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08231B - 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08231B CN117908231B CN202410309211.7A CN202410309211A CN117908231B CN 117908231 B CN117908231 B CN 117908231B CN 202410309211 A CN202410309211 A CN 202410309211A CN 117908231 B CN117908231 B CN 1179082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 focal length
- optical lens
- effective fo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0071 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46669 Surf-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81019 surf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公开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通过各透镜的光焦度分配以及面型设计,一方面可实现大视场角和大光圈,另一方面可满足使用物距范围宽、大靶面、后焦长、无热化、CRA较小的设计需求的至少之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管理的发展,对道路监控的需求日益重视,同时对其搭配的镜头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现今市场上的智能交通镜头存在以下的不足:
1、镜头视场角较小,拍摄范围较窄;
2、镜头光圈较小,使得画面均匀度不高;
3、镜头存在使用物距较窄的问题,使得镜头不满足使用场景;
4、现有的镜头存在后焦较短的问题,使得镜头不适用于多种接口;
5、现有的镜头CRA(Chief Ray Angle,主光角)较大,不能匹配多种芯片。
综上,目前的智能交通镜头畸变较大,光圈较小,使用物距范围较窄,后焦短,不满足场景使用,CRA较大,难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
因而,针对现有镜头存在的上述问题,如何使得镜头具有大视场角、大光圈、使用物距范围宽、后焦长、CRA较小,同时满足大靶面需求,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以及第十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长度TTL满足:0.13≤f/TTL≤0.1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04≤f5/f≤2.7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12≤f8/f≤3.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34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f34/f≤31.5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TD52与光学镜头的全像高IH满足:1.46≤TD52/IH≤1.7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包括位于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的光阑,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光阑的距离TLsto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长度TTL满足:0.38≤TLsto/TTL≤0.5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4.22≤f1/f≤-1.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92≤f2/f≤-1.7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85≤f7/f≤2.3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长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长度TTL满足:0.20≤BFL/TTL≤0.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f9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4.29≤f9/f≤7.3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十透镜的有效焦距f10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4.88≤f10/f≤15.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92≤f3/f≤1.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96≤f4/f≤-1.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54≤f6/f≤-0.8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67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5.19≤f67/f≤-1.58。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镜头,通过各透镜的光焦度分配以及面型设计,一方面可实现大视场角和大光圈,另一方面可满足使用物距范围宽、后焦长、CRA较小的设计需求的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例如可应用于智能交通镜头,满足对于道路监控的市场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镜片也可被称作第二镜片或第一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以及第十透镜L1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以为凹面。通过将光学镜头的第一枚透镜设置为负光焦度,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视场角效果;同时,将第一透镜设置为负光焦度,还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靶面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以为凹面。通过将第二透镜设置为负光焦度,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视场角效果;同时,将第二透镜设置为负光焦度,还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靶面效果;另外,将第二透镜设置为负光焦度且物侧面为凹面,配合选择合适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的材料,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无热化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以为凹面,像侧面可以为凸面。第四透镜L4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以为凹面,像侧面可以为凸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可组成胶合透镜,通过合理设置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光焦度,并将第三透镜与第四枚透镜胶合,且该胶合透镜最靠近像侧面为凸面,有利于镜头大光圈的达成;另外,组成胶合镜片有利于降低镜头敏感度,提高镜头生产良率;以及减小色差,提高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将第五透镜设置为正光焦度且形状为凸凸,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光圈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通过将第六透镜设置为负光焦度且形状为凹凹,有利于减小光学镜头的慧差和横向色差,使光学镜头满足高解像要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L7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通过将第七透镜设置为正光焦度且形状为凸凸,配合选择合适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的材料,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无热化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可组成胶合透镜。通过将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设置成胶合镜片,有利于降低光学镜头公差敏感度,使光学镜头满足高解像要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L8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通过将第八透镜设置为正光焦度,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宽使用物距范围效果;将第八透镜设置为正光焦度且形状为凸凸,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光圈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L9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以为凸面。通过将第九透镜设置为正光焦度,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宽使用物距范围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十透镜L10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以为凸面,像侧面可以为凹面。通过将第十透镜设置为正光焦度且像侧面形状为凹,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小CRA效果;将第十透镜设置为正光焦度且像侧面形状为凹,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靶面效果;同时,将第十透镜设置为正光焦度且像侧面形状为凹,还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宽使用物距范围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0.13≤f/TTL≤0.17,其中f为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TTL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长度。合理设置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的比值范围,有利于光学镜头实现大光圈效果,同时提高光学镜头解像力以及公差敏感性,有利于保证镜头的生产良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2.04≤f5/f≤2.75,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TTL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长度。合理设置第五透镜焦距与光学镜头焦距的比值范围,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光圈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2.12≤f8/f≤3.30,其中f8为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合理设置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光圈和宽使用物距范围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0≤f34/f≤31.57,其中f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合理设置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与光学镜头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有利于镜头大光圈的达成,同时降低镜头敏感度,提高镜头生产良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1.46≤TD52/IH≤1.79,其中TD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IH为光学镜头的全像高。合理设置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与光学镜头全像高的比值范围,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视场角效果,同时降低镜头公差敏感度,提高镜头生产良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包括位于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的光阑,光学镜头可满足0.38≤TLsto/TTL≤0.52,其中TLsto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光阑的距离,TTL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长度。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光阑的距离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的比值范围,有利于光学镜头实现大视场角的效果,同时保证相对照度满足使用需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4.22≤f1/f≤-1.13,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焦距的比值范围,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视场角和大靶面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2.92≤f2/f≤-1.70,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合理设置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大视场角和大靶面效果;同时配合选择合适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的材料,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无热化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1.85≤f7/f≤2.39,其中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合理设置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同时配合选择合适的相对折射率温度系数的材料,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无热化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0.20≤BFL/TTL≤0.31,其中BFL为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长度,TTL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长度。合理设置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长度和光学总长长度的比值范围,该比值太小,会导致后焦太短,适配性不高,适用范围有限;该比值太大,则镜头敏感度上升,镜头生产良率降低。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4.29≤f9/f≤7.38,合理设置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宽使用物距范围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4.88≤f10/f≤15.31,合理设置第十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宽使用物距范围、小CRA和大靶面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0.92≤f3/f≤1.50,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合理设置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与第五透镜共同作用,可抵消由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产生的球差,有利于光学镜头实现高解像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2.96≤f4/f≤-1.35,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合理设置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使其产生较小的横向色差和垂轴色差,有利于光学镜头实现高解像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1.54≤f6/f≤-0.80,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合理设置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使其产生较小的慧差和横向色差,有利于光学镜头实现高解像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满足-5.19≤f67/f≤-1.58,其中f67为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合理设置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并可将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设置成胶合镜片,有利于降低光学镜头公差敏感度,使光学镜头满足高解像要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可包括多组胶合镜片,例如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可组成双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可组成双胶合透镜等。采用胶合镜片有利于降低镜片公差敏感度,提高良率;减小色差,提高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可包括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以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光阑例如可设置于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相对成像面(IMA)位置固定。将光阑设置于此处,有利于进入光学系统的光线平稳地过渡到系统后端。然而,应注意,此处公开的光阑的位置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光阑设置在其他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阑位于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将光阑位置设置于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并通过合理设置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光焦度和形状,可使光阑前后的透镜或透镜组形成双高斯对称结构,从而实现使用物距范围宽的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可为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均可采用玻璃材质镜片,玻璃镜片可抑制系统后焦随温度变化的偏移,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同时,采用玻璃材质的镜片可平衡高低温,降低生产成本。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玻璃透镜和塑料透镜的具体数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和第七透镜可采用玻璃材质,并通过合理采用一定折射率温度系数的材质,例如第二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为dn/dT>2,第七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为dn/dT<-4,有利于平衡高低温,避免因使用环境中高低温温度变化造成的镜头成像模糊以及影响镜头的正常使用等问题,实现镜头无热化效果;并可降低生产成本。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于像侧的感光元件。可选地,设置于像侧的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第十透镜与成像面(IMA)之间的滤光片和/或保护玻璃,滤光片可以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保护玻璃可以防止成像系统组件的感光元件(例如,成像芯片)被损坏。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可满足大视场角、大光圈、大靶面、使用物距范围宽、无热化、CRA较小、后焦长等使用需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如下:大视场角,FOV>65°;大光圈,光圈数FNO≥1.1;大靶面,全像高IH>17.6mm;使用物距范围宽,WD(WorkingDistance,工作距离)为1.5m~inf(无穷远),使镜头能够适用于多种场景;小CRA(CRA≤7.628°),能够匹配多种芯片;无热化(-30℃~70℃),使镜头能够在大多数环境温度下保持性能稳定性;后焦长,可适用多种接口(如C/CS等)。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1-5。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共包括10枚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分别为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可组成胶合透镜,其中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之间设置有光阑。
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可组成胶合透镜,其中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七透镜L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本实施例中,第八透镜L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本实施例中,第九透镜L9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本实施例中,第十透镜L10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还可包括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CG。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光学表面surf1至surf2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surf22上。
表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一些基本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光圈数FNO=1.25,视场角FOV为67.6023°,全像高IH为17.705mm,主光角CRA=4.956°。
图2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Distortion)绝对值小于18%。因此,实施例1给出的光学镜头可实现低畸变,同时具有良好的像差校正能力,能够呈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在该实施例2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共包括10枚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分别为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本实施例中,除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以外,其他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第三透镜L3至第十透镜L10)的光焦度和面型均与前述实施例1相同。关于各透镜特点的具体描述可参考前述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可组成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可组成胶合透镜。
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之间设置有光阑。
表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一些基本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光圈数FNO=1.25,视场角FOV为67.6008°,全像高IH为17.686mm,主光角CRA=7.545°。
图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如图4所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绝对值小于18%。因此,实施例2给出的光学镜头可实现低畸变,同时具有良好的像差校正能力,能够呈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共包括10枚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分别为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本实施例中,除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以外,其他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第三透镜L3至第十透镜L10)的光焦度和面型均与前述实施例1相同。关于各透镜特点的具体描述可参考前述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可组成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可组成胶合透镜。
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之间设置有光阑。
表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一些基本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3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光圈数FNO=1.25,视场角FOV为67.5955°,全像高IH为17.703mm,主光角CRA=5.539°。
图6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如图6所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绝对值小于18%。因此,实施例3给出的光学镜头可实现低畸变,同时具有良好的像差校正能力,能够呈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共包括10枚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分别为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本实施例中,第九透镜L9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本实施例中,除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和第九透镜L9以外,其他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第三透镜L3至第八透镜L8、第十透镜L10)的光焦度和面型均与前述实施例1相同。关于各透镜特点的具体描述可参考前述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可组成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可组成胶合透镜。
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之间设置有光阑。
表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一些基本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4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光圈数FNO=1.25,视场角FOV为67.6087°,全像高IH为17.698mm,主光角CRA=7.628°。
图8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如图8所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绝对值小于18%。因此,实施例4给出的光学镜头可实现低畸变,同时具有良好的像差校正能力,能够呈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共包括10枚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分别为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第一透镜L1第十透镜L10)的光焦度和面型均与前述实施例1相同,关于各透镜特点的具体描述可参考前述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可组成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可组成胶合透镜。
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之间设置有光阑。
表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一些基本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5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光圈数FNO=1.25,视场角FOV为67.5960°,全像高IH为17.689mm,主光角CRA=6.826°。
图10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如图10所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绝对值小于18%。因此,实施例5给出的光学镜头可实现低畸变,同时具有良好的像差校正能力,能够呈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的镜头分别满足下表6中所示的条件式。
表6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8)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以及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光阑;
所述光学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以及
所述第十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长度TTL满足:0.13≤f/TTL≤0.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04≤f5/f≤2.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12≤f8/f≤3.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34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521≤f34/f≤26.7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TD5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全像高IH满足:1.46≤TD52/IH≤1.7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阑的距离TLsto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长度TTL满足:0.38≤TLsto/TTL≤0.52。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3.774≤f1/f≤-1.572。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92≤f2/f≤-1.70。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85≤f7/f≤2.39。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长度BF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长度TTL满足:0.20≤BFL/TTL≤0.31。
13.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f9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4.737≤f9/f≤6.935。
14.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十透镜的有效焦距f10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6.377≤f10/f≤13.819。
15.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92≤f3/f≤1.50。
16.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96≤f4/f≤-1.35。
17.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54≤f6/f≤-0.80。
18.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67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4.673≤f67/f≤-2.10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09211.7A CN117908231B (zh) | 2024-03-18 | 2024-03-18 | 光学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09211.7A CN117908231B (zh) | 2024-03-18 | 2024-03-18 | 光学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08231A CN117908231A (zh) | 2024-04-19 |
CN117908231B true CN117908231B (zh) | 2024-07-16 |
Family
ID=90697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309211.7A Active CN117908231B (zh) | 2024-03-18 | 2024-03-18 | 光学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08231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0645A (zh) * | 2019-06-10 | 2019-10-11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定焦镜头及其成像系统 |
CN113219638A (zh) * | 2021-04-28 | 2021-08-06 | 江苏大学 | 一种超广角高清监控镜头装置、监控系统及校正算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58320A (ja) * | 2006-12-25 | 2008-07-10 | Tamron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 |
CN114460725B (zh) * | 2022-01-17 | 2022-12-02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水空两用全景镜头 |
CN116184635A (zh) * | 2023-03-16 | 2023-05-30 | 优视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镜头及成像设备 |
CN117492179A (zh) * | 2023-12-19 | 2024-02-02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
2024
- 2024-03-18 CN CN202410309211.7A patent/CN1179082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0645A (zh) * | 2019-06-10 | 2019-10-11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定焦镜头及其成像系统 |
CN113219638A (zh) * | 2021-04-28 | 2021-08-06 | 江苏大学 | 一种超广角高清监控镜头装置、监控系统及校正算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08231A (zh) | 2024-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80538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1239961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0412721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1830672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1766678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09557644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2014946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09491056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1239962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US20200166733A1 (en) |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imaging device | |
CN111103672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1239990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7492179A (zh) | 成像镜头 | |
CN111352215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0412725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4415345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7908231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2305710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1221099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1983778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10794551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1123471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0554476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0412730B (zh) | 光学镜头 | |
CN118210130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