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39656A - 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39656A
CN117939656A CN202311520632.6A CN202311520632A CN117939656A CN 117939656 A CN117939656 A CN 117939656A CN 202311520632 A CN202311520632 A CN 202311520632A CN 117939656 A CN117939656 A CN 117939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downlink
indication information
mai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206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博
徐俊
陈梦竹
马骁颖
马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15206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396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39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396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按照所述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

Description

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延续着每十年一代技术的发展规律,已历经1G、2G、3G、4G、5G的发展。每一次代际跃迁,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1G到2G,实现了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的过渡,移动通信走进了千家万户;从2G到3G、4G、5G,实现了语音业务到数据业务的转变,传输速率成百倍提升,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繁荣。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新服务、新业务、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地涌现,5G移动通信系统难以满足未来灵活多样业务的需求,急需下一代移动通信(6G)系统。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一个概念性无线网络移动通信技术,也被称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关于如何设计6G系统,以及在该系统下,如何设计载波的同步配对和载波资源调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实现了载波的同步配置以及载波资源调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
按照所述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载波配置信息,以使第一通信设备按照所述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描述,所举实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在载波聚合场景下,包括三种系统消息传输方案:
方式1,多个服务小区(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都作为可以接入载波,每个下行载波具有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和传输系统消息(System Information,SI)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每个下行载波对应一个上行载波,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小区,终端可以在每个上下行载波上接入和驻留,进行数据传输。该方式存在的缺陷是终端需要分别获取各服务小区的SI,增加终端功耗;另外,由于物理广播信道和传输SI需要周期发送,这也增加了网络功耗,特别是没有下行业务场景,不利于网络节能。
方式2,在方式1的基础上,每个服务小区的SI可以跨载波传输,通过其他载波来传输(如:主载波(Primary cell,Pcell));通过这种方式,部分下行载波的可以传输其他载波的SI,从而,可以减少下行载波的功耗,另外,终端也可以通过一个服务小区获取多个服务小区的SI,也可以减少终端载波切换后SI获取流程,减少切换时延,实现终端节能。但该方式的缺陷是SI传输开销可能会增加,终端获取SI受限,需要在特定载波上才能获取,也会增加终端获取SI的复杂度。
方式3,多个服务小区共享一个物理广播信道和SI,该物理广播信道和SI在一个服务小区(Pcell)上进行传输,该SI会包多个服务小区的接入资源和对应的下行检测配置,以及多个服务小区的寻呼机会和检测配置;该方式可以减少信令开销,也可以实现网络节能和终端节能。但该方式的缺陷是终端获取SI受限,需要在特定载波上才能获取,也会增加终端获取SI的复杂度。
在方式2和方式3的场景下,UE包括三种使用辅载波的方案,一种是通过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激活辅载波的方式,主载波和辅载波聚合使用,该方式UE可以一直获取系统消息,缺点是主载波拥塞增加,终端需要具备多载波能力,终端成本较高;另一种是UE在Pcell获取系统消息后,根据预定义规则,在系统消息广播的接入载波列表中,选择一个载波接入到网络中,接入后,在该载波或网络配置的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如果UE驻留在辅载波(小区)上进行数据传输时,如果系统消息变更,UE需要切回Pcell才能获取变更的系统消息。还有一种方式是将变更的系统消息单独在辅载波上传输,这样可以降低终端接收SI的复杂度,避免终端在主载波上接收SI的复杂。如何高效地根据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获取变更的系统消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在空闲态也驻留辅载波上,此时如何进行同频测量以及邻区测量才能保证终端功耗尽量小,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终端侧,比如,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110-S120。
S110、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
S120、按照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
第一通信设备在当前驻留的辅载波上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并按照载波配置信息对主载波进行切换指示,下行载波进行配置,或者,辅载波进行测量。
在一实施例中,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下述之一: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下行载波配置信息;辅载波测量信息;
其中,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的系统消息;辅载波调度主载波指示信息。
其中,辅载波测量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辅载波同频测量阈值;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及邻区列表;主载波测量阈值;邻频测量区间;主载波测量区间。在一示例中,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通信设备从辅载波上切换至主载波上,并在主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对主载波进行测量,或者,在主载波上检测系统消息对应的调度信息,或者,在主载波上接收变更的系统消息,或者,在主载波上进行对应调度信息的检测。在一示例中,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通信设备激活主载波,实现主载波和辅载波多个载波接收的模式。在一示例中,下行载波配置信息用于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上行载波配置用于同步或调度的下行载波。在一示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辅载波测量信息在辅载波上对服务小区进行同频测量、邻频测量、主载波测量或载波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按照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包括:按照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进行主载波激活。第一通信设备在驻留的辅载波上检测到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激活主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在主载波激活之后,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
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
在主载波上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对主载波进行测量,或者,在主载波检测系统消息对应的调度信息,或者,在主载波上接收变更的系统消息,或者,在主载波上进行对应调度信息的检测。在第一通信设备激活主载波之后,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以实现多载波接收。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按照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包括:按照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从辅载波上切换至主载波。第一通信设备在驻留的辅载波上检测到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从驻留的辅载波上切换至主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在主载波上接收变更的系统消息后或者在第一预设条件满足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在一示例中,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去激活主载波的信息。在第一通信设备在主载波上完成变更的系统消息接收之后,可以主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其中,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指示信息;辅载波切换指示信息;
按照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并切换至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当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时,按照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驻留在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在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并切换至辅载波上继续进行数据传输;若第一通信设备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按照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并驻留在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之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值小于RSRP阈值;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值小于RSRQ阈值;参考信号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Ratio,SNR)值小于SNR阈值;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实际测量值小于CSI测量阈值;无线链路失败;波束切换;业务信道重传次数达到预设重传次数阈值。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对应的阈值可以由第二通信设备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通过隐式信令去激活主载波。在一示例中,隐式信令可以理解为无需发送去激活主载波的相关指示信息,即可主动去激活主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隐式信令去激活主载波,包括下述之一: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去激活主载波;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一通信设备没有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特定响应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其中,所述特定响应信息包括以下之一:主载波保持信息、主载波RRC配置信息、主载波RRC重配信息、辅载波去激活信息、主载波测量信息;所述特定响应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信息,其作用是让第一通信设备驻留在主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
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去激活主载波;
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第一通信设备没有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特定响应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其中,所述特定响应信息包括以下之一:主载波保持信息、主载波RRC配置信息、主载波RRC重配信息、辅载波去激活信息、主载波测量信息;所述特定响应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信息,其作用是让第一通信设备驻留在主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
在主载波上的驻留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去激活主载波。
在一示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接收到与第一通信设备相关的下行数据传输、上行数据调度或确认信息,并且,没有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主动去激活主载波。在一示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激活主载波之后,在载波上没有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默认第二通信设备已经允许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在一示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在激活并切换至主载波之后,在主载波上驻留的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主动去激活主载波。在一示例中,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一通信设备没有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特定响应信息,如:主载波RRC重配信息或辅载波去激活信息或主载波保持信息,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主动去激活主载波。在一示例中,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第一通信设备没有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特定响应信息,如:主载波RRC重配信息或辅载波去激活信息或主载波保持信息,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主动去激活主载波。在一示例中,第一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和第三预设时长可以由第二通信设备配置,并且,第一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和第三预设时长可以是不同的。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载波切换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传输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特定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格式;下行控制信息;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edia AccessControl-Control Element,MAC CE)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变更的系统消息的传输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专有系统消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的承载信令包括下述至少之一:MAC CE消息;RRC消息;特定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
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中接收第二通信设备传输的RRC消息,其中,RRC消息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
或者,在辅载波上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DCI;其中,DCI通过专有无线网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ndentifier,RNTI)加扰,如:SI-RNTI等,DCI调度的PDSCH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或DCI调度的PDSCH承载主载波上的系统消息;其中,变更的系统消包括:至少一个专有系统消息块SIB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或者,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所述专有系统消息块SIB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具体包括:将一个或多个系统消息发生变更的SIB中部分或全部SIB合并到一个专有SIB中传输,或者,将一个或多个系统消息发生变更的SIB中发生变更的信令中部分或全部信令合并一个专有SIB中传输;所述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具体包括:系统消息发生变更的SIB。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
DCI调度的PDSCH在辅载波上传输,或者,DCI调度的PDSCH在主载波上传输。
DCI在辅载波上传输,DCI调度的PDSCH在主载波上传输,第一通信设备在接收PDSCH前,切换到主载波上,第一通信设备在主载波接收完该PDSCH后,再切换回至辅载波上继续数据传输;
或者,DCI在辅载波上传输,DCI调度的PDSCH在主载波上传输,第一通信设备在接收PDSCH前,激活主载波,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同时接收,UE在主载波接收完该PDSCH后,去激活主载波,驻留在辅载波上继续数据传输;
UE根据该DCI的CRC加扰的特定RNTI(如:SI-RNTI)确定该DCI调度的PDSCH是否承载SI,UE根据RRC配置信息确定该DCI调度的PDSCH是在辅载波,还是在主载波,或者,UE根据该DCI中的信令(如:载波指示)确定该DCI调度的PDSCH是在辅载波,还是在主载波,或者,UE根据该DCI的CRC加扰的特定RNTI确定该DCI调度的PDSCH是在辅载波,还是在主载波,如:辅载波对应的RNTI为S-SI-RNTI,主载波对应的RNTI为P-SI-RNTI,UE检测到DCI对应RNTI确定是在辅载波上接收PDSCH,还是在主载波上接收PDSCH;该DCI调度的PDSCH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或系统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
基于辅载波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对应的测量值。
在一实施例中,测量值包括下述至少之一:RSRP;CSI;信噪比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
在测量值满足辅载波同频测量阈值的情况下,在辅载波上进行同频测量;
在测量值满足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二通信设备配置的邻区列表中的邻区进行邻频测量;
在测量值满足主载波测量阈值的情况下,从辅载波上切换至主载波;
在测量值满足主载波测量阈值的情况下,在主载波进行测量。
所述在测量值满足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二通信设备配置的邻区列表中的邻区进行邻频测量,具体包括,在测量值满足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通信设备配置的邻频测量区间(Gap)上对第二通信设备配置的邻区进行邻频测量。
所述在测量值满足主载波测量阈值的情况下,在主载波进行测量,具体包括:在测量值满足主载波测量阈值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通信设备配置的主载波测量区间(Gap)上对主载波进行测量。
主载波测量可以包括在所述邻频测量中,也可以单独配置;所述主载波测量区间可以包括在所述邻频测量区间中,也可以单独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下行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上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传输上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全双工载波配置传输全双工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下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传输下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所述上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所述下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全双工载波上子带位置或子带索引或子带标识。
在一示例中,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下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可以理解为,在下行载波上没有SSB或没有下行同步信号,可以参考另一个下行载波的SSB或其他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下行同步。在一示例中,下行载波集合,可以理解为,可以将多个下行载波虚拟为一个载波进行数据调度传输,第二通信设备可以配置一个搜索空间对应的DCI Format是对多个下行载波虚拟为一个虚拟载波的DCI format,还是一个下行载波的DCI format。在一示例中,上行载波集合,可以理解为,可以将多个下行载波虚拟为一个载波进行数据调度传输,第二通信设备可以配置一个搜索空间对应的DCI Format是对多个上行载波虚拟为一个虚拟载波的DCI format,还是一个上行载波的DCI format。在一示例中,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上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可以理解为,在所述上行载波不参考与其载波索引相同的下行载波或主载波,而是参考第二通信设备配置的下行载波的SSB或其他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下行同步。在一示例中,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全双工载波配置传输全双工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该全双工载波对应上行调度信息和或下行调度信息可以由同一个下行载波调度,或者,分别配置该全双工载波对应上行调度信息和下行调度信息对应的下行载波,用于相应调度信息传输,如果传输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是全双工载波,该全双工载波还有多个下行子带,则,需要指示传输调度信息的对应子带位置或子带索引或子带标识。在一个示例中,如果全双工载波有多个下行子带或多个上行子带,则,所述多个下行子带或多个上行子带可以针对每个子带配置传输其调度信息的对应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或者,所述多个下行子带或多个上行子带可以针分别按照下行子带或上行子带整体配置传输其调度信息的对应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即该全双工子带的所有上行子带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该全双工子带的所有下行子带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或者,所述全双工载波上的所有子带对应同一个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
在一示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上行载波未配置对应的下行载波的情况下,下行载波包括下述之一:与主载波关联的载波;与相同索引的下行载波关联的载波;全双工载波内的下行子带;全双工载波内特定的下行子带(如:下行子带0)。
在一实施例中,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由第二通信设备执行。示例性地,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网络侧,比如,网络侧可以为基站或中继或辅助节点或集中控制节点。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210。
S210、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载波配置信息,以使第一通信设备按照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下述之一: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下行载波配置信息;辅载波测量信息;
其中,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的系统消息;辅载波调度主载波指示信息。
其中,辅载波测量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辅载波同频测量阈值;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及邻区列表;主载波测量阈值;邻频测量区间;主载波测量区间。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其中,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载波切换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
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以使第一通信设备按照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并切换至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当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时,以使第一通信设备按照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驻留在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指示信息;辅载波切换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
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传输第一通信设备的RRC消息;其中,RRC消息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
或者,在辅载波上传输DCI;其中,DCI通过专有RNTI加扰,DCI调度的PDSCH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或DCI调度的PDSCH承载主载波上的系统消息;其中,变更的系统消包括:至少一个专有系统消息块SIB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或者,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
在一实施例中,下行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上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传输上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全双工载波配置传输全双工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下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传输下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所述上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所述下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全双工载波上子带位置或子带索引或子带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在载波配置信息被第一通信设备成功接收一段时间后,第二通信设备认为第一通信设备激活主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通过隐式信令去激活主载波,包括下述之一:
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认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
在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二通信设备在主载波上没有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特定响应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其中,所述特定响应信息包括以下之一:主载波保持信息、主载波RRC配置信息、主载波RRC重配信息、辅载波去激活信息、主载波测量信息;所述特定响应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信息,其作用是让第一通信设备驻留在主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
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去激活主载波;
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第二通信设备没有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特定响应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其中,所述特定响应信息包括以下之一:主载波保持信息、主载波RRC配置信息、主载波RRC重配信息、辅载波去激活信息、主载波测量信息;所述特定响应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信息,其作用是让第一通信设备驻留在主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
第一通信设备在主载波上的驻留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第二通信设备认为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
其中,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载波切换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传输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特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下行控制信息;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变更的系统消息的传输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专有SIB;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的承载信令包括下述至少之一:MAC CE消息;RRC消息;特定上行控制信息UCI。
需要说明的是,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中的载波配置信息、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下行载波配置信息、辅载波测量信息、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等参数的解释,参见上述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中对应参数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下述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设备为UE,第二通信设备为网络侧(比如,基站)为例,对载波的配置过程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例中,以UE在辅载波上激活主载波,即UE可以在多载波上接收数据为例,对主载波配置过程进行说明。
UE在Pcell获取系统消息后,根据预定义规则,在系统消息广播的接入载波列表中,选择一个载波接入到网络中,接入后,在该载波或网络配置的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UE驻留在辅载波(小区)上进行数据传输。
网络侧在准备系统消息变更时,网络侧在辅载波上传输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或,网络侧需要UE在主载波上接收数据时,网络侧发送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或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网络侧在主载波上传输变更的系统消息和或UE的数据。
当网络侧接收到UE发送的去激活主载波请求或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后,网络侧向UE发送去激活主载波指示信息。
UE在该辅载波上检测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或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基站需要UE在主载波上接收数据)之后,UE激活主载波,开启副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接收主载波上变更的系统消息,并在完成变更的系统消息的接收之后,主动向网络侧上报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或者,UE向网络侧请求去激活主载波,网络侧向UE发送去激活主载波指示信息,UE获得该去激活指示信息之后,去激活主载波,并在辅载波上继续进行数据传输或驻留。
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可以通过PDCCH传输,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包括在特定DCI Format中,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指示。
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MAC CE传输,通过特定MAC头标识。
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RRC消息传输。
UE发送的去激活主载波请求或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可以通过MAC CE传输,通过特定MAC头标识;也可以通过RRC消息传输,也可以通过特定UCI传输。
UE向网络侧发送的去激活主载波请求或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后,在主载波上没有收到下行数据传输或上行数据调度或确认信息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也可以主动去激活主载波;相应的,网络侧在接收到UE发送的去激活主载波请求或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之后,如果网络侧希望UE去激活主载波,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在主载波上不发送下行数据传输或上行数据调度或向UE发送确认信息后,网络侧假设UE已经去激活主载波;如果网络侧不希望UE去激活主载波,就在主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或进行上行数据调度或不向UE发送确认消息。
UE激活主载波后,在主载波上没有收到下行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UE可以默认网络侧已经允许UE去激活主载波;网络侧在激活UE主载波后,如果网络侧希望UE去激活主载波,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在主载波上不发送下行数据传输或上行数据调度,在该时间后,网络侧假设UE已经去激活主载波;如果网络侧不希望UE去激活主载波,就在主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或进行上行数据调度。如果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均是网络侧配置的,UE激活主载波后,若激活持续时长/驻留主载波的持续时长达到网络侧配置的第三预设时长之后,UE可以自动去激活主载波;网络侧在激活UE主载波后,在网络侧配置的第三预设时长到达后,网络侧假设UE已经去激活主载波;如果网络侧不希望UE去激活主载波,就在主载波上发送显示信令,让UE保持主载波。
可选的,UE在激活主载波后,UE进行系统消息重新获取和或主载波测量。
可选的,UE去激活主载波后,UE可以不在主载波上进行监听和或主载波测量。
UE在获取到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或主载波激活指示到激活主载波之间存在预定义或配置的时间间隔。
在第二实施例中,以UE从辅载波切换至主载波,即UE可以在主载波上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为例,对主载波配置过程进行说明。
当UE驻留在辅载波(辅小区)上,没有激活主载波(主小区),也就是不能同时接收辅载波(辅小区)和主载波(主小区)时,UE在辅载波上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
网络侧在准备系统消息变更时,网络侧在辅载波上传输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或,网络侧需要UE在主载波上接收数据时,网络侧发送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网络在主载波上传输变更的系统消息,当网络侧接收到UE发送的载波切换请求或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后,网络侧向UE发送辅载波切换指示信息,UE再切换到目标载波上。
UE在该辅载波上检测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或其他预设条件),或,网络侧发送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UE进行载波切换,并从辅载波切换到主载波,接收变更的系统消息和或UE的数据,UE接收主载波上变更的系统消息,并在完成变更的系统消息接收之后,主动向网络侧上报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或者,UE基于测量值(比如,RSRP值小于RSRP阈值,或,CSI测量值小于CSI测量阈值等)或其他预设条件(如:无线链路失败、波束切换、业务信道重传次数等),UE向网络侧发送去激活主载波请求或载波切换请求,网络侧向UE发送载波切换指示信息,UE获得该载波切换指示信息后,去激活主载波,切换到目标载波上;
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或载波切换指示信息可以通过PDCCH传输,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或载波切换指示包括在特定DCI Format中,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指示;
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或载波切换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MAC CE传输,通过特定MAC头标识;
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或载波切换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RRC消息传输。
UE发送的去激活主载波请求或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或载波切换请求可以通过MAC CE传输,通过特定MAC头标识;也可以通过RRC消息传输,也可以通过特定UCI传输。
另一种可选方式,UE向网络侧发送的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或载波切换请求后,在主载波上没有收到下行数据传输或上行数据调度或确认信息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主动去激活主载波,切回到原辅载波;相应的,网络侧在接收到UE发送的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或辅载波切换信息后,如果网络侧希望UE去激活主载波,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在主载波上不发送下行数据传输、上行数据调度或向UE发送确认信息后,网络侧假设UE已经去激活主载波,切回至辅载波;如果网络侧不希望UE去激活主载波,就在主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或进行上行数据调度或不向UE发送确认消息。
另一种自动去激活主载波方式是网络侧配置UE在主载波上的驻留时长,当驻留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之后,UE自主切换至目标辅载波;在UE驻留主载波期间,如果网络侧不希望UE去激活主载波,就在主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进行上行数据调度或显示信令,以便让UE驻留在主载波上。
可选的,UE在激活主载波后,UE进行系统消息重新获取和或主载波测量。
可选的,UE去激活主载波后,UE可以不在主载波上进行监听和或主载波测量。
UE在获取到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或主载波激活指示到激活主载波之间存在预定义或配置的时间间隔。
在第三实施例中,以网络侧在辅载波上单独传输或重复传输为例,对主载波配置过程进行说明。
当UE驻留在辅载波(辅小区)上,没有激活主载波(主小区),也就是不能同时接收辅载波(辅小区)和主载波(主小区)时,UE在辅载波上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
网络侧在准备系统消息变更时,网络侧在辅载波上传输变更的系统消息,变更的系统消息通过DCI调度的PDSCH承载,该DCI通过专有RNTI加扰(预定义或网络配置),变更的系统消息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专有SIB承载的变更的系统消息,或者,MAC CE承载的变更的系统消息;驻留在该辅载波上的所有UE都可以接收该变更的系统消息;网络侧为了保证辅载波上所有UE都可以接收到该变更的系统消息,可以通过多次传输第一专有DCI Format调度,重复传输变更的系统消息。这方式好处是避免UE切换到主载波接收变更的系统消息,缺点是重复发送变更的系统消息,增加了网络资源开销。
另一种方式是,网络侧通过UE特定的PDSCH传输变更的系统消息,通过RRC消息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该方式好处是与UE的数据可以联合传输,可以通过UE反馈的ACK/NACK确定UE是否正确接收,可靠性更高,缺点是每个UE发送一次,资源开销更大。
在第四实施例中,以UE在辅载波上驻留,并进行同频、邻频、主载波测量和载波切换的过程进行说明。
当网络侧配置UE驻留的辅载波列表时,网络侧针对该列表中一个或多个辅载波配置其对应的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和/或,辅载波同频测量阈值,和或,主载波测量阈值,和/或,该辅载波对应的邻区列表;
当UE驻留在辅载波(辅小区)上,没有激活主载波(主小区),也就是不能同时接收辅载波(辅小区)和主载波(主小区)时,UE在辅载波上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
UE基于辅载波的参考信号进行服务小区的测量,当测量值满足同频测量触发条件(如:测量值低于网络配置的辅载波同频测量阈值)时,UE在辅载波上进行同频测量;当测量值满足邻频测量触发条件(如:测量值低于网络配置的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时,在邻区测量区间,UE在辅载波上根据网络配置该辅载波对应的邻区列表进行邻频测量;测量值满足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如:测量值低于网络配置的主载波测量阈值)时,UE在主载波测量区间从辅载波上切换至主载波,对主载波进行测量。
在第五实施例中,现有4G和5G载波聚合场景下,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成对配置,例如:上行载波0和下行载波0关联,上行载波1和下行载波1关联,上行载波2和下行载波2关联,这种关联表示上行载波x将参考下行载波x来进行上行同步,以及上行载波x和下行载波x会在相同的载波上传输,另外,上行载波x也可以参考下行Pcell(主载波)进行同步,例如:FDD频段,当连续的频谱被划分为4对上下行载波时,分别对应载波0、载波1、载波2、载波3,当载波0作为Pcell时,由于下行载波3没有下行业务传输,但是,上行载波3上有上行业务需要传输,为了节能下行载波可以不传输下行信号,此时,按照现有技术方案,上行载波3仅参考Pcell进行关联,而不能参考最近下行载波2进行同步,所以,这种成对载波关联或主载波关联方案,限制了上行载波的同步性能;另外,由于上下行业务需求不同,这也导致上下行调度信息的传输需求不同,上下行频谱对应的带宽不同,这也导致上下行对应的DCIformat的size不同,如果上下行位于相同载波上传输,为了降低终端盲检测次数,需要将上下行载波对应的DCI Format size padding为相同size,这就导致了大量比特浪费,也浪费了传输这些预留比特的资源;所以,这种上下行载波的调度信息在相同载波上传输方案存在资源浪费问题;
为了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针对上行载波独立配置其下行载波,包括:针对上行载波独立配置其用作同步的下行载波,和或,针对上行载波独立配置用作传输其对应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
例如:在上行载波中添加其参考的下行载波ID(pathloss Reference LinkingCellID),该下行载波ID对应5比特、6比特、8比特、36比特,以指示其同步载波;
也可以针对下行载波添加其参考的下行载波ID,以便当该下行载波上没有下行同步参考信号时,选择合适其他下行载波的下行同步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针对上行载波独立配置用作传输其对应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具体包括:针对上行载波的每个上行DCI format配置传输其上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者,针对上行载波配置传输其调度的下行载波,或者,针对全双工载波配置传输其上行调度的下行载波,或者,针对全双工载波的上行子带配置传输其调度的下行载波;
针对下行载波独立配置用作传输其对应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具体包括:针对下行载波的每个下行DCI format配置传输其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者,针对下行载波配置传输其调度的下行载波,或者,针对全双工载波配置传输其下行调度的下行载波,或者,针对全双工载波的下行子带配置传输其调度的下行载波;
针对搜索空间配置其传输调度信息对应的载波索引和或载波类型;其中,所述载波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行载波、下行载波、全双工载波、全双工子带载波;如果调度信息对应的载波类型是全双工载波或全双工子带载波,所述搜索空间还需要配置其传输调度信息对应的子带索引信息;比如:一个全双工载波,其部分或全部频域位置可以复用上下行传输,对于复用上下行传输的频域位置单独定义子带或部分带宽(Bandwith Part,BWP),分配子带或BWP标识,对于仅是上行或下行传输的频域位置单独定义子带或BWP,分配子带或BWP标识,针对子带或BWP标识配置其相关信息,如:频域位置、频域带宽、其对应PDSCH或PUSCH配置或PDCCH配置、其对应的参考信号配置等;一个子带全双工载波可以划分多个子带,部分子带是上行子带,部分子带是下行子带,针对每个子带配置其相关信息,如:同步参考下行载波或子带全双工载波上的下行子带,或者,针对该子带全双工载波上所有上行子带联合配置传输其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子带全双工载波上的下行子带,针对该子带全双工载波上所有下行子带联合配置传输其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子带全双工载波上的下行子带,或者,针对该子带全双工载波上所有子带(包括上下行子带)配置传输其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子带全双工载波上的下行子带。一个子带全双工载波或一个全双工载波对应的调度信息可以在其载波上的下行子带上传输,也可以在其他下行载波上传输,还可以在另一个子带全双工载波或全双工载波的下行子带上传输,具体传输载波由基站配置,即:基站配置一个子带全双工载波或一个全双工载波对应的调度信息传输载波。
上行载波独立被激活和去激活;
下行载波独立被激活和去激活;
当上行载波没有配置其下行载波时,下行载波可以采用默认与Pcell关联的载波,或者,默认与相同索引的下行载波关联的载波,或者,全双工载波内的下行子带,或者,全双工载波内特定的下行子带(如:下行子带0)。如果存在相同索引的下行载波,就与相同索引下行载波关联,如果不存在相同索引的下行载波,就与Pcell关联。。
例如:在SearchSpace IE中包括传输载波指示schedulingCellId,用于指示该搜索空间对应的下行载波位置。
搜索空间上传输调度信息对应的载波索引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载波索引集合),当对应多个时,相当于,将多个载波聚合到一起变为一个虚拟载波进行调度;总的来说,关于虚拟载波,有两种配置方式,一个是先配置载波之间映射关系,形成新的载波索引,再对每个载波配置其相关配置信息,如:一种方式就是先将多个载波索引虚拟为一个新的载波索引,针对该新的载波索引进行调度和配置,比如:有单独的载波索引#0、#1、#2、#3、#4,可以载波索引#0、#1、#2聚合形成一个新的载波索引#5,载波索引#3、#4聚合形成一个新的载波索引#6,载波索引#0、#1、#2、#3、#4聚合形成一个新的载波索引#7,基站可以针对针对载波索引#0到载波索引#7分别配置其调度信息或其关联的传输调度信息的载波;一个终端可以检测多个载波聚合后的虚拟载波,也可以检测单个载波,也可以同时检测所述虚拟载波和所述单个载波,每个载波(虚拟载波或单个载波)的搜索空间单独配置;所述虚拟载波可以进一步分为上行虚拟载波和下行虚拟载波,上行虚拟载波和下行虚拟载波可以分别配置;比如:单独上行载波索引#0、#1、#2、#3、#4,单独下行载波索引#0、#1、#2、#3,上行载波索引#0、#1、#2聚合形成一个新的载波索引#5,基站可以针对上行载波#0、#1、#2、#3、#4、#5分别配置其相关的载波配置信息,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其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其参考的下行同步载波、BWP信息、其频域位置信息、其关联的PUSCH传输配置信息;下行载波索引#1、#2聚合形成一个新的载波索引#4,基站可以针对下行载波#0、#1、#2、#3、#4分别配置其相关的载波配置信息,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其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其参考的下行同步载波、BWP信息、其频域位置信息、其关联的PDSCH传输配置信息、其关联的PDCCH搜索空间配置信息。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搜索空间传输调度信息对应的载波索引信息来形成虚拟载波,如:上述针对搜索空间配置其传输调度信息对应的载波索引是一个载波索引集合,该索引集合对应就是一个虚拟载波;两种方式也可以结合使用。
所述虚拟载波对应上述提到的联合调度载波,所述单个载波对应上述提到的独立调度的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载波配置装置包括:接收器310和配置模块320。
接收器310,配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
配置模块320,配置为按照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下述之一: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下行载波配置信息;辅载波测量信息;
其中,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的系统消息;辅载波调度主载波指示信息。
其中,辅载波测量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辅载波同频测量阈值;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及邻区列表;主载波测量阈值;邻频测量区间;主载波测量区间。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按照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包括:
按照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进行主载波激活。
在一实施例中,在主载波激活之后,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还包括:
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
在主载波上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对主载波进行测量,或者,在主载波检测系统消息对应的调度信息,或者,在主载波上接收变更的系统消息,或者,在主载波上进行对应调度信息的检测。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按照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包括:
按照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从辅载波上切换至主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装置,还包括:
发送器,配置为在主载波上接收变更的系统消息后或者在第一预设条件满足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装置,还包括:
接收器,还配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其中,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指示信息;辅载波切换指示信息;
切换模块,配置为按照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并切换至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当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时,按照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驻留在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之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值小于RSRP阈值;参考信号的RSRQ值小于RSRQ阈值;参考信号的SNR值小于SNR阈值;信道状态信息CSI实际测量值小于CSI测量阈值;无线链路失败;波束切换;业务信道重传次数达到预设重传次数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装置,还包括:
去激活模块,配置为通过隐式信令去激活主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隐式信令去激活主载波,包括下述之一: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去激活主载波;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一通信设备在主载波上没有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特定响应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其中,所述特定响应信息包括以下之一:主载波保持信息、主载波RRC配置信息、主载波RRC重配信息、辅载波去激活信息、主载波测量信息;
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第一通信设备在主载波上没有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特定响应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其中,所述特定响应信息包括以下之一:主载波保持信息、主载波RRC配置信息、主载波RRC重配信息、辅载波去激活信息、主载波测量信息;
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去激活主载波;
在主载波上的驻留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去激活主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载波切换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传输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特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下行控制信息;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变更的系统消息的传输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专有SIB;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的承载信令包括下述至少之一:MAC CE消息;RRC消息;特定上行控制信息UCI。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装置,还包括:
接收器,还配置为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接收第二通信设备传输的RRC消息,其中,RRC消息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
或者,在辅载波上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DCI;其中,DCI通过专有无线网临时标识RNTI加扰,DCI调度的PDSCH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或DCI调度的PDSCH承载主载波上的系统消息;其中,变更的系统消包括:至少一个专有系统消息块SIB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或者,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装置,还包括:
传输模块,配置为DCI调度的PDSCH在辅载波上传输,或者,DCI调度的PDSCH在主载波上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装置,还包括:
测量模块,配置为基于辅载波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对应的测量值。
在一实施例中,测量值包括下述至少之一:RSRP;CSI;信噪比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装置,还包括:
在测量值满足辅载波同频测量阈值的情况下,在辅载波上进行同频测量;
在测量值满足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二通信设备配置的邻区列表中的邻区进行邻频测量;
在测量值满足主载波测量阈值的情况下,从辅载波上切换至主载波;
在测量值满足主载波测量阈值的情况下,在主载波进行测量。
在一实施例中,下行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上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传输上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全双工载波配置传输全双工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下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传输下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所述上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所述下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全双工载波上子带位置或子带索引或子带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上行载波未配置对应的下行载波的情况下,下行载波包括下述之一:与主载波关联的载波;与相同索引的下行载波关联的载波;全双工载波内的下行子带;全双工载波内特定的下行子带。
本实施例提供的载波配置装置设置为实现图1所示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载波配置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载波配置装置包括:发送器410。
发送器410,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载波配置信息,以使第一通信设备按照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下述之一: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下行载波配置信息;辅载波测量信息;
其中,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的系统消息;辅载波调度主载波指示信息。
其中,辅载波测量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辅载波同频测量阈值;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及邻区列表;主载波测量阈值;邻频测量区间;主载波测量区间。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装置,还包括:
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其中,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载波切换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装置,还包括:
发送器,还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以使第一通信设备按照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并切换至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当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时,以使第一通信设备按照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驻留在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指示信息;辅载波切换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装置,还包括:
传输模块,配置为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传输第一通信设备的RRC消息;其中,RRC消息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
或者,在辅载波上传输DCI;其中,DCI通过专有RNTI加扰,DCI调度的PDSCH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或DCI调度的PDSCH承载主载波上的系统消息;其中,变更的系统消包括:至少一个专有系统消息块SIB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或者,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
在一实施例中,下行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上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传输上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全双工载波配置传输全双工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下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传输下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所述上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所述下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全双工载波上子带位置或子带索引或子带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在载波配置信息被第一通信设备成功接收一段时间后,第二通信设备认为第一通信设备激活主载波。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通过隐式信令去激活主载波,包括下述之一:
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第二通信设备认为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
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在主载波上没有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特定响应消息,第二通信设备认为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
第一通信设备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第二通信设备认为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
第一通信设备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在主载波上没有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特定响应消息,第二通信设备认为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
第一通信设备在主载波上的驻留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第二通信设备认为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
其中,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载波切换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传输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特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下行控制信息;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变更的系统消息的传输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专有SIB;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的承载信令包括下述至少之一:MAC CE消息;RRC消息;特定上行控制信息UCI。
本实施例提供的载波配置装置设置为实现图2所示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载波配置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20和通信模块530。该设备中处理器5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该设备中存储器5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5中以一个存储器520为例。该设备的处理器510、存储器520和通信模块53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在该实施例中,该设备为可以为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
存储器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设备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载波配置装置中的接收器310和配置模块320)。存储器5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在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设备的情况下,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在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的情况下,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按照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的载波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载波配置信息,以使第一通信设备按照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设备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1)

1.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
按照所述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下述之一: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下行载波配置信息;辅载波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的系统消息;辅载波调度主载波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辅载波测量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辅载波同频测量阈值;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及邻区列表;主载波测量阈值;主载波测量区间;邻区测量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按照所述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包括:
按照所述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进行主载波激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载波激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
在主载波上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对主载波进行测量,或者,在主载波检测系统消息对应的调度信息,或者,在主载波上接收变更的系统消息,或者,在主载波上进行对应调度信息的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按照所述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包括:
按照所述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或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从辅载波上切换至主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主载波上接收变更的系统消息后或者在第一预设条件满足时,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指示信息;辅载波切换指示信息;
按照所述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并切换至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当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时,按照所述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驻留在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之一: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值小于RSRP阈值;参考信号的RSRQ值小于RSRQ阈值;参考信号的SNR值小于SNR阈值;信道状态信息CSI实际测量值小于CSI测量阈值;无线链路失败;波束切换;业务信道重传次数达到预设重传次数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隐式信令去激活主载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隐式信令去激活主载波,包括下述之一: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去激活主载波;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在主载波上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特定响应消息,去激活主载波;
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在主载波上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特定响应消息,去激活主载波;
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去激活主载波;
在主载波上的驻留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去激活主载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载波切换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的传输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特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下行控制信息;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的系统消息的传输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专有SIB;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的承载信令包括下述至少之一:MAC CE消息;RRC消息;特定上行控制信息UCI。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输的RRC消息,其中,所述RRC消息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
或者,在辅载波上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DCI;其中,所述DCI通过专有无线网临时标识RNTI加扰,所述DCI调度的PDSCH承载所述变更的系统消息或所述DCI调度的PDSCH承载主载波上的系统消息;其中,所述变更的系统消息包括:至少一个专有系统消息块SIB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或者,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DCI调度的PDSCH在辅载波上传输,或者,所述DCI调度的PDSCH在主载波上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辅载波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对应的测量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值包括下述至少之一:RSRP;CSI;信噪比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测量值满足辅载波同频测量阈值的情况下,在辅载波上进行同频测量;
在所述测量值满足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二通信设备配置的邻区列表中的邻区进行邻频测量;
在所述测量值满足主载波测量阈值的情况下,从辅载波上切换至主载波;
在所述测量值满足主载波测量阈值的情况下,在主载波进行测量。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所述上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传输所述上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所述上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全双工载波配置传输所述全双工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所述下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传输所述下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所述下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全双工载波上子带位置或子带索引或子带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上行载波未配置对应的下行载波的情况下,所述下行载波包括下述之一:与主载波关联的载波;与相同索引的下行载波关联的载波;全双工载波内的下行子带;全双工载波内特定的下行子带。
22.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载波配置信息,以使第一通信设备按照所述载波配置信息进行载波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下述之一: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下行载波配置信息;辅载波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主载波切换指示信息;主载波激活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指示信息;系统消息;变更的系统消息;辅载波调度主载波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辅载波测量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辅载波同频测量阈值;辅载波邻频测量阈值及邻区列表;主载波测量阈值;主载波测量区间;邻区测量区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载波切换请求。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按照所述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并切换至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当开启辅载波和主载波接收模式时,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按照所述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去激活主载波,驻留在辅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三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指示信息;辅载波切换指示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传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RRC消息;其中,所述RRC消息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
或者,在辅载波上传输DCI;其中,所述DCI通过专有RNTI加扰,所述DCI调度的PDSCH承载所述变更的系统消息或所述DCI调度的PDSCH承载主载波上的系统消息;其中,所述变更的系统消包括:至少一个专有系统消息块SIB承载变更的系统消息,或者,包含系统消息变更的SIB。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载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所述上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传输所述上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全双工载波配置传输所述全双工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载波配置所述上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所述下行载波对应的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所述下行载波对应的同步下行载波;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载波配置传输所述下行载波调度信息的下行载波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位置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索引或全双工载波上的子带标识;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联合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独立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上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下行载波集合;
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对应搜索空间配置能够调度的全双工载波上子带位置或子带索引或子带标识。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波配置信息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成功接收一段时间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认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激活主载波。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隐式信令去激活主载波,包括下述之一:
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认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
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之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在主载波上没有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特定响应消息,去激活主载波;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在主载波上没有向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特定响应消息,去激活主载波;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激活主载波之后,在主载波上没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认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主载波上的驻留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认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去激活主载波;
其中,所述第二主载波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之一:去激活主载波请求;系统消息获取完成消息;载波切换请求。
3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21或22-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21或22-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520632.6A 2023-11-14 2023-11-14 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9396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0632.6A CN117939656A (zh) 2023-11-14 2023-11-14 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0632.6A CN117939656A (zh) 2023-11-14 2023-11-14 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39656A true CN117939656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61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20632.6A Pending CN117939656A (zh) 2023-11-14 2023-11-14 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396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4216B2 (en) Signaling mechanisms for sub-band scheduling in sidelink
US20220159704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6382864B2 (ja) セルラ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ノード検出
US10903942B2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and downlink channel multiplexing
KR101893313B1 (ko) D2d 및 셀룰러 동작
US10098140B2 (en) Channel reservation techniques for unlicensed spectrum
US10349334B2 (en) Terminal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ing relay node acces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64767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高電力基地局、無線端末、低電力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820295B2 (en) Over-the air signaling for coordination of time-division duplexing
JP2014030200A (ja) 非同期のワイヤレスの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長期的な干渉の軽減
EP2625917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joint scheduling of peer-to-peer links and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links in cellular networks
US20130182630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US10477570B2 (en) Advance communication resource notif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ving overlapping service areas
US11595983B2 (en) Application of an uplink (UL) cancellation ind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210409993A1 (e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sidelink on resources shared with direct link
AU2017358016A1 (en) Cyclic prefix management in new radio
CN10521032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小区间干扰的干扰测量方法和装置
US20180084529A1 (en) Inter-cell messaging using mbsfn subframe
US11696315B2 (en) Uplink cancellation indication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30308524A1 (en) Distribu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lgorithm
US20230269611A1 (en) Cross link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US984785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me domain ICIC with muting pattern comprising fixed and optional parts
US10951380B1 (en) Optimizing uplink synchronization via dynamic PRACH configuration
CN117939656A (zh) 载波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173621A1 (en) Mitigation of ue-ue interference in flexible duplex m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