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7754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7754A
CN117897754A CN202280002687.5A CN202280002687A CN117897754A CN 117897754 A CN117897754 A CN 117897754A CN 202280002687 A CN202280002687 A CN 202280002687A CN 117897754 A CN117897754 A CN 117897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tructure
thickness
display module
suppor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26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子昂
刘正道
张嵩
李钊
蔡宝鸣
谢春燕
王浩然
高彪
杜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897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77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bstract

一种显示模组(10)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101),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01)的非显示侧的第一支撑组件(102)。通过在显示面板(101)的非显示侧设置第一支撑组件(102),可以对显示面板(101)进行有效的支撑,支撑效果较好。并且,对于第一支撑组件(102)中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01)的弯折区的第二支撑结构(1022),第三支撑结构(1023)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的每个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和/或,支撑结构至少包括弹性模量较小的目标材料,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显示模组(10)位于弯折区的弯折应力,从而避免显示模组(10)位于弯折区的膜层开胶以及器件失效等不良,显示模组(10)的良率较高,显示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较好,因此能够应用于折叠显示装置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非弯折区、第一弯折区以及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一弯折区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弯折区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交叠区域构成双弯折区;
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为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第三支撑结构以及第四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弯折区,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且不位于所述双弯折区,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区,且不位于所述双弯折区,所述第四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所述双弯折区;
其中,对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中的每个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厚度,和/或,所述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目标材料,所述目标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材料的弹性模量;所述目标材料通过液态材料填充并固化得到。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厚度与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厚度相等,且均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厚度;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 支撑结构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所述目标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材料,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材料均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材料相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材料为所述目标材料;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靠近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侧壁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支撑结构靠近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侧壁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为轴对称图形,且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重叠,所述第一参考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支撑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延伸方向;
所述第二凹槽在第二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为轴对称图形,且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与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在所述第二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重叠,所述第二参考平面垂直于所述支撑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延伸方向。
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沿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凹槽沿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材料,以及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材料均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材料相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材料为所述目标材料,且所述第四支撑结构具有多个第三凹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材料,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材料,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中第一部分的材料均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材料相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中第二部分的材料为所述目标材料;
所述第四支撑结构中的第一部分构成多个第四凹槽,且所述第四支撑结构中的第二部分的材料位于所述多个第四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多个第四凹槽中相邻两行第四凹槽交错排布。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中的每个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所述目标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材料,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材料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材料均为所述目标材料;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侧壁具有多个第五凹槽,所述第一支撑结构靠近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侧壁具有多个第六凹槽,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多个第五凹槽内,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多个第六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多个第五凹槽和所述多个第六凹槽均沿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贯通所述第一支撑结构。
可选的,所述多个第五凹槽在所述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以及所述多个第六凹槽在所述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第一部分的材料,以及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中第一部分的材料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第二部分的材料,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中第二部分的材料,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材料均为所述目标材料;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第二部分层叠设置,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中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中第二部分层叠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厚度,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厚度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厚度均相等,且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材料,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材料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材料均为所述目标材料;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厚度,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材料为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酰亚胺中的一种。
可选的,所述目标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有机硅胶中的一种。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酰亚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材料至少包括金属材料。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供电组件以及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
所述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显示模组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显示模组中第一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一支撑组件的第四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五凹槽或第六凹槽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五凹槽或第六凹槽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五凹槽或第六凹槽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沿图3中BB方向的截面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沿图3中CC方向的截面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沿图3中BB方向的截面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沿图3中BB方向的截面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折叠显示装置可以为双向折叠显示装置,该双向折叠显示装置是一种新型折叠显示装置,其能够在相交的两个方向上进行折叠。该双向折叠显示装置相对于传统的单向折叠显示装置提高了用户体验。
但是,双向折叠显示装置中位于两个折叠方向的交叉位置的膜层材料需同时承受两个方向的交变应力,因此容易出现模组脱粘或显示面板中发光器件失效等不良,显示模组的良率较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可以看出,该显示模组1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01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01的非显示侧的第一支撑组件102。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参考图2可以看出,该显示面板101可以具有非弯折区101a、第一弯折区101b以及第二弯折区101c。非弯折区101a可以称为正常显示区。该第一弯折区101b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弯折区101c的延伸方向相交,例如,图2中第一弯折区101b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弯折区101c的延伸方向垂直。
并且,第一弯折区101b和第二弯折区101c的交叠区域构成双弯折区101bc。显示面板101能够在第一弯折区101b并沿第一弯折区101b的延伸方向折叠,也能够在第二弯折区101c并沿第二弯折区101c的延伸方向折叠。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参考图3可以看出,该第一支撑组件102为板状结构,且该第一支撑组件10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1021,第二支撑结构1022,第三支撑结构1023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其中,第一支撑结构1021在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非弯折区101a,用于对非弯折区101a进行支撑。第二支撑结构1022在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第一弯折区101b,且不位于双弯折区101bc。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用于支撑第一弯折区101b中不属于双弯折区101bc的区域。第三支撑结构1023在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第二弯折区101c,且不位于双弯折区101bc。该第三支撑结构1023用于支撑第二弯折区101c中不属于双弯折区101bc的区域。第四支撑结构1024在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双弯折区101bc,用于 支撑双弯折区101bc。
可选的,用于支撑双弯折区101bc的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圆形,本申请实施例对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形状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1022,第三支撑结构1023和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的每个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和/或,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目标材料。该目标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即该目标材料的柔性相对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柔性好。该目标材料可以通过液态材料填充并固化得到。
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第三支撑结构1023和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的每个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和/或,支撑结构至少包括目标材料可以包括以下三种含义: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且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目标材料;或者,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且支撑结构的材料不包括目标材料;又或者,支撑结构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且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目标材料。
其中,支撑结构的厚度可以为支撑结构沿垂直于第一支撑组件102的支撑面的长度。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目标材料可以是指:支撑结构的材料中一部分材料为目标材料,另一部分材料不为目标材料,或者支撑结构的全部材料均为目标材料。
例如,图1中示出了第一支撑组件102的第一支撑结构1021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且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图4是图3沿AA方向的截面图。参考图4,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均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另外,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也可以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模组10的非显示侧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102,因此可以对显示面板101进行有效支撑,支撑效果较好。并且,对于支撑弯折区的第二支撑结构1022,第三支撑结构1023和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每个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用于支撑非弯折区101a的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和/或,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弹性模量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的目标材料,因此在显示模组10弯折时,可以使得显示模组10位于弯折区的弯折应力较小,尤其可以使得显示模组10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弯折 应力小,从而避免显示模组10位于弯折区的膜层开胶以及器件失效等不良。
并且,目标材料通过液态材料填充并固化得到,制备方法较简单,且能够保证支撑结构与其他结构的附着性,确保第一支撑组件102的良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第一支撑组件。通过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设置第一支撑组件,可以对显示面板进行有效的支撑,支撑效果较好。并且,对于第一支撑组件中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弯折区的第二支撑结构,第三支撑结构以及第四支撑结构中的每个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结构的厚度,和/或,支撑结构至少包括弹性模量较小的目标材料,因此可以使得显示模组位于弯折区的弯折应力较小,从而避免显示模组位于弯折区的膜层开胶以及器件失效等不良,显示模组的良率较高,显示效果较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可以与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相等,且均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并且,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至少包括目标材料。
通过将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设计的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可以使得显示模组10在第一弯折区101b沿第一弯折区101b的延伸方向弯折时,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弯折刚度较低,保证显示模组10在第一弯折区101b弯折后的良率。同理,将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设计的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可以使得显示模组10在第二弯折区101c沿第二弯折区101c的延伸方向弯折时,该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弯折刚度较低,保证显示模组10在第二弯折区101c弯折后的良率。
另外,由于显示模组10能够沿两个方向(第一弯折区101b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弯折区101c的延伸方向)弯折,因此显示模组10位于两个弯折方向相交处的区域(双弯折区101bc)更容易受到弯折应力的影响。由此,第四支撑结构1024至少包括弹性模量较小的目标材料,可以提高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柔性,使显示模组10能很好地适应和承受在双向折叠过程中两个方向引起的交变应力,进而避免显示模组10在弯折过程中出现膜层脱粘或断裂等现象,提高了显示模组10的良率及可靠性。
或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1022,第三支撑结构1023以及第 四支撑结构1024中每个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目标材料。
由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第三支撑结构1023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每个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目标材料,且该目标材料的弹性模量较小,柔性较好,因此显示模组10弯折时,能够使得第一支撑组件102的弯折刚度较低,进而使得显示模组10能很好地适应和承受在双向折叠过程中两个方向引起的交变应力,进而避免显示模组10在弯折过程中出现膜层脱粘或断裂等现象,提高了显示模组10的良率及可靠性。
作为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均和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相同。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为目标材料。即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均不包括目标材料,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只包括目标材料。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显示模组中第一支撑组件的俯视图。结合图5和图6,第二支撑结构1022靠近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侧壁具有第一凹槽a1,第三支撑结构1023靠近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侧壁具有第二凹槽a2。该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内。
参考图5,第一凹槽a1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为轴对称图形,且第一凹槽a1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与第二支撑结构1022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重叠。该第一参考平面可以垂直于第一支撑组件102的支撑面且平行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延伸方向。也即是,该第一凹槽a1在垂直于第一支撑组件102的支撑面的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中间位置。
示例的,图5中,该第一凹槽a1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该第一凹槽a1靠近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一面的一面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一面之间的距离h1,与该第一凹槽a1靠近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二面的另一面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二面之间的距离h2相等,即h1=h2。其中,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一面和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二面为垂直于第一支撑组件102的支撑面的两个表面。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一面和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二面为垂直于显示面板101的出光方向的两个表面。当然,第一凹槽a1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与第一凹槽a1对应的,第二凹槽a2在第二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也为轴对称图形,且第一凹槽a1在第二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与第三支撑结构1023在第二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重叠。该第二参考平面可以垂直于第一支撑组件102的支撑面且平行于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延伸方向。也即是,该第二凹槽a2在垂直于第一支撑组件102的支撑面的方向上位于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中间位置。
示例的,该第二凹槽a2在第二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该第二凹槽a2靠近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第一面的一面与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第一面之间的距离,与该第二凹槽a2靠近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第二面的另一面与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第二面之间的距离相等。当然,第二凹槽a2在第二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可以是同一次工艺制备的,该第一凹槽a1的形状和第二凹槽a2的形状可以相同。
可选的,第一凹槽a1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的长度h3,以及第二凹槽a2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h4。也即是,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可以为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上的非贯通槽(例如图5中示出的第一凹槽a1为非贯通槽),或者也可以为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上的贯通槽。
在第一凹槽a1为非贯通槽的情况下,该第一凹槽a1靠近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一面的一面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一面之间的距离h1,以及该第一凹槽a1靠近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二面的另一面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二面之间的距离h2均大于5μm(微米)且小于10μm,即5μm<h1=h2<10μm。第二凹槽a2与第一凹槽a1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凹槽a1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沿第一目标方向m1的长度h5,可以大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沿第一目标方向m1的长度h6(第二支撑结构1022沿第一目标方向m1的长度可以称为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宽度)的一半,且小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沿第一目标方向m1的长度h6。第一目标方向m1垂直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延伸方向。例如图6中,1/2h6<h5<h6。
相应的,第二凹槽a2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沿第二目标方向m2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三支撑结构1023沿第二目标方向m2的长度(第三支撑结构1023沿第 二目标方向m2的长度可以称为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宽度)的一半,且小于第三支撑结构1023沿第二目标方向m2的长度。第二目标方向m2垂直于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延伸方向。
可选的,第一凹槽a1的深度h7以及第二凹槽a2的深度可以大于5μm,以确保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有足够的材料能够位于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内,保证第四支撑结构1024与第二支撑结构1022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附着性,保证第一支撑组件102的良率。
其中,第一凹槽a1的深度h7为第一凹槽a1在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第二凹槽a2的深度为第二凹槽a2在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的范围可以为20μm至300微米,例如为200μm。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steel use stainless,SUS)、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以及聚酰亚胺(polyimide,PI)中的一种,例如为不锈钢。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例如可以为30μm。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较小,有利于弯折。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宽度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宽度可以相等,其范围可以为5μm至40μm。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可以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相同,例如为不锈钢。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可以与第一支撑结构1021为一体结构。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该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可以为目标材料,该目标材料可以为柔性高聚物填充物或弹性高分子聚合物。这种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在几十至数百Mpa(兆帕),远远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为3GPa(吉帕)至6GPa),因此目标材料相对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而言更软,弯折时的应力更小,能避免保证显示模组10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膜层脱粘或断裂。可选的,目标材料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elastomer,T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以及有机硅胶中的一种。例如,目标材料为紫外线(ultraviolet,UV)固化型的PMMA,制备工艺简单,其弹性模量在500Mpa以 下。
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为200μm,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为30μm为例,该第一支撑组件102的制备过程包括下述步骤:获取一200μm厚度的板材;对板材中位于第一弯折区101b和第二弯折区101c(包括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进行刻蚀,使得刻蚀后的剩余厚度为30μm,得到第二支撑结构1022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对板材中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继续刻蚀,以将板材中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刻蚀为通孔;对通孔的侧壁进行刻蚀,以形成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将液态的目标材料填充至通孔、第一凹槽a1以及第二凹槽a2内之后进行固化处理,以得到第四支撑结构1024。由此,可以使得目标材料浸润到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内,以使得第四支撑结构1024和第二支撑结构1022之间,以及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之间形成齿形机构,增加了支撑结构之间的结合力,避免显示模组10弯折时支撑结构之间出现分离(peeling)现象。
作为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均和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相同。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为目标材料。即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均不包括目标材料,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只包括目标材料。另外,第四支撑结构1024具有多个第三凹槽a3。通过在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设计多个第三凹槽a3,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10弯折时的交变应力,保证显示模组10的良率。
参考图7,多个第三凹槽a3中相邻的两行第三凹槽a3交错排布。并且,多个第三凹槽a3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例如均为矩形。当然,多个第三凹槽a3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多个第三凹槽a3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的长度可以与第四支撑结构1024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的长度相等,即该多个第三凹槽a3均为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上的贯通槽。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可以为SUS、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板、PET以及PI中的一种,例如为钛合金。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例如可以为30μm。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较小,有利于弯折。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宽度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宽度可以相等,其范 围可以为5μm至40μm。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可以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相同,例如为钛合金。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可以与第一支撑结构1021为一体结构。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该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可以为目标材料。该目标材料可以为柔性高聚物填充物或弹性高分子聚合物。这种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在几十至数百Mpa,远远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为3GPa至6GPa),因此目标材料相对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而言更软,弯折时的应力更小,能避免保证显示模组10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膜层脱粘或断裂。可选的,目标材料可以为TPU、PMMA以及有机硅胶中的一种。例如,目标材料为UV固化型的PMMA,制备工艺简单,其弹性模量在500Mpa以下。
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为200μm,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为30μm为例,该第一支撑组件102的制备过程包括下述步骤:获取一200μm厚度的板材;对板材中位于第一弯折区101b和第二弯折区101c(包括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进行刻蚀,使得刻蚀后的剩余厚度为30μm,得到第二支撑结构1022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对板材中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继续刻蚀,以将板材中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刻蚀为通孔;将液态的目标材料填充至通孔内之后进行固化处理;对固化处理后的目标材料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多个第三凹槽a3。
作为第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第一部分的材料均和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相同。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第二部分的材料为目标材料。也即是,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不包括目标材料,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除了包括目标材料之外还包括其他材料。
参考图8,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的第一部分可以构成多个第四凹槽a4,且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的第二部分的材料可以位于多个第四凹槽a4内。
可选的,多个第四凹槽a4中相邻两行第四凹槽a4交错排布。多个第四凹槽a4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为菱形。当然,该多个第四凹槽a4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的,参考图8,在多个第四凹槽a4为菱形的情况下,相邻两个第四凹槽a4的槽中心之间的距离s1范围为2mm(毫米)至10mm,第四凹槽a4的每条边的长度s2范围为2mm至10mm,相邻两个第四凹槽a4之间的距离s3(即相邻两个凹槽之间未被刻蚀的部分的宽度)范围为1mm至5mm。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的范围可以为20μm至300μm,例如为200μm。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可以为SUS、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板、PET以及PI中的一种,例如为SUS。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例如可以为30μm。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较小,有利于弯折。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宽度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宽度可以相等,其范围可以为5μm至30μm。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可以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相同,例如为SUS。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可以与第一支撑结构1021为一体结构。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该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可以包括目标材料,该目标材料可以为柔性高聚物填充物或弹性高分子聚合物。这种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在几十至数百Mpa,远远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为3GPa至6GPa),因此目标材料相对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而言更软,弯折时的应力更小,能避免保证显示模组10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膜层脱粘或断裂。可选的,目标材料可以为TPU、PMMA以及有机硅胶中的一种。例如,目标材料为UV固化型的PMMA,工艺简单,其弹性模量在500Mpa以下。
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为200μm,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为30μm为例,该第一支撑组件102的制备过程包括下述步骤:获取一200μm厚度的板材;对板材中位于第一弯折区101b和第二弯折区101c(包括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进行刻蚀,使得刻蚀后的剩余厚度为30μm,得到第二支撑结构1022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对板材中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进行图案化刻蚀,以在板材中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刻蚀形成多个第四凹槽a4;将液态的目标材料填充至多个第四凹槽a4内之后进行固化处理,以形成第四支撑结构1024。
作为第四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第三支撑结构1023 的材料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均为目标材料。也即是,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只包括目标材料,不包括其他材料。
参考图10,第一支撑结构1021靠近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侧壁具有多个第五凹槽a5,第一支撑结构1021靠近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侧壁具有多个第六凹槽a6。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的一部分位于多个第五凹槽a5内,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的一部分位于多个第六凹槽a6内。
通过在第一支撑结构1021上设计多个第五凹槽a5和多个第六凹槽a6,并使得第二支撑结构1022位于多个第五凹槽a5内,以及使得第三支撑结构1023位于多个第六凹槽a6内,可以确保第二支撑结构1022和第一支撑结构1021之间,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和第一支撑结构1021之间的附着性,保证第一支撑组件102的良率。
参考图10,多个第五凹槽a5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一支撑结构1021靠近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侧壁,且多个第五凹槽a5可以以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并且,多个第六凹槽a6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一支撑结构1021靠近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侧壁,且多个第六凹槽a6可以以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
可选的,多个第五凹槽a5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以及多个第六凹槽a6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以保证该第一支撑组件102的对称性。当然,多个第五凹槽a5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与多个第六凹槽a6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考图10,对于多个第五凹槽a5和多个第六凹槽a6中的每个凹槽,凹槽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均为梯形。其中,凹槽靠近凹槽开口的长度小于远离凹槽开口的长度。凹槽靠近凹槽开口的长度r1以及远离凹槽开口的长度r2的范围均为0.1mm至20mm,凹槽靠近凹槽开口的一边与远离凹槽开口的一边之间的距离r3(凹槽的槽深)范围为0.2mm至20mm。相邻两个凹槽的轴线之间的距离r4范围为0.5mm至30mm。
当然,多个第五凹槽a5和多个第六凹槽a6在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除了可以为梯形之外,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可以为图11的矩形,图12的两端部为弧形的条形或图13的平行四边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中, 第五凹槽a5和第六凹槽a6为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其中第五凹槽a5的一条边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延伸方向的角度范围,以及第六凹槽a6的一条边与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延伸方向的角度范围可以均为30°(度)至150°。
可选的,多个第五凹槽a5和多个第六凹槽a6均可以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贯通第一支撑结构1021。也即是,第五凹槽a5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的长度,以及第六凹槽a6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的长度均等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该多个第五凹槽a5和多个第六凹槽a6可以均为贯通槽。
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的范围可以为20μm至300μm,例如为100μm。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可以为SUS、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酰亚胺中的一种,例如为碳纤维板。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可以均相等,且小于或等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可以为柔性高聚物填充物或弹性高分子聚合物。这种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在几十至数百Mpa,远远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为3GPa至6GPa),因此目标材料相对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而言更软,弯折时的应力更小,能避免保证显示模组10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膜层脱粘或断裂。可选的,目标材料可以为TPU、PMMA以及有机硅胶中的一种。例如,目标材料为UV固化型的PMMA,工艺简单,其弹性模量在500Mpa以下。
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为100μm为例,该第一支撑组件102的制备过程包括下述步骤:获取一100μm厚度的板材;对板材中位于第一弯折区101b和第二弯折区101c(包括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进行刻蚀,以形成通孔,通孔包括多个第五凹槽a5和多个第六凹槽a6;将液态的目标材料填充至通孔,多个第五凹槽a5以及多个第六凹槽a6内之后进行固化处理,以形成第二支撑结构1022,第三支撑结构1023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由此可以使得目标材料浸润到多个第五凹槽a5和多个第六凹槽a6内,以使得第二支撑结构1022和第一支撑结构1021之间,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和第一支撑结构1021之间形成齿形机构,增加了支撑结构之间的结合力,避免显示模组10弯折时支撑结构之间出现分离现象。
作为第五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一部分的材料,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一部分的材料可以均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相同,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二部分的材料,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二部分的材料,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可以均为目标材料。也即是,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可以包括目标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只包括目标材料。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图3中BB方向的截面图。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图3中CC方向的截面图。结合图14和图15,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一部分10221和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二部分10222层叠设置。相应的,第三支撑结构1023可以和第二支撑结构1022类似,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一部分10231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二部分10232层叠设置。
其中,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一部分10221,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一部分10231以及第一支撑结构1021可以为一体结构。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二部分10222,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二部分10232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可以一同制作。
在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的范围可以为20μm至300μm,例如为200μm。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可以为SUS、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板、PET以及PI中的一种,例如为SUS。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一部分10221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一部分10231的厚度均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且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均相等,且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宽度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宽度可以相等,其范围可以为5μm至40μm。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一部分10221的材料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一部分10231的材料可以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相同,例如为SUS。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二部分10222的材料,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二部分10232的材料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可以为目标材料。该目标材料可以为柔性高聚物填充物或或弹性高分子聚合物。这种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在几十至数百Mpa,远远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为3GPa至6GPa),因此目标材 料相对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而言更软,弯折时的应力更小,能避免保证显示模组10位于弯折区(尤其双弯折区101bc)的膜层脱粘或断裂。可选的,目标材料可以为TPU、PMMA以及有机硅胶中的一种。例如,目标材料为UV固化型的PMMA,制备工艺简单,其弹性模量在500Mpa以下。
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为200μm,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一部分10221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一部分10231的厚度为20μm为例,该第一支撑组件102的制备过程包括下述步骤:获取一200μm厚度的板材;对板材中位于第一弯折区101b和第二弯折区101c(包括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进行刻蚀,使得刻蚀后的剩余厚度为20μm;对板材中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继续刻蚀,以将板材中位于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刻蚀为通孔;将液态的目标材料填充至板材中被刻蚀的区域之后进行固化处理。被刻蚀的区域包括被刻蚀剩余20μm厚度的区域以及通孔。
另外,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结构1021靠近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侧壁以及靠近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侧壁也可以设计有凹槽。各个凹槽的设计可以参照上述第四种实现方式,区别在于该实现方式中的凹槽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尺寸,例如可以等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第二部分10222的厚度。
作为第六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可以均为目标材料。即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均只包括目标材料。
可选的,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例如参考图16,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均等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大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
由于第四支撑结构1024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突出一定的高度,因此可以有效支撑显示模组10弯折时在双弯折区101bc产生的凹痕。
在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的范围可以为20μm至 300μm,例如为200μm。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可以为SUS、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板、PET以及PI中的一种,例如为PET。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可以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相等,例如可以为200μm。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宽度和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宽度可以相等,其范围可以为5μm至40μm。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该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可以为目标材料。该目标材料可以为柔性高聚物填充物或或弹性高分子聚合物。这种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在几十至数百Mpa,远远小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为3GPa至6GPa),因此目标材料相对于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而言更软,弯折时的应力更小,能避免保证显示模组10位于弯折区(尤其双弯折区101bc)的膜层脱粘或断裂。可选的,目标材料可以为TPU、PMMA以及有机硅胶中的一种。例如,目标材料为UV固化型的PMMA,制备工艺简单,其弹性模量在500Mpa以下。
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为200μm,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大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为例,该第一支撑组件102的制备过程包括下述步骤:获取一200μm厚度的板材;对板材中位于第一弯折区101b和第二弯折区101c(包括双弯折区101bc)的部分进行刻蚀,以将板材中位于第一弯折区101b和第二弯折区101c的部分刻蚀为通孔;将液态的目标材料填充至通孔中位于第一弯折区101b(包括双弯折区101bc)的区域之后进行固化处理;将液态的目标材料填充至通孔中位于第二弯折区101c的区域(包括双弯折区101bc)之后进行固化处理。由此可以使得目标材料能够在双弯折区101bc填充两次,以使得形成的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大于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为PET或者PI,则说明该第一支撑组件102为有机支撑组件。由此为了保证对显示面板101的可靠支撑,参考图17,显示模组10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组件103。
该第二支撑组件103可以为板状结构,且该第二支撑组件103可以位于第一支撑组件102远离显示面板101的一侧。该第二支撑组件103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该第二支撑组件103可以为金属支撑组件。通过采用第一支撑组 件102和第二支撑组件103对显示面板101进行支撑,能够确保对显示面板101的支撑效果,可靠性较高。
另外,该第二支撑组件103的设计可以参考上述针对第一支撑组件102的设计,例如该第二支撑组件103的结构可以为上述六种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第二支撑组件103的结构可以和第一支撑组件102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14至图17,显示模组10还可以包括:保护层104,缓冲层105,偏光层(polarizer,POL)106,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107以及盖板(cover film)108。其中保护层104和缓冲层105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01的非显示侧和第一支撑组件102之间,且保护层104相对于缓冲层105远离第一支撑组件102。偏光层106,光学胶107以及盖板108均位于显示面板101远离第一支撑组件102的一侧,且偏光层106,光学胶107以及盖板108沿远离显示面板101的方向依次层叠。另外,相邻膜层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或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粘接,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仅示意了偏光层106和盖板108之间的光学胶107,偏光层106和盖板108通过光学胶粘接。
可选的,保护层104的材料可以为PI、PET、PE以及TPU中的一种或多种。盖板108可以为超薄玻璃或透明PI中的一种或多种。缓冲层105可以为泡棉双面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1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例如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101可以包括柔性衬底、晶体管器件层、发光单元、封装膜层以及集成在封装膜层的一侧的触控膜层。其中,晶体管器件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该多个TFT可以构成显示面板101的像素电路。发光单元包括沿远离柔性衬底的方向依次层叠的阳极层,发光层以及阴极层。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第一支撑组件。通过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设置第一支撑组件,可以对显示面板进行有效的支撑,支撑效果较好。并且,对于第一支撑组件中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弯折区的第二支撑结构,第三支撑结构以及第四支撑结构中的每个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结构的厚 度,和/或,支撑结构至少包括弹性模量较小的目标材料,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显示模组位于弯折区的弯折应力,从而避免显示模组位于弯折区的膜层开胶以及器件失效等不良,显示模组的良率较高,显示效果较好。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8可以看出,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供电组件2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该供电组件20可以与显示模组10连接,用于为显示模组供电。
可选的,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OLED显示装置,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或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以及指纹识别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 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10)包括:
    显示面板(101),所述显示面板(101)具有非弯折区(101a)、第一弯折区(101b)以及第二弯折区(101c),所述第一弯折区(101b)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弯折区(101c)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弯折区(101b)和所述第二弯折区(101c)的交叠区域构成双弯折区(101bc);
    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1)的非显示侧的第一支撑组件(102),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2)为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1021),第二支撑结构(1022),第三支撑结构(1023)以及第四支撑结构(1024),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在所述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弯折区(101a),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在所述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101b),且不位于所述双弯折区(101bc),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在所述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区(101c),且不位于所述双弯折区(101bc),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在所述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所述双弯折区(101bc);
    其中,对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的每个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和/或,所述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目标材料,所述目标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所述目标材料通过液态材料填充并固化得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与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相等,且均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至少包括所述目标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均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 材料相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为所述目标材料;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靠近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侧壁具有第一凹槽(a1),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靠近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侧壁具有第二凹槽(a2),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a1)和所述第二凹槽(a2)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a1)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为轴对称图形,且所述第一凹槽(a1)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重叠,所述第一参考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2)的支撑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延伸方向;
    所述第二凹槽(a2)在第二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为轴对称图形,且所述第二凹槽(a2)在所述第二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与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在所述第二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轴线重叠,所述第二参考平面垂直于所述支撑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延伸方向。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a1)沿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凹槽(a2)沿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以及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均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相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为所述目标材料,且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具有多个第三凹槽(a3)。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第一部分的材料均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相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第二部分的材料为所述目标材料;
    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的第一部分构成多个第四凹槽(a4),且所 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的第二部分的材料位于所述多个第四凹槽(a4)内。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四凹槽(a4)中相邻两行第四凹槽(a4)交错排布。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中的每个支撑结构的材料至少包括所述目标材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均为所述目标材料;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侧壁具有多个第五凹槽(a5),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靠近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侧壁具有多个第六凹槽(a6),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多个第五凹槽(a5)内,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多个第六凹槽(a6)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五凹槽(a5)和所述多个第六凹槽(a6)均沿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贯通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五凹槽(a5)在所述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以及所述多个第六凹槽(a6)在所述支撑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一部分的材料,以及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一部分的材料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二部分的材料,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二部分的材料,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 (1024)的材料均为所述目标材料;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中第二部分层叠设置,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中第二部分层叠设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均相等,且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
  15.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材料,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材料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材料均为所述目标材料;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三支撑结构(1023)的厚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厚度,所述第四支撑结构(1024)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022)的厚度。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为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酰亚胺中的一种。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有机硅胶中的一种。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1)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酰亚胺,所述显示模组(10)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103);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103)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10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2)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1)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103)的材料至少包括金属材料。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0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1)。
  20.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供电组件(20)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10);
    所述供电组件(20)用于为所述显示模组(10)供电。
CN202280002687.5A 2022-08-16 2022-08-1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8977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12851 WO2024036488A1 (zh) 2022-08-16 2022-08-1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7754A true CN117897754A (zh) 2024-04-16

Family

ID=89940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2687.5A Pending CN117897754A (zh) 2022-08-16 2022-08-1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97754A (zh)
WO (1) WO20240364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46424A (ko) * 2016-10-27 2018-05-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CN112037662B (zh) * 2020-09-24 2022-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显示器支撑件及显示装置
CN113851048B (zh) * 2021-09-16 2023-03-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3888978B (zh) * 2021-10-20 2022-09-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4170912B (zh) * 2021-12-15 2024-01-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6488A1 (zh)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266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289686B2 (en) Bo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bonding a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4300089B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445792B (zh) 显示装置
US20190138059A1 (en) Flexible window substrat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2133220B1 (ko) 표시 장치
WO2017113988A1 (zh) 一种柔性装置
US1064708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50017819A (ko) 윈도우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US20200274105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658515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KR20170083686A (ko) 표시장치
US1189084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bonding the same
CN112820200A (zh) 盖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35674A (zh) 保护膜、制造保护膜的方法以及制造使用保护膜的显示设备的方法
US1160531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device
KR102557962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하는 평판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210083930A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US20230297132A1 (en) Lower modu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he same
JP2021076834A (ja) カバーウィンドウ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CN117897754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2031260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back plate thereof
CN115482741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210126837A (ko) 표시 장치
KR20210036446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지지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