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0949A - 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0949A
CN117810949A CN202211224343.7A CN202211224343A CN117810949A CN 117810949 A CN117810949 A CN 117810949A CN 202211224343 A CN202211224343 A CN 202211224343A CN 117810949 A CN117810949 A CN 117810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power supply
load
controlling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243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243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109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9628 priority patent/WO202406723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810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09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9Scheduling or re-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DC sources in a particular order,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the sources in sequential, alternating or in subset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涉及设备的供电控制技术领域。该供电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转换电路模块、第一类负载模块,以及第二负载;第一类负载模块包括:第一负载、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转换电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接入口,转换电路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负载的第一端,且第二负载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接入口,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负载的第一端,且第一负载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负载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负载的第一端;控制器,与第一开关电连接,与第二开关电连接,与电源电连接。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提升供电效率,避免设备由于产热多而发生异常。

Description

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设备的供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设备的散热功能是设备设计过程中核心设计要点之一。同时,散热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涉及到软件、硬件、结构等多个工程专业。尤其是小体积电子产品,由于体积尺寸限制,在不改变产品体积的情况下,增加主动散热措施或被动散热措施(如,设置风扇、散热器、热管、液冷、导热胶等)的难度比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说明书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设备的散热功能。
本说明书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说明书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电路,该供电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转换电路模块、第一类负载模块,以及第二负载;
其中,上述第一类负载模块包括:第一负载、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述转换电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接入口,上述转换电路模块的第二端连接上述第二负载的第一端,且上述第二负载的第二端接地;上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上述电源接入口,上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负载的第一端,且上述第一负载的第二端接地;上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上述第一负载的第一端,上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负载的第一端;以及,上述控制器,与上述第一开关电连接,与上述第二开关电连接,与上述电源电连接。
根据本说明书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供电控制电路。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具备以下技术效果:
本说明书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供电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转换电路模块、第一类负载模块,以及第二负载;其中供电控制电路连接关系如下:第一类负载模块包括:第一负载、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转换电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接入口,转换电路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负载的第一端,且第二负载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接入口,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负载的第一端,且第一负载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负载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负载的第一端;控制器,与第一开关电连接,与第二开关电连接,与电源电连接。
在确定设备的电源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来自上述电源的第一部分电流为该设备的第一负载供电,以及控制来自上述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后为设备的第二负载供电。本技术方案中,将设备的负载分为两类,并实现将电源电流进行分流:一部分为第一负载供电另一部分为第二负载功能,从而电源的部分电流流经设备中产热量大的转换电路模块而非电源全部电流均需要流经上述转换电路模块。可见,本技术方案从设备散热问题的源头(即,设备发热量的多少)出发设计供电电路,起到提升供电效率的技术效果,同时由于降低了转换热量,避免设备由于产热多而发生异常。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转换电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说明书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说明书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说明书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由于体积尺寸限制,在不改变产品体积的情况下,增加主动散热措施或被动散热措施(如,设置风扇、散热器、热管、液冷、导热胶等)的难度比较大。以投影设备(尤其为小体积高亮度便携式投影仪)为例,相关技术中,整机系统的所有负载电流均流经转换电路模块(如,直流转换器,Direct Current Converter,DC Converter),当整机负载电流增加时,即整机负载功率增加,将导致转换电路模块产生的热量大幅增加,从而给整机带来了散热问题。
本说明书实施例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具体的,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内容:
其中,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供电控制电路100包括:控制器(未在图中示出)、转换电路模块110、第一类负载模块,以及第二负载130。
其中,上述第一类负载模块包括:第一负载120、第一开关140以及第二开关150。在上述设备可以是投影设备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开关140和第二开关150均可以为:集成开关电路或者分立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简称:MOS)搭建的可控开关电路等;上述第二负载130为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相关的系统负载,上述第一负载120为除了上述DLP相关的系统负载之外的其他负载。在投影仪的通电控制方案中,通过将负载分类以如图1示出的控制供电电路结构,实现对电源电流的分流,进而实现产热量的减少。
示例性的,上述供电控制电路100中各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
上述控制器与第一开关140电连接,与第二开关150电连接,与电源170电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一开关140、第二开关150的启闭控制,以及获取电源170的所提供的电源电压。
上述转换电路模块110的第一端连接电源170接入口,上述转换电路模块1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负载130的第一端,且上述第二负载130的第二端接地。同时,第一开关140的第一端连接上述电源170接入口,上述第一开关14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负载120的第一端,且上述第一负载120的第二端接地;以及,第二开关150的第一端连接上述第一负载120的第一端,上述第二开关15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负载130的第一端。其中,上述电源170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输入源或适配器输入源。
基于上述电路连接关系,在第一开关140闭合且第二开关150断开的情况下,电源170的一部分电流可以为设备的第一负载120供电,以及电源170的另一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110后可以为设备的所有第二负载供电。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负载可以设置为多个(如M个,M取值大于1的正整数),上述第一类负载模块中的第一负载、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可以设置为N个(N取值大于1的正整数),该情况下,供电控制电路100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
参考图2,第i个第一开关140的第一端连接电源170接入口,第i个第一开关130的第二端连接第i个第一负载120的第一端,且第i个第一负载120的第二端接地;第i个第二开关150的第一端连接第i个第一负载120的第一端,第i个第二开关150的第二端连接第j第二负载130的第一端;第j个第二负载130的第一端连接至转换电路模块110的第二端,且第j个第二负载130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i取值为1至N之间任意一个且包括1和N的整数,j取值为1至M之间任意一个且包括1和M的整数。
同理,基于如图2所示的电路连接关系,在N个第一开关140闭合且N个第二开关150断开的情况下,电源170的一部分电流可以为设备的N个第一负载120供电,以及电源170的另一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110后可以为设备的M个第二负载供电。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上述供电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三开关180和电池160。
其中,上述第三开关180的第一端连接至转换电路模块100的第二端,上述第三开关180的第二端连接至电池160。上述控制器还与第三开关180电连接,以控制第三开关180的启闭。
具体地,在第一开关140闭合、第二开关150断开,且第三开关180闭合的情况下,电源170的一部分电流可以为设备的第一负载120供电,以及电源170的另一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110后可以为设备的所有第二负载130供电以及为电池160充电。
在第一开关140闭合、第二开关150断开,且第三开关180断开的情况下,电源170的一部分电流可以为设备的第一负载120供电,以及电源170的另一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110后可以为设备的所有第二负载130供电,且停止为电池160充电。可见,在电源电压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下,在第一开关140闭合且第二开关150断开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控制第三开关180的启闭来控制流经上述转换电路模块110的电流是否为电池充电。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上述电池160具有电量的情况下,第一开关140断开、第二开关150闭合,且第三开关180闭合的情况下,电池160为第一负载120以及所有第二负载130供电。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转换电路模块110为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热量最大的模块,其具体可以是充电电路模块或电流转换器。本实施例中上述转换电路模块以如图3所示的降压型DC-DC转换电路(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 Converter)为例说明:
参考图3,输入源Vin经过开关管SW1(如:MOS管)、功率电感PL1、电容C1、续流二极管D1组成的降压电路转换后输出电压Vout给负载RL供电。其中,IOUT是负载RL消耗的电流,IL是功率电感PL1中流过的电流,IIN为输入源Vin消耗的电流,RS1为开关管SW1的寄生等效串联电阻,RS2为功率电感PL1绕线线圈的等效直流电阻,VD为续流二极管D1的导通压降。为简便分析,忽略此降压转换电路正常工作时的其它损耗(例如:开关管SW1的开关动态损耗、功率电感PL1的磁损耗,电容C1等效串联电阻导致的损耗等)且设定此降压转换电路正常工作时输入电压Vin和输出电压Vout保持不变,仅分析负载电流IOUT变化时,由于RS1、RS2及D1导致的静态损耗的变化,从而简要说明此降压DC-DC转换电路热源产生原因。
当IOUT增加时,由于Vout保持不变,故负载RL消耗的电功率必然增加(即:消耗的能量增加),根据能量守恒定理,输入源Vin提供的功率(即:提供的能量)必然增加,由于Vin保持不变,故IIN及IL必然增加。对于等效串联电阻RS1和RS2而言,流过的电流增加,必然导致消耗的功率(P=I*I*R)增加。而由于纯电阻元件属于耗能元件,则消耗的能量将全部转换为热量。对于续流二极管D1,导通时的正向压降VD基本保持不变,IL即为二极管D1的导通电流,故二极管D1消耗的功率(P=VD*IL)也必然增加,而二极管D1消耗的功率(P=VD*IL)也全部转换为热量。故当负载RL消耗的电流IOUT增加时,此降压型DC-DC转换电路产生的热量增加;反之,当负载RL消耗的电流IOUT降低时,此降压型DC-DC转换电路产生的热量随之减少。当IOUT为零时,此降压型DC-DC转换电路产生的热量几乎为零。而当设备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减少时,则能优化或解决设备的散热问题。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中,将负载区分为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并基于供电控制电路将来自电源的电流进行分流,从而一部分电流流经转换电路模块110的负载(即第二负载130),而被分流后的另一部分电源电流为第一负载供电,而上述第一负载120并非转换电路模块110的负载。相关技术中并不对电源电流进行分流,也未对负载进行分类,而是所有负载均为转换电路模块110的负载。相较于相关技术,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案从设备散热问题的源头(即,设备发热量的多少)出发设计供电电路,起到提升供电效率的技术效果,同时由于降低了转换热量,因此优化了设备的热问题,避免设备由于产热多而发生异常。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基于上述供电控制电路介绍设备通电的控制方案实施例。具体地,在确定电源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来自电源的第一部分电流为设备的第一负载供电,以及控制来自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后为设备的第二负载供电。
其中,图4为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图所示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上述供电控制电路中的控制器。示例性的,执行主体为投影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微控制器(Microprogrammed ControlUnit,MCU)。参考图4,该图所示实施例包括:S410-S450。
在S410中,确定电源电压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设备处于开机状态下,其中的CPU或者MCU通过模数转换器(Analogto Digital Converter,ADC)或比较器逻辑电平的检测方式来获知设备的电源接入口处连接有电源,且电源电压是否足够大。本实施例中认为电源电压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确定电源电压足够大。例如,设备的整机功率为45W,具体的15V@3A或者20V@2.25A等,则可以将上述第一预设电压值确定为14.5V,则在确定电源电压大于14.5V的情况下,认为当前的电源电压足够大。
示例性的,在确定电源电压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执行S420: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闭合、控制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第三开关闭合。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在确定电源电压足够大的情况下,控制器通过S420控制第一开关140闭合、控制第二开关150断开,以及控制第三开关180闭合的方式,从而实现状态A:来自电源170的第一部分电流为设备的第一负载120供电,以及来自电源170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110后为设备的第二负载130供电,同时来自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110后还可以为电池160充电。
示例性的,对开关的启闭控制方式可以是CPU或MCU软件主动控制断开/闭合,或开关电路自身通过纯硬件触发自动断开/闭合。示例性的,对电池160进行充电时可以设置电池充电电流为1A。
本实施例应用至投影设备:在确定电源电压足够大的情况下,控制一个或多个第一开关140闭合(具体根据需要供电的第一负载确定,如第2个第一负载需要供电则控制第2个第一开关闭合)、控制第二开关150断开,以及控制第三开关180闭合,从而电源的一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110后为设备中与DLP相关的负载130供电,同时该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110后还可以为电池160充电,而电源的另一部分电流为设备中除了DLP相关的负载之外的负载120供电。从而避免设备所有负载的电流(例如:15V时输入的3A或者20V输入时的2.25A)都需要经过上述转换电路模块(此时转换电路模块流过的电流<3A或者2.25A)而导致上述转换电路模块等器件由于损耗大而产生大量热量,器件温升过高。
在确定电源电压不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通过执行S430来确定电源电压是否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电压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认为电源电压低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确定电源电压不足够大,则进一步确定电源有效(与没有电源插入属于不同的情况)。例如,设备的整机功率为45W,具体的15V@3A或者20V@2.25A等,则可以将上述第一预设电压值确定为14.5V,上述第二预设电压值设置为5V,则在确定电源电压小于14.5V的情况下,还确定电源电压是否大于5V,则认为当前的电源电压虽然不足够大但是有电源接入。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S430中确定电源电压不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且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则执行S440:控制第一开关闭合、控制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第三开关断开。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在确定存在有效电源(即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如5V)但是电源电压不足够大(即不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如14.5V)的情况下,控制器通过S440控制第一开关140闭合、控制第二开关150断开,以及控制第三开关180断开,从而实现状态B:来自电源170的第一部分电流为设备的第一负载120供电,以及来自电源170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110后为设备的第二负载130供电,同时由于电源电压不足够高,则来自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110后不再为电池160充电。示例性的,对开关的启闭控制方式可以是CPU或MCU软件主动控制断开/闭合,或开关电路自身通过纯硬件触发自动断开/闭合。示例性的,通过CPU或者MCU软件将电池充电电流设置为零,或者通过转换电路模块自身纯硬件触发将电池充电电流设置为零的方式,从而停止对电池160的充电。
本实施例应用至投影设备:在确定存在有效电源且电源电压不足够大的情况下,控制一个或多个第一开关140闭合(具体根据需要供电的第一负载确定,如第2个第一负载需要供电则控制第2个第一开关闭合)、控制第二开关150断开,以及控制第三开关180断开,从而电源的一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110后为设备中与DLP相关的负载130供电,而电源的另一部分电流为设备中除了DLP相关的负载之外的负载120供电。由于此时电池充电电流为零,其它各负载模块供电方式不变,所以整机消耗的总功率将小于45W,实际流过上述转换电路模块的电流将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上述转换电路模块的损耗,进一步降低由于损耗产生的热量,减小器件(器件包含但不限于转换电路模块内的器件,也包括系统内其它模块内的器件)温升。
继续参考图4,在S430中确定电源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说明当前所接入的电源由于电源电压过小相当于没有接入电源(即不存在有效电源),则执行S450:控制第一开关断开、控制第二开关闭合,以及控制第三开关闭合。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在确定不存在有效电源(如,小于5V)的情况下,控制器通过S450控制第一开关140断开、控制第二开关150闭合,以及控制第三开关180闭合,从而实现状态C:使得电池为第一类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即,控制电池放电。示例性的,对开关的启闭控制方式可以是CPU或MCU软件主动控制断开/闭合,或开关电路自身通过纯硬件触发自动断开/闭合。
本实施例应用至投影设备:在确定不存在有效电源或不存在电源电源电压不足够大的情况下,控制一个或多个第二开关150闭合(具体根据需要供电的第一负载确定,如第2个第一负载需要供电则控制第2个第一开关闭合)、控制第一开关140断开,以及控制第三开关180闭合,从而电池为第一类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该情况下转换电路模块110停止工作此时整个设备中,除了电池160外,其它所有负载(例如:DLP相关的负载、DLP无关的负载)都由电池供电,由于上述转换电路模块110未处于工作状态,可以认为消耗的电流为零,故不存在损耗,即转换电路模块110不会产生热量。此情情况下,整机系统产生的热量最低,进而散热性能最优。
在图4示出的设备通电控制方案中,通过分流技术降低便携式投影整机的热量来解决或优化散热的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方案从设备散热问题的源头(即,设备发热量的多少)出发设计供电电路,起到提升供电效率的技术效果,同时由于降低了转换热量,因此优化了设备的热问题,避免设备由于产热多而发生异常。
通过图4所示实施例可见,供电控制电路中控制器只要确定电源电压大于第二预设值(即,存在有效电源,如电源电压达到上述5V),则将电源提供的电源电压进行分流,并将分流后的电压分别提供至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即通过分流的方式减少设备散热。
具体地,在电源电压大于第二预设值(如上述5V)的情况下,还确定电源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如上述14.5V)。在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则可以确定为负载供电的同时还可以为电源充电(即,状态A);通过为电池充电以备不时之需。在电源电压处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之间的情况下,则只能为负载供电不能为电源充电(即,状态B)。
若供电控制电路中控制器确定电源电压小于第二预设值(如上述5V),则说明依靠电源电压无法带动负载,则启用电池为负载供电(即,状态C),以维持设备正常运行。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满足安全规定要求,例如安全规定要求中对器件的温度作出要求(如,电池充电期间的温度为45℃,若≥45℃则需要禁止充电),因此,为了使整个系统的器件温升保持在可控温度区间,并进一步提升散热性能,本说明书还提供以下实施例:上述供电控制电路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各个负载的器件温度,并进一步的将所采集的器件温度发送至控制器,如CPU或者MCU,则控制器可以根据实时获取到的器件温度动态调整分流时间来动态调整整机器件温升。
具体地,图5为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图所示实施例是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参考图5,该图所示实施例包括:
在S500中确定电源电压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执行S510:确定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是否均低于高温门限。
本实施例中,确定电源电压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即当整机系统满功率(例如:45W)运行时,设备中各个器件温度最高,CPU或者MCU软件设置一个合适的最高参考温度点(即,高温门限,例如:70℃)。当然还可以根据器件在安全规定中所要求的不同,可以为每个器件设置各自对应的第一预设温度。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若电池当前处于充电过程中,还可以确定电池的器件温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值。示例性的,可以提前在设备的各个器件上增加热敏电阻,从而CPU或者MCU通过ADC实时采集各个器件的器件温度,从而可以确定各个器件是否超过分别对应的最高参考温度点(即,高温门限)。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均低于高温门限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设备中各个器件的器件温度均没有达到对应的安全规定要求的最高温度的情况下,则执行S520:控制第一开关闭合、控制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来自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后为电池充电。如图4中状态A:来自电源的第一部分电流为设备的第一负载供电,以及控制来自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后为设备的第二负载供电且为电池充电。
其中,上述S520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图4中S420所对应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确定电源电压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且确定第一负载和/或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高于高温门限,和/或电池的器件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设备中存在某一个或几个器件的器件温度达到对应的安全规定要求的最高温度的情况下,则执行S530:控制第一开关闭合、控制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第三开关断开,以停止为电池充电。如图4中状态B:控制来自电源的第一部分电流为设备的第一负载供电,以及控制来自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为设备的第二负载供电且停止为电池充电。
由于电池由充电状态转为停止充电状态后,电池充电电流变为零,而其它各负载模块供电方式不变,所以整机消耗的总功率将降低,实际流过上述转换电路模块的电流也将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上述转换电路模块的损耗,进一步降低由于损耗产生的热量,进而减小设备中各个器件温升,以保证各个器件的器件温度满足安全规定等的要求。
其中,S530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图4中S440所对应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经过S530停止为电池充电之后,该技术方案还包括:S540:确定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是否均低于低温门限(同前所述,此时电源电压仍处于高于第一预设电压的情况下)。
其中,上述低温门限小于上述高温门限。为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电池充更多的电量,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上述第二预设温度。例如,本实施例中,确定电源电压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即当整机系统满功率(例如:45W)运行时,不仅设置上述最高参考温度点(即,高温门限,例如:70℃),还设置了最低参考温度点(即,低温门限,例如:60℃)。
在确定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均低于低温门限的情况下,则执行S550:在第一开关闭合、控制第二开关断开的基础上控制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来自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后恢复为电池充电。并且在恢复为电池充电之后,再次执行S510,以避免设备中出现器件温度过高的情况。
示例性的,应用至投影射中,当第一类负载或者与DLP相关负载的器件温度达到最高参考温度点(即:70℃)时,CPU或者MCU立刻控制转换电路模块停止为电池充电。从而系统整机功耗的降低,整机系统产生的热量降低,器件温度必然逐步降低。进一步地,当器件温度降低到最低参考温度点(即:60℃)时,CPU或者MCU立刻控制转换电路模块恢复为电池充电。此时,系统整机功耗随之增加,整机系统产生的热量增加,器件温度必然逐步增加,当温度再次达到最高参考温度点(即:70℃)时,CPU或者MCU再次控制充电电路模块停止充电,如此循环往复。整机系统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整机器件温升达到平衡状态,使器件温度处于一个较低的温度点(例如:65℃)。
再次参考图5,在S550中确定电源电压不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即设备并非满功率工作的情况下,则执行如图5中的S560-S580。
在S560中,确定电源电压低于第一预设电压值且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在S570中,控制第一开关闭合、控制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第三开关断开,以停止为电池充电;以及,在S580中,控制电池为设备的第一类负载供电和第二类负载供电。其中,图5中的S560-S580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也在图4中S430-S450对应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5示出的设备通电控制方案中,通过动态调整分流时间来动态调整整机器件温升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保障设备中各个器件处于安全规定所要求的温度区间内,进而能够有效保证设备正常工作而不会由于温度超过规格范围而致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6所示,设备600包括有:供电控制电路100和存储器602。同前所述,供电控制电路中包含控制器601。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供电控制电路100如图1及其对应的实施例所介绍。控制器601为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可以是实体机的处理器,也可以是虚拟机的处理器。控制器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10核心处理器等。控制器6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控制器6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器601用于:
确定上述电源接入口是否接入电源,在接入电源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电源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在确定上述电源满足上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601还用于:控制上述第一开关闭合且控制上述第二开关断开,以使得来自上述电源的第一部分电流为上述设备的第一负载供电,以及使得来自上述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后为上述设备的第二负载供电。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器601用于:确定电源电压是否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在确定上述电源电压高于上述第二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601还用于:控制上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上述第二开关断开,以使得来自上述电源的第一部分电流为上述设备的第一负载供电,以及使得来自上述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后为上述设备的第二负载供电。
进一步地,上述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和电池,上述控制器601与上述第三开关电连接;上述控制器601用于:确定电源电压是否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在确定上述电源电压高于上述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601还用于:控制上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上述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上述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来自上述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后为上述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器601具体用于:在确定上述电源电压低于上述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上述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上述第三开关断开,以停止为上述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器601具体用于:在确定上述电源电压低于上述第一预设电压值且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上述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上述第三开关断开,以停止为上述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器601具体用于:确定电源电压是否低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其中,上述第一预设电压值大于上述第二预设电压值;在确定上述电源电压低于上述第二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601还用于:控制上述第一开关断开、控制上述第二开关闭合以及控制上述第三开关闭合,以控制上述电池为上述第一负载和上述第二负载供电。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器601用于:在确定电源电压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还确定上述第一负载和上述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是否均低于高温门限;在确定上述第一负载和上述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均低于上述高温门限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601还用于:控制上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上述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上述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来自上述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上述转换电路模块后为上述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器601还用于:在确定上述电源电压高于上述第一预设电压值,且确定上述第一负载和/或上述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高于上述高温门限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上述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上述第三开关断开,以停止为上述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器601还用于:在确定上述电源电压高于上述第一预设电压的情况下,还确定上述第一负载和上述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是否均低于低温门限,上述高温门限大于上述低温门限;上述控制器601还用于:在确定上述第一负载和上述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均低于上述低温门限的情况下,在上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上述第二开关断开的基础上控制上述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来自上述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上述转换电路模块后恢复为上述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器601还用于:在确定上述电源未满足上述预设条件或不存在电源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开关断开、控制上述第二开关闭合,以及控制上述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上述电池为上述第一负载和上述第二负载供电。
存储器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6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控制器601所执行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方法。
一些实施例中,设备500还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6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控制器601、存储器602和外围设备接口6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6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显示屏604、摄像头605以及音频处理单元606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603可被用于将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控制器601和存储器602。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601、存储器602和外围设备接口6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601、存储器602和外围设备接口6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显示屏604用于显示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604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604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604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控制器6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604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604可以为一个,设置设备500的前面板;在本说明书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604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设备5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本说明书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604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设备5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604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604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材质制备。
摄像头605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可选地,摄像头605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通常,前置摄像头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前面板,后置摄像头设置在电子设备的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摄像头为至少两个,分别为主摄像头、景深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以实现主摄像头和景深摄像头融合实现背景虚化功能、主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融合实现全景拍摄以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拍摄功能或者其它融合拍摄功能。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605还可以包括闪光灯。闪光灯可以是单色温闪光灯,也可以是双色温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是指暖光闪光灯和冷光闪光灯的组合,可以用于不同色温下的光线补偿。
音频处理单元606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控制器601进行处理。出于立体声采集或降噪的目的,麦克风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设备500的不同部位。麦克风还可以是阵列麦克风或全向采集型麦克风。
电源607用于为设备5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607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607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是有线充电电池或无线充电电池。有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有线线路充电的电池,无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无线线圈充电的电池。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框图并不构成对设备500的限定,设备5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依本说明书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说明书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
控制器、转换电路模块、第一类负载模块,以及第二负载;
其中,所述第一类负载模块包括:第一负载、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
所述转换电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接入口,所述转换电路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负载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入口,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负载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负载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负载的第一端;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用于:确定所述电源接入口是否接入电源,在接入电源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源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电源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以使得来自所述电源的第一部分电流为所述设备的第一负载供电,以及使得来自所述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后为所述设备的第二负载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确定电源电压是否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电源电压高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以使得来自所述电源的第一部分电流为所述设备的第一负载供电,以及使得来自所述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后为所述设备的第二负载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和电池,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转换电路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电池;
所述控制器用于:确定电源电压是否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电源电压高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来自所述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转换电路模块后为所述电池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电源电压低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断开,以停止为所述电池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电源电压低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值且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断开,以停止为所述电池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确定电源电压是否低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值;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电源电压低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以及控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以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和电池,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确定电源电压高于第一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还确定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是否均低于高温门限;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均低于所述高温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来自所述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所述转换电路模块后为所述电池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电源电压高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值,且确定所述第一负载和/或所述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高于所述高温门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以及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断开,以停止为所述电池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电源电压高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的情况下,还确定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是否均低于低温门限,所述高温门限大于所述低温门限;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的器件温度均低于所述低温门限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的基础上控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来自所述电源的第二部分电流经过所述转换电路模块后恢复为所述电池充电。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电源未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或不存在电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以及控制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以使得所述电池为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供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负载、所述第一开关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的数量均为N个;所述第二负载的数量为M个;M和N取值为正整数;
第i个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入口,所述第i个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i个第一负载的第一端,且所述第i个第一负载的第二端接地;
第i个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i个第一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i个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j第二负载的第一端,i取值为1至N之间任意一个且包括1和N的整数;
所述第j个第二负载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转换电路模块的第二端,且所述第j个第二负载的第二端接地,j取值为1至M之间任意一个且包括1和M的整数。
13.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
CN202211224343.7A 2022-09-30 2022-09-30 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 Pending CN1178109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4343.7A CN117810949A (zh) 2022-09-30 2022-09-30 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
PCT/CN2023/119628 WO2024067237A1 (zh) 2022-09-30 2023-09-19 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4343.7A CN117810949A (zh) 2022-09-30 2022-09-30 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0949A true CN117810949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1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24343.7A Pending CN117810949A (zh) 2022-09-30 2022-09-30 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10949A (zh)
WO (1) WO20240672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4130B2 (ja) * 2005-10-25 2010-09-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充電回路、電子装置、及び充電回路の電流制御方法
EP2636282B1 (en) * 2010-11-03 2018-07-11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Driver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driving a load, in particular an led unit
JP6988543B2 (ja) * 2018-02-16 2022-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
CN111857318A (zh) * 2020-06-18 2020-10-3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负载板卡节能供电电路、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2039313B (zh) * 2020-07-28 2022-02-18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辅助电源装置、辅助电源装置控制方法及变换器
CN112448462A (zh) * 2020-11-19 2021-03-05 深圳奥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636933B (zh) * 2020-11-30 2023-07-2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惠民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直流供电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7237A1 (zh)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0873U (zh) 实现usb端口智能式电源管理的装置及集成电路
US11527905B2 (en)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er, charging system and terminal
WO2020019300A1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供电电路、终端设备及供电方法
US20180076647A1 (en) Hybrid power buck-boost charger
CN102299532B (zh) 充电装置
CN101128791A (zh) 改变电源适配器输出
EP3761476B1 (en) Charg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3529340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による電力生成
JP5912514B2 (ja) 電子機器
KR20160077148A (ko) 전자 장치용 전력 전달 시스템
US9142974B2 (en) Configurable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2994184B (zh) 反向充电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688383B (zh) 供电控制电路、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70279285A1 (en) Charg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2583255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83783B (zh) 扩充装置及其充电管理方法
US20180145525A1 (en) Charging managment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US2004008504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34704A (zh) 闪光灯电源切换电路、闪光灯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810949A (zh) 供电控制电路以及设备
JP2005080491A (ja) 電源装置
CN110352531B (zh) 便携用能量存储装置用能量级转换电路
JP2015100046A (ja) バッテリー管理装置のバッテリー管理回路
EP2437139B1 (en)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391258A (zh) 接口管理电路、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