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0764A - 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50764A CN117850764A CN202410257582.5A CN202410257582A CN117850764A CN 117850764 A CN117850764 A CN 117850764A CN 202410257582 A CN202410257582 A CN 202410257582A CN 117850764 A CN117850764 A CN 1178507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business
- interface
- capability
- fun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7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213 extrap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27 bean cur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95 sperm incapa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5—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model drive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20—Software desig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6—Software re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及装置,该设计建模方法通过对目标软件系统的业务逻辑层、功能逻辑层、算法逻辑层和程序逻辑层的设计建模,构造一个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本发明提供的软件逻辑模型结构清晰、可读性强、集成度高、覆盖软件系统多层次全链路逻辑,可以替代软件开发和迭代中的大量分散的非结构化设计文档,提升软件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降低软件开发和迭代过程中的沟通成本和返工浪费。本发明提供的软件设计建模方法具有直观简明、实用、上手快的特点,有利于软件设计建模技术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的普及应用,促进软件工程提升质量、化解风险、缩短交期、降本增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和电子设计等各行业设计环节早已普遍应用结构化设计图纸、CAD、PLM,甚至发展到数字孪生。而大多数软件工程的设计环节却仍然在使用“线下的分散的非结构化的”设计文档,这造成了软件工程全行业性的设计不规范、设计不可视、设计效率低和设计质量低,进而引发了软件开发与运维过程中大量的“沟通失真”、返工浪费、管理失能、进度失控、预算超支,由此酿成的软件“豆腐渣工程”、“烂尾楼”和重大事故也屡见不鲜。
MDA是模型驱动架构,它是由OMG定义的一个软件开发框架。它是一种基于UML(统一建模语言)以及其他工业标准的框架,支持软件设计和模型的可视化、存储和交换。UML(统一建模语言)概念术语和图例多且繁杂,学习和阅读成本高,不仅业务人员无法理解,程序员也很难掌握。MDA缺乏适用性强、可快速上手的设计建模方法,不能满足软件建模实践的需要。
DDD (领域驱动设计)是一种软件设计原则和方法论,它强调从业务角度出发,以领域模型为核心进行软件开发。DDD侧重于对软件的服务端逻辑做设计建模,缺乏对界面等软件用户端逻辑的设计建模。DDD建模方法更侧重于开发人员可以理解的方式,业务人员和产品经理不能很好的理解。
中国专利申请CN105278936A一种基于软件元模型构造软件模型的通用软件建模方法,该方法缺乏对软件业务逻辑的建模,也没有提供由业务逻辑推导到功能、算法和程序逻辑的明确设计路径,缺乏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实用的软件设计建模方法,解决以“大量软件工程仍然在使用分散的非结构化设计文档”为现象的软件工程全行业性的设计不规范、设计不可视、设计效率低、设计质量差,以及由此引发的软件开发与运维中的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及装置,实现了在一份软件逻辑模型中,以直观简明的方式,构建和集成了目标软件系统的业务逻辑、功能逻辑、算法逻辑和程序逻辑,相比大量分散的非结构化设计文档,大幅提升了软件逻辑的集成度和阅读理解效率,精简了大量的设计描述工作量,显著提升了设计效率、设计质量和迭代速度。
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包括一个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和基于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的设计建模步骤。
所述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是指对目标软件的多层次逻辑的结构化描述。所述多层次逻辑包括了业务逻辑、功能逻辑、算法逻辑和程序逻辑。所述业务逻辑,是指满足业务需求和约束的基于目标软件的业务分工协作方式、业务任务单元及其数据处理目标。所述功能逻辑,是指为支持业务逻辑,目标软件所具有的系统功能集合以及各系统功能的使用方式。所述算法逻辑,是指为实现功能逻辑的各功能的数据处理步骤。所述程序逻辑,是指基于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为实现算法逻辑的程序结构。
所述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由若干种模件和若干种模型视图构成。
所述模件,是指描述设计信息的模型单元。每个模件具有一个唯一性编号、一个名称、若干特有属性、若干特有部件和一份模件图(个别模件不需要模件图)。每个模件可以一个图形节点的形式被集成到其他模件的模件图或模型视图中。
所述部件,是指描述模件中设计逻辑信息的独立子单元,具有一个唯一性编号、一个名称、若干特有属性和一份部件图(存在于模件图中的子图)。每个部件可以一个图形节点的形式被集成到其他模件图或本模件图的其他部分中。所述特有属性,是指描述对象具有而其它对象不具有的属性,特有部件是指描述对象具有而其它对象不具有的部件。
所述模件图,是模件描述设计信息的结构化逻辑图。
所述模型视图,是指对模型中模件的分类汇总图,展示了模型中某个层面或某个维度的所有模件。
所述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包括以下种类的模件和模型视图:
M1、业务层模件
M1.1)业务架构:其模件图描述了层级结构的业务模块集合。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只有1个业务架构模件。
M1.2)业务流程: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业务流程的若干个业务作业以及业务作业处理的业务数据。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业务流程模件。
M1.3)业务对象: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业务对象的若干个业务事务、若干个业务规则、数据结构和若干个业务能力。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业务对象模件。
所述业务对象,是指业务流程处理的业务数据相关的设计信息。所述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是指在预设的业务场景中重复发生的与该业务对象相关的具有最小颗粒度的独立的业务数据处理任务;所述业务规则是指该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相关的细节信息,如:执行前提、不同情况下的处理规则等;所述数据结构,是指构成该业务对象数据的层级结构的数据元素集合;
所述业务能力是指目标软件为支持完成业务事务而应该具备的数据处理能力。业务能力是业务对象的部件,可独立地被集成到其他模件图或本模件图的其他部分。
M1.4)外联系统:是指目标软件需要连接的外部系统,是为实现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所要“交互”的外部软件或设备。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外联系统模件。
所述“交互”,是指目标软件调用外联系统的接口(外联接口)完成的数据处理任务,或外联系统调用目标软件提供的接口(目标软件的接口功能)完成的数据处理任务。
M2、功能层模件
M2.1、功能架构:其模件图描述了层级结构的功能模块集合。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只有1个功能架构模件。
M2.2、交互功能:是通过用户界面操作启动的系统功能,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交互功能的不同场景中的若干用户界面操作步骤以及相应的系统响应。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交互功能模件。
M2.3、用户界面: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用户界面的若干个界面控件和若干个界面能力。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用户界面模件。
所述界面控件,是指用户界面上的数据输入输出项。所述界面能力,是指用户界面响应用户界面操作的数据处理能力。界面能力是用户界面的部件,可独立地被集成到其他模件图或本模件图的其他部分。
M2.4、接口功能:是外部系统调用启动的系统功能,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所述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接口功能应该完成的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接口功能模件。
M2.5、定时功能:是定时自动启动的系统功能,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所述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定时功能应该完成的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接口功能模件。
M3、算法层模件
M3.1、数据库:其模件图描述了层级结构的数据模块集合。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数据库模件。
M3.2、数据表: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数据表的若干个字段、主键和外键。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数据表模件。
所述字段是数据表的部件,字段部件具有编号、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精度等属性。
M3.3、外联接口:其模件图描述了外联接口的若干个输入参数和若干个输入出参数。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外联接口模件。
M3.4、业务能力算法: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业务能力算法的若干个输入参数、若干个输出参数和若干个数据处理步骤。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业务能力算法。业务能力算法实现了业务能力的执行目标,与业务能力一一对应。
M3.5、界面能力算法: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界面能力算法的若干个输入参数、若干个输出参数和若干个数据处理步骤。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界面能力算法。界面能力算法实现了界面能力的执行目标,与界面能力一一对应。
M3.6、接口功能算法: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接口功能算法的若干个输入参数、若干个输出参数和若干个数据处理步骤。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接口功能算法。接口功能算法实现了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与接口功能一一对应。
M3.7、定时功能算法: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定时功能算法的若干个输入参数、若干个输出参数和若干个数据处理步骤。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定时功能算法。定时功能算法实现了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与定时功能一一对应。
M4、程序层模件
M4.1、子系统:其模件图描述了可独立部署软件组件的层级结构的程序模块集合。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子系统模件。子系统有前端子系统和后端子系统两种类型。
M4.2、程序能力: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程序能力的若干个输入参数、若干个输出参数和若干个程序执行步骤。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程序能力算法。
所述程序能力分为前端程序能力和后端程序能两类程序能力。所述前端程序能力,是指实现界面能力的前端程序单元,对应前端程序源码中的类方法或其他同级别源码单元。所述后端程序能力,是指实现业务能力或接口功能或定时功能的后端程序单元,对应后端程序源码中的类方法或其他同级别源码单元。
M5、模型视图
M5.1、业务视图:按业务模块分类汇总了业务流程模件和业务对象模件。
M5.2、功能视图:按功能模块分类汇总展示了交互功能模件、接口功能模件和定时功能模件。
M5.3、数据视图:按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块分类汇总了数据表模件。
M5.4、接口视图:按外联系统分类汇总了外联接口模件和接口功能模件。
M5.5、程序视图:按子系统及其程序模块分类汇总了所有程序能力模件。
所述基于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的设计建模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1、业务逻辑设计建模
S1.1、设计业务架构,生成业务视图。
所述设计业务架构,是指在业务架构模件图中描述层级结构的业务模块树。
所述生成业务视图,是指依据业务架构生成仅包括业务模块树的初步的业务视图。S1.2将在业务视图中添加业务流程,步骤S1.3将在业务视图中添加业务对象。
S1.2、设计业务流程:定义若干业务流程,对每个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建模。在步骤S1.1构建的业务视图中将每个业务流程模件节点分类挂接到所属业务模块。
所述定义业务流程,是指创建新的业务流程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所述对业务流程设计建模,是指在业务流程模件图中描述业务流程所包含的若干业务作业及其处理的业务数据。
S1.3、设计业务对象及其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基于步骤S1.2构建的所有业务流程中处理的业务数据,推导定义若干业务对象,对每个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进行设计建模。在步骤S1.1构建的业务视图中将每个业务对象模件节点分类挂接到所属业务模块。
所述定义业务对象,是指创建新的业务对象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
所述对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设计建模,是指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描述该业务对象在不同业务场景(业务流程的业务作业)中的若干业务事务。
所述对业务对象的业务规则设计建模,是指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描述与该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相关的细节信息,如:执行前提、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案等。
S1.4、设计业务对象的数据结构:基于业务对象数据样本以及步骤S1.3构建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对步骤S1.3构建的每个业务对象的数据结构设计建模。
所述对业务对象的数据结构设计建模,是指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描述组成1份该业务对象数据的多层级数据元素。
优选地,末级数据元素的颗粒度设计到数据实体级(对应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记录)。
S1.5、设计外联系统,生成接口视图:基于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推导定义若干外联系统,生成接口视图。
所述定义外联系统,是指创建新的外联系统模件,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
所述构建接口视图,是指依据定义的外联系统,生成接口视图,接口视图中列出定义的所有外联系统。步骤S2.4将在接口视图中添加接口功能,步骤S3.3将在接口视图中添加外联接口。
S1.6、设计业务对象的业务能力:针对步骤S1.3构建的每个业务对象中的每个业务事务,定义相应的业务对象的业务能力,对业务能力设计建模。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将每个业务能力关联挂接到其支持的业务事务。
所述定义业务对象的业务能力,是指在该业务对象的模件图中创建新的业务能力部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所述对业务能力设计建模,是指在所属业务对象的模件图中该部件区域描述业务能力的执行目标。所述业务能力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业务能力应该完成的对业务对象及其数据元素的增、删、改、查等数据处理任务,和/或通过调用S1.5构建的外联系统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
S2、功能逻辑设计建模
S2.1、设计功能架构,生成功能视图。
所述设计功能架构,是指基于步骤S1.1构建的业务模块树和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在功能架构模件图中构建多层级树形结构的功能模块集合。
所述生成功能视图,是指依据功能架构生成初步的功能视图,功能视图中包括了功能架构构建的功能模块树。步骤S2.2将在功能视图中添加交互功能模件节点,步骤S2.4将在功能视图中添加接口功能模件节点,步骤S2.5将在功能视图中添加定时功能模件节点。
S2.2、设计交互功能:基于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推导定义若干交互功能,对每个交互功能设计建模。在步骤S2.1构建的功能视图中将每个交互功能模件节点分类挂接到所属功能模块,并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关联挂接到所支持的业务事务(步骤S1.3构建)。
所述定义交互功能,是指创建新的交互功能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并简要描述。所述对交互功能设计建模,是指在交互功能模件图中描述执行该交互功能在不同场景中的若干用户界面操作步骤以及相应的系统响应(界面变化)。
S2.3、设计用户界面:基于步骤S2.2构建的交互功能,以及步骤S1.3描述的业务规则,推导定义若干用户界面,对每个用户界面进行设计建模。将每个用户界面中的界面能力关联挂接到相应交互功能模件图中用户操作步骤的系统响应节点上。
所述定义用户界面,是指创建新的用户界面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所述对用户界面设计建模,是指在用户界面模件图中描述该界面的界面控件,定义该界面的若干界面能力,并对每个界面能力进行设计建模。
所述定义用户界面的界面能力,是指在该用户界面模件图中创建新的界面能力部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所述对界面能力设计建模,是指在所属用户界面模件图中该部件区域描述界面能力的执行目标。所述界面能力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界面能力应该完成的界面处理任务和/或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所述界面处理任务,描述了对界面控件中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展示,以及界面关闭和打开新界面等任务。所述调用业务能力,可以通过集成相应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来描述。
S2.4、设计接口功能:基于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推导定义若干接口功能,对每个接口功能设计建模。在步骤S2.1构建的功能视图中将每个接口功能模件节点挂接到所属功能模块,在步骤S1.5构建的接口视图中将每个接口功能模件节点挂接到若干外联系统(该接口功能将被这些外联系统调用),并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关联挂接到所支持的业务事务(步骤S1.3构建)。
所述定义接口功能,是指创建新的接口功能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并简要描述。所述对接口功能设计建模,是指在接口功能模件图中描述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所述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接口功能应该完成的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所述调用业务能力,可以通过集成相应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来描述。
S2.5、设计定时功能:基于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推导定义若干定时功能,对每个定时功能进行设计建模。在步骤S2.1构建的功能视图中将每个定时功能模件节点挂接到所属功能模块,并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关联挂接到所支持的业务事务(步骤S1.3构建)。
所述定义定时功能,是指创建新的定时功能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并简要描述。所述对定时功能的设计建模,是指在定时功能模件图中描述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所述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定时功能应该完成的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所述调用业务能力,可以通过集成相应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来描述。
S3、算法逻辑设计建模
S3.1、设计数据库,生成数据视图:根据数据存取性能需求和约束,推导定义若干数据库,对数据库设计建模,生成数据视图。
所述定义数据库,是指创建新的数据库模件,设定编号、名称、类型(OLTP或OLAP)和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ORACLE等)。所述对数据库设计建模,是指在数据库模件图中描述该数据库的层级结构的数据模块集合。
所述生成数据视图,是指依据数据库生成初步的数据视图,在数据视图中包括所有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块树。步骤S3.2将在数据视图中添加数据表。
S3.2、设计数据表:由S1.4描述的业务对象的数据元素,推导定义若干存储业务对象数据元素的数据表,对数据表设计建模。在步骤S3.1生成的数据视图中将每个数据表模件节点挂接到所属数据库的数据模块,并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将数据表与相应数据元素(步骤S1.4构建)关联挂接。
所述定义数据表,是指创建新的数据表模件,设定编号和名称。所述对数据表设计建模,是指综合步骤S1.3描述的业务规则和步骤S2.3描述的数据输入输出界面控件,在数据表模件图中定义构成数据表的若干字段,设定数据表的主键字段,并定义数据表外键。所述定义数据表的字段,是指在数据表模件图中创建数据表的新字段部件,设定字段部件的编号、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精度。
S3.3、设计外联接口:基于步骤S1.5构建的外联系统,以及步骤S1.6构建的业务能力中通过调用外联系统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推导定义外联系统应该提供的外联接口,并对外联接口设计建模。在步骤S1.5所构建的接口视图中将外联接口挂接到所属外联系统。
所述定义外联接口,是指创建新的外联接口模件,设定编号和名称。所述对外联接口设计建模,是指在外联接口模件图中描述外联接口的输入输出参数。
S3.4、设计业务能力算法:基于步骤S3.2构建的数据表和步骤S3.3构建的外联接口,针对步骤S1.6构建的每个业务能力,定义相应的业务能力算法,对业务能力算法设计建模,并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中挂接到所属业务能力部件上。
所述定义业务能力算法,是指创建新的业务能力算法模件。所述对业务能力算法设计建模,是指在业务能力算法模件图中描述该业务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对数据表、外联接口的数据处理步骤。
所述业务能力算法对数据表的数据处理步骤,可以集成数据表模件节点。所述业务能力算法对外联接口的数据处理步骤,可以集成外联接口模件节点。
S3.5、设计界面能力算法:基于步骤S3.4构建的业务能力算法,针对步骤S2.3构建的每个界面能力,定义相应的界面能力算法,对界面能力算法设计建模,并在相应用户界面模件图中挂接到所属相界面能力部件上。
所述定义界面能力算法,是指创建新的界面能力算法模件。所述对界面能力算法设计建模,是指在界面能力算法模件图中描述该界面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详细数据处理步骤。
所述界面能力算法的详细数据处理步骤,可以通过集成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挂接了业务能力算法)来描述对业务能力(算法)的调用。
S3.6、设计接口功能算法:基于步骤S3.4构建的业务能力算法,针对步骤S2.4构建的每个接口功能,定义相应的接口功能算法,对接口功能的算法设计建模,并挂接到所属接口功能模件图上。
所述定义接口功能算法,是指创建新的接口功能算法模件。所述对接口功能的算法设计建模,是指在接口功能算法模件图中描述该接口功能的输入输出参数和详细数据处理步骤。
所述接口功能算法的详细数据处理步骤,可以通过集成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挂接了业务能力算法)来描述对业务能力(算法)的调用。
S3.7、设计定时能力算法:基于步骤S3.4构建的业务能力算法,针对步骤S2.4构建的每个定时功能,定义相应的定时功能算法,对定时功能的算法设计建模,并挂接到所属定时功能模件图上。
所述定义定时功能算法,是指创建新的定时功能算法模件。所述对定时功能的算法设计建模,是指在定时功能算法模件图中描述该定时功能的输入输出参数和详细数据处理步骤。
所述定时功能算法的详细数据处理步骤,可以通过集成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挂接了业务能力算法)来描述对业务能力(算法)的调用。
S4、程序逻辑设计建模
S4.1、设计前端子系统:定义若干前端子系统,对每个前端子系统设计建模。
所述定义前端子系统,是指根据需求和约束指定的一种或多种用户终端,每种用户终端分别创建前端类型的子系统模件,分别设定其编号、名称、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所述用户终端,例如:WEB端、WINDOWS客户端、苹果手机端、安卓手机端、微信小程序等。所述对前端子系统设计建模,是指在该子系统模件图中构建层级结构的前端程序模块集合。末级前端程序模块对应前端程序源码中的类或其他同级别源码模块。
S4.2、设计后端子系统:定义若干后端子系统,对每个后端子系统设计建模。
所述定义后端子系统,是指对照S2.1构建的功能模块树,遵循“高内聚,松耦合”的分割原则,将所有功能模块分割成若干组,每组功能模块由一个后端子系统实现其后端程序逻辑。根据后端子系统分割结果,分别创建若干后端类型的子系统模件,分别设定其编号、名称、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所述对后端子系统设计建模,是指在该子系统模件图中构建层级结构的后端程序模块集合。末级后端程序模块对应后端程序源码中的类或其他同级别源码模块。
S4.3、生成程序视图。
所述生成程序视图,是指依据前端子系统及其程序模块和后端子系统及其程序模块生成初步的程序视图,在程序视图中包括所有前端子系统及其程序模块树和后端子系统及其程序模块树。步骤S4.4将在程序视图中添加后端程序能力,步骤S4.5将在程序视图中添加前端程序能力。
S4.4、设计后端程序能力:针对步骤S1.6构建的每个业务能力、步骤S2.4构建的每个接口功能和步骤S2.5构建的每个定时功能,定义相应的后端类型的程序能力,并对每个后端程序能力设计建模。在程序视图中将后端程序能力分类挂接到所属后端子系统的末级程序模块,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的业务能力部件上挂接实现该业务能力的后端程序能力,在接口功能模件图中挂接实现该接口功能的后端程序能力,在定时功能模件图中挂接实现该定时功能的后端程序能力。
所述定义后端程序能力,是指创建新的后端类型的程序能力模件,设定编号和名称。所述对后端程序能力设计建模,是指基于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由该后端程序能力所属后端子系统设定),在程序能力模件图中描述该后端程序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程序执行步骤。
所述后端程序能力的程序执行步骤,可以通过集成其他后端程序能力模件节点来描述对其他后端程序能力的调用。所述后端程序能力的程序执行步骤,可以通过集成数据表模件节点来描述对数据表的处理,可以通过集成外联接口模件节点来描述对外联接口的调用。
S4.5、设计前端程序能力:针对步骤S2.3构建的每个界面能力,定义相应的前端程序能力,并对每个前端程序能力设计建模。在程序视图中将前端程序能力挂接到所属前端子系统的末级程序模块,在用户界面模件图中的界面能力部件上挂接实现该界面能力的前端程序能力。
所述定义前端程序能力,是指创建新的前端类型的程序能力模件,设定编号和名称。所述对前端程序能力设计建模,是指基于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由该前端程序能力所属前端子系统设定),在该程序能力模件图中描述该前端程序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程序执行步骤。
所述前端程序能力的程序执行步骤,可以通过集成其他前后端程序能力模件节点来描述对其他前后端程序能力的调用。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装置,该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1)、模型管理模块,用于新建模型、查询模型、修改模型、删除模型。
(2)、业务层模件管理
(2.1)业务架构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构建业务架构模件和制作业务架构模件图。
(2.2)业务流程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业务流程模件、查询业务流程模件、修改业务流程模件、删除业务流程模件以及制作业务流程模件图。
(2.3)业务对象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业务对象模件、查询业务对象模件、修改业务对象模件、删除业务对象模件以及制作业务对象模件图。
(2.4)外联系统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外联系统模件、查询外联系统模件、修改外联系统模件、删除外联系统模件以及制作外联系统模件图。
(3)、功能层模件管理
(3.1)功能架构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构建功能架构模件和制作功能架构模件图。
(3.2)交互功能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交互功能模件、查询交互功能模件、修改交互功能模件、删除交互功能模件以及制作交互功能模件图。
(3.3)用户界面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用户界面模件、查询用户界面模件、修改用户界面模件、删除用户界面模件以及制作用户界面模件图。
(3.4)接口功能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接口功能模件、查询接口功能模件、修改接口功能模件、删除接口功能模件以及制作接口功能模件图。
(3.5)定时功能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定时功能模件、查询定时功能模件、修改定时功能模件、删除定时功能模件以及制作定时功能模件图。
(4)、算法层模件管理
(4.1)数据库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数据库模件、查询数据库模件、修改数据库模件、删除数据库模件以及制作数据库模件图。
(4.2)数据表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数据表模件、查询数据表模件、修改数据表模件、删除数据表模件以及制作数据表模件图。
(4.3)外联接口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外联接口模件、查询外联接口模件、修改外联接口模件、删除外联接口模件以及制作外联接口模件图。
(4.4)业务能力算法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业务能力算法模件、查询业务能力算法模件、修改业务能力算法模件、删除业务能力算法模件以及制作业务能力算法模件图。
(4.5)界面能力算法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界面能力算法模件、查询界面能力算法模件、修改界面能力算法模件、删除界面能力算法模件以及制作界面能力算法模件图。
(4.6)接口功能算法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接口功能算法模件、查询接口功能算法模件、修改接口功能算法模件、删除接口功能算法模件以及制作接口功能算法模件图。
(4.7)定时功能算法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定时功能算法模件、查询定时功能算法模件、修改定时功能算法模件、删除定时功能算法模件以及制作定时功能算法模件图。
(5)、程序层模件管理
(5.1)子系统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子系统模件、查询子系统模件、修改子系统模件、删除子系统模件以及制作子系统模件图。
(5.2)程序能力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程序能力模件、查询程序能力模件、修改程序能力模件、删除程序能力模件以及制作程序能力模件图。
(6)、模型视图管理
(6.1)业务视图模块,用于生成业务视图和制作业务子视图,分类展示业务类模件。
(6.2)功能视图模块,用于生成功能视图和制作功能子视图,分类展示功能类模件。
(6.3)数据视图模块,用于生成数据视图和制作数据子视图,分类展示数据类模件。
(6.4)接口视图模块,用于生成接口视图和制作接口子视图,分类展示接口类模件。
(6.5)程序视图模块,用于生成程序视图和制作程序子视图,分类展示程序类模件。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明实用的软件设计建模方法,既提升了软件逻辑的集成度和阅读理解效率,又提升了软件设计效率、设计质量和迭代速度。本发明可以大幅降低软件设计建模技术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门槛,有利于改变“大量实际软件工程仍然在使用分散的非结构化设计文档”的行业痛点,通过在设计环节的结构化和数字化,促进软件工程提升质量、化解风险、缩短交期、降本增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装置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示例流程图;
图4为业务架构模件图示例图;
图5为业务视图示例图;
图6为业务流程模件图示例图;
图7为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描述示例图;
图8为业务对象的业务规则描述示例图;
图9为业务对象的数据结构描述示例图;
图10为接口视图示例图;
图11为业务对象的业务能力示例图;
图12为功能架构模件图示例图;
图13为功能视图示例图;
图14为交互功能模件图示例图;
图15为界面控件描述示例图;
图16为界面能力描述示例图;
图17为接口功能模件图示例图;
图18为数据库模件图示例图;
图19为数据视图示例图;
图20为数据表模件图示例图;
图21为外联接口模件图示例图;
图22为业务能力算法描述示例图;
图23为界面能力算法描述示例图;
图24为接口功能算法描述示例图;
图25为子系统模件图示例图;
图26为程序视图示例图;
图27为程序能力模件图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及装置,如图1所示,该设计建模方法通过对目标软件系统的业务逻辑层、功能逻辑层、算法逻辑层和程序逻辑层的设计建模,构造一个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业务逻辑设计建模
S1.1)设计业务架构,生成业务视图。
根据目标软件应用领域的业务模式,如图4所示,在业务架构模件图中构建业务模块树。基于业务架构生成如图5所示的业务视图,业务视图由所有末级业务模块的业务子视图构成。业务视图左侧展示了业务架构构建的业务模块树,根据左侧选定的业务模块,右侧展示所选业务模块的业务子视图。
S1.2将在业务子视图中分类添加业务流程模件节点,步骤S1.3将在业务子视图中分类添加业务对象模件节点。最终业务视图分模块集成了所有业务流程和业务对象。
S1.2)设计业务流程
根据现状流程、标杆流程和业务需求分析,创建若干业务流程模件,并分别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在每个业务流程模件图中描述该业务流程所包含的若干业务作业及其处理的业务数据。
图6提供了一个业务流程模件图的示例。
S1.3)设计业务对象及其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
基于步骤S1.2构建的所有业务流程中处理的业务数据,创建若干业务对象模件,分别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在每个业务对象模件图中描述该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与业务规则。在步骤S1.1构建的业务视图中将每个业务对象模件节点分类挂接到所属业务模块的业务子视图。
图7提供了一个业务事务的描述示例。
图8提供了一个业务规则的描述示例。
S1.4)设计业务对象的数据结构
基于业务对象数据样本以及步骤S1.3构建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对步骤S1.3构建的每个业务对象的数据结构设计建模,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描述该业务对象的层级结构的数据元素集合。
图9提供了一个数据结构的描述示例。
S1.5)设计外联系统,生成接口视图
基于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中需要与外部系统对接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创建若干外联系统模件,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基于外联系统,生成接口视图。如图10所示,接口视图由所有外联系统的接口子视图构成。接口视图左侧展示了所有外联系统,根据左侧选定的外联系统,右侧展示所选外联系统的接口子视图。
S2.4将在接口子视图中添加接口功能(外联系统调用的目标软件接口)模件节点,步骤S3.3将在接口子视图中添加外联接口(目标软件调用的外联系统接口)模件节点。最终接口视图集成了目标软件与所有外联系统相互调用的接口功能和外联接口。
S1.6)设计业务对象的业务能力:
针对步骤S1.3构建的每个业务对象中的每个业务事务,在该业务对象的模件图中创建相应的业务能力部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在业务能力部件节点后面描述其执行目标。所述业务能力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业务能力应该完成的对业务对象及其数据元素的增、删、改、查等根据需求预设的数据处理任务,和/或通过调用步骤S1.5构建的外联系统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将每个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挂接到其支持的业务事务节点上。
图11提供了一个业务能力的描述示例。
S2、功能逻辑设计建模
S2.1)设计功能架构,生成功能视图。
基于步骤S1.1构建的业务模块树和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如图12所示,在功能架构模件图中构建功能模块树。基于功能架构生成如图13所示的功能视图,功能视图由所有末级功能模块的功能子视图构成。功能视图左侧展示了功能架构构建的功能模块树,根据左侧选定的功能模块,右侧展示所选功能模块的功能子视图。
S2.2将在功能子视图中分类添加交互功能模件节点,步骤S2.4将在功能子视图中分类添加接口功能模件节点,步骤S2.5将在功能子视图中分类添加定时功能模件节点。最终功能视图分模块集成了所有系统功能。
S2.2)设计交互功能
基于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推导创建若干交互功能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并简要描述。在交互功能模件图中描述执行该交互功能在不同场景中的若干用户界面操作步骤以及相应的系统响应(界面变化)。
在步骤S2.1构建的功能视图中将每个交互功能模件节点分类挂接到所属功能模块的功能子视图,并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关联挂接到所支持的业务事务(步骤S1.3构建)。
图14提供了一个交互功能模件图的示例。
S2.3)设计用户界面
基于步骤S2.2构建的交互功能,以及步骤S1.3描述的业务规则,推导创建若干用户界面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
对每个用户界面,在其模件图中
1)描述该界面的界面控件;
2)创建若干界面能力部件,分别设定其编号和名称;
3)在每个界面能力部件节点后面描述其执行目标。所述界面能力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界面能力应该完成的界面处理任务和/或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预设的数据处理任务。所述界面处理任务,描述了对界面控件中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展示,以及界面关闭和打开新界面等任务。所述调用业务能力,可以通过集成相应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来描述。
图15提供了一个界面控件描述示例。
图16提供了一个界面能力描述示例。
S2.4)设计接口功能
基于步骤S1.3构建的需要外部系统调用目标软件接口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推导创建若干接口功能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简要描述;在接口功能模件图中描述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所述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接口功能应该完成的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预设的数据处理任务。所述调用业务能力,可以通过集成相应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来描述。
在步骤S2.1构建的功能视图中将每个接口功能模件节点挂接到所属功能模块的功能子视图,在步骤S1.5构建的接口视图中将每个接口功能模件节点挂接到若干外联系统(该接口功能将被这些外联系统调用)的接口子视图,并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关联挂接到所支持的业务事务(步骤S1.3构建)。
图17提供了一个接口功能模件图的示例。
S2.5)设计定时功能
基于步骤S1.3构建的需要系统定时自动执行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推导创建若干定时功能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简要描述;在定时功能模件图中描述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所述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定时功能应该完成的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预设的数据处理任务。所述调用业务能力,可以通过集成相应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来描述。
在步骤S2.1构建的功能视图中将每个定时功能模件节点挂接到所属功能模块的功能子视图,并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关联挂接到所支持的业务事务(步骤S1.3构建)。
S3、算法逻辑设计建模
S3.1)设计数据库,生成数据视图
根据数据存取性能需求和约束,推导定义若干数据库,对数据库设计建模,生成数据视图。如图18所示,在数据库模件图中构建数据模块树。
基于所有数据库模件生成如图19所示的数据视图,数据视图由所有数据库末级数据模块的数据子视图构成。数据视图左侧展示了所有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块树,根据左侧选定的末级数据模块,右侧展示所选数据模块的数据子视图。
S3.2将在数据子视图中添加数据表模件。最终数据视图分数据库分模块集成了所有数据表。
S3.2)设计数据表
由步骤S1.4描述的业务对象的数据元素,推导出若干存储业务对象数据元素的数据表,创建相应数据表模件,设定编号和名称。
综合步骤S1.3描述的业务规则和步骤S2.3描述的数据输入输出界面控件,在数据表模件图中创建表字段,设定字段部件的编号、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精度。设定数据表的主键字段,并定义数据表外键。
图20提供了一个数据表模件图的示例。
S3.3)设计外联接口
基于步骤S1.5构建的外联系统,以及步骤S1.6构建的业务能力中通过调用外联系统而执行的预设的数据处理任务,推导出外联系统应该提供的外联接口。创建相应外联接口模件,设定编号和名称。在外联接口模件图中描述外联接口的输入输出参数。在步骤S1.5所构建的接口视图中将外联接口挂接到所属外联系统的接口子视图。
图21提供了一个外联接口模件图的示例。
S3.4)设计业务能力算法
基于步骤S3.2构建的数据表和步骤S3.3构建的外联接口,针对步骤S1.6构建的每个业务能力,创建新的业务能力算法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在业务能力算法模件图中描述该业务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对数据表、外联接口的数据处理步骤。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将其挂接到所属业务能力部件上。所述业务能力算法对数据表的数据处理步骤,可以集成数据表模件节点。所述业务能力算法对外联接口的数据处理步骤,可以集成外联接口模件节点。
图22提供了一个业务能力算法描述示例。
S3.5)设计界面能力算法
基于步骤S3.4构建的业务能力算法,针对步骤S2.3构建的每个界面能力,创建新的界面能力算法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在界面能力算法模件图中描述该界面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详细数据处理步骤。所述界面能力算法的详细数据处理步骤,可以通过集成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挂接了业务能力算法)来描述对业务能力(算法)的调用。在相应用户界面模件图中将界面能力算法挂接到所属相界面能力部件上。
图23提供了一个界面能力算法描述示例。
S3.6)设计接口功能算法:基于步骤S3.4构建的业务能力算法,针对步骤S2.4构建的每个接口功能,创建新的接口功能算法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在接口功能算法模件图中描述该接口功能的输入输出参数和详细数据处理步骤。所述接口功能算法的详细数据处理步骤,可以通过集成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挂接了业务能力算法)来描述对业务能力(算法)的调用。将接口功能算法挂接到所属接口功能模件图上。
图24提供了一个接口功能算法描述示例。
S3.7)设计定时能力算法:基于步骤S3.4构建的业务能力算法,针对步骤S2.4构建的每个定时功能,创建新的定时功能算法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在定时功能算法模件图中描述该定时功能的输入输出参数和详细数据处理步骤。所述定时功能算法的详细数据处理步骤,可以通过集成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挂接了业务能力算法)来描述对业务能力(算法)的调用。将定时功能算法挂接到所属定时功能模件图上。
S4、程序逻辑设计建模
S4.1)设计前端子系统
指根据业务需求和约束指定的一种或多种用户终端,每种用户终端分别创建前端类型的子系统模件,分别设定其编号、名称、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在前端子系统模件图中构建层级结构的前端程序模块集合。
S4.2)设计后端子系统
对照步骤S2.1构建的功能模块树,遵循“高内聚,松耦合”的分割原则,将所有功能模块分割成若干组,每组功能模块由一个后端子系统实现其后端程序逻辑。根据后端子系统分割结果,分别创建若干后端类型的子系统模件,分别设定其编号、名称、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在这些子系统模件图中构建层级结构的后端程序模块集合。
图25提供了一个子系统模件图的示例。
S4.3)生成程序视图。
如图26所示,程序视图由所有子系统末级程序模块的程序子视图构成。程序视图左侧展示了所有子系统及其程序模块树,根据左侧选定的末级程序模块,右侧展示所选程序模块的数据子视图。步骤S4.4将在程序子视图中添加后端程序能力模件,步骤S4.5将在程序子视图中添加前端程序能力模件。最终程序视图分子系统分模块集成了所有程序能力。
S4.4)设计后端程序能力
针对步骤S1.6构建的每个业务能力、步骤S2.4构建的每个接口功能和步骤S2.5构建的每个定时功能,创建相应的后端类型的程序能力模件,设定编号和名称。基于所属子系统设定的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在程序能力模件图中描述该后端程序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程序执行步骤。所述后端程序能力的程序执行步骤,可以通过集成其他后端程序能力模件节点来描述对其他后端程序能力的调用。所述后端程序能力的程序执行步骤,可以通过集成数据表模件节点来描述对数据表的处理,可以通过集成外联接口模件节点来描述对外联接口的调用。
在程序视图中将后端程序能力分类挂接到所属后端子系统的末级程序模块的程序子视图,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的业务能力部件上挂接实现该业务能力的后端程序能力,在接口功能模件图中挂接实现该接口功能的后端程序能力,在定时功能模件图中挂接实现该定时功能的后端程序能力。
图27提供了一个程序能力模件图的示例。
S4.5)设计前端程序能力
针对步骤S2.3构建的每个界面能力,创建新的前端类型的程序能力模件,设定编号和名称。基于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由该前端程序能力所属前端子系统设定),在该程序能力模件图中描述该前端程序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程序执行步骤。所述前端程序能力的程序执行步骤,可以通过集成其他前后端程序能力模件节点来描述对其他前后端程序能力的调用。
在程序视图中将前端程序能力挂接到所属前端子系统的末级程序模块的程序子视图,在用户界面模件图中的界面能力部件上挂接实现该界面能力的前端程序能力。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1、模型管理模块
对目标软件的设计建模从本模块的新建模型功能开始,然后通过其他模块构建这个新模型的相关模件和视图。
2、业务层模件管理
2.1)业务架构模件管理模块
在模型新建时,本模块自动生成该模型唯一的业务架构模件。
根据目标软件应用领域的业务模式,使用本模块:在业务架构模件图中构建层级结构的业务模块树。
2.2)业务流程模件管理模块
在分析现状流程、标杆流程和业务需求分析后,使用本模块:新建若干业务流程模件,分别制作各业务流程模件图,描述该业务流程所包含的业务作业及其处理的业务数据。
2.3)业务对象模件管理模块
在设计业务流程后,基于对所有业务流程处理的业务数据的分析,使用本模块:新建若干业务对象模件,分别制作业务对象模件图,描述该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业务规则、数据结构。
在设计外联系统后,使用本模块: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新建业务能力部件,描述业务能力的执行目标。
在设计数据表后,使用本模块: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将数据表挂接到数据结构的相应数据元素节点。
在设计业务能力算法后,使用本模块: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将业务能力算法挂接到相应业务能力部件。
在设计后端程序能力后,使用本模块: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将后端程序能力挂接到相应业务能力部件。
2.4)外联系统模件管理模块
在设计业务对象及其业务事务、业务规则和数据结构后,使用本模块:新建若干外联系统模件。
3、功能层模件管理
3.1)功能架构模件管理模块
在新建模型后,本模块自动生成该模型唯一的功能架构模件。
在业务逻辑设计完成后,使用本模块:在功能架构模件图中构建层级结构的功能模块树。
3.2)交互功能模件管理模块
在设计功能架构后,基于对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的分析,使用本模块:新建若干交互功能模件,分别制作各业务流程模件图。描述执行该交互功能的用户界面操作以及系统响应。
在设计用户界面后,使用本模块:在交互功能模件图中将界面能力挂接到相应用户界面操作的系统响应节点后。
3.3)用户界面模件管理模块
在设计交互功能后,基于对交互功能、样本数据和业务规则的分析,使用本模块:新建若干用户界面模件;分别制作各用户界面模件图,描述了该界面的界面控件,新建若干界面能力部件,描述界面能力的执行目标。
在设计用户界面能力算法后,使用本模块:在用户界面模件图中将界面能力算法挂接到相应用户界面能力部件。
在设计前端程序能力后,使用本模块:在用户界面模件图中将前端能力挂接到相应用户界面能力部件。
3.4)接口功能模件管理模块
在设计功能架构后,基于对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的分析,使用本模块:新建若干接口功能模件。分别制作接口功能模件图,描述该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
在设计接口功能算法后,使用本模块:在接口功能模件图中挂接接口功能算法。
3.5)定时功能模件管理模块
在设计功能架构后,基于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使用本模块:新建若干定时功能模件。分别制作定时功能模件图,描述了该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
在设计定时功能算法后,使用本模块:在定时功能模件图中挂接定时功能算法。
4、算法层模件管理
4.1)数据库模件管理模块
在功能逻辑设计完成后,基于对数据存取性能需求和约束的分析,使用本模块:新建若干数据库模件;分别制作数据库模件图,构建数据模块树。
4.2)数据表模件管理模块
在数据库设计后,基于对业务对象的数据元素的分析,使用本模块:新建若干数据表模件;分别制作数据表模件图,描述了数据表的表字段。
4.3)外联接口模件管理模块
在数据表设计后,基于对需要调用外联系统能力的业务事务的分析,使用本模块:新建外联接口模件;分别制作外联接口模件图,描述了外联接口的输入输出参数。
4.4)业务能力算法模件管理模块
在数据表和外联接口设计后,针对每个业务能力,基于对数据表和外联接口的应用,使用本模块:新建业务能力算法模件;制作业务能力算法模件图,描述该业务能力算法的输入输出参数和对数据表、外联接口的数据处理步骤。
4.5)界面能力算法模件管理模块
在业务能力算法设计后,针对每个界面能力,使用本模块:新建界面能力算法模件;制作界面能力算法模件图,描述了该界面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详细数据处理步骤。
4.6)接口功能算法模件管理模块
在业务能力算法设计后,针对每个接口功能,使用本模块:新建接口能力算法模件;制作接口功能算法模件图,描述该接口功能的输入输出参数和详细数据处理步骤。
4.7)定时功能算法模件管理模块
在业务能力算法设计后,针对每个定时功能,使用本模块:新建定时能力算法模件;制作定时功能算法模型图,描述了该定时功能的输入输出参数和详细数据处理步骤。
5、程序层模件管理
5.1)子系统模件管理模块
在算法逻辑层设计后,使用本模块:基于业务需求和约束指定的一种或多种用户终端,新建若干前端类型的子系统模件,并分别制作其子系统模件图,在子系统模件图中构建层级结构的程序模块集合。基于对所有系统功能的分组,新建若干后端类型的子系统模件,并分别制作其子系统模件图,在子系统模件图中构建层级结构的程序模块集合。
5.2)程序能力模件管理模块
在子系统设计后,针对每个业务能力、接口功能和定时功能,使用本模块:新建若干后端类型的程序能力模件。分别制作程序能力模件图,描述后端程序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程序执行步骤。
然后,针对每个界面能力,使用本模块:新建前端类型的程序能力模件。分别制作程序能力模件图,描述该前端程序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程序执行步骤
6、模型视图管理
6.1)业务视图模块
在业务架构设计后,本模块自动生成业务视图。
在业务流程和业务对象设计后,使用本模块:将所有业务流程模件和业务对象模件分类挂接到所属业务模块的业务子视图。
6.2)功能视图模块
在功能架构设计后,本模块自动生成功能视图。
在交互功能、接口功能和定时功能设计后,使用本模块:将所有交互功能模件、接口功能模件和定时功能模件分类挂接到所属功能模块的功能子视图。
6.3)数据视图模块
在数据库设计后,本模块自动生成数据视图。
在数据表设计后,使用本模块:将所有数据表模件分类挂接到所属数据库数据模块的数据子视图。
6.4)接口视图模块
在外联系统设计后,本模块自动生成接口视图。
在接口功能和外联接口设计后,使用本模块:将所有接口功能模件和外联接口模件分类挂接到所属外联系统的接口子视图。
6.5)程序视图模块
在子系统设计后,本模块自动生成程序视图。
在前端程序能力和后端程序能力设计后,使用本模块:将所有程序能力模件分类挂接到所属子系统程序模块的接口子视图。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当然,还有其他方式的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量子存储器、石墨烯存储器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和基于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的设计建模步骤;
所述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是指对目标软件的多层次逻辑的结构化描述,所述多层次逻辑包括了业务逻辑、功能逻辑、算法逻辑和程序逻辑;所述业务逻辑,是指满足业务需求和约束的基于目标软件的业务分工协作方式、业务任务单元及其数据处理目标;所述功能逻辑,是指为支持业务逻辑,目标软件所具有的系统功能集合以及各系统功能的使用方式;所述算法逻辑,是指为实现功能逻辑的各功能的数据处理步骤;所述程序逻辑,是指基于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为实现算法逻辑的程序结构;
所述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由若干种模件和若干种模型视图构成;
所述模件,是指描述设计信息的模型单元,每个模件具有一个唯一性编号、一个名称、若干特有属性、若干特有部件,每个模件可选性的设置一份模件图;每个模件以一个图形节点的形式被集成到其他模件的模件图或模型视图中;
所述部件,是指描述模件中设计逻辑信息的独立子单元,具有一个唯一性编号、一个名称、若干特有属性和一份部件图,部件图存在于模件图中的子图;每个部件以一个图形节点的形式被集成到其他模件图或本模件图的其他部分中;
所述模件图,是模件描述设计信息的结构化逻辑图;
所述模型视图,是指对模型中模件的分类汇总图,展示了模型中选定层面或选定维度的所有模件;
所述基于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的设计建模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1、业务逻辑设计建模
S1.1、设计业务架构,生成业务视图;
S1.2、设计业务流程:定义若干业务流程,对每个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建模;在步骤S1.1构建的业务视图中将每个业务流程的模件节点分类挂接到所属业务模块;
S1.3、设计业务对象及其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基于步骤S1.2构建的所有业务流程中处理的业务数据,推导定义若干业务对象,对每个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进行设计建模;在步骤S1.1构建的业务视图中将每个业务对象的模件节点分类挂接到所属业务模块;
S1.4、设计业务对象的数据结构:基于业务对象数据样本以及步骤S1.3构建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对步骤S1.3构建的每个业务对象的数据结构设计建模;
S1.5、设计外联系统,生成接口视图:基于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推导定义若干外联系统,生成接口视图;
S1.6、设计业务对象的业务能力:针对步骤S1.3构建的每个业务对象中的每个业务事务,定义相应的业务对象的业务能力,对业务能力设计建模;在业务对象的模件图中将每个业务能力关联挂接到其支持的业务事务;
S2、功能逻辑设计建模
S2.1、设计功能架构,生成功能视图;
S2.2、设计交互功能:基于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推导定义若干交互功能,对每个交互功能设计建模;在步骤S2.1构建的功能视图中将每个交互功能的模件节点分类挂接到所属功能模块,并在相应业务对象的模件图中关联挂接到所支持的业务事务;
S2.3、设计用户界面:基于步骤S2.2构建的交互功能,以及步骤S1.3描述的业务规则,推导定义若干用户界面,对每个用户界面进行设计建模;将每个用户界面中的界面能力关联挂接到相应交互功能的模件图中用户操作步骤的系统响应节点上;
S2.4、设计接口功能:基于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推导定义若干接口功能,对每个接口功能设计建模;在步骤S2.1构建的功能视图中将每个接口功能模件节点挂接到所属功能模块,在步骤S1.5构建的接口视图中将每个接口功能的模件节点挂接到若干外联系统,实现接口功能由相应的外联系统调用,并在相应业务对象的模件图中关联挂接到所支持的业务事务;
S2.5、设计定时功能:基于步骤S1.3构建的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推导定义若干定时功能,对每个定时功能进行设计建模;在步骤S2.1构建的功能视图中将每个定时功能的模件节点挂接到所属功能模块,并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中关联挂接到所支持的业务事务;
S3、算法逻辑设计建模
S3.1、设计数据库,生成数据视图:根据数据存取性能需求和约束,推导定义若干数据库,对数据库设计建模,生成数据视图;
S3.2、设计数据表:由步骤S1.4描述的业务对象的数据元素,推导定义若干存储业务对象数据元素的数据表,对数据表设计建模;在步骤S3.1生成的数据视图中将每个数据表模件节点挂接到所属数据库的数据模块,并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将数据表与相应数据元素关联挂接;
S3.3、设计外联接口:基于步骤S1.5构建的外联系统,以及步骤S1.6构建的业务能力中通过调用外联系统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推导定义外联系统提供的外联接口,并对外联接口设计建模;在步骤S1.5所构建的接口视图中将外联接口挂接到所属外联系统;
S3.4、设计业务能力算法:基于步骤S3.2构建的数据表和步骤S3.3构建的外联接口,针对步骤S1.6构建的每个业务能力,定义相应的业务能力算法,对业务能力算法设计建模,并在相应业务对象模件图中挂接到所属业务能力部件上;
S3.5、设计界面能力算法:基于步骤S3.4构建的业务能力算法,针对步骤S2.3构建的每个界面能力,定义相应的界面能力算法,对界面能力算法设计建模,并在相应用户界面模件图中挂接到所属相界面能力部件上;
S3.6、设计接口功能算法:基于步骤S3.4构建的业务能力算法,针对步骤S2.4构建的每个接口功能,定义相应的接口功能算法,对接口功能的算法设计建模,并挂接到所属接口功能模件图上;
S3.7、设计定时能力算法:基于步骤S3.4构建的业务能力算法,针对步骤S2.4构建的每个定时功能,定义相应的定时功能算法,对定时功能的算法设计建模,并挂接到所属定时功能模件图上;
S4、程序逻辑设计建模
S4.1、设计前端子系统:定义若干前端子系统,对每个前端子系统设计建模;
S4.2、设计后端子系统:定义若干后端子系统,对每个后端子系统设计建模;
S4.3、生成程序视图;
S4.4、设计后端程序能力:针对步骤S1.6构建的每个业务能力、步骤S2.4构建的每个接口功能和步骤S2.5构建的每个定时功能,定义相应的后端类型的程序能力,并对每个后端程序能力设计建模;在程序视图中将后端程序能力分类挂接到所属后端子系统的末级程序模块,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的业务能力部件上挂接实现相应的业务能力的后端程序能力,在接口功能模件图中挂接实现相应的接口功能的后端程序能力,在定时功能模件图中挂接实现相应的定时功能的后端程序能力;
S4.5、设计前端程序能力:针对步骤S2.3构建的每个界面能力,定义相应的前端程序能力,并对每个前端程序能力设计建模;在程序视图中将前端程序能力挂接到所属前端子系统的末级程序模块,在用户界面模件图中的界面能力部件上挂接实现相应的界面能力的前端程序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软件逻辑模型,包括以下种类的模件和模型视图:
M1、业务层模件
M1.1、业务架构:其模件图描述了层级结构的业务模块集合;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只有一个业务架构模件;
M1.2、业务流程: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业务流程的若干个业务作业以及业务作业处理的业务数据;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业务流程模件;
M1.3、业务对象: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业务对象的若干个业务事务、若干个业务规则、数据结构和若干个业务能力;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业务对象模件;
所述业务对象,是指业务流程处理的业务数据相关的设计信息;所述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是指在预设的业务场景中重复发生的与该业务对象相关的具有最小颗粒度的独立的业务数据处理任务;所述业务规则是指该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相关的细节信息,包括:执行前提、不同情况下的处理规则;所述数据结构,是指构成该业务对象数据的层级结构的数据元素集合;
所述业务能力是指目标软件为支持完成业务事务而具备的数据处理能力;业务能力是业务对象的部件,可独立地被集成到其他模件图或本模件图的其他部分;
M1.4、外联系统:是指目标软件需要连接的外部系统,是为实现业务事务和业务规则所要“交互”的外部软件或设备;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外联系统模件;
所述“交互”,是指目标软件调用外联系统的接口即外联接口,完成的数据处理任务,或外联系统调用目标软件提供的接口,实现目标软件的接口功能,完成的数据处理任务;
M2、功能层模件
M2.1、功能架构:其模件图描述了层级结构的功能模块集合;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只有一个功能架构模件;
M2.2、交互功能:是通过用户界面操作启动的系统功能,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交互功能的不同场景中的若干用户界面操作步骤以及相应的系统响应;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交互功能模件;
M2.3、用户界面: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用户界面的若干个界面控件和若干个界面能力;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用户界面模件;
所述界面控件,是指用户界面上的数据输入输出项;所述界面能力,是指用户界面响应用户界面操作的数据处理能力;界面能力是用户界面的部件,可独立地被集成到其他模件图或本模件图的其他部分;
M2.4、接口功能:是外部系统调用启动的系统功能,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所述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接口功能应该完成的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接口功能模件;
M2.5、定时功能:是定时自动启动的系统功能,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所述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定时功能应该完成的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接口功能模件;
M3、算法层模件
M3.1、数据库:其模件图描述了层级结构的数据模块集合;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数据库模件;
M3.2、数据表: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数据表的若干个字段、主键和外键;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数据表模件;
所述字段是数据表的部件,字段的属性包括:编号、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精度;
M3.3、外联接口:其模件图描述了外联接口的若干个输入参数和若干个输入出参数;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外联接口模件;
M3.4、业务能力算法: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业务能力算法的若干个输入参数、若干个输出参数和若干个数据处理步骤;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业务能力算法;业务能力算法实现了业务能力的执行目标,与业务能力一一对应;
M3.5、界面能力算法: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界面能力算法的若干个输入参数、若干个输出参数和若干个数据处理步骤;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界面能力算法;界面能力算法实现了界面能力的执行目标,与界面能力一一对应;
M3.6、接口功能算法: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接口功能算法的若干个输入参数、若干个输出参数和若干个数据处理步骤;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接口功能算法;接口功能算法实现了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与接口功能一一对应;
M3.7、定时功能算法: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定时功能算法的若干个输入参数、若干个输出参数和若干个数据处理步骤;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定时功能算法;定时功能算法实现了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与定时功能一一对应;
M4、程序层模件
M4.1、子系统:其模件图描述了可独立部署软件组件的层级结构的程序模块集合;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子系统模件;子系统有前端子系统和后端子系统两种类型;
M4.2、程序能力:其模件图描述了构成程序能力的若干个输入参数、若干个输出参数和若干个程序执行步骤;目标软件的模型实例有若干个程序能力算法;
所述程序能力分为前端程序能力和后端程序能两类程序能力;所述前端程序能力,是指实现界面能力的前端程序单元,对应前端程序源码中的类方法或其他同级别源码单元;所述后端程序能力,是指实现业务能力、接口功能或定时功能的后端程序单元,对应后端程序源码中的类方法或其他同级别源码单元;
M5、模型视图
M5.1、业务视图:按业务模块分类汇总了业务流程模件和业务对象模件;
M5.2、功能视图:按功能模块分类汇总展示了交互功能模件、接口功能模件和定时功能模件;
M5.3、数据视图:按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块分类汇总了数据表模件;
M5.4、接口视图:按外联系统分类汇总了外联接口模件和接口功能模件;
M5.5、程序视图:按子系统及其程序模块分类汇总了所有程序能力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中,所述定义业务对象,是指创建新的业务对象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所述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设计建模,是指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描述该业务对象在不同业务场景即业务流程的业务作业中的若干业务事务;所述业务对象的业务规则设计建模,是指在业务对象模件图中描述与该业务对象的业务事务相关的细节信息,包括:执行前提、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4中,
所述业务对象的数据结构设计建模,是指在业务对象的模件图中描述组成一份对应的业务对象数据的多层级数据元素;
末级数据元素的颗粒度设计到数据实体级,对应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6中,
所述定义业务对象的业务能力,是指在该业务对象的模件图中创建新的业务能力部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所述业务能力设计建模,是指在所属业务对象的模件图中该部件区域描述业务能力的执行目标;所述业务能力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业务能力应该完成的对业务对象及其数据元素的包括增、删、改、查在内的数据处理任务,和/或通过调用步骤S1.5构建的外联系统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中,
所述交互功能设计建模,是指在交互功能模件图中描述执行该交互功能在不同场景中的若干用户界面操作步骤以及相应的系统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中,
所述定义用户界面,是指创建新的用户界面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所述用户界面设计建模,是指在用户界面模件图中描述该界面的界面控件,定义该界面的若干界面能力,并对每个界面能力进行设计建模;
所述定义用户界面的界面能力,是指在该用户界面模件图中创建新的界面能力部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所述界面能力设计建模,是指在所属用户界面模件图中该部件区域描述界面能力的执行目标;所述界面能力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界面能力应该完成的界面处理任务和/或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所述界面处理任务,描述了对界面控件中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展示,以及包括界面关闭和打开新界面在内的任务;所述调用业务能力,通过集成相应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来描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4中,
所述定义接口功能,是指创建新的接口功能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并简要描述;所述接口功能设计建模,是指在接口功能模件图中描述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所述接口功能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接口功能应该完成的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所述调用业务能力,通过集成相应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来描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5中,
所述定义定时功能,是指创建新的定时功能模件,设定其编号和名称,并简要描述;所述定时功能的设计建模,是指在定时功能模件图中描述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所述定时功能的执行目标,描述了该定时功能应该完成的通过调用若干业务能力而执行的数据处理任务;所述调用业务能力,通过集成相应业务能力部件节点来描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4中,
所述定义后端程序能力,是指创建新的后端类型的程序能力模件,设定编号和名称;所述后端程序能力设计建模,是指基于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即由相应的后端程序能力所属后端子系统设定,在程序能力模件图中描述该后端程序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程序执行步骤;
所述后端程序能力的程序执行步骤,通过集成其他后端程序能力模件节点来描述对其他后端程序能力的调用;所述后端程序能力的程序执行步骤,通过集成数据表模件节点来描述对数据表的处理,通过集成外联接口模件节点来描述对外联接口的调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5中,
所述定义前端程序能力,是指创建新的前端类型的程序能力模件,设定编号和名称;所述前端程序能力设计建模,是指基于程序语言和程序框架,由对应的前端程序能力所属前端子系统设定,在对应的程序能力模件图中描述对应的前端程序能力的输入输出参数和程序执行步骤;
所述前端程序能力的程序执行步骤,通过集成其他前后端程序能力模件节点来描述对其他前后端程序能力的调用。
12.一种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模块:
模型管理模块,用于新建模型、查询模型、修改模型、删除模型;
业务层模件管理模块,即:
业务架构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构建业务架构模件和制作业务架构模件图;
业务流程模块管理模块,用于新建业务流程模件、查询业务流程模件、修改业务流程模件、删除业务流程模件以及制作业务流程模件图;
业务对象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业务对象模件、查询业务对象模件、修改业务对象模件、删除业务对象模件以及制作业务对象模件图;
外联系统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外联系统模件、查询外联系统模件、修改外联系统模件、删除外联系统模件以及制作外联系统模件图;
功能层模件管理模块,即:
功能架构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构建功能架构模件和制作功能架构模件图;
交互功能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交互功能模件、查询交互功能模件、修改交互功能模件、删除交互功能模件以及制作交互功能模件图;
用户界面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用户界面模件、查询用户界面模件、修改用户界面模件、删除用户界面模件以及制作用户界面模件图;
接口功能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接口功能模件、查询接口功能模件、修改接口功能模件、删除接口功能模件以及制作接口功能模件图;
定时功能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定时功能模件、查询定时功能模件、修改定时功能模件、删除定时功能模件以及制作定时功能模件图;
算法层模件管理模块,即:
数据库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数据库模件、查询数据库模件、修改数据库模件、删除数据库模件以及制作数据库模件图;
数据表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数据表模件、查询数据表模件、修改数据表模件、删除数据表模件以及制作数据表模件图;
外联接口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外联接口模件、查询外联接口模件、修改外联接口模件、删除外联接口模件以及制作外联接口模件图;
业务能力算法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业务能力算法模件、查询业务能力算法模件、修改业务能力算法模件、删除业务能力算法模件以及制作业务能力算法模件图;
界面能力算法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界面能力算法模件、查询界面能力算法模件、修改界面能力算法模件、删除界面能力算法模件以及制作界面能力算法模件图;
接口功能算法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接口功能算法模件、查询接口功能算法模件、修改接口功能算法模件、删除接口功能算法模件以及制作接口功能算法模件图;
定时功能算法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定时功能算法模件、查询定时功能算法模件、修改定时功能算法模件、删除定时功能算法模件以及制作定时功能算法模件图;
程序层模件管理模块,即:
子系统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子系统模件、查询子系统模件、修改子系统模件、删除子系统模件以及制作子系统模件图;
程序能力模件管理模块,用于新建程序能力模件、查询程序能力模件、修改程序能力模件、删除程序能力模件以及制作程序能力模件图;
模型视图管理模块,即:
业务视图模块,用于生成业务视图和制作业务子视图,分类展示业务类模件;
功能视图模块,用于生成功能视图和制作功能子视图,分类展示功能类模件;
数据视图模块,用于生成数据视图和制作数据子视图,分类展示数据类模件;
接口视图模块,用于生成接口视图和制作接口子视图,分类展示接口类模件;
程序视图模块,用于生成程序视图和制作程序子视图,分类展示程序类模件。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57582.5A CN117850764B (zh) | 2024-03-07 | 2024-03-07 | 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57582.5A CN117850764B (zh) | 2024-03-07 | 2024-03-07 | 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50764A true CN117850764A (zh) | 2024-04-09 |
CN117850764B CN117850764B (zh) | 2024-05-07 |
Family
ID=90530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257582.5A Active CN117850764B (zh) | 2024-03-07 | 2024-03-07 | 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50764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325606A1 (en) * | 2004-03-15 | 2010-12-23 | Ramco Systems Limited | Component based software system |
US20180210709A1 (en) * | 2016-09-21 | 2018-07-26 | Shridhar V. Bharthulwar | Integrated System for Softwar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
CN112988123A (zh) * | 2021-05-06 | 2021-06-18 | 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面向ddd的软件设计方法及系统 |
CN114115837A (zh) * | 2021-11-08 | 2022-03-01 | 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 一种基于对象信息的mis自适应生成器以及使用方法 |
CN115495069A (zh) * | 2022-09-26 | 2022-12-20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基于模型驱动的煤炭工业软件流程实现方法、装置及设备 |
-
2024
- 2024-03-07 CN CN202410257582.5A patent/CN1178507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325606A1 (en) * | 2004-03-15 | 2010-12-23 | Ramco Systems Limited | Component based software system |
US20180210709A1 (en) * | 2016-09-21 | 2018-07-26 | Shridhar V. Bharthulwar | Integrated System for Softwar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
CN112988123A (zh) * | 2021-05-06 | 2021-06-18 | 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面向ddd的软件设计方法及系统 |
CN114115837A (zh) * | 2021-11-08 | 2022-03-01 | 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 一种基于对象信息的mis自适应生成器以及使用方法 |
CN115495069A (zh) * | 2022-09-26 | 2022-12-20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基于模型驱动的煤炭工业软件流程实现方法、装置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50764B (zh) | 2024-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91904B2 (en) | Visuali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ata elements an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s of data element attributes | |
US11726760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try point-based code analysis and transformation | |
US1074007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de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transformation | |
US20230244476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de analysis heat map interfaces | |
US877600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ask modeling of mobile phone applications | |
US11893341B2 (en) | Domain-specific language interpreter and interactive visual interface for rapid screening | |
US20050125401A1 (en) | Wizard for usage in real-time aggregation and scoring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 |
CN112650766A (zh) | 数据库数据操作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 |
CN111708801A (zh) | 报表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110060769A1 (en) | Destructuring And Restructuring Relational Data | |
CN112199086A (zh) | 自动编程控制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00342029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querying databases using interactive search paths | |
CN112732242B (zh) | 宽表加工脚本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17850764B (zh) | 基于集成式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建模方法及装置 | |
CN115543428A (zh) | 一种基于策略模板的模拟数据生成方法和装置 | |
CN112527870B (zh) | 电子报告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841359A (zh) | 一种对象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140067874A1 (en) | Performing predictive analysis | |
CN112559603B (zh) | 特征提取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130218893A1 (en) | Executing in-database data mining processes | |
CN113900956A (zh) | 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duwela et al. | An Approach To Automate The Relational Database Design Process | |
CN115391438A (zh) | 数据仓库配置文档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Lee et al. | Analyzing business domain: a methodology and repository system | |
CN116126824A (zh) | 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能力开放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esign modeling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integrated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40507 Pledgee: Nanjing Branch of Jiangsu Bank Co.,Ltd. Pledgor: Nanjing Hedu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42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