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73649A - 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73649A CN117873649A CN202410077296.0A CN202410077296A CN117873649A CN 117873649 A CN117873649 A CN 117873649A CN 202410077296 A CN202410077296 A CN 202410077296A CN 117873649 A CN117873649 A CN 1178736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gration
- data
- migrated
- database
- source h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0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0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02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4—Database migration suppor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47—Migration mechanis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62—Virtualisation aspects
- G06F3/0665—Virtualisation aspects at area level, e.g. provisioning of virtual or logical volum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9—Disk arrays, e.g. RAID, JBO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06F9/5077—Logical partitioning of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configuration of virtualized resour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06F2009/45562—Creating, deleting, cloning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06F2009/4557—Distribution of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Migration and load bala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源主机获取迁移任务请求,迁移任务请求包括目的主机的标识、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源主机根据迁移任务请求,确定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并根据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迁移策略,源主机生成与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并将配置模板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以供目的主机根据配置模板,在目的主机上创建目的虚拟机,以实现由目的虚拟机替换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源主机根据迁移策略,对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解决了对于复杂的数据类型在进行数据迁移过程中极易造成数据丢失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虚拟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系统数据规模的扩大以及云计算的高速发展,现有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机房的基础设施配置和整体容量大小逐渐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搬迁至具有更先进基础设施和更大容量的新机房,来保障客户业务的整体平稳运行是一种可靠的方案。
在机房搬迁过程中,需要将机房内虚拟机中的数据搬迁至新的存储设备或服务器上,现有技术中,虚拟机中的数据迁移主要包括冷迁移和热迁移两种方式。其中,冷迁移方式的主要原理是:首先需要关闭虚拟机,然后通过使用块迁移方式将系统盘数据、数据盘数据进行迁移,并不对内存数据进行迁移。热迁移的方式又称为动态迁移方式、在线迁移方式,主要原理是:在不关闭虚拟机的情况下,将虚拟机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至另一台物理服务器,并通过快速复制和共享存储技术,确保虚拟机迁移前后数据不变。
但是,冷迁移方式,由于需要关闭虚拟机才能实现迁移,因此会造成业务中断,从而影响用户的感知,即造成用户体验度相对较差。而热迁移方式虽然不需要关闭虚拟机,也不会导致业务中断,但是对于复杂的数据类型,只通过快速复制和共享存储技术极易造成数据的丢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冷迁移方式需要关闭虚拟机进行数据迁移,进而导致业务中断的问题以及采用热迁移方式对数据进行迁移时,对于复杂的数据类型,由于只采用快速复制和共享存储技术,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包括:
源主机获取迁移任务请求,所述迁移任务请求包括目的主机的标识、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
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任务请求,确定与所述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并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迁移策略;
所述源主机生成与所述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并将所述配置模板发送给所述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以供所述目的主机根据所述配置模板,在所述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上创建目的虚拟机,以实现由所述目的虚拟机替换所述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
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策略,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
在上述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类型为文件数据类型时,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策略,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包括:
所述源主机根据文件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迁移策略,采用存储底层虚拟化技术,将所述待迁移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存储设备中。
在上述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类型为数据库数据类型时,所述待迁移数据包括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每个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则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策略,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包括:
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数据库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迁移策略,确定所述目的虚拟机的运行状态;
所述源主机若确定所述运行状态不是预设的运行状态,则通过异构存储迁技术,将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存储设备中。
在上述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所述源主机若确定所述运行状态是所述预设的运行状态,则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的所述待迁移数据进行全量备份处理,以获取备份数据;
所述源主机创建与所述待迁移数据匹配的数据库配置参数,并将所述备份数据和所述数据库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目标存储设备中;其中,所述数据库配置参数包括数据库标识;
所述源主机向所述目标存储设备发送数据恢复指令,以供所述目标存储设备根据所述数据恢复指令,在所述目标存储设备中创建与所述数据库配置参数中的数据库标识对应的备份数据库,并将所述备份数据在创建的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恢复处理。
在上述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数据库配置参数还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组合:内存参数、存储参数和进程参数。
在上述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备份数据在创建的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恢复处理后,所述源主机确定在所述迁移存储设备的数据库中出现新增数据时,还包括:
所述源主机确定在所述迁移存储设备的数据库中出现新增数据时,生成与所述新增日志对应的归档日志;
所述源主机采用RMAN技术,将所述归档日志注册到备份数据库的目标备份数据库中,并将所述归档日志在所述目标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恢复;所述目标备份数据库与所述新增数据所在的数据库对应;
所述源主机利用RMAN技术,检验所述归档日志在所述目标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恢复后的数据库数据和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的所述待迁移数据的一致性。
在上述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策略,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完成后,还包括:
所述源主机采用Linux工具对所述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处理;
或者,
所述源主机采用所述Linux工具分别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挂载处理,并采用所述Linux工具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一致性判断。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迁移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所述源主机获取迁移任务请求,所述迁移任务请求包括目的主机的标识、待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
处理模块,用于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任务请求,确定与所述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并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迁移策略;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源主机生成与所述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并将所述配置模板发送给所述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以供所述目的主机根据所述配置模板,在所述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目标存储设备中创建目的虚拟机,以实现由所述目的虚拟机替换所述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策略,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源主机通过获取迁移任务请求,迁移任务请求包括目的主机的标识、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源主机根据迁移任务请求,确定与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并根据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迁移策略,源主机生成与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并将配置模板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以供目的主机根据配置模板,在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上创建目的虚拟机,以实现由目的虚拟机替换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源主机根据迁移策略,对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只采用单一的快速复制和共享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迁移,导致对于复杂的数据类型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的技术问题而言,本申请中源主机根据获取的迁移任务请求,确定与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并根据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迁移策略。另外,源主机生成与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并将配置模板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以触发目的主机根据配置模板,在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上创建目的虚拟机,以实现由目的虚拟机替换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同时,源主机可以根据上述迁移策略,对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由此既不会导致业务终端,也同时能实现对于不同的数据类型,设计不同的数据迁移策略,实现了数据的全面迁移,不会存在数据丢失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迁移的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二次条带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现有技术中虚拟机的数据迁移包括冷迁移和热迁移两种方式,但是采用冷迁移需要关闭虚拟机才能实现迁移,因此会造成业务中断,从而影响用户的感知,即造成用户体验度相对较差,采用热迁移方式虽然不需要关闭虚拟机,因此不会导致业务中断,但是对于复杂的数据类型,采用热迁移方式极易造成数据的丢失。
基于此,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在于如何提供一种新的数据迁移处理方法,通过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设计不同的迁移方式,而非局限于一种数据迁移方式,从而有效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发明是基于机房迁移大背景下的总和迁移方案,不只局限于某一种数据迁移方式,而是针对大型数据中心多样化的虚拟机系统的统筹考量,源主机位于源机房内,并且源主机上挂载有迁移存储设备,目的主机位于目的机房内,并且目的主机上挂载有目标存储设备,同时源主机通过SAN网络识别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
源主机在目标存储设备内创建卷组、逻辑卷和文件系统,以使得后续将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数据迁移至目标存储设备内进行管理和存储。
在源端机房和目的端机房之间建立IP二层网络,以使得后续在进行虚拟机迁移后保证虚拟机的IP地址不变,实现虚拟机的平滑迁移,并且使用IP二层网络可以在迁移过程中使用的应用更少,进而简化迁移流程,并且使用网络vlan技术对IP二层网络进行网络隔离,使得在虚拟机迁移过程中实现更快速和可靠的切换,从而缩短整体迁移时间,实现零感知的迁移效果。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源主机获取迁移任务请求,迁移任务请求包括目的主机的标识、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迁移任务请求包括目的主机的标识、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其中,目的主机的标识用于确定目的机房内的目的主机,迁移存储设备标识用于确定源主机设备挂载的众多迁移存储设备中用于SAN网络识别的迁移存储设备,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用于确定目的主机上挂载的众多目标存储设备中用于SAN网络识别的目标存储设备,源主机通过SAN网络可以将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数据发送至目标存储设备内。
步骤S102:源主机根据迁移任务请求,确定与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并根据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迁移策略。
在本实施例中,源主机根据迁移任务请求,确定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如文件数据类型和数据库数据类型,然后源主机根据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不同的迁移策略。
步骤S103:源主机生成与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并将配置模板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以供目的主机根据配置模板,在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上创建目的虚拟机,以实现由目的虚拟机替换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源主机通过虚拟机的管理软件生成与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然后将配置模板发送至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目的主机依据接收到的配置模板,在目的主机上创建目的虚拟机,其目的虚拟机和源虚拟机相同,因此可以实现由目的虚拟机替换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进而保证数据迁移过程中业务不中断。
S104:源主机根据迁移策略,对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源主机根据迁移策略,对迁移存储设备中的待迁移数据进行相应的迁移处理。
可选的,在对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后,可将源主机搬迁至目的机房内,源主机仍作为主用设备进行数据处理。
更为可选的,在对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之后,可对管理节点进行搬迁处理,管理节点作为监控和管理网络的重要设备,在源机房内有主管理节点和备用管理节点两台设备对源机房内的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当完成数据迁移后,将源机房内的备用管理节点迁移至目标机房内,验证备用管理节点可以正常使用后,再把主管理节点迁移至目的机房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源主机通过获取迁移任务请求,迁移任务请求包括目的主机的标识、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源主机根据迁移任务请求,确定与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并根据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迁移策略,源主机生成与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并将配置模板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以供目的主机根据配置模板,在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上创建目的虚拟机,以实现由目的虚拟机替换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源主机根据迁移策略,对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只采用单一的快速复制和共享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迁移,导致对于复杂的数据类型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的技术问题而言,本申请中源主机根据获取的迁移任务请求,确定与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并根据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迁移策略。另外,源主机生成与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并将配置模板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以触发目的主机根据配置模板,在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上创建目的虚拟机,以实现由目的虚拟机替换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同时,源主机可以根据上述迁移策略,对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由此既不会导致业务终端,也同时能实现对于不同的数据类型,设计不同的数据迁移策略,实现了数据的全面迁移,不会存在数据丢失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迁移的效率。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待迁移数据的类型为文件数据类型时,步骤S104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
步骤S201:源主机根据文件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迁移策略,采用存储底层虚拟化技术,将待迁移数据迁移至目标存储设备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源主机确定迁移存储设备内存储的数据为文件数据时,可选的,文件数据可以包括录音文件、电话通话记录、流量等数据。源主机采用第一迁移策略将迁移存储设备内存储的文件数据迁移至目标存储设备内,即通过存储底层虚拟化技术中的拷贝命令将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文件数据拷贝至目标存储设备内,以此完成数据迁移。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文件数据的存在形式简单,文件数据间没有依赖关系,故通过存储底层虚拟化技术中的拷贝命令即可将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文件数据迁移至目标存储设备中,采用拷贝命令迁移文件数据即可以保证文件数据的完整性,并且通过拷贝命令也可快速进行文件数据的迁移,提高了数据迁移的效率。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待迁移数据的类型为数据库数据类型时,步骤S104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
步骤S301:源主机根据数据库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迁移策略,确定目的虚拟机的运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待迁移数据的类型为数据库数据类型时,在将数据库数据存储至存储设备中时,可以采用二次条带技术,以使得后续读取和写入数据库数据时速度更快。具体的,图4为二次条带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采用该二次条带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为:将多个物理盘组合为一个组,形成一个更大的逻辑盘,将该逻辑盘分为两个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组,使用自动存储管理技术,使得数据库数据可以负载均衡的存储在每一个磁盘阵列上,完成一次条带,然后在数据写入逻辑盘时,即数据写入磁盘阵列时,将数据分为更小的数据块,均匀负载的写入逻辑单元内,即逻辑单元号(Logical Unit Number,LUN)均匀负载着数据,至此完成二次条带,提高了数据库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缩短了读取和写入数据库数据的时间,帮助存储设备实现负载均衡,解决了存储大量数据库数据进而在迁移时导致的高并发问题,实现迁移期间业务不间断。
基于此,当源主机确定迁移存储设备内存储的数据为上述的数据库数据时,源主机需要确定目的虚拟机的运行状态,即目的虚拟机是否需要7*24小时运行。
可选的,数据库可以采用MySQL关系数据库进行存储数据,更为可选的数据库内存储的数据可以为用户名、用户名下的业务以及用户每月的电话费用等有关联关系的数据。
步骤S302:源主机若确定运行状态不是预设的运行状态,则通过异构存储迁技术,将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迁移至目标存储设备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源主机确定虚拟机的运行状态不是预设的运行状态,即源主机确定虚拟机的运行状态不是7*24小时运行,即虚拟机运行有时间窗口,则在时间窗口内虚拟机不会产生任何数据,则在时间窗口内,源主机通过异构存储迁移技术,将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迁移至目标存储设备中,可选地,源主机在时间窗口内,通过短暂的停止逻辑卷的使用,源主机使用dd命令将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对应的物理卷上存储的数据复制至目标存储设备的物理卷上,以此完成数据库数据的迁移。
在本实施例中,当源主机确定待迁移的数据为数据库数据时,源主机再通过判断目的虚拟机的运行状态是否为7*24小时的运行状态,当判断出虚拟机的运行状态不是7*24小时的运行状态时,即目的虚拟机有时间窗口,则在时间窗口内,目的虚拟机不再运行产生新的数据,采用dd命令进行数据库数据的迁移,解决了停机窗口较短,需要迁移的数据量过大的情况,解决了复杂业务场景下迁移影响用户感知的问题。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在步骤301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501:源主机若确定运行状态是预设的运行状态,则对迁移存储设备中的待迁移数据进行全量备份处理,以获取备份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当源主机确定迁移存储设备内存储的数据为数据库数据时,源主机判断出目的虚拟机的运行状态为7*24小时的运行状态,则此时首先对迁移存储设备中的待迁移数据进行全量备份处理,并获取备份数据。
步骤S502:源主机创建与待迁移数据匹配的数据库配置参数,并将备份数据和数据库配置参数发送至目标存储设备中。
在本实施例中,源主机获取迁移存储设备内的待迁移数据的备份数据后,源主机创建与待迁移数据匹配的数据库配置参数,其中,数据库配置参数包括数据库标识,源主机再创建完与待迁移数据匹配的数据库配置参数后,将备份数据和数据库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目标存储设备中,可选的,可使用scp命令将备份数据和数据库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目标存储设备中。
可选地,数据库配置参数可以通过配置参数文件pfile的形式发送至目标存储设备中,更为可选地,数据库的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内存参数、存储参数和进程参数等,其中,内存参数用于配置数据库实例的内存使用情况,例如系统全局区(System Global Area,SGA)的大小、缓冲区缓存的大小,进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存储参数用于配置数据库的存储位置、大小和数量,以优化数据库的存储空间使用;进程参数用于配置数据库实例中的进程数量和配置,即用于数据库操作的后台进程和前台进程的数量以及每个进程的内存使用限制,以保证数据库能够高效地处理并发请求和任务。
步骤S503:源主机向目标存储设备发送数据恢复指令,以供目标存储设备根据数据恢复指令,在目标存储设备中创建与数据库配置参数中的数据库标识对应的备份数据库,并将备份数据在创建的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恢复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当源主机采用scp命令将备份数据和数据库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目标存储设备后,源主机向目标存储设备发送数据恢复指令,可选的,数据恢复指令可以为recover database,在目标存储设备中根据配置参数文件pfile进行数据库的恢复,即可根据数据库配置参数中的数据库标识创建备份数据库,更为可选的,源主机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类型和版本,选取配置参数内的内存参数、存储参数和进程参数内的一种或几种,在目标存储设备内创建对应的备份数据库,在创建对应的备份数据库后,源主机根据备份数据在创建对应的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的恢复。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迁移至目标存储设备中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源主机向目标存储设备发送数据恢复指令,以供目标存储设备根据数据恢复指令,在目标存储设备中创建与数据库配置参数中的数据库标识对应的备份数据库,并将备份数据在创建的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恢复处理后还包括:
源主机确定在迁移存储设备的数据库中出现新增数据时,生成与新增日志对应的归档日志。
在本实施例中,当源主机在对迁移存储设备中的待迁移数据进行全量备份后,迁移存储设备的数据库中又出现的新增数据,源主机生成与新增日志对应的归档日志,即源主机将新增的数据形成新增日志,并将新增日志作为归档日志进行后续数据的恢复工作。
源主机采用RMAN技术,将归档日志注册到备份数据库的目标备份数据库中,并将归档日志在目标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恢复。
在本实施例中,源主机采用RMAN技术,将新增日志对应的归档日志注册至备份数据库的目标备份数据库中,并将归档日志在目标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的恢复,目标备份数据库与新增数据所在的数据库对应。
源主机利用RMAN技术,检验归档日志在目标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恢复后的数据库数据和迁移存储设备中的待迁移数据的一致性。
在本实施例中,源主机若确定运行状态是预设的运行状态,则对迁移存储设备中的待迁移数据进行全量备份处理,以获取备份数据,然后源主机创建与待迁移数据匹配的数据库配置参数,并将备份数据和数据库配置参数发送至目标存储设备中,源主机向目标存储设备发送数据恢复指令,以供目标存储设备根据数据恢复指令,在目标存储设备中创建与数据库配置参数中的数据库标识对应的备份数据库,并将备份数据在创建的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恢复处理,由于虚拟机的运行时7*24小时,并没有时间窗口,故为了保证数据迁移的完整性,在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处理后,源主机确定在做备份数据后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数据库中是否有新增数据,若有新增数据,则生成与新增日志对应的归档日志,源主机采用RMAN技术,将归档日志注册到备份数据库的目标备份数据库中,并将归档日志在目标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恢复,源主机利用RMAN技术,检验归档日志在目标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恢复后的数据库数据和迁移存储设备中的待迁移数据的一致性,以保证数据迁移的完整性。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源主机根据迁移策略,对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完成后,如图6所示,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源主机采用Linux工具对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当源主机将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数据全部迁移至目标存储设备内后,源主机首先对目标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和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进行挂载,然后对目标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和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进行取样,并对目标存储设备内的这部分取样的文件系统进行测试是否可用,然后源主机采用Linux工具内的fsck命令对目标存储设备中的取样的文件系统进行检查,具体检查的内容为:核查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中的文件目录的大小是否一致、核查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数量是否一致、核查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中的权限是否一致以及核查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中的取样文件的大小是否一致,该目标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为源主机将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数据迁移至目标存储设备内的数据所对应的文件系统,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为待迁移数据对应的文件系统,采用fsck命令检查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的所有文件和目录,确认文件系统内的所有文件和目录是否正确存在并正确链接在一起,然后采用fsck命令可以进行修复文件系统的错误,进行重建损坏的文件和目录,并且采用fsck命令可以进行文件系统的维护,进行重新阻止文件系统内的数据,以优化性能和空间的使用。
步骤S602:源主机采用Linux工具分别对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挂载处理,并采用Linux工具对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一致性判断。
在本实施例中,当采用fsck命令对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处理后,源主机使用Linux工具内的mount命令将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和目标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挂载至源主机,然后使用Linux工具内的df命令比对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和目标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的大小和使用率,确保数据迁移的完整性。
更为可选的,当比对完迁移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和目标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的大小和使用率后,源主机可以利用rmdev–dl命令删除目标存储设备内的物理卷,该物理卷为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未使用的物理卷,以防止其他物理卷上有害信息对迁移至目标存储设备内的数据的影响,然后将目标存储设备挂载至目标主机上,目标主机根据源主机中的操作系统运行环境的参数进行配置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运行环境参数,目标主机根据迁移存储设备的文件系统对应的逻辑卷检查目标存储设备内的逻辑卷配置,然后将目标存储设备内的文件系统挂载至目标主机上,对于数据库数据的迁移,在文件系统挂载至目标主机上后,可以根据业务需求修改数据库的相关配置,例如修改数据库的相关内存大小,使得迁移后数据库的使用性能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源主机在对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完成后,源主机利用Linux工具中的fsck命令对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处理,进一步保证了数据迁移成功的准确性,源主机采用Linux工具中的mount命令分别对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挂载处理,并采用Linux工具df命令对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一致性判断,进一步保证了数据迁移的完整性。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71和处理模块72。其中,获取模块71,用于源主机获取迁移任务请求,迁移任务请求包括目的主机的标识、待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处理模块72,用于源主机根据迁移任务请求,确定与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并根据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迁移策略;处理模块72,还用于源主机生成与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并将配置模板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以供目的主机根据配置模板,在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目标存储设备中创建目的虚拟机,以实现由目的虚拟机替换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处理模块72,还用于源主机根据迁移策略,对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
本实施例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图1至图6任一的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效果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1和存储器82。其中,处理器81和存储器82通过总线83连接。
处理器8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的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设备中。
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应该理解,上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本申请的装置还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单元/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另外,若无特别说明,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单元/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模块集成在一起。上述集成的单元/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模块如果以硬件的形式实现时,该硬件可以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等。硬件结构的物理实现包括但不局限于晶体管,忆阻器等等。若无特别说明,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硬件处理器,比如CPU、GPU、FPGA、DSP和ASIC等等。若无特别说明,存储单元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磁存储介质或者磁光存储介质,比如,阻变式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Access Memory,R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增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EDRAM)、高带宽内存(High-BandwidthMemory,HBM)、混合存储立方(Hybrid Memory Cube,HMC)等等。
集成的单元/模块如果以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主机获取迁移任务请求,所述迁移任务请求包括目的主机的标识、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
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任务请求,确定与所述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并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迁移策略;
所述源主机生成与所述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并将所述配置模板发送给所述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以供所述目的主机根据所述配置模板,在所述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上创建目的虚拟机,以实现由所述目的虚拟机替换所述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
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策略,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类型为文件数据类型时,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策略,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包括:
所述源主机根据文件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迁移策略,采用存储底层虚拟化技术,将所述待迁移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存储设备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类型为数据库数据类型时,所述待迁移数据包括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每个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则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策略,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包括:
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数据库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二迁移策略,确定所述目的虚拟机的运行状态;
所述源主机若确定所述运行状态不是预设的运行状态,则通过异构存储迁技术,将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存储设备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源主机若确定所述运行状态是所述预设的运行状态,则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的所述待迁移数据进行全量备份处理,以获取备份数据;
所述源主机创建与所述待迁移数据匹配的数据库配置参数,并将所述备份数据和所述数据库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目标存储设备中;其中,所述数据库配置参数包括数据库标识;
所述源主机向所述目标存储设备发送数据恢复指令,以供所述目标存储设备根据所述数据恢复指令,在所述目标存储设备中创建与所述数据库配置参数中的数据库标识对应的备份数据库,并将所述备份数据在创建的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恢复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配置参数还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组合:内存参数、存储参数和进程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数据在创建的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恢复处理后,所述源主机确定在所述迁移存储设备的数据库中出现新增数据时,还包括:
所述源主机确定在所述迁移存储设备的数据库中出现新增数据时,生成与所述新增日志对应的归档日志;
所述源主机采用RMAN技术,将所述归档日志注册到备份数据库的目标备份数据库中,并将所述归档日志在所述目标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恢复;所述目标备份数据库与所述新增数据所在的数据库对应;
所述源主机利用RMAN技术,检验所述归档日志在所述目标备份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恢复后的数据库数据和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的所述待迁移数据的一致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策略,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完成后,还包括:
所述源主机采用Linux工具对所述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处理;
或者,
所述源主机采用所述Linux工具分别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挂载处理,并采用所述Linux工具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和目标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进行一致性判断。
8.一种数据迁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源主机获取迁移任务请求,所述迁移任务请求包括目的主机的标识、待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和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
处理模块,用于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任务请求,确定与所述迁移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的类型,并根据所述待迁移数据的类型,确定迁移策略;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源主机生成与所述源主机上配置的源虚拟机匹配的配置模板,并将所述配置模板发送给所述目的主机的标识对应的目的主机,以供所述目的主机根据所述配置模板,在所述目标存储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目标存储设备中创建目的虚拟机,以实现由所述目的虚拟机替换所述源虚拟机进行数据处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源主机根据所述迁移策略,对所述迁移存储设备中待迁移数据进行迁移处理。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77296.0A CN117873649A (zh) | 2024-01-18 | 2024-01-18 | 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77296.0A CN117873649A (zh) | 2024-01-18 | 2024-01-18 | 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73649A true CN117873649A (zh) | 2024-04-12 |
Family
ID=9058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077296.0A Pending CN117873649A (zh) | 2024-01-18 | 2024-01-18 | 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73649A (zh) |
-
2024
- 2024-01-18 CN CN202410077296.0A patent/CN11787364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02921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including committing a note to master and slave copies of a data volume based on sequential operation numbers | |
US8473462B1 (en) | Change tracking for shared disks | |
US855527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grating a selected set of virtual machines between volumes | |
US9400611B1 (en) | Data migration in cluster environment using host copy and changed block tracking | |
US10162722B2 (en) | Virtual machine aware repl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 |
US11099953B2 (en) | Automatic data healing using a storage controller | |
US7467268B2 (en) | Concurrent data restore and background copy operations in storage networks | |
US1029642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ve virtual incremental restoring of data from cloud storage | |
US7971013B2 (en) | Compensating for write speed differences between mirroring storage devices by striping | |
US812221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gration of data | |
US9354907B1 (en) | Optimized restore of virtual machine and virtual disk data | |
US8082411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gical unit substitution | |
US20110191555A1 (en) | Managing copy-on-writes to snapshots | |
US11861165B2 (en) | Object tiering in a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 |
US8140886B2 (e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storage access method volume data set recovery | |
US11226746B2 (en) | Automatic data healing by I/O | |
CN114416665B (zh) | 一种数据一致性检测和修复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 |
US10592453B2 (en) | Moving from back-to-back topology to switched topology in an InfiniBand network | |
US11435955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floading copy processing across 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NVMe) namespaces | |
US8850126B2 (en) | Exclusive access during a critical sub-operation to enable simultaneous operations | |
CN117873649A (zh) | 一种数据迁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347409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compression of data during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of mirrored storage resources | |
CN116339609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存储设备 | |
US11755426B2 (en) | Automatic recovery of locking filesystem shared between virtual tape library nodes | |
US11429495B2 (en) | Data recovery mechanisms in deduplication-enabled storage faciliti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