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5350A - 信道切换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道切换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5350A
CN117835350A CN202410238813.8A CN202410238813A CN117835350A CN 117835350 A CN117835350 A CN 117835350A CN 202410238813 A CN202410238813 A CN 202410238813A CN 117835350 A CN117835350 A CN 117835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
channels
dfs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388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志
喻炯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aoyi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aoy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aoy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aoy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388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53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5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53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针对AP设备,可以配置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检测信道可用性的检测通道。在利用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同时利用该检测通道对多个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以便提前选取出不同于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备选信道。当判定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时,则可以切换至该备选信道,以利用该备选信道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组合使用,可以持续对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提前选取出合适的备选信道,从而在进行信道切换时,可以直接切换,无需再临时进行可用性检测并暂停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信道切换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通常, 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设备在与Station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可以通过信道切换选择最佳的工作信道用于当前的数据传输。而对于一些具有特定用途的信道,为了保证这些信道的特定用途不被影响,在AP设备将当前的工作信道切换至这些特定用途的信道之前,往往需要先对该特定用途的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在检测过程中,AP设备往往无法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会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比如,以该特定用途的信道为分配给雷达系统的DFS(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动态频率选择)信道为例,AP设备在切换至DFS信道之前,按照规定,需要对DFS信道进行CAC(ChannelAvailability Check:信道可用性检测)检测,且检测时间必须持续60s以上,如果在检测时间段内未监听到雷达信号,才可以切换到该DFS信道,以利用该DFS信道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
很明显,针对上述信道切换的场景,如果每次进行信道之前,均需要临时检测信道是否可用,会严重影响数据的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道切换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AP设备,所述AP设备包括至少两个传输通道,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包括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及用于检测信道可用性的检测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在利用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利用所述检测通道从所述AP设备工作频段的多个信道中选取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备选信道,其中,所述备选信道不同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
在判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时,将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切换至所述备选信道;
利用所述检测通道从所述多个信道中除所述备选信道以外的其他信道中重新选取新的备选信道。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及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AP设备,所述AP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AP设备包括至少两个传输通道,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包括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及用于检测信道可用性的检测通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及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及的方法。
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针对AP设备,可以配置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其中,该至少两个传输通道中包括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及专门用于对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的检测通道。在利用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利用该检测通道对多个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以便选取出适合用于进行数据传输、且不同于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备选信道。当判定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时,则可以将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切换至该备选信道,以利用该备选信道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组合使用,可以持续对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提前选取出合适的备选信道,从而在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时,可以直接切换,无需再临时进行可用性检测并暂停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进行信道切换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进行信道切换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信道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进行干扰检测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图传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图传系统进行信道切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AP设备的逻辑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通常,AP设备在与Station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可以通过信道切换选择最佳的工作信道用于当前的数据传输。而对于一些具有特定用途的信道,为了优先保障这些信道的特定用途不被影响,在AP设备将当前的工作信道切换至这些特定用途的信道之前,往往需要先对这些特定用途的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以确定该信道是否适合用于数据传输。
如图1所示,由于AP设备通常仅包括一个传输通道,在AP设备与Station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如果通过信道A将数据传输至Station设备,则此时传输通道的工作频率设定为信道A的频率。如果此时,需要将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信道由信道A切换至信道B,则可以对信道B进行可用性检测,检测时,可以将传输通道的工作频率设定为信道B的频率,以检测信道B上是否存在干扰、或者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信号。此时,该传输通道需要暂停数据传输,以便监听信道B上的信号。由于在检测过程中AP设备往往无法进行数据传输,而检测时长可能会较长,从而会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
比如,DFS机制允许未经许可的设备(尤其是在室外操作的设备)共享已分配给雷达系统的5GHz频段的信道(即DFS信道)而不会对这些雷达造成干扰。设备在启用DFS功能后,将监控DFS信道中的雷达信号,如果在当前DFS信道上检测到雷达信号,则设备将腾出该DFS信道并自动切换到其他信道,使用DFS信道时,需严格遵循DFS机制。
以该特定用途的信道为分配给雷达系统的DFS信道为例,AP设备在切换至DFS信道之前,按照规定,需要对DFS信道进行CAC检测,且检测时间必须持续60s以上,如果在检测时间段内未检测到雷达信号,才可以切换到该DFS信道,以利用该DFS信道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由于在进行CAC检测时,AP设备的传输通道需要用于监听该DFS信道上的雷达信号,因而无法再用于数据传输,因此,CAC检测过程中,需要暂停数据的传输。
很明显,针对上述信道切换的场景,如果每次进行信道切换之前,均需要临时检测将要切换的信道是否可用,会严重影响数据的传输效率。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切换方法,如图2所示,针对AP设备,可以配置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如图2中的传输通道1和传输通道2),其中,该至少两个传输通道中包括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通道(如图2中的传输通道1),以及专门用于对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的检测通道(如图2中的传输通道2)。在利用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利用该检测通道对AP设备工作频段内的多个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以便选取出适合用于进行数据传输、且不同于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备选信道。当判定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时,则可以将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切换至该备选信道,以利用该备选信道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组合使用,可以持续对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并选取出合适的备选信道,从而在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时,可以直接切换,无需再临时进行可用性检测并暂停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道切换方法可以用于AP设备,其中,AP设备可以是各种可用作无线接入点的设备,比如,可以是路由器、手机、电脑、无线传输系统中的发射端设备或接收端设备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该AP设备被配置了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其中,每个传输通道可以对应一个工作信道(即每个传输通道工作于一个频率范围内),用于进行数据的收发。在一些场景,可以为AP设备配置至少两个射频模组,每个射频模组用于实现一个传输通道。在一些场景,也可以在AP设备中配置一个可以集成多个传输通道的射频模组,以便利用该射频模组实现至少两个传输通道。
AP设备的至少两个传输通道中可以包括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及用于对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的检测通道。比如,AP设备在与Station设备通信时,可以通过该数据传输通道与Station设备进行信息的交互,比如,向Station设备发送图像、音频等多媒体数据、以及向Station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数据等等。同时,为了确保AP设备当前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工作信道(即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时,可以立即进行信道的切换,无需再临时对要切换的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可以同时利用检测通道从AP设备工作频段中的多个信道中选取出合适的备选信道,其中,该备选信道不同于AP设备的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
其中,可用性检测可以用于检测AP当前是否适合使用某个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比如,如果某个信道存在较大干扰,则不适合作为AP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信道,或者如果信道为某些特定用途的信道,需要优先保证其他设备使用该信道时不被影响,因此,如果其他设备正在使用该信道,则该信道也不适合作为AP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信道。因此,可用性检测可以是检测信道的干扰程度、检测信道是否正在被其他需要优先使用该信道的设备使用等。比如,以该信道为DFS信道为例,可以检测该DFS信道中是否存在雷达信号,避免影响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
如图3所示,所述信道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2、在利用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利用所述检测通道从所述AP设备工作频段的多个信道中选取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备选信道,其中,所述备选信道不同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
在步骤S302中,由于AP设备包括数据传输通道和检测通道等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因此,该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可以协同工作。在利用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利用检测通道对AP设备工作频段中的多个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以便从多个信道中选取出符合预设条件,且不同于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备选信道。其中,该预设条件可以基于该多个信道的特性和实际需求设置,比如,如果该多个信道为普通的信道,则该预设条件可以是信道的干扰程度较小,如果该多个信道为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信道,则该预设条件可以是信道中未检测到特定类型的信号、且信道的干扰程度较小等等。
S304、在判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时,将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切换至所述备选信道;
在步骤S304中,在判定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时,则可以直接将该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切换至该备选信道,以便利用该备选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的原因可以是以下一种或多种:(1)该工作信道的干扰较大,会严重影响数据传输质量;(2)该工作信道为某些特定用途的信道,为了优先保障其特定用途,需要腾出该工作信道供其他设备使用。
S306、利用所述检测通道从所述多个信道中除所述备选信道以外的其他信道中重新选取新的备选信道。
在步骤S306中、在将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切换至该备选信道后,为了确保下一次信道切换时可以直接切换,无需再临时进行可用性检测,可以再次利用该检测通道从AP设备工作频段的多个信道中除该备选信道以外的其他信道中重新选取新的备选信道,以便为下一次信道切换提前准备好合适的备选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为DFS信道,则在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情况下,判定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1)在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中监听到了到雷达信号。由于DFS信道为专门分配给雷达系统的信道,为了不影响雷达系统的功能,如果检测到该工作信道中存在雷达信号,则需要进行信道切换,以腾出该工作信道供雷达系统使用。(2)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干扰程度阈值。如果检测到该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干扰程度阈值,说明该工作信道当前的干扰较为严重,可能会严重影响数据传输的质量,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可以将当前用于数据传输的工作信道切换至其他干扰较小的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为非DFS信道,则在检测到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干扰程度阈值时,即确定需要进行信道切换。
其中,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可以通过信噪比、误码率、信道容量、信号衰落等一个或多个指标衡量,上述第一干扰程度阈值和第二干扰程度阈值可以基于信道的特性和实际需求灵活设置,两者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如果实时对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进行检测,需要占用较多的处理资源。因此,可以先基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率等指标对该工作信道当前是否存在干扰进行预判,在判定该工作信道中可能存在干扰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干扰程度的检测。比如,考虑到如果干扰程度较大,通常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率也往往较大,并且,导致丢包率较大的原因除了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较大,也有可能是AP设备和Station设备的距离较远。为了排除这个原因导致的丢包率过大,进行干扰程度检测的时机可以是:在检测到AP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的丢包率大于预设丢包率阈值,且与AP设备通信连接的Station设备接收到的该AP设备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在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说明该工作信道当前可能存在干扰,因此,可以进一步对该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进行检测,如果干扰程度大于预设的干扰程度阈值(比如,上述第一干扰程度阈值或第二干扰程度阈值),则确定需要进行信道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统计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时,为了尽量规避瞬时环境变化导致丢包率过高的场景,可以对该工作信道进行多次干扰检测,基于该多次干扰检测的检测结果综合确定该干扰程度,进而再基于该干扰程度判定是否需要进行信道切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尽量减少因为环境变化导致的误判,保证每一次信道切换的准确性和必要性。
比如,如图4所示,可以先检测AP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的丢包率,如果丢包率大于预设丢包率阈值,则可以进一步检测信号强度,如果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再进行干扰程度检测,其中,干扰程度检测可以进行多次检测,如果连续N次检测结果均显示干扰程度大于预设干扰程度阈值,则说明需要进行信道切换。
在一些场景,选取的备选信道也可以仅是DFS信道,或者仅是非DFS信道,具体可以基于实际需求灵活设置。比如,如果期望备选信道为DFS信道,则在选取符合预设条件的备选信道时,则可以仅从DFS信道中选取,如果期望备选信道为非DFS信道,则可以仅从非DFS信道中选取。
在一些场景,选取的备选信道既可以是DFS信道,也可以是非DFS信道。比如,可以先从DFS信道中选取,如果未选取到符合条件的备选信道,则再从非DFS信道中选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工作频段内的多个信道包括多个DFS信道和多个非DFS信道,考虑到家用路由器等设备大多数都工作在非DFS信道,干扰较多,而DFS信道的干扰往往较少。因此,在选取备选信道时,可以先利用检测通道对多个DFS信道进行检测,判定多个DFS信道中是否存在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DFS信道,如果存在,则将该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DFS信道作为备选信道。如果不存在,则利用检测通道对多个非DFS信道进行检测,从多个非DFS信道中选择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非DFS信道作为备选信道。
在一些实施中,该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选取的DFS信道中未监听到雷达信号,且选取DFS信道的干扰程度小于预设的第三干扰程度阈值。或者,该第一预设条件也可以仅是选取的DFS信道中未监听到雷达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选取的非DFS信道的干扰程度小于多个非DFS信道中除该选取的非DFS信道以外的其他非DFS信道的干扰程度,即从非DFS信道中选取干扰程度最小的信道作为备选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也可以是选取的非DFS信道的干扰程度小于预设的第四干扰程度阈值,比如,第四干扰程度阈值可以基于当前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确定,比如,只要确保选取的非DFS信道的干扰程度小于当前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即可。其中,上述第三干扰程度阈值和第四干扰程度阈值可以基于信道的特性和实际需求灵活设置,两者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相关技术中,通常AP设备在与Station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时,可以对AP设备工作频段中的各信道进行扫描,并从中选取一个干扰较小的信道作为工作信道,然后与Station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续通过该工作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如果AP设备的工作信道发生切换,通常需要向Station设备发送信道切换指令,将切换后的信道标识发送给Station设备,以控制Station设备切换至相同的信道,并重新与Station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由于在将信道切换指令发送给Station设备的过程中,容易因为信道干扰较大等各种因素,导致信道切换指令发送至Station设备的延时较长,或者信道切换指令发送不成功,导致重新建立无线连接的整个过程耗时较长,严重影响数据传输效率。考虑到上述原因,一般AP设备在启动后,可以通过扫描选取当前干扰较小的工作信道,后续工作过程中不会再进行信道切换。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有效的规避干扰,但是无法保证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干扰,应变能力较差。
考虑到上述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通道可以用于进行多媒体数据传输,除了在AP设备上配置用于传输多媒体数据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及用于对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的检测通道之外,还可以配置用于传输控制指令的指令传输通道,该指令传输通道可用于传输信道切换指令等用于同步AP设备和Station设备信道的各类控制指令,以便在AP设备的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发生切换时,控制Station设备也切换至相同的工作信道。其中,该指令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与该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不同,在判定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信道需要切换时,可以分别通过该指令传输通道和该数据传输通道将备选信道的信道标识发送给Station设备,以便Station设备将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信道切换至该备选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AP设备使用过程中,自动进行信道切换,以选取最佳的信道用于多媒体数据传输。在AP设备的信道发生切换后,可以分别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和指令传输通道将备选信道的信道标识发送给Station设备,由于两个传输通道对应不同的工作信道,通过两个工作信道来传输信道标识,相当于提供了双重保障,可以确保信道标识准确快速地发送至Station设备,在信道发生切换后,大大加快了AP设备和Station设备重新建立无线连接速度。并且,通过专门的指令传输通道来传输信道切换指令,相比于利用一个传输通道同时传输多媒体数据和指令,可以保证信道切换指令稳定传输。
在AP设备中配置三个传输通道时,可以基于三个传输通道的特性为其设置不同类型的工作信道,以及设置该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是否需要切换。比如,针对数据传输通道,由于其主要用于传输多媒体数据,其数据传输量大,并且需要保证多媒体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传输质量,因而,在工作过程中可以考虑对该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进行自动切换,以便可以实时选取最佳的信道用于多媒体数据传输,保证传输质量。而对于指令传输通道,由于待传输的数据量较小,对信道质量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无需考虑信道切换。因而,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指令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可以是非DFS信道,通过选用非DFS信道,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无需考虑该指令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切换。该备选信道可以是DFS信道,考虑到DFS信道的干扰往往较小,因而检测通道在进行备选信道的选取时,优先从DFS信道中选取符合条件的信道作为备选信道,即优先选用DFS信道用于数据传输。而该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既可以是DFS信道,也可以是非DFS信道,即如果存在可用的DFS信道,则优先选用DFS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否则,可以选用非DFS信道。通过对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进行自动切换,可以基于当前各DFS信道或非DFS信道的干扰情况,以及各DFS信道中雷达信号的检测情况,自动选取较佳的信道用于当前的数据传输,保证多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利用检测通道从AP设备的工作频段中的多个信道中选取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备选信道时,可以利用该检测通道先从多个信道中选取出符合预设条件的任一目标信道,然后持续对该目标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直至判定该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如果整个检测过程中,该目标信道均符合预设条件,则将该目标信道作为备选信道。如果检测过程中,发现该目标信道不符合预设条件,则重新从多个信道中选取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其他目标信道,并持续对其他目标信道进行检测,以确定出备选信道。
为了进一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切换方法,以下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解释。
现有的基于WiFi的无线图传系统,基本都是在设备启动时,自动选择一个干扰较少的信道,之后不会再自动进行信道切换。在启动时自动选择一个干净的信道,虽然能够有效的规避干扰,但是无法保证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干扰,应变能力较差。并且,由于WiFi工作频段中存在一些专门分配给雷达系统的DFS信道,如果无线图传系统需要将信道切换至DFS信道,需要进行CAC检测,由于检测过程中,需要暂停数据传输,而整个检测时长在60s以上,会严重影响数据传输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切换方案,其中,为了便于介绍,以下以无线图传系统中的发射端设备作为AP设备作为例子进行解释,不难理解,如果以无线图传系统中的接收端设备作为AP设备,该方法也同样适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5所示,可以在发射端设备中配置三个传输通道:channel0、channel1、channel2。三个传输通道可以通过在硬件上设置三个射频模组实现,或者也可以采用一个可以集成多个传输通道的射频模组实现。其中,channel0专门用于进行信道切换的管理,即向接收端设备传输信道切换指令、待切换的信道的信道标识等。channel1,用于进行图像数据的传输,channel2则用于对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以便选取出合适的信道作为备选信道。其中,考虑到指令传输的数据量较小,对信道质量要求不高,因而,channel0对应的工作信道可以选用非DFS信道,工作过程中,无需对channel0对应的工作信道进行切换。而图像数据的传输的数据量较大,为了避免接收端设备接收到视频数据出现花屏、卡顿等问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实时切换channel1对应的工作信道,保证channel1的传输质量。而考虑到DFS信道往往干扰较小,在利用channel2选取备选信道时,可以优先从DFS信道中选取,即备选信道优先为DFS信道。
如图6所示,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在利用channel1进行图像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利用channel2从多个DFS信道中选取一个未监听到雷达信号、且干扰较小的信道作为备选信道,然后持续对该备选信道进行监测,保证该备选信道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当然,中途如果发现该备选信道不符合条件,则可以重新从DFS信道中选取一个新的备选信道,并持续监测。当channel1中检测到雷达信号或者channel1中的干扰较大时,则可以判定需要对channel1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进行切换,此时,如果channel2选取到了合适的DFS信道作为备选信道,则可以直接切换至备选信道中,如果此时channel2未选取到了合适DFS信道作为备选信道,则可以从非DFS信道中选择一干扰最小的非DFS信道,然后切换至该非DFS信道。
channel1在进行信道切换后,可以通过channel0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信道切换指令,并将待切换的信道的信道标识发送给接收端设备,以便接收端设备对信道进行同步。同时,为了保障待切换的信道的信道标识可以快速可靠的发送至接收端设备,也可以同时通过channel1将该信道标识发送至接收端设备,提供双重保障。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该信道标识后,即可以将自身用于接收图像数据的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也切换至同样的信道。
通过上述信道切换方案,一方面,在无线图传系统进行图像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将用于进行图像数据传输的信道切换至干扰较小的信道中,保证当前使用的信道为较佳的选择,同时,通过设置两个传输通道用于进行信道标识的传输,可以保证信道切换过程中,待切换信道标识准确、快速地传输至接收端设备,保证信道切换后,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可以重新快速地建立连接。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一个专门的传输通道持续用于进行信道可用性检测,可以提前选取出可用的备选DFS信道,当需要进行信道切换时,可以直接切换至该备选DFS信道,无需再临时进行CAC检测,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其中,上述各实施例的方案在不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组合得到新的方案,鉴于篇幅原因,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及的方法。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AP设备,如图7所示,该AP设备包括处理器71、存储器72、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72可供所述处理器7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AP设备包括至少两个传输通道,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包括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及用于检测信道可用性的检测通道,所述处理器7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及的方法。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申请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AP设备,所述AP设备包括至少两个传输通道,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包括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及用于检测信道可用性的检测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在利用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利用所述检测通道从所述AP设备工作频段的多个信道中选取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备选信道,其中,所述备选信道不同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
在判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时,将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切换至所述备选信道;
利用所述检测通道从所述多个信道中除所述备选信道以外的其他信道中重新选取新的备选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为DFS信道,在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
在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中监听到雷达信号;
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干扰程度阈值;
若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为非DFS信道,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
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干扰程度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判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干扰程度阈值或第二干扰程度阈值的操作的时机为:
在检测到所述AP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的丢包率大于预设丢包率阈值,且与所述AP设备通信连接的Station设备接收到的所述AP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的干扰程度基于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的多次干扰检测的检测结果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设备工作频段的多个信道中包括多个DFS信道和多个非DFS信道,所述利用所述检测通道从所述AP设备工作频段的多个信道中选取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备选信道,包括:
利用所述检测通道判定所述多个DFS信道中是否存在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DFS信道;
如果存在,则将该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DFS信道作为所述备选信道;
如果不存在,则利用所述检测通道从所述多个非DFS信道中选取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非DFS信道作为所述备选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选取的DFS信道中未监听到雷达信号,且选取的DFS信道的干扰程度小于预设的第三干扰程度阈值;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选取的非DFS信道的干扰程度小于所述多个非DFS信道中除该选取的非DFS信道以外的其他非DFS信道的干扰程度,或选取的非DFS信道的干扰程度小于预设的第四干扰程度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用于传输多媒体数据,所述AP设备还包括用于传输控制指令的指令传输通道,所述指令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不同;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判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信道需要切换时,分别通过所述指令传输通道和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所述备选信道的信道标识发送给与所述AP设备通信连接的Station设备,以便所述Station设备将用于接收多媒体数据的信道切换至所述备选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传输通道对应的工作信道为非DFS信道,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信道为DFS信道和非DFS信道中的任一种,所述备选信道为DFS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检测通道从多个信道中选取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备选信道,包括:
利用所述检测通道从多个信道中选取出符合预设条件的任一目标信道,并持续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直至判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当前对应的工作信道需要切换;
在对所述目标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的过程中,若判定所述目标信道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目标信道作为所述备选信道;若所述目标信道不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重新从所述从多个信道中选取出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其他目标信道,并持续对所述他目标信道进行可用性检测。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AP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P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AP设备包括至少两个传输通道,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包括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及用于检测信道可用性的检测通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410238813.8A 2024-03-01 2024-03-01 信道切换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8353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8813.8A CN117835350A (zh) 2024-03-01 2024-03-01 信道切换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8813.8A CN117835350A (zh) 2024-03-01 2024-03-01 信道切换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5350A true CN117835350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06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38813.8A Pending CN117835350A (zh) 2024-03-01 2024-03-01 信道切换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535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44498A1 (en) * 2006-12-13 2008-06-19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Bandwidth reserv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hannel switching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20130005268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ssociated System
CN105824013A (zh) * 2015-01-06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雷达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58597A (zh) * 2016-10-12 2017-05-10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US20180332583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Assisted dynamic frequency scan for wi-fi access points
CN108882267A (zh) * 2017-05-11 2018-11-2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免授权频段信道的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0166151A (zh) * 2018-02-12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211702402U (zh) * 2020-03-24 2020-10-16 Tdk株式会社 蓝牙设备
CN111988825A (zh) * 2020-08-31 2020-11-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双频集成系统中的模式选择和切换方法
US20240022518A1 (en) * 2021-06-16 2024-01-18 Honor Device Co., Ltd. Channel Switch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44498A1 (en) * 2006-12-13 2008-06-19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Bandwidth reserv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hannel switching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20130005268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ssociated System
CN105824013A (zh) * 2015-01-06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雷达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58597A (zh) * 2016-10-12 2017-05-10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08882267A (zh) * 2017-05-11 2018-11-2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免授权频段信道的接入方法和装置
US20180332583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Assisted dynamic frequency scan for wi-fi access points
CN110166151A (zh) * 2018-02-12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211702402U (zh) * 2020-03-24 2020-10-16 Tdk株式会社 蓝牙设备
CN111988825A (zh) * 2020-08-31 2020-11-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双频集成系统中的模式选择和切换方法
US20240022518A1 (en) * 2021-06-16 2024-01-18 Honor Device Co., Ltd. Channel Switch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89153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584425B (zh) 一种测量能力上报的网络系统、电子设备及芯片系统
CN109842927B (zh) 上行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226455A (zh) 一种配置相邻小区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05519040B (zh) 用户设备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20070742A1 (en) Frequency band switching metho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988761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node and server
WO2022117087A1 (zh) 副链路sl上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
EP2903344A1 (en) Server device capable of analyzing communication behavior, control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computer program
US844213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existence beacon protocol packet in cognitive radi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447654B (zh) 轨道交通等线型组网终端在异频小区间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JP7331089B2 (ja) リソース情報決定方法および装置、記憶媒体並びにユーザ機器
CN117835350A (zh) 信道切换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EP4184842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224946A1 (en) Antenna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388868A1 (en)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5459829A (zh) 卫星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10185626A1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posit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method for acquiring posit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medium
US11463974B2 (en) Methods,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devices for facilitating optimizing of a network connection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device and one or more servers
US11831388B2 (en) Beam switching
CN114390577B (zh) 基于载波聚合的主小区确定方法、网络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1356245B (zh)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初始接入方法和系统
WO202400211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
WO2023231921A1 (zh) 无线感知切换方法及设备
US20220338021A1 (en) Quasi co-location hypothesis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