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8751A - 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8751A
CN117848751A CN202410251628.2A CN202410251628A CN117848751A CN 117848751 A CN117848751 A CN 117848751A CN 202410251628 A CN202410251628 A CN 202410251628A CN 117848751 A CN117848751 A CN 117848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air conditioner
fresh air
air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516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48751B (zh
Inventor
汪超
蔡宁
汪亮兵
贾潇雅
杨双
赵洋
廖玮
张昊
杨晓玲
曹瑞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ari Beijing Certification & Testing Co ltd
China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Zhongjia Zhi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ari Beijing Certification & Testing Co ltd
China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Zhongjia Zhi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ari Beijing Certification & Testing Co ltd, China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Zhongjia Zhi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ari Beijing Certification &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516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8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8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8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48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8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该系统包括:焓差试验室、负荷墙、负荷供给末端、新风负荷模拟装置、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温度采集装置、功率测试装置和处理装置。本发明能够准确模拟空调器实际使用场景的运行效果;将空调器能效测试和舒适性测试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实现在不影响测试房间风速场的情况下达到不同室外温度下定负荷量快速准确投入的目的;通过对空调器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的连续非锁频状态下的实际运行能耗进行测试,以及同时测试空调出风温场、流场来评价空调热舒适效果,能够将空调运行能耗与热舒适性进行耦合测试。

Description

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GB/T 7725-2022《房间空气调节器》可知,空调的能效是在少数固定工况点下进行能力测试,并利用插值计算得到SEER(季节性能系数)和APF(年性能系数)。由于现有的房间空调器测试评价标准中的测试工况和实际运行工况差别较大,并不能很好的衡量空调变频控制技术的优劣,因此,各国都在探索新一代房间空调器的测试方法、标准及测试装备;例如:德国、欧洲等科研机构提出了静态补偿法,该方法基于室内侧空气调节装置或补偿装置以恒定的速率向室内添加或移除热量,以模拟室内侧的负荷,具体实施方式例如:室内空气处理系统需要根据室外工况,向室内送入对应定量冷量补偿下送风温度的空气;又如:美国、日本等高校、科研机构尝试采用动态补偿法,也可称作虚拟建筑补偿,该方法通过模拟建筑对被测空调器提供条件的响应,来施加补偿的负荷,具体实施方式例如:当被测机制冷量低于热量补偿时,则室内侧空气处理系统需要降低空调设备回风温度,以提供更大的制冷能力,来反映负荷和空调设备容量不平衡时室内温度的动态变化。
另外,空调器的热舒适性一直是空调的热点研究方向,现阶段,行业内已有单独的空调热舒适性测试系统,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在保持热舒适的前提对空调性能进行测试的研究,因此,有必要研究并提出一种能够准确模拟空调器实际使用场景的运行效果以及将空调器舒适性和性能进行耦合测试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
焓差试验室,所述焓差试验室是由一个模拟被测空调器的内机工作环境的室内间和一个模拟被测空调器的外机工作环境的室外间构成,用于对被测空调器的性能参数进行测定;
负荷墙,所述负荷墙内部安装有负荷供给末端,且垂直于室内间和室外间之间的隔墙布设,用于布设负荷供给末端和新风负荷模拟装置;
负荷供给末端,所述负荷供给末端设置于负荷墙内部,用于模拟建筑负荷;
新风负荷模拟装置,所述新风负荷模拟装置设置于负荷墙上,用于由室外间向室内间引入新风进行新风负荷模拟;
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所述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设置于新风负荷模拟装置的出风端侧,用于模拟人体散湿负荷;
温度采集装置,所述温度采集装置呈矩阵式设置于室内间内部,用于采集室内间的温场参数,并发送给处理装置;
功率测试装置,所述功率测试装置设置于焓差试验室外部,且与被测空调器电性连接,用于测试被测空调器的耗电量参数,并发送给处理装置;
处理装置,分别与负荷供给末端、新风负荷模拟装置、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温度采集装置和功率测试装置电性连接,用于获取室内间的温场参数和耗电量参数,并对温场参数和耗电量参数进行处理,得到被测空调器运行时的性能参数,以及对负荷供给末端、新风负荷模拟装置和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进行耦合运行,用于模拟被测空调器的实际使用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荷墙由外至内依次布设有新风布设层、空气夹层和建筑负荷布设层,所述新风布设层设置有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朝向空气夹层的一侧设有多个新风送风口,且新风送风口对应负荷供给末端布设。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筑负荷布设层设置有至少一个负荷供给末端,用于通过控制负荷供给末端的进液流量和进液温度,实现等效控制负荷墙的投入热量,所述建筑负荷布设层朝向室内间内侧的一侧设有多个新风出口,且新风出口对应新风送风口布设,所述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为加湿器,所述加湿器设置于新风出口的出风端侧。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载冷剂源,所述载冷剂源包括载冷剂储存箱和载冷剂循环泵,所述载冷剂储存箱内填充有载冷剂,所述负荷供给末端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输液管道与载冷剂储存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荷供给末端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输液管道与载冷剂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载冷剂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输液管道与载冷剂储存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液管道、第二输液管道和第三输液管道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第一输液管道上设有用于采集载冷剂进液流量的流量计和载冷剂进液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负荷模拟装置包括风管、第一风阀、喷嘴装置、风机和第二风阀,所述风管的输入端与室外间内部连通,所述风管的输出端与新风风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风管上依次布设第一风阀、喷嘴装置、风机和第二风阀。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荷墙的内壁上还设有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输出端通过输风管道与室外间内部连通,用于将室内间内部的空气通过循环风机回流到室外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温度采集装置为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功率测试装置为功率计。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被测空调器,所述被测空调器的内机设置于室内间内部,所述被测空调器的外机设置于室外间内部;采用所述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基于对负荷供给末端、新风负荷模拟装置和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进行耦合运行,通过控制负荷供给末端的进液流量、进液温度、加湿器的加湿量以及新风流量,使室内间内部达到固定冷热量,并利用功率测试装置和温度采集装置对被测空调器的耗电量以及室内间的温场参数进行测试,得到被测空调器运行时的性能参数,基于GB/T 33658-2017的测试公式,计算得到被测空调器的能效参数和舒适性参数。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可以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该系统通过设置负荷供给末端、新风负荷模拟装置以及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能够实现基于建筑负荷、新风负荷以及人体负荷的快速变化与精确投入,能够准确模拟空调器实际使用场景的运行效果;并且将空调器能效测试和舒适性测试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实现在不影响测试房间风速场的情况下达到不同室外温度下定负荷量快速准确投入的目的;另外,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空调器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的连续非锁频状态下的实际运行能耗进行测试,以及同时测试空调出风温场、流场来评价空调热舒适效果,能够将空调运行能耗与热舒适性进行耦合测试,以便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载冷剂源的示意图;
图3为负荷墙局部的示意图;
图4为表冷器布设的示意图;
图5为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室外间1、室内间2、内机3、外机4、风管5、第一风阀6、喷嘴装置7、风机8、第二风阀9、新风布设层10、建筑负荷布设层11、循环风机12、载冷剂源13、载冷剂储存箱14、加湿器15、第一温度传感器16、载冷剂循环泵17、第二温度传感器18、流量计19、空气夹层20、新风风道21、新风送风口22、负荷供给末端23、新风出口24、处理器301、ROM302、RAM303、总线304、I/O接口305、输入装置306、输出装置307、存储装置308、通信装置30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系统包括:焓差试验室、负荷墙、负荷供给末端23、新风负荷模拟装置、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温度采集装置、功率测试装置和处理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焓差试验室是由一个模拟被测空调器的内机3工作环境的室内间2和一个模拟被测空调器的外机4工作环境的室外间1构成,用于对被测空调器的性能参数进行测定。
在本实施例中,负荷墙内部安装有负荷供给末端23,且垂直于室内间2和室外间1之间的隔墙布设,用于布设负荷供给末端23和新风负荷模拟装置;该负荷墙的数量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其中,负荷墙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负荷墙对称布设(如附图1所示,其中附图1仅展示其中一个负荷墙的具体结构,未画出另外一个负荷墙的具体结构,应当理解的是二者结构相同);通过在负荷墙上依次设置新风负荷模拟装置以及负荷供给末端23,能够模拟新风负荷模拟装置朝向负荷供给末端23进行吹风设置,即本发明通过新风辐射以及自然对流的方式投入负荷,以便实现在不影响测试房间风速场的情况下达到不同室外温度下定负荷量快速准确投入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负荷供给末端23设置于负荷墙上,用于模拟建筑负荷;新风负荷模拟装置设置于负荷墙上,用于由室外间1向室内间2引入新风进行新风负荷模拟;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设置于新风负荷模拟装置的出风端侧,用于模拟人体散湿负荷。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采集装置呈矩阵式设置于室内间2内部,用于采集室内间2的温场参数,并发送给处理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功率测试装置设置于焓差试验室外部,且与被测空调器电性连接,用于测试被测空调器的耗电量参数,并发送给处理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装置分别与负荷供给末端23、新风负荷模拟装置、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温度采集装置和功率测试装置电性连接,用于获取室内间2的温场参数和耗电量参数,并对温场参数和耗电量参数进行处理,得到被测空调器运行时的性能参数,以及对负荷供给末端23、新风负荷模拟装置和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进行耦合运行,用于模拟被测空调器的实际使用场景。
在本实施例中,负荷墙由外至内依次布设有新风布设层10、空气夹层20和建筑负荷布设层11,新风布设层10设置有新风风道21,新风风道21朝向空气夹层20的一侧设有多个新风送风口22,且新风送风口22对应负荷供给末端23布设,利用新风负荷模拟装置通过新风风道21向建筑负荷布设层11输送新风,以便实现新风向负荷供给末端23进行辐射和自然对流的方式投入负荷。
在本实施例中,建筑负荷布设层11设置有至少一个负荷供给末端23,用于通过控制负荷供给末端23的进液流量和进液温度,实现等效控制负荷墙的投入热量,筑负荷布设层朝向室内间2内侧的一侧设有多个新风出口24,且新风出口24对应新风送风口22布设,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为加湿器15,加湿器15设置于新风出口24的出风端侧;其中,负荷供给末端23可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表冷器等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模拟建筑负荷的功能即可,在此不再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包括载冷剂源13,所述载冷剂源13包括载冷剂储存箱14和载冷剂循环泵17,所述载冷剂储存箱14内填充有载冷剂,所述负荷供给末端23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输液管道与载冷剂储存箱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荷供给末端23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输液管道与载冷剂循环泵1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载冷剂循环泵17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输液管道与载冷剂储存箱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液管道、第二输液管道和第三输液管道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第一输液管道上设有用于采集载冷剂进液流量的流量计19和载冷剂进液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6;其中,利用载冷剂储存箱14存储载冷剂,并将载冷剂输送至负荷供给末端23内进行制冷以便模拟建筑负荷的投入,同时在输送过程中通过控制载冷剂送入负荷供给末端23时的进液流量和进液温度,能够等效模拟负荷墙的冷热量补偿,以便实现对建筑负荷投入量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负荷模拟装置包括风管5、第一风阀6、喷嘴装置7、风机8和第二风阀9,所述风管5的输入端与室外间1内部连通,所述风管5的输出端与新风风道2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风管5上依次布设第一风阀6、喷嘴装置7、风机8和第二风阀9;其中,利用风管5能够连通室内间2和室外间1,配合喷嘴装置7和风机8的协同作用,以便由室外间1向室内间2引入新风进行新风负荷模拟,通过控制第一风阀6和第二风阀9的流量,能够实现进风流量以及出风流量的控制,以便控制新风流量模拟新风负荷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负荷墙的内壁上还设有循环风机12,所述循环风机12的输出端通过输风管5道与室外间1内部连通,用于将室内间2内部的空气通过循环风机12回流到室外间1;其中,来自室外间1的空气通过新风负荷模拟装置辐射投入给负荷供给末端23,并在负荷供给末端23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新风出口24提供给室内间2,空气通过在室内间2对称布设两组负荷墙进行自然对流投入,并室内间2内的空气通过设置于负荷墙内壁上的循环风机12回流到室外间11;另外,室外间1和室内间2之间空气交换可以设置为每小时一个室内间2的容积。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采集装置为第二温度传感器18,所述功率测试装置为功率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用于利用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提供的测试环境,实现对被测空调器性能参数的测定,该方法包括:被测空调器,所述被测空调器的内机3设置于室内间2内部,所述被测空调器的外机4设置于室外间1内部;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基于对负荷供给末端23、新风负荷模拟装置和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进行耦合运行,通过控制负荷供给末端23的进液流量、进液温度、加湿器15的加湿量以及新风流量,使室内间2内部达到固定冷热量,并利用功率测试装置和温度采集装置对被测空调器的耗电量以及室内间2的温场参数进行测试,得到被测空调器运行时的性能参数,基于GB/T 33658-2017的测试公式,计算得到被测空调器的能效参数和舒适性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GB/T 33658-2017中附录A的PMV计算公式,计算被测空调器的舒适性参数,具体的PMV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上式中的各项参数含义均可参照GB/T 33658-2017中附录A的对应参数含义,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室内间2中,分别控制负荷供给末端23、新风负荷模拟装置和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进行耦合运行,并控制载冷剂送入负荷供给末端23时的进液流量、进液温度、加湿器15的加湿量以及新风流量,开启被测空调器,待室内间2内部环境以及被测空调器运行稳定之后,利用功率测试装置和温度采集装置对被测空调器的耗电量以及室内间2的温场参数进行测试,并根据GB/T 33658-2017的测试公式计算得到被测空调器的能效参数和舒适性参数,在此过程中,通过对空调器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的连续非锁频状态下的实际运行能耗进行测试,以及同时测试空调出风温场、流场来评价空调热舒适效果,能够将空调运行能耗与热舒适性进行耦合测试,以便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参见附图5,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3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301、ROM 302以及RAM 303通过总线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305也连接至总线3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3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等的输入装置3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等的输出装置3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308,以及通信装置309。通信装置3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5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5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308被安装,或者从ROM 3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装置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训练数据,将上述训练数据进行转化得到初始数据;基于上述初始数据确定初始规则库,并对上述初始规则库进行参数优化得到目标规则库;根据预设激活权重计算公式对上述目标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计算得到激活权重;根据测试数据和上述激活权重,确定异常信息。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数据获取单元、规则确定单元权重计算单元和异常确定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数据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训练数据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步骤实施方式可以以不同于本发明的方式执行,模拟方法及实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说明。上述本发明的各步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上述所示或描述的步骤,可将它们分开执行。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焓差试验室,所述焓差试验室是由一个模拟被测空调器的内机工作环境的室内间和一个模拟被测空调器的外机工作环境的室外间构成,用于对被测空调器的性能参数进行测定;
负荷墙,所述负荷墙内部安装有负荷供给末端,且垂直于室内间和室外间之间的隔墙布设,用于布设负荷供给末端和新风负荷模拟装置;
负荷供给末端,所述负荷供给末端设置于负荷墙内部,用于模拟建筑负荷;
新风负荷模拟装置,所述新风负荷模拟装置设置于负荷墙上,用于由室外间向室内间引入新风进行新风负荷模拟;
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所述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设置于新风负荷模拟装置的出风端侧,用于模拟人体散湿负荷;
温度采集装置,所述温度采集装置呈矩阵式设置于室内间内部,用于采集室内间的温场参数,并发送给处理装置;
功率测试装置,所述功率测试装置设置于焓差试验室外部,且与被测空调器电性连接,用于测试被测空调器的耗电量参数,并发送给处理装置;
处理装置,分别与负荷供给末端、新风负荷模拟装置、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温度采集装置和功率测试装置电性连接,用于获取室内间的温场参数和耗电量参数,并对温场参数和耗电量参数进行处理,得到被测空调器运行时的性能参数,以及对负荷供给末端、新风负荷模拟装置和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进行耦合运行,用于模拟被测空调器的实际使用场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墙由外至内依次布设有新风布设层、空气夹层和建筑负荷布设层,所述新风布设层设置有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朝向空气夹层的一侧设有多个新风送风口,且新风送风口对应负荷供给末端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负荷布设层设置有至少一个负荷供给末端,用于通过控制负荷供给末端的进液流量和进液温度,实现等效控制负荷墙的投入热量,所述建筑负荷布设层朝向室内间内侧的一侧设有多个新风出口,且新风出口对应新风送风口布设,所述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为加湿器,所述加湿器设置于新风出口的出风端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载冷剂源,所述载冷剂源包括载冷剂储存箱和载冷剂循环泵,所述载冷剂储存箱内填充有载冷剂,所述负荷供给末端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输液管道与载冷剂储存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荷供给末端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输液管道与载冷剂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载冷剂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输液管道与载冷剂储存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液管道、第二输液管道和第三输液管道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第一输液管道上设有用于采集载冷剂进液流量的流量计和载冷剂进液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负荷模拟装置包括风管、第一风阀、喷嘴装置、风机和第二风阀,所述风管的输入端与室外间内部连通,所述风管的输出端与新风风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风管上依次布设第一风阀、喷嘴装置、风机和第二风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墙的内壁上还设有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输出端通过输风管道与室外间内部连通,用于将室内间内部的空气通过循环风机回流到室外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装置为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功率测试装置为功率计。
8.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测空调器,所述被测空调器的内机设置于室内间内部,所述被测空调器的外机设置于室外间内部;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基于对负荷供给末端、新风负荷模拟装置和人体湿负荷模拟装置进行耦合运行,通过控制负荷供给末端的进液流量、进液温度、加湿器的加湿量以及新风流量,使室内间内部达到固定冷热量,并利用功率测试装置和温度采集装置对被测空调器的耗电量以及室内间的温场参数进行测试,得到被测空调器运行时的性能参数,基于GB/T 33658-2017的测试公式,计算得到被测空调器的能效参数和舒适性参数。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可以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410251628.2A 2024-03-06 2024-03-06 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 Active CN117848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1628.2A CN117848751B (zh) 2024-03-06 2024-03-06 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1628.2A CN117848751B (zh) 2024-03-06 2024-03-06 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8751A true CN117848751A (zh) 2024-04-09
CN117848751B CN117848751B (zh) 2024-05-28

Family

ID=9053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51628.2A Active CN117848751B (zh) 2024-03-06 2024-03-06 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8751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6604A (zh) * 2005-12-19 2006-06-14 东莞市广大制冷有限公司 能量补偿精密空调的控制方法
US20090038320A1 (en) * 2007-08-07 2009-02-12 Nan K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ce storage constant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divided refrigerant
CN201514329U (zh) * 2009-10-14 2010-06-23 上海理工大学 节能环境模拟实验室装置
WO2012016542A1 (zh) * 2010-08-06 2012-02-09 Yu Xiangyang 具有被动式冷却的空调方法及其装置
CN204693698U (zh) * 2015-06-23 2015-10-07 向君 高效节能多级热湿处理空调装置
CN105404177A (zh) * 2015-12-11 2016-03-16 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空气空调仿真系统
CN106678991A (zh) * 2017-03-07 2017-05-17 重庆大学 一种适用于辐射空调的新风机组调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00426A (zh) * 2018-06-25 2018-11-13 北京博锐尚格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评估方法
CN108954656A (zh) * 2018-07-27 2018-12-0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轨道客车空调能耗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10951674U (zh) * 2019-11-21 2020-07-07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可控热负荷的空调舒适性环境实验室
CN116697497A (zh) * 2023-08-01 2023-09-05 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50026A (zh) * 2023-11-01 2023-12-19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空调区域热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6604A (zh) * 2005-12-19 2006-06-14 东莞市广大制冷有限公司 能量补偿精密空调的控制方法
US20090038320A1 (en) * 2007-08-07 2009-02-12 Nan K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ce storage constant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divided refrigerant
CN201514329U (zh) * 2009-10-14 2010-06-23 上海理工大学 节能环境模拟实验室装置
WO2012016542A1 (zh) * 2010-08-06 2012-02-09 Yu Xiangyang 具有被动式冷却的空调方法及其装置
CN204693698U (zh) * 2015-06-23 2015-10-07 向君 高效节能多级热湿处理空调装置
CN105404177A (zh) * 2015-12-11 2016-03-16 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空气空调仿真系统
CN106678991A (zh) * 2017-03-07 2017-05-17 重庆大学 一种适用于辐射空调的新风机组调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00426A (zh) * 2018-06-25 2018-11-13 北京博锐尚格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评估方法
CN108954656A (zh) * 2018-07-27 2018-12-0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轨道客车空调能耗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10951674U (zh) * 2019-11-21 2020-07-07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可控热负荷的空调舒适性环境实验室
CN116697497A (zh) * 2023-08-01 2023-09-05 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50026A (zh) * 2023-11-01 2023-12-19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空调区域热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3658-2017 室内人体热舒适环境要求与评价方法", 12 May 2017, pages: 1 *
柳靖;赵加宁;孙德兴;刘京;: "空调设备排热对传热、新风冷负荷的影响", 煤气与热力, no. 09, 15 September 2008 (2008-09-15), pages 12 - 15 *
魏昇;倪健;陈熙;陈玲;钱雪峰;范欢欢;: "新型空调器环境试验装置研制", 制冷与空调, no. 06, 21 June 2016 (2016-06-21), pages 18 - 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8751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uo et al. Coupling indoor airflow, HVAC, control and building envelope heat transfer in the Modelica Buildings library
CN104160217B (zh)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US10731890B2 (en) Air conditioning operation analysis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US20120303344A1 (e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ing of a bounded domain
CN104797990B (zh) 用于表征热瞬态性能的方法和仪器
Hjortland et al. Load-based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fixed-speed and variable-speed unitary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Yu et al. Virtual calibration of a supply air temperature sensor in rooftop air conditioning units
JP6937261B2 (ja)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e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thermal management for data center with cold aisle containment configuration
CN109711643A (zh) 一种建筑物的负荷预测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Zhu et al. 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 based control for VAV systems using thermal comfort constraints
CN117848751B (zh) 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及空调器能力测试方法
Erden et al. A hybrid lumped capacitance-CFD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 of data center transients
Abdo-Allah et al. Modeling, analysis, and state feedback control design of a multizone HVAC system
Erde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RAH bypass for enclosed aisle data centers
CN117309930A (zh) 芯片结温的估算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Parnell et al. Trends i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Exascale systems and facilities beyond the first wave
Shrestha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simulation software: EnergyPlus
CN111141978A (zh) 空气源热泵类设备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5292963A (zh) 基于仿真模拟供热管网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JP2018151095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環境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設備管理システム
Võsa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heat emitter and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 setpoint variations with EN15316-2
W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virtual fan airflow meter for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fan systems
Liu et al. Energy Saving Optimization of Internet Data Center Room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N102235719B (zh) 具湿度调节功能的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