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7607A - 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7607A
CN117847607A CN202410250215.2A CN202410250215A CN117847607A CN 117847607 A CN117847607 A CN 117847607A CN 202410250215 A CN202410250215 A CN 202410250215A CN 117847607 A CN117847607 A CN 117847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heat exchange
pipe
hollow heat
exchan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502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47607B (zh
Inventor
岳晓敏
秦旖
李海娟
杨丽妮
姜振华
桑颖慧
贾迎泽
李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constru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constru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constru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xi constru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4102502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7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7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7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47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7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碳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水器、换热机构、生物质取暖器和暖气片,所述换热机构包括第一外壳,且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空心换热管,所述太阳能热水器上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回水管,且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均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由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取暖器组成的多能互补取暖装置来进行取暖,即解决了单用太阳能取暖器易受天气影响,不稳定的问题,又解决了单使用生物质取暖器,取暖成本高的问题,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碳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
背景技术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农村,受居住环境影响,很难实现集中供暖,最常见的取暖方式就是通过取暖器、空调来进行取暖,大部分空调主要以制冷为主,取暖效果普遍不理想,要想达到理想的取暖效果,还是需要用到取暖器,取暖器的类型以电取暖器为主,一般情况下,2000w-3000W的电取暖器只能满足15-25平方左右的取暖需求,而相比较城市住宅,农村住宅普遍空间较大,动辄数百平方,要想满足取暖需求,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如果采用多能互补的形式来进行取暖,将大大降低电量的消耗,减少碳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具备通过采用多种能源互补采暖,能耗更低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农村住宅普遍空间较大,动辄数百平方,要想满足取暖需求,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水器、换热机构、生物质取暖器和暖气片,所述换热机构包括第一外壳,且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空心换热管,所述太阳能热水器上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回水管,且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均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
所述暖气片上设第二进水管、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生物质取暖器处设有第三进水管、第三回水管,且所述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回水管均与所述空心换热管连通;
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上均设有循环泵。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空心换热管内设有第一混合机构,且所述第一混合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空心换热管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传动齿轮,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设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所述空心换热管弹性连接,且所述传动块的一端设有斜面,所述传动块通过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侧设有密封板,且所述密封板的高度与所述空心换热管的顶端齐平,所述密封板的上侧设有转存座,且所述转存座内设有输液泵,所述输液泵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回水管连通,所述转存座通过连接管件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且所述转存座通过第一拉簧与所述第一外壳弹性连接,所述转存座的下端设有顶杆,且所述顶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换热管并与所述传动块抵触。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空心换热管的外侧设有第二混合机构,且所述第二混合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呈圆弧状,且所述固定座通过第二拉簧与所述空心换热管弹性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块,且所述第一导向块呈三角状,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一导向块之间设有顶头。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顶头的一侧设有传动杆,且所述顶头与所述传动杆之间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换热管并与所述传动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上对称设有缺口,且所述缺口呈三角状,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中部设有汇流槽,且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槽连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三混合机构,且所述第三混合机构包括活动座,且所述活动座与所述第一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座的下侧设有三角凸起和若干第三搅拌叶片,所述第三搅拌叶片通过回弹弹簧与所述隔板弹性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调节杆,且所述调节杆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所述隔板弹性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三角凸起抵触,且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导向块,所述转存座的一侧设有延伸块,且所述延伸块的位置与所述调节杆相对。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空心换热管上设有第一泄压阀,所述转存座上设有第二泄压阀,所述第一外壳的顶部设有总泄压阀。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管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转存座连通,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且所述内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外管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生物质取暖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下侧设有燃烧室,且所述燃烧室的上侧设有储水室,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排烟口。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在换热机构处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空心换热管,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在第一空腔-太阳能热水器之间循环流动,生物质取暖器中的水在空心换热管-生物质取暖器之间循环流动,第二空腔内的水在暖气片-第二空腔间流动,通过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取暖器对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在换热机构内完成热交换,最终达到对暖气片进行加热的目的,通过暖气片可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
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由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取暖器组成的多能互补取暖装置来进行取暖,即解决了单用太阳能取暖器易受天气影响,不稳定的问题,又解决了单使用生物质取暖器,取暖成本高的问题,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2.该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通过设置带有第一混合机构的空心换热管,同时,在密封板的上侧还设置了与其配合使用的转存座,转存座用来对第二空腔内的水进行暂存,暖气片中的水进入第二空腔内后,通过第二空腔顶部的连接管件进入转存座内,随着液体的进入,转存座的重量增加,随后转存座会克服第一拉簧的阻力并向下运动,在转存座的下侧设有顶杆,顶杆与传动块抵触,传动块的上端设有斜面,在顶杆的推动下,传动块带动齿条运动,在齿条的带动下固定杆、第一搅拌叶片旋转,通过第一搅拌叶片可搅动空心换热管内的水,以提高其与第二空腔内的水的换热效果。
3.该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通过在第二空腔内设置第二混合机构,其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与第一外壳滑动连接,在固定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块,在第一导向块处设有可活动的顶头,顶头通过传动杆与传动块固定连接,传动杆在运动时,通过传动杆可推动顶头运动,随着顶头的运动,第一导向块带着固定座运动,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带有第二混合机构的第二空腔,第一混合机构在运动时,可通过传动杆、顶头与第二混合机构联动,进而促使固定座往复运动,通过固定座上的第二搅拌叶片可对第二空腔内的水进行搅拌,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存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隔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搅拌叶片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混合机构俯视图。
图中:1、太阳能热水器;101、第一进水管;102、第一回水管;2、生物质取暖器;201、第三进水管;202、第三回水管;203、第二外壳;204、燃烧室;205、储水室;206、排烟口;3、暖气片;301、第二进水管;302、第二回水管;4、第一外壳;401、第一空腔;402、第二空腔;403、隔板;5、空心换热管;6、循环泵;7、固定杆;8、第一搅拌叶片;9、传动齿轮;10、传动块;11、齿条;12、第一复位弹簧;13、密封板;14、转存座;1401、延伸块;15、输液泵;16、顶杆;17、第一拉簧;18、固定座;19、第二拉簧;20、第一导向块;21、第二搅拌叶片;2101、缺口;2102、汇流槽;2103、导流管;22、顶头;23、传动杆;24、活动座;2401、三角凸起;25、第三搅拌叶片;26、调节杆;27、第一泄压阀;28、第二泄压阀;29、总泄压阀;30、内管;31、外管;32、第二复位弹簧;33、第二导向块;34、回弹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水器1、换热机构、生物质取暖器2和暖气片3,其特征在于:换热机构包括第一外壳4,且第一外壳4内设有第一空腔401、第二空腔402,第一空腔401、第二空腔402之间通过隔板403隔开,第二空腔402内设有空心换热管5,太阳能热水器1上设有第一进水管101、第一回水管102,且第一进水管101、第一回水管102均与第一空腔401连通;
暖气片3上设第二进水管301、第二回水管302,第二回水管302与第二空腔402连通;生物质取暖器2处设有第三进水管201、第三回水管202,且第三进水管201、第三回水管202均与空心换热管5连通;
第一进水管101、第二进水管301、第三进水管201上均设有循环泵6。
太阳能取暖器1虽然取暖成本较低,但是受天气影响较大,在阴雨天气时,很难满足取暖需求,生物质取暖器2通过燃烧生物质颗粒进行取暖,只要保证生物质颗粒的供给,就能一直取暖,较为稳定,虽然生物质颗粒也是绿色能源,但是相较于太阳能来说,成本较高,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由太阳能热水器1、生物质取暖器2组成的多能互补取暖装置来进行取暖,即解决了单用太阳能取暖器1易受天气影响,不稳定的问题,又解决了单使用生物质取暖器2,取暖成本高的问题;
在换热机构处设有第一空腔401、第二空腔402、空心换热管5,在循环泵6的作用下,太阳能热水器1中的水在第一空腔401-太阳能热水器1之间循环流动,生物质取暖器2中的水在空心换热管5-生物质取暖器2之间循环流动,第二空腔402内的水在暖气片3-第二空腔402间流动,通过太阳能热水器1、生物质取暖器2对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在换热机构内完成热交换,最终达到对暖气片3进行加热的目的,通过暖气片3可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解释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8,空心换热管5内设有第一混合机构,且第一混合机构包括固定杆7,固定杆7与空心换热管5转动连接,固定杆7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8,且固定杆7的一端设有传动齿轮9,固定杆7的一侧设有传动块10,传动块10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2与空心换热管5弹性连接,且传动块10的一端设有斜面,传动块10通过齿条11与传动齿轮9传动连接。
第二空腔402的上侧设有密封板13,且密封板13的高度与空心换热管5的顶端齐平,密封板13的上侧设有转存座14,且转存座14内设有输液泵15,输液泵15的出液口与第二进水管301连通,转存座14通过连接管件与第二空腔402连通,且转存座14通过第一拉簧17与第一外壳4弹性连接,转存座14的下端设有顶杆16,且顶杆16的一端穿过空心换热管5并与传动块10抵触。
空心换热管5的外侧设有第二混合机构,且第二混合机构包括固定座18,固定座18呈圆弧状,且固定座18通过第二拉簧19与空心换热管5弹性连接,固定座18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块20,且第一导向块20呈三角状,固定座18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二搅拌叶片21,第一导向块20之间设有顶头22。
顶头22的一侧设有传动杆23,且顶头22与传动杆23之间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传动杆23的一端穿过空心换热管5并与传动块10固定连接。
第二搅拌叶片21上对称设有缺口2101,且缺口2101呈三角状,第二搅拌叶片21的中部设有汇流槽2102,且第二搅拌叶片21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管2103,导流管2103的一端与汇流槽2102连通。
为了提高换热效果,本技术方案在空心换热管5内设置了第一混合机构,相对应的,在密封板13的上侧设置了与其配合使用的转存座14,转存座14用来对第二空腔402内的水进行暂存,暖气片3中的水进入第二空腔402内后,通过第二空腔301顶部的连接管件进入转存座14内,随着液体的进入,转存座14的重量增加,随后转存座14会克服第一拉簧17的阻力并向下运动,在转存座14的下侧设有顶杆16,顶杆16与传动块10抵触,传动块10的上端设有斜面,在顶杆16的推动下,传动块10带动齿条11运动,在齿条11的带动下固定杆7、第一搅拌叶片8旋转,通过第一搅拌叶片8可搅动空心换热管5内的水,以提高其与第二空腔402内的水的换热效果;
在实际使用时,空气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少,接着空气就会跟水分离开来,然后会形成气泡以及气柱,此时,当有水补充到暖气片3当中的时候,就会存在有气体的情况,如果暖气片3内的气体太多,就会有气塞现象出现,从而会使热水循环不好,进而导致暖气片3局部区域热水无法进入,采暖效果大大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在第二空腔402的外部设置了一个转存座14,转存座14是可以活动的,在转存座14内设有输液泵15,输液泵15的出液口通过可伸缩的管件与第二进水管301连通,通过输液泵15可将转存座14内的热水送入第二进水管301内,热水通过第二进水管301进入暖气片3;
由于本装置中,水是先在第二空腔402内加热的,然后再进入暖气片3中,因此,随着温度的上升,析出的空气会先进入转存座14内,在转存座14的顶部设有第二泄压阀28,这样进入转存座14内的空气会通过第二泄压阀28排出,同理,空心换热管5内的空气会聚集在空心换热管5的最顶部,随着气压的增加,其会通过第一泄压阀27排出,最后通过总泄压阀29一起排出第一外壳4,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存座14来与暖气片3配合使用,在对水进行加热的过程中,能够提前对因温度上升而析出的空气进行处理,可大大降低暖气片3出现气塞的风险。
为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本技术方案在第二空腔402内设置了第二混合机构,其包括固定座18,固定座18与第一外壳4滑动连接,在固定座18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块20,在第一导向块20处设有可活动的顶头22,顶头22通过传动杆23与传动块10固定连接,传动杆23在运动时,通过传动杆23可推动顶头22运动,随着顶头22的运动,第一导向块20带着固定座18运动,当转存座14回归原位时,顶杆16与转存座14同步运动,随着顶杆16回归原位,传动块10在第一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回归原位,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带有第二混合机构的第二空腔402,第一混合机构在运动时,可通过传动杆23、顶头22与第二混合机构联动,进而促使固定座18往复运动,通过固定座18上的第二搅拌叶片21可对第二空腔402内的水进行搅拌,以提高换热效率。
在同时采用太阳能取暖器1、生物质取暖器2进行取暖时,第二空腔402内的水需要同时与第一空腔401、空心换热管5进行换热,第二空腔402内的水呈现两侧热、中间凉的状况,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搅拌叶片21上设置缺口2101、汇流槽2102,缺口2101位于汇流槽2102的两侧,在汇流槽2102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导流管2103,汇流槽2102位于第二搅拌叶片21的中部,起到一个将水聚集起来的作用,汇流槽2102聚集起来的水通过导流管2103流向缺口2101处,进而起到一个使中部热水与两侧热水进行混合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了换热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解释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8,第一空腔401内设有第三混合机构,且第三混合机构包括活动座24,且活动座24与第一外壳4转动连接,活动座24的下侧设有三角凸起2401和若干第三搅拌叶片25,第三搅拌叶片25通过回弹弹簧34与所述隔板403弹性连接,隔板403上设有调节杆26,且调节杆26通过第二复位弹簧32与隔板403弹性连接,调节杆26的一端与三角凸起2401抵触,且调节杆26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导向块33,转存座14的一侧设有延伸块1401,且延伸块1401的位置与调节杆26相对。
空心换热管5上设有第一泄压阀27,转存座14上设有与第二空腔402连通的第二泄压阀28,第一外壳4的顶部设有总泄压阀29。
连接管件包括内管30和外管31,外管31的一端与转存座14连通,内管30的一端与第二空腔402连通,且内管30的一端插接在外管31内。
生物质取暖器2包括第二外壳203,第二外壳203的下侧设有燃烧室204,且燃烧室204的上侧设有储水室205,第二外壳203的一侧设有排烟口206。
连接管件可以伸缩,这样可满足转存座14在工作时需要升降的需求,第三混合机构包括活动座24,在活动座24的下侧设有三角凸起2401,三角凸起2401的位置与调节杆26相对,调节杆26与隔板403弹性连接,在转存座14上设有延伸块1401,当转存座14向下运动时,延伸块1401同步运动,此时延伸块1401与第二导向块33抵触,第二导向块33上设有斜面,在受力后,第二导向块33会带着调节杆26运动,调节杆26与三角凸起2401抵触,在调节杆26的推动下,活动座24、第三搅拌叶片25运动,第三搅拌叶片25通过回弹弹簧34与所述隔板403弹性连接,当调节杆26回归原位时,第三搅拌叶片25也会在回弹弹簧34的拉动下回归原位,以此往复,通过第三搅拌叶片25可搅动第一空腔401内的水,以提高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水器(1)、换热机构、生物质取暖器(2)和暖气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包括第一外壳(4),且所述第一外壳(4)内设有第一空腔(401)、第二空腔(402),所述第一空腔(401)、所述第二空腔(402)之间通过隔板(403)隔开,所述第二空腔(402)内设有空心换热管(5),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上设有第一进水管(101)、第一回水管(102),且所述第一进水管(101)、所述第一回水管(102)均与所述第一空腔(401)连通;
所述暖气片(3)上设第二进水管(301)、第二回水管(302),所述第二回水管(302)与所述第二空腔(402)连通;所述生物质取暖器(2)处设有第三进水管(201)、第三回水管(202),且所述第三进水管(201)、所述第三回水管(202)均与所述空心换热管(5)连通;
所述第一进水管(101)、所述第二进水管(301)、所述第三进水管(201)上均设有循环泵(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换热管(5)内设有第一混合机构,且所述第一混合机构包括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与所述空心换热管(5)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7)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8),且所述固定杆(7)的一端设有传动齿轮(9),所述固定杆(7)的一侧设有传动块(10),所述传动块(10)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2)与所述空心换热管(5)弹性连接,且所述传动块(10)的一端设有斜面,所述传动块(10)通过齿条(11)与所述传动齿轮(9)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402)的上侧设有密封板(13),且所述密封板(13)的高度与所述空心换热管(5)的顶端齐平,所述密封板(13)的上侧设有转存座(14),且所述转存座(14)内设有输液泵(15),所述输液泵(15)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回水管(302)连通,所述转存座(14)通过连接管件与所述第二空腔(402)连通,且所述转存座(14)通过第一拉簧(17)与所述第一外壳(4)弹性连接,所述转存座(14)的下端设有顶杆(16),且所述顶杆(16)的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换热管(5)并与所述传动块(10)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换热管(5)的外侧设有第二混合机构,且所述第二混合机构包括固定座(18),所述固定座(18)呈圆弧状,且所述固定座(18)通过第二拉簧(19)与所述空心换热管(5)弹性连接,所述固定座(18)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块(20),且所述第一导向块(20)呈三角状,所述固定座(18)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二搅拌叶片(21),所述第一导向块(20)之间设有顶头(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头(22)的一侧设有传动杆(23),且所述顶头(22)与所述传动杆(23)之间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所述传动杆(23)的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换热管(5)并与所述传动块(1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21)上对称设有缺口(2101),且所述缺口(2101)呈三角状,所述第二搅拌叶片(21)的中部设有汇流槽(2102),且所述第二搅拌叶片(21)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管(2103),所述导流管(2103)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槽(210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401)内设有第三混合机构,且所述第三混合机构包括活动座(24),且所述活动座(24)与所述第一外壳(4)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座(24)的下侧设有三角凸起(2401)和若干第三搅拌叶片(25),所述第三搅拌叶片(25)通过回弹弹簧(34)与所述隔板(403)弹性连接,所述隔板(403)上设有调节杆(26),且所述调节杆(26)通过第二复位弹簧(32)与所述隔板(403)弹性连接,所述调节杆(26)的一端与所述三角凸起(2401)抵触,且所述调节杆(26)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导向块(33),所述转存座(14)的一侧设有延伸块(1401),且所述延伸块(1401)的位置与所述调节杆(26)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换热管(5)上设有第一泄压阀(27),所述转存座(14)上设有第二泄压阀(28),所述第一外壳(4)的顶部设有总泄压阀(2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件包括内管(30)和外管(31),所述外管(31)的一端与所述转存座(14)连通,所述内管(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402)连通,且所述内管(30)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外管(3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取暖器(2)包括第二外壳(203),所述第二外壳(203)的下侧设有燃烧室(204),且所述燃烧室(204)的上侧设有储水室(205),所述第二外壳(203)的一侧设有排烟口(206)。
CN202410250215.2A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 Active CN117847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0215.2A CN117847607B (zh)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0215.2A CN117847607B (zh)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7607A true CN117847607A (zh) 2024-04-09
CN117847607B CN117847607B (zh) 2024-05-14

Family

ID=90534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50215.2A Active CN117847607B (zh)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760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63843A1 (en) * 2012-04-09 2013-10-10 David Kreutzman Pv water heating system
WO2014086295A1 (zh) * 2012-12-06 2014-06-12 中盈长江国际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的热能动力系统
CN106090864A (zh) * 2016-08-01 2016-11-09 天津市月鸣金属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蒸汽锅炉系统
CN209295277U (zh) * 2018-12-21 2019-08-23 山西家家旺科贸有限公司 生物质锅炉加太阳能清洁取暖系统
CN111503710A (zh) * 2020-04-27 2020-08-07 高若男 一种民用取暖设备
CN111503709A (zh) * 2020-04-29 2020-08-07 重庆大学 一种生物质燃料锅炉辅助的太阳能热水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
CN212057671U (zh) * 2020-03-12 2020-12-01 韩瑞龙 一种暖通空调的热量回收利用装置
CN112879986A (zh) * 2021-01-19 2021-06-01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中的混合热源供热装置和供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63843A1 (en) * 2012-04-09 2013-10-10 David Kreutzman Pv water heating system
WO2014086295A1 (zh) * 2012-12-06 2014-06-12 中盈长江国际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的热能动力系统
CN106090864A (zh) * 2016-08-01 2016-11-09 天津市月鸣金属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蒸汽锅炉系统
CN209295277U (zh) * 2018-12-21 2019-08-23 山西家家旺科贸有限公司 生物质锅炉加太阳能清洁取暖系统
CN212057671U (zh) * 2020-03-12 2020-12-01 韩瑞龙 一种暖通空调的热量回收利用装置
CN111503710A (zh) * 2020-04-27 2020-08-07 高若男 一种民用取暖设备
CN111503709A (zh) * 2020-04-29 2020-08-07 重庆大学 一种生物质燃料锅炉辅助的太阳能热水供热系统及调控方法
CN112879986A (zh) * 2021-01-19 2021-06-01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中的混合热源供热装置和供热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贾楠;赵斌;钟晓晖;刘景新;张颖;: "生态村分布式供能系统分析", 节能, no. 11, 15 November 2012 (2012-11-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7607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2663C (zh) 多热源多功能太阳能热泵
CN101825373A (zh) 太阳热水空调建筑一体化系统
CN104115706A (zh) 太阳能相变蓄热器耦合气流循环装置的温室大棚
CN117847607B (zh) 一种低碳建筑多能互补装置
CN104165426A (zh) 直接蒸发冷却与太阳能集热、相变蓄热结合的空调系统
CN203985265U (zh) 太阳能相变蓄热器耦合气流循环装置的温室大棚
CN203687378U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用水箱
CN2847158Y (zh) 空调热水器
CN200955879Y (zh) 双热源式热泵热水器
CN202204230U (zh) 一种空调保鲜柜
CN111456221B (zh) 绿色节能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202274672U (zh) 一种热泵空调热水器
CN208475517U (zh) 气水冰三用换热器
CN201377905Y (zh) 一种新型高效高温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CN201293452Y (zh) 燃气取暖炉的热交换装置
CN201262477Y (zh) 一种承压式热水器水箱
CN2935030Y (zh) 水源冰箱热水器
CN2847137Y (zh) 空调热水器
CN200975767Y (zh) 利用空调余热的热水器
CN218821842U (zh) 一种用于供暖的高效相变储能装置
CN220355773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7053865U (zh) 太阳能集热与雨水源空调耦合式农村住宅节能墙系统
CN208859708U (zh) 一种基于炕体的户式辐射采暖系统
CN2460901Y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空调设备
CN201196137Y (zh) 低热温差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