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5973A - 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并发测试设备与芯片 - Google Patents

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并发测试设备与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5973A
CN117895973A CN202410296848.7A CN202410296848A CN117895973A CN 117895973 A CN117895973 A CN 117895973A CN 202410296848 A CN202410296848 A CN 202410296848A CN 117895973 A CN117895973 A CN 117895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mode
communication modules
dual
cal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968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95973B (zh
Inventor
郝伟琦
王丙休
杨鹏飞
李威
周末
宋迪
李铮
王贤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martchi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Smartchi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martchi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Smartchi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martchi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Smartchi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martchi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968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95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95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5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95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5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并发测试设备与芯片。应用于CCO的测试方法包括: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测试指令,启动测试模式;以及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测试模式,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其中,针对每个通信模式,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本发明针对各个通信模式均采用分时方式对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以使得同时在同一信道上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并且在不同信道上对至少一个模块进行测试,从而可有效地规避多个模块测试之间的干扰问题。

Description

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并发测试设备与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并发测试设备与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集抄系统中,大多采用电力载波或者微功率无线两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组网通信,然而这两种通信方式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及不足。
使用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来传输用电数据, 实现及时有效收集和统计, 从而提高电力系统对供电质量监控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一个最佳方案。但由于低压电力网结构的复杂性、线路高频信号衰减严重,特别是电网各种干扰的随机性和无规律性,加上电力网络的分布电容、分布电感、负载性质、负载阻抗值、噪声等都是动态的(而不是恒定的),使得电力载波技术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采用微功率无线组网通信方式,通信网络信道特征与用电环境无关,网络稳定可靠,网络内单一节点出现故障不会引起其他节点正常通信故障。但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通信能力有限,传输距离短,易受环境影响和干扰,存在通信的盲区以及频率的干扰等问题。
电力线载波与微功率无线双模融合通信技术将大大提高通信手段的适用性,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和智能用电更多业务应用提供更有力支撑。因此,可以采用电力线载波和无线组网通信方式两条不同通信方式的互为备用的通信信道,充分结合载波与无线各自的优点,设计全新的双模通信模块,实现更可靠的通信。
然而,多个模块同时进行HPLC或HRF测试时会占用相应信道,传统方案是采用屏蔽进行硬隔离,但此方案的成本与复杂度均比较高,且对于接收灵敏度较高的被测模块,难以在较小的空间距离内做到完全隔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并发测试设备与芯片,其针对各个通信模式均采用分时方式对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以使得同时在同一信道上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并且在不同信道上对至少一个模块进行测试,从而可有效地规避多个模块测试之间的干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应用于CCO,所述测试方法包括: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测试指令,启动测试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预设测试方式与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测试模式,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其中,所述预设测试时序包括测试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针对每个通信模式,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
优选地,在所述多模通信模块为双模通信模块的情况下,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包括: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一时序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模式进行测试;以及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一个预设频点的一个发射功率,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所述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测试周期包括多个子测试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预设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其中,在不同的子测试周期内,所述多个预设测试频点是不同的。
优选地,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回传测试方式,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包括:以每个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的RF信号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记录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一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一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一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以及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RF信号,记录所回传的RF信号的第二数量以及与所回传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二质量参数,并将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透传测试方式,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包括:响应于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所述每个发射功率发送多个RF信号,接收RF信号并记录所接收的RF信号的第三数量以及与所接收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三质量参数;以及发送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三质量参数,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三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透传测试方式,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包括: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发送模式的切换指令,开启发送模式;以及以所述启动测试指令中的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所接收的RF信号的第四数量以及与所接收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四质量参数并上传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四质量参数,以供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四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为HPLC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一时序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发送载波抄表报文至当前时刻对应于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相应的报文;以及响应于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报文,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HPLC通信测试结果。
优选地,在启动测试模式之前,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校准指令,启动校准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校准模式,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其中,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包括校准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
优选地,所述校准周期包括多个子校准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标定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包括:在所述多个子校准周期中的每个子校准周期内,采用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校准,其中,在不同的子校准周期内,所述多个标定测试频点是不同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针对各个通信模式均采用分时方式对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以使得同时在同一信道上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并且在不同信道上对至少一个模块进行测试,从而可有效地规避多个模块测试之间的干扰问题。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系统,应用于CCO,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启动装置,用于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测试指令,启动测试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预设测试方式与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测试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测试模式,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其中,所述预设测试时序包括测试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针对每个通信模式,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
优选地,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一时序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模式进行测试;以及第二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一个预设频点的一个发射功率,所述第二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所述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测试周期包括多个子测试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预设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所述第二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其中,在不同的子测试周期内,所述多个预设测试频点是不同的。
优选地,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回传测试方式,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以每个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第一上传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的与所述多个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一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以及第二上传单元,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所述多个RF信号,记录与所述多个RF信号相对应的第二质量参数,并将所述第二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透传测试方式,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记录单元,用于响应于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所述每个发射功率发送多个RF信号,记录与所述多个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三质量参数;以及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三质量参数以由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透传测试方式,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开启单元,用于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发送模式的切换指令,开启发送模式;以及第三发送单元,用于以所述启动测试指令中的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与所述多个RF信号相对应的第四质量参数并上传所述第四质量参数以供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为HPLC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包括: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载波抄表报文至当前时刻对应于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相应的报文;以及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报文,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HPLC通信测试结果。
优选地,在启动测试模式之前,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校准启动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校准指令,启动校准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校准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校准模式,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其中,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包括校准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
优选地,所述校准周期包括多个子校准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标定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所述校准装置用于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包括:在所述多个子校准周期中的每个子校准周期内,采用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校准,其中,在不同的子校准周期内,所述多个标定测试频点是不同的。
有关本发明提供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系统的具体细节及益处可参阅上述针对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的描述,于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CCO,所述CCO包括:执行装置,用于执行所述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并发测试设备,所述并发测试设备包括:装载系统,用于装载多个多模通信模块;控制器,用于下发进入测试指令至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以使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模式,并下发启动测试指令;以及所述的CCO,用于响应于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分时测试。
优选地,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一衰减器,用于在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处于板检状态的情况下,连接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与所述CCO,以形成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RF通道;和/或天线,用于在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处于功检状态的情况下,连接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与所述CCO,以形成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RF通道。
优选地,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多个探针,所述探针接触所述多模通信模块,用于建立物理连接以使得接触点的阻抗达到预设阻抗,其中,所述探针的频率大于预设频率;以及功分器,位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衰减器之间。
优选地,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二衰减器,用于连接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与所述CCO,以形成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PLC通道。
优选地,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屏蔽箱,用于容纳所述CCO。
优选地,所述装载系统包括:多个适配板,用于装载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以及多个分控系统,用于在所述CCO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分时测试的同时,响应于所述控制器下发的非通信项测试指令,通过串口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非通信电路进行测试。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由CCO执行HPLC与HRF相关测试,不占用控制器的串口资源,故通信测试项与非通信测试项可并发测试,从而减少了大量的测试等待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测试自动化效率及可靠性。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预设测试时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预设测试时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回传测试方式的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针对发送性能的透传测试方式的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针对接收性能的透传测试方式的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并发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并发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并发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并发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测试方法应用于CCO。如图1所示,所述测试方法可包括:步骤S101,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测试指令,启动测试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预设测试方式与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步骤S102,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测试模式,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其中,所述预设测试时序包括测试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针对每个通信模式,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
下面分别针对步骤S101与步骤S102的具体细节进行解释和说明。
步骤S101,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测试指令,启动测试模式。
其中,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预设测试方式与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
例如,所述控制器可为上位机或工控机。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可为多个双模通信模块。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回传测试方式或者透传测试方式。在下文中会分别针对这两种测试方式进行解释和说明。
具体地,上位机向CCO下发启动测试指令,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可包括回传测试方式与5个双模通信模块的地址。CCO在接收到所述启动测试指令的情况下,启动自身进入测试模式。
步骤S102,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测试模式,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
其中,所述预设测试时序包括测试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测试周期为15s,针对HPLC模式,预设测试时序为:在0-3s对地址为D1的多模通信模块1(即DUT1)测试;在3-6s对地址为D2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2)测试;在6-9s对地址为D3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3)测试;在10-12s对地址为D4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4)测试;在12-15s对地址为D5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5)测试,如图2所示。
其中,针对每个通信模式,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
例如,对于各个通信模式(例如,HPLC或者HRF模式),在任一时刻仅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然而,在任一时刻可针对不同模式对不同多模通信模块进行并行测试,例如,在0-3s对地址为D1的多模通信模块1(即DUT1)进行HPLC模式测试,同时对地址为D3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3)进行HRF模式测试,如图2所示。
在上位机向CCO下发启动测试指令的同时,也会向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下发进入测试指令,所述多模通信模块在接收到所述进入测试指令的情况下会相应地进入测试模块,并向CCO反馈进入测试模式的信息。CCO在接收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反馈的进入测试模式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测试时序分配,在一测试周期内,例如针对HPLC模式采用预设测试方式分时对DUT1-5进行先后测试。同一时刻,对于HPLC和HRF模式,可对一个或多个双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
在所述多模通信模块为双模通信模块的情况下,对于步骤S102,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可包括: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一时序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模式进行测试;以及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
针对第一通信模式为HPLC模式的情况,第一时序为:在0-3s对地址为D1的多模通信模块1(即DUT1)测试;在3-6s对地址为D2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2)测试;在6-9s对地址为D3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3)测试;在10-12s对地址为D4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4)测试;在12-15s对地址为D5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5)测试,如图2所示。
针对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第二时序为:在0-3s对地址为D1的多模通信模块1(即DUT1)测试;在3-6s对地址为D2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2)测试;在6-9s对地址为D3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3)测试;在10-12s对地址为D4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4)测试;在12-15s对地址为D5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5)测试,如图2所示。
由此,CCO通过HPLC与HRF两个物理通道同时执行对两个DUT的HPLC与HRF测试,预期在仅测试一个HRF频点的情况下,每3s完成一个DUT的测试,最快15s完成对全部5个DUT的通信测试,由上位机获取测试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为HPLC模式的情况下, 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一时序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可包括:发送载波抄表报文至当前时刻对应于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相应的报文;以及响应于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报文,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HPLC通信测试结果。
其中,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载波回传测试方式。
具体地,陪测模块CCO发起载波回传测试,并发送报文给当前时刻对应于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所述双模通信模块正确接收后进行回传,陪测模块CCO正确接收到回传报文,则认为所述双模通信模块的收发功能正常(即,HPLC通信测试通过)。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一个预设频点的一个发射功率。
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可包括: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所述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
也就是说,在整个测试周期内,仅针对与一个预设频点相对应的发射频率进行测试。具体测试方式可详见下文中的一个子测试周期内的测试过程相类似。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测试周期包括多个子测试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预设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
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可包括: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
其中,在不同的子测试周期内,所述多个预设测试频点是不同的。
在一测试周期为15s的情况下,所述测试周期可包括3个子测试周期(子测试周期1内的测试频点为频点1,子测试周期2内的测试频点为频点2,子测试周期3内的测试频点为频点3)。例如,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3个频点的3个发射功率。
针对HRF模式,第二时序为以下内容。在子测试周期1内针对频点1:在0-1s对地址为D1的多模通信模块1(即DUT1)测试;在1-2s对地址为D2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2)测试;在2-3s对地址为D3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3)测试;在3-4s对地址为D4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4)测试;在4-5s对地址为D5的多模通信模块5(即DUT5)测试,如图3所示。在子测试周期2内针对频点2:在5-6s对地址为D1的多模通信模块1(即DUT1)测试;在6-7s对地址为D2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2)测试;在7-8s对地址为D3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3)测试;在8-9s对地址为D4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4)测试;在9-10s对地址为D5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5)测试,如图3所示。在子测试周期3内针对频点3:在10-11s对地址为D1的多模通信模块1(即DUT1)测试;在11-12s对地址为D2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2)测试;在12-13s对地址为D3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3)测试;在13-14s对地址为D4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4)测试;在14-15s对地址为D5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5)测试,如图3所示。
例如,在子测试周期1内,采用回传测试方式与发射功率1(其对应于频点1),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5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在子测试周期2内,采用回传测试方式与发射功率2(其对应于频点2),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5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在子测试周期3内,采用回传测试方式与发射功率3(其对应于频点3),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5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
示例一,所述预设测试方式可为回传测试方式。
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可包括:以每个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的RF信号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记录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一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一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以及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RF信号,记录所回传的RF信号的第二数量以及与所回传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二质量参数,并将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如图4所示,上位机通过陪测串口(UART)配置CCO(即陪测模块)的3个发射功率,以将发射功率降低至3个经过标定的数值(opt3 mcs21 pb264频点可配置(高中低可选)),并且配置CCO采用回传测试方式;在子测试周期1内,由CCO以发射功率1向地址为D1的被测模块1/DUT1连续发起N(例如,15)次RF通信,DUT1记录接收到RF通信的次数N1与RF通信的平均信噪比(SNR)(和/或平均信号强度(RSSI)),通过RF链路将N1以及SNR1(和/或RSSI1)传输至陪测模块CCO,通过陪测模块CCO上传至上位机,由上位机统计回传成功率N1/N以及SNR1(和/或RSSI1),所述上位机用以评估被测模块的接收性能。具体地,若N1/N大于成功率门限1,且SNR1大于信噪比门限1(和/或RSSI1大于强度门限1),则接收性能测试通过。
在通过RF链路将N1以及SNR(和/或RSSI)传输至陪测模块CCO 的同时,DUT1临时降低功率通过射频RF链路回传测试帧,CCO将记录接收到的回传RF信号的数量N2与平均信噪比(SNR)和/或平均信号强度(RSSI),并将所述N2以及SNR2(和/或RSSI2)上传至上位机,由上位机统计回传成功率N2/N以及SNR2(和/或RSSI2),所述上位机用以评估被测模块的发送性能。具体地,若N2/N大于成功率门限2,且SNR2大于信噪比门限2(和/或RSSI2大于强度门限2),则发送性能测试通过。
示例二,所述预设测试方式可为透传测试方式。
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可包括:响应于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所述每个发射功率发送多个RF信号,接收RF信号并记录所接收的RF信号的第三数量以及与所接收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三质量参数;以及发送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三质量参数,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三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如图5所示,上位机向陪测模块CCO发送指令:配置陪测底板(衰减器及用于切换两组信号通路与控制信号的物理连接的模拟开关位于陪测底板上)置于衰减1(校准通路,校准状态下需要保证信号通路衰减为一个确定的值,TX测试状态与校准共用一个信号衰减通路,RX使用另一个信号衰减通路),配置CCO开始进入接收模式,同时设定CCO的测试频点(其与被测模块的测试频点相同),并告知所有DUT地址,此时CCO应清除之前的测试数据。然后,在子测试周期1内,上位机向DUT1配置发送(TX)测试次数N、测试频点1、发射功率1(Pmax,例如最大值,可通过工装配置参数调整),使DUT1进入TX测试模式。
DUT1启动RF发送,按照预定参数向陪测模块发送数据报文N次,CCO接收到来自当前DUT1的测试报文后记录正确接收到的报文数量N1’,同时统计每一成功接收报文的信噪比(和/或信号强度)并做平均计算以获取平均信噪比SNR1’(和/或平均信号强度RSSI1’)。
在此过程中,上位机应当通过业务串口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检查被测设备是否完成TX测试流程:若上位机检查当前DUT1已完成TX性能测试流程,则向CCO获取成功接收当前DUT1的测试报文数量N1’以及SNR1’(和/或RSSI1’)结果。
上位机通过N、N1’计算通信成功率S1= N1’/N,并记录结果P0(平均SNR1’(和/或平均RSSI1’)),将P0换算为单位为dBm的数据P1,然后补偿TX综测通路的插损值Q0(包括衰减器衰减值+线损,在工装参数配置,单位dB),得到DUT1的最大发射功率为(P1+Q0)=P2 dBm,将S1与P2同预定指标比对,判断TX测试是否通过:若通信(收包)成功率门限为98%,DUT1的最大发射功率门限为13 dBm若S1大于98%且P2大于13 dBm,则表明TX测试通过。
然后重复(1)~(5)流程,测试全部5个DUT,完成此项目测试。
示例三,所述预设测试方式可为透传测试方式。
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可包括: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发送模式的切换指令,开启发送模式;以及以所述启动测试指令中的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所接收的RF信号的第四数量以及与所接收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四质量参数并上传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四质量参数,以供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四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
如图6所示,若为5个多模通信模块(DUT),则上位机向5个DUT发送指令,使5个DUT同时进入接收(RX)测试模式,并告知CCO地址与测试频点;若为1个DUT,则使该DUT进入RX测试模式,并告知CCO地址。本实施例以5个DUT为例进行说明。
上位机向CCO发送指令:配置陪测底板置于衰减2(综测通路),配置CCO开始进入发送模式,同时设定CCO测试次数N、测试频点F0、发射功率Pmax(暂定设为(13dBm-40dB)= -27dBm,实际值预先测出,接收灵敏度指标暂定为-115dBm,根据指标调节衰减2(综测通路)实际插损)。
在子测试周期1内,CCO启动发送:按照预定参数向DUT1发送数据报文N次,DUT1接收到来自CCO的测试报文,之后DUT1记录正确接收到的报文数量N1’’以及来自CCO的报文的信噪比(和/或信号强度)并做平均计算以获取平均信噪比SNR1’’(和/或平均信号强度RSSI1’’)。
在此过程中,上位机应当通过业务串口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检查陪测设备是否完成RX测试流程:若上位机检查CCO已完成RX测试流程,则上位机通过工装同时向所有5个被测模块获取成功接收测试报文数量N1’’、N2’’、N3’’、N4’’、N5’’,以及接收到的平均RSSI-P1’、P2’、P3’、P4’、P5’。若为1个DUT,则只需获取N1’’与P1’即可。
上位机通过N、N1’’、N2’’、N3’’、N4’’、N5’’计算每个DUT的通信成功率S1’、S2’、S3’、S4’、S5’;然后将S1’、S2’、S3’、S4’、S5’与通信成功率门限(例如,90%)比较,将P1’、P2’、P3’、P4’、P5’与RSSI门限比较,若均大于相应门限,则判断RX测试是否通过。
当然,也可在每个DUT(例如DUT1)的RX测试流程完成之后,获取成功接收测试报文数量(例如N1)以及接收到的平均RSSI(例如P1),然后将所获取的两个数据分别与相应的门限进行比较,以判定每个DUT(例如DUT1)的RX测试是否通过。
HRF测试判定:每轮测试先切换至TX链路连续进行回传(次数由上位机配置),统计成功次数(接收正确),记录平均RSSI与SNR,回传一组结果(包括RSSI、SNR、成功次数、总次数)。然后,切换至RX链路进行回传(次数由上位机配置),统计成功次数(接收正确),记录平均RSSI与SNR,回传一组结果(包括RSSI、SNR、成功次数、总次数)。支持在开始之前设置最多若干(例如,6)组频点与功率值,按序测试,最终由上位机统一读取。
在启动测试模式之前,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校准指令,启动校准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校准模式,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其中,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包括校准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
具体地,上位机向CCO下发启动校准指令,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可包括5个双模通信模块的地址。CCO在接收到所述启动校准指令的情况下,启动自身进入校准模式。同时,CCO也会向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下发进入校准指令,所述多模通信模块在接收到所述进入校准指令的情况下会相应地进入校准模块,并向CCO反馈进入校准模式的信息。CCO在接收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反馈的进入测试模式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校准时序分配,在一测试周期内,例如针对HRF模式分时对DUT1-5进行先后校准。例如,在一校准周期内,对于HRF模式,在任一时刻仅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
其中,所述校准周期包括多个子校准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标定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
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可包括:在所述多个子校准周期中的每个子校准周期内,采用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校准。其中,在不同的子校准周期内,所述多个标定测试频点是不同的。
在一校准周期为15s的情况下,所述校准周期可包括3个子校准周期(子测试周期1内的测试频点为频点1,子测试周期2内的测试频点为频点2,子测试周期3内的测试频点为频点3)。例如,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3个频点的3个发射功率。
针对HRF模式,预设校准时序为以下内容。在子测试周期1内针对频点1:在0-1s对地址为D1的多模通信模块1(即DUT1)校准;在1-2s对地址为D2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2)校准;在2-3s对地址为D3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3)校准;在3-4s对地址为D4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4)校准;在4-5s对地址为D5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5)校准。在子测试周期2内针对频点2:在5-6s对地址为D1的多模通信模块1(即DUT1)校准;在6-7s对地址为D2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2)校准;在7-8s对地址为D3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3)校准;在8-9s对地址为D4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4)校准;在9-10s对地址为D5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5)校准。在子测试周期3内针对频点3:在10-11s对地址为D1的多模通信模块1(即DUT1)校准;在11-12s对地址为D2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2)校准;在12-13s对地址为D3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3)校准;在13-14s对地址为D4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4)校准;在14-15s对地址为D5的多模通信模块(即DUT5)校准。
例如,在子校准周期1内,采用发射功率1(其对应于频点1),按照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对5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校准。在子测试周期2内,采用发射功率2(其对应于频点2),按照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对5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校准。在子测试周期3内,采用发射功率3(其对应于频点3),按照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对5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校准。
也就是说,需要选取数个标定用频点,启动陪测模块CCO的发送,通过被测模块DUT接收到的信号相关参数标定相应频点的参数设置,调整各个接收频点的接收(RX)增益。然后,启动被测模块DUT的发送,通过陪测模块CCO接收的信号相关参数标定被测模块DUT的各频点发送(TX)增益。通过此HRF校准流程,可确保不同被测模块的收发性能一致性。
由于被测模块DUT的HRF物理信道互相连接,需要采用分时校准的方式,首先全部模块一起进入校准状态,均保持HRF静默,然后在静默环境下由陪测模块CCO发起轮流校准。
在执行上述校准之前,还可经过标定的环境执行校准,由于HRF特性,从芯片到PCBA,模块性能不能做到完全一致,需要使用外部的参考源进行比对,从而调整自身内部相关参数,实现经过测试的模块接收性能与发送性能的一致性。
首先要确保陪测模块CCO的功率平坦度以及发射功率。在测试前,即使用仪器对陪测模块CCO的功率进行标定,修正频带内各个频点的发射功率,得到功率补偿表,并对陪测模块CCO的HRF相关参数进行配置,使陪测模块CCO在工作频带内功率平坦度达到最优,同时给出标定后的发射功率,将陪测模块CCO的HRF发射功率标定为一个确定的值V0。
并且,对于并发测试设备,需要确保HRF校准测试项时,从陪测模块CCO到被测模块DUT的线路损耗为确定值A0。在实际设计中,由于线缆接头、衰减器误差的不确定性,采用定值衰减器是难以使每一台并发测试设备都达到相同的一致性。故并发测试设备中需要内置可调衰减器用于线损标定,需要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标定每一台并发测试设备从被测位置至陪测模块CCO之间的线损,通过可调衰减器将实际线损值调整至A0值从而保证测试环境的一致性。
在本文的各个实施例中,多模通信模块可为STA。
综上所述,本发明创造性地设计一种应用于CCO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所述测试方法包括: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测试指令,启动测试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预设测试方式与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测试模式,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其中,所述预设测试时序包括测试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针对每个通信模式,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本发明针对各个通信模式均采用分时方式对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以使得同时在同一信道上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并且在不同信道上对至少一个模块进行测试,从而可有效地规避多个模块测试之间的干扰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系统,应用于CCO,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启动装置,用于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测试指令,启动测试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预设测试方式与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测试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测试模式,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其中,所述预设测试时序包括测试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针对每个通信模式,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
优选地,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一时序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模式进行测试;以及第二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一个预设频点的一个发射功率,所述第二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所述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测试周期包括多个子测试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预设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所述第二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其中,在不同的子测试周期内,所述多个预设测试频点是不同的。
优选地,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回传测试方式,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以每个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第一上传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的与所述多个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一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以及第二上传单元,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所述多个RF信号,记录与所述多个RF信号相对应的第二质量参数,并将所述第二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透传测试方式,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记录单元,用于响应于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所述每个发射功率发送多个RF信号,记录与所述多个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三质量参数;以及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三质量参数以由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透传测试方式,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开启单元,用于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发送模式的切换指令,开启发送模式;以及第三发送单元,用于以所述启动测试指令中的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与所述多个RF信号相对应的第四质量参数并上传所述第四质量参数以供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为HPLC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包括: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载波抄表报文至当前时刻对应于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相应的报文;以及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报文,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HPLC通信测试结果。
优选地,在启动测试模式之前,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校准启动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校准指令,启动校准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校准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校准模式,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其中,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包括校准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
优选地,所述校准周期包括多个子校准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标定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所述校准装置用于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包括:在所述多个子校准周期中的每个子校准周期内,采用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校准,其中,在不同的子校准周期内,所述多个标定测试频点是不同的。
有关本发明提供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系统的具体细节及益处可参阅上述针对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的描述,于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CCO,所述CCO包括:执行装置,用于执行所述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并发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并发测试设备包括:装载系统10,用于装载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控制器20,用于下发进入测试指令至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以使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模式,并下发启动测试指令;以及所述的CCO 30,用于响应于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分时测试。
其中,所述装载系统10可包括:多个适配板2,用于装载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以及多个分控系统,用于在所述CCO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分时测试的同时,响应于所述控制器下发的非通信项测试指令,通过串口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非通信电路进行测试。
所述多个适配板2可集成在工装底板3上,所述工装底板安装有行程开关,模块夹具下压到位后底板即可感知,并触发控制器(例如上位机4)执行后续测试流程。工装底板3的串口、CCO 30的串口分别通过线缆连接至上位机4,由上位机4进行整体的测试流程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上位机4与CCO 30处于并行工作状态,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准备好后即启动CCO 30的HRF与HPLC的自动化测试,由CCO 30执行HPLC与HRF相关测试,不占用上位机4的串口资源。同时,上位机4向多个分控系统下发非通信项测试指令,多个分控系统通过串口测试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的其他非通信测试项,尽量使上位机4与CCO 30并行工作,减少测试等待时间。具体地,上位机与主控板(用于协调多个分控系统工作时序、转发控制指令及上行报文)相连接,一个主控板可连接多个分控系统(例如,分控板1-5),多个分控系统(例如,分控板1-5)由主控板实现控制。上位机只需要通过一个接口与主控板通信即可控制所有的分控板。即,将需要占用串口资源的IO测试项、与flash相关的信息读取确认测试项与HRF测试、HPLC测试并行执行,实现并发测试。其中,非通信测试项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电源测试项、IO测试项、超级电容测试项、过零检测测试项以及信息写入及比对测试项。通信测试项与非通信测试项均为并发测试项。
为了提高测试自动化效率及可靠性,本测试装置(除了CCO之外的主体结构)采用气动压接方式实现。采用托盘结构实现模块压接及流转的高效化。
其中托盘内部可嵌入5个被测模块,兼容多个测试工序,可实现被测产品的标准化流转,不必在每个工序都手动安装5个模块,仅需安装一次模块即可实现5个模块同时流转,提高效率。工作人员首先将分立的模块放置在托盘上,然后放入测试装置进行测试,测试后整体拿出流转至下一个工序。
另外,本测试装置在内部嵌入了扫码器设计,每个独立测试工位均具备一组扫码器,通过USB接口连接至上位机,可由上位机进行控制,模块压接时触发自动扫码,实现扫码的自动化,从而可自动获取每个被测模块(多模通信模块或双模通信模块)的识别码。
上位机可内嵌在并发测试设备内部,提高测试装置的集成度与可靠性。
其中,HPLC、HRF通信测试与上位机4的主测试流程并行执行,通信测试不占用多模通信模块的串口资源。需要测试通信时,上位机4发送指令使多模通信模块进入通信测试模式,通知CCO 30启动测试,CCO 30根据配置的DUT信息,自行执行测试,自行决定信标帧发送时机,测试时序分配如上文所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一衰减器40,用于在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处于板检状态的情况下,连接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与所述CCO 30,以形成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的HRF通道(如图8所示);和/或天线50,用于在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处于功检状态的情况下,连接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与所述CCO 30,以形成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的HRF通道(如图9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二衰减器70,用于连接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与所述CCO 30,以形成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的HPLC通道,如图8或9所示。
其中,板检测试主要针对的测试对象是多模通信模块的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即未安装壳体及天线的状态);功检测试主要针对的测试对象是多模通信模块成品(已安装壳体及天线)。
图9中的多模通信模块1可为需要测试的双模通信模块,双模通信模块的业务串口与工装底板连接,双模通信模块的高速电力线载波通道(HPLC)通过第二衰减器70与CCO 30连接;板检状态时,双模通信模块的高速无线通道(HRF)通过第一衰减器40与CCO 30连接;功检状态时,双模通信模块的高度无线通道(HRF)通过天线50耦合方式与CCO 3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处于板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多个探针,所述探针接触所述多模通信模块,用于建立物理连接以使得接触点的阻抗达到预设阻抗,其中,所述探针的频率大于预设频率;以及功分器60,位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1与所述第一衰减器40之间,如图10所示。
也就是说,所述多模通信模块通过探针连接射频线(即多个探针与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一一对应接触),射频线连接到功分器,再通过射频线连接衰减器,然后通过射频线连接陪测模块CCO,从而建立陪测模块CCO与多模通信模块之间的连接。
对于板检测试,为了确保通信链路的可靠性以及功率平坦度,并且考虑多模通信模块至CCO的RF信号链路阻抗匹配,可使用高频探针接触多模通信模块,以建立物理连接使得接触点阻抗为预设阻抗(例如50欧姆)。对于功检测试,则采用天线耦合方式,不需要增加功分器及高频探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屏蔽箱80,用于容纳所述CCO 30,如图10所示。
如图10所示,测试工位共用的陪测模块放置在屏蔽箱80,考虑校准和测试工位合并,陪测模块统一采用CCO模块硬件结构,陪测软件定制开发。也就是说,为确保被测模块与陪测模块之间的隔离度,防止信号串扰导致链路衰减不符合预期,CCO需要安装在信号屏蔽箱中,确保被测模块与陪测模块在HPLC与HRF工作频段上隔离度不小于80dB。CCO和多模通信模块之间具有HPLC和HRF两个通信链路;CCO和多模通信模块各有串口和PC机软件连接。
此外,由于HPLC信号可沿电力线传导,为了防止测试装置之间的相互影响,需要将测试装置内部的HPLC信号隔离,防止其串入电网,需要在测试装置220V进线处安装电源滤波器5,滤除HPLC信号。同时为了保护操作人员,需要在电源入口处安装隔离变压器6,防止人员误触电,如图10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创造性地设计一种并发测试设备,所述并发测试设备包括:装载系统,用于装载多个多模通信模块;控制器,用于下发进入测试指令至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以使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模式,并下发启动测试指令;以及所述的CCO,用于响应于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分时测试。本发明中由CCO执行HPLC与HRF相关测试,不占用控制器的串口资源,故通信测试项与非通信测试项可并发测试,从而减少了大量的测试等待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测试自动化效率及可靠性。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所述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29)

1.一种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应用于CCO,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测试指令,启动测试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预设测试方式与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
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测试模式,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其中,所述预设测试时序包括测试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针对每个通信模式,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模通信模块为双模通信模块的情况下,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包括:
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一时序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模式进行测试;以及
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一个预设频点的一个发射功率,
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
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所述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测试周期包括多个子测试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预设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
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
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
其中,在不同的子测试周期内,所述多个预设频点是不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回传测试方式,
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包括:
以每个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的RF信号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记录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一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一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一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RF信号,记录所回传的RF信号的第二数量以及与所回传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二质量参数,并将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透传测试方式,
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包括:
响应于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所述每个发射功率发送多个RF信号,接收RF信号并记录所接收的RF信号的第三数量以及与所接收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三质量参数;以及
发送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三质量参数,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三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透传测试方式,
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包括:
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发送模式的切换指令,开启发送模式;以及
以所述启动测试指令中的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所接收的RF信号的第四数量以及与所接收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四质量参数并上传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四质量参数,以供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四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为HPLC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一时序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
发送载波抄表报文至当前时刻对应于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相应的报文;以及
响应于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报文,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HPLC通信测试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启动测试模式之前,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校准指令,启动校准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
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校准模式,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其中,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包括校准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周期包括多个子校准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标定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
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包括:
在所述多个子校准周期中的每个子校准周期内,采用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校准,
其中,在不同的子校准周期内,所述多个标定频点是不同的。
11.一种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系统,应用于CCO,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包括:
测试启动装置,用于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测试指令,启动测试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预设测试方式与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
测试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测试模式,在一测试周期内,针对多个通信模式中的每个通信模式,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预设测试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其中,所述预设测试时序包括测试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针对每个通信模式,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一时序对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模式进行测试;以及
第二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一个预设频点的一个发射功率,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
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所述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HRF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测试周期包括多个子测试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预设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按照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模式进行测试,包括:
在所述多个子测试周期中的每个子测试周期内,采用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与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第二时序对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测试,
其中,在不同的子测试周期内,所述多个预设频点是不同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回传测试方式,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以每个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
第一上传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的RF信号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记录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一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一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一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以及
第二上传单元,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RF信号,记录所回传的RF信号的第二数量以及与所回传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二质量参数,并将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器,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二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透传测试方式,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响应于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所述每个发射功率发送多个RF信号,接收RF信号并记录所接收的RF信号的第三数量以及与所接收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三质量参数;以及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三质量参数以由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三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发送测试结果。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测试方式为透传测试方式,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
开启单元,用于响应于控制器下发的发送模式的切换指令,开启发送模式;以及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以所述启动测试指令中的发射功率,向所述多个双模通信模块中的对应于当前时刻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发送多个RF信号,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记录所接收的RF信号的第四数量以及与所接收的RF信号相对应的第四质量参数并上传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四质量参数,以供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四数量与所述第四质量参数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RF接收测试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为HPLC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包括: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载波抄表报文至当前时刻对应于的一个相应双模通信模块,以由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相应的报文;以及
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回传的报文,确定所述相应双模通信模块的HPLC通信测试结果。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启动测试模式之前,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
校准启动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器下发的启动校准指令,启动校准模式,其中,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以及
校准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入校准模式,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其中,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包括校准时间与多模通信模块的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在同一时刻对一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周期包括多个子校准周期,以及所述启动校准指令包括对应于多个标定频点的多个发射功率,
所述校准装置用于在一校准周期内,针对HRF通信,按照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校准,包括:
在所述多个子校准周期中的每个子校准周期内,采用每个发射功率,按照所述预设校准时序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RF模式进行校准,
其中,在不同的子校准周期内,所述多个标定频点是不同的。
21.一种CCO,其特征在于,所述CCO包括:执行装置,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
22.一种并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发测试设备包括:
装载系统,用于装载多个多模通信模块;
控制器,用于下发进入测试指令至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以使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测试模式,并下发启动测试指令;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CCO,用于响应于所述启动测试指令,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分时测试。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并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
第一衰减器,用于在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处于板检状态的情况下,连接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与所述CCO,以形成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RF通道;和/或
天线,用于在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处于功检状态的情况下,连接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与所述CCO,以形成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RF通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并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
多个探针,所述探针接触所述多模通信模块,用于建立物理连接以使得接触点的阻抗达到预设阻抗,其中,所述探针的频率大于预设频率;以及
功分器,位于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衰减器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并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
第二衰减器,用于连接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与所述CCO,以形成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HPLC通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并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发测试设备还包括:屏蔽箱,用于容纳所述CCO。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并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系统包括:
多个适配板,用于装载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以及
多个分控系统,用于在所述CCO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进行分时测试的同时,响应于所述控制器下发的非通信项测试指令,通过串口对所述多个多模通信模块的非通信电路进行测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
29.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
CN202410296848.7A 2024-03-15 2024-03-15 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并发测试设备与芯片 Active CN117895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96848.7A CN117895973B (zh) 2024-03-15 2024-03-15 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并发测试设备与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96848.7A CN117895973B (zh) 2024-03-15 2024-03-15 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并发测试设备与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5973A true CN117895973A (zh) 2024-04-16
CN117895973B CN117895973B (zh) 2024-05-24

Family

ID=90651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96848.7A Active CN117895973B (zh) 2024-03-15 2024-03-15 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并发测试设备与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9597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05332A1 (en) * 2006-05-12 2010-04-29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Using Detection Periods
CN112583705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网络的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4980170A (zh) * 2022-05-16 2022-08-30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通信设备的通信方法、通信系统、设备和芯片
CN115134279A (zh) * 2021-05-19 2022-09-30 深圳方位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的测试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CN115913441A (zh) * 2023-01-09 2023-04-04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通信模块时钟频偏联合估计方法及初始频偏校准方法
CN116248147A (zh) * 2023-03-06 2023-06-09 深圳市双昊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hplc通信单元混装互联互通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117394931A (zh) * 2023-10-13 2024-01-1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模通信模块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05332A1 (en) * 2006-05-12 2010-04-29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Using Detection Periods
CN112583705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网络的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5134279A (zh) * 2021-05-19 2022-09-30 深圳方位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的测试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CN114980170A (zh) * 2022-05-16 2022-08-30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通信设备的通信方法、通信系统、设备和芯片
CN115913441A (zh) * 2023-01-09 2023-04-04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通信模块时钟频偏联合估计方法及初始频偏校准方法
CN116248147A (zh) * 2023-03-06 2023-06-09 深圳市双昊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hplc通信单元混装互联互通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117394931A (zh) * 2023-10-13 2024-01-1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模通信模块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5973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2230B (zh) 一种wifi性能与功能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CN1091561C (zh) 码分多址数字蜂窝基站系统的射频接收路径故障诊断方法
US9178629B2 (en) Non-synchronized radio-frequency testing
CN102546058B (zh) 一种基于多通道射频拉远单元的自动测试系统、设备以及方法
CN105262551A (zh) 无线信号测试仪的校准装置及方法和自动测试系统及方法
US8614982B2 (en) Network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CN110519779B (zh) 移动终端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302854B (zh) 用于测试数据分组信号收发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10719359A (zh) 终端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KR100268231B1 (ko) 무선 인터페이스 시뮬레이션 장치 및 방법
KR100206463B1 (ko) 이동체 통신장치의 무선특성 평가 장치
US20030060193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mmunication test, and recorded medium on which that program has been recorded
CN117895973B (zh) 多模通信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并发测试设备与芯片
CN103973377A (zh) 一种基站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20356A (zh) 一种基于无源rfid的高准确度的射频路损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17394931A (zh) 一种用于双模通信模块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5065426B (zh) 一种无线路由器产品的生产测控系统及其方法
CN208820793U (zh) 基站测试系统
JP2022517014A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信号トランシーバを試験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3133020A (zh) 移动终端天线性能测试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
CN114785432B (zh) 一种电子产品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3108349A (zh)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通道故障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5967454A (zh) 一种改进检验效率的无线通讯模组检验方法及系统
KR20030007445A (ko) 통신시험장치, 방법, 프로그램, 및 그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기록매체
CN213073124U (zh) 低功耗蓝牙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