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6597A - 扭矩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扭矩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6597A
CN117836597A CN202280056173.8A CN202280056173A CN117836597A CN 117836597 A CN117836597 A CN 117836597A CN 202280056173 A CN202280056173 A CN 202280056173A CN 117836597 A CN117836597 A CN 117836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axial direction
magnetic
yoke
det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61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田圭祐
高坂成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1408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6322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3750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068068A1/ja
Publication of CN117836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6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第一磁检测部(61)在未产生扭矩的状态下,与将磁铁(30)的磁极、例如N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30)的磁极重叠。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在未产生扭矩的状态下,与将同与第一磁检测部(61)重叠的磁铁(30)的磁极不同的磁极、例如S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30)的磁极重叠。而且,与扭矩检测系统的运算部对应的马达控制装置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另外,马达控制装置基于该运算出的和运算转向扭矩。

Description

扭矩检测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基于2021年10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173061号和2022年9月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2-140804号的申请,通过参照将其记载内容编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扭矩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已知一种具备磁铁、轭、集磁部和霍尔IC的扭矩传感器。该磁铁与转向轴一起旋转。另外,轭通过与转向轴一起旋转而使由磁铁产生的磁场变化。而且,集磁部向霍尔IC引导通过轭而变化的磁场。而且,通过由霍尔IC检测该磁场的强度,检测对转向轴施加的扭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757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如果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扭矩传感器的附近配置马达等,则集磁部向霍尔IC引导通过轭而变化的磁场,并且向霍尔IC引导由马达等产生的磁场。因此,由霍尔IC检测到的噪声的大小变大,所以扭矩的检测精度降低。因此,为了提高该扭矩传感器的抗干扰磁场性能,考虑去掉集磁部。但是,集磁部保护霍尔IC,以使从磁铁漏出的磁场不通过霍尔IC。因此,如果去掉集磁部、另外霍尔IC相对于轭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则霍尔IC除了通过轭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以外,还检测到从磁铁漏出的磁场的强度。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扭矩传感器中,如果去掉集磁部,霍尔IC相对于轭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则从磁铁漏出的磁场成为噪声,因此对从磁铁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降低。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矩检测系统:即使去掉集磁部、磁检测部相对于轭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也提高对从磁铁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扭矩检测系统,检测产生于检测对象的扭矩,其中,具备:扭矩传感器,其具有磁铁、旋转体、轭、第一磁检测部和第二磁检测部,所述磁铁产生磁场,并且与检测对象一起以沿轴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旋转体为环状,与检测对象一起旋转,所述轭包含环状部和爪部,所述环状部为环状,与旋转体一起旋转,所述爪部通过从环状部朝向轴向突出而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磁铁对置,并且通过与环状部一起旋转而对由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所述第一磁检测部与将环状部沿轴向投影时投影的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扭矩对应且通过使轭相对于磁铁在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二磁检测部与将环状部沿轴向投影时投影的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扭矩对应且通过使轭相对于磁铁在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以及运算部,其基于来自第一磁检测部及第二磁检测部的信号运算扭矩;第一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扭矩的状态下与将磁铁的磁极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的磁极重叠,第二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扭矩的状态下与将同与第一磁检测部重叠的磁铁的磁极不同的磁极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的磁极重叠,运算部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并基于运算出的和运算扭矩。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扭矩检测系统,检测产生于检测对象的扭矩,其中,具备:扭矩传感器,其具有磁铁、旋转体、轭、第一磁检测部和第二磁检测部,所述磁铁产生磁场,并且与检测对象一起以沿轴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旋转体为环状,与检测对象一起旋转,所述轭包含环状部和爪部,所述环状部为环状,与旋转体一起旋转,所述爪部通过从环状部朝向轴向突出而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磁铁对置,并且通过与环状部一起旋转而对由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所述第一磁检测部与将环状部沿轴向投影时投影的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扭矩对应且通过使轭相对于磁铁在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二磁检测部与将环状部沿轴向投影时投影的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扭矩对应且通过使轭相对于磁铁在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以及运算部,其基于来自第一磁检测部及第二磁检测部的信号运算扭矩;第一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扭矩的状态下与将磁铁的磁极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的磁极重叠,并且配置于比穿过磁铁的磁极的中心且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中心线靠轴向的一侧的位置,第二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扭矩的状态下与将同与第一磁检测部重叠的磁铁的磁极相同的磁极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的磁极重叠,并且配置于比中心线靠轴向的另一侧的位置,运算部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并基于运算出的和运算扭矩。
而且,根据本公开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扭矩检测系统,检测产生于检测对象的扭矩,其中,具备:扭矩传感器,其具有磁铁、旋转体、轭、第一磁检测部和第二磁检测部,所述磁铁产生磁场,并且与检测对象一起以沿轴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旋转体为环状,与检测对象一起旋转,所述轭包含环状部、爪部和凸缘部,所述环状部为环状,与旋转体一起旋转,所述爪部通过从环状部朝向轴向突出而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磁铁对置,并且通过与环状部一起旋转而对由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所述凸缘部从环状部向轴向突出,所述第一磁检测部与将凸缘部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凸缘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扭矩对应且通过使轭相对于磁铁在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二磁检测部与将凸缘部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凸缘部的重叠,并且检测与扭矩对应且通过使轭相对于磁铁在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以及运算部,其基于来自第一磁检测部及第二磁检测部的信号运算扭矩;第一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扭矩的状态下与将磁铁的磁极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的磁极重叠,第二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扭矩的状态下与将同与第一磁检测部重叠的磁铁的磁极不同的磁极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的磁极重叠,运算部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并基于运算出的和运算扭矩。
由此,从磁铁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方向为与从磁铁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一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由第一磁检测部及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噪声相互抵消。另外,运算部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由此,去除由第一磁检测部及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噪声。因此,即使去掉集磁部、磁检测部相对于轭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对从磁铁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也会提高。
此外,对各构成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构成要素等和后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的转向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转向系统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扭矩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扭矩传感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扭矩传感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8是表示扭矩传感器的磁铁、第一轭、第二轭、第一磁检测部及第二磁检测部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9是从图8的IX观察的向视图。
图10是从图8的X观察的向视图。
图11是从图8的XI观察的向视图。
图12是表示扭矩传感器的磁铁、第一轭及第二轭的中立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转向系统的方向盘旋转时的扭矩传感器的磁铁、第一轭及第二轭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从磁铁漏出的磁场通过第一磁检测部及第二磁检测部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磁铁的旋转角度和第一磁检测部及第二磁检测部的SN比的关系的图。
图16是方向盘旋转时的扭矩传感器的磁铁、第一轭及第二轭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磁铁、第一轭、第二轭、第一磁检测部及第二磁检测部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8是从图17的XVIII观察的向视图。
图19是从图17的XIX观察的向视图。
图20是从图17的XX观察的向视图。
图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磁铁、第一轭、第二轭、第一磁检测部及第二磁检测部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22是从图21的XXII观察的向视图。
图23是从图21的XXIII观察的向视图。
图24是从图21的XXIV观察的向视图。
图25是图21的XXV-XXV线剖视图。
图2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磁铁、第一轭及第二轭的侧视图。
图27是图26的XXVII部放大图。
图28是图27的XXIII-XXIII线剖视图。
图29是第二轭的放大图。
图30是图29的XXX-XXX线剖视图。
图31是比较例的第一轭中的第一突出部的放大图。
图32是比较例的第二轭中的第二突出部的放大图。
图33是表示第一长度、第二长度及噪声磁场的强度的关系的图。
图34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第一轭的放大图。
图35是图34的XXXV-XXXV线剖视图。
图36是第二轭的放大图。
图37是图36的XXXVII-XXXVII线剖视图。
图38是第六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第一轭的放大图。
图39是图34的XXXIX-XXXIX线剖视图。
图40是第二轭的放大图。
图41是图40的XLI-XLI线剖视图。
图42是第七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磁铁、第一轭、第二轭、基板及第一磁检测部的剖视图。
图43是第八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磁铁、第一轭、第二轭、基板及第一磁检测部的剖视图。
图44是第九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磁铁、第一轭、第二轭、基板及第一磁检测部的剖视图。
图45是第十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磁铁、第一轭、第二轭、基板及第一磁检测部的剖视图。
图46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磁铁、第一轭、第二轭、基板及第一磁检测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7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磁铁、第一轭、第二轭、基板、第一磁检测部及第二磁检测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8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中的磁铁、第一轭、第二轭、基板及第一磁检测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之中,对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25例如用于搭载于车辆的转向系统1。首先,对该转向系统1进行说明。
转向系统1辅助用于变更车轮17的方向的转向。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转向系统1具备方向盘5、第一转向轴11、扭杆13及第二转向轴12。另外,转向系统1具备轴销14、小齿轮15、齿条轴16、车轮17、扭矩传感器25、马达控制装置18、马达19及减速齿轮20。
如图1所示,方向盘5通过被车辆的驾驶员或自动驾驶等进行转向而旋转。
第一转向轴11与方向盘5连接。因此,第一转向轴11与方向盘5一起旋转。
扭杆13与第一转向轴11连接。因此,扭杆13与方向盘5及第一转向轴11一起旋转。
第二转向轴12与扭杆13连接。因此,扭杆13与方向盘5、第一转向轴11及扭杆13一起旋转。
如图2所示,轴销14插入到形成于第一转向轴11的孔以及与该第一转向轴11的孔对应的扭杆13的孔中。由此,将第一转向轴11和扭杆13固定。另外,轴销14插入到形成于第二转向轴12的孔以及与该第二转向轴12的孔对应的扭杆13的孔中。由此,将第二转向轴12和扭杆13固定。
如图1所示,小齿轮15与第二转向轴12连接。另外,小齿轮15与后述的齿条轴16啮合。而且,小齿轮15将第二转向轴1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齿条轴16的直线运动。
齿条轴16经由未图示的横拉杆等与车轮17连接。另外,齿条轴16通过进行直线运动来变更车轮17的方向。
在扭矩传感器25中插入有扭杆13的一部分。另外,扭矩传感器25检测与通过方向盘5的旋转而产生于扭杆13的转矩对应的信号。由此,扭矩传感器25检测转向扭矩。而且,扭矩传感器25将与该检测到的转向扭矩对应的信号输出到后述的马达控制装置18。该扭矩传感器25的详情见后述。此外,转向扭矩是在方向盘5旋转时施加的扭矩。
马达控制装置18是以微型计算机等为主体而构成的,具备CPU、ROM、闪存、RAM、I/O、驱动电路及将这些结构连接的总线等。另外,马达控制装置18执行存储于ROM的程序。由此,马达控制装置18运算后述的马达19的旋转角度。而且,马达控制装置18基于与来自扭矩传感器25的转向扭矩对应的信号,运算转向扭矩。另外,马达控制装置18基于该运算出的马达19的旋转角度及转向扭矩等,控制后述的马达19的旋转。
马达19基于来自马达控制装置18的输出而旋转。由此,马达19产生扭矩。
减速齿轮20与马达19及第二转向轴12连接。另外,减速齿轮20使马达19的旋转减速,并且将由马达19产生的扭矩传递到第二转向轴12。由此,对用于变更车轮17的方向的转向进行辅助。
如上构成转向系统1。接下来,对扭矩传感器25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图11所示,扭矩传感器25具备磁铁30、旋转体35、第一轭361、第二轭362及固定用套管354。另外,扭矩传感器25具备基板60、第一磁检测部61、第二磁检测部62、传感器壳体75、端子80、第一罩85及第二罩86。
如图2、图8~图11所示,磁铁30形成为圆环状。另外,磁铁30与第一转向轴11的端部连接。而且,在磁铁30的孔中插入有扭杆13的一部分。另外,磁铁30的轴与扭杆13的轴位于同一轴上。因此,磁铁30与第一转向轴11一起绕扭杆13的轴旋转。而且,磁铁30以磁极在磁铁30的旋转方向上交替反转的方式磁化。另外,磁铁30的磁极的数量在此为16个。
在此,以下,为了方便,将磁铁30的径向仅记载为径向。另外,将磁铁30的轴向Da仅记载为轴向Da。而且,将以磁铁30的轴为中心的周向仅记载为周向。
如图3~图7所示,旋转体35形成为圆筒状。另外,旋转体35的轴与磁铁30的轴位于同一轴上。因此,旋转体35的轴、磁铁30的轴和扭杆13的轴成为同一轴。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轭361由软磁性体形成为筒状。另外,第一轭361包含第一轭环状部370及多个第一轭爪部372。
第一轭环状部370与第一环状部对应,形成为圆环状。另外,第一轭环状部370的一部分插入到沿径向延伸的旋转体35的孔中。
第一轭爪部372与第一爪部对应,从第一轭环状部370的内侧向轴向Da突出。另外,第一轭爪部372形成为宽度从第一轭环状部370的内侧朝向前端侧变小的尖细形状。而且,第一轭爪部372与旋转体35的内侧面连接。另外,第一轭爪部372与磁铁30的外侧面在径向上对置。而且,因为旋转体35的孔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所以第一轭爪部372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
第二轭362与第一轭361同样,由软磁性体形成为环状。另外,第二轭362与旋转体35及第一轭361例如一体成形。而且,第二轭362包含第二轭环状部380及多个第二轭爪部382。
第二轭环状部380与第二环状部对应,形成为圆环状。另外,第二轭环状部380的一部分插入到沿径向延伸的旋转体35的孔中。
第二轭爪部382与第二爪部对应,从第二轭环状部380的内侧向轴向Da突出。另外,第二轭爪部382形成为宽度从第二轭环状部380的内侧朝向前端侧变小的尖细形状。而且,第二轭爪部382与旋转体35的内侧面连接。另外,第二轭爪部382与磁铁30的外侧面在径向上对置。而且,因为旋转体35的孔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所以第二轭爪部382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另外,第二轭爪部382配置于彼此相邻的第一轭爪部372彼此之间。因此,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在周向上交替配置。而且,第二轭爪部382的数量与第一轭爪部372的数量相同。另外,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的数量之和与磁铁30的磁极的数量相同。此外,在图3~图7中,为了避免图示的繁杂,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被省略了一部分。
固定用套管354形成为筒状。另外,固定用套管354与旋转体35的内侧面连接。而且,固定用套管354与第二转向轴12连接。因此,旋转体35与第二转向轴12一起旋转。
基板60是印刷基板。第一磁检测部61安装于基板60。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例如具有未图示的霍尔元件、MR元件。第一磁检测部61通过这些元件检测对第一磁检测部61施加的轴向Da的磁场的强度。而且,第一磁检测部61将与该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对应的信号输出到马达控制装置18。第二磁检测部62安装于基板60。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例如具有未图示的霍尔元件、MR元件。第二磁检测部62与第一磁检测部61同样,通过这些元件检测对第二磁检测部62施加的轴向Da的磁场的强度。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将与该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对应的信号输出到马达控制装置18。此外,MR是Magneto Resistive(磁阻)的缩写。
另外,如图8~图11所示,第一磁检测部61与将第一轭环状部37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一轭环状部370重叠。而且,第一磁检测部61与将第二轭环状部38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二轭环状部380重叠。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在初始状态下,与将磁铁30的N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N极重叠。而且,第一磁检测部61在初始状态下,不与将磁铁30的S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S极重叠。此外,初始状态是如后所述那样方向盘5未旋转时、即未产生转向扭矩时。
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与将第一轭环状部37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一轭环状部370重叠。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与将第二轭环状部38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二轭环状部380重叠。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在初始状态下,与将磁铁30的S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S极重叠。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在初始状态下,不与将磁铁30的N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N极重叠。此外,也可以是,第一磁检测部61在初始状态下,与磁铁30的S极在径向上对置,并且不与磁铁30的N极在径向上对置。在该情况下,第二磁检测部62在初始状态下,与磁铁30的N极在径向上对置,并且不与磁铁30的S极在径向上对置。
另外,如图9所示,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配置在以旋转体35的轴为中心的同一圆C上。在此,如图10及图11所示,将从第二轭环状部380至第一磁检测部61的轴向Da的距离设为第一轭距离Ly1。而且,将从第二轭环状部380至第二磁检测部62的轴向Da的距离设为第二轭距离Ly2。而且,第一轭距离Ly1与第二轭距离Ly2相同。此外,在此,“相同”包含制造误差范围。
另外,在此,如图9所示,将连结磁铁30的轴及第一磁检测部61的线设为第一直线L1。另外,将连结磁铁30的轴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线设为第二直线L2。而且,将由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形成的、磁铁30的旋转方向的角度设为检测部间角度θ。而且,检测部间角度θ为下述关系式(1)所示的角度。此外,在下述关系式(1)中,n是磁铁30的磁极的数量。另外,a是奇数。而且,在此,n是16。a是1。因此,在此,检测部间角度θ是22.5°。
θ=360°÷n×a……(1)
如图3~图7所示,传感器壳体75由树脂等形成为沿径向延伸的板状。另外,传感器壳体75具有罩用销758、第一收纳部751及第二收纳部752。
罩用销758从第一基面761向轴向Da突出。第一收纳部751通过形成为有底筒状而收纳第一磁检测部61、第二磁检测部62及后述的端子80的第一端子81。另外,第一收纳部751以露出基板60的一部分的方式收纳有基板60。而且,第一收纳部751包含前端面753、第一基面761及第二基面762。该前端面753形成为圆弧状。另外,前端面753与旋转体侧面350在径向上对置。而且,在前端面753及旋转体侧面350之间形成有空间754。第一基面761是第一收纳部751中的朝向轴向Da的一侧的面。第二基面762是第一收纳部751中的朝向轴向Da的另一侧的面。
第二收纳部752形成为有底筒状。另外,第二收纳部752在径向上与第一收纳部751连接。而且,第二收纳部752收纳有后述的端子80的第二端子82。
端子80具有第一端子81及第二端子82。第一端子81沿轴向Da延伸。另外,第一端子81的一部分插入到基板60的孔中。而且,第一端子81通过与基板60焊接而与基板60连接。第二端子82与第一端子81连接,并且沿径向延伸。另外,第二端子82与马达控制装置18连接。因此,来自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信号经由端子80输出到马达控制装置18。
第一罩85由树脂等形成。另外,第一罩85具有第一传感器罩部851及第一旋转体罩部852。
第一传感器罩部851通过焊接或粘接等而与第一基面761的一部分连接。另外,第一传感器罩部851覆盖基板60及第一端子81中的从传感器壳体75露出的部分。而且,第一传感器罩部851具有销用孔854。在销用孔854中插入有罩用销758的一部分。由此,第一罩85难以从传感器壳体75脱离。另外,通过对第一传感器罩部851和罩用销758进行热铆接等,与未进行热铆接等的情况比较,第一罩85难以从传感器壳体75脱离。此外,也可以是,第一传感器罩部851具有罩用销758,在传感器壳体75的第一基面761上形成销用孔854。
第一旋转体罩部852与第一传感器罩部851连接。另外,第一旋转体罩部852与传感器壳体75的第一收纳部751覆盖第一轭环状部370。而且,第一旋转体罩部852形成为圆环状,包含第一罩孔853。在该第一罩孔853中沿轴向Da插入有旋转体35的一部分。由此,限制旋转体35的径向的移动。另外,第一旋转体罩部852在轴向Da上与第一轭环状部370对置。因此,限制第一轭环状部370的轴向Da的移动,并且限制旋转体35的轴向Da的移动。
第二罩86由树脂等形成。另外,第二罩86具有第二传感器罩部861及第二旋转体罩部862。
第二传感器罩部861通过焊接或粘接等而与第二基面762的一部分连接。另外,第二传感器罩部861覆盖传感器壳体75的第一收纳部751的一部分。而且,在第二传感器罩部861的未图示的孔中,插入有从传感器壳体75的第二基面762突出的未图示的销的一部分。因此,第二罩86难以从传感器壳体75脱离。而且,通过对第二传感器罩部861和未图示的销进行热铆接等,与未进行热铆接等的情况比较,第二罩86难以从传感器壳体75脱离。此外,也可以是,第二传感器罩部861具有未图示的销,在传感器壳体75的第二基面762上形成未图示的孔。
第二旋转体罩部862与第二传感器罩部861连接。另外,第二旋转体罩部862与传感器壳体75的第一收纳部751覆盖第二轭环状部380。而且,第二旋转体罩部862形成为圆环状,包含第二罩孔863。在该第二罩孔863中沿轴向Da插入有旋转体35的一部分。由此,限制旋转体35的径向的移动。另外,第二旋转体罩部862在轴向Da上与第二轭环状部380对置。因此,限制第二轭环状部380的轴向Da的移动,并且限制旋转体35的轴向Da的移动。
如上,构成扭矩传感器25。接下来,对扭矩传感器25进行的转向扭矩的检测进行说明。
假设由于方向盘5未旋转而未产生转向扭矩。在该情况下,如图12所示,磁铁30、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在周向上以中立状态进行相位匹配。在该中立状态下,在周向上,所有的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的中心位置与磁铁30的N极和S极的边界一致。此时,从磁铁30的N极通过第一轭爪部372的磁力线的数量和从磁铁30的N极通过第二轭爪部382的磁力线的数量相同。因此,在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之间不产生磁通密度。
而且,在方向盘5旋转时,产生转向扭矩,由此,与方向盘5连接的第一转向轴11旋转。另外,通过轴销14固定于第一转向轴11的扭杆13旋转。而且,通过轴销14固定于扭杆13的第二转向轴12旋转。另外,第二转向轴12与固定用套管354连接。因此,旋转体35旋转。由此,与旋转体35为一体的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相对于磁铁30相对旋转。
在该情况下,如图13所示,磁铁30的N极和第一轭爪部372在与轴向Da正交的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增加。另外,磁铁30的S极和第二轭爪部382在与轴向Da正交的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增加。此时,从磁铁30的N极朝向第一轭爪部372的磁力线增加,并且从第二轭爪部382朝向磁铁30的S极的磁力线增加。因此,在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之间产生磁通密度。
在此,如上所述,第一轭环状部370与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在轴向Da上对置。另外,第二轭环状部380与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在轴向Da上对置。
因此,此时,从磁铁30的N极经由第一轭环状部370分别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磁力线增加。而且,分别通过了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磁力线经由第二轭环状部380通过磁铁30的S极。
因此,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出轴向Da中的一方向的磁场的强度。由此,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出转向扭矩。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将与该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对应的信号经由端子80输出到马达控制装置18。
在此,在扭矩传感器25中,因为不具备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集磁部,所以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但是,如上所述,在初始状态下,第一磁检测部61与磁铁30的N极在径向上对置。由此,如图14所示,从磁铁30漏出并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的磁场包含轴向Da且从第一磁检测部61的内部朝向外部的方向的成分。另外,在初始状态下,第二磁检测部62与磁铁30的S极在径向上对置。因此,从磁铁30漏出并通过第二磁检测部62的磁场包含轴向Da且从第二磁检测部62的外部朝向内部的方向的成分。因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方向与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此外,在图14中,从磁铁30漏出并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磁力线用双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
因此,在方向盘5、旋转体35、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相对于磁铁30相对旋转时,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如图15所示相互抵消。此外,在图15中,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噪声用N1表示。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用N2表示。
因此,马达控制装置18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由此,马达控制装置18去除基于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的噪声。而且,马达控制装置18基于该运算出的和运算转向扭矩。
另外,在产生了与图13的情况相反的方向的转向扭矩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磁铁30的S极和第一轭爪部372在与轴向Da正交的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增加。另外,磁铁30的N极和第二轭爪部382在与轴向Da正交的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增加。此时,从磁铁30的N极朝向第二轭爪部382的磁力线增加,并且从第一轭爪部372朝向磁铁30的S极的磁力线增加。因此,在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之间产生磁通密度。
因此,此时,从磁铁30的N极经由第二轭环状部380分别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磁力线增加。而且,分别通过了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磁力线经由第一轭环状部370通过磁铁30的S极。
因此,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出轴向Da中的另一方向的磁场的强度。由此,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出转向扭矩。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将与该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对应的信号经由端子80输出到马达控制装置18。
而且,马达控制装置18与上述同样地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由此,马达控制装置18去除基于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的噪声。另外,马达控制装置18基于该计算出的和运算转向扭矩。
如上,扭矩传感器25检测转向扭矩。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的扭矩传感器25中,能够去掉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集磁部。另外,即使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相对于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对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也会提高。以下,对这些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具备扭矩传感器25和马达控制装置18。扭矩传感器25具有磁铁30、旋转体35、第一轭361、第二轭362、第一磁检测部61和第二磁检测部62。磁铁30产生磁场,并且与方向盘5一起以沿轴向Da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体35形成为环状,与方向盘5一起旋转。第一轭361包含第一轭环状部370和第一轭爪部372。第一轭环状部370形成为环状,与旋转体35一起旋转。第一轭爪部372通过从第一轭环状部370朝向轴向Da突出而在径向上与磁铁30对置,并且通过与第一轭环状部370一起旋转而对由磁铁30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第二轭362具有第二轭环状部380和第二轭爪部382。第二轭环状部380形成为环状,与旋转体35一起旋转。第二轭爪部382通过从第二轭环状部380朝向轴向Da突出而在径向上与磁铁30对置,并且通过与第二轭环状部380一起旋转而对由磁铁30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第一磁检测部61与将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重叠。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与扭矩对应且使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相对于磁铁30在通过磁铁30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第二磁检测部62与将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重叠。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与扭矩对应且通过使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相对于磁铁30在磁铁30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马达控制装置18基于来自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信号运算转向扭矩。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在初始状态下,与将磁铁30的磁极、例如N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30的磁极重叠。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在初始状态下,与将同与第一磁检测部61重叠的磁铁30的磁极不同的磁极、例如S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30的磁极重叠。而且,马达控制装置18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另外,马达控制装置18基于该运算出的和运算转向扭矩。此外,方向盘5与检测对象对应。转向扭矩与检测对象的扭矩对应。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与轭对应。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与环状部对应。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与爪部对应。径向与同轴向Da正交的方向对应。马达控制装置18与运算部对应。
在初始状态下,第二磁检测部62与将同与第一磁检测部61重叠的磁铁30的磁极不同的磁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30的磁极重叠。由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方向为与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相互抵消。另外,马达控制装置18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由此,去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因此,即使去掉集磁部、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相对于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对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也会提高。
另外,在此,假设在扭矩传感器25具备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集磁部的情况下,集磁部相对于第一轭361、第二轭362、第一磁检测部61、第二磁检测部62的相对位置出现了偏移。在该情况下,集磁部不会保护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免受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影响,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因此,在该情况下,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但是,在扭矩传感器25中,即使第一磁检测部61、第二磁检测部62相对于第一轭361、第二轭362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由第一磁检测部61、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也相互抵消。而且,马达控制装置18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因此,去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因此,对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相对于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的相对位置的鲁棒性提高。
而且,在扭矩传感器25中,因为没有上述集磁部,所以能够将扭矩传感器25的外型减小集磁部的大小的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还起到了以下记载的效果。
[1-1]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配置在以磁铁30的轴为中心的同一圆C上。
由此,从磁铁30至第一磁检测部61的径向的距离和从磁铁30至第二磁检测部62的径向的距离容易相同。另外,在轴向Da上,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相对于磁铁30的相对位置容易相同。因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和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容易相同。因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容易相互抵消。因此,容易去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
[1-2]磁铁30以磁极在磁铁30的旋转方向上交替反转的方式磁化。另外,检测部间角度θ为由360°÷n×a表示的角度。
由此,在初始状态下,第一磁检测部61容易仅与磁铁30的N极在径向上对置,并且第二磁检测部62容易仅与磁铁30的S极在径向上对置。因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方向容易与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因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容易相互抵消。因此,容易去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
[1-3]磁铁30以磁极在磁铁30的旋转方向上交替反转的方式磁化。另外,磁铁30的磁极的数量与第一轭爪部372的数量及第二轭爪部382的数量之和相同。此外,第一轭爪部372的数量及第二轭爪部382的数量之和与爪部的数量对应。
由此,磁铁30、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的制造及管理变得容易。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7~图20所示,第一磁检测部61与将第一轭环状部37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一轭环状部370重叠。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与将第二轭环状部38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二轭环状部380重叠。而且,第一磁检测部61在初始状态下,与将磁铁30的N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N极重叠。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在初始状态下,不与将磁铁30的S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S极重叠。
第二磁检测部62与将第一轭环状部37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一轭环状部370重叠。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与将第二轭环状部38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二轭环状部380重叠。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在初始状态下,与将磁铁30的N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N极重叠。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在初始状态下,不与将磁铁30的S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S极重叠。此外,也可以是,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在初始状态下,与将磁铁30的S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S极重叠,不与将磁铁30的N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N极重叠。
在此,将穿过磁铁30的磁极的中心并且沿径向延伸的线设为中心线Om。如图19及图20所示,将从磁铁30的N极至第一磁检测部61的径向的距离设为第一磁铁距离Lm1。将从磁铁30的N极至第二磁检测部62的径向的距离设为第二磁铁距离Lm2。将从中心线Om至第一磁检测部61的轴向Da的距离设为第一中心间距离La1。将从中心线Om至第二磁检测部62的轴向Da的距离设为第二中心间距离La2。
而且,第一磁检测部61配置于比中心线Om靠轴向Da的一侧的位置。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配置于比中心线Om靠轴向Da的另一侧的位置。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与将第一磁检测部61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一磁检测部61重叠。另外,第一磁铁距离Lm1与第二磁铁距离Lm2相同。而且,第一中心间距离La1与第二中心间距离La2相同。
如上,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接下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扭矩传感器25中,也能够去掉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集磁部。另外,即使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相对于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对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也会提高。以下,对这些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扭矩检测系统具备扭矩传感器25和马达控制装置18。扭矩传感器25具有磁铁30、旋转体35、第一轭361、第二轭362、第一磁检测部61和第二磁检测部62。磁铁30产生磁场,并且与方向盘5一起以沿轴向Da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体35形成为环状,与方向盘5一起旋转。第一轭361包含第一轭环状部370和第一轭爪部372。第一轭环状部370形成为环状,与旋转体35一起旋转。第一轭爪部372通过从第一轭环状部370朝向轴向Da突出而在径向上与磁铁30对置,并且通过与第一轭环状部370一起旋转而对由磁铁30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第二轭362具有第二轭环状部380和第二轭爪部382。第二轭环状部380形成为环状,与旋转体35一起旋转。第二轭爪部382通过从第二轭环状部380朝向轴向Da突出而在径向上与磁铁30对置,并且通过与第二轭环状部380一起旋转而对由磁铁30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第一磁检测部61与将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重叠。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与扭矩对应且通过使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相对于磁铁30在磁铁30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第二磁检测部62与将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沿轴向Da投影时投影的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重叠。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与扭矩对应且通过使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相对于磁铁30在磁铁30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马达控制装置18基于来自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信号运算转向扭矩。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在初始状态下,与将磁铁30的磁极、例如N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30的磁极重叠。而且,第一磁检测部61配置于比中心线Om靠轴向Da的一侧的位置。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在初始状态下,与将同与第一磁检测部61重叠的磁铁30的磁极相同的磁极、例如N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30的磁极重叠。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配置于比中心线Om靠轴向Da的另一侧的位置。而且,马达控制装置18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另外,马达控制装置18基于该运算出的和运算转向扭矩。
在初始状态下,第二磁检测部62与将同与第一磁检测部61重叠的磁铁30的磁极相同的磁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30的磁极重叠。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配置于比中心线Om靠轴向Da的一侧的位置。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配置于比中心线Om靠轴向Da的另一侧的位置。通过这些设置,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方向与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因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相互抵消。另外,马达控制装置18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由此,去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因此,即使去掉集磁部、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相对于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对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也会提高。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1-3]所记载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了以下记载的效果。
[2-1]第一磁铁距离Lm1与第二磁铁距离Lm2相同。由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和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容易相同。因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容易相互抵消。因此,容易去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
[2-2]第一中心间距离La1与第二中心间距离La2相同。由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和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中的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容易相同。因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容易相互抵消。因此,容易去除由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轭361、第二轭362、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形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了这些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21~图25所示,第一轭361除了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一轭爪部372以外,还具有第一轭凸缘部391。
第一轭凸缘部391与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与第一轭爪部372相反的一侧连接。另外,第一轭凸缘部391从第一轭凸缘部391和第一轭环状部370的边界部沿轴向Da延伸。而且,第一轭凸缘部391形成为圆筒状。
第二轭362除了第二轭环状部380及第二轭爪部382以外,还具有第二轭凸缘部392。
第二轭凸缘部392与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与第二轭爪部382相反的一侧连接。另外,第二轭凸缘部392从第二轭凸缘部392和第二轭环状部380的边界部沿轴向Da延伸。而且,第二轭凸缘部392形成为圆筒状。
在此,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对第一磁检测部61施加的径向的磁场的强度。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与将第一轭凸缘部391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第一轭凸缘部391重叠。而且,第一磁检测部61与将第二轭凸缘部392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第二轭凸缘部392重叠。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在初始状态下,与将磁铁30的N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N极重叠。而且,第一磁检测部61在初始状态下,不与将磁铁30的S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S极重叠。
在此,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对第二磁检测部62施加的径向的磁场的强度。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与将第一轭凸缘部391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第一轭凸缘部391重叠。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与将第二轭凸缘部392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第二轭凸缘部392重叠。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在初始状态下,与将磁铁30的S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S极重叠。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在初始状态下,不与将磁铁30的N极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N极重叠。
另外,如图22所示,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配置在以旋转体35的轴为中心的同一圆C上。而且,检测部间角度θ为上述关系式(1)所示的角度。另外,从第一轭环状部370至第一磁检测部61的轴向Da的距离与从第一轭环状部370至第二磁检测部62的轴向Da的距离相同。
如上,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进行的转向扭矩的检测进行说明。
在方向盘5旋转时,第一轭361及第二轭362相对于磁铁30相对旋转。此时,假设从磁铁30的N极朝向第一轭爪部372的磁力线增加,并且从第二轭爪部382朝向磁铁30的S极的磁力线增加。
在该情况下,从磁铁30的N极经由第一轭爪部372、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一轭凸缘部391分别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磁力线增加。而且,分别通过了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磁力线经由第二轭凸缘部392、第二轭环状部380及第二轭爪部382通过磁铁30的S极。
因此,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出径向中的一方向的磁场的强度。由此,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出转向扭矩。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将与该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对应的信号经由端子80输出到马达控制装置18。
另外,假设从磁铁30的N极朝向第二轭爪部382的磁力线增加,并且从第一轭爪部372朝向磁铁30的S极的磁力线增加。
在该情况下,从磁铁30的N极经由第二轭爪部382、第二轭环状部380及第二轭凸缘部392分别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磁力线增加。而且,分别通过了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磁力线经由第一轭凸缘部391、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一轭爪部372通过磁铁30的S极。
因此,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出径向中的另一方向的磁场的强度。由此,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出转向扭矩。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将与该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对应的信号经由端子80输出到马达控制装置18。
而且,马达控制装置18与上述同样地运算与由第一磁检测部61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由此,马达控制装置18去除基于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的噪声。另外,马达控制装置18基于该计算出的和运算转向扭矩。
如上,扭矩传感器25检测转向扭矩。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的形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了这些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26~图28所示,第一轭爪部372具有第一连接部401及第一突出部411。
第一连接部401与第一轭环状部370在径向上连接。此外,在图26~图28中,为了避免图示的繁杂,省略了旋转体35的记载。另外,第一连接部401插入到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的旋转体35的孔中。而且,第一连接部401与第一轭环状部370在径向上连接,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连接部401例如也可以与第一轭环状部370在轴向Da上连接。
第一突出部411与第一连接部401中的与第一轭环状部370相反的一侧连接。另外,第一突出部411从其与第一连接部401的边界部向轴向Da突出。而且,第一突出部411与将磁铁30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30重叠。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为第一轭爪部372与旋转体35的内侧面连接,所以第一突出部411与旋转体35的内侧面连接。
在此,将穿过轴向Da上的第一突出部411的中心并且与轴向Da正交的面设为第一中心面Si1。另外,将轴向Da上的第一突出部411的最大长度设为第一长度Lc1。而且,如图26所示,将轴向Da上的从第一轭环状部370至第二轭环状部380的最小距离设为轭间距离Lyb。
而且,回到图26~图28,第一突出部411相对于第一中心面Si1在轴向Da上对称。具体而言,第一突出部411形成为柱状。另外,第一突出部411包含第一底面421及第一侧面431。第一底面421形成为多边形状、圆形状及椭圆形状等,在此,例如形成为长方形状。而且,第一底面421与轴向Da正交。第一侧面431与第一底面421连接,并且从第一底面421沿轴向Da延伸。因此,在此,第一突出部411形成为四棱柱状。此外,多个第一突出部411全部形成为四棱柱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第一突出部41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形成为四棱柱状。另外,在此,对称是指线对称或点对称。而且,对称的程度包含制造误差范围。
另外,第一长度Lc1为轭间距离Lyb的30%以上。此外,在全部的多个第一突出部411中,第一长度Lc1为轭间距离Lyb的30%以上,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第一突出部41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中,第一长度Lc1为轭间距离Lyb的30%以上。
如图26、图29及图30所示,第二轭爪部382具有第二连接部402及第二突出部412。
第二连接部402与第二轭环状部380在径向上连接。此外,在图29及图30中,为了避免图示的繁杂,省略了旋转体35的记载。另外,第二连接部402插入到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的旋转体35的孔中。而且,第二连接部402与第二轭环状部380在径向上连接,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二连接部402例如也可以与第二轭环状部380在轴向Da上连接。
第二突出部412与第二连接部402中的与第二轭环状部380相反的一侧连接。另外,第二突出部412从其与第二连接部402的边界部向轴向Da突出。而且,第二突出部412与将磁铁30沿径向投影时投影的磁铁30重叠。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为第二轭爪部382与旋转体35的内侧面连接,所以第二突出部412与旋转体35的内侧面连接。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为第二轭爪部382配置于彼此相邻的第一轭爪部372彼此之间,所以第二突出部412配置于彼此相邻的第一突出部411彼此之间。因此,第一突出部411及第二突出部412在周向上交替配置。
另外,在此,将穿过轴向Da上的第二突出部412的中心并且与轴向Da正交的面设为第二中心面Si2。而且,将轴向Da上的第二突出部412的最大长度设为第二长度Lc2。
而且,第二突出部412相对于第二中心面Si2在轴向Da上对称。具体而言,第二突出部412形成为柱状。另外,第二突出部412包含第二底面422及第二侧面432。第二底面422形成为多边形状、圆形状及椭圆形状等,在此,例如形成为长方形状。而且,第二底面422与轴向Da正交。第二侧面432与第二底面422连接,并且从第二底面422沿轴向Da延伸。因此,在此,第二突出部412形成为四棱柱状。此外,多个第二突出部412全部形成为四棱柱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第二突出部41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形成为四棱柱状。
另外,第二长度Lc2为轭间距离Lyb的30%以上。此外,在全部的多个第二突出部412中,第二长度Lc2为轭间距离Lyb的30%以上,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第二突出部41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中,第二长度Lc2为轭间距离Lyb的30%以上。
如上,构成第四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还起到了以下记载的效果。
[3-1]在此,作为比较例,如图31所示,假设将第一突出部411形成为第一突出部411的底面与轴向Da平行且被设为三角形的三棱柱状。在该情况下,第一突出部411相对于第一中心面Si1在轴向Da上不对称。此时,第一突出部411中的前端的大小、在此为第一突出部411中的与第一轭环状部370相反的一侧的大小比第一突出部411中的第一轭环状部370侧的大小小。因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容易在第一突出部411的前端周边通过,所以因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而形成的第一突出部411的前端周边的磁通比第一突出部411的第一轭环状部370侧周边的磁通大。因此,第一突出部411周边的磁通分布成为相对于第一中心面Si1不对称的分布。由此,第一突出部411周边的磁通的偏差变大。因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容易经由第一突出部411周边的磁通较大的部位、在此为第一突出部411的前端周边,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因此,在第一突出部411为相对于第一中心面Si1在轴向Da上不对称的形状时,对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会降低。
另外,作为比较例,如图32所示,假设将第二突出部412形成为第二突出部412的底面与轴向Da平行且被设为三角形的三棱柱状。在该情况下,第二突出部412相对于第二中心面Si2在轴向Da上不对称。此时,第二突出部412中的前端的大小、在此为第二突出部412中的与第二轭环状部380相反的一侧的大小比第二突出部412中的第二轭环状部380侧的大小小。因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容易在第二突出部412的前端周边通过,所以因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而形成的第二突出部412的前端周边的磁通比第二突出部412的第二轭环状部380侧周边的磁通大。因此,第二突出部412周边的磁通分布成为相对于第二中心面Si2不对称的分布。由此,第二突出部412周边的磁通的偏差变大。因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容易经由第二突出部412周边的磁通较大的部位、在此为第二突出部412的前端周边,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因此,在第二突出部412为相对于第二中心面Si2在轴向Da上不对称的形状时,对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会降低。
与此相对,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轭爪部372具有第一连接部401及第一突出部411。第一连接部401与第一轭环状部370连接。第一突出部411与第一连接部401连接,并且从第一连接部401朝向轴向Da突出。另外,第二轭爪部382具有第二连接部402及第二突出部412。第二连接部402与第二轭环状部380连接。第二突出部412与第二连接部402连接,并且从第二连接部402朝向轴向Da突出。此外,第一连接部401及第二连接部402与连接部对应。而且,第一突出部411及第二突出部412与突出部对应。
另外,第一突出部411相对于第一中心面Si1在轴向Da上对称。此外,第一中心面Si1与穿过突出部的中心并且与轴向Da正交的面对应。
由此,因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而形成的第一突出部411的磁通分布容易成为相对于第一中心面Si1对称的分布。因此,第一突出部411周边的磁通的偏差变小。因此,可抑制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经由磁通较大的部位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因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难以经由第一突出部411周边而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
而且,第二突出部412相对于第二中心面Si2在轴向Da上对称。此外,第二中心面Si2与穿过突出部的中心并且与轴向Da正交的面对应。
由此,因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而形成的第二突出部412的磁通分布容易成为相对于第二中心面Si2对称的分布。因此,第二突出部412周边的磁通的偏差变小。因此,与上述相同,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难以经由第二突出部412周边而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
因此,如图33所示,由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检测到的噪声磁场的强度比第一突出部411及第二突出部412在轴向Da上不对称的情况小。因此,对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提高。此外,在图33中,将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使第一突出部411及第二突出部412形成为四棱柱状并且在轴向Da上对称的情况下的噪声磁场的强度表示为Hns。另外,将使第一突出部411及第二突出部412形成为三棱柱状并且在轴向Da上不对称的情况下的噪声磁场的强度表示为Hna。而且,Hns、Hna是针对在将轭间距离Lyb固定为9mm的情况下对第一长度Lc1及第二长度Lc2进行了变更时的各距离而表示的。
[3-2]第一突出部411形成为柱状。另外,第一突出部411包含第一底面421及第一侧面431。第一底面421与轴向Da正交。第一侧面431与第一底面421连接,并且从第一底面421沿轴向Da延伸。
由此,第一突出部411相对于第一中心面Si1在轴向Da上对称。因此,与上述相同,对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提高。
另外,第二突出部412形成为柱状。而且,第二突出部412包含第二底面422及第二侧面432。第二底面422与轴向Da正交。第二侧面432与第二底面422连接,并且从第二底面422沿轴向Da延伸。
由此,第二突出部412相对于第二中心面Si2在轴向Da上对称。因此,与上述相同,对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提高。
[3-3]第一长度Lc1及第二长度Lc2为轭间距离Lyb的30%以上。
由此,与第一长度Lc1及第二长度Lc2低于轭间距离Lyb的30%时比较,第一突出部411及第二突出部412容易屏蔽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因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难以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因此,对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提高。
(第五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401、第一突出部411、第二连接部402及第二突出部412的形态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34所示,第一底面421和第一侧面431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为R形状(圆角形状)。此外,并不限定于第一底面421和第一侧面431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为R形状。也可以是第一底面421和第一侧面431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个边界部为R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与第一底面421和第一侧面431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相邻的第一底面421和第一侧面431的边界部为R形状。
另外,如图35所示,第一连接部401和第一突出部411的边界部为R形状。而且,第一连接部401的角部为R形状。
另外,如图36所示,第二底面422和第二侧面432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为R形状。此外,并不限定于第二底面422和第二侧面432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为R形状。也可以是第二底面422和第二侧面432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个边界部为R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与第二底面422和第二侧面432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相邻的边界部为R形状。
而且,如图37所示,第二连接部402和第二突出部412的边界部为R形状。另外,第二连接部402的角部为R形状。
如上,构成第五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了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401、第一突出部411、第二连接部402及第二突出部412的形态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38所示,第一底面421和第一侧面431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通过被进行C倒角加工,成为相对于第一底面421及第一侧面431倾斜的面。此外,并不限定于第一底面421和第一侧面431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成为相对于第一底面421及第一侧面431倾斜的面。也可以是第一底面421和第一侧面431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个边界部成为相对于第一底面421及第一侧面431倾斜的面。例如,也可以是与第一底面421和第一侧面431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相邻的边界部成为相对于第一底面421及第一侧面431倾斜的面。
另外,如图39所示,第一连接部401和第一突出部411的边界部为相对于第一连接部401延伸的方向以及第一突出部411延伸的方向倾斜的面。而且,第一连接部401的角部为相对于第一连接部401延伸的方向倾斜的面。
另外,如图40所示,第二底面422和第二侧面432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通过被进行C倒角加工,成为相对于第二底面422及第二侧面432倾斜的面。此外,并不限定于第二底面422和第二侧面432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成为相对于第二底面422及第二侧面432倾斜的面。也可以是第二底面422和第二侧面432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个边界部成为相对于第二底面422及第二侧面432倾斜的面。例如,也可以是与第二底面422和第二侧面432的边界部中的朝向周向的边界部相邻的边界部成为相对于第二底面422及第二侧面432倾斜的面。
而且,如图41所示,第二连接部402和第二突出部412的边界部为相对于第二连接部402延伸的方向以及第二突出部412延伸的方向倾斜的面。另外,第二连接部402的角部为相对于第二连接部402延伸的方向倾斜的面。
如上,构成第六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在该第六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了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磁铁30的形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此,如图42所示,将穿过轴向Da上的磁铁30的中心并且与轴向Da正交的面设为磁铁中心面Sm。此外,在图42中,为了避免图示的繁杂,省略了旋转体35的记载。
而且,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与磁铁中心面Sm交叉。而且,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与磁铁中心面Sm交叉。
另外,磁铁30形成为:磁铁30的磁力的大小随着从磁铁中心面Sm朝向轴向Da外侧而变大。由此,磁铁30中的与磁铁中心面Sm交叉的部分的磁力的大小比磁铁30中的朝向轴向Da的端部的磁力的大小小。此外,磁铁30的磁力的大小由霍尔探针等测定。
如上,构成第七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在该第七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还起到了以下记载的效果。
[4]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与磁铁中心面Sm交叉。另外,磁铁30的磁力的大小随着从磁铁中心面Sm朝向轴向Da外侧而变大。
由此,磁铁中心面Sm周边的磁力的大小比磁铁30中的朝向轴向Da的端部的磁力的大小小。因此,从磁铁30漏出的磁场难以经由与磁铁中心面Sm交叉的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通过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因此,对从磁铁30漏出的噪声磁场的耐受性提高。
(第八实施方式)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磁铁30的形态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
在此,如图43所示,将穿过第一磁检测部61并且与轴向Da正交的面设为通过面Sd。此外,通过面Sd也可以设为穿过第二磁检测部62并且与轴向Da正交的面。另外,在图43中,为了避免图示的繁杂,省略了旋转体35的记载。
而且,磁铁30与通过面Sd交叉。而且,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与通过面Sd交叉。
另外,磁铁30形成为:磁铁30的磁力的大小随着从通过面Sd朝向轴向Da外侧而变大。由此,磁铁30中的与通过面Sd交叉的部分的磁力的大小比磁铁30中的朝向轴向Da的端部的磁力的大小小。
如上,构成第八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在该第八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了与第七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九实施方式)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磁铁30的形态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44所示,从磁铁30中的与磁铁中心面Sm交叉的部分至向轴向Da外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为止的范围未被磁化。由此,磁铁30中的与磁铁中心面Sm交叉的部分的磁力的大小比磁铁30中的朝向轴向Da的端部的磁力的大小小。此外,上述规定距离例如根据磁铁30、第一轭爪部372、第二轭爪部382、第一磁检测部61和第二磁检测部62的位置关系或它们的大小等进行设定。另外,在图44中,为了避免图示的繁杂,省略了旋转体35的记载。
如上,构成第九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在该第九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了与第七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十实施方式)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磁铁30的形态与第八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45所示,从磁铁30中的与通过面Sd交叉的部分至向轴向Da外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为止的范围未被磁化。由此,磁铁30中的与通过面Sd交叉的部分的磁力的大小比磁铁30中的朝向轴向Da的端部的磁力的大小小。此外,在图45中,为了避免图示的繁杂,省略了旋转体35的记载。
如上,构成第十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在该第十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了与第八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十一实施方式)
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46所示,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一磁检测部61在径向上位于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及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而且,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一磁检测部61在径向上位于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及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此外,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与磁铁3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对应。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磁铁30侧的端部对应。而且,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与磁铁3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对应。另外,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磁铁30侧的端部对应。而且,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与磁铁3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对应。另外,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磁铁30侧的端部对应。
另外,与第一磁检测部61相同,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二磁检测部62在径向上位于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及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二磁检测部62在径向上位于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及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此外,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与磁铁3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对应。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磁铁30侧的端部对应。
如上,构成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在该第十一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十二实施方式)
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位置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47所示,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一磁检测部61在径向上位于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及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而且,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一磁检测部61在径向上位于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及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
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二磁检测部62在径向上位于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及第一轭环状部37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而且,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二磁检测部62在径向上位于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及第二轭环状部380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
如上,构成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在该第十二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了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十三实施方式)
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位置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48所示,第一磁检测部61的外缘在轴向Da上位于第一轭凸缘部391中的轴向Da外侧的端部以及第二轭环状部380和第二轭凸缘部392的边界部之间。另外,第一磁检测部61的外缘在轴向Da上位于第二轭凸缘部392中的轴向Da外侧的端部以及第二轭环状部380和第二轭凸缘部392的边界部之间。
而且,与第一磁检测部61相同,第二磁检测部62的外缘在轴向Da上位于第一轭凸缘部391中的轴向Da外侧的端部以及第二轭环状部380和第二轭凸缘部392的边界部之间。另外,第二磁检测部62的外缘在轴向Da上位于第二轭凸缘部392中的轴向Da外侧的端部以及第二轭环状部380和第二轭凸缘部392的边界部之间。
如上,构成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扭矩传感器25。在该第十三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了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其它实施方式)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适当进行变更。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明显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以外,当然不一定是必须的。
本公开所记载的运算部及其方法也可以通过下述专用计算机实现:该专用计算机是通过构成被编程为执行由计算机程序具体化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处理器及存储器而提供的。或者,本公开所记载的运算部及其方法也可以通过下述专用计算机实现:该专用计算机是通过由一个以上的专用硬件逻辑电路构成处理器而提供的。或者,本公开所记载的运算部及其方法也可以由下述一个以上的专用计算机实现:该一个以上的专用计算机是通过将被编程为执行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处理器及存储器和由一个以上的硬件逻辑电路构成的处理器组合构成的。另外,计算机程序也可以作为由计算机执行的指令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的非过渡有形记录介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磁铁30形成为圆环状。与此相对,磁铁30并不限定于形成为圆环状。例如,磁铁30也可以形成为多边形环状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旋转体35形成为圆筒状。与此相对,旋转体35并不限定于形成为圆筒状。例如,旋转体35也可以形成为多边筒状及椭圆筒状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形成为圆环状。与此相对,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并不限定于形成为圆环状。例如,第一轭环状部370及第二轭环状部380也可以形成为多边形环状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为尖细形状。与此相对,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并不限定于为尖细形状。例如,第一轭爪部372及第二轭爪部382也可以是长方形状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固定用套管354与第二转向轴12连接,并且磁铁30与第一转向轴11连接。与此相对,并不限定于固定用套管354与第二转向轴12连接并且磁铁30与第一转向轴11连接。例如,也可以是固定用套管354与第一转向轴11连接,并且磁铁30与第二转向轴12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马达控制装置18基于来自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信号运算转向扭矩。与此相对,并不限定于由马达控制装置18基于来自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信号运算转向扭矩。也可以是与马达控制装置18不同的运算部基于来自第一磁检测部61及第二磁检测部62的信号运算转向扭矩。
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适当组合。
(本公开的特征)
[第一观点]
一种扭矩检测系统,检测产生于检测对象的扭矩,其中,具备:
扭矩传感器(25),其具有磁铁(30)、旋转体(35)、轭(361、362)、第一磁检测部(61)和第二磁检测部(62),所述磁铁产生磁场,并且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以沿轴向(Da)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旋转体为环状,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旋转,所述轭包含环状部(370、380)和爪部(372、382),所述环状部为环状,与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所述爪部通过从所述环状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而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磁铁对置,并且通过与所述环状部一起旋转而对由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所述第一磁检测部与将所述环状部沿所述轴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二磁检测部与将所述环状部沿所述轴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以及
运算部(18),其基于来自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及所述第二磁检测部的信号运算所述扭矩;
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所述磁铁的磁极(N、S)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
所述第二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同与所述第一磁检测部重叠的所述磁铁的磁极不同的磁极(S、N)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
所述运算部运算与由所述第一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所述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并基于运算出的和运算所述扭矩。
[第二观点]
根据第一观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及所述第二磁检测部配置在以所述磁铁的轴为中心的同一圆(C)上。
[第三观点]
根据第一或第二观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磁铁以磁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交替反转的方式磁化,
如果将所述磁铁的磁极的数量设为n,将奇数设为a,
则由将所述磁铁的轴及所述第一磁检测部连结的线(L1)和将所述磁铁的轴及所述第二磁检测部连结的线(L2)形成的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的角度(θ)为由360°÷n×a表示的角度。
[第四观点]
根据第一或第二观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磁铁以磁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交替反转的方式磁化,
所述磁铁的磁极的数量与所述爪部的数量相同。
[第五观点]
一种扭矩检测系统,检测产生于检测对象的扭矩,其中,具备:
扭矩传感器(25),其具有磁铁(30)、旋转体(35)、轭(361、362)、第一磁检测部(61)和第二磁检测部(62),所述磁铁产生磁场,并且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以沿轴向(Da)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旋转体为环状,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旋转,所述轭包含环状部(370、380)和爪部(372、382),所述环状部为环状,与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所述爪部通过从所述环状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而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磁铁对置,并且通过与所述环状部一起旋转而对由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所述第一磁检测部与将所述环状部沿所述轴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二磁检测部与将所述环状部沿所述轴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以及
运算部(18),其基于来自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及所述第二磁检测部的信号运算所述扭矩;
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所述磁铁的磁极(N、S)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并且配置于比穿过所述磁铁的磁极的中心且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中心线(Om)靠所述轴向的一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同与所述第一磁检测部重叠的所述磁铁的磁极相同的磁极(N、S)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并且配置于比所述中心线靠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所述运算部运算与由所述第一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所述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并基于运算出的和运算所述扭矩。
[第六观点]
一种扭矩检测系统,检测产生于检测对象的扭矩,其中,具备:
扭矩传感器(25),其具有磁铁(30)、旋转体(35)、轭(361、362)、第一磁检测部(61)和第二磁检测部(62),所述磁铁产生磁场,并且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以沿轴向(Da)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旋转体为环状,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旋转,所述轭包含环状部(370、380)、爪部(372、382)和凸缘部(391、392),所述环状部为环状,与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所述爪部通过从所述环状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而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磁铁对置,并且通过与所述环状部一起旋转而对由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所述凸缘部从所述环状部向所述轴向突出,所述第一磁检测部与将所述凸缘部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凸缘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二磁检测部与将所述凸缘部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凸缘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以及
运算部(18),其基于来自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及所述第二磁检测部的信号运算所述扭矩;
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所述磁铁的磁极(N、S)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
所述第二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同与所述第一磁检测部重叠的所述磁铁的磁极不同的磁极(S、N)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
所述运算部运算与由所述第一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所述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并基于运算出的和运算所述扭矩。
[第七观点]
根据第一~第六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爪部具有与所述环状部连接的连接部(401、402)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的突出部(411、412),
所述突出部相对于穿过所述突出部的中心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面(Si1、Si2)在所述轴向上对称。
[第八观点]
根据第七观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突出部形成为柱状,包含底面(421、422)和侧面(431、432),
所述底面与所述轴向正交,
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连接,并且从所述底面沿所述轴向延伸。
[第九观点]
根据第一~第六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爪部具有与所述环状部连接的连接部(401、402)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的突出部(411、412),
所述突出部形成为柱状,包含底面(421、422)和侧面(431、432),
所述底面与所述轴向正交,
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连接,并且从所述底面沿所述轴向延伸,
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个为R形状。
[第十观点]
根据第一~第六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爪部具有与所述环状部连接的连接部(401、402)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的突出部(411、412),
所述突出部形成为柱状,包含底面(421、422)和侧面(431、432),
所述底面与所述轴向正交,
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连接,并且从所述底面沿所述轴向延伸,
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个为相对于所述底面及所述侧面倾斜的面。
[第十一观点]
根据第一~第六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环状部是第一环状部(370),
所述爪部是第一爪部(372),
所述轭还包含第二环状部(380)和第二爪部(382),
所述第二环状部与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
所述第二爪部通过从所述第二环状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而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磁铁对置,并且通过与所述第二环状部一起旋转而对由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
所述第一环状部与所述第二环状部在所述轴向上对置,
所述第一爪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环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0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并且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411),
所述第二爪部具有与所述第二环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02)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并且从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412),
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长度(Lc1、Lc2)为所述轴向上的从所述第一环状部至所述第二环状部的距离(Lyb)的30%以上。
[第十二观点]
根据第一~第十一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爪部与穿过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磁铁的中心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面即磁铁中心面(Sm)交叉,
所述磁铁的磁力的大小随着从所述磁铁中心面朝向所述轴向的外侧而变大。
[第十三观点]
根据第一~第十一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爪部与穿过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面即通过面(Sd)交叉,
所述磁铁与所述通过面交叉,
所述磁铁的磁力的大小随着从所述通过面朝向所述轴向的外侧而变大。
[第十四观点]
根据第一~第十一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爪部与穿过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磁铁的中心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面即磁铁中心面(Sm)交叉,
所述磁铁中的与所述磁铁中心面交叉的部分未被磁化。
[第十五观点]
根据第一~第十一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爪部与穿过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面即通过面(Sd)交叉,
所述磁铁与所述通过面交叉,
所述磁铁中的与所述通过面交叉的部分未被磁化。

Claims (15)

1.一种扭矩检测系统,检测产生于检测对象的扭矩,其特征在于,具备:
扭矩传感器(25),其具有磁铁(30)、旋转体(35)、轭(361、362)、第一磁检测部(61)和第二磁检测部(62),所述磁铁产生磁场,并且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以沿轴向(Da)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旋转体为环状,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旋转,所述轭包含环状部(370、380)和爪部(372、382),所述环状部为环状,与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所述爪部通过从所述环状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而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磁铁对置,并且通过与所述环状部一起旋转而对由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所述第一磁检测部与将所述环状部沿所述轴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二磁检测部与将所述环状部沿所述轴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以及
运算部(18),其基于来自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及所述第二磁检测部的信号运算所述扭矩;
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所述磁铁的磁极(N、S)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
所述第二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同与所述第一磁检测部重叠的所述磁铁的磁极不同的磁极(S、N)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
所述运算部运算与由所述第一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所述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并基于运算出的和运算所述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及所述第二磁检测部配置在以所述磁铁的轴为中心的同一圆(C)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以磁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交替反转的方式磁化,
如果将所述磁铁的磁极的数量设为n,将奇数设为a,
则由将所述磁铁的轴及所述第一磁检测部连结的线(L1)和将所述磁铁的轴及所述第二磁检测部连结的线(L2)形成的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的角度(θ)为由360°÷n×a表示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以磁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交替反转的方式磁化,
所述磁铁的磁极的数量与所述爪部的数量相同。
5.一种扭矩检测系统,检测产生于检测对象的扭矩,其特征在于,具备:
扭矩传感器(25),其具有磁铁(30)、旋转体(35)、轭(361、362)、第一磁检测部(61)和第二磁检测部(62),所述磁铁产生磁场,并且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以沿轴向(Da)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旋转体为环状,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旋转,所述轭包含环状部(370、380)和爪部(372、382),所述环状部为环状,与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所述爪部通过从所述环状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而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磁铁对置,并且通过与所述环状部一起旋转而对由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所述第一磁检测部与将所述环状部沿所述轴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二磁检测部与将所述环状部沿所述轴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环状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以及
运算部(18),其基于来自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及所述第二磁检测部的信号运算所述扭矩;
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所述磁铁的磁极(N、S)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并且配置于比穿过所述磁铁的磁极的中心且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中心线(Om)靠所述轴向的一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同与所述第一磁检测部重叠的所述磁铁的磁极相同的磁极(N、S)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并且配置于比所述中心线靠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所述运算部运算与由所述第一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所述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并基于运算出的和运算所述扭矩。
6.一种扭矩检测系统,检测产生于检测对象的扭矩,其特征在于,具备:
扭矩传感器(25),其具有磁铁(30)、旋转体(35)、轭(361、362)、第一磁检测部(61)和第二磁检测部(62),所述磁铁产生磁场,并且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以沿轴向(Da)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旋转体为环状,与所述检测对象一起旋转,所述轭包含环状部(370、380)、爪部(372、382)和凸缘部(391、392),所述环状部为环状,与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所述爪部通过从所述环状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而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磁铁对置,并且通过与所述环状部一起旋转而对由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所述凸缘部从所述环状部向所述轴向突出,所述第一磁检测部与将所述凸缘部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凸缘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二磁检测部与将所述凸缘部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凸缘部重叠,并且检测与所述扭矩对应且通过使所述轭相对于所述磁铁在所述磁铁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变化而变化的磁场的强度;以及
运算部(18),其基于来自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及所述第二磁检测部的信号运算所述扭矩;
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所述磁铁的磁极(N、S)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
所述第二磁检测部在未产生所述扭矩的状态下,与将同与所述第一磁检测部重叠的所述磁铁的磁极不同的磁极(S、N)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投影时投影的所述磁铁的磁极重叠,
所述运算部运算与由所述第一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和与由所述第二磁检测部检测到的磁场的强度相关的值之和,并基于运算出的和运算所述扭矩。
7.根据权利要求1、2、5、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具有与所述环状部连接的连接部(401、402)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的突出部(411、412),
所述突出部相对于穿过所述突出部的中心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面(Si1、Si2)在所述轴向上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形成为柱状,包含底面(421、422)和侧面(431、432),
所述底面与所述轴向正交,
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连接,并且从所述底面沿所述轴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2、5、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具有与所述环状部连接的连接部(401、402)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的突出部(411、412),
所述突出部形成为柱状,包含底面(421、422)和侧面(431、432),
所述底面与所述轴向正交,
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连接,并且从所述底面沿所述轴向延伸,
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个为R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2、5、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具有与所述环状部连接的连接部(401、402)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的突出部(411、412),
所述突出部形成为柱状,包含底面(421、422)和侧面(431、432),
所述底面与所述轴向正交,
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连接,并且从所述底面沿所述轴向延伸,
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的边界部中的至少一个为相对于所述底面及所述侧面倾斜的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2、5、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部是第一环状部(370),
所述爪部是第一爪部(372),
所述轭还包含第二环状部(380)和第二爪部(382),
所述第二环状部与所述旋转体一起旋转,
所述第二爪部通过从所述第二环状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而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磁铁对置,并且通过与所述第二环状部一起旋转而对由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进行集磁,
所述第一环状部与所述第二环状部在所述轴向上对置,
所述第一爪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环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0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并且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411),
所述第二爪部具有与所述第二环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02)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并且从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轴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412),
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长度(Lc1、Lc2)为所述轴向上的从所述第一环状部至所述第二环状部的距离(Lyb)的30%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2、5、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与穿过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磁铁的中心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面即磁铁中心面(Sm)交叉,
所述磁铁的磁力的大小随着从所述磁铁中心面朝向所述轴向的外侧而变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2、5、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与穿过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面即通过面(Sd)交叉,
所述磁铁与所述通过面交叉,
所述磁铁的磁力的大小随着从所述通过面朝向所述轴向的外侧而变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2、5、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与穿过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磁铁的中心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面即磁铁中心面(Sm)交叉,
所述磁铁中的与所述磁铁中心面交叉的部分未被磁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2、5、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与穿过所述第一磁检测部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面即通过面(Sd)交叉,
所述磁铁与所述通过面交叉,
所述磁铁中的与所述通过面交叉的部分未被磁化。
CN202280056173.8A 2021-10-22 2022-10-06 扭矩检测系统 Pending CN1178365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3061 2021-10-22
JP2022140804A JP2023063229A (ja) 2021-10-22 2022-09-05 トルク検出システム
JP2022-140804 2022-09-05
PCT/JP2022/037505 WO2023068068A1 (ja) 2021-10-22 2022-10-06 トルク検出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6597A true CN117836597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23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6173.8A Pending CN117836597A (zh) 2021-10-22 2022-10-06 扭矩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65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33310B1 (ko) 자기 검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토크 센서
KR101738781B1 (ko) 자기 검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토크 센서
US8800388B2 (en) Torque sensor apparatus
US20120285266A1 (en) Torque sensor
US20240142324A1 (en) Torque detection device
EP3715221A1 (en) Sensor device
JP2010085389A (ja) 角度センサ
US11385077B2 (en) Sensing device
CN117836597A (zh) 扭矩检测系统
CN110779641B (zh) 传感器装置
US11035745B2 (en) Torque sensor
KR20160029988A (ko) 토크 센서 장치
JP2008157762A (ja) トルク測定器
WO2023068068A1 (ja) トルク検出システム
JP2023063229A (ja) トルク検出システム
JP7494819B2 (ja) トルク検出装置
US20230038153A1 (en) Sensing device
JP7420127B2 (ja) トルク検出装置
JP7480758B2 (ja) 回転角度検出装置
WO2023013518A1 (ja) 回転角度検出装置
US20230408247A1 (en) Rotation angle detection device
KR102178637B1 (ko) 토크앵글센서
JP2020060450A (ja) トルクセンサ
KR20220022314A (ko) 센싱 장치
CN114746732A (zh) 转矩检测装置用磁轭部件、转矩检测装置、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