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8268A -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58268A CN117858268A CN202211201054.5A CN202211201054A CN117858268A CN 117858268 A CN117858268 A CN 117858268A CN 202211201054 A CN202211201054 A CN 202211201054A CN 117858268 A CN117858268 A CN 1178582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ms
- power
- random access
- transmissions
- pow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824892 Homo sapiens SOSS complex subunit B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824890 Homo sapiens SOSS complex subunit B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274486 Mus musculus Cited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2320 SPRY domain-containing SOCS box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2330 SPRY domain-containing SOCS box protein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96622 Smr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2734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678845 Homo sapiens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信令,包括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基于初始接收功率,确定网络设备的总目标接收功率;以及确定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M个波束上的N次传输的N个发射功率,N个发射功率对应的N个第一功率之和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N个第一功率为N个发射功率减去路损得到的功率。M个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完全相同,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大于或等于M。通过考虑不同波束的信号接收强度的差异,在不同的波束上使用不同的发射功率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能够提升网络设备处的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成功率,进而确保终端设备成功进行上行同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芯片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来获取上行同步,进而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如果终端设备仅使用一个随机接入信道时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那么由于高频传播损失大且易受环境影响,当终端设备距离网络设备较远和/或周边环境不利于信号传输时,网络设备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功率很大概率是小于预期值的,这将导致终端设备无法可靠地接入网络。因此,对于信号较差的终端设备,例如处于小区边缘等终端设备而言,可以通过多次发送随机接入序列的方式来补偿由于远距离而造成的路径损耗。在目前多次发送的方式中,每次的发射功率都是相同的,未考虑到不同次传输的差异,导致在网络设备处的合并功率仍小于预期值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能够用于终端设备在多个波束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通过考虑不同波束之间的信道差异,能够提高在网络设备处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功率。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终端设备的组成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执行,对此不作限定。以终端设备执行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信令,接收随机接入信令包括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终端设备基于初始接收功率,确定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总目标接收功率;以及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M个波束上的的N次传输的N个发射功率,N个发射功率对应N个第一功率,N个第一功率根据所述N个发射功率和所述M个波束上的路损确定,N个第一功率之和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M个波束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终端设备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同于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
以此方式,通过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波束上发送随机接入序列,能够提高在网络设备处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功率,避免因信号较差而导致的终端设备接入失败的情况。同时,对于多波束发送随机接入序列的情况,当多个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同时,在不同的波束上使用不同的发射功率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这样能够提升网络设备处的接收的成功率,进而确保终端设备能够成功地进行上行同步。
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第一功率通过所述N个发送功率减去所述M个波束上的路损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基于在M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确定在M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其中M个波束上传输次数之和为N,M个波束中的各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之和小于N。
以此方式,通过等效传输次数能够将不同波束的信号接收强度的差异归一化,从而在确定各个波束的发射功率的过程中,能够将波束的信道差异考虑进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N次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N个发射功率包括: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在M个波束上的总等效传输次数、在第一波束上的第一等效传输次数、以及第一波束的路损,确定在第一波束上单次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基于第一发射功率、第二波束的路损、在第二波束上的第二等效传输次数、以及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确定在第二波束上单次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二发射功率。
以此方式,基于等效传输次数来确定各个波束上的发射功率,能够针对各个波束的发射功率进行差异化配置。进一步的,可以确保在网络设备处的合并功率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与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之间的强度比值;基于在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以及强度比值,确定第二等效传输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N次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N个发射功率包括:确定M个波束中的K+1个波束和K个波束,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小于总目标接收功率,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大于或者等于总目标接收功率,其中,K+1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1个波束,K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个波束,或者K+1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1个波束,K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个波束;K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均为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为总目标接收功率减去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其中,第K+1个波束为K+1个波束中除K个波束之外的波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第K+1个波束上的路损、以及第K+1个波束上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传输次数,确定第K+1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
以此方式,可以使得信号接收强度高的K个波束使用该K个波束的最大发射功率,并且K+1个波束的合并功率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由于充分地利用了信号接收强度高的波束,这样能在满足总目标接收功率的情况下,使得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最小。
以此方式,可以使得信号接收强度低的K个波束使用最大发射功率,并且K+1个波束的合并功率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这样能在满足总目标接收功率的情况下,在弱波束上使用波束的最大发送功率,在强波束上减少功率,使得在网络设备处的每个随机接入信道时机上的功率比较接近,每个随机接入信道时机上的干扰功率都不会太大,因为能够保证干扰功率尽可能平均化,从而减小终端设备之间的彼此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终端设备使用N个发射功率,在M个波束上分别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以此方式,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多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来实现单个传输过程。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网络设备的组成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执行,对此不作限定。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令,随机接入信令包括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在M个波束上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N次传输,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网络设备确定N次传输的合并功率,其中合并功率不低于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总目标接收功率。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被配置为从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信令,接收随机接入信令包括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初始接收功率,确定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总目标接收功率;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确定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M个波束上的N次传输的N个发射功率,N个发射功率对应N个第一功率,N个第一功率为该通知装置按照N个发射功率减去路损得到的功率,N个第一功率之和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M个波束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该通信装置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同于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在M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确定在M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其中M个波束上传输次数之和为N,M个波束中的各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之和小于N。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在M个波束上的总等效传输次数、在第一波束上的第一等效传输次数以及第一波束的路损,确定在第一波束上单次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一发射功率;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发射功率、第二波束的路损、第一等效传输次数、在第二波束上的第二等效传输次数以及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确定在第二波束上单次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二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与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之间的强度比值;以及基于在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以及强度比值,确定第二等效传输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M个波束中的K+1个波束和K个波束,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小于总目标接收功率,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大于或者等于总目标接收功率,其中,K+1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1个波束,K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个波束,或者K+1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1个波束,K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个波束;K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均为该装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为总目标接收功率减去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其中,第K+1个波束为K+1个波束中除K个波束之外的波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在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K+1个波束上的路损、以及第K+1个波束上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传输次数,确定在第K+1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被配置为使用N个发射功率,在M个波束上分别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令,随机接入信令包括通信装置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以及接收模块,被配置为从终端设备接收在M个波束上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N次传输,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N次传输的合并功率,其中合并功率不低于该装置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总目标接收功率。
在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或将来自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在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或将来自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在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或使得上述第二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在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并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或使得上述第二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在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或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在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方面中的通信装置和至少一个第四方面中的通信装置。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令,随机接入信令包括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终端设备基于初始接收功率确定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总目标接收功率。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M个波束上N次传输的N个发射功率,N个发射功率对应N个第一功率,N个第一功率为终端设备按照N个发射功率减去路损得到的功率,N个第一功率之和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M个波束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终端设备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同于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示例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过程的示意交互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功率分配示意图的一个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功率分配示意图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功率分配示意图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以及
图9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根据任何适当的通信协议来实施,包括但不限于,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第四代(4G)、第五代(5G)、第六代(6G)等蜂窝通信协议、诸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等的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和/或目前已知或者将来开发的任何其他协议。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应用于遵循任何适当通信协议的通信系统,例如: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 Data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UMT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系统、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第五代系统或新无线电(New Radio,NR)、未来演进的第六代通信系统等等。
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说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这里的CU完成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的功能,还可以完成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的功能;DU完成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功能,还可以完成部分物理层或全部物理层的功能,有关上述各个协议层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相关技术规范。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宏基站,也可以是微基站或室内站,还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施主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以基站作为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例子进行描述。
终端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等。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辆、无人机、直升机、飞机、轮船、机器人、机械臂、智能家居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设备等。还可以包括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上网本、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或者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或者中继用户设备等。其中,中继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住宅网关(residential gateway,RG)。为方便描述,本申请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
终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
终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来获取上行同步,进而接入网络进行通信。随机接入可以包括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通常用于终端已经能成功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的情况。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示例流程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100的示意交互图,其涉及终端101和基站102。
参照图1,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随机接入前导110,即消息1(Msg1)。示例性地,终端101根据来自基站102的系统消息以及所选择的同步广播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and PBCH Block,SSB)的索引,随机地选择与该SSB索引相关联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ACHoccasion,RO)中的某个RO来发送前导,RO可以被理解为终端101用于随机接入的时频资源。在确定了RO后,终端101可以在所选择的RO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应注意的是,除非相反地指出,在本文中的前导和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可以互换使用,本申请对此不限定。
终端101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时,所使用的发射功率可以被表示为如下的式(1):
PPRACH=min{PCMAX,c(i),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PLc}[dBm]
(1)
在式(1)中,PCMAX,c(i)表示终端101在服务小区c的传输时机i上的最大发射功率,可以被简化表示为PCMAX。基站102可以为终端101配置最大发射功率的取值区间,一般地终端101可以将该最大发射功率取值为23dBm。在式(1)中,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表示基站102解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需要的目标功率阈值。在式(1)中,PLc表示路损估计,可以由终端101根据下行SSB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RSRP)通过计算并估计确定。具体而言,终端101可以通过将测量的下行信道接收到的SSB的RSRP和已知的RSRP(例如由基站102广播)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滤波来确定路损估计。本申请中,路损估计也可以被称为路径损耗、路损、或其他名称等,本申请对此不限定。
基站102向终端101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120,即消息2(Msg2)。具体而言,基站102在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之后,可以为终端101分配Msg2的时频资源以及Msg3的调度信息等。可选地,在Msg2(即RAR)中可以包括Msg3的调度信息,例如RAR上行链路授权信息。
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被调度的数据传输130,即消息3(Msg3)。示例性地,可以Msg2所指定的时频资源上发送Msg3,并且Msg3被承载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
基站102向终端101发送竞争解决消息140,即消息4(Msg4)。示例性地,Msg4主要用于冲突解决,当有存在多个不同的终端同时接入时,基站102需确定该次随机接入选择哪一个终端进行接入。
另外,在终端101的上行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行功率控制技术来实现较好的用户体验的覆盖性能。例如,由于终端与基站102之间的距离不同,其路损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地,距离基站102越近的终端(中心用户),其路径损耗越小,距离基站102越远的终端(边缘用户)其路径损耗越大。因此为了使边缘用户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这些终端通常会采用比中心用户较大的发射功率,进行上行发送,以补偿由于远距离传输造成的路径损耗,从而使得边缘用户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传输性能,即较好的传输速率。这样的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的上行发射功率不同的机制,就是通过上行功率控制技术实现的。但是,终端用于上行传输的功率不能超过其最大输出功率(Maximum Output Power,MOP)。最大输出功率例如前述式(1)中的最大发射功率PCMAX,c(i)。
如上所述,如果终端101仅使用一个RO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那么由于该传输易受环境影响,那么当终端101距离基站102较远和/或周边环境不利于传输时,基站102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功率将很大概率低于预期值,这可能会导致终端101无法可靠地接入基站102。尤其在毫米波通信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由于毫米波传播损失大,更容易出现终端101接入失败的情形。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方案,终端可以在至少两个波束上通过多次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方式来进行上行传输,并且多次传输的多个发射功率对应的多个第一功率之和满足基站的总目标接收功率,以此方式,能够提升覆盖能力,提升基站接收的成功率。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于其中的系统200的示意图。在系统200中,包括基站210、终端220-1和终端220-2(分别地或统称为终端220)。基站210和终端220能够进行彼此通信,例如基站210能够为终端220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基站210到终端220的传输链路称为下行链路(Downlink,DL),可以将终端220到基站210的传输链路称为上行链路(Uplink,UL)。例如,基站210可以向终端220发送下行链路信令,以指示上行资源和调整行为等。
应理解,图2所示的系统100仅是示意,本申请的实施例也可以被应用于其他场景,例如终端220与基站210之间可以直接通信或者可以经由其他的中继(relay)进行多跳传输,例如终端220可以处于双连接或多连接场景等。另外应理解,尽管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示出了两个终端220,但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限定,例如系统10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终端。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过程300的示意交互流程图。图3中涉及基站210和终端220。
312:基站210向终端220发送(310)随机接入信令。相应地,可理解,终端220接收(314)随机接入信令312。
具体的,随机接入信令可以包括基站210用于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例如,初始接收功率可以被表示为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可选地,该随机接入信令可以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指示信息。
320:终端220基于随机接入信令确定基站210的总目标接收功率。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终端220可以基于初始接收功率、重传次数以及重传时的功率爬升量来确定目标接收功率。示例性地,重传次数可以表示所有重传中的第几个重传过程,可以基于随机接入前导序列传输的计数器(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来确定重传次数。示例性地,可以将总目标接收功率表示为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将功率爬升量表示为powerRampingStep,那么可以通过下面的式(2)来确定总目标接收功率。
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
=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DELTA_PREAMBLE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1)×powerRampingStep (2)
在式(2)中,DELTA_PREAMBLE表示增量值。
330:终端220确定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M个波束上的N次传输的N个发射功率。
具体的,N个发射功率和N次传输一一对应。N个发射功率对应N个第一功率,且N个第一功率之和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N个第一功率可以是终端220按照N个发射功率减去路损得到的功率。可选地,N个第一功率可以对应于在基站210处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N个接收功率,N个第一功率之和可以对应于在基站210处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合并功率。
可理解的是,在不同的波束上的传输次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至少两个波束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第一波束上的传输次数为N1,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为N2,那么N1与N2可以相等或不相等。
一种可选的方式中,M个波束的信道条件不完全相同。可选的,信道条件为信号接收强度。也即,M个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完全相同。例如,M个波束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终端220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同于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N为小于或者等于M的整数。进一步可选的,该信号接收强度为RSRP。
为方便描述,M个波束中的第i个波束上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传输次数表示为Ni,i取1至M中的任意值。也即,M个波束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传输次数分别表示为N1至Nm。对于第i个波束而言,在该第i个波束上的Ni次传输中,每次的发射功率是相同的。下文中,如无相反指出,在第i个波束上的发射功率指的是在第i个波束上的单次传输的发射功率,即单次发射功率。
也就是说,在一个波束上,每一次传输的发射功率都相同。以M个波束中第i个波束为例,可以确定在第i个波束上的发射功率(例如Pi),那么在第i个波束上的Ni次传输,每一次的发射功率都是Pi。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220可以基于M个波束之间的信道条件的差别,来确定等效传输次数,进而基于等效传输次数来分别确定在各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220可以基于在每个波束上的传输次数来确定在每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以将M个波束中的一个波束作为参考波束,确定出该参考波束的等效传输次数,并根据其他波束和参考波束的信道条件差异,确定其他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例如,以M个波束中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为例,终端220可以确定第一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根据第二波束与第一波束之间的信道条件差异以及第二波束的传输次数,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第二等效传输次数,其中第二波束可以是M个波束中除第一波束之外的任一波束。
如果以第一波束作为参考波束,那么第一波束的第一等效传输次数等于第一波束的传输次数。或者理解为,第一波束上无需确定等效传输次数,而是将第一波束上的第一等效传输次数作为实际传输次数。例如,第一波束的传输次数为N1,那么第一等效传输次数也为N1。举例而言,第一波束可以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最高的波束。换句话说,第一波束可以为M个波束中的传输条件最好的波束。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当第一波束为参考波束时,终端可以根据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与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之间的强度比值、以及在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第二等效传输次数。可选地,第二等效传输次数小于在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举例而言,假设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为S1,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为S2,S2/S1等于0.5,则可以确定强度比值为0.5。假设在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例如称为第二传输次数)为N2,那么可以确定第二等效传输次数为强度比值与在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的乘积,即0.5×N2。以此方式,可以确定在每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各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之和小于N。例如,总等效传输次数可以被表示为numRepetitionPerPreambleAttempt_eq。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220可以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总等效传输次数、各个波束的等效传输次数、以及各个波束的路径损耗,来确定在各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
示例性地,可以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和总等效传输次数,来确定在第一波束上的第一发射功率,其中第一发射功率为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第一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具体而言,可以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和总等效传输次数,来确定在第一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并基于在第一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最大发射功率以及在第一波束上的路径损耗,来确定在第一波束上的第一发射功率。可选地,在第一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可以为与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第一功率。
如上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可以被表示为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总等效传输次数可以被表示为numRepetitionPerPreambleAttempt_eq,那么可以基于下面的式(3)来确定在第一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其中在第一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被表示为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1。
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1
=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
-10×log10(numRepetitionPerPreambleAttempt_eq) (3)
进一步地,假设最大发射功率被表示为PCMAX,在第一波束上的路径损耗被表示为PLC1,那么可以基于下面的式(4)来确定在第一波束上的第一发射功率(表示为P1):
P1=MIN{PCMAX,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1+PLC1} (4)
示例性地,可以基于第一发射功率、第一等效传输次数、第二等效传输次数、第一传输次数和第二传输次数,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第二发射功率,其中第二发射功率为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第二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可理解,第二波束可以为M个波束中除第一波束之外的任一波束。具体而言,可以基于第二等效传输次数与第一等效传输次数的比值、第二传输次数与第一传输次数的比值、以及在第一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1),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被表示为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2),并基于在第二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最大发射功率以及在第二波束上的路径损耗,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第二发射功率。可选地,在第二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可以为与第二发射功率对应的第一功率。
举例而言,假设第一等效传输次数被表示为num_eq_1,第二等效传输次数被表示为num_eq_2,那么可以通过式(5)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
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2
=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1×(num_eq_2/num_eq_1)×(N2/N1)(5)
进一步地,假设最大发射功率被表示为PCMAX,在第二波束上的路径损耗被表示为PLC2,那么可以基于下面的式(6)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第二发射功率(表示为P2):
P2=MIN{PCMAX,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2+PLC2} (6)
可理解,上述的P1表示在第一波束上进行单次传输的发射功率,P2表示在第二波束上进行单次传输的发射功率。另外应注意的是,尽管上面结合式(3)至式(6)描述了基于等效传输次数来确定在各个波束上的发射功率的示例,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基于第二波束的接收信号功率相对于第一波束的接收信号功率的归一化值(例如前述的强度比值)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等,本申请对此不限定。
以此方式,能够基于不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异,来确定在各个波束上的发射功率,并且能够确保N个第一功率之和满足总目标接收功率,其中N个第一功率之和可以对应在基站210处的合并功率。以两个波束(M=2)为例,例如第一个波束可以基于SSB1,而第二个波束基于SSB2。图4示出了在两个波束上的功率分配的示意图,其中在每个波束上的传输次数都为2,即N1=N2=2,N=4。从图4可以看出,在两个波束上的4次传输所需要增加的功率为2.82dB+1.88dB=4.7dB,而在两个波束上能够实现的功率增益为3dB+2dB=5dB。由于3dB>2.82dB,2dB>1.88dB且5dB>4.7dB,因此通过本方案能够满足所需的功率增加,进而确保合并功率满足总目标接收功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220可以确定在M个波束中的K+1个波束,在其中的K个波束上使用最大发射功率,并在第K+1个波束上进行功率补偿,以使得N个发射功率对应的N个第一功率之和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可理解,K为小于M的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220可以确定K+1个波束,K+1个波束中的K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均为终端220的最大发射功率,其中,K+1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1个波束,K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个波束;或者K+1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1个波束,K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个波束;其中,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小于总目标接收功率,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大于或者等于总目标接收功率。随后可以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以及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确定K+1个波束中除去K个波束之外的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
示例性地,终端220可以基于信号接收强度将M个波束进行排序,例如可以按照信号接收强度升序或者降序的方式进行排序,从而得到经排序的M个波束。终端220可以确定经排序的M个波束中的前K个波束的单次发射功率均为最大发射功率。示例性地,可以基于以下准则来确定K:在前K+1个波束上都使用最大发射功率将使得合并功率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且在前K个波束上都使用最大发射功率将使得合并功率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终端220可以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K个波束上的K个最大发射功率、K个波束的对应K个路径损耗以及第K+1个波束的路径损耗,来确定在经排序的M个波束中的第K+1个波束上的发射功率。
具体而言,可以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K个波束上的K个最大发射功率、K个波束中每个波束上的路径损耗以及在K个波束中每个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确定在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可以基于在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在第K+1个波束上的传输次数、以及K+1个波束上的路径损耗,确定在第K+1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假设按照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将M个波束进行排序。也就是说,经排序的M个波束中的前K个波束是对应的信道条件较好的波束。以此方式,在信道条件较好的K个波束上使用最大发射功率(也称满功率),并且通过调整在第K+1个波束上的发射功率以满足与K+1个发射功率对应的K+1个第一功率之和(合并功率)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这样,在总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基站210能够确定最大的接收功率;反过来,在满足给定总目标接收功率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在终端220处的整体发射功率最小。
为了简化描述,以两个波束为例,假设为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并且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大于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可以将第一波束理解为“好波束”,将第二波束理解为“差波束”。另外假设N次传输包括在第一波束上的N1次传输(例如N1称为第一传输次数)以及在第二波束上的N2次传输(例如N2称为第二传输次数),且N1+N2=N。该示例可以被理解为M=2,K=1。
终端220可以将在第一波束上单次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一发射功率(表示为P1)确定为最大发射功率(PCMAX)。示例性地,终端220可以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在第一波束上的路径损耗(表示为PLC1)、以及在第一波束上的传输次数(N1),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总第一功率。随后,可以基于最大发射功率、在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N2)以及在第二波束上的总第一功率,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第二发射功率。
举例而言,可以通过下式(7)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总第一功率,其中在第二波束上的总第一功率表示在第二波束上的N2次传输的总的第一功率。
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2_total
=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PCMAX-PLC1)–10×log10(N1) (7)
随后,可以基于在第二波束上的总第一功率以及在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N2)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即在第二波束上单次传输对应的第一功率),如式(8)所示,其中在第二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可以被表示为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2:
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2
=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2_total–10×log10(N2) (8)
进一步地,可以基于最大发射功率、在第二波束上的单次目标接收功率以及在第二波束上的路径损耗,来确定第二发射功率(表示为P2):
P2=MIN{PCMAX,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_2+PLC2} (9)
可理解,上述的P1表示在第一波束上进行单次传输的发射功率,P2表示在第二波束上进行单次传输的发射功率。另外应注意的是,尽管上面结合式(7)至式(9)描述了两个波束时确定发射功率的示例,但是可理解,对于更多数量的波束的情形是类似的,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以此方式,能够在信道条件较好的K个不同波束确定使用最大发射功率,并在例如第K+1个波束上进行功率调整,以上确保合并功率满足总目标接收功率。以两个波束(M=2)为例,例如第一个波束可以基于SSB1,而第二个波束基于SSB2。图5示出了在两个波束上的功率分配的示意图,其中在每个波束上的传输次数都为2,即N1=N2=2,N=4。从图5可以看出,在两个波束上的4次传输所需要增加的功率为3dB+1.7dB=4.7dB,而在两个波束上能够实现的功率增益为3dB+2dB=5dB。由于3dB≥3dB,2dB>1.7dB且5dB>4.7dB,因此通过本方案能够满足所需的功率增加,进而确保合并功率满足总目标接收功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假设按照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将M个波束进行排序。也就是说,经排序的M个波束中的前K个波束是对应信道条件较差的波束。以此方式,可以在信道条件较差的K个波束上使用最大发射功率(也称满功率),并且通过调整在第K+1个波束上的发射功率以满足合并功率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这样能够保证干扰功率尽可能被平均化,在不同的传输时机的干扰功率尽可能地一致,从而减小了干扰的影响,例如对占用相同的RO的其他终端的检测干扰最小。
为了简化描述,以两个波束为例,假设为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并且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大于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可以将第一波束理解为“好波束”,将第二波束理解为“差波束”。另外假设N次传输包括在第一波束上的N1次传输(例如N1称为第一传输次数)以及在第二波束上的N2次传输(例如N2称为第二传输次数),且N1+N2=N。另外假设N次传输包括在第一波束上的N1次传输以及在第二波束上的N2次传输,且N1+N2=N。该示例可以被理解为M=2,K=1。
终端220可以将在第二波束上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二发射功率(表示为P2)确定为最大发射功率(PCMAX)。示例性地,终端220可以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最大发射功率、在第二波束上的路径损耗(表示为PLC2)、总传输次数(N)、以及在第一波束上的传输次数(N1),来确定在第一波束上的第一发射功率。
可选地,终端220可以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在第二波束上的路径损耗、以及总传输次数(N)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第二预定发射功率,例如第二预定发射功率可以被表示为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10×log10(N)+PLC2。终端220还可以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在第一波束上的路径损耗、以及总传输次数(N)来确定在第一波束上的第一预定发射功率,例如第一预定发射功率可以被表示为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10×log10(N)+PLC1。
终端220可以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第二预定发射功率与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关系。在一例中,第二预定发射功率不超过最大发射功率。在该例中,终端220可以在第二波束上使用该第二预定发射功率。
在另一例中,第二预定发射功率超过最大发射功率。在该例中,终端220可以在第二波束上使用最大发射功率。进一步地,终端220可以确定第二波束上以最大发射功率所对应的第二波束的第一功率,并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与第二波束的第一功率的差值得到功率差值(例如表示为delta_POWER)。进一步地,可以基于最大发射功率、第一预定发射功率、功率差值以及第一传输次数来确定第一发射功率(P1)。例如可以被表示为如下的式(10)。
P1=MIN{PCMAX,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10×log10(N)+PLC1+
delta_POWER-10×log10(N1)}
(10)
可理解,上述的P1表示在第一波束上进行单次传输的发射功率,P2表示在第二波束上进行单次传输的发射功率。另外应注意的是,尽管上面结合式(10)描述了两个波束时确定发射功率的示例,但是可理解,对于更多数量的波束的情形是类似的,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以此方式,能够在信道条件较差的K个不同波束确定使用最大发射功率,并在例如第K+1个波束上进行功率调整,以上确保合并功率满足总目标接收功率。以两个波束(M=2)为例,例如第一个波束可以基于SSB1,而第二个波束基于SSB2。图6示出了在两个波束上的功率分配的示意图,其中在每个波束上的传输次数都为2,即N1=N2=2,N=4。从图6可以看出,在两个波束上的4次传输所需要增加的功率为2.7dB+2dB=4.7dB,而在两个波束上能够实现的功率增益为3dB+2dB=5dB。由于3dB>2.7dB,2dB≥2dB且5dB>4.7dB,因此通过本方案能够满足所需的功率增加,进而确保合并功率满足总目标接收功率。
342:终端220在至少两个波束上向基站210发送(340)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相应地,基站210接收(344)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具体而言,终端220可以使用N个发射功率进行N次传输,其中每次传输在对应的波束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具体而言,基站210可以接收N次传输。
350:基站210确定合并功率,例如将N次传输认为是一个重传过程。也就是说,基站210将N次传输视为来自终端220的一次传输。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合并功率不低于基站210的总目标接收功率。
可选地,基站210可以通过最大合并比(maximum-ratio combiner,MRC),根据信道状态来确定合并功率,其中合并权重因子可以等于信道系数的幅值平方。可选地,基站210可以将各个功率直接累加,以得到合并功率。可理解,基站21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合并功率,本申请对此不限定。
应注意的是,术语“合并功率”指的是基站210基于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N次传输所确定的合并功率。在终端220处,终端220可以确定与N个发射功率对应的N个第一功率,并且终端220可以将N个第一功率之和认为是基站210将确定的合并功率。
以此方式,本申请的实施例考虑不同波束的信道差异性,在不同的波束上使用不同的发射功率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这样能够提升基站处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功率,提高基站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成功率,进而确保终端能够成功地进行上行同步。
还应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类别以及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情况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符合逻辑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结合。
还应理解,上述内容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不是要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或变化或组合等。这样的修改、变化或组合后的方案也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内。
还应理解,上述内容的描述着重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前的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或借鉴,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700的一个示意框图。装置700可以被实现为如图2所示的终端220,或者被实现为终端220的一部分(如芯片)等,本申请对此不限定。如图7所示,装置700包括接收模块710、处理模块720。可选地,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730。
接收模块710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随机接入信令,接收随机接入信令包括基站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处理模块720被配置为基于初始接收功率,确定基站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总目标接收功率。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确定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M个波束上的N次传输的N个发射功率,N个发射功率对应N个第一功率,N个第一功率为终端设备按照N个发射功率减去路损得到的功率,N个第一功率之和不低于总目标接收功率,M个波束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通信装置700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同于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720,被配置为基于在M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确定在M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其中M个波束上传输次数之和为N,M个波束中的各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之和小于N。
示例性地,处理模块720,被配置为基于总目标接收功率、在M个波束上的总等效传输次数、在第一波束上的第一等效传输次数以及第一波束的路损,确定在第一波束上单次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第二发射功率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发射功率、第二波束的路损、第一等效传输次数、在第二波束上的第二等效传输次数以及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确定在第二波束上单次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二发射功率。
可选地,处理模块720,被配置为:确定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与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之间的强度比值;以及基于在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以及强度比值,确定第二等效传输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720,被配置为确定M个波束中的K+1个波束和K个波束,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小于总目标接收功率,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大于或者等于总目标接收功率,其中,K+1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1个波束,K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个波束,或者K+1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1个波束,K个波束为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个波束;K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均为该装置700的最大发射功率,所述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为所述总目标接收功率减去所述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其中,所述第K+1个波束为所述K+1个波束中除所述K个波束之外的波束。
示例性地,处理模块720,被配置为:基于在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在第K+1个波束上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传输次数、以及K+1个波束上的路径损耗,确定在第K+1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730,被配置为使用N个发射功率,在M个波束上分别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图7的装置700能够用于实现上述结合图3中由终端220所述的各个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800的一个示意框图。装置800可以被实现为如图2所示的基站210,或者被实现为基站210的一部分(如芯片)等,本申请对此不限定。如图8所示,装置800包括发送模块810和接收模块820,可选地,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830。
发送模块810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随机接入信令,随机接入信令包括通信装置800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接收模块820被配置为从终端接收在M个波束上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N次传输,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可选地,N次传输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由终端使用N个发射功率在M个波束上进行传输,N个发射功率对应N个第一功率,N个第一功率为终端设备按照N个发射功率减去路损得到的功率,N个第一功率之和不低于终端基于初始接收功率所确定的总目标接收功率,M个波束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终端在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同于终端在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830可以被配置为确定N次传输的合并功率,其中合并功率不低于装置800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总目标接收功率。
图8的装置800能够用于实现上述结合图3中由基站210所述的各个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模块或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也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为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图9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900的示意性框图。设备900可以被实现为或者被包括在图2的终端220中,或者设备900可以被实现为或者被包括在图2的基站210中。
如图9所示,设备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10,耦合到处理器910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20,以及耦合到处理器910的通信模块940。
通信模块940可以用于双向通信。通信模块940可以具有用于通信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可以包括与其他设备通信所必需的任何接口。
处理器91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基于控制器的多核控制器架构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9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其在时间上从属于与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
存储器9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924、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硬盘、光盘(Compact Disc,CD)、数字视频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其他磁存储和/或光存储。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922、或不会在断电持续时间中持续的其他易失性存储器。
计算机程序930包括由关联处理器910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程序930可以存储在ROM 924中。处理器910可以通过将程序930加载到RAM 922中来执行任何合适的动作和处理。
可以借助于程序930来实现本申请的实施例,使得设备900可以执行如参考图3所讨论的任何过程。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硬件或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程序930可以有形地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在设备900中(诸如在存储器920中)或者可以由设备900访问的其他存储设备。可以将程序930从计算机可读介质加载到RAM 922以供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EPROM、闪存、硬盘、CD、DVD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900中的通信模块940可以被实现为发送器和接收器(或收发器),其可以被配置为发送/接收诸如多个TCI、至少一个消息、能力信息等。另外,设备9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调度器、控制器、射频/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本申请不再详细阐述。
示例性地,图9中的设备900可以被实现为电子设备,或者可以被实现为电子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处理电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由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完成信令或数据的交互,由处理电路完成信令或数据信息的生成以及处理。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设备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当处理器运行该程序指令时,使得安装该芯片系统的设备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法。示例性地,该芯片系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的方法和功能。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的方法和功能。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的方法和功能。
通常,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一些方面可以用硬件实现,而其他方面可以用固件或软件实现,其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虽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被示出并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一些其他图示表示,但是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实现为,如非限制性示例,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种组合。
本申请还提供有形地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包括在程序模块中的指令,其在目标的真实或虚拟处理器上的设备中执行,以执行如上参考附图的过程/方法。通常,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程序模块之间组合或分割程序模块的功能。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中。
用于实现本申请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相关数据可以由任意适当载体承载,以使得设备、装置或者处理器能够执行上文描述的各种处理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等等。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电、光、无线电、声音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诸如载波、红外信号等。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组合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还应当注意,根据本申请的两个或更多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装置来具体化。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现,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的,并且也不限于所公开的各实现。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现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很好地解释各实现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公开的各个实现方式。
Claims (21)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信令,所述接收随机接入信令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
基于所述初始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总目标接收功率;以及
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M个波束上的N次传输的N个发射功率,所述N个发射功率对应N个第一功率,所述N个第一功率根据所述N个发射功率和所述M个波束上的路损确定,所述N个第一功率之和不低于所述总目标接收功率,所述M个波束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同于在所述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在所述M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确定在所述M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其中所述M个波束上传输次数之和为N,所述M个波束中的各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之和小于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M个波束上的N次传输的N个发射功率,包括:
基于所述总目标接收功率、在所述M个波束上的总等效传输次数、在所述第一波束上的第一等效传输次数以及所述第一波束的路损,确定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单次传输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第二波束的路损、在所述第二波束上的第二等效传输次数以及所述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确定在所述第二波束上单次传输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二发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在所述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与在所述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之间的强度比值;
基于在所述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以及所述强度比值,确定所述第二等效传输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M个波束上的N次传输的N个发射功率,包括:
确定所述M个波束中的K+1个波束和K个波束,所述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小于所述总目标接收功率,所述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总目标接收功率,其中,
所述K+1个波束为所述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1个波束,所述K个波束为所述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个波束,或者
所述K+1个波束为所述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1个波束,所述K个波束为所述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个波束;
所述K个波束中每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均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所述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为所述总目标接收功率减去所述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其中,所述第K+1个波束为所述K+1个波束中除所述K个波束之外的波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所述第K+1个波束上的路损、以及所述第K+1个波束上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传输次数,确定所述第K+1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N个发射功率,在所述M个波束上分别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所述随机接入信令包括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在M个波束上的N次传输,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N次传输的合并功率,所述合并功率不低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总目标接收功率。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信令,所述接收随机接入信令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初始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总目标接收功率;以及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M个波束上的N次传输的N个发射功率,所述N个发射功率对应N个第一功率,所述N个第一功率根据所述N个发射功率和所述M个波束上的确定,所述N个第一功率之和不低于所述总目标接收功率,所述M个波束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不同于在所述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在所述M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确定在所述M个波束中的每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其中所述M个波束上传输次数之和为N,所述M个波束中的各个波束上的等效传输次数之和小于N。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总目标接收功率、在所述M个波束上的总等效传输次数、在所述第一波束上的第一等效传输次数以及所述第一波束的路损,确定在所述第一波束上单次传输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第二波束的路损、所述第一等效传输次数、在所述第二波束上的第二等效传输次数以及所述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确定在所述第二波束上单次传输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第二发射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在所述第二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与在所述第一波束上的信号接收强度之间的强度比值;
基于在所述第二波束上的传输次数以及所述强度比值,确定所述第二等效传输次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M个波束中的K+1个波束和K个波束,所述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小于所述总目标接收功率,所述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之和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总目标接收功率,其中,
所述K+1个波束为所述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1个波束,所述K个波束为所述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高到低的前K个波束,或者
所述K+1个波束为所述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1个波束,所述K个波束为所述M个波束中信号接收强度从低到高的前K个波束;
所述K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均为所述装置的最大发射功率,所述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为所述总目标接收功率减去所述K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其中,所述第K+1个波束为所述K+1个波束中除所述K个波束之外的波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在所述第K+1个波束上的第一功率、所述K+1个波束上的路损、以及所述第K+1个波束上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传输次数,确定在所述第K+1个波束上的单次发射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使用所述N个发射功率,在所述M个波束上分别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所述随机接入信令包括所述通信装置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初始接收功率;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在M个波束上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N次传输,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N次传输的合并功率,其中所述合并功率不低于所述通信装置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总目标接收功率。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芯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01054.5A CN117858268A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PCT/CN2023/121115 WO2024067486A1 (zh) | 2022-09-29 | 2023-09-25 |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01054.5A CN117858268A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58268A true CN117858268A (zh) | 2024-04-09 |
Family
ID=90476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01054.5A Pending CN117858268A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58268A (zh) |
WO (1) | WO2024067486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568050B2 (en) * | 2017-05-04 | 2020-02-18 | Ofinno, Llc | RACH power adjustment |
WO2018227451A1 (en) * | 2017-06-15 | 2018-12-20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ower control |
CN109587814B (zh) * | 2017-09-29 | 2022-05-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重传方法及装置 |
CN110351814B (zh) * | 2018-04-04 | 2021-09-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
2022
- 2022-09-29 CN CN202211201054.5A patent/CN117858268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9-25 WO PCT/CN2023/121115 patent/WO2024067486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67486A1 (zh) | 2024-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12309B (zh) |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
EP3017554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ynchronization and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in beamforming system | |
CN109495977A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 |
KR102354587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4499803B (zh) | 发送数据的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
KR20160063061A (ko) | 빔포밍을 이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 기법 | |
EP3821666B1 (en) | Rando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5225131A (zh) |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 |
WO2021134636A1 (zh) | 随机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7858268A (zh) |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
WO2022021431A1 (en) | Adaptation of an energy detection threshold | |
KR101610050B1 (ko) | 전력제어 기반의 d2d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전력 제어 방법 | |
CN115299121A (zh) | 对pucch重复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23198059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
WO2022213242A1 (en) |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unlicensed spectrum access | |
WO2023134681A1 (zh) |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4026849A1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24031482A1 (en) | Sidelink feedback transmission enhancement | |
WO2023035148A1 (en) | Proactive cot request | |
WO2023035140A1 (en) | Proactive cot request | |
WO2024207725A1 (zh)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20170412A1 (ja) |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
CN116133080A (zh) | 随机接入方法、中继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18785491A (zh) |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 |
WO2024068750A1 (en) | Method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