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2654A - 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12654A CN117812654A CN202311851682.2A CN202311851682A CN117812654A CN 117812654 A CN117812654 A CN 117812654A CN 202311851682 A CN202311851682 A CN 202311851682A CN 117812654 A CN117812654 A CN 1178126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link quality
- card
- dual
-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z)-7-[(1s,3r,4r,5s)-3-[(e,3r)-3-hydroxyoct-1-enyl]-6-thiabicyclo[3.1.1]heptan-4-yl]hept-5-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C=C/C[C@@H]1[C@@H](/C=C/[C@H](O)CCCCC)C[C@@H]2S[C@H]1C2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61473 Arabidopsis thaliana ABCB2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988961 Escherichia coli Heat-stable enterotoxin A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096893 Mus musculus Sult2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81243 ST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60 site-specific infrared dichroism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第一网络为第一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第二网络为第二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网络链路质量包括信号强度指示;比较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与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将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另一网络作为备网络,其中主网络为用于数据传输的网络。本发明可根据无线网络链路质量选择并切换主网络和备网络,自动选择优势频段通信,保证重要数据持续、稳定地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Wi-Fi是Wi-Fi联盟基于IEEE Std 802.11协议族推广的一套市场化的技术标准,而802.11协议族包含了很多种类型的协议,定义了不同频段、不同带宽、不同应用的技术标准。比如Wi-Fi6是包含了2.4G频段HT20/HT40、5G频段的HT20/HT40/HT80/HT160频宽的定义。而Wi-Fi的传输特性由无线电波的特性决定,在发射功率一致的情况下,终端的无线频段越低,波长越长,绕射能力更强,则在室内的无线覆盖范围越广。比如同样发射功率、无干扰条件下Wi-Fi2.4GHz在室内的覆盖范围要高于5GHz。
基于以上无线电波特性、各地法规限制、各处无线环境干扰条件下,Wi-Fi 2.4G/5G单个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在室内的覆盖范围不宜超过15m半径。各无线网络产品厂商为了解决Wi-Fi覆盖范围,推出了Mesh网络或AP+AC组网,需要非常多AP完成无线覆盖。AP经过以上组网后,就需要STA(Station,无线工作站)支持无线漫游。目前有很多产品支持Wi-Fi AP和STA的2.4G/5G,也有很多AP支持双频引导(Band Steering),即AP会引导STA选择使用哪个频段,并且很多AP和STA也支持IEEE802.11kvr协议,能够做到标准协议定义的无缝漫游。
虽然有双频引导和802.11kvr等优化Wi-Fi漫游的标准、协议,但实际无线技术在漫游时还无法做到完美不丢包,STA在AP间漫游时会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无线干扰、软件bug)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包、断连情况,在同样覆盖范围、同样数量AP情况下,STA漫游次数越多,则丢包数、断连次数均越多。这些丢包、断连情况在某些应用下(比如仓库中做货品盘点时)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可见,虽然传统Wi-Fi终端支持2.4G/5G频段,在家用、商用场景非常广泛,但传统Wi-Fi终端的频段特性导致其在室内环境覆盖范围小,对于一些需要大范围Wi-Fi覆盖的场景,比如仓库、超市、餐厅等,用户体验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根据无线网络链路质量选择并切换主网络和备网络,自动选择优势频段通信,保证重要数据持续、稳定的传输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包括: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第一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第二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网络链路质量包括信号强度指示;比较所述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与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将所述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另一网络作为备网络,其中所述主网络为用于数据传输的网络。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卡用于连接2.4G/5G频段的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二网卡用于连接Sub1G频段的无线接入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第一网卡在每次扫描结果中选出的网络链路质量最佳的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二网卡在每次扫描结果中选出的网络链路质量最佳的网络。
可选地,在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之前,还包括:扫描并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
可选地,扫描并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包括:若所述第一网络的接口和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口已关联过无线接入点,则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分别连接至相关联的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网络。
可选地,扫描并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包括:若所述第一网络的接口和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口未关联过无线接入点,则根据用户选择的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两个网络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接入的网络。
可选地,在扫描并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前,还包括:初始化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的网络接口,创建客户端管理器、无线扫描器和网络选择器。
可选地,将所述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包括:获取所述目标网络的客户端管理器,所述客户端管理器完成所述目标网络的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网络选择指令,则以用户所选择的网络作为所述主网络。
可选地,若接收到用户未同时选择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的指令,则以用户所述选择的网络为主网络。
可选地,若用户选择的网络是与当前所述主网络相同频段的网络,则断开所述主网络当前连接,重新连接新的网络。
可选地,若用户选择的网络与当前所述主网络不同,则以用户所选择的网络作为主网络,并在下一次扫描时进行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备网络的切换。
可选地,所述网络链路质量还包括估算带宽、估算信道占用率,则获取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步骤中,还包括:赋予所述信号强度指示、所述估算带宽和所述估算信道占用率不同的权重,计算所述信号强度指示、所述估算带宽和所述估算信道占用率的综合评分,以所述综合评分作为所述网络链路质量的评价指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网卡终端的通信装置,包括: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第一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第二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网络链路质量包括信号强度指示;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与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另一网络作为备网络,其中所述主网络为用于数据传输的网络。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再比较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与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最后将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另一网络作为备网络,因此可以根据无线网络链路质量选择并切换主网络和备网络,自动选择优势频段通信,保证重要数据持续、稳定的传输效果。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申请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申请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网卡物理接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网络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关联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网络拓扑结构一;
图6是本发明中网络拓扑结构二;
图7是本发明中网络拓扑结构三;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不同频段的信号等级相对值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双网卡终端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申请。
本申请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或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方法100包括:S110、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第一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第二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网络链路质量包括信号强度指示;S120、比较所述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与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S130、将所述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另一网络作为备网络,其中所述主网络为用于数据传输的网络。
在一示例中,第一网卡用于连接2.4G/5G频段的无线接入点,第二网卡用于连接Sub1G频段的无线接入点。
从网络本身来看,本实施例的双网卡(WLAN网卡)终端具有三频Wi-Fi,即包括2.4G频段、5G频段和Sub1G频段,但是在2.4G Wi-Fi和5G Wi-Fi中,已有2.4G Wi-Fi、5G Wi-Fi之间切换的实现方式和相关产品,可以在同一款芯片内部完成2.4G Wi-Fi、5G Wi-Fi之间切换,因此本实施例将2.4G Wi-Fi、5G Wi-Fi视为一个网络。本实施例方法是实现2.4G/5G网络与Sub1G网络之间的切换,其原则是两个网卡所连接的网络均保持关联,只是切换数据流量的路由选择。
本实施例中终端具有双网卡,网卡的物理接口参考图2所示,2.4G/5GWi-Fi能力由一个芯片方案提供,Sub1G(11ah)Wi-Fi能力由另一个芯片方案提供,各方案再根据各自的接口要求与CPU通信。通信系统中网络接口参考图3所示,在终端的通信系统中,加载各自网卡的驱动后,会创建对应的网络接口wlan0和wlan1,并且系统中管理网络的进程netd通过Netlink(进程间通信)接口与网络驱动通信。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口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终端上的2.4G/5G网卡(第一网卡)可称为STA1,能够关联到支持2.4G/5G的AP,终端上的Sub1G网卡(第二网卡)可称为STA2,能够关联到支持Sub1G的MiniAP。支持Sub1G的MiniAP的网络设备形态类似于传统Wi-Fi的AP,是一个二层网络设备,MiniAP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入网关作为纯AP设备,为Sub1G的终端提供Sub1G频段的热点服务,此时终端从网关获取IP地址,MiniAP也可以作为DHCP Server为终端分配IP地址。Sub1G终端通过MiniAP的Sub1G频段进行无线通信和访问网络。
2.4G/5G AP的覆盖范围远小于MiniAP,在当前终端所在的点位,STA1和STA2均能关联各自对应频段的AP,此时2.4G/5G对应的STA1是弱信号,而STA2对应的Sub1G通信链路虽然带宽低,但能保证低速通信的通信质量(如信号强度指示良好、丢包率低、延迟不明显等)。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无线终端根据链路质量情况自动将网络通信路由从弱信号、丢包多的STA1切换到低速、链路稳定的Sub1G STA2。
由于有多个无线芯片方案和多个频段,就需要考虑网络选择和切换的问题,为此首先说明几种网络拓扑的实现方式。
参考图5所示,双STA从不同网关获取IP,则双IP的网段不同,此时双链路可以同时上网。终端的wlan0和wlan1分别从不同网关获取IP地址,这种拓扑无法对局域网应用达到链路备份或带宽叠加的效果,但可以达到某些对吞吐量要求低但要求通信链路稳定的App数据走Sub1G链路转发,其他App数据走2.4G/5G链路转发。
参考图6所示,双STA从同一网关获取IP,主备链路模式,主链路上网。终端使用主备链路的概念,即哪个链路质量较好哪个是主链路,终端应用的数据流量均是通过主链路转发,备用链路保持连接并且检测自身链路质量。链路切换时,会切换数据路由的网络接口,但由于双STA是同一网关,则默认路由没有变化。
参考图7所示,在MAC层创建虚拟网卡vNIC,将双STA绑定到该虚拟网卡,在虚拟网卡中做链路切换,此时从同一网关中获取IP,链路切换后IP不变。终端使用虚拟网卡后,虽然双STA都关联到目标AP,但只有一个虚拟网卡在处理发往终端协议栈的包,而转发出去的包通过虚拟网卡的主备切换,控制数据包往哪个物理网卡发送,这样对于上层App来说,就只有一个网卡、一条路由,移动中即使出现链路切换,App也感知不到链路断开,可以保持TCP连接。其他的网络拓扑可以从以上三个网络拓扑中衍生出来,在此不再赘述。
这些物理构造和网络接口等结构是实现本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基础,基于此,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在终端上需要集成Wi-Fi的2.4G/5G芯片和Sub1G芯片,该整机系统中就会有双WLAN网卡,为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比较2.4G/5G Wi-Fi的网络链路质量与Sub1G Wi-Fi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再将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另一网络作为备网络,实现成2.4G/5G Wi-Fi和Sub1G Wi-Fi均关联到各自的AP,然后再根据无线网络链路质量做主备网络切换的效果。
在一示例中,第一网络为第一网卡在每次扫描结果中选出的网络链路质量最佳的网络,第二网络为第二网卡在每次扫描结果中选出的网络链路质量最佳的网络。
以第一网络为2.4G/5G频段网络、第二网络为Sub1G频段网络为例,双STA终端选择网络原则是基于2.4G/5G和Sub1G不同频段独立做用户选择优先的判断,然后判断完用户选择优先级后,再对2.4G/5G和Sub1G的扫描到的已保存的网络进行评分和自动网络选择。
具体来说,2.4G/5G频段网络和Sub1G频段网络各自的网络管理器在选择一个质量最优的AP连接网络时,会综合考虑信号强度、干扰情况、带宽和速率、安全性和负载均衡等因素,以确保终端能够获得稳定、快速且安全的网络连接。以信号强度为例,网络管理器会检测各个AP的信号强度,并选择信号最强的AP进行连接。信号强度越强,表示终端与AP之间通信质量相对更好。可见,2.4G/5G频段网络已经是该频段网络中链路质量最佳的网络,同样的,Sub1G频段网络也是该频段网络中链路质量最佳的网络,而后再比较2.4G/5G频段的网络链路质量与Sub1G频段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做到了主网络为优中选优的结果。
在一示例中,在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之前,还包括扫描并连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通过扫描,终端可以识别出周围的无线网络,并列出可供连接的网络列表,有助于终端选择正确的网络进行连接,避免连接到不安全的或信号较差的网络。
在一示例中,若第一网络的接口和第二网络的接口已关联过无线接入点,则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分别连接至相关联的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网络。若第一网络的接口和第二网络的接口未关联过无线接入点,则根据用户选择的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两个网络分别作为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接入的网络。
在一示例中,在扫描并连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前,初始化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的网络接口,创建客户端管理器、无线扫描器和网络选择器。
客户端管理器用于管理和控制连接到网络的终端,确保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无线扫描器负责搜索和评估周围的无线网络环境,而网络选择器则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制定连接策略,并确保终端连接到最佳的网络。
在一示例中,将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包括获取目标网络的客户端管理器,客户端管理器完成目标网络的连接。即在本实施例中,在满足客户端管理器处于连接状态时,可及时将该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若目标网络的客户端管理器处于断开状态,则将目标网络的客户端管理器连接后再切换目标网络为主网络。
在一示例中,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网络选择指令,则以用户所选择的网络作为主网络。示例性的,用户进入网络扫描结果列表页,若用户点选目标无线接入点,则系统根据该目标无线接入点自动选择对应频段的接口进行管理,进而该网络作为主网络,完成数据传输工作。
在一示例中,若接收到用户未同时选择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指令,则以用户选择的网络为主网络。示例性的,以第一网络为2.4G/5G频段网络、第二网络为Sub1G频段网络为例,若用户仅选择2.4G/5G频段网络,则以2.4G/5G频段网络,若用户仅选择Sub1G频段网络,则以Sub1G频段网络,以用户选择的网络为准。
在一示例中,若用户选择的网络是与当前主网络相同频段的网络,则断开主网络当前连接,重新连接新的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双STA是在每次的扫描结果中选出最佳网络,如果备选网络没有优于当前主网络,则不做网络切换,如果备选网络的链路质量优于当前网络,则做网络的主备切换。用户选择的网络是与当前主网络相同频段的网络,具体来说,是指用户选的SSID所在网络和主网络都是2.4G/5G或者都是Sub1G,在此情形下,用户可能选择了同频段的其他SSID,即用户更换了SSID,因此需要断开主网络当前连接,重新连接新的网络。
示例性的,以第一网络为2.4G/5G频段网络、第二网络为Sub1G频段网络为例进行说明,若当前已经连接2.4G/5G频段网络(主网络),用户选择其他2.4G/5G频段网络,则系统断开连接的2.4G/5G频段网络,重新连接其他2.4G/5G频段网络。同样,若当前已经连接Sub1G频段网络(主网络),用户选择其他Sub1G频段网络,则系统断开连接的Sub1G频段网络,重新连接其他Sub1G频段网络。
在一示例中,若用户选择的网络与当前主网络不同,则以用户所选择的网络作为主网络,并在下一次扫描时进行主网络和备网络的切换。
示例性的,仍以第一网络为2.4G/5G频段网络、第二网络为Sub1G频段网络为例进行说明,若当前已经连接2.4G/5G频段网络(主网络),用户选择Sub1G频段网络,则系统保持2.4G/5G频段网络同时连接Sub1G频段网络,在下一次网络扫描时切换主网络与备网络。同样,若当前已经连接Sub1G频段网络(主网络),用户选择2.4G/5G频段网络,则系统保持Sub1G频段网络同时连接2.4G/5G频段网络,在下一次网络扫描时切换主网络与备网络。
在一示例中,网络链路质量还可以包括估算带宽、估算信道占用率,则获取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步骤中,赋予信号强度指示、估算带宽和估算信道占用率不同的权重,计算信号强度指示、估算带宽和估算信道占用率的综合评分,以综合评分作为网络链路质量的评价指标。
在本实施例中,双STA链路选择的目的是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频段和带宽,如2.4G/5G信号好时可以追求大吞吐量则选2.4G/5G作为主网络,当2.4G/5G信号很弱或丢包严重,则选择低速、低带宽、高接收灵敏度的Sub1G频段作为主网络,保证重要应用连接的稳定传输。基于以上原则,可以综合计算2.4G/5G和Sub1G的RSSI(信号强度指示)、估算带宽、估算信道占用率的综合评分,得到最优的网络选择结果。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不同频段的信号等级相对值示意图,表1为对应的列表,参考图8和表1所示,因为信号是负值,Sub1G RSSI值的优、良、中、差比2.4G/5G的数值更低,即Sub1G的RSSI数值即使更弱,却也能保证更低的丢包率。例如,Sub1G在-80属于信号良,而2.4G在-73属于信号中,虽然Sub1G在-80RSSI数值比2.4G在-73信号数值低,但是Sub1G此时的丢包率也要低于2.4G,因此,主网络如果是低于信号良,而备网络由于信号良则做主备切换,如果主网络优于信号良,则不用切换。
表1不同频段的信号等级相对值
频段 | 信号优 | 信号良 | 信号中 | 信号差 |
5G | -57 | -70 | -77 | -80 |
2.4G | -60 | -73 | -80 | -83 |
Sub1G | -67 | -80 | -87 | -90 |
有时在其余影响因子权重较低或差别不大的情况,可以对网络链路质量影响最大的影响因子直接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减少计算的复杂度,也能够保障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首先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再比较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与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最后将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另一网络作为备网络,因此可以根据无线网络链路质量选择并切换主网络和备网络,自动选择优势频段通信,保证重要数据持续、稳定的传输效果。
实施例二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双网卡终端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所示,装置900主要包括:计算模块901,用于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第一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第二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网络链路质量包括信号强度指示;比较模块902,用于比较所述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与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切换模块903,用于将所述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另一网络作为备网络,其中所述主网络为用于数据传输的网络。
在一示例中,第一网卡用于连接2.4G/5G频段的无线接入点,第二网卡用于连接Sub1G频段的无线接入点。
在一示例中,第一网络为第一网卡在每次扫描结果中选出的网络链路质量最佳的网络,第二网络为第二网卡在每次扫描结果中选出的网络链路质量最佳的网络。
在一示例中,装置900还可以包括网络连接模块,网络连接模块包括无线扫描器、网络选择器和客户端管理器。其中无线扫描器用于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参数;网络选择器计算网络链路质量,选择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自最好的网络,客户端管理器分别完成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连接。
在一示例中,扫描并连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包括:若第一网络的接口和第二网络的接口已关联过无线接入点,则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分别连接至相关联的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网络。
在一示例中,扫描并连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包括:若第一网络的接口和第二网络的接口未关联过无线接入点,则根据用户选择的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两个网络分别作为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接入的网络。
在一示例中,装置900还包括初始化模块,初始化模块用于在扫描并连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前,初始化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的网络接口,创建客户端管理器、无线扫描器和网络选择器。
在一示例中,将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包括:获取目标网络的客户端管理器,客户端管理器完成所述目标网络的连接。
在一示例中,装置900还包括指令响应模块,指令响应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网络选择指令,则以用户所选择的网络作为主网络。
在一示例中,若接收到用户未同时选择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指令,则以用户选择的网络为主网络。
在一示例中,若用户选择的网络是与当前主网络相同频段的网络,则断开主网络当前连接,重新连接新的网络。
在一示例中,若用户选择的网络与当前主网络不同,则以用户所选择的网络作为主网络,并在下一次扫描时进行主网络和备网络的切换。
在一示例中,网络链路质量还可以包括估算带宽、估算信道占用率,则获取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过程中,赋予信号强度指示、估算带宽和估算信道占用率不同的权重,计算信号强度指示、估算带宽和估算信道占用率的综合评分,以综合评分作为网络链路质量的评价指标。
本实施例中各模块执行的其他操作的细节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展开。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装置,首先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再比较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与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最后将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另一网络作为备网络,因此可以根据无线网络链路质量选择并切换主网络和备网络,自动选择优势频段通信,保证重要数据持续、稳定的传输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双网卡终端的通信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双网卡终端的通信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或指令;以及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示意图。电子设备1000可包括内部通信总线1001、处理器(Processor)1002、只读存储器(ROM)1003、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04、以及通信端口1005。当应用在个人计算机上时,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硬盘1006。内部通信总线1001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0组件之间的数据通信。处理器1002可以进行判断和发出提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0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组成。通信端口1005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0与外部的数据通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通过通信端口1005从网络发送和接收信息及数据。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不同形式的程序储存单元以及数据储存单元,例如硬盘1006,只读存储器(ROM)1003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04,能够存储计算机处理和/或通信使用的各种数据文件,以及处理器1002所执行的可能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002处理的结果通过通信端口1005传给用户设备,在用户界面上显示。
上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可以实施为计算机程序,保存在硬盘1006中,并可记载到处理器1002中执行,以实施本申请中的任一种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发明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虽然本申请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在没有脱离本申请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第一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第二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网络链路质量包括信号强度指示;
比较所述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与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
将所述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另一网络作为备网络,其中所述主网络为用于数据传输的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卡用于连接2.4G/5G频段的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二网卡用于连接Sub1G频段的无线接入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所述第一网卡在每次扫描结果中选出的网络链路质量最佳的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所述第二网卡在每次扫描结果中选出的网络链路质量最佳的网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之前,还包括:扫描并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扫描并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包括:若所述第一网络的接口和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口已关联过无线接入点,则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分别连接至相关联的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网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扫描并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包括:若所述第一网络的接口和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口未关联过无线接入点,则根据用户选择的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两个网络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接入的网络。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扫描并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前,还包括:初始化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的网络接口,创建客户端管理器、无线扫描器和网络选择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包括:获取所述目标网络的客户端管理器,所述客户端管理器完成所述目标网络的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网络选择指令,则以用户所选择的网络作为所述主网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到用户未同时选择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的指令,则以用户所述选择的网络为主网络。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用户选择的网络是与当前所述主网络相同频段的网络,则断开所述主网络当前连接,重新连接新的网络。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用户选择的网络与当前所述主网络不同,则以用户所选择的网络作为主网络,并在下一次扫描时进行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备网络的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链路质量还包括估算带宽、估算信道占用率,则获取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步骤中,还包括:
赋予所述信号强度指示、所述估算带宽和所述估算信道占用率不同的权重,计算所述信号强度指示、所述估算带宽和所述估算信道占用率的综合评分,以所述综合评分作为所述网络链路质量的评价指标。
14.一种双网卡终端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和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第一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第二网卡接入的无线网络,所述网络链路质量包括信号强度指示;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与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链路质量,以网络链路质量更优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
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网络切换为主网络,另一网络作为备网络,其中所述主网络为用于数据传输的网络。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1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51682.2A CN117812654A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51682.2A CN117812654A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12654A true CN117812654A (zh) | 2024-04-02 |
Family
ID=90428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851682.2A Pending CN117812654A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12654A (zh) |
-
2023
- 2023-12-29 CN CN202311851682.2A patent/CN11781265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14355B2 (en) | Service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switching of connection destination of client apparatus by service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readable by machine | |
US11696207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WO2022027720A1 (zh) | 多链路场景下的漫游方法、多链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101370355B1 (ko) | 협력적 mac 프로토콜에서의 자동 파트너 선택 | |
EP3648510B1 (en) | Reconfigurable multi-radio bridge | |
US8885504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bandwidth aggregation of mobile internet access node | |
CN114514773A (zh) | 多接入点(ap)网络中基于简档的客户端引导 | |
EP2044733A2 (en) | Media type access category based channel management for a wireless network | |
WO2017105689A1 (en) | Tdls setup control from access point | |
JP5420903B2 (ja) | スマートアンテナを有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データを送受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2911685A (zh) | 无线局域网扫描和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1683413A (zh) | 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终端、网络接入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180176814A1 (e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WO2020228454A1 (zh) |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15442921B (zh) | 重配置链路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0050930B2 (en) | Multi-radio single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17812654A (zh) | 双网卡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1869311B (zh) | 用于多路径集束并确定用于多路径集束的Wi-Fi连接的技术 | |
WO2024214225A1 (ja) | 端末装置、シェアリング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シェアード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これらの通信方法 | |
CN113170352A (zh) | 无线网状网络中的多频带通信 | |
US11963096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40507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
JP2011049795A (ja)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 | |
Houhamdi et al. |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s for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 |
WO2021240746A1 (ja)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