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2304A - 使用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 Google Patents

使用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2304A
CN117882304A CN202180101745.5A CN202180101745A CN117882304A CN 117882304 A CN117882304 A CN 117882304A CN 202180101745 A CN202180101745 A CN 202180101745A CN 117882304 A CN117882304 A CN 117882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k
codebook
type
panel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17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李
张煜
A·马诺拉克斯
陈万士
H·J·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882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23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2Adaptive codeb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在一些方面,用户装备(UE)可以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该UE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该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该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描述了众多其它方面。

Description

使用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方面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涉及用于使用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技术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电信服务,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接发和广播。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利用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等)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技术。此类多址技术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以及长期演进(LTE)。LTE/高级LTE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颁布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移动标准的增强集合。
无线网络可以包括支持用于用户装备(UE)或多个UE的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基站。UE可以经由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与基站进行通信。“下行链路”(或“DL”)是指从基站到UE的通信链路,并且“上行链路”(或“UL”)是指从UE到基站的通信链路。
在各种电信标准中已经采用了上述多址技术来提供使不同的UE能够在城市、国家、地区和/或全球层面上进行通信的公共协议。新无线电(NR)(其可被称为5G)是对由3GPP颁布的LTE移动标准的增强集。NR被设计为通过提高频谱效率、降低成本、改进服务、利用新频谱以及在下行链路上使用具有循环前缀(CP)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CP-OFDM)、在上行链路上使用CP-OFDM和/或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也被称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来更好地与其它开放标准集成,以及支持波束成形、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和载波聚集,从而更好地支持移动宽带互联网接入。随着移动宽带接入需求的持续增加,LTE、NR和其它无线电接入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仍然有用。
发明内容
在一些实现中,一种用于在用户装备(UE)处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到该存储器,被配置为: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该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该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
在一些实现中,一种由UE执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该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该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
在一些实现中,一种存储用于无线通信的指令集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一条或多条指令,该一条或多条指令在由UE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该UE: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该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该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
在一些实现中,一种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用于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装置;和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该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该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的装置。
本文的方面通常包括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程序产品、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用户装备、基站、无线通信设备和/或处理系统,如本文参照附图和说明书所充分描述的以及如附图和说明书所示出的。
上文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特征和技术优点,以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文将描述附加的特征和优点。所公开的概念和特定示例可以容易地被用作用于修改或设计用于实现本公开的相同目的其他结构的基础。此类等效的构造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本文所公开的概念的特性在其组织和操作方法两方面以及相关联的优势将因结合附图来考虑以下描述而被更好地理解。提供每个附图是出于举例说明和描述的目的,而不是作为权利要求的限制的定义。
虽然在本公开中通过对一些示例的说明来描述各方面,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此类方面可以在许多不同布置和场景中实现。本文中所述的技术可以使用不同的平台类型、设备、系统、形状、大小和/或封装布置来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经由集成芯片实施例或其它基于非模块组件的设备(例如,端用户设备、交通工具、通信设备、计算设备、工业装备、零售/购物设备、医疗设备、和/或人工智能设备)来实现。各方面可以在芯片级组件、模块化组件、非模块化组件、非芯片级组件、设备级组件和/或系统级组件中实现。纳入所描述的各方面和特征的设备可包括用于实现和实践所要求保护并描述的各方面的附加组件和特征。例如,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可以包括用于模拟和数字目的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硬件组件,包括天线、射频(RF)链、功率放大器、调制器、缓冲器、处理器、交织器、加法器和/或求和器)。本文中所描述的各方面旨在可以在各种大小、形状和构成的各种各样的设备、组件、系统、分布式布置、和/或端用户设备中实践。
附图说明
为了可以详尽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上述特征,可以通过参照各方面(其中一些方面在附图中示出)获得对上文简要概述的发明内容的更加具体的描述。然而,要注意的是,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典型的方面并且因此不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因为说明书可以承认其他同等有效的方面。不同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可标识相同或相似的元素。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无线网络的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无线网络中基站与用户装备(UE)相通信的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长期演进(LTE)/新无线电(NR)类型I单面板码本设计的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N1,N2)和(O1,O2)的所支持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5至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类型I单面板码本的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反馈的最大比特数的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使用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相关联的示例的图。
图11至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各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个天线群相关联的示例的图。
图16至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双共相结构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各示例的图。
图20至图2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有利角属性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各示例的图。
图24至图3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各示例的图。
图3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NR多输入多输出(MIMO)类型I多面板码本设计的示例的图。
图3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NR MIMO类型I多面板码本设计的示例的图。
图3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Ng,N1,N2)和(O1,O2)的所支持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35至图3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各示例的图。
图37至图4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各示例的图。
图4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类型I多面板秩5至秩8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44至图5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的图。
图5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使用码本进行CSI报告相关联的示例过程的图。
图53是根据本公开的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示例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考附图更加充分地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然而,本公开内容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以及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贯穿本公开内容所呈现的任何特定的结构或功能。而是,提供这些方面以使得本公开内容将是透彻的和完整的,以及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传达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领会,本公开的范围旨在覆盖本文中所披露的本公开的任何方面,不论其是与本公开的任何其它方面相独立地还是组合地实现的。例如,可以使用本文中阐述的任何数量个方面来实现装置或实践方法。此外,本公开内容的范围旨在涵盖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之外或不同于本文中所阐述的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的其它结构、功能性、或者结构和功能性来实施的这样的装置或方法。应当理解,本文所公开的公开内容的任何方面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来体现。
现在将参考各种装置和技术来呈现电信系统的几个方面。这些装置和技术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并且通过各种框、模块、组件、电路、步骤、过程、算法等(统称为“元素”)在附图中示出。可以使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这些元素。这些元素是作为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强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
虽然在本文中可以使用一般与5G或新无线电(NR)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相关联的术语来描述方面,但是本公开的方面可以应用于其他RAT,诸如,3G RAT、4G RAT和/或5G以后的RAT(例如,6G)。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无线网络100的示例的图。无线网络100可以是或者可以包括5G(例如,NR)网络和/或4G(例如,长期演进(LTE))网络的元件以及其他示例。无线网络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110(示为BS110a、BS110b、BS110c和BS110d)、用户装备(UE)120或多个UE 120(示为UE 120a、UE 120b、UE 120c、UE 120d和UE 120e)、和/或其他网络实体。基站110是与UE 120通信的实体。基站110(有时被称为BS)可以包括例如NR基站、LTE基站、B节点、eNB(例如,在4G中)、gNB(例如,在5G中)、接入点、和/或传输接收点(TRP)。每个基站110可针对特定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术语“小区”可以指基站110的覆盖区域和/或服务于该覆盖区域的基站子系统。
基站110可以为宏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和/或另一类型的小区提供通信覆盖。宏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大的地理区域(例如,半径若干千米),并且可以允许由具有服务订阅的UE 120进行不受限制的接入。微微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并且可以允许由具有服务订阅的UE 120进行不受限制的接入。毫微微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小地理区域(例如,家庭)并且可以允许由具有与毫微微小区的关联的UE 120(例如,封闭订户群(CSG)中的UE 120)进行受限制的接入。用于宏小区的基站110可以称为宏基站。用于微微小区的基站110可以称为微微基站。用于毫微微小区的基站110可以称为毫微微基站或家庭基站。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BS110a可以是用于宏小区102a的宏基站,BS110b可以是用于微微小区102b的微微基站,并且BS110c可以是用于毫微微小区102c的毫微微基站。基站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小区。
在一些示例中,小区可能不一定是驻定的,并且小区的地理区域可以根据移动的基站110(例如,移动基站)的位置而移动。在一些示例中,基站110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回程接口(诸如直接物理连接或虚拟网络)使用任何合适的传输网络来在无线网络100中相互互连和/或互连到一个或多个其他基站110或网络节点(未示出)。
无线网络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继站。中继站是可从上游站(例如,基站110或UE 120)接收数据的传输并且向下游站(例如,UE 120或基站110)发送数据的传输的实体。中继站可以是能够为其它UE 120中继传输的UE 120。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BS110d(例如,中继基站)可以与BS110a(例如,宏基站)和UE 120d进行通信,以促成BS110a和UE 120d之间的通信。中继通信的基站110可被称为中继站、中继基站、中继等等。
无线网络100可以是异构网络,其包括不同类型的基站110,例如宏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中继基站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基站110可以具有不同的发射功率电平、不同的覆盖区域、和/或对无线网络100中的干扰的不同的影响。例如,宏基站可具有高发射功率电平(例如,5瓦到40瓦),而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和中继基站可具有较低发射功率电平(例如,0.1瓦到2瓦)。
网络控制器130可以耦合到基站110的集合或与基站110的集合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为这些基站提供协调和控制。网络控制器130可以经由回程通信链路与基站110进行通信。基站110还可以彼此之间直接进行通信,或者经由无线回程通信链路或有线回程通信链路来间接通信。
UE 120可以遍布无线网络100分布,并且每个UE 120可以是驻定的或移动的。UE120可以包括例如接入终端、终端、移动站和/或订户单元。UE 120可以是蜂窝电话(例如,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平板电脑、相机、游戏设备、上网本、智能本、超级本、医疗设备、生物计量设备、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眼镜、智能腕带、智能首饰(例如,智能戒指或智能手链))、娱乐设备(例如,音乐设备、视频设备、和/或卫星无线电)、交通工具组件或传感器、智能仪表/传感器、工业制造设备、全球定位系统设备、和/或被配置为经由无线介质进行通信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
一些UE 120可以被视为机器类型通信(MTC)或演进型或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UE。MTC UE和/或eMTC UE可包括例如机器人、无人机、远程设备、传感器、计量仪、监视器和/或位置标签,其可与基站、另一设备(例如,远程设备)或某个其他实体进行通信。一些UE 120可以被视为物联网(IoT)设备,和/或可以被实现为NB-IoT(窄带IoT)设备。一些UE120可被认为是客户场所装备。UE 120可被包括在外壳的内部,该外壳容纳UE 120的组件,诸如处理器组件和/或存储器组件。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组件和存储器组件可被耦合在一起。例如,处理器组件(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组件(例如,存储器)可以操作地耦合、通信地耦合、电子地耦合、和/或电气地耦合。
一般而言,给定的地理区域中可以部署任意数量的无线网络100。每个无线网络100可以支持特定的RAT,并且可以在一个或多个频率上操作。RAT可被称为无线电技术、空中接口等等。频率可被称为载波、频率信道等等。在给定的地理区域中每个频率可以支持单个RAT以避免不同RAT的无线网络之间的干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部署NR或5G RAT网络。
在一些示例中,两个或更多个UE 120(例如,示为UE 120a和UE 120e)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侧链路信道直接进行通信(例如,不使用基站110作为媒介来与彼此进行通信)。例如,UE 120可以使用对等(P2P)通信、设备到设备(D2D)通信、交通工具到万物(V2X)协议(例如,其可以包括交通工具到交通工具(V2V)协议、交通工具到基础设施(V2I)协议、或交通工具到行人(V2P)协议)、和/或网状网络来进行通信。在这样的示例中,UE 120可以执行调度操作、资源选择操作和/或本文中其他地方描述为由基站110执行的其他操作。
无线网络100的设备可以使用电磁频谱进行通信,电磁频谱可以根据频率或波长被细分为各种类别、频带、信道等。例如,无线网络100的设备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操作频带进行通信。在5G NR中,两个初始操作频带已被标识为频率范围指定FR1(410MHz–7.125GHz)和FR2(24.25GHz–52.6GHz)。应当理解的是,尽管FR1的一部分大于6GHz,但是在各种文档和文章中,FR1经常(可互换地)被称为“亚6GHz”频带。关于FR2,有时发生类似的命名问题,FR2在文档和文章中通常(可互换地)被称为“毫米波”频带,尽管不同于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标识为“毫米波”频带的极高频(EHF)频带(30GHz-300GHz)。
FR1与FR2之间的频率通常被称为中频带频率。最近的5G NR研究已将用于这些中频带频率的操作频带标识为频率范围指定FR3(7.125GHz–24.25GHz)。落在FR3内的频带可以继承FR1特性和/或FR2特性,因此可以有效地将FR1和/或FR2的特征扩展到中频带频率。此外,当前正在探索更高频带以将5G NR操作扩展到52.6GHz之外。例如,三个更高的操作频带已经被标识为频率范围指定FR4a或FR4-1(52.6GHz–71GHz)、FR4(52.6GHz–114.25GHz)和FR5(114.25GHz–300GHz)。这些较高频带中的每一者都落在EHF频带内。
考虑到以上示例,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应当理解的是,如果在本文中使用术语“亚6GHz”等,则该术语可以广义地表示可以低于6GHz、可以在FR1内或者可以包括中频带频率的频率。此外,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应当理解的是,如果在本文中使用术语“毫米波”等,则该术语可以广义地表示可以包括中频带频率、可以在FR2、FR4、FR4-a或FR4-1和/或FR5内或者可以在EHF频带内的频率。考虑了可以修改被包括在这些工作频带(例如,FR1、FR2、FR3、FR4、FR4-a、FR4-1和/或FR5)中的频率,并且本文所描述的技术适用于那些所修改的频率范围。
在一些方面,UE(例如,UE 120)可以包括通信管理器140。如本文中在更详细描述的,通信管理器140可以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该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该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附加地或另选地,通信管理器140可执行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
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1。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1所描述的不同。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在无线网络100中的基站110与UE 120相通信的示例200的图。基站110可配备有天线234a至234t的集合,诸如T个天线(T≥1)。UE 120可配备有天线252a至252r的集合,诸如R个天线(R≥1)。
在基站110处,发射处理器220可以从数据源212接收旨在用于UE 120(或UE 120的集合)的数据。发射处理器220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从UE 120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来为该UE 120选择一个或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基站110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为UE 120选择的MCS来处理(例如,编码和调制)用于UE 120的数据,并且为UE 120提供数据码元。发射处理器220可以处理系统信息(例如,用于半静态资源划分信息(SRPI))和控制信息(例如,CQI请求、准予、和/或上层信令),并且提供开销码元和控制码元。发射处理器220可生成用于参考信号(例如,因小区而异的参考信号(CRS)或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同步信号(例如,主同步信号(PSS)或辅同步信号(SSS))的参考码元。发射(TX)多输入多输出(MIMO)处理器230可在适用的情况下对数据码元、控制码元、开销码元和/或参考码元执行空间处理(例如,预编码),并且可将输出码元流的集合(例如,T个输出码元流)提供给对应的调制解调器232的集合(例如,T个调制器)(示为调制解调器232a至232t)。例如,每个输出码元流可被提供给调制解调器232的调制器组件(示为MOD)。每个调制解调器232可以使用相应的调制器组件来处理相应的输出码元流(例如,针对OFDM)以获得输出采样流。每个调制解调器232可以进一步使用相应的调制器组件来对输出采样流进行处理(例如,转换为模拟、放大、滤波和/或上变频),以获得下行链路信号。调制解调器232a至232t可经由对应的天线234的集合(例如,T个天线)(示为天线234a至234t)来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集合(例如,T个下行链路信号)。
在UE 120处,天线252的集合(示为天线252a至252r)可从基站110和/或其他基站1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可将所接收信号的集合(例如,R个所接收信号)提供给调制解调器254的集合(例如,R个调制解调器)(示为调制解调器254a至254r)。例如,每个接收的信号可被提供给调制解调器254的解调器组件(示为DEMOD)。每个调制解调器254可使用相应的解调器组件来调理(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和/或数字化)所收信号以获得输入采样。每个调制解调器254可使用解调器组件来进一步处理输入采样(例如,针对OFDM)以获得所接收码元。MIMO检测器256可获得来自调制解调器254的接收的码元,可以在适用的情况下对这些接收的码元执行MIMO检测,并且可以提供检测出的码元。接收处理器258可以处理(例如,解调和解码)所检测码元,可以将用于UE 120的所解码的数据提供给数据宿260,并且可以将所解码的控制信息和系统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280。术语“控制器/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其组合。信道处理器可以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参数、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参数、和/或CQI参数,以及其他示例。在一些示例中,UE 12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被包括在外壳284中。
网络控制器13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294、控制器/处理器290以及存储器292。网络控制器130可包括例如核心网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网络控制器130可经由通信单元294来与基站110通信。
一个或多个天线(例如,天线234a至234t和/或天线252a至252r)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一个或多个天线群、天线元件的一个或多个集合、和/或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等,或者可以被包括在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一个或多个天线群、天线元件的一个或多个集合、和/或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等内。天线面板、天线群、天线元件的集合、和/或天线阵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在单个外壳或多个外壳内)、共面天线元件的集合、非共面天线元件的集合、和/或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发射和/或接收组件(诸如,图2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
在上行链路上,在UE 120处,发射处理器264可以接收并处理来自数据源262的数据以及来自控制器/处理器280的控制信息(例如,用于包括RSRP、RSSI、RSRQ、和/或CQI的报告)。发射处理器264可生成用于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的参考码元。来自发射处理器264的码元可在适用的情况下由TX MIMO处理器266预编码,由调制解调器254进一步处理(例如,针对DFT-s-OFDM或CP-OFDM),并且发射给基站110。在一些示例中,UE 120的调制解调器254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在一些示例中,UE 120包括收发机。收发机可包括天线252、调制解调器254、MIMO检测器256、接收处理器258、发射处理器264和/或TX MIMO处理器266的任何组合。收发机可由处理器(例如,控制器/处理器280)和存储器282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的各方面(例如,参考图10至图53)。
在基站110处,来自UE 120和/或其他UE的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由天线234来接收,由调制解调器232(例如,调制解调器232的示为DEMOD的解调器组件)来进行处理,由MIMO检测器236来检测(在适用的情况下),并且由接收处理器238来进一步处理,以获得由UE 120发送的所解码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接收处理器238可将经解码数据提供给数据宿239并将经解码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240。基站110可包括通信单元244并且可经由通信单元244与网络控制器130进行通信。基站110可以包括调度器246,以调度一个或多个UE 120用于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通信。在一些示例中,基站110的调制解调器232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在一些示例中,基站110包括收发机。收发机可包括天线234、调制解调器232、MIMO检测器236、接收处理器238、发射处理器220和/或TX MIMO处理器230的任何组合。收发机可由处理器(例如,控制器/处理器240)和存储器242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的各方面(例如,参考图10至图53)。
基站110的控制器/处理器240、UE 120的控制器/处理器280和/或图2中的任何其他组件可以执行与使用码本进行CSI报告相关联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如本文中在别处更详细描述的。例如,基站110的控制器/处理器240、UE 120的控制器/处理器280和/或图2的任何其他组件可以执行或指导例如图52的过程5200和/或如本文所述的其他过程的操作。存储器242和存储器282可以分别存储针对基站110和UE 120的数据和程序代码。在一些示例中,存储器242和/或存储器282可包括存储用于无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指令(例如,代码和/或程序代码)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一个或多个指令当由基站110和/或UE 120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例如,直接执行,或在编译、转换和/或解释之后执行)时可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UE 120和/或基站110执行或指导例如图52的过程5200和/或如本文所述的其他过程的操作。在一些示例中,执行指令可包括运行指令、转换指令、编译指令、和/或解读指令等等。
在一些方面,UE(例如,UE 120)包括:用于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装置;和/或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该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该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的装置。用于UE执行本文描述的操作的装置可以包括例如通信管理器140、天线252、调制解调器254、MIMO检测器256、接收处理器258、发射处理器264、TX MIMO处理器266、控制器/处理器280或存储器282中的一者或多者。
虽然图2中的框被示为不同的组件,但是上文针对这些框描述的功能可以在单个硬件、软件或组合组件中或在组件的各种组合中实现。例如,关于发射处理器264、接收处理器258和/或TX MIMO处理器266所描述的功能可由控制器/处理器280执行或在控制器/处理器280的控制下执行。
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2。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2所描述的不同。
下行链路类型I单面板码本类型可以与2、4、8、12、16、24或32个端口以及秩1至秩8(或者秩1、秩2等等直到秩8)相关联。下行链路类型I多面板码本类型可以与8、16或32个端口以及秩1至秩4(或者秩1、秩2等等直到秩4)相关联。下行链路类型II码本类型可以与4、8、12、16、24或32个端口以及秩1至秩4相关联。下行链路类型II端口选择码本类型可以与4、8、12、16、24或32个端口以及秩1至秩4相关联。“秩”可以指示传输层的数量。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LTE/NR类型I单面板码本设计的示例300的图。
在LTE/NR类型I单面板码本中,对于二维天线阵列,可以定义由水平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和垂直离散傅里叶变换向量的克罗内克积生成的预编码向量。N1O1DFT向量可以与水平域相关联,并且N2O2向量可以与垂直域相关联,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水平域和垂直域中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并且O1和O2分别表示水平域和垂直域中的过采样因子。
在码本结构中,W=W1W2,其中W指示预编码矩阵(或预编码器)。另外,W1可以与波束群选择相关联。针对秩1,可以选择紧密间隔的水平DFT向量和垂直DFT向量。针对更高的秩(例如,秩2至秩4),可以选择水平DFT向量和垂直DFT向量的正交对。另外,W2可以与波束选择和不同极之间的共相相关联。在NR的情况下,用于高于8个Tx天线的秩3至秩4码本可以采用双共相结构。
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3。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3所描述的不同。
对于类型I单面板码本,可以定义各种码本参数。对于4个天线端口{3000,3001,3002,3003}、8个天线端口{3000,3001,…,3007}、12个天线端口{3000,3001,…,3011}、16个天线端口{3000,3001,…,3015}、24个天线端口{3000,3001,…,3023}和32个天线端口{3000,3001,…,3031},并且对于配置有设置为“类型I单面板”的更高层参数码本类型(codebookType)的UE,除了当层的数量υ∈{2,3,4}(其中υ是相关联的秩指示(RI)值)时,每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值可以对应于三个码本索引i1,1、i1,2、i2。当层的数量υ∈{2,3,4}时,每个PMI值可以对应于四个码本索引i1,1、i1,2、i1,3、i2。复合码本索引i1可由下式定义:
另外,量/>θp、um、vl,m和/>由下式给出:
θp=ejπp/4
N1和N2的值可以分别配置有更高层参数n1至n2。(N1,N2)的所支持配置可以与给定数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端口和(O1,O2)的对应值相关联。CSI-RS端口的数量PCSI-RS可以是2N1N2。另外,当N2的值等于1时,UE可以使用i1,2=0并且可以不报告i1,2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N1,N2)和(O1,O2)的所支持配置的示例400的图。如图4所示,根据CSI-RS天线端口的数量(PCSI-RS),可以配置(N1,N2)和(O1,O2)的对应值。CSI-RS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等于4、8、12、16、24或32。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4。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4所描述的不同。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类型I单面板码本的示例500的图。如图5所示,可以使用天线端口3000至2999+PCSI-RS为5层CSI报告定义类型I单面板码本。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5。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5所描述的不同。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类型I单面板码本的示例600的图。如图6所示,可以使用天线端口3000至2999+PCSI-RS为6层CSI报告定义类型I单面板码本。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6。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6所描述的不同。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类型I单面板码本的示例700的图。如图7所示,可以使用天线端口3000至2999+PCSI-RS为7层CSI报定义类型I单面板码本。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7。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7所描述的不同。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类型I单面板码本的示例800的图。如图8所示,可以使用天线端口3000至2999+PCSI-RS为8层CSI报告定义类型I单面板码本。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8。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8所描述的不同。
对于类型I单面板码本,PMI可以由i1和i2信息组成,其中i1可以与宽带波束群选择相关联,并且i2可以与子带波束选择和不同天线极化之间的共相相关联。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反馈的最大比特数的示例900的图。如图9所示,可以为i1和i2反馈定义最大比特数。用于i1和i2反馈的最大比特数可以用于每个秩,诸如秩1至秩8。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9。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9所描述的不同。
对于下行链路类型I单面板码本类型和下行链路类型I多面板码本类型,可能需要关于秩5至秩8的改进设计。关于秩5至秩8的改进设计可能是由于小于或等于Tx天线的最小数量和/或Rx天线的最小数量的现有传输秩。在过去的系统中,设备具有小于或等于四个Rx天线,因此秩5至秩8的性能不太重要。在较新的系统中,考虑将更多数量的Rx天线用于移动设备和更大尺寸的设备,诸如利用5G NR的个人计算机和客户场所装备,因此与过去的系统相比,NR中的秩5至秩8MIMO性能更重要。
在本文所述的技术和装置的各个方面,UE可以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例如,UE可以选择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并且/或者UE可以从基站接收对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指示。UE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该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因此,与在没有由UE选择和/或由基站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情况下使用秩1至秩4类型I码本或先前的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相比,UE可以使用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来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从而提高性能(例如,增加吞吐量)。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使用码本进行CSI报告相关联的示例1000的图。如图10所示,示例1000包括UE(例如,UE 120)与基站(例如,基站110)之间的通信。在一些方面,UE和基站可以被包括在无线网络(诸如无线网络100)中。
如附图标记1002所示,UE可以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UE可以选择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而无需来自基站的输入。附加地或另选地,UE可以从基站接收对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指示。在一些方面,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可以是秩5类型I码本、秩6类型I码本、秩7类型I码本或秩8类型I码本中的一者。
在一些方面,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可以是单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另选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可以是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
在一些方面,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可以包括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可以为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定义共相因子。图11至图14中进一步示出了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
在一些方面,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可以包括:第一共相因子(或结构)该第一共相因子(或结构)应用于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和第二共相因子(或结构)(θp),该第二共相因子(或结构)应用于由与UE相关联的多个发射天线形成的不同天线群。图16至图19中进一步示出了第一共相因子和第二共相因子。
在一些方面,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可以包括第一整数值(k1)和第二整数值(k2),以提供满足阈值的不同波束之间的角距离,如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图20至图23中进一步示出了第一整数值和第二整数值。
在一些方面,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可以包括第一码本索引(i1,1)、第二码本索引(i1,2)和第三码本索引(i2)。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可以与宽带信道相关联并指示波束群。第三码本索引可以与子带信道相关联并指示从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第三码本索引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垂直域中天线元件的数量。图24至图31中进一步示出了第一码本索引、第二码本索引和第三码本索引。
在一些方面,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秩5至秩8类型I预编码器的级联。在一些方面,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可以与第一模式(模式1)相关联,其中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模式将相同的预编码器应用于不同的天线面板。在一些方面,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可以与第二模式(模式2)相关联。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模式,可以将第一预编码器应用于第一天线面板,并且可以将第二预编码器应用于第二天线面板。第一预编码器和第二预编码器可以针对与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相关联的每个极化应用相同的波束。第一预编码器可以针对与第一天线面板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应用第一共相因子,并且第二预编码器可以针对与第二天线面板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应用第二共相因子。图35至图42中进一步示出了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
在一些方面,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可以包括与16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第一天线配置集合和与32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第二天线配置集合。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可以不包括与8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天线配置。图43中进一步示出了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
在一些方面,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可以包括用于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的共相因子。作为另选方法,可以为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的每个波束指示共相因子,并在图44至图51中进一步示出。
如附图标记1004所示,UE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UE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在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的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来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UE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在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的第一共相因子和第二共相因子来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UE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在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的第一整数值和第二整数值来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UE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在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第二码本索引和第三码本索引来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UE可以使用单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或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来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
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10。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10所描述的不同。
在一些方面,关于类型I单面板秩5至秩8码本增强,富散射MIMO信道可以为用于高秩传输的不同波束路径提供不同的相位变化。PMI的最大比特数可以对应于等于一的秩(如图9所示)。当考虑动态秩自适应时,可以针对秩1的情况准备PMI反馈,使得可以使用备用比特针对秩5至秩8的情况准备i2反馈。另外,考虑这种富散射和用于i2反馈的备用比特,可以通过采用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来增强秩5至秩8码本,这可以利用用于i2反馈的附加比特来实现。
在一些方面,可以采用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来定义秩5至秩6码本,其中i2=[i2, 1i2,2i2,3]。在一些方面,为了减少i2比特宽度,i2,1、i2,2和i2,3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被限制为0。或者,可以定义i2,1=i2,2或i2,2=i2,3的限制。在一些方面,可以采用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来定义秩7至秩8码本,其中i2=[i2,1i2,2i2,3i2,4]。在一些方面,为了减少i2比特宽度,i2,1、i2,2、i2,3和i2,4中的一者、两者或三者可以被限制为0。或者,可以定义i2,1=i2,2和i2,3=i2,4的限制。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1100的图。如图11所示,可以为具有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的5层CSI报告定义码本。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例如,为秩5的5个波束)定义特定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11。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11所描述的不同。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1200的图。如图12所示,可以为具有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的6层CSI报告定义码本。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例如,为秩6的6个波束)定义特定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12。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12所描述的不同。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1300的图。如图13所示,可以为具有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的7层CSI报告定义码本。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例如,为秩7的7个波束)定义特定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13。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13所描述的不同。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1400的图。如图14所示,可以为具有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的8层CSI报告定义码本。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例如,为秩8的8个波束)定义特定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14。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14所描述的不同。
在一些方面,当Tx天线的数量相对较大时,获得较高秩传输的可能性可能增加。当Tx天线的数量相对较大时,天线端口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群。当数量相对较大的Tx天线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群时,多个天线群的不同天线群之间的附加相位对准可以提供改善的波束成形增益。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个天线群相关联的示例1500的图。
如附图标记1502所示,可以将多个Tx天线分成第一天线群和第二天线群。第一天线群可以包括总共8个Tx天线的阵列,其中四个Tx天线在水平域中,两个Tx天线在垂直域中。类似地,第二天线群可以包括总共8个Tx天线的阵列,其中四个Tx天线在水平域中,两个Tx天线在垂直域中。
如附图标记1504所示,可以将多个Tx天线分成第一天线群和第二天线群。第一天线群可以包括总共8个Tx天线的阵列,其中两个Tx天线在水平域中,四个Tx天线在垂直域中。类似地,第二天线群可以包括总共8个Tx天线的阵列,其中两个Tx天线在水平域中,四个Tx天线在垂直域中。
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15。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15所描述的不同。
在一些方面,当考虑不同天线群的附加相位对准时,可通过采用双共相结构来增强秩5至秩8码本。双共相结构可以应用两个共相因子,其中第一共相结构可以应用于交叉极化,并且第二共相结构(θp)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
在一些方面,可以定义具有双共相结构的秩5至秩8码本,其中k1和k2可以被分别设置为O1和O2的整数倍,以使得预编码矩阵具有正交列。因此(k1,k2)可以从中固定,这可以由基站配置或由UE选择。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双共相结构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1600的图。如图16所示,可以为具有双共相结构的5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5,第一共相结构可以应用于交叉极化,并且第二共相结构(θp)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16。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16所描述的不同。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双共相结构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1700的图。如图17所示,可以为具有双共相结构的6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6,第一共相结构可以应用于交叉极化,并且第二共相结构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17。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17所描述的不同。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双共相结构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1800的图。如图18所示,可以为具有双共相结构的7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7,第一共相结构可以应用于交叉极化,并且第二共相结构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18。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18所描述的不同。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双共相结构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1900的图。如图19所示,可以为具有双共相结构的8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8,第一共相结构可以应用于交叉极化,并且第二共相结构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19。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19所描述的不同。
在一些方面,高秩传输通常可以发生在富散射MIMO信道中,这些信道可以具有多个不同的波束路径,这些波束路径具有相对较大的角度扩展。从码本的角度来看,富散射MIMO信道可被转换为具有正交列的预编码矩阵,这些正交列彼此之间具有相对较大的角距离。不同列之间的角距离可以与DFT矢量索引的差有关,并且当DFT向量索引的差是水平域中O1的倍数和垂直域中O2的倍数时,可以保证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性。
在一些方面,预编码矩阵可以由用于水平域的DFT向量索引i11和i11+k1O1以及用于垂直域的DFT向量索引i12、i12+k2O2组成,其中k1>1或k2>1,可以产生适用于富散射MIMO信道的码本。例如,N1=N2=4和O1=O2=4可以产生16个水平波束索引和16个垂直波束索引。在水平域和垂直域两者中,索引0和索引8可以具有最大角距离。因此,k1=k2=2可以提供有利的码本性能。另外,和/>可以提供码本的有利角属性。这里,“有利角属性”可以指示用于不同层的不同波束之间的相对较大的角距离。
在一些方面,可以定义具有有利角属性的秩5至秩8码本,其中k1和k2可以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另外,k1和k2可以是固定数,例如 并且这可以由基站配置或由UE选择。在一些示例中,在码本中,k1和k2可以在不同层的不同波束之间提供相对较大的角距离,这可以提高较高秩传输(例如,秩5至秩8传输)的系统性能。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有利角属性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2000的图。如图20所示,可以为具有有利角属性的5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5,码本可以包括由基站配置或由UE选择的k1和k2,其可以在与码本中所指示的5个层相关联的不同波束之间提供相对较大的角距离。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20。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20所描述的不同。
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有利角属性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2100的图。如图21所示,可以为具有有利角属性的6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6,码本可以包括由基站配置或由UE选择的k1和k2,其可以在与码本中所指示的6个层相关联的不同波束之间提供相较大的角距离。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21。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21所描述的不同。
图2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有利角属性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2200的图。如图22中所示,可以为具有有利角属性的7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7,码本可以包括由基站配置或由UE选择的k1和k2,其可以在与码本中所指示的7个层相关联的不同波束之间提供相对较大的角距离。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22。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22所描述的不同。
图2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有利角属性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2300的图。如图23所示,可以为具有有利角属性的8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8,码本可以包括由基站配置或由UE选择的k1和k2,其可以在与码本中所指示的8个层相关联的不同波束之间提供相对较大的角距离。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23。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23所描述的不同。
在一些方面,除了共相能力之外,可以在i2报告中添加波束选择能力。换句话讲,码本可以被设计成使得i2从具有不同角属性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集合可以使用i1,1和i1,2来指示,其中i1,1、i1,2和i2与码本索引相关联。
在一些方面,针对N2>1,可以定义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秩5至秩8码本,并且当k1>1或k2>1时,这样的波束选择是可行的。在一些方面,针对N2=1,可以定义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秩5至秩8码本,并且当k1>1时,这样的波束选择是可行的。
图2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2400的图。如图24所示,针对N2>1,可以为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5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5并且针对N2>1,码本索引i2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波束选择能力来指示从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或者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值的选择)。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24。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24所描述的不同。
图2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2500的图。如图25所示,针对N2>1,可以为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6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6并且针对N2>1,码本索引i2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波束选择能力来指示从波束群中波束选择(或者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值的选择)。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25。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25所描述的不同。
图2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2600的图。如图26所示,针对N2>1,可以为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7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7并且针对N2>1,码本索引i2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波束选择能力来指示从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或者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值的选择)。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26。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26所描述的不同。
图2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2700的图。如图27所示,针对N2>1,可以为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8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8并且针对N2>1,码本索引i2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波束选择能力来指示从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或者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值的选择)。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27。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27所描述的不同。
图2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2800的图。如图28所示,针对N2=1,可以为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5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5并且针对N2=1,码本索引i2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波束选择能力来指示从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或者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值的选择)。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28。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28所描述的不同。
图2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2900的图。如图29所示,针对N2=1,可以为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6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6并且针对N2=1,码本索引i2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波束选择能力来指示从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或者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值的选择)。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29。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29所描述的不同。
图3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3000的图。如图30所示,针对N2=1,可以为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7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7并且针对N2=1,码本索引i2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波束选择能力来指示从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或者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值的选择)。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30。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30所描述的不同。
图3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3100的图。如图31所示,针对N2=1,可以为具有波束选择能力的8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8并且针对N2=1,码本索引i2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波束选择能力来指示从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或者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值的选择)。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31。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31所描述的不同。
图3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NR MIMO类型I多面板码本设计的示例3200的图。在NR类型I多面板码本中,可以定义多个天线面板(Ng)。每个天线面板可以与水平域中的N1个天线端口和垂直域中的N2个天线端口相关联。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32。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32所描述的不同。
在一些方面,NR-MIMO类型I多面板码本可以与模式1或模式2相关联。在NR-MIMO类型I多面板码本中,对于每个天线面板,可以应用类型I单面板预编码器的相同结构。在不同的天线面板之间,可以应用共相以实现面板间相干组合。
图3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NR MIMO类型I多面板码本设计的示例3300的图。
如附图标记3302所示,在模式1中,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与秩r相关联的第一天线面板,并且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与秩r相关联的第二天线面板。换句话讲,相同的预编码器可以应用于每个天线面板。在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之间,可以应用共相
如附图标记3304所示,在模式2中,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与秩r相关联的第一天线面板,并且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与秩r相关联的第二天线面板。预编码器A和预编码器A'可以针对关于两个天线面板的每个极化应用相同的波束,但针对关于两个天线面板的交叉极化应用不同的共相因子。此外,在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之间,可以应用共相(ap)。
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33。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33所描述的不同。
对于类型I多面板码本,可以定义各种码本参数。对于8个天线端口{3000,3001,…,3007}、16个天线端口{3000,3001,…,3015}和32个天线端口{3000,3001,…,3031},并且对于配置有被设置为“类型I多面板”的更高层参数码本类型的UE,Ng、N1和N2的值可以配置有更高层参数ng-n1-n2。(Ng,N1,N2)的所支持配置可以对应于给定数量的CSI-RS端口和(O1,O2)的对应值。CSI-RS端口的数量PCSI-RS可以等于2NgN1N2。另外,当Ng=2时,码本模式(codebookMode)可以被设置为“1”或“2”。当Ng=4时,码本模式可以被设置为“1”。
图3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Ng,N1,N2)和(O1,O2)的所支持配置的示例3400的图。如图34中所示,根据CSI-RS天线端口的数量(PCSI-RS),可以配置(Ng,N1,N2)和(O1,O2)的对应值。CSI-RS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等于8、16或32。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34。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34所描述的不同。
在一些方面,可以使用若干量来定义码本元素,这些若干量可以包括ap、bn、um和vl,m,并且可以由下式提供:
ap=ejπ/4ejπp/2
bn=e-jπ/4ejπn/2
另外,量和/>(Ng∈{2,4})可以由下式提供:
其中并且量/>和/>(Ng=2)可以由下式提供:/>
其中/>
在一些方面,关于秩5多面板码本设计,可以通过将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预编码器级联来构造多面板码本。可以定义秩5多面板码本,其中k1和k2可以被设置为固定值,例如k1=k2=1或 并且/>或k1和k2可以由基站配置或由UE选择。另外,预编码矩阵的列置换可能不会改变系统性能,使得所示设计的不同列置换所生成的码本可以是等效的设计。
图3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3500的图。如图35所示,可以为模式1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5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5,码本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或共相参数)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预编码器的级联。针对模式1,相同的预编码器(例如,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35。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35所描述的不同。
图3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3600的图。如图36所示,可以为模式2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5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5,码本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预编码器的级联。针对模式2,不同的预编码器(例如,预编码器A和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36。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36所描述的不同。
在一些方面,可以假设每个天线面板与秩5和2N1n2发射天线相关联,使得可以满足2n1n2≥5。
在一些方面,关于秩6多面板码本设计,可以定义秩6多面板码本,其中k1和k2可以被设置为固定值,例如k1=k2=1或并且/>或k1和k2可以由基站配置或由UE选择。与秩5多面板码本类似,通过所示设计的列置换所生成的秩6多面板码本可以是等效的设计。
在一些方面,可以假设每个天线面板与秩6和2N1N2发射天线相关联,使得可以满足2N1N2≥6。
图3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3700的图。如图37所示,可以为模式1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6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6,码本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预编码器的级联。针对模式1,相同的预编码器(例如,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37。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37所描述的不同。
图3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3800的图。如图38所示,可以为模式2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6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6,码本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预编码器的级联。针对模式2,不同的预编码器(例如,预编码器A和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38。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38所描述的不同。
在一些方面,关于秩7多面板码本设计,可以定义秩7多面板码本,其中k1和k2可以被设置为固定值,例如k1=k2=1或并且/>或k1和k2可以由基站配置或由UE选择。与秩5多面板码本类似,通过所示设计的列置换所生成的秩7多面板码本可以是等效的设计。
在一些方面,可以假设每个天线面板与秩7和2N1N2发射天线相关联,使得可以满足2N1N2≥7。
图3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3900的图。如图39所示,可以为模式1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7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7,码本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预编码器的级联。针对模式1,相同的预编码器(例如,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39。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39所描述的不同。
图4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4000的图。如图40所示,可以为模式2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7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7,码本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预编码器的级联。针对模式2,不同的预编码器(例如,预编码器A和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40。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40所描述的不同。
在一些方面,关于秩8多面板码本设计,可以定义秩8多面板码本,其中k1和k2可以被设置为固定值,例如k1=k2=1或并且/>或k1和k2可以由基站配置或由UE选择。与秩5多面板码本类似,通过所示设计的列置换所生成的秩8多面板码本可以是等效的设计。
在一些方面,可以假设每个天线面板与秩8和2N1N2发射天线相关联,使得可以满足2N1N2≥8。
图4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4100的图。如图41所示,可以为模式1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8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8,码本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预编码器的级联。针对模式1,相同的预编码器(例如,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41。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41所描述的不同。
图4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4200的图。如图42所示,可以为模式2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8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8,码本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预编码器的级联。针对模式2,不同的预编码器(例如,预编码器A和预编码器A’)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天线群。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42。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42所描述的不同。
图4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类型I多面板秩5至秩8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的示例4300的图。
如图43所示,根据CSI-RS天线端口(PCSI-RS)的数量,可以配置(Ng,N1,N2)和(O1,O2)的对应值。CSI-RS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等于16或32。类型I多面板秩5至秩8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针对与秩5和2N1N2发射天线相关联的每个天线面板满足2N1N2≥5,针对与秩6和2N1N2发射天线相关联的每个天线面板满足2N1N2≥6,针对与秩7和2N1N2发射天线相关联的每个天线面板满足2N1N2≥7,并且针对与秩8和2N1N2发射天线相关联的每个天线面板满足2N1N2≥8。
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43。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43所描述的不同。
在一些方面,关于秩5至秩8多面板码本设计,与先前描述的秩5至秩8多面板码本相比,可以使用不同的共相技术来定义秩5至秩8多面板码本。例如,不同的共相技术可以涉及包括针对秩5至秩8多面板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的共相因子,而不是仅包括针对秩5至秩8多面板码本中所指示的一些波束的共相因子。包括用于在秩5至秩8多面板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的共相因子可以提高与秩5至秩8多面板码本相关联的性能。
图4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4400的图。如图44所示,可以为模式1的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5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5,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应用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44。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44所描述的不同。
图4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4500的图。如图45所示,可以为模式2的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5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5,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应用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45。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45所描述的不同。
图4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4600的图。如图46所示,可以为模式1的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6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6,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应用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46。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46所描述的不同。
图4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4700的图。如图47所示,可以为模式2的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6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6,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应用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47。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47所描述的不同。
图4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4800的图。如图48所示,可以为模式1的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7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7,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应用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48。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48所描述的不同。
图4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4900的图。如图49所示,可以为模式2的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7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7,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应用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49。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49所描述的不同。
图5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5000的图。如图50所示,可以为模式1的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8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8,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应用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50。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50所描述的不同。
图5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与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CSI报告的码本相关联的示例5100的图。如图51所示,可以为模式2的具有不同共相技术的多面板天线配置中的8层CSI报告定义码本。针对秩8,可以为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应用共相因子。如上文所指示的,仅作为示例提供图51。其他示例可与关于图51所描述的不同。
图5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例如由UE执行的示例过程5200的图。示例过程5200是UE(例如,UE 120)使用码本执行与CSI报告相关联的操作的示例。
如图52所示,在一些方面,过程5200可以包括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框5210)。例如,UE(例如,使用图53中描绘的通信管理器140和/或确定组件5308)可以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如上所述。
如图52中进一步示出的,在一些方面,过程5200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框5220)。例如,UE(例如,使用图53中所描绘的通信管理器140和/或发射组件5304)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如上所述。
过程5200可以包括附加方面,诸如以下描述的和/或结合本文其他部分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过程的任何单个方面和/或方面的任何组合。
在第一方面,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是单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
在第二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相结合地,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其中为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定义了共相因子。
在第三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地,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共相因子,该第一共相因子应用于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和第二共相因子,该第二共相因子应用于从与UE相关联的多个发射天线形成的不同天线群。
在第四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地,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整数值和第二整数值,以提供满足阈值的不同波束之间的角距离,如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
在第五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地,过程5200包括从基站接收对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指示。
在第六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地,过程5200包括在UE处选择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
在第七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地,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码本索引、第二码本索引和第三码本索引,其中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与宽带信道相关联并指示波束群,并且第三码本索引与子频带信道相关联并指示从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
在第八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地,第三码本索引至少部分地基于垂直域中的天线元件的数量。
在第九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是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
在第十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秩5至秩8类型I预编码器的级联。
在第十一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与第一模式相关联,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模式将相同的预编码器应用于不同的天线面板;或者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与第二模式相关联,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模式将第一预编码器应用于第一天线面板并将第二预编码器应用于第二天线面板,其中第一预编码器和第二预编码器针对与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相关联的每个极化应用相同的波束,并且第一预编码器针对与第一天线面板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应用第一共相因子,并且第二预编码器针对与第二天线面板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应用第二共相因子。
在第十二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至第十一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包括与16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第一天线配置集合和与32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第二天线配置集合,并且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不包括与8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天线配置。
在第十三方面,单独地或与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结合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包括用于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的共相因子。
尽管图52示出了过程5200的示例框,但是在一些方面,过程5200可包括与图52中所描绘的框相比附加的框、更少的框、不同的框或以不同方式布置的框。附加地或另选地,可并行地执行过程5200的框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框。
图53是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示例装置5300的图。装置5300可以是UE,或者UE可包括装置5300。在一些方面,装置5300包括可(例如,经由一条或多条总线和/或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彼此通信的接收组件5302和发射组件5304。如图所示,装置5300可使用接收组件5302和发射组件5304与另一装置5306(诸如UE、基站或另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如图进一步所示,装置5300可包括通信管理器140。通信管理器140可包括确定组件5308等等。
在一些方面,装置5300可被配置为执行本文结合图10至图51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操作。附加地或另选地,装置5300可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过程,诸如图52的过程5200。在一些方面,装置5300和/或图53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包括结合图2描述的UE的一个或多个组件。附加地或另选地,图53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在结合图2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内实现。附加地或另选地,可以将该组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至少部分地实现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例如,可以将组件(或组件的一部分)实现为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指令或代码,并且可以由控制器或处理器执行以执行该组件的功能或操作。
接收组件5302可从装置5306接收通信,诸如参考信号、控制信息、数据通信或它们的组合。接收组件5302可将所接收的通信提供给装置5300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在一些方面,接收组件5302可以对所接收的通信执行信号处理(诸如滤波、放大、解调、模数转换、解复用、解交织、解映射、均衡、干扰消除或解码等等),并且可以向装置5300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提供所处理的信号。在一些方面,接收组件5302可包括结合图2描述的UE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调制解调器、解调器、MIMO检测器、接收处理器、控制器/处理器、存储器或它们的组合。
发射组件5304可向装置5306发射通信,诸如参考信号、控制信息、数据通信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些方面,装置5300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可生成通信,并且可将所生成的通信提供给发射组件5304以供发射到装置5306。在一些方面,发射组件5304可对所生成的通信执行信号处理(诸如滤波、放大、调制、数模转换、复用、交织、映射或编码等等),并且可将经处理的信号发射到装置5306。在一些方面,发射组件5304可包括结合图2描述的UE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调制解调器、调制器、发射MIMO处理器、发射处理器、控制器/处理器、存储器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些方面,发射组件5304可与接收组件5302并置在收发机中。
确定组件5308可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发射组件5304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CSI报告。接收组件5302可以从基站接收对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指示。
图53中所示的组件的数量和布置仅作为示例提供。实际上,可存在与图53中所示的那些相比附加的组件、更少的组件、不同的组件或以不同方式布置的组件。此外,图53中所示的两个或更多个组件可在单个组件内实现,或者图53中所示的单个组件可实现为多个分布式组件。附加地或另选地,图53中所示的一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执行被描述为由图53中所示的另一组组件执行的一个或多个功能。
下文提供本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的概述:
方面1:一种由用户装备(UE)执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
方面2:根据方面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是单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
方面3:根据方面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其中为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定义了共相因子。
方面4:根据方面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共相因子,所述第一共相因子应用于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和第二共相因子,所述第二共相因子应用于从与所述UE相关联的多个发射天线形成的不同天线群。
方面5:根据方面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整数值和第二整数值,以提供满足阈值的不同波束之间的角距离,如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
方面6:根据方面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用于所述秩5至秩8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还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对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指示。
方面7:根据方面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用于所述秩5至秩8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还包括在所述UE处选择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
方面8:根据方面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码本索引、第二码本索引和第三码本索引,其中所述第一码本索引和所述第二码本索引与宽带信道相关联并指示波束群,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码本索引与子带信道相关联并指示从所述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
方面9:根据方面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码本索引至少部分地基于垂直域中的天线元件的数量。
方面10:根据方面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是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
方面11:根据方面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秩5至秩8类型I预编码器的级联。
方面12:根据方面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与第一模式相关联,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模式将相同的预编码器应用于不同的天线面板;或者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与第二模式相关联,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模式将第一预编码器应用于第一天线面板并将第二预编码器应用于第二天线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器和所述第二预编码器针对与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和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相关联的每个极化应用相同的波束,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器针对与所述第一天线面板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应用第一共相因子,并且所述第二预编码器针对与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应用第二共相因子。
方面13:根据方面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包括与16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第一天线配置集合和与32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第二天线配置集合,并且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不包括与8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天线配置。
方面14:根据方面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包括用于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的共相因子。
方面15:一种用于在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和指令,所述指令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能够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装置执行根据方面1至14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的方法。
方面16: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方面1至14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的方法。
方面1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方面1至14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的方法的至少一个装置。
方面18:一种存储用于无线通信的代码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代码包括指令,所述指令能够由处理器执行以执行根据方面1至14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的方法。
方面19:一种存储用于无线通信的指令集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指令在由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设备执行根据方面1至14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的方法。
前述公开内容提供了例示说明和描述,但是并非旨在是详尽的或将方面限制到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可以根据上述公开内容进行修改和变型,或者可以从这些方面的实践中获得修改和变型。
如本文所用,术语“组件”旨在被广义地解释为硬件、和/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无论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他名称,“软件”都应当被广义地解释为意指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和/或函数以及其他示例。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处理器”被实现在硬件和/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中。将会清楚的是,本文描述的系统或方法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硬件和/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现。用于实现这些系统和/或方法的实际专用控制硬件或软件代码不限制各方面。因此,本文中没有参照特定的软件代码来描述系统和/或方法的操作和行为,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软件和硬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本文中的描述来设计以实现系统和/或方法。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取决于上下文,“满足阈值”可以指大于阈值、大于或等于阈值、小于阈值、小于或等于阈值、等于阈值、不等于阈值等的值。
尽管在权利要求中阐述了和/或在说明书中公开了特征的特定组合,但是这些组合并不是旨在限制各个方面的公开内容。这些特征中的许多特征可以以未在权利要求书中具体列举和/或未在说明书中公开的方式来进行组合。各个方面的公开包括与权利要求集中的每个其它权利要求相结合的每个从属权利要求。如本文所使用的,提到条目列表“中的至少一项”的短语,指代这些条目的任意组合(其包括单一成员)。作为示例,“a、b或c中的至少一个”意在涵盖a、b、c、a+b、a+c、b+c和a+b+c,以及与同一元素的倍数的任何组合(例如,a+a、a+a+a、a+a+b、a+a+c、a+b+b、a+c+c、b+b、b+b+b、b+b+c、c+c和c+c+c,或a、b和c的任何其他排序)。
本文使用的任何元素、动作或指令都不应被解释为关键或必要的,除非明确如此说明。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冠词“一(“a”和“an”)”旨在包括一个或多个项目,并且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互换使用。此外,如本文所用,冠词“所述(the)”旨在包括所提到的与冠词“所述(the)”相连的一个或多个条目,并且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互换使用。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集合”和“群”意在包括一个或多个项目,并且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可互换地使用。如果仅仅想要指一个条目,将使用短语“仅仅一个”或类似用语。而且,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拥有”、“有”等意在是开放性术语,其并不限制它们修饰的元素(例如,“拥有”A的元素还可以具有B)。此外,短语“基于”旨在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除非另外显式地声明。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当在一系列中使用时旨在是开放式的,并且可以与“和/或”互换使用,除非另有明确说明(例如,如果与“任一”或“只有一个”结合使用的话)。

Claims (30)

1.一种用于在用户装备(UE)处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器;和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并被配置为:
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是单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其中为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定义了共相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共相因子,所述第一共相因子应用于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和第二共相因子,所述第二共相因子应用于从与所述UE相关联的多个发射天线形成的不同天线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整数值和第二整数值,以提供满足阈值的不同波束之间的角距离,如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为了确定用于所述秩5至秩8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对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为了确定用于所述秩5至秩8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所述UE处选择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码本索引、第二码本索引和第三码本索引,其中所述第一码本索引和所述第二码本索引与宽带信道相关联并指示波束群,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码本索引与子带信道相关联并指示从所述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码本索引至少部分地基于垂直域中的天线元件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是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秩5至秩8类型I预编码器的级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与第一模式相关联,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模式将相同的预编码器应用于不同的天线面板;或者
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与第二模式相关联,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模式将第一预编码器应用于第一天线面板并将第二预编码器应用于第二天线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器和所述第二预编码器针对与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和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相关联的每个极化应用相同的波束,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器针对与所述第一天线面板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应用第一共相因子,并且所述第二预编码器针对与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应用第二共相因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包括与16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第一天线配置集合和与32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第二天线配置集合,并且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不包括与8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天线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包括用于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的共相因子。
15.一种由用户装备(UE)执行的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是单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用于所述秩5至秩8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还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对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指示。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用于所述秩5至秩8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还包括在所述UE处选择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因波束而异共相因子,其中为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定义了共相因子。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共相因子,所述第一共相因子应用于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和第二共相因子,所述第二共相因子应用于从与所述UE相关联的多个发射天线形成的不同天线群。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整数值和第二整数值,以提供满足阈值的不同波束之间的角距离,如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第一码本索引、第二码本索引和第三码本索引,其中所述第一码本索引和所述第二码本索引与宽带信道相关联并指示波束群,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码本索引与子带信道相关联并指示从所述波束群中的波束选择。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码本索引至少部分地基于垂直域中的天线元件的数量。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是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至少部分地基于具有面板共相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单面板秩5至秩8类型I预编码器的级联。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与第一模式相关联,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模式将相同的预编码器应用于不同的天线面板;或者
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与第二模式相关联,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模式将第一预编码器应用于第一天线面板并将第二预编码器应用于第二天线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器和所述第二预编码器针对与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和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相关联的每个极化应用相同的波束,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器针对与所述第一天线面板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应用第一共相因子,并且所述第二预编码器针对与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相关联的交叉极化应用第二共相因子。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包括与16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第一天线配置集合和与32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第二天线配置集合,并且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不包括与8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的天线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包括用于所述多面板秩5至秩8类型I码本中所指示的每个波束的共相因子。
29.一种存储用于无线通信的指令集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集包括:
一个或多个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指令在由用户装备(UE)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UE:
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
3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用于确定用于秩5至秩8类型I码本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装置;和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所述秩5至秩8类型I码本向基站执行秩5至秩8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装置。
CN202180101745.5A 2021-08-31 2021-08-31 使用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Pending CN1178823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15516 WO2023028803A1 (en) 2021-08-31 2021-08-31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using codebook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2304A true CN117882304A (zh) 2024-04-12

Family

ID=77821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1745.5A Pending CN117882304A (zh) 2021-08-31 2021-08-31 使用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049554A (zh)
CN (1) CN117882304A (zh)
WO (1) WO202302880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13682B2 (en) * 2012-05-18 2014-1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deword construction for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89426B2 (en) * 2017-04-25 2019-08-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er rank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49554A (ko) 2024-04-16
WO2023028803A1 (en)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02195A1 (en) Mode determination for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214843A1 (en) Low overhead and high accuracy channel state feedback using neural networks
US20220132350A1 (en)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reports for antenna panels
US20230088577A1 (en) Beamforming configurations
CN116210167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极化指示信令
US11569876B2 (en) Beam index reporting based at least in part on a precod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WO2023086706A1 (en) Communications using dynamic beam weights
US20230163822A1 (en) Beamforming for multi-apertur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ultiplexing based communication
EP4222884A1 (en) Polarization indication signaling
CN117882304A (zh) 使用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WO2023029032A1 (e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debooks
WO2023207264A1 (en)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criterion for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US20230216646A1 (en) Sub-b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allback
US11678317B2 (en) Subband-based measurement reporting
WO2023028981A1 (en) Techniques for codebook and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US11622288B2 (en) Indicating blockage events as a cause for changes in rank information or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WO2023133872A1 (en) Dynamic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configurations
WO2023206474A1 (en) Port groups for report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24098272A1 (en)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reporting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
WO2022077306A1 (en) Spatially diverse transmission in multi-apertur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ultiplexing based communication
WO2024031604A1 (en)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s with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 (trp) level power restrictions
US20230164581A1 (en) Beamforming architecture capability signaling
WO2023216126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rediction based on multi-segment doppler-domain spectrum distribution
US20220368395A1 (en) Beam group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CN117917020A (zh) 针对动态时分双工的自适应码本配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