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28717A - 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28717A
CN117828717A CN202311687301.1A CN202311687301A CN117828717A CN 117828717 A CN117828717 A CN 117828717A CN 202311687301 A CN202311687301 A CN 202311687301A CN 117828717 A CN117828717 A CN 117828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sound
source
sound source
loca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873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宏
李矗
易永利
李武
曹辉
陈立
屠锋
陈玲
聂京凯
田一
杨德栋
陈琼良
钱碧甫
刘冲
周煜智
尤育敢
周辽
黄继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873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287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28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28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噪声治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采用声源定位装置确定站内噪声源设备、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大小和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频谱特征,随后采用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和动力吸振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进行降噪设计,对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进行治理,具体步骤包括:声源定位、构建模型、确定方案和重点设计。本发明通过声源定位技术确定站内噪声源影响较大的声源设备,并进一步确定产生噪声的部位,综合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和动力吸振措施,进行降噪方案设计,提高降噪设计的针对性,优化了对声源设备的噪声控制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噪声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变电站噪声问题已成为各省市环保治理工作的重点。由于变电站供电范围有限,为满足全市用电需求,大量变电站深入城区中心,电压等级覆盖10千伏-500千伏。而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导致大量变电站周边人口密度上升,噪声传播至敏感点的距离缩短,引起的噪声扰民、噪声投诉等问题尤为严重。
现有变电站噪声治理技术,主要采用标量声级计、传声器等测试声源设备、厂界的噪声水平,进行降噪治理,但由于变电站内环境复杂、设备众多,其中电压器、电抗器和输变电线路等工作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现有治理技术降噪治理难以精准定位噪声源位置对于明确变电站声场分布,并采取相应的降噪方案和措施。
由于变电站内声源设备众多,各类噪声相互叠加,声场环境复杂,因此现有技术难以辨识站内的主要噪声源,导致降噪设计缺乏针对性,噪声治理效果有限。难以为满足城市变电站低频噪声控制需求,进行准确的声源定位,形成针对性的降噪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降噪设计针对性低和噪声治理效果有限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采用声源定位装置确定站内的噪声源设备、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大小和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频谱特征,随后采用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和动力吸振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进行降噪设计,对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进行治理,具体步骤包括:
声源定位:采用带频谱分析的声源定位装置,分别针对多个所述噪声源设备进行噪声源定位,确定所述噪声源设备的类型和安装位置,并掌握不同的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大小和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频谱特征;
构建模型:构建所述噪声源设备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按照厂界达标要求,确定降噪量指标;
确定方案:根据所述噪声源设备的类型和安装位置,确定整体降噪方案,所述整体降噪方案包括吸声、隔声、消声、隔振或动力吸振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
重点设计:根据所述声源定位获得的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进行降噪设计,所述降噪设计采用措施包括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和动力吸振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或所述降噪设计采用所述整体降噪方案。
更进一步地,所述声源定位装置包括用于识别低频噪声的第一声源定位器和用于识别高频噪声的第二声源定位器,其中,所述低频噪声的频段为50Hz-800Hz,所述高频噪声的频段为800Hz-20kHz。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声源定位器的传声器为采用热线法制备的三维矢量传声器。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声源定位中,对于产生低频噪声的所述噪声源设备,重点采用所述第一声源定位器进行测试;对于产生高频噪声的所述噪声源设备,重点采用第二声源定位器进行测试。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声源定位中,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包括顶部绝缘套管、油箱表面部分点、设备底座和风机位置。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构建模型中,为提升计算效率,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简化为点声源模型,所述点声源的位置和噪声水平为步骤声源定位中测试得到的结果。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确定方案中,根据所述噪声源设备类型和安装位置确定方案:若变压器、电抗器位于室内,则采用主变室内壁安装吸声壁面、主变室大门更换为隔声门、主变室窗户更换为消声百叶窗的整体方案;若变压器、电抗器位于户外,则采用声屏障加风机消声器方案。
更进一步地,步骤重点设计中分以下情况:若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顶部绝缘套管,经过所述仿真模型分析后在声屏障对应位置增设吸声材料并加厚隔声材料;若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油箱表面点,则采用动力吸振方案;若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底座,则采用隔振方案;若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风机,则采用消声方案。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重点设计中,先通过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计算确定降噪量,据此选择吸声材料的降噪系数和布设面积,隔声材料的厚度,消声装置的消声片厚度与容重,动力吸振的固有频率。
更进一步地,所述噪声源设备包括变压器、电抗器和断路器。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分频段声源定位装置,确定变电站内主要噪声源及频谱特性,可确定导致噪声超标的设备,进而提高降噪设计的针对性,优化降噪效果;通过声源定位装置确定变压器、电抗器等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进而进行降噪方案设计,优化了对声源设备的噪声控制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多种声源设备的噪声治理方案,针对性地解决各种变电站噪声超标问题,全面控制了站内噪声的产生与传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的具体方案措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采用声源定位装置确定站内的噪声源设备、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噪声源设备的噪声大小和噪声源设备的噪声频谱特征,随后采用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和动力吸振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进行降噪设计,对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进行治理,具体步骤包括:
声源定位:采用带频谱分析的声源定位装置,分别针对多个噪声源设备进行噪声源定位,确定噪声源设备的类型和安装位置,并掌握不同的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噪声源设备的噪声大小和噪声源设备的噪声频谱特征;
构建模型:构建噪声源设备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按照厂界达标要求,确定降噪量指标;
确定方案:根据噪声源设备的类型和安装位置,确定整体降噪方案,整体降噪方案包括吸声、隔声、消声、隔振或动力吸振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
重点设计:根据声源定位获得的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进行降噪设计,降噪设计采用措施包括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和动力吸振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或降噪设计采用整体降噪方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通过分频段声源定位装置,确定变电站内主要噪声源及频谱特性,可确定导致噪声超标的设备,进而提高降噪设计的针对性,优化降噪效果;通过声源定位装置确定变压器、电抗器等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进而进行降噪方案设计,优化了对声源设备的噪声控制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多种声源设备的噪声治理方案,针对性地解决各种变电站噪声超标问题,全面控制了站内噪声的产生与传播。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声源定位装置包括用于识别低频噪声的第一声源定位器和用于识别高频噪声的第二声源定位器,其中,低频噪声的频段为50Hz-800Hz,高频噪声的频段为800Hz-20kHz。采用不同频段的声源定位器有利于精准定位和识别噪声源。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声源定位器的传声器为采用热线法制备的三维矢量传声器。每个三维矢量传声器相当于3个标量传声器组成的声阵列。采用三维矢量传声器有利于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算法处理,实现声源定向,建立点声源模型。
本实施1具体情形为:某10kV配电室属于楼宇内地下变电站,站内主要声源设备为2台10kV1000kVA树脂绝缘干式电力变压器。为治理噪声超标问题,采用本发明进行降噪设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步骤声源定位中,对于产生低频噪声的噪声源设备,重点采用第一声源定位器进行测试;对于产生高频噪声的噪声源设备,重点采用第二声源定位器进行测试。
在实施1的步骤声源定位中,对于2台变压器设备,由于变压器设备属于低频噪声的噪声源设备,重点采用50Hz-800Hz定位装置,进行近场测试。经过测试可知,其噪声峰值频率为50Hz、100Hz和200Hz,其中100Hz频点噪声最大,约60dB。1台变压器的空气噪声大小为53.7dB(A),固体声大小为50.4dB(A);另外1台空气噪声为49.3dB(A),固体声为48.2dB(A)。由于配电室空间较小,考虑到噪声被墙壁反射,故确定第1台变压器为主要噪声源,需进行噪声治理。
上述dB(A)中dB的含意是分贝,A的含意是加权声的意思,结合起来的含意是是A率加权分贝。dB(A)是目前世界上噪声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dB(A)较常用是因为这个标度更能准确地反映人类耳朵对频率的反应。现有量度声压计的仪器通常都附有A率加权网络,以提供dB(A)分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步骤声源定位中,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包括顶部绝缘套管、油箱表面部分点、设备底座和风机位置。
在实施1的步骤声源定位中,变压器、电抗器等设备产生噪声的主要部位,一般为顶部绝缘套管、油箱表面部分点、设备底座和风机位置。本次测试中,产生噪声的主要部位为设备油箱表面的中心位置和设备底座,表明该设备噪声主要为空气声和通过底座传播的固体声。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步骤构建模型中,为提升计算效率,噪声源设备的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简化为点声源模型,点声源的位置和噪声水平为步骤声源定位中测试得到的结果。
在实施1的步骤构建模型中,为提升计算效率,所述声源设备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简化为点声源模型,点声源的位置和噪声水平为步骤声源定位中测试得到的结果。该配电室空间较小,噪声传递至站界衰减很小,根据GB12348要求,站界噪声排放水平为45dB(A),故降噪量指标为53.7-45=8.7dB(A)。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步骤确定方案中,根据噪声源设备类型和安装位置确定方案:若变压器、电抗器位于室内,则采用主变室内壁安装吸声壁面、主变室大门更换为隔声门、主变室窗户更换为消声百叶窗的整体方案;若变压器、电抗器位于户外,则采用声屏障加风机消声器方案。
在实施1的步骤确定方案中,根据声源设备类型和安装位置确定:变压器位于室内,采用主变室内壁安装吸声壁面、主变室大门更换为隔声门、主变室窗户更换为消声百叶窗的整体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步骤重点设计中分以下情况:若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顶部绝缘套管,经过仿真模型分析后在声屏障对应位置增设吸声材料并加厚隔声材料;若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油箱表面点,则采用动力吸振方案;若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底座,则采用隔振方案;若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风机,则采用消声方案。
在实施1的步骤重点设计中:产生噪声的主要部位为变压器的油箱表面点和变压器底座,需采用动力吸振器+底部隔振器的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步骤重点设计中,先通过噪声源设备的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计算确定降噪量,据此选择吸声材料的降噪系数和布设面积,隔声材料的厚度,消声装置的消声片厚度与容重,动力吸振的固有频率。
在实施1的重点降噪设计中,先通过仿真计算确定降噪量,据此选择吸声材料的降噪系数和布设面积,隔声材料的厚度,消声装置的长度。
根据测试掌握的噪声峰值频率,包括50Hz、100Hz和200Hz,其中以100Hz为主,所选用的动力吸振装置,需通过质量调谐,使其固有频率为100Hz。
对于隔声门,为满足8.7dB(A)的降噪目标,需确定材料厚度。本方案选择双层钢板+中间阻尼材料的约束阻尼结构。不同厚度组合下的隔声量为:
表1隔声模块主要结构、厚度参数与隔声量
为节约材料成本,最终选择2层0.5mm钢板+50mm超细玻璃棉的隔声模块方案。
对于吸声壁面,其材料种类包括微穿孔板、聚酯纤维吸声板或超细玻璃棉吸声板,影响其降噪效果的主要参数为降噪系数和铺设面积。
表2吸声模块主要强度参数与降噪量
隔声模块的降噪量已满足噪声治理需求,吸声模块的布设,主要用于强化低频声学密封效果。故选择降噪系数0.6~0.7的材料,布设面积为10%,降噪量3.7dB(A)。
对于消声模块,决定其降噪量的主要为消声材料容重。如下所示。
表3消声模块主要结构、厚度参数与隔声量
按照8.7dB(A)的降噪量指标,同时考虑100Hz噪声水平为60dB(A),按照站界45dB(A)的指标要求,为强化低频消声性能,最终选择消声片厚100mm、材料容重40kg/m3的方案。
对于隔振模块,包括:丁腈橡胶隔振器、丁基橡胶隔振器,弹簧钢隔振器,其中橡胶隔振器绝缘性能、柔性连接性能更加优良。隔振模块的参数如下。
序号 材料硬度/HS 承载量/N 100Hz隔振效率
1 40 750 87%
2 50 1250 90%
3 60 1850 90%
4 70 2500 92%
表4隔振模块主要结构、厚度参数与隔声量
根据表中可知,隔振模块的隔振效率在85%以上,一般能满足减振需求。但需根据其承载量设计隔振器数量。本方案中配变重量约1.8吨,最终选择材料硬度70HS,承载量2500N的隔振模块,所用数量为8个。
本实施例1的方案中,隔声模块位于检修门处,消声模块位于进排放通道处,二者属于并联关系,故整体降噪量=min(隔声模块,消声模块)+吸声模块。
实施例2
某220kV变电站属于户外变电站,站内主要声源设备为3台220kV50MVA电力变压器。为治理噪声超标问题,采用本发明进行降噪设计。
在实施例2的步骤构建模型中,为提升计算效率,声源设备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简化为点声源模型,点声源的位置和噪声水平为步骤声源定位中测试得到的结果。该配电室空间较小,噪声传递至站界衰减很小,根据GB12348要求,站界噪声排放水平为45dB(A),故降噪量指标为75-45=30dB(A)。
在实施例2的步骤确定方案中,根据声源设备类型和安装位置确定:变压器位于户外,采用声屏障方案。
在实施例2的步骤重点设计中:产生噪声的主要部位为变压器的风机,需采用消声器方案。
在实施例2的重点降噪设计中,先通过仿真计算确定降噪量,据此选择吸声材料的降噪系数和布设面积,隔声材料的厚度,消声装置的消声片厚与材料容重。
该设备主要噪声源为风机,首先进行消声模块设计。根据表3可知,为实现30dB(A)降噪目标,同时针对300Hz频点75dB(A)的低频噪声,需选择消声片厚100mm、材料容重40kg/m3的方案。其整体降噪量36dB(A),300Hz降噪量28dB。
对于隔声屏障,由于消声模块已实现噪声控制指标,为提升300Hz频段噪声控制效果,需确定材料厚度。根据表1,最终选择2层0.5mm钢板+50mm超细玻璃的隔声模块方案。对于300Hz频点的噪声,该隔声模块在300Hz的降噪量为22dB。
对于吸声壁面,其材料种类包括微穿孔板、聚酯纤维吸声板或超细玻璃棉吸声板,影响其降噪效果的主要参数为降噪系数和铺设面积。
消声、隔声模块的降噪量已满足噪声治理需求,吸声模块的布设,主要用于降低声屏障内部的声反射效应。故根据表2,选择降噪系数0.6~0.7的材料,布设面积为10%,降噪量3.7dB(A)。
本实施例2的方案中,吸声模块、隔声模块与消声模块属于串联设置关系,故整体降噪量=吸声模块+隔声模块+消声模块。
实施例3
某500kV变电站中,变压器、电抗器均位于户外。根据现场调研,变压器位于站点中心,电抗器临近厂界位置,电抗器噪声更容易造成厂界噪声超标。3台并联电抗器为500kV40MVA容量,出厂声压级为71dB(A),超出GB1234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限值要求(55dB(A))。采用本发明进行降噪设计。
在实施例3的步骤声源定位中,对于变压器、电抗器等地面布置的低频声源设备,重点采用50Hz-800Hz定位装置,进行近场测试;对于风机等设备,重点采用800Hz-20kHz定位装置进行远场测试。本实施例中采用2种频段定位装置进行定位,结果表明,电抗器本体噪声为主要噪声源,电抗器A相平均声级为74.5dB(A),电抗器B平均声级为70.3dB(A),电抗器C平均声级为74.3dB(A)。主要噪声频段为100Hz、400Hz和500Hz,其中100Hz频点噪声为81dB。
在实施例3的步骤声源定位中,变压器、电抗器等设备产生噪声的主要部位,一般为顶部绝缘套管、油箱表面部分点、设备底座和风机位置。本次测试显示,每台电抗器油箱表面,均存在3个产生噪声的主要部位。
在实施例3的步骤构建模型中,为提升计算效率,所述声源设备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简化为点声源模型,点声源的位置和噪声水平为步骤声源定位中测试得到的结果。
在实施例3的步骤确定方案中,根据声源设备类型和安装位置确定:若变压器、电抗器位于室内,则采用主变室内壁安装吸声壁面、主变室大门更换为隔声门、主变室窗户更换为消声百叶窗的整体方案;若变压器、电抗器位于户外,则采用声屏障加风机消声器方案。由于电抗器户外布置,需采用隔声屏障方案。
在实施例3的步骤重点设计中分以下情况:若产生噪声的主要部位为变压器、电抗器的顶部绝缘套管绝缘套管,经过仿真分析后在声屏障对应位置增设吸声材料并加厚隔声材料;若为变压器、电抗器的油箱表面点,采用动力吸振方案;若为变压器、电抗器底座,采用隔振方案;若为变压器、电抗器的风机,采用消声器方案。本方案分别针对油箱表面主要产生噪声的部位,加装动力吸振器。
在实施例3的重点降噪设计中,先通过仿真计算确定降噪量,据此选择吸声材料的降噪系数和布设面积,隔声材料的厚度,消声装置的消声片厚、材料容重,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本方案中,电抗器噪声最大水平为74.5dB(A),按照2类声环境功能区规定的55dB(A),降噪量为19.5dB(A)。同时,由于100Hz频点噪声为81dB,该频段降噪量至少达到81-55=26dB。
通过查询表1可知,为满足19.5dB(A)的降噪量,同时100Hz降噪量26dB,选用2层1mm钢板+100mm超细玻璃棉的隔声模块,其计权隔声量36dB,100Hz隔声量24dB。
为进一步优化100Hz隔声量,需进行吸声模块设计。查询表2可知,为兼顾经济性和降噪效果,选择降噪系数0.7~0.8,铺设面积10%的吸声模块。其降噪量2.8dB。
选用动力吸振器进行电抗器本体降噪时,针对100Hz、400Hz和500Hz的峰值频率,通过质量调谐,将吸振器的固有频率设计为100Hz。
按照本发明提出的降噪方案,针对实施例1~3中的变电站现场环境,进行声场仿真分析,分析获得的降噪治理前后,厂界平均声压级结果见表5所示。
治理前/dB(A) 治理后/dB(A)
实施例1 54.3 38.1
实施例2 68.2 44.3
实施例3 72.4 53.3
表5实施例1-3中变电站厂界噪声平均水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声源定位装置确定站内的噪声源设备、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大小和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频谱特征,随后采用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和动力吸振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进行降噪设计,对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进行治理,具体步骤包括:
声源定位:采用带频谱分析的声源定位装置,分别针对多个所述噪声源设备进行噪声源定位,确定所述噪声源设备的类型和安装位置,并掌握不同的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大小和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频谱特征;
构建模型:构建所述噪声源设备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按照厂界达标要求,确定降噪量指标;
确定方案:根据所述噪声源设备的类型和安装位置,确定整体降噪方案,所述整体降噪方案包括吸声、隔声、消声、隔振或动力吸振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
重点设计:根据所述声源定位获得的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进行降噪设计,所述降噪设计采用措施包括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和动力吸振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或所述降噪设计采用所述整体降噪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源定位装置包括用于识别低频噪声的第一声源定位器和用于识别高频噪声的第二声源定位器,其中,所述低频噪声的频段为50Hz-800Hz,所述高频噪声的频段为800Hz-20kHz。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源定位器的传声器为采用热线法制备的三维矢量传声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声源定位中,对于产生低频噪声的所述噪声源设备,重点采用所述第一声源定位器进行测试;对于产生高频噪声的所述噪声源设备,重点采用第二声源定位器进行测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声源定位中,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包括顶部绝缘套管、油箱表面部分点、设备底座和风机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构建模型中,为提升计算效率,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简化为点声源模型,所述点声源的位置和噪声水平为步骤声源定位中测试得到的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确定方案中,根据所述噪声源设备类型和安装位置确定方案:若变压器、电抗器位于室内,则采用主变室内壁安装吸声壁面、主变室大门更换为隔声门、主变室窗户更换为消声百叶窗的整体方案;若变压器、电抗器位于户外,则采用声屏障加风机消声器方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重点设计中分以下情况:若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顶部绝缘套管,经过所述仿真模型分析后在声屏障对应位置增设吸声材料并加厚隔声材料;若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油箱表面点,则采用动力吸振方案;若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底座,则采用隔振方案;若所述噪声源设备产生噪声的部位为风机,则采用消声方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重点设计中,先通过所述噪声源设备的噪声传播声场仿真模型计算确定降噪量,据此选择吸声材料的降噪系数和布设面积,隔声材料的厚度,消声装置的消声片厚度与容重,动力吸振的固有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源设备包括变压器、电抗器和断路器。
CN202311687301.1A 2023-12-11 2023-12-11 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 Pending CN1178287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7301.1A CN117828717A (zh) 2023-12-11 2023-12-11 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7301.1A CN117828717A (zh) 2023-12-11 2023-12-11 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28717A true CN117828717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16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87301.1A Pending CN117828717A (zh) 2023-12-11 2023-12-11 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287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an et al. Environmental noise pollution control of substation by passive vibration and acoustic reduction strategies
CN106558302B (zh) 一种声源设备降噪方法
JP5771629B2 (ja) 気流を阻害しない防音板
CN106285083B (zh) 一种变电站降噪方法
CN105938511A (zh) 一种城市变电站噪声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767638A (zh) 一种户外变电站隔声罩模块化设计方法
CN108897901A (zh) 一种户内变电站噪声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828717A (zh) 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法
Wang et al. Urban 110 kV indoor substation noise analysis and control schemes: A real case study
Nguyen et al. 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coustic soundproofing windows using a parallelepiped SVU
Wen et al. Investigate and control of power transformer noise
CN111696768A (zh) 一种户外变压器降噪方法
Zhao Research and Design of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Device for Substation Equipment
Li et 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ound barrier for substation noise control
TUFANER Reduction through Brick Wall Barrier and Acoustic Sponge of Environmental Noise Levels from Chiller Cooling System
Dunsbee et al. Transformer Noise
Agbo Adaptiv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mpact acoustic enclosures built with GFRP for portable mini-generators
Sun et al. Analysis of Noise Reduction Measures for 220 kV Substation Based on Acoustic Simulation Technology
Wu et al.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ventilation noise reduction for box-type transformer in urban area
Ni et 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Plant Boundary Conditions on Noise Attenuation in UHV Substations
Li et al. Noise Control of An Indoor Substation
Li et al. Active noise control for ventilation soundproof doors of substations
Sharp et al. Status of Low-Frequency Aircraft Noise Research and Mitigation
CN110995380B (zh) 一种室内基站电磁辐射预测方法
LI et al. A case study of noise pollution and its control in an Eco-friendly 500 kV sub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