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9025A - 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9025A
CN117839025A CN202311675657.3A CN202311675657A CN117839025A CN 117839025 A CN117839025 A CN 117839025A CN 202311675657 A CN202311675657 A CN 202311675657A CN 117839025 A CN117839025 A CN 117839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band
headgear
fixed
fix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56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杰
刘丽娜
何垄
周明钊
庄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C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C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M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756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90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9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9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系统,包括固定主部和固定副部,固定副部连接在固定主部的上方,固定主部被配置为包裹在人体的后脑区域,固定副部被配置为包裹在人体的头顶区域;其中,固定主部包括:多个固定带,多个固定带中的至少两个固定带相连接,且每个固定带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点;连接点用于装配到面罩系统上;固定副部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顶部头带,两个顶部头带的自由端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多个固定带中包括上头带、中间连接带和下头带,中间连接带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上头带和下头带的中间区域。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头带组件,能够同时兼顾佩戴舒适牢固、制作工艺简单易行、节约成本、适用面罩类型广泛等诸多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气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系统。
背景技术
面罩系统是指一种用于给予用户氧气或提供正压通气支持、或吸入治疗的装置。其通常包括一个可覆盖口鼻区域的面罩,将面罩连接到氧气源或呼吸机的管道,以及将面罩定位并固定在患者脸部的适宜位置的头带组件组成。由于不同个体的头部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头带组件有较好的舒适性,服帖性及足够大的适应性,从而保证用户佩戴面罩系统能够实现调理、改善及治疗功能。
目前的头带组件普遍为“四点式”,即通过四个连接点与面罩系统中的面罩连接,以将面罩固定在患者的脸部。“四点式”头带组件主要分为“工字型”头带组件和“皇冠型”头带组件,而其中“工字型”头带组件的佩戴牢固性较低,且无法对用户的头顶部分进行兼容固定,只能配合有前额支撑的面罩系统;而“皇冠型”头带组件相比于“工字型”头带组件牢固性有所增强,且能够适用于有前额支撑和无前额支撑的面罩系统,但其需要大量的头顶部分临床数据支持,才能进行个体化的3D技术构建,而制备出合适的3D造型的难度极高,制作工艺复杂且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头带组件,以同时兼顾佩戴舒适牢固、制作工艺简单易行、节约成本、适用面罩类型广泛等诸多方面,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面罩系统。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头带组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头带组件,包括固定主部和固定副部,所述固定副部连接在所述固定主部的上方,所述固定主部被配置为包裹在人体的后脑区域,所述固定副部被配置为包裹在人体的头顶区域;其中,
所述固定主部包括:
多个固定带,多个所述固定带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带相连接,且每个所述固定带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点;所述连接点用于装配到面罩系统上;
所述固定副部包括:
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顶部头带,两个所述顶部头带的自由端通过固定结构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固定带中包括:
上头带、中间连接带和下头带,所述中间连接带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头带和所述下头带的中间区域。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连接件和可调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设于两个所述顶部头带中的一个所述顶部头带上,所述可调连接件设于另一个所述顶部头带上。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两个所述顶部头带的带身长度不同,且所述固定连接件设于带身长度短的所述顶部头带上。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搭扣,所述可调连接件包括粘扣。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两个所述顶部头带分别与对应连接的所述固定带之间的角度为80°-100°。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两个所述顶部头带分别与对应连接的所述固定带之间的角度相等。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中间连接带包括相对倾斜设置的左头带和右头带,共同与所述上头带和所述下头带围合形成变径式包裹空腔。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下头带朝向人体的颈部区域弯曲形成弧形开口,且所述弧形开口的角度为钝角。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多个所述固定带以及两个所述顶部头带具有平面特征。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两个所述顶部头带连接在所述上头带上,并分别与所述中间连接带的距离相等。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固定主部与所述固定副部通过缝接、铰接、压接、超声焊和高周波连接中的任意一种连接成型为一体,和/或
多个所述固定带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带通过缝接、铰接、压接、超声焊和高周波连接中的任意一种连接成型为一体。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面罩系统,配置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头带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头带组件,包括固定主部和固定副部,所述固定副部连接在所述固定主部的上方,所述固定主部被配置为包裹在人体的后脑区域,所述固定副部被配置为包裹在人体的头顶区域;其中,所述固定主部包括:多个固定带,多个所述固定带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带相连接,且每个所述固定带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点;所述连接点用于装配到面罩系统上;所述固定副部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顶部头带,两个所述顶部头带的自由端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其中,多个所述固定带中包括:上头带、中间连接带和下头带,所述中间连接带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头带和所述下头带的中间区域。
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固定主部可以形成半包围空腔结构,当固定主部与面罩系统中的面罩装配时,包裹式贴合在人体的后脑区域,实现将面罩进行初步定位并固定,固定副部中的两个顶部头带可以连接形成全包围结构,包裹式贴合在人体的头顶区域,从而当面罩初步固定后,通过固定副部增加顶部与头部的包裹性,实现将面罩进行增强固定,无需3D技术支持,两者结合使用能够形成3D式包裹效果,灵活适用于有前额支撑和无前额支撑的面罩系统,以低成本更好的实现了头部的包裹性、制造的简单性、适用范围的宽广性,同时多点可调特征更好地实现佩戴的舒适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面罩系统,由于上述头带组件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头带组件的面罩系统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工字型”头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皇冠型”头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头带组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所述头带组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顶部头带;2、第二顶部头带;3、上头带;4、下头带;5、左头带;6、右头带;7、固定连接件;8、可调连接件;9、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分别示出的“工字型”头带组件和“皇冠型”头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工字型”头带组件通过四个连接点与面罩系统中的面罩相连,包括两个接近平行设置的上头带和下头带,上头带和下头带的两个端部则作为用于与面罩连接的两个连接点,上头带和下头带的中间部分通过纵向连接带连接为一体,形成状似“工”字的构型。可见,其在使用过程上头带可以与面罩的前额支撑部连接,而下头带与面罩的口鼻支撑部连接,但无法对用户的头顶部分进行固定,没有形成3D包围效果,佩戴牢固性低,且适用面罩的类型少,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而“皇冠型”头带组件通过四个连接点与面罩系统中的面罩相连,包括两个接近平行设置的上头带和下头带,而上头带和下头带分别位于与用户后脑部分相适应的椭圆形连接带上,由于椭圆形连接带的造型可以贴合在用户的头顶部上,相较于“工字型”头带组件的提高了佩戴的牢固性,在佩戴者头顶部设置了定位,一般可以用于有前额支撑的面罩系统,亦可用于无前额支撑的面罩系统。然而在构建与用户的头顶部贴合度的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曲度形状设计,需要大量的头顶部分临床数据进行3D技术构建,制作工艺复杂,制作过程耗时和成本较高,且对于某些特殊头部形状或尺寸的用户,较合理的3D造型构建难度极高。
其中,根据面罩的构造不同,前额支撑部和口鼻支撑部的构造亦有所不同。从而本文所说的前额支撑部可以理解为与用户的前额位置相对的属于面罩的一部分,口鼻支撑部可以理解为与用户的口鼻位置相对的属于面罩的另一部分。
可见,现有的头带组件无法兼顾到适用面罩种类广泛、制作工艺简单易行、佩戴牢固性高、个体差异的高适用性等诸多方面,在面向用户端时,用户的佩戴体验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头带组件,参照图3和图4所示,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头带组件。该头带组件包括固定主部和固定副部,所述固定副部连接在所述固定主部的上方,所述固定主部被配置为包裹在人体的后脑区域,所述固定副部被配置为包裹在人体的头顶区域;其中,所述固定主部包括:多个固定带,多个所述固定带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带相连接,且每个所述固定带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点9;所述连接点9用于装配到面罩系统上;所述固定副部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顶部头带,两个所述顶部头带的自由端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多个所述固定带中包括:上头带、中间连接带和下头带,所述中间连接带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头带和所述下头带的中间区域。
具体而言,固定主部和固定副部均被用于定位并固定面罩系统中的面罩在脸部的相对舒适位置,确保面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松动或脱落,以便提供良好的密封性,达到实现面罩系统调理、改善及治疗功能的部件。自人体头部的底部至顶部方向设置固定主部和固定副部,固定主部被设计为环绕在人体的后脑区域,而固定副部被设计为环绕在人体的头顶区域,以实现头部3D包裹效果。
具体地说,固定主部中的多个固定带是指位置、结构、形状和大小部分不同或全部不同,但起到连接面罩与人体头部功能的带子。至少两个固定带相互连接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个固定带的所有端部全部连接在其他固定带的端部或带身上,而其他固定带的全部端部或部分端部不连接;也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个固定带的部分端部连接在其他固定带的端部或带身上,剩余端部与其他固定带不连接;从而多个固定带可以形成一种连续半包围结构,以包裹在人体的后脑区域,以后脑区域为支撑点将面罩固定在人体脸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固定带具有自由端和连接点9,自由端可以是指多个相连接的固定带中未固定到或未连接到的端部,其与固定端对应,而固定端则为多个相连接的固定带之间相连接的位置。作为具体地解释,一个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其他固定带的一端连接,则该固定带的所有端部均为固定端,两个其他固定带相连接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则为自由端。
其中,自由端通常具有特定的结构或特征,本发明实施例在自由端上配置连接点9,可以与其他组件(如面罩)进行调整、连接或固定,以适应患者的头部形状和尺寸,从而将面罩初步固定在人体的后脑区域。理应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下,面罩系统上具有与连接点9配合的固定点,且两者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主部上的连接点9可以与面罩系统上的固定点以插入式、扣环式、钩式或其他类型的装配方式装配,其可以取决于面罩系统的设计,本文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从而也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头带组件中的固定主部可以独立于固定副部使用,能够适用于具有前额支撑的面罩系统。
再具体地说,两个顶部头带连接在固定主部中的多个固定带中最靠近顶部头带的一个固定带上,使得固定副部位于固定主部的上方。两个顶部头带并排设置可以理解为两者连接在对应固定带的同一侧,且两者具有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顶部头带的长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顶部头带的宽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顶部头带的宽度为等宽或者渐变宽度;而具有渐变宽度的顶部头带可以是从靠近对应固定带至外部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大或缩小。
其中,中间连接带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头带3和所述下头带4的中间区域可以理解为上头带3和下头带4为上下分体式结构,其中间部分通过中间连接带整体成型。其中,上头带3和下头带4之间的距离等于中间连接带的垂直带身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带可以是竖直的,即上头带3和上头带4之间的距离则为中间连接带的带身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带可以是倾斜的,即上头带3和下头带4之间的距离则为中间连接带的带身长度的垂直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头带3和下头带4分别位于人体的后脑区域的不同高度,均匀地分布头部的重量,减轻头带对头部的压力,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在佩戴或解下头带时,可以分别调节上头带3和下头带4,来调节头带的长度和松紧度,以适用于不同用户和不同头部结构,同时便于更方便地戴上和摘下头带,不会被用户的发型或耳朵等干扰。
具体地,在上下分体式结构中,可以在维持头部平衡性的条件下分别设置上头带3和下头带4的形状和结构,例如上头带3可以为水平带状结构,使其可以沿着人体的后脑区域的上端部分的外缘轮廓平滑延伸,下头带4可以为弧形带状结构,使其可以沿着人体的后脑区域的下端部分朝向人体的颈部区域延伸,如此提高头带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两个顶部头带通过固定结构连接,使得两个顶部头带的两端均处于被连接状态,从而形成全包围结构,包裹式贴合在人体的头顶区域,对于不具有前额支撑的面罩系统而言,当固定主部进行初步固定之后,固定副部增加了顶部与头部的包裹性,以将面罩进行增强固定,从而两个部分分别包裹头部的特定区域形成了3D包裹效果,均能适合有前额支撑的面罩系统和无前额支撑的面罩系统,且佩戴时牢固舒适。
从而在面向用户端时,无需采集大量用户的头部数据,能够兼顾到不同用户的头部特征,佩戴舒适牢固,能够避免面罩出现移动或松动,提高了防护效果或治疗效果,且能够满足不同医疗场景或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佩戴体验,较3D皇冠头带制作简单,成本低,给睡眠和/或呼吸疾病用户,以及平台端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主部中的多个固定带和固定副部中的两个顶部头带均具有平面特征。其中平面特征可以理解为固定带和顶部头带整体呈平面状,如带状的织物、橡胶、聚合物、塑料或皮革等制作而成,在水平方向上较为平坦,没有复杂的曲线或立体感。并且,头带组件的厚度相对均匀,在整个高度方向上分布均匀,没有突出的凸起、凹陷或变化。平面式固定带和平面式顶部头带使得头带组件在接触用户头部时能够提供均匀的接触面,减少了局部压力的集中,使得头带的佩戴更加平稳和舒适。
从而整体平面式的固定主部和固定副部配合使用形成了3D的包裹效果,且能够良好贴合人体头部。可以理解,相对于3D皇冠头带,平面造型更容易进行设计、模具制作和生产工艺的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常规的简单拼接、成型和连接工艺来制作平面造型的头带组件,原材料成本降低,并无需复杂的模具和生产设备,制作工艺简单易行、材料利用率高、总计支出成本大幅度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连接件7和可调连接件8,所述固定连接件7设于两个所述顶部头带中的一个所述顶部头带上,所述可调连接件8设于另一个所述顶部头带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件7可以理解为提供可调连接件8进行尺寸可调连接的固定支撑点,固定连接件7与对应的头带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可调连接件8则被安装在另一个顶部头带上,其与对应的头带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从而可以改变两个顶部头带连接所形成的全包围结构的大小,以实现调节固定副部的松紧度来适应不同头部尺寸。值得一提的是,固定带的连接点9可以与顶部头带的可调连接件8结构相同,与面罩上的固定点配合,而面罩上的固定点可以采用与本申请的固定连接件7的结构,以实现调节固定主部的松紧度来适应不同头部尺寸。从而多点可调特征更好地实现佩戴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件7可以是钩扣、搭扣、钮扣、扣环等,固定在对应的顶部头带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连接件8可以是与固定连接件7配合的可伸缩的带子、拉伸的弹性带或具有调节孔的带子,用户可以将可调连接件8固定在固定连接件7上的不同位置或孔位,从而实现头带的个性化调节。在本实施例延伸出的一些示例中,其中一个顶部头带本身可以作为可调连接件8,也就是说该顶部头带具有可调节长度或可拉伸性能,将该顶部头带固定在另一个具有固定连接件7的顶部头带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连接件8可以是与固定连接件7配合的粘扣,其粘扣贴覆在对应的顶部头带上。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固定带的材质可以与顶部头带的材质相同,均具有可伸缩性和弹性。
更确切地说,所述固定连接件7包括搭扣,所述可调连接件8包括粘扣。在本实施例中,搭扣可以日字调节扣,其由一个带有两个孔眼的扣带和一个带有固定柱状物的扣环组成。其中一个孔眼被配置为使得其中一个顶部头带穿过从而与该顶部头带固定在一起,而另一个孔眼可以被另一个顶部头带穿过。其中,另一个顶部头带上设置有粘扣,粘扣可以是具有柔软的绒面层和粗糙的勾面层水平拼接而成,当绒面层和勾面层接触时,勾面可以钩住绒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绒面层和勾面层可以设置在对应的顶部头带的同一面,且沿顶部头带的带身长度方向处于不同的区域。当顶部头带带有绒面层或勾面层的端部穿过搭扣的另一个孔眼时,顶部头带的端部回折后与自身的勾面层或绒面层接触,从而使得两个顶部头带围绕连接形成全包围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勾面层相对于绒面层更靠近顶部头带的端部,且勾面层的面积小于绒面层的面积,通过拉动顶部头带的端部选择回折的长度来调节全包围结构的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勾面层和绒面层组成的粘扣均贴覆位于顶部头带背对人体头部的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沿顶部头带的带身长度方向可以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绒面层,每个绒面层的面积可以小于、略大于或等于勾面层的面积,通过选择勾面层与不同位置上的绒面层接触来调节全包围结构的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勾面层可以与顶部头带的端部具有空隙。
如此,通过相互配合使用的搭扣和粘扣,两个顶部头带可以稳固地包裹在头部区域,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设有粘扣的顶部头带的回折长度,以实现个性化的佩戴体验,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适应性和可调节性,确保头带在使用过程中起到增强固定的作用。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具体解释,两个所述顶部头带的带身长度不同,且所述固定连接件7设于带身长度短的所述顶部头带上。具体地说,两个顶部头带的带身长度不同可以理解为顶部头带自与固定带的连接处向外延伸的距离不同。两个顶部头带中的第一顶部头带1的带身长度大于第二顶部头带2的带身长度的情况下,第一顶部头带1和第二顶部头带2均设置在对应固定带的带身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部头带1与该固定带的相邻的自由端的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顶部头带2与该固定带的相邻的自由端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部头带1与该固定带的相邻的自由端的距离可以大于第二顶部头带2与该固定带的相邻的自由端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部头带1的自由端设置有搭扣,第二顶部头带2的自由端设置为粘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部头带1的自由端设置有粘扣,第二顶部头带2的自由端设置为搭扣。
可以理解,第一顶部头带1和第二顶部头带2之间的距离应为当固定带装配到面罩上时,第一顶部头带1和第二顶部头带2可以分别位于人体头部的左右两侧,而不在同一侧上。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顶部头带1和第二顶部头带2之间相对于对应固定带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即分别位于对应固定带的左右两侧。而粘扣位于第一顶部头带1上,同时搭扣位于第二顶部头带2上,使得带身长度更长的第一顶部头带1穿过搭扣的孔眼后,具有较长的回折范围,通过选择勾面层与绒面层的接触位置,以实现更精细的固定和适应不同头部大小的需求;而带身长度更短的第二顶部头带2上可以便于用户在定位过程中不易晃动或摆动,以快速顺利地将第一头带组件穿过搭扣的孔眼。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3,第一顶部头带1位于对应固定带的左部,且第一顶部头带1的自由端设有粘扣,第二顶部头带2位于同一固定带的右部,且第二顶部头带2的自由端设有搭扣,该头部组件可以方便习惯使用左手的用户使用,其可以用左手抓住具有粘扣的第一顶部头带1,并用右手固定住具有搭扣的第二顶部头带2,将第一顶部头带1插入搭扣的孔眼并回折至勾面层与自身的绒面层接触。
在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4,第一顶部头带1位于对应固定带的右部,且第一顶部头带1的自由端设有粘扣,第二顶部头带2位于同一固定带的左部,且第二顶部头带2的自由端设有搭扣,可以方便习惯使用右手的用户使用,其可以用右手抓住具有粘扣的第一顶部头带1,并用左手固定住具有搭扣的第二顶部头带2,将第一顶部头带1插入搭扣的孔眼并回折至勾面层与自身的绒面层接触。
如此,头带组件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使连接过程更加便捷和符合个体偏好。
当然地,当第一顶部头带1的带身长度小于第二顶部头带2的带身长度的情况下,也具有上述多种形式的设置,该方法组合变形种类多变,可以满足用户对头带的多种造型需求。
在又一实施例中,两个顶部头带中的第一顶部头带1和/或第二顶部头带2与对应连接的固定带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可以是锐角、钝角、直角。优选地,两个所述顶部头带分别与对应连接的所述固定带之间的角度为80°-100°。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顶部头带分别与对应连接的所述固定带之间的角度相等。
其中,所述顶部头带与对应固定带连接中的对应固定带为本实施例的上头带3。也即是,两个所述顶部头带分别与上头带3之间的角度为80°-10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顶部头带1和第二顶部头带2之间相对于上头带3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并分别与所述中间连接带的距离相等,也即是第一顶部头带1与左头带5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第二顶部头带2与右头带6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该角度指的是顶部头带与对应固定带之间的内侧角度,该内侧可以理解为靠近人体头部后侧的中心区域的一侧。其中顶部头带呈锐角意味着第一顶部头带1和/或第二顶部头带2自与固定带的连接处往外部的方向倾斜向内延伸,可以形成较为紧凑的结构;其中顶部头带呈钝角意味着第一顶部头带1和/或第二顶部头带2自与固定带的连接处往外部的方向倾斜向外延伸,可以形成较为松散的结构;其中顶部头带呈直角意味着第一顶部头带1和/或第二顶部头带2自与固定带的连接处往外竖直延伸,与对应固定带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部头带1与对应固定带之间的角度和第二顶部头带2可以与对应固定带之间的角度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部头带1与对应固定带之间的角度可以和第二顶部头带2与对应固定带之间的角度相同。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顶部头带1与对应固定带之间的角度和第二顶部头带2与对应固定带之间的角度相同,且为锐角,在该实施方式下,第一顶部头带1和第二顶部头带2连接后可以形成对称分布,头部周围压力均衡,避免对特定部位施加过多的压力或不适感,有助于提供更舒适的佩戴体验,锐角式设计减少了头带组件与头部的空隙,确保头带组件紧密贴合头部,防止头带组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偏移或松动,增强头带组件的整体性能和佩戴体验。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固定主部中多个固定带的具体结构。
多个所述固定带中包括:
上头带3、中间连接带和下头带4,所述中间连接带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头带3和所述下头带4的中间区域;其中,所述中间连接带包括相对倾斜设置的左头带5和右头带6,以与所述上头带3和所述下头带4共同围合形成变径式包裹空腔。
具体而言,其中自上而下依次为上头带3、中间连接带和下头带4,其中上头带3被配置为连接中间连接带和顶部头带,中间连接带被配置为连接上头带3和下头带4。其中,上头带3、中间连接带和下头带4可以围绕形成半包围空腔结构,用于包裹人体的后脑区域,而上头带3、两个连接在一起的顶部头带可以围绕形成全包围结构,用于包裹人体的头顶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头带3为水平横向延伸的直线型条状物,其可以沿人体头部的同一高度方向贴合至与面罩连接,具有稳定定位的特点,便于两个顶部头带连接在上头带3的带身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头带4可以与上头带3平行设置或者呈一定角度。
其中,左头带5和右头带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头带3和下头带4的带身上,形成变径式包裹空腔。左头带5和右头带6相对倾斜设置且具有距离,也就是说两者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夹角或斜度,且两者的倾斜方向是相互靠近的。变径式包裹空腔可以理解在高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内径或直径,随着从上到下包裹空腔的面积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径式包裹空腔为倒梯形,也就是说左头带5和右头带6自下头带4往上头带3的方向倾斜向外延伸,且倾斜的角度相同,使得包裹空腔的面积自下而上逐渐增加,以适应于人体的后脑的曲线和形状变化,可以实现更好的贴合和包裹效果,减轻整体重量,给用户提供更舒适的佩戴体验。
可以理解,变径式包裹空腔通常位于整个头带组件的中间区域,而上头带3和/或下头带4的一个自由端到变径式包裹空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与另一个自由端到该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在较大范围内选择。优选地,上头带3和/或下头带4的两个自由端相对于变径式包裹空腔的中心轴线相对称,外形美观,便于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头带3和下头带4的长度可以相同或不同,而中间连接带的长度可以小于其中任意一者;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头带3、中间连接带和下头带4的宽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头带3、中间连接带和下头带4中的至少一者的宽度为等宽或者渐变宽度;而渐变宽度的至少一者可以是自下而上宽度逐渐增大或缩小。
在一优选的方式中,下头带4与上头带3非平行设置。具体地,上头带3可以水平设置,而下头带4朝向人体的颈部区域弯曲形成弧形开口,且所述弧形开口的角度为钝角。在本实施例中,下头带4在其中心区域处弯折,形成开口朝向人体的颈部方向的倒V型结构。其中开口的角度应为钝角,便于V型下头带4中的相互对称的两边倾斜向下延伸至靠近人体颈部的方向,从而与面罩装配时可以绕过耳后,兼顾到人体的颈部区域,实现3D包裹效果。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主部与所述固定副部通过缝接、铰接、压接、超声焊和高周波连接中的任意一种连接为一体,和/或多个所述固定带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带通过缝接、铰接、压接、超声焊和高周波连接中的任意一种连接为一体。
具体而言,如上文所提到的每个固定带和顶部头带均具有自由端和固定端,固定端则为多个相连接的固定带之间,以及对应固定带与顶部头带相连接的位置。第一顶部头带1和第二顶部头带2可以与上头带3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固定端;第一顶部头带1或第二顶部头带2可以与固定连接件7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固定端;右头带6、左头带5和上头带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固定端;右头带6、左头带5与下头带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固定端。以上多种连接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根据具体的材料、设计要求和制造工艺选择最合适的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固定端的连接方式可以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亦或者完全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缝接可以是将两个连接部件(以下均以上头带3和第一顶部头带1两者举例)的边缘或接触部分缝合在一起。例如,将第一顶部头带1的端部缝合在上头带3的右部分,通过缝合它们的边缘使其形成一个连续的头带结构;
铰接可以是通过在上头带3和第一顶部头带1安装折页等,使它们能够相对旋转或摆动;
压接可以是将上头带3和第一顶部头带1的接触面紧密压合在一起,利用压力和摩擦力创建连接,形成一个牢固的固定端;
超声焊可以是利用超声波振动产生的热能,将上头带3和第一顶部头带1的接触面加热并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固的固定端;
高周波连接可以是利用高频电磁场产生的热能,将上头带3和第一顶部头带1的接触面加热并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固定端。
当然地,上头带3和第一顶部头带1还可以根据其他连接工艺连接成型,具体的连接过程和方法可能因上头带3和第一顶部头带1的材质或形状而有所不同。以上示例仅以说明不同连接方式的作用和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灵活选择。
综上所述,固定主部可以形成半包围结构,当固定主部与面罩系统中的面罩装配时,包裹式贴合在人体的后脑区域,实现将面罩进行初步定位并固定,固定副部中的两个顶部头带可以连接形成全包围结构,包裹式贴合在人体的头顶区域,从而当面罩初步固定后,通过固定副部增加顶部与头部的包裹性,实现将面罩进行增强固定,无需3D技术支持,两者结合使用能够形成3D式包裹效果,灵活适用于有前额支撑和无前额支撑的面罩系统,以低成本更好的实现了头部的包裹性、制造的简单性、适用范围的宽广性,同时多点可调特征更好地实现佩戴的舒适性,该方法组合变形种类多,满足了用户对头带的多种造型需求,在通气治疗领域提供了更优的头部固定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面罩系统,其特征在于,配置有如上所述的头带组件。
对于上述面罩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头带组件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头带组件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2)

1.一种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主部和固定副部,所述固定副部连接在所述固定主部的上方,所述固定主部被配置为包裹在人体的后脑区域,所述固定副部被配置为包裹在人体的头顶区域;其中,
所述固定主部包括:
多个固定带,多个所述固定带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带相连接,且每个所述固定带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点;所述连接点用于装配到面罩系统上;
所述固定副部包括:
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顶部头带,两个所述顶部头带的自由端通过固定结构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固定带中包括:
上头带、中间连接带和下头带,所述中间连接带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头带和所述下头带的中间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连接件和可调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设于两个所述顶部头带中的一个所述顶部头带上,所述可调连接件设于另一个所述顶部头带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部头带的带身长度不同,且所述固定连接件设于带身长度短的所述顶部头带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搭扣,所述可调连接件包括粘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所述顶部头带分别与对应连接的所述固定带之间的角度为80°-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部头带分别与对应连接的所述固定带之间的角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带包括相对倾斜设置的左头带和右头带,共同与所述上头带和所述下头带围合形成变径式包裹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头带朝向人体的颈部区域弯曲形成弧形开口,且所述弧形开口的角度为钝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带以及两个所述顶部头带具有平面特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部头带连接在所述上头带上,并分别与所述中间连接带的距离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主部与所述固定副部通过缝接、铰接、压接、超声焊和高周波连接中的任意一种连接成型为一体,和/或
多个所述固定带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带通过缝接、铰接、压接、超声焊和高周波连接中的任意一种连接成型为一体。
12.一种面罩系统,其特征在于,配置有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头带组件。
CN202311675657.3A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系统 Pending CN1178390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5657.3A CN117839025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5657.3A CN117839025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9025A true CN117839025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2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5657.3A Pending CN117839025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90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93410B2 (ja) マスクシステム
JP7337125B2 (ja) 鼻マスクシステム
JP7206335B2 (ja) マスク用ヘッドギア
US7721737B2 (en) Headgear and interface assembly using same
JP2019030698A (ja) 鼻を密閉する部分を含むインタフェース
JP2015532169A (ja) 鼻封止部分および湾曲ヒンジを備えるインタフェース
AU2016201534B2 (en) Headgear for Masks
CN117839025A (zh) 一种头带组件及面罩系统
JP2024075575A (ja) 鼻マスク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