷却设备,依照式(5),背压降低Δp=g(Ne,T),依照式(4),确定供电煤耗降低ΔB2如下:
ΔB2=B(1+Δpkb)
其中,计算电负荷下的供电煤耗B,发电煤耗b,由式(3)标定而来,系数kb由式(2)得到,比较ΔB1,ΔB2,若ΔB2>ΔB1,投入尖峰是节能的。
判断为节能后,运行尖峰冷却器旁路,分流汽轮机及排汽进入尖峰冷却器,投入尖峰冷却水泵以及风机。
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系统,该系统能够用于实现上述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具体的,该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系统包括关系模块、损耗模块、测试模块、测量模块、计算模块以及调整模块。
其中,关系模块,确定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
损耗模块,根据关系模块得到的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确定额定背压下机组煤耗变化;
测试模块,根据损耗模块得到的额定背压下机组煤耗变化,测试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电功率下投入尖峰冷却器的背压下降量Δp;
测量模块,测量附加水耗与电耗,确定附加水耗L折合当量损失电耗Nw和附加电耗带来的厂用电率增量Δr;
计算模块,根据测量模块得到的厂用电率增量Δr计算附加电耗对供电煤耗率的影响,得到供电煤耗变化ΔB;
调整模块,根据计算模块得到的供电煤耗变化ΔB,投入尖峰冷却设备,基于测试模块得到的背压下降量Δp确定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和供电煤耗降低ΔB2,当电煤耗降低ΔB2大于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时,投入尖峰为节能,运行尖峰冷却器旁路,分流汽轮机及排汽进入尖峰冷却器,投入尖峰冷却水泵以及风机。
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的程序指令。处理器可能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是终端的计算核心以及控制核心,其适于实现一条或一条以上指令,具体适于加载并执行一条或一条以上指令从而实现相应方法流程或相应功能;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处理器可以用于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的操作,包括:
确定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根据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确定额定背压下机组煤耗变化;根据额定背压下机组煤耗变化,测试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电功率下投入尖峰冷却器的背压下降量Δp;测量附加水耗与电耗,确定附加水耗L折合当量损失电耗Nw和附加电耗带来的厂用电率增量Δr;根据厂用电率增量Δr计算附加电耗对供电煤耗率的影响,得到供电煤耗变化ΔB;根据供电煤耗变化ΔB,投入尖峰冷却设备,基于背压下降量Δp确定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和供电煤耗降低ΔB2,当电煤耗降低ΔB2大于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时,投入尖峰为节能,运行尖峰冷却器旁路,分流汽轮机及排汽进入尖峰冷却器,投入尖峰冷却水泵以及风机。
请参阅图2,终端设备为计算机设备,该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60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以及存储在存储器62中并可在处理器6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3,该计算机程序63被处理器61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中的储层改造井筒中流体组成计算方法,为避免重复,此处不一一赘述。或者,该计算机程序63被处理器61执行时实现实施例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系统中各模型/单元的功能,为避免重复,此处不一一赘述。
计算机设备60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计算机设备60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1、存储器6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仅仅是计算机设备6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6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6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62可以是计算机设备6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计算机设备60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62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6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计算机设备6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进一步地,存储器62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6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6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存储器6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请参阅图3,终端设备为芯片,该实施例的芯片600包括处理器622,其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以及存储器632,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622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63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器622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的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
另外,芯片600还可以包括电源组件626和通信组件650,该电源组件626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芯片600的电源管理,该通信组件65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芯片600的通信,例如,有线或无线通信。此外,该芯片6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658。芯片6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632的操作系统。
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Memory),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终端设备中的记忆设备,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既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中的内置存储介质,当然也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扩展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供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存储了终端的操作系统。并且,在该存储空间中还存放了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可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放的一条或一条以上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有关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的相应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一条或一条以上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根据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确定额定背压下机组煤耗变化;根据额定背压下机组煤耗变化,测试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电功率下投入尖峰冷却器的背压下降量Δp;测量附加水耗与电耗,确定附加水耗L折合当量损失电耗Nw和附加电耗带来的厂用电率增量Δr;根据厂用电率增量Δr计算附加电耗对供电煤耗率的影响,得到供电煤耗变化ΔB;根据供电煤耗变化ΔB,投入尖峰冷却设备,基于背压下降量Δp确定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和供电煤耗降低ΔB2,当电煤耗降低ΔB2大于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时,投入尖峰为节能,运行尖峰冷却器旁路,分流汽轮机及排汽进入尖峰冷却器,投入尖峰冷却水泵以及风机。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机组冷端节能的需求,适合于计算机自动判断,减少人工操作,精度完全满足工程要求。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
S2、根据步骤S1得到的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确定背压变化对应的机组煤耗变化;
S3、测试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电功率下投入尖峰冷却器的背压下降量Δp;结合步骤S2得到的背压变化Δp下机组煤耗变化;
S4、测量附加水耗与电耗,确定附加水耗L折合当量损失电耗Nw和附加电耗带来的厂用电率增量Δr;
S5、根据步骤S4得到的厂用电率增量Δr计算附加电耗对供电煤耗率的影响,得到供电煤耗变化ΔB2
S6、投入尖峰冷却设备,根据步骤S5得到的供电煤耗变化ΔB2,基于步骤S3得到的背压下降量Δp确定引起供电煤耗减少ΔB1,当供电煤耗降低量ΔB1大于供电煤耗增加量ΔB2时,投入尖峰为节能,运行尖峰冷却器旁路,分流汽轮机及排汽进入尖峰冷却器,投入尖峰冷却水泵以及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电功率对背压的变化率K为:
K=a0+a1ps+a2N+a3ps 2+a4psN+a5N2
不同电功率下,煤耗对背压的相对变化率如下:
kb=-(a0+a1ps+a2N+a3ps 2+a4psN+a5N)2/Ne
其中,ps为排汽压力,N为机组负荷率,Ne为机组电功率,a0-a5为确定的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额定背压下机组煤耗变化ΔB如下:
ΔB=B(1+Δpkb)
其中,B为供电煤耗,Δpkb为煤耗相对变化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电煤耗B如下:
B=f(N)/(1-r)
其中,r为厂用电率,N为负荷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背压下降量Δp具体为:
Δp=g(Ne,T)
其中,T为环境温度,Ne为电功率,g为函数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电功率据具体为:
选取100%额定负荷至50%额定负荷,4~5个试验负荷点,环境温度15℃至环境温度35℃,4~5个试验温度点,组成试验工况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附加水耗L折合当量损失电耗Nw和附加电耗带来的厂用电率增量Δr分别为:
Nw=mL/n
Δr=(Npump+Nfan+mL/n)/Ne
其中,m为水价,L为水耗,n为电价,Npump为尖峰冷却器水泵耗功,Nfan为尖峰冷却器风机耗功,Ne为电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供电煤耗变化ΔB如下:
ΔB=Δrb/(1-r)2
其中,b表示发电煤耗率,r表示厂用电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如下:
ΔB1=(Npump+Nfan+mL/n)b/Ne(1-r)2
供电煤耗降低ΔB2如下:
ΔB2=B(1+Δpkb)
其中,Npump为,Nfan为,m为折合电耗,L为水耗,n为电价,Ne为电功率,b表示发电煤耗率,r表示厂用电率,B为供电煤耗率,Δp为背压下降量,kb为煤耗对背压的相对变化率。
10.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系模块,确定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
损耗模块,根据关系模块得到的煤耗与背压变化的准则关系式确定额定背压下机组煤耗变化;
测试模块,根据损耗模块得到的额定背压下机组煤耗变化,测试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电功率下投入尖峰冷却器的背压下降量Δp;
测量模块,测量附加水耗与电耗,确定附加水耗L折合当量损失电耗Nw和附加电耗带来的厂用电率增量Δr;
计算模块,根据测量模块得到的厂用电率增量Δr计算附加电耗对供电煤耗率的影响,得到供电煤耗变化ΔB;
调整模块,根据计算模块得到的供电煤耗变化ΔB,投入尖峰冷却设备,基于测试模块得到的背压下降量Δp确定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和供电煤耗降低ΔB2,当电煤耗降低ΔB2大于引起供电煤耗增加ΔB1时,投入尖峰为节能,运行尖峰冷却器旁路,分流汽轮机及排汽进入尖峰冷却器,投入尖峰冷却水泵以及风机。
CN202410075992.8A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79488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5992.8A CN117948828A (zh)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5992.8A CN117948828A (zh)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8828A true CN117948828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795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75992.8A Pending CN117948828A (zh)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88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5238B (zh) 一种中央空调建模与能效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3423189B (zh) 一种服务器风扇功耗测量方法
CN107314498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CN202581621U (zh) 一种通信机房用节能水冷却系统
CN111401686B (zh) 空冷散热翅片灰污状况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5542824B (zh) 一种基于能耗管控的中央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095927A (zh) 用于通信基站的节能计量方法
CN111199065B (zh) 零能耗建筑设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461036B (zh) 一种冷却塔风机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48828A (zh)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尖峰冷却器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1625938B (zh) 一种地下水源热泵的最佳运行评估方法及装置
Yu et al. A new integrated system with cooling storage in soil and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CN116049996B (zh) 电池的散热性能评估方法和装置
Nassif et al. Impact of Ice Thermal Storage on Cooling Energy Cost for Commercial HVAC Systems.
CN205977647U (zh) 一种压缩机运行范围的评估装置
CN205425258U (zh) 大温差运行空调冷却水的装置
CN113849366A (zh) 基于多源传感数据的智能综合管理方法与系统
CN108197791B (zh) 基于制冷站技术冷却的数据中心能源监管方法
Cheng et al. Short-term cooling, heating and electrical load forecasting in business parks based on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CN117473768A (zh) 一种空冷单元风场优化对比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2231826A (zh) 一种基于gt-suit的一维燃油车整车热管理仿真分析方法
CN117370712A (zh) 一种间冷塔风量计算方法、系统、芯片及设备
CN115222227A (zh) 一种基于数据库的碳排放量确定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7804248A (zh) 空冷机组列风机运行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087640B (zh) 供暖系统及供暖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