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8177A -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节点、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节点、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58177A CN117858177A CN202211218030.0A CN202211218030A CN117858177A CN 117858177 A CN117858177 A CN 117858177A CN 202211218030 A CN202211218030 A CN 202211218030A CN 117858177 A CN117858177 A CN 1178581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network
- target access
- network element
- message
-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44 data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365 direct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02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节点、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降低终端设备在切换接入网设备时报文的传输时延,提高网络的可靠性。该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建立第一传输隧道;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隧道接收并缓存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节点、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若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移动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需要将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进而使得目标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基于Xn接口的切换或者基于N2接口的切换实现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切换流程会导致网络侧向终端传输报文时存在报文的传输时延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节点、存储介质,用于降低终端设备在切换接入网设备时报文的传输时延,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一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建立第一传输隧道;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隧道接收并缓存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目标接入网设备,包括:第一传输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与用户面网元建立第一传输隧道;第一报文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隧道接收并缓存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移动管理网元从目标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移动管理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管理网元,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从目标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会话管理网元从移动管理网元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会话管理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会话管理网元,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从移动管理网元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用户面网元与目标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隧道;用户面网元通过第一传输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面网元,包括:第二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与目标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隧道;第二报文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切换方法。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切换方法。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在切换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预先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以使得在切换完成前,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直接从用户面网元获取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这样,在切换过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始终根据已建立的第一传输隧道获取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而不需要等待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或者等待与用户面建立传输隧道后获取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进而降低了报文的传输时延,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二;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三;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切换方法一;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切换方法二;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切换方法三;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切换方法四;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切换方法五;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管理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会话管理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用户面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另外,本申请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演进通用无线陆地接入(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以及UMTS演进版本、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和基于LTE演进的各种版本、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以及新空口(new radio,NR)等下一代通信系统中。此外,上述通信系统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都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应理解,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在当前的第四代(4th-generation,4G)网络中,LTE系统中的演进式基站(evolvedNode Base Station,eNB)(也可以称为LTE eNB)通过S1接口与4G核心网络(例如,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连接,不同的LTE eNB之间通过X2接口连接。例如,图1中LTE eNB1和LTE eNB2之间通过X2接口连接。图1示出了LTE系统的网络架构,其中,X2接口支持两个LTE eNB之间的数据和信令的直接传输。在LTE系统中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通过各自接入的LTE eNB与EPC进行数据传输或者信令传输。
此外,在当前的5G网络中,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的每个一代节点B(The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本申请实施例将其称为NR gNB,通过N2接口与NG核心(NG-Core)网连接,不同的NR gNB之间通过Xn接口连接,例如,gNB1和gNB2之间通过Xn接口连接。每个NR gNB均与NR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连接。图2示出了NR系统的网络架构。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多个设备之间的连接为无线连接,为了方便直观地表示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图2中采用实线示意。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对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gNB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NG-Core网包括的网元可以为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用户面(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策略控制(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元、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网元、网络仓库贮存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元以及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安全锚点功能(Security Anchor Function,SEAF)网元或者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NSSF)网元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UE通过N1接口(简称N1)与AMF网元通信。AMF网元通过N11接口(简称N11)与SMF网元通信。SMF网元通过N4接口(简称N4)与一个或者多个UPF网元通信。一个或多个UPF网元中任意两个UPF网元通过N9接口(简称N9)通信。UPF网元通过N6接口(简称N6)与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例如,RAN设备)接入网络。接入网设备与AMF网元之间通过N2接口(简称N2)通信。SMF网元通过N7接口(简称N7)与PCF网元通信,PCF网元通过N5接口与AF网元通信。接入网设备通过N3接口(简称N3)与UPF网元通信。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AMF网元之间通过N14接口(简称N14)通信。SMF网元通过N10接口(简称N10)与UDM网元通信。AMF网元通过N12接口(简称N12)与AUSF网元通信。AUSF网元通过N13接口(简称N13)与UDM网元通信。AMF网元通过N8接口(简称N8)与UDM网元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字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接口名字可能为其他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对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各个网元或设备的功能作如下说明。
AMF网元:属于核心网网元,主要负责信令处理部分,例如: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附着与去附着以及网关选择等功能。AMF网元为终端设备中的会话提供服务的情况下,会为该会话提供控制面的存储资源,以存储会话标识、与会话标识关联的SMF网元标识等。
(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设备:包括RAN设备和AN设备。RAN设备主要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网络无线网络设备,AN可以是非(non)-3GPP定义的接入网设备。RAN设备:主要负责空口侧的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管理、数据压缩和加密等功能。所述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第五代系统中,称为RAN。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系统中,称为节点B(Node B)等。AN设备:允许终端设备和3GPP核心网之间采用非3GPP技术互连互通。其中,非3GPP技术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 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WiMAX)、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网络等。
SMF网元:负责用户面网元选择,用户面网元重定向,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分配,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以及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控制。
UPF网元:负责终端设备中用户数据的转发和接收。可以从数据网络接收用户数据,通过接入网设备传输给终端设备。UPF网元还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用户数据,转发到数据网络。UPF网元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传输资源和调度功能由SMF网元管理控制。
PCF网元:主要支持提供统一的策略框架来控制网络行为,提供策略规则给控制层网络功能,同时负责获取与策略决策相关的用户签约信息。
AUSF网元:主要提供认证和鉴权功能。
NEF网元:主要支持3GPP网络和第三方应用安全的交互,NEF网元能够安全的向第三方开放网络能力和事件,用于加强或者改善应用服务质量,3GPP网络同样可以安全的从第三方获取相关数据,用以增强网络的智能决策;同时该NEF网元支持从统一数据库恢复结构化数据或者向统一数据库中存储结构化数据。
AF网元:主要支持与3GPP核心网交互来提供服务。例如影响数据路由决策,策略控制功能或者向网络侧提供第三方的一些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设备可以经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持终端设备、笔记本电脑、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 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或者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设备或是其他可以接入网络的设备。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采用某种空口技术(例如,3GPP接入技术或者非3GPP接入技术)相互通信。
在上述图1至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无论是LTE eNB、或eLTE eNB,还是gNB,一个基站一般可以覆盖一个或多个小区。每个小区有一定的覆盖范围,该覆盖范围相对固定。如果终端设备在移动过程中,离开服务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且该另一个小区和服务小区由不同的基站管理(例如,服务小区属于源基站,另一个小区属于目标基站)。该终端设备需要在目前的移动管理技术的控制下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
相关技术中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切换流程定义了包括基于Xn接口的切换流程和基于N2接口的切换流程。
其中,Xn接口为两个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基于Xn接口的切换流程可以理解为在源无线接入网(Source Radio Access Network,S-RAN)设备确定为终端设备切换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由S-RAN设备向目标无线接入网(target Radio Access Network,T-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在S-RAN设备确定T-RAN设备同意将终端设备切换至T-RAN设备的情况下,S-RAN设备向终端设备发起切换流程,如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以将终端设备切换至T-RAN设备。
N2为接入网设备和AMF网元之间的接口,基于N2的切换流程可以理解为:在S-RAN设备确定为终端设备切换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S-RAN设备向S-AMF网元发送切换请求,S-AMF网元为与S-RAN设备连接的AMF网元;由S-AMF网元选择T-AMF网元之后,再由S-AMF网元向T-AMF网元发送切换请求,T-AMF网元将切换请求发送给T-RAN设备,T-AMF网元为与T-RAN设备连接的AMF网元;当T-AMF网元从T-RAN设备收到切换请求确认之后,将切换请求确认通过S-SMF网元发送给S-RAN设备,在S-RAN设备同意将终端设备切换至T-RAN设备的情况下,S-RAN设备向终端设备发起切换流程,如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以将终端设备切换至T-RAN设备。需要说明的是,T-AMF网元和S-AMF网元可以是同一个AMF网元。
无论是基于N2接口的切换流程还是基于Xn接口的切换流程,S-RAN设备在确定执行切换流程(即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之前,T-RAN设备均不能直接从用户面网元获取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因此,在切换过程中,T-RAN设备需要获取来自S-RAN设备的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或者等待与用户面建立传输隧道后获取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这样,可能会导致在终端设备切换至T-RAN设备时,T-RAN设备由于未接收到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而导致其无法立刻向终端设备发送该下行报文,进而导致切换的时延较大,降低了通信的可靠性。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切换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预先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以使得在切换完成前,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直接从用户面网元获取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这样,在切换过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已建立的第一传输隧道直接获取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而不需要等待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或者等待与用户面建立传输隧道后获取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进而降低了切换接入网设备时报文的传输时延,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或参考,例如,相同或相似的步骤、方法实施例和装置实施例之间,均可以相互参考,对此不予限制。
图4中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参照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建立第一传输隧道。
其中,源接入网设备为切换前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目标接入网设备为切换结束时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切换准备过程为预先建立第一传输隧道的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切换完成前,用户面网元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还存在第二传输隧道。第二传输隧道可以为用户面网元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N3隧道,用于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间切换流程时,传输用户面网元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
其中,第一传输隧道可以为用户面网元与目标接入网设备之间N3隧道,用于在执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间切换流程时,传输用户面网元与目标接入网设备之间的待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具体的,第一传输隧道的建立方式可以参照下述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所述。
S102、用户面网元通过第一传输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其中,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核心网侧未发生用户面网元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的用户面网元通过第二传输隧道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核心网侧发生用户面网元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提及的用户面网元为目标用户面网元。可选的,在源用户面网元作为会话锚点的用户面网元时,目标用户面网元可以从源用户面网元获取到第一报文。此外,源用户面网元还通过第二传输隧道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相应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该第一报文。应理解的是,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与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报文是同一个报文。应理解的是,第二传输隧道是源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预先建立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报文携带冗余传输标识,以表示该第一报文是用户面网元以冗余传输的方式分别传输给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
S103、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隧道接收并缓存第一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文携带有冗余传输标识。其中,冗余传输标识用于该标记报文是由用户面网元同时向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冗余传输所得的报文;应理解,对于标记了冗余传输标识的第一报文,在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源接入网设备存在相同的该第一报文。应理解,本申请对冗余传输标识的位数,以及在第一报文中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制。可选地,上述冗余传输标识可以由用户面网元标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文可以包括用户面网元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报文。示例性地,当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第一报文的数量为一个时,该第一报文即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当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第一报文的数量为多个时,该第一报文可以包括将该多个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分批处理后得到一个批次或多个批次的报文。
此外,应理解,目标接入网设备在哪个接口(例如上述Xn接口或上述N2接口)上接收第一报文,可以结合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处的网络决定。例如,若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源接入网设备之间存在Xn接口,则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Xn接口接收第一报;若目标接入网设备和移动管理网元之间存在N2接口,则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N2接口接收第一报文。
可以看出,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预先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以使得在切换完成前,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直接从用户面网元获取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这样,在切换过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始终根据已建立的第一传输隧道获取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而不需要等待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或者等待与用户面建立传输隧道后获取发往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进而降低了切换接入网设备时报文的传输时延,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步骤S103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104-S105:
S104、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S105、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其缓存的第一报文,即将自身缓存的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全部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报文,具体实现为:目标接入网设备从第一报文中排除第二报文,得到第三报文。其中,第二报文为源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传输隧道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中,源接入网设备已成功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报文,即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报文中的部分报文(如未发给终端设备的报文)。进一步地,上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从第一报文中排除第二报文,得到第三报文,可以具体实现为: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于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报文的序列号;目标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二报文的序列号,从第一报文中排除所述第二报文,得到第三报文。
基于此,使得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缓存的第一报文中排除终端设备已经收到的报文,避免重复发送,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4或步骤S105之后,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已经建立了通信连接,用户面网元可以不再向源接入网设备传输发往终端设备的报文,因此可以终止冗余传输,以节省报文传输的开销,提高通信效率。
示例性地,在终端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执行过程中,用户面网元还可以接收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的用于指示停止冗余传输的指示信息,并基于该指示信息,通过第一传输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未携带冗余传输标识的第四报文。对应地,目标接入网设备还可以通过第一传输隧道接收未携带冗余传输标识的第四报文。应理解,该第四报文为发往终端设备的不包括冗余传输标识的下行报文。进一步地,目标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报文。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传输隧道的建立方式作具体说明。
参照图6,上述第一传输隧道按照以下方式建立:
S201、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其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身份标识、申请时间戳、隧道类型、隧道带宽、隧道地址、以及隧道优先级;其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身份标识用于识别目标接入网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移动管理网元或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信息,则执行上述步骤S201。切换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
例如,在基于Xn接口的切换中,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信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又例如,在基于N2接口的切换中,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切换请求信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1可以具体实现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其中,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S202、移动管理网元从目标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2可以具体实现为:移动管理网元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基于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S203、移动管理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3具体实现为:移动管理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消息,该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信息中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PDU会话上下文包括:PDU会话使用的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接入点名字(Access Point Name,APN)、会话管理网元地址、以及用户面网元地址信息。
S204、会话管理网元从移动管理网元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4,具体实现为:会话管理网元获取移动管理发送的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信息,并基于该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信息,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S205、会话管理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5具体实现为:会话管理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N4session modify Request)。
其中,上述N4会话修改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S206、用户面网元从会话管理网元获取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6具体实现为:用户面网元获取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的N4会话修改请求,并基于该N4会话修改请求,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面网元基于该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传输隧道。
S207、用户面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上述步骤S205的响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7具体实现为:用户面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响应信息。
S208、在接收到用户面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S205响应信息后,会话管理网元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上述步骤S203的响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8具体实现为:在接收到用户面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S205响应信息后,会话管理网元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上述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的响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N2接口的切换中,在上述步骤S208之后,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Xn接口的切换中,在上述步骤S208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S209:
S209、在接收到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S203响应信息后,移动管理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步骤S201的响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9具体实现为:在接收到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S203响应信息后,移动管理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
在基于Xn接口的切换中,在上述步骤S209之后,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207至步骤S209依次为步骤S205、S203、以及步骤S201的响应信息,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内容,图6中未示出上述步骤S207至S209。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切换方法,下面以基于Xn接口的切换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7,具体如下所述。
S301、终端设备接收源接入网设备的测量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命令,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s)。
其中,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是5G的gNB、NR或其他RAN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源接入网设备接入第一网络,源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所属的RAN设备;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地测量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和终端设备的邻小区的信号质量。可选地,上述第一网络可以为4G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网或者5G核心(Next Generation Core,NG-Core)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前,终端设备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测量建立等测量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命令,并根据收到的测量控制命令进行相应的建立测量。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基于建立的测量,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若终端设备因自身设备故障或通信故障等原因没能成功建立测量,则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失败信息(Measurement Control Failure)。或者,若终端设备成功建立了测量并得到了测量结果,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包括该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
其中,上述测量报告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信号质量。例如,上述测量报告中的测量结果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所属的RAN设备的信号质量和终端设备的邻小区所属的RAN设备的信号质量。上述信号质量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或者,信号质量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Quality,RSRQ)。或者,信号质量可以包括RSRP和RSRQ。应理解,上述信号质量仅为示例,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可以具体实现为:终端设备周期性地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或者,终端设备由事件触发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可选地,上述事件触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终端设备确定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邻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或者,在预设时长内,终端设备检测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持续低于邻小区的信号质量;或者,终端设备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测量控制命令;或者,终端设备所属的发送器地址(Transmitter Address,TA)发生变化。应理解,本申请对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以及预设时长不作具体限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S302、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测量报告信息确定执行切换(Handover decision)。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信息判断是否需要为终端设备切换RAN设备。
示例性地,若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测量报告信息确定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不满足需要时,则根据无线资源管理信息确定一个RAN设备作为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具体的,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一个或者多个邻小区的信号质量选择一个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邻小区所属的RAN设备作为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接入网设备。
S303、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estmessage)。
相应的,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源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
其中,该切换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源接入网设备通过Xn接口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可选地,该切换请求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切换原因、目标小区标识、切换限制列表、以及终端设备对应的临时标识、终端设备选择的一个或者多个或者全部网络切片分别对应的网络切片标识、终端设备选择的一个或者多个或者全部网络切片分别对应的需要建立的无线承载信息、终端设备选择的一个或者多个或者全部网络切片分别对应的需要建立的会话信息、终端设备选择的一个或者多个或者全部网络切片分别对应的需要建立的流信息。
其中,切换原因,用于指示此次切换的原因。目标小区标识,用于唯一指示目标小区的标识。切换限制列表,包含服务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等效PLMN,禁止的服务区等。终端设备对应的临时标识,用于CN设备查找保存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UEcontext)。无线承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无线承载标识、无线承载级别的QoS参数、隧道终结点、或者无线承载对应的用户面安全信息。会话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会话标识、会话级别的QoS参数、隧道终结点、或会话对应的用户面安全信息。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流标识、流级别的QoS参数、隧道终结点、或流对应的用户面安全信息。
应理解,上述切换请求信息包括的内容仅为示例,还可以包括其他的信息(例如下行SN状态(DL SN Status)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S304、响应于切换请求消息,目标接入网设备执行准入控制(AdmissionControl)。
应理解,目标接入网设备执行准入控制表明该目标接入网设备已经准备好了资源,做好了预切换准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4具体实现为:响应于切换请求消息,若目标接入网设备允许进行网络切换,则目标接入网设备执行准入控制。
示例性地,响应于切换请求消息,则目标接入网设备根据自身对终端设备在源接入网设备所通信的网络切片的流/会话/无线承载的支持能力、资源情况以及重映射策略信息等对终端设备进行准入控制。
例如,如果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可以满足终端设备在源接入网设备所通信的网络切片的流/会话/无线承载的支持能力、资源情况以及重映射策略信息等信息,则目标接入网设备执行准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否则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拒绝将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指示信息。例如,如果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可以满足终端设备所需要的无线资源要求,则目标接入网设备对终端设备进行准入控制。
S305、目标接入网设备响应于该切换请求信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
其中,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身份标识、申请时间戳、隧道类型、隧道带宽、隧道地址、以及隧道优先级;其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身份标识用于识别目标接入网设备。
S306、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管理网元基于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S307、移动管理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7具体实现为:移动管理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消息,该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信息中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PDU会话上下文包括:PDU会话使用的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接入点名字(Access Point Name,APN)、会话管理网元地址、以及用户面网元地址信息。
S308、会话管理网元从移动管理网元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8具体实现为:会话管理网元获取移动管理发送的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信息,并基于该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信息,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S309、会话管理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9具体实现为:会话管理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N4session modify Request)。
其中,上述N4会话修改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该N4会话修改请求用于建立会话管理网元与用户面网元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会话管理网元还向用户面网元发送冗余传输规则,该冗余传输规则用于配置用户面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已在上文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S310、用户面网元从会话管理网元获取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面网元在获取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后,安装下行冗余转发器,以使得在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后用户面网元可以同时向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相同的第一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文还包括冗余传输标识。
S311、用户面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步骤S309的响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11具体实现为:用户面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响应信息。
S312、响应于用户面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S309的响应信息,会话管理网元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上述步骤S307的响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12具体实现为:在接收到用户面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S309响应信息后,会话管理网元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上述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的响应信息。
S313、响应于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S307的响应信息,移动管理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步骤S305的响应信息。
示例性地,步骤S313具体实现为:响应于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S307的响应信息后,移动管理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的响应信息。应理解,在步骤S313之后,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后,用户面网元通过第一传输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对应地,目标接入网设备还可以缓存该第一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面网元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还存在第二传输隧道,在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后,用户面网元还基于第二传输隧道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相同的第一报文。应理解的是,第二传输隧道是源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预先建立的。
S314、在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后,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message)。
应理解,步骤S314是对步骤S303的响应。
其中,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允许将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
S315、响应于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源接入网设备通知终端设备准备切换接入网设备。
S316、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状态转移信息(SN STATUSTRANSFER)。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状态转移信息包括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报文的序列号,以便目标接入网设备获知源接入网设备已经发送的报文情况。该第二报文为源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传输隧道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中,源接入网设备已成功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S317、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状态转移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状态转移信息包括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报文的序列号的情况下,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该序列号从缓存的第一报文中排除终端设备已经收到的报文,避免重复发送,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应理解,在步骤S317之后,目标接入网设备已经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来自第一传输隧道的第一报文。
S318、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端的路径切换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还用于请求结束冗余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还用于请求释放源接入网设备的用于传输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的资源。
S319、移动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19具体实现为:移动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消息,该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信息中包括上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S320、会话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20具体实现为:会话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用户面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该N4会话修改请求包括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S321、用户面网元接收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21具体实现为:用户面网元接收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响应信息,该N4会话修改请求响应信息包括第二切换完成确认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切换完成确认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源接入网设备的用于传输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的资源。例如,第二切换完成确认消息可以用于指示释放源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的第二传输隧道,或者释放源接入网设备内尚未发送的包括冗余传输标识的第一报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面网元接收到上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若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还用于请求结束冗余传输,则结束冗余传输,通过第一传输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未携带冗余传输标识的第四报文。
S322、会话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二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22具体实现为:会话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二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的响应信息,该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的响应信息包括第二切换完成确认消息。
S323、移动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二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S324、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切换完成确认消息后,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切换完成确认消息。
对应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切换确认消息后,释放自身资源,不再作为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进行报文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7所示的实施例是以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源接入网设备属于同一个AMF网元为例的,在实际过程中,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属于不同的AMF网元,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此外,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切换方法。下面以基于N2接口的切换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8,具体如下所述。
S401、源接入网设备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其中,该切换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源到目标容器(targetto source transparent container),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SM)N2信息列表,PDU会话标识,系统内部切换指示。
其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用于识别目标接入网设备。
源到目标容器,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使用的接入网信息,该源到目标容器中所携带的信息不被核心网所感知。可以将源到目标容器理解为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的一个容器,该容器中的具体内容在中间的网元不进行识别和处理,可以直接传给目标接入网设备,目标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源到目标容器后可以解析里面的内容。
SM N2信息列表包括直接转发路径是否可用指示。
系统内部切换指示用于指示该切换为5G内部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401之前,还存在以下步骤:源接入网设备确定发起N2的切换流程。示例性地,若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不满足需要时,则源接入网设备确定发起N2的切换流程。具体的,该过程可参照上述S301-S302所示的确定执行切换的过程,在此不予赘述。
S402、移动管理网元响应于切换请求消息,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SM N2信息列表,SM N2信息列表用于指示直接转发路径是否可用。
一种示例中,若移动管理网元能够为终端设备服务,则直接执行上述步骤S402。可选地,可以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确定是否能为终端设备服务。例如,移动管理网元基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判断目标接入网设备是否由该移动管理网元管理;若目标接入网设备被该移动管理网元管理,则该移动管理网元能够为终端设备服务,否则,该移动管理网元不能够为终端设备服务。
又一种示例中,若移动管理网元不能为终端设备服务,则移动管理网元响应于切换请求消息,移动管理网元为终端设备选择一个目标移动管理网元。示例性地,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选择与目标接入网设备连接的其他移动管理网元作为目标移动管理网元。进一步地,步骤S402具体实现为:目标移动管理网元响应于切换请求消息,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消息。
S403、会话管理网元响应于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消息,确定是否允许N2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会话管理网元基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确定是否允许N2切换。示例性地,如果会话管理网元确定终端设备的会话业务不能在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所指示的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进行传输时,则不允许N2切换。例如,有些业务只能在特定的区域才能访问,如校园网,离开校园便不能访问。
S404、若允许N2切换,会话管理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N4会话建立请求(Sessionesta blish request)。
其中,该N4会话建立请求可以用于建立用户面连接,该N4会话建立请求中可以携带用户面的隧道信息。
S405、响应于N4会话建立请求,用户面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N4会话建立请求的响应信息。
S406、响应于N4会话建立请求的响应信息,会话管理网元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消息的响应信息。
S407、响应于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消息的响应信息,移动管理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信息。
其中,该切换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移动管理网元通过N2接口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切换请求信息所包括的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03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S408、目标接入网设备响应于该切换请求信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8具体实现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响应于该切换请求信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切换请求的响应信息。其中,切换请求响应信息包括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且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或者,目标接入网设备响应于该切换请求信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其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身份标识、申请时间戳、隧道类型、隧道带宽、隧道地址、以及隧道优先级;其中,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身份标识用于识别目标接入网设备。
S409、移动管理网元从目标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管理网元基于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S410、响应于从目标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移动管理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10具体实现为:移动管理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消息,该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信息中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PDU会话上下文包括:PDU会话使用的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接入点名字(Access Point Name,APN)、会话管理网元地址、以及用户面网元地址信息。
S411、会话管理网元从移动管理网元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11,具体实现为:会话管理网元获取移动管理发送的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信息,并基于该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信息,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S412、会话管理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12具体实现为:会话管理网元向用户面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N4session modify Request)。
其中,上述N4会话修改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该N4会话修改请求用于建立会话管理网元与用户面网元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会话管理网元还向用户面网元发送冗余传输规则,该冗余传输规则用于配置用户面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已在上文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S413、用户面网元从会话管理网元获取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面网元在获取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后,安装下行冗余转发器,以使得在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后用户面网元可以同时向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相同的第一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文还包括冗余传输标识。
S414、用户面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步骤S412的响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14具体实现为:用户面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响应信息。
S415、响应于用户面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S412的响应信息,会话管理网元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上述步骤S410的响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15具体实现为:在接收到用户面网元发送的上述步骤S412响应信息后,会话管理网元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上述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的响应信息。
应理解,在步骤S415之后,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后,用户面网元通过第一传输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对应地,目标接入网设备还可以缓存该第一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面网元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还存在第二传输隧道,在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后,用户面网元还基于第二传输隧道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相同的第一报文。
S416、在第一传输隧道建立完成后,移动管理网元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其中,切换请求命令可以用于指示将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
S417、响应于切换命令,源接入网设备通知终端设备准备切换接入网设备。
S418、在源接入网设备通知终端设备准备切换接入网设备后,终端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端的路径切换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还用于请求结束冗余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还用于请求释放源接入网设备的用于传输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的资源。
S419、响应于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以告知移动管理网元切换完成。
S420、移动管理网元接收到发送的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20具体实现为:移动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消息,该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信息中包括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S421、会话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21具体实现为:会话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用户面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该N4会话修改请求包括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S422、用户面网元接收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22具体实现为:用户面网元接收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响应信息,该N4会话修改请求响应信息包括第二切换完成确认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切换完成确认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源接入网设备的用于传输终端设备的下行报文的资源。例如,第二切换完成确认消息可以用于指示释放源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的第二传输隧道,或者释放源接入网设备内尚未发送的包括冗余传输标识的第一报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面网元接收到上述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若第一切换完成确认信息还用于请求结束冗余传输,则结束冗余传输,通过第一传输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未携带冗余传输标识的第四报文。
S423、会话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二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二切换完成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23具体实现为:会话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二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的响应信息,该更新PDU会话上下文的请求的响应信息包括第二切换完成确认消息。
对应地,移动管理网元接收到第二切换完成确认信息后,释放源接入网设备的资源。
可以看出,在步骤S423之后,基于N2接口的切换已经完成,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已经转为目标接入网设备。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切换装置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切换装置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结构也可以适用于目标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或T-RAN设备的动作。
如图9所示,目标接入网设备300包括第一传输隧道建立模块301和第一报文处理模块302。
其中,第一传输隧道建立模块301,用于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与用户面网元建立第一传输隧道。
第一报文处理模块302,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隧道接收并缓存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文携带有冗余传输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输隧道建立模块301,具体用于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第一传输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输隧道建立模块301,还用于接收来自于源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信息;上述第一传输隧道建立模块301,具体用于响应于切换请求信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输隧道建立模块301,还用于接收来自于移动管理网元的路径预切换请求响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输隧道建立模块301,还用于接收来自于移动管理网元的切换请求信息;上述第一传输隧道建立模块301,具体用于响应于切换请求信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切换请求响应信息,切换请求响应信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文处理模块302还用于与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通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文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从第一报文中排除第二报文,得到第三报文;其中,第二报文为源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传输隧道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中,源接入网设备已成功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通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文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于源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报文的序列号;目标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二报文的序列号,从第一报文中排除第二报文,得到第三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文处理模块302还用于在切换完成之后通过第一传输隧道接收未携带冗余传输标识的第四报文;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报文。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管理网元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移动管理网元的动作。
如图10所示,移动管理网元5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01和第一发送模块502。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从目标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
第一发送模块502用于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5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502还用于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路径预切换请求响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502还用于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信息;第一获取模块5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响应信息,切换请求响应信息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会话管理网元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会话管理网元的动作。
如图11所示,会话管理网元600包括第二获取模块601和第二发送模块602。
其中,第二获取模块601用于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从移动管理网元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
第二发送模块602用于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会话管理网元600还包括冗余配置模块603;冗余配置模块603,用于为用户面网元配置冗余传输规则,冗余传输规则用于配置用户面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文携带有冗余传输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发送模块602还用于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执行过程中,向用户面管理网元发送用于指示停止冗余传输的指示信息。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面网元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用户面网元的动作。
如图12所示,用户面网元700包括第二隧道建立模块701和第二报文处理模块702。
其中,第二隧道建立模块701用于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与目标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隧道。
第二报文处理模块702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隧道建立模块701具体用于从会话管理网元获取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报文处理模块702还用于接收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的冗余传输规则,冗余传输规则用于配置用户面网元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报文处理模块702还用于通过第二传输隧道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文携带有冗余传输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报文处理模块702还用于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执行过程中,接收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用于指示停止冗余传输的指示信息;基于指示信息,通过第一传输隧道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未携带冗余传输标识的第四报文。
在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上述集成的模块的功能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目标接入网设备、移动管理网元、会话管理网元、以及用户面网元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如图13所示,该通信节点400包括:处理器402,总线404。可选的,该通信节点还可以包括存储器401;可选地,该通信节点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403。
处理器402,可以是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该处理器4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402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通信接口403,用于与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该通信网络可以是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40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存储器401可以独立于处理器402存在,存储器401可以通过总线404与处理器402相连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处理器402调用并执行存储器401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代码时,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切换方法。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401也可以和处理器402集成在一起。
总线404,可以是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4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切换方法。在一些示例中,该计算机可以为上述通信节点或该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
示例性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k,CD)、数字通用盘(DigitalVersatile Disk,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本申请描述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术语“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切换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建立第一传输隧道;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隧道接收并缓存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携带有冗余传输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建立第一传输隧道,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隧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信息;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响应于所述切换请求信息,向所述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所述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移动管理网元的路径预切换请求响应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移动管理网元的切换请求信息;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响应于所述切换请求信息,向所述移动管理网元发送切换请求响应信息,所述切换请求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报文,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报文中排除第二报文,得到第三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传输隧道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已成功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报文;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第一报文中排除第二报文,得到第三报文,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第二报文的序列号;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报文的序列号,从所述第一报文中排除所述第二报文,得到所述第三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在切换完成之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隧道接收未携带冗余传输标识的第四报文;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报文。
11.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移动管理网元从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获取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
所述移动管理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管理网元从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获取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于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所述路径预切换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路径预切换请求响应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信息;
所述移动管理网元从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获取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于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响应信息,所述切换请求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15.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会话管理网元从移动管理网元获取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
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向所述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会话管理网元为所述用户面网元配置冗余传输规则,所述冗余传输规则用于配置所述用户面网元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携带有冗余传输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6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执行过程中,所述会话管理网向所述用户面管理网元发送用于指示停止冗余传输的指示信息。
19.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准备过程中,用户面网元与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隧道;
所述用户面网元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隧道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报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网元与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一传输隧道,包括:
所述用户面网元从会话管理网元获取到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隧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面网元接收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的冗余传输规则,所述冗余传输规则用于配置所述用户面网元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和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报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面网元通过第二传输隧道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报文。
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携带有冗余传输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执行过程中,所述用户面网元接收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用于指示停止冗余传输的指示信息;
所述用户面网元基于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隧道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未携带冗余传输标识的第四报文。
25.一种通信节点,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节点执行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通信节点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节点执行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8030.0A CN117858177A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节点、存储介质 |
PCT/CN2023/121722 WO2024067633A1 (zh) | 2022-09-30 | 2023-09-26 | 切换方法及通信节点、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8030.0A CN117858177A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节点、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58177A true CN117858177A (zh) | 2024-04-09 |
Family
ID=90476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18030.0A Pending CN117858177A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节点、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58177A (zh) |
WO (1) | WO2024067633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36568B (zh) * | 2018-06-25 | 2021-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WO2020096564A1 (en) * | 2018-11-05 | 2020-05-1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fully separated network slices |
CN110167088A (zh) * | 2019-05-29 | 2019-08-2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会话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14599065A (zh) * | 2020-12-03 | 2022-06-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切换方法、融合网元、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9-30 CN CN202211218030.0A patent/CN11785817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9-26 WO PCT/CN2023/121722 patent/WO2024067633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67633A1 (zh) | 2024-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35471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120085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5704769B (zh) | 基站内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 |
EP3592035A1 (en) | Mobile network swit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IL269926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source base station, destination base station, network core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JP4869870B2 (ja) | アクセス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トラッキング・エリア識別子通知方法 | |
EP3048748A1 (en) | Mobile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related equipment | |
EP3598804B1 (en) | Network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US20220360996A1 (en) | Network slice redir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877198B2 (en) | Mobility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 |
CN101415176B (zh) | 一种终端进行位置更新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5993194A (zh) | 专用网络切换方法、专用网络类型通知方法及设备 | |
CN111148187A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US20220330117A1 (en) | Re-mapping network slices for supporting service continuity | |
CN114205883A (zh) | 网络切片重映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2312493A (zh) | 一种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868253B (zh) | 条件触发的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 |
US20240214886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 |
WO2024067633A1 (zh) | 切换方法及通信节点、存储介质 | |
JP2023546884A (ja) | Musimを利用する強化されたサービス継続性 | |
CN116325907A (zh) | Iab节点的移植方法及装置 | |
CN117858131B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RU2780370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 |
WO2023138352A1 (zh) | 一种用于系统间互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7692981A (zh) | 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