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0886A - 数据包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包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0886A
CN117880886A CN202410088985.1A CN202410088985A CN117880886A CN 117880886 A CN117880886 A CN 117880886A CN 202410088985 A CN202410088985 A CN 202410088985A CN 117880886 A CN117880886 A CN 117880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warding
data packet
probability
target
target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889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龙
张秀燕
钱宏铭
宣臣超
邓志吉
刘明
齐冬莲
李辉
张伟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889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08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0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08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获取目标节点,在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之后,确定目标节点已接收到该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并根据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其中,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为目标节点按照接收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所设置的一组转发概率,目标节点将根据该第一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由于节点进行数据包重复转发导致无线网格网络中存在过多的冗余数据,进而带来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包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进行数据包转发时,处于该无线网格网络中的节点往往采用预先设置好的固定转发概率来进行多次转发,也即,节点无论第几次收到数据包,都会以相同的转发概率进行转发,这就造成了无线网格网络中的数据冗余现象,导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无线网格网络中由于数据包分发重复,出现数据冗余现象,进而导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包括: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其中,所述无线网格网络包括允许相互访问的一组节点,所述一组节点包括所述目标节点;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其中,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为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所设置的一组转发概率,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第i次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个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第i-1次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1个转发概率,i为大于1的正整数;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转发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其中,所述无线网格网络包括允许相互访问的一组节点,所述一组节点包括所述目标节点;响应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其中,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为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所设置的一组转发概率,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第i次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个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第i-1次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1个转发概率,i为大于1的正整数;传输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装置通过如下方式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大于或等于目标转发概率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节点开始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目标转发概率表示所述目标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随机生成的一个转发概率;在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小于所述目标转发概率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节点取消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装置通过如下方式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获取为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的转发窗口期,其中,所述转发窗口期表示为所述目标节点设置的转发时延,所述目标数据包被设置为在经过所述转发时延之后允许被所述目标节点转发;确定所述转发窗口期内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所述第一接收次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二接收次数,其中,所述第二接收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接收次数;根据所述第二接收次数从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二转发概率,其中,所述第二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在经过所述转发窗口期所指示的所述转发时延之后,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二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转发概率是所述转发窗口期内第n次确定的转发概率,所述转发窗口期内确定了n次转发概率,n为大于0的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装置用于通过如下方式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之后,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三接收次数,包括:所述第三接收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接收次数;根据所述第三接收次数从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三转发概率,其中,所述第三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转发概率;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三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装置用于通过如下方式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之后,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固定转发概率,包括:所述固定转发概率用于表示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为所述目标节点设置的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概率;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第四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四转发概率表示由所述第一转发概率与所述固定转发概率确定的,所述目标节点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实际转发概率。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初始转发概率,其中,所述初始转发概率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为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的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概率,所述初始转发概率由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第五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五转发概率表示由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和所述初始转发概率确定的,所述目标节点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实际转发概率。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其中,无线网格网络包括允许相互访问的一组节点,一组节点包括目标节点;响应于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根据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其中,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为目标节点按照接收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所设置的一组转发概率,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第i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个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第i-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1个转发概率,i为大于1的正整数;控制目标节点按照第一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达到了提高无线网格网络中的数据包转发效率的目的,实现了动态调整网络资源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由于无线网格网络中的数据冗余,导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其中,上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终端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移动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包的转发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首先,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名词或者术语适用于如下解释:
mesh网络:无线网格网络,一种将网络设备自动互联的网络技术。每一个在mesh网络的中的设备,都可以转发其它设备的数据,以解决两个需要互相通信的设备由于某些限制(如距离太远、无线干扰太多、需要备用线路),无法直接通信的问题。mesh网络可使用泛洪(flooding)或路由(routing)两种技术方式转发消息。使用路由方式可保证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多数协议都以该方式为基础。
蓝牙mesh技术:以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简称BLE)为基础的无线通信技术,解决了低功耗蓝牙只能一对一或一对多组网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可以多对多的,具有网状拓扑能力的无线网络通信能力的无线通信技术。蓝牙mesh网络中节点通过泛洪(Flooding)的路由方式与网络中的其它节点进行通信。通过中继节点的消息转发,蓝牙mesh网络中的节点可以和无线电范围之外的节点进行通信,极大的扩展了通信范围。然而普通的泛洪算法在节点部署密度较大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广播风暴问题:网络中存在过多的冗余数据,以及由此带来的数据包冲突,信道争用等现象。针对蓝牙mesh网络采用的泛洪算法研究已经成为蓝牙mesh网络的主要方向之一。
概率转发:为了控制mesh网络上的泛洪,在节点转发网络数据包时,固定或者实际地根据网络情况,统计出一个转发概率,根据该转发概率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结合图1所示,上述数据包的转发方法可以在终端设备108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1,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其中,无线网格网络包括允许相互访问的一组节点,一组节点包括目标节点;
S2,响应于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
S3,根据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其中,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为目标节点按照接收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所设置的一组转发概率,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第i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个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第i-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1个转发概率,i为大于1的正整数;
S4,控制目标节点按照第一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包的转发方法还可以通过服务器实现,或由终端设备和服务器共同实现。
上述仅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上述数据包的转发方法包括:
S202,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其中,所述无线网格网络包括允许相互访问的一组节点,所述一组节点包括所述目标节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无线网格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础无线网格网络、高级无线网格网络、混合无线网格网络、动态频谱接入无线网格网络等,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部署了多个节点,即上述的一组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组节点中,不同节点之间可以进行访问,也就是说,节点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其中,进行传输的数据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本、视频、图像等,处于上述一组节点中的节点还可以进行网络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监控网络状态,处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资源等。
示例性地,上述目标节点在某一时刻下接收到某一视频数据包,该视频数据包的发送方可以是与上述目标节点处于同一无线网格网络中的节点,也可以是与上述目标节点处于不同网络中的节点。
进一步地,上述无线网格网络还可以与云技术可以结合使用,形成无线网格云。无线网格云将无线网格网络中的节点和资源与云技术中的虚拟化和集中管理相结合,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网络服务。无线网格云可以提供更大规模的无线网络覆盖,支持更多的用户接入,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同时,无线网格云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调整资源分配,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性能。
其中,云技术(Cloud technology)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云计算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随着互联网、实时数据流、连接设备多样化的发展,以及搜索服务、社会网络、移动商务和开放协作等需求的推动,云计算迅速发展起来。不同于以往的并行分布式计算,云计算的产生从理念上将推动整个互联网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云安全(Cloud Security)是指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安全软件、硬件、用户、机构、安全云平台的总称。云安全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并发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
云安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云计算安全,主要研究如何保障云自身及云上各种应用的安全,包括云计算机系统安全、用户数据的安全存储与隔离、用户接入认证、信息传输安全、网络攻击防护、合规审计等;2.安全基础设施的云化,主要研究如何采用云计算新建与整合安全基础设施资源,优化安全防护机制,包括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超大规模安全事件、信息采集与处理平台,实现对海量信息的采集与关联分析,提升全网安全事件把控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3.云安全服务,主要研究各种基于云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的安全服务,如防病毒服务等。
S204,响应于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数据包可以用于传输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可以包括不限于图像、视频、文本等,上述目标数据包的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目标数据源地址、目标接收地址、端口号、数据长度、校验和以及实际传输的数据等,该目标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协议和应用进行定义和组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节点收到该目标数据包之后,可以将该目标数据包转发至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的接收节点,该接收节点可以是上述一组节点中除了目标节点之外的任一节点,在上述接收节点收到由上述目标节点转发的上述目标数据包之后,该接收节点仍然可以将上述目标数据包发送至上述目标节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节点获取到上述目标数据包之后,该目标节点将会记录收到该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为1,上述第一接收次数可以确定为1,在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上述目标节点第N次响应于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也即上述目标节点接收到了N次目标数据包,上述第一接收次数可以确定为N。
S206,根据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其中,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为目标节点按照接收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所设置的一组转发概率,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第i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个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第i-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1个转发概率,i为大于1的正整数;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处于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也就是说,上述目标节点的第一转发概率为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的某一个转发概率,其中,该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的转发概率个数与上述目标节点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一一对应,可以理解为,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总共有M个,M是个大于0的正整数,那么上述目标节点在第M次的第一转发概率可以确定为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的第M个转发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处于上述第一组节点中的节点可以配置相同的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也可以配置均不相同的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
例如,处于上述第一组节点中的节点A对应的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A节点第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100%,第2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87%,第3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56%;同样处于上述第一组节点中的节点B对应的第一组转发概率可以设置为:B节点第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70%,第2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50%,第3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50%;也可以设置为与A节点相同的第一组转发概率,即节点B对应的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B节点第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100%,第2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87%,第3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56%。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节点在第i-1次收到了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在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出该目标节点的转发概率,该转发概率即为上述第一转发概率,此时上述目标节点又一次接收到了第i次的上述目标数据包,再次根据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确定出该目标节点的转发概率,该转发概率将代替上述目标节点在第i-1次所确定出的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将当前第i次的转发概率重新确定为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并且第i次确定的转发概率数值比第i-1次确定的转发概率数值小,或者第i次确定的转发概率数值与第i-1次确定的转发概率数值相同。
S208,控制目标节点按照第一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节点在获取到了上述第一转发概率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是否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进行上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按照第一转发概率进行概率判决,包括但不限于:
假设目标节点确定上述第一转发概率为30%,若该目标节点在接收到目标数据包之后,随机生成一个转发概率为50%,第一转发概率小于这个转发概率,目标节点不会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反之,若目标节点在接收到目标数据包之后,随机生成一个转发概率为20%,此时,第一转发概率大于这个转发概率,上述目标节点将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目标节点进行上述目标数据包转发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动态频谱接入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第一节点转发频谱数据包:
S302,第一节点首次接收到频谱数据包;
S304,第一节点确定频谱数据包的转发时延为3分钟;
S306,第一节点首次接收到频谱数据包等待3分钟,确认第一节点只接收到了一次S1中提到的频谱数据包,在第一节点对应的第一组转发概率中挑选频谱数据包的接收次数为1对应的转发概率(80%),此时按照第一转发概率转发频谱数据包。
在又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目标节点进行上述目标数据包转发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网格云中的第二节点转发存储在云端的视频数据包:
S1,第二节点首次接收到视频数据包;
S2,第二节点确定视频数据包的转发时延为5分钟;
S3,第二节点首次接收到视频数据包之后已经等待了5分钟,确认第二节点在转发时延内接收到了两次S1中提到的视频数据包,在第二节点对应的第一组转发概率中挑选视频数据包的接收次数为2对应的转发概率(100%)作为第一转发概率;
S4,第二节点按照第一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视频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其中,无线网格网络包括允许相互访问的一组节点,一组节点包括目标节点;响应于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根据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其中,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为目标节点按照接收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所设置的一组转发概率,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第i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个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第i-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1个转发概率,i为大于1的正整数;控制目标节点按照第一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达到了提高无线网格网络中的数据包转发效率的目的,实现了动态调整网络资源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由于无线网格网络中的数据冗余,导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上述控制上述目标节点按照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包括:在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大于或等于目标转发概率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目标节点开始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其中,上述目标转发概率表示上述目标节点在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随机生成的一个转发概率;在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小于上述目标转发概率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目标节点取消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转发概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目标节点随机生成一个随机概率作为目标转发概率。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上述目标节点已经获取到了上述第一转发概率的情况下,可以将该第一转发概率与上述目标转发概率进行数值上的大小比较,若上述第一转发概率的数值大于或等于上述目标转发概率的数值,则上述目标节点可以对上述目标数据包进行转发,也即处于上述一组节点中除了上述目标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接收到来自上述目标节点发出的上述目标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按照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比较上述目标转发概率与上述第一转发概率的数值大小,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及具体应用环境来按照第一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
示例性地,若上述目标节点获取到的上述第一转发概率的数值小于上述目标转发概率的数值,上述目标节点不会对上述目标数据包进行转发,也即,处于上述一组节点中除了上述目标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无法接收到来自上述目标节点发出的上述目标数据包,进一步地,在上述目标节点获取到的第一转发概率的数值小于上述目标转发概率的数值的情况下,上述一组节点中除了上述目标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仍然可以获取到上述目标数据包,该目标数据包是由除了上述目标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发送的,可以来自于其他网络中的节点或者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的节点。
通过本实施例,采用在第一转发概率大于或等于目标转发概率的情况下,控制目标节点开始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在第一转发概率小于目标转发概率的情况下,控制目标节点取消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达到了对目标节点的转发行为进行动态调控的技术效果,从而实现了对无线网格网络中目标数据包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响应于上述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上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包括:获取为上述目标节点确定的转发窗口期,其中,上述转发窗口期表示为上述目标节点设置的转发时延,上述目标数据包被设置为在经过上述转发时延之后允许被上述目标节点转发;确定上述转发窗口期内上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的上述目标数据包的上述第一接收次数。
示例性地,上述转发窗口期的具体取值是随机生成的,本申请对该转发窗口期的具体数值取值不做限定。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节点已经确定上述第一接收次数之后,将获取上述目标节点用于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时延,该转发时延就是为了设置上述转发窗口期。
具体而言,上述目标节点在首次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之后,设置上述转发时延为5秒,即目标节点将等待5秒之后再根据上述第一转发概率来1确定是否对上述目标数据包进行转发,也即,目标节点在等待时长小于5秒时不会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接收次数可以理解为上述目标节点在转发窗口期内所接收到的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例如,转发时延为50秒,上述目标节点在首次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之后的50秒内,又再次接收到了49次目标数据包,那么上述第一接收次数将确定为50次。
通过本实施例,采用获取为目标节点确定的转发窗口期,确定转发窗口期内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的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的方式,实现了实时掌握数据传输情况的目的,进而优化数据传输策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响应于上述目标节点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获取上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二接收次数,其中,上述第二接收次数大于上述第一接收次数;根据上述第二接收次数从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二转发概率,其中,上述第二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在经过上述转发窗口期所指示的上述转发时延之后,控制上述目标节点按照上述第二转发概率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其中,上述第二转发概率是上述转发窗口期内第n次确定的转发概率,上述转发窗口期内确定了n次转发概率,n为大于0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节点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之后,该目标节点将会记录收到该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为n,上述第二接收次数可以确定为n,n为大于0的正整数,换句话说,上述目标节点是在确定了上述第一接收次数的情况下,才获取了上述第二接收次数。
示例性地,上述第二转发概率处于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也就是说,上述目标节点的第二转发概率为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的某一个转发概率,其中,上述第二转发概率的数值是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一转发概率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目标节点按照第二转发概率进行概率判决,在无线网格网络中未对目标数据包进行转发的情况下,处于上述一组节点中除了上述目标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无法接收到来自上述目标节点发出的上述目标数据包,然而,这一组节点中除了目标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仍然可以获取到上述目标数据包,该目标数据包是由除了上述目标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发送的,可以来自于其他网络中的节点或者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的节点。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假设第一组转发概率中包括:目标节点第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95%,第2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85%,第3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45%,处于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根据接收到了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来确定第一转发概率进而转发目标数据包的步骤,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S402,目标节点首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在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为95%;
S404,目标节点确定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时延为1分钟,即等待1分钟之后,目标节点对该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进行概率判决,决定是否转发目标数据包;
S406,目标节点判断转发窗口是否到期;
S408,转发窗口未到期,此时目标节点首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之后已经等待了30秒,该目标节点第2次接收到了上述目标数据包;
S410,目标节点再次判断转发窗口是否到期;
S412,转发窗口未到期,统计目标节点接收到的目标数据包次数为2,在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二转发概率为85%;
S414,按照85%进行概率判决;
S416,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
通过本实施例,采用响应于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第二接收次数,根据第二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二转发概率,在经过转发窗口期所指示的转发时延之后,控制目标节点按照第二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根据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来动态调整转发概率,达到了提高网络性能和效率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上述根据上述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上述目标节点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获取上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三接收次数,上述第三接收次数大于上述第一接收次数;根据上述第三接收次数从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三转发概率,其中,上述第三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一转发概率;控制上述目标节点按照上述第三转发概率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节点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之后,先确定了上述第一接收次数,之后第n次又接收到了上述目标数据包,才对上述第三接收次数进行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节点的第三转发概率为上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的某一个转发概率,其中,上述第三转发概率的数值是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一转发概率的。
示例性地,若上述目标节点按照第三转发概率进行概率判决,在无线网格网络中未对目标数据包进行转发的情况下,也即,处于上述一组节点中除了上述目标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无法接收到来自上述目标节点发出的上述目标数据包,然而,这一组节点中除了目标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仍然可以获取到上述目标数据包,该目标数据包是由除了上述目标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发送的,可以来自于其他网络中的节点或者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的节点。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假设第一组转发概率中包括:目标节点第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99%,第2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88%,第3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45%,根据第一组转发概率确定上述第三转发概率,按照第三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S1,目标节点首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在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为99%;
S2,目标节点确定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时延为1分钟,即等待1分钟之后,目标节点对该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进行判决,决定是否转发目标数据包;
S3,目标节点判断转发窗口是否到期;
S4,转发窗口未到期,此时目标节点首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之后已经等待了30秒,该目标节点第2次接收到了上述目标数据包;
S5,目标节点再次判断转发窗口是否到期;
S6,转发窗口未到期,统计目标节点接收到的目标数据包次数为2,在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三转发概率为88%;
S7,按照第三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
通过本实施例,采用响应于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第三接收次数,根据第三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三转发概率,在经过转发窗口期所指示的转发时延之后,控制目标节点按照第三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和目标数据传输的需求,提高网络环境健壮性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上述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之后,获取上述目标节点的固定转发概率,上述方法还包括:上述固定转发概率用于表示上述目标节点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为上述目标节点设置的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概率;控制上述目标节点按照第四转发概率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其中,上述第四转发概率表示由上述第一转发概率与上述固定转发概率确定的,上述目标节点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的实际转发概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转发概率的具体取值可以灵活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数值上的范围限定,可以理解为,上述固定转发概率的取值可以是100%,也可以是20%。
具体而言,上述目标节点在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可以选取预先设置的概率值作为上述固定转发概率,上述目标节点根据该固定转发概率及上述第一转发概率确定上述第四转发概率,进而决定是否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根据上述第一转发概率与上述固定转发概率确定上述第四转发概率的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将上述第一转发概率与上述固定转发概率的乘积确定为上述第四转发概率,将上述第一转发概率与上述固定转发概率的加权结果确定为上述第四转发概率等。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节点将获取到的上述固定概率与上述第一转发次数的乘积作为上述第四转发概率,也就是说,上述转发窗口期结束后,按照上述第四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例如,上述固定概率设置为100%,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取值为40%,上述第四转发概率即为40%。
在又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节点将获取到的上述固定概率与上述第一转发次数的加权结果作为上述第四转发概率,其中,上述固定概率与上述第一转发次数的权重参数可以灵活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数值上的范围限定,例如,上述固定概率设置为100%,权重参数设置为0.2,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取值为40%,权重参数设置为0.8,即上述第四转发概率为52%,按照上述第四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
进一步地,上述第四转发概率的确定方式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S1,目标节点首次收到目标数据包的概率为固定概率100%,确定转发时延为10秒;
S2,设置目标节点的一组转发概率中包括:目标节点第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90%,第2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80%,第3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40%;
S3,经过2秒之后,目标节点再次收到目标数据包概率,第一转发概率取值即为S2中提到的一组转发概率中的第2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80%);
S4,再经过2秒之后,目标节点第3次收到目标数据包概率,第一转发概率取值进行更新,此时第一转发概率为S2中提到的一组转发概率中的第3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40%);
S5,经过10秒之后,转发窗口期结束,此时将S4提出的第一转发概率确定为第四转发概率,即第四转发概率取值为(40%);
S6,按照上述实际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
通过本实施例,采用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之后,获取上述目标节点的固定转发概率,根据固定转发概率与第一转发概率确定第四转发概率,控制上述目标节点按照第四转发概率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方式,达到了提升整个无线网格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上述目标节点的初始转发概率,其中,上述初始转发概率用于指示上述目标节点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为上述目标节点确定的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概率,上述初始转发概率由上述目标数据包的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控制上述目标节点按照第五转发概率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其中,上述第五转发概率表示由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和上述初始转发概率确定的,上述目标节点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的实际转发概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初始转发概率的具体取值可以灵活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数值上的范围限定,上述目标节点可以根据上述初始转发概率来确定是否对接收到的上述目标数据包进行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节点在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上述目标数据包的信号接收强度来确定上述初始转发概率,可以理解为通过接收到的数据包的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或其他类似的度量来获取上述目标数据包的信号接收强度,并根据上述目标网格网络的特定需求和环境条件设定一个信号接收强度的阈值,该阈值可以用来判断是否将数据包转发,若上述目标数据包的信号接收强度高于阈值,则目标节点可以选择转发数据包;若上述目标数据包的信号接收强度低于或等于阈值,则目标节点可以选择不转发数据包,此外,本申请对上述目标节点对于上述初始转发概率的获取次数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上述初始转发概率的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根据上述目标数据包的信号接收强度来确定、根据节点的能量消耗来确定、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来确定、根据网络负载来确定等,还可以通过可调整转发概率的算法来确定最终的转发概率。
进一步地,上述转发概率的算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加权随机算法(WeightedRandom Algorithm)、加权轮询算法(Weighted Round Robin Algorithm)、加权最少连接数算法(Weighted Least Connection Algorithm)、哈希算法(Hash Algorithm)、最少延迟算法(Least Delay Algorithm)等,加权随机算法按照节点的权重来确定转发概率,权重越大的节点被选择的概率就越高;加权轮询算法按照节点的权重进行轮询,权重越大的节点被选择的次数就越多;加权最少连接数算法按照节点的权重和当前连接数来决定转发概率,连接数越少且权重越大的节点被选择的概率就越高;哈希算法根据请求的特定属性(如源IP地址)计算哈希值,并将请求按照哈希值映射到不同的节点上,保证相同的请求总是被转发到同一个节点;最少延迟算法根据节点的延迟情况来决定转发概率,延迟越低的节点被选择的概率就越高。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根据上述第一转发概率与上述固定转发概率确定上述第五转发概率的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将上述第一转发概率与上述固定转发概率的乘积确定为上述第五转发概率,将上述第一转发概率与上述固定转发概率的加权结果确定为上述第五转发概率等。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节点将获取到的上述固定概率与上述第一转发次数的乘积作为上述第五转发概率,也就是说,上述转发窗口期结束后,按照第五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例如,上述固定概率设置为100%,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取值为40%,即上述第五转发概率为40%。
在又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节点将获取到的上述固定概率与上述第一转发次数的加权结果作为上述第五转发概率,其中,上述固定概率与上述第一转发次数的权重参数可以灵活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数值上的范围限定,例如,上述固定概率设置为100%,权重参数设置为0.2,上述第一转发概率取值为40%,权重参数设置为0.8,即上述第五转发概率为52%。
进一步地,上述第五转发概率的确定方式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S1,目标节点首次收到目标数据包,根据该目标数据包的信号强度概率确定初始转发概率为100%,转发时延为10秒;
S2,设置目标节点的一组转发概率中包括:目标节点第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90%,第2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80%,第3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40%;
S3,经过2秒之后,目标节点再次收到目标数据包概率,再次根据该目标数据包的当前信号强度概率确定初始转发概率,将S1中确定的初始转发概率值确定为80%,第一转发概率取值即为S2中提到的一组转发概率中的第2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80%);
S4,再经过2秒之后,目标节点第3次收到目标数据包概率,第一转发概率取值进行更新,此时第一转发概率为S2中提到的一组转发概率中的第3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40%);
S5,经过10秒之后,转发窗口期结束,此时将S3提出的初始转发概率(80%)与S4提出的第一转发概率(40%)的乘积确定为第五转发概率,即第五转发概率取值为(32%);
S5,按照第五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
再例如,上述第五转发概率的确定方式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S1,目标节点首次收到目标数据包,根据该目标节点的最少延迟算法确定初始转发概率为100%,转发时延为10秒;
S2,设置目标节点的一组转发概率中包括:目标节点第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90%,第2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80%,第3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40%;
S3,经过2秒之后,目标节点再次收到目标数据包概率,再次根据该目标节点的当前的最少延迟算法确定初始转发概率,将S1中确定的初始转发概率值确定为60%,第一转发概率取值即为S2中提到的一组转发概率中的第2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转发概率(80%);
S4,经过10秒之后,转发窗口期结束,此时将S3提出的第一转发概率(80%)确定为第五转发概率,即第五转发概率取值为(80%);
S5,按照第五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
通过本实施例,采用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之后,获取上述目标节点的初始转发概率,根据初始转发概率与第一转发概率确定第五转发概率,控制上述目标节点按照第五转发概率在上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方式,使得节点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更为准确的转发决策。
上述仅是一种示例,本申请不做任何具体的限定。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具体说明:
mesh网络使用泛洪来传递数据包,使得某个数据包可以传遍整个网络。然而mesh网络上的数据包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数据包会导致冲突,减少带宽,增加延时、电量消耗,而且大多数的数据都是重复的,并没有带来其它额外的收益。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泛洪网络的数据包而言,越早的数据包,越有价值,越需要发送出去;越晚的数据包,价值越低,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这里的早晚,不是时间线上的先后,而是该数据包的第几次备份)。所以本申请会提高前几次数据包的转发概率,而抑制后面更多次数的重复数据包转发。
使用固定概率转发的数据包,(固定概率即转发概率指不随该数据包被接收次数变化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固定80%,或者接收到数据包的那一刻就计算了概率值、后续不再变化这2种),若上述固定概率值过大,对泛洪的控制效果就不好;若上述固定概率值过小,那么可能面临着节点不转发的结果,直接导致数据包丢失。
示例性地,一个101个节点的mesh网络(上述无线网格网络),假定每个节点都可以相互访问,每个包最多可以转发100次,假设固定转发概率是5%,那么mesh网络中存在的数据包平均值可以是5个,未转发概率为0.59%,由于网络存在101个节点,数据包的最大转发次数为100次,未转发概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未转发概率=(1-固定概率)100
再例如,固定转发概率为2%,那么mesh网络中存在的数据包的平均值可以是2个,未转发概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计算得到:
S1,计算常数1与固定概率2%的差值,即为98%;
S2,未转发概率即为(98%)100,即为13.26%。
进一步地,若需要减少未转发概率,就要增加mesh网络上的重复数据包期望值,也就是增加mesh网络中存在的数据包平均值;想要减少期望值(减少泛洪),就会增加未转发概率。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一种mesh网络技术中的概率转发控制技术,可以控制mesh网络中的节点转发数据包的概率。与其它的概率转发不同,现有方案是基于一个事先固定的转发概率或者在接收第一包就计算好的转发概率。本申请则是基于已接收的重复数据包次数的信息,实时更新尚未转发的数据包的概率,并按该概率转发数据包。在还未转发该数据包之前,每重复接收该数据包一次,就重新计算该数据包的转发概率。如果概率判决结果未能转发,就放弃数据包转发。如果依然可以转发,就等待下一次该重复的数据包接收或者转发窗口到期时进行转发,如图3所示,概率转发列表对应的是每次接收到该数据包时需要计算的转发概率。
具体而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一个单次转发列表来控制每一次转发。设置对应的单次转发概率列表为[p1,p2,p3,p4…pN],其中Pn代表第N次接收到该数据包时,需要重新计算的转发概率。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仿真软件对mesh网络中的泛洪进行模拟(不考虑数据包的冲突情况),假定一个101个节点的mesh网络,每个节点都可以相互访问,不考虑数据冲突,每个数据包可以进行100次转发。使用固定5%概率转发的数据状态下和叠加使用转发概率列表[100%,100%,100%,80%,80%,80%,50%,50%,50%,0%]进行转发。使用固定5%的转发概率时,mesh网络数据包期望为5个包,使用上述概率转发列表之后,第4包开始,转发概率出现下降,mesh网络平均使用包期望为2.495个。
如图5所示,图中横轴为mesh网络中出现的总包个数,纵轴为个包数出现的概率(最大为1)。实线为5%固定概率转发曲线图,虚线为在5%固定概率上叠加了一个单次的概率转发列表,其中,前四个计算出的转发概率实线与虚线重叠,也就是说,计算出的转发概率是相同的。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作为mesh泛洪控制的概率转发方案使用,也可以结合其它的概率转发算法使用。
示例性地,概率转发列表为[100%,80%,50%,...]:
S1,单独使用概率转发列表:
当节点第一次收到某个重复的数据包之后,按照100%在网络中转发,第二次收到之后,按照80%的概率在网络中转发,第三次收到之后,再在网络中50%在网络中转发,以此类推。
S2,结合特定的概率转发算法:
假定某个mesh网络支持某种实时计算的转发概率的算法,节点接收到这个数据包之后,根据该算法计算出该数据包的转发概率为80%,在转发概率判决之后,决定在100ms后进行转发。第10ms时,收到该数据包的备份,再次计算转发概率,因为第一次转发概率为100%,因此依然转发;第20ms时,收到第2个该数据包,则该数据包的再转发概率为80%,假定在转发概率判决之后,结果依然转发;在第30ms时刻,再次收到该数据包,则再转发概率为50%,再进行概率判决之后,结果还是转发。最后,在第100ms,该数据包被转发出去。
相比现有的mesh网络的概率转发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控制每一次接收到重复数据包时的转发概率,在不影响实际mesh网络数据包发送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显著减少mesh网络上的数据包总数,减少数据包的泛洪。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和各种概率转发算法同时使用,相当于对已有的概率转发算法进行2次计算概率。根据同一数据包不同的接收次数,为每一次接收重新赋予一个新的转发概率的方法,也即,前几次的转发概率大,后面的转发概率逐渐减少,从而达到保证网络通信而又减少网络泛洪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前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系统访问的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节点的数据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602,用于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其中,无线网格网络包括允许相互访问的一组节点,一组节点包括目标节点;
响应单元604,用于响应于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
确定单元606,用于根据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其中,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为目标节点按照接收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所设置的一组转发概率,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第i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个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第i-1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1个转发概率,i为大于1的正整数;
传输单元608,用于控制目标节点按照第一转发概率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目标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装置通过如下方式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大于或等于目标转发概率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节点开始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目标转发概率表示所述目标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随机生成的一个转发概率;在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小于所述目标转发概率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节点取消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装置通过如下方式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获取为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的转发窗口期,其中,所述转发窗口期表示为所述目标节点设置的转发时延,所述目标数据包被设置为在经过所述转发时延之后允许被所述目标节点转发;确定所述转发窗口期内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所述第一接收次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装置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二接收次数,其中,所述第二接收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接收次数;根据所述第二接收次数从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二转发概率,其中,所述第二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在经过所述转发窗口期所指示的所述转发时延之后,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二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转发概率是所述转发窗口期内第n次确定的转发概率,所述转发窗口期内确定了n次转发概率,n为大于0的正整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装置用于通过如下方式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之后,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三接收次数,包括:所述第三接收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接收次数;根据所述第三接收次数从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三转发概率,其中,所述第三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转发概率;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三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装置用于通过如下方式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之后,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固定转发概率,包括:所述固定转发概率用于表示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为所述目标节点设置的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概率;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第四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四转发概率表示由所述第一转发概率与所述固定转发概率确定的,所述目标节点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实际转发概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装置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初始转发概率,其中,所述初始转发概率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为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的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概率,所述初始转发概率由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信号接收强度确定;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第五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五转发概率表示由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和所述初始转发概率确定的,所述目标节点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实际转发概率。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其中,所述无线网格网络包括允许相互访问的一组节点,所述一组节点包括所述目标节点;
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
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其中,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为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所设置的一组转发概率,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第i次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个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第i-1次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1个转发概率,i为大于1的正整数;
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
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节点生成第一结果,其中,所述第一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在获取到所述目标数据包之后的操作;
在所述第一结果指示所述目标节点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节点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一组节点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由所述一组节点中除了所述目标节点的任一个节点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包括:
获取为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的转发窗口期,其中,所述转发窗口期表示为所述目标节点设置的转发时延,所述目标数据包被设置为在经过所述转发时延之后允许被所述目标节点转发;
确定所述转发窗口期内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所述第一接收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二接收次数,其中,所述第二接收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接收次数;
根据所述第二接收次数从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二转发概率,其中,所述第二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转发概率;
在经过所述转发窗口期所指示的所述转发时延之后,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二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转发概率是所述转发窗口期内第n次确定的转发概率,所述转发窗口期内确定了n次转发概率,n为大于0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三接收次数,其中,所述第三接收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接收次数;
根据所述第三接收次数从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三转发概率,其中,所述第三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转发概率;
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三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固定转发概率,其中,所述固定转发概率用于表示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为所述目标节点设置的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概率;
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第四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四转发概率表示由所述第一转发概率与所述固定转发概率确定的,所述目标节点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实际转发概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初始转发概率,其中,所述初始转发概率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情况下,为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的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概率,所述初始转发概率由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信号接收强度确定;
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第五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五转发概率表示由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和所述初始转发概率确定的,所述目标节点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实际转发概率。
8.一种数据包的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部署在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目标节点,其中,所述无线网格网络包括允许相互访问的一组节点,所述一组节点包括所述目标节点;
响应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到目标数据包,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已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第一接收次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次数从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确定第一转发概率,其中,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包括为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所设置的一组转发概率,所述第一组转发概率中第i次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个转发概率小于或等于第i-1次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i-1个转发概率,i为大于1的正整数;
传输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节点按照所述第一转发概率在所述无线网格网络中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410088985.1A 2024-01-22 2024-01-22 数据包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78808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8985.1A CN117880886A (zh) 2024-01-22 2024-01-22 数据包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8985.1A CN117880886A (zh) 2024-01-22 2024-01-22 数据包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0886A true CN117880886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80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88985.1A Pending CN117880886A (zh) 2024-01-22 2024-01-22 数据包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088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79879B1 (en) 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EP2537366B1 (en) Configuration of the operational state of delay-tolerant wireless devices based on network traffic level of a particular network sector
CN108476457A (zh) 在时隙化信道跳变网络中的分布式反应性资源和调度管理
US10687271B2 (en) Network accessing method
CN103685461A (zh) 一种集群管理装置、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
CN109150808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Okegbile et al. 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enhanced blockchain-enabled data sharing system: Latency and age of data package analysis
EP4305823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f a transmission policy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6936730A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tcp代理以及tcp客户端
KR20210143563A (ko)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단말에 Deterministic Communication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14641B (zh) 邻居表项释放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2437153A (zh) 一种设备联动处理方法及装置
AU2015261758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floor control on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the context of half-duplex communications
Gelenbe et al.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of signaling storms in mobile networks
Su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wireless blockchain IoT system
JP6117345B2 (ja) 処理性能低下を回避するメッセージシステム
CN117880886A (zh) 数据包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20230100981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quality of service parameter,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1869246B (zh) 消息传输的方法、ble设备和ble芯片
CN113613205B (zh) 一种适用于无线航空电子内部通信网络的入网机制
CN110166185B (zh) 音频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Yaakob et al. Distributed collision control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acket size f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be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periodic cellular-IoT communication with immediate release of radio resources
EP3896926A1 (en) Network device and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using same
Zhou et al. Goodput improvement for multipath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in cooperative relay‐based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