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7824A - 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7824A
CN117847824A CN202410076007.5A CN202410076007A CN117847824A CN 117847824 A CN117847824 A CN 117847824A CN 202410076007 A CN202410076007 A CN 202410076007A CN 117847824 A CN117847824 A CN 117847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pipeline
pressure side
heat exchanger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760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腾
庞学博
宋大鹏
杜长明
程显耀
鞠盈子
杜平
杨波
张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Dalia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Dalia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Dalia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Dalia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760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78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7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7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一回热器、第一干燥过滤器、第二干燥过滤器、室内换热器以及气液分离器;第一、第二干燥过滤器之间还设有第二回热器,第二回热器的高压侧和中压侧分别一个单向单子膨胀阀;第二回热器的中压侧出气口与压缩机的补气口连接。本发明公开的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通过准双级压缩‑中间补气设计,可实现二氧化碳热泵超低温运行,提高能效比,拓宽该热泵应用环境温度范围,制热过程通过中间补气增加循环量、降低排气温度,制冷过程通过第一回热器降低蒸发器入口干度,使准双级压缩二氧化碳热泵在全工况高效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轨道车辆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一回热器、第一干燥过滤器、第二干燥过滤器、室内换热器以及气液分离器,然而,现有轨道二氧化碳热泵空调,低温环境下制热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一回热器、第一干燥过滤器、第二干燥过滤器、室内换热器以及第二回热器;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阀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管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二接口和高压侧第一接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阀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四阀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中压侧第一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中压侧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连接;
所述第一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二接口和高压侧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的第一接口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一单向阀;
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一接口连接的两条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电子膨胀阀和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
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中压侧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二接口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三单向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第一接口连接的管路上的所述气液分离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阀口的管路上的高压压力变送器、高压压力开关、第一截止阀以及安全阀;
设置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第二接口的管路上的低压压力开关、低压压力变送器以及第二截止阀;以及,
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中压侧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的管路上的中压压力变送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管路温度传感器、第二管路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管路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管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一接口的管路上;
所述第二管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的管路上;
所述第三管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中压侧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进气口还分别设有排气避震管和吸气避震管。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处还设有排温开关。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对应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换热器为铜管铝翅片换热器;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一回热器和第二回热器皆为板式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为铜管铝翅片换热器;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公开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现有轨道二氧化碳热泵空调,低温环境下制热效果差,发明公开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通过准双级压缩-中间补气设计,可实现二氧化碳热泵超低温运行,提高能效比,拓宽二氧化碳热泵应用环境温度范围。
制热过程通过中间补气增加循环量、降低排气温度,制冷过程通过第一回热器降低蒸发器入口干度,使准双级压缩二氧化碳热泵在全工况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的制冷过程的制冷剂流向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的制热过程的制冷剂流向图;
图中:1、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第一回热器;5、第一干燥过滤器;6、第二干燥过滤器;7、室内换热器;8、第二回热器;9、第一单向阀;10、第二单向阀;11、第一单向电子膨胀阀;12、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13、第三单向电子膨胀阀;14、气液分离器;15、高压压力变送器;16、高压压力开关;17、第一截止阀;18、安全阀;19、低压压力开关;20、低压压力变送器;21、第二截止阀;22、中压压力变送器;23、第一管路温度传感器;24、第二管路温度传感器;25、第三管路温度传感器;26、排气避震管;27、吸气避震管;28、排温开关;29、第一风机;30、第二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本发明公开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第一回热器4、第一干燥过滤器5、第二干燥过滤器6、室内换热器7以及第二回热器8;
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阀口A连接,所述四通阀2的第二阀口B通过管路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回热器4的高压侧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高压侧第二接口和高压侧第一接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5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5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6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回热器8的高压侧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8的高压侧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6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6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7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7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四通阀2的第三阀口C连接,所述四通阀2的第四阀口D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低压侧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低压侧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第二回热器8的中压侧第一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回热器8的高压侧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8的中压侧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连接;
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高压侧第二接口和高压侧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5的第一接口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二单向阀10和第一单向阀9;
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5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6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回热器8的高压侧第一接口连接的两条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电子膨胀阀11和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12;
所述第二回热器8的中压侧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回热器8的高压侧第二接口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三单向电子膨胀阀13。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四通阀2的第四阀口D与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低压侧第一接口连接的管路上的所述气液分离器14。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阀口A的管路上的高压压力变送器15、高压压力开关16、第一截止阀17以及安全阀18;
设置在连接所述压缩机1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低压侧第二接口的管路上的低压压力开关19、低压压力变送器20以及第二截止阀21;以及,
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8的中压侧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的管路上的中压压力变送器22。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管路温度传感器23、第二管路温度传感器24以及第三管路温度传感器25;
所述第一管路温度传感器23设置在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高压侧第一接口的管路上;
所述第二管路温度传感器24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低压侧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气口的管路上;
所述第三管路温度传感器25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8的中压侧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和进气口还分别设有排气避震管26和吸气避震管27。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处还设有排温开关28。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室内换热器4对应设置的第一风机29和第二风机30。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换热器3为铜管铝翅片换热器;所述第一风机29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一回热器4和第二回热器8皆为板式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7为铜管铝翅片换热器;所述第二风机30为离心风机。
本发明公开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可以实现制冷循环、制热循环以及制热除霜功能,各功能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制冷循环:
在以下描述过程中,按照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依次将各组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称为进气口和出气口;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中,压缩机为整个循环过程动力源,制冷过程中配合第一单向电子膨胀阀建立系统压差,制热过程中配合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建立系统压差,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可适应较宽范围的制热需求与制冷需求。压缩机有三个口:吸气口、排气口、补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管路与四通阀的第一阀口连通,其管路上设有排气避震管,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出气口连接,该管路上设有吸气避震管;排气避震管与吸气避震管都是波纹软管,主要作用为吸收压缩机振动,避免振幅传递至系统管路中。
四通阀为制冷制热切换阀,制冷时AB接通(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连通),CD接通(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连通);制热时AC接通(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连通),BD接通(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连通)。
四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管路与室外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本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为外径5mm小管径铜管铝翅片换热器,空气阻力小,换热效率高。用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风机采用轴流风机,风量大。
制冷过程中,制冷剂(R744)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经过排气避震管进入四通阀入口A(第一阀口),流经四通阀B口(第二阀口),进入室外换热器,第一风机与室外换热器为逆流形式,两者配合将制冷剂(R744)强制冷却,然后制冷剂(R744)进入第一回热器的高压侧。
第一回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间壁式换热器,换热器由一片一片带纹路换热片贴合而成,两片换热片之间为制冷剂流道,同一换热片两侧分别为热源与冷源制冷剂。高压侧入口连接室外换热器出口,高压侧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入口,低压侧入口连接室内换热器出口,低压侧出口连接压缩机吸气避震管入口,本实施例中,第一回热器共计30片换热片,外形191X77 mm2,回热器的换热片数和体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制冷剂(R744)从室外换热器流出,经过第一回热器高压侧,再经过第二单向阀,进入第一干燥过滤器;干燥过滤器主要作用为过滤管路杂质,防止电子膨胀阀堵塞,同时可吸附制冷剂中水分,净化制冷剂,干燥过滤器为双向滤芯,阻力小。
在制冷过程中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与第三单向电子膨胀阀关闭,制冷剂经过第一干燥过滤器后进入第一单向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内置节流小孔,起到节流降压作用,制冷剂经过第一单向电子膨胀阀后,高压低温的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温低压气液混合态制冷剂,此时再经过第二干燥过滤器。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电子膨胀阀、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以及第三单向电子膨胀阀均为单向膨胀。
第二干燥过滤器与第一干燥过滤器一样,为双向滤芯,阻力很小,主要作用为在制热过程过滤管路杂质,防止电子膨胀阀堵塞,同时可吸附制冷剂中水分,净化制冷剂。
低温低压气液混合态制冷剂流出第二干燥过滤器后进入室内换热器,通过与第二风机配合,与室内空气形成换热,带走室内湿空气热量,并将室内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为冷凝水,起到除湿降温作用。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为外径7.94mm铜管铝翅片换热器,翅片有亲水涂层,利于冷凝水析出。第二风机为EC风机(离心风机),可满足用户端不同通风量要求,也可实现多种热负荷湿负荷调节要求。第二风机与室内换热器为顺流型式。
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流出,经过四通阀第三阀口与第四阀口,进入气液分离器,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容积2L,主要用于存储制热工况时没有参与循环的制冷剂,防止压缩机液击。
制冷器经过气液分离器,变成100%饱和蒸汽。然后进入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低压侧制冷剂与高压侧中制冷剂进在第一回热器中进行间壁式换热,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一方面降低制冷剂阀后干度,一方面对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进行过热,提高能效比。第一回热器中高压侧制冷剂与低压侧制冷剂为逆流形式。
制冷剂从第一回热器低压侧出口流出进入吸气避震管,然后进入压缩机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本发明公开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中在排气避震管与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之间有高压侧支路,高压侧之路有第一截止阀、高压压力变送器、高压压力开关、安全阀,在吸气避震管与第一回热器低压侧出口之间有低压侧支路,低压侧支路有第二截止阀、低压压力变送器、低压压力开关。
第一截止阀主要作用为方便检修维护,在不排空制冷剂前提下,更换高压压力开关、高压压力传感器、安全阀。第一截止阀共有三个口:入口、出口、充注口。入口与主管路连接,出口与高压压力开关、高压压力变送器、安全阀连接。当第一截止阀阀杆开启后,第一截止阀入口出口相通,充注口与大气相通,但是与入口出口都不相通,当第一截止阀阀杆关闭后,截止阀入口出口不相通,充注口与入口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安全阀为可复位泄压阀,动作值14MPa±0.2MPa,复原值12MPa±0.2Mpa;高压压力开关为常闭型,动作值12.5±0.5MPa,复原值9MPa±1Mpa;高压压力变送器为电流型,输出4-20mA,对应压力范围0-16MPa,为线性对应关系。安全阀作用为实现第三级压力保护,二氧化碳冷媒特点是跨临界循环运行压力高,在同等工况下高压压力是R407c冷媒的5倍,高达10MPa。考虑到安全性,在高压侧设计了三级保护:第一级为高压压力变送器与电子膨胀阀配合实现,设置高压压力阈值12MPa,当高压压力变送器检测到高压压压力大于12MPa持续1s,电子膨胀阀开度会进行变大将压力控制在12MPa以内;第二级压力保护是高压压力开关,当因为不可抗力第一级压力保护失效情况下,高压开关会在高压压力大于12.5MPa时实现压缩机停机,具体原理为高压压力开关内部有常闭型双金属片结构,当压力超过动作值双金属片断开实现电路断开,空调控制器收到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信号,控制压缩机停机,保障空调停机,管路系统压力恢复正常;第三级压力保护是安全阀,当因为不可抗力第一级压力保护和第二级压力保护都失效情况下,高压压力依然在上升,当高压压力超过安全阀动作值,安全阀会开启,将二氧化碳排出到室外,实现压力降低保护压缩机。
第二截止阀主要作用为方便检修维护,在不排空制冷剂前提下,更换低压压力开关、低压压力传感器。第二截止阀共有三个口:入口、出口、充注口。入口与主管路连接,出口与低压压力开关、低压压力传感器连接。当第二截止阀阀杆开启后,第二截止阀入口出口相通,充注口与大气相通,但是充注口与入口、出口都不相通,当第二截止阀阀杆关闭后,第二截止阀入口、出口不相通,充注口与入口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低压压力开关为常开型,动作值2.5±0.2MPa,复原值3.5MPa±0.2Mpa;低压压力变送器为电流型,输出4-20mA,对应压力范围0-16MPa,为线性对应关系;制冷剂充注量1.8Kg;在低压侧设计了两级保护:第一级为低压压力变送器与电子膨胀阀配合实现,设置低压压力阈值3.3MPa,当低压压力变送器检测到低压压压力小于3.3MPa持续1s,电子膨胀阀开度会进行变大将压力控制在3.3MPa以上;第二级压力保护是低压压力开关,当因为不可抗力第一级压力保护失效情况下,低压开关会在低压压力小于2.5MPa时实现压缩机停机,具体原理为低压压力开关内部有常开型双金属片结构,当压力低于动作值双金属片断开实现电路断开,空调控制器收到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信号,控制压缩机停机,保障空调停机,管路系统压力恢复正常。同时,室外换热器出口贴有管路温度传感器,通过该温度传感器数值计算得知最优系统高压,进而调节第一单向电子膨胀阀开度,保证系统高效运行。压缩机排气口装有排温开关,设置值120℃,当排气温度超过动作值,压缩机停机,待排气温度降至90℃以下,压缩机恢复正常控制。
制热循环:
如图3所示,制热过程中,制冷剂(R744)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经过排气避震管进入四通阀入口(第一阀口),流经四通阀C口(第三阀口),进入室内换热器,第二风机与室内换热器为逆流形式,两者配合将制冷剂(R744)强制冷却,然后制冷剂(R744)进入第二干燥过滤器。
在制热过程,第一单向电子膨胀阀关闭,制冷剂从第二干燥过滤器流出分两路,其中一路进入第二回热器高压侧,另一路进入第三单向电子膨胀阀。
本实施例中,第二回热器共计15片换热片,外形191X77 mm2,分为高压侧与中压侧,回热器的换热片数和体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高压侧制冷剂被中压侧制冷剂二次冷却,中压侧制冷剂被高压侧制冷剂过热形成补气进入压缩机补气管。第二回热器内两侧流体为逆流。
制冷剂经过第三单向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为中压湿蒸气,此外第三单向电子膨胀阀有两个作用,第一控制补气流量,第二通过中间压力变送器与第三管路温度传感器配合控制补气过热度。本申请中第二回热器能够提高循环流量,循环能效比,因此也被称为经济器。
压缩机内部为双级压缩,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从吸气口进入,经过压缩机第一级压缩将中压中温制冷剂气体排至压缩机腔体内,此时从补气口进入的制冷剂与压缩机腔体内混合后,经过压缩机第二级压缩排放至压缩机排气口。
主路制冷剂从第二回热器高压侧流出,进入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为主路节流阀,与第一单向电子膨胀阀在制冷循环时功能一样,制冷剂经过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湿蒸气。
制冷剂从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流出进入第一干燥过滤器。第一干燥过滤器与第二干燥过滤器对系统内三个单向电子膨胀阀形成保护,防止杂质进入电子膨胀阀内,造成系统损坏。
制冷剂从第一干燥过滤器流出进入第一单向阀,在制热循环中,第一回热器被短路不起作用。制冷剂从第一单向阀流出,进入室外换热器,通过第一风机与室外换热器配合进行强制换热,制冷剂从低温低压湿蒸气变为低压过热蒸汽。
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出口流出,进入四通阀B口(第二阀口),然后从四通阀D口(第四阀口)流出,进入气液分离器。
制热循环中气液分离器可存储管路系统中不参与循环的剩余制冷剂,防止制冷剂迁移形成液击。
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流出进入第一回热器低压侧,此时因为第一回热器高压侧被短路,第一回热器不起作用,相当于一段管路;制冷剂从第一回热器低压侧流出,进入吸气避震管,再进入压缩机吸气口,形成循环;在压缩机吸气口管路贴有第二管路温度传感器,在制热循环中,第二管路温度传感器和低压压力变送器配合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进行吸气过热度控制,吸气过热度为4K。压缩机腔体贴有加热带,用于制热循环预热。
制热除霜:
当环境温度在-5℃~5℃,且湿度较大时,室外侧换热器特别容易结霜,时间久了室外换热器传热恶化,严重影响热泵制热,因此需要融霜。
本发明公开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通过低压压力变送器读数和第二管路温度传感器的读数作为融霜判断条件,具体地,记低压压力变送器读数为Pl,第二管路温度传感器读数为T2。融霜判断条件为:
(1)Pl<3.5MPa;
(2)0.0612*Pl5-0.9466*Pl4+6.0791*Pl3-21.643*Pl2+55.273*Pl-78.923-T2>-3;
当以上条件同时满足,循环进入制热融霜
制热融霜即为制冷循环,但是风机A不工作。
记第一管路温度传感器的读数为T1,当T1>5℃时,退出融霜。循环恢复正常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一回热器、第一干燥过滤器、第二干燥过滤器、室内换热器以及第二回热器;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阀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管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二接口和高压侧第一接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阀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四阀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中压侧第一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中压侧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连接;
所述第一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二接口和高压侧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的第一接口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一单向阀;
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一接口连接的两条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电子膨胀阀和第二单向电子膨胀阀;
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中压侧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二接口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三单向电子膨胀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第一接口连接的管路上的所述气液分离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阀口的管路上的高压压力变送器、高压压力开关、第一截止阀以及安全阀;
设置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第二接口的管路上的低压压力开关、低压压力变送器以及第二截止阀;以及,
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中压侧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的管路上的中压压力变送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路温度传感器、第二管路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管路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管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一接口的管路上;
所述第二管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低压侧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的管路上;
所述第三管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中压侧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的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进气口还分别设有排气避震管和吸气避震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处还设有排温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对应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为铜管铝翅片换热器;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一回热器和第二回热器皆为板式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为铜管铝翅片换热器;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CN202410076007.5A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Pending CN1178478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6007.5A CN117847824A (zh)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6007.5A CN117847824A (zh)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7824A true CN117847824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4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76007.5A Pending CN117847824A (zh)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78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5298C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203421870U (zh) 制冷循环系统
CN100501270C (zh) 冷冻装置
CN101907366B (zh) 制冷装置
CN111237928B (zh) 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
CN110332635B (zh)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制冷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7024031B (zh) 一种适用于大温差的三压力高效风冷热泵机组
CN101918773A (zh) 高压制冷系统中的卸压
CN108131860B (zh) 一种基于单机双级压缩机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
CN107014076B (zh) 一种适用于高低温环境的三压力高效风冷热泵热水器
CN203731763U (zh) 一种热泵型中高温制热及除霜系统
CN103499162A (zh) 低温型风冷螺杆冷热水机组
JPWO201506384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02813592U (zh) 空调装置
KR20100059176A (ko) 축열 시스템
CN108800393B (zh) 空调系统
CN207585127U (zh) 可以进行单双级转换的跨临界制冷剂热泵装置
CN203501543U (zh) 低温型风冷螺杆冷热水机组
CN101487643A (zh) 超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201014831Y (zh) 直流变频空调系统
CN117847824A (zh) 一种耐低温的轨道车辆准双级压缩变频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CN111336707B (zh) 一种拓扑同胚循环的二氧化碳热泵供暖系统
CN110173934B (zh) 一种燃气热泵多联机过冷结构的控制方法
CN112815578A (zh) 一种带机械过冷的高温型燃气热泵系统
CN109682105B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