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06309A - 一种储能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06309A
CN117906309A CN202310007555.8A CN202310007555A CN117906309A CN 117906309 A CN117906309 A CN 117906309A CN 202310007555 A CN202310007555 A CN 202310007555A CN 117906309 A CN117906309 A CN 117906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ipe
medium
output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75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丘伟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100075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063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06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063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式系统,所述储能式系统包括主机、热换热器、冷换热器和散热器,主机、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相连并组成主回路,热换热器还通过散热器连接主机并组成副回路,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能够单独工作并分别向外输出热介质和冷介质,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能够同时工作并向外输出温介质;当热换热器单独工作且输出热介质温度过高时,热介质经散热器后向外输出。所述储能式系统不仅可以单独制冷或制热也可以同时工作,工作模式更为丰富。所述储能式系统能够继续保持工作并暂存多余的介质,使用者再次使用时能够输出暂存的介质,该部分介质的温度相对更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再次进行制冷或制热所需的能量更少,也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式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能热水器,也称为“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其工作原理与空调器极为相似,采用少量的电能驱动压缩机运行,高压的液态工质经过膨胀阀后在蒸发器内蒸发为气态,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能;气态的工质被压缩机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然后进入冷凝器放热而把水加热....如此不断地循环加热,可以把水加热至50℃-65℃。
空气能热水器是按照“逆卡诺”原理工作的,具体来说,就是“室外机”作为热交换器从室外空气吸热,加热低沸点工质(冷媒)并使其蒸发,冷媒蒸汽经由压缩机压缩升温进入水箱,将热量释放至其中的水并冷凝液化,随后节流降压降温回到室外的热交换器进入下一个循环。
但空气能热水器在使用时只能制冷或制热,工作模式单一,使用范围有限,且供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即停止工作,短时间内再次制冷或制热的过程中会有一段等待时间,该段时间内水温不符合设定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式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能式系统,包括主机、热换热器、冷换热器和散热器,主机、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相连并组成主回路,且主回路上设有位于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节流器;热换热器还通过散热器连接主机并组成副回路,副回路上还设有第二节流器;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能够单独工作并分别向外输出热介质和冷介质,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能够同时工作并向外输出温介质;当热换热器单独工作且输出热介质温度过高时,热介质经散热器后向外输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回路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第一管道用于连接主机和热换热器,第二管道用于连接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第三管道用于连接冷换热器和主机,且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三通阀,第二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三通阀和所述第一节流器,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三通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副回路包括第四管道、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第四管道用于连接第二三通阀和散热器的进口,第五管道用于连接散热器的出口和第三三通阀,第六管道用于连接第一三通阀和散热器,且第四管道上设有所述第二节流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管道与第四管道之间设有第七管道,且第七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连接处位于第二三通阀和第一节流器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热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一容器,第一换热器用于连接主机和冷换热器,且第一换热器至少部分浸没于第一容器中,第一容器上连接有第一供给管、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和第三输出管,其中,第一输出管连通外界以输出热介质,第二输出管连通冷换热器以输出温介质,第三输出管连通散热器以降低介质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冷换热器包括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容器,第二换热器用于来连接主机和第一换热器,且第二换热器至少部分浸没于第二容器中,第二容器上连接有第二供给管、第四输出管和第五输出管,第四输出管连通外界以输出冷介质,第五输出管连通第二输出管以输出温介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机选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选用冷凝器,第二换热器选用蒸发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控制器分别通讯连接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三三通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热换热器上设有用于监控介质温度最高值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冷换热器上设有用于监控介质温度最低值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内设有介质温度范围值,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记录的实时介质温度位于介质温度范围值内,主回路工作但副回路断开;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记录的实时介质温度位于介质温度范围值外,主回路工作且副回路打开。
有益效果:
所述储能式系统不仅可以单独制冷或制热,以分别向外输出冷介质或热介质,也可以同时工作,以向外输出温介质,工作模式更为丰富,使用场合更多,实用性更好。同时,若使用者暂停使用时,所述储能式系统能够继续保持工作,多余的介质能够暂存在所述储能式系统内;在使用者再次使用时,能够向使用者输出暂存的介质,该部分介质的温度相对更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再次进行制冷或制热所需的能量更少,减少了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也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储能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机;2、热换热器;3、冷换热器;4、散热器;51、第一管道;52、第二管道;53、第三管道;54、第一三通阀;55、第二三通阀;56、第一节流器;57、第三三通阀;61、第四管道;62、第五管道;63、第六管道;64、第二节流器;65、第七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发明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针对于现有技术中空气能热泵存在的工作模式单一,且使用时有停机时间的问题,本发明在此提出一种储能式系统,所述储能式系统不仅可以单独制冷或制热,以分别向外输出冷介质或热介质,也可以同时工作,以向外输出温介质,工作模式更为丰富,使用场合更多,实用性更好。同时,若使用者暂停使用时,所述储能式系统能够继续保持工作,多余的介质能够暂存在所述储能式系统内;在使用者再次使用时,能够向使用者输出暂存的介质,该部分介质的温度相对更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再次进行制冷或制热所需的能量更少,减少了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也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一种储能式系统,包括主机1、热换热器2、冷换热器3和散热器4,主机1、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相连并组成主回路,且主回路上设有位于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之间的第一节流器56;热换热器2还通过散热器4连接主机1并组成副回路,副回路上还设有第二节流器64;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能够单独工作并分别向外输出热介质和冷介质,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能够同时工作并向外输出温介质;当热换热器2单独工作且输出热介质温度过高时,热介质经散热器4后向外输出。
其中,所述储能式系统内包含冷媒,所述冷媒在主机1驱动下沿主回路流动,当冷媒依次流经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即冷媒沿主回路流动。具体来说,主回路中冷媒的变化及工作原理可以参见现有的空气能热泵或空调,在热换热器2处,冷媒自身冷凝为液体,冷凝过程中冷媒向外散热,该部分热量将向外排出或被用于加热介质;同理,在冷换热器3处,冷媒自身蒸发为气体,蒸发过程中冷媒吸热,进而降低周围介质的温度。基于此,无需额外的设备,大大减少了能耗。
所述储能式系统在热换热器2处生成热介质,在冷换热器3处生产冷介质,二者可以单独工作,即分别向外输出热介质或冷介质;也可以同时工作,通过热介质和冷介质的混合来得到温介质。
对于副回路,一方面可以用于暂存多余介质,避免所述储能式系统出现停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散热器4进行降温,防止介质温度过高,起到保护作用。
工作时,冷媒将沿主回路流动并实现自身状态在气-液之间的循环变化。当使用者需要热介质或冷介质时,分别向热换热器2或冷换热器3输入介质,冷媒进而与介质进行热交换,进而向外输出热介质或冷介质。当介质温度不合适时,如介质温度过高,热介质温既可以流过散热器4以降低温度,也可以与冷介质混合以降低温度;如介质温度过低,可以与部分热介质混合以提高温度。
在使用者暂停使用时,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均具有一定保存能力,副回路也可以用于存储介质,所述储能式系统继续工作并暂存介质。使用者短时间再次使用时,暂存介质可以即时放出,减少了使用者的等待时间。
容易理解的,所述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盐水、纯水和空气,使用者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介质,如所述储能式系统充当热水器时,介质选用纯水;所述储能式系统用于孵化器、蔬菜大棚等时,介质选用空气。所述储能式系统用于养殖业供热时,介质既可以选用纯水,也可以选用空气。进一步,所述储能式系统具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可以用在多种场景下,实用性好。
在本实施例中,主回路包括第一管道51、第二管道52和第三管道53,第一管道51用于连接主机1和热换热器2,第二管道52用于连接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第三管道53用于连接冷换热器3和主机1,且第一管道51上设有第一三通阀54,第二管道52上依次设有第二三通阀55和第一节流器56,第三管道53上设有第三三通阀57。
在本实施例中,副回路包括第四管道61、第五管道62和第六管道63,第四管道61用于连接第二三通阀55和散热器4的进口,第五管道62用于连接散热器4的出口和第三三通阀57,第六管道63用于连接第一三通阀54和散热器4,且第四管道61上设有第二节流器64。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利用多个管道实现了所述储能式系统中各个部件的连接。通过节流器节制冷媒流动并产生压降,在冷媒流出热换热器2后,冷媒流经第一节流器56或第二节流器64,冷媒的压力大大降低。通过多个三通阀来控制各个部件的连通关系,以达到控制冷媒流向的目的。容易理解的,所述的管道、节流器和三通阀分别可以选用任意合适的市售型号,本发明对此并不做任何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管道52与第四管道61之间设有第七管道65,且第七管道65与第二管道52的连接处位于第二三通阀55和第一节流器56之间。基于上述设计方案,第七管道65的作用和第六管道63一致,二者连通整个系统,起到平衡压力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换热器2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一容器,第一换热器用于连接主机1和冷换热器3,且第一换热器至少部分浸没于第一容器中,第一容器上连接有第一供给管、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和第三输出管,其中,第一输出管连通外界以输出热介质,第二输出管连通冷换热器3以输出温介质,第三输出管连通散热器4以降低介质温度。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第一换热器选用冷凝器,冷凝器处冷媒冷凝为液体,冷凝过程中冷媒向外散热,第一换热器通过浸没部分向第一容器传热并加热第一容器内的介质,以制取热介质。其中,第一换热器浸没部分的多少决定了热交换的面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且第一容器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形状。
第一容器上连接有多个管道,管道各有作用,如第一供给管用于补充介质,第一输出管连通外界以输出热介质,第二输出管连通冷换热器3以输出温介质,第三输出管连通散热器4以降低介质温度。基于此,提供了丰富的工作模式,以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实用性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换热器3包括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容器,第二换热器用于来连接主机1和第一换热器,且第二换热器至少部分浸没于第二容器中,第二容器上连接有第二供给管、第四输出管和第五输出管,第四输出管连通外界以输出冷介质,第五输出管连通第二输出管以输出温介质。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第二换热器选用蒸发器,蒸发器处冷媒蒸发为气体,蒸发过程中冷媒吸热,第二换热器通过浸没部分向第二容器传热并冷却第二容器内的介质,以制取冷介质。其中,第二换热器浸没部分的多少决定了热交换的面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且第二容器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形状。
第二容器上也连接有多个管道,管道各有作用,如第二供给管用于补充介质,第四输出管连通外界以输出冷介质,第五输出管连通第二输出管以输出温介质。容易理解的,当向外输出的冷介质温度过低时,介质应热换热器2加热后经散热器4降温再向外输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机1选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选用冷凝器,第二换热器选用蒸发器。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外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进而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
冷凝器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散发的热量从冷凝器向外传导至第一容器中。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进而降低第二容器中介质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式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控制器分别通讯连接第一三通阀54、第二三通阀55、第三三通阀57、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热换热器2上设有用于监控介质温度最高值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冷换热器3上设有用于监控介质温度最低值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利用控制器实现自动控制,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使用的方便性。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实时介质温度,以向控制器反馈实时介质温度,且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选用任意合适的市售型号。
具体来说,控制器内设有介质温度范围值,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记录的实时介质温度位于介质温度范围值内,主回路工作但副回路断开;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记录的实时介质温度位于介质温度范围值外,主回路工作且副回路打开。
可选地,介质温度范围值设置为10℃-55℃,基于此,基本满足使用者的日常使用。容易理解的,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控制器更改上述范围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储能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1)、热换热器(2)、冷换热器(3)和散热器(4),主机(1)、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相连并组成主回路,且主回路上设有位于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之间的第一节流器(56);热换热器(2)还通过散热器(4)连接主机(1)并组成副回路,副回路上还设有第二节流器(64);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能够单独工作并分别向外输出热介质和冷介质,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能够同时工作并向外输出温介质;当热换热器(2)单独工作且输出热介质温度过高时,热介质经散热器(4)后向外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系统,其特征在于,主回路包括第一管道(51)、第二管道(52)和第三管道(53),第一管道(51)用于连接主机(1)和热换热器(2),第二管道(52)用于连接热换热器(2)和冷换热器(3),第三管道(53)用于连接冷换热器(3)和主机(1),且第一管道(51)上设有第一三通阀(54),第二管道(52)上依次设有第二三通阀(55)和所述第一节流器(56),第三管道(53)上设有第三三通阀(5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副回路包括第四管道(61)、第五管道(62)和第六管道(63),第四管道(61)用于连接第二三通阀(55)和散热器(4)的进口,第五管道(62)用于连接散热器(4)的出口和第三三通阀(57),第六管道(63)用于连接第一三通阀(54)和散热器(4),且第四管道(61)上设有所述第二节流器(6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式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管道(52)与第四管道(61)之间设有第七管道(65),且第七管道(65)与第二管道(52)的连接处位于第二三通阀(55)和第一节流器(5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系统,其特征在于,热换热器(2)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一容器,第一换热器用于连接主机(1)和冷换热器(3),且第一换热器至少部分浸没于第一容器中,第一容器上连接有第一供给管、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和第三输出管,其中,第一输出管连通外界以输出热介质,第二输出管连通冷换热器(3)以输出温介质,第三输出管连通散热器(4)以降低介质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冷换热器(3)包括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容器,第二换热器用于来连接主机(1)和第一换热器,且第二换热器至少部分浸没于第二容器中,第二容器上连接有第二供给管、第四输出管和第五输出管,第四输出管连通外界以输出冷介质,第五输出管连通第二输出管以输出温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式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机(1)选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选用冷凝器,第二换热器选用蒸发器。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控制器分别通讯连接第一三通阀(54)、第二三通阀(55)、第三三通阀(57)、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热换热器(2)上设有用于监控介质温度最高值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冷换热器(3)上设有用于监控介质温度最低值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内设有介质温度范围值,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记录的实时介质温度位于介质温度范围值内,主回路工作但副回路断开;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记录的实时介质温度位于介质温度范围值外,主回路工作且副回路打开。
CN202310007555.8A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储能式系统 Pending CN1179063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7555.8A CN117906309A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储能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7555.8A CN117906309A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储能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06309A true CN117906309A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95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7555.8A Pending CN117906309A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储能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063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9142B (zh) 一种特殊的复叠式空气源高温热泵冷暖系统
CN200996757Y (zh) 一种双源双工况热泵节能系统
KR100789436B1 (ko) 냉난방 냉온수 복합 시스템
CN101694329A (zh) 一种并联式蒸发器双工况热泵冷热水机组
CN208720535U (zh) 一种耦合式高温太空能热泵热水机组
CN109357426B (zh) 用于机房和房间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861760U (zh) 一种自然冷却制冷系统
CN102778078A (zh) 综合制热制冷节能装置和系统
CN201463403U (zh) 一种恒温工业冷水机组
CN101592416B (zh) 带冷热源互补回路的制冷制热系统
CN204574584U (zh) 一种带压力维持装置的新型节能型风冷冷水机组
CN108759139B (zh) 具有中温蒸发器的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106524590A (zh) 蓄能型空气源热泵冷暖机组
KR200419304Y1 (ko) 냉난방 냉온수 복합 시스템
CN109945292A (zh) 带辅助压缩机的双热源两级压缩热泵热水系统及方法
CN117906309A (zh) 一种储能式系统
CN101592417B (zh) 带冷热源互补器的制冷制热系统
CN210374149U (zh) 一种热泵冷热水机
CN109869942B (zh) 一种扁管套管式热回收型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3091349A (zh) 一种高效吸收式热泵
CN208446411U (zh) 一种用于海洋馆维生水系统的温度控制设备
EP3623724A1 (en) Heat pump with pre-heating / pre-cooling of heat / cold source
CN106765782B (zh) 一种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应用的酒窖空调系统
CN201443869U (zh) 双回路蒸发器
CN206073329U (zh) 一种制冷风冷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